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与现实——中小学师生关系之我见

理想与现实——中小学师生关系之我见
理想与现实——中小学师生关系之我见

理想与现实——中小学师生关系之我见

姓名:宋变霞;学号:16212130003;单位:禹州市鸠山镇唐庄小学【摘要】目前,我国师生关系处在极度紧张、敏感期,多起校园流血事件连连发生,让人触目惊心。全国上下反响强烈,特别是带给教师们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教师自身缺少安全感。笔者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彼此尊重、互相宽容;是能够互相批评和对话的;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为师;是真诚仁爱,没有压迫和暴力的。总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我们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全民教育是我们必然的出路。

【关键词】紧张敏感期;民主平等;和谐融洽;危机意识;全民教育

现实篇

一、我国师生关系之现状。

目前,我国师生关系处在极度紧张、敏感期。2008年10月4日,山西朔州二中一名23岁年轻教师倒在16岁学生的刀下;2008年10月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盘溪中学,一名31岁的女教师作家访时被学生掐死[1],多起流血事件连连发生,让人触目惊心。全国上下反响强烈。特别是带给教师们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因为平时学生打老师的现象就已经频频发生,老师怕学生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在又加上这些命案的发生,教师真是“谈生色变”。不禁要问现在学生该怎么教?老师该怎么当?教师自身缺少安全感。于是,在这种人人自危的心理下,师生关系变得紧张、敏感起来。

二、现状原因分析

我们应该反思师生关系为什么会演变得如此紧张?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庭

1、家长对教师的高期望

家庭是孩子的人生起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现在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借口自己太忙,他们把教育子女的期望全都放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同时也把重重的责任压给教师。对于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全推给老师来解决。殊不知,老师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孩子的成长烦恼有些是需要父母去觉察、引导和化解的。毕竟他们最信任的还是家长。而当这些问题家长不闻不问,或不能及时发现时,学生容易形成怪癖、冷漠、不愿与他人相处等性格,甚至攻击他人。在老师教导无效时,师生矛盾形成,一旦激化,后果不堪设想。

2、“隔代教育”带来的隐忧

“隔代教育”近年来被教育界日益关注,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 “隔代教育”不容忽视。父母工作忙碌,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由于老人教育观念陈旧,再加上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极易形成蛮横、自私或脆弱、虚荣等性格,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祖辈人在年龄上步入晚年,易表现为:脾气暴躁、不稳定,并伴有抑郁忧愁、焦虑等负面心理倾向。孩子与之长期相处,容易产生自卑、厌学、考试紧张、人际交往恐惧、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如不及时疏导,正确矫治,心理素质不过硬,不但不成才,甚至难成人。[2]老师与爷爷、奶奶们在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上难以沟通,所以现在家长会,老师们要求学生父母能尽量参加。由于“隔代亲”的缘故,老人对孙辈的溺爱比父母更多。当孩子受到老师批评而感到委屈时,爷爷、奶奶“护短”现象严重。这样孩子就会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老师的批评是错的。在孩子形成错误的是非观、价值观的同时,师生矛盾便会产生。如不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矛盾会越来越尖锐。

3、单亲家庭教育影响颇深

每一个家庭的破裂与解体,带给孩子心灵的创伤,是任何后来的教育都是无法抚平与弥补的。在我国,由于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孩子的队伍不断膨胀,单亲孩子的教育成了一个

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上海各类家庭中仅5%的单亲家庭,其未成年子女犯罪人数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30%。俄罗斯的一项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少年犯出生于有缺陷的家庭。[3]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与管理比健全家庭的孩子要难。有时教育稍不及时,孩子长期压在心中的痛苦、矛盾得不到调适,他们就会出现打架、骂人、不及时回家、夜不归宿,甚至偷抢敲诈等,以寻求发泄后心理的平衡。老师说教无用的情况下,师生关系就会变得冷漠,或者更糟。

(二)、学校

1、校长

我国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做一个校长,谈何容易!说的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的大些,他关系到国家的命运与前途。”这说明一校之长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如果一个校长不能成为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人,而只存在于具体事物的管理,那么他不是一名好校长。因为校长的文化使命是观念的领导,是教育理念的引领与促进,是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与指引。[4]校长能与时俱进,他就会带领教师们参与教育研究,重视教学理论的实践,重视教师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干群关系。这样教师们就会干劲十足,基本功也会越来越扎实,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方面,容易接受新理念,和学生打成一片,形成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如果校长观念陈腐,倾向于压制教师或放任自流,不求创新,“只要学生不出事,得过且过”的状况,教师们就容易形成教学上的懒惰或工作中的不满情绪,这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反而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师生关系变得压抑、紧张。一旦恶性循环形成,师生矛盾会愈演愈劣。因此,一个好校长对于形成校园文化,提升教师理念,给孩子造就良好的校园环境至关重要。

2、教师

(1)教师专业化要求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对滞后

随着教育改革的风滚云涌,国家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以前大家喜欢用“一杯水”和“一桶水”来比喻教师具备的起码的知识水平。现在恐怕“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了,而是要求“一潭活水”,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2008年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后一条就是“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5]。每年教师们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来实现不断地学习。这是教师给自己充电的最集中、最主要的方式。但是由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有许多流于形式,存在诸多弊端。教师很难学到多少理论知识,提升很慢。特别在广大农村或经济不发达地区,师资力量薄弱,中青年教师比例失调。青年教师少,有些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因此,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不够科学、理智,容易引起师生冲突。

(2)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低

近几年,我国加大教育投资,教师工资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力度还不够。因为涨幅太小,而现在的消费水平却在不断提高。每月还要除去住房基金、医疗保险、还有许多种捐助(给下岗工人、残疾人或扶贫的),剩下的才是教师的生活费。我国教师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当教师被学生暴打时,经常是哭诉无门。2007年,中国社科院广东分院调查报告,对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进行了调查,显示:2007年,中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在世界上居第170余位,仅比一些非洲国家或像阿富汗这样的国家高;社会地位,在世界上排名倒数第二。在日益要求教育民主、教育公平的今天,教师当然不该排除在外。他们也会为此而斗争。当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诸多压力于一身时,试问教师的教育热情从何而来呢?师生关系又会如何发展呢?结论恐怕不容乐观。我们需要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把教师放在什么位置呢?恐怕往往被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吧!

3、学校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缺失

(1)道德教育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果,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就在人们不断追求物欲的同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正在腐蚀着青少年一代的心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正如香港作家金庸所说:“现在社会的大多数人被物质的丰富所目眩,重视的是商品的拥有和消费价值,却不重视精神价值。”在社会泛起唯经济主义、唯科学主义等浪潮,把社会道德从根本上挖空时,学校教育已经完全丧失了它应有的批判和反思功能,反而在相与同流、推波助澜中,与社会其他方面共同酿制了当前的道德危机。这里的根本问题并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不得力、不得法,而是当代的功利主义教育,加剧了道德和道德教育土壤的枯竭,多年来一直存在着“德育总是说说重要,做做不重要”的情况[6]。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让老师们束手无策。师生关系容易发生恶化。

(2)法制教育

现在学生接受的法制教育很少,学校也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因此学生法律知识贫乏,法律观念淡薄。而当出现学生暴力现象时,学校又没有恰当地解决,这也就助长了学生帮派、学生违法现象的产生。最近发生的校园惨案就可以证明。

(三) 社会。

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有机的结合。特别是社会上的反教育特别严重。俗话说:“五天的学校正教育,不如两天的社会反教育。”网吧离学校越来越近,有的学生为了网络游戏能几天几夜不上课。老师到网吧寻找学生,不但遭到学生的白眼,还遭到网吧老板的一顿毒打。学生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冷淡。

理想篇

一、师生关系的理想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师生之间应该是彼此尊重、互相宽容;是能够互相批评和对话的;是互相学习、互相为师;是真诚仁爱、没有压迫和暴力的。总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一)、彼此尊重、互相宽容

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前提。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挫伤一个人的自尊心,他会以十倍的疯狂、百倍的力量来和你抗衡[7]。俗话说,士可杀不可辱。所以师生都应彼此尊重。不管是后进生还是贫困生,教师都应该尊重,杜绝冷嘲热讽。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总结自己的教育成就时说:“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8]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尊重,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师生之间应该是互相宽容的。这里的宽容是一种“理智的宽容。”所谓“理智的宽容”在内涵上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对异见或歧见的宽容,一种是对于错误的宽容。对异见的宽容,即是对不同见解的宽容。对错误的宽容,即容许青少年学生在理性认识过程中犯错误,确保他们不至于因为犯错误而受到惩罚。[9]“宽容,但决不是对不容异说、暴力或残酷的宽容。”[10]师生间互相宽容的同时,学会了感恩。这样也许会减少些抱怨、指责、世故、冷漠……“生命因感恩而美丽”。[11]

(二)、互相批评和对话

师生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批评和交流的。在这个时候,老师不能充当“领袖”,学生也不能充当“群众”。教师应该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12]现在国与国之间都提倡对话来解决矛盾,实现共赢。那么师生对话对于解决师生矛盾,达到互惠互利,是完全可行的。(三)、互相学习、互相为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3]孔子已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马克思说:“人只能根据自己的对象认识自己”。学生作为教师的教育对象,其一切言行莫不形成反馈,使教师从中学习,体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使整个教育成为动态过程。[14]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我。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15]也就是说,师生关系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只要闻道在先,术业有专长者,皆可以为人师表。

(四)、真诚仁爱,没有压迫和暴力

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大家以诚相待,没有所谓的“教师压迫”,也没有所谓的“学生暴力”。整个师生氛围是和谐融洽的。和谐即均衡,师生间的均衡。诚实不仅指对于学生说的,也要求教师说真话。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必须对学生讲真话。这是有效地教育青年的重要条件之一。不允许把儿童、少年或青年放在一种‘思想无菌室里’进行教育,使他们闭眼不看周围生活中的缺点。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学生对教师的真话假话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必须整个教育过程充满真实的气氛。[16]”

三、总结

虽然中国教育陷入了某种困境,但绝没有成为“四面楚歌”。然而,我们还是需要有危机感,需要有忧患意识,只有对未来怀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才会奋力拼搏,才会战胜危机,才会摆脱与超越困境。[17]面对我国目前师生关系状况,我们不能以为这是毫无根据的夸张,而应该敲醒警钟,树立危机意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良好师生关系地建立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民教育”是我们必然的出路。当今的课程改革,不仅“改”教师,还要“改”家长,“改”社会——把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学习意识、思想观念提高起来[18]。否则,学校、社会、家长背道而驰,那我们的教育能走多远呢?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教育频道编辑:商亮《反思校园弑师血案别让师生关系渐行渐远》

[2]大中华健康网《隔代教育利弊谈》

[3]河南大学冯桂辉《心理世界》2002

[4]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的学术报告题为《学校文化及其变革》

[5]教育部网站《新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文》2008.9.3

[6]鲁洁著《道德教育的当代论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

[7]【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8]【苏】马卡连柯:《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见《论共产主义教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0页

[9]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9页

[10]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范景中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11]窦桂梅著《玫瑰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8页

[13]孔子著《论语?述而》

[14]韩军主编《教育有悟》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5]韩愈著《师说》

[16]【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上)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9页

[17]朱永新教育文集卷五《困境与超越》教育问题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

[18]窦桂梅著《玫瑰与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学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因此,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也就成了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有关师生关系的论述常常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和绝对化,对实际工作中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没有多大的指导意义。近读孙喜亭教授《也谈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0期)一文,深受启发,觉得确实有必要“从科学的意义上”来重新确定师生关系的“规定性”内涵,但文中的许多观点笔者是不能苟同的。笔者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来谈谈自己对师生关系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孙喜亭教授及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 一、师生关系并非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它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及复杂的结构,我们应当从教育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等多种角度对师生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师生关系,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它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多重意义上来理解。广义的师生关系是指社会上个体之间的相师相学的关系。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所说的师生关系,即是指广义的师生关系。狭义的师生关系特指只有在学校教育机构中才存在的,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谈的师生关系是就狭义的师生关系而言的。笔者之所以把师生关系限定在学校教育的范围之内,是因为只有在学校教育结构中的师生关系才具有更多的与一般人际关系相区别的“规定性”内涵。 无庸置疑,师生关系是处在一定的教育结构中的特殊的社会关系,师生关系的确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是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是处在特定的教育结构中的两个不同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学生的任务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从而促进自身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无疑是一种工作关系,也可以说是一种特定的角色关系。这是师生关系最鲜明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与一般的人际关系相区别的特殊性所在。 在承认师生关系具有特殊性的同时,我们还应当看到,由于教育的周期较长,客观上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有较多交往的机会。如果我们撇开特定的教育结构来看,这种交往是一种正常的“人与人”的交往。在这一交往活动中,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人际关系。这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为师生之间心理上的亲疏远近关系,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是教师和学生通过大量的,以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各种交往活动形成的。要形成良好的自然人际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这种关系一旦形成和定型之后,就会直接影响到教与学的工作关系,使全部的教育活动都感染上这种色彩。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成功,与善于建立和利用这种自然的人际关系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而有些教师的工作之所以失败,也与忽视或滥用这种自然的人际关系不无关系。要把握这种自然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进行研究。 从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的种种冲突来看,是否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固然与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并不全部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因为在师生工作关系的背后,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这只手就是学校所在的特定的社会,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带有根本性质的社会关系。这是隐藏于教与学的工作关系背后的决定师生关系性质的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我们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师生关系的性质是不同的。其实,即使在同一社会中,由于某一阶段社会上所普遍流行的教育观念不同,师生关系也具有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师生关系不同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师生关系,在素质教育思

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如何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王凡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一组关系,体现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办学质量与特色,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构建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师生关系,针对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生关系成功教育和谐营建 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的人际关系,也是维系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育学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的确,在学校众多因素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激励功能,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通过师生之间心理活动的交往,激发起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巨大热情,有利于化解教学过程师生之间产生的矛盾,为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典范,使学生受到熏陶。下面我引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结合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就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构建作了初步探索。 一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对湄潭县湄江第四小学和湄江中学(具有代表)的学生进行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小学学生面临的六大心理问题即:学习过度焦虑、学业问题、厌学问题、学校恐怖症、注意力障碍、网络综合症,小学生、初中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倾向的分别为15.2%、20.4%。但是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2%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28%的同学认为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此问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众多的学校少数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或家长对老师不满意,甚至扬言报复等(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师生之间没有和谐,甚者影响着正常的教学……,这让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

师生关系之我见——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题目:师生关系之我见——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内容摘要: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师生关系视为整个教育教学大厦的基石。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其生则乐其教。课堂教学中爱与情感是一以贯之、须臾不可或离;同时教育教学推其极致而言,其本旨就在于情感教育。所以,甚至这样说也毫不为过——课堂效果取决于师生关系! 关键词:师生关系情感教育素质教育 正文:真正的教育,是激发每一个人的生命潜能,是充实每一个人的心灵营养,是帮助每一个人自由地成长,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教育的任务,绝对不是无视或扼杀孩子生命体中的独特潜能和自由追求,把他们修剪得整齐划一,而是给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他们各自所需的不同的养分,去激发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快乐地成长。 但是我国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早期教育混乱、小学教育死板、中学教育沉重、大学教育迷茫,这些病症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之中及课堂之外师生关系的好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也将师生关系视为整个教育教学大厦的基石。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其生则乐其教。课堂教学中爱与情感是一以贯之、须臾不可或离;同时教育教学推其极致而言,其本旨就在于情感教育。所以,甚至这样说也毫不为过——课堂效果取决于师生关系! 一,何为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

我心目中的理想师生关系

我心目中的理想师生关 系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我心目中的理想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关系,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见的师生关系,两者虽说都是师生关系,但是有所区别,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容易处理,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极其微妙,如果处理不好,班级易出现混乱,不能形成向上的班风、学风,班主任是班级的掌舵手,班级的发展与班级未来和班主任有着很大的联系,班主任的心态、班主任的作风、班主任的喜、怒、哀、乐都会在学生那儿得到体现,所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与班主任有着微妙的关系,学生历来怕班主任,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区别在于班主任有“生杀”大权,我体会到这一点是在几年前,在我没有做班主任的时候,与学生谈话,学生与我可以说是无话不谈,但是有一次他们的班主任生病了,我再与该生谈话时,他进办公室就哭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现在是班主任,一个班主任和学生的谈话,与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谈话,学生的心理恐惧程度不同,所以班主任要充分的利用班主任的特殊身份,为班级建设,为学生的学习,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班主任应该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良好的班主任与学生关系应该的良师、是长辈、是益友。 一、信任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 信任每一个学生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学生是有思想的灵魂,他们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他们在意班

主任的任何一个笑容与眼神,他们能从老师的脸上或眼里读出你对他们的态度。所以班主任对班级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信任他们,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目标,只是在学习或生活的过程中没有找到自己的办法和途径,我们应该信任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机会,哪怕是一次短暂的谈话,一个信任的眼光,一句鼓励的话语,所以信任他们,只有建立信任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敞开心扉,向你展示他们五彩的心理世界,他们活泼、开朗,他们积极、进取,信任是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情感基础。 二、严厉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纪律保证 班级的纪律好坏取决于班主任的严厉程度,所以班主任应该有严厉的目光、严厉的语言,严厉应该是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严厉的班主任是学生期望的,所以严厉是班级纪律的保证,也是师生良好关纪律保证,学生怕班主任,不是因为严厉,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误,所以严厉的班级管理,严厉的班主任是纪律的保证,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保证,所以,班主任要严厉,严厉不会让学生怕你,反而学生会尊敬你,班主任,严厉起来吧。 三、谈话是班主任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沟通途径 班主任和学生谈话可以分为许多种方式,如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谈话,通过书面周记的形式,学生要能对班主任说实话,信任、严厉是保证,否则谈话没有效果,谈话是在信任的基础上,所以谈话是班主任和学生相互了解的方式,班主任可以及时的了解班级的动向和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学生可以及时的把班级的动态,自己

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如何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王凡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一组关系,体现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办学质量与特色,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构建符合新时期教育教学要求的师生关系,针对目前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当今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探讨营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之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生关系成功教育和谐营建 师生关系是一种社会的人际关系,也是维系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教育学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的确,在学校众多因素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激励功能,是支撑教育大厦的基石。通过师生之间心理活动的交往,激发起学生创造性劳动的巨大热情,有利于化解教学过程师生之间产生的矛盾,为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树立典范,使学生受到熏陶。下面我引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结合当今基础教育改革和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就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构建作了初步探索。 一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前不久,我对湄潭县湄江第四小学和湄江中学(具有代表)的学生进行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小学学生面临的六大心理问题即:学习过度焦虑、学业问题、厌学问题、学校恐怖症、注意力障碍、网络综合症,小学生、初中生存在中度心理问题倾向的分别为15.2%、20.4%。但是当心理存在问题时只有2.2%的同学愿意向老师倾诉;在对待老师批评这个问题上有28%的同学认为是可恨的,有意挑自己的毛病。虽然此问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联想到众多的学校少数师生之间公开对立,学生或家长对老师不满意,甚至扬言报复等(有的确实做了),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师生之间没有和谐,甚者影响着正常的教学……,这让大家不得不重新

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师生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给学生生命以活力。能否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成为教育成败的一个关键。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有意识地去探究新型师生关系,摆正教师的位置,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命活力。对于新时期理想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 1、民主平等。 新课程理念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出,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我觉得所谓的民主平等,即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就像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要毫不犹豫地抛弃师道尊严,要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老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学生也可以对老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张扬。 2、尊师爱生。 学生对教师尊敬信赖,教师对学生热爱,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特征。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在建立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尊敬老师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着渊源历史。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教师,我们更应该爱生,对于新时期的爱生我是这样理解的。爱学生要有一定的规格要求:不溺爱、不姑息、不迁就学生的缺点、错误,也就是爱学生要讲原则,不能丢失原则,不能超“格”。教师应尊重

师生关系之我见

师生关系之我见 我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教学工作者,如今又充当了班主任这个角色,对于教师这个行业,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此之前,我作为一名学生,享受着老师们给予的无私的爱;陌生的是,此时此刻,我要化身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爱护与教育。而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待于我慢慢摸索与学习: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教师正确的观察与引导。有的学生比较内向,课上不敢举手发言,此时需要教师给予一些表扬、鼓励,让学生慢慢打开心扉,认识自己是可以做到的,渐渐建立自信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二)、主动、经常与学生交往、了解与研究学生: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刚开始,我与学生的关系比较生疏,学生也不敢接近我,我也不了解学生的情况,往往因为误解而造成冲突,不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导致提问学生时造成困扰,继而影响教学。后来,我主动地与学生沟通,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共同的兴趣或话题,一起参加活动,慢慢增进了我们的感情,也渐渐熟悉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也开始亲近我、信任我,在课上也变得默契、协调了。 (三)、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素养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着学生。真正的教师威信不能单靠行政手段来建立,那样只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反抗,拒绝与你交往,它需要的是你为人处事、细心、爱心、言传身教。有一次,我走进班级,看到地上有纸张,我没有叫同学捡起来,而是自己弯下腰将它捡起来,同学看到了,说:“老师,我来捡。”我的心顿时温暖多了,而此前,我总是叫同学扫,学生也是一副不情愿的去拿扫把。 教师还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教学能力等。

试论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摘要

试论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摘要: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形成的多层次、多性质的关系体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的必要手段,也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 关键字:师生关系沟通民主平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学价值观也在不断变革。传统的教学价值观是以教师为主体,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任何一名学生都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人们急待一个真正民主教学过程、呼唤一个更为理想的师生关系。正是师生关系被教育界的重视,才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形成更高的品质、素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教育的形成、发展及主要意义都包括在师生的互动中,教育过程有时也可以成为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建立的动态过程。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是必然要素。可见,全面理解师生关系,正确把握理想的师生关系尤其重要。 一、师生关系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1、什么是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 2、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相反,如果师生关系紧张,甚至互相抵触、戒备,必将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其次,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各类不同的师生关系体现了师生不同的生命活动形态,对构建师生自身的价值形成不同的意义。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即作为独立、完整的人,又作为合作者、共享共创者,所形成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亲密关系。第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提升的重要体现。师生关系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校风、教风、学风的最直观体现,师生关系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和学生今后的成长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的,也是社会主

问题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

问题2 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具有哪些特征? 一、民主平等,和谐自由。 1、民主平等不仅是现代社会民主化趋势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生活的人文性的直接要求和现代人格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教师能向学生学习、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也要求学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民主平等是师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参与,意味着教师和学生以不同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入实际的教育生活,形成需要、智能、个性等方面的互补,发挥各自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民主平等、共同参与的结果是师生的融洽、协调。 ⑴师生关系的民主体现了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相互开放平等对话、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等关系。教育教学上的民主可以使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不同于教师、书本及他人的意见。 ⑵师生关系的平等指的是师生在政治上、人格上以及真理面前的平等。 2、“和谐自由如春花灿烂、沁人心脾,和谐自由给学生以宽松的学习空间,亲密的交流空间。和谐自由体现了师生的人际亲和力、心理融洽度。”在平等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在和谐自由的教育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二、尊师爱生,心理相容。

1、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爱生是尊师的基础。 ⑴尊师就是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对教师要有礼貌,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理解教师的意愿和心情,主动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虚心接受教师的指导;尊师是学生对教师正确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的美德。得到学生尊重是教师最大的需要和满足。 ⑵爱生就是爱护学生,它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体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感情基础,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热爱他人、热爱集体的道德情感基础。爱生包括“视徒如己,反已以教”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公正地对待学生。 2、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有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和相互理解。在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氛围中,教育教学就像一次次愉快的谈话,学生体验到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三、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1、共享共创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动态性和创造性,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层次。共享共创的结果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学生的道德、思想、智慧、兴趣、人格等的全面生成,是教师专业自我的成熟过程。 (1)共享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分享教育中的欢乐、成功、失望与不安,它是师生情感交流深化的表现。

师生关系之我见

师生关系之我见 荔城中学钟英《学记》中说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所教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这个教师。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得到学生的爱戴,学生必会毫不犹豫地跟着教师的步伐,朝着目标前行。 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理解“民主”、“平等”的内涵,对教育过程发生的问题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处理要适度、妥当:既不小题大做,过分渲染夸大;也不简单粗暴,草草了事。这样,才能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遵循两个原则: 学生教师要互相理解。“理解万岁”。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故意让旁边的一个同学抄作业,便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地批评了他,说他这样做是害了那个同学。挨批评的学生很不服气,下课后,就找到笔者说:“我知道让他抄作业不好;可是他原说是看看我怎么做的,并没有说要抄我的作业。我想,让他看看也没什么不对。”听学生这么一说,我才意识到自己对此事调查了解不够,没完全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批评这位学生,这是不对的。于是便诚恳地做了自我批评,及时解决了所出现的矛盾。教师提出批评,学生能正确对待,虚心接受,是民主平等的表现;学生提出意见,教师能够耐心听取,给予积极响应,也是民主的表现。无论教师或学生,有错误,都须大胆承认,及时改正。这样,就能获得相互之间的谅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 坚持尊重原则。这里不只是学生尊重教师,更强调教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说理解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那么,尊重就是这一关系的核心。一位教育家在论述教育的功能时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不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便得不到学生的尊重。许多学生在调查问卷中说:喜欢和佩服尊重学生的教师。一次,我发现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我当时考虑到正在上课,也考虑到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影响不好。于是装作漫不经心的走到他的旁边,轻轻地碰了他一下,让他知道我已经看到了。他也马上把手机收起来了。这个动作非常小心,除了我和他之外,其他同学都没有发觉。于是课堂在继续,而他也专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之后,在这位同学的

我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2

我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概念是什么?师生关系就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和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总体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学生与老师的交往频率。 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并不能完全依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现在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就认为是教师的责任。教师毕竟是人不是神,每个人都会有出错的时候。有调查显示,工作压力最大的五种职业之一就是教师。老师不但要完成学校分配的教学任务,还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动向。特别是我们,选择了历史学教师教育专业,以后作为历史这一门“非主流科目”的老师,可能每天动不动就要面对几十个学生,甚至一个级上百个学生。另外,教师还要承受着来自校长、主任等领导的压力。如果学生对老师总是用挑剔的眼光判断,就放大了老师的缺点错误,忽略了老师的优点。 从教师的角度构造师生关系 与此同时,现在确实存在了不少教育思想存在偏颇的教师份子。在古代孔子的“尊师重道”思想的长久浸染之下,老师的崇高地位可以说是维持了很多个世纪,以至于出现了很多滥用教师职权的“教育渣滓”。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个例子就是这一现象的很好体现。平常的中小学上课,会有一个师生间相互问好的程序。但是,有这样的一位代课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同学们行跪拜礼,并要称其为“皇上”,大呼“皇上吉祥”。这样的老师,就是在过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一部分错误的教育思想:师者为尊。 另外,还有一些老师运用了较为偏颇的教学方法,有为了宣扬“金钱至上”思想而用家里经济情况划分学生等级的;有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按照学生学习成绩排列座位前后的;有为了让学生了解自己成绩水平而按全级排名次序安排考试位置的。这些做法都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不妥的负面情绪,特别是现在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低下的情况下,更不应该戴有“有色眼光”去看学生。现在的青年都带有一个不可避免的性格弱点,就是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可能只是因为别人对他的一些不认可态度或者是学习上、就业上遇到困难就会烦躁不安,甚至有人会走上寻死的“不归之路”。自各大学搬进大学城以来,平均每年就有2名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自杀。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让学生感到被漠视。其实大多数关于师生关系的议论,都要求教师以“真正把每位学生当做自己的亲生子女教育”,这是不妥的。每一位教师同时都兼具着一个家长的身份,他们都有自己的儿女,我们没有权力去做如此过分的要求。但是至少,教师应该用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一份应有的责任心,以应有的职业素养。有学者认为,教师既不是“文革”时期被学生任意凌辱的“臭老九”,也不是古时“传道”之圣贤,教师首先是一个职业,一个面向学生,服务学生的职业。1想要构建一个理想的师生关系,教师就首先需要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公平对待每

新课改下师生关系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关键词:课改师生关系和谐 文章摘要 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教学的使命。而现实师生关系恶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拥有了无限权威。这种恶化的师生关系已严重制约着新课改的深入。那么,为了顺应新课改的需要,必须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3、对待学生应民主、平等。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但要求教师在思想深处具有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而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线性流程,从而保持教学的开放性、动态性。教师还应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学生,允许他们拥有发言权,并努力接受他们的所思所想,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支撑师生关系向着和谐、民主的方向前进、 师生关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教育的使命,正是在此关系中完成着人类文化精华的传递,实现着师生之间心灵的碰撞与精神的陶冶,达成了师生共生共长以及生成文化的双重目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一切的教学策略、

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均应指向学生。一切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这是当前新课改的重要理念。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就要给学生尊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因此,打破教师绝对权威的神话,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已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的主体性是指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主动性、自主性、理智性和创造性等一系列个性品质的总和。【1】在教学的动态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结成主体间性的关系,【2】才能实现教学世界下的师生心灵之间的真诚对话。才能使教师与学生这两个主体之间相互理解与沟通,以实现认同与达成共识。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比较和谐。然而以往乃至现实的师生关系则执迷于知识的授受,而使作为相互主体的学生蜕变成了知识的奴隶。这主要表现在教师不把学生看做是与自己相同的、自由自在的主体,而是视作实现“以我为中心”的目的、需要之工具,从而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性,处于被统治和被支配的地位。 事实上,对于教师来说,学生是受教育的客体;对于解决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认识活动来说,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在教学活动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教师的教育和教科书对

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邱嫣

如何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决定着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态度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的教育关系、心理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使彼此感到愉悦、相互吸引的融洽、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双方缩短了心理距离,获得心理安全感、自由感,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作为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 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建立理想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想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必须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方法、个性特征、身体素质、家庭背景等方面的情况,还要掌握班集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因此,我常常利用观察、谈心、参加学生活动、走访等形式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并以宽容之心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多了解他们想法,及时把握他们的个体心理活动特点;对他们的思想倾向、习惯、愿望、兴趣、爱好等要表示自己心中有数的尊重,这样,会让自己在教育学生方面省去不少的烦恼。我想,如果教师一味的对学生加以严厉的批评教育,结果收效往往不大,学生也会与老师越来越疏远。其实,静下心来反思一下,问题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能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就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不仅可以避免对学生的认识偏见,做到公正公平的关爱每一个学生,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的教育决策,避免了再现一些教育上的失误而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理想师生关系的关键因素。 当代的教育已不同于那“师道尊严”、“以师命为尊”的教育了,而今的学生的思想、能力、经验尚不成熟但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4-28T16:17:11.387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4期作者:毛百川[导读] 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毛百川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创造教育;对我们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构建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地位问题,总是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关系到培养人的质量,从而更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教育的初衷。因此,我们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一、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理念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理念应该是:教师具有尊重、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并培养健全的人格;在积极参与教师主导的活动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人格。 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在:(1)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2)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当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等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因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确立“尊重主体、发展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要做到发挥主体性,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营造出一种活泼、生动、和谐、融洽的良好教育氛围。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教育改革的必然。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师生关系必然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联系并为之服务。在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大部分时期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主宰、是权威,否认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环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与影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关系必然体现着“师道尊严”。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个性发展的要求已日益强烈。教育途径的不断拓宽,教育管理和教育手段已逐步现代化、科学化,以教师为主体的活动舞台已逐渐被学生占领。因此,旧的师生关系势必遭受强烈的冲击甚至瓦解。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教育的过程是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 三、怎样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的人格。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家长、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主要受长久以来的封建家长制的毒害。现在该是摆脱这种错误观念的时候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才能培养出有自尊心、有民族自豪感的人。教师不应该看不起学生,对学生应态度温和、谦逊、平等、友好,让学生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有保留意见的空间,有发挥特点的余地。抱着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的、平等互助的态度,学生才会意识到自己是教育的主体,才会有主人翁的精神,而不致消极、被动。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老师是同样平等的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 (二)学会欣赏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了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个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细细品味的。过去,作为教师,总以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为荣,总是摆着高高的架子,让学生敬而远之。其实,这种刻意,是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的。试想,让学生敬畏,让学生仰视,学生又怎会向你倾吐内心,又怎会使你真正地了解他们。没有了解,谈何教育?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富有个性特点的个体,身上多多少少都会有闪光的地方。而这些闪光点,不是教师所恩赐的,教师仅仅是起到挖掘、培养、塑造的作用。应该说,每一名未成年的孩子,都潜藏着这种可能性。 (三)允许学生犯错。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完美,都有犯错的时候。而大人与孩子相比,犯大错的往往是大人。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学得更聪明些;而整个人类,也是在不断地犯错、不断地碰壁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从而获得进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是在不断地犯错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只有被蜜蜂蜇过才深切知道以后不能再捅蜂窝。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犯错后明白一定的道理,并懂得自己总结出避免今后犯同样错误的经验。因为,学生的每一次的错误、失败都有可能成为他今后某一个成功的铺垫。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一位教师能否与学生建立一种心理相容,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关系到一个班级的好坏,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参考文献: 1、孟宪平《角色的转变》《学与思》2002.7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省济南市)

我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我理想中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师生关系在教育中发挥着无足轻重的作用,它的好坏与否直接制约着教育活动的进程及其效果的取得。何谓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师生关系对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就教学效果而言,其影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我喜欢这位老师,所以我喜欢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反映。学识渊博、教学能力强、人格高尚的教师,容易得到学生的钦慕与爱戴,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第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师生关系无形中会成为一种动力。师生关系的状况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因而其影响就不仅是某一门课的学习效果,而是所有科目的学习效果了。第三,影响学生与老师交往的频率。与老师关系好,则经常与老师交流,因而容易得到更多的教益;相反,与老师关系不好,则常常是有问题也不会去向老师请教的。 可见,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人格成长氛围的构成要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在这个社会迅速变化、整体教育结构与制度产生极大改变的环境中,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呢? 第一,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作为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特点,以真挚之心关怀他们,既要针对学生的积极奋进、自我完善的特点,给予充分的信任,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又要看到学生的片面性、不稳定性及天真的弱点,给予正确的引导。信任的感召力是无比巨大的。生活中教师为学生创造和睦、宽松的环境,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向教师敞开心扉,才会乐于向教师说出真情实感,才会把教师当作朋友。 第二,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就需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这样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一定要先问清楚,让学生有充分说明的机会,了解事情原委后,再进行处理,或是当学生有不满的情绪,教师也要让学生表达其想法,而教师也要说明对学生处罚或要求的理由,让双方都能有互相对话的管道,只要想法合理,都应互相包容。 第三,教师要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有民主平等的教育作风,要平等待人。同时也要及时耐心地指出他们的缺点。教育应基于爱心,包括理智的同情、关怀、了解与辅导。当教师面对一群智力、人格、学习风格、家庭社会地位不同的学生,势必会面临到许多无法预料的困难和挫折,这时候必须以爱心和耐心作为教育的后盾,才能够因材施教。无论奖励或纠正错误,都要掌握公平公正的原则,才能赢得学生的信服。 第四,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承认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天赋、爱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去施教。教师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当学生成绩低落或者产生行为偏差、价值观扭曲时,教师不应该只是情绪性地责罚学生,而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索或寻求学生犯错的原因。那么,学生面对教师的责罚教诲与要求,也会用心体会。如此一来,教师有慈爱,学生有敬爱,彼此才能相互尊重。

新型师生关系之我见

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都把双方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双方中若有一方打破这种共存关系,就会使教学秩序无法得以保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就不能进行,教师成为了无观众的个人独白,学生成了没有教师指导的纯自学活动。 共存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气氛融洽的关系,自己都以对方为自己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自己的活动又都制约和影响对方,使双方关系呈现出一种相互矛盾、相互斗争、对立统一的矛盾共同体,双方在矛盾不断斗争、变化的运动过程中得以不断提高。狭义上讲,这种共存关系一直伴随此段学业的结束,而广义上而言会伴随师生的一生。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形成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每一天都在成长和进步,可以说学生每天都站在一个新的增长点上。然而,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种类与程度都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教师规定的相应任务的前提下,还需寻找新的知识切入点、技能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和品德形成点,即找到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年龄特点和实际的新的生长点,这个生长点一旦找到,便可以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迅速提高其综合素质,当然这一点的寻找除了学生个人努力外,还离不开教师的点拔和指导。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同样在寻找自身的生长点,社会的进步和基础教育的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是一名文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教师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要找到自己的最佳生长点,促使自己快速提高综合素质,满足课改的需要。 教师能及时准确地找到自身的生长点,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反思的结果,教师总结自己教学实践的得与失、优与劣,从中找寻到自己的生长点。它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和未来成长思考的产物,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提炼,使之上升到理性,教师还要根据自己人生成长的走向和教育学生的需要,确定新的生长点。只有师生共生才能使其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始终处于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才能萌生出更多优秀的教师和学生。 孔子的教学相长原则向我们诠释了师生关系的深刻内涵。“学然后知不足”使学生经过反思、内省懂得了知识的浩翰,明确了人生是一个不断将社会经验、人类文化遗产内化的过程,个体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知之少到知之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教然后知困”使教师明白了“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常流水”的道理,教师会暗下决心汲取更广泛的知识养份,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做到教学的举一反三,旁征博引,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之我见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的教育手段提供条件!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精深的学问、友好的态度、高尚的人格、浓厚的教学兴趣、适当的情绪表现以及合理的言行,皆将成为学生所观察、所注意、所模仿的对象。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人格、教师的素养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主动地调节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学既和谐、民主、轻松,又生动、严谨。 一、更新教学观念 任何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行为,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这样的教师观是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师是建立平等关系的决定因素,教师只有切实转变观念,才有可能自觉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活动舞台和心理空间。 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发展的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挖掘学生的潜在能量,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过程;把学生视为“有个性的人”,鼓励学生展示完整的自我,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彼此差异;把学生视为“有独立意义的人”,不以教育者的意志左右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责任和权利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 二、进行师生对话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交往。其特殊性表现在,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的桥梁和主要形式。由于教和学固有的授受关系,常常使的师生之间的交往由于年龄、知识等因素出现不平等的现象,所以,师生交往要坚持平等交往的原则,但有必须承认教师应在交往中起主导和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