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危险源辨识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

Q/JJC 福建省德化县金灿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

编制:林庆勇

审核:张英勤

批准:林梓荣

福建省德化县金灿矿业有限公司发布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

1 范围

为了辩识和评价矿山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并评价其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通过实施不断有效的风险控制来取得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 引用文件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28001—2001中所采用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负责矿山重大风险因素的最终确认。

4.2各单位、各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编制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工作,并将结果汇总到生产安全技术科。

4.3生产安全技术科负责对各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结果进行汇总、审核,评审控制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有效性。

5 工作程序

5.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基本步骤:

5.2 业务活动分类

5.2.1业务活动的分类要考虑对危险源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一个单位通常有多种业务活动,对业务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业务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5.2.2 可考虑按作业类别和工作系统层次分解的方法划分业务活动,一般来说:

a)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分;

b) 按地理区域分;

c) 按装置分;

d) 按业务(作业)任务分;

e)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5.2.3 对于每项业务活动,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前要收集如下业务活动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a) 任务: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

b) 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机器、工具;

c) 物料: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气、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可能要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物料要移动的距离和高度;

d) 能力:工作(作业)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e) 程序:作业程序或作业指导书,包括特种作业任务的持证上岗程序;

f) 数据:业务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g) 事故:发生过的与该作业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5.3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辩识

5.3.1各单位分管领导负责组织、制定计划,组织成立危险源辨识组(由安全、技术、生产管理、设备、消防、工会等部门的人员参加)。

5.3.2 各单位的分包方活动范围内的危险源由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组织分包方辨识。

5.3.3 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危险源辨识应考虑以下范围的活动、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风险因素:

a)常规的活动(如正常的采矿和选矿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抢修、紧急抢险活动);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本公司的员工、合同方的员工、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等(含单位所有或租赁使用的)。

5.3.4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5.3.5 危险源辨识顺序:

a)厂址;

b)厂区平面布局;

c)建(构)筑物;

d)生产工艺流程;

e)生产设施、设备及物质和作业环境。

5.3.6 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的分类。

a)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有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b)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因素。

说明: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的共同作用。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的可能性。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

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5.3.7 危险源辨识方法:现场观察、询问与交流、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工作安全分析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可采用作业安全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相结合进行危险源辨识:即先选定需要识别的系统,在系统中按作业流程的先后顺序,将作业流程进行细化后,在每个作业流程中考察每一个动作、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工艺条件、环境因素等,再运用现场察看询问(现场作业人员或相关人员)的方式,对照危险源分类表,从“人、机(机器设备)、料(使用材料)、法(作业方法)、环(作业环境)”等五个方面,来识别或考虑:①什么情况下会可能导致伤亡事故;②有没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③是否会发生职业危害等,如果发生或将会发生上述三种结果之一或三种结果的组合,即为危险源。

a) 对每个作业流程,参考危害类别(附录1)中前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流程有关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动,然后将各流程中的危害因素汇总。

b) 将整个作业活动作为一个整体,参考危害类别(附录1)中后两大类的分类内容,辨识出与此作业活动有关的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c) 将上述辨识出的危害因素汇总,汇总中合并同类项。

d) 进行危险源辨识时,还可参考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16《生产过程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5.3.8 危险源辨识充分性的确认

a) 辨识的结果确已覆盖了所有已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

b)辨识的结果确已覆盖了所有违反法律、法规、标准的现象。

为此,要把所有本单位发生过的事故的原因清楚的列出,把与本单位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安全规章(其中特别是关于机械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暴露的规定,如粉尘浓度、噪声等级、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机械安全防护、氧气瓶和乙炔瓶的距离、高处作业的防护栏杆、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等等)清楚的列出,与辨识的结果进行对照,检查一下:是否还有事故的原因和违反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规定的现象在辨识的结果中没有被包括。

5.3.9 各单位将本单位负责范围内的危险源登记在《业务活动危险源登记表》内。

5.4 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

5.4.1 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宜先采取“专家经验判断法”等进行评价,初步确定风险级别,再通过定量评价法分析危险源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

5.4.2 风险评价按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执行。

a)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用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其简化公式是: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风险性分值

b) 事故或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概率为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c) 人员出现在风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风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风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风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 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说明: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

8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的,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d) 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由于范围广阔,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造成十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说明:永久失能:某肢体残缺,或虽未残缺但功能完全丧失。

职业病:按原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87)卫防字第60号文件的规定,包括9类、99项。与职业性多发病不同,职业病的病因是单一的因素——不良工作条件。

职业性多发病:我国职业病防治机构将职业性多发病定义如下:凡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构成该病病因之一的非特异性疾病均属于职业性多发病(也称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相关疾病)。如疲劳、矿工中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中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各种职业性综合症、某些妇女病以及已发现与职业因素有关的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等。这些病症与多种非职业性因素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不是唯一的直接的病因,但能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症。通过改善工作条件,所患疾病可得以控制或缓解。

e) 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风险程度(D),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被认为是低风险,这样的风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班还要安全,属于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分值在20~70之间属于一般危险,需要引起注意;如果风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风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风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风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表示环境极其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风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也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应用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和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风险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5.4.3 经评价后的结果登记在《风险评价表》中。

表4风险等级划分(D)

5.5 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辩识、评价

5.5.1根据评价人员的经验判断和定量评价结果,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a) 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中硬性指标规定的,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粉尘浓度、噪声等级超标等,列为主要危险源;对于其他违规,如劳动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一类,凡是组织性行为且涉及的范围较大、后果较为严重的,列为主要危险源。

b)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 曾经发生过事故、事件和职业病,且现在危害仍然存在,未有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主要危险源。

d)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风险的,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e) 定量评价结果风险值D>160的。

f) 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5.5.2重大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的辩识与评价由生产安全技术科根据各单位上呈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5.6 风险控制措施

5.6.1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原则:

a) 如果可能,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品取代危险品;

b) 如果不可能消除,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压电器;

c) 可能情况下,使工作适合于人,如考虑人的精神和体能等因素;

d) 利用技术进步,改善控制措施;

e) 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

f) 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g) 要求引入计划的维护措施;如机械安全防护措施装置;

h) 在其他控制方案均已考虑过后,作为最终手段,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i) 应急预案的需求;

j) 预防性测定指标,对于监测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计划要求十分必要。

5.6.2 风险控制措施与风险程度(等级)对照表

5.6.3生产安全技术科评价出重大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措施,填写《各类重大OHS风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管理者代表审批。

5.6.4 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各类重大OHS危险源(含D>160)由矿山控制; D<160的危险源由各单位自行控制。

5.6.5 重大风险因素是制定公司OHS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基础和依据。

5.6.6需上硬件设施才能控制住的风险,要求采用“目标—管理方案”方式,填写“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5.6.7属于经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主要危险源,不需要上硬件设施,但需要制定新的程序(或作业指导书)或修订原来的程序,这种情况属于“运行控制”的方式。

5.6.8现有的规定对于风险控制是充分的,即按规定去做就能控制风险,但未能做到,采用“目标—管理方案”方式(措施可包括加强培训、加强监督检查等)。

5.7 危险源的更新与持续改进

5.7.1 各单位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变更或公司的活动与运行条件,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况下,要重新识别并评价风险因素。并将结果上报生产安全技术科。

5.7.2安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大风险因素,并制订相应的控制措施。

6 记录

记录编号记录名称保存部门保存期限

Q/JTK-HA-(OP)-002B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一览表生产安全技术科、各厂长期

Q/JTK-HA-(OP)-002B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登记表生产安全技术科、各厂2年

Q/JTK-HA-(OP)-002B2 各类重大OHS风险因素及其控制计划清单生产安全技术科、各厂长期

7 附录1:危害类别

附录1

危害类别

一、物的不安全状态

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1)设计不良

——强度不够;——稳定性不好;——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构成的材料不合适;——其他。

2)防护不良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其他。

3)维修不良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出故障未处理;——平时维护不善;——其他。

2、物料

1)物理性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粉尘与气溶胶;——运动物。

2)化学性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害因素。

3)生物性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害因素。3、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4、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

5、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

二、人的不安全行动

1、不按规定的方法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机械运转超速;——送料或

加料过快;——机动车超速;——机动车违章驾驶;——其他。

2、不采取安全措施

——不防止意外风险;——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没有信号就开车;——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其他。

3、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对带电设备;——对加压容器;——对加热物;——对装有危险物;——其他。

4、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安全装置调整错误;——去掉其他防护物。

5、制造危险状态

——货物过载;——组装中混有危险物;——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其他。

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不使用保护用具;——不穿安全服装;——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

7、不安全放置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其他。

8、接近危险场所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进入危险有害场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攀、坐不安全场所;——其他。9、某些不安全行为——用手代替工具;——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扔代替用手递;——飞降、飞乘;——不必要的奔跑;——作弄人、恶作剧;——其他。

10、误动作

——货物拿得过多;——拿物体的方法有误;——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其他。

11、其他不安全行动

三、作业环境的缺陷

1、作业场所

——没有确保通路;——工作场所间隔不足;——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物体堆积方式不当;——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

2、环境因素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通风不良或缺氧;——温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高或过低;——湿度不当;——给排水不良;——外部噪声;——自然危害(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

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1、对物(含作业环境)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

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

4、作业组织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

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如合同签订、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

6、违反工效学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

尾矿库管理规定

承钢天宝矿业尾矿库管理制度 尾矿库是尾矿设施中最重要的大型设施,属公司重大危险源,为确保尾矿库运行安全,严防发生灾害性事故,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尾矿库项目管理规定2、尾矿库生产运行管理规定;3、尾矿库安全检查主要内容;4、尾矿库管理考核规定。第一部分尾矿库项目管理规定 一、尾矿库的勘察与设计管理: 新建尾矿库的勘察设计,老库的加高扩容、闭库勘察设计等工作由各二级单位提出申请报公司领导审批后由生产处具体负责方案的论证及设计委托工作,其它相关手续由各分公司负责办理。 二、尾矿库设计合同的管理及设计资料的管理: 1、新建尾矿库的勘察、可研、安全预评价、设计;老尾矿库加高扩容的安全现状评价、稳定性分析、闭库设计;现使用尾矿库整改措施等合同的签订及审查工作由公司生产处具体负责。 2、各分公司负责尾矿库前期资料及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报送工作,尾矿库工程资料由公司生产处专责工程师统一整理、组档,公司、生产处和分公司各保存一份。 第二部分尾矿库生产运行管理规定 一、各责任单位于年初制定出本公司年度尾矿库作业计划(包括 尾矿库子坝的堆筑方案、排渗方案、坝肩排水沟的接续方案)报生产处,生产处按作业计划统一下达施工任务书。 二、安全监测设计落实工作由公司生产处专责工程师按尾矿库设

计安全专篇及安监部门的要求具体组织并监督各责任单位设置必要的监测设施和监测项目,各责任单位应按要求建立起完整观测资料。 三、尾矿堆放和筑坝: 1、尾矿排放与筑坝,包括岸坡清理、尾矿排放、坝体堆筑、 坝面维护和质量检测等环节,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和作业 计划及本规程精心施工,并作好记录。 2、尾矿坝滩顶高程必须满足生产、防汛、冬季冰下放矿和回 水要求。尾矿坝堆积坡比不得陡于设计规定。在子坝堆积 过程中应进行适当压实。 3、每期子坝堆筑前必须进行岸坡处理,将树木、树根、草皮、 废石、坟墓及其他有害构筑物全部清除。若遇有泉眼、水 井、地道或洞穴等,应作妥善处理。清楚杂物不得就地堆 积,应运到库外。岸坡清理应作隐蔽工程记录,经主管技 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充填筑坝。 4、上游式筑坝法,应于坝前均匀放矿,维持坝体均匀上升, 不得任意在库后或一侧岸坡放矿。应做到: 1)粗粒尾矿沉积于坝前,细粒尾矿排至库内,在沉积滩范围内不允许有大面积矿泥沉积; 2)坝顶及沉积滩面应均匀平整,沉积滩长度及滩顶最低高程必须满足防洪设计要求; 3)矿浆排放不得冲刷初期坝和子坝,严禁矿浆沿子坝内坡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2)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重大危险源——广义上说,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就是重大危险源。 我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0)中,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安全生产法》解释为: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安全生产法》第3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物质的生产、使用、贮存和经营等各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 a)核设施和加工放射性物质的工厂,但这些设施和工厂中处理非放射性物质的部门除外; b)军事设施; c)采掘业; d)危险物质的运输。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2268-90危险货物品名表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危险物质hazardoussubstance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3.2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3临界量thresholdquantity 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4重大事故majoraccident 工业活动中发生的重大火灾、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并给现场人员或公众带来严重危害,或对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3.5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3.6生产场所worksite 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3.7贮存区storearea 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4、重大危险源辨识 4.1辨识依据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4.2重大危险源的分类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4.2.1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 根据物质不同的特性,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按以下4类物质的品名(品名引用GB12268-1990《危险货物品名表》)及其临界量加以确定。 1.爆炸性物质 2.易燃物质 3.活性化学物质 4.有毒物质 4.2.2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确定方法与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基本相同,只是因为工艺条件较为稳定,临界量数值较大,具体数值见表1~表4。 4.3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指标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表1、表2、表3及表4规定的临界

硝酸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硝酸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新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硝酸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新版) 1.1重大危险源要素分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距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场所或设施。 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上述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本厂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及生产过程连续性的特点。其中间产品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半水煤气中的硫化氢和甲烷、以及产品氨、甲醇均属于GB18218-2009标准中所列的危险物质。这些物质在设备失效、泄漏、

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存在着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窒息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另外,建设项目中使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锅炉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协调至【2004】56号)中要求重大危险源申报的危险能量储存设施。 因此,从存在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设施方面看,该评价区域具备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条件。有鉴于此,应该进一步对生产过程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每种危险物质的具体数量以及设备操作条件等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计算,以便最终科学的确认该厂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1.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是依据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进行辨识。辨识方法是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上述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判断项目区域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另一种方法是按《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

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办法

第六部分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办法 1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和分级方法。 本办法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产采选企业或组织。 本办法不适用于核原料矿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办法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办法,然而,鼓励根据本办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办法。 AQ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YS5418-95《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8号《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3术语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 3.1尾矿库 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的场所。 3.2全库容 某坝顶标高时尾矿库的全部库容,包括有效库容、死水库容、蓄水库容、调洪库容和安全库容等五部分。 3.3有效库容 某坝顶标高时,初期坝内坡面、堆坝外坡面以里(对下游式尾矿筑坝则为坝内坡面以里),沉积滩面以下,库底以上的空间,即容纳尾矿的库容。 3.4调洪库容 某坝顶标高时,最高沉积滩面、库底、正常水位三者以上,最高洪水位以下的空间。 3.5总库容

设计最终堆积标高时的全库容。 3.6尾矿坝 贮存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坝体构筑物,一般指初期坝和堆积坝。 3.7初期坝 基建中用当地材料筑成的,作为堆积坝的排渗体和支撑体的坝。 3.8堆积坝 生产过程中在初期坝坝顶以上用尾矿充填堆筑而成的坝。 3.9上游式(尾矿筑坝法) 在初期坝上游方向充填堆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3.10中线式(尾矿筑坝法) 在初期坝轴线处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3.11下游式(尾矿筑坝法) 在初期坝下游方向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3.12沉积滩 水力冲积尾矿形成的沉积体表层,常指露出水面部分。 3.13滩顶 沉积滩面与堆积坝外坡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 3.14滩长 由滩顶至库内水边线的距离。 3.15坝高 对初期坝和中线式、下游式筑坝为坝顶与坝轴线处坝底的高差。 3.16总坝高 与总库容相对应的最终堆积标高时的坝高。 3.17堆坝高度或堆积高度 尾矿堆积坝坝顶与初期坝坝顶的高差。 3.18最小干滩长度 设计洪水位时的干滩长度。 3.19最小安全超高 尾矿坝沉积滩顶至设计洪水位的高差。

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

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 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征求意见稿)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产采选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原料矿山。 2 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 2.1 辨识依据 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以尾矿库为单元。辨识依据是尾矿库坝高、全库容和最大可能的事故后果。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不包括经安全验收、已封闭的尾矿库。对没有经过安全验收的已封闭的尾矿库,仍在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之内。 2.2 辨识方法 满足下列三个条件之一者,即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尾矿库重大危险源。 ①全库容1000万m3以上或坝高60m以上的尾矿库,即一、二、三等尾矿库。 ②一旦发生最大程度的溃坝事故,可能造成下游居民死亡50人以上的尾矿库; ③一旦发生失事,将会对下游的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及其他重要设施造成严重危害,或有毒有害物质会大面积扩散的尾矿库。 3.3 说明 ①尾矿库的全库容和坝高 尾矿库溃坝的事故后果,主要由尾矿库的全库容和坝高,以及周围地形地貌、下游居民密度、农田和工业设施等情况来决定。尾矿库溃坝事故的能量,主要是具有很大势能的尾矿、水等。衡量尾矿库的能量两个指标即是全库容和坝高。 ②尾矿库的事故可能影响范围计算

根据尾矿库所处的地理位置、流域特征、地形地貌条件、设计防洪标准的洪水总量、洪水过程线、尾矿库现有库容、可能性溃坝的水力坡降,经分析计算,确定尾矿库一旦发生最大可能的溃坝事故所殃及的范围。现场勘察确定殃及范围内可能危及人员伤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③尾矿库事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员估算 根据可能殃及区内居民点的居民人数、居民点的位置及离坝距离、人口密集程度、房屋坚固程度及尾矿库的等别等因素,尾矿库溃坝事故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按以下经验公式估算。 S=∑(Ni×Ki) Ki=0.5K×K1i×K2i×K3i×K4i 式中: S一尾矿库事故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人; i一尾矿坝下游80倍坝高范围内,n个居民点的顺序数; Ni一第i个居民点的居民人数,人; Ki一第i个居民点的居民致死率; K一尾矿库等别系数; K1i一第i个居民点沿主河道到尾矿坝的距离系数; K2i一第i个居民点的房屋不坚固系数; K3i一第i个居民点的位置系数; K4i一第i个居民点的密集程度系数。 由于该式计算涉及许多系数选取,进一步简化,可采用下式估算: S=0.5×∑Ni+0.125×∑Mj S一尾矿库事故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人; i一尾矿坝下游10倍坝高范围内,n个居民点的顺序数; Ni一第i个居民点的居民人数,人;

硝酸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硝酸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8 页

硝酸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1.1重大危险源要素分析: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距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场所或设施。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上述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本厂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及生产过程连续性的特点。其中间产品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半水煤气中的硫化氢和甲烷、以及产品氨、甲醇均属于GB18218-2009标准中所列的危险物质。这些物质在设备失效、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存在着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窒息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另外,建设项目中使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锅炉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协调至【2004】56号)中要求重大危险源申报的危险能量储存设施。因此,从存在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设施方面看,该评价区域具备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条件。有鉴于此,应该进一步对生产过程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每种危险物质的具体数量以及设备操作条件等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计算,以便最终科学的确认该厂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1.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是依据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进行辨识。辨识方法是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上述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判断项目区域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另一种方法是按《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 第 2 页共 8 页

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word版本

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 石云亮 (重庆一三六地质矿产公司重庆401147) 尾矿库分类划归非煤矿山 内容提要: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误区重重。本文用驳论剖析辨识误区,用立论探讨辨识方法。驳论提出两个论点,即:1.用矿山的炸药库存量来辨识非煤矿山 重大危险源,标准不正确。2. 将危化品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套用到非煤矿山辨识 重大危险源,方法不正确。立论探讨露天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提出三条辨识标准。 即采高、岩层倾角、受限空间危险性辨识系数k。 主题词: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方法;安全;标准 一、问题 非煤矿山数量多、分布广。重大危险源辨识,误区重重。业界长期以来,误用辨识标准,误辨重大危险源,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安全监管,误导了监管的注意点。 以重庆为例,多年来安评报告辨识非煤矿山重大危险源一直用矿山炸药存量来作尺度:炸药库的民爆物品存量、生产现场的民爆物品暂存量。即:炸药库的核准库存量在50吨及以上或雷管存量在1吨及以上的,矿山就存在重大危险源;矿山生产场所(开采现场)的炸药存量在5吨及以上或雷管存量在0.1吨以上的,矿山就存在重大危险源。反之,矿山就不存在重大危险源。 这样的辨识是错误的,从来也没有这样的辨识依据。 重庆的辨识,是查矿山民爆物品使用证的核准存量,不查炸药库的致害半径,不查炸药库的建筑结构。对于矿山状况,露天矿山纵然在100m高差的边坡直壁开采,硐采矿山纵然冒顶危险显现,安评报告也只辨识炸药库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二、依据 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先后颁布过两个标准: 1、国标《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0),2000年颁布并实施。以下简称“国标2000”。 2、国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2009),2009年3月31日颁布,2009年12月1日实施。以下简称“国标2009”。 下面引述相关章节。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西藏普雄矿业有限公司选矿厂尾矿库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便于开展尾矿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事故隐患,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选矿厂尾矿库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 3、职责职能 3.1主管生产经理负责尾矿库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组建风险评价小组,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审核批准。 3.2安全环保部、生产技术部负责实施尾矿库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定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尾矿库的危险源进行控制。 3.3安全环保部和人力资源部确保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员接受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3.4选矿厂负责识别、排查、汇报尾矿库内的危险源。 4、工作内容及要求 4.1危险源辨识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实效性原则 3)有限范围原则

4)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5)适宜性原则 6)预防性原则 7)输出性原则 8)真实性原则 4.2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过程 确定尾矿库生产作业过程-识别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价-判定 风险等级-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登记重大安全风险 4.3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1)应涵盖所有活动中存在的危险源。包括尾矿库管理和工作过程中所有人员的活动、外来人员的活动、常规活动(如正常的工作活动等)、异常情况下的活动和紧急状况下的活动(如火灾等)。 2)应涵盖尾矿库所有工作场所及周边环境存在危险源,如建筑物、车辆等。 3)应涵盖所有工作过程如尾矿输送、排放、筑坝、库水位控制等存在的危险源。 4)应考虑各种工作环境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高温、低温、照明等。 5)应考虑正常、非正常的情况及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6)应考虑生产场所以外的活动、装置及相关方的活动如排废渣、废水入库,库内取砂、选矿、放牧等。 7)应认定并评估工作或活动的次生危险,如库水位失控导致溃坝严重污染下游农田水系、造成人员伤亡等。

安全评价报告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安全评价报告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 本次申报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 重大危险源申报的类别如下: 1) 贮罐区(贮罐); 2) 库区(库); 3) 生产场所; 4) 压力管道; 5) 锅炉; 6) 压力容器; 7) 煤矿(井工开采); 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 尾矿库。 具体申报范围如下所述。 1.贮罐区(贮罐) 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 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贮罐区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 Q q Q q Q n n 11221++???+≥ 式中,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1 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

*注: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 毒性物质分级 (GB15258-1999 《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 规定》)

2.库区(库) 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① 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② 库区(库)内储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q Q q Q q Q n n 11221++???+≥ 式中,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表3 库区(库)临界量表

硝酸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硝酸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1.1重大危险源要素分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距边缘距离小于 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场所或设施。 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上述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本厂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及生产过程连续性的特点。其中间产品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半水煤气中的硫化氢和甲烷、以及产品氨、甲醇均属于 GB18218-2019标准中所列的危险物质。这些物质在设备失效、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存在着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窒息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另外,建设项目中使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锅炉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协调至【2019】56号)中要求重大危险源申报的危险能量储存设施。 因此,从存在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设施方面看,该评价区域具备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条件。有鉴于此,应该进一步对生产过程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每种危险物质的具体数量以及设备操作条件等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计算,以便最终科学的确认该厂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1.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是依据 GB18218-2019《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进行辨识。辨识方法是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上述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判断项目区域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另一种方法是按《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协调字【 2019】56号)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的分类来进行,该法分类的原则是:“从可操作性出发,以重大危险源所处的场所或设备、设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再按相似相容性原则,依据各大类重大危险源各自的特性进行有层次的展开”。该法按上述原则将重大危险源分为9类: 1)贮罐区(贮罐) 5)锅炉 2)库区(库) 6)压力容器 3)生产场所 7)煤矿(井工开采) 4)压力管道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 此次分别采用者两种辨识方法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1.3根据GB18218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评价区域其中间产品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半水煤气中的硫化氢和甲烷、以及产品氨、甲醇均属于 GB18218-2019标准中所列的危险物质。硫化氢和甲烷由于在生产装置中,较少独立存在,故不再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1.3.1氨物质量的估算 ( 1)生产区液氨量 生产区内氨主要以液态存在于过度储罐中,反应和分离设备中气氨相对较少,液氨在氨合成塔后的氨冷凝器、氨分离器中。

尾矿库风险分析及管理

3.1 危险源辨识的概念 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 危险源辨识是指发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是危险源控制、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防止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的工作场所(危源)。 3.2 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由于辨识的依据和基础是危险源的定义及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因此,作者根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 一90)、《冶金矿山尾矿设施管理规程》《90)冶矿字第185 号)、国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制定的危险物质和临界量。 3.3 尾矿库危险有害因素及辨识 3.3.1 辨识单元划分 将水尾矿库危险源辨识单元根据尾矿库主要设施的的组成系统,即尾矿库力输送系统和回水系统三个部分,以及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尾矿库划分为尾矿坝、排洪、水力输送和回水等三个单元进行。 3.12 尾矿坝单元的危害因素 尾矿库最大的有害因素是溃坝,一旦溃坝会引起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引起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引起溃坝的原因很多,如:①调洪高度不能满足需要、安全超高不够、泄洪排水系统防洪标准偏低、泄洪排水构物破坏或堵塞、库区内发生大的泥石流、岸坡发生滑坡和坍塌等;②坝体边过陡、有局部坍塌或隆起、坝面有 冲刷或塌坑等不良现象、有裂缝、坝基下在软弱地层或岩溶,坝体疏松;③未

按设计要求进行放矿冲填尾矿库,沉积面出现侧坡、扇形坡或细粒尾矿大量沉积于坝的某一端;④独头放矿,矿浆子坝内坡趾流动冲刷坝体;沉积干滩长度不足,浸润线过高,下游坝坡沼泽 ;⑤排渗设施失效或破坏,渗流破坏不断扩大,产生管涌、流土。 溃坝的主要触发原因有滑坡、浪涌或洪水漫坝、坝坡失稳、堆积坝溃口、流破坏,现对可能引起溃坝的各个危险源分析分析如下: 1. 滑坡(岸坡坍塌)是由于尾矿库建在陡峭山体上或者由于采矿活动、岩体化、尾矿库水淹没浸泡而导致山体失稳,最终引起滑坡。 2. 泥石流,由于库区存在大量风化堆积层,当遇到暴雨时会引起泥石流。 3. 浪涌或洪水漫坝,由于风速过大、泄洪排水构筑物破坏、堵塞、库区内生大的泥石流或岸坡发生滑坡和坍塌等原因所引起的水流高速冲击坝体或库水位超过坝顶致使坝坡失稳决口溃坝。 4. 渗流破坏,由于浸润线的位置过高,尾矿沉积滩的长度过短,坝面或下发生沼泽化。导致坝体、坝肩和不同材料结合部位有渗流水流出,渗流量增,位置有变化,渗流水混浊引起流土管涌。 5. 坝坡失稳,由于坝体边坡过陡,有局部坍塌或隆起,坝面有冲刷、塌坑不良现象,有裂缝,坝基下存在软基或岩溶,坝体疏松使渗流破坏不断扩大致坝体裂缝、管涌或流土,最终引起坝体滑坡坍塌。 6. 坝体地震液化,当筑坝尾砂粒度不符合要求,坝坡处于饱和状态,当地时会引起坝体液化。 7. 裂缝,由于坝体、坝基不均匀沉陷或滑坡、坝体施工质量差或坝身结构断面尺寸设计不当,当坝体滑移、暴雨或低温冰冻时就会使坝体产生裂缝。8. 滚石,由于山体陡峭、采矿活动、或岩体风化等原因引起岩石从山体脱冲击尾矿库排洪设施或库区作业人员。 9. 管涌,当库区水位过高而引起坝基渗透压力过大,排渗设施失效时就会起

尾矿库

尾矿库 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堆存金属或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存在溃坝危险,一旦失事,容易造成重特大事故。 概述 冶炼废渣形成的赤泥库,发电废渣形成的废渣库,也应按尾矿库进行管理。尾矿是指金 属或非金属矿山开采出的矿石,经选矿厂选出有价值的精矿后排放的“废渣”。这些尾矿由于数量大,含有暂时不能处理的有用或有害成分,随意排放,将会造成资源流失,大面积覆没 农田或淤塞河道,污染环境。 作用 保护环境 选矿厂产生的尾矿不仅数量大,颗粒细,且尾矿水中往往含有多种药剂,如不加处理,则必造成选厂周围环境严重污染。将尾矿妥善贮存在尾矿库内,尾矿水在库内澄清后回收循环利用,可有效地保护环境。 利用水资源 选矿厂生产是用水大户,通常每处理一吨原矿需用水4~6吨;有些重力选矿甚至高达10~20吨。这些水随尾矿排入尾矿库内,经过澄清和自然净化后,大部分的水可供选矿生产重复利用,起到平衡枯水季节水源不足的供水补给作用。一般回水利用率达70%~90%。 保护矿产 有些尾矿还含有大量有用矿物成份,甚至是稀有和贵重金属成份,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无法全部选净,将其暂贮存于尾矿库中,可待将来再进行回收利用。特点

正在排放的尾矿 尾矿库是矿山选矿厂生产不可缺少的设施 尾矿库是矿山企业最大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可以防止尾矿向江、河、湖、海沙漠及草原等处任意排放。一个矿山的选矿厂只要有尾矿产生,就必须建有尾矿库。所以说尾矿库是矿山选矿厂生产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投资及运行费用巨大 尾矿库的基建投资一般约占矿山建设总投资的10%以上,占选矿厂投资的20%左右,有的几乎接近甚至超过选矿厂投资。尾矿设施的运行成本也较高,有些矿山尾矿设施运行成本占选矿厂生产成本的30%以上。为了减少运行费,有些矿山的选矿厂厂址取决于尾矿库的位置。 是矿山企业生产最大的危险源 尾矿库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的危险源。在长达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期间里,各种自然的(雨水、地震、鼠洞等)和人为的(管理不善、工农关系不协调等)不利因素时时刻刻或周期性地威胁着它的安全。事实一再表明,尾矿库一旦失事,将给工农业生产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灾害和损失。构成 尾矿库一般由尾矿堆存系统、尾矿库排洪系统、尾矿库回水系统等几部分组成。

尾矿库风险分析及管理

3.1危险源辨识的概念 危险源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设备、设施或场所。 危险源辨识是指发现、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是危险源控制、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防止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的工作场所(危源)。 3.2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由于辨识的依据和基础是危险源的定义及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因此,作者根据《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一90)、《冶金矿山尾矿设施管理规程》《90)冶矿字第185号)、国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制定的危险物质和临界量。 3.3尾矿库危险有害因素及辨识 3.3.1辨识单元划分 将水尾矿库危险源辨识单元根据尾矿库主要设施的的组成系统,即尾矿库力输送系统和回水系统三个部分,以及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尾矿库划分为尾矿坝、排洪、水力输送和回水等三个单元进行。 3.12尾矿坝单元的危害因素 尾矿库最大的有害因素是溃坝,一旦溃坝会引起滑坡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引起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引起溃坝的原因很多,如:①调洪高度不能满足需要、安全超高不够、泄洪排水系统防洪标准偏低、泄洪排水构物破坏或堵塞、库区内发生大的泥石流、岸坡发生滑坡和坍塌等;②坝体边过陡、有局部坍塌或隆起、坝面有

冲刷或塌坑等不良现象、有裂缝、坝基下在软弱地层或岩溶,坝体疏松;③未按设计要求进行放矿冲填尾矿库,沉积面出现侧坡、扇形坡或细粒尾矿大量沉积于坝的某一端;④独头放矿,矿浆子坝内坡趾流动冲刷坝体;沉积干滩长度不足,浸润线过高,下游坝坡沼泽 ;⑤排渗设施失效或破坏,渗流破坏不断扩大,产生管涌、流土。 溃坝的主要触发原因有滑坡、浪涌或洪水漫坝、坝坡失稳、堆积坝溃口、流破坏,现对可能引起溃坝的各个危险源分析分析如下: 1.滑坡(岸坡坍塌)是由于尾矿库建在陡峭山体上或者由于采矿活动、岩体化、尾矿库水淹没浸泡而导致山体失稳,最终引起滑坡。 2.泥石流,由于库区存在大量风化堆积层,当遇到暴雨时会引起泥石流。 3.浪涌或洪水漫坝,由于风速过大、泄洪排水构筑物破坏、堵塞、库区内生大的泥石流或岸坡发生滑坡和坍塌等原因所引起的水流高速冲击坝体或库水位超过坝顶致使坝坡失稳决口溃坝。 4.渗流破坏,由于浸润线的位置过高,尾矿沉积滩的长度过短,坝面或下发生沼泽化。导致坝体、坝肩和不同材料结合部位有渗流水流出,渗流量增,位置有变化,渗流水混浊引起流土管涌。 5.坝坡失稳,由于坝体边坡过陡,有局部坍塌或隆起,坝面有冲刷、塌坑不良现象,有裂缝,坝基下存在软基或岩溶,坝体疏松使渗流破坏不断扩大致坝体裂缝、管涌或流土,最终引起坝体滑坡坍塌。 6.坝体地震液化,当筑坝尾砂粒度不符合要求,坝坡处于饱和状态,当地时会引起坝体液化。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度

1.1 评估依据 《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1998 年7月1日、《尾矿库环境应急管理工作指南(试行)》、《尾矿库重大风险源识别》、《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2006-2005)等。1.2 尾矿库基本信息 吉林省梓楗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尾矿库(原料堆场)工程位于吉林省磐石市石咀镇与富太镇交界处,行政区及林业归两个镇分别管辖。矿区地理座标为: 东经126°10′30″~126°13′15″; 北纬43°02′45″~43°04′30″。 尾矿库位于磐石市北东30°方位17km处,位于吉林省三河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小红石砬子铅锌矿采选工程选矿厂东北侧约1.2Km,尾矿库南侧有乡镇级水泥公路,小红石砬子铅锌矿西侧有吉—沈铁路、磐石—吉林省级公路构成南北向交通大动脉,交通极其便利。该尾矿库设计等别为五等,尾矿坝的重要性级别为5级,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渗流及稳定计算指标参考类似矿山及设计规范提供的尾矿砂平均物理力学指标。渗流及稳定分析均采用河海大学的商业软件Autobank6.06进行。 1.3 尾矿库周边环境风险受体情况 该尾矿库库区位于长白山与松嫩平原过渡地带,吉林哈达岭山脉北西侧的低山区。地势中间高四周低,起伏较大,沟谷多呈“U”型谷。库区内大面积为次生灌木林、人工落叶松林和农作物覆盖,仅陡坡、

冲沟、山顶有部分基岩露头。 库区水系属松花江水系,多为3~5级支流,最大河流为富太河,经由石咀镇汇入柳阳水库后,由北西向南东流去,水系多为季节性河流或树枝状冲沟。 库区位于吉林省中部,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为湿润、半湿润季风带。四季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年平均气温4.3~6.7℃,最高月平均温度23°(7月) ;最低为-16°~-17°(1月) 。无霜期为125天,每年10月中、下旬降雪,冰冻期为11月份至翌年4月中旬,最大冻土层深度约1.8m,年平均降水量470.4~880.5mm(1958~1988) ,多集中在7~8月份. 1.4 尾矿库涉及特征污染物情况 本企业尾矿虽然采用压滤干堆的方式贮存,但其中还是含有小量氰根(N+)。降入尾矿库内的雨水浸泡尾矿后,含有氰根(N+)。经过澄清、渗滤,在尾矿库内经过自然曝气,自净、沉降后,其中有害成分进一步降解。澄清水通过排水构筑物、进入坝后集水池,再返回选矿厂高位水池供生产再利用。这一循环系统防止废水外排,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此外,尾矿细小的颗粒可能造成粉尘污染,尾矿颗粒细度达0.074mm左右,遇到干旱大风天气极易被大风吹动,造成污染,预防粉尘污染的办法是,在干旱大风天气应及时对裸露的尾砂面进行喷淋,坝外坡采用山坡土石护坡。 1.5 生产工艺

关于征求对《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安监总协调函字[2005]3号 关于征求对《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 (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进一步健全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完善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促进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司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研究起草了《金属 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征求意见稿),请你们认 真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请于2005年7月31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总局安全生产协调 司。 联系人:秦兴强,联系电话:(010)64463004(带传真) 二00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附:《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征求意见稿)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XX XXXXX-2005) (征求意见稿)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辨识金属非金属矿山(井工开采)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产开采企业或组织。 本标准不适用于核原料矿山。 2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 2.1 辨识依据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以矿井为单元,辨识依据是矿井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风险大小,主要包括透水危险性、大面积坍塌危险性、自然发火危险性、冲击地压危险性、爆炸危险性、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涌出危险性等。评价指标选取开采深度、开采强度、水文地质复杂程度、有毒有害气体的涌出、自然发火危险、冲击地压危险、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等。 2.2 辨识方法 满足下列六个条件之一者,即为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危险源。 ①井下炸药的最大贮存量在6t以上的矿井; 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或有透水淹井危险的矿井;

硝酸行业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 1.1重大危险源要素分析: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臵、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距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臵、场所或设施。 危险物质指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上述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本厂生产工艺流程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高温、高压及生产过程连续性的特点。其中间产品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半水煤气中的硫化氢和甲烷、以及产品氨、甲醇均属于GB18218-2009标准中所列的危险物质。这些物质在设备失效、泄漏、操作失控或自然灾害等情况下,存在着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窒息等严重事故的潜在危险。另外,建设项目中使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锅炉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协调至【2004】56号)中要求重大危险源申报的危险能量储存设施。 因此,从存在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设施方面看,该评价区域具备了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必要条件。有鉴于此,应该进一步对生产过程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每种危险物质的具体数量以及设备操作条件等进行

认真地分析和计算,以便最终科学的确认该厂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1.2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是依据GB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的规定进行辨识。辨识方法是当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上述标准中规定的临界量,该单元即被定为重大危险源。 判断项目区域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另一种方法是按《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普查申报的分类来进行,该法分类的原则是:“从可操作性出发,以重大危险源所处的场所或设备、设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再按相似相容性原则,依据各大类重大危险源各自的特性进行有层次的展开”。该法按上述原则将重大危险源分为9类: 1)贮罐区(贮罐) 5)锅炉 2)库区(库) 6)压力容器 3)生产场所 7)煤矿(井工开采) 4)压力管道 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9)尾矿库 此次分别采用者两种辨识方法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1.3根据GB18218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评价区域其中间产品半水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半水煤气中的硫化氢和甲烷、以及产品氨、甲醇均属于GB18218-2009标准中所列的危险物质。硫化氢和甲烷由于在生产装臵中,较少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一、重大危险源定义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的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二、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进行辨识 (1)化学品库存:临界量计算:(0.5/50+0.5/500)/1000〈1.0 (2)乙炔库 0.2<1.0 (3结论: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结合生产实际,通过辨识,确定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4)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人员: 三、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进行辨识 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范围如下:1、贮罐区(贮罐);2、库区(库);3、生产场所;4、压力管道;5、锅炉;6、压力容器;7、煤矿(井工开采);8、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9、尾矿库。现对该项目生产装置的重大危险源辩识如下: ①锅炉 根据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锅炉为重大危险源: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t/h;额定出水温度大于等于120℃,且额定功率大于等于14MW。 余热发电工程建有余热锅炉两台,窑头一台,窑尾一台。窑头余热锅炉为AQC型,蒸汽压力1.1MPa,蒸汽产量18.02t/h;窑尾余热锅炉为SP型,蒸汽压力1.1MPa,蒸汽产量22.24t/h。由此可见,AQC和SP炉额定蒸发量大于10t/h,但额定蒸汽压力小于2.5MPa,不满足重大危险源的条件因此,余热锅炉不

构成重大危险源。 ②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 建有空压机站,配套有储气罐及压力管道,工作介质均为空气,工作温度为常温,工作压力1.0MPa 和0.8MPa。 根据重大危险源申报范围的规定,该项目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介质既不是毒性物质,也不是易燃介质,因此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综上所述,企业无重大危险源。

尾矿库危险源辨识

Q/JJC 福建省德化县金灿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 编制:林庆勇 审核:张英勤 批准:林梓荣 福建省德化县金灿矿业有限公司发布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程序 1 范围 为了辩识和评价矿山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并评价其风险程度,进行风险分级,通过实施不断有效的风险控制来取得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特制定本程序。 2 引用文件 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3 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28001—2001中所采用的术语和定义。 4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组织领导工作,并负责矿山重大风险因素的最终确认。 4.2各单位、各部门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编制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工作,并将结果汇总到生产安全技术科。 4.3生产安全技术科负责对各单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结果进行汇总、审核,评审控制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有效性。 5 工作程序 5.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基本步骤: 5.2 业务活动分类 5.2.1业务活动的分类要考虑对危险源的易于控制和必要信息的收集,既要包括日常的生产活动,又要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等。一个单位通常有多种业务活动,对业务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业务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二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5.2.2 可考虑按作业类别和工作系统层次分解的方法划分业务活动,一般来说: a)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分; b) 按地理区域分; c) 按装置分; d) 按业务(作业)任务分; e)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5.2.3 对于每项业务活动,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前要收集如下业务活动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a) 任务: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该任务实施的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