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 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设计资料: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3条:

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Gi =屋面恒载+屋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下半层的柱及纵横墙

自重;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 i =楼面恒荷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

柱及纵横墙自重;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n

i i

G

G 1

主梁与次梁截面尺寸估算:

主梁截面尺寸的确定:当跨度取8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

1111

(~)(~)8000667~1000812812

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700h mm =,

则:1111

(~)(~)700233~3502323

b h mm mm ==?=,取350b mm =。

当跨度取6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

1111

(~)(~)6000500~750812812

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500h mm =,

则:1111

(~)(~)500167~2502323

b h mm mm ==?=,取250b mm =。

一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48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

1111

(~)(~)4800320~40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50h mm =,则:

1111

(~)(~)350117~17523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二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30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

1111

(~)(~)3000167~25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00h mm =,则:

1111

(~)(~)300100~15023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柱的截面尺寸估算: 根据公式:11

C c r nAN C A =

公式来估算每层柱的截面尺寸

其中1r 为放大系数,通常范围为1.1—1.3 n 为层数,A :代表柱的受荷面积)(2m

:1N 代表每平方米的重量 13~~182

M KN

:C υ表示轴压比

:c f 表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2

MM N

根据设计图纸可得柱的截面尺寸如下:

2.7.1 各层楼面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梁柱自重计算列表

2.7.2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2.7.2.1 楼板恒活荷载标准值

屋面(8层):

二毡三油铺小石子 0.35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50mm 加气混凝土保温层 20.156=0.9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0.1225=3kN/m ? 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2

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

5.19kN/m 活载标准值: 20.5kN/m 楼面(1~7层):

25mm 水磨石面层 20.02525=0.625kN/m ? 30mm 水泥砂浆找平层 20.0320=0.60kN/m ? 120mm 现浇混凝土楼板 2

0.1225=3kN/m ? 20mm 厚石灰砂浆抹底 2

0.0217=0.34kN/m ? 恒荷载标准值: 合计:2

4.6kN/m 活载标准值: 22.0kN/m 屋面:

总板面积:21393.5m

81393.527.636183 5.196621.92G kN =---??=恒载()

81393.527.6361830.5637.95G kN =---??=活载()

80.56621.920.5637.956940.9G G G kN kN kN =+?=+?=8恒载8活载

第一~七层:

1~71393.527.636183 4.65869.14G kN =---??=恒载()

1~71393.527.63618322551.8G kN =---??=活载()

1~71~71~70.55869.140.52551.87145.04G G G kN kN kN =+?=+?=恒载活载

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8

1

i i G =∑=6940.9+7145.04×7=56956.18N k

2.7.2.2 楼梯恒活荷载标准值

1) 平梯段

面层:20mm 厚水泥砂浆 0.02×20=0.42kN/m 梯板:120厚混凝土板 0.12×25=32kN/m 板底:15mm 厚石灰浆粉刷: 0.015×17=0.255 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3.66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

2) 一层的斜梯段

面层:0.02×20×(0.27+0.175)/0.27=0.662kN/m 梯踏步:0.175×25/2=2.192kN/m 梯斜板:0.12×25/cos θ=3.582kN/m 板底:0.015×17/cos θ=0.3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6.73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

3) 二~八层的斜梯段

面层:0.02×20×(0.27+0.15)/0.27=0.622kN/m 梯踏步:0.15×25/2=1.882kN/m 梯斜板:0.12×25/cos θ=3.432kN/m 板底:0.015×17/cos θ=0.292kN/m 恒荷载标准值:k g =6.222kN/m 活荷载标准值:k q =2.02kN/m

第一层楼梯:

6.7383 3.66475.49G kN

=??+??=1恒载(27.6+36+18-83)

2163.2G kN =?=1活载(27.6+36+18)

10.5475.490.5163.2557.09G G G kN kN kN =+?=+?=1恒载1活载

第二~八层楼梯:

6.2283 3.66446.11G kN

=??+??=2~8恒载(27.6+36+18-83)

2163.2G kN =?=2~8活载(27.6+36+18)

2~8~8~80.5446.110.5163.2527.71G G G kN kN kN =+?=+?=2恒载2活载

电梯荷载标准值:0.50.57182126G G G kN =+?=???=电梯电梯恒载电梯活载 质点重力荷载值如下:

1557.09527.71

7145.0422

5497.875830.923899.0633514.16520765.0622

G KN

=

++++++=

2527.717145.045830.923899.0633514.1652142.72

20231.1822

G KN

=++++

+=

3527.717145.045830.923899.0632142.7219545.45G KN

=++++=

4527.717145.045830.923899.0632142.7219545.45G KN =++++=

5527.717145.045830.923899.0631964.162142.72

19456.1722

G KN

=++++

+=

6527.717145.045830.923899.0631946.1619366.89G KN

=++++=

75830.92

928.456940.93899.063

2

1964.16

19297.972

G KN

=++++

=

8527.71

1267145.045830.923899.0632

1946.1619229.04G KN

=

+++++= 如下图所示:

2.7.3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横向框架自振周期:

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可以简化为等截面悬臂杆,得到由结构顶点位移表示的计算结构基本周期的半经验公式,按以

下公式计算:1 1.7T α=

式中:0α——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对框架自振周期影响的折减系数,框架结构取0.6—0.7,该框架取0.7。

T ?——框架结构的顶点假想位移。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力及位移,T ?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作用力,求得的假想框架顶点位移。然后由T ?求出1T ,再用1T 求

出框架结构的底部剪力。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真正的位移。 a.横向框架结构顶点假想位移计算 横向框架结构顶点假想位移计算见下表:

横向框架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b.横向框架自震周期计算

根据上述公式得:

1 1.7T α= =1.7×

0.650.91s =

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根据《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第5.1.2条规定,对于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着高度方向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等简化方法计算抗震作用。因此本框架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抗震作用。

0.850.85153805.19130734.41eq i G G kN ==?=∑

本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7度设防区(0.15g ),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由《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01)可查得:

结构的特征周期g T 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 α(7度,多遇地震作用)为:

g T =0.40s max α=0.12

结构横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g T <1T <5g T .则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图可知:ξ=0.05时

120.050.050.021 1.0,0.90.90.06 1.70.55ξξ

ηηγξξ

=--==+

==+=++,,则有:

1α=0.9

2max 0.40 1.00.120.0570.91γηα??=??= ???

g 1T ()T

结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10.057130734.417451.86EK eq F G kN α==?=

由于1T =0.91>1.4g T =1.4×0.4=0.56(s ),故要考虑顶部水平地震作用的影响。

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基底剪力,若

8

1

i i

i EK j j G H F F G Hj

==

∑分配给各层,则水平地震作用呈倒三角

形分布。对一般层,这种分布基本符合实际。但对结构上部,水平作用小于按时程分析法和振型分解法求得的结果,特别对于周期比较长的结构相差更大。地震的宏观震害也表明,结构上部往往震害很严重。因此,n δ即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考虑顶部地震力的加大。n δ考虑了结构周期和场地的影响。且修正后的剪力分布与实际更加吻合。

顶部附加作用系数为:

n δ=0.08 1T +0.01=0.08×0.91+0.01=0.083

顶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n F ?=n δEK F =0.083×7451.86=618.5 kN

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见下表: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a)水平地震作用(b)地震剪力

2.7.4 横向框架抗震变形验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验算见下表。 2.7.4.1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由表可知,最大层间弹性位移角发生在第2层,其值为0.0017,小于《建筑设计抗震规范》

(GB50011—2001)第5.5.1条规定的位移极限值[e θ]=1/550,因此结构的水平位移满足要求。 2.7.4.2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

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取轴线横向框架进行内力计算,对于地震作用下的各柱的剪力分配,应放在整个楼层中,按照抗侧移刚度在同层中进行分配。框架柱端剪力、弯矩分别按式=∑ij

ij

i i

D V V D 和式ij

ij

柱上端 M=(1-y)hV 柱下端 M=yhV {计算,其中ij D 、层间剪力i V 、梁柱线刚度比分别取自前面的表格。

各柱反弯点高度比y 按式0123()yh y y y y h =+++确定,其中0y 为标准反弯点高度比,

查表确定;1y 为柱上、下端框架梁相对线刚度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2y 为柱的上层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3y 为柱的下层层高变化时,反弯点高度比的修正值。 具体计算过程见下表:

边柱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中柱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

表中:M 量纲为kN ·m ,V 量纲为kN.

地震荷载作用下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分别按下式计算:

1,1,()(5.1)()

l l

b u b b

i j ij l r b b r

r b u b b i j ij l r b b i M M M i i i M M M i i ++?=+?+?

??=+?+?

12

(5.2)b b b M M V l

+=

()(5.3)n

l r i b b k

k i

N V

V ==-∑

式中:l b i 、r b i 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l b M 、r

b M 分别表示节点左、右梁的弯矩;i N 为

柱在i 层的轴力,以受压为正。

梁端弯矩、剪力和及轴力计算结果见下表:

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注:1)柱轴力中的负号表示拉力。当为左地震作用时,左侧一根柱为拉力,右侧两根柱为压力。

2)规定剪力以顺时针方向为正。

3)表中M 单位为kN ·m,V 单位为kN,N 单位为kN ,L 单位为m 。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图、剪力图及柱轴力图见下图:

左震作用下框架弯矩图(kN·m)

左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图(kN)

5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计算

第五章 横向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 5.1横向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 结构自震周期采用经验公式: 552.08.159.22035.022.0035.022.03 1=?+=?+=B H T s 5.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本办公楼楼的高度不超过40m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用。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 kN 39485) 8259482825066(85.085.0eq =+?+?==∑i G G 兰州市,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多遇地震下 08.0max =α。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二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053 .008 .01)55 .0035( )( 9 .0max 2g 1=??==αηαγT T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 213839485 053.0eq 1Ek =?==G F α 因为:s 53.01=T >s 49.035.04.14.1g =?=T ,所以应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又因为:s 35.0g =T ≤0.35s ,故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 1142.007 .055.008.007.008.016=+?=+=T δ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24221381142.0Ek 66=?==?F F δ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按下式计算:

()6Ek 6 1 1δ-= ∑=F H G H G F j j j i i i (=i 1,2, (6) 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为: ∑==n i j j i F V (i =1,2, (6) 各质点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见表12。 表5—1 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图5-1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图 图5-2楼层地震剪力剪力分布图

第八章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第8章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位移计算 8.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屋面恒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女儿墙自重,半层墙体自重。其他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柱及纵、横墙体自重。 8.1.1第五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屋面板厚h=120mm 8.1.1.1 半层柱自重 (b ×h=500mm ×500mm ):4×25×0.5×0.5×3.9/2=48.75KN 柱自重:48.75KN 8.1.1.2 屋面梁自重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16.1472 )25.06.6(/495.145.06.616.3)3.03(/495.123.06.7/16.3=?-?+?-?+ +?+?-? 屋面梁自重:147.16KN 8.1.1.3 半层墙自重 顶层无窗墙(190厚):()KN 25.316.66.029.3202.02019.025.14=??? ? ??-???+? 带窗墙(190厚): ()()KN 98.82345.002.02019.025.1428.15.16.66.029.3202.02019.025.14=??? ??? ???????-?+???-???? ??-???+? 墙自重:114.23 KN 女儿墙:()KN 04.376.66.1202.02019.025.14=????+? 8.1.1.4 屋面板自重 kN m m m m kN 78.780)326.7(6.6/5.62=+???

8.1.1.5 第五层重量 48.75+147.16+114.23+37.04+780.78=1127.96 KN 8.1.1.6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G 5 =1127.96 KN 8.1.2 第二至四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3.9m ,楼面板厚h=100mm 8.1.2.1半层柱自重:同第五层,为48.75 KN 则整层为48.75×2=97.5 KN 8.1.2.2 楼面梁自重: ()()kN m m m kN m m m kN m m m kN 3.1542)25.06.6(/6.145.06.63.3)3.03(/6.123.06.7/3.3=?-?+?-?+ +?+?-? 8.1.2.3半墙自重:同第五层,为27.66KN 则整层为2×27.66×4=221.28 KN 8.1.2.4楼面板自重:4×6.6×(7.6+3+7.6)=480.48 KN 8.1.2.5第二至四层各层重量=97.5+154.3+221.28+480.48=953.56 KN 8.1.2.6第二至四层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KN G 61.111336.65.326.76.65.2%5056.9534-2=??+????+= 活载:Q 2-4=KN 05.160%5036.65.326.76.65.2=???+???)( 8.1.3 第一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层高H=4.2m ,柱高H 2=4.2+0.45+0.55=5.2m ,楼面板厚h=100mm 8.1.3.1半层柱自重: (b ×h=500mm ×500mm ):4×25×0.5×0.5×5.2/2=65 KN 则柱自重:65+48.75=113.75 KN 8.1.3.2楼面梁自重:同第2层,为154.3 KN 8.1.3.3半层墙自重(190mm ): ()()KN 14.3145.002.02019.025.142 8 .15.16.66.02 2.4202.02019.025.14=-?+???-??? ? ??-???+? 二层半墙自重(190mm ):27.66 KN 则墙自重为:(31.14+27.66)×4=235.2 KN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13)强制性条文 3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3.1.1 抗震设防的所有建筑应按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 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及其抗震设防标准。 3.3.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禁建造甲、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3.4.1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重不规则的建筑不应采用。 注:形体指建筑平面形状和立面、竖向剖面的变化。 3.5.2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4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3.9.1抗震结构对材料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应在设计文件上注明。 3.9.2 结构材料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普通砖和多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2)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 低于Mb7.5。 2混凝土结构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核 芯区,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它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 2) 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其纵向受力钢筋采 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且钢筋 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3钢结构的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 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 3.9.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6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内力分析

57 6 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以A4~D4榀框架为例) 6.1 楼层剪力 由表4.5.9得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各楼层剪力如表6.1.1所示。 6.2 各柱抗侧刚度D 由表4.5.7得各柱抗侧刚度如表6.2.1所示。 46.3 各层各柱剪力的计算 由D 值法, j ji ji V D D V ∑= 各层各柱剪力的计算如表6.3.1所示。 表6.3.1 各层各柱剪力的计算 单位:kN

58 6.4 各层各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 由D 值法,查表得出各层各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如表6.4.1所示。 表6.4.1 各层各柱反弯点高度的计算 6.5 柱端弯矩的计算 _ ji l C V M y =, ) (V M _ ji u C y h i -= , y h y i =_ 。各层各柱柱端弯矩计算如表6.5.1所示。

59 表6.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柱端弯矩计算 单位:m 、kN 、m kN . 6.6 梁端弯矩的计算 由节点平衡条件,*()l l u l b b c c l r b b i M M M i i =++,*()r r u l b b c c l r b b i M M M i i =++,式中M 、 M b r 、M b l 为节点处的梁端的弯矩,M c u 、M c l 为节点处柱上下端弯矩,i b r 、i b l 为节点处左右梁的线刚度。以各个梁为脱离体,将梁的左右端弯矩之和除以该梁的跨长,便得到梁内的剪力,计算过程如表6.6.1所示。

kN.表6.6.1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弯矩计算单位:m 6.7 绘制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弯矩图 如图6.7所示。 6.8 绘制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剪力图 如图6.8所示。 6.9 绘制水平地震作用下A4~D4榀框架的轴力图 如图6.9所示。 60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 (1)各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屋面层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女儿墙重量: (1.95+0.51+0.875)×[(11.4+0.2)×2+(25+0.2)×2- (2.5+0.4×10+0.5×4)]=217.11kN 屋面板重量:6.4×(4-0.2-0.15)×(11.4-0.2-0.3-0.2)×2=499.90kN 7.7×(6-0.15×2)×(11.4-0.2-0.3-0.2)×2=939.25kN 5.9×[(6-0.2-0.15)×(2.5-0.3)×2+(2.5-0.3)×(3.6-0.3)] + 6.4×(1.8-0.25)×(2.5-0.3)=211.33kN 499.90+939.25+211.33=1650.48kN 电梯机房重量:0.91+2.366+1.333+3.465+1.43+3.887+25×0.3×0.3×1.5×2+ 25×0.2×0.2×(1.8×2+2.5×2)+5.9×1.6×2.3=50.453kN 楼梯间重量:(7.275+15.132+3.958)×2+(1.275+1.716+0.449+1.6

2)+ (2.61+5.148+1.346+0.486)=67.38kN 4.5×[(2.5-0.4)+(2.5-0.25-0.2)+( 5.4-0.3-0.25)+ (5.4-0.3-0.2)]=62.55kN 3.89+ 4.031+0.432+0.571=8.924kN 25×3×(0.4×0.4×3+0.5×0.5)=54.75 kN 5.9×(5.4-0.35)×(2.5-0.3)=65.55kN 67.38+62.55+8.924+54.75+65.55=2 59.15kN 楼梯板重量:25×(0.3×0.15/2×1.1×9+3×1.1×0.12+0.2×0.3×2.5)+ 3×1.1×2.3+ 17×0.02×[1.1×2.3+2.3×(0.2+0.2+0.2)+1.1×3]+2.1 2=31.38kN 8层柱重量:25×1.5×(0.4×0.4×9+0.5×0.5×5)=100.88kN 17×0.02×1.5×(0.4×4×9+0.5×4×5-0.2×2×14)=9.59 kN 100.88+9.59=110.47kN

(整理)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6 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6.1刚度比计算 刚度比是指结构竖向不同楼层的侧向刚度的比值。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3.4.2条规定: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第3.5.2条规定:对框架结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计的比值不宜小于0.7,且与相邻上部三层刚度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小于0.8。计算刚度比时,要假设楼板在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即刚性楼板假定。 7.0939.0/1136076/10669082 11 >== = ∑∑mm N mm N D D γ,满足规范要求; ()8.0939.0/113607611360761136076/1066908334 321 2>=++?=++=∑∑∑∑mm N mm N D D D D γ,满 足规范要求。 依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刚度比满足要求,所以无竖向突变,无薄弱层,结构竖向规则,故可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将上述不同情况下同层框架柱侧移刚度相加,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i D ,见表6-4。 表5-4框架各层层间侧移刚度 楼层 1层 2层 3层 4层 5层 6层 突出屋面层 ∑i D 1066908 1136076 1136076 1136076 1136076 1136076 258396 6.2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侧移计算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附录C 中第C.0.2条可知:对于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其基本周期可按公式6-1计算。 T T T μψ7.11= (6-1) 式中:1T ——框架的基本自振周期; T μ——计算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结构顶点假想位移,单位为m ; T ψ——基本自振周期考虑非承重砖墙影响的折减系数。

8 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八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一)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Q sk=0.65×[7.8×6×(7.2×2+3.0)+3.9×(3.0+7.2)+7.8×7.2×2+10.1× 3.9+3.9×7.2]=0.65×1034=787kN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Q1k=Q2k=2.5×[3.0×7.8×6+3.9×(3.0+7.2)+3.9×(7.2×3+10.1) +3.9× 7.2]+2.0×(7.8×7.2×12+3.9×7.2 +7.8×10.1)=2.5×332+2.0×781=2397kN Q3k=Q4k=2.5×332+2.0×(7.8×7.2×12+3.9×7.2)=2.5×332+2.0×702=2239kN 3.屋盖、楼盖自重 G5k=25×{1034×0.1+0.2×(0.6-0.1)×(7.2×12+3.9×2)+0.3×(0.8-0.1)×[3.9+(3.9×3+7.8×6)×2+(7.8×6+3.9)×2+3.9×3)+(7.2×5+10.1×2+(7.2 ×2+3.0)×7+3.0+7.2)]}+( 20×0.02+7×(0.08+0.16)/2+17×0.02)×1034=25 ×201.48+1.58×1034=6666kN G4k=25×201.48+(20×0.02+17×0.02+0.65)×1034=6470kN G1k=G2k=25×{(332+781)×0.1+0.2×(0.6-0.1)×(7.2×12+3.9×2+7.8×2) +0.3×(0.8-0.1)×[(3.9+(3.9×3+7.8×6)×2+(7.8×6+3.9)×2+3.9× 3)+(7.2×5+10.1×2+(7.2×2+3.0)×7+3.0+7.2)+10.1+7.8]}+ (20×0.02+17 ×0.02+0.65)×(332+781)=25×214.70+1.39×1113=6871kN 4.女儿墙自重 G’=1.0×[(3.9×3+7.8×6+3.9)×2+(10.1+7.2+3.0+7.2)×2]×(18×0.24+17 ×0.02×2)=179.8×4.66=835kN 5.三~五层墙柱等自重 柱自重 (0.6×0.6×3.6×25+4×0.6×3.6×0.02×17)×39=1378kN 门面积 2.6×1.0×25=65m2 窗面积 2.3×1.8×24+10.1×1.8×2=136m2 门窗自重 65×0.2+136×0.4=67kN 墙体自重 {3.6×[7.8×24+7.2×14+3.9×2+8.7+3.9×2+(7.8+7.2)×2+3.9× 2+4.2×2+10.1×2]-(136+65)}×0.24×18=(3.6×378.4-201)×4.32=5017kN 小计6462kN 6.二层墙柱等自重

单质点地震作用计算的计算方法

单质点地震作用计算的计算方法 所谓单质点弹性体质,是指可以将结构参与振动的全部质量集中于一点,用无重量的弹性直杆支承于地面上的结构.例如水塔、单层房屋等建筑物,由于它们的质量大部分集中于结构的顶部,所以通常将这些结构简化成单质点体系.目前,计算弹性体系的反应时,一般假定地基不产生转动,而把地基的运动分解为一个竖向和两个水平向的分量,然后分别计算这些运动分量对结构的影响. 主要内容:1.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分析,主要是运动方程解的一般形式及水平地震作用的基本公式及计算方法。 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关键在于求出地震系数k和动力系数β。 一、地震概述 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内力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地壳振动现象。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有15万次以上或大或小的地震。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平均每年达三千次,具有很大破坏性的达100次。每次中等程度的地震就会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研究地震的危害和抗震的方法极有必要,目前已经研究到了多质点体系地震作用和整体结构的地震作用,但这些研究都离不开单质点地震作用的计算,我们组准备理论研究并在现有的计算基础上做一点拓展。 二.地震危害直接 2005年2月15日新疆乌什发生6.2级地震,经济损失达15757.43万元,主要是土木结构的房屋破坏严重。近期,云南普洱发生严重的地震,震中位于人口稠密的县城,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因灾受伤群众为300余人,其中3人死亡。全县各乡(镇)房屋受损严重,土木结构房屋墙体倒塌较多,砖混结构房屋普遍出现墙体开裂,承重柱移位。作为将来的结构工程师,抗震是我们拦路虎,必须加以重视,那我们先从基础理论着手。 三、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目前,我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抗震设计规范都采用反应谱理论来确定地震作用。这种计算理论是根据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实测纪录,通过计算分析所绘制的加速度(在计算中通常采用加速度相对值)反应谱曲线为依据的。所谓加速度反应谱曲线,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一定地震作用下,最大反应加速度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函数曲线。如果已知体系的自振周期,那么利用加速度反应谱曲线或相应公式就可以很方便地确定体系的反应加速度,进而求出地震作用。 应用反应谱理论不仅可以解决单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计算问题,而且,在一定假设条件下,通过振型组合的方法还可以计算多质点体系的地震反应。 1.运动方程的建立 为了研究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我们首先建立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图2-1表示单质点弹性体系的计算简图。

2.7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2.7 水平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设计资料: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3条: 屋面重力荷载代表值Gi =屋面恒载+屋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下半层的柱及纵横墙 自重;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 i =楼面恒荷载+50%楼面活荷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 柱及纵横墙自重; 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n i i G G 1 。 主梁与次梁截面尺寸估算: 主梁截面尺寸的确定:当跨度取8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 1111 (~)(~)8000667~1000812812 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700h mm =, 则:1111 (~)(~)700233~3502323 b h mm mm ==?=,取350b mm =。 当跨度取6000L mm =,主梁高度应满足: 1111 (~)(~)6000500~750812812 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500h mm =, 则:1111 (~)(~)500167~2502323 b h mm mm ==?=,取250b mm =。 一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48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 1111 (~)(~)4800320~40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50h mm =,则: 1111 (~)(~)350117~17523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二级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跨度取3000L mm =,次梁高度应满足: 1111 (~)(~)3000167~25012181218h L mm mm ==?=,考虑到跨度较大,取300h mm =,则: 1111 (~)(~)300100~1502323 b h mm mm ==?=,取200b mm =。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侧移验算和力计算 5.1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侧移验算 5.1.1抗震计算单元 计算单元:选取6号轴线横向三跨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单元。 5.1.2横向框架侧移刚度计算 1、梁的线刚度: b /l I E i b c b = (5-1) 式中:E c —混凝土弹性模量s I b —梁截面惯性矩 l b —梁的计算跨度 I 0—梁矩形部分的截面惯性矩 根据《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释疑》,在框架结构中有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侧移刚度,减少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因素,梁截面惯性矩按下列规定取,对于现浇楼面,中框架梁Ib=2.0Io,,边框架梁Ib=1.5Io ,具体规定是:现浇楼板每侧翼缘的有效宽度取板厚的6倍。 2、柱的线刚度: c c c c h I E i /= (5-2) 式中:Ic —柱截面惯性矩 hc —柱计算高度 一品框架计算简图: 3、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 值计算: 212c c c h i D α= (5-3) 式中:c α—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

K K c +=2α(一般层);K K c ++=25.0α(底层) K —梁柱线刚度比,c b K K K 2∑= (一般层);c b K K K ∑=(底层) ① 底层柱的侧移刚度: 边柱侧移刚度: A 、E 轴柱:68.010 5.61045.4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18.1105.6102.345.410 10=??+== ∑)(c b i i K ② 标准层的侧移刚度 边柱的侧移刚度: A 、E 轴柱:51.010 72.821045.4221010=????==∑c b i i K 中柱侧移刚度: C 、 D 轴柱:88.01072.82102.345.42210 10 =???+?== ∑)(c b i i K

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内力计算

框架在地震和重力作用下内力计算 学生姓名:张育霜 学号:20120322029 指导老师:

目录 1建筑说明 (1) 1.1 工程概况 (1) 1.2 设计资料 (1) 1.3 总平面设计 (1) 1.4 主要房间设计 (1) 1.5 辅助房间设计 (1) 1.6 交通联系空间的平面设计 (2) 1.7 剖面设计 (2) 1.8 立面设计 (3) 1.9 构造设计 (3) 2 框架结构布置 (3) 2.1 计算单元 (4) 2.2 框架截面尺寸 (4) 2.3 梁柱的计算高度(跨度) (4) 2.4 框架计算简图 (5) 3 恒荷载及其内力分析 (6) 3.1 屋面恒荷载 (6) 3.2 楼面恒荷载 (7) 3.3 构件自重 (7) 3.4 固端弯矩计算 (8)

3.5 节点分配系数μ计算 (9) 3.6 恒荷载作用下内力分析 (10) 4 活荷载及其内力分析 (13) 4.1 屋面活荷载 (13) 4.2 楼面活荷载 (13) 4.3 内力分析 (13) 5 重力荷载及水平振动计算 (17) 5.1 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7) 5.2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17) 6 内力组合计算 (22) 6.1 框架梁内力组合 (22) 6.2 框架柱内力组合 (25) 7 截面设计 (31) 7.1 框架梁的配筋计算 (31) 7.2 框架柱的配筋计算 (40) 7.3 框架梁、柱配筋图 (52) 8 基础设计 (55) 8.1 对A柱基础配筋计算 (55) 8.2 对B柱基础配筋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双向板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 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 荷载设计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整理)六层框架建筑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 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由设计任务书要求可知,该工程考虑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以板的中线为界,取上层下半段和下层上半段。 顶层: 板自重: kN m kN m m 8.6789/59.69.1508.642=??= 梁自重: kN m kN m m m m m kN m kN m 9.1746/2548.643.012.06.0(186.6/55.220/87.36.63=????-+??+??=)柱自重: kN m m m kN 32.3044 10)6.02 6.3(/34.6=??-?= 墙自重: kN m kN m m m m m m m kN m m kN m m kN 7.1907/251.52.06.14)7.226.6282.64(/45.3)206.6/66.628.64/58.52m 8.64kN/m 585.32 1 3=???++?+??+??+??+???=( 活荷载: kN m m m kN 64.20609.158.64/0.22=??= kN kN kN kN kN kN 04.117795.064.20607.190732.3049.17468.6789G 1=?++++= 标准层: 板自重: kN m kN m m m kN m m 056.4372/82.38.647.2/33.426.68.6422=??+???= 梁自重: kN m kN m m m m m kN m kN m 9.1746/2548.643.012.06.0(186.6/55.220/87.36.63=????-+??+??=)柱自重: kN m m m kN 8.7604 10)6.06.3(/34.6=??-?=

第五章 横向水平地震荷载计算

第五章 横向水平地震荷载计算 5.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集中质点系各质点重力荷载代表值的集中方法,随结构类型和计算模型而异。 对于多层框架结构,重力荷载代表值一般取:恒载+0.5 活载,对于质点荷载的集中方法:顶层质点为屋盖和顶层上半个层高范围;一般层质点为楼盖和上、下各半个层高范围。 5.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该建筑结构高度远小于40m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 为主,因此用底部剪力法来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本设计为7 度设防,抗震等级为三级,根据相关的地质条件查《抗震设计规范》按第二类场地,第一组抗震设计,Tg =0.35s ,αmax=0.08,等效重力荷载系数ξ=0.85,根据经验公式 s 32.08 .166.181053.025.01053.025.03 2 3-3 2 3-1=??+ =?+ =B H T <1.4Tg =0.49s 所以,不需要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取9 .01T g ??? ? ??=T α 089.008.00.310.359 .0max =?? ?? ? ??=α 计算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即底部剪力eq 1:G F F EK EK α= 式中,1α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eq G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多质点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eq G = 0.85∑i G = 0.85× 2182.61 =1855.22 1.16522.1855089.0eq 1=?==G F RK αKN 则质点 i 的水平地震作用i F 为:EK n j j j i i F H G H G F ∑== 1 i 式中: j G G ,i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 ,j 的荷载代表值; j H H ,i 分别为质点i,j 的计算高度。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表,各楼层的地震剪力按∑== n K K F V 1 来计算,一并列入表中, 表5-2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5.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用 D 值法来验算:框架第i 层的层间剪力i V ,层间位移i )u (?及结构顶点位 移u 分别按下式来计算 ∑== n k K F V 1 i ∑==?s j ij i i D V u 1 /)( ∑=?= n k k u u 1 )( 计算过程见下表。表中计算了各层的层间弹性位移角i h /u i e ?=θ

130-孟磊-地震作用CQC与内力CQC在指标统计中的应用

地震作用CQC 与内力CQC 在指标统计中的应用 孟磊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KPM 设计软件事业部 北京 100013)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地震荷载的振型分解反应谱算法,以及地震作用CQC 和内力CQC 在倾覆力矩计算中的应用。并且讨论了倾覆力矩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算法与轴力方式的区别,及抗规方式和轴力方式在对称布置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偏置框架-核心筒结构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 关键字: 振型分解反应谱;CQC 组合;规定水平力;倾覆力矩 1.前言 对结构进行地震作用分析,并依照分析结果进行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内容。现有的地震分析方法分为时程分析法和反应谱法。《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使用反应谱法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表5.1.2-1所列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下的补充计算[1]。与此同时,本文结合SATWE 进行了规定水平力的计算以及对其给出的倾覆力矩的抗规方式和轴力方式进行了计算原理阐述,并结合SATWE 对其结果进行对比。 2.地震荷载计算方法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基于坐标变换,将耦联的微分方程分解为n 个相互独立的微分方程,从而将多自由度体系的动力计算转变为单自由度体系的方法。CQC 方法振型组合适用于经典阻尼线性系统,其基本假定为:1)地震地面加速度是白噪声平稳随机过程,2)不考虑由于零初始条件造成的非稳态反应,3)结构的最大反应与标准差之间具有固定的比例关系[2],文献 [2]中详细讲解了振型相关系数ρij 在《抗规》中的简化算法的推导,以 及其对振型组合的影响。 以下公式为《抗规》考虑扭转耦联的计算公式: FF xxxx xx =∝xx ??xxxx xx γγtt xx GG xx (1) FF yyxx xx =∝xx ??yyxx xx γγtt xx GG xx (2) FF tt xx xx =∝xx φφxx xx γγtt xx rr xx 2 GG xx (3) 其中,FF xxxx xx 、FF yyxx xx 、FF tt xx xx —分别为i 振型j 层的x 方向、y 方向和转交防线的地震作用标准值; ??xxxx xx 、??yyxx xx —分别为i 振型j 层质心在x 、y 方向的水平相对位移; φφxx xx —i 振型j 层的相对扭转角; rr xx 2—j 层转动半径,可取j 层绕质心的转动惯量初一该层质量的商的二次方根; γγtt xx —计入扭转的i 振型的参与系数,其计算方法如下 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耦联效应计算公式, SS EEEE =?∑∑ρρxx EE SS xx SS EE mm EE =1mm xx =1 (4) 其中,SS EEEE —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扭转效应; SS xx 、SS EE —分别为i 、k 振型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取前9-15个振型; ζζxx 、ζζEE —i 、k 振型的阻尼比;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D值法资料讲解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的计算——D值 法

第五章框架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 1.框架结构计算简图是如何确定的? 答:框架结构计算简图的确定: 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忽略结构纵向和横向之间的空间联系,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将框架结构简化为沿横方向和纵方向的平面框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进行内力和位移计算。 结构设计时一般取中间有代表性的一榀横向框架进行分析,若作用于纵向框架上的荷载各不相同,则必要时应分别进行计算。 框架结构的节点在常见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梁和柱内的纵向受力钢筋都将穿过节点或锚入节点区,这时节点应简化为刚接节点;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柱与基础的连接形式,一般也设计成固定支座,即为刚性连接。 作用于框架结构上的荷载有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两种。竖向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及楼(屋)面活荷载,一般为分布荷载,有时也有集中荷载。水平荷载包括风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一般均简化成节点水平集中力。 2.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什么方法?其基本假定与计算步骤如何? 答: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 分层法的基本假定: (1)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框架的侧移; (2)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他各层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分层法的计算步骤: (1)计算单元的确定 根据计算假定,计算时先将各层梁及其上下柱所组成的框架作为一个独立的计算单元,而按无侧移的框架进行计算(上下柱的远端均假设为固定端)。 (2)各杆件弯矩的计算 一般用结构力学中的弯矩分配法,分别计算每个单层框架中梁与柱的弯矩。 在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杆件的弯矩之前,应先计算各杆件在节点处的弯矩分配系数及传递系数。对底层基础处,可按原结构确定其支座形式,若为固定支座,传递系数为1/2;若为铰支座,传递系数为0。至于其余柱端,在分层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端,而实际上,上下柱端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一定转角,是弹性约束端。对这一问题,可在计算分

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地震作用内力计算 〔一〕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1.屋面雪荷载标准值 Q sk=0.65×[7.8×6×(7.2×2+3.0)+3.9×(3.0+7.2)+7.8×7.2×2+10.1× 3.9+3.9×7.2]=0.65×1034=787kN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 Q1k=Q2k=2.5×[3.0×7.8×6+3.9×(3.0+7.2)+3.9×(7.2×3+10.1) +3.9× 7.2]+2.0×(7.8×7.2×12+3.9×7.2 +7.8×10.1)=2.5×332+2.0×781=2397kN Q3k=Q4k=2.5×332+2.0×(7.8×7.2×12+3.9×7.2)=2.5×332+2.0×702=2239kN 3.屋盖、楼盖自重 G5k=25×{1034×0.1+0.2×(0.6-0.1)×(7.2×12+3.9×2)+0.3×(0.8-0.1)× [3.9+(3.9×3+7.8×6)×2+(7.8×6+3.9)×2+3.9×3)+(7.2×5+10.1×2+(7.2 ×2+3.0)×7+3.0+7.2)]}+( 20×0.02+7×(0.08+0.16)/2+17×0.02)×1034=25 ×201.48+1.58×1034=6666kN G4k=25×201.48+(20×0.02+17×0.02+0.65)×1034=6470kN G1k=G2k=25×{(332+781)×0.1+0.2×(0.6-0.1)×(7.2×12+3.9×2+7.8×2) +0.3×(0.8-0.1)×[(3.9+(3.9×3+7.8×6)×2+(7.8×6+3.9)×2+3.9× 3)+(7.2×5+10.1×2+(7.2×2+3.0)×7+3.0+7.2)+10.1+7.8]}+ (20×0.02+17 ×0.02+0.65)×(332+781)=25×214.70+1.39×1113=6871kN 4.女儿墙自重 G’=1.0×[(3.9×3+7.8×6+3.9)×2+(10.1+7.2+3.0+7.2)×2]×(18×0.24+17 ×0.02×2)=179.8×4.66=835kN 5.三~五层墙柱等自重 柱自重 (0.6×0.6×3.6×25+4×0.6×3.6×0.02×17)×39=1378kN 门面积 2.6×1.0×25=65m2 窗面积 2.3×1.8×24+10.1×1.8×2=136m2 门窗自重 65×0.2+136×0.4=67kN 墙体自重 {3.6×[7.8×24+7.2×14+3.9×2+8.7+3.9×2+(7.8+7.2)×2+3.9× 2+4.2×2+10.1×2]-(136+65)}×0.24×18=(3.6×378.4-201)×4.32=5017kN 小计6462kN 6.二层墙柱等自重 柱自重 (0.6×0.6×3.6×25+4×0.6×3.6×0.02×17)×40=1413kN 门面积 65m2 窗面积 136m2 门窗自重 67kN 墙自重 [3.6×(378.4+10.1)-201]×4.32=5174kN

五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第四章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4.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4.1.1 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 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屋面恒载+50%屋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半层柱自重+半层墙自重 其他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楼面恒载+50%屋面均布活载+纵横梁自重+楼面上下层柱自重+纵横墙自重 柱及纵横墙自重: 内柱自重:500㎜×500㎜ 结构重:25×0.50×0.50=6.25 kN/m 抹灰层: 1 7×0.01×0.50×4=0.34 kN/m 小计: 6.59 kN/m 外柱自重:400㎜×600㎜ 结构重:25×0.40×0.60=6.00 kN/m 抹灰层:17×0.01×(0.40+0.60)×4=0.34 kN/m 小计: 6.34 kN/m 1)顶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柱: 6.59×3.9/2×(17+17)+6.34×3.9/2×(17+17)=85 7.26 kN 屋盖: (16.2+0.6) ×(67.15+0.4)×4.86=5515.32 kN 梁: 2.09×4.80×50+2.09× 3.90×7+2.09×2.70×8+2.09×5.40×5+ 4.09×11.40×2+4.09 ×13×16.2×4.09×17.2×2=1755.53 kN 900高女儿墙: 2.64×(67.15+0.4+16.2+0.6)×2=425.12 kN 内外墙: 2.64×[67.15×2×( 3.90-0.40)+16.2×2×(3.90-0.60)]+2.48×6.90×(3.90-0.60)×23 +2.48×[4.8×(3.90-0.40)×18+3.9×(3.90-0.40)×2+2.7×(3.90-0.40)×4+5.4×(3.9 0-0.40)×1]=3780.27 kN 1/2×3780.27=1890.14 kN 2.4m楼梯间: 2.64×[6.90×(2.40-0.30)+ 3.90×(2.40-0.30)]×2×2+6.25×2.4×4+6.34×2.40×4 +4.86×3.90×6.90×2=621.93 kN

5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内力计算

第五章 横向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位移和力 5.1横向框架自振周期的计算 结构自震周期采用经验公式: 552.08.159.22035.022.0035.022.03 1=?+=?+=B H T s 5.2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 本办公楼楼的高度不超过40m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故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用。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 kN 39485) 8259482825066(85.085.0eq =+?+?==∑i G G 市,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多遇地震下08.0max =α。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二类场地,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 053 .008 .01)55 .0035( )( 9 .0max 2g 1=??==αηαγT T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kN 213839485 053.0eq 1Ek =?==G F α 因为:s 53.01=T >s 49.035.04.14.1g =?=T ,所以应考虑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又因为:s 35.0g =T ≤0.35s ,故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 1142.007 .055.008.007.008.016=+?=+=T δ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为: kN 24221381142.0Ek 66=?==?F F δ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按下式计算:

()6Ek 6 1 1δ-= ∑=F H G H G F j j j i i i (=i 1,2, (6) 地震作用下各楼层水平地震层间剪力为: ∑==n i j j i F V (i =1,2, (6) 各质点的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见表12。 表5—1 楼层地震剪力计算表 图5-1水平地震作用分布图 图5-2楼层地震剪力剪力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