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复习提纲2010-2011-1

汉语言文学复习提纲2010-2011-1
汉语言文学复习提纲2010-2011-1

中国当代文学(2-1)复习提纲

一、第一章当代文学发展史概述

1、第一次文代会

2、中国当代文学分期

3、建国初期的三次文艺思想的斗争

4、“双百方针”

5、双百方针提出后创作与理论界出现的活跃局面

6、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

二、第二章诗歌

1、闻捷诗歌代表作品、特点

2、政治抒情诗

3、大跃进民歌运动

4、白洋淀诗群

5、“文革”时期潜在诗歌写作

6、朦胧诗群

7、“他们”派

8、90年代的诗歌特征

9、穆旦诗歌特点

10、食指诗歌特点

11、海子诗歌主题

三、第三章戏剧

1、“小说体戏剧”

2、《茶馆》特点

3、社会主义教育剧

4、新时期现实主义话剧创作

5、新现实主义话剧

6、80年代实验话剧

7、90年代探索剧

8、《桑树坪纪事》的特点

9、昆剧《十五贯》

10、60年代京剧“现代戏”

一,九十年代文学环境特点

?答:(1)文学的个体化和个人化与文学的集团化并存,一大批自由撰稿人的出现。

?(2)民间策划与政府口号井水不犯河水,由于文学的个性化出现,写作者不必唯政府的马首是瞻,但是他们对政府的号召并不反感。

?(3)文学载体由原来的刊物的一枝独秀到多头进展,出版社的畅销书、报纸副刊上的随笔、网络文学都对文学期刊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文学期刊策划出一些“旗帜”来也是为了招徕作家和读者,这实际上是期刊市场意识的觉醒。

?二,当代散文内涵:狭义指:文艺性散文或艺术散文。

?广义指:文艺性散文、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杂文、回忆录、人物传记

等等。

?演化的趋势:从显示个人性情,向议论现实和报告事态的方向发展。

推荐书目

1、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出版社

2、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3、费正清等著《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李扬著《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5、各类作品选及长篇小说

第一章当代文学史概述

一、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迄今为止的中国文学。

二、当代文学史

1、历史

2、文学史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1、第一次?°文代会?±:

2、第一次?°文代会?±的历史意义: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

1、三分法:

(1)十七年时期(1949——1966)

(2)文革十年(1966——1976)

(3)新时期(1976年10月——)

2、二分法:

教材:

(1)现实主义一元化美学形态的文学(1949?a?a1978)

(2)多元美学形态并存的新时期文学(1979?a?a)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

(1)50-70年代的文学

(2)80年代以来的文学

四、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

1、中国当代文学是无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学。这就决定了中国当代文学是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无产阶级政治色彩和政治倾向的文学。这是中国当代文学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2、中国当代文学基本上是?°现实主义?±为主潮的文学。

3、中国当代文学是具有鲜明而强烈的民族特征和民族风格的文学。

第一节十七年文学

一、十七年的文学环境及文学创作

(一)五十年代初中期文艺界的政治批判运动

1、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1)俞平伯与《<红楼梦>研究》

(2)李希凡、蓝翎《<红楼梦>研究简论及其他》

3、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1)胡风及其文艺思想

(2)对胡风集团的批判

1955年的批判是胡风等与左翼文学内部的主流派别之间矛盾的继续。开始是在文艺思想的范围内,后来成为“政治问题”。胡风及其追随者和同情者,被构造为“反革命集团”。

资料链接:

1955年6月10日,《人民日报》公布由毛泽东亲自撰写按语的三批材料。 “胡风的主子究竟是谁?……胡风和胡风集团中的许多骨干分子很早以来就是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国民党的忠实走狗,他们和帝国主义国民党特务机关有密切联系,长期地伪装革命,潜藏在进步人民内部,干着反革命勾当。”

(3)影响

“在全国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共触及了2100人,逮捕92人,隔离62人,停职反省73人。到1956年底,绝大部分作为受胡风思想影响予以解脱,正式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分子的78人(内有党员32人),其中划为骨干分子的23人。到1958年给予停职、劳教、下放劳动处理的62人。” ——1980年7月21日《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复查报告》(二)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5月,毛泽东,最高国务会议

2、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影响:

(1)创作:?°干预生活?±、突破题材禁区

(2)理论批评与研究:人性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写中间人物论等(三)文艺界的反右斗争与

大跃进时代的文艺

1、文艺界的反右斗争

2、大跃进时代的文艺

(1)大跃进民歌运动

(2)《红旗歌谣》

(3)两结合?±创作方法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1960年7月周扬在第三次文代会的报告《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中,将这一创作方法作为?°方向?±加以确定,宣称它是?°一种完全新的艺术方法,是最好的创作方法。

(四)六十年代初文艺政策的调整

1、新侨会议

1961年6月,全国文联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了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征创作会议。

2、广州会议

1962年3月2日,国务院、文化部和全国剧协在广州召开了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

3、大连会议

1962年8月,中国作协在大连召开了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

(五)毛泽东的两个批示

(1)1962年秋,毛泽东提出了?°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

1963年至1966年上半年间,中国在文学、艺术、学术等意识形态领域里展开

了一场急风暴雨式的政治大批判,最终以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毛泽东在此期间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无疑是这场越烧越旺的政治批判烈火的助燃剂。

(2)两个批示

★ 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对12月9日的《文艺情况汇报》第116号上所刊登的《柯庆施同志抓曲艺工作》一文作出批示,并把这一批示批给了北京市委的彭真和刘仁:(详细)

★6月27日,毛泽东就在中宣部的整风报告草稿上,作了关于文艺工作的第二个批示:(详细)

二、十七年文学创作的基本特点

1、现实主义主流

2、工农兵题材

3、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

4、颂歌的基调

第二节文革文学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是一场中国现代历史上空前的政治运动,它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历时整整十年,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千万了极其深远的破坏性影响。

★1965年5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同年8月的八届十一中全会,是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

★文革的“导火索”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一、《纪要》

全称:《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1966年2月2日到2月20日,江青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

会后形成一份纪要,并经毛泽东审阅修改。1966年4月,这个会议纪要以中共中央文件的形式下达全党。

主要内容:

二、“文革文学”发展的阶段

1、第一阶段:

1966——1971

2、第二阶段

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坠机事件发生)——1976

三、文革期间文学的存在方式

1、“文革”期间,原来的作家的写作和作品的发表,需要获得允许、重新取得资格。“文革”开始的最初几年里,除极个别作家仍可以发表作品外,作家普遍失去写作资格。1972年以后,原来作家中可以发表作品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大部分仍不能写作。

2、从1966年7月开始,全国的文学刊物,除《解放军文艺》外,都被迫停刊。

3、在写作方式上,文学批评最流行的方法是组织写作小组。

4、与域外的文化交流,几乎处于隔绝的封闭状态。公共图书馆中的外国文学书刊,大部分已被封存停止借阅。对外国哲学、文学艺术等的译介工作,也基本上陷于停顿状态。到1973年以后,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才在极有限的范围

里进行。

四、文革文学的形态

1、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

“革命样板戏”是公开文学中最为显赫的作品,也是当时极左政治开创“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努力的集中体现。

2、秘密或半秘密状态写作、传播的作品。(地下文学)

由两部分作家组成:

第三节新时期文学

一、七十年代末的文学

1、文学背景

(1)思想解放的潮流

(2)现代化的的热切期盼

2、文学现象

(1)伤痕文学

时间:1977年――1980年间重要的文学现象。

标志性作品:1977年刘心武《班主任》、1978年卢新华的《伤痕》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郑义《枫》、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冯骥才《铺花的歧路》、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整体特点:彻底否定“文革”的思想倾向;善良人(弱者)受损害的情节模式;渲泻愤怒的情感模式;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回归。

(2)反思文学

时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标志性作品:1979的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方之《内奸》,高晓声《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张贤亮《绿化树》,古华《芙蓉镇》,王蒙《布礼》,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整体特点:着重对20世纪50年代保后期至?°文革?±时期极左思潮的历史进行批判性思考;具有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开始了对文学自我的反思。

(3)改革文学

时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标志性作品:1979年7期《人民文学》,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代表作家及代表作: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燕赵悲歌》、张洁《沉重的翅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

整体特点:从1979年至80年代前期,改革文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其一,作品重在政治经济层面上进行开掘,揭示改革出现的矛盾与斗争,并充满热情地讴歌了锐意进取的政治家式的改革者形象。

其二,深入地把握了变革给社会带来的伦理关系、道德观念的变化。改革文学的作品整体上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也吸收一些现代主义表现方法,使现实主义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发展的状态。

二、八十年代文学

1、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

在80年代初,出现了一个大规模介绍西方文化思想的持久热潮。特别是20世纪在西方更替上演的一个世纪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在短短的几年内被我们同时介绍传播进来。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直接促进推动了80年代以来当代

文学的变革。当然也存在一个问题,人们没有时间去了解、审察,在对待这些外来物的态度上,不论是拒绝还是接受,都显得有一些草率。

文化景观

2、文学状况及文学现象

以1985年为界,80年代文学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前期的文学其主题都与“文革”的“历史记忆”有关,亲身经历的人们为“历史灾难”提供了“证言”,并对“历史责任”(谁之罪)作了思考和探究。

80年代中后期,则以西方现代主义的引进为主潮。

(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随着中国大陆再次进入一个开放的国际文化环境,西方现代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也随之进入这个封闭了四十来年的东方国家,很快便与五四新文化思潮遥相呼应,成为本世纪中国大陆第二次接受西方文化的高潮。

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在70年代末期已对文学有影响, 70年代中期的“白洋淀诗派”,80年代初的“朦胧诗”,70年代末开始的以王蒙的《布礼》为代表的一系列小说,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都表现出来了一种新的艺术追求,已具备了一种现代主义的艺术因子。戏剧界也开始受到了新的艺术思想的影响,尝试进行改革。

(2)“现代派”文学

1982年徐迟发表《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引起“现代派”文学的论争。“需不需要现代派;现代派好不好;现代派与伪现代派。”

1985年刘索拉《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等作品发表,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文学。作品表现了世界的荒诞感,人的孤独感,有“反文化”、“反崇高”的意味,常用象征、意识流“黑色幽默”等艺术方法。

(3)寻根文学

时间及标志性事件:1984年12月,在杭州召开的“新时期文学:回顾与预测”会议上,韩少功、阿城、郑万隆、李杭育等共同举起了“寻根文学”的大旗。

理论主张:韩少功发表在《作家》1985年4月号的文章《文学的“根”》。 代表作家作品:韩少功的《爸爸爸》、《女女女》,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郑义的《远村》、《老村》、《老井》等。

在“寻根”过程中,作家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一致的。以韩少功为代表,对传统文化及其孕育出来的文化品格持审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以阿城为代表,对传统文化品格取理解、认同和肯定的态度。

(4)新写实小说

时间:1989年《钟山》杂志第3期推出“新写实小说寺联展”专号。

代表作家作品: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刘恒《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刘震云《塔铺》、《新兵连》、《一地鸡毛》等。

其特点为:以写实为主要特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既不刻意追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也不让它承载各种社会典型意义,而是着重于展现人的原本色相和原生状态;其主题是为了表达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3、80年代文学特征

(1)强烈的民族关切与历史责任的承担。

(2)普遍的探索创新意识。

(3)文学潮流化的倾向。

三、九十年代文学

1、90年代文学环境

经济体制的变革,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文化环境的变迁。

文学环境的特点:

2、90年代几次重要的文学论争

90年代文学充满了纷争与论战,几乎每过二三年就要爆发一次大的论争和风波。

(1)人文精神之争。

(2)《废都》事件。

(3)马桥之讼。

(4)王朔现象。

3、90年代文学现象(特点)

80年代文学思潮线性发展的文学史走向被打破了,出现了无主潮、无定向现象。90年代文坛是一个口号林立、旗帜飘舞的年代,“新写实”、“新状态”、“新体验”、“新市民”、“人文关怀小说”、“60年代出生的作家”等等,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

四、新世纪文学

1、文学环境

2、文学现象

第二章诗歌

第一节概述

一、颂歌和政治抒情诗

1、颂歌:

一是对于时代——人民革命的时代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及其主人翁——工农兵的歌颂;

二是对于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建设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的歌颂。

“颂歌”样式成为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创作的主流,一直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对领袖个人的颂扬达到了登峰造极,歌颂的构思方式也日趋模式化

较早歌颂新中国的诗歌有: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的节日》(发表于1949年《人民文学》创刊号上)、胡风的《时间开始了》(创作时间是1949年底-1951年初)

2、政治抒情诗

二、新民歌运动

1、缘起:1958年,诗歌也像其他文艺形式一样,进入了“文艺大跃进”。这年3月,毛泽东指示要注意搜集民歌。《人民文学》4月10日发表了题为《大规模地收集全国民歌》的社论,中国文联、作协等单位立即召开“采风大军总动员”的座谈会,全国各省市党委发出关于立即收集民歌的通知。收集民歌,成为当时的一项政治任务。

各地出现了大量歌谣和民歌作品,仅1958年大半年就正式出版了800多种诗集,1959年,由郭沫若、周扬主编了精选的民歌集《红旗歌谣》

2、主要内容:

诗歌主要抒写人民群众对党、对领袖、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着意表达人民在新的时代,作为历史创造者和社会主义主人翁决心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大量作品都受到“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宣扬高指标、浮夸风和共产风,对人的主观作用无限夸大,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歌颂人民公社、共产主义的大食堂,如“食堂钢一般,暴雨淋不垮,狂风吹不散,越办人越欢。

3、艺术特点:

是所谓的“革命浪漫主义”,即偏重于理想、抒豪情;在表现手法上侧重于夸张和想象。最终走上了脱离现实,说大话、吹牛皮的道路

。如《我来了》: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三、“文革”地下诗歌

1、老诗人的秘密写作

曾卓、牛汉、穆旦

2、年轻诗人的先驱

黄翔、食指

3、白洋淀诗群

主要代表人物:多多、芒克、根子

四、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6年4月5日清明节,百万人民冲破“四人帮”的禁令,自发地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公开祭奠、悼念周恩来总理。标语、挽联、诗歌、传单,贴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和周围的汉白玉栏杆,雪片般撒遍天安门广场。这就是著名的“天安门诗歌运动”。诗集有《天安门诗抄》。

天安门诗歌运动最基本的主题就是以怀念周恩来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批判意识。

五、朦胧诗

朦胧诗出现于1970年代末期,早期以民刊《今天》杂志为核心,是采用现代主义的技巧表达诗人对社会的批判与忧患意识的诗歌潮流。朦胧诗的诗人都具有“文革”十年动荡的人生经历和上山下乡的个人遭际,因此他们的诗作总具有把自己命运和民族劫难结合起来审视生活的特色,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显示介入社会生活、为民族立言的抒情积极性。他们的审美追求是,在对“人”的存在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上展开抒情,将奇特的联想与隐晦的象征有机地交融,对“人”作多角度多层次的透视,形成一个富有反叛传统色彩的现代抒情体系。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梁小斌等。

在80年代初期一出现,就被正统文坛视为异端,贬为“令人气闷”的朦胧诗。面对这些具有全新诗歌观念和诗美观念的诗人、诗作,评论界连续发表了《在新的崛起面前》(谢冕)、《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孙绍振)、《崛起的诗群》(徐敬亚),都采用了“崛起”这一词汇来描述这一诗歌现象。

六、第三代诗歌

1986年10月,《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联合推出“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大展”,意味着一股新的诗歌潮流在孕育、形成了。这股潮流打的是反贵族精神、反英雄主义、反崇高感,提倡诗歌平民化的旗号。

其中最为重要的诗群是“他们”派和“非非”派。“他们”派的代表诗人是韩东、于坚。“非非”派的代表人物是周伦佑、蓝玛、杨黎等。

第二节闻捷、李瑛的诗

一、闻捷的诗

(一)闻捷(赵文节)(1923—1971)

主要诗集有《天山牧歌》(包括《博斯腾湖畔》、《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天山牧歌》四个组歌和九首散歌、叙事诗等。

(二)诗歌特点:

1、以清新的格调、优美的语言、动人的形象,描绘了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蒙古等兄弟民族创造新生活的精神风貌。最为当时人所称道的是《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两组爱情诗。

2、从艺术上看,善于摄取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恋爱场景,描摹情人间曲折微妙的内心活动。比如《苹果树下》、《舞会结束以后》等作品。

3、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天山南北的自然风光,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风情,都已成为闻捷抒情诗的重要审美元素。

二、李瑛的诗

(一)李瑛(1926—)

诗歌的基本主题是,表现战士生活,歌唱祖国风貌。

诗歌特点是:

1、善于从部队生活的各个侧面,选取有诗意的情境,以表现人民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诗歌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感情细腻,语言优美。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善于通过细致观察、精心揣摩来体悟事物,并调动丰富的想象力,把读者引入诗所造成的意境。

(2)致力于形象的创造,赋予形象以生命,使形象做到可见、可闻、可感,甚至可嗅。

第三节郭小川、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

一、政治抒情诗

为政治而歌,作为中国新诗中独特的一种抒情形态,可以是诗人的政治激情的产物,也可以出之于特定时期政治宣传的需要,而这两种审美追求都必须受制于政治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由此形成了一种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对于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赞美集中于从政治现实切入,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宣喻则从革命理想切入,绝对遵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代表人物是贺敬之和郭小川。

二、贺敬之诗歌特点

(一)贺敬之(1924—)

贺敬之成熟期的诗歌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抒情短章,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另一类是长篇政治抒情诗,如《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二)贺敬之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1、强烈的政治色彩。

作为建国初主流诗学观念的集中体现者,他总是密切关注着当代社会的重大问题,以高度的热情、敏锐的感觉,及时把握时代脉搏。在他的每一首诗中,都表现一个重大的政治性命题或事件,如《雷锋之歌》,就是为配合政治运动而写的。

2、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把革命理想、艺术激情以及奇特夸张的想象结合在一起,以鸟瞰式的宏观图景来表达其浪漫主义的壮志豪情,如《放声歌唱》、《三门峡——梳妆台》。

3、诗艺上的中西合璧与古今交融。

抒情短章一般采用民歌体,如《回延安》、《桂林山水歌》;政治抒情诗则采用楼梯式,如《放声歌唱》、《雷锋之歌》。

三、郭小川诗歌特点

(一)郭小川(1919—1976)

郭小川的诗歌有抒情诗《致大海》、《望星空》、《林区三场》、《甘蔗林——青纱帐》等,长篇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等,在“文革”期间还写下了《团泊洼的秋天》。

(二)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诗的特点:

1、歌颂时代的生活和战斗的人生。50年代,他满怀激情地呼唤人们“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60年代,面临国民经济困难的严峻考验,他呼唤人们发扬革命传统,歌颂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继这些政治鼓动诗之后,他又写了叙事诗《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通过战争对人的意志、爱情的考验,对革命者的人生之路作了思考。抒情诗《致大海》、显示出诗人在配合主流

意识形态的同时,已充分注意到对革命者深层人性的表现。《望星空》也是当年引起较多争议的作品。60年代以后的政治抒情诗,政治理性的形象化表现加强了,如《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

2、艺术形式上的不断创新。他曾尝试过楼梯式、民歌体、新格律体、半自由体等多种诗体形式。《致青年公民》借鉴和学习楼梯式,《林区三唱》是探索民族化诗歌形式,《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等诗中,创造出“散曲体”、“词赋体”两种体式。

四、二者的异同

80年代,贺敬之和郭小川常被诗评家并举。这是由于他们热衷于处理“重大题材”,表现一种宏伟的抒情姿态,和在政治诗上表现方式的某些相似。

但是,二者的差别还是显而易见的。在处理个人-群体、个体-历史、感性个体-历史本质之间的关系上,贺敬之从不或者极少表现其间的裂痕、冲突。他不会承认这种裂痕、冲突的思想、审美价值。在他的诗中,“抒情主体”已经是充分“本质化”了的,有限生命的个体由于融入了整体,由于对“历史本质”的把握,而转化为有着充分自信的无限存在。在他的诗中,难以发现不协调的因素,和情绪、心理上的困惑、痛苦。

而在郭小川那些值得重视的作品里,个体实现“本质化”过程的矛盾,得到关注。《深深的山谷》、《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望星空》的主题是克服精神上的危机和实现转化。但郭小川在50年代末受到批判之后,他的探索受阻,被迫(或自愿)地回到当时对文学(也是对社会生活)的规范轨道上来,而进入了靠近贺敬之的那种写作立场。60年代得到高度评价的诗,事实上却是越来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七大核心理念

来源: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思想、技巧和先进技术知识与智力密集型要素为核心,通过一系列活动引起生产和消费环节价值的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和提供广泛就业机会的产业,是现代文化产业的前沿和高端。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念有着其独有的时代特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式的七大核心理念。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资产形态:从有形资产到无形资产 以生产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其资产形态表现为土地、设备、厂房、金融资本等有形资产,而且生产制造过程中消耗的是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更有的企业是以污水排放、环境恶化为代价的产能增加。而以服务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其资产形态表现为以文化价值、个人创意、企业创新能力、品牌价值和知识与技术等无形资产。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知识资本、关系资本、制度资本和组织资本四个层面。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经济模式:从稀缺经济到充裕经济(非稀 缺经济)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生产要素是创意、知识、文化、信息和科技等无形资本,它们也具有非稀缺性的特点,其资源获取相对来讲非常充裕、甚至是无限的。创意产品或服务中的非稀缺部分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知识产权、文化内容、技术含量和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它们一旦通过一个初始成本生产出来之后,就会成为非稀缺的,可以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被无限复制,其供给量甚至可以完全由需求决定,供给不受有形资源约束。同时,非稀缺资源因为产品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产品价格,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技术特征:从技术进步到数字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颠覆了传统产业分类标准和价值增长增值方式,将“创新力”引入了生产函数,将数字内容和信息技术融合到传统产业中,创造出新的价值增长源泉。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融合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和深远。所谓数字融合,是指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自独立的一些行业逐渐有了交叉与联系,甚至融合为一体。这种技术融合现象现阶段主要发生在传媒、设计、信息等行业领域,导致不同行业的出现融合的现象,大多数主要以创意内容为核心、以不同物质形态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行业由分散趋于融合,进而使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凝聚成一个价值链内涵与形态相似的行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进程不断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使文化内容和创意表达的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因为内容或创意的传播、消费以及再利用更加快捷有效,从而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 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理念的数字融合:从产业分割到产业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数字融合趋势也验证了其“无边界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动态过程:一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无边界融合。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产品和服务为载体,而价值实现却更多以相关产业的产品为基础,它能够在文化创意产业各个行业类别(如设计、文化、传媒、艺术等)中实现数字融合,也可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及选修3考点自学提纲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及选修3考点自学提纲 说明:1、此自学提纲是供同学们回归课本基础知识、查缺补漏用。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主复习、早读或晚读时先盖住书本回答考点自学的问题,不清楚的再翻开书本并在问题后面标明书本页码,为自己二轮复习、三轮复习和高考前冲刺复习节省时间,也为增强同学们今后滚动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备考复习效率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2、老师会不定期地抽查或默写考点自学的问题。 9月25日印发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国家的含义、本质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 3、如何理解国家的专政职能? 4、民主与专政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原因或必要性?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有哪些? 6、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7、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哪些方面? 8、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9、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 10、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我国实行的选举制度、采用选举方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各选举方式有什么优缺点?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参与民主决策有什么重要意义? 3、我国的基层政治制度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 4、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各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 5、公民的有序的政治参与无序参与的区别是?公民如何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要求)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什么?请举例分析四个职能。 3、政府能不能包办一切? 4、我国政府的作用是什么? 5、我国政府的责任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6、公民求助的途径是什么?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1、什么是依法行政?(含义) 2、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4、如何才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5、为什么要审慎用权,民主决策? 6、政府实行民主决策应坚持哪些原则? (二)1、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有何意义? 3、如何有效地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4、如何区分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5、政府权威的含义、表现和根本标志是什么?如何来树立政府的权威?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1、政体的含义是什么?我国的政体又是什么? 2、国家机构由哪些部分组成?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什么?基本内容有哪些? 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1、我国的政体是什么?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怎样?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是什么? 3、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和具体体现在哪里? 4、我实行人大制度的原因、人大制度的优越性?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1、党的领导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2、党的性质和宗旨分别是什么? 3、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三者的关系? 4、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二)1、民主党派的性质是什么? 2、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3、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这一政党制度?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重点知识.doc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重点知识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4 2019-07-30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软件工程重点整理

软件工程重点 (吐血整理——林新发) 红色的是重点中的重点 前面数字是课本页码 第一章概论 1 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3软件的特点 (1)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有形的系统元件,其开发成本和进度难以准确地估算 (2)软件是被开发的或被设计的,它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一旦开发成功,只需复制即可,但其维护的工作量大 (3)软件的使用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和老化问题 4软件的分类 (1)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编译程序等)、 (2)支持软件(如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软件、软件开发环境等)、 (3)应用软件(如实时软件、嵌入式软件、科学和工程计算软件、事务处理软件、人工智能软件等) 6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以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制作软件的工程 7生存周期 软件有一个孕育、诞生、成长、成熟、衰亡的生存过程。这个过程即为计算机软件的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活动:计算机系统工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和维护 12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了解一下) 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优化级 18瀑布模型(重) 系统工程、需求分析与规约、设计与规约、编码与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运行与维护 第二章系统工程 41系统工程的任务 (1)识别用户的要求,确定待开发软件的总体要求和范围,

(2)系统建模和模拟 (3)进行成本估算,做出进度安排 (4)进行可行性分析,即从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分析待开发的软件是否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在若干个可行的解决方案中作出选择。 (5)生成系统规格说明书 42可行性分析 (1)经济可行性(成本、效益、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纯收入) (2)技术可行性(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技术分析) (3)法律可行性 第三章需求工程 48软件需求 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 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用户或人的需求、环境需求、界面需求、文档需求、数据需求、资源使用需求、安全保密要求、可靠性需求、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需求、其他非功能需求 50需求获取方法与策略(重) 建立顺畅的通信途径、访谈与调查、观察用户操作流程、组成联合小组、用况 51 图3.2 53 创建用况模型的主要步骤 (1)确定谁会直接使用该系统,即参与者(Actor) (2)选取其中一个参与者 (3)定义该参与者希望系统做什么,参与者希望系统作的每件事将成为一个用况 (4)对每件事来说,何时参与者会使用系统,通常会发生什么,这就是用况的基本过程 (5)描述该用况的基本过程 54需求分析原则(重) 1.必须能够表示和理解问题的信息域 2.必须能够定义软件将完成的功能 3.必须能够表示软件的行为(作为外部事件的结果) 4.必须划分描述数据、功能和行为的模型,从而可以分层次地揭示细节

201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读

2016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解读 来源: | 时间:2016-01-22|阅读数: 大家好!非常感谢联盟给我这个机会,在这儿讲一下关于2016年的政策解读。今天我给大家交流的是最新即将出版的第十三本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报告的几个内容。今天要讲的也就是这个总报告的题目,叫作《面向“十三五”、走进“新常态”》。今天这个内容是从“十二五”之后两年的发展状况到面向“十三五”的新的发展趋势。我们知道,从2013年11月召开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就确定面向新时期的大政方针,文化领域进入了政策密集出台的时期,为“十三五”的展开布局。简单说,我们认为从2014年,也就是从“十二五”末期以来,整个的政策发展趋势的特点,或者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叫“面向‘十三五’,走进‘新常态’”。 今天想跟大家讲三个话题:第一个问题是总体判断,为什么把今年的发展“十二五”末期到“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发展状况叫作“走进‘新常态’”?让文化产业回归文化市场,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判断。2014年以来对目前国家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谈到最多的词叫“新常态”,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政府逐渐降低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以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作用。经济发展的日益回归,从数量、规模型转向质量效益型,要素扩张驱动力逐渐减弱,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逐渐增强,从消费角度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逐渐结束,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这是大的宏观形势。 讲几个问题,第一个,首先看一个发展速度来判断走进“新常态”的几个基本的观点。 1新常态”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看发展速度,我国文化产业已经结束十多年来的热运营状态,发展速度持续趋缓,日益回归常态化的一个发展速度。这里边我只讲2013年文化产业发展的数字。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增加21351亿,与GDP的比值是3.63%。跟2012年比较来看,2012年增速是16.5%,2011年的增速还要高,从增速的情况看,应该说从“十二五”以来,文化产业的速度是逐年降低的。到了2013年、2014年增速已经接近GDP的增长速度,大概只是快一两个到两三个点,长期大幅超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增长是一种非常态。从我国实际发展状况看,这种增长与文化体制改革以及与改革配套出台的鼓励政策有关,因此很大程度上是基于政府提供的外生动力。随着改革告一段落,政策的效益必将递减,产业发展政策必然从政府转向市场发展速度必将下降,这种下降就是回归常态。 第二看发展动向。整个产业的发展动向是越来越融入实体经济,显示出与发达国家相似的常态化景象。三中全会以后,融入实体经济实际上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突出动向。最突出的标志是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参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实际上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走向了和实体经济融合的道路。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实际上是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一个最突出特征,这个特征在经济学上叫产业关联度。越是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越高,和经济的其他部门或者整个国民经济的互渗性越强,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国家都在50-60%,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到目前为止没有超过20%,所以关联度较低,这是非常态。文化产业孤立于或者孤悬于国民经济之外,独立发展,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我们认为这两年来,文化产业融入实体经济的态势是文化创意产业走向常态化的开始。 第三看政策动向。我国文化产业正在回归文化市场,法制将成为“新常态”的根本保障。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中央文件是最突出的标志,这个文件对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现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作为战略部署,所以重要的一个变化,文化产业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在这个文件里,我们

高考政治第二轮怎么复习

高考政治第二轮怎么复习 第二轮复习期间,和理科相比,文综科目或者是政治科目有更大的成绩提升空间。在这段时间,还是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所有的考 点梳理一遍。梳理先从宏观后从微观,例如政治学、哲学、经济学 是宏观;在哲学里面有辩证法、人生观、价值观、唯物论、认识论, 在辩证法里有联系、发展、全面、量变、质变、内外因等理论,这 些是微观。实际上梳理一下没有多少内容,自己做有自己做的好处,可以增强记忆能力。 在这个阶段切忌浮躁,不要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做什么都无所谓,这是很危险的。应对高考,此段时间是关键,其复习可以从以 下三方面着手。 1.加强理解《考试大纲》 要全面把握有关政治课各个知识点的内涵及其范围,各个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区别。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理清知识脉络,对于应对 高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大纲》中有关高考内容和要求毕竟是高 考命题的依据。从历年高考来看,政治试卷试题内容覆盖了《大纲》中绝大部分知识点,其中有些试题是明确考查学生识记能力的,有 些是明确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的,尽管题干中材料相当部分引用的是 一些社会热点现象。《大纲》还为我们去分析和解答更多的题目奠 定了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2.围绕热点问题分析思考 如果说上学期学习,主要是围绕知识点学习,使我们能在各种社会、政治、经济现象中予以再认和再现,那么第二轮复习则恰恰相反,应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去多角度、多层次地寻找与其 相关的知识点,以便对此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 的方案和思路。因为政治学课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 考试题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重大时政热点必然是高考试题的重要 对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说明评价重大时政热点,是对应考

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2018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一、以骨干常识为依托,凸显根底性 剖析XX年高考试题咱们能够发现,XX年高考试题重视对考生的根底常识、根本技术、根本办法的查核,杰出对学科骨干常识的查核。在对根底查核中浸透着各种才能查核要求,完成了根底常识与才能查核的有机一致。 因而,一轮温习的方针:体系温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根底常识,构建常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要求:榜首轮温习应遵从按章节或单元从常识关键、重难点、例题解说、操练稳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根本常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骨干常识,关键把握最首要的概念和最根本的原理及彼此联络与差异。温习中要学会捉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常识体系,使学习的常识体系化、清楚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常识结构图”、一棵“常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以才能培育为主导,杰出本质教育要求 才能培育是本质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选用恰当办法培育考生的归纳才能,协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XX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才能立意,在考察考生对根底常识、根本技术把握程度的根底上,重视考察了考生运用学科常识和办法剖析、解决问题的才能。 因而,要练习考生科学的解题思想,培育考生根本的解

题才能。杰出的思想习惯的养成,首要是教导考生解题时能遵从以下思路:阅览标题;剖析题意,断定答题方向和规模;依据已有的常识判别问题资料情形有无契合的常识原理;依据标题所给信息,断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根本常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含对考点所触及的常识点整理的不行完好清楚,对教材的常识体系把握不行精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行标准,也短少对题型的强化练习。要加强审题和答题才能的培育,经过典型习题的练习和常见过错的分类剖析,进步考生对试题的剖析才能和答题关键的构建才能。 三、重视社会热门,反映年代主题 面临实际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态度、观念和办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别和价值挑选,既是高考的一个才能要求,也是新课程变革要到达的一个重要方针。 高考试卷以问题为载体,以人类所面临和关怀的实际或严重热门问题为资料,以开展为魂灵,杰出科学开展、调和开展、人文开展理念,经过试题引导考生重视社会、重视人与天然、重视国家经济的昌盛和人民日子水平的进步。 一轮温习中要拓宽考生的政治视野,重视“热门问题”。热门问题是理论联络实际的重要内容,是考试标题设置新情形的原资料。在温习课中,咱们把教材中的理论常识与反映国内外局势开展中的热门、焦点问题联络起来,规划问题,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复习建议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复习建议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复习建议 高考政治复习是一门学问 ,方法很多 ,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生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三轮复习法把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 ,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最后要留有部分时间再次核对高考大纲,回归教材。 如此安排复习 ,可以有效帮助考生搞好懂、记、练 ,懂是理解和运用的前提 ,记是表达和展示的基本条件 ,练是为更好表达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演习,三者应统筹实现 ,不可偏废。 目前,高三学生正进行首轮复习。现就高三政治的首轮复习给考生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方向:先参照去年高考大纲 高三首轮复习开始的时候,本年度的高考大纲还没有出来,那么考生可以参考去年的考纲,一般情况下,考纲的变化不会太大。 细节:收集至少三年的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的了解包括结构、题型、分值、覆盖度等,特

别是高考试题与考纲的内在联系,从中悟出高考的常热点及冷热点,感受并体会高考的方向。这就需要考生至少收集三年的高考试题,从中比对及必要的分析。 今年辽宁是新课标考查的第二年,那么2009年的高考试题绝对起着一个方向性的作用。考生一定要了解。 2009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中知识点考查得较细致,选择题设置得较难,这是与近几年的政治试题明显不同的地方,主观题考查得比较基本。 动态:关注必要的时事 高考试题无论如何变化,政治学科的考查一定是以当年度的时事材料为背景的,时间为2009年4月至2019年3月,目前考生要开始关注了,同时尝试着与学过的相关知识相联系。 首轮复习四步走 这个是首轮复习最为关键的部分。考生首先注意的是首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详细掌握并记忆相关的知识点,一定要细化知识点。主要分为四步走: 第一步:要核对高考大纲,从教材入手,细分知识点。 我们首轮复习的参考资料必须有相关的与高考大纲相 对应的填空的知识点。考生必须仔细认真填写,最好背写! 第二步:认真听课。 考生在做完第一步准备工作后,对相关的知识有大致的

软件需求工程复习题

需求工程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备选答案中选择唯一一个正确的选项) 1、产品特性可以称为质量属性,在众多质量属性中,对于开发人员来说重要的属性有哪些 (B ) A 有效性、效率、灵活性、互操作性 B 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测试性 C 完整性、可靠性、健壮性、可用性 D 容错性、易用性、简洁性、正确性 2、需求包括11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网络和操作系统的要求属于(B),如何隔离用户之间的数据属于(C),执行速度、相应时间及吞吐量属于(D),规定系统平均出错时间属于(A )。 A 质量保证 B环境需求 C安全保密需求 D 性能需求 3、需求分析过程应该建立3种模型,它们分别是数据模型、功能模型、行为模型。以下几种图形中,(B)属于功能模型,(A)属于数据模型,(C)属于行为模型。 A 实体-联系图(ERD) B 数据流图(DFD) C 状态转换图(STD) D鱼骨图 4、常用的需求分析方法有:面向数据流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A),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OOA),下列(D)不是结构化分析方法的图形工具。 A决策树 B数据流图 C数据字典 D快速原型 5、软件开发中,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最终系统的部分重要特性。其中,(B)和(C)用完就可以丢弃,而(A)围绕原型修改、增加。 A 进化型 B 探索型 C实验型 D 以上都是 6、(D)用于描述数据的处理过程。 A 数据字典 B决策树 C决策表 D 数据流图 7、DFD的基本符号不包括下列哪种(A) A 数据字典 B 加工 C 外部实体 D 数据流 E 数据存储文件 8、DD的主要字典条目包括以下哪种(E) A数据流 B文件 C 数据项 D加工 E以上都是 9、常用的动态分析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B) A 状态迁移图 B 层次方框图 C时序图 D Petri网 10、需求分析阶段的文档包括以下哪些(E) A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B数据要求说明书 C初步的用户手册 D修改、完善与确定软件开发实施计划 E以上都是 11、需求验证应该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验证:(C) A 可靠性、可用性、易用性、重用性B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测试性 C一致性、现实性、完整性、有效性 D 功能性、非功能性 12、风险管理的要素包括哪项(D) A风险评价 B风险避免 C风险控制 D以上都是 13、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D) A每一个集成的需求变更必须能跟踪到一个经核准的变更请求。 B变更过程应该做成文档,尽可能简单,当然首要的是有效性。 C所有需求变更必须遵循过程,按照此过程,如果一个变更需求未被采纳,则其后过程不再予以考虑。 D可以从数据库中删除或修改变更请求的原始文档

经济生活-2021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提纲

必修一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详见金版P6) 游;③有利扩大对外投资;④有利于偿还外债; 弊:①不利本国出口;②不利吸引外资;③外汇储备缩水;④热钱/游资(投机性短期资金)格上涨;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材料分析;②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商品价值量减少,价格降低,反之 答:(1)对生活消费的影响:(②较少用到) ①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材料分析;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小,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较大,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商品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反之,某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减少,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加。(句式:A 商品与B 商品是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A 商品价格…,B 商品需求量…)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②必答)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供给量,反之亦然。材料分析;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要素之间(A 与B )可相互替代时,若A 价格上涨,生产者会减少对A 的使用量,投入B 进行生产。(A 、B 代入具体材料)(③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给自己的商品提供降价空间,形成竞争优势;④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 答:(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增长越快,消费水平提高/增长越快;②居民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能增加当前消费;不乐观,节制当前消费;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收入差距越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越低,反之亦然; (3)重要因素: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水平提高,购买力下降,反之亦然。 (4)主观因素: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也会影响消费;(5)其他因素:宏观政策、市场环境、 答:①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增加居民收入;③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未来收入预期;④调节收入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⑤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⑥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消费 环境;⑦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 答:(1)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材料分析;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材料分析;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材料分析;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材料分析。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基础性作用: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材料分析;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材料分析: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材料分析;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材料分析。 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②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③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有资本控制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④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创新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科学管理水平;⑤有利于打破垄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生产发展;⑥有利于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调动 承包权归农民所有,经营权可以流转; (2)意义:①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增加农民收入;②有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适度规模经营;③有利于农业科技的运用与推 民营企业、小微企业 (2)为什么要发展: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③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如何发展:①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②加强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③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④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⑤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 且结合材料分析,其他根据材料作答;国内发 展不答⑧) 答: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④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⑤通过“强强联合” 或企业兼并等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⑥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和公司制改革),改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⑧积极走出去,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开会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②党和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③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2)企业角度:①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吸纳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②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③开展岗位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 (3)劳动者角度:①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以及多种方式就业观;②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③发扬创业精神,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②加强有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的建设;③健全劳动合同制度;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企业角度:增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提高社会责任感,改善劳动条件,自觉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劳动者角度:①劳动者享有权利和履行劳

高三政治复习计划及复习目标

高三政治复习计划及复习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要从二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xx年浙江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遵照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安排,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复习规律,发挥备课组集体协作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二、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高三文科应届有一个文本班和一个艺术本科班而专业班学生文化课基础更差,且复习时间较少。同时,根据高一、高二的几次考试情况表明: 1、本届高三绝大部分文科学生对课本非常生疏,基础知识较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差。 2、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消极。 3、不少学生对于高三复习缺乏明确规划。二、本学期工作设想 本学期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三年级的复习计划目标为统领,以高考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根据本学科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提升我校高三学生政治学科成绩。 三、本学期目标及对策 1、复习目标: (1)、继续落实“双基”,夯实基础,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多看、多做,熟练掌握教材,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从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热点问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强化学生模拟训练,着重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变式训练。 (4)、全面提高政治教学成绩,特别关注语数外成绩优秀、而政治学科成绩有点欠缺的临界同学,争取辅导取得实效。 2、对策思路:

需求工程期末复习

第一章:需求工程导论 1.需求工程定义: 是所有需求处理活动的和,它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整合观点、记录需求并验证其正确性,最终反映软件被应用后与其环境互动形成的期望效应。 2.需求工程的基本活动: 1)需求开发: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说明,需求验证 2)需求管理 3.各个活动的目的: 1)需求获取的目的是从项目的战略规划开始建立最初的原始需求; 2)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保证需求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需求规格说明的目的是将完整、一致的需求与能够满足需求的软件行为以文档的方式明确地固定下来; 4)需求验证的首要目的是保证需求及其文档的正确性,即需求正确的反映了用户的真实意图;另一个目标是通过检查和修正,保证需求及其文档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需求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跟踪后继阶段中的需求实现与需求变更情况,确定需求得到了正确的理解并被正确的是想到了软件产品中。 4.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定义: 软件需求开发用来确定系统需求中应该由软件满足的部分,将其映射为软件行为,产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第二章:需求基础 5.软件系统能够与问题域进行交互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在于,软件系统中的某些部分对问题域中的某些部分具有模拟特性。 6.需求分类: 1)功能需求:业务需求,用户需求,系统需求 2)性能需求 3)质量属性 4)对外接口 5)约束 第三章:(不考) 第四章:需求获取概述 7.需求工程需要获取的内容主要有三种: 1)需求 2)问题域描述 3)环境与约束 8.需求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 1)涉众 2)硬数据 3)相关产品 4)重要文档 5)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 9.获取信息的方法: 1)传统方法:问卷调查,面谈,文档分析,文档检查,需求剥离 2)集体获取方法:头脑风暴,专题讨论会,JAD,JRP 3)原型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

从文化产业到创意产业 —解读英国艺术及媒体发展政策中“创意产业”一词的涵义① [英] Nicholas Garnham1文马绯璠2编译 (1. 威斯敏斯特大学艺术、媒体与设计学院;2.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3) 摘要:近年来在英国的政策术语中,“创意产业”逐渐代替了“文化产业”。本文就这一变化对文化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并认为要正确理解“创意产业”一词就必须将其放在信息时代的政策框架之下。由于与其相关的“创新”、“信息化”、“信息时代工作者”和“通信技术”在经济中的角色日益突出,因而创意产业本身也被赋予了强大的政治力量和意识形态力量,文化部门可能在全球化经济中发挥关键作用,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各种利益部门之间的联系也会更加紧密。本文最后提出,应该回归到以艺术家为中心、强调通过加大供给来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这种文化政策不同于强调增加文化产品和服务接触渠道的主流文化政策思路。 关键词:创意产业;文化产业;信息化社会;艺术与媒体政策 FROM CULTURAL TO CREATIVE INDUSTRIES ——An Analysis of the Implication s of the “Creative I ndustries” Approach to Arts and Media Policy Making in the United Kingdom written by Nicholas Garnham (UK), translated by Ma Fei-f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ultural policy implications in the United Kingdom of a shift in terminology from cultural to creative industries. It argues that the use of the term “creative industries” can only be understood in the contex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policy. It draws its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power from the prestige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attached to concepts of innovation,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workers and the impa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drawn from information society theory. This sustains the unjustified claim of the cultural sector as a key economic growth sector within the global economy and creates a coalition of disparate interests around the extens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 final analysis, it legitimates a return to an artist-centered, supply side defense of state cultural subsidies that is in contradiction to the other major aim of cultural policy – wider access. 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ies; cultural industries; information society; arts and media policy 1997年以前工党发表的艺术政策文件使用的术语是“文化政策”,它涵盖了与文化相关的各种活动[1]。1997年工党赢得大选之后则开始使用“创意产业”这一术语。本文就这一转变对文化与媒体政策制定以及相关学术研究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这种术语变换不是给同一样事物贴上不同的标签,而是代表了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的根本转变。为了对这 作者简介:Nicholas Garnham,毕业于剑桥大学,传播政策研讨会和《媒介、文化与社会》杂志的创始人。加汉姆曾在伦敦中央工艺学院任教,现任威斯敏斯特大学艺术、媒体与设计学院教授。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电视的结构》、《资本主义与传播》、《电视经济学》等。 译者简介:马绯璠(1985-),女,山西长治人,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 ①原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Policy, 2005, V ol. 11, No. 1, pp.15-29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计划 分析__年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__年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 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稔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突出素质教育要求 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__年的思想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 三、关注社会热点,反映时代主题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知识点分析 地位: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原因: 内容含义 国有经济地位 作用 对国有经济的布局作战略调整 集体经济含义 地位和作用 农村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实现形式形式 形式多样化的意义 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关系 公有制内容 主体地位的体现 形式 地位 政策态度

实践证明 第二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分析: 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市场 市场含义 体系 市场经济含义 一般特征 竞争性 法制性 优点 缺点自发性 盲目性 滞后性 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必要性 含义 主要任务 手段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和市场的关系 宏观调控和传统计划的关系

第三单元企业和经营者 第一讲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市场主体含义 分类 企业含义 企业作用 企业建立条件、程序、手续 企业法人含义 企业法人和自然人和法人 企业分类 企业和市场的关系 企业和企业法人的关系 企业和公司的关系 公司性质 公司地位 公司法定形式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含义 突出特点 典型形式 性质 作用 根据数据图表认知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必要性 意义 措施 方向 国企改革和价值规律的关系 国企改革和所有制结构关系 国企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 国企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关系 国企改革和经济效益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