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在突发眩晕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在突发眩晕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热度 2已有 83 次阅读2011-8-28 12:09|系统分类:疼痛科|强刺激推拿, 眩晕, 压痛点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在突发眩晕鉴别诊断中的重要价值

对于以眩晕反复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前庭神经元炎”、“脑动脉硬化”及“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等,本人临床应用宣蛰人老师首创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法对患者枕、颈部压痛点强推进行预示性疗效测定均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再按照先治原发后治继发的原则按疗程对腰骶部、胸背部、枕颈部压痛点进行系统的强刺激推拿治疗(顽固重症患者需配合银质针治疗),均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遇一突发眩晕的中年男性患者,枕颈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预示性疗效测定阴性(强刺激推拿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排除了患者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强刺激推拿治疗适应症,但笔者并未就此放手,为寻求其个中原因,除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包括“颈脊柱六项活动功能检查”、“腰脊柱三种试验”及全身压痛点在内的软组织外科学检查外,同时进行详细的内科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检查,在均无明显阳性发现的情况下,根据经验考虑为“脑梗塞”,建议患者行脑CT检查,结果证实为“腔隙性脑梗塞”,后经中西结合综合治疗而愈。

尔后,凡遇突发眩晕而无其他神经定位体征的中老年患者,均运用枕颈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预示性疗效测定作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眩晕和颅内疾病的鉴别诊断标准,均获得满意结果。枕颈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预示性疗效测定阳性者,即诊断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眩晕,按照先治原发后治继发的原则按疗程对腰骶部、胸背部、枕颈部压痛点进行系统的强刺激推拿治疗(顽固重症患者需配合银质针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枕颈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预示性疗效测定阴性,可判断其非软组织外科治疗适应症,均建议其行脑CT或MRI检查,(至今为止共观察处理8例患者)无一例外均被证实为“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颅内病变,强刺激推拿或银质针治疗无效,需进行相关治疗。

体会:

1、对于突发眩晕的患者,如果存在神经定位体征(如偏瘫、面瘫、侧肢体功能障碍、视力障碍及语言功能障碍等)及神经系统检查异常,会迅速考虑到颅内病变如脑梗塞、脑血栓形成、颅内肿瘤等而及时行CT、MRI等相关实验检查而确诊。但眩晕患者无神经定位体征及神经系统检查异常情况,极易被临床医生漏诊、误诊颅内疾患而延误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

2、《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的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于治疗有眩晕症状的软组织损害相关疾病,有立竿见影的神奇效果,更重要的是枕颈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预示性疗效测定对无神经定位体征及神经系统检查异常的突发眩晕患者可以及时准确进行鉴别诊断;

3、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突发眩晕患者的鉴别诊断无需成本、快速准确(仅2分钟左右即可准确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这一方法的应用,再次体现了宣老创立的软组织外科学除诊断治疗软组织损害性病症以外又一巨大的实用价值。

宣蛰人压痛点推拿资料

宣蛰人压痛点推拿资料 中医推拿历史悠久,源渊流长,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中医推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如何适应时代的进步,更广泛的结合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来不断发展。随着软组织外科学的兴起,尤其自60年代初叶起,宣蛰人氏创用软组织松解手术,从治疗腰痛、腰腿痛发展到治疗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临床实践不断深入,在发病学、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症象学和预防学等七个方面取得了新发现和新认识,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筒称宣氏推拿疗法)治疗软组织损害性 (俗称劳损性)疼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压痛点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压痛点是指在患者主诉疼痛的部位,检查者用手指适度按压之而引出疼痛反应的一个点或一个区。压痛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阿是穴。在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定部位,不论头颈背肩部、腰骶臀部或四肢关节各部等,必有敏感的压痛点。庄痛点的大小不一,可以从一个很小的痛点,直至较大的痛区,视与肌(或其他软组织)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范围的大小而定。无论是头颈背肩臂痛或腰骶臀腿痛,都不是单独由一个压痛点所引起,而常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的组合,它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即所谓软组织病变区。祖国医学要求结合经络学说和血淤症的范畴对压痛点进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要求结合解剖学的认识进行分析,属于哪一些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等软组织或其附着处形成该区的压痛点,同时要求根据压痛点的检查鉴别椎管内外病变,即软组织损害性疼痛还是椎管内病变引起的疼痛,或两者兼有之。压痛点是软组织 损害的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所在。 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的机理 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是建立在“痛则不松、不松则痛”和“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的基础上。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的设想是从这种发病机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来考虑的。在人体病变软组织的压痛点(区)上,通过适度的机械性按摩刺激,对神经末梢与其周围的无菌性炎症组织(已得到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的征实)起到间接的松解作用,从而阻断了疼痛的传导,促使肌痉挛随之放松,起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和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差异仅在于松解程度上的不同和治疗方式上的区 别。 目前,从事基础理论的科研人员正在探索“压痛点内致痛物质”的研究以及从中枢神经介质和激素等环节探讨推拿镇痛的作用机理,这对今后临床上进一步阐明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 法的治疗机理,将提供更有力的客观依据。 三、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的适应范围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适用于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急性早期病例和慢性期的轻症病例,还适用于内科、外科、神经科、妇科、骨科、眼科、耳鼻咽

鉴别诊断模板

共济失调鉴别诊断: 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中年以后起病,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有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与体征,血清中维生素B12缺乏,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踩棉花感,需考虑该病,但患者无明显锥体束损害体征,可进一步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必要时试验性治疗明确。 2、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可出现下肢共济失调或括约肌功能障碍,可伴上升性麻木和感觉异常,可进一步查颈椎MRI排除。 3、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症:多有神经根痛和感觉障碍平面,脑脊液动力学试验呈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脑脊液蛋白升高,椎管造影及MRI检查可鉴别,该患者无根痛,但有感觉平面,颈椎MRI发现颈髓病变,需进一步鉴别。 4、多发性硬化:起病较急,可有明显的缓解复发交替的病史,一般不伴有对称性周围神经损害。首发症状多为视力减退,可有眼球震颤、小脑体征、椎体束征等,与患者不符合,可排除。 5、感觉性共济失调:多症状明显,表现为站立不稳,迈步的远近无法控制,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睁眼时症状较轻,黑暗中或闭目时症状加重,患者体检体征少,有右上肢腱反射增强,故不考虑。 6、小脑性共济失调:多有协调运动障碍,伴有肌张力降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与患者表现不符合,故不考虑。 7、脊髓痨:见于梅毒感染后15-20年,起病隐袭,表现为脊髓症状,如下肢针刺样或闪电样疼痛、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等,患者既往查梅毒相关指标阴性可排除该诊断。 脑梗死鉴别诊断: 1、脑出血:多急性起病,可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头痛、恶心、呕吐,头颅CT可见高密度影,该患者不符。 2、脑栓塞:由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多起病急骤,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检查可见大片缺血灶,该患者无明确栓子来源,起病相对较慢,影像学检查亦不支持。 3、颅内血管畸形: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脑血管畸形可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可出现运动、意识、语言及感觉障碍等,TCD、CTA及DSA 检查可明确。 4、脑动脉炎:免疫系统异常或遗传因素等可导致颅内动脉非特异性炎症,引起局部疼痛、血管杂音、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表现,血沉增快,DSA检查可见血管狭窄,激素治疗有效,与该患者不符,予以排除; 5、低血糖脑病:多急性起病,发病时有心慌、全身乏力、局灶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严重时意识模糊,使用高糖后症状好转,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需考虑低血糖脑病可能。但入院时测血糖不低可排除。 6、颅内转移瘤:起病隐匿,有颅内压迫症状,可伴恶心、呕吐等。头颅CT未发现占位,故不考虑。 7、瘤卒中:颅内占位破裂出血或缺血坏死可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混杂密度影,大面积缺血坏死的占位效应可不明显,临床可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癫痫发作等,该患者高龄,头颅MRI提示混杂密度影需考虑。多起病缓慢,有肿瘤缓慢生长引起的压迫症状,影像学上病灶分布不符合血管分布区,增强可见强化。该患者急性起病,既往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病灶符合右大脑中动脉分布区,故不考虑该诊断。 8、瘤卒中:颅内肿瘤,尤其是转移性肿瘤亦可急性发作,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如偏

宣蛰人软组织疼痛强刺激推拿压痛点(解剖图)

宣蛰人软组织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系统介绍 ——全身压痛点小结 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枕外隆凸压痛点——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颈椎棘突压痛点——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颈椎横突间压痛点——胸骨颈切迹压痛点——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5个压痛点) 胸椎棘突(侧方)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胸椎横突尖压痛点。

三、肩胛压痛点检查(10个压痛点) 肩胛骨上角压痛点——肩胛骨脊柱缘压痛点——冈上肌肩胛骨压痛点——斜方肌肩胛冈-肩峰-锁骨压痛点——冈下肌肩胛骨压痛点——小圆肌和大圆肌肩胛骨压痛点——三角肌锁骨-肩峰-肩胛冈压痛点——肱三头肌长头肩胛下唇压痛点——肩胛骨喙突压痛点。 四、上臂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冈上肌肱骨压痛点——冈下肌肱骨压痛点和小园肌肱骨压痛点——肱三头肌外侧头肱骨压痛点——肩胛下肌肱骨压痛点——大圆肌肱骨压痛点和背阔肌肱骨压痛点——胸大肌肱骨压痛点——三角肌肱骨压痛点——肱骨内上髁压痛点和尺神经沟压痛点——肱骨外上髁压痛点和肱骨远端桡屈侧肘关节囊压痛点。 五、前臂和手部压痛点检查 近侧局限压痛点治疗为主。 六、腰部和腰骶部压痛点检查(8个压痛点) 腰椎横突尖压痛点——第12肋骨下缘压痛点——腰椎棘突端和骶中嵴端压痛点——腰椎板和骶骨背面压痛点——腰椎后关节压痛点——骶棘肌下外端附着处压痛点——骶嵴压痛点——腰部深层肌和腰背筋膜压痛点。 七、臀、髋、大腿根部、耻骨联合压痛点检查(15个压痛点) 髂胫束压痛点——臀上皮神经压痛点——髂后上棘和髂翼外面内侧压痛点——阔筋膜张肌压痛点——臀小肌压痛点——臀中肌压痛点——坐骨大切迹缘压痛点——臀下神经压痛点——臀上神经压痛点——骶骨背侧压痛点(骶尾骨背侧原发性压痛点)——大腿根部压痛点(耻骨上支---耻骨结节---耻骨下支/坐骨支压痛点—坐骨结节外侧面压痛点)——腹直肌和棱锥肌耻骨联合压痛点——耻骨下支和坐骨支内侧面压痛点(耻骨弓压痛点)——髂前下棘压痛点。 八、大腿压痛点检查(6个压痛点) 股骨臀肌粗窿压痛点——股骨干前侧、内侧或外侧压痛点——股骨内上髁压痛点——股骨外上髁压痛点。 九、膝关节压痛点检查(2个压痛点) 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隙压痛点——髌尖粗面压痛点。 十、小腿和足部压痛点(11个压痛点) 胫骨粗隆压痛点——胫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腓骨骨干内侧或外侧压痛点——踝前方关节囊压痛点——内踝后下方压痛点——外踝后下方压痛点——跗骨窦压痛点——舟骨粗隆压痛点——跟结节的跟腱滑囊、跟腱鞘和跟腱前脂肪垫(即:踝后脂肪垫)压痛点——跟底压痛点——跖骨干内外侧压痛点。 强刺激推拿系统介绍 ——全身压痛点小结 一、枕项部压痛点检查(13个压痛点) 枕外隆凸压痛点——枕骨上项线和项平面压痛点——颞骨乳突压痛点——下颌支和颧弓压痛点——颈椎棘突压痛点——项伸肌群和项筋膜压痛点——颈椎板压痛点——颈椎后关节突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颈椎横突间压痛点——胸骨颈切迹压痛点——胸锁乳突肌下端压痛点——胸大肌锁骨前方压痛点——前斜角肌下端压痛点。 二、背部压痛点检查(5个压痛点) 胸椎棘突(侧方)压痛点——背伸肌群和背筋膜压痛点——胸椎板压痛点——胸椎后关节压痛点(切记颈6——胸2后关节)——胸椎横突尖压痛点。 三、肩胛压痛点检查(10个压痛点)

宣氏(宣蜇人)压痛点推拿

宣氏(宣蜇人)压痛点推拿 压痛点推拿 一、压痛点按摩术 压痛点按摩术是把以经络穴位为基础的传统中医按摩和 现代疼痛医学新学科—软组织外科学相结合,强调以按摩肌肉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病灶压痛点为特点的按摩新技术(类似但又有别于中医的以痛为腧)。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按摩这一独特的疗法得到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其独到的医疗和保健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接受甚至青睐。随着社会、医学的进步,按摩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国内外出现了很多新学说,新观点和新技术。“压痛点按摩”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压痛点按摩疗法中的压痛点位置是在肌肉的骨骼附着处-骨膜上。压痛点在人体上的分布是有一系列规律的,他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即软组织损害病变区。压痛点有规律的分布于人体的头、颈、背、肩、腕、手、腰、骶、臀、腿、膝、足等部位。压痛点推拿按摩治疗疼痛的原理,是建立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基础上的。这个学说全面阐述了软组织疼痛的发病机制、病理学、征象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针对这些有规律的压痛点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立杆见影的、稳定的、可预见的满

意疗效。 压痛点按摩疗法还可以治疗很多因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内科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呼吸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泌尿生殖或运动系统功能紊乱等。举例如非气质性病变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痛经、尿频尿急等,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压痛点治疗,可达到90%以上的治愈效果。 压痛点部位的肌肉软组织劳损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三期,初期、中期、后期。 初期:急性损伤期或慢性劳损时间不长,肌肉软组织未变性,处于痉挛期,所占数量少 中期:劳损比较重,时间较长,肌肉软组织轻微变性,所占数量大 后期:劳损严重,时间长,肌肉软组织变性严重,所占数量少 肌肉软组织劳损在初期、中期阶段按摩治疗效果好,后期按摩治疗效果不大。所以人们应该尽早对软组织疼痛进行治疗,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 中医推拿历史悠久,源渊流长,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中医推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如何适应时代的进步,更广泛的结合现代医学

晕厥的诊断思路

【体会】晕厥的诊断思路- 丁香园论坛-医学/药学/生命科学论坛 晕厥的诊断思路 晕厥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年来对晕厥的诊断和治疗比较混乱,临床研究资料不多,欧洲心脏病学会发表的晕厥的处理指南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寻找更有利的证据,指导晕厥的诊断和治疗,进一步规范了对晕厥的诊断的步骤,使治疗更为科、合理有效。 一、晕厥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晕厥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机制是短暂的大脑灌注低下。晕厥发生前可有先兆,如轻微头晕,恶心、出汗乏力和视觉异常,但多数表现为突然发作,因此经常引起摔伤,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见。 美国弗明翰(Framingham)研究表明晕厥的发病率男性3%,女性3.5%,老年人6%。大约20—3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有过一次晕厥或晕厥前兆的体验。有些晕厥往往预示着恶劣的预后,如心律失常的晕厥。晕厥中9—34%为心脏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猝死。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0%。导致晕厥的的病因繁多,机制复杂,医生处理具体病人时往往面临一些难题。近年来,国外在晕厥的病因和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在临床中普遍开展了直立倾斜试验,电生理检查,电话心电图、信号平均心电图等检查,这些方法的应用,使某些往往原因不明的晕厥变得有因可查,晕厥的病因诊断与治疗已大为改观。 二、晕厥的病因及分类 心脏性晕厥 心律失常性 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括慢快综合征) 2、房室阻滞 3、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4、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5、长QT综合征 6、Brugada综合征 7、与起搏器及ICD有关 8、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血流动力学性 1、心脏瓣膜病变:如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狭窄、脉动脉及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人工瓣功能障碍; 2、急性心肌梗死和/或缺血 3、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4、心房粘液瘤 5、急性主动脉夹层 6、急性心包填塞 7、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 非心脏性晕厥 神经介导性晕厥 1、血管迷走性 2、颈动脉窦综合征

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腰腿痛患者的治疗作用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2019年6月第48卷第12期Shanxi Med J,June2019,Vol.48.No.12 由于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久坐时间越来越长,作息规律较为混乱,且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腰腿痛患者呈递增态势,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上一般采用传统的针灸疗法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2]。本研究探讨了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缓解腰腿痛症状的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的200例腰腿痛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4~67岁,平均(46±9)岁,病程3个月至5年,平均(3.4±1.5)年;试验组年龄23~67岁,平均(45±9)岁,病程2个月至6年,平均(3.6±1.7)年,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可性。 1.2试验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在腰阳关、患侧环跳、委中、双侧命门和大肠俞、阿是穴等常规取穴,进行常规操作之后,在腰腿部穴位停留20min取针,每天1次,每周治疗5d,共3个疗程。 1.2.2试验组:试验组采用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如下:雷火灸:患者俯卧以方便医生操作腰背部皮肤,找出最敏感压痛点采用回旋灸法进行操作,至深部组织发热时停止操作,主穴每次10min,配穴每次5min。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用拇指指尖垂直作用在每处的患者压痛点上按压10min,再快速滑动3~5次完成推拿。每周治疗5d,共3个疗程。 1.3评价指标1.3.1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患者病症基本消失,腰腿部活动基本正常为治愈;患者病症有所好转,但仍有轻微疼痛感为显效;患者病症适当减轻,腰腿部活动仍有限制为有效;患者病症并无明显好转为无效。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率之和,有效率越高,说明该治疗方法越优。 1.3.2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在一条两端分别为“无痛”和“剧烈疼痛”的10cm线段上进行标记,其中“无痛”为0分,“剧烈疼痛”为10分,分数越小代表疼痛程度越低,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差异越大代表治疗效果越显著。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值均取3次处理的平均数值。统计运算采用描述性分析及推断性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表示,组间运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的疗效更优。见表1。2.2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组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治疗后的VAS评分更低,治疗前后的评分差更大,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的疗效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讨论 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相对于传统的针灸疗法来说,对治疗腰腿痛患者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提高了治疗有效率[3?5]。腰腿痛主要由肝肾不足、经络阻闭、气血不畅、久劳伤筋等导致,利用针灸和推 DOI:10.3969/j.issn.0253?9926.2019.12.035作者单位:712000陕西咸阳市中心医院疼痛科通信作者:王亮·中医中药· 雷火灸配合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对腰腿痛患者的治疗作用分析 唐强王亮 1483··

头晕和眩晕鉴别诊断

头晕和眩晕分清楚

症状,或者抑郁症状,如做事提不起兴趣、消极无食欲等。在老年人群中,这种头晕非常常见,一些研究认为,有焦虑及抑郁病史的患者慢性头晕发病率更高,另一些研究发现,前庭性眩晕患者多数合并精神障碍,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明确,目前很少研究关注眩晕发作前几发作后精神障碍的发病情况,且多数研究将重点放在眩晕患者的焦虑抑郁并发率,而对于焦虑抑郁患者眩晕发病的研究较少[4]。 老年患者慢性头晕常是多种头晕类型的综合,同时也包含了虚弱、疲乏等五花八门的症状。这种病人在门诊及其常见,对于老年患者的生活影响很大,而且很多头晕并不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对于老年慢性头晕如何管理?对于此类患者,首先,需明确诊断可治疗病因,其次则是识别可加重慢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并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长期随访,以减少头晕对患者生活的影响。 以上便是头晕的分类,诸位看官是否觉得清清爽爽?那么问题又来了,遇到头晕的病人该如何处理?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Marsden JF,Playford DE,Day BL:The vestibular control of balance after strok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J]2005;76:670-678 2.Wipperman J:Dizziness and vertigo.Prim Care[J]2014;41:115-131 3.Susanto M:Dizziness:if not vertigo could it be cardiac disease?Aust Fam Physician[J] 2014;43:264-269 4.Salles N,Kressig RW,Michel JP:Management of chronic dizziness in elderly people.Z Gerontol Geriatr[J]2003;36:10-15

宣蛰人软组织压痛点推拿法问答

宣蛰人软组织压痛点推拿法问答(一) 201203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赵毅 本文刊登于2010年1月上旬《按摩与康复医学》 摘要:本文以问答体裁扼要介绍了宣蛰人软组织压痛点推拿法。 关键词:推拿宣蛰人压痛点软组织疼痛 问:什么是宣蛰人压痛点? 答:宣蛰人先生创立的软组织外科学认为:在人体骨骼各个特定的软组织损害性病变部位存在有规 律的压痛点,滑动按压这些压痛点,可以产生与主诉相符合的局限痛。宣蛰人压痛点(Tender Point)有三个特点:(1)解剖特点——规律性地分布于软组织的骨骼附着处;(2)病理特点—— 局部存在无菌性炎症;(3)形成特点——从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中发掘出来,并经过密集型银质 针针刺和强刺激推拿的补充和疗效验证。 问:宣蛰人压痛点和西方的激痛点有何区别? 答:宣蛰人压痛点的特点如上所述。激痛点(Trigger Point [TrPs])是肌筋膜激痛点 (Myofascial trigger point)的简称,也翻译成触发点、扳机点。它是美国医师Janet Travell (1901-1997)的独特贡献,于1983年著成《激痛点手册》。激痛点主要分布于肌腹。但Travell 去世后她的学生写的新版激痛点教科书已加入了肌肉附着区域的激痛点(称为“附着性激痛点”,

而将位于肌腹的激痛点称为“中央性激痛点”),这显然受到了中国宣蛰人的影响。主要用于治疗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Myofascial pain syndrome),其治疗方法早期主要是冷冻喷疗与牵拉 (spray and stretch),后期又加入了激痛点压力放松术、深敲击式按摩、物理治疗、经皮电神经 刺激、激痛点注射等疗法。综上所述,宣蛰人压痛点与激痛点的主要区别在于:(1)解剖部位不 同:前者在肌肉的骨骼附着处,比较深在,后者主要强调肌腹;(2)治疗目标不同:前者治痛,后 者镇痛。宣蛰人认为在这点上中国人比外国人领先30年;(3)治疗方法不同:前者以软组织松解手 术及银质针疗法、压痛点推拿法为治疗手段;后者运用喷疗、牵拉以及注射疗法。另外还有病理特 点等方面的不同。 问:什么是潜性压痛点与显性压痛点? 答:潜性压痛点——患者无主诉疼痛,有早期的无菌性炎症病变,体检触压时有敏感性压痛点,可通过休息等转化为阴性。显性压痛点——有些病变软组织在受到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热等炎症、内分泌紊乱、过度劳累等内部因素,以及轻度外伤或气候改变、寒冷、潮湿等外界刺激的诱发因素的影响,可使潜性压痛点出现主诉疼痛,而成为显性压痛点。 问:什么是传导痛? 答:当在一些病例的压痛点上滑动按压时,会引出向肢体远端直至手指或足趾的异常传导征象,多为疼痛、酸胀或麻刺感,也有人是欲诉难言的“难过”,这就是所谓的“传导痛”。如滑动按压脊柱颈胸段伸肌群棘突—椎板—后关节附着处、冈下肌、大圆肌或小圆肌肩胛骨背面附着处的压痛点,可出现上肢传导征象;滑动按压腰部深层肌腰骶椎附着处、骶棘肌髂后上棘内上缘附着处或阔筋膜张肌、臀中肌和臀小肌髂翼外面附着处的压痛点,可出现下肢传导征象。 问:什么是压痛的剧痛反应?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 包祖良-推拿学的一个新课题 出处:宣蛰人医学网 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骨科包祖良 (原载:全国中西医结合软组织疼痛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北京.1990:11-13,19)中医推拿历史悠久,源渊流长,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在现代 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中医推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如何适应时代的进步,更广泛的结合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来不断发展。随着软组织外科学的兴起,尤其自60年代初叶起,宣蛰人氏创用软组织松解手术,从治疗腰痛、腰腿痛发展到治疗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临床实践不断深入,在发病学、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症象学和预防学等七个方面取得了新发现和新认识,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筒称宣氏推拿疗法)治疗软组织损害性(俗称劳损性)疼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压痛点的概念和临床意义 压痛点是指在患者主诉疼痛的部位,检查者用手指适度按压之而引出疼痛反应的一个点或一个区。压痛点相当于中医学中的阿是穴。在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定部位,不论头颈背肩部、腰骶臀部或四肢关节各部等,必有敏感的压痛点。庄痛点的大小不一,可以从一个很小的痛点,直至较大的痛区,视与肌(或其他软组织)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病变范围的大小而定。无论是头颈背肩臂痛或腰骶臀腿痛,都不是单独由一个压痛点所引起,而常是由不少具有规律的一群压痛点的组合,它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即所谓软组织病变区。祖国医学要求结合经络学说和血淤症的范畴对压痛点进行辨证论治;现代医学要求结合解剖学的认识进行分析,属于哪一些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骨膜等软组织或其附着处形成该区的压痛点,同时要求根据压痛点的检查鉴别椎管内外病变,即软组织损害性疼痛还是椎管内病变引起的疼痛,或两者兼有之。压痛点是软组织损害的诊断和治疗的关键所在。 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的机理 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发病机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是建立在“痛则不松、不松则痛”和“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的基础上。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治疗的设想是从这种发病机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来考虑的。在人体病变软组织的压痛点(区)上,通过适度的机械性按摩刺激,对神经末梢与其周围的无菌性炎症组织(已得到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的征实)起到间接的松解作用,从而阻断了疼痛的传导,促使肌痉挛随之放松,起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和软组织松解手术的治疗作用基本上是一致的,其差异仅在于松解程度上的不同和治疗方式上的区别。 目前,从事基础理论的科研人员正在探索“压痛点内致痛物质”的研究以及从中枢神经介质和激素等环节探讨推拿镇痛的作用机理,这对今后临床上进一步阐明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的治疗机理,将提供更有力的客观依据。 三、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的适应范围 压痛点强刺激推拿适用于软组织损害性头、颈、背、肩、臂、腰、骶、臀、

头晕分类及诊断

头晕分类及诊断 分类 头晕可见于(晕车、晕船)、高血压病、贫血、脑动脉硬化、烟酒过量等,以下是几种类型的头晕: 头晕 ①脑原性头晕,见于脑动脉硬化(如基底动脉硬化)或颈椎骨关节病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或由此导致的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其临床特点是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三大症状,还有顶枕部头痛、轻瘫、言语障碍情绪易激动等表现,一般病情缓慢发展,此类头晕的特点是在体位转变时容易出现或加重。 ②心源性头晕,可见于急性心原性脑供血不足综合征,这是心脏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心室纤颤导致的急性脑缺血,可表现头晕、眼花、胃部不适、晕厥等。 ③血管抑制性头晕,常因情绪紧张、疼痛、恐惧、出血、天气闷热、疲劳、空腔、失眠等而促发。患者常有头晕、眩晕、恶心、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时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管抑制性头晕多见于体弱的年轻妇女。直立性低血压指站立时出现头晕、眼花、腿软、眩晕,甚至晕厥等,常伴有无汗、大小便障碍。 ④药物中毒性头晕,以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的中毒为多见。患者除头晕外还有眩晕和耳蜗神经损害所致的感音性耳聋。慢性铅中毒多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头晕、头痛、失眠、健忘、乏力、多梦为主要症状),又有体温减低、食欲减退等。 功能性低血糖亦可引起头晕、心慌、虚弱感,在空腹或用力时可有震颤,有时出现抽搐,意识丧失等。情绪紧张或过度换气时,由于二氧化碳排出量增加,可出现呼吸性碱中毒,脑细胞缺氧,引起头晕、乏力,患者并感到面部和手足麻凉,间或有恍惚感。 诊断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多慢性起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也可见急性起病者。 4.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测血压、作心电图、颈椎X线摄片、头部CT、MRI等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5.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 鉴别诊断 1,中风病中风病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斜不遂为特征。中风昏仆与眩晕之仆倒相似,且眩晕可为中风病先兆,但眩晕患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及舌强语謇等表现。 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厥冷为特点,发作后一般在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口舌歪斜等后遗症。严重者也可一厥不醒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也可有眩晕欲倒的表现,但一般无昏迷不省人事的表现。 3.痫病痫病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为特点。痫病昏仆与眩晕甚者之仆倒相似,且其发前多有眩晕、乏力、胸闷等先兆,发作日久常有神疲乏力、眩晕时作等症状表现,故应与眩晕鉴别,其鉴别要点为痫病昏仆必有昏迷不省人事,且伴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抽搐,猪羊叫声等症状。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及中医认识

眩晕的鉴别诊断和治疗 一、你有没有眩晕的症状和体征: 1、转颈、屈伸颈部诱发症状---颈椎不稳导致; 2、颈部不动,头部位置改变(翻身,低头、抬头,坐立)诱发-耳石脱落导致 3、持续时间:持续时间久,可能与脑部疾患、颈脊髓压迫等有关;持续时间短(小于1分钟)--耳石脱落、颈椎不稳、TIA有关 4、有无意识丧失:有--可能与脑部疾患相关 5、有无闭眼站立不稳,睁眼可以站稳:有,与颈脊髓本体感觉或视觉受损相关。 6、有无交感症状,如恶心、呕吐、眼花、耳鸣等:无,与脑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有,与前庭和外周神经相关 二、概念及分类: 1、眩晕:是身体空间定位的运动错觉,是对外物和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觉,可并存眼球震颤、平衡障碍、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强调的是一种运动性幻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天旋地转”的感觉;病因上是由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2、假性眩晕(头晕):头昏脑胀、头沉、头重脚轻和摇晃不稳感,无视物旋转、摇晃等运动错觉,无眼球颤动,非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3、头昏:常表现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不清晰感为主症,多伴有头重、头闷、头涨、健忘、乏力和其它神经症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症状,劳累时加重。系由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所致。 4、晕厥:突发的、一过性意识障碍丧失,伴有昏倒。昏倒后多于短时间内意识恢复,一般无眼颤。系由多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血压低、心跳慢、短暂性脑缺血所致。 三:眩晕的机制; 前庭神经系统病变所致。 1.前庭神经系统包括:内耳迷路的末梢感受器、半规管的壶腹嵴、椭圆囊、球囊斑、前庭神经和前庭神经核。

2.前庭神经系统具有6条通路:前庭眼动通路、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小脑通路、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和前庭大脑皮层通路。双侧前庭神经系统是协调同步活动。如一侧发生病变,即可导致眩晕。 前庭植物神经通路,前庭网状结构通路:前庭神经→网状结构→延髓网状结构的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引起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前庭眼动通路:前庭神经核→脑干内侧纵束→各眼球运动核联系:病损时出现眼颤。 前庭小脑通路:前庭神经核→前庭小脑束→脊髓前角:出现共济失调、平衡不稳及肌张力改变。 前庭脊髓通路: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外侧束→脊髓前角 四: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如下一种或多种 1. 自身旋转、摇晃、倾倒等错 2. 眼球震颤 3. 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症状 4. 平衡不稳,共济失调 5. 眩晕的种类 (1)真性眩晕(周围性、前庭外周性):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数十秒至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或数周者。多见于前庭外周性病变。 (2)假性眩晕(中枢性、脑性):症状较轻,伴发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之久。多见于脑部和眼部等疾患 五:前庭功能试验: 前庭神经系统是人体进行空间定位、维持平衡的重要系统,其功能异常是眩晕的重要原因之一。前庭功能的检查及评价是诊断眩晕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1. 前庭眼动反射:临床上常用的眼震电图(electronystagmography,ENG)或视频眼震图(vedionystagmography,VNG)通过客观量化评定前庭眼反射(vestibul

强刺激疗法

[推拿] 谈谈压痛点强刺激疗法 压痛点推拿 一、压痛点按摩术 压痛点按摩术是把以经络穴位为基础的传统中医按摩和现代疼痛医学新学科—软组织外科学相结合,强调以按摩肌肉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病灶压痛点为特点的按摩新技术(类似但又有别于中医的以痛为腧)。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按摩这一独特的疗法得到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其独到的医疗和保健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接受甚至青睐。随着社会、医学的进步,按摩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国内外出现了很多新学说,新观点和新技术。 “压痛点按摩”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压痛点按摩疗法中的压痛点位置是在肌肉的骨骼附着处-骨膜上。压痛点在人体上的分布是有一系列规律的,他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即软组织损害病变区。压痛点有规律的分布于人体的头、颈、背、肩、腕、手、腰、骶、臀、腿、膝、足等部位。压痛点推拿按摩治疗疼痛的原理,是建立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基础上的。这个学说全面阐述了软组织疼痛的发病机制、病理学、征象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针对这些有规律的压痛点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立杆见影的、稳定的、 可预见的满意疗效。 压痛点按摩疗法还可以治疗很多因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内科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呼吸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泌尿生殖或运动系统功能紊乱等。举例如非气质性病变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痛经、尿频尿急等,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压痛点治疗,可达到90%以上的治愈效果。 压痛点部位的肌肉软组织劳损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三期,初期、中期、后期。 初期:急性损伤期或慢性劳损时间不长,肌肉软组织未变性,处于痉挛期,所占数量少 中期:劳损比较重,时间较长,肌肉软组织轻微变性,所占数量大 后期:劳损严重,时间长,肌肉软组织变性严重,所占数量少 肌肉软组织劳损在初期、中期阶段按摩治疗效果好,后期按摩治疗效果不大。所以人们应该尽早对软组织疼痛进行治疗,以取得良好的 疗效。 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 中医推拿历史悠久,源渊流长,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然而在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中医推拿也面临着严峻的挑

谈谈压痛点强刺激疗法

谈谈压痛点强刺激疗法 压痛点推拿 一、压痛点按摩术 压痛点按摩术是把以经络穴位为基础的传统中医按摩和现代疼痛医学新学科—软组织外科学相结合,强调以按摩肌肉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病灶压痛点为特点的按摩新技术(类似但 又有别于中医的以痛为腧)。 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按摩这一独特的疗法得到国家和社会高度重视,其独到的医疗和保健作用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接受甚至青睐。随着社会、医学的进步,按摩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国内外出现了很多新学说,新观点和新技术。“压 痛点按摩”疗法就是其中之一。 压痛点按摩疗法中的压痛点位置是在肌肉的骨骼附着处-骨膜上。压痛点在人体上的分布是有一系列规律的,他们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在人体某个疼痛部位构成一个立体致痛区域,即软组织损害病变区。压痛点有规律的分布于人体的头、颈、背、肩、腕、手、腰、骶、臀、腿、膝、足等部位。压痛点推拿按摩治疗疼痛的原理,是建立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基础上的。这个学说全面阐述了软组织疼痛的发病机制、病理学、征象学、诊断与治疗等方面。针对这些有规律的压痛点进行治疗,可以取得立杆见影的、稳定的、可预见的 满意疗效。 压痛点按摩疗法还可以治疗很多因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内科疾病,如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呼吸系统功能紊乱、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泌尿生殖或运动系统功能紊乱等。举例如非气质性病变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痛经、尿频尿急等,通过一系列有规律的压痛点治疗,可达到90%以上的治愈效果。 压痛点部位的肌肉软组织劳损按损伤程度可分为三期,初期、中期、后期。 初期:急性损伤期或慢性劳损时间不长,肌肉软组织未变性,处于痉挛期,所占数量少 中期:劳损比较重,时间较长,肌肉软组织轻微变性,所占数量大 后期:劳损严重,时间长,肌肉软组织变性严重,所占数量少 肌肉软组织劳损在初期、中期阶段按摩治疗效果好,后期按摩治疗效果不大。所以人们应该

[转] 推拿流派中的一朵奇葩——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法

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法是我国骨科界著名的前辈、中国软组织外科学创始人、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终身荣誉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奠基人(之一)宣蛰人教授所独创的。宣蛰人教授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用软组织松解手术,从治疗腰痛、腰腿痛发展到治疗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的临床实践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在发病学、病理学、生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症像学和预防学等七个方面取得了新的发现和新的认识,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和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治疗慢性顽固性软组织损害性所引起的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的理论来源于西医(骨)外科手术,它是根据外科手术中所挖掘出的人体软组织损害性特定的压痛点,以指代刀,用拇指指端对附着于骨膜处的骨骼肌的肌腱部位施以活动按压的一种推拿治疗方法。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强刺激”并非是医者用暴力对患者施压,而是医者的2准所起到的作用,即选准压准压痛点,引出患者剧痛疼痛的反应,医者无需化大力气,就能使患者觉得有几十斤重的压力施于压痛点区域。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的机理是通过适度的机械性按压推拿压痛点(区域)部位,对神经末梢及其周围的无菌性炎症组织起到间接的松解作用,从而阻断了疼痛的传导,促使肌痉挛随之放松,针对发病机理“痛则不松、不松则痛”和病理发展过程“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起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 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法更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操作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其“对应补偿掉节和系列补偿调节”理论,为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提供了明确的诊断思路,使医者树立起整体观念,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譬如: 1、“颈椎病”先从腰骶部骶棘肌髂后上嵴内上缘推拿起,因为75%的久治无效或疗效不明显的“颈椎病”都是由腰骶部软组织损害所引起的(即腰为原发部位); 2、“跟骨骨刺痛”,不治跟骨骨刺部位,而是推拿髌下脂肪垫或内外踝后——内外跟腱前脂肪垫(图片1-2、图片3-4),这种理论对疾病有预示性疗效的测定,能分清原发痛和传导痛的关系,包括对软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相关症象(非器质性病变)的辨析,是进一步诊治的试金石。 图片1-2宣蛰人教授在作“颈椎病”腰部治疗和“跟骨骨刺痛” 髌下脂肪垫的诊断和治疗

眩晕诊治专家共识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一、相关的概念 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三、辅助检查 五、病因不明的头晕 六、病因诊断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七、防治原则

关于眩晕或头晕的定义和分类,国际上目前存在2种方案:1、美国2位学者Drachman和Hart在1972年把头晕分类为眩晕、晕厥前、失衡和头重脚轻。 2、专注于研究前庭疾病的跨学科国际组织巴拉尼协会,于2009年将前庭症状分为眩晕、头晕、姿势性症状和前庭视觉症状。国内的临床实践中习惯于使用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概念。

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准确和完整的病史采集可以使70%以上眩晕/头晕的诊断近乎明确。本共识建议: ?1、问诊 需还原眩晕/头晕的真实场景;避免简单描述;眩晕/头晕发作的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诱发因素和发作频率等因素,须完整地记录。

?2、体格检查 应重视神经耳科学的检查:自发性眼球震颤、视动性检查、前庭眼反射以及前庭脊 髓反射等内容。 注: A、眼球震颤、平滑跟踪、甩头试验和闭目难立征及加强试验均属于基础性的检查,对于鉴别中枢和周围前庭病变或判断前庭功能低下的侧别,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B、位置试验对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C、眼偏斜反应和摇头性眼震试验对于部分中枢和周围前庭病变的鉴别有帮助; D、瓦氏动作、耳屏压迫试验和强声诱发试验等对于某些少见的周围前庭病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前庭功能检查 (1)分别针对半规管和耳石器功能:冷热试验和视频头脉冲试验用于判断半规管的低频和高频功能; (2)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包括颈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和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用于判断球囊和椭圆囊及其通路的功能。 2、听力学检查 (1)纯音电测听:了解听力下降的程度及类型; (2)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用于蜗后病变的筛查。 3、MRI 和CT 等影像学检查 诊断一些发生了结构改变的中枢或周围前庭病变。 三、辅助检查 临床医生应该基于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

眩晕的鉴别诊断

眩晕的鉴别诊断 读到一篇文献,将眩晕原因分析如下: 1 脑血管性眩晕 出血性和缺血性均可引起,以后者多见,通常起病均较急。因前庭系统主要由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且内耳及前庭神经核原供血动脉均为终末动脉。前庭神经核是脑干中最大的神经核,位置表浅,对缺氧敏感而易出现症状。一般而言,病变越邻近椎基底动脉的末端,眩晕越剧烈;病变越接近内耳,耳鸣耳聋越明显;病变越接近动脉主干,内耳症状越不明显,而以神经症状为主。脑血管性眩晕常见以下几种类型: 1.1 迷路卒中(Labyrinthine apoplexy) 又称内听动脉血栓形成,可由内听动脉痉挛、闭塞,也可由内听动脉出血所致。急骤发作的严重的放置性眩晕,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面白、出汗等;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但较轻。 1.2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病因多为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急性起病,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疑核麻痹,表现为同侧软腭和咽喉肌麻痹症状,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咽反射消失;同侧Homer征;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向患侧倾倒;交叉性感觉障碍等。 1. 3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全(vertebrobasilar insrfticiency.VBI)或脑梗塞椎基底动脉在解剖学和病理学方面有3个重要特点,一是两侧椎动脉管径不等者在正常人占2/3.甚至单侧椎动脉极细小或缺如:二是椎动脉穿行第6—1颈椎横突孔后经枕骨大孔人颅.即走行在一条活动度极大的骨性隧道中,50岁以后颈椎易发退行性变和骨赘形成,如血压低更易促发供血不全;三是椎动脉极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长,动脉管腔逐渐变窄.血流量渐减。主要临床表现是急骤的眩晕,约占80%~98%,常为首发症状,伴有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站立不稳和双下肢无力。 1.4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多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第一段闭塞.血液不能直接流人患侧椎动脉,而健侧椎动脉的血液部分流入患侧脑组织及逆流到患侧锁骨下动脉;当患侧上肢活动而需血量增加时,可出现椎动脉供血不全症状。检查可发现患侧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收缩压比健侧低3Kpa以上;锁骨上窝可听到血管杂音,确诊有赖于血管造影。治疗以手术法为佳。 1.5 颈动脉窦综合征(carotid sinus syndrome) 系因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所致。 1.6 颈性眩晕(eervieal vertigo) 也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病因可能有颈椎退行性变、颈肌和颈部软组织病变、颈部肿瘤和颅底畸形等引起椎动脉受压而发生缺血,导致眩晕;椎动脉本身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和畸形等则更易发病。颈交感神经丛受到直接或间接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或反射性内耳循环障碍而发病。反射异常也可引起。如寰枕关节及上三个颈椎关节囊中的颈反射感受器受到各种刺激。其冲动可经颈1~3神经后根、脊髓小脑柬、网状小脑柬、橄榄小脑柬等传至小脑或前庭神经核,产生眩晕和平衡障碍。主要临床表现是多种形式的眩晕,其发生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常伴有恶心、呕吐、共济失调等,有时可有黑蒙、复视、弱视等.症状持续时间短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