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体例及要求

注释体例及要求
注释体例及要求

附件:《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及要求

一、总则

1、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二、中文文献

(一)一般著作

1、专著。其注释各个类项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编著、译著基本一致。例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1页。

司马迁:《史记》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95页。

2、编著。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或“主编”、“编著”。例如: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3、译著。在著者姓名前可以“[]”标明著者国别;在文献名之后,可标明译者。例如: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印书馆1985年版,第132页。

[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第15页。

4、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第一责任者姓名)等(编)”。例如:

王正毅、张贵岩:《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3、207页。

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二)单篇文章

1、文集中的文章

其引文注释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章题目(加书名号),文集编者名称,文集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例如:

张世鹏:《历史比较中的欧洲“第三条道路”》,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界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页。

2、报刊文章

刘汉俊:《一个民族的征帆——写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际》,《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10版。

张小明:《革命、修正和补充》,《欧洲》2001年第3期,第16页。

3、会议论文

余谋昌:《公正与补偿:环境伦理与环境政治的结合点》,“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2005年6月17-19日,第9页。

4、学位论文

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论文,1999年4月,第55页。

(三)其他

如引用资料来自政府出版物、通讯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著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辑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例如: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3页。

《中国与八国财长就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对话》,新华社莫斯科2006年2月12日电。

辽宁省档案馆编:《日俄战争档案史料》,档案第86、91号,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144页。

三、外文文献(以英文文献为例,其他外文文献可参照执行)

(一)著作

其引文之注释类项标注为:著者,文献名(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著作者姓名以名前姓后的顺序书写。例如:

Alexander Wend,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11.

如为编著,则编者姓名后加“ed.”(编者为一人)或“eds.”(编者为二人以上)。例如:

Stephen D. Krasner, ed., International Regim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3, p.2.

S.M. Lipset and S. Rokkan, eds., Party System and Voter Alignments: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7,pp.7-8.

如著作者为三人以上,第一责任者之后可省略“et al.”(意即and others)。例如:

Judith L. Goldstin et al., Legalization and world Politics, the MIT Press, 2001, p.156.

(二)文章

1、文集中的文章。其注释的各个类项为: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文集编者,文集名称(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例如:

Philip Norton, "The Conservative Party:…In Office but not in Power?", in Anthony King et al., New Labour Triumphs: Britain at the Polls,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1998, pp.75-76.

2、刊物上的文章,则标注为: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刊物名称(斜体),刊物出版卷次、期号及年份,页码。例如:

Ole Waver, "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oretical Promises Unfulfilled?"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 27, no.1, 1992, p.98.

3、报纸上的文章,标注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报纸名称(斜体)及具体出版日期即可,如能注明版面则更好。例如:

David E. Sanger, "U.S. and Seoul Try to Ease Rift on Talks with the North", New York Times, June 11, 2005.

4、会议论文

David Kerr, "Reconstructing Eurasian Security: Norms and Geopolitics in the Security Concepts of Europe, Russia, and China",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Regionalism: The Case in Europe and Asia",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April 8-9, 2005.

5、学位论文

Henry Kissinger, A World Restored: Metternich, Castlereagh and the Problems of Peace 1812-1822,

Ph.D. 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54, p.7.

(三)其他

如引用政府或国际组织出版物、通讯社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著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和时间、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缉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例如: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Foreign Aid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Washington, D.C., 2002, p.1.

NSC162, "Review of Basic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September 30, 1953, in Paul Kesaris, ed., Document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Microfilm),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Inc., 1980, reel 3.

四、重复引用和转引

(一)重复引用

在同一篇文章中,如重复引用同一文献,则其注释方式如下:

1、连续引用。中文文献,标注为:同上(书),第X页;外文文献,则标注为:Ibid.,p.x。(Ibid.意即出处同上)例如:

同上书,第19页。

Ibid., pp.73-75.

2、非连续引用。不论中外文,皆只需注明著作者、文献名和页码。例如:

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18.

(二)转引

1、中文文献

先将转引文献按上述注释方式释出,以句号结束。再以“转引自”把载有转引文献的来源文献按相应方式释出。例如:

张维出:《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173页。转引自陈氏民:《陈氏民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页。

Stephen M. Wal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e World, Many Theories", Foreign Policy, Spring, 1998, pp.43-44. 转引自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年版,第297-298页。

2、外文文献

Stanly A. Ericks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Trend Affecting Nucleaar Nonproliferation",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 8, no.2, 2001, p.43, quoted from Michael Wesley, "It's Time to Scrap the NPT",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 Affairs, vol. 59, no. 3, September 2005, p.292.

五、互联网资料

本刊提倡并鼓励尽量引用纸质文献。

如实有必要,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料,标注时著作者、文献名称等类项同上述相应体例,同时注明详细的互联网网址和登录的具体时间。例如:

Peter Wilson, "The English School and the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Law: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annual British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15-17 December 2003,

https://www.360docs.net/doc/473163567.html,/polis/englishschool/wilson03.doc,2005-03-27.

注释格式、体例

注释体例 (一)中文注释 首次注释时,中文文献的标注次序为: 1.专著 xx: 《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xx、xx娴: 《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张字燕: 《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0页。 2.编著 xx、xx小兵主编: 《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7页。 [xx]威廉·xx思: 《单极世界中的美国战略》,载[美国]约翰·伊肯伯尔主编: 《xx无敌: 均势的未来》,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9~117页。 3.期刊杂志 xx:

《推动构建和谐亚太地区的意义》,载《当代亚太》2007年第1期,第3页。 xx: 《论二元经济》,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李济: 《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载台湾《传记文学》1976年第28卷第1期,第50~78页。 4.报纸 《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载《中国青年报》 2000年5月12日。xx: 《xx发展有利于世界》,载《人民日报》 2008年1月18日。 5.通讯社消息 《和平、繁荣与民主》,美新署xx 1994年2月24日英文电。 6.会议论文 任东来: 《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天津南开大学 2000年6月5日~16日,第2页。 7.学位论文 xx: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方法20年:1979-1999》,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硕士论文, 2000年1月,第39页。 8.互联网文献 《泰国选委会公布大选计票结果》,新华网, 2007年12月24日。 http: 9.转引文献 xx: 《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89页,转引自杨玉圣: 《xx人的xx观: 一个历史的考察》,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 (二)英文注释 基本规范同于中文注释。此外,作(编)者姓名按通常顺序排列,即名在前,姓在后;作者为两人,之间用and 连接,两人以上的注明第一作者,其后用斜体标注et al.;编者后加ed.,两人以上的加eds.;论文和文章用引号标注,主标题与副标题之间用冒号相隔,期刊名称和书名使用斜体标注;页码的单页标注p.,多页标注pp.。 1.专著 Hans J. 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Alfred A. Knopf Inc., 1985, pp. 389-392.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一、 总则 1、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5、本体例经刊行生效,也在本刊相关网页发布,敬请查阅参照。 二、中文文献 (一)一般著作 1、专著。其注释各个类项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 编著、译著基本一致。例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1页。 司马迁:《史记》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95页。 2、编著。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或“主编”、“编著”。例如: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3、译著。在著者姓名前可以“[]”标明著者国别;在文献名之后,可标明译者。例如: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印书馆1985年版,第132页。 [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第15页。 4、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第一责任者姓名) 等(编)”。例如: 王正毅、张贵岩:《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3、207页。 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二)单篇文章

毕业论文注释体例[1]

注释体例 一、一般中文著作注释要求 (一)首次引用 引用的资料第一次出现在注释中时,一般中文著作的标注次序是: 著者姓名(多名著者间用顿号隔开,编者姓名应附“编”字)、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 1.专著 xx: 《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xx、xx娴: 《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xx等: 《中国崛起: 国际环境评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页。(作者三人以上,可略写为XX(第一作者)等;出版社名称已包含地名,不必重复注出。) 2.编著 xx世雄主编: 《冲突与合作: 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 威廉·xx思:

《单极世界中的美国战略》,载于约翰·伊肯伯尔主编: 《xx无敌: 均势的未来》(韩召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9-117页。 《什特科夫关于金日成提出向南方发动进攻问题致维辛斯基电》( 1950年1月19日),xx主编: 《朝鲜战争: 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第1卷,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 (48),第305页。 3.译著 xx: 《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07页。(译者姓名在著作名后,并用括号括起。) 4.期刊杂志(期刊指月刊、双月刊、季刊、年刊等,杂志指周刊或半月刊) xx: 《论二元经济》,《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98页。 xx: 《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 1976年1月。 xx:

注释体例及要求

附件:《国际政治研究》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及要求 一、总则 1、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出。 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二、中文文献 (一)一般著作 1、专著。其注释各个类项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编著、译著基本一致。例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01页。 司马迁:《史记》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595页。 2、编著。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或“主编”、“编著”。例如: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48-49页。 3、译著。在著者姓名前可以“[]”标明著者国别;在文献名之后,可标明译者。例如: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印书馆1985年版,第132页。 [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导言,第15页。 4、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第一责任者姓名)等(编)”。例如: 王正毅、张贵岩:《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3、207页。 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20页。 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9页。 (二)单篇文章

1、文集中的文章 其引文注释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章题目(加书名号),文集编者名称,文集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例如: 张世鹏:《历史比较中的欧洲“第三条道路”》,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界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第278页。 2、报刊文章 刘汉俊:《一个民族的征帆——写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际》,《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10版。 张小明:《革命、修正和补充》,《欧洲》2001年第3期,第16页。 3、会议论文 余谋昌:《公正与补偿:环境伦理与环境政治的结合点》,“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2005年6月17-19日,第9页。 4、学位论文 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博士论文,1999年4月,第55页。 (三)其他 如引用资料来自政府出版物、通讯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著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辑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例如: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3页。 《中国与八国财长就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对话》,新华社莫斯科2006年2月12日电。 辽宁省档案馆编:《日俄战争档案史料》,档案第86、91号,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144页。 三、外文文献(以英文文献为例,其他外文文献可参照执行) (一)著作 其引文之注释类项标注为:著者,文献名(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著作者姓名以名前姓后的顺序书写。例如:

核心期刊论文引用及注释的一般体例

核心期刊论文引用及注释的一般体例 一、引用及注释之一般原则 1、引用是指在文章的正文中为了论证的需要而对别人的文章进行的援引。 2、注释是指在文章的正文中为了说明引用的来源及必要的解释而进行的注明。 3、引用和注释应当遵守必要性原则。 4、引用的对象必须是已经发表的文章;没有出版的,应当取得相关权利人的同意。 5、引用应当保持被引用的话语和段落的原貌。 6、引用应当重视原作的真实意思,不得曲解原作之观点。 7、直接引用应当有明显标志,标志以双引号为准。 8、注释中注明文章的出处应当简洁、规范。 9、注释中的解释应当避免无关、累赘的解释。 二、具体的注释规则 1. 请务必使用脚注! 2. 在正文中进行注释的,应当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在相关句子的右上角,通常应当在相关的标点符号之外。例如: “国际法尚未发展出一整套规则来较为详细地规定国家……可以行使的各种形式的管辖权。相反,国际法的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国家在刑事问题中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管辖权……” 3. 正文引文超过100字的,应缩格并变换字体排版。例如: 当这两项国际法规则发生冲突时,何者应当居于优先地位呢?有学者分析认为: “国际法近几十年来最为有趣的发展之一就是其不同构成部分之间等级的确立。……传统上……所有规则都位于同一水平上,但是到了……现在……保护国际社会根本利益的原则和规则具有推翻一切威胁这些利益的尝试的法律效力……” 4. 每篇文章的全部注释编号连排。 5. 引用图表,在图表下直接注明来源,不必另加注释。例如: 表格一:服装工业中每小时的基本工资(1998年,美元) 国家每小时基本工资设孟加拉国为1 美国8.42 49.53 加拿大6.70 39.41 菲律宾0.62 3.65 圣萨尔瓦多0.60 3.53 墨西哥0.54 3.18 洪都拉斯0.43 2.53 中国0.30 1.76 尼加拉瓜0.25 1.47 印度尼西亚0.22 1.29 印度0.20 1.18 孟加拉国0.17 1.00 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473163567.html,/resources/garment/labour-label3.htm <2002年7月14日访问> 6. 注文提及文献的信息顺序:作者,文献名称,卷次(如有),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如有。通常情况下“第一版”可省略),页码。 例如:陈兴良著:《刑法哲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修订三版,第23

学术论文注释规范

注释的格式 (一)中文注释: 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 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 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 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韩铁等:《战后美国史,1945—1986》(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说明:(a)第一例适用于仅有编者的著作。在编者姓名后,根据该书提供的信息加入“编”或“主编”,再加冒号;其余部分与著作类注释格式同。(b)第二例适用于既有编者,又有著者的著作。这类注释与著作类注释基本相同,但须在书名号后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编者姓名,再在括号后加句号。 (4)引用文集或期刊、杂志内文章例: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弗.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载《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 吴展:《试论核裁军的几个问题》,载《美国研究》1994年第3期,第43页。 说明:(a)先注作者名和篇名,篇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再注出文集或期刊名,文集或期刊名亦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前加“载”字,紧接文集或期刊书名号后注明卷次、册次,然后加逗号;其余与著作类格式同。(b)第一例适用于编者未署名的文集;第二例适用于编者署名的文集。(c)期刊、杂志不必注明编者和出版者。

常见论文注释规范要求与解释

常见论文注释规范要求与解释 一、参考文献格式: 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EB (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参照ISO690及ISO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论文引用注释的格式

论文引用注释的格式 3.文中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即进行参考文献著录(本刊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按序编码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如果解释某些内容,或者引文来自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件法规、内部资料、工具辞书,以及转引自有关文章,均可做为注释(说明作者、题名和出处)。 注释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①作者:《题名》,《刊名》,××××年第×期, 第×页 引自专著:②作者:《书名》,出版者及××××年版,第×页 引自报纸:③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引自期刊:〔1〕作者(所有作者全列—下同). 题名〔J〕. 刊名, 出刊年,卷(期) : 起止页码. 引自专著:〔2〕作者. 书名〔M〕. 版次(初版不写). 译者(指译著, 所有译者全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引自报纸:〔3〕作者. 题名〔N〕. 报纸名, 年-月-日(版次). 引自论文集:〔4〕作者. 题名〔A〕. 见: 论文集编者. 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引自会议论文:〔5〕作者. 题名〔Z〕. 会议名称, 会址,会议年份. 引自学位论文:〔6〕作者. 题名〔D〕: 〔学位论文〕. 保存地: 保存者, 年份. 引自电子文献:〔7〕作者. 题名〔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或DB/MT(磁带数据库),或M/CD(光盘图书),或CP/DK(磁盘软件),或J/OL(网上期刊),或EB/OL(网上电子公告)〕.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4.文章须有摘要(限4000字以上文章;确切记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问题和主题、论点、结论等;不用“本文”或“作者”等做主语;不要写成提纲或评论形式;字数一般控制在200字以内),关键词(3 ~ 5个)。 5.若是打印文稿,宜采用小4号楷体(或宋体)文字,墨色清晰,校对准确,并适当加宽行距。 6.文末标明全文总字数,并注明作者姓名拼音、工作单位和详细通讯地址(包括街道、路名和门牌号码)、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等。

《当代法学》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

《当代法学》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 一、投稿要求 作者应单独一页提供如下信息,以便于匿名外审。 (一)摘要 应为论文主要内容的浓缩,不应使用“本文认为”、“笔者认为”等评价性的语言,用“[摘要]”表示,一般为200~300字。 (二)关键词 应为反映论文最主要内容的专业术语,用“[关键词]”表示,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一般每篇文章可选择3~8个。 (三)基金项目 表明论文产出的资助背景,包括基金项目的类别、名称、批准号。 (四)作者简介 按下列顺序提供作者信息:工作单位、省、城市、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工作单位、职称、学术兼职。 (五)英文信息 包括与中文对应的正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 二、注释和参考文献体例 本刊实行注释和参考文献分离制度。注释是对正文中的某一特定内容所进行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正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书目,包括专著、编著、译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期刊文章、报纸文章、电子文献等。 (一)注释 一律采用脚注,每页注释单独排序,以圈码①、②、③等表示。 (二)参考文献 一律采用尾注,所有的参考文献连续排序,以方括号[1][2][3]等表示,并在正文中具体的引文后注明参考文献的具体页码,如[1](P10)。 1. 专著、编著、译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1]霍存福.权力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M].丁小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张文显.法学理论前沿论坛[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石少侠.检察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法学院,2002. [6]张文显,矫波.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哲学分析[A]. 张文显.法理学论丛:二[C].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 期刊文章 吕岩峰.论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取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5). 3. 报纸文章 郑成良.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1-09-09(4). 4. 电子文献 马明亮.正义的妥协——协商性司法在中国的兴起[EB/OL]. http//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473163567.html,,2004-01-30. (三)外文参考文献 提供作者姓名、论著名称、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

学术论文注释格式(供参考)

学术论文注释格式 一、中文非连续出版物 (一)普通图书 (1)专著 标注顺序: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连续页码之间用连接线连接)。例如: [1] 张舜徽:《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2页。 [2] 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5—26页。 外国人的中译本著作标注顺序:[国籍]/责任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如: [3] [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30—35页。 [4] 参见[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1页。 (2)专著中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析出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或篇名)/原文献责任者(与析出责任者同为一人的,可不写)/原文献题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例如: [1] [荷]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王宁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247~266页。 [2]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41页。 [3] 章太炎:《俱分进化论》,《章太炎全集》四,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391页。 (二)古籍 (1)古代出版的古籍一般应标注朝代名/责任者/书名/卷次/版本,或责任者/篇名/书名/卷次/版本。例如: [1] (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五,碛砂藏本。 [2] (宋)杨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三十四,《四库全书》本。

3《叙事研究》征稿启事及注释体例

《叙事研究》征稿启事及注释体例 《叙事研究》是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刊,国内叙事学研究最权威出版物。主编是北京大学申丹教授,常务副主编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唐伟胜教授,编辑部设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叙事研究》包括六个板块: ●国外来稿(本栏目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出版社、美国Narrative杂志合作) ●西方叙事理论研究 ●中国叙事理论研究 ●中外叙事作品研究 ●跨学科/跨文类叙事学研究 ●书评与会议简报。 竭诚欢迎叙事学界的广大同仁向本刊投稿!来稿请按中文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英文标题、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英文作者信息、正文、参考书目的顺序编排。论文的篇幅为10,000字左右,不超过15,000字。 本刊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叙事研究》编辑部,邮编510420)或通过电子邮箱投稿(xushiyj@https://www.360docs.net/doc/473163567.html,),勿寄个人,以免贻误。来稿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审稿周期为4个月。 本刊实行基于MLA格式的注释和引文规范,凡在正文中引用他人观点和语句,均须使用与论文末尾的书目条目相对应的圆括号注释。如果需要对正文中某一问题作注解,则采用尾注,注解的目的在于向读者提供必要的解释与评论,而不是例举引文的出处。现将注释体例说明如下(注释体例参照《当代外国文学》): 一、正文内圆括号注释格式 1.圆括号内注释由作者姓氏和著作页码构成。例如:(Phelan36);(申115)。 2.如果句子中已经提及作者的姓名,那么括号内只需提供引用作品的页码。 3.如果引用了同一作者的多部著作,则在作者姓氏后提供相关作品的全称或简称,另外加 上引用的页码。例如:(Phelan,Living to Tell about It22);(Phelan,Narrative as Rhetoric 53)。 4.圆括号注释所涉及的作品信息必须能够在“引用作品”中找到。 二、“引用作品”格式 包括引用中文作品格式和引用外文作品格式。 I.引用中文作品 A.引用专著 1.作者姓名后面加上冒号,其余信息用逗号隔开,最后以句号结尾。例如:申丹:《叙述 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如果引用的著作为译著,则必须在作品之后、出版社之前注明译者的名字。例如:苏 珊·S·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黄必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如果作者不止一人,则作者姓名之间以顿号分开。如果作者为二人以上,则可以只注明第一个作者的姓名,然后在该姓名后面加上“等”字以省略其他作者。以上两点也适用于译者。例如: 1)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2)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3)韦恩·布思:《小说修辞学》,华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法学研究》论文编辑格式及注释体例

论文编辑格式 作者名称写在篇名下面,用脚注着名作者身份,作者名称用五号字宋体加粗剧中 一、标题:(各小标题间段前段后不需要设置行距) (一)标题一(篇名)样式:小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副标题用小四号字,右对齐 (二)标题二样式:四号+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二用“一、二、三……” 表示。 (三)标题三样式:小四+宋体+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三用“(一)、(二)、(三)……”表示。 (四)标题三以下的标题: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标题四用“1. 2. 3.”,标 题五用“(1)(2)(3)”。 二、正文格式:五号+宋体+首行缩进2字符+单倍行距 三、论文摘要及关键词格式: 无缩进,名称统一为“摘要”和“关键词”,小四号+楷体+加粗,用【】括起来,摘要内容和关键词用五号+楷体+单倍行距 四、脚注及参考书目: 1.全文脚注用小五号字; 2.参考书目不写(除确与文章有关的书目外) 《法学研究》注释体例 (一)一般规定 1.采用脚注(法律史文章之古文献可采加括号之文内注)。 2.连续注码。[???????? 3.注码放标点符号后(对句中词语加注者除外)。 4.文中及页脚注码符号为六角型括号。引文资料作者为外国人者,其姓名前加 方括号注明国籍。 5.一般的感谢语可酌情删去。如系项目成果,可保留项目名称。 6.非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7.非引自原始出处的,注释前加"转引自"。 8.数个资料引自同一出处的,注释采用:"前引〔2〕,某某书,第×页。" 或者"前引〔2〕,某某文。"两个注释相邻的,可采"上引某某书(文)"。 ?????????

9.引文出自同一资料相邻页者,只注明首页;相邻数页者,注为"第×页以下" 10.出版日期仅标明年份。通常不要"第×版"、"修订版"等。 11.引文出自杂志的,不要"载"、"载于"字样。 12.原则上要求所引用的资料出自公开发表物。未公开发表的,采"××××年印行"。 13.原则上不可引用网上资料。 (二)注释例 1.着作类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页。 〔2〕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156页。 2.论文类 〔3〕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3.文集、教材类 〔4〕龚祥瑞:《比较宪法学的研究方法》,载《比较宪法研究文集》第1册,南 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佟柔主编:《民法》,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123页。 4.译作类 〔6〕〔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69页。 5.报纸类 〔7〕王启东:《法制与法治》,《法制日报》1989年3月2日。 6.古籍类 〔8〕《宋会要辑稿?食贷》卷三。 〔9〕〔清〕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第43卷。 7.辞书类 〔10〕《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932页。 8.港台着作 〔11〕戴炎辉:《中国法制史》,台湾三民书局1966年版,第45页。 〔12〕史尚宽:《民法总论》,台湾1988年版,第230页。 9.外文类 从该文种注释习惯。着作或者文章名使用斜体。尽可能避免中外文混用。

毕业论文注释格式

一、参考文献格式: 1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在本规范中采用GB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 2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 a.主要责任者(专著作者、论文集主编、学位申报人、专利申请人、报告撰写人、期刊文章作者、析出文章作者)。多个责任者之间以“,”分隔,注意在本项数据中不得出现缩写点“.”。主要责任者只列姓名,其后不加“著”、“编”、“主编”、“合编”等责任说明。 b.文献题名及版本(初版省略)。 c.文献类型及载体类型标识。 d.出版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e.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地址。 f.文献起止页码。 g.文献标准编号(标准号、专利号……)。 3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 根据GB3469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2) 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其文献类型标识建议采用单字母“A”;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单字母“Z”。 (3)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识 DB CP EB (4)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识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本规范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agnetic tape)——MT,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并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参考文献时不必注明其载体类型。 4 文后参考文献表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或“[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

学术论文注释格式

附件:《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A.连续出版物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1]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B.专著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3]刘国钧,郑如斯.中国书的故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115. C.会议论文集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供选择项:会议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6]孙品一.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现代化特征[A].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文集(2)[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22. D.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A].见(英文用In):专著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2]罗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及趋势探讨[A].见:白春华,何学秋,吴宗之.21世纪安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5.E.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 [7]张和生.地质力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1998: F.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G.专利文献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 [11]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 H.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1]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I.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1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J.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电子文献地址用文字表述),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21]姚伯元.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化管理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EB/OL].:中国高等教育网教学研究,2005-2-2: 附:参考文献著录中的文献类别代码 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 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国际政治研究》稿约及注释体例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稿约及注释体例说明 一、本刊是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研究国际问题的综合类学术性刊物,内容涵盖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世界经济、中国外交、国际战略、国别和地区研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比较政治、台港澳研究、口述外交等方面,欢迎投稿。 二、来稿请用A4纸单面隔行打印,字体为5号字,同时提交Word格式的软盘。一般不收手写稿件,请见谅。 三、论文稿件篇幅(包括注释在内)以六千字到八千字为宜,最长不宜超过一万字,书评稿件篇幅以四千到六千为宜,学术动态等稿件篇幅限制在三千字左右。来稿请在正文之前附上简短的中文内容提要(一般在200 字以内),以及关键词(三至五个)。 四、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一定的修改或删节。作者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五、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一律文责自负,严禁一稿多投。稿件寄出三个月内没有收到本刊用稿通知的,可改投他刊。未被采用的稿件本刊不负责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 六、来稿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电话及邮政编码,以便 联系。发表时可用笔名。来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样刊两本。 七、来稿请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收,电话: 010-6275-5560,6275-9984,传真:010-6275-1639,电子邮件: 八、文中第一次出现的不常见的外国人名、地名及机构名称或专业术语时,请在中文译文名称后加圆括号注出原文,其它常见人名、地名无须加注原文,但应为约定俗成的译名。 九、凡涉及引文或引证的观点,请注明出处。本刊采用脚注形式,注释内容必须包括作者、 书名或文章名、编者或译者(如果有的话)、城市及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期刊的卷期数字、引用的页码等。举例如下: 1、中文图书请按以下格式: (1)xx:

当代法学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

当代法学投稿要求及注 释体例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当代法学》投稿要求及注释体例 一、投稿要求 作者应单独一页提供如下信息,以便于匿名外审。 (一)摘要 应为论文主要内容的浓缩,不应使用“本文认为”、“笔者认为”等评价性的语言,用“[摘要]”表示,一般为200~300字。 (二)关键词 应为反映论文最主要内容的专业术语,用“[关键词]”表示,多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一般每篇文章可选择3~8个。 (三)基金项目 表明论文产出的资助背景,包括基金项目的类别、名称、批准号。 (四)作者简介 按下列顺序提供作者信息:工作单位、省、城市、邮编、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工作单位、职称、学术兼职。 (五)英文信息 包括与中文对应的正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 二、注释和参考文献体例 本刊实行注释和参考文献分离制度。注释是对正文中的某一特定内容所进行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参考文献是作者在正文中直接引用的文献书目,包括专着、编着、译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期刊文章、报纸文章、电子文献等。 (一)注释 一律采用脚注,每页注释单独排序,以圈码①、②、③等表示。 (二)参考文献 一律采用尾注,所有的参考文献连续排序,以方括号[1][2][3]等表示,并在正文中具体的引文后注明参考文献的具体页码,如[1](P10)。 1.专着、编着、译着、论文集、学位论文 [1]霍存福.权力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2]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3][德]伯恩·魏德士.法理学[M].丁小春,吴越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4]张文显.法学理论前沿论坛[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石少侠.检察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法学院,2002. [6]张文显,矫波.法制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哲学分析[A]. 张文显.法理学论丛:二[C].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期刊文章 吕岩峰.论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取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5). 3.报纸文章 郑成良.美国的法治经验及其启示[N].人民法院报,2001-09-09(4). 4.电子文献

论文脚注的格式

论文脚注的格式 二、注释的格式 (一)中文注释: 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 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72-74页。 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x等。(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 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

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韩铁等:《战后美国史,1945—1986》(刘绪贻、杨生茂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说明:(a)第一例适用于仅有编者的著作。在编者姓名后,根据该书提供的信息加入“编”或“主编”,再加冒号;其余部分与著作类注释格式同。(b)第二例适用于既有编者,又有著者的著作。这类注释与著作类注释基本相同,但须在书名号后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编者姓名,再在括号后加句号。 (4)引用文集或期刊、杂志内文章例: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页。 弗.杰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载《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张京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5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