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第一章绪论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它包括显露在外的、人们可以直接感知的所谓“显在文化”和不表现在外的由知识、态度、价值观、心态等构成的“隐在文化”。

二、文化的特性

1、文化的民族性

2、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3、文化交流的必然性: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文化的特性

1、文化的民族性(1)最初的发展基本不受外来势力的影响(2)对外来文化的排斥:一种是心理上的阻隔;一种是交通的阻隔。当一个民族同其他民族接触时,最先发生的总是物质上的交流,这是文化交流的低级形式,当接触到上层建筑领域的交流时,便会发生冲突。

(3)还表现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各地区之间

2、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

经验证明,民族文化越是独立地发展,其间的差异就越大。这些差别可以表现在国家制度、思维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会显现出“高”与“低”的差别。

(1)经济因素:一般说来,社会经济形态处在较高阶段的民族,其文化水准也较高

(2)自然因素(3)历史时期

三、中西审美文化的比较

(一)求同与求异害怕面对自由(仅有固定价值标准)和惧于实现自我(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看法)。(二)整体感悟(综合性整体性模糊性)与分割思索(分割性孤立性思辩性)

(三)模糊与科学

第二节旅游文化

一、文化与旅游文化

(一)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1、旅游资源本身就具有文化属性

2、旅行创造文化

总结:作为旅游资源原始状态的大千世界,是孕育文化的母体,而文化的产生需要通过人的社会行为,这些社会行为包括旅游。历史上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可以说也是早期的旅行家,他们的旅行又是创造文化的活动。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旅游文化大词典》给旅游文化下的定义:旅游文化是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相融会的产物。它指在旅游过程中,与之紧密相关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包括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介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成果。

二、文化层面与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六要素中的食住行游购娱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

三、我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承袭性指文化代代相传沿袭的特性,这是从时间方面纵向感受其发展的。

(二)地域性从空间横的方面探求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质。

(三)交融性从空间横的方面探求不同地域的旅游文化特质

三、我国旅游文化的特征

1.京畿(ji)要地——燕赵文化:北京、天津、河北

2.林海雪原——关东文化:辽吉黑

3.民族摇篮——中原文化: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4.峡谷巨川——巴楚文化:重庆、四川、湖南、湖北

5.山水神秀——吴越文化:上海、安徽、江西、江苏、浙江

6.南国侨乡——岭南文化:福建、广东、海南

7.石林洞乡——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云南、贵州、广西

8.坦荡草原——蒙古族游牧文化:内蒙

9.沙漠绿洲——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宁夏、甘肃、新疆

10.世界屋脊——藏族高原游牧文化:青海、西藏

11.特别行政区——中西文化:港澳台

第三节中西方旅游文化差异分析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旅游文化审美都有一个较为相同的发展过程,那就是从最初对劳动本体和实用生产产品(劳动的物化)的欣赏,过渡到以美的眼光审视一切自然景物和劳动产品(实用和非实用)。这不仅是审视眼界的开阔,更是对人的自身能力的深化认识。

一、“寻仙”与“劳累”

我国:自得其乐、自我满足的审美心态与借景寄情、缘景抒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中国(主要是文人和士大夫,以后又影响到普通人民)的旅游审美习惯。

西方:如背包族,以徒步行走来寻求精神上的放松

二、旅游体验的不同方式和内容

旅游体验精神性体验(诗曲、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因素)物质性体验(自然山水、园林、建筑、烹任等因素)我国:两者结合西方:两者分离

对体验主体的要求不同我国:需要游览者有综合性的文化修养西方:要求不高

第二章山水文化

第一节山岳文化

一、泰山

(一)泰山的特殊地位——五岳独尊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伟的自然景观

2、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条件(1)泰山地区是我国的古代文化发展中心之一(2)封禅(封禅:历代帝王为答谢天地之恩而举行的祭祖活动。所谓“封”,就是到泰山顶筑坛祭天,表示报天之功;所谓“禅”,就是在泰山下的一个小山丘上设坛祭地,表示报地之功。)

(二)泰山建筑的审美特点

泰山四景旭日东升泰山佛光晚霞夕照云海玉盘

(三)孔子与泰山1、谢过城(泰安城以东)2、苛政猛于虎(岱庙,虎山)3、孔子登临处《孟子尽心》

二、华山(一)奇险与华山审美(二)险峰上的神话

三、衡山(一)衡山四绝(祝融峰之高藏经洞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二)女子修道的先声(三)禅宗南派的圣地

四、黄山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

第二节水文化

一、逝者如斯二、鱼之乐三、水与情

四、西湖西湖十景 1.苏堤春晓 2.曲院风菏3.平湖秋月 4.断桥残雪5.柳浪闻莺 6.花港观鱼7.雷峰夕照 8.双峰插云9.南屏晚钟10.三潭映月

西湖新十景

11.满陇桂雨12.阮墩环碧13.黄龙吐翠14.虎跑梦泉15.玉皇飞云16.云栖竹径17.宝18.龙井问茶19.吴山天风20.九溪烟树

第三节中西山水文化的比较

一、山水文化的出发点

中方:比德(用山水来比附德行)西方:一是纯粹欣赏自然的形态美;二是感受与人心情的契合。

二、人文性的不同表现

第四节山水审美

一、中国山水的美学风格(一)雄伟壮观(二)惊险俊俏(三)奇异独特(四)柔美秀丽(五)幽深静寂(六)旷远宏阔

二、山水的美学欣赏

(一)山水观赏的时——空选择

1、观赏方式——动态观赏山水美景观赏的突出特征是身临其境,而且无论是观赏的主体或客体都在不断的动态变化。

2、观赏距离——审美距离远距离观赏,容易看清全局,把握整体,产生或高大、或雄伟、或朦胧、或幻化的感觉。

3、观赏角度——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4、观赏时间

5、时空的转换

(二)山水观赏的美学体验本质上,山水观赏是一种审美手段和过程,并伴随着审美的阶段性心理过程,达到不同层次的审美境界。

山水审美的三阶段:

1、初级阶段:属于浮光掠影式的生物性感官体验,主要欣赏景观的形、色、质等外在形象,即由自然山水的形式美所激发的人类感官性的精神愉悦。

2、中级阶段:情景交融的情感化心灵体验。

3.高级阶段

第三章中国古建筑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

1.“天人合一”观念。敬天祀祖的礼制观念,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反映。

2.重在平面构图。

3.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并辅以砖瓦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1.中国古代建筑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宫式建筑(以古代都城,特别是北京的建筑为代表)

2.民式建筑(以远离朝廷的江南地区建筑为代表)

三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 1. 屋顶2.屋身3.台基(基座)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主要材料及结构方式

2.平面布局的组织规律

3.造型优美

4.装饰丰富多彩:彩绘、雕饰

5.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

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

一、空间意识

建筑是按一定的建造目的、运用一定的建筑材料、遵循一定的科学与美学规律所进行的空间安排,是对空间秩序人为的梳理。建筑是空间的“人化”,是空间化的社会人生。

其一,在空间上,中国传统建筑其实反映的是一种“宇宙模型” 其二,推崇“中”的空间意识,即尚中思想

(一)宇宙模型

1、传统建筑和宇宙的同构关系的形成

2、同构关系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

3、尚大之风的局限及解决之道(二)尚中思想

中轴线平面布局,左右对称、秩序井然,反映着传统建筑的一种理性精神。

1思想的产生2、思想的表现以中轴线象征中,追求对称均衡,重要的建筑物一般都放在中轴线上,并且要高大豪华,与众不同

二、人本思想

(一)产生原因

1.中国的宗教一直处在原始的状态,是天地崇拜和祖宗崇拜的交织,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宗教

2. 儒家思

想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三)人本思想的建筑表现

三、礼乐精神中国传统建筑反映了人的秩序,这种人的秩序又是由传统的礼乐精神所规定的。

第四章古典园林文化

第一节古典园林概述

一、园林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径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二、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

远古灵囿:掘地为池,称“灵沼”,垒土堆山,称“灵台”

秦汉大兴苑囿,如秦上林苑的“一池一岛”到汉的“一池三山”

魏晋南北朝江南出现了文人风格的私家园林,“不出城廓,而享山林之美” .

隋唐皇家园林没有脱离秦汉遗风,私家园林更注重诗情画意,追求淡雅朴素

两宋风格基本定型,皇家园林以汴梁为代表,私家园林分为南北两支,北洛阳南苏州

明清造园艺术达到高峰,皇家园林集中在北京和承德,私家园林集中在苏州和扬州.

三、我国园林的分类

按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我国园林分为三大类:

1、北方园林(西安、洛阳、开封和北京等古都,以皇家园林为代表)

2、南方园林(集中在南京、无锡、苏州、杭州等地,主要以苏式园林为代表)

3、岭南园林(以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佛山的梁园)

四、中国山水园林的特征

皇家园林的特点:吸收苏式园林的长处并适应皇家的要求而设计的,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

苏式园林的特点:由围绕小湖的建筑、假山、和林木构成一个以环状路线联系起来的山水园。

第二节古典园林的文化特性

一、追求自然(一)“天人合一” 的影响(二)古典园林建设的目标(三)艺术手法

二、追求意境(一)何谓意境意境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物互相融合所构成的艺术整体,是具体形象负载着意趣、情思的完美生动的艺术画面。

(二)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1、“真”境2、“妙”境3、“神”境

(三)艺术手段1、突出形象(通过综合运用各类艺术语言造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构成意境。)2、比拟象征3、借用文字

三、追求含蓄(一)思想的产生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是一种普遍的艺术法则;受诗、书、画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十分重视含蓄的艺术原则;2、追求自然和追求意境两个特性,也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必然表现为追求含蓄,因为意境本身就包含着含蓄的内涵。(二)艺术手段1、中国古典园林惯用透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法2、古典园林十分重视处理藏与露的关系,以巧妙取得含蓄的效果3、利用象征和暗喻手法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1、叠山。目的:分割空间;登高望远,扩大空间。

类型:土山、土石假山、石山。

石材种类:黄石(用于叠脚)、太湖石(用于收顶)太湖石五大特点:绉、透、漏、瘦、丑。

代表:苏州环秀山庄的假山(园林专家惊叹:“造园者未见此山,正如学诗者不知李杜”)江南三大奇石:玉玲珑(上海豫园)、冠云峰(苏州留园)、绉云峰(杭州竹素园)。

2、理水

理水之法:掩、隔、破

例:杭州西湖就是分隔十分得体的典范。白堤和苏堤把西湖隔成外湖、西里湖、北里湖、岳湖、小南湖和

湖西湿地等部分,湖中又有三个岛屿点缀。

3、植物

选择植物标准:姿美、色美、味香。

季节与植物:春天:玉兰、牡丹。夏天:荷花、紫薇。秋天:桂花、菊花、枫叶。冬天:天竺、腊梅植物的象征意义:竹子——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刚直、清高、虚心。松柏——高洁、坚强和长寿莲花——清洁无暇;洁身自好兰花——幽居隐士石榴——子孙满堂玉兰、牡丹、桂花——荣华富贵紫薇——高官厚禄梅——坚定、孤高

4、动物

养动物的作用:观赏娱乐;隐喻长寿;借以扩大自然境界,令人通过视觉,听觉产生联想。

例子:唐代王维在辋(wǎng)川别业养鹿放鸽;宋徽宗的艮(gèn)岳,集天下的奇珍异兽数以万计。明清时的园中有白鹤、鸳鸯、金鱼、天然的鸟蝉等。

5、建筑(1)厅堂(主体建筑):是待客与集会活动的场所。(2)廊:“引”且“观”的建筑,分单廊、复廊、直廊、曲廊。(3)亭:起“点景”与“引景”作用。(4)桥:它不但有增添景色的作用,而且可以隔景,视觉上产生扩大空间的作用。(5)舫:将船的造型建筑化。(6)榭:建于水边或花畔,借以成景。(7)轩:形似车厢的建筑物(8)园墙:隔景、漏窗、龙墙

6、匾额、楹联和石刻

匾额:悬在门楣上的题字牌

楹联: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

石刻: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作用: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作用,增添诗意,拓宽意境。

第四节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段

1、抑景

2、添景

3、夹景

4、对景

5、框景

6、漏景

7、借景

8、障景

第五章旅游文学艺术

第一节旅游文学

一、山水游记的文学欣赏是旅游者在其旅游活动中,以旅游资源为对象,记述自己的旅游生活中感物咏怀、即景抒情的文学作品。 1、地域性 2、抒情性 3、审美性 4、知识性

二、山水诗词的文学欣赏

二、名胜楹联的文学欣赏

名胜楹联是旅游对联中文学性最强,艺术性最高,内容最特殊的一种,记载着古代旅游者们在游览观光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节书画艺术

一、中国书法艺术欣赏

(一)了解汉字的各种形体

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二)了解运笔、点画、结构和章法

总的来说,书法的欣赏步骤:

领略全幅——品位单字——纵观全篇——定其优劣

(三)书法精品

1.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2、张旭《肚痛帖》3.米芾《蜀素帖》

二、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一)中国画的特征

1、追求神似

2、讲求象征性和意境

3、时空上的灵活性

4、诗书画印的紧密结合

二、中国绘画艺术欣赏

1、顾恺之《女史箴[zhēn] 图》

2、阎立本《步辇图》

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第三节戏剧艺术

京剧

1、京剧角色:生、旦、净、末、丑

2、京剧戏服:蟒、靠、帔[pèi] 、官衣、褶子

3、京剧的“四功五法”第六章饮食文化——酒与茶文化

第一节酒文化

一、西方神话中关于酒的故事

(一)古希腊神话酒神:狄奥尼索斯(二)《旧约·创世纪》

二、我国造酒说(一)仪狄造旨酒说(二)杜康造酒说

三、酒类(一)按照酒的酿制方法:发酵酒、蒸馏酒、配制酒

(二)按照酒的风味特点:1、白酒2、黄酒3、果酒4、啤酒5、配制酒

白酒酱香型茅台浓香型五粮液清香型杏花村米香型三花酒兼香型西凤酒

葡萄酒1、按色泽分:红、白、淡红

2、按糖份多少分:干(每升少于4克)、半干(每升4克~12克)甜(每升12克~50克)、

半甜(每升50克以上)

三、现代名酒 1.白酒: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泸州特曲、西凤酒、五梁液酒、古井贡酒、全兴大曲、董酒、董醇、剑南春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黄鹤楼酒、郎酒等。

2.黄酒:鉴湖长春酒、加饭酒、龙岩沉缸酒、福建老酒、寿生就、醇香酒、大连黄酒、即墨老酒、绍兴善酿、无锡惠泉酒、丹阳封缸酒、兴宁珍珠红、连江元红、绍兴元红、南平茉莉青、九江封缸红、特加饭黄酒等。

3.葡萄酒、果酒:张裕红葡萄酒、金奖白兰地、味美思、青岛白葡萄酒、北京中国红葡萄酒、北京特制白兰地、沙城白葡萄酒、民权白葡萄酒、王朝半干白葡萄酒、竹叶青、园林青酒等。

国际上通常把酒精度在40%vol以上的就称为烈性酒。

中国白酒、威士忌(Whisky)、白兰地(Brandy)、伏特加(Vodka)、朗姆酒(Rum)、琴酒(Gin)、和特吉拉酒(Tequila)。

四、酒礼与酒德

(一)酒礼

中国古代文化史专家柳诒征先生认为:“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 古代的礼渗透到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酒行为自然也纳入了礼的轨道,这就产生了酒行为的礼节-酒礼,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尊卑、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二)酒德

酒德,即酒行为的道德,它是与酒礼互为表里的。龚若栋先生认为:“如果说礼是中国酒文化内核的话,那么酒德就是中国酒文化的外壳。”

“ 君子之饮酒也,一爵而色温如也,二爵而言斯,三爵而冲然以退。” -------- 《礼记》

孔子曾提出“唯酒无量,不及乱” 酒德还反映在酒的酿造和经营行为上:酿酒、酤 [gū] 酒要讲质量、重信誉。

第二节茶文化茶圣——陆羽

一、中国是茶的故乡

(一)神农尝百草的传说与茶的发现“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二)《茶经》是中国茶文化成熟的标志(三)宋代是中国古代茶道文化的顶峰(四)元明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五)晚明的文人茶道

二、中国茶的种类与名茶

(一)茶的种类以加工方式分:

基本茶类: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等

再加工茶类:花茶、紧压茶、萃取茶、

果味茶、药用保健茶和含茶饮料等。

三、品茶

1.观茶:从茶叶色泽的红与绿、明与暗、老与嫩几方面观察茶叶的品质风格。

2.闻香:欣赏茶叶随热气散发出来的清香,以及留在杯盖上的“盖面香”。如绿茶应具有清香鲜爽的特点,红茶则浓烈馥郁,花茶应芳香扑鼻。

3.冲泡(沏茶)

4.品味:欣赏茶汤色泽,体会茶汤滋味。

四、中国茶道精神

中国的茶道以儒、道、释三家文化为主体构成,总体基调是高雅而深沉、博大而精深。各家茶文化既有共同之处,又有独到之点。

(一)共同特征 1.和谐与宁静2.淡泊与旷达3.礼仪与养生、清思

(二)个性特征儒家茶文化具有“乐感”与雅志的特点。道家文化具有明显的避世超尘思想。儒家茶文化具有“苦寂”、以茶助禅、明心见性,以助“顿悟”而得道的特点。

饮食文化——食文化

一、饮食类别

四大菜系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

二、饮食礼节1、座次排列2、民间饮食礼节

补充:美食科学

一、味觉的机理

(一)五味酸甜苦辣咸鲜(二)味觉是身体变化的信号

二、观菜色知营养科学分析,蔬菜颜色越深,所含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就越多;反之越少。

三、影响食欲的因素颜色香气味道形状声音口感菜名

第二节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形成、发展

古代夏、商、周的“青铜时代”,是“鼎”的全盛时期——到春秋时期,孔子对饮食文化建树累累——战国时期,饮食文化走向多元化——汉代的饮食品种和烹饪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魏晋南北朝时

“医食同源”、“药食如一”——先秦时期,菜肴的色、香、味、形——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到了清代:满汉全席

二、中国食文化的特色 1、五味调和是中国食文化的最大特色2、追求色、香、味、形、器、境的有机统一3、共食同餐的饮食方法4、追求诗意的宴请情趣5、食医合一6、饮食养生7、本味主张8、孔子食道9、饮食成礼10、伦理等级严重

第三节食文化

(一)四大菜系1.川菜 2.鲁菜3.粤菜 4.江苏菜(淮扬菜)

中国八大菜系特色鲜明鲁菜、徽菜好比古朴敦厚的壮汉苏菜、浙菜犹如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粤菜、闽菜就像风流倜傥的英俊公子川菜、湘菜如同热情奔放的辣妹子

(二)宫廷菜宫廷菜源于皇宫“御膳房”烹制的供帝后们食用的菜肴。

(三)官府菜 1.孔府菜2.谭家菜(四)素菜(五)药膳(六)少数民族菜

二、风味名点

(一)北京风味1.都一处烧卖2.艾窝窝3.豆面糕4 .豌豆黄

(二)天津风味1.狗不理包子2.耳朵眼炸糕 3.天津糕干

(三)江苏风味1.银鱼馄饨2.龙袍蟹黄汤包

(四)广州风味叉烧包艇仔粥

(五)成都风味1.郭汤圆2.夫妻肺片

(六)云南风味1.过桥米线2.砂锅鱼 3.汽锅鸡

(七) 甘肃风味1.兰州清汤牛肉面2.香饭3.瓜瓜

(八)青海风味1.抓羊肉2.杂面片 3.酿皮4.羊肠面

(九)陕西风味1.羊(牛)肉泡馍2.西安饺子宴3.岐山臊子面4.樊记腊汁肉夹馍

(十)浙江小吃1.宁波汤圆2.嘉兴鲜肉粽3.猫耳朵4.丁莲芳千张包子

第四节、食趣谈

(一)名菜掌故

补充:中国饮食文化的弊端注重形式,过于讲究排场饮酒无度

(二)环球吃趣1.美式吃法 :美式吃法被称为“思考下咽”,也有人称其为“用脑吃”。 2.日本式吃法:养眼第一,也称“用眼吃”。 3.法国式吃法 :用心吃气氛,也称“用心吃”。 4.中国式吃法 :十味杂陈,也称“用舌吃”,即用味蕾来吃。

宗教旅游文化

一、中国各民族宗教信仰状况

四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我国)四大宗教共有八个全国性宗教团体和2000多个地方宗教团体

1、汉族宗教信仰的主要特征:

汉族信教群体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教。外来宗教的中国化;民间信仰多种多样;本土宗教的实用化;无神论思想始终存在。

2、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

伊斯兰教:大多居住在西北地区

藏传佛教: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甘肃

大乘佛教:西南、东北等省一些地区、浙江畲[shē]族

上座部佛教:云南省的一些少数民族

基督教中的东正教:东北的俄罗斯族、鄂温克族

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

1、宗教将长期存在

2、宗教信仰受法律保护

3、政治上、经济上与大家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信仰上互相尊重

4、宗教方面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

5、在法律、政策范围内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7、争取、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发挥爱国作用

一、佛教简史

1、佛教,就是指佛的言教或者也可称为佛法,它包括佛、法、僧“三宝”。

佛即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

法指佛所教导的教义,即佛法。

僧即信奉佛教的信徒。

佛、法、僧三宝具备,才构成完整的佛教。

2、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

佛教的产生:佛祖四大圣迹出生地:尼泊尔蓝毗尼花园成道地:印度菩提伽耶(菩提树与大塔)

初转法轮地:印度鹿野苑涅槃地:印度拘尸那迦

二、佛教的发展

(一)佛教在印度发展的四个阶段:

(1)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

(2)部派佛教:分裂为大众部佛教和上座部佛教

(3)大乘佛教:大众部佛教→大乘佛教:革新发展。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因循守旧

(4)密乘佛教:大乘佛教吸收印度教及民间信仰诸神而形成的特殊的宗教形态

“六度”“四摄”

一、布施度:布施就是施舍,施舍是多方面的,并不专指钱钞财物而言释迦牟尼佛在往昔因中修行时,曾

经舍身饲虎,割肉喂鹰,这就是高度布施的一种。

二、持戒度:持戒梵语尸罗,有止恶修善的意义。

三、忍辱度:忍是能忍的心,辱是所忍的境。凡情最难忍受的,莫如侮辱,辱若可忍,则其他诸忍亦较容易做到。

四、精进度:纯一无杂曰精,鼓勇直前曰进。精进者,即未生之善心令速生,已生之善心令增长;未生之恶念令不生,已生之恶念令速断。修菩萨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当以纯一直进之心,断妄念,去执着,显出真如妙心,自度度人,无有退堕。

五、禅定度:梵语禅那,义为静虑,在于度散乱。

六、智慧度:智慧所以度愚痴,是由禅定所证得的,即所谓“由戒生定,由定生慧。”但这种智慧,并不是世人博学多闻的有漏智,而是圆融无碍的正智。这种智慧能照破一切客尘烦恼,显露真如本性。因此,修六度即在于断烦恼,得智慧。智慧是般若,亦即佛性,若能证得智慧,就见到我们本来面目了。

修菩萨行者,除勤修六度之外,尚须要深入人群,普度众生。四摄法者,即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

一、布施摄:要普度众生,必须行四摄法,才能深入人群,与被度的人接近才能达到度人的愿望。布施摄,就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二、爱语摄:随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令其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便于我达到度化对方的目的。

三、利行摄:修菩萨道者,以身口意诸行皆有利于人,以损己利人的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度人的目的。

四、同事摄:修菩萨行者,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之情况下,而度化之。

(二)佛教的传播

1、佛教在世界传播的路线

教派:(1)、北传佛教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大乘佛为主,汉语系佛教。

(2)南传佛教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南亚、东南亚国家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小乘佛教为主,巴利语系佛教。

(3)藏传佛教中国的藏、蒙、裕固、纳西、不丹、锡金、尼泊尔、俄罗斯的布里亚特、欧美。藏语系佛教

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中国佛教包容了三大体系:北传佛教(大乘佛教)南传佛教(小乘佛教)藏传佛教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

中国佛教宗派及其祖庭

1、汉地佛教八大宗派及其祖庭

(1)天台宗(法华宗)——我国创立最早的佛教宗派(隋朝)

创始人:初祖慧文;二祖慧思;三祖智经典:《法华经》

祖庭: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湖北当阳的玉泉寺

(2)三论宗祖庭:江苏南京栖霞山栖霞寺

慈恩宗(法相宗)创始人:玄奘祖庭:陕西西安慈恩寺和兴教寺

创始人:善导初祖:慧远主张: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便可“往生安乐净土”。

律宗(南山宗)创始人:道宣日本律宗初祖:鉴真祖庭:陕西终南山丰德寺、江苏扬州大明寺、江苏句容宝华山隆昌寺

华严宗(贤首宗)创始人:法藏经典:《华严经》祖庭:西安长安县华严寺、陕西户县草堂寺

禅宗——纯粹中国化的宗教创始人:菩提达摩“南能北秀”——慧能、神秀主张:注重禅定,“禅净

双修”。“北渐南顿”——北渐修、南顿悟祖庭: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湖北黄梅东山寺、广东韶关南华禅寺

密宗祖庭:陕西西安大兴善寺和青龙寺

1. 北传佛教

以大乘佛教为主,也包括密宗佛教。因其经典主要属于汉语,也称为汉语系佛教。传播路线:古印度→中亚细亚陆路→中国→朝鲜→日本等

佛教传入中国

伊存授经: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王使臣伊存向中国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这一佛教初传历史标志为“伊存授经”

佛教基本常识

1、佛教教义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八正道;十二因缘;业报轮回宗旨: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2、佛教诸神(1)佛:“佛陀”,意为“觉者”、“智者”。

三层含义:正觉(自觉)、等觉(觉他)、圆觉(觉行圆满)

①三身佛: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法的绝对真理)

报身佛——卢舍那佛(代表证得绝对真理的最高智慧)

应身佛——释迦牟尼佛(随缘应机、教化众生)

布局:应身佛(右)——法身佛(中)——报身佛(左)

②三世佛:

[竖三世佛]

未来世现在世过去世

弥勒佛——释迦牟尼——迦叶佛(燃灯佛)

[横三世佛]

西方极乐世界佛娑婆世界佛东方净琉璃世界佛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药师佛

[东方三圣] 东方三圣也称药师三尊,是药师佛与日光菩萨和月光菩萨的合称。

[西方三圣] 佛像里面的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叫西方三圣。

四大菩萨的别号、手持法器、坐骑及其道场:

文殊菩萨:别号(大智菩萨);手持法器(宝剑);坐骑(狮子);道场(山西五台山);

普贤菩萨:别号(大行菩萨);手持法器(如意棒);坐骑(六牙大象);道场(四川峨眉山)

观世音菩萨:别号(大悲菩萨);手持法器(净瓶、杨柳枝);道场(浙江普陀山);

地藏菩萨:别号(大愿菩萨);手持法器(锡杖、如意珠);道场(安徽九华山);

“三大士”、“四大士”、“五大士”:

三大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

四大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

五大士: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

罗汉 1、十六罗汉2、十八罗汉3、五百罗汉

护法天神

1、四大天王的名称及其表法意义、手持法器及其表法意义:

东方持国天王:服色(白色);表法意义(代表尽职尽力主持国家事务);手持法器及其表法意义:(琵琶:代表做事要合乎中道、恰到好处)

南方增长天王:服色(青色);表法意义(代表“天天进步”);手持法器及其表法意义:(慧剑:代表斩断烦恼)

西方广目天王:服色(红色);表法意义(代表“多看”);手持法器及其表法意义:(龙(蛇):象征世上一切人和事变化无常。

北方多闻天王:服色(绿色);表法意义(代表“多听”);手持法器及其表法意义:(宝伞:代表遮挡世上的种种污染)

大肚弥勒的来历及其表法意义。

“大肚弥勒”名契比,相传为五代梁朝时明州(今宁波)奉化人,他两耳垂肩,袒胸露肚,开口常笑;但出语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贞明二年(916年),在岳林寺圆寂静时口念一偈[jì]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处不识。”这时人们才醒司其为弥勒的化身。他的表法意义为:学佛者要生平等心,要呈喜悦相。对待任何人、任何事物,都要欢欢喜喜,平平静静,不跟任何人计较,具备这样的条件,才有资格入佛门

2、藏传佛教(喇嘛教)

藏传佛教源于印度,但吸收了原始苯教一些神祗[zhī]和仪式。在教义上,是大、小乘兼容而以大乘为主。藏传佛教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其他地区(如蒙古、锡金、不丹等地)的佛教;

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族即使有自己的语言或文字,但讲授、辩理、念诵和写作仍用藏语和藏文,故又称“藏语系佛教”。

1)经典:《甘珠尔》(经)、《丹珠尔》(律)。

(2)西藏五大教派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上述藏传佛教四派加上当地原始宗教苯教(因该派僧人穿黑色僧衣,俗称黑教),合称西藏五大教派。

藏传佛教四大特色咒术性对喇嘛异常崇拜活佛转世思想宗教与政治结合

(4)达赖和班禅“达赖”意为“大海”,“喇嘛”意为“上师”。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观音菩萨”的化身。“班禅”意为“大学者”,无量光佛转世。

达赖和班禅即活佛中地位最高者。

活佛——汉族地区对藏族大喇嘛的习惯称呼,意为由神佛化生的肉身。现一般用以称呼大喇嘛死后根据转世制度而取得寺庙中首领地位的继承人。活佛转世——藏传佛教以佛教生死轮回,灵魂转世的教义为依据,以寺庙经济关系为基础,为解决宗教首领继承问题而设立的一种神秘制度。

(5)藏传佛教主要寺院

①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②大昭寺(世界文化遗产)③罗布林卡(世界文化遗产)

拉萨三大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

塔尔寺艺术三绝堆绣酥油花壁画

3. 南传佛教以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为主

传播路线:古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中国(云南)

南传佛教传入中国

云南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思茅、临沧和保山等地州,为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族和部分佤族群众信仰。信教人数约70余万人。

上座部佛教对傣、布朗、德昂、阿昌等民族的文化、政治生活和习俗都有深刻影响。傣族每个男子都要遵俗在少年时期当一次和尚,3~7年后还俗。有些人成为终身僧侣。没当过和尚的男子被人瞧不起。三、佛教的经典

《大藏经》(《三藏经》)的组成部分及各藏主要内容;

经藏(释迦牟尼说法的言论汇集)

律藏(佛教戒律和规章制度的汇集)

论藏(释迦牟尼后来大弟子对其理论、思想的阐述汇集)

四、中国的佛教礼仪

(一)、合掌(二)、绕佛(三)、五体投地

(四)常见的佛事1、水陆法会2、众姓道场3、增福延寿道场4、焰口施食5、忏法

六、中国的佛教寺院

(一)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

1、三门殿

2、天王殿(两天王--大肚弥勒—两天王)

3、钟楼(地藏菩萨)

4、鼓楼

5、大雄宝殿

石窟

敦煌石窟(莫高窟、西千佛洞和榆林窟 ):(1)代表:莫高窟(2)存有前秦、经北魏、西魏至元朝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000多躯(3)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4)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云冈石窟:(1)北魏石造像5。1万余尊(2)代表:昙(3)代表雕像:露天大佛(4)2001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麦积山石窟:(1)彩泥塑造像(2)东方雕塑博物馆之誉

5、克孜尔千佛洞:(1)新疆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石窟群(2)戈壁明珠之誉(3)外来文化:印度、希腊、波斯(萨珊)

大雁塔: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大雁塔初建时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塔,改为十层,现塔身通高64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至今,大雁塔仍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也是闻名中外的胜迹。国务院于1961年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檀木大佛:(1)1990年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2)世界上唯一的白檀木大佛

道教

一、道家与道教

区别:

道家: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派,把“道”作为最高哲理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

道教:在汉代黄老道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和民间巫术鬼神信仰而形成的一种宗教。有其经典、教义、信仰、仪式活动、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

二、道教的产生与发展

(一)原始道教阶段

创立时间:东汉末年创立人:张陵(张道陵)、创“五斗米道”。稍后的河北张角,创“太平道”,也属早期道教。

(二)道教两大派系形成阶段

金元以来至今,全国道教形成全真道与正一道两大教派。

全真道:王重阳

正一道:张与材

目前全国道教宫观大部属全真道,正一道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

二、道教的基本常识

(一)道教的教义宣扬“道”是“万物之母”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道教的经典:《道德真经》是道教的主要经典,《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汇编),是中国古代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标记:

道教的标记为八卦太极图。

“太极图”--两条黑白的“阴阳鱼”。

白鱼表示为阳,黑鱼表示为阴。白鱼中间一黑眼睛,黑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说明了阴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

阴阳分化则为两仪生四象,再由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自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无不是一分为二又合二

而一的,并且都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

太极和八卦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成为道教的标记。

四、道教供奉的对象:尊神神仙护法神将

1、尊神

(1)三清:三清是道教对其所崇奉的三位最高天神的合称。

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晋代产生

上清境禹馀 [yú]天灵宝天尊-----南北朝

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

(2)四御玉皇大帝(天公):紫微北极大帝勾陈南极大帝后土皇地祇(地母)

三清: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

四御:玉皇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勾陈南极大帝、后土皇地祇

(3)三官俗神流传于民间而被道教信奉的神祗。雷公、风伯、土地、山神等等。蚕乡人们信仰蚕神,称之为“蚕花娘娘”。

3.神仙“老而不死曰仙”。道教神仙的队伍十分庞大。最常见的神仙有:八仙、天妃娘娘(妈祖)等等。日月星宿

玄武大帝(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魁星

四方星宿神: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中黄麟

3、护法神将

1、关圣帝君(1)佛教---伽蓝神关羽(2)儒家---武圣子(3)道教---关圣帝君

三、道教与旅游

1、道教名山——五岳

(1)东岳泰山——五岳之首岱庙、碧霞元君祠(“泰山娘娘”)(2)西岳华山——五岳中唯一为道观所独占玉泉院(陈抟(tuán)(老祖隐修之处)(3)南岳衡山——佛道儒三教荟萃黄庭观(女道士魏存华,《黄庭经》)(4)北岳恒山(5)中岳嵩山

2、道教名山古观(1)道教发祥地青城山——常道观终南山——草楼观,有“道观之祖”的美誉

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创始人:穆罕默德生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城古莱氏部落的哈申家族。公元610年前

后,穆罕默德宣布自己是“先知”,得到了部落主神“安拉”的启示,正式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意思就是“顺服”,即顺服惟一的神安拉;教徒称为“穆斯林”,意思就是“顺服者”,即顺服安拉意志的人。

二、伊斯兰教的派别

伊斯兰教共有80多个派别,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逊尼派和什叶派。其中,逊尼派是伊斯兰教最大的教派,中国穆斯林大多属于这一派。而与逊尼派对立的什叶派,人数较少,主要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科威特、也门等国

三、伊斯兰教的传播

公元7世纪中叶(唐朝初年),伊斯兰教沿着海、陆两条路线,即海上“香料之路”和西北“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教义(一)六大信仰 1、信安拉2、信天使3、信使者4、信经典5、信前定6、信后世

(二)五功1、念功: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 2、礼功3、斋功4、课功5、朝功(三)善行(四)标记:新月(五)信奉对象:“安拉”

节日 1、开斋节2、宰牲节3、圣纪节

四、经典《古兰经》五、习俗、饮食文化六、称谓:伊玛目阿訇毛拉七、伊斯兰教清真寺

七、伊斯兰教的著名清真寺然界的事物,说明阴阳运动衍生万物(大干世界,

(一)清真寺

1、中国传统式建筑几进四合院明显中轴线

2、阿拉伯式建筑没明显中轴线圆形拱顶正殿尖塔式宣礼楼

泉州清真寺:1、中国沿海四大寺之一2、我国现存最古老的阿拉伯式清真寺3、沿海清真寺中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好。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怀圣寺:阿拉伯邦克塔(光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真教寺:1、凤凰寺2、南宋3、元代大殿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仙鹤寺:1、南宋2、中国传统式建筑3、仙鹤形

北京牛街清真寺:1、始建辽2、北京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3、中国北方最古老清真寺之一4、礼拜寺5、中国传统建筑6、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化觉寺:1、中国传统建筑2、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真寺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喀什艾提尕清真寺:1、新疆地区最大的阿拉伯式建筑清真寺2、新疆伊斯兰教最高学府

基督教

一、起源和传播基督教是信仰耶酥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在世界三大宗教中流传最广、拥有教徒人数最多。“基督”,源自希腊文,其意为“救世主”,是基督教对其创立者耶稣的专称。

(一)基督教的创立基督教创立于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其创立者耶稣是巴勒斯坦拿撒勒人,30岁左右开始传教。

(二)基督教三大教派第一次分裂(公元11世纪中叶):争夺教权

天主教(公教、加特力教)-------------(正教)东正教

第二次分裂:(公元16世纪)宗教改革

新教

(三)基督教传入中国

一传:唐:聂斯脱利派-----845年唐武宗

二传:元:蒙古民族-------元灭

三传:明清之际:传教士(利玛窦)------------康熙中国礼仪之争:罗马教皇\康熙

四传:鸦片战争后:传教士

新中国:新教:自治\自传\自养三爱国运动

东正教:成立中华东正教会

天主教和东正教:自主自办的爱国活动

二、教义:1、上帝创世说2、原罪救赎说3、天堂地狱说

三、经典:《圣约》

四、标志:十字架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记。因为耶酥殉难于十字架上,所以,以戴十字架示信仰耶稣的主张和学说。

五、仪式:1.称谓 2.洗礼 3.礼拜 4.祈祷 5.唱诗 6.告解 9.婚配 8.守斋7.终傅

六、基督教主要节日1、复活节2、圣诞节

七、教堂巴洛克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法国\德国) 法国罗曼式建筑俄罗斯拜占廷式建筑美国学院式风格上海佘山天主教堂

第7章民间工艺文化

7.1中国扇艺

7.1.1 扇子的源流与发展:扇子起源于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我们的祖先先后用羽毛、竹篾、绢纱制作扇面,随着造纸业的发展,后来又用纸来糊制扇面。

7.1.2 百花争艳的民间扇艺: 1)羽毛扇2)绢宫扇3)麦杆扇4)骨扇

7.2 中国石文化理论、原则与方法。中国历史上以自然奇石为观赏对象的活动,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早期园林的出现使得赏石文化首先在造园实践中得到

了较大的发展。隋唐时代是中国赏石文化艺术昌盛发展的时期。宋代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代。明清两朝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

7.3中国民间雕塑文化

7.3.1 中国民间雕塑的起源

7.3.2 中国民间雕塑的种类:1.雕刻艺术 2.塑造艺术

秦以前的瓦当,多是中心对等均齐的章法较多,呈放射式样,趣在静中求动,看去疏朗而饱满。秦汉的匠师,根据题材的需要,挪动了重心中点,成为新的表现手段。

汉代的雕塑艺术在我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霍去病墓前的雕塑群最有代表性。“马踏匈奴”以隐喻的艺术手法表现战将的卓越战绩,是一件极为优秀的纪念性雕塑。

玉雕玉器的雕刻工艺分为琢、磨、碾、钻、抛光等方法。镂空、活链、玉环等,是玉雕的绝技。中国的玉主要有新疆和田玉、河南南阳独山玉、辽宁岫岩玉等。

石雕石雕是雕刻艺术中影响最广的门类之一。中国的石雕工艺分布极广,其中尤以浙江青田、福建惠安、寿山、河北曲阳的石雕产品最负盛名。

牙雕牙雕通常是在象牙上雕刻形象、花纹的艺术,也指用象牙雕刻成的工艺品。

木雕木雕是以黄杨木、樟木、龙眼木、紫檀木为主要用材,按一定的艺术设计而精雕细刻而成的工艺用品,多用于建筑、家具等,也用于装饰以及文具、摆设、神像、面具等雕刻。

微雕微雕又称米雕、细刻,有牙刻、竹刻、发刻之分。微雕工艺品的制作,需要艺人有相当高的书法功底和运用雕刻工具的熟练技巧。

砖雕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象或花纹的工艺。主要用于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装饰。

7.4中国编织艺术

7.4.1 中国竹文化与竹器编织

7.4.2 中国结

中国竹文化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竹文化的发祥地,从殷商时代就跨入了“竹子文明”的时代。中国人民种竹、用竹、爱竹、咏竹、画竹之风长盛不衰,绵延数千年。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7.5中国陶瓷文化

7.1.1 陶瓷文化与神话传说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高岭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方法制成的器皿统称为陶瓷

7.1.2陶瓷文化与民俗文化

陶瓷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至今,一直是陶瓷艺术品索要表现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

7.1.3 中国陶器与中国瓷器

陶器是用黏土成型,经700℃—800℃的炉温焙烧而成的无釉或上釉的日用品和陈设品。

瓷器是在陶器的基础上制成的器物,但又不同于陶器:

1.瓷器胎料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

2.瓷器的烧成温度必须在1200 ℃以上;

3.胎釉经高温烧结后,不宜脱落。

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福建德化并成为中国三大瓷都。

唐三彩:是盛于唐代的一种带有多种釉色的彩色陶器的通称。它的釉色有绿、蓝、黄、白、赭、褐等多种,而一般以黄、绿、赭为主,所以称为唐三彩。

景泰蓝:景泰蓝也叫珐琅,是在明朝景泰年间发展起来的,因为当时使用的釉色多是宝石一样的蓝色,所中国赏石文化的发展赏石文化是以天然石块为主要观赏对象,以及为观赏天然奇石而总结出来的一套以,人们把这种工艺品称为“景泰蓝”。

7.6中国织绣文化

7.2.1 中国织绣的发展历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蚕丝的国家,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知道种桑、养蚕、织帛。商周时期,我国的麻、丝、毛等原料的织物生产已有较大规模,到战国时期,丝织品的种类繁多,织绣技术得到高度发展。

我国社会是自给自足的的农业社会,即男耕女织的农业国家,纺织是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到公元四世纪,中国的纺织品、印染品、刺绣品已闻名遐迩,大量产品经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西运亚欧非各国,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伟大的贡献。

7.2.2 中国丝织艺术将生丝作为经丝、纬丝,交织制成丝织品的过程,就是丝织工艺。中国的丝织工艺中,织锦工艺和缂丝工艺最为发达。

锦:经纬线都可起花纹,多种色彩,各种禽鸟花草作图案,较厚重。

罗:只以经线起花纹,提花罗为几何纹,轻而薄

缂丝:生丝作通经,以小梭子引染色熟丝局部纬织,正反面花纹相同,花纹在一个平面上,花纹与花纹、不同颜色之间有小孔和断痕。

7.2.3中国刺绣艺术刺绣是用针引线在绣料上穿刺出一定图案和色彩花纹的装饰织物。

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并誉为中国“四大名绣”。

7.7中国剪纸艺术

7.3.1 中国民间剪纸的历史:剪纸,是用剪刀剪纸成花卉、鸟兽、人物或其他图案的艺术,它也包括用刀刻镂的刻纸。

中国的剪纸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

7.3.2 中国剪纸艺术的特点与风格:中国剪纸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选用题材的寓意,所以寓意可作为分类的依据,由此可分为:纳吉祝福、祛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根据用途分为:装饰类、俗信类、稿模类、设计类。

第八章旅游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一)民俗文化:民俗,中国古代称之为风俗,即民间风俗习惯。民俗文化是广大中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

(二)民俗的分类

介绍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第一种按表现形式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心理民俗,包括各种禁忌在内反映在心理上的习俗。

第二类是行为民俗,主要表现在仪式、节日、游艺活动上。以各种特有的有形活动形式表现无形的心理。第三类是语言民俗,如神话故事、诗歌、戏剧等,以语言为手段表达人们的理想、愿望。第二种分类方法是吴忠军在《中外民俗》中提到的,按民俗的内容划分,可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

民俗文化的特点:(一)民俗的民族性与地方性(二)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三)民俗的传承性与播布性民俗的功能:教育功能规范功能娱乐功能

服饰文化

服饰代表意义:(一)礼仪文化(二)治天下之道(三)顺天道之术(四)道德规范(五)地位的象征

中国人的服饰观1、看重衣着2、强调等级3、崇俭尚雅

汉族及其主要传统节日

一、概况

1.汉族即华夏,又称诸夏或单称华、夏,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原之人。古人常以夏与蛮、夷等对称。2.汉族的语言通称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丰富的语言之一。主要方言分七大方言,即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方言。3.现代汉语共同语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普通话。

第一节春节

一、春节的起源: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二、除夕: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除夕守岁(又称熬年)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三、拜贺:一是走亲戚;二是礼节性的拜访;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四是串门式的拜访。

四、春联与门神:神萘、郁垒秦叔宝、尉迟恭

文财神:范蠡(Li)、比干武财神:赵公明、关羽

第二节中秋节

一、中秋节的起源: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叫“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女儿节”、“月节”。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礼记》中记载,周天子每年秋天要“拜月”。宋代太宗年间,正式将八月十五作为中秋节。源于古代秋拜土地神的遗俗:每年八月中旬,要进行秋祀,不仅要拜土地神,而且要拜月神。

二、祭月、赏月与拜月三、吃月饼四、兔爷儿

第三节端午节

端午节的来源:纪念屈原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

迎涛神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龙图腾崇拜说。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其基本观点是:中国的端午节是从南方吴越地区传播开来的祭祀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此可以称为龙的节日。)恶日说。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端午日与夏至日临近,这一时期,阳气最盛,各种蚊虫出现,而且时逢“重五”,五是阳数,重五也有“极阳”之意。中国传统文化讲究阴阳和谐,对于这种阳气极盛的日子一般认为不吉利,恶疠病疫多泛滥,于是形成“躲午(五)”习俗,后来以讹传讹,遂成端午。)

婚礼民俗

一、汉族六礼:(一) 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 纳征(五)请期(六)亲迎

二、汉族婚礼:(一)迎娶(二)拜堂(三)酒筵(四)闹房

中国丧葬习俗

(一)停尸仪式:中国的传统丧葬文化非常讲究寿终正寝的。在病人生命垂危时,亲属要给他脱穿戴好内外新衣;病人在咽下最后一口气前,亲属们要把他移到正屋明间的灵床上,守护他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叫做“挺丧”。

(二)报丧仪式(三)招魂、送魂仪式(四)做七仪式(五)吊唁仪式(六)入殓仪式(七)丧服仪式“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八)出丧择日仪式(九)哭丧仪式(十)下葬仪式

中国部分少数民族民俗简介

一、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

1.满族

分布地区:东北三省,辽宁为主

宗教信仰:先信萨满教,后信佛教特色民居:“口袋房,曼子炕”传统服饰:旗袍

饮食习惯:糕点:饽饽、萨其玛。爱吃白煮猪肉、酸菜熬白肉、粉条,白肉血肠、火锅、酸汤子。

主要禁忌:(1)室内西面的炕不可以随意坐人和堆放杂物。(2)满族爱犬、敬犬、忌打狗、杀狗。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铺狗皮褥,忌讳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颁金节是满族“族氏”之日。

2.蒙古族分布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名称含义:“永恒的部落”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喇嘛教)特色民居:蒙古包传统服饰:蒙古袍饮食习惯:

3.藏族分布地区:西藏自治区宗教信仰:藏传佛教,少数人信苯教特色民居:农区多垒石建房,房屋平顶多窗,形如碉房。牧区帐篷。传统服饰:藏袍。肥腰、长袖、大襟。男女都爱戴藏式金花帽,均穿氆氇或牛皮的藏靴。

4.维吾尔族分布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名称含义:维吾尔族是本族的自称,含有“联合”、“协助”的意思。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特色民居:住房一般用泥土筑成,屋顶平坦,用天窗采光,爱在墙上挂壁毯。屋内有壁炉,烧柴做饭和取暖。房前屋后,喜栽果树,门前往往种植葡萄,形成凉棚。传统服饰:男子习惯穿长袍,妇女多在宽袖连衣裙外面套穿黑色对襟背心,男女老少爱戴四楞小花帽。耳环、手镯、项链是妇女喜爱的装饰品。

5.回族分布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要宁夏、甘肃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特色民居:采纳了中国传统的殿宇式四合院为主的建筑式样,但布局和装修独具民族风俗。传统服饰:男子戴礼拜帽。(白色圆形平顶小帽)妇女习惯戴披肩盖头。年轻姑娘用绿色,已婚中年妇女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6.朝鲜族分布地区:东北三省,吉林为主宗教信仰:儒家思想特色民居:瓦房和草房,外墙多为白色,门窗为推拉式。传统服饰:有“白衣民族”之称。男装衣短,裤长肥大,加穿坎肩,也有外面穿着道袍或朝鲜长袍者,现多改穿制服或西服;女装一般短衣长裙,短衣有长长布带在右肩下方打蝴蝶结,长裙多有长皱褶。

南方少数民族的民俗

1.壮族分布地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宗教信仰:崇拜祖先,信仰多神特色民居:住房多数与当地汉族相同,部分地区的居民住干栏式建筑。传统服饰:服装各地不一。壮族男子多扎绣花纹的头巾,穿对襟上衣,下裤短而宽大,有的缠绑腿。蓝黑颜色是妇女共同的喜好。饮食习惯: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喜欢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鱼片为佳肴,妇女有嚼槟榔的习俗。

2.土家族分布地区:川、湘、鄂、黔边区特色民居:依山而建,成虎坐形。“吊脚楼”。传统服饰:自织土布。男装扣子很多的对襟衫,下着长裤,青布包头;女装短衣大袖,左衽开襟,下着滚镶花边的筒裤,缠头帕。饮食习惯:玉米、大米为主食,喜饮酒,擅做腊肉、甜酒、团馓、糍粑,忌食狗肉。3.苗族分布地区:贵州、云南、湖南、广西宗教信仰:信仰万物有灵、多鬼神,祀奉祖先,崇拜自然。特色民居:苗族住宅因地而异,一般都在依山傍水处建寨,聚族而居。住房一般为木制平房或楼房,楼房多为吊脚楼。传统服饰:苗族服饰多达130多种,男装比较简朴,一般分对襟大褂和左衽长衫两大类,下穿长裤,束大腰带,头裹青色头巾。苗族姑娘穿百褶裙,喜戴银饰,盛装的银饰常常有数公斤重,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手工艺刺绣、蜡染、银饰色彩斑斓。饮食习惯:喜吃糯食,嗜好饮酒。喜食酸味菜肴,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不吃羊肉,忌狗肉上灶,忌在屋里煮蛇肉。

4.彝族分布地区:川、滇、黔、桂

宗教信仰:多神崇拜,祭祀祖先,崇拜火。

特色民居:传统住房为木结构或是板顶、土墙,大多低矮、无窗。住房一端有碉楼。

传统服饰:服饰各地风格不同。妇女一般戴黑色包头、耳环,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下穿长百褶裙子或长裤,有的长裤脚上还锈有精致的花边。男子以无须为美,左耳戴大耳珠,头顶留有一绺头发“天菩萨”,外出时男女都穿披风,形如斗篷,称“察尔瓦”。饮食习惯:主食主要有玉米、荞麦、大麦、小麦等。

5.黎族分布地区:海南省中部地区

特色民居:船形屋(铺地型和高架型)

饮食习惯:稻米、玉米、番薯为主食。竹筒烧饭,妇女喜嚼槟榔。

传统节日:三月三

6.白族分布地区:云南大理为主

名称含义:自称为“白子”、“白尼”等,即“白人”的意思。

宗教信仰:信仰佛教,崇拜村社神“本主”。

7.纳西族分布地区:云南丽江、泸沽湖畔

名称含义:汉文文献中称“摩沙”、“摩娑”、“摩些”、“摩梭”等,有“牧牛人”的意思。

宗教信仰:东巴教(“东巴”意为“智者”,即巫师和祭司)

主要礼仪:尊老爱幼,注重礼节,讲求信义,谨慎行事,热情好客。

特色民居:住房多是土木瓦结构,采用三房一照壁的形式。丽江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传统服饰:男子服饰与汉族传统服饰基本相同;妇女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是七星羊皮披肩。

饮食习惯:饮食以玉米、大米、小麦为主食。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喜欢喝酒、饮浓茶

8.傣族分布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德宏自治州

名称含义:“傣”意为酷爱自由、和平的人。

宗教信仰:小乘佛教

特色民居:村寨大多建于平坝近水的地方,干栏式建筑,屋里的家具多为竹制。

传统服饰:男子多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肥筒长裤,也有少数人穿深色筒裙,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有文身的习俗。妇女上穿白色、绯色或淡色紧身窄袖短衫,下着各种花样、长及脚面的筒裙,束银腰带。饮食习惯:以大米和糯米为主食。日常肉食有猪、牛、鸡、鸭,不食或少食羊肉。喜酸味,普遍有嚼槟榔的习惯。

9.畲族分布地区: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名称含义:自称“山哈”,“哈”畲语意“客人”,“山哈”意为山里人或居住在山里的客户。

宗教信仰:崇拜祖先,重视祭祖。

特色民居:土木结构的瓦房最为普遍,多数建在山坡上向阳避风有水源的地方。

传统服饰:男子的装束与汉族无甚差别。妇女服装是上衣多刺绣的“凤凰装”,已婚妇女一般还要头戴“凤冠”。

饮食习惯:主食以大米为主,番薯、粉丝、竹笋。肉食最多的是猪肉,喜欢喝茶、爱饮酒。

2019 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 入选人员名单(479人) 北京市(6人) 贺玉玲北京妫水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王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 张强北京创新长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王大磊北京市蒲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李克俊北京槐井石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王唯伊北京蜜蜂大世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6人) 胡金领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 孟凡全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 韩克胜天津洛基陶瓷制品有限公司 赵绍军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赵庄子村 王宝义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常州村 李锁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毛家峪村 河北省(20人) 王现增河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孙良君沧州神然生态观光园有限公司 刘文福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 任东海平山林溪谷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 梅静河北听松旅游文化有限公司 杨卫青河北水岸潮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金松河北古早清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国壮秦皇岛国世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陈春芳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刘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路景涛河北云乡居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乔章友河北绿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董连吉秦皇岛乡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刘会林容城县月霖园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王淼永清县艳阳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 薛春美衡水盐河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张翼飞顺平县望蕊鲜桃农民专业合作社 高玉双河北省唐山迁安市杨店子镇高引铺村 李晓东尚义县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李朋飞兴隆县天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山西省(15人) 张保玉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宇文村

刘建平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村甘泉进村 刘文杰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 邢万里山西贾家庄腾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牛扎根山西上党振兴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张连水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左增文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城建局(退休) 王天亮山西皇城相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班保胜山西省华辰高科农业观光集团有限公司 周向阳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义井镇小河村 石建忠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 郭兴峰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段村镇横坡村 刘才万山西津渡旅游有限公司 王文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大河村 秦海宝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文化站 内蒙古自治区(15人) 孔威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 张平赤峰市好客雷营子文化旅游公司 王宇飞内蒙古鑫洋手工制品有限公司 武天财察右前旗古营盘文化大院 乌日尼勒图锡林郭勒盟乌日尼勒沙艺民族文化发有限公司 张军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范文 文化事业和旅游产生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全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新姿态、新作风、新思路,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我区“一二三六”经济发展布局,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确立“深化事业、推进产业、发展旅游、强化管理、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多方利用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事业体系和文化产业格局,为努力打造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交融的高品位、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完善文化设施、发展基层文化、提高精品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主要工作目标是:群文工作:举办100场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00名;新增各类文艺团队20支;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000人次;创作文艺作品100个,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0个。 旅游工作:完成文脉挖掘、整合、利用和推介;完成“龙飞渡跸”牌坊、“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做好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整合开发;完成*旧址搬址,推进施工建设。 文物文博工人: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搞好《*历史文脉》编撰工作;完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收集和整理。 市场管理工作:在引导、规范、发展和繁荣方面下功夫,积极营造服务全区经济的良好氛围;引进文化企业1-2个,实现税收100万元。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设施载体建设工程。 1、积极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做为重要的国有文化阵地,无论是提升区域文化品位,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文化工作“四基”要求,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尽快落实图书馆(文化馆)的新馆建设。 2、启动*机器厂旧址的落架大修工作。本着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旅游产业的原则,协调、监督设计、维修单位如期进行落架大修各项工作。 3、全面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积极发挥我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利用网上资源、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浏览、讲

文化传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pdf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SWOT分析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优势 2.禹羌文化旅游资源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其出生地一直都是历史及考古学家争论的焦点。“禹生西羌”已经得到考古界权威的确认,国家相关机构授予北川“大禹文化之乡”的称号。北川县内相关的禹迹众多,包含大禹故里、北川及禹穴沟大禹文化遗迹,建有大禹纪念馆、禹王庙,每年六月初六大禹生日,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祭拜大禹的活动。 3.地震旅游资源北川老县城完整的地震废墟遗址和唐家山堰塞湖一起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地震遗址,大量救援遗物和遗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其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游人观光,纪念亡灵。 4.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羌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北川县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文化在这里保存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羌文物在这里保存最多。打造了一个北川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修复严重受损的羌族文物,抢救灾区文物、文化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间文化数据库,编写羌族文化普及读本。实验区的主要地域为关内北川漩坪以上乡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劣势 1.北川文化资源缺乏系统化和内生能力北川文化资源丰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众多的特色文化资源都是一个个小的单点,没有形成方向、空间、意象等相近的网络和集群,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因此,难以产生内生力量,难以实现空间的生产力。 2.北川文化产业没有龙头和市场北川文化资源得到了专家、学者、政府、社会的认可,但是,没有最具影响力创意文化作为龙头文化来支撑、来带动,所有的文化都是静态的,活态化程度低,因此,自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没有市场,自然不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更不能将文化产业化、商品化、货币化。 (三)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机遇 “5·12”地震对北川人民是一场浩劫,但却让北川一下子成为全球人人皆知、人人关注的地方。同时地震后出现的具有全球垄断性的地震城市废墟遗址资源及堰塞湖等其他的旅游资源,也为北川打造新的地震观光市场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1.发展产业链结合自身现有的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与羌族民俗文化相关的周边产业链,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民族文化周边产业共同繁荣的产业链,打造整体品牌,创造规模效益。既无形中宣扬了羌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为北川旅游业增添了有灵魂作用的核心文化,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2.将文化创意变成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北川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北川文化和民俗特色风情为内涵,涵盖文化会展、文化培训、演艺娱乐、艺术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等领域。扩大和提升文化大援建,增加两家有创意实力的文化企业投资北川文化市场,并向一线城市乃至国际市场扩展辐射,建设文化北川。 (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1.发挥药王谷景区、九皇山景区位于九环精品旅游线上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优美的自然生态、优越的气候条件,构建九环线北川段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线。 2.将新老县城及唐家山堰塞湖一线打造成为以地震大爱文化为主题的纪念、缅怀旅游线。 3.充分利用禹里——小寨子沟沿线的自然风光及禹羌文化特色,打造禹羌文化体验区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构建古羌文化旅游走廊。 (三)加快旅游产业要素建设 1.大幅度提升旅游交通水平。打造新老县城的主题景观大道。按照分段、分主题展示北川形象的要求,完成新老县城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和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打通青叠路,完成新县城及全县各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旅游导视系统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安装。 2.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依托北川原生态的物产资源,吸纳禹羌文化、红色文化、大爱文化等元素,结合特殊的地震题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尤其是重点开发地震纪念品、羌绣文化纪念品、影像印刷品;利用我县丰富的土特产品,民间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现代创意思维,开发西羌水磨漆、山核桃工艺品、古羌茶叶等独具北川特色的旅游商品,使购物旅游开发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启动“旅游提升计划”一是研究制定北川旅游产业整体包装策划方案,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二是推出宣传准确,有吸引力、影响力、涵盖面广、朗朗上口的旅游宣传语(如: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三是拍摄制作一部高品位、有震撼力、短而精的旅游宣传广告片;四是在川内交通干线醒目位置设置大型户外旅游宣传广告牌,包括成渝路、成绵路、辽宁大道、“九黄”环线、山东大道等;五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加强网络宣传;六是坚持举办一年

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策划方案

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策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宣传推介句容和茅山,为句容经济腾飞、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目的要求有气势、有品味、自创、自导、自演为基础,充分反映句容人民的风俗民情、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福地句容的整体形象。 三、时间 20**年5月18号 四、地点茅山附近广场或句容体育馆 五、演员队伍组成 1.句容农校青年教师与学生。 2.各镇区幼儿园老师。 3.市区幼儿园、实小音乐老师,以及卫生等部门的文艺骨干。 六、演员选拔方式 1.举行全市歌手比赛。 2.举行全市主持人大赛。 3.举行全市戏曲小品比赛。 4.举行全市舞蹈比赛。发现人才,选拔演员。 七、日程安排 1.**年12月5日前确定节目方案,组建工作班子到位。 2.创作于20**年元月31日结稿,2月5日前拿出修改月底修改定稿。 3.元旦前后举行各类赛事,初步确定演员。

4.2月14日召开有单位协调会议,选调与节目有关的演员与节目对号,并进行培训。 5.3月15日前做好各个音乐、舞蹈伴奏制作。 6. 20**年3月1日 4月15日初 7.4月16日复排5月1日 15日连排 8.5月16日复排18日演出并组织下乡镇演出。 八、节目创作方案 1.大型歌舞《福地洞天》创作素材取才以福地句容的整体面貌,经济建设,人民欢乐以及句容的山山水水,一片丰盈的美好气象。 2.音诗画(暂定名《缅怀你哟,我心中的英雄》创作素材取才以新四军纪念馆,英雄们的故事及动人事迹为例,激发后人,努力奋发,建设新的句容贡献青春 3.男高音独唱《茅山风韵》创作素材以茅山的三石刻、古诗词为内容,反映茅山风采,词要大气,激昂、有力度。 5.评弹说唱素材取于宝华山的风情、人物、以及景色魅力。采用6名 8名女演员,弹唱,彰显民族,高雅之特色。 6.女声独唱题目待定素材取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缅怀先烈,鼓舞斗志,激发豪情,再创句容新辉煌。 7.小品题目待定素材取才从旅游经济为出发点,通过游人观光,导游戏说触发一些志士能人来句投资兴业。通过小品的表演,能激发更多人来句投资。8.舞蹈题目待定素材取才于句容茶农,种茶、采茶、喜悦心情。 9.音乐快板题目待定素材取才,句容的人物传奇,闻名遐迩的故事,采用快板加唱、和舞蹈的形式。18-24人)

旅游企业文化

旅游企业文化 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热衷于撰写企业文化宣言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国内旅游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是一个耐心和持久的工作。 比如我在访谈和培训过程中看到,现在很多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是落地,而是落在了墙上,到处是口号、标语和宣传招贴等,贴上去了,讲一通,有的还要搞些活动来扩大影响,没有考核,没有评估,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不过是徒费唇舌,没有任何效果。 什么是企业文化?有人说是老板最经常说的话!也对也不对。我认为,旅游企业家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各层管理者不断向下传递,形成了公司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终汇成了企业文化。 我认为,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并不是要抛弃掉企业原来的基础去嫁接一个优秀的

文化,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要提炼出企业的优秀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属于企业自身的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我们只有真正将企业文化弄懂了,按照正确的路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才可能有基业长青的希望。谭小芳提出了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1、目的性 这里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定位;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开放性 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客户,那么企业就必须与外界接触,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具有开放性。 3、创新性 旅游市场是不断进步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那么企业文化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就必须不断发展创新。 4、参与性

参与性或者说是人性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的参与者也是“人”,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围绕着“人”来展开,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人性化! 5、独特性 不同的行业拥有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应结合旅游行业的特征及自身的特点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 鉴于企业文化对旅游企业的推动作用,鉴于成为伟大企业的梦想和愿景,笔者认为——大多数旅游企业在起步期依靠权威管理,在成长期借助制度管理,在成熟期才考虑导入文化管理,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我建议旅游企业家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导入文化管理,未雨绸缪,方可有备无患。 可以说,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制度,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管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及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即管人,理事。管理分为二种,情感上的管理和制度上的管理。企业文化就是情感式管理的方式。再通俗点讲就是企业文化管理是软管理,企业制度管理是硬管理。

文化旅游节策划方案

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营销策划 一、背景分析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一)大背景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散客迅速上升,团队比重大幅度下降 2.主题文化旅游将迅速崛起,它区别于传统的文化旅游,而是有主题的。 3.观光型旅游为主向文化娱乐型旅游为主转变。 4.旅游者追求有更多的参与性活动。 5.旅游活动将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旅游的特点分析 文化旅游体现了文化事业在旅游经济发展方向上的外延和文化行业本身所具有的产业特质,体现了旅游业对文化的依附性和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呈现给旅游主体的是旅游景观的文化魅力、文化包容、文化辐射,并以此来感染、熏陶游客。有以下特点:

浅谈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

浅谈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利用“拉斯韦尔5W模型”可以对旅游文化传播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梳理,从中找出最佳的传播策略,最终增加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为旅游市场的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旅游市场促进作用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旅游业的表面看,其发展历程带有很强的经济因素,但从需求上讲,旅游业主要源于旅游者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任何旅游如果没有深刻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不可能产生旅游活动。 旅游既然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文化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旅游市场开拓的过程实质是旅游文化的传播的过程,旅游市场的开拓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旅游市场的开发,正是通过传媒广泛的传播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信息,促进受众了解这些景区或景点,选择这些景区或景点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场开拓过程中的文化传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它有其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旅游的时间性,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的短期生活行为。二是文化的差异性,旅游是旅游者在感受和体验另一种文化和生活。 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才促成旅游的发生。这种差异是由人类聚居的地域差异导致的,也就是说,人类聚居空间上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空间上的差异,这种区域文化差异构成的恰恰是区域问旅为产生的巨大动力。为了更有效的分析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我们用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1文化传播“5W”模型来作为工具。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由:谁who——说了什么sav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ichchan—ne1——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hichef-fect——五要素组成。这即是着名的“拉斯韦尔5W模型”。 “拉斯韦尔5W模型”总结了人类基本的传播现象,说明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概括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的几个环节。进一步,演绎出“拉斯韦尔分析模型”。图1根据“五w模型”,我们从控制、内容、媒体、对象、效果五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中的文化传播,以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通过控制分析。解决文化传播由谁组织的问题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是由开发商为组织者还是以为组织者来进行,这是一个应该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在我国各地的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由于的不足,大都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开发模式,引进了民间进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民营开发商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商业炒作,在开发商的宣传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负责效应。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文化传播中,应起组织者的作用。从资源角度讲,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旅游资源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反映了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状况,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特性的文化积累,在其开发和利用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当然,在市场经济下,的主导作用更应该体现在宏观层面。在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是包办一切,指挥一切,而是侧重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引导。具体地讲,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是实际工作的组织者。 旅游市场的开发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力量的参与,任何保护、开发、

威海市旅游文化建设研究

143028 旅游管理论文 威海市旅游文化建设研究 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威海的城市建设更是独具特色,红瓦淡墙,与青山、碧海、蓝天相映成趣。山在海中,海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卷。是中国第一个优秀旅游城市群、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群,两度获得“国际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称号,是2003年度全球唯一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笔者针对威海旅游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形成主要观点如下: 一、抓住威海特征,科学定位文化旅游形象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应体现地方特征,避免空泛。

所谓城市特征,是指城市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本地的历史、社会、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结合。城市旅游要体现独特个性,必须充分挖掘和分析其特征。 威海是一座海滨城市,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绵延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岛、礁、滩、林及海洋生物资源,沙滩质量优良,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海产品也异常丰富。威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秦始皇三次东巡的地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甲午海战的遗址城市,是中国大天鹅栖息地之一,综合以上因素,确定威海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容将这些自然资源优势与历史积淀、人文环境融合起来,才能体现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二)紧扣时代特征,提出充分展现城市文化旅游形象的主题口号。旅游主题口号的制定必须充分了解游客市场的心理需求和偏好,目前,威海旅游对周边韩国市场依赖较大,韩国约占威海国际客源的80%。同时,威海已与英国的彻特纳姆市、意大利的比拉市、日本的宇部市、韩国的丽水市、美国的圣塔?巴巴拉市、俄罗斯的索契市、新西

旅游文化传播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旅游文化传播对旅游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旅游业在我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该行业具有资源消耗低、 就业机率高、综合效益优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 产业。随着旅游市场竞争势头的持续增大,以及旅游资源同质化情况 越来越突出,怎样通过旅游文化传播,树立良好的景区形象,吸引广 大旅游者的到来,这成为旅游业相关人员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1旅游文化传播与旅游经济发展 1.1旅游文化翻译与旅游经济旅游翻译主要涉及了旅游专业、旅游活动,是针对旅游行业而实行的翻译,具有专业性特点。而旅游文化翻 译则是为国外游者讲解中国文化的主渠道,它的翻译质量对推广中国、营造中国特色形象,以及增强国际文化交流、保障中国国际旅游发展 具有实际性意义。旅游翻译发挥着信息传递、诱导行动的优势功能。 旅游翻译涵盖了所有与旅游相关联的资料及文本,如书信、旅游日程 安排、广告等,涵盖了社会、文化、地理、民俗、艺术、生态学等各 领域知识,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具备厚实的语言功底及丰富的知识,如 果对上面各领域的知识了解不足,那么就很难保证译文的准确性。现 阶段,我国仍有一些旅游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平不高,实际中要么是采 用了错误的语法,要么是中式英语,要么是用词不当,要么是文化误解,这些问题的存有将直接导致信息传递不完整、甚至是错误传递, 降低了旅游者的兴致,进而无法深入细致的了解景区、景点、旅游地 区的产品内容、产品特色、历史背景,这样一来就会使旅游者产生认 知错误,不但影响了景区、景点、旅游地区的品位,而且还损害了景区、景点、旅游地区的形象,难以吸引更多旅游者的眼球。所以旅游 文化翻译应充分掌握交际意图及旅游者的认知,还应考虑旅游者的文 化心理及审美情趣,观察语言文化差异。只有优秀的翻译,才会给国 外旅游者带来美感,才能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使其感受千年文 明的魅力。在旅游对外宣传方面,要想达到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就必须持续增强自身旅游质量。为了吸引大量的外来游客,为了让更 多的外来游客深入了解本国旅游业及旅游资源,将中国旅游品牌推向

旅游节庆活动策划方案

旅游节庆活动策划方案 篇一:旅游节策划方案 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台山川岛风情旅游节策划方案 前言 为了适应开平雕楼与村落申遗后的新形势,江门市旅游局把重心放在宣传策划上,举办节庆活动是一个城市特别是旅游城市进行整体形象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旅游局要继续办好旅游节,通过旅游节进一步挖掘富有特色的地方资源,充实侨乡旅游节的文化内涵。 台山市川岛是个海岛镇,拥有上、

下川两个主岛及26个小岛(洲),海(岛)岸线总长公里,有可开发海浴场的优质沙滩20多处,总长30多公里;有适宜海水养殖的优良港湾及浅海滩涂,面积达万多公顷;有具备建设国际级大型深水港的天然条件。旅游和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其中,有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飞沙滩以及王府洲、金沙滩、银沙滩等天然优质海浴场20多处,总长30多公里。海水清澈、沙粒晶莹、无污染,是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目前,政府正继续完善和扩充以上川飞沙滩和下川王府洲两旅游区为中心的旅游景点(区),努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渡假区。

由于台山市从2007年开始大型项目将重装落户川岛镇,故此,借着广东国际旅游节和台山市即将举办的“百年陈宜禧,世纪新台山”等大型活动的契机,通过川岛风情旅游节打开川岛商机,“借节造市”,打造浪漫海岛的旅游品牌。 一:活动目的 1.弘扬五邑侨乡特色旅游文化 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式,通过本次海岛旅游节的举办,让社会广泛体验到川岛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商机,重点打造属于五邑川岛独有的特色人文文化,促进川岛旅游文化与经济开发的结合。

2.配合“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活动 为迎合2007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江门分场的系列活动举办,展示侨乡特色文化,以文化为核心,承接其风情旅游系列活动,借节造市,将台山市川岛镇的旅游业推向新高。 3.广泛推广川岛旅游形象,为川岛旅游打响知名度 迎接中国2008年奥运的举办,结合本次开幕典礼的多元文化节目,宣传中国南大门休闲浪漫第一岛的美誉,广泛推广川岛的旅游品牌。 二:活动策划:

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文艺演出策划方案

自贡市首届乡村旅游节暨观赏鱼基地成立文艺演出策划方案 一、活动主题 统筹城乡发展、打造乡村旅游、构建和谐大安。 二、活动时间 2009年5月1日上午9:00。 三、活动地点 团结镇土柱村。 四、活动参与人员 市、区旅游局、乡镇领导及相关重要客户嘉宾、工作人员。 五、活动承办方 大安区团结镇、凤凰乡、大山铺镇、新民镇(以团结镇为主) 六、活动要求 整个活动原则要求内容大气、气氛热烈、场面恢宏、费用节俭、鼓舞人心、反响强烈。 七、活动现场气氛布置 根据领导要求,结合实地考察,要求全线宣传,其中土柱、卫家坡、万红休闲中心做主要宣传地点。土柱为演出点。 (1)场内布置 1、仪式地点用色带表现活动区域、停车场、入口、出口等位置。 2、2名礼仪小姐分别站立在大门两边欢迎到场的领导和嘉宾。奏放

欢快的乐曲迎接领导和嘉宾的到来。 3、签到台装饰一盆鲜花作点缀。专业礼仪小姐负责全部接待签到引位。签到台准备:签到薄、签字笔5只,再备用几只、储存胸花和小礼品。饮用水准备。 4、场地布置折叠椅、嘉宾桌,(根据人员定数量)。 5、大红地毯一直从大门入口处铺设到主会场舞台下。 6、舞台(50平方米)上配置专业音响设备,立式麦克风两个,特制特大喷绘背景直接突出整个活动的主题。背景上土柱村的图片为背景。正中上方书写“自贡市乡村旅游节文艺演出活动”。背景前放置9个花篮,用鲜花盆及绿叶装扮舞台一圈,舞台前方布置冷烟火一组。舞台设计详见(设计图) 7、设置相关标示牌,在活动现场入口处放置充气拱门2个,文字内容:“自贡市乡村旅游节文化演出活动”仅做参考。 8、沿入口处进入现场路段悬挂彩旗和引导旗(100面),用来烘托现场气氛,以方便吸引更多人来参与演出活动。 9、在演出现场悬挂氢气球和条幅(10条),布置在演出现场两则,文字内容:“自贡市乡村旅游节文艺演出活动”(仅做参考),沿舞台正中依次布置2个充气拱门,大器、壮观、宏伟,不仅能充分体现活动的气质,也能充分体现该活动的大气。 10、活动现场任意一旁放置少许休闲中心介绍,采用喷绘或写真。可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喷绘内容可为:“活动介绍和广告渲染图”。(2)场外布置 1、演出地点距午宴地点约5公里,该路段采用横幅,根据路况制定

2021年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梯田的旅游开发一定要把握适度,不然它的原本生态将遭到破坏。下面为你送上梯田旅游文化建设情况。 梯田正式入围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梯田的知名度迅速攀升,随之而来的就是梯田文化旅游事业将承载着元阳人民的梦,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在这个新的大好形势下,XX县乘势而上,立足资源优势,抢抓良好机遇。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等多措并举,围绕梯田核心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色彩斑澜的民族服饰、古老神秘的民族祭祀活动、婀娜多姿的民族歌舞,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致力于丰富梯田旅游的文化内涵,发挥文化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灵魂作用。 元阳是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全县总人口43.5万人,哈尼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3%。千百年来,以哈尼族为主的各个民族在元阳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共生共荣,开垦了举世闻名的19万亩哈尼梯田,创造了闻名遐迩的以梯田农耕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 哈尼梯田农耕文化,涵盖着哈尼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祭祀、宗教、土司、贝玛、建筑、服饰、科技、艺术等物质和精神诸多方面,是发展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资源,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大量的普查和调研,成功建立了《XX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名录》,共涉及312项,涵盖全县14个乡镇、7种民族的 民间文学、习俗节庆、民间传统舞蹈、民间传统音乐、美术、工艺、传统文化保护区、传统文化之乡等8大类等。在此基础上,xx年至 xx年间,对梯田核心区内82个自然村的民族文化资源再一次进行了全面复查。对哈尼摩批、咪谷,彝族毕摩等民族文化传承人,以及磨秋场、寨神林、水碾、水磨等传统习俗文化设施进行了登记造册,全面摸清了核心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家底。累计登记哈尼摩批、咪谷,彝族毕摩等民族文化传承人186人;哈尼族寨神林402亩;水碾、水磨、磨秋场分别有11处、4处和56处;保存较好的寨门13处。 民族文化传承基站建设是传承与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工作。通过传承基站建设,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形成具有民族和地方双重特色的“一村一品”的民族传统文化品牌格局,丰富梯田旅游的文化内涵,为发挥文化对旅游的辐射作用建立牢固的支撑点。 xx年底,出台了《XX县民族文化体育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每年投入169万元。按照“立足本土、挖掘内涵、打造 品牌,促进和谐”的发展思路,强势推动元阳民族传统文化体育事业新发展。明确提出了以“传承、弘扬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抢救濒危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行动目标,加快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

中国旅游文化 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伯都讷端午文化旅游节、龙华寺大雄宝殿开光庆典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 2、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旅游文化的内容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广义的理解,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的理论基础是那些鲜明地反映着旅游经济和旅游活动特殊需要的部分,如旅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教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营销学、旅游管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发展史、旅游服务艺术、导游艺术以及各种复合旅游特点的娱乐形式等。除理论基础之外,旅游文化还有更广泛的外延成分。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宗教学、体育学、饮食学、建筑学、生态学、园艺学、色彩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它更体现在旅游浏览、旅游娱乐、旅游食宿、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等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一言以蔽之,旅游文化渗透在与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娱诸多要素及相关的服务各方面。 在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建筑旅游文化。众所周知,建筑是一门走出去的学科,需要去亲身感受大量的优秀建筑。因此,作为一个建筑学的学生,我们应该走到哪,看到哪,不

关于XX市旅游文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XX市旅游文化建设的思考 9 XX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得天独厚的山、海、城自然人文风光及其深蕴丰厚的文化积淀,使XX成为中国少有的旅游胜地。近年来,XX市的旅游文化建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被逐步提到议事日程,出现长足发展,使XX的海洋文化、建筑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崂山文化和文化名人文化的内涵,都得到有效挖掘;结合的效应,标志着XX旅游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阶段,使XX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形象更加鲜明,进一步提高了XX在海内外的知名度。 作为发展潜力最大和最具生机的支柱产业,XX旅游业面对新世纪和面临承办20XX奥运帆船赛事、特别是“非典”之后如何启动振兴旅游市场之际,更应对未来XX市的旅游文化怎样与旅游经济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进行深刻思考。 一 XX市的旅游文化建设,尽管有了较快发展,但从立足新起点、迎接新挑战的现实,仍有诸多的问题和不足。

1、对旅游文化理论研究的意义认识还需要加深。虽然旅游文化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出现时间很短,有关旅游文化的专门论述也显淡薄,但大量的旅游文化理论成果已使旅游业界从中受益匪浅。不过,即便如此,XX目前仍存在对理论指导实践认识上的不足,甚至错误地将虚与实对立,认为理论写得越多,认识上越模糊,越无法操作应用,不如少研究、少探讨。这种认识,致使某些旅游产品的规划开发缺乏理论指导,难免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缺乏文化品位。 2、文化不能成为一句口号,更需务实。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精髓,更是旅游获得生机与发展的一个新领域和重要依托,这种理念已成为我们的共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无文化、空喊文化、卖弄文化和破坏文化的现象仍时有发生,如某些山体破坏性开采、某些沙滩潮汐沙线人为移动堆集,部分街头、小区、广场规划建设缺乏具有文化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等;而个别节会,所谓文化也仅是开幕式、闭幕式的文艺凑兴演出而已,文化成为一具空壳,文化与旅游形成两张皮。 3、旅游产品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还不明朗。失去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必然失去旅游经济。国内外无数事实证明,越是地方的、越是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越吸引人,越能起到感奋游客的

城市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的研究

城市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的研究 一、引言 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研究是将传播学和旅游文化学融汇整合,从而实现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国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旅游文化传播研究较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旅游文化传播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目的地利用媒介实现其旅游文化传播,逐渐成为目前大众传播的新兴手段。20XX 年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后,河北省秦皇岛市计划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明确市场定位,用文化引领旅游产业由资源依赖向创意提升的转型升级。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传播战略研究对秦皇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本研究拟从秦皇岛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现状着手,发现旅游文化的传播与媒介的关系,探索分析秦皇岛旅游文化的传播战略及对策,从而实现秦皇岛传统旅游模式的蜕变,促进秦皇岛旅游在国际旅游背景下的战略性发展。 二、秦皇岛旅游文化传播现状 (一)文化传播目标定位问题 20XX年,秦皇岛市确立了“旅游立市”战略,计划将秦皇岛建设成为休闲度假胜地、山海生态宝地、长城文化高地、健康长寿福地,整体打造“国际旅游名城”。可以说,这一决策把旅游业提高到“立市”的高度,反映出秦皇岛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产业。但运用文化传播媒介推动秦皇岛市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对旅游业进行具体清晰的文化传播目标定位。在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环境下,秦皇岛市将旅游业定位为主导产业还是支柱产业对文化传播定位具有导向作用。秦皇岛市应依据自身旅游资源特色进行具体的文化传播定位,满足旅游市场不断发展的需求。同时实现秦皇岛市打造成“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需要针对国际旅游市场和受众做出更为清晰的跨文化传播目标定位,从而形成有效的跨文化旅游传播策略。 作为传播环节的终端,受众在旅游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秦皇岛旅游文化传播具有庞大而又多元的受众群体,然而在20XX年秦皇岛市提出的“旅游立市”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着重城市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开发战略的同时,受众文化传播战略未得到充分重视。受众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受众需求分析对于秦皇岛市旅游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性。秦皇岛市的旅游发展战略具备长期性和统一性,但受众群体的分散性和多样性加大了市场目标定

最新旅游文化建设工作会讲话

旅游文化建设工作会讲话 刚刚结束的州九届二次人代会,审议了我州建设藏区第一州的总体方案。我们经过讨论,集大家的智慧,在总体方案中提出了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那就是把XX州建成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最大的牦牛产品加工区、最优的水电工业经济区和最优的农业产品生产加工区。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建成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今天,我们召开旅游、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把这三方面整合起来,就是为打造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作思想动员、任务安排和部署。刚才扎西同志、赵苗同志、海林同志分别作了讲话,就这三方面的工作作了部署和安排,就有关问题作了强调。他们讲得很好,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下来以后一定抓好落实。要建成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XX州的旅游要向着现代化的旅游目标迈进。围绕这个主题,我讲五点意见: 一、旅游开发整体化 经过历届州委、州政府、各部委局的共同努力和全州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XX州的旅游业已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去年我们的旅游接待人次达到了323万人次,旅游收入21亿元。这是不简单的。但是要建设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旅游业离我们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考虑如何进一步深度开发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旅游开发必须精品化。前几年我们制定了总体规划,这个规划在指导旅游业发展中是有贡献的。但是随着旅游业发展要求的变化,这个总体规划就不适应了,必须进行修编。比如说机场、九寨天堂、红石公园、大唐松州都没有列进去,也没有考虑营盘山怎么做,旅游发展和提出目标

也不是很高的。所以必须调整,在调整时要从整体化出发考虑一些问题。 一是有全面性。旅游业的发展不能够脱离经济、脱离文化、脱离科学技术,所以,我们在制定规划当中,要包涵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全面地考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二是有系统性。系统性就是涉及到旅游方面的景区、设施、管理、服务、人才、交通工具等都要考虑进去。要明确提出建什么样的景区,要有什么样的水准、什么样的管理、什么样的服务,要引进什么样的人才等等。我国旅游人才比较缺乏,以前我国没有旅游,因此高校也就没设旅游专业。现在要发展旅游了,把旅游作为一种产业了,才开始设旅游专业,把其它专业的教授调剂过来教书,这是一个缺陷。我们的总体规划系统性还不够,必须进行修编。 三是有目标性。要把XX州旅游业的目标搞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一定要搞准。我们要把专家、学者的意见与自身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符合XX州实际,符合XX州旅游业的发展,符合XX州建设最大的旅游精品区的目标。现在这个规划的目标不是建设最大的国际旅游精品区的目标,也不是建设藏区第一州的目标,因此必须进行修编。旅游局要抓紧时间做这件事。 四是有可行性。一个旅游规划,必须具有可行性。XX州要成为全国的旅游胜地,我们就要产生旅游的专家、旅游的学者、旅游的教授。要开发,可行性很重要,如果方案作了半天,别人却不知道怎么操作,这样就不行,所以规划必须考虑现实可行性、长远可行性。我们花了

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简述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政发学院10旅游101204030 王惠萍旅游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的提升、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现如今,文化成了旅游业竞相追逐、竞相挖掘的对象。深圳在20世纪80代以前还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可以说是一片文化的荒漠,然而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人文景观的建设,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主题公园潮流的领跑者。 就社会效益而言,文化交流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进了解、加强友谊;就经济效益而言,文化的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有利于促进客源地和目的地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旅游是实现文化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途径。 文化学者于丹说过:“文化文化,重点在"化",不在文。”既然重点是“化”,那么如何“化”?怎样“化”?“化”的途径有哪些?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我个人看,旅游可以作为文“化”的途径之一。 首先,现有的文化传播形式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传播形式活泼多样,容易被人们接受,可以作为文化传播的途径。传统的文化传播途径枯燥单调,是“文”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化”的方式走了弯路?不用说,是方式方法问题,传播的内容“文”是优秀的,传播的方式方法却有待改进。而在文化传播方面旅游具有很大的优势,很多旅游景区景点都是各种教育基地,比如革命纪念馆是红色教育基地,佛寺道观则可以传播佛教道教文化,博物馆、文化馆更是包含了悠久的中华文明。通过旅游参观,访寻先烈路迹,人们既锻炼了身体、获得了身心的愉悦,又增长了见闻、陶冶了情操。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获得教益,通过旅游参观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旅游参观让文化深入浅出、不再晦涩难懂,我想这也是孔夫子当年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列国讲学的原因之一,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世人,教育可以通过“游学”方式进行。其实,文“化”又何尝不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传播?所以,旅游是文化寻求新的传播途径的突破口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