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主体到身体_福柯身体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从主体到身体_福柯身体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从主体到身体_福柯身体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4卷2008年)从主体到身体

———福柯身体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周海玲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汕头

515078)

摘要:福柯的身体理论是发生在当代法国主体哲学崩溃时期,从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主体的冲击引起福

柯对主体哲学现代困境的关注,到福柯受梅洛?庞蒂启发,注意身体对主体的反动,但福柯真正完善对身体的现代遭遇的分析和思考,则是得益于尼采生物学的身体概念。

关键词:福柯;身体理论;发生学中图分类号:B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225(2008)02-0050-04

收稿日期:2007-10-31

作者简介:周海玲(1974-),女,湖北黄石人,文学硕士,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身体理论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它无疑对当代社会生活的许多现象提供了阐释和言说的理论资源,福柯的身体理论也越来越多地成为运用

的理论工具之一。但是,目前学界对福柯的身体理论的发生学却缺乏深入的研究。在福柯的相关文本中细致推敲福柯身体理论发生的机缘,以求发生学研究对整个福柯身体理论研究的深化。

一、海德格尔之于福柯

凡是研究20世纪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人,都

能发现,近半个世纪以来,法国哲学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创造精神,使它成为20世纪人类思想、文化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在过去50年里,它极大地推动了整个人类文化的变革和重建。有目共睹的是,法国哲学正是继承了德国哲学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实现了从传统向当代的转变。当代法国哲学深受德国

哲学的影响,黑格尔、

胡塞尔和海德格尔(3H)和尼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3M)对整个法国哲学思

想界的影响被称为“3H”和“3M”

时代。二战以后,面对当时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危机,思想界都在反思构成整个西方文化的内在核心或基础的根本性问题,即贯穿于西方思想中的

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福柯在他晚年的一次访谈中说:“那场战争(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者注)的经历向我们证明了创造一个与我们曾经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根本不同的社会之必要性和迫切性。……(战后)法国年轻人的反应是全面的拒绝。我们不仅希望有一个不同的世界和不同的社会,而且需要在一个更深的层次上改

变我们自己”

[1]这样,解构具有构成性质的“主体”概念还原“人”本来的自由本质,成为当代法国哲学的共同兴趣。

对“主体”的反思和批判,福柯最为受益的是尼采、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福柯称其一生都在进行“伟大的尼采式的探索”。由于受到尼采主义作家柯洛索夫斯基、布朗肖和巴塔耶的强烈影响,早在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时,福柯就如饥似渴地钻研尼采的著作,并很快又在海德格尔的启发下,更深刻地掌握了尼采哲学的基本精神。他这样说:“

我始终认为海德格尔是重要的哲学家。我在开始时阅读黑格尔的著作,随后又读马克思的著作,从1951年或1952年起,便开始读海德格尔的著作。在1953年或是1952年,我记得不太清楚了,我又读了尼采的著作。现在我还有读海德格尔的著作时记的笔记———我有大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24卷第2期

SHANTOUUNIVERSITYJOURNAL(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BIMONTHLY)Vol.24.No.22008

量的笔记呢!——

—这些笔记比我记的关于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笔记更为重要。我在哲学方面的整个发展变化都是由阅读海德格尔著作决定的……如果我没有读过海德格尔的著作,我就不会读尼采的著作……但是只读尼采的著作,对我来说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而把尼采和海德格尔联系起来,那就是一种哲学冲击!”[2]

让我们来分析福柯提到的“把尼采和海德格尔联系起来,那就是一种哲学冲击”。如果要讲尼采和海德格尔之间的联系,“由于海德格尔的思想在战后的法国(与尼采以及法国本土的文学源泉结合在一起)很受欢迎,于是在一种令人惊异的歪曲中,海德格尔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想上的教父。”[3]可以这样说,他们站在新旧哲学的转折点上,最早对传统形而上学发起批判。“最先对哲学发起后现代批判的是尼采、海德格尔……其中尤其是尼采对西方哲学的攻击,以及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引发了许多理论家对哲学和社会理论之基本框架和深层假设的诘难。”[4]正是尼采和海德格尔这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新的哲学思考方式给了福柯哲学的震荡。

海德格尔的术语中从未出现过主体的概念。他对主体性的批判是发生在“存在”和“存在者”的分析当中。在海德格尔看来,从苏格拉底以后的大部分哲学家,都企图在一个理性的范围内,为世界找出一个本源和基础,苏格拉底的“一般”到柏拉图的“理念”,再到亚里士多德的“实体”,两千年来,追问“存在”变成了“本体”的“存在者”。“存在者”造成了对“存在”优先地位的遮蔽。“这个在不同寻常意义上隐藏不露的东西,或复又反过来沦入遮蔽状态的东西,或仅仅‘以伪装方式’显现的东西,却不是这种那种存在者,而是像前面的考察所指出的,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可以被遮蔽的如此之深远,乃至存在被遗忘。”[5]正是这种抽空了经验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近代以来,用“主体”作为“存在者”的现形方式。“人作为主体居于一切事物的中心,同时一切存在者都是在主体的作用下(支配下、条件下)经对象化才被把握。……现在人占据了一切事物之根本的位置。”[6]

“人成为主体”和“世界成为图像”海德格尔分析是同一个过程,“对于现代之本质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两大进程——

—亦即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

—的相互交叉,同时也照亮了初看起来近乎荒谬的现代历史的基本进程。”[7]也就是说,人将自身设定为主体和人将世界图像化的技术滥用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样,海德格尔不满意于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就已经开始了的存在者“对存在的遗忘”,特别是近代以来普遍技术化和理性化的腐蚀,使得人类处身于“世界历史的贫困时代”。而这要从思维上进行清算的话,无论是价值危机还是信仰危机,还是日益扩张的技术-工业文明的不妙后果,都无不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有关。因而,海德格尔致力于摧毁西方形而上学史,呼唤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关系模式,以拒斥西方传统的思维模式,寻求与存在的“本真”的关系。

首先,海德格尔对先验主体的批判思路直接启发了福柯。相对于海德格尔认为“人成为主体”而奠定人类中心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观点,福柯在《词与物》中就提到过海德格尔,并且对人的分析,用了一些海德格尔的术语:譬如用先验——

—经验、无限——

—有限、我思——

—非思、本源的隐退与复归来分析人的永恒的二元对立。福柯认为由于“知识型”在18世纪末出现了断裂,人成为深层解释的本源而成为再现功能的“主体”,人只不过是因这种再现的需要而出现的,并且在这个意义上,福柯宣告人一旦在未来失去再现的深层解释的功用,就会发生“人之死”的结局。

其次,福柯的权力对“主体”的塑造分析和海德格尔分析近代以来技术和“主体”的相辅相成也颇为相似。海德格尔认为是一种技术的思维方式遮蔽了人对本真的存在理解,技术造成了人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丧失,人反而被异化为技术的手段而技术的自在自为反而成了目的,人成为异乡人而无家无根。福柯要分析“此时此刻我们是谁?”,福柯如是进行的:“也许在今天,我们的目标不是去发现我们是什么,而是去拒绝我们所是。我们得设想并逐渐建立我们可能所是的,以摆脱这种政治的‘双重枷锁’,即现代权力结构的个体化和整体化的同时并行。……我们必须通过反抗这种强加于我们头上好几个世纪的个体性,来推动新的主体性形式的产生。”[8]277福柯的“此时此刻我们是谁”的历史本体论分析,就是要揭示权力对主体的精神哄骗和身体、性等的塑造和规训的真相;就是要揭示知识怎样和权力合

周海玲从主体到身体第2期51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4卷2008年)

谋,以一种“求真意志”的形式允诺真理的公平和合理,将身体经验编码为非理性的东西让其缄默无语。所以,相对于“权力理论家”的称谓,福柯澄清:“我研究的中心主题不是权力,而是主体。”“我的写作讨论了三种把人转变为主体对客体化方式。”[8]267-268关注权力、知识把人伪主体化,实质上是客体化的三种形式(知识主体;权力主体;欲望主体)的历史过程就是福柯总结的一直以来的写作和研究的目的。

二、对梅洛?庞蒂的“身体灵性化”扬弃和尼采的“权力意志”的吸纳

但是,我们看到,海德格尔对福柯的决定性的影响并没有引出福柯对身体这个主题的出现。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中,肉身存在和有生命的人的存在,都不是能够让此在的存在样态正面地呈现的存在者。“《存在与时间》中的此在现象学并非无懈可击,因为海德格尔并未正面处理肉身主体与此在的关系”,“肉身现象或肉身存在一般亦没有得到适当的存在论说明”。[9]可以说,福柯先期阅读海德格尔,给福柯带来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模式不同的思考人的本真,拒斥主体模式的新启发,但身体这一语汇进入福柯的视域与福柯对尼采和梅洛?庞蒂的影响有关。

梅洛?庞蒂在法兰西学院讲授《知觉现象学》的一年多时间里,身为学生的福柯没有间断过每一次课。“在萨特的同事梅洛?庞蒂指导下研究了探讨心身问题的种种方法,这期间无疑了解了梅洛?庞蒂这一著名观点,即真实的主体并非意识本身,而是‘存在、或通过一具肉体存有于这个世界’。”[10]我们知道,梅洛?庞蒂对身体概念的提出对传统的身心二分的笛卡儿主义是一种对立,可以说,在反笛卡儿主义的历程中,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凸显出了在海德格尔此在分析论中已经隐含的身体哲学。海德格尔的“‘此在’概念实际上暗含着身心统一结构,原始经验或体验在其间居于核心地位:他关于工具的上手、在手性质的描述、关于现身和领会的描述都隐含着某种身体哲学的东西。”[11]169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直接提出“身体”概念对意识、主体概念的对立。

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对身体的理解是“身体的灵性化”和“心灵的物化”,这里有试图克服身心二元对立分裂的模式的企图。梅洛?庞蒂的贡献就在于“克服纯粹意识和纯粹事物的指向,把一切都归于某种既非物质、也非精神的‘元素’,即‘肉’。‘肉’闪耀着感性光辉,但却带着心灵(精神)物化和身体(物体)灵化双重性”[11]58可以这样认为,在法国发生的反笛卡儿主体意识哲学的整个社会思潮中,福柯注意到了梅洛?庞蒂开创的新方向,但相对于梅洛?庞蒂身体概念中灵性化的倾向,福柯更易于直接向尼采获取身体概念向理性化本质化形而上学的攻击的原动力。福柯对尼采身体概念的解读,完全抛却了身体概念中的意识残余,像尼采一样,从身体的生理学、种族学、血统学等完全身体物质性的角度来认识身体的。

在尼采那里,身体首先是作为对意识的绝对对立而出现的。尼采对人的定义中,身体和动物性取代了形而上学中理性的位置,尼采认为我们处于意识该收敛自己的时刻了,“一切有机生命发展的最遥远和最切近的过去靠了它又恢复了生机,变得有血有肉。一条没有边际、悄无声息的水流,似乎流经它、越过它、奔突而去。因为,身体乃是比陈旧的‘灵魂’更令人惊异的思想”[12]。在尼采那里,没有灵魂和意识的一丁点假设,一切的真理、道德、理智、善恶,都要从身体出发来解释,要从身体出发获得意义。

另外,尼采的身体概念和权力意志是等同的。“动物性是身体化的,也就是说,它是充溢着压倒性的冲动的身体,身体这个词指的是在所有冲动、驱力和激情都有生命意志,因为动物性的生存仅仅是身体化的,它就是权力意志。”[13]尼采是从有机的生命躯体来认识人的身体的,认为任何物种的身体都是由一个共同的营养模式连续起来的诸多力量,这些力量之间的永恒运动、斗争、变化过程形成此物种和彼物种的存在样式。总体说来,作为主导力量的生命体的权力意志,是物种有机体自身的诸多力量和其它物种力量关系的内驱力。“对所有有机生命、机体或身体(从变形虫到人类)来说,权力意志是基点……权力意志是一种指向‘扩大再生产’的内驱力,身体则为它所控制,在这一极具功能性的模式中,身体既是动原又是结构,就其驱动再生产而论,它是动原;就其被再生产而论,则是结构。”[14]这样,身体由权力意志的基本冲动所驱使,

52

周海玲从主体到身体第2期

[1]夏光.结构主义思潮与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95.

[2]福柯.福柯集[M].杜小真编.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522.

[3]理查德?沃林.海德格尔与后现代[M]//激进的美学锋芒,周宪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85.[4]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

—批判性的质疑[M].张志斌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28.

[5]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42.

[6]今道友信.存在主义美学[M].崔相录,王生平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83.

[7]海德格尔.世界图像的时代[M]//孙周兴译.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90.[8]德雷福斯,拉比诺.福柯—超越结构主义与阐释学[M].钱俊译,台北: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2.[9]倪梁康,等.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第四辑)[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54-55.

[10]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M].高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5.

[11]杨大春.感性的诗学:梅洛?庞蒂与法国哲学主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2]尼采,权力意志[M].张念东,凌心素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2.

[13]尼采,苏鲁支语录[M].徐梵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18.

[14]斯科特?拉什,谱系学与身体:福柯/德勒兹/尼采[C]//曹雷雨,王燕平译.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福柯的面孔.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434.

身体是所有事件的来源和历史的痕迹。我们对“主体”、“真理”和逻辑范畴的信念就不具有客观效力,因为所有的事件不过是身体和其他外部身体之间的斗争,或是身体内部斗争着的实体(器官、结构、价值)之间的力量关系。主体是身体“表面”以多样性为特征貌似真实公允的统一体。我们信任主体的原因是源于我们的视角,即这样的信念有助于人体的扩大再生产,而历史的真实就是身体有机体这样生物界的扩大再生产。

我们追溯了福柯在法国整个反主体哲学的浪潮中的思路历程,从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主体的冲击引起福柯对主体哲学现代困境的关注,到福柯受梅洛?庞蒂启发,注意身体对主体的反动,但福柯真正完善对身体的现代遭遇的分析和思考,则是从尼采生物学的身体概念出发,认为自我并不是一个稳定的主体,个人在社会中的存在不过是身体被扩大再生产的过程。身体和拥有身体的自我都是社会的构建物。

福柯在《尼采?谱系学?历史学》中提出身体的概念并且直接吸取了尼采关于身体是历史的媒介和形成物,身体也是在历史中被锻造的观点。考察历史处境中话语和权力对身体的塑造,就是福柯对主体的解密和曝光。这样,福柯就完成了扬弃身心二元论走向身体一元论的哲学观,这个过程实际上充满了身体和主体的紧张对立,身体从意识中完全剥离出来,跨越梅洛?庞蒂身体灵性化还原到尼采式的生物学的物质性,这个过程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海德格尔到梅洛?庞蒂,再到尼采,这个思路过程是连贯起来的,但福柯在后期提出生命美学,又出现尼采主题式的物化身体向梅洛?庞蒂主题的灵化身体的反复。这说明,身体本身就是复杂的现象,唯物化和唯灵化都会化约这种复杂性。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李金龙)

53

AbstractsandKeyWordsofMajorArticlesNo.295

wasdifferentfromthepastachievementsinthoughtandart.ItwasowedinlargeparttothenourishmentsandsupplyofLeft-wingmoviesintheperiodsoftransformation,diffluence,andbreakthrough.ThebiggestgainofnewcivilianfilmwasitsadoptionandborrowingofLeft-wingfilmelementsandworldlyarticulationoftheminanalwaysgentlemannerfromtheperspectiveofmarketing.Therefore,theyweremoreconcernedaboutandgoodatdisplayingtheemotionalaspect.Thefinalresultwasoftenahappyending.Thenewcivilianfilm,aftertakingdiverseelementsofLeft-wingfilm,finallysolvedtheproblemin1936ofLeft-wingfilmbeingprofoundyetboringandthenewcivilianfilmbeingconcernedaboutinterestbutlackinginprofoundthought.

Keywords:filmproductionline;1936;Left-wingfilm;newcivilianfilm;Chinesenationallanguage

“RoadSignofBeliefinLuXun’sEssays:InspiringMan’s“ExperienceofNothingness”and

SummoningtheChampionsLife

PENGXiao-yan

(CollegeofLiberalArts,Shantou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515063)

Abstract:LuXun’sessaymarkedbythediscoursescharacteristicof“criticismanddeconstruction”hasitsinternalandintegratedmeaningsystem.Persistentwatchoverthebeliefworldofmodernlifeandrepeatedexaminationanddeconstructionofthenothingnessofthelifearethedeep-seatedmeaningofLuXun’sessay.TheclearroadsignofthebeliefisconcealedinLuXun’sessay:inspiringtheman’s“experienceofnothingness”and“transcendingnothingness”andsummoningthelifeofthe“champions.”

Keywords:LuXun’sessay;belief;nothingness;lifeofthechampions

FromSubjecttoBody:AStudyoftheGenesisofFoucault’sNotionofBody

ZHOUHai-ling

(ShantouPolytechnic,ShantouGuangdong515078)

Abstract:ThethesistriestoanalyzethegenesisprocessofFoucault’snotionofbody.Foucault’snotionofbodywasformulatedintheperiodwhenthecontemporaryFrenchsubjectivephilosophybegantocollapse.Firstly,Heidegger’simpactuponthemetaphysicalsubjectarousedFoucault’sconcernaboutthemoderndilemmaofthesubjectivephilosophy.MerleauPontyinspiredFoucaulttonoticethebody’sreactiontosubject.However,whatmakesFoucaultperfecthisanalysesandmusingsaboutthebody’smodernsituationscomesfromNietzsche’snotionofbiologicalbody.

Keywords:Foucault;notionofbody;genesis

OntheUsualSemanticCombinationsandSemanticAmbiguity

ZHANGYan-ling

(DepartmentofChinese,HubeiTeacher’sCollege,Huangshi,Hubei435002)

Abstract:Theusualsemanticcombinationsarerealizedthroughtheemploymentofrhetoricaldevicesandthechangeofemotionalcolorofwords.Someparticularsemanticcombinationcontextscanmakelogicalthecombinationoftwosememesthatlookabsurdandimproper.Theaforesaidusualsememecombinationstendtomakethemeaningofthecombinationsambiguous.

Keywords:sememe;usualcombinations;meaning;ambiguity

SubstitutionorComplementation?

——

—RuralFormalFinanceandInformalFinanceonConditionofIncompleteInformation

LIUZilan,LIUJie

(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1)

Abstract:Theruralcreditmarketindevelopingcountryassumes“segmentationstructure"inthattheformalfinancegenerallycoexistswithinformalfinance.Duetotheirrespectivecharacteristics,therelationshipofsubstitutionandcomplementationexistsbetweenformal

financeandinformalfinance.“Verticaleffect"producedbythe"complementation"betweentwobranchescanexpandruralcredit

supplyingeffectively.OnthebasisofJain’smodel,thispapersubdividesfurthertherelationshipofcomplementation,arguingthatthe

complementaryrelationshipcanbedividedintotwokinds:onewiththeverticaleffectandtheotherwithnoverticaleffect.Itconcludesthattoreducetheformalfinancerateanddecreasetherategapbetweenthetwobranchesisaneffectivechannelthroughwhichto

achievethe“verticaleffect”transformation.ThisisofgreatrealisticsignificancefortheeffectiveimplementationofChina'svarious

ruralcreditsubsidypoliciesbothofthepresentstageandinfuture,andforthealleviationofruralfinanceinadequacy.

Keywords:substitution;complementation;formalfinance;informalfinance

RationalQuestion:theCriminalCompositionintheCaseofDeathPenalty

SHENYu-zhong

(LawSchoolof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

Abstract:Asaproceduralmechanismforresolvingcriminalconflict,thecriminalcompositionreflectsthephilosophyofrestorativejustice.Itsoperationisnotonlycompatiblewiththegoalsofthejudicialreform,butalsohelps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Duetothelackofcriminalreconciliationsystem,thecasesoffelony,evendeathpenalty,canbereconciledinjudicialpractice,whichisboundtohaveatremendousimpactonimpartialityandbreednewjudicialcorruption.Therefore,toensurethatthecriminalcompositionwillplaytheirdueroleandpromotereconciliationinthecriminalprocess,weshouldcarryoutthenecessarystandardsandguidanceforthemduringtheprocessofthecriminalcomposition.

Keywords:criminalrestorativejustice;thecriminalcomposition;casesofdeathpenalty;sentenceimpartiality

DissertationDefenseIsanImportantLinkinPostgraduateTraining

ZENGQing-yu,LIDe-rui

(Medicalcollege,ShantouUniversity,Shantou,Guangdong515063)

Abstract:Thispaperdiscussestheproblemsexistinginthepostgraduates’educationinsomeplaces,anditstressesthatthepostgraduates’dissertationdefenseisanimportantlinkinpostgraduates’cultivation.Italsoofferssomesuggestionsonhowtoimplementthedissertationdefenseofthepostgraduates.

Keywords:postgraduates;dissertationdefense;postgraduates’education

福柯权力理论之概述

福柯权力理论之概述 在《知识分子与权力》一文中,福柯说了这样一段话,“毕竟,直到19世纪,人们才认清剥削。但人们大概永远不会知道权力是什么。可能马克思和弗洛伊德还不足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个神秘的、被称作权力的、被到处授与人的东西。它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既是显现的,又是隐蔽的。”这段关于权力的论述多少带有一些神秘主义的色彩,这也是它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所在。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权力(pouvoir)一语在福柯的著作中占据了中心地位,福柯在权力领域所作的探究,被认为堪与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领域的建树相匹,甚至福柯本人,也因而被称为“权力思想家”。但即便是这样,这段话却更像是福柯发自内心的最真实的声音,或许在他看来,其实自己和其他人一样——大概永远不会弄清楚“权力”是什么。 但是,福柯仍然尽量对权力作了最大程度上的体认,这里的“权力”我觉得更倾向于现代意义上的。他指出,权力的隐蔽性的一处重要表现就是:权力有意向却没有主体性。我个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一方面权力的行使无不具有一系列目标和目的,另一方面这又不意味权力产生于某一个人的选择和决定。任何个人或国家机器,都不可能指挥在一个社会中产生作用的整个权力网。这也是福柯在《知识分子与权力》中所谈到的,他说,“实际上人们很不了解:谁在行使权力?在哪儿行使权力?人们几乎已了解到:谁在剥削?利益去哪儿了?然而,权力……很清楚,并不是统治者拥有权力。”这里的意思应该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并不仅仅是统治者拥有权力。因为福柯多次批评过传统的权力观念,即视权力为确保奴役一个国家国民的一组机构和机制,或者说,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实施统治的总体系统。他一再强调权力不是一样“东西”,而是一种关系,是各种势力关系的复合体,是这些势力关系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抗争,改变、增强或颠覆它们的过程。在《性史》第一卷中,福柯写道,“权力不是一种机制,不是一种机构,它不是赋予某人的一种力量;它是外借得来的一个名称,用于一个特定社会中某种策略情景。”我觉得,这段话和《知识分子与权力》中的一段话对照来看似乎更明白些,“毫无疑问,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国家机器的传统分析无法穷尽权力运行和实施的领域。……凡是有权力的地方,人们都行使权力。确切地说,没有人是权力的拥有者,然而,总是一方面的一些人和另一方面的另一些人在一定的方向下共同行使权力。人们不知道谁是掌权者,但是知道谁没有权力。”权力不是一样“东西”,所以没有人是权力的拥有者。权力不是固定的存在,也不是流动的存在,而是无形的存在,是一种关系,是一

社会学理论试题集

华农大社会学专业07级 西方社会学史复习参考之四 拓展部分(作为以后深入和继续学习参考) 4 简述科层制的特点,正负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6 简述韦伯关于“感召性权威合法化”的论述? 7 米德关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基本观点。 8 默顿怎样批评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1试论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争论的基本内容和分歧实质。 2 试论帕森斯“结构功能模式”同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结构论”的联系与区别。 5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8 异化劳动 9 普遍化的他人 6 米德怎样论述社会组织的心理基础。 7 简述布迪厄关于惯习“habitus”的基本观点。 8 简述城邦社会学的主要学术贡献及局限性。 4 试论哈贝马斯对西方社会学理性观的批判与重建。 5 有序的社会秩序是通过哪些环节建构的?谈谈你对此问题的见解。 6 试论世纪初期社会思潮的历史地位。 8 反功能 9 合法性 12 主观主义 13 异化 16 社会几何学 18 姿势对话 21 实践的模糊逻辑 22 时空抽离化 3 什么是社会行动?它大约可分几类? 6 布劳怎样分析社会交换论中的内部报酬与外部报酬? 7 莫顿的中程理论分析原则与帕森斯的结构功能分析原则区别 9 布劳怎样从微观的社会交换研究上升到宏观的社会结构研究? 10 简述利奥塔关于“重写现代性”的基本观点。 4 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践,详述帕森斯的A-G-I-L的模式理论。 6 试论帕森斯关于文化因素在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3 实体性社会结构 4 社会稳定 5 社会运行 6 宗教冲突 7 话语方式 8 次级结构 9 普遍语用学 10 社会建构论 11 秩序 8 简述帕森斯的模式变量理论。 9 简述吉登斯关于“时空抽离化”的论述。 2 依据人的社会化理论,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对当前青少年社会化障碍问题的认识。 3 举例论述西方社会学理论中宏观社会学与微观社会学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4 联系当代社会专业化的趋势,论述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5 模式变量 6 实践的逻辑 4 教育制度的显功能 7 莫顿如何批判宏关结构功能主义的? 4 为什么说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学实现了社会学的语言学转向? 7 话语实践(福柯) 8 叙事知识(利奥诺) 10 本体性关怀(吉登斯)15 制度化(帕森斯) 16 旋转的中轴(贝尔) 8 怎样理解利奥塔对“元话语”的批判? 9 怎样来理解吉登斯的“方法论置括号”? 4 比较分析帕森斯的AGIL社会系统模式与丹尼尔.贝尔中轴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5 怎样借鉴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解释观念更新在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中的意义? 6 概念行图示(贝尔) 7 认识的子集(利奥塔) 8 双重解读(布迪厄) 9 压抑文明(马尔库塞) 10 解放的认识兴趣(哈贝马斯) 1 当代社会学主要丛哪些角度去研究社会化问题? 2 社会互动的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对福柯权力理论的分析

对福柯权力理论的分析 【内容提要】权力是政治的核心,对于权力的定义域理解,古来便是见仁见智。福柯提出了权力-知识的概念,明确表示否定传统的阶级分析和阶级理论。权力不仅来自上面的结构对个人的排它性活动,而且也和知识与话语密切相关。权力和知识是共生体,权力可以产生知识:权力不仅在话语内创造知识对象,而且创造作为现实客体的知识对象。人文科学的主体,并不是由意识形态引起的幻想,而是某种权力关系现实存在的结果。新的人文科学的产生和新的权力结构的建立总是同时出现的。 【关键词】知识、权力、国家 福柯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历史学家,后现代理论主要代表之一。其思想以反中心、反权威、反常规而著称,分析方法独特,研究主题多变,涉及历史、文学、哲学、政治、社会、文化等众多领域。福柯的权力理论强调文本与历史的关系,把权力当成具有心理意志力的普遍欲望。认为权力是档案负面的社会、政治现实,是一种永远存在、无法摆脱的社会罪恶。知识和权力是密不可分的“共生体”。知识是表象,权力是实质。每一种话语实践都有一套规则,以潜在的权力形式支配着特定领域的知识、思考和写作。历史写作的话语是在权力斗争中产生的,权力是人们对于事物所实施的暴力。不存在纯粹客观的话语,只有体现或大或小权力的话语。在艺术领域,一如政治、历史中,通过掌握话语而获得权力。福柯认为,权力不是获得的,也不是分享的,而是通过各种关系的一种转换无定的游戏,这些关系涉及经济、政治、知识、情感、性等各个领域。权力有意向却没有主体性,即便是权力促生了反抗力量,但它也只能存在于权力关系错综复杂的游戏网之中。 自政治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人们就对权力进行着持续而深入的研究。可以说,权力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话题,从古希腊的先哲们到现当代的思想家们都在孜孜求索。然而,权力却是一个在本质上具有争议的概念,又具有多张面孔,学者们见仁见智,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权力问题既是一个政治学的问题,又是一个法学的基本问题,虽然权力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关于权力的问题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而且在这些权力问题的论述中最为关注的是统治权问题,即统治权的合法性问题,谁掌握统治权的问题,统治权问题一直是西方权力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研究就是关于权力分配方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政治学也就是关于权力的学问。 福柯对于权力的定义独树一帜,福柯认为权力是档案社会的政治侧面,是一种无所不在、无法摆脱的社会事物。1972年他在知识分子与权力一文中说:那东西如此神秘,可见有不可见,在场又不在场,无所不在无孔不入,这东西就叫做权力。对福柯而言,权力不只是物质上的或军事上的威力,权力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权力和知识的关系。“权力和知识是直接相互连带的,不相应的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有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即能够表现出来有知识是权力的一种来源,并引进了“话语”的概念。这里的“知识”有更广泛的含义,即人们对整个世界认知。福柯认为人们只有精通某一领域的知识才具备了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同时,这一领域的知识只有被普遍承认,才能转变成“权力。 福柯悬置了权力的本体论以及权力的合法与非法这一问题,可以得出自由主义所主张的法治的着点被悬置了。在传统自由主义看来法律是用来确定权力获得的合法性问题,以及限制权力的滥用的,这些法律的合法性同样也来自更深刻的合法性,在福柯这里传统自由主义的主张变地没有说服力了,甚至是变地不现实了。福柯批判了理性的霸权地位,同样否认法律的全能性与完备性,那种在权力面前无可置疑的法律在福柯看来是不存在的。与启蒙时期的法学家不同,福柯不认同那种对法律进行的客观分析,试图探讨法律的真实处境,运用历史-政治话语来分析法律的起源问题,法律之所以为法律的标准问题,以及法律的中立性问题。

_性征_分析中的权力运作_福柯颠覆传统权力理论的尝试

“性征”分析中的权力运作———福柯颠覆传统权力理论的尝试 文 兵 (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 北京 102249) 摘要:福柯对传统的权力理论进行了批判,坚持认为权力首先并不是压制性的,而是生产性的;同时,知识也是与权力相联的,所谓纯粹的、客观的知识是没有的。福柯选择了“性”作为自己颠倒传统权力理论的重要 场所。福柯翻转传统的权力理论,是与他的消解主体地位的理论主旨是一致的,从积极意义上来说,是为了对 个体涉入的具体的制度、场所和机制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关键词:福柯;权力;性征 中图分类号:B56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3)08-0016-05 1968年的五月风暴使福柯的思考重心转向了权力问题。福柯最初在权力问题上,把权力视为禁止、压制、排斥,也就是从否定方面来理解权力问题,这主要体现于他在1970年12月当选为法兰西学院“思想体系史”教授时发表的就职演说《话语的秩序》。但在1971-1972年间,通过对监狱的体验,感受到权力可以不从法律方面来思考,而是可以从技术方面、从策略和战略方面来思考。他在《规训与惩罚》中努力做的,而后又在《性征史》卷一《求真意志》中加以运用的,就是用这种权力的技术和战略的维度来代替权力的法律和否定的维度。福柯曾坦言:如果没有重新思考权力的需要,单凭对性征进行写作的乐趣是不足以鼓励自己去写六卷本的著作的〔1〕。“性征”的问题成了福柯思考权力问题的一个场所。性的问题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性”比起其它东西似乎更是人们禁止的对象(如乱伦、淫乱等)。因此,在性的问题上翻转权力关系就尤为重要。 权力的运作:压制与煽动的游戏 福柯在《认知意志》中,首先对“性压抑说”提出了质疑。这种假说认为,进入19世纪,性完全被视为繁衍后代的严肃的事情,人们对于性一般都要保持缄默。权力对于性,就是禁止、拒绝、否定。他认为,“性压抑说”的提出,有它的来自历史和政治的郑重保证:一是这种假说是与资本主义的秩序联为一体,是为了配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它不能容忍劳动阶层仅仅为了性的快感而浪费精力,因为这种耗费是与资产阶级榨取劳动的要求不相符合。但福柯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统治阶级首先是把对快感进行限制的原则运用于自身,它首要关心的不是被剥削阶级的性压抑,而是统治阶级的肉体、活力、长寿、生殖和繁衍。在后来,资产阶级的这种性征机制才逐渐地渗透到下层人民之中。二是这种假说是与某些人的利益相关的,因为承认了性受到压制,那么反抗现实、颠覆秩序、承诺自由、召唤未来,就很自然地进入到某种话语之中。性压抑说是潜藏着一定的战略意图的。 福柯要追问的是:性的压抑是否是一种历史事实?禁止、审查和否定是否就是权力运作的基本形式?权力要压制性,首先就要把“性”从我们的言谈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章节题库(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关注的新问题 一、名词解释 1.网络分析 答:社会网络分析是新兴起的一套分析社会结构的理论和方法,其基本观点是将个人或组织之间的社会联系所构成的系统视为一个“网络”,并认为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网络所构成的大系统。社会网络分析包括两个层面:①它是一种理论,是从社会网络关系或人际关系的网络结构出发来解释社会现象;②它也指一套分析方法和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分析的指标和测量方法。 2.社会网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研;南开大学2005年研) 答: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社会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是:社会单元(可以是人、群体或者位置)、社会单元之间的互动、社会单元互动形成的模式。 二、简答题 1.简述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的观点。 答:(1)传统社会学对女性的研究的忽视,主要表现在: ①社会学家的传统研究课题忽视了对妇女经验的研究;

②社会学倾向于把社会作为一个单一性别(男性)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学家很少把社会性别作为重要的因素加以研究; ④社会学家解释权力与地位现象倾向于维护现状; ⑤某些方法论和研究情景会系统地阻碍某些信息的获取,而这些信息对于解释现象是不可或缺的。 (2)女性主义理论与社会学结合的优势: ①社会学为研究社会中的妇女以及妇女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提供了极有用的理论和方法; ②由于把性别主义纳入社会等级化的理论以及认识到性别是不平等的根源之一,社会学也得到了丰富; a.性别跟阶级一样,是一种主要的分层系统;任何社会中的这种分层都来自于社会生产组织或制度。 b.社会生产可广义地看做是一种多方面的、等级性的组织过程,这一过程再生产和维持着社会生活。 c.对这一过程的有效分析应改变传统的研究思维。 d.意识形态掩盖着社会生产的真实性,同时又在个人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造成了分层结构。 (3)女性主义社会学侧重研究的问题是性别关系中的不平等或差异性,故被称为性别社会学或“女性社会学”。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是一种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密切相关的新理论,它在许多方面对传统的理论思维提出了挑战。这一理论广泛涉及了两性关系、妇女地位与发展、性别不平等与社会分层等诸多问题。因此与之相关的研究也是多学科或多视角的,影响女性主义理论与一般社会学理论结合的因素: ①作为职业的社会学组织;

社会学基本理论

社会学基本理论 一、社会概述 1、含义---唯实派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一个集合,而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唯名派认为,社会是代表其具有共同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实名而非实体。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认为,社会的实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经济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最基本的关系。 2、特征---社会是有组织、有文化的系统;社会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在任何社会发展时期,社会都是人类共同生活的最大群体;社会有明确的空间界限,存在于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社会具有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社会有一套自我调节机制,它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活的机制”。 3、类型---根据阶级关系与生产关系分为亚细亚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根据人类学划分为原始社会、野蛮社会、文明社会;从社会存在方式划分为狩猎和采集社会、园艺社会、游牧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与后工业社会;从社会整体结构划分为公社社会与社团社会。 4、德国经典社会学家滕尼斯划分为公社社会与社会。公社社会指绝大多数的社会关系是建立在个人的亲友关系上的社会。社会是指绝大多数社会关系是建立在正式的、契约化的、非人格化的、专门化的基础之上的。 5、孔德划分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与实证主义阶段。

二、文化 1、含义--指某一民族或群体代代相传的、共享的整体生活方式,是赋予一个社会以特色的长期凝结和传承下来的思考行为方式及结果。 2、基本要素--符号、语言、价值、规范 3、特性--文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与创造出来的;文化石后天习得的;文化石共有的;文化具有象征性;文化具有复合性;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文化具有普遍性;文化具有民族性与阶级性;文化有多样性。 4、文化特质--一组文化的组成要素。 5、文化从--功能上相互联系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性。 6、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7、类型--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共同文化与差异文化。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站主导地位的、由大多数人共享的文化。亚文化是指仅仅作为社会上一部分群体所接受或特有的文化。 8、文化共同性来源有四个要素:物质上的相似性、生活上的相似性、人类环境资源的限制与影响、文化接触与传播的影响。 9、功能--文化石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促进社会行为有了系统的规范;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10、文化分析中的种族中心主义与相对主义。 种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与标准来衡量别的文化,认为自己的文化石最优的。利:增进群体内的团结,减少团体内冲突,

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课后习题(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福柯的“知识考古”社会学 1.怎样理解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 答: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 (1)概念 福柯对历史的考古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如是观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2)福柯把现实放到历史过程中考查,这与他对现实的历史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福柯像狄尔泰和伽达默尔等解释学家一样,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嬗变的踪影。 (3)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因此,对现实和历史都不能不加怀疑地理解和解释,而要在种种矛盾关系中开展批判性地阐释。福柯像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那样,在否定现实的前提下揭开遮盖于其上的种种假象,找出被人们忽视的真实规定性和网络联系。并且,个性、自由、解放等价值理想从未被隐没,对现实的激烈抨击都是以这些理想原则为根据而提出的。 (4)福柯不仅要求现实按照理想原则发生变革,而且认为现实在历史中也是通过种种断裂性变化而展开的。因此,福柯反对历史仅仅是量变的进化过程的观点,而是在量变中看到了质变,在演进中看到了飞跃。福柯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而不是普遍规律性。

2.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法论意义如何? 答:(1)福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但不是一般的语言学理论,而是以语言为对象展开的社会学理论。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福柯指出话语研究揭示了另外一项任务,就是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 (2)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3)福柯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面向实际的经验过程,虽然话语实践没有形成科学知识,但是这种处于实证性或经验性层面上的陈述,却是科学知识或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4)给人们新的启示,让人们更加关注面向实际经验过程的话语实践。 3.为什么福柯认为近现代欧洲医学关于疯狂诊断反映了理性的疯狂? 答:(1)疯狂的现代时期开始于法国皮内尔和英国图克创立了新型精神病医院。在福柯看来,皮内尔和图克建立的精神病院不是解放疯人的科学的医疗机构,而是从道德和心理上对疯人施行更残酷压迫的改造所: ①图克的精神病院以给疯人提供休养的名义对疯人施行心理治疗,实质上是把宗教和道德融为一体对疯人实行恐怖性惩罚。这种做法使疯人在心理上持续地处于恐怖状态,不断地保持自己的负罪感。 ②皮内尔的精神病院没有把宗教作为治疗手段,但是那里施行了更严厉的道德惩罚。对

西方社会学主要理论

一 结构功能主义 现代西方社会学中的一个理论流派。它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整体是以平衡的状态存在着,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会趋于新的平衡。 思想渊源 社会科学中的功能主义有着长期的历史。A.孔德和H.斯宾塞在其著作中都有所论述。□.迪尔凯姆、A.R.拉德克利夫—布朗和B.K.马林诺夫斯基对功能主义也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现代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是在以往的功能主义的思想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T.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主义这一名称,他在以后的许多论著中,为形成结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理论作出了很大努力,并成为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的领袖人物。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行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之一,其他3 个是行为有机体系统、人格系统和文化系统。在社会系统中,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结构形成了社会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角色,作为角色系统的集体,以及由价值观和规范构成的社会制度,是社会的一些结构单位。社会系统为了保证自身的维持和存在,必须满足4种功能条件:①适应。确保系统从环境中获得所需资源,并在系统内加以分配。②目标达成。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定各目标的主次关系,并能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③整合。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④潜在模式维系。维持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并使其在系统内保持制度化。在社会系统中,执行这 4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会共同体系统和文化模式托管系统。这些功能在社会系统中相互联系。社会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社会系统内的各亚系统之间,在社会互动中具有输入—输出的交换关系,而金钱、权力、影响和价值承诺则是一些交换媒介。这样的交换使社会秩序得以结构化。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是趋于均衡的,4种必要功能条件的满足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性。 默顿的经验功能主义 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是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发展了结构功能方法。默顿认为,在功能分析上,应该注意分析社会文化事项对个人、社会群体所造成的客观后果。他提出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概念,前者指那些有意造成并可认识到的后果,后者是那些并非有意造成和不被认识到的后果。进行功能分析时,应裁定所分析的对象系统的性质与界限,因为对某个系统具有某种功能的事项,对另一系统就可能不具这样的功能。功能有正负之分,对群体的整合与内聚有贡献的是正功能,而推助群体破裂的则是负功能。默顿主张根据功能后果的正负净权衡来考察社会文化事项。他还引入功能选择的概念,认为某个功能项目被另外的功能项目所替代或置换后,仍可

《现代社会学理论》精.doc

《现代社会学理论》 一、结构 见书P7——P15页 第二章行动:社会安排中的意义和动机(构建理论) 韦伯和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人类意图的产物。 1、韦伯:德国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的一位奠基性的人物,也是构建理论的奠基人。认为人总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社会现实的行动者,其行动方式要看他们是以怎样的方式理解其行为的,以怎样的方式赋予行为以意义的。将社会行动体系分为四类:工具理性行为、价值理性行为、情感行动和传统行动。对于非理性行为我们可以用直接性观察理解其行为的意义,而对于理性行为,我们以说明性理解其行为意义。对说明性理解要求在因果和意义两方面都必须是充分的。 2、齐美尔:德国社会学家,与韦伯同为建构主义经典理论的奠基人。认为社会的缘起在于其成员的心智中,考察的对象是个体的人及其境遇、行动。 3、符号互动理论:齐美尔影响了20世纪早期的美国社会学思想,最突出的是由芝加哥大学米德发展起来的符号互动论。符认为:社会是由代表心理过程的姿态和语言(符号)的交换构成的。 4、米德: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分支——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其符号互动论的核心概念是自我,人类在描述自我时,既用主我“I”也使用宾我“me”。主我是思考着行动着的主体,宾我me是主我I所思考的那个客体的自我,是自我的一个面相,是他人对自我凝视的一种表达,社会经由宾我me进入个体,并且同时被主我I所建构和重构。符号互动论者讨论的互动是主我与宾我之间的内在对话,社会期待与个体的要求和表达在其中进行协调。一个发达完整的自我意味着,人们能够比较确信,自己赋予一个符号的意义与他人所赋予的意义大体一致。 5、戈夫曼:符号互动论者,认为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主张一种拟剧视角,印象管理是其核心主张。其核心理论概念仍是自我。一是正式自我,它定位于社会情境中。正式自我是外在于人的,并寓于社会控制模型中,又是在与个人的关联中发挥作用的。第二是进行表演或印象管理的自我,这种自我是冲动的,情绪的和变动不居的。社会生活也正是在正式自我和表演的自我之间不断协调的过程。 6、现象学:现象学受韦伯的影响较大,代表人物舒茨,现象学社会学关注的是行动者通过哪些方式,将感觉材料转变成各种类型化或心智图像来解释社会世界。 舒茨对韦伯行动的意义与行动的动机是同一的观点提出的质疑,将行为的动机分为两类,一是因果动机和目的动机。 7、常人方法学:想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将社会世界类型化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学家必须以与行动者的做事方式完全相同的方式来解释社会。代表人物,[美]加芬克尔,致力于对日常生活中例行性的平凡活动进行直接经验性的研究,认为这些活动的核心特质是反身性。 8、帕森斯:自愿行动。 9、哈贝马斯:把行动分为两个主要类型:沟通行动和策略行动,但主张这两种类型的行动都是理性的,可以被观察者理解的。沟通行动理性是为了平衡把理性行动仅看作目的性的或工具性行动的片面观点,沟通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达成理解。 第三章理性:个人利益最大化 1、马歇尔:马歇尔体现了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功利主义社会学思想的基础。马从需求、个人欲望或目标的角度入手来说明人的活动,并引入效用这个关键词来点明一个行动者可能追求的各种社会对象的相对价值。 2、帕累托:与马歇尔同时代的意大利政治经济学家,帕累托最优:成功的公共决策应该建立起一种个体效用的计算方法,应该明确地以全部人口的效用最大化作为目标。 3、交换理论:关注的焦点是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成本和收益。其核心假设是,人们会理性行动,争求价值最大化。 4、其他见书P95—96 第四章结构:决定经验的隐秘模式 1、弗洛伊德(略) 2、列维:原始的思维(略)

我国学校场域权力关系运作及其后果分析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视角

于春燕 我国学校场域权力关系运作及其后果分析 ———基于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视角 (大连海事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6) 【摘要】以福柯的视角,学校可以被看成一个各种权力关系运作的场域,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是各种 权力关系运作的载体。通过对身体和空间的操纵、层级检查、规范化裁决、考试等手段,规训性权力渗透到学校场域的各个角落,体现在师生的日常互动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移植了现代社会工业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工具理性的一种体现,造成教育与人关系的异化。 【关键词】权力;规训;学校场域 【中图分类号】G4 【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26[2013]01-0094-03 基金项目:大连市社科院课题项目“大连市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对策研究”(2011DLSK06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于春燕(1976-),女(汉),烟台人,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讲师,社会学博士,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管理学。 ■ 福柯认为,现代权力的存在形态表现为一种复杂的“场力结 构”,归根结底是一种“关系性权力”,弥散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无论人们身处何时何地,都处于一个由现实规则所构成的权力系统之中,成为权力的产物。由于国家权力的介入和干预,以及各种利益关系和力量对比关系的存在,学校中形成了一个各种权力关系运作的权力场域。福柯关于微观权力的剖析为我们讨论学校教育中的权力运作开辟了崭新的空间和视角。 一、学校场域的基本权力关系状况 学校场域中的教育活动与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一样,包含着三个基本要素:主体、客体、联结主客体的中介。在学校场域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教师和学生属于教育活动的主体,而教学内容是认识的客体。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掌握教学内容时,总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来完成,比如: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开展教育活动,用什么样的规范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等等,这是学校所要做的工作。如果把观察学校教育活动的视角拓展到学校之外的系统,并对系统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就会发现学校教育活动的关系网络,即国家与学校的关系、国家与教师的关系、国家与学生的关系、国家与教育内容的关系、学校与教师的关系、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学校与教育内容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育内容的关系、学生与教育内容的关系。可以说,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在以上关系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在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四方利益主体中,国家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因为国家不仅拥有制定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入学、教师教学资格标准的权力,也是学校资格和物资来源的重 要保障。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会为本国的教育制定尽可能全面的发展规划和相关的法规政策,这些对学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约束力,可以说,教育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我们常说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同样也说政治、经济、文化也是社会的子系统,这种日常说法掩盖了教育与这些子系统之间关系的真相。[1]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等级式的精英主义的教育制度,对学生进行分类、优胜劣汰,有所区别地分配教育机会和资源,培养和选拔的是政治和经济技术精英,这样标准化的统一考试就成为分类甄选学生、分配位置和身份、分配教育利益的技术和手段,成为一种请君入瓮式的规训形式。 与此同时,国家将相应的教育的监督权、执行权等有所保留地委托给各级政府和学校。“在学校,不仅有国家权力的延伸,还有社会各个方面权力对学校的渗透和介入。作为国家制度的延伸,学校要承担国家未来人才培养的重任,首先要凸现国家的意志,要以国家的意识形态为依托,构建以官方话语为中轴的学校生活轨迹。官方话语顺理成章就成为各种力量和关系介入和渗透学校场域的‘敲门砖’,围绕着官方话语合法性获得的权力争斗自然成为学校权力网络的核心。”[2]学校在行使国家授予的权力时,其权力关系分解为两个向度:一是指向学生,二是指向教师。前者表现为学校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后者表现为通过对教师的管理间接实施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上述各种权力关系运作的底盘。它不仅承载着教师与学生的权力关系,而且承载着国家与学校、国家与教师、国家与学生、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的权力关系。国家及学校以一种整体性的制度力量与教育主体发生联系,这种联系又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而起作用。师生交往不仅 改革与发展 REFORM AND DEVELOPMENT 94··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与主要理论流派.

社会学的现代发展与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从创立到繁荣,其中心都在欧洲。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学发展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美国。二战之后,欧洲社会学研究又进入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并且向世界其他地区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拓展,使得社会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也受到高度重视,并迅速发展起来。 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社会学进入现代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 第一,加速化,即自从二战后,西方社会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学调查。可以说,社会学的应用研究成为一种世界趋势。 第二,多样化,即西方社会学没有统一的社会学理论,观点分歧,学派林立。 第三,分科化,即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的趋势加强,分科社会学种类增多。 第四,定量化,即在研究方法方面,社会学越来越注重定量研究,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运用,大大加快了资料处理的速度,使社会学研究方法准确、快速、规范。第五,心理化,即侧重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 自古典社会学以来,社会学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即能否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在这点上社会学理论往往被分为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阵营;二是关注社会的组成,即社 会是如何产生及为何产生,也即社会是如何运行的。围绕这两点,社会学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学派。在这里,仅选择其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理论流派作一简介。 一、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初步形成于20世纪30-40年代,鼎盛于60年代,至今仍是西方社会学中的主要流派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和默顿。

塔尔科特·帕森斯(T.Parsons,1902-1979的社会学理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第一,社会行动论。帕森斯认为,人们的社会行动包括以下四个结构要素:行动者、目的、情境、规范,而且在它们的基础上构成了更高一级的社会行动体系。社会行动体系包括有机行为体系、人格体系、社会体系、文化体系四个亚系统。因此,人的社会行动要受到有机体、人格、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一般系统理论。帕森斯认为,社会系统不过是更一般意义上的行动系统的一个亚系统。他认为,一般行动系统具有四个基本的功能要求:适应功能(即系统保持与外部环境的交换,并将获得的生存资源分配给整个行动系统。它由行为有机体系来承担、目标获得功能(即确立目标的优先顺序,并调动系统的资源来实现这些目标。它由人格系统来承担、整合功能(即系统必须协调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功能总体。它由社会系统来承担、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即系统根据某种规范维持某种社会行动的延续性。它由文化系统来承担。这四个功能必要条件的满足与否,决定了社会系统或其他一切行动系 统的生存能力。第三,均衡论。帕森斯系统功能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社会系统的整合和均衡。他认为,在一般情况下,系统总是趋于稳定与均衡状态的,一旦发生反常现象,原有的均衡被破坏,社会系统就会通过反馈机制进行自我调节,自发地返回均衡。帕森斯的宏观的、高度抽象的、严密的理论体系对西方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他的理论没有充分地看到社会冲突与社会变革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保守倾向。 罗伯特·金·默顿(Robert K. Merton,1910-的社会学理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层理论。默顿主张建立一个介于宏观理论与纯粹经验研究两者之间的“中层理论”。这种中层理论能将理论与经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推动社会学理论的发展。第二,均衡功能论。在默顿看来,社会单位对系统可能有正功能,也可能有负功能;可能有“显功能”,也可能有“潜功能”。他认为,社会单位对整个体系之和谐与整合与否,应由验证法来一一加以研究,不可一概而论。默顿的功能论是一种均衡的功能论。他不仅想知道为什么个人会顺从他人和群体的意志去行事,而且也想知道为什么某些人会走向偏差而导致社会的非整合。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米歇尔·福柯)【圣才出品】

杨善华《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复习笔记 第八章米歇尔·福柯 一、福柯的生平与思想渊源 1.生平简介 在当代的学术界中,思想与理论日益成为一种学院化,学科化,也就是专业化的职业,因此,在当代思想家中很少有人像福柯这样,思想与生活交织得如此紧密。福柯对先锋派艺术的迷恋,隐秘的爱情生活,各种极限体验以及他以独特方式参与的政治活动都构成了他思想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福柯的思想渊源 (1)康德与批判哲学传统 ①对康德的继承 “如果说福柯确实是根源于某种哲学传统的话,他属于康德开创的批判传统,我们可以把他的工作称为思想的批判史”。在福柯看来,康德开创的传统,包含了两个方面:a.对知识条件的批判性考察。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正是继承了康德的这一传统,而且,福柯笔下那个多少有点古怪的“考古学”一词就是来自康德本人; b.康德是现代哲学中第一个对“当前”的历史处境进行思考的哲学家,福柯晚年的工作则承继了康德对启蒙与革命问题的探索。 ②与康德的不同之处 a.在考察知识问题时,福柯将康德分析中带有哲学人类学普遍色彩的先验图式转化为一种历史先验。 b.尽管福柯将黑格尔等思想家视为是康德传统的一部分,但福柯的分析视角虽然强调

历史性,却与这些康德哲学的历史化途径迥异,因为福柯考察的不是“历史的逻辑”,而是“历史的实践”,他的理论也不是具有目的论结构,隐含了某种末世论观念的历史哲学,而是“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来处理理性、非理性这些传统上属于哲学的问题”; c.福柯对任何主体哲学都抱有深刻的怀疑,所以他也严厉地批评指出,在康德的传统中包含了某种西方文化固有的强调“内在性”的倾向,他则希望借助历史学的批判分析摆脱先验主体的束缚,因此利科才称福柯的思想为“没有先验主体的康德主义”。 ③福柯仍然在一些关键取向上深受康德的影响,这突出地表现在他的历史分析中所隐含的批判取向,这一点往往为福柯的评论家所忽视。福柯的批判方式,特别要求他的读者具有独立运用理性的能力和勇气,这一点同样是康德基本思想原则的现代体现,而且也是福柯与康德在思想上最大的亲缘之处。 (2)尼采 ①尼采对福柯的影响 尼采的思想使福柯得以反思他从法国教育体制和学术界那里获得的一系列“想当然”的观念,从而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尼采对福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尼采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对历史(学)的批判性态度,是福柯力图避免传统历史学分析的问题而独辟蹊径的一个重要动力; b.尼采强调,知识并不像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主流传统所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使我们摆脱尘世权力斗争,获得内在自由的东西,相反,知识本身正是权力或力量斗争的产物和工具,这一点对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和权力分析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尼采对基督教道德始终抱有毫不妥协的批判态度,并曾试图用谱系学的方法来探讨道德本身的复杂历史,这一思路是福柯独特分析取向的一个重要基础,并影响了福柯晚年对自我技术问题的探讨;

福柯权力理论

福柯权力理论 读书笔记(4)——关于福柯的话语和权力理论 对于福柯,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法国结构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但是福柯却坚决反对别人对他如此的定位,在《知识考古学》一书中第五章的结束语开头,作者本人也提到了曾尽量避免“结构主义”的字眼,他遗弃了语言学描述的程序和范式展开自己对于形成实证性、知识和话语实践的概念讨论。在狭义上,我们一般对于话语的理解就是“语言的形式”,而从广义上来讲,话语则涵盖了“文化生活的所有形式和范畴”;在《知识考古学》一书中,话语这个术语被福柯定义为“隶属于同一的形成系统的陈述主体”。而福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突破了结构主义话语之内研究的方法,倾向于解构主义,他将断续性、差异与断裂引入现时的存在,他认为话语分析受制于却不局限于语言学的惯例,也不局限于语言学的基本单位,而只有与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等结构的相互联系中,话语分析才有意义;一个时代中,一系列不同的话语可以揭示话语的断续、断裂的形成史。而在对于话语理论的分析中,“考古学”是他前期考察和验证这种建构规则的重要方法。 所谓“知识考古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应用“考古学”的意识和方法来对“知识”和“观念”的构成(前提、条件、机制)与演变过程进行考察和分析的方法。在本书中,福柯明确使用“话语”一词来指称自己以前描述和分析的那些“知识”和“观念”。在此,我们需要结合福柯的理论界定话语的定义。福柯认为,话语是根据某些分析标准而被我们确认为是属于同一个系统的陈述群,而在这个陈述群中,个人的陈述或单个作者能够作出个人陈述的机会实际上不可能,每个说话机会的顶部和上方都耸立着一个规范的集体,福柯便称之为话语。福柯对于话语的定义是特别的,当然任何定义都是有自己统一的定义标准的,我们不免疑问福柯在确

(完整版)北大社会学考研北大社会学考博试题

北大社会学考博试题- - 1998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社会学理论 1名词解释(3分/题) 结构化 Bourdieu 沟通行动 2从理论与方法两方面论述中国社会学本土化的产生、原因及学科建设的意义,以及你的观点。(21分) 3比较韦伯与Durkheim对现代社会的论述。(20分) 4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目前遇到的难点与关键点是什么,试用社会结构动因及运行机制分析之。(25分) 5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特点,对当今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25分) 社会学方法 1社会学理论解释的类型。(10) 2比较实验方法与抽样调查方法。(10) 3当代社会学方法的进展与特点。(15) 4近十几年来社会学实地研究(包括社区研究、田野调查和个案研究的进展与问题,以案例或自己的调查说明。(20) 5设X1、X2、Z(定类变量提示可以设为虚拟变量)与Y可以写成多元回归方程,请写出来。(?) 1999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入学考试 社会学理论 1.帕森斯结构功能论的基本观点?以后的学者有哪些批评?功能主义和新功能主义如何对待这些批评?(20) 2.结合中国社会实际,分析"现代性"的几种主要观点?(10) 3.马林诺夫斯基说,三十年代出现了社会学的中国学派,他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有什么看法?(10) 城乡社会学方向 1.用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的制度或组织变迁?(20) 2. 用一个或几个理论分析中国农村的非农化过程。(20) 3. 试以社会学的观点分析中国社会目前面临的"需求不足"现象。(10) 4、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有人认为与亚洲某些国家在经济活动中重视人际关系的特点有关,你有什么看法?(10) 社会学研究方法 1、试述社区调查与大规模问卷调查的优缺点,并以实例说明。(20) 2、试述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方法论之争。(10) 3、韦伯的个体主义方法论与科尔曼的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差异?(10) 城乡社会学方向 1.说明社会学研究在方法上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的不同?(20) 2.如果进行进城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差异和相互关系的调查,请设计问卷的基本结构和设计程序。(20) 3. 4.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的关系和应用。(10) 200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理论 1. 名词解释(20) 社会有机体生活世界福柯社会学本土化 2. 比较帕森斯与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的异同(20) 3. 科塞的功能主义冲突论与达伦多夫辨证冲突论的异同(20) 4. 家庭社会学方向题(1)试述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家庭对社会变迁的对应策略(2)试述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家庭对社会变迁的对应策略方法 1. 社会学研究的不同研究层次主要运用那些研究方式与方法(12) 2. 社会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2) 3. 舒茨与韦伯社会学方法的异同(12) 4. 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以及你的理解(24) 5. 统计(40):多元回归路径模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001年博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社会学理论第一部分 公共试题 1名词解释(每题5分)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简答题 1.怎样理解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 答:对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历史社会学或知识社会学视野,可作如下理解: (1)知识考古学的概念 知识考古学是用以探讨知识何以可能的主体和客体条件以及“真理体制”得以建立的实践过程的方法。福柯对历史的考古是在对古人知识的追忆中揭示现实世界存在、异变和扭曲的根源。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历史社会学”。 (2)福柯把现实放到历史过程中考查,这与他对现实的历史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福柯像狄尔泰和伽达默尔等解释学家一样,认为现实不过是历史的延续,现实中存在和变化着的事物在历史中能捕捉到它嬗变的踪影。 (3)与解释学强调现实同历史不可分的一般论述不同,福柯认为无论现实还是历史,都是以扭曲的异化形式存在着和联系着。因此,对现实和历史都不能不加怀疑地理解和解释,而要在种种矛盾关系中开展批判性地阐释。福柯像马克思和法兰克福学派那样,在否定现实的前提下揭开遮盖于其上的种种假象,找出被人们忽视的真实规定性和网络联系。并且,个性、自由、解放等价值理想从未被隐没,对现实的激烈抨击都是以这些理想原则为根据而提出的。 (4)福柯不仅要求现实按照理想原则发生变革,而且认为现实在历史中也是通过种种断裂性变化而展开的,福柯力图通过“停在表面”的方法去把握那些流变的、断层的、随机

的具体现实。因此,福柯反对历史仅仅是量变的进化过程的观点,而是在量变中看到了质变,在演进中看到了飞跃。福柯在肯定变革的激烈言辞中追求多样异质性,而不是普遍规律性。 2.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方法论意义如何? 答:(1)福柯建立了丰富的语言学理论,但不是一般的语言学理论,而是以语言为对象展开的社会学理论。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揭示语言所指的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是怎样被语言建构起来的,又是怎样在语言的控制下存在、断裂和异变的,福柯称之为“话语实践”。福柯指出话语研究揭示了另外一项任务,就是把话语作为系统地形成这些话语所言及的对象的实践来研究。 (2)福柯的语言学研究是由语言触及人的社会行动或社会实践的社会学研究,是在社会学视野里展开的语言学研究。 (3)福柯通过考察话语方式研究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人们面向实际的经验过程,虽然话语实践没有形成科学知识,但是这种处于实证性或经验性层面上的陈述,却是科学知识或思想体系得以建立的前提和基础。 (4)给人们新的启示,让人们更加关注面向实际经验过程的话语实践。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由生产社会向消费社会的变迁?请举例说明。 答:(1)消费社会的产生 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从过去的生产社会转向以符号为中介的消费社会。在《物体系》中,布希亚分析了“物”在当代日常生活中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变迁。他指出,所有社会成员都是通过物的生产、安排、使用和消费活动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