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燃烧学》讲义

《消防燃烧学》讲义
《消防燃烧学》讲义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节前言

一、《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背景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火灾,它是最常见的灾害之一。消防燃烧学是研究火灾的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以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的科学。

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不仅火灾发生的频率增加,而且火灾向着多样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由其引起的直接损失及其防治费用均呈上升趋势。仅在我国,每年发生火灾十几万起,有6千人死于火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以上。因此,预防和控制火灾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为了预防和控制火灾,不仅要增加监测和扑救的人力和装备,更要研究火灾燃烧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把火灾防治建立在对火灾燃烧过程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为火灾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基础数据,以不断适应当今消防科技发展进程中火灾认识科学化和火灾预防与控制工程化这一深刻变革,顺应新形势下消防工作对高素质、专家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所有这些,为《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现实背景。

二、《消防燃烧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1、物理、化学基础——包括燃烧反应速度、热量传递和物质传递理论以及燃烧有关参数的计算等内容。

2、着火、灭火理论——包括可燃物着火方式、热着火理论、链锁反应理论、着火和灭火条件、着火感应期、最小引燃能以及火焰传播等内容。

3、可燃物质燃烧特点——包括可燃气体爆炸条件、爆轰理论、有关参量计算及其预防措施;可燃液体闪燃规律、石油及其产品着火后的沸溢和喷溅问题;可燃固体的燃烧模式、阻燃机理、粉尘和火炸药爆炸问题。

4、室内火灾燃烧特征——包括室内火灾燃烧的主要特点、发展阶段、轰燃的本质与特点、烟气的流动特征、室内火灾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火灾模化相似理论等。

5、火灾燃烧实验技术——包括各类可燃物质燃烧或爆炸的特性及有关参数测定;火灾模化实验;计算机模拟技术,等等。

三、《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基本特点

1、新兴学科——《消防燃烧学》是一门以火灾发生与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是消防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部分。首先,工业燃烧学的研究目的是如何把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燃烧反应充分地释放出来,转变成热能、机械能加以利用;消防燃烧学的研究目的怎样不使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反应,或怎样使燃烧尽快熄灭。其次,消防燃烧学研究的对象比工业燃烧学要丰富得多,一切可燃物质都是其研究的对象。再次,工业燃烧学的研究局限在燃烧室、窑炉等较低小空间范围内,而消防燃烧学的研究涉及从一间房、一栋楼等到建筑群、森林、草原等的较大空间。

2、交叉学科——火灾燃烧是一个受多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例如,影响一般化学反应的因素,必然会影响燃烧这种特殊的化学反应;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要传递,热量的传递会引起温度场变化,而温度场变化又会对燃烧产生影响;可燃物、助燃物及产物在燃烧过程中的混合、扩散、流动都直接影响燃烧的进程。因此,这一学科是在基础化学、化学动力学、化学热力学、传热传质学和流体力学等学科的结合点上生长起来的交叉研究领域。

3、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火灾燃烧的规律兼有确定性和随机性,研究的主要手段是针对其确定性的模拟研究和针对其随机性的统计分析以及二者的综合。因此,大规模实验技术、小规模模拟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模拟技术等在本学科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实验,总结出很多燃烧或爆炸现象的规律和特性。

4、不断发展的学科——由于火灾燃烧的复杂性,消防燃烧学还很不完善,有的内容还处于一种描述性、半经验性的阶段,对于不少问题还只能给出定性的解释。但是,人类与火灾斗争实践的迫切需要,通过实践和实验积累资料的不断丰富,必将促进消防燃烧学这门学科的迅速发展。

四、《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核心地位——由于《消防燃烧学》着重研究物质燃烧发生、发展和熄灭的基本规律以及防火、防爆和灭火的一般原理,即本课程着重讲述的是消防工程专业所需要的火灾燃烧理论及相关知识,突出了消防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核生

化消防、消防指挥和消防管理等消防各专业的特色,因此该课理应成为了这些专业的核心课程。

2、突出地位——《消防燃烧学》课程是消防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它既是消防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与专业理论课之间的桥梁,又直接为这些专业的诸如建筑防火、工业企业防火、电气防火、核电站消防、灭火技术、火因鉴定等众多其他主要课程提供燃烧理论基础。另外,燃烧理论与有关设计知识结合,可以为物质燃烧性能的评估提供理论依据;燃烧理论与有关管理知识结合,可以使消防管理工作更为系统、更为科学。因此,《消防燃烧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夯实消防工程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3、增长知识——学习《消防燃烧学》课程,能使学员掌握各种物质的燃烧条件和规律,以防火灾的发生。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只有当这些条件具备时,火灾才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研究认识这些燃烧规律,消除这些着火条件,就能防止火灾的发生。

学习《消防燃烧学》课程,也能使学员了解各种物质热爆炸的规律,以防爆炸事故的发生。无论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气,还是可燃粉尘,当它们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遇火源均会发生爆炸,这种因燃烧引起的爆炸,习惯上称为“热爆炸”。可燃气与空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产生破坏性比爆炸更大的爆轰现象。爆炸和爆轰的发生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的规律。研究认识这些规律,在实际工作中消除这些条件,就能防止爆炸或爆轰的发生。

学习《消防燃烧学》课程,还能使学员掌握物质燃烧的规律和灭火条件,制定出最有效的灭火方案,尽快将火灾扑灭,使火灾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4、培养能力——学员利用所掌握的可燃性物质燃烧或爆炸基本规律、特性和防火、灭火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火灾或爆炸事故及其预防和控制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包括将这些知识与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有机结合与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员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即观察一些典型物质的闪燃、燃烧、爆炸、火焰传播、回火及阻火等基本实验现象,分析这些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学会燃烧温度、自燃点、爆炸极限、闪点、氧指

数及热分解温度等基本参数测定的基本操作,籍此初步培养学员辨证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绪论

一、人类的燃烧的认识过程

燃烧俗称火,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开始用火了。然而,人类真正认识火的本质,科学地解释这一现象,则是从氧的发现开始的,至今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在古代,人们在用火的同时产生了许多有关火的传说,例如我国的五行说:“金、木、水、火、土”;古希腊的四元说:“水、土、火、气”;古印度的四大说:“地、水、火、风”等,其中都有火。在古人看来,火是万物之源,火能化育万物。但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那时人们不可能再进一步探究火的本质。

到了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火在工业技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例如制陶、冶金等,这就使得人们迫切的想要弄清火的本质,于是产生了种种对燃烧现象的解释。其中影响最深,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学说是欧洲的“燃素说”。

“燃素说”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这种火的微粒就是燃素。按照燃素说,所有的可燃物质都含有燃素,并在燃烧时释放出来,变成灰烬;不含燃素的物质不能燃烧;物质燃烧之所以需要空气,是由于空气能够吸收燃素。

燃素说曾解释过许多燃烧现象,并对科学的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燃素说毕竟是一种凭空臆造出来的学说,因此它不能解释全部的燃烧现象,也必定经不住实践的考验。燃素说在欧洲流行了一个多世纪,虽然许多人对它提出了怀疑,但谁也提不出更好的理论。直到18世纪下半叶,氧被发现后,燃烧的秘密才被揭开,从而也宣告了燃素说的破产。

1774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利在实验室发现了氧。在此基础上,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归纳和分析,终于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燃烧学说——燃烧的氧学说,并于1777年公布于世。这一学说的中心思想是:燃烧是可燃物与氧的化合反应,同时放出光和热。

现代化学表明,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可见,燃烧的氧学说距离现代燃烧学说只有一步之遥了。二、燃烧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火的认识和利用,对人类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因为利用了火,人们才吃上了熟食,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动物般的生活,使人的大脑逐渐发达。其次,火的利用,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初,火被用酿造、制陶;稍后,火又被用于冶炼;到了19世纪,由燃烧提供动力的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促进了近代工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直到今天,现代科技高度发达,但不论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工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火。总之,人类文明是伴随着火的应用二发展的。可以说,没有火的利用,就没有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以说,一部人类文明进步史,就是一部人类用火史。

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火虽然给人类带来现代文明,但燃烧一旦失去控制,又会给人来带来灾难。这种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叫做火灾。一般而言,社会越发展,物质越丰富,火灾发生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就越大。近几年来,我国的火灾形势十分严峻,无论是火灾的发生次数、死亡人数,还是火灾的直接经济损失,都是前所未有的。据统计,1993年全国共发生火灾38094起,死亡2467人,伤5977人,直接经济损失11.2亿元;1994年全国共发生火灾39359起,死亡2851人,伤4266人,直接经济损失12.5亿元。因此,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燃烧使之为人类服务的同时,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以及如何迅速的扑灭已发生的火灾,就成为消防科技工作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消防燃烧学即由此应运而生。

第一章燃烧的化学基础

基础化学、热化学、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燃烧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节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一、燃烧的本质

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的存在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混有一些微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从本质上讲,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但其放热、发光、发烟、伴有火焰等基本特征表明它不同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果燃烧反应速度极快,则因高温条件下产生的气体和周围气体共同膨胀作用,使反应能量直接转化为机械功,在压力释放的同时产生强光、热和声响,这就是所谓的爆炸。它与燃烧没有本质差别,而是燃烧的常见表现形式。

现在,人们发现很多燃烧反应不是直接进行的,而是通过游离基团和原子这些中间产物在瞬间进行的循环链式反应。这里,游离基的连锁反应是燃烧反应的实质,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的物理现象。

二、燃烧的条件及其在消防中的应用

(一)燃烧的条件

燃烧现象十分普遍,但其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一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燃烧反应必须有氧化剂和还原剂参加,此外还要有引发燃烧的能源。 1.可燃物(还原剂)

不论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也不论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无机物还是有机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如氢气、乙炔、酒精、汽油、木材、纸张、硫、磷、钾、钠等。

2、助燃物(氧化剂)

凡是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或能够支持燃烧的物质,都叫做助燃物。如空气(氧气)、氯气、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钠等。空气是最常见的助燃物,以后如无特别说明,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指在空气中进行的。

3、点火源

凡是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统称为点火源。如明火、高温表面、摩擦与冲击、自然发热、化学反应热、电火花、光热射线等。

(完整word版)国际投资学第三章国际投资环境课后习题答案(个人总结)

第三章国际投资环境 1. 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环境: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自然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和法律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的矛盾统一体。 硬环境:能影响投资的外部物质条件。 软环境:能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各种非物质形态的因素。 冷热比较分析法:从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与成就、文化一元化等“热”因素和法令障碍、实质障碍、地理与文化差异等冷因素共7各方面对各国投资环境进行综合比较分析。 2.简述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重要性及其决定因素 重要性: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国对外资吸引力的大小。 决定因素:经济环境是最直接、最基本的因素。 3.试总结各种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方法的基本思路和共性 基本思路和共性是将总投资环境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然后再综合评判。 4. 案例分析 分别运用等级尺度法和要素评价分类法对英国的投资环境进行计分和评价 等级尺度法:1.货币稳定性(4-20分)2.近五年通货膨胀率(2-14分)3.资本外调(0-12分)4.外商股权(0-12分)5.外国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的差别待遇和控制(0-12分)6.政治稳定性(0-12分)7.当地资本供应能力(0-10分)8.给予关税保护的态度(2-8分)要素评价法:I=AE/CF(B+D+G+H)+x 投资环境激励系数(A)城市规划完善度因子(B)利税因子(C)劳动生产率因子(D)地区基础因子(E)效率因子(F)市场因子(G)管理权因子(H) 5. 试结合本章专栏3-1和专栏3-3,分析我国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和具体措施。 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是改善软环境和社会因素中的价值观念、教育水平、社会心理与习惯。 具体措施是降低贸易壁垒、提高私有财产保护程度、降低企业运行障碍、提高政府清廉程度、提高经济自由程度和提高法律完善程度。 本章小结 国际投资环境是指影响国际投资的各种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完善、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矛盾统一体,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国对外资吸引力的大小。 投资者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必然要对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尽管所使用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思路是大致相同的,即将总投资环境分解为若干具体指标,然后再综合评判。

刑法总论讲义02_刑法适用范围

第三节刑法的适用范围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概述 1、概念:刑法对地域和对人的效力,它解决国家刑事管辖权的范围问题 2、原则: (1)属地原则(领土原则):单纯以地域为标准,凡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2)属人原则:单纯以国籍为标准,要求凡是本国人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3)保护原则(安全原则):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标准,要求凡侵害本国国家或公民利益的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4)世界原则(普遍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以保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标准,凡侵害由国际公约、条约保护的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 (5)永久居所或营业地原则 (二)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权 刑法第6条第1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 (1)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空间区域 A、领陆; B、领水:内水、领海及其地下层; C、领空 (2)拟制领土:刑法第6条第2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是相互让渡主权的体现 (3)驻外使领馆:刑法第11条“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规定,各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及其外交人员不受驻在国的司法管辖而受本国的司法管辖。也就是说各国驻外领使馆也是本国领土的延伸。 (4)刑法第6条第2款:“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A、在我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发生在国外;B、在国外实施犯罪行为,但结果发生在我国境内;C、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国境内 其一、隔地犯1:犯罪行为地与犯罪结果彼此脱离 其二、关于网络空间的问题(犯罪行为地问题)2 1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张子强案):1991年和1996年,被告人张子强等人将在内地非法购买的一批枪支弹药偷运到香港。1997年9月,被告人张子强等人经密谋并由张子强出资,在广东省汕尾市非法买卖大量炸药、雷管和导火线,偷运香港。此外,被告人张子强一伙在广州等地经多次密谋策划后,分别于1996年5月和1997年9月在香港绑架了李某、林某和郭某,勒索巨额赎金。在本案中,就走私枪支、弹药罪而言,从内地走私到香港,属于跨境犯罪。就绑架罪而言,预备行为发生在内地、实行行为发生在香港。那么,内地的司法机关对张子强案是否具有刑事管辖权呢? 2屈学武:“因特网上的犯罪及其遏制”(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应 运而生。网络犯罪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犯罪的所谓数字化犯罪。网络犯罪同时也带来了刑事管辖权问题。刑法理论认为网络空间是领陆、领水、领空、浮动领土以外的第五空间——虚拟空间。对于第五空间犯罪,以属地原则为主、以属人原则或保护原则为辅的传统刑法管辖权显然难覆盖。随着信息世纪的到来,刑法的领域宜于有所限制地扩大到第五空间。限制的内容,可设定为具有下列条件之一时,刑法领域可扩大到第五空间:(1)网上作案的终端设备地、服务器设立地在本国第一二三四空间范围;(2)网上作案所侵入的系统局域网或侵入的终端设备地在本国第一二三四空间范围内;(3)行为人获取、显示网上作案结果的信息终端所在地在本国第一二三四空间范围内。这是对网络犯罪的刑事管辖的理论思考,网络空间是否可以成为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4、G-菌的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LPS )→【脂质A ,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LPS 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 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难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 第1章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细胞类型特点种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在 活细胞内增殖 病毒 原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细胞的核、 缺乏完整细胞器 细菌、放线菌、衣原 体、支原体、立克次 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完整上的核、有完 整的细胞器 真菌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 1μm = 1/1000mm 球菌:直径1μm 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 螺形菌:2~3μm 或3~6μm 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 G+菌G-菌 粘肽组成 聚糖骨架 四肽侧链 五肽交联桥 同左 同左 无 特点三维立体框架结构,强 度高 二维单层平面网络,强度 差 含量多,50层少,1~2层 其他成分磷壁酸外膜:脂蛋白、脂质双层、 脂多糖 医学意义: 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 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 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 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 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 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溶菌酶:裂解 -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青霉素:竞争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的连接。 以上两者主要是抑制G+菌。 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干扰蛋白质合成。 6.为什么G-菌的L型菌比G+菌的L型菌更能抵抗低渗环境? G+菌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体,由于菌体内渗透压很高,可达20—25个大气压,故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较少,菌体内的渗透压(5—6个大气压)亦比G+菌低,细胞壁缺陷形成的原生质球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7.叙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荚膜:a、抗吞噬作用——为重要毒力因子 b、黏附作用——形成生物膜 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鞭毛:a、细菌的运动器官 b、鉴别细菌(有无鞭毛、数目、位置) c、抗原性——H抗原,细菌分型 d、与致病性有关(粘附、运动趋向性) 菌毛:普通菌毛:粘附结构,可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a、传递遗传物质,为遗传物质的传递通道。 b、作为噬菌体的受体 芽胞:a、鉴别细菌(有无芽胞、位置、大小、形状) b、灭菌指标(指导灭菌,以杀灭芽胞为标准) 8.分析细菌芽胞抵抗力强的原因。 1、含水量少(约40%)—繁殖体则占80% 2、含大量的DPA(吡啶二羧酸) 3、多层致密膜结构 第2章细菌的生理 名词解释 热原质:热原质(致热源),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致源的细菌大都为格兰阴性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菌落: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分为三型: 1.光滑型菌落 2.粗糙型菌落

国际投资学重点归纳

国际投资学复习重点 一、概论 1、国际投资的概念、特点;与国内投资的区别 概念:指一国政府、企业、个人所进行的超出本国边界的投资活动,以求实现价值增值的经济行为。 特点:国际投资具有多元的直接目标;国际投资使用的货币多元化;国际投资的环境呈现差异性;国际投资的风险大;体现民族性 对比: 2、国际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的概念,区别 概念: 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FDI):投资者以拥有或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投资,主要方式有股权和非股权等方式。 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通过国际信贷和购买外国有价证券所进行的投资。包括政府贷款、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债券和国际股票等 区别: 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经营性投资,无论投资者在哪一行业进行投资,都以取得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前提条件 国际间接投资是以取得一定的收益为目的持有国外有价证券投资行为,一般不存在对企业经营管理权的取得。 3、国际投资的类型以及相关的概念 ①按投资期限划分 长期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投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投资 短期投资(Short-term Investment):期限在一年以内的投资 ②按投资的来源和用途划分 公共投资(Public Investment):一国政府或国际组织或用于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以友好关系为前提且带有援助性 私人投资(Private Investment):一国的个人或经济单位以盈利为目的而对他国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投资 ③按投资筹集和运行形式 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FDI):投资者以拥有或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投资,主要方式有股权和非股权等方式。 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通过国际信贷和购买外国有价证券所进行的投资。包括政府贷款、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债券和国际股票等 4、国际投资各发展阶段的特点 起步阶段(1914年以前) 主要投资国是英、法、德,其中英占统治地位;国际间接投资占主要地位 发展阶段 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投资)美取代英的地位;官方投资规模超过私人投资规模,但私人投资仍占主导地位;直接投资增长很快,仍以间接投资为主 恢复增长阶段(1946-1979,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国际投资)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国际投资) 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增

刑法总论讲义

?网站首页新法规速递论文资料库司法考试律师黄页法治动态法律图书网上书店法律人才在线数据库 ?法律书摘裁判文书法律文书合同范本法律网导航电子杂志法律学人热点专题地方频道WAP版 网上书店 最新到书|购书帮助|直接付款|订单查询|特价图书|书店介绍|著者介绍|出版单 位|法律书评|抵价券|在线留言|购物车 综合检索 书名著者出版社 同时在简介中检索 查询帮助 会员登录 密 保存用户名和密码

新注册找回密码法律书友会 相关内容 查看此书相同类目图书 ?·刑法总论精释(第2版) ?·刑法一本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条 ?·刑法总论精释 ?·定罪量刑指南(第5版) ?·刑法(总则)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 ?·定罪与犯罪构成/武汉大学刑法博士 ?·刑罚总论比较研究 ?·中国刑法的罪与非罪(第二版) ?·行刑理论的多维探究 ?·论犯罪与刑罚 ?·刑事审判参考(2008年第1集) ?·刑讯逼供研究 ?·西方刑法史(西方法制史系列) ?·澳大利亚联邦刑法典(外国刑法典译 ?·中国新刑法433个罪名例解 ?·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研究(法律与社 ?·经济犯罪立案.定罪.量刑标准 查看该作者其它图书

编号:42999 书名:刑法总论精释 作者:陈兴良主编 出版社:人民法院 出版时间:2010-4-1 入库时间:2010-4-25 定价:110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采用前沿性的刑法理论,意在提供一种别有新意的刑法总论的知识框架。本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的引入。本书在相当的深度与广度上对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展开叙述,为定罪活动提供了更加精密、更加精细、更加精致的理论资源,因而也是将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向司法实践推广的一种有益尝试。二是判例刑法学方法的采用。本书采用判例刑法学的研究方法,在刑法理论的叙述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指导性案例,使刑法理论更力口贴近司法实践,也使本书更具有可读性,对于传播有关指导性案例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三是司法刑法学视角的贯彻。本书以刑法规定和司法解释为主导,对刑法总论的基本原理进行法理阐述,由此展示司法刑法学之全貌。本书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为框架,以判例研究方法为线索,以司法视角为依归的的大型刑法总论体系书,也是使来自德日的刑法知识本土化的一种学术努力。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 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 真的省了不少力气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 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 肽聚糖含量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环境中科导致细菌死亡。 ■细菌L型需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 G+菌细胞壁缺损形成的原生体,在普通培养基中很容易胀裂死亡,必须保存在高渗环境中。 7、细胞膜: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①物质转运;②呼吸和分泌;③生物合成;④参与细菌分裂: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8、细胞质: } ①核糖体:链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结合)和红霉素(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均能干扰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细菌,但对人体核糖体无害。 ②质粒: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 ③胞制颗粒:贮藏有营养物质。异染颗粒(也成迂回体,嗜碱性强,用甲基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9、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 10 ⑴荚膜:包绕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荚膜的功能:①抗吞噬作用;②粘附作用;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⑵鞭毛:包括: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 ~ 鞭毛由基础小体、钩状体、丝状体三部分组成。 ■鞭毛的功能:使细菌能在液体中自由游动,速度迅速。细菌的运动有化学趋向性,常向营养物质处前进,而逃离有害物质。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医学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表格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M e d i c a l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医学微生物学 球菌(一)——革兰阳性化脓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A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形态与染色G+,葡萄串珠状排 列,会发生L型转 换(变成G—)G+,链状排列,早 期有荚膜(后期消 失) G+,矛头状,成双排列,宽端相 对,尖端向外 培养基普通培养基血液、葡萄糖培养 基,血清肉汤培养 基 血液、血清培养基 菌落特点光滑,边缘整齐, 不透明,金黄色, 有β溶血环灰白色,表面光 滑,边缘整齐,有 较宽的β溶血环 (血平板) 草绿色α溶血环,菌落中央下 陷,有自溶酶分泌 生化反应分解甘露醇,触酶 (+),血浆凝固 酶(+)不分解葡萄糖,不 被胆汁溶解,触酶 (—) 被胆汁溶解 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与 IgG结合抗吞噬, 荚膜多糖,多糖抗 原多糖抗原,菌毛样 M蛋白抗原、P抗 原 荚膜多糖、C多糖、M蛋白 抵抗力抵抗力较强,耐热 耐盐,耐干燥,易 发生耐药性不耐热、耐干燥, 对一般消毒剂、抗 生素敏感 有荚膜株耐干燥,抵抗力一般较 弱 致病物凝固酶(使血液凝 固),葡萄球菌溶 素(插入破坏细 胞),肠毒素(引 起食物中毒),表 皮剥脱毒素(引起 剥脱性皮炎),毒 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1黏附素、抗吞噬M 蛋白、肽聚糖、致 热外毒素、链球菌 溶素(抗O试 验)、透明质酸 酶、链激酶、链道 酶 荚膜、肺炎链球菌溶素O、脂磷 壁酸、神经氨酸酶 致病化脓感染、食物中 毒、烫伤样皮炎综 合征、毒性休克综 合征化脓感染、猩红 热、风湿热、急性 肾小球肾炎 (机会致病)大叶性肺炎、支气 管炎、败血症、继发炎症

(完整word版)杨大楷《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课后题)

国际投资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名词解释 1.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指各类投资主体,包括跨国公司、跨国金融机构、官方与半官方机构和居民个人等,将其拥有的货币资本或产业资本,经跨国界流动与配置形成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或金融资产,并通过跨国运营以实现价值增殖的经济行为。 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直接投资,指投资者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拥有实际的管理、控制权的投资方式,其投资收益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浮动性较强。 3.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又称为海外证券投资,指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的公司股票、公司债券、政府债券、衍生证券等金融资产,依靠股息、利息及买卖差价来实现资本增值的投资方式。 简答题 1.简述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波动性差异。 (1)国际直接投资者预期收益的视界要长于国际证券投资者; (2)国际直接投资者的投资动机更加趋于多样性; (3)国际直接投资客体具有更强的非流动性。 2.简述国际投资的性质。 (1)国际投资是社会分工国际化的表现形式; (2)国际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配置的优化; (3)国际投资是一把影响世界经济的“双刃剑”; (4)国际投资是生产关系国际间运动的客观载体; (5)国际投资具有更为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 3.简述国际投资的发展阶段。 (1)初始形成阶段(1914年以前):这一阶段以国际借贷资本流动为主; (2)低迷徘徊阶段(1914-1945):由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的国际投资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发展历程曲折迟缓,仍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 (3)恢复增长阶段(1945-1979):这一阶段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地位形成; (4)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阶段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大发展局面,成为经济全球化至为关键的推动力。 4.简述影响国际直接投资区域格局的主要因素。 (1)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经济衰退与增长的周期性因素; b.跨国公司的兼并收购战略因素; c.区域一体化政策因素。 (2)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的区域格局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跨国公司战略因素。 5.简述国际投资学与国际金融学的联系与区别。 (1)它们的联系在于:首先,两者的研究领域中都包括货币资本的国际间转移;其次,由于国际金融活动和国际投资活动相互影响,因而在学科研究中必然要涉及对方因素。

最新Abbekhj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A b b e k h j医学微生物 学笔记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绪论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 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4.G-菌的外膜{脂蛋白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脂多糖} 脂多糖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重点大全

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8.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1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普通菌毛:普通菌毛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21.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

《国际投资学》教学大纲

北京工业大学 《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oreignDirectInvestment 课程编号:0000420 课程类型:专业课程 学时:32学分:2 适用对象:国际经贸专业 先修课程:国际贸易 使用教材:《国际直接投资》桑百川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参考书:《世界投资报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 《国际经济合作》商务部研究院国际经济合作杂志社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商务部网站 《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资信评估中心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国际经贸专业课程,主要是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展开,加快实施中央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而开设的。本课程在培养海外投资、跨国经营的专业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以下目标:本课程主要要求是:能够理解和运用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及其方法;能够正确制定国际投资战略和策略;能够准确评估投资环境和风险;能够熟悉和掌握与国际投资方式相关的业务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参与国际投资的策划和决策能力;具备对于国际投资风险的调节与控制能力;具备灵活运用主要投资方式的运作及实施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国际投资概述 第一节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2] 第二节国际投资的发展概况[2] 第三节我国对外投资的概况[3] 本章重点:1、国际投资主要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2、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特点及其动因。 第二章国际投资理论

第一节国际资本移动理论[2] 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优势理论[1] 第三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态理论[1] 第四节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1] 本章重点:1、垄断优势理论 2、产品周期理论 3、内部化理论 4、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本章难点:1、国际资本移动一般模型 2、贺希模型 第三章国际投资战略及相关政策 第一节国际投资战略的基本内容[2] 第二节国际投资的相关政策及法规[2] 第三节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1] 第四节我国对外投资的策略[1] 第五节我国境外投资企业的审批及管理[3] 本章重点:1、国际投资战略的基本内容 2、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战略及策略第四章国际投资环境 第一节国际投资环境的特征及分类[2] 第二节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1] 第三节各国利用外资的政策及法规[2] 第四节国际投资的自由化趋势[3] 本章重点:国际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 国际投资的自由化趋势 第五章国际投资风险 第一节国际投资风险的识别[2] 第二节国际投资风险的评估[1] 第三节国际投资风险的控制[1] 本章重点1、国际投资风险的评估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绪论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

国家开放大学 刑法学(1) 2018年7月-2019年7月

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 年秋季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刑法学(1) 试题2018年7月 一、选择题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AC)。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害具体属于(B)。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3、犯罪既遂的类型有(ABCD)。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举动犯 4、管制的执行机关是(D) 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 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 C、公安机关的看守所 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5、某甲已经是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对其所犯抢劫罪量刑的时候,应当(B)处罚。 A、从轻 B、从轻或者减轻 C、减轻 D、免除 6、死刑不适用于(ABD)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 C、犯罪时候怀孕的妇女 D、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7、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C)。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D)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 D、犯罪行为终了 二、填空题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0、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行相适应原则)。 11、犯罪构成就是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2、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作为)和(不作为)。 13、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经过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4、犯罪过失有两种类型,也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与(过于自信的过失)。 15、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同,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三种,也就是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16、防卫过当是指在实行正当防卫过程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因而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 17、对犯罪行为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18、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 三、名词解释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医学微生物学 总结得跟教材一样的哦真的省了不少力气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 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1.微生物的分类: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 G+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绪论 一.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1.非细胞型微生物: 就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特点:无典型细胞结构,无能量产生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增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 代表生物:病毒属于此类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核呈环状裸DNA团块,无核膜、核仁;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 与RNA 同时存在。 代表生物:分古生菌与细菌二大类。细菌的种类繁多,包括: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与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特点: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完整。 代表生物:真菌属于此类微生物。 4.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 江、河、湖泊、海洋、土壤、矿层、空气及人类、动物与植物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数量不等、种类不一的微生物存在。其中以土壤中的微生物最多。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一、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按期外形区分主要有球菌、杆菌与螺形菌三大类。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1、细胞壁:

用革兰染色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革兰阳性(G+染成紫色)菌与革兰阴性(G-染成红色)菌。两类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就是肽聚糖,但分别拥有各自的特殊组分。 (1)肽聚糖:就是细菌细胞壁的共同组分,为原核细胞所特有,又称为粘肽或胞壁质。G+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与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菌的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与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交替间隔排列,经β-1,4糖苷键(溶菌酶作用点)联结而成。 五肽交联桥:青霉素的作用点,所以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敏感。 (2)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G+细菌的细胞壁较厚,肽聚糖(G+主要成分)与磷壁酸(特有成分)还有少数就是磷壁醛酸。磷壁酸具有抗原性及黏附素活性,具有黏附作用,与细胞的致病性有关。 (3)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G-细菌细胞壁较薄,除了肽聚糖以外,还有外膜(G-主要成分),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与脂多糖三部分组成。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的就是脂多糖(LPS)。LPS由脂质A、核心多糖与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菌的内毒素。 ●脂质A: i.不同种属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 ii.脂质A就是内毒素的毒性与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无种属特异性。 iii.耐热,毒性反应为发热 ●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 ●特异多糖:就是G-的菌体抗原(O抗原),具有种特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