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2014年文学类中国当代文学考研真题答案

北师大2014年文学类中国当代文学考研真题答案
北师大2014年文学类中国当代文学考研真题答案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75分)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5分)

1、《卫风》中的《》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

2、“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先秦的历史散文。

3、《九辩》是楚辞作家的代表作。

4、王褒《》以善于描摹物态著称。

5、“太康诗风”代表人物陆机和。

6、元结的收录了沈千运、赵微明等七人以悲愤写人生疾苦的诗24首。

7、柳宗元《三戒》是指《永某氏之鼠》、《黔之驴》和。

8、唐传奇中篇幅最长的是。

9、“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自的《跋子瞻和陶诗》。

10、的词集名《山中白云词》,故与姜白石并称“双白”。

11、“元诗四大家”是指、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12、明代“茶陵派”的代表是。

13、清初拟话本小说最有特色的是李渔的和《十二楼》。

14、“常州词派”由张惠言开山,至发扬光大,蔚为宗派。

15、近代时期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九歌》如何写情。

2、简论宋代四六的艺术特征。

三、论述题(共30分)

汤显祖称“词家四种(按,指“临川四梦”),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出自《答李乃始》)结合作品分析,谈谈你对汤显祖所说“悲”与“乐”的理解。

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裘廷梁”

2、“甲寅派”

3、《上海屋檐下》

4、《透明的红萝卜》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无政府主义文化思潮对巴金创作的影响。

2、简述20世纪80年代后期“先锋小说”的文学史意义。

三、论述题(二选一,共25分)

1、试比较中国现代文学中“京味”和“京派”。

2、试论中国当代文学“前十七年”出现的“革命历史叙事”作品的叙事特征。

第三部分:文学理论部分(75分)

一、解释以下词语(每题5分,共20分)

1、“气盛言宜”

2、“熟参”

3、“按照美的规律造型”

4、“现代小说是忙书,不是闲书”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康德认为天才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2、简述曹丕“文学价值观”的主要思想?

三、论述题(共25分)

结合相关的文学理论和文化理论知识,谈谈你对以下文字的理解。

美国理论家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中指出:“我曾提到过文化的扩张,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是无所不包的,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电影工业,以及大批生产的录音带、录像带等等。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义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理论家们用自己的理论来发财,而是说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

第四部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部分(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艳情味”

2、“荷马问题”

3、“巴洛克”

4、“百科全书派”

5、“黑色幽默小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阿拉伯文学的民族文学特性。

2、简述《哈姆雷特》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

3、简述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

三、论述题(共20分)

什么是“比较诗学”?为什么不能忽视东方比较诗学?

1、《卫风》中的《氓》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

2、“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先秦的历史散文《战国策》。

3、《九辩》是楚辞作家宋玉的代表作。

4、王褒《洞箫赋》以善于描摹物态著称。

5、“太康诗风”代表人物陆机和潘岳。

6、元结的《箧中集》收录了沈千运、赵微明等七人以悲愤写人生疾苦的诗24首。

7、柳宗元《三戒》是指《永某氏之鼠》、《黔之驴》和《临江之麋》。

8、唐传奇中篇幅最长的是《游仙窟》。

9、“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自黄庭坚的《跋子瞻和陶诗》。

10、张炎的词集名《山中白云词》,故与姜白石并称“双白”。

11、“元诗四大家”是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

12、明代“茶陵派”的代表是李东阳。

13、清初拟话本小说最有特色的是李渔的《无声戏》和《十二楼》。

14、“常州词派”由张惠言开山,至周济发扬光大,蔚为宗派。

15、近代时期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

北师大考研考试一般具有比较强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往往会持续2-3年。比如填空题2013年才开始考,因为趋势才刚刚开始,老师出题肯定是意犹未尽,所以基本会延续考填空题。考前很多同学问我2014年是否还会考填空题,出于保险,我没有说百分之百考填空题,而给出的答案是百分之八十可能是填空题,而名词解释则有百分之二十。关于这15道题,随考前五套预测题,我赠送给过大家一个古代文学填空题集及答案(因为填空题多如牛毛,紧靠押题显然是不能万全的,大家也会觉得心里没底),至少有十个以上的题目几乎是原题出现在我整理的填空题集及答案里面。再说,现场的vip辅导从3月开始每周都练习了一次15题填空题,更加没有问题。有的同学说我整理的填空题集答案有个别答案有问题,这个基本是大醇小疵啊,你看这次考到的十来个原题基本答案都是没问题的。关于填空题,大家可以自己回去对一对,看我有么有说谎。提示一下,有些同学填空题自我感觉很好,其实整体分数还得看简答论述等题,因为填空题总共15分,而一道简答题就15分,如果你觉得填空题答的很完美,实际上只能说明你相当一道简答题打得好。预测2015年考研填空题仍然会延续考察。

屈原的《九歌》初试真题没有直接考察,但古代文学复试却考了很多次,大家复习也要关注一下各科目复试真题。先秦诗经、楚辞等都属于常规重点,不算偏的。这道题基本压到了。关于《九歌》,初试复试都经常考察的,不算意外,有同学说偏,那考“屈原楚辞艺术特点”这样的常规考题已经没有多大意思了。关于购买过考前预测题的同学,都送了一份2013年版预测题。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送,我是这样答复的(学长新浪微博里面也说过),根据往年辅导的经验,往往存在一种趋势,举个例子,就是2012年版预测题当年没有预测到的题目,2013年考研或许能预测到,同样,2013年版预测题没有预测到的题目,2014年或许能预测到。大家不信,可以翻到2013年版预测题第四套有一道简答题:“简述屈原《九歌》在艺术上有何特点”(此外在冲刺班讲义11页也有把该知识点完整答案列进去了,不信自己回去看看)。表面上看似乎和今年考的这道题没有太大联系,但实际上能够把这两道题合二为一的,基本可以把楚辞的特点及《九歌》的特点套上去,就是写情的特点,下面看我怎么套:

a、写情具有浓厚巫祭文化背景。(人神恋爱、泛神论思想、“信巫鬼,重淫祀”)

b、写情具有缠绵哀婉的风格。(如《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被王世贞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c、通过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来写情。(《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

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

d、采用“香草美人”的笔法写情。(“象征手法”、《湘夫人》中云“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e、写情还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山鬼》带有很迷离恍惚的色彩,如“若人有

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f、写情还具有“悲剧性”的特点。(“发愤以抒情”)

现场vip辅导班我教给了大家一种答题方法,就是古代文论与古代文学的相互阐释,没有用的同学要挨批评了。这个办法也很管用,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我的答题思路(用“意境说”等来套):

a、“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语)

b、“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苏轼语)

c、“情景相生”、“情中景、景中情”、“情生景、景生情”。(王夫之语)(诗人善于用

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d、“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王国维语)

e、“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扬雄语)

该题从三段论式答题法(开头、正文、结尾)来看,可以这样答题:

《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山鬼》等,被后来班固批评为“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这样的评价是站在正统儒家角度来的,在笔者看来则不尽然,《九歌》在写情方面有不少艺术特点:

a、写情具有浓厚巫祭文化背景。(人神恋爱、泛神论思想、“信巫鬼,重淫祀”)

b、写情具有缠绵哀婉的风格。(如《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被王世贞推许为“千古情语之祖”)

c、通过对唱的形式与戏曲的因素来写情。(《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

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十分明显)

d、采用“香草美人”的笔法写情。(“象征手法”、《湘夫人》中云“沅有芷兮澧有兰,

思公子兮未敢言”;“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e、写情还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山鬼》带有很迷离恍惚的色彩,如“若人有

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f、写情还具有“悲剧性”的特点。(“发愤以抒情”)

在《九歌》中,屈原善于把景物的描绘、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有机地融合起来,想象力丰富,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在写情方面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鲁迅后来评价其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世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九歌》中的写情名句一览表: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湘夫人》)

●“若人有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少司命》)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湘君》)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山鬼》)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鬼》)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湘君》)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湘君》)

2013年古代文学所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散文通史》,因此出了一道散文题。关于为什么考宋代散文,因为古代文学出题老师马东瑶老师就是主攻宋代文学的。这道题基本也压到了。在考前发送的赠送版预测题第五套题里面有一道简答题“谈谈欧阳修与苏轼在辞赋、四六文方面创作的异同”,因为宋代四六最著名的四六名家就是欧阳修和苏轼。此外,vip 现场辅导这道题有过详细的讨论,不会的同学就不应该了,冲刺版笔记里面也提到过宋代四六的大题。表面上看似和这道真题有些区别,其实答题都是差不多的。下面我跟大家梳理答题思路(用欧阳修“四六”的特点套、“四六”的特点套、用“宋文”的特点套;至于举例子这个比较困难):

a、宋代“四六”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

b、宋代“四六”在叙事、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也得到了高度的有机融合。

c、宋代“四六”的风格趋于平易畅达、简洁明快,从而在韩文之雄肆、柳文之峻切之

外开辟出新的艺术境界。

d、宋代“四六”也擅长于“裁对、隶事、敷藻、调声”。

e、欧阳修对“四六”进行了革新。宋初的四六皆沿袭唐人旧制,西昆诸子更是严格遵

守李商隐等人的“三十六体”。欧阳修虽也遵守旧制用四六体来写公牍文书,但他常参用散体单行之古文笔法,且少用故事成语,不求对偶工切,从而给这种骈四俪六的文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郭英德老师是古代文学所里的老大,出于尊敬的缘故,他的研究兴趣点“明清传奇”,马东瑶老师肯定会有所兼顾,不是很难。冲刺班讲义56-57页中有基本答案(此外我赠送版预测题第五套里有一道相关题:“为什么说《长生殿》是一部热闹的《牡丹亭》”),其实题目意旨主要是“临川四梦”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和“临川四梦”之间的比较答案类似,但不尽同)。个人而言,这个题目可以从三个角度去解析:“临川四梦”之间的悲与乐比较;“临川四梦”中每个作品中的悲与乐;着重分析其中的“悲”。

(1)“临川四梦”之间的悲与乐比较(儿女风情戏一类主乐倾向,政治问题戏主悲倾向)。

★其一、“从题材内容上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曰政治问题戏”。

★其二、“从审美倾向上看,风情戏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对霍小玉爱郎、盼郎乃至恨郎的过程推进,都是为树立起这一痴情女的正面形象与可贵风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恋,有若金童玉女的般配,更堪称青春的偶像、挚爱的化身。而政治戏的基点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

★其三、“从哲学主张和理想皈依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而政治戏则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憎可恶”。

★其四、“从曲词风格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在艳丽多姿,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

(2)“临川四梦”中每个作品中的悲与乐(每个作品都有乐有悲)。

如《邯郸记》表面看似很滑稽可笑,笑中有悲,是一种含泪的笑。在那个封建社会里,沉浸于黄粱美梦者绝非一人二人,糊涂者有之,聪明者亦有之,遭人嗤笑者有之,未遭人嗤笑者亦有之,大梦难醒,而且还是“此梦绵绵无绝期”,这种人性的扭曲,形式上是喜剧,实质上是悲剧。

(3)着重分析其中的“悲”(古人认为词曲为小技小道,而大家要透过表层看汤显祖深层

心忧天下的抱负,深层兼济天下的士大夫情节,用小技小道来言志,延续了“诗可以怨”的创作宗旨,大家又可以用古代文论相关知识点来阐释)。

“诗可以怨”说脉络梳理:

①孔子“诗可以怨”(《阳货》)、屈原“发愤以抒情”(《橘颂》)。

②《乐记》或《毛诗序》“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

③《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发愤著书说”。

④“愤发于中而形于外”(汉代《淮南子》)。

⑤《诗品序》“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⑥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荆潭唱和诗序》“和平之音淡薄,

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⑦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⑧宋陆游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

⑨李贽《忠义水浒全传序》“太史公曰:《说难》,《孤愤》,贤圣发愤之所作也。由此

观之,古之圣贤不愤则不作矣。不愤而作,譬如不寒而颤,不病而呻吟也”。

⑩蒲松龄《聊斋志异》“寄托孤愤”、“孤愤之书”。

(参阅钱钟书文章《“诗可以怨”》)

属于延续考题,2012年考过一个名词解释“欧化的白话”,同属于白话文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再一次提醒了大家看真题一定要深思,可以说这也是一种重复考题。该名词解释应该说压到了。很多人说怎么考“裘廷梁”这个名词解释啊,其实大家翻一翻我的考前五套预测题,就会发现在第二套预测题里面就有“白话文运动”这道题。这个名词解释,大家只需要把“白话文运动”这个概念的内容套进去就可以的啊。按照五点答题法,答案如下:

a-b、创刊:1898年发起并主编《无锡白话报》,五期后改名为《中国官音白话报》c-d、主张:《论白话为维新之根本》;“崇白话而废文言”;“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

e、影响:《京话报》、《中国白话报》、《安徽俗话报》等,推动了晚晴白话运动的发展。

赠送版的考前预测题第一套里面有一道题“谈谈第一个十年文学发生了哪些重要的文学论争,其论争的焦点何在”,而这个“甲寅派”可以说也是属于该道题里面的内容,应该

说为大家预测涵盖到了。按照五点答题法,答案如下:

a、得名:“甲寅派”因《甲寅》周刊而得名。

b、创刊:《甲寅》于1914年创刊于日本东京,月刊,初期有进步倾向,后期成了新文

化运动的拦路虎。

c、代表人物:章士钊等人。

d、主张:维护文言文,攻击白话文,这个遭到新文化阵营的批判。

e、1925年章士钊复办《甲寅》,改刊为周刊,一直到1927年2月停刊。

考前赠送版预测题第四套,大家会发现出了一道《上海屋檐下》的相关题——“谈谈曹禺《北京人》与夏衍《上海屋檐下》创作的异同”,应该说是为大家给压到了。该题属于大题出小题的出题规律,以前真题是考了《上海屋檐下》的艺术特点,而今则考名词解释《上海屋檐下》。五点答题法要点如下:

a、作者:夏衍。

b、创作年代:创作于1937年。

c、主要情节:剧作主要围绕着林志成、杨彩玉、匡复三人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展开。

d、艺术结构:《上海屋檐下》三幕戏都发生在同一场所,五户人家同时表演,剧情前

后不到一天时间,作家并未固守“三一律”,而是灵活调度,做到主次分明、井井有条。

e、其他特点:生动贴切的戏剧语言、新颖完善的戏剧结构、细腻真实的心理刻画,鲜

明的人物形象等。

学长2013年预测题出了《透明的胡萝卜》,2014年预测题又出了《透明的胡萝卜》,说明这个题目非常重要。如果你看了今年语文专硕保研真题,就会发现也考了《透明的胡萝卜》,所有一切都说明该作品很重要。五点答题法要点如下:

a、莫言的成名作,发表在1985年。寻根文学、新潮文学的代表作。

b、在作品中,莫言通过小说人物黑孩诉说了他少年时代吃过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

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的那一段时光。

c、作品成功地塑造了“黑孩”这一怪异的人物形象。

d、作品营造出了神秘的气氛和空灵的意境。

e、作品具有浓厚的象征意蕴。

属于重复考题,该题在2011年曾经考察过。凡购买过冲刺视频的同学,基本都送了一本真题答案,是有意图的,就是因为北师大喜欢重复考察知识点,没有好好把握的同学应该好好检讨一下。答案参考历年真题答案。

这个基本是去年真题重复考题,无论是给大家的真题答案,还或是赠送的2013预测题都有这道题,如果没答到的同学,需要好好检讨。为什么张清华老师反复考察“先锋小说”,是因为张清华老师2014年最新出版的一本书—《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答题主要内容如下:

先锋小说强调的不是“写什么”,而是“如何写”,重视的是“文体的自觉”。与传统小说关注叙述的“真实性”不同,先锋小说关注的是“叙述行为”本身。实践了“形式革命”的某些特征。文学虚构指向的是个体在叙述行为之中的自由言说。“先锋小说”通过独特的叙述操练,试图寻找汉语小说久已缺失的“叙事性”,同时也暴露了汉语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文学的意识形态化和工具化,对文学形式的限制,文学形式中的非个人化、无主体状态,以及自由虚构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枯萎等。先锋小说试图寻找一种摆脱意识形态能力话语控制的叙述途径,使小说叙事成为一种真正的“主体叙事”,为文学言说自由空间的拓展开辟路途,这也是“自我意识”在文学叙事中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果说“寻根派”将文学拉向了对“民族主体意识”的想象,进而指向了“集体无意识”;那么“先锋小说”则将文学拉向了“自由主体意识”,进而指向了包括梦幻、死亡、暴力、性等内容的个人“潜意识”。此外,几乎每一个先锋小说家的背后,都会站立着一个或几个外国作家,像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福克纳、法国的新小说家罗伯-格里耶等。

该知识点在现场vip辅导中曾经反复讲授过,原因何在?因为刘勇老师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这篇文章里面,刘勇老师仔细辨析了京派与京味的区别和联系。答案从略,大家看看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这道题出现在学长赠送的2013年预测题里面,没有注意到的同学,大家可以回去翻一翻,肯定有这道题的。关于为什么会考“革命历史叙事”,是因为该总结是当代文学出题老师张清华的得意理论,在其他教材上很难见到的。大致答题框架如下:

革命历史叙事的四种叙事模式:

a、类传奇叙事(《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

b、类史诗叙事(《红旗谱》、《红日》、《红岩》)

c、类成长叙事(《青春之歌》、《三家巷》)

d、类抒情叙事(俊青、孙犁、王愿坚、茹志鹃)

今年名句解释出现了回到名词解释的趋势,“气盛言宜”属于重复考题,2011年真题考过。大致答题点如下:

a-b、“气盛言宜”的出处。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的观点,里面说“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c、“气盛言宜”对孟子“知言养气”的继承。韩愈的“气盛言宜”思想显然受到孟子“知言养气”的影响,孟子曾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d-f、“气盛言宜”的涵义。所谓“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韩愈所谓的“气”,与“德”有关,但不同于德,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涵养,从雄厚的内部积累中所产生的卷舒自如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上看,它主要指的是作家自由驱驾语言的能力。韩愈的气盛言宜说重视作者的道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文道合一”的观点,韩愈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他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故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

出自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答案可以参照第一题模式。

出自马克思语,答案可以参照第一题模式。

出自汪曾祺语,答案可以参照第一题模式。这句话很有意思,大家只需百度一下这句话,就会发现其引用非常广泛,有赵勇老师的《茅盾文学奖又有潜规则?》、《兄弟?读者?八十年代》等文章之中,可见赵勇老师非常喜欢。

考前学长已经指出,文学理论新编的这道简答题一般是出现在《文学理论新编》课后习题之中,果不其然。在最后一轮vip辅导过程中,我也是反复强调过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并逐个地把每个课后习题答案讨论了一遍。该题难度不大,要点如下:

a、“独创性”。

b、“示范性”。

c、“神秘性”。

d、“天才只属于美的艺术而与科学无关”。

平时辅导反复强调了,古代文论最重要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该题在课本上基本有完整答案,大致如下:

关于文学的价值和作用,《论文》最后一段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这里所说的“文章”,是广义的文学的概念。论到文学的价值,曹丕认为,立言可以不朽,文学与事功并列。这种把文学与政治联系起来,不朽之盛事以经国之大业为前提,以为文学受制于政治的观点,诚然是对儒家传统的继承;但与此同时,曹丕也明确指出,文学并不是政治的附庸,不能简单地作政治的工具,它具有不依附于政治的相对独立的意义。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其一,前人所谓立言,系指德教、政教和学术著作的撰写,而曹丕之所谓文章,不仅指成一家言的学术著作,而且包括当时文士大量创作的诗、赋等纯文学作品。如果说,那

些经国文符以及成一家言的学术著作,在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中确实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以表现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体验为主,用来体物抒情的诗赋创作,有时往往并不包含政治的意义,其功能和价值反而主要在娱乐和审美。如今曹丕把这类文学作品提到与专门的学术著作一样高的地位,一样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就可见,曹丕对文学功能和价值的理解,已经完全摆脱了汉儒的狭隘观点。

其二,前人所谓文章,和德行是不可分离的。但曹丕却从其父的“才行不相掩”之论发展到“文行不相掩”之说,认为文人不能以名节自立,犹可借翰墨扬身;荣华富贵,势位显达,简直比不上文章之能够传之久远。这不仅进一步表明了文学有不依附于政治的相对独立的意义,而且把文学创作看成是作者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正是基于这一全新的文学观念,曹丕鼓励今之文士学.西伯、周公,“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抓紧时间从事创作,做出不朽的业绩。曹丕把文学和文学家提到如此崇高的地位,比诸他的前辈,确实是大大地跨进了一步。

美国理论家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中指出:“我曾提到过文化的扩张,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是无所不包的,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是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如电影工业,以及大批生产的录音带、录像带等等。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是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而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义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成为商品,甚至理论也成了商品,当然这并不是说那些理论家们用自己的理论来发财,而是说商品化的逻辑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思维。总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消费品。”

在冲刺班讲义里面,我已经跟大家总结了论述题一般就两种:文学与政治、文学的未来。像今年考到的这道题,基本就属于文学的未来的讨论。关于为什么会出这样一道题,是因为最近赵勇老师接连出版了两本书《大众文化理论新编》和《透视大众文化》。其实你再看看预测题,会发现学长五套预测题有四套是在讨论文学的未来,大家就应该明白论述题的重点。这个题目要答好,需要掌握一个理论武器。关于这个理论武器,在vip现场辅导班上我给大家发过一个材料,即《西方文论专题十讲》第十章,这章主要讨论了“文化工业理论”(属于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理论),关于这个理论非常强悍,如果你仔细看看这个理论答这道题就易如反掌了。此外,冲刺班讲义里面我也跟大家列出了一些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理论点,见如下:

●“社会批判理论”

●“异化”理论

●“人类的异化”

●“物化”理论

●“艺术自律”

●“光晕”

●“工业社会”

●“文化工业”

●“启蒙主义的思考”

●“否定的辩证法”

●“单向度的人”

●“大众文化批评”

属于重复考题,2013年真题考了一道名词解释《舞论》。这个题目出现在赠送版预测题的第四套——“谈谈《沙恭达罗》哪些方面体现了印度传统味论的观点”。《沙恭达罗》基本就体现了两种味,分别是“艳情味”和“悲悯味”。五点答题法要点如下:

a、出处:出自相传为印度婆罗多仙人创作的一部戏剧美学专著《舞论》。

b-c、“八味”:《舞论》中认为当观众在欣赏戏剧演出时,人与生俱来的八种“常情”,即爱、笑、悲、怒、勇、惧、厌和惊,会被激发出来。伴随八种“常情”的产生是八种“味”,即艳情味、滑稽味、悲悯味、暴戾味、英勇味、恐怖味、厌恶味、奇异味。

d-e、《沙恭达罗》中的“艳情味”:《沙恭达罗》从剧情、人物到戏剧冲突和戏剧风格都体现了《舞论》所规定的“味”论的美学准则,其中“艳情”之“味”是第一至第三幕的核心,如作者通过大胆直率近乎露骨的台词来强化“艳情味”。

属于历年真题中的大题出小题规律,2013年考了荷马史诗艺术成就大题,2014年考一道名词解释“荷马问题”。这个小点在vip辅导铺地毯复习阶段解释过,因为太容易掌握就没有再怎么强调了。该名词解释答案提示大致如下: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这两部史诗的作者是荷马。在古希腊,有许多关于荷马的传说,有11个城市争说是荷马的出生地。到18世纪后期,学者们对荷马是否确有其人,对荷马的生活年代、出生地点以及史诗的形成过程等问题,提出了疑问,引起了长期的争论,形成了欧洲文学史上的所谓“荷马问题”。

“巴洛克文学”五点答题法要点如下:

a、来源:该词源于葡萄牙语,原来是用来形容那些形状不规整、且有瑕疵的珍珠的。

b、涵义:巴洛克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激烈斗争的心态的表现,反映在艺术风格上,

就是扭曲、刺激、夸张、华丽、求奇求异,一方面表现了艺术家的一种不安、不稳定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也表现为追求一种强烈的震感力,冲击读者的感官和心灵。

c、指称:有巴洛克音乐、巴洛克建筑、巴洛克文学等。

d、“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贡戈拉主义”、卡尔德隆《人生如梦》。

e、“巴洛克文学”的艺术风格:巴洛克文学追求奇崛和华丽,往往以形象的错乱,比

喻的奇特,似是而非的论辩,句法的扭曲,特别是修辞学的大胆运用,造成一种怪谲的艺术效果。

该题出现在赠送版预测题的第四套里面,五点答题法要点如下:

a、得名:因他们都参加过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编撰工作,故称。

b、代表人物:主要包括狄德罗、卢梭等。

c、代表作品: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卢梭的《新爱洛伊丝》、《爱弥尔》、《忏悔

录》等。

d、主张:提倡“启蒙主义思想”,宣扬个性解放。

e、后世影响:卢梭等对后世浪漫主义的影响,如表现自我、以情感人、歌颂自然等。

属于重复考题,已经至少考了三四次。学长资料也基本涵盖住了,在赠送版考前五套题第一套里面,学长出了一道“谈谈黑色幽默小说的反小说特点”,此外,在冲刺班讲义里面,学长把完整的答案都给大家列出了,答不全的同学不应该啊。关于为什么刘洪涛老师喜欢重复考“黑色幽默”,是因为刘老师曾经翻译过一本黑色幽默相关的英文书,即冯内古特的《没有国家的人》,大家有兴趣有空可以翻一翻。五点答题法要点如下:

a、来源:弗里德曼编的《黑色幽默》(Black Humor)

b、时间: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小说流派、后现代主义流派

c、特点:“反小说”、“反英雄”的人物

d、代表人物:海勒、冯尼格特、巴思、品钦

e、代表作品: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 22)、冯尼格特《第五屠宰场》

(Slaughterhouse-Five )

属于重复考题,在2012年考察过。关于宏观比较文学国别文学特征,我反复提醒过vip 及视频班学员,要注意东方文学部分的国别文学特征,及时已经考察的国家,也要注意。关于为什么,是因为出题老师王向远老师是研究东方文学的老师,西方国别文学特征一般不会触碰的。记得暑假让vip学员做一遍历年真题,是有意图的,就是因为北师大喜欢重复考题,每年都有100来分是以前考过的,有的甚至是原题再现,经过自己做了一遍,就对历年真题会印象很深刻。阿拉伯文学的特性有三点:

a、文化的“沙漠特质”:扩张、包容与吸纳性。

b、诗人的“沙漠性情”:多变性与极端性。

c、作品的“沙质结构”:颗粒化、松散化。

该题属于重复考题,莎士比亚戏剧艺术成就已经考了好多次。这道题是现场vip辅导学员最后一次的考前模拟题,几乎是原题,相信上过课的同学应该能写的非常好。此外五套预测题里第五套也压到了——“试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分期,以及莎剧的艺术成就。”北师大外国文学老师非常喜欢重复考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无须再怎么解释。大致答题要点有:

a、“莎士比亚很注意戏剧情节结构的安排”。

b、“莎士比亚善于在对比、内心独白中塑造个性人物形象”。

c、“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的特点”。

复习可以很简单,我告诉过大家外国文学以英美为主,因为出题老师刘洪涛老师即是研究英美文学的,果不其然。该题vip现场辅导班学员是在每周模拟题里面练习过的,同时出现在考前预测题的第三套里面,关于为什么会考后期象征主义,其实很简单,就是出题老师刘洪涛老师最近一直在研究二十世纪现代主义诗歌,如2013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叫《二十世纪西方文学作品选》,里面收入了很多后期象征主义的诗歌作品,记得这本书我还发给了视频班同学,并反复强调过后期象征主义诗歌会考。此外,我还比较确定会考后期象征主义诗歌,是因为这道题在2014年的保研题里面就出现过,所以大家复习要多掌握信息,这样可以事半功倍。后期象征主义诗歌呈现出的特点:

a、“非个人化”

b、“客观对应物”

c、哲理化倾向

d、玄学传统

e、好用典故寓言

f、拼贴性及碎片化倾向

王向远老师最近一直在研究东方文论,尤其是日本文论(日本物哀、日本幽玄、日本风雅、日本意气等)。现场vip辅导班的同学,我可是反复给大家讲过注意东方文论的,并且仔细梳理“比较诗学”这个概念,每周模拟题里面好像还给大家练习过的。所以出“比较诗学”的题,这个完全在情理之中,当然我的预测题也几乎压中了。在五套预测题第一套里面就出了一套题——谈谈“比较诗学”与“比较文论”的关系(这道题也是2014年保研真题)。这道题目的“第一问”基本就答这个题目答案即可,那么“第二问”该答什么呢?大家还是要回到我的五套预测题第二套中有两道题——谈谈你对日本古典诗学的主要认识/谈谈你对印度古典诗学的主要认识。其实第二问基本也就是问大家东方诗学是不是也有很多资源,大家只需答两道预测题的答案即可。这里注意,“比较诗学”并不是非得两个国度诗学的比较,有时是指文学创作一般的共通的创作规律的总结。也就是说大家只需把日本文论和印度文论写上去即可,当然也可以说一说中国文论。下面我就把大致的答题思路提供给大家:

(1)、“比较诗学”的概念。

a、“诗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概念。而“比较诗学”是20世纪法国学者艾金伯勒在《比较不是理由》一书中最早提出。比较诗学研究的精髓,是在具体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中贯穿的“美学的沉思”,强调对具体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眼疾从个体上升到一般,将研究结论提高到跨文化的、具有普遍概括性的理论高度。“比较诗学”研究的实质是揭示人类文学在精神上横向的相通性。

b、比较诗学研究与比较文论研究不是同一概念。研究历史上已有的文学理论和学说,并不等于研究和揭示文学规律本身。文学理论反映的是理论家对文学的认识,而不一定就是文学规律。文学理论家及其理论和作家作品是不同概念。

c、“比较诗学”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比较文论”,即各国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从概念、范畴和命题入手,来总结、检验、并借鉴吸收现有文学理论家们对文学规律的认识成果。第二,对各国文学总体的美学风貌和共同美学规律的研究。这两方面互相补充,合为一体,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比较诗学”。

(2)、日本古典诗学重要概念:

a、“日本幽玄”

b、“日本物哀”

c、“风雅之寂”

d、“不易”、“流行”

e、“日本意气”

(3)、印度古典诗学重要概念:

a、庄严派(《诗庄严论》)

b、风格论(《诗镜》)

c、味论(《舞论》)

d、韵论(《韵论》)

(4)、中国古典诗学重要概念:

a、意境说

b、虚静说

c、诗可以怨

d、味外说

……

(5)、东方比较诗学(重要诗学概念的比较):

印度的韵论与中国的“韵外之致”(司空图)、“神韵说”(王士祯);印度的味论与中国的“味外之旨”、“滋味说”;印度的风格论和刘勰的风格论;日本“风雅之寂”与中国的“虚静”……

(经过如上分析,买过预测题的同学,直接间接压到了有100多分,而买过冲刺视频的、冲刺讲义的,应该涵盖了至少200分以上的内容。大家可以参照我给出的答案估一下分,如果觉得自己有戏,可以现在就联系老师了,如果需要哪个老师的邮箱电话,都可以联系我,我一定帮你想办法弄到。)

试题总结:

a、重视历年真题(每年有100来分是以前考过的)

b、重视收集信息(老师专著、论文、保研题等)

c、琢磨答题技巧(很多题目其实换个角度理解就会变得很容易)

d、辅导和资料还是有一定作用的(大家经过分析可以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是平时辅导讲授过的,有不少原题是平时模拟考试做过的,大部分点在笔记、讲义、预测资料里面是出现过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