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查目标

2014年的统考大纲对组成原理的考查目标定位为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能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与2013年大纲相比,2014年的大纲变化不大,但加强对高级程序语言(c 语言)的问题分析。同学们复习时要留意新增内容,在已有基础上继续进行复习。这门课对于很多计算机的考生都是难点,对于跨专业考生来说更是如此,建议大家在理解课本的基础上,多做习题,对一些典型的题目要做到烂熟于心。至于参考书,推荐使用高教版哈工大唐朔飞老师的书,这本书有配套的习题,讲得也比较细,是比较适合作为备考用书的。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点解析

计算机系统概述一章几乎没有出综合应用题的可能,大部分知识点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 . . .

数据的表示与运算一章可考的点多,但单独出现在综合应用题中的可能性不大。数在机器中的不同表示方法及其相互转换时选择题的一个常考点。

. . . .

.

. . . .

. .

存储器层次结构是组成原理这门课的重点,大家在复习这一章的时候要注意Cache-主存-外存的层次结构,对比Cache-主存和虚拟存储器的相关思想、原理和方法。 本章是综合应用题常考点,典型的考题包括Cache 的三种不同映像方式的相关计算,主存芯片的字扩展和位扩展方案设计以及虚存相关地址转换的内容。

. .

. .

. . . .

. . . .

.

指令系统历来都是考试的常考点,这一章相对简单,要拿高分就要确保这章相关考点的分数。

.

.

.

.

.

.

中央处理器这一章是重点和难点,组成原理考试几乎必考的章节。

.

.

.

. .

总线一章不是考试的重点,需要识记的内容较多,相对的重点在于总线仲裁和定时。

. . .

. .

. .

输入输出系统也不属于考试的热点。主要是记忆一些概念,知道不同的设备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需要熟练掌握的是硬盘读写过程和一些参数的计算,中断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以及DMA 方式的原理,相应的硬件结构和工作过程。

. . .

. . .

. .

.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INDE2009 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学时:2.5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6学期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数据库、管理学基础、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高级程序设计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窦云霞 大纲执笔人:窦云霞大纲审核人:杨宏兵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的课程,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信息管理是最重要的管理内容,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信息是宝贵的资源、无形的财富、决策的基础,是本课程的核心概念。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涉及到管理思想、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人文环境,是本课程依赖的环境与背景。 教学目标:了解MIS的功能和作用;掌握MIS开发要点;熟知MIS结构;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数据搜集、加工和使用的知识,获得管理和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重点了解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知道如何根据管理任务向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提出设计要求,并配合他们建立信息系统,为管理决策服务。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课程教学、自学、作业、讨论等内容和要求,指明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1、信息系统概述(6学时) 1.1信息化与管理 1.2系统与信息系统 1.3管理信息系统 1.4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 1.5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6组织与信息系统; 1.7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 1.8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管理挑战 1.9企业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建立

《管理信息系统》02382自考实践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实践指导 实践考核大纲 一、考核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为自考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专业课。通过学习本课程,能使学生在已学了相关专业课的基础上,将已有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应用知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考核,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开发方法,获得对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的初步能力。 二、考核依据教材 教材:杨一平马慧主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代码:02382,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标准 1、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使用相关开发工具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及实现。教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议并给出具体的成绩。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题目完成后,要求提交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实验结果按试卷题目要求保存在相应文件夹中。 3、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1)实验过程(描述实验的步骤和构思); (2)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保存位置、文件名等)。 4、评分标准 (1)实验报告书写规范程度(10%) (2)实验结果保存位置正确性(10%) (3)实验过程合理化程度(20%) (4)实验结果与题意的符合程度(60%) 四、考核内容 考生通过实践应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具体考核内容包

括: (1)数据表的设计及建立; (2)菜单的设计及建立; (3)输入、输出及统计分析模块的设计及实现; (4)系统测试及系统集成的基本方法。 五、实践考核要求 1.掌握关系数据模型;E-R图分析工具;实用数据库Access基础 2.掌握构造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3.理解建立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4.能够以某高校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和学生教学管理系统案例,作参考设 计其它管理信息系统 考核方案 考核基本项目为: (1)平时出勤情况考核; (2)平时实验成绩考核; (3)实验考核成绩; (4)实验报告考核(选择部分实验内容作为考核)。 流程为:平时点名——实验课实验结果检查——综合性实验考试——实验报告考察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大纲

2009计算机考研大纲 Ⅰ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 Ⅲ考查范围 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查目标】 1. 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 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 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3.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三)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 二、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一)数制与编码 1. 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2. 真值和机器数 3. BCD码 4. 字符与字符串 5. 校验码 (二)定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 定点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的表示;有符号数的表示。 2. 定点数的运算 定点数的位移运算;原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补码定点数的加/减运算;定点数的乘/除运算;溢出概念和判别方法。 (三)浮点数的表示和运算 1. 浮点数的表示 浮点数的表示范围;IEEE754标准 2. 浮点数的加/减运算 (四)算术逻辑单元ALU 1. 串行加法器和并行加法器 2. 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功能和机构 三、存储器层次机构 (一)存储器的分类 (二)存储器的层次化结构 (三)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 1. S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2. DRAM存储器的工作原理 (四)只读存储器 (五)主存储器与CPU的连接 (六)双口RAM和多模块存储器 (七)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1. 程序访问的局部 2. Cache的基本工作原理 3. Cache和主存之间的映射方式 4. Cache中主存块的替换算法 5. Cache写策略 (八)虚拟存储器 1. 虚拟存储器的基本概念 2. 页式虚拟存储器 3. 段式虚拟存储器 4. 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考研计算机统考大纲详解

考研计算机统考大纲 一、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三)树、森林 1.树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1.二叉排序树 2.平衡二叉树 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基本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

(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分块查找法 (四)折半查找法 (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 (六)散列(Hash)表 (七)字符串模式匹配 (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气泡排序(bubble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 二、计算机组成原理 【考查目标】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并能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 开课院系: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任课教师:冯玉强,马维忠,路杨,刘鲁宁,邵真 先修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会计学,生产运作管理 适用学科范围: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学期:秋季学期开课形式:中文授课 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Kroenke, David, Deborah Bunker, and David Nigel Wilson. Experiencing MIS. Pearson Prentice Hall, 2008. [2].黄梯云,李一军. 管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门课程采取教师讲授和案例讨论两个主要环节,以帮助学生理解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变革、企业变革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新的信息系统实现新的管理理念、支持新的管理手段等实践性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新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有能力、有信心在管理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不断涌现的新技术,为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型管理人才或继续从事信息系统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采用由美国学者David M. Kroenke 教授所编写的《Experiencing MIS》,以及国内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黄梯云所编写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主要参考教材。课程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引言、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信息系统和组织战略三个章节),第二部分介绍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包括硬件和软件、数据库应用、数据通讯三个章节),第三部分对信息系统在企业内、外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一、系统 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若干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元素构成,这些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完成系统的总目标。 2、系统的特征(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目的性(3)系统的相关性(4)系统的动态适应性 3、系统的组成:系统一般应该包括五个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和控制 二、管理系统:构成一个管理系统的两个基本部分是管理者和被管理对象,而建立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之间联系的纽带正是信息。 三、管理活动的层次结构:一个组织或企业的管理活动,从纵向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战略管理层、战术管理层、作业管理层。 四、管理决策:1、战略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非结构化决策;2、战术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半结构化决策;3、作业管理层的决策活动属于结构化决策。 五、信息的概念 1、数据的概念:数据是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 2、信息的概念: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所得到的另外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对接收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对接受者的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构成信息的基本要素包括实体、属性和属性值 3、信息与数据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a、数据是反映客观实体的属性值,是记载客观事物的符号,是物理性的,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表等符号。 b、信息是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用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即可以利用信息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2)联系:a、信息与数据是相对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决策参考价值才是信息,否则就是数据。b、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表现形式。c、数据经过加工提炼之后形成信息。d、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六、信息的特性:1、识别性2、转换性3、传递性4、存储性5、共享性 七、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的含义:信息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2、信息管理的对象:(1)信息资源(2)信息活动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决策的人机系统。 二、安东尼模型 现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著名的“安东尼”模型设计和演绎而来的。“安东尼模型”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业务活动分为战略层、战术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 在“安东尼模型”中,首次将制造型企业管理系统视为一个以经营资源为基本元素的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整体,系统化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 三、事务处理系统(TPS) TPS是最基本的业务系统,为企业基础层即生产运作层服务的系统,用来记录、处理组织中最基本的操作层数据。 事务处理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两部分。 四、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 1、支撑管理信息系统的人力资源 2、支撑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 3、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架构 (1)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 (2)浏览器/Web服务器(B/S)模式 五、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诺兰模型) 初始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常见的管理信息系统: 1、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 2、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 3、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SCM) 4、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 5、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6、商业智能系统(Business Intelligence,BI)

贵州师范大学《计算机网络》2020年考研专业课复试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专业代码049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 一、考查目标 本复试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知识掌握的情况,考试大致涵盖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基本原理、技术、标准和设计方法,具体主要考查内容 如下: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网络协议模型及层次设计及划分原则。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 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4、运用相关知识,能通过网络吞吐量和服务质量两个方面分析协议的性能。 5、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 设计和应用。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二)答题方式 口试。 三、考查范围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分类、发展。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知道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 熟悉ISO/OSI 参考模型和TCP/IP 模型。 重点:网络协议的概念及分层思想 3、对物理层的通信基础、传输介质和物理层设备了解。 对数据通信相关基础概念有基本了解,如介质和信道,交换技术,复用技术等有基本认识和理解。 4、对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帧的组成、差错控制(检错编码、纠错编码)、流量 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数据链路层设备了解;熟悉局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 重点:理解介质访问控制的原理。介质访问避免冲突的基本技术,数据链路层交换技术,网桥和交换机自学习功能。 5、对网络层的功能、路由算法与路由协议、拥塞控制、IPv4 /IPv 6、IP组播、 移动IP和网络层设备了解。 重点:IP寻址,网络路由算法和拥塞控制。 6、对传输层提供的服务、UDP 协议、TCP协议;掌握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 制,TCP可靠传输。 1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教学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管理信息系统(MIS)是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讯技术等多学科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它运用经济管理理论、信息理论、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概念和方法,融合提炼组成一套新的体系,它既具有较深和较宽的理论基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作为一门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任务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学、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与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工具以及其它类型的信息系统等;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从技术的角度讲,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综合运用数据结构、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语言和计算机网络等先导课程的知识,是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与其它业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基础。 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本课程不侧重于讲解技术本身,重点在于讲清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管理的革新与信息技术改造的关系、管理的需求与信息系统实现的关系。 三.教学要求的层次 各章教学的具体要求在后面列出的课程教学内容中给出,教学要求的层次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了解即能正确判别有关概念和方法;理解是能正确表达有关概念和方法的含义;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应用。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2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学; 3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 4 .初步掌握应用系统开发的方法,能够编写开发过程各阶段的主要文档; 5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知 识点汇总 一, 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 计算机发展历程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于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ENIAC用了18000电子管,1500继电器,重30吨,占地170m2,耗电140kw,每秒计算5000次加法.冯?诺依曼(VanNeumann)首次提出存储程序概念,将数据和程序一起放在存储器,使编程更加方便.50年来,虽然对冯?诺依曼机进行很多改革,但结构变化不大,仍称冯?诺依曼机. 发展阶段时间硬件技术速度/(次/秒) 第一代1946-1957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40 000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200 000 第三代1965-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1 000 000 第四代1972-1977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0 000 000 第五代1978-现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00 000 000 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电子离散变量计算机 组成原理是讲硬件结构的系统结构是讲结构设计的 摩尔定律微芯片上的集成管数目每3年翻两番.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每18个月增长一倍. 每代芯片的成本大约为前一代芯片成本的两倍 新摩尔定律全球入网量每6个月翻一番. 数学家冯·诺依曼(von Neumann)在研究EDVAC机时提出了“储存程序”的概念.以此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通称为冯·诺依曼机.它有如下特点: ①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五部分组成 ②指令和数据以同等的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按地址寻访 ③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数表示 ④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 ⑤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⑥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 图中各部件的功能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并将的中间结 果暂存在运算器内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指挥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运行以及 处理运行结果 ·输入设备用来将人们熟悉的信息转换为机器识别的 信息 ·输出设备将机器运算结果转为人熟悉的信息形式

2018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408综合考试大纲

2018考研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I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 IV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类别:必修课 总学时/学分:48/2.5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40/8 授课时间:二(3,4)、双周四(3,4)/1-16周授课地点:6D402 任课教师姓名:董敬然职称:工程师 所属院(系):机械学院 联系电话:Email: dash2012@https://www.360docs.net/doc/444025400.html,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 1.课间,一对一,或与同学协商时间地点集中答疑; 2.针对作业中的问题,集中讲解。 二、课程简介 管理信息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测试、系统实施等的理论,同时也针对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操练习,培养学生在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的特点,此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方法和特点;掌握系统分析的调查方法、资料分类与整理方法、业务流程的总结方法和系统流程图的分析方法、数据字典的编制方法、业务逻辑表达方法;掌握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包括功能结构图设计、输入输出设计、信息流程图设计和处理流程图设计;掌握至少一种开发平台的特点和基本使用方法,并对其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了解规范化的测试方法;了解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了解软件开发的项目管理及其特点,了解微软项目开发框架MSF的应用;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了解至少一个主流技术的开发案例的所有细节和其运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过程。能将客户的需求与当前的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系统规划;能根据客户的行业特点和系统需求进行详细的业务调查,也能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改进,并根据需求设计出新的数据流程图;能根据当前技术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设计,包括架构设计、界面设计、业务组件设计、数据库设计;能在现有技术平台上制定相应的测试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中的技术综合应用案例,其根本要义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人类活动抽象化、理性化、过程化并转换为一系列的信息流动、处理与存储。所以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最终是对设计者理性程度的考验,其中包括:系统规划的技术能力考量、系统调查的切入点与重点的设置、系统分析中信息的变迁与流程的改造、系统设计中架构的扩展与优化等。而在更深层次上也应意识到设计者本身对于信息和知识的接受程度对系统的设计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也看到这是一个完整的进化过程。因此保持开放的态度和开放知识与信息接纳并以理性予以归化才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终极手段。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管理信息系统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文化、数据库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管理信息系统》,黄梯云、李一军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2.参考书:《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5版。 六、课程进度表 表1 理论教学进程表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考试大纲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考试大纲 1、考试说明 (1) 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主要的基本性能指标,掌握安装与配置方法; (2) 掌握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及其常用系统的安装、配置和使用 (3) 熟悉多媒体设备、电子办公设备的安装、配置及使用 (4) 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安装、配置及使用 (5) 了解信息化及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知识 (6) 熟练掌握信息处理基本操作 (7) 掌握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8) 了解常用信息技术标准、信息安全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 (9) 正确阅读和理解计算机使用中常见的简单英文 2、通过本考试的合格人员能在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的制导下,熟练地、安全地进行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安装和配置相关设备,熟练地进行信息处理操作,记录信息系统运行文档,能正确描述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具备一定的问题受理和故障排除能力,能处理信息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具有助理工程师(或技术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3、本考试设置的科目包括: 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初级),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选择题;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应用技术),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问答题。二、考试范围 考试科目1:信息系统基础知识(初级) 1、计算机科学基础

?二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数,整数和实数的机内表示方法,精度和溢出 ?字符和汉字的机内表示,声音和图像的机内表示 ?奇偶校验码 2、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2.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 2.2.1半导体、大规模集成及其层次机构 2.1.3计算机的类型和特点 ?微型、工作站、服务器、小型机、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 2.1.4中央处理器CPU ?运算器、控制器、常用寄存器 ?CPU性能 2.1.5主存和辅导 ?存储器系统 ?主存储器的类型和特性 ?Cache的概念和功能 ?辅助设备的类型和特征 ?虚存的概念 2.1.6 I/O接口和I/O设备 ?I/O接口概念 ?I/O设备的类型和特征 ?I/O控制方式:中断控制、DMA 2.1.7电源设备,UPS 2.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 2.2.1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

2009--2014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真题与解析

2009年真题 1.冯·诺依曼计算机中指令和数据均以二进制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CPU区分它们的依据是 A.指令操作码的译码结果 B.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 C.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 D.指令和数据所在的存储单元 2.一个C语言程序在一台32位机器上运行。程序中定义了三个变量x,y和z,其中x和z为int 型,y为short型。当x=127,y=-9时,执行赋值语句z=x+y后,x,y和z的值分别是 A.x=0000007FH,y=FFF9H,z=00000076H B.x=0000007FH,y=FFF9H,z=FFFF0076H C.x=0000007FH,y=FFF7H,z=FFFF0076H D.x=0000007FH,y=FFF7H,z=00000076H 3.浮点数加、减运算过程一般包括对阶、尾数运算、规格化、舍入和判溢出等步骤。设浮点数的阶码和尾数均采用补码表示,且位数分别为5和7位(均含2位符号位)。若有两个数x=27*29/32,y=25*5/8,则用浮点加法计算x+y的最终结果是A. 001111100010 B. 001110100010 C. 010********* D. 发生溢出

4.某计算机的Cache共有16块,采用2路组相联映射方式(即每组2块)。每个主存块大小为32字节,按字节编址。主存129号单元所在主存块应装入到的Cache组号是A. 0 B. 1 C. 4 D. 6 5.某计算机主存容量为64KB,其中ROM区为4KB,其余为RAM区,按字节编址。现要用2K×8位的ROM芯片和4K×4位的RAM芯片来设计该存储器,则需要上述规格的ROM芯片数和RAM芯片数分别是A.1,15 B.2,15 C.1,30 D.2,30 6.某机器字长16位,主存按字节编址,转移指令采用相对寻址,由两个字节组成,第一字节为操作码字段,第二字节为相对位移量字段。假定取指令时,每取一个字节PC自动加1。若某转移指令所在主存地址为2000H,相对位移量字段的内容为06H,则该转移指令成功转以后目标地址是A. 2006H B. 2007H C. 2008H D. 2009H 7.下列关于RIS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RISC普遍采用微程序控制器 B. RISC大多数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 C. RISC的内部通用寄存器数量相对CISC多 D. RISC的指令数、寻址方式和指令格式种类相对CISC少

2017计算机408大纲

I 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II 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每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 IV 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5学分3学时48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是专业方向课,属于管理类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性的学科,它面向管理,以计算机及网络作为技术平台,利用系统的观念,数学的方法,以信息化管理为重心,研究信息化对现代管理模式的影响,以提高管理的效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指导学生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等学科的理论和概念,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企事业等社会组织中的业务管理和决策信息进行收集、存储、组织、检索、分析、设计、处理和应用,培养学生政务信息管理能力、现代办公操作能力和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本课程侧重对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的学习,是一门实用性、技术性较强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懂得人的因素、社会因素在实现和发展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对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本课程阶段并不要求去编写复杂的应用程序,通过上机实验和教学软件的演示拓宽视野,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生产实际,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操作和使用方法,提高政务信息管理能力、现代办公操作能力和社会工作与服务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本门课的教与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具有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各阶段的步骤、基本技术与方法,能够设计小型的MIS系统; 3.掌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大纲 一、试卷题型题量 1.单选:1*20 2.名词:4*5 3.简答:6*5 4.论述:10*2 5.案例分析:10*1 二、复习思考题/知识点 1.什么是信息,为什么说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2.信息资源在管理中有何作用? 3.如何开发信息资源? 4.什么是信息系统,如何理解信息系统是组织、管理与技术的结合。 5.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和组织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6.如何用信息技术支持企业竞争战略。 7.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含义 8.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含义 9.冯·诺依曼机的设计思想和结构 10.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热点和趋势 11.人工智能的概念、产业发展动力、产业链结构 12.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系统、服务器、软件、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概念 13.软件的类型 14.摩尔定律 15.Tick-Tock模式 16.安迪-比尔定律 17.数据管理、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大数据、区块链、数据模型等概念 18.数据仓库的特点 19.大数据的来源和基本特征 20.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 21.计算机网络、物联网、云计算、网络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等概念 22.企业计算模式的含义和类型 23.定位技术的类型和实现原理 24.什么是关系模式?如何要对关系模式进行规范化? 25.数据完整性的含义,及SQL Server的表定义支持的完整性约束 26.安东尼模型 27.企业应用集成有哪几种类型 4 p198 1)业务过程集成 2)应用集成 3)数据集成 4)平台集成 28.系统调查的原则、方法和范围有哪些?

范围:9 1)组织机构和功能业务 2)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 3)工艺流程和产品构成 4)数据与数据流程 5)业务流程与工作模式 6)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实施方法 7)决策方式和决策过程 8)可用资源和限制条件 9)现存问题和改进意见 原则:5 1)自顶向下全面展开 2)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结合 3)先分析问题和原因,再设想有无改进的可能 4)遵循科学的步骤 5)发扬团队精神,主动沟通,亲善合作 方法:7 1)收集资料 2)开调查会 3)个别访问 4)书面调查 5)参加业务实践 6)发电子邮件Email 7)电话和电视会议 29.信息化规划的作用和方法有哪些,它与信息系统项目的规划有何区别?作用:6 p209 1)促进信息化战略与组织战略之间的协同 2)支持组织管理目标及运营过程 3)统筹组织信息资源 4)指导和保障信息系统项目建设 5)达成实现信息化愿景的共识 6)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回报率 方法:4 p214 1)情景法 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3)企业系统规划法 4)关键成功因素法 区别:

考研计算机大纲_计算机组成原理

2011考研计算机大纲:计算机组成原理大全 一、考查目标 1、理解单处理器计算机系统中各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组成结构以及相互连接方式,具有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整机概念。 2、理解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概念,熟悉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界面,掌握指令集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现方法。 3、能够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 二、知识点解析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方面,主要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数据的表示和运算、存储器层次结构、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总线、输入输出系统。 1、计算机系统概述 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之前,我们先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搞清楚计算机的系统层次结构,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五大部件的构成)、计算机软件的分类,以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从体系结构上来看,有多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那么这些不同的计算机谁好谁坏?如何评价?所以,还需要我们了解计算机性能评价指标和相关参数,包括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等。 2、数据的表示和运算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是十进制数据,但在计算机中,除了十进制数据外,还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表示方法,我们要掌握这些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要搞清楚真值(实际的数值)和机器数(计算机中表示的数值)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负数的各种表示。另外,还要理解BCD码、字符与字符串的编码方法,以及数据的校验码(奇偶校验、CRC冗余校验等)。 不管是哪种进制和校验方法,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有原码、反码、补码等方法,我们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联与区别。 在计算机中对数据进行计算,分为定点表示和浮点表示。

408计算机考研考纲及参考书

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考查内容 数据结构 【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运用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一、线性表 (一)线性表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二)线性表的实现 1.顺序存储 2.链式存储 3.线性表的应用 二、栈、队列和数组 (一)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 (二)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 (三)栈和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 (四)栈和队列的应用 (五)特殊矩阵的压缩存储 三、树与二叉树 (一)树的基本概念 (二)二叉树 1.二叉树的定义及其主要特征 2.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3.二叉树的遍历 4.线索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构造 (三)树、森林 1.树的存储结构 2.森林与二叉树的转换 3.树和森林的遍历 (四)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1.二叉排序树 2.平衡二叉树

3.哈夫曼(Huffman)树和哈夫曼编码 四、图 (一)图的基本概念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邻接矩阵法 2.邻接表法 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 (三)图的遍历 1.深度优先搜索 2.广度优先搜索 (四)图的基本应用 1.最小(代价)生成树 2.最短路径 3.拓扑排序 4.关键路径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分块查找法 (四)折半查找法 (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 (六)散列(Hash)表 (七)字符串模式匹配 (八)查找算法的分析及应用 六、排序 (一)排序的基本概念 (二)插入排序 1.直接插入排序 2.折半插入排序 (三)气泡排序(bubble sort) (四)简单选择排序 (五)希尔排序(shell sort) (六)快速排序 (七)堆排序 (八)二路归并排序(merge sort) (九)基数排序 (十)外部排序 (十一)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比较 (十二)排序算法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模板】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大纲 I.考试的性质 本大纲为电子商务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管理信息系统》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目的在于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等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后续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其它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II.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基本要求 考试大纲的编写着重于考生对专业课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 一、考核知识点 1、信息的基本特征 2、信息与数据 3、管理信息 4、管理信息系统 5、组织与信息系统

1、识记 (1)信息的基本特征 (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领会 (1)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的相互影响 (2)区别信息与数据 3、应用 理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影响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不作为考试内容)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开发方式 一、考核知识点 1、系统的开发方法 2、系统的开发方式 二、考核要求 1、识记 (1)系统的开发方法 (2)系统的开发方式 2、应用 能根据企业的具体环境分析企业应该采取的开发方式是什么。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 一、考核知识点 1、系统规划 2、管理信息系统规划方法 3、业务流程重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