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

高一数学教案: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
高一数学教案:圆柱圆锥圆台和球1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二

教学目标:1、理解球面、球体和组合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球的截面的性质,

3、掌握球面距离的概念.

教学重点:球的截面的性质及应用,会求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圆柱、圆锥、圆台,它们分别由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旋转而成的。

2、通过

篮球、排

球、足球

等等球体的形象引出课题.

新授

1、球的概念:球也可以由一个平面图形旋转得到。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叫球面。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球体,简称球。指出球心、半径、直径。值得注意的是:1)球面与球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球面的概念可以用集合的观点来描述。球面是

由点组成的,球面上的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轨迹)叫球面。如果点到球心的距离小于球的半径,这样的点在球的内部.

否则在外部.

3)球的表示:用表示球心的字母表示球,比如,球O.

2、球的截面的性质:用一个平面去截球,得到一个截面,截面是圆面,把过球心的截面圆叫大圆,不过球心的截面圆叫小圆.

球的截面有什么性质呢?连接球心与截面圆心,连线OO1与截面圆O1会有什么关系呢?

1)球心与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2) 设球心到截面的距离为d ,截面圆的半径为r ,球的半径为R ,则:r=22d R

3、练习一:

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半圆以其直径为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叫球。( )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叫球。( )

(3)球的小圆的圆心与球心的连线垂直于这个小圆所在平面。( )

(4)经过球面上不同的两点只能作一个大圆。( )

(5)球的半径是5,截面圆的半径为3,则球心到截面圆所在平面的距离为4。( )

4、关于地球的几个概念:地球可以近似的看作一个球体,为了描述地球上某地的地理位置,我们在地球上规定了经线、纬线、南极、北极等概念。

5、球面距离:假如我们要坐飞机从北京到巴西去,选择怎样的航线航程最短呢?我们把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之间的劣弧的长叫球面上两点间的球面距离。因此,飞机、轮船都尽可能以大圆弧为航线航行。

6、例1 我国首都北京靠近北纬40度。(1)求北纬40°纬线圈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2)求北纬40度纬线的长度约为多少千米(地球半径约为6370千米)。

7、 练习二:

1)填空

(1)设球的半径为R ,则过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截面圆中,最

大面积是 。

(2)过球的半径的中点,作一个垂直于这条半径的截面,则

这截面圆的半径是球半径的 。

(3)在半径为R 的球面上有A 、B 两点,半径OA 、OB 的夹角

是n °(n <180=,求A 、B 两点的球面距离。

2) 地面上,地球球心角1′所对的大圆弧长约为1海里,一海里约是多少千米?

3) 思考题:地球半径为R ,A 、B 是北纬45°纬线圈上两点,它们的经度差是90°,求A 、 B 两

地的球面距离。

8、 组合体

请举出一些由柱、锥、台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实例

课堂练习:教材第16页 练习A 、B

小结:

a) 半圆以它的直径为旋转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 b) 以过球心的平面截球面,截面圆叫大圆。以不经过球心的平面截球面,截面圆叫小圆. c) 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由勾股定理,有:22d R r -=.

d) 把地球看作一个球时,经线就是球面上从北极到南极的半个大圆。赤道是一个大圆,其

余的纬线都是小圆.

球面距离是球面上过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之间的劣弧的长度.

课后作业:略

《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一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认识圆柱与圆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基本特征, 知道圆柱与圆锥各部分的名称。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与圆锥的活动,体会面与 体之间的关系,在参与教学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 展空间观念。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等活动,认识圆柱展开图,探索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3.经历“类比猜想-验证”的活动,探索并掌握圆柱和圆锥 体积的计算方法,体 验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体会圆柱、圆锥体积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能正确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认识圆柱和圆锥及其各部分名称。 2.能正确描述圆柱表面积的含义,能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能正确计算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4.能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正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已经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编排的。此前对圆面积公式的探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索,为进一步学习本单元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圆柱和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这些都是本单元知识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从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到认识圆柱和圆锥这样含有曲面的几何体,在图形的认识上又深入了一步。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关于几何体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得到完善。为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好基础;同时,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中相关形体的兴趣好意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课时:11课时

2015春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使学生理解除了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和特征,还要从数量的角度来研究几何图形,如图形的面积、体积等,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 通过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索,使学生体会转化、推理、极限、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建议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充分关注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时安排:9 课时

1.圆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教材P17—20 页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圆柱的侧面与它的展开图之 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圆柱体、硬纸、剪刀、直尺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渗透学习方法。师:(出示长方体的模型),我们在认识长方体时主要认识了它的哪些方面?生:长方体的组成,就是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师:正向大家所说,我们在认识一种几何图形时,通常研究它的两个方面:即它的组成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种方式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二)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17 页的建筑物及物品图,引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学提示 1.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一个圆柱形的物体,由几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特征? 3.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在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正方形。 (四)学生自学 二、展示交流 (一)学生对子交流,小组讨论。 (二)学生展示 (三)老师按自学提示组织反馈全班交流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的基本特征。 2. 经历探索圆柱和圆锥特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初步体会圆柱和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和高。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圆锥实物,模型,长方形小旗一面。 学具准备:圆柱、圆锥实物,圆锥模型,剪刀,长方形、半圆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冰淇淋吗?你注意过装冰淇淋的盒子吗?(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看屏幕,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盒,看到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到: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右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学生喜欢吃冰淇淋,引入对它们各种各样盒子形状的研究,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愿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你说我讲 1.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左边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呢?圆柱。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冰淇淋盒,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圆柱形的物体吗?在哪里见过?他们什么样?

学生可能提到未削的铅笔、水杯、胶棒、水彩笔盒、茶叶筒、木头、广场上的圆柱子、压路机的磙子、宾馆的旋转门等等。他们美观、实用、安全、能滚动…… (2)探索研究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圆柱,数一数,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探索提示) 提示:①数一数,圆柱有几个面?指给同桌看。 ②摸一摸,圆柱的几个面有什么不同? ③滚一滚,把圆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滚一滚,你发现了什么? ④比一比,你的圆柱和同桌的有什么不同? (3)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提示交流汇报。 ①圆柱有3个面。哪3个?让学生指一指。 ②学生会说“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平平的。”此时教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再摸一摸感知一下,并介绍:圆柱上下这两个圆形的面叫圆柱的底面。(板书)可能会有学生提到这两个圆大小一样,如果没有,教师提问:这两个圆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也可能是估计的。给他们时间验证一下,再交流。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量直径;把两个圆在纸上画下来比对;或画一个再看是否重合;也可能剪下来比较等等。 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后利用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合,并板书: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圆柱还有一个面,学生可能会通过手势表示,却说不出来。也可能知道叫侧面。教师根据学会的回答介绍:圆柱的曲面叫圆柱的侧面,并板书:侧面曲面。 ③底面放在桌子上不能滚动,侧面放在桌子上可以滚动。 师:我们平常见到的哪些圆柱利用了它能滚动这个特点? 压路机、擀面杖、滚筒刷等,学生说不上来,教师可以提示引导。 师:这些圆柱滚过的地方会是什么形状呢? 学生演示,猜测过后,教师可以用课件演示一下:长方形。 ④圆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课件出示装满牙签的圆柱塑料盒和装满水彩笔的圆柱盒,问:这两个圆柱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发现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难点: 1、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玉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准备: 1、圆柱和圆锥的实物和模型。 2、多媒体演示课件。 学具准备:自己带的圆柱和圆锥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那些平面图形? 2、出示一些平面图形,认识它们吗?你眼睛看到的是不是一定正确呢? 3、电脑演示,将平面图形变成立体图形。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平面图形变成了立体图形了呢?是无眠眼睛出错了吗? 4、认识这些图形吗? 5、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柱和圆锥。 二、新授 1、拿出圆柱和圆锥,说说它门的特点。 2、你能找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和圆锥形的吗? 3、现在无眠首先来研究圆柱。 (1)请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桌上的圆柱,看看它有哪些特点。(提示:从面、棱、顶点和高这几方面来研究。) (2)请一位同学代表你们组来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3)老师现在有问题要问大家:圆柱上下两个圆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 (4)我们称这两个圆为圆柱的底面,也就是说圆柱有两个底面,一个侧面。

(5)圆柱的高指什么?你有办法测量吗?说明圆柱有多少条高,长度有说明关系? (6)谁能完整的说一下圆柱的特征。 4、下面我们来认识另一个立体图形———圆锥。 (1)你有办法将一个圆柱变成一个圆锥吗? (2)下面我们还是小组来研究圆锥的特点。 (3)你能找到圆柱的高吗?怎样测量?有几条?为什么? (4)滚一滚圆锥,你有什么发现? (5)你能比较完整的说一下圆锥的特征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19页练一练。 2、分别出示钢管、压路机和玻璃台面(电脑出示),找出它的底面和高。 3、练习十五第2题。 4、转一转。电脑演示,小旗旋转一周所成的形状。并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圆锥有什么关系。 四、作业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精品教案(通用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茶筒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出示)这是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当它沿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 师:这个三角形沿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什么图形?(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1.感知圆柱和圆锥。

师: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圆柱、圆锥形状的物体,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圆锥物体的画面,当去掉这些画面的颜色和图案,就得到了圆柱、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圆锥有什么特征呢? 2.认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先来研究圆柱有哪些特征? 请同学们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研究圆柱的特征,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发现的多。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并且一样大小。 生2:圆柱有一个曲面。 介绍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结合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再来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圆柱的高有多少条?这些高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师:谁能说一说圆柱的特征? 生: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相等;有无数条高,高的长度都相等。 3.探究圆锥的特征。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圆柱特征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圆锥有哪些特征? 同学们自主研究。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生1:我发现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生2:圆锥有一个曲面。 师总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三、自主练习 1.下面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答案:略。 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新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一课时: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9-10页的例1,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和发现圆柱、圆锥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认识立体图 教学具准备: 1、圆柱和圆锥形的实物、模型 2、长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圆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一组相关的几何体的实物图,其中有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也有圆柱和圆锥形状的,提问: 上面这些物体认识吗?分别是什么? 如果将它们按形状分成两类,怎么分? 如果给这两类物体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和圆锥体?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揭示课题,板书:圆柱和圆锥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直的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A探究圆柱的特征。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证明这两个底面大小的关系? (3)用双手摸侧面,你发现了什么? 3.讨论、交流、总结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板书: 底面 2个平面完全相同圆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圆柱与圆锥的认识》教案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浙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 62~63 页。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内在的联系,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 要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圆锥,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 难点: 对圆锥高的认识以及对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立体图形的辨析。 教学教具课件、圆柱形模型若干、罐头盒。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1、(出示场景 1 图)老师给大家带了两组图形,都能认识吗?(生: 第一组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圆形,第一组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1 / 9

) 2、大家都认为是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 但我给大家带的却是一些立体图形。 不信,咱们换个角度看看!(电脑演示)第一组分别是什么?(生: 第一组分别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3、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圆柱体简称圆柱在低年级只是初步接触,今天我们进一步来认识它,(将不完整的简图贴在黑板上。 )看不见的地方可以画虚线表示。 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也画下来。 这两个都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的立体图形。 板书: (认识圆柱和圆锥) 4、那第二组可能是怎样的立体图形呢?(生1: 第二组可能是长方柱、正方柱、长方柱、三棱锥)(生 2: 第二组可能是圆柱、圆柱、圆柱、圆锥)(生 3: 第二组可能是长方柱、圆柱、长方柱、圆锥)都有可能的。 (电脑演示)瞧,还是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的圆柱和圆锥,我们研究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直圆柱和直圆锥。 二、探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1、谈话: (手拿圆柱和圆锥教具)圆柱和圆锥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你感觉他们最明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呢?(从整体先来把握两个图形,明确研究方向。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教案

第5课时总第17课时 课题:信息窗3 圆柱和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 青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8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探索与发现,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经历探索圆柱、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 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体积公式的探索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圆柱体积学具、沙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谈话:同学们,天气渐渐热了,在夏季同学们最喜欢的冷饮是什么?(生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圆柱体冰淇淋。 谈话:看,小明买了两个冰淇淋,你能猜猜哪种包装盒体积大吗? (生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课题——圆柱体的体积。) 二、回忆旧知,实现迁移。

谈话:怎样求圆柱的体积呢?我们也许能从以前研究问题的方法里得到启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与所拼成的长方形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三、利用素材,探索新知。 ㈠交流猜测 谈话:通过刚才的回顾,你们能想办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来求体积吗? 生: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可不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师谈话:你的想法很好,怎样转化呢? 生讨论,交流。 生汇报,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想法: 1.先在圆柱的底面上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再竖着切掉四周,得到一个长方体,然后把切下的四块拼在一起。 2.可以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同的扇形,然后竖着切开,重新拼一拼。 3.如果是橡皮泥那样的,可以把它重新捏成一个长方体,就能计算出它的体积了。 谈话:请同学讨论和评价一下,哪一种方法更合理呢?引导学生按照第二种方法进行验证。 ㈡实验验证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 谈话:请每个小组拿出学具,按照刚才第3小组的方法把它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并研究转化后的长方体和原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之间的关系。 学生合作操作,集体研究、讨论、记录。 四、分析关系,总结公式

初中数学《圆柱和圆锥》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圆柱和圆锥 适用年级初一 所需时间课堂5课时,课后4课时练习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等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并直观认识圆柱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学习内容既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学习了新知,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又拓宽了学习空间,知识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为今后学习其它的立体图形打好了基础。教材分5部分进行教学。 第部分:认识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运用此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四部分:探索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应用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五部分:圆柱和圆锥的推广——旋转体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解决与圆柱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圆柱和圆锥》教案

《圆柱和圆锥》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知道圆柱和圆锥底面、侧面和高的含义,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更好的发展数学思维,增强空间观念。 3、进一步体验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关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并会测量高。 教学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生:长方体和正方体。 2、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信息窗1中的冰激凌盒子。 提问:大家看这是什么?还是我们认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吗? 请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生1:这些物体什么形状? 生2:这些形状的物体各具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探究 1、谈话:圆柱和圆锥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你感觉他们最明显的不一样在哪儿呢?(从整体先来把握两个图形,明确研究方向) 生1:圆锥是尖尖的,有一个尖顶,而圆柱没有。 生2: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而圆锥是一头大,一头小。 生3:圆柱有2个圆面,而圆锥只有一个圆面。 生4:圆柱从正面看过去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圆锥从正面看是三角形。

看来圆柱和圆锥在很多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把握他们,认识它们,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比较。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来认识圆柱,行吗? 2、认识圆柱的特征。 (1)其实圆柱形状的物体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电脑演示) 很多张光碟叠放在一起的形状、圆柱形状的卫星、航天火箭的一部分、可乐罐子的形状、可乐瓶盖子以及贴商标的一部分、牙膏口的形状、想象挤出来的一部分牙膏的形状、同学收集的盒子…… 并将有代表性的物体逐步抽象成圆柱直观图。 (2)大家桌上都有圆柱,找到它,看一看、摸一摸、你可以想想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时候是怎样研究的,从顶点、面、棱(长、宽、高)也可以再和圆锥比一比,我想你会发现很多?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时语言可能不严密,教师随时正确引导) 谁来汇报你的发现。学生交流,教师系统整理。 (上下两个面:两个相等的圆。) (侧面:一个曲面。) (高:有无数条都相等) 这仅仅是他们组的发现,到底对不对,需要我们验证、修改、完善。 对于第一个发现,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认识圆,圆柱上下两个面确实是圆。但一定是两个相等的圆我还没有验证过。 生2:我验证过了,比画手中的茶叶桶盖和桶底能完全重合。 生3:对!我量了这个圆柱上下两个圆面的直径都是13厘米,这两个圆是相等的。 生4:我把圆柱的上下两个圆面描在纸上,这两个圆确实能重合,是相等的。 圆柱上下两个面是两个相等的圆,都叫圆柱的底面。(修改板书,并在直观图上介绍)对于第二个发现,也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圆柱的侧面确实是曲面,在桌面上是沿直线滚动的。 生2:如果也像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将圆柱的侧面展开成平面可能会是个长方形。 对于第三个发现,想说点什么吗? 生1:和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有高,将圆柱放平在桌面上,将尺垂直圆柱底面就能量出高了。 生2:两个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生3:只要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都是圆柱的高。因此高应该有无数条。 大家很了不起,自己通过探索,把握住了圆柱的重要特征,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圆柱。 3、认识圆锥的特征。 如果这是一个圆柱,那它的一个底面的圆心应该在这儿,(演示动画:将圆柱一个底面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教案 【教材理解】本单元是在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与圆锥都是基本的几何形体,也是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教学圆柱和圆锥扩大了学生认识形体的范围,增加了形体的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复习不像新授课那样,要引导学生同化新知识,但是需要根据已有知识的回顾和整理扩展认知结构。本节课是圆柱和圆锥的复习课,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己梳理圆柱和圆锥的相关知识,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相关知识有哪些典型练习题,都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学情简介】小学生的思维正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本单元立体图形的学习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学具,让学生观察、动手、动脑,丰富其表象,训练形象思维,而本节的复习课又便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整理、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圆柱和圆锥》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了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特征以及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编排,是小学数学最后教学的形体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一样,圆柱和圆锥也是基本的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形状的物体。教学圆柱和圆锥,能够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有利于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教学圆柱和圆锥,也能够丰富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活动经验,深入理解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圆柱和圆锥,还能够给学生提供探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机会,有利于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见下表: 例1圆柱、圆锥的形状特点

例2圆柱的侧面积 例3圆柱的表面积 例4圆柱的体积 例5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知道圆柱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圆锥是由一个圆和一个曲面围成的;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能举例说明。圆柱和圆锥,能判断一个立体图形或物体是不是圆柱或圆锥。 2、使学生知道圆柱侧面展开的图形,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计算方法,并认识取近似数的进一法。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说明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10课时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课时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整理、拓展等实践活动,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对知道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能力。在练习、讨论、合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整理、交流、合作、探究、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与圆锥的相关特点与特征,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进行圆柱、圆锥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难点: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构建体系。 1.让同学们自主整理本章知识。 2.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 3.小组展示,讨论、完善,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教师点拨:〕 (1)圆柱的侧面怎样剪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 (2)圆柱展开图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3)说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迁移运用圆面积推导的转化思想) (4)回忆说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实验过程。 (二)创设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复习应用所学知识。 1.屏幕呈现:一个圆柱体木料,底面直径20厘米,高30厘米。 (1)根据已知条件,结合已学圆柱、圆锥的知识,提出问题,看谁的更有创意(2)学生思考后提出问题。 〔预设问题:〕 ①木料的侧面积是多少表面积是多少

②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③把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它的体积是多少 ④…… 2.“刷”出表面积有关的知识。 〔教师引导:〕针对这一圆木,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求表面积 〔预设回答:〕给圆木涂油漆求涂漆面积的时候需要用表面积的知识。 〔教师追问:〕给圆木涂油漆有几种情况都发生在什么条件下 〔预设回答:〕①如果是柱子时,只刷侧面。 ②如果是个木桩,只涂一个侧面和一个上面。 ③如果是个圆木料,可涂整个表面。 3.“切”出新的表面,求增加的表面积。 〔教师引导:〕有同学说可以把圆木切开,求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那同学们说说可以怎样来切 〔预设回答:〕 ①可以横切,分两段切一刀,增加两个底面大小的面,分三段切两刀,增加4 个底面大小的面,以此类推。 ②还可以沿直径纵切,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长和圆柱的高相等,宽和直径相等。 〔课件演示:〕横切和纵切 4.“削”出圆锥,讨论圆柱与对应圆锥的关系。 〔教师引导:〕除了对圆木“涂”“切”以外,有同学说还可以“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那怎样“削”才算是最大呢你能用四句话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比圆锥体积多2倍,圆锥体积比圆柱体积少三分之二。 〔教师引导:〕如果圆柱和圆锥等底等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圆柱和圆锥等底等积:圆柱高是圆锥高的三分之一,圆锥高是圆柱高的3倍。 〔教师引导:〕如果圆柱和圆锥等高等积,那你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回答:〕圆柱和圆锥等高等积:圆柱底是圆锥底的三分之一,圆锥底是圆柱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根据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设计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内容及问题,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去实践、去思考、去交流。同时向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发现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乐于沉浸在探索与发现的数学氛围中,获得感性认识,这些感性经验的形成正式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由感性经验到理性经验的上升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采用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所在。 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经历圆柱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践中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自学、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逐步达到善学、乐学、会学的目的。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圆柱的纵切模型和相应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自带贴有标签纸的圆柱形物体或按照教科书第153页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剪刀、线、尺。 教学过程: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教案

圆柱与圆锥教案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 单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1、圆柱 (1)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2页圆柱的认识,练习二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二、认识圆柱特征 1.整体感知圆柱 (1)谈谈圆柱.你喜欢圆柱吗?请同学说说喜欢圆柱的理由。(美观、实用、安全、可滚动……) (2)找找圆柱,请同学找出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 2.圆柱的表面 (1)摸摸圆柱。请同学摸摸自己手中圆柱的表面,说说发现了什么? (2)指导看书:摸到的上下两个面叫什么?它们的形状大小如何?摸到的圆柱周围的曲面叫什么?(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的曲面叫侧面。)3.圆柱的高 (1)课件显示:一根竖放的大针管中的药水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关? (2)引导小结: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关. (3)结合课本回答什么叫圆柱的高。(板书: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讨论交流:圆柱的高的特点。 ①课件显示:装满牙签的塑料盒,问:这些牙签是圆柱的高吗?假如牙签细一些,再细一些,能装多少根? ②初步感知:面对圆柱的高,你想说些什么?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③深化感知:面对这数不清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 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分析,得出测量圆柱边上的这条高最为简便,同时课件上的圆柱体闪烁边上的一条高. 4.圆柱的侧面展开(例2)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橡皮、蜡笔、水彩笔、固体胶水等有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圆柱与圆锥教学设计

3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的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形体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和体积、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及推导过程。 2.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内容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的训练。如,在认识圆柱和圆锥之前,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圆柱、圆锥的实例和信息材料,以便在课堂中交流。认识圆柱、圆锥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需要创设和制作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物品,让大家欣赏或使用,这样既可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究。为此,在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如圆锥体积的教学,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如何知道像铅锤这样的物体的体积?”引导学生探索,并给出提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在教学时,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注意提供给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参与探索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如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应让学生在经历试验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以改变只按教材说明进行演示得出结论的做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圆柱6课时 2.圆锥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知识结构】 1.圆柱 第1课时圆柱的认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与圆锥教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三单元:圆柱与圆锥 单元重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柱和圆锥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性;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②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容积,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 ①学会运用圆柱、圆锥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②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圆锥体积计算。 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圆柱 6课时 2、圆锥 2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1.圆柱 第一课时:圆柱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第18页例1及“做一做”,第1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圆柱的特征和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能力目标: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圆柱体,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看懂圆柱的平面图。 教具、学具准备: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已知圆的半径或直径,怎样计算圆的周长( 指名学生回答,使学生熟悉圆的周长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圆的周长(教师依次出示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评判答案是否正确) (1)半径是1米(2)直径是3厘米 (3)半径是2分米(4)直径是5分米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江苏优质课比赛教案设计: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18~2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通过旋转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圆柱和圆锥教具和学具模型、长方形小旗、直角三角形硬纸板、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想象引入 1、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如果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它是什么图形?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让它飞快地旋转,想象一下,会形成什么形体? 2、找一找,屏幕中这些物品哪些是圆柱形状的?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状的? 3、今天我们就进一步研究圆柱。〔板书:圆柱〕 【二】认识圆柱。 〔一〕对比观察,初步感知。 1、我们刚刚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圆柱,和长方体、正方体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比较大家一定能发现圆柱的特征。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梳理发现 〔1〕认识曲面:用手摸摸这个面,有什么感觉?长方体、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长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这个面是平平的吗?这是一个曲面。我们把这个曲面称为圆柱的侧面。〔课件动态显示:侧面〕

〔2〕圆柱还有两个面,这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这两个圆形的面叫做圆柱的底面。〔课件动态显示:底面〕 〔3〕两个圆形底面有什么关系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它们是完全相同的呢?每两人一组,选择一种方法验证一下两个圆是否完全相同。 〔二〕、通过旋转,深入探究。 1、整体感知旋转 〔1〕我们已能想象出这个长方形小旗绕这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能形成圆柱。屏幕上的这个圆柱我们能不能把它想象成是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而形成的呢? 〔2〕闭起眼睛想象:首先在头脑中想象一个长方形,以长方形一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开始旋转,形成圆柱。 〔3〕课件演示长方形绕轴旋转形成圆柱。 2、分步显示旋转 〔1〕点的旋转。A、B是长方形的两个顶点,如果以这条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注意观察A点和B点旋转后分别形成了什么?〔底面圆周〕〔2〕线的旋转。观察上下一组对边绕轴旋转后分别形成圆柱的哪个部分呢?〔上下两个地面〕 如果不测量,也不直接比,看这旋转图你能证明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吗? 圆柱的侧面是那一条边旋转形成的呢?当长方形的这三条边同时绕轴旋转一周后,形成的是圆柱的三个面, 〔3〕面的旋转 当长方形作为一个整体的面在旋转后,就形成了整个圆柱。〔演示面动成体〕 〔三〕、认识圆柱的高。 1、课件演示三个重叠在一起的长方形,宽一样的,长不同。如果分别绕各自竖着的的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旋转,想象一下,形成的3个圆柱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等底,高度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