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县河道生态治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我县河道生态治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我县河道生态治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强我县河道生态治理的几点建议

平阳县境内有万全、鳌江、萧麻及北港四条水系,大小河道487条,总长600

公里,水域面积13.37平方公里,蓄水容积3589万立方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县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对万全、鳌江、萧江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县河道水系产生诸多环境问题:一是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二是水体污染越来越突出;三是河床淤积严重;四是沿河自然景观遭到破坏;五是沿河两岸文物古迹和历史风貌受损严重。我县原有清晰的河网脉络已渐渐萎缩,昔日塘河秀丽的风光正在慢慢消失,江南水乡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为切实改善河道环境,还河道应有的旅游、娱乐、景观、生态、改善人居环境等多方面的功能。在当前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大河道保护力度,迫切需要采用新型的理念来指导城镇建设、指导河道整治工作。为此,我们无党派联谊会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结合我县实际,提出我县河道生态治理建议如下:

一、要强化河道保护意识。随着经济的发展,用地需求的增长与河道的保护产生了严重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县城乡建设以及工业园区、房地产开发等填占河道现象十分普遍。如,昆阳镇位于镇政府旁新建的一家企业,违章占用河道面积竟多达2000平方米;万全镇河道上一些打着公众活动旗号建起来的老人亭、祠堂横卧水面,随处可见;鳌江商业城边的一排商铺店面房就是建筑在河上的吊脚楼,银泰大楼的二期商品房,有1幢楼三分之二是建在河道上等。2010年以来,我县就发生涉河违法水事案件多达90多起,其中不乏个别领导以工业园区或重点工程建设为借口随意牺牲河道的,或以稳定需要为由对村老人协会等任意占有河道视而不见的,从而导致非法蚕食河道现象蔓延泛滥。河道是公众资源,水土保持是一项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河道保护都有明文规定,各级政府对建设过程中确实需要在有限的范围内动用河道的,也有“占一补一”的规定。而造成我县大量违法占用河道现象,除相关的乡镇政府没能恪守保护河道职责外,水利管理部门还存在着执法不力、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为此我们提议,必须就我县河道保护建立监管考核机制,加强对水利部门和镇(乡)政府的目标考核、行政问责,充发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进一步形成强化河道保护的氛围。

二、要以生态化整治为主要目标。河道是我县内流动的、连续的景观元素,是城乡生态环境的依托与基础。城乡的河道源源不断的为城镇景观环境、绿地、池塘和林地提供着充沛的水源,也改善了城乡的小气候,所以有人将城乡的河流比作城乡的血液,它是生态环境的源泉。它滋养着城乡的每一寸土地,更孕育着巨大经济潜力。建设生态平阳,首先就要修复生态的城镇河道,在修复、恢复或再建生态河道时,修复的不仅仅是一条河道,而是河道流域内相关的基础设施的综合治理与改造;我县目前河道整治的方法单一,多采取简单的裁弯取直、块石驳岸等,这不仅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更割裂了河流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联系,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化整治要求采用自然生态的修复方式,如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恢复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建造节地型河流绿化带,开辟大型的自然生态公园等。同时在规划河流形态时,应遵循河流的自然演变规律,保持河道自然的弯曲形态,保持自然河川的主流分叉、宽窄深浅、曲直婉转、深潭和小

岛相间的格局。完善生态景观建设,使之成为城市景观的主轴,实现“水土交融、城乡交替,河景交汇”。此外,河道的整治应多采用泥土、卵石或附近的石材等自然材料来代替混凝土、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以此来改善水质,提高河道的功能性。

三、要实行截污和保洁工程两措并举。由于长期缺少河床疏浚,加之流域内水土流失和沿岸垃圾、泥土入河,导致河床淤积。蓄水、过流能力大大降低,严重影响防洪排涝,也造成大量的内源污染,目前我县有的河流多数已成为纳污河。“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洗衣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是对我县部分河道生态演变过程的生动描述。大量的工业、农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入河中,水质越来越差,已经影响到生活环境,影响到食品安全,威胁到群众的身体健康。有些地方到了有河不可近,有水不能亲的地步。要整治河道必须首先实施彻底的沿河流域截污工程,贯通河流上下游截污干管,完善跨域管网衔接,扩大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集中处理范围,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完善再生水循环利用设施。另外,河床内长期淤积的污泥、两岸堆积的废物等潜在污染源同样会对河道造成很大的污染,所以整治过程中要定期清理污泥、彻底清除污染源,防止治理后的水质被二次污染。2011年,鳌江镇对镇内的河道的河床淤积,作了较大力度的清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民众的高度评价。河道整治,光有政府的“河道截污工程”还远远不够,各级政府还须充分考虑建立“河道保洁工程”体系,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只有“河道截污工程”和“河道保洁工程”长抓不懈,才能长治久安,真正实现平阳人民梦寐以求的“水清、岸绿、景美”的好环境。

四、要充分体现人水相依、和谐共处的理念。众所周知,河道不仅是基础性的水利工程,还是城乡的“血管”,更是在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而整治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城乡水环境,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目前我县很多的河道未能提供丰富自然的亲水空间,两岸的护栏、硬砌的驳岸都阻碍了人与水的亲近,不能获得良好的亲水性;历史上,河道作为我县城乡的天然通道,为平阳的经济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现在,河道的服务功能在今天已经被很多部门与一些民众所遗忘,在当前能源日趋紧张下,保留和挖掘河道的交通潜能,实为可持续发展的前瞻之举。因此,整治工程要注重河道潜在亲水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开发,处理好人与水、人与河的关系。对现有的河道,不违背生态的条件下,该治的治、该疏的疏、该改的改,考虑到多年我县河道被过多占用的情况,根据“占补平衡”的原则,还应当开凿一些人工河道以补偿生态系统,并建造相应的基础设施,使更多的河道具有亲水、安全的特性,营造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环境,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舒适、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

五、要注重流域经济文化协调持续发展。河道整治工程要建立发展经济、弘扬文化的视野。我县塘河沿岸有较多山体,是沿河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对于塘河沿岸山体的人为破坏日益严重,特别是无序的采石,造成山体千疮百孔,损害了山体自然美的形象。另外,河道沿岸分布着密集的生产厂家,厂房破旧、垃圾成堆、污染严重,极大地破坏了塘河自然风貌和生态环境。我县历史悠久,变迁的过程大都与河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河道边分布着许多承载着历史的遗存建筑,如古民居、古村落、古寺庙、古祠堂,河道上还有古桥梁,古埠头、古

石坊等。在历尽千百年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它们所蕴涵着地方文化特色的精神价值,既是历代平阳人民的智慧结晶,更是当今平阳人民的文化瑰宝。在整治中将自然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不但为城镇居民提供适宜的人居环境、陶冶民众的情操,还能带动沿河流域服务业、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以河道整治工程提高城乡建设水平、提升城市形象,有效推动沿河流域的土地升值、引凤筑巢、进行高层次招商,促进流域经济发展和环境友好型城区建设。

六、要鼓励与支持公众积极参与整治和保护。河道生态化整治的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建设和谐社会。据悉,我县正在着手准备河道的保护和开发规划,这是一件涉及沿河流域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大事情,如果河道整治方案不科学,考虑不周全,不但浪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影响政府的形象。因此,在河道整治的策划阶段就应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广泛征求沿河流域居民和专家的意见,给予沿河流域居民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吸取以往的教训,避免由于理念落后、观念陈旧和操作不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和生态损失。2011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把水利提升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对水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寄予更高的希望。中央的文件加上国家和省、市一些法规,已经为依法治水打下基础。近几年来,我县对水利的政策和法规宣传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宣传得不够广泛、不够深入,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没有受到普遍的宣传教育。宣传不到位,自然比较难激发民众保护河道的积极性,望有关部门要改变工作方式,工作中始终把民众放在第一位,集思广益,共同做好平阳县的河道生态整治工作。

农村河道整治规划

农村河道整治规划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1治理标准的确定原则 (1)与前置性规划文件相协调的原则。对于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而言,区域的总体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流域的防洪规划等规划均属于前置性规划文件,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的标准制定应以前置性规划为指导,一般不应超出上位规划的要求。而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行业规划,在满足规划目标的前提下,规划的标准应从有利于国土资源优化利用、改善农村环境角度出发,与相关规划进行协调,使制定的规划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更具有可实施性。 (2)与相关标准规范相协调的原则。农村河道综合整治规划涉及防洪、治涝、灌溉、供水、环境改善等多个部门与学科,为了适应规划和专业技术的需要,国家和各行业已颁布了一系列的标准、规程、规范等,以便于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在开展相应规划和工程时能够有统一的标准和依据,对规划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依据相关标准规范来制定农村河道综合整治的规划标准,不仅能够保证规划的先进性,使拟定的方案更合理科学,而且能够更好的与法律法规、区域及相关规划衔接。 2农村河道整治类型划分 (1)防洪排涝治理为主。一个区域的防洪排涝安全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业生产活动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考虑到水系的防洪排涝功能。通过对项目区现状情况的分析,对于河道水质相对较好,但堤防护岸存在破损、河道淤积造成行洪排涝能力下降的情况应把规划的重点放在防洪排涝治理上。防洪排涝治理关注的重点应以保证河流的行洪过流能力,保障堤防护岸的稳定安全,要求堤防护岸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能够抵挡洪水的威胁。通常来说,流域中上游区域,人口密度较小,经济活动不频繁,相应的河流水质会较好,例如浙江省遂昌县位于钱塘江流域和瓯江流域的中上游,全县主要6条河流水质处于Ⅰ~Ⅲ类水之间,均符合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生态县,因此遂昌县从治理工程类型上就可以定位为以防洪排涝治理为主的类型。 (2)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区都很重视河道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兴修了大量的堤防、水闸、泵站等工程,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基本达标。但由于的发展之后不重视污染的防治,或者是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等大量施用,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等等原因,造成了部分农村地区的河流水质变差,水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对于这样的区域在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时,应把规划的重点放在生态环境治理上。生态环境治理关注的重点应以控制减少入河污染物的数量,提高河流水体的连通性与流动性,增加水体的纳污容量和自净能力,改善河流水质与生态环境[2]。通常来讲,位于流域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经济比较发达,工农业生产活动频繁,人口比较密集,河流水质相对较差。如浙江省嘉兴市的桐乡市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之一,是浙江省经济十强县(市)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境内水网交织,田地交错,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

贯彻落实“河长制”推动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贯彻落实“河长制”推动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切实按照省、市关于“河长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XX主任来县视察指导“河长制”相关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县区域范围内主要河流的分布情况,全面推动县区域内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河长制”各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工作推进体系。按照“建立管理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全面建立了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以县、乡、村三级“河长”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组织体系,对全县范围内18条主要河流全部落实了具体责任人,由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县级“总河长”、“副总河长”,县委、县政府分管同志分别担任盱江和黎滩河“县河长”,河流所经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乡河长”,所经村委会主任担任“村河长”,各级“河长”名单均在政府网站公布,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同时,设立了县、乡(镇)“河长制”办公室,落实了管理人员和工作经费。县“河长制”办公室设在县水务局,具体负责全县“河长制”日常工作。

二、严格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先后研究下发了《&&&“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河长制”工作督办制度(试行)》等文件,对各级“河长”、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进行了再细化、再明确。“总河长”、“副总河长”领导全县“河长制”工作,分别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县级“河长”指导、协调所辖河流河湖保护管理工作,督导下级“河长”和县直有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河长制”办公室具体负责“河长制”的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工作;乡(镇)“河长”牵头推进河湖突出问题整治、水污染综合防治、河湖巡查保洁、河湖生态修复和河湖保护管理,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履行职责;相关部门协助“河长”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负责河道治理具体工作的落实。同时,针对“河长制”工作,专门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通报、问题督办三大机制,确立了由“河长”牵头召集“河长制”办公室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河湖保护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加强河流保护管理工作的沟通与协调,定期发布工作信息,通报典型事例;由“河长”签发督办单,对河湖保护管理重要事项进行督办。 三、把握工作重点,着力开展污染源治理。一是工业污染治理。在全市县(区)中率先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控平台,对重点污染源企业排污口实施24小时在线监控。加强河流水质监测,重点对沿河1公里工业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对多家污染较大的小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技术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述 (3) 1.1工程概述 (3) 1.2项目目标 (3) 1.3设计原则 (3) 1.4设计依据 (4) 第二章项目背景 (5) 2.1地理区位 (5) 2.2项目定位 (5)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6) 第三章现状问题分析 (7) 3.1 项目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 (7) 3.2现状污染源调查及分析 (9) 3.3工程现场重点问题和困难及应对措施 (10) 第四章生态技术简介 (12) 4.1工艺技术选择原则 (12) 4.2技术简介 (12) 第五章设计方案 (26) 5.1设计思路 (26) 5.2技术路线 (26) 5.3总体设计 (27) 5.4工程措施 (29) 5.5水质检测 (38) 第六章主要设备材料工程量 (40) 第七章目标可达性分析 (41)

第八章应急预案 (43) 8.1应急响应机制 (43) 8.2防汛应急响应机制 (43) 8.3重大活动保障响应机制 (43) 8.4突发水污染事件响应机制 (43) 8.5 应急响应小组 (44)

第一章综述 1.1工程概述 1.2项目目标 本方案采用水体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本着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亲水景观,对横一港进行原位生态净化,逐步恢复各种有益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形成完整的生态食物链,构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提高水体的环境容量,使被污染的水体恢复并保持长期的清澈、洁净。 具体目标如下: (1)2015年6月15日之前工程完工; (2)在现有实际条件,无暴雨排涝的情况下,通过生态示范河道验收,其标准参见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示范河道创建工作的通知》,其中建有河道长效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专人管理专人养护;河道沿线无污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无晴天出水现象;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氨氮和总磷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水体透明度0.8m及以上,目测表观水清、可见多种水生动物和沉水植物;同时保证设计方案中的水生动、植物存活率达90%及以上。 表1-1 横一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水质目标值 1.3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 通过改善河道硬质河床、种植沉水植物、放养水生动物、高效曝气和人工生态浮床等措施构建人工水生生态系统,确保各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生态平衡状态,逐步使水体能进入良性生态循环; (2)系统开放性原则 水体的生态修复设计要将相关边界因素很好的相互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有序、有趣的线型空间系统,构建生态健康的城市河道。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治污、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治污减排、改善环境、防范风险”为主线,依托治理工程,实施综合整治,强化环境监管,打造完善的“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促进流域生态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按照流域性、综合性、系统性治污原则,以提升小清河流域水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小清河流域生态环境“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最终将小清河(段)建设成为集生态、航运、防洪、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沿河两岸建设成为全省生态经济先行区和蓝黄经济增长极,打造“治、用、保”生态保护体系样板区。 三、时间范围 小清河流域综合治理,紧紧围绕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强化流域污染治理、构建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和生态修复保护等四个方面,总体分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2.4-2013.12)。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2013年6月底前,彻底解决我市小清河流域污水直排环境问题。2013年底前,在重点排污口、河流入湖口、支流入干流处,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切实发挥湿地系统在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事故蔓延等方面的综合作用,构建好我市小清河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基本框架。 (二)第二阶段(2014.1-2015.12)。2015年底前,我市小清河流域形成完整的流域“治、用、保”科学治污体系,小清河干流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标准,主要支流张僧河、阳河消除劣Ⅴ类水体,基本解决小清河流域污染问题。 四、主要任务 本次治理共实施污染防治、再生水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旅游、饮用水安全与环境安全防控工程等6大类22小类98项,计划总投资74.07亿元。 (一)污染防治工程。1、工业污染治理工程。按照新修订的排放标准要求,以造纸、化工和畜禽养殖等行业为重点,开展新一轮限期治理工作,投资5.18亿元,实施14项工业废水污染治理工程。从2013年起,我市小清河流域区域内企业直排废水COD、氨氮排放浓度限值分别不得超过60mg/L、10mg/L。对不能按期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实施限产治理,限产治理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采取限产限排或者停产整治措施。2、城镇污水和污泥处理工程。抓好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管网铺设、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所有新(扩、改)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全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3、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提高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投资4.8亿元,实施2项城乡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及处理场建设工程。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农村实际的垃圾收集处置设施,小清河流域内镇全部建成垃圾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基本解决城镇垃圾污染问题。4、农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理,投资6900万元,实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到2015年,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固体废物和污水贮存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5.8亿元,实施11项清洁种植和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示范面积达到723公顷。投资1.2亿元,实施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节肥等23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到2015年,基本解决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二)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在张僧河新建橡胶坝16座,提水泵站21座,利用巨淀湖调蓄下泄再生水。加大电力、化工、造纸等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再生水循环利

水体生态治理在枫林港农村河道中的应用

水体生态治理在枫林港农村河道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6-27T09:41:32.85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6期作者:余添陈凡 [导读]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我国当前加强河湖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其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淳安县枫树岭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1717;淳安县千岛湖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311700 摘要:淳安县为浙江省内国土面积最大的县,水域面积辽阔,河道众多,枫林港是淳安县四大流域之一,曾是一条穷山恶水苦难港,枫林港流域的河道不仅仅具有防洪排涝、农业灌溉等功能,也是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千岛湖的重要生态风景线之一。本文对枫林港农村河道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基于生态文明的理念,从河道生态系统的内涵和必要性考虑,指出农村河道治理应秉持生态化建设理念,并从生态恢复的角度,提出生态化建设的思路与建议,以提高农村河道综合承载力,促进农村河道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达到农村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得以协调的目标。 关键词:枫林港河道;生态系统;思路;建议 引言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我国当前加强河湖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其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县复杂水问题的解决以及千岛湖河湖系统健康的维护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生态环境的污染内涵与其分类 生态污染是指生物与已产生污染的环境两者互相作用,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迁移、转化和积累等方式产生。人类通常按照影响因素将污染划分为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食品污染、有机污染、无机污染、物理污染和生物污染等。 2枫林港河道的特点 ①自然特性。枫林港属钱塘江水系,位于淳安县西南,发源于千里岗主峰磨心尖,海拔1525米,流经枫树岭、大墅两个乡镇,河流总长48.21公里,流域面积284平方公里,磨心尖不但是淳安第一高峰,而且是暴雨中心,沿河两个乡镇近两万人口都居住在“两山夹一沟”的枫林港两边,加上原来的水利设施几乎为零。因此,一下大雨,就山洪暴发,凶猛的洪水就像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冲毁道路、农田、民房,甚至卷走牲畜和人员。②功能特性。枫林港河道规模不一,有宽有窄,既要承担灌溉排涝,又要担负蓄水调洪。另外,枫林港河道还必须提供给人们生产生活之用的丰富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等。③污染源多样性。一是点源污染,生产性企业追求利益将工业废水直排入河道,部分村民为图方便将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道;二是面源污染,由于农药化肥的施用,畜禽养殖粪便污水存在直排现象,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等形式进入河道,导致水体氮、磷含量超标;三是河道内源污染,河道存在大量的淤积底泥,外界的各种污染物被水体颗粒物吸附,絮凝,沉降,富集沉积在底泥中,在受到外界干扰时,会释放其存储的污染物质;四是沿河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生产污染物乱丢乱扔,特别是废弃农药包装物等,通过降雨、下渗作用进入水体,垃圾渗滤产生的渗滤液具有较复杂的污染物质。 3我国生态河道治理的原则 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原则。要树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理念,将其作为生态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在河道的生态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河道的原始属性,维持其原本应有的自然形态。同时,在生态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河流本身的自我清洁、自我净化能力。比如:1992年枫树岭电站的建成,由于电站尾水跨流域泄流,改变了流域水流走向,枯水期造成电站下游断流,原有河道生态遭受严重破坏,2017年投资1亿元对枫林港进行河道治理和枫树岭电站生态改造,使枫林港流域始终保持清水长流的良好生态。②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内容,也是河流治理的基本原则。这要求在河流治理过程中,要保证河流有足够的水源和水容量,使河道能够正常的流通,以此改善整个河流的生态环境,实现河流与人类、河流与生态、经济、社会等的可持续发展。③植物合理配置原则。大量实践表明,在河道附近种植足够的树木能够明显改善河流的环境,增加河流本身的调节能力。原因是树木一方面可以有效阻止水土流失进入河中,另一方面能改变当地气候,增加降雨量。此外,水中的植物、动物与陆上的植物还能进行物质能量交换,这明显增加了河流本身的净化能力。④协调统一原则。在河道生态治理过程中要考虑协调统一的原则,即将美学、生态学、艺术设计等融入到河道治理中。使得治理后的河道与周边生态系统相协调,成为千岛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枫林港于2017年被评为浙江省最美家乡河;2018年被评为杭州市美丽河湖、浙江省美丽河湖。 4农村河道生态化建设的建议 4.1加大农村河道生态化建设投入 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村河道生态化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村河道生态化建设以及后期管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在污水处理设施、企业废水治理达标排放,面源污染防治,畜禽规模养殖企业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上,也要加大资金投入。为治污水,群策群力,对枫林港流域的农户露天厕所全部拆除,改造成标准卫生间;对生活垃圾、生产污染物进行收集回收处理,沿港两个乡镇都建有建筑垃圾填埋场;先后关停了有污染的采沙场、纺织厂、竹笋加工厂,畜禽养殖场等十余家企业,使沿港污染水源达到零排放;对农村生活污水,家家户户进行截污纳管集中处理等等。 4.2强化政府部门职能 政府资金投入对于农村河道治理具有决定性,它是区域环境规划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引擎。河长制的制度布局更加强调了政府部门在河道治理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地位。政府要不断优化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制定支持性的财政政策,加大财政补贴、利用财政转移,通过完善资金筹措机制保障农村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此外,在河长制的制度框架下,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根据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政策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其解决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就在于强化了行政部门间的协同管理。在上层协调、统筹推动的工作原则下,区域之间、部门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资金投入和使用问题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强化行政执法和环保宣传力度,提升广大群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4.3河道治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河道的治理也一样,要有规范、科学合理的制度作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河道的生态治理步入正轨,真正地将生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修改套用)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 - 1 - 1.1 项目名称.................................................................................................... - 1 - 1.2 项目背景.................................................................................................... - 1 - 1.3 编制依据.................................................................................................... - 2 - 1.4 项目建设单位............................................................................................ - 2 - 1.5 项目建设地点............................................................................................ - 2 - 1.6 建设内容与规模........................................................................................ - 2 - 1.7 建设周期.................................................................................................... - 4 - 1.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4 - 1.9 工程管理.................................................................................................... - 4 - 1.10 综合评价.................................................................................................. - 4 - 第二章某某区概况 ................................................................................................ - 6 - 2.1某某区位置................................................................................................. - 6 - 2.2 某某区自然条件........................................................................................ - 7 - 2.3某某区背景............................................................................................... - 10 - 第三章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 12 - 3.1项目建设必要性....................................................................................... - 13 - 3.2项目建设可行性....................................................................................... - 16 - 第四章规划设计布局 ........................................................................................ - 18 - 4.1指导思想................................................................................................... - 19 - 4.2工程等级................................................................................................... - 19 - 4.3规划设计原则........................................................................................... - 20 - 4.4总体布局................................................................................................... - 21 -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1项目建设必要性 1.1.1项目实施是确保河道行洪畅通,确保河道两侧居民和农田安全的需要 项目区河道淤塞严重,河床淤抬较高,部分河道因其他是施工已完全填筑,河道两侧河岸无护砌,部分河段边坡较高,存在滑坡危险,因河道穿行山沟和居民聚居区,若遇特大暴雨,山洪暴发,将可能因河道泄洪不畅而危害两岸居民和农田,因此实施本项目,疏浚河道、护砌河岸,将有利于河道行洪安全,降低附近居民和农田受洪灾的风险,同时也能提升和美化沿河环境。 1.1.2项目实施是加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及绿化美化的需要 按照修编后的北京市总体规划,**县划分为“西部发展带”。即**县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以生态维护、水源保护、适度旅游和生态农业开发为主。严格控制浅山区开发建设,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结合其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定位,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和夏季气候相对舒适的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提高夏季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和冬季冰雪旅游产品档次。 项目区生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由于灾毁和人为破坏,

河岸两侧河堤裸露,山沟坡谷中植被成片被毁,生态应急硬件设施缺失,在**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大战略下,现有生态状况已不符合形势发展要求。要将**县打造成为北京生态屏障,需要加强绿化建设和生态恢复,修复生态功能,促进项目区水源涵养和生态持续改良,优化美化当地山区环境。 1.1.3项目实施是保障农业生产,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发展的需要 由于项目所在区域耕地较少,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土壤肥力较低,农业机械化落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园区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滞后的农业生产条件难以保证农产品高产稳产,更难以促进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发展。通过对项目区部门农田进行节水灌溉改造,提升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生态农业到观光农业的转变,使当地农民真正体会到观光农业带来经济效益,并努力将绿色旅游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1.1.4项目实施是加强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助力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坚强基础设施建设并举,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旅游资源发挥其长远商业价值所必需的,而生态观光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行业,产业链条非常长,可以和农林产业紧密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 一、项目概况 (1) 二、项目任务 (1) 三、项目规模 (1) 四、设计依据 (1) 五、设计原则 (2) 第二章技术分析 (2) 一、物理法 (2) 二、化学法 (4) 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4) 四、最终技术方案 (8) 第三章方案设计 (8) 一、设计水量 (8) 二、设计水质特征 (9) 三、治理目标 (9) 四、实施阶段 (9) 五、实施路线 (9) 六、方案设计 (10) 第四章投资运营费用估算及维护 (16) 一、投资估算 (16) 二、运营费用 (17) 三、系统维护 (18)

第一章综合说明 一、项目概况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中一个流动的、与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紧密联系,且相对开放的复杂生态系统。河流对外源污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恢复能力,然而城市河流由于沿岸居民数量众多,居民的生产生活对城市河流造成巨大影响,致使城市河流生态功能在不断退化和丧失,出现黑臭、蚊虫滋生,不仅丧失了作为城市景观的功能,反而成为城市负担:干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影响城市声誉。 根据“回归自然”与“以人为本”的治理思路,在恢复河道原有自然功能的同时满足居民活动需求队河道进行治理规划和设计。 二、项目任务 本项目涉及35000m3河道水体的治理和维护,主要任务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污染物消减和生态自净功能恢复。去除水体中的氨氮、BOD等污染物,提高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建立河道稳定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生态链,实现水体自净,维护水体水质。 三、项目规模 本项目设计规模35000立方,河道长约700m,河宽25m,平均水深约1.95m。根据现有水体的污染现状,对水体进行水质治理和生态维护。 四、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 3、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十一五”专项规划; 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

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措施探讨

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17-09-13T16:19:05.40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作者:施四荣 [导读] 摘要:农村河道与我国农民生产生活用水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由于经济的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农村河道普遍存在着水体污染 嘉善经济开发区(惠民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嘉善 314100 摘要:农村河道与我国农民生产生活用水有着直接的关系,目前由于经济的增长与生态环境的恶化,我国农村河道普遍存在着水体污染、河道淤积等问题,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治理,从而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广大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河道的基本现状,全面分析了农村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河道;整治;存在问题;生态治理;具体措施 农村河道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农业灌溉以及防洪泄涝的重要水利工程之一,它们一般都穿越各个乡村,发挥着为农业生产供水泄洪的重大功能。尤其是最近几年,为了有效应对我国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不良现状,我国政府开始全面进行农村河道整治,从而不断改善河道水环境,恢复河道的蓄水防洪功能。同时由于人们绿色环保观念的增强,我国河道治理人员又逐步将生态治理观念与生态治理措施应用在广大农村河道治理上,力求实现河道治理与生态改善的双赢效果。 一、我国农村河道的基本现状 现阶段,我国农村河道因为长期缺乏科学的管理与有效的治理,很多都已经被淤积的泥沙堵塞,丧失了之前的蓄水泄洪以及防灾减灾的基本功能。河道沿线许多乡镇企业漠视国家的一些环保法规,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污水、废水直接擅自排入河道。河道两岸堆放了许多弃置不用的垃圾物体,污染了河道周边环境。农民生活污染物增多,而且总体的污染物已远远超过河道水体的最高自净能力,河道水体的整个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部分河段污水臭味弥漫。河道两岸居民私自改挖、堵截河道,致使河道水流不畅。最为严重的是现代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下雨后,被雨水冲刷流进河道,导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破坏了农村河道的生态环境。鉴于上述情况,我国相关部门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开展河道整治工作,从而重新发挥河道作为农村水利工程的灌溉功能与防泄蓄水功能,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改善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1]。 二、农村河道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河道治理标准不高,其水体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目前我国农村河道在管理方面非常落后,河道两岸分散的许多小型乡镇企业直接将大量未处理的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排进河道,某些群众还经常在河道岸边堆放垃圾,破坏了河岸周边环境。虽然我国近几年已经开展过多次农村河道整治工作,然而因为河道治理标准不高,清淤能力与清淤速度有限,其收效也不是很大。现阶段,仍存在着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农业生产中的化学物质直接排入河道的现象,我国许多的农村河道依然在遭受着严重的水体污染与生态破坏。 (二)泄洪能力较弱,雨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为受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部分农村河道已经变得河岸崩塌,淤积不畅,河岸两边植被稀少,岸堤表面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由于不合理的乡镇开发许多河道已被人为填塞变窄,河网也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这几种不良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农村河道的泄洪防洪能力,尤其是在雨季,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2]。 (三)河道两岸群众不支持河道整治工作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环境的整体恶化,再加上我国农民普遍缺乏相应的水利工程保护意识,所以农村地区许多河道岸边都堆放着大量生活垃圾,相关部门十分难以管理。而且在整治河道时,有可能会暂时性占用河道周边农民的耕地和道路,毁坏河岸两边部分农作物。这些都会影响到农民的正常生活与农业生产,所以河道两岸的群众并不支持政府的河道整治工作,这也增加了我国河道整治的难度。 三、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农村河道整治与河道生态治理是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农村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工作,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河网水系发展与水利工程建设。 (一)农村河道整治 1、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农村企业布局 为了有效控制农村河道的水体污染现象,乡镇政府必须依据当地的具体的气候状况以及土壤条件,积极优化农村产业种植结构,广泛采用科学种植技术,尽量减小各类农药与化肥等化学类物质的应用,从而有效控制农村河道的水质污染。 2、开展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河道污染物 农村大量生活垃圾被人民群众随意的倾倒进乡村周边河流,造成了河流的富营养化现象,污染了河道内的水质。有的河道因为污染严重,已经失去了之前的农田灌溉与饮用水源地作用。为此,相关部门必须严格依据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要求,全面彻底地清除农村河道两岸任意堆放的各类垃圾,并应用科学的处理方式将这些垃圾集中处理掉。同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环保观念,以减少他们对河道及周边环境的污染。 3、重视农村河道的综合管理,并对农村河道进行分类规划设计 在治理农村河道时,应该对农村河道着重进行综合管理,并对农村河道进行分类规划与设计。所谓综合管理就是统筹协调河道的灌溉功能以及饮用水源功能等,进而杜绝河道沿岸乡村私自改建河道、截流河道等各自为政的不良现象。而对河道进行分类规划设计则包括两点。第一,农村河道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河道,在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设计河道时必须对它们分类考虑。第二,对河道沿线进行科学管理,必须坚持河道整治与河道监督管理的双轨长效机制,防止河道污染现象重来。同时依据不同农村河道具体的自然条件、通航状况以及实际的灌溉泄洪条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河道规划方案。 (二)农村河道生态治理 生态治理一般是利用生态护岸与植被绿化等方式,来保护河道两岸的土壤,净化河道水质,改善河道沿线的生态环境,从而最终修复河道及其周边的整个生态系统。

最新版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5) 一、工程简况 (5) 二、编制依据 (5) 三、施工内容 (5) 四、工期、质量等级、安全目标 (9) 第二章施工部署 (9) 一、施工准备 (9) 二、施工协调管理 (10) 第三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及施工组织管理 (12) 一、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12) 二、施工管理机构组织 (15) 第四章主要施工技术方案 (17) 一、测量放样 (17) 二、土方开挖及回填 (20) 三、道路工程 (24) 四、绿化工程 (26) 五、其他工程 (31) 第五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32)

一、编制说明 (32) 二、工期 (32) 三、控制性进度 (32) 四、工期保证措施 (33)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34) 一、质量管理体系 (34) 二、质量管理组织措施 (35) 三、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36) 四、建立的质量管理制度 (37) 五、质量组织管理体系 (38) 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39) 一、安全机构的设置 (39) 二、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39) 三、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41) 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45) 一、文明施工 (45) 二、环境保护措施 (48) 第九章服务承诺 (50) 一、环境保护及周边施工环境协调承诺 (50) 二、对工程工期、安全及连续施工的承诺 (50)

三、质保期内、外服务承诺及延长质保期的承诺 (51) 四、投标人自觉抵制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承诺书 (51)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53)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54)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55)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57)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59)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60)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一、土方工程: 1、施工围堰 1.1施工内容 河道治理及各建筑物施工在施工围堰填筑完成后进行,保证建筑物在干地施工。 施工围堰为土围堰,顶宽4m,坡比1:3。 1.2围堰填筑 (1)从指定地点取土作为施工围堰的土源。 (2)围堰填筑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标准进行。 (3)在取土点用挖机挖装土,8t自汽车将土运至施工围堰填筑区。 (4)土围堰用挖机配合履带式拖拉机进行填筑和压实。

(5)围堰填筑采用进占法,均从右侧开始到左侧结束。 (6)当围堰合拢水中填土高出河面80cm后,用拖拉机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 1.3围堰维护 在施工期间,安排专人定期观测堰体变形及渗流情况,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维修,雨淋沟等及时填平、压实,遇冲刷及时用土加高培土,围堰临水面采用草袋装土防护。 1.4围堰拆除 (1)围堰拆除采用挖掘机进行,土方用自卸汽车运至监理指定弃土区。 (2)围堰拆除至河道底设计高程,确保河道行洪断面,并将与围堰衔接的河岸坡面恢复至原来地貌。 2 施工降排水 2.1积水排除 围堰筑好后即可进行积水排除。积水的排放按监理指定的方案进行。排水过程中,用人工疏通淤积对排水的阻滞。 2.2施工降排水 人工在基坑作业面周边开挖排水垄沟,宽0.8m,沟底低于坑底0.5m,同时在上游侧按作业面面积布设2-3个集水坑,集水坑的深度控制在1米以内,在集水坑中布设放置4"潜水泵,抽吸排除集水通过橡胶管排至基坑外的排水沟内。

2.3排水系统的管理 考虑到排水工作在本工程中的重要性,项目经理部设立机电排水队,各施工组派专人负责排水工作,负责排水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排水系统不影响到工程的施工。派专人日夜值班,管理排水系统,明确责任,确保排水系统的正常工作,保证现场无积水。为了防止排水冲刷坡面,采用加厚蛇棚布铺盖措施保护。 3河道开挖及填筑 3.1施工顺序 (1)进行沟口线的放样,并用彩色的三角旗设立各条线的标志; (2)将可能进入施工现场的各进水口全部进行封堵,设立泵站准备进行积水清排; (3)清理表层土的杂草、树根等杂物; (4)填筑施工道路; (5)开挖降水龙沟;

河道治理方案()

城区河道治理项目 河 道 治 理 方 案 编制人: 有限公司 2013 年 3 月 15日 一、治理方案设计依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质分类指标标准 3、某景观河综合水样检测数据 4、生态微生物学原理 5、水生生态学原理 二、景观河道污染形成原因 城市的景观河道水体污染主要是污染源的侵入,如天然降雨、大气中的扬尘、生活垃圾的侵入,长期积累的河底淤泥及淤泥释放的有害物质。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加上河道底泥长期未清,使底泥不断释放分解为N、P等营养盐,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逐渐变绿,藻类疯长,最终导致“水华”现象,产生异味,容易发黑发臭。 污染水体形成的基本途径流程图:

三、目前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技术方法 1、物化方法 物化方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污染水体不断进行电解、絮凝、催化氧化、过滤等方法,硝化、降解、分解吸收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此种方法在处理污染水体效果明显,但是投资费用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不适应治理大型水体。 2、生态湿地修复法 生态湿地具有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的功能,使污染水体流过生态湿地逐步降解污染物,提高水质标准。但是生态湿地要求面积大,净化效率低。目前,在上海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不具备建造大型生态湿地的条件,而且对于重污染水源无法治理,甚至会使生态湿地遭受破坏,植物死亡产生腐蚀质,释放到水体中,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 3、配水、调水方法 配水、调水对某一城市、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见效快,成本底,但是配水、调水不是真正解决污染水体的方法,只是将污染水体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是上游向下游的转移。如果大家都采用此方法,可以说是污染水体的循环,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水源的关系,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应“断头浜”的治理。 4、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在人为的干涉下,在一定的生存环境条件下,经过原位培育,增加微生物活性能力,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逐步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目标是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 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水体方法很多,如建造人工湿地、生物氧化塘、生物滤床、生物激活剂等,但其核心内容就是利用载体将有益微生物培育成优势群落,激活其活性能力。 由于水体污染成因不同,有害物质的成份也多样性,在治理污染水体的技术上采用单一的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1 施工条件 1.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工程、防洪护坡工程、护村坝工程、景观跌水工程、河道护砌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安全围栏工程、防洪道路工程、登山步道工程、安全防护林工程、水土保持林工程、生态经济林工程、生态管理房工程、输配电工程、区域环境整治工程等。工程项目覆盖区域5000亩,共涉及东沟、南园、西拨子3个行政村,项目通过河道疏浚综合整治、周边农业设施改造、防洪道路硬化提升、林业多向治理、生态管理基础设改造及环境整治等,以取得综合治理的效果。本项目河道疏浚3000m,防洪护坡10500m2,护村坝1400m2,景观跌水工程4座160m,河道护砌1600m,节水灌溉150亩,安全围栏2500m2,防洪道路工13450m2,登山步2700m2,安全防护林4000株,水土保持林70亩,经济林50亩,生态管理房4座,输配电设备4套,区域环境。具体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表:13340m2整治 **古长城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量表

1.1.2 对外交通 **镇境内有110国道复线、**高速公路(上、下线)、京大高速公路、**到**县城的快速路、京包铁路几条交通干线作为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110国道复线南北向从**景区穿过,南北两端与**高速公路相连接。**高速公路分上、下线,上线由南口到**,西接京大高速公路,北接**到**县城的公路。下线由**到南口再到北京。从南口到北京、从**往西到张家口、大同、从**往北到**县城均为双向车道,通过**高速公

路向南把**镇与北京市区及沿线地区,向西与张家口、大同及沿线地区,向北与**县城及沿线地区方便地联系起来。京包铁路从**镇域中部南北、东西向穿过,沿途共有5座火车站、是**景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旅游交通干线之一。 良好的区域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项目区工程建设对外交通和场内交通均可得到保障,因此,可行性研究中未对施工. 道路进行单独设计。 1.2 建筑材料 本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水泥、钢管、混凝土所用砂石骨料及生活物资。由于本工程项目各类建筑物点多、线长、面广,各单项工程施工相互独立、干扰少,布置分散及单个工程量不大的特点,故施工所需材料均由当地料场购买运输至施工现场,而且施工区内的施工场地均可满足建筑材料堆放的需要。 1.3 施工水、电、施工导流 工程用电由当地政府协调解决,采用就近接线,用水由附近农户拉水管供水,本工程为农业综合性开发建设,无需考虑施工导流问题,工程施工方法简单。 1.4 主体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面积较大,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应按已批准的文件进行,不得自行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