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特征及储层效应_高有峰

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特征及储层效应_高有峰
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特征及储层效应_高有峰

 

第34卷 第4期2

013年7月石油学报

ACTA PETROLEI 

SINICAVo

l.34July

 

No.4201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

3)项目(2012CB822002和2009CB2193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002038)资助。第一作者:高有峰,男,19

82年6月生,2004年获吉林大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和地层对比研究。Email:gaoyoufeng@j

lu.edu.cn通信作者:唐华风,男,19

79年6月生,2001年获吉林大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吉林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吉林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火山岩储层地质、地球物理研究。Email:tanghfhc@j

lu.edu.cn文章编号:0253-2697(2013)04-0667-08 DOI:10.7623/sy

xb201304006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晶间

微孔特征及储层效应

高有峰1 吴艳辉2,3

 刘万洙2 瞿雪姣2 唐华风2

(1.吉林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26; 2.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吉林长春 1

30061;3.吉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吉林长春 13

0051)摘要: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普遍发育晶间微孔隙,主要由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按成因和骨架颗粒的种类可将晶间微孔分为放射状碱性长石晶间微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和混合矿物晶间微孔3种类型。基质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形成球粒状钾长石的区域晶间微孔面孔率为5.2%,形成黏土矿物和石英长石雏晶的区域面孔率增加9.5%~13.6%;长石发生局部溶蚀形成伊利石的区域,面孔率可增加6.5%~10.1%;而伊利石充填火山碎屑岩的粒间孔隙,仍可保留22.3%的晶间微孔型储集空间。结合英台断陷勘探实例,认为晶间微孔发育的火山岩可作为天然气的有利储层。关键词: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成岩作用中图分类号:TE

112.222 文献标识码:A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 effect of Yingcheng

Formation volcanic rock in Yingtai fault depression,southern Song

liao BasinGAO Youfeng1 WU Yanhui 2,

3 LIU Wanzhu2 QU Xuejiao2 TANG Huafeng

(1.Research Center of Palaeontology &Stratigraphy,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6,China;2.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61,China;3.Jilin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Technology,Changchun130051,China)Abstract:Volcanic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s mainly formed by recrystallization and dissolution develop widely in the Ying

tai faultdepression,southern Songliao Basin.According to the genesis and types of skeleton grains,volcanic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s can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i.e.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s of radial alkali feldspar,clay minerals and mixed minerals.Surface p

o-rosity analyses showed that due to the devitrification of matrix,the porosity of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s in the spherulitic K-feld-spar region amounts to 5.2%,the porosity of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s in the region of clay minerals and quartz-feldspar cry

stal-lites increases from9.5%to 13.5%,the porosity of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s in the region where partial feldspar alters to illitemay increase to 6.5%~10.1%,while intergranular pores of pyroclastic rocks filled with illite can still retain a porosity 

of 22.3%for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s.Combined with the exploration practice in the Yingtai fault depression,we suggested that volcanic rockswith rich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s can serve as a favorable reservoir of natural g

as.Key 

words:Songliao Basin;Yingcheng Formation;volcanic rock;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diagenesis 近年来,

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的研究重点从岩性、岩相等宏观规律研究[

1-

7],逐渐转向有效储层评价及形成机制等精细研究[8-

13],其中储集空间、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是探讨储层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

14-

17]。在对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层研究过程中,发现其储集空间除常见的原生气孔、粒间孔、溶蚀孔和裂缝外,还发育大量晶间微孔隙。目前,对微孔隙的定义不统一,不同研究领域微孔尺度也不相同:在地球科

学大辞典中微孔隙的定义为直径0.

1~10μm、无重力水但毛细管现象明显的孔隙[18]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

中把微孔隙定义为直径小于0.2μ

m,液体不能沿其内部移动的孔隙[19]

等。笔者采用CoreDBMS软件对扫描电镜图像中微孔隙大小直接测量,显示最大孔隙直径为3.07μm,直径在0.

09~2.92μm的微孔隙占90%以上,孔隙大小基本位于地球科学大辞典中定义的区间范围。

668

 石 油 学 报2013年 第34卷 

在沉积岩储层研究领域,对晶间微孔的特征和储集性能进行过讨论。刘小洪等[20]通过对砂岩理论解释孔隙含量与薄片下实测孔隙含量的对比,认为在砂岩黏土矿物中发育晶间微孔隙;李阳[21]系统分析了惠民凹陷基山砂体储层的孔隙结构,指出在基山砂体中存在大量晶间微孔隙,微孔构成的孔隙网络占据了储集空间的主体;陈丽华[22]利用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碳酸盐岩中的晶间微孔,认为晶间微孔和微裂缝连通性良好;此外,也有国外学者进行过晶间微孔的相关研究,并指出储层中黏土矿物含量越高,晶间微孔隙越多[23-24]。因此,晶间微孔虽然细小,但可在火山岩和沉积岩中大量存在,其含量与黏土矿物含量呈正比。通过普通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对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集空间进行研究,发现在营城组一段(简称营一段)火山岩中存在大量晶间微孔隙,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对晶间微孔的种类进行细分,并进行面

孔率计算和储层效应分析,以期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更为详实的资料。

1 火山岩储集空间特征

火山岩作为一个复杂而特殊的油气储层,储集性的研究是储层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璞珺等[11]针对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的具体特点,将火山岩的储集空间进行了细致划分:首先,按成因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3种类型;按结构又进一步划分出13种亚类。根据此划分方法,结合对英台断陷21口钻井673个岩石薄片、40个铸体薄片和29个扫描电镜观察,把营城组火山岩储集空间按成因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缝。原生孔隙包括熔蚀孔、原生气孔、粒/砾间孔、冷凝收缩缝、矿物炸裂缝和解理缝;次生孔隙包括晶间微孔、溶蚀孔;裂缝主要为构造—溶蚀缝(表1)。

表1 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和特征

Table 1 Reservoir spac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ingcheng Formation volcanic rock in Yingtai fault depression孔隙类型成因特征代表岩性

熔蚀孔因深部岩浆喷出地表,压力突然降低,温度瞬

时升高,从而使已经形成的斑晶遭到局部熔

蚀形成的孔隙

熔蚀孔形态多为港湾状、浑圆状,可以成为火山岩

的储集空间

流纹岩、

安山岩

原生气孔含有大量气液包裹体的火山物质喷出地表

时,流动单元上部遗留下来后期未充填物质

的孔隙

气孔的形态有圆形、椭圆形、线状及不规则形态,

大小不等,分布均匀。部分为不连通的独立孔

流纹岩、

玄武岩

生孔隙粒/砾间孔

火山碎屑颗粒间经成岩压实和重结晶作用后

残余的孔隙

形态不规则,通常沿碎屑边缘分布,主要为晶间孔

和残余的孔隙,连通性较好

火山碎屑岩冷凝收缩缝

岩浆喷发时,由于基质近于等体积条件下的

快速冷却形成

晶面不规则状,局部呈环带状,主要为晶内裂缝孔

和基质收缩裂缝,连通性好

火山熔岩矿物炸裂缝

和解理缝

碎斑/聚斑结构矿物斑晶间爆裂缝和矿物解

理缝

晶面碎裂或矿物沿解理面裂开呈不规则线状裂

缝,连通性好

含斑晶的

火山岩

次生孔隙晶间微孔

①火山玻璃随时间和温度、压力的变化,逐渐

转化为雏晶或微晶的过程中形成;②溶蚀过

程中形成

细小的孔隙,在脱玻化基质中或溶蚀作用发生后

新生矿物中存在,具有一定的连通性

各类火山岩溶蚀孔

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或碎屑熔岩中斑晶或

基质被溶蚀产生的孔隙

其孔隙形态不规则,如完全溶蚀矿物,则保留原晶

体假象;主要为晶内孔,连通性较好

各类火山岩

裂缝构造-溶蚀缝

火成岩成岩后受构造应力作用产生的裂缝,

包括后期未被充填的裂缝和充填后被溶蚀、

又重新开启的裂缝

有横向、纵向,也有交错的,有的横切连通气孔和

基质溶蚀孔等,未被充填或充填后被溶蚀的裂缝

连通性好,是很好的油气运移通道

各类火山岩

2 晶间微孔类型及特征

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普遍发育晶间微孔,在流纹岩、英安岩和珍珠岩中主要表现为基质脱玻化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矿物晶间微孔隙,在次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表现为斜长石颗粒蚀变形成的黏土矿物晶间微孔隙。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按成因和骨架颗粒的种类将晶间微孔分为3种类型。2.1 放射状碱性长石晶间微孔

流纹岩随埋藏深度的增加,隐晶质基质发生脱玻化和重结晶作用。重结晶成钾长石球粒和粉末状钠长石矿物,在球粒内长条形钾长石矿物间发育晶间微孔[图1(a)—图1(c)]。孔隙一般呈不规则长条状,局部见少量近圆状,大小一般为0.5~5μm。该类型晶间微孔隙在流纹岩中普遍发育,储集性和连通性都较好,可以作为火山岩内部良好的储气空间。

2.2 黏土矿物晶间微孔

中基性熔岩或次火山岩中的斜长石颗粒通常不稳定,往往发生蚀变作用形成黏土矿物。在英台断陷中,营城组火山岩一般埋藏较深,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发育在次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中的斜长石蚀变作用强烈[图1(d)—图1(e)],通常在溶蚀孔中充填片状

 

 第4期高有峰等: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特征及储层效应669

(a)流纹岩,球粒结构,LS201井,3 603 m;(b)为(a)中所示方框球粒的扫描电镜放大图像;(d)

辉绿岩铸体薄片照片,见斜长石溶蚀孔,LS1井,3 046.8 m;(e)为(d)中斜长石溶蚀孔的扫描电

镜放大图像,显示有伊利石充填;(g)珍珠岩,脱玻化作用强烈,可见珍珠构造,LS201井,3103 m;

(h)为珍珠岩的扫描电镜放大图像,可见玻璃质脱玻化形成的伊利石;(j)英安岩铸体薄片照

片,基质脱玻化作用强烈,LS1井,3 302.8 m;(k)和(m)为扫描电镜放大图片,可见玻璃质脱玻

化形成的石英、钾长石和伊利石雏晶;(c)、(f)、(i)、(l)、(n)、(o)为扫描电镜图像中对应点的能

谱图。

图1 晶间微孔类型及矿物能谱特征

Fig.1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 types and energy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670

 石 油 学 报2013年 第34卷 

伊利石[图1(f)]或绿泥石;同时发现,珍珠岩中火山玻璃基质强烈蚀变[图1(g)],形成蜂窝状和毛发状伊利石[图1(h)—图1(i)]。在伊利石矿物微晶之间都存在大量晶间微孔隙,孔隙一般呈棱角状或不规则状,边缘平直,孔隙大小为1~2μm。

2.3 混合矿物晶间微孔

该类型晶间微孔主要发育在流纹岩和珍珠岩基质中[图1(j)]。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隐晶质和玻璃质基质脱玻化重结晶后生成的矿物复杂[图1(k)—图1(m)],主要有自生针状伊利石[图1(o)]、片状碱性长石[图1(n)]和石英雏晶[图1(l)],矿物晶粒粒径0.2~2μm,松散堆积,内部具大量晶间微孔隙。孔隙一般呈不规则状,大小为0.5~1μm,连通性好。

综上所述,晶间微孔的形成基本都与火山玻璃脱玻化重结晶或斜长石溶蚀作用有关,且都发育在黏土矿物、石英和长石雏晶之间。孔隙大小一般为零点几微米到几微米。从铸体薄片可以看出,晶间微孔发育的岩性,孔隙性和连通性都较好,可以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3 与晶间微孔相关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储层效应

成岩作用的储层效应是指在成岩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及其导致的岩石孔隙的增减,笔者通过图像面孔率统计法来讨论与晶间微孔相关的成岩作用的储层效应,面孔率分析选用CoreDBMS软件。对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5口探井9个样品进行成岩作用分析,包括脱玻化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和充填作用。脱玻化重结晶作用主要表现为隐晶质或玻璃质基质脱玻化重结晶成粒状长英质矿物和针状伊利石的混合物、片状伊利石集合体或球粒状碱性长石;溶蚀作用主要表现为长石遭溶蚀作用形成片状伊利石或被完全溶解、珍珠岩中玻璃质基质溶蚀形成蜂窝状伊利石;充填作用主要表现为片状伊利石充填孔缝。在此基础上对12张扫描电镜图像进行面孔率统计,脱玻化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样品的面孔率可以反映晶间微孔所产生的孔隙量,而充填作用样品的面孔率实际上反映的是孔隙被充填后仍能保留的量(表2)。

表2 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井壁取心样品扫描电镜图像面孔率统计

Table 2 SEM surface porosity analysis of volcanic rocks from sidewall coring samples in Yingcheng Formation,Yingtai fault depression样品号岩性成岩作用类型面孔率/%

LS1-3302.8A英安岩基质脱玻化形成石英、碱性长石和伊利石13.6

LS1-3302.8B英安岩基质脱玻化形成石英、碱性长石和伊利石9.5

LS2-4125.4流纹质角砾熔岩基质脱玻化形成片状伊利石10.5

LS301-3046A流纹岩基质脱玻化形成片状伊利石10.8

LS201-3603流纹岩基质脱玻化形成球粒状钾长石5.2

LS1-3046.8辉绿岩斜长石局部溶蚀形成伊利石9.9

LS303-3750安山岩斜长石局部溶蚀形成伊利石7.1

LS301-3046B流纹岩碱性长石局部溶蚀形成伊利石6.5

LS201-3103A珍珠岩基质溶蚀形成蜂窝状伊利石8.4

LS201-3103B珍珠岩基质溶蚀形成蜂窝状伊利石10.1

LS1-3424.8沉凝灰岩片状伊利石充填粒间孔11.0

LS303-3848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片状伊利石充填粒间孔22.3

注:面孔率指晶间微孔隙的面积与扫描电镜尺度下岩石表面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或充填作

用面积的比。

3.1 脱玻化重结晶作用的储层效应

前人研究认为由胶状二氧化硅转化为石英后可使储层孔隙增加13.2%[17],流纹质玻璃脱玻化和重结晶成碱性长石可使储层增加8.88%的孔隙空间[25],这两个计算结果是通过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和北部徐家围子火山岩脱玻化前后火山玻璃和形成矿物的密度差计算得到的理论孔隙增加量。笔者通过统计4个样品5张图像的面孔率来讨论该成岩作用,发生晶间微孔的主要岩性为隐晶质流纹岩和珍珠岩,根据脱玻化形成的矿物不同,晶间微孔的孔隙大小和面孔率有所差别。总体来看,隐晶质流纹岩中基质普遍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但其形成钾长石球粒的面孔率最小,主要孔径区间在0.64~0.80μm[图2(a)—图2(d)];形成石英、碱性长石和伊利石混合矿物所产生的面孔率最大[图2(e)—图2(h)],主要孔径区间在0.73~1.46μm。而珍珠岩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主要形成片状伊利石,微孔孔径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为0.71~0.89μm。LS201井综合解释为气层的3个样品物性参数测定显示,孔喉直径大小变化在0.07~0.11μm(表3),样品LS303-3 848扫描电镜图像的面孔率分析结果显示,晶间微孔的孔径最小为0.16μm[图2(c)与图2(d)],大于实测孔径的均值

 第4期高有峰等:

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特征及储层效应671 

0.07μ

m。综上所述,基质脱玻化重结晶后都可以形成晶间微孔隙,孔隙的大小随着产生的矿物不同而不同,孔径一般为0.3~2μm,大于实测的孔喉直径均值,可作为有效的储集空间。3.

2 溶蚀作用的储层效应溶蚀作用储层效应的研究主要探讨火山岩与次火山岩中斑晶、晶屑或基质发生溶蚀作用,产生的新矿物充填溶蚀孔而对储层的影响。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主要见有斜长石和碱性长石表面蚀变形成片状伊利石、珍珠岩基质蚀变形成蜂窝状伊利石,共统计4个样品5张面孔率图像。中基性岩中斜长石斑晶在偏碱性的介质中经常发生溶蚀作用,以

LS1-

3 046.8辉绿岩样品为例,薄片下发现该样品中斜长石颗粒普遍发生溶蚀[图2(i)],并产生伊利石微晶,局部被溶解形成溶蚀孔[图2(j)红色区域],在伊利石微晶间存在微孔隙,面积占长石发生溶蚀区域[图2(j)黄线圈闭区域]的9.9%,主要孔径分布在0.

77~1.22μm。在安山岩和流纹岩中,发现碱性长石溶解程度较高,推测其经历了偏酸性流体的溶解,选取了两个样品进行面孔率测定(表2)。此外,薄片鉴定发现,珍珠岩的玻璃质基质蚀变现象明显,几乎全部形成伊利石微晶,伊利石呈毛发状和蜂窝状[图1(g

)—图1(h)],具大量晶间微孔隙,面孔率为8.4%和10.1%(

表2)

。(a)、(b)为LS201-3 603 m样品流纹岩脱玻化重结晶形成球粒状钾长石的扫描电镜及面孔率分析图像;(e)、(f)为LS1-3 302.8 m样品英安岩基质形成伊利石、石英和钾长石的扫描电镜及面孔率分析图像;(i)、(j)为LS1-3 046.8 m样品辉绿岩中斜长石遭受溶蚀的扫描电镜及面孔率分析图像;(m)、(n)为LS303-3 848 m样品流纹质角砾凝灰岩中伊利石充填粒间孔隙的扫描电镜及面孔率分析图像;(c)、(d)、(g)、(h)、(k)、(l)、(o)和(p)为通过CoreDBMS软件统计的孔径与孔隙个数、孔隙面积的关系;黄色虚线所围区域为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或充填作用的区域,(j)图片中红色区域为斜长石颗粒局部完全被溶蚀。

图2 晶间微孔的面孔率分析

Fig.2 SEM surface porosity 

analysis of intercrystalline micropore

672 石 油 学 报

2013年 第34卷 

表3 英台断陷LS201井营城组一段样品实测物性特征

Table 3 Physical properties of Well LS201cores in Yingtai fault dep

ression深度/m有效孔隙

度/%水平渗透

率/mD孔喉直径

均值/μm排驱压

力/MPa岩性

岩相

3 025.0 14.00 0.04 0.11 4.103 160.0 11.60 0.04 0.08 6.31流纹岩

喷溢相

3 208.0 

11.00 

0.04 

0.07 

6.59

3.3 充填作用的储层效应

以往研究认为,孔隙被完全充填后就丧失了储集性能。通过扫描电镜和铸体薄片观察,被伊利石等黏土矿物充填的孔隙仍能保留一部分储集空间,这些黏土矿物晶体之间存在晶间微孔隙,具有一定的储集性能。共统计2个样品的2张扫描电镜图像,分别为片状伊利石充填沉凝灰岩和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粒间孔。以LS303-3848样品为例,片状伊利石充填粒间孔隙区域[图2(n)黄线圈闭区域]具有明显的晶间微孔,面孔率为22.3%,主要孔径分布在0.72~1.44μm[图2(o)],对孔隙面积贡献最大的孔径区间为0.72~2.88μm[图2(p)]。由此可见,孔隙被片状伊利石完全充填仍能保留约1/5的储集空间。

4 晶间微孔型火山岩储层实例

晶间微孔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普遍发育。以LS1井3 250~3 310 m井段为例,主要岩性为闪长玢岩、英安岩和珍珠岩。闪长玢岩段密度普遍较高,平

均密度2.68g

/cm3

,自然伽马均值67.93 API,薄片下观察见有少量长石溶蚀孔隙,综合解释为差气层和干

层;英安岩段平均密度2.53 g

/cm3

,自然伽马均值83.50 

API,从井壁取心样品和普通薄片观察,并未发现明显孔隙,但在铸体薄片中可见基质中微孔隙发育,扫描电镜下观察基质全部脱玻化重结晶,具大量晶间微孔,综合解释为气水层;珍珠岩段平均密度最低,仅

为2.41g

/cm3

,薄片下观察冷凝收缩缝虽极发育,但全部被石英充填,铸体薄片中可见基质重结晶,晶间微孔发育,扫描电镜观察基质全部脱玻化重结晶形成伊利石、长石和石英雏晶,微孔隙发育,综合解释为气水层(图3)。综上所述,该段储集层中不论英安岩还是珍珠岩,晶间微孔都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具该种孔隙类型的岩石可作为火山岩有利储层。此外,从该段岩性序列可以看出,在英安岩和珍珠岩发育层段上下,作为次火山岩或浅层侵入岩的闪长玢岩较发育,推测晶间微孔的大量形成与闪长玢岩侵入的热效应有关,具体形成机理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a)铸体薄片正交偏光照片;(b)铸体薄片单偏光照片;(c)扫描电镜特征;(d)照片(c)中方框区域放大;样品①对应的微观特征见本图(a)、(b)、(c)和(d),样品②对应的微观特征见图1中(j

)、(k)、(m)。图3 晶间微孔型火山岩储层实例

Fig.3 Examples of volcanic reservoir with intercrystalline microp

ore5 晶间微孔在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以往火山岩储层研究中关于晶间微孔类储层的研

究很少,火山岩储层研究的重点主要围绕原生气孔、粒

间孔、次生溶孔和裂缝等展开。发育这些孔缝的火山岩储集空间大,储集能力强,油气充注也往往先选择这些相对大的孔。在以这些储集空间为主的储层中虽然也发育晶间微孔,但贡献度较低,一般不作为晶间微

 第4期高有峰等:

松辽盆地南部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晶间微孔特征及储层效应673 

孔型火山岩储层勘探的重点。而对于没有原生气孔等大孔隙发育但晶间微孔发育的火山岩同样也可以成为好储层,为了探讨微孔隙在储层中所占的比例,在计算晶间微孔隙的面积与岩石表面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溶蚀作用或充填作用面积比的基础上,计算微孔隙发育区面积占薄片总面积的比(图4),图4(b

)涂红区域为英安岩发生脱玻化重结晶的区域,占图像总面积的86.3%,这个比率并不代表晶间微孔对储层的贡献,但此比率与表2中该样品面孔率

13

.6%的乘积即为晶间微孔隙在储层中所占的比例,即11.7%。结合铸体薄片中显示晶间微孔发育区连通性非常好,证明该套英安岩储层可以作为天然气的良好储层,可形成这种储层的岩性还有流纹岩和珍珠岩。这类储层通常属于原生孔隙不发育的喷溢相中部亚相、下部亚相和侵出相内带亚相、中带亚相。在对以火山岩原生气孔等大孔隙储层勘探为主的松南探区,这类“小孔隙”储层同样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

注:(a)铸体薄片照片;(b)经CoreDBMS软件处理后,英安岩发生脱玻化重结晶区域被渲染成红色的照片。

图4 微孔隙发育区面积比率分析

Fig.4 Rate analysis about the area of intercrystalline microp

ore6 结 论

(1

)晶间微孔在脱玻化重结晶作用或溶蚀作用过程中形成,可作为火山岩储层的有效储集空间。(2)英台断陷营城组火山岩中可见3种类型的晶间微孔,分别为放射状碱性长石晶间微孔、黏土矿物晶间微孔和混合矿物晶间微孔。

(3

)基质发生脱玻化重结晶作用的岩石中,形成球粒状钾长石的区域晶间微孔面孔率为5.2%,形成黏土矿物和石英长石雏晶的区域面孔增加9.5%~13.6%;

长石发生局部溶蚀形成伊利石的区域,面孔率可增加6.5%~10.1%;伊利石充填火山碎屑岩的粒间孔隙,最多可保留22

.3%的储集空间。(4

)晶间微孔发育的火山岩可作为天然气的有利储层。

[1] 王璞珺,

迟元林,刘万洙,等.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类型、特征和储层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4):449-456.Wang Pujun,Chi Yuanlin,Liu Wanzhu,et al.Volcanic facies ofthe Songliao Basin:classific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reservoirsignificance[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2003,33(4):449-

456.[2] 王璞珺,

陈树民,刘万洙,等.松辽盆地火山岩岩相与火山岩储层的关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18-

23.Wang Pujun,Chen Shumin,Liu Wanzhu,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volcanic facies and volcanic reservoirs in SongLiao basin[J].Oil﹠Gas Geology

,2003,24(1):18-23.[3] 刘万洙,

王璞珺,门广田,等.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24(1):28-

31.Liu Wanzhu,Wang Pujun,Men Guangtian,et al.Characteristicsof deep volcanic reservoirs in northern Songliao Basin[J].Oil﹠Gas Geology

,2003,24(1):28-31.[4] 蒙启安,

门广田,赵洪文,等.松辽盆地中生界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对气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2,23(3):285-288.Meng Qi’an,Men Guangtian,Zhao Hongwen,et al.Characteris-tics of Mesozoic volcanic rocks and its controlling effect on gasreservoir in Songliao Basin[J].Oil﹠Gas Geology,2002,23(3):285-

288.[5] 张方礼,

尹万泉,郭建华,等.辽河大洼油田火山岩储层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0:37-

43.Zhang Fangli,Yin Wanquan,Guo Jianhua,et al.Study on volcan-ic reservoirs of Dawa oilfield,Liaohe[M].Wuha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2000:37-43.[6] 唐华风,

白冰,边伟华,等.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机构地层结构定量模型[J].石油学报,2012,33(4):541-

550.

674

 石 油 学 报2013年 第34卷 

Tang Huafeng,Bai Bing,Bian Weihua,et al.Quantitative modelsof strata texture within volcanic edifices of Yingcheng Formation inSongliao Basin,NE China[J].Acta Petrolei Sinica,2012,33(4):541-550.

[7] 唐华风,庞彦明,边伟华,等.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机构储层定量分析[J].石油学报,2008,29(6):841-845.

Tang Huafeng,Pang Yanming,Bian Weihua,et al.Reservoirs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volcanic edifice of Yingcheng Formationin Songliao Basin,Early Cretaceous,NE China[J].Acta PetroleiSinica,2008,29(6):841-845.

[8] 刘嘉麒,孟凡超,崔岩,等.试论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机理[J].岩石学报,2010,26(1):1-13.

Liu Jiaqi,Meng Fanchao,Cui Yan,et al.Discuss ion on the for-

mation mechanism of volcanic oil and gas reservoirs[J].ActaPetrologica Sinica,2010,26(1):1-13.

[9] 侯启军.松辽盆地南部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J].石油学报,2011,32(5):749-756.

Hou Qijun.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volcanic reservoirs in thesouthern Songliao Basin[J].Acta Petrolei Sinica,2011,32(5):749-756.

[10] 王璞珺,冯志强,刘万洙,等.盆地火山岩:岩性·岩相·储层·气藏·勘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75-77.

Wang Pujun,Feng Zhiqiang,Liu Wanzhu,et al.Volcanic rocks inpetroliferous basins:petrography·facie·reservoir·pool·ex-

ploration[M].Beijing:Science Press,2008:75-77.

[11] 王璞珺,吴河勇,庞彦明,等.松辽盆地火山岩相:相序、相模式与储层物性的定量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36(5):805-812.

Wang Pujun,Wu Heyong,Pang Yanming,et al.Volcanic facies ofthe Songliao Basin:sequence,modeland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

ship with porosity &permeability of the volcanic reservoir[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06,36(5):805-812.

[12] 罗静兰,侯连华,蒋宜勤,等.陆东地区火成岩形成时代与构造背景及火山岩储层成因[J].石油学报,2012,33(3):351-360.

Luo Jinglan,Hou Lianhua,Jiang Yiqin,et al.Chronology and tec-

tonic settings of igneous rocks and origin of volcanic reservoirs in

Ludong area,eastern Junggar Basin[J].Acta Petrolei Sinica,2012,33(3):351-360.

[13] 蔡东梅,孙立东,齐景顺,等.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特征及演化规律[J].石油学报,2010,31(3):400-407.

Cai Dongmei,Sun Lidong,Qi Jingshun,et al.Reservoir charac-

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volcanic rocks in Xujiaweizi fault de-

pression[J].Acta Petrolei Sinica,2010,31(3):400-407.

[14] 高有峰,刘万洙,纪学雁,等.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

版,2007,37(6):1251-1258.

Gao Youfeng,Liu Wanzhu,Ji Xueyan,et al.Diagenesis types andfeatures of volcanic rocks and its impact on porosity and permea-

bility in Yingcheng Formation,Songliao Basin[J].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07,37(6):1251-1258.

[15] 杨双玲,刘万洙,于世泉,等.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成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37(3):506-512.

Yang Shuangling,Liu Wanzhu,Yu Shiquan,et al.Pore texturesand its causes of volcanic reservoir in Songliao Basin[J].Journal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2007,37(3):506-512.[16] 李忠诚.英台气田LS1区块火山岩相与储集性关系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0,33(4):15-17.

Li Zhongcheng.Relationship between volcanic lithofacies andreservoir property of Longshen1 block,Yingtai gasfield[J].Nat-

ural Gas Exploration &Development,2010,33(4):15-17.

[17] 刘万洙,黄玉龙,庞彦明,等.松辽盆地营城组中基性火山岩成岩作用:矿物晶出序列、杏仁体充填和储层效应[J].岩石学报,2010,26(1):158-164.

Liu Wanzhu,Huang Yulong,Pang Yanming,et al.Diagenesis of in-

termediate and mafic volcanic rocks of Yingcheng Formation(K1y)inthe Songliao basin:Sequential crystallization,amygdule filling and res-

ervoir effect[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10,26(1):158-164.[18] 《地球科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地球科学大辞典:应用学科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388.

“A dictionary of earth sciences”Editorial Committee.A dictiona-

ry of earth sciences:application of the subject volume[M].Bei-

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5:388.

[19] 柳广弟,张厚福.石油地质学[M].第四版.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34.

Liu Guangdi,Zhang Houfu.Petroleum geology[M].4th ed.Bei-

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2009:34.

[20] 刘小洪,罗静兰,张三,等.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盒8段及山2段气层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相[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27(2):200-209.

Liu Xiaohong,Luo Jinglan,Zhang Shan,et al.Diagenesis and dia-

geneic facies of gas reservoirs in the upper Paleozoic 8th memberof Shihezi Fm.and 2nd member of Shanxi Fm.in Yulin-Shenmuarea,Ordos basin[J].Oil &Gas Geology,2006,27(2):200-209.[21] 李阳.惠民凹陷基山砂体成岩作用及对油气圈闭的影响[J].岩石学报,2006,22(8):2205-2212.

Li Yang.Sandstone diagenesis and its influences on hydrocarbontraps in Jishan sand-body in Huimin depression,north China[J].Acta Petrologica Sinica,2006,22(8):2205-2212.

[22] 陈丽华.任丘油田震旦亚界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微孔隙的扫描电镜观察[J].石油学报,1982,1(1):19-22.

Chen Lihua.Micro-pores in carbonate rocks of sub-sinian Wumis-

han Formation of Renqiu oil field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

scopic observation[J].Acta Petrolei Sinica,1982,1(1):19-22.[23] Worden R H,Morad S.clay minerals in sandstones:controls onformation,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J].Int.Assoc.Sedimentol.Spec.Publ.2003,34:3-41.

[24] Hurst A,Nadeau P H.Clay microporosity in reservoir sandstones:an application of quantitative electron microscopy in petrophysicalevaluation[J].AAPG Bulletin,1995,79(4):563-573.

[25] 赵海玲,王成,刘振文,等.火山岩储层斜长石选择性溶蚀的岩石学特征和热力学条件[J].地质通报,2009,28(4):412-419.

Zhao Hailing,Wang Cheng,Liu Zhenwen,et al.Characteristics ofpetrology and thermodynamics of selective dissolution of plagio-

clase in volcanic reservoir rocks[J].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09,28(4):412-419.

(收稿日期2013-02-12 改回日期2013-05-07 责任编辑 熊 英)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松辽盆地构造演化 一、松辽盆地区域构造背景 松辽盆地是中国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它位于我国东北部的黑龙江及其支流勾勒出的“鸡首”的中部,主要由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环绕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该盆地跨越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松花江和辽河从盆地中穿过,这里埋藏着一个巨大的黑色宝库——大庆油田和吉林油田。 作为一个侏罗——白垩纪沉积盆地,松辽盆地曾是一个大型的内陆湖盆,湖中和四周繁衍着丰富的浮游生物和其他动植物,其北部与现代的松嫩平原范围大体重合,唯独南部边界与当今地貌大相径庭。原因是侏罗纪和白垩纪时,古辽河与古松花江、古嫩江同入古松辽湖,来自东方的挤压力使盆地渐渐整体上升和萎缩,辽河无力逾越重重丘陵,只得回首南流,最终使得松辽盆地超出松嫩平原。 松辽盆地从古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中生代及新生代二次板块运动。中生代的板块运动产生了安第斯山型的锡霍特——阿林弧及弧后松辽—三江盆地。新生代板块运动塑造了现今亚洲东北部大陆边缘岛弧—海沟系。松辽盆地形成时与三江盆地连在一起,均属弧后盆地。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郯—庐断裂的北部分支伊兰—伊通断裂的平移运动,使松辽盆地与三江盆地在发展过程中,彼此逐渐错开并在扭动断裂牵引作用下,松辽盆地东侧及三江盆地西侧逐渐隆起,使其成为各自独立的盆地。因此,松辽盆地是一个与扭动断裂有关的弧后盆地,具有边形成、边扭动、边发展的特点。 20世纪上半叶,美国、日本的地质工作者都曾在这一带进行过石油调查和勘探,但没有发现石油。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是打出了第一口喷油井。这口井的喷油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原型盆地类型 松辽盆地的形成与发展与亚洲东北部地区的地质发展有密切关系。通过对亚洲东北部地区古生代以来的板块构造演化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松辽盆地属于在晚古生代冒地槽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一个中生代弧后盆地。其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晚古生代时期 此时期松辽盆地处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与太平洋大洋板块的交界附近。其西侧为大兴安岭优地槽,东侧为佳木斯隆起。从目前松辽盆地已钻到的基底岩性分析:其西部属轻微变质或未变质的上古生代地层(石炭—二叠系),而东侧为前古生界的片麻岩、片岩等深变质岩系。故推测当时松辽盆地基本上属于大兴安岭优地槽与佳木斯隆起之间的过渡地带,具冒地槽沉积特点,可能从东向西发育有较厚的石炭二迭纪地层。总之,这一时期轻微变质或未变质的石炭二叠纪地层与佳木斯隆起上的片麻岩、片岩等前古生界变质岩系共同构成了现松辽盆地的基底。 2.三叠纪—中侏罗世时期 该时期是松辽盆地的上升剥蚀阶段。古生代末期,西伯利亚大陆板块与中朝大陆板块碰撞相连,构成了统一的古亚洲大陆。因此从中生代开始,控制松辽盆地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亚洲东北部大陆板块与太平洋大洋板块之间的板块运动。 晚古生代末期至中三叠世时期是亚洲东北部大陆边缘由被动的大西洋型转化为活动的

松辽盆地地层岩性简表.(优选)

地层岩性简表 地 层 层位代号 厚 度 (m) 岩性描述 绝对年龄Ma 反射界面 系 统 组 段 第四系 Q 0-130 黄色、土黄色、暗灰色粘土、杂 色砂砾层 白垩系 上 统 嫩 江 组 三段 K 2n 3 100-1500 为灰、灰绿、棕红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 二段 K 2n 2 深灰色泥岩为主,顶部夹粉砂质泥岩。 一段 K 2n 1 以灰、灰绿色泥岩为主,夹泥质粉砂,粉砂岩。 姚家组 K 2y 灰绿、棕红色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粉砂岩。 青山口组 K 2qn 上部灰绿、紫红色泥岩、砂岩。下部深灰、灰黑色泥岩夹粉砂岩及油页岩。 下 统 泉 头 组 四段 K 1q 4 500-1900 紫红、 灰绿色泥岩与灰白、灰绿色砂岩。 三段 K 1q 3 灰、紫褐、灰绿色泥岩与灰、灰白色粉、细砂岩。 二段 K 1q 2 棕褐、紫褐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不等厚互层。 一段 K 1q 1 紫褐色泥岩与粉、细砂岩、中砂岩、含砾中砂岩互层。 登楼库组 K 1d 100-2100 上部以紫、 褐黑色泥岩夹粉、中砂岩、粗砂岩与浅灰黑色、黑色泥岩互层。 营 城 组 营四 30-300 岩性总体为灰色、灰黑色泥岩与灰绿色、灰色、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砂砾岩互层, 营三 100-600 营二 100-800 营一 50-500 沙河子组 K 1sh 600-1400 上部以深灰、灰黑色泥岩及砂砾岩,中部为灰色泥岩、粉砂岩及砂 砾岩,下部为灰黑色泥岩、碳质泥 岩、煤层和灰、褐灰色砂岩及砂砾岩。 火石岭组 K 1h 200-1500 灰紫色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深灰 色砂、泥岩夹煤。 C- J 基 底 灰色片麻岩,灰色、灰绿色千枚岩、片岩,变质石英砂岩,灰岩,浅灰色、浅红色花岗岩、花岗蚀变岩。 To 2 T 1 T 11 T 2 T 3 83 90.4 88.5 97 112 124.5 Yc2 Yc3 Yc4 T 4 T 42 T 5 131.8 138.5 145.6 T 41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文章编号:1000- 0550(2013)05-0889-09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陆相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地震沉积学模型”(41272133)、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岩性地层油气藏沉积体系、储层 形成机理与分布研究” (2011ZX05001-002)联合资助收稿日期:2013- 07-31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① 朱筱敏 1 赵东娜 1 曾洪流 2 孙玉 1 朱如凯 3 黄薇 4 朱世发 1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2.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ustin USA 78712; 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100083;4.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应用11口岩心资料和大量地球物理资料,将松辽盆地齐家地 区青山口组划分为3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 确立青山口组主要发育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由成熟度较高的中细砂岩组成,发育反映较强水流作用形成的沉积构造以及间断正韵律,分支河道砂体发育,累计砂体厚度达数十米,分布范围广,向湖盆中央方向延伸数十公里。三角洲前缘可细分为內前缘和外前缘。三角洲內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好、延伸远;三角洲外前缘水下分支河道连续性差,被改造后形成前缘席状砂。基于浅水三角洲发育主控因素分析,建立了干旱和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层切片刻画了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的枝状形态和大面积分布特征,指出近油源和临近断层的三角洲前缘砂体为有利勘探开发目标。关键词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 白垩系青山口组 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地震沉积学 第一作者简介朱筱敏男1960年出生教授 沉积储层和层序地层学 E-mail :xmzhu@cup.edu.cn 中图分类号 P539.1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近期,浅水三角洲的研究受到人们高度重视。 Fisk 等(1954)对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进行研究时提出了浅水三角洲的概念[1] , Postman 等学者发现水深对于三角洲的发育是一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可将三角洲 分为浅水三角洲和深水三角洲两大类 [2 4] 。国外学者对浅水三角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角洲形成动力 学和沉积微相特征等[4 6] ,指出浅水三角洲与传统的 吉尔伯特三角洲具有明显区别, 缺少明显的顶积层、前积层和底积层三层构造。在构造稳定的盆地缓坡、 物源供给充足的浅水沉积背景下,形成以发育水下分支河道为特征的浅水三角洲。 我国的浅水三角洲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期对我国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地区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和砂体展布等方面开展研究,发现浅水三角洲的主要特点为:发育分流河道骨架砂体;三角洲复合砂体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具有叠加加积特征等;浅水三角洲的发育主要受控于湖平面升降 变化、古气候、古地形、河流作用等 [7 10] 。21世纪以来, 浅水三角洲沉积又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研究焦点集中于形成动力学、有利的地质背景、形成机理及沉 积模式等 [11,12] 。浅水三角洲通常形成于构造相对稳定的或地形平缓、整体缓慢沉降的湖盆缓坡,水体较浅、湖平面频繁多变、物源充足、具有敞流特征的湖 盆。国内外油气勘探表明, 浅水三角洲砂体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目标,系统研究大型坳陷湖盆—松辽 盆地白垩系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总结沉积模式,探讨浅水三角洲的地震沉积学响应模型等,对我国陆相盆地大型浅水成因砂体分布规律分析和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在现代沉积学和地震 沉积学理论指导下, 通过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重点勘探层段白垩系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11口井岩心资 料以及大量测井和地震资料(近2000张地层切片)综合研究,分析了大面积分布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以及地震沉积学响应特征,指出了有利砂体和岩性圈闭分布地区。 1地质背景 松辽盆地是大型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盆 第31卷第5期2013年10月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TOLOGICA SINICA Vol.31No.5Oct.2013

岩性及生储盖组合松辽盆地

一.地层分布及岩性描述 松辽盆地基底为前古生界、古生界的变质岩、火成岩等岩系,上部沉积盖层从侏罗系开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厚度可达11000m以上,但以白垩系为主,白垩系厚达7000m以上,是盆地内的主要含油层系。地表均为第四系未固结的松散粘土所覆盖。松辽盆地自下而上为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地层。 松辽盆地深部含油组合为农安油层,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帝庙油层。研究区目的层段位于松辽盆地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之内,松辽盆地

1 沙河子组(K1sh) 沙河子组由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酸性凝灰岩组成。发育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该组产狼鳍鱼(Lycoptera),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费尔干纳蚌(Ferganoconcha)等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也可见一定含量的早白垩世分子,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希指蕨孢(Schizaoisporites)等[20]。 2 营城组(K1yc) 营城组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主要由灰黑、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凝灰质砂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以及灰色砂岩、砂砾岩及灰、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组成,局部夹红色泥岩和可采煤层;上部由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发育湖相,火山喷发相。营城组见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其它化石较少,植物化石如高腾刺蕨(Acanthopteris gothani),葛伯特茹福德蕨(Rufforidiagoepperti),稀脉北极蕨(Arctopteris rarinervis)等早白垩世分子。该组海金砂科孢子含量较高,为典型的白垩纪分子。介形类化石有三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也属于早白垩世分子。 3 登娄库组(K1d) 登娄库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块状砂岩,暗色砂质泥岩,杂色砂、泥岩和砂、砾岩成频繁互层。发育的相主要为冲积扇、河流相、泛滥平原、水下重力流相、浅湖相。该组化石较少单调,化石主要有孢粉、植物、轮藻以及少量的

松辽盆地油气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世界油气田课外读书报告 题目:松辽盆地油气形成条件 及油气富集规律 姓名: 班级: 学号: 日期:2013年4月20日

松辽盆地油气形成条件及油气富集规律 目录 一盆地概况 (2) 二基底和深部结构 (3) 三盆地演化与地质构造特征 (4) (一)裂陷阶段(J2-3—K1d) (4) (二)坳陷阶段(早白垩世泉头期-晚白垩世嫩江期).6(三)萎缩阶段(K2四方台期-早第三纪) (9) 四、构造分区及特征 (11) (一) 中浅层构造单元 (11) (二)深层构造单元划分 (12) (三)盆地构造变动和构造特征 (12) 五、主要油气田 (13) 1.大庆油田 (13) 2. 扶余-新立油气聚集带 (14) 3.宋方屯油田 (15) 4.龙虎泡油田 (15) 六、油气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8) 1.中央坳陷控制生油层的发育 (18) 2. 中央坳陷控制储集层的发育 (18) 3. 具有多套生、储、盖组合 (19) 4.含油圈闭多数分布在中央坳陷及其周围 (19) 5. 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19)

一盆地概况 1.地理位置 跨越黑龙江、辽宁、吉林和内蒙四省。西北、北、东及东南分别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及长白山所围。南面与辽西山地和辽北丘陵连接。北北东向展布。 2.规模:长750k m,宽330-370k m,面积约26万k m2。 3.勘探历程 (1)1955-1964石油普查阶段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井喷油, 28日,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或工业油流。 大庆油田,扶余油田 (2)1965-1975油田开发及外围勘探阶段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黑帝庙油层等工业油流红岗、新立、木头和新北油田 (3)1976-1990新层系、新领域勘探阶段 深部层系、外围盆地“二次勘探”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1996年产量达5600万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二基底和深部结构 基底结构: (1)岩石组成:古生代不同变质程度的变质岩和花岗岩(加里东、华力西、燕山期)组成。花岗岩占1/3,华力西期最为广泛。 (2)构造单元划分 三个复背斜、两个复向斜;从西北向东南褶皱轴逐渐由北北东转为北东向。花岗岩多分布于复背、向斜的轴部附近。 (3)基底性质 前古生界结晶基底 深部地质结构: (1)地壳厚度 松辽盆地总体位于地壳厚度减薄区,深部上地幔发生隆升。盆地地壳厚度一般在34k m之内。33k m莫霍面埋深线大体与现今盆地边界吻合。中央坳陷区地壳厚度仅为29k m。盆地中部存在一条北北东-近南北向的地壳厚度减薄带,向东西两侧增厚,西部增厚快,东部慢。 (2)地热场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收稿日期:2004?05?20 作者简介:黄 薇(1964-),女,浙江兰溪人,高级工程师,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三 文章编号:1000?3754(2004)05?0030?03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黄 薇,王雅峰,王 革,国成石,张立庆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 163712) 摘要:卫星油田是松辽盆地北部除大庆长垣以外葡萄花油层储量丰度二单井产量最高的油田三通过对 油田内探井和开发井的研究分析,从生油条件二构造和断裂的形态及演化史二沉积相展布二储层特征及各开发区块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卫星地区的油水分布规律和油藏类型,并分析了成藏控制因素三卫星油田构造二断层二砂体的不同配置关系形成了多种油藏类型,以断层?构造油藏为主,其次是断层?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三 关 键 词:圈闭;油气聚集;油水分布;油藏类型;松辽盆地 中图分类号:TE122.3 文献标识码:A 1 油田地质特征 卫星油田位于三肇凹陷西北部,东临大庆长垣, 目的层是下白垩统姚家组一段葡萄花油层,油层顶面埋藏深度为1350~1490m三葡萄花油层岩性以一套粉砂岩夹灰二灰绿色泥岩及过渡岩性为主,地层厚度为40~60m三依据旋回稳定性二砂岩发育状况和隔层条件将葡萄花油层细划分为9个小层三该区沉积受控于北部沉积体系,由3条水系形成4个三角洲体,影响卫星地区的主要是从大庆长垣延伸过来的第Ⅲ个和从安达方向延伸过来第Ⅳ个三角洲体复合体[1], 在工区内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相,其次是三角洲内前缘相三 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单井平均钻遇砂岩厚度10.9m,平均单井钻遇砂层数7.1层,平均单砂层厚度1.5m三该区葡萄花油层孔隙度一般分布为20%~26%,平均孔隙度约22%;渗透率一般分布为100×10-3~400×10-3μm 2,平均渗透率为141×10-3μm 2; 属于中孔二中渗储层[2]三 2 油水分布及油藏类型 2.1 油水分布特征 葡萄花油层纵向油水分布有4种形式:①全段纯油(芳33井);②上油二下水(卫19井);③油水同层(芳241井);④全段水层(太23二卫4井)三 除个别井油水层倒置外,大多数井纵向油水分布遵循重力分异原则三油层多出现在4号层以上,个别全段纯油井区油层可达9号层三平面上无论高断块二低断块均有含油显示,纵向上整个葡萄花油层属一套油水系统,各井无统一油水界面三油水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三由于众多断层切割,形成地堑二地垒及小幅度构造,促使油藏中油水再分配,横向上形成了纯油区二油水同产区和水区相间分布的格局三 2.2 油藏类型研究 (1)断块?构造油藏 断层和构造线共同形成的圈闭,一般在上倾方向为断层遮挡,下倾方向为构造线圈闭三如太东构造形成的太121井区油藏二中?12构造形成的卫21井区油藏等二中?2构造形成的卫26井区油藏二永?1构造形成的芳24井区油藏二永?2构造形成的卫25井区油藏二永?6构造形成的芳51井区油藏三断块?构造油藏是卫星油田的主要油藏类型三断块构造圈闭是有利的聚油构造,总体看构造高部位油柱高度大,构造低部位油柱高度较小三圈闭之外的井以产水为主三但由于分流河道砂体平面连通性差,砂体在平面的发育程度不一,因此圈闭内无统一油水界面三油水纵二横向分布还受控于砂体发育程度,因此局部受岩性影响[3]三 (2)断块油藏 由断块封闭形成断块圈闭,油气聚集形成断块油藏三如杏东?8断块中的卫18井区油藏二太东?36断块中的卫19井区油藏均是断块油藏三 03第23卷 第5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P.G.O.D.D. 2004年10月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1.地理位置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规模:长750km,宽330-370km,面积约26万km2。 2.大地构造背景 中国东北部及其邻区包括四个构造单元:北部是北亚大陆区,由西伯利亚地块和中西伯利亚地块组成;南部是中朝大陆区,由塔里木一中朝地块组成;中部是北亚陆间区;东部为环太平洋区。而中国东北地区就处在西伯利亚、华北和太平洋三大板块所夹持的区域,由多个微板块主体在前中生代拼合成统一的复合板块,并在中新生代时期,在板块的东缘受到环太平洋板块拼贴和洋壳俯冲作用(Dobretsov etal., 2004;郊瑞卿,2009),北缘受到蒙古一鄂霍茨克海缝合带俯冲一碰

撞作用的多重影响。区域构造变形经历了前中生代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板块拼合造山作用及其之后的中、新生代板内构造作用改造,具有不同的构造指向和复杂的变形样式(郊瑞卿,2009)。 前人从构造演化角度,根据块体边界主缝合带构造特征和块体内部构造演化,将东 北地 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为(郑瑞卿,2009) : 1)华北板块北缘;2)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3)大兴安岭微板块:甘南逆冲拆离构造及华力西期板块俯冲带和乌奴尔逆冲拆离构造带;4)额尔古纳微板块:喜桂图旗逆冲拆离构造带和额尔古纳基底隆起带;5)兴凯徽板块;6)佳木斯徽板块;7)那丹哈达增生地体(Wang and Mo, 1995;任纪舜等,1990;李锦轶等,1999;邵济安和唐克东,1995;张贻侠等,1998;张梅生等,1998;任纪舜等,1999;李锦轶等,2004b;谢鸣谦,2000; Liu etal., 1998; Wu et al, 200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松辽盆地主体就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盆地南部坐落在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葛荣峰,2009)。 3. 区域构造演化 3.1 盆地基本构造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

Experience 经验交流EXCHANGE 【摘 要】确定了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层序地层的划分方案,将其划分为一个二级层序,三个三级层序,和六个四级层序;同时也分析了上白垩统的沉积特征,主要发育河流和泛滥平原相沉积,局部发育滨浅湖、三角洲相沉积。 【关键词】层序;沉积特征;上白垩统;松辽盆地 【Abst ra ct 】 Sequence stratigraphy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of upper Crataceous, north Songliao basin,is confirmed, it is divided into1 second-order sequence, 3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6 fourth-order sequences.Also,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cretaceous are analyzed. Fluvial facies and flood plain facies are mainly developed, shallow lake and delta facies only occurred in local area. 【Key words 】 sequenc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upper cretaceous; songliao basin 周兴海 陈广金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研究院 大连九成测绘信息有限公司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层序地层划分 及沉积特征 SEQUENCE STRA TIGRAPHY CLASSIFICA TION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UPPER CRETACEOUS, NORTH SONGLIAO BASIN 松辽盆地是我国东北地区一个中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横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松辽盆地浅层(四方台组和明水组)构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所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嫩江组以下的储集层中,对浅层油气藏的研究较少,还存在很多基础的地质问题亟待解决。松辽盆地北部地区主要包括西部斜坡区、中央凹陷区、北部倾没区、东北隆起区、东南隆起区和西南隆起区等几个构造单元(图1)。 控制松辽盆地浅层油气成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浅层的层序格架。从宏观上看,目前对松辽盆地四方台组和明水组尚未开展过细微的层序地层研究。因此浅层储盖组合的发育演化规律不论纵向上还是横向上基本都还处于朦胧阶段,为此,有必要

2-1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概况 地理:盆地四周为山脉环绕,西为大兴安岭,东界张广才岭和长白山,北与小兴安岭相接,盆地南缘地势低缓,向南开口,与辽河下游平原相接。 面积:26万km2。 盆地类型:松辽盆地是一个大型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周围盆地:松辽盆地极其周围分布着众多的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沉积面积大于500km2的沉积盆地有23个,沉积岩面积约30.49万km2。

石油勘探九个重点区块 古龙、巴彦查干、太东-卫星、长垣中南段、临江、英台-四方坨子、大情字井、扶新、套保-镇赉开始石油地质勘探:1955; 标志着大庆油田的发现:1959年国庆前夕,在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上的松基三井青山口组获得工业油气流。 已发现油气田:到1990年代初,共发现油气田34个,其中油田、油气田27个,气田7个。 近年发现:在盆地西部龙虎泡地区及其它地区又发现了油气田。 大庆油田为主力油田:包括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太平屯、高台子、葡萄花、敖包塔等7个局部构造。

长垣以西 长垣以东 松南老区待探规模: ◆约20-25亿吨 长垣以西:15.6 亿吨 大庆9-10 亿吨 吉林5-6 亿吨 长垣及以东:5-6 亿吨 松南老区:1.5-2.0亿吨十五增储规模 ◆两家年增1.2-1.5亿吨, 有资源基础

K=盆地中最主要的沉积岩系,厚度大,分布广。 八个含油层,按生储盖组合关系,可划分为浅部、上部、中部、下部和深部五套含油组合。 油气田:26个 石油地质储量: 88522万吨。 天然气地质储量:121.4亿立方米 开发油田:16个年产原油:375万吨。 3·′? ′t ?? èá2oé¨3· ?? èá ?y ′t2??a ??3?Dí?? ′t?¢?y2??a ???ìé??¨Dê°? ′t?¢?yDí?? ??3?Dí?? èá??áü2?D′Dê°? ?y??2ó±?3DDê°? ′t?¢????áü??°°Dê°? 3??|?a3·??áü Da±?3·??áü ?±·D3D3·??áü óí°?·?Dê 3··ì ì?°?·?Dê 3··ì ??°?·?Dê 3··ìá?o-3· ??′?ê1Dê°? ?aê23· ?′?o?ú3· ?|1?3· μ?é¨3DDê°? ·ú3?àíDê°? 3?°? à÷è?3· ?úDê°?2¢Dê°?μ?°?3··ìà?±? ?ì°?·?Dê 3··ì 浅部组合

松辽盆地北部明水论文

松辽盆地北部明水 摘要:综合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研究了明水-绥化地区沉积体系类型、特征及沉积体系演化规律。在松辽盆地明水-绥化地区下白垩统地层主要识别出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四种沉积体系。应用层序地层学观点对沉积体系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区主要经历了扇三角洲-湖泊充填期、断坳盆地辫状河沉积充填期和坳陷盆地曲流河沉积充填期三个时期。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materials of the drilling core, the logging and the indoor analysis combining the tectonic background, 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type and character in mingshui-suihua region. mingshui-suihua area in lower cretaceous identify four depositional system,that are delta, fan delta, braided river and meandering river. at last with the opinion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development history of depositional system is analyzed.that go through delta-lake fill period、braided channel of fault basin filled period and meandering river of depressed basin filled period.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体系;层序地层学;明水-绥化地区 key words: sedimentary facies;depositional system;sequence stratigraphy;mingshui-suihua area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

松辽盆地南部埋藏史

松辽盆地南部埋藏史 郭 巍1,于文祥2,刘招君1,马 琳 1 1.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26 2.长春市国土资源局,长春 130026 摘要:盆地沉降史和埋藏史分析是油气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松辽盆地南部测井资料,在地层剥蚀量计算的基础上,开展了沉积速率、沉降速率和埋藏史研究。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模拟结果表明:沙河子组、营城组沉积速率和沉降速率最高,泉头组、明水组较高,而登娄库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四方台组较低。埋藏史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组 营城组时期,具有快速沉降、快速沉积和快速埋藏特征;营城组末期遭受剥蚀,地层缺失和剥蚀自西向东有增大的趋势;登娄库组 明水组时期,埋藏史特征表现为较快速的沉降、沉积和埋藏;姚家组以下的地层保存相对完整,嫩江组上部 明水组地层剥蚀较大,东南隆起区基本缺失嫩江组三段 明水组;古近纪 新近纪,总体特征是缓慢抬升,之后缓慢下降、缓慢沉积、缓慢埋藏。 关键词:松辽盆地南部;埋藏史;剥蚀量;沉积速率;沉降速率 中图分类号:P6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888(2009)03 0353 08 收稿日期:2008 09 27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油气专项(ZP-Y -01) 作者简介:郭巍(1960 ),男,内蒙古包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研究,E mail:guow ei jldx @ https://www.360docs.net/doc/4d2985046.html, 。 The Burial History of the Southern Songliao Basin GU O Wei 1,YU Wen xiang 2,LIU Zhao jun 1,MA Lin 1 1.Colle ge of E arth S cience s ,Jilin Univ e rsity ,Chang chun 130026,China 2.B ure au of the L and an d Resourc es of Chan gchu n,Chan gchu n 130026,Ch ina Abstract:T he analysis of basin subsidence history and bur ied histo ry are im po rtant part of hydro car bon appraisement.According to the w ell lo gg ing data of south Songliao basin,on the basis of fo rmatio n denude,the authors ev olved the research o n deposition r ate,subsidence rate and buried history.T he simulatio n of deposition rate and the subsidence rate indicate that the deposition rate and the subsidence rate of the Shahezi For matio n,the Yingcheng For mation is the rapidest,the Quantou Formation,the Mingshui Form ation is high,and the Denglouku Formation,the Qingsankou For mation,the Yao jia For m ation,the Sifangtai Form ation is low ;the finding of the buried history m ake know n the sig nificance that fast depo sition,fast subsidence and fast burial fro m the Shahezi Form ation to the Yingceng Form ation.The str ata is denuded in the Late Yingcheng For matio n,stratigraphic break and denudation present in creasing ly tendency fr om w est to east;the sig nificance of buried history is the m ore fast depositio n,sub sidence and interm ent.From the Denglouku For matio n to the M ingshui Formation,the subsidence stay entire fr om the Yaojia Fo rmatio n,the strata fro m upper the Nenjiang Fo rmation to the M ingshui Forma tion denudation acutely.T he strata basically absent in the so utheast uplift of the basin from T he Neng jiang Fo rmation to the M ing shui For matio n.From the Paleogene to the N eo gene,the overall sig nificient present that strata uplift slow ly,then fall slo w ly,depo sitio n slo w ly,bury slo w ly. 第39卷 第3期 2009年5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Jour nal of Jilin U niver sity(Ea rth Science Editio n) Vo l.39 No.3 M a y 2009

松辽盆地黑帝庙地区姚-段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

第41卷 增刊  2011年5月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41(Sup.,):299~304 May,2011松辽盆地黒帝庙地区姚一段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及沉积演化* 亚东菊1,张金亮2,赵红娟1 (1.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266100;2.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 摘 要: 根据岩心、测井解释、录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姚一段的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黒帝庙地区姚一段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本次研究建立了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其可划 分出浅水三角洲平原、浅水三角洲前缘和前浅水三角洲,根据不同的沉积特征,各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多种沉积微相。与 正常三角洲不同的是,浅水三角洲前缘河口沙坝不发育,且在该地区前浅水三角洲地带发育出露湖面的浅滩。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姚一段;黒帝庙地区;沉积模式 中图法分类号: P51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2-5174(2011)05Ⅱ-299-06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浅水三角洲沉积已进行了较细致研究[1-3],认为浅水三角洲以分流河道砂为骨架,前缘中河口沙坝不发育,在河口处不一定形成大面积反韵律砂,且砂体分布明显受控于分流河道的分流作用,砂体可以呈带状集中分布,也可以在局部地区集中发育。前人对松辽盆地姚家组已进行了很多研究,并发表了多篇论文[3-9],但大多是围绕松辽盆地北部和中部地区姚家组层序地层、沉积相、古湖泊演化特征和古生物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其中,楼章华[3]等对松辽盆地北部浅水三角洲进行过相关研究。黒帝庙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南部,姚家组地层以棕红色泥岩为主,砂岩主要为泥质粉砂岩、碳质粉砂岩、粉砂岩和细砂岩。为弄清黒帝庙地区姚一段组的沉积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力图准确解释姚一段的沉积体系特征,建立相应的沉积模式,从而更加深入的研究松辽盆地南部姚一段的演化过程。 1 地质背景 松辽盆地是我国大型中、新生代具断坳双重结构的陆相含油气盆地。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南部,其东西两侧分别为红岗阶地及华字井阶地,是纵贯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的大型凹陷。它包含3个次级构造单元,由北向南依次为:乾安次凹陷、大情字井低隆起和黑帝庙次凹陷。黒帝庙地区位于长岭凹陷最南端,东西两侧为新星公司登记区夹持,南为西南隆起,北临大情字井油田,勘探面积2 500km2(见图1)。 松辽盆地地层发育特征明显受盆地演化各阶段的构造背景制约,其中白垩系是松辽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白垩系主要地层从下向上依次发育下统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白垩系上统的四方台组、明水组(见表1)。其中姚家组可分为姚一段和姚二、三段,姚一段为葡萄花油层,其油藏类型为砂岩透镜体油气藏,平面上分布不连续,埋深相对较浅,且与其他油层叠置[2] 。 图1 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黑帝庙地区位置图 Fig.1 Sketch map showing the location of the Heidimiao Area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18B05);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9ZRB0213)项目资助收稿日期:2011-04-05;修订日期:2011-05-17 作者简介:亚东菊(1983-),女,硕士生。E-mail:dongju911@163.co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