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西方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24666696.html,

浅谈如何做好西方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作

作者:袁晓玲

来源:《出版广角》2014年第20期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当代文学已有一千余部作品被翻译介绍到国外,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大量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和海外华文作家以中文创作的文学作品)被陆续翻译介绍到海外。这些成果凝聚了中外翻译家长时间艰苦寂寞的点滴付出,但相较于中国文学丰富多样的发展态势,又显得远远不够。千余部作品也折射出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之路的不平坦。翻译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尤其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行为。如何针对读者的需求,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准确地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呢?笔者有几点想法。

西方文学作品在中国的出版

1978年,为克服当时的全国性“书荒”,国家出版局决定赶印35种中西方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经典名著。虽然这些书只是重印,但毕竟开始冲破对西方文化的禁锢,成了翻译出版打开“窗口”的前奏曲。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因“文革”停下的“三套丛书”工程重新启动,许多名著的翻译工作继续进行,过去一些转译的作品由专家们根据原著重译。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方文学作品开始被有计划地翻译介绍到国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该丛书选收了20世纪文坛上影响大的优秀作品,以小说为主,兼及其他。读者可以通过作品了解20世纪历史的变化、社会思想的演进,以及各国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劳伦斯、毛姆、康拉德、德莱塞、海明威、福克纳、托马斯·曼、加缪、莫拉维亚等20世纪名家的佳作被逐步译介到国内。现当代优秀作品和有代表性的作品的译介确实使中国读者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更广泛地认识了世界,对西方现代主义也有了了解,当代外国作家的艺术风格对中国作家来说也有可借鉴之处。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对西方文学作品的接受度逐渐提高,读者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学作品是民族语言的一种凝聚,其中往往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文学作品的传播过程中如何保持原作品的本色,是文学作品翻译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西方文学作品其实是作者的情绪以及思想的一种体现,为了体现自己的情绪,作者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会采用很多意象来反映意境,意境就逐渐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元素,往往能够为文学作品增添更加神秘美丽的色彩。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对文学作品本身的意境、风格以及视角都要进行翻译,从而体现其中的意境美以及作者原始的创作意图。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有很多种形式,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学作品,其意象也存在着文化差异。我国对于作者风格的研究也有较长的历史,但是传统的研究大多是对作者的主观直觉上的研究,重心都放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的思想和形式,因此,导致翻译的过程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作者的文学风格。

读者主导西方文学作品翻译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