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工程力学教具的制备与演示

技工学校工程力学教具的制备与演示
技工学校工程力学教具的制备与演示

技工学校工程力学教具的制备与演示

[摘要] 教具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工程力学教具的分类、使用、制备以及课堂演示等阐述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 工程力学教具效能演示规则

工程力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效能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工程力学教具的作用、制备和使用谈些粗浅的意见。

一、工程力学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技工学校机制专业的工程力学是一门结合实践理论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而技校学生通常为初次接触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知基础,对其中很多内容接受困难,不能深入理解,以致于主要依靠死记硬背,影响教学效果。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那就必须根据技校学生认识与思维的特点,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来丰富其感性认识。促使其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是成为必不可少的解决上述矛盾的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中许多难点大多是理论性强而又抽象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讲授,如果学生没有对具体事物直接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做基础,是很难使学生深刻理解并做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例如,培养学生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模型,掌握受力分析和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果学生对简单的力学构件没有足够的感性认识,老师讲得再好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这就有赖于必要的直观教具的演示

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之获得较生动的表象,从而达到理论问题具体化,抽象概念形象化,快捷地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二、制备教具应注意的事项

工程力学课程可以利用的直观教具形式很多,需根据课程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备和使用教具,本课程内容不同于物理等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般不需要做定量的具体的操作实验,多以定性分析和描述达到教学目的,故通常采用课堂教学示范演示为主要教学手段。

具体使用教具时,对于实物直观,在作拉压、弯扭等实验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真实、确切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增强记忆,有条件的话应充分利用实习、参观等机会扩展学生视野,但一般实物直观有其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其一,往往不易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其二,受时空及感官限制,不易获得清晰的感性认识,如分析梁的受力变形特征,实物中的梁的变形是很难直接观察到的,再就是经费和场地的限制也不能不考虑。所以本课程既要充分鼓励学生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积累较宽广的感性认知基础,又要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使用模象直观教具,包括图片、图画、模型、幻灯、课件等,其制备较容易,使用亦方便,实践中效果也较理想。

通过实践教学的总结,在选择和制备此类教具时应注意:

(一)应具有较典型的代表性,符合教学要求;

(二)要能够有效地形成学生清晰的表象,这就须使其构造简单,

突出本质特征,明了易懂;

(三)要有足够的大小,外形完整美观,色彩鲜明,保证学生的观察效果;

(四)连接部位精巧牢固,运用灵活,需了解内部构造时,拆装方便;(五)经济耐用。

三、工程力学课教具的分类与使用

目前模象教具常用的形式有挂图、示教板和模型几大类,其作用效果分述如下。

挂图即具有一定教学内容的图画、图表,看似简单,但利用得当,可起到活跃气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予教学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简明易了的讲解,作用之大不应低估。其制备最容易,一般应配合教材,制备出较系统的一套挂图。示教板是在挂图的基础上,用材料制成的一定的立体图形,还可有配合教材需要的简单运动演示。其效能远比图片类好,造价也还便宜,故使用量较大。在某些情况下,靠图片和示教板仍不易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如约束中的铰链、平行力系中的吊塔、材力中的变形问题等,就远不如利用模型的分析讲解表达的更清楚,认识的更深刻。因此,立体模型因其观察角度完善,真实感强,成为直观演示教具中的佼佼者,但其制造较难,成本略高,一般并不需要使其全部取代示教板及挂图等教具。

四、课堂演示的原则

有了理想的教具,要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教师的科学的创造性地教学工作来实现,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课堂演示教

学活动应遵循以下的原则较易成功:

(一)演示应是教材讲解的有机组成部分,应是从讲解过程中引出教具,配合十分重要,切忌演示与教材内容的脱节。

(二)演示的课前准备要充分,绝对不可演砸,出现过错,引起学生质疑,其负面作用是非常不易纠正的,因此要求最简单的演示也应先作一遍,熟悉每一细节,配备必要的资料,保证成功。(三)较重要的课堂演示展示教具的时机应适宜,一般为课程的关键时刻,不可过早,以免降低新颖性,及时收起,促使学生在头脑中重现影像,加深记忆。

(四)配合启发式讲解,利用教具向实际延伸,尔后归总抽象概念,如铰链约束,利用模型的拆装,显示其一般构造特征,向学生提问实际中类似的实例,丰富感性认识后,归纳出符号受力特性。(五)讲桌上一般不放多余东西,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教具放置应以学生观察方便为宜。

(六)演示时间不宜过长,复杂的演示分步进行,尽量减少同课题的同类型演示。

(七)本课程的课堂演示一般只作定性的描述。

(八)每次演示均要有细致规划,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观察和思维,得出明确的结论。

工程力学课程教具选择合理,使用得当,既可有效地节约教学成本,更有益于就可使平时复杂的难以观察和了解的事物变成简单的直观认识的事物,使抽象难懂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易于理解的知识

层面,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工程力学答案整理

思考题 1. 试用简练的语言说明导热、对流换热及辐射换热三种热传递方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导热和对流的区别在于:物体内部依靠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热量传递现象,称为导热;对流则是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宏观相对位移及冷热流体的相互掺混。联系是:在发生对流换热的同时必然伴生有导热。 导热、对流这两种热量传递方式,只有在物质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而辐射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辐射换热时不仅有能 量的转移还伴有能量形式的转换。 能量平衡分析 1-1夏天的早晨,一个大学生离开宿舍时的温度为20℃。他希望晚上回到房间时的温度能够低一些,于是早上离开时紧闭门窗,并打开了一个功率为15W 的电风扇,该房间的长、宽、高分别为5m 、3m 、2.5m 。如果该大学生10h 以后回来,试估算房间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解:因关闭门窗户后,相当于隔绝了房间内外的热交换,但是电风扇要在房间内做工产生热 量:为J 5400003600 1015=??全部被房间的空气吸收而升温,空气在20℃时的比热为:1.005KJ/Kg.K,密度为1.205Kg/m 3 ,所以89.11005.1205.15.235105400003 =?????=?-t 当他回来时房间的温度近似为32℃。 1-9 一砖墙的表面积为122 m ,厚为260mm ,平均导热系数为1.5W/(m.K )。设面向室内的 表面温度为25℃,而外表面温度为-5℃,试确定次砖墙向外界散失的热量。 解:根据傅立叶定律有: W t A 9.207626.05 )(25125.1=--? ?=?=Φδλ 1-10 一炉子的炉墙厚13cm ,总面积为202 m ,平均导热系数为1.04w/m.k ,内外壁温分别 是520℃及50℃。试计算通过炉墙的热损失。如果所燃用的煤的发热量是2.09×104kJ/kg ,问每天因热损失要用掉多少千克煤? 解:根据傅利叶公式 KW t A Q 2.7513.0) 50520(2004.1=-??=?= δλ 每天用煤 d Kg /9.3101009.22 .753600244 =??? 1-11 夏天,阳光照耀在一厚度为40mm 的用层压板制成的木门外表面上,用热流计测得木 门内表面热流密度为15W/m 2。外变面温度为40℃,内表面温度为30℃。试估算此木门在厚度方向上的导热系数。 解: δλ t q ?=,)./(06.0304004 .015K m W t q =-?=?= δλ 1-12 在一次测定空气横向流过单根圆管的对流换热实验中,得到下列数据:管壁平均温度t w =69℃,空气温度t f =20℃,管子外径 d=14mm ,加热段长 80mm ,输入加热段的功率8.5w ,如果全部热量通过对流换热传给空气,试问此时的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多大? 解:根据牛顿冷却公式 ()f w t t rlh q -=π2 所以 () f w t t d q h -= π=49.33W/(m 2.k) 1-13 对置于水中的不锈钢束采用电加热的方法进行压力为1.013Pa 5 10?的饱和水沸腾换 热实验。测得加热功率为50W ,不锈钢管束外径为4mm ,加热段长10mm ,表面平均温度为109℃。试计算此时沸腾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

工程力学常用公式

公式: 1、轴向拉压杆件截面正应力 N F A σ= ,强度校核max []σσ≤ 2、轴向拉压杆件变形 Ni i i F l l EA ?=∑ 3、伸长率: 1100%l l l δ-= ?断面收缩率:1 100%A A A ψ-=? 4、胡克定律:E σε=,泊松比:'ευε=-,剪切胡克定律:G τγ= 5、扭转切应力表达式: T I ρρ τρ= ,最大切应力: max P P T T R I W τ= =, 4 4 (1) 32 P d I πα= -, 3 4 (1) 16 P d W πα= -,强度校核: max max []P T W ττ= ≤ 6、单位扭转角: P d T dx GI ?θ= =,刚度校核:max max []P T GI θθ=≤,长度为l 的一段 轴两截面之间的相对扭转角P Tl GI ?= ,扭转外力偶的计算公式:()(/min)9549KW r p Me n = 7、薄壁圆管的扭转切应力: 2 02T R τπδ= 8、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cos 2sin 22 2 x y x y x ασσσσσατα +-= + -, sin 2cos 22 x y x ασστατα -= + 9、平面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 '2 x y σσσ+= + ''2 x y σσσ+= '''0σ= 最大切应 力 max ''' 2 σστ-=± =,最大正应力方位 02tan 2x x y τασσ=- - 10 、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3r σ= , 4r σ=

11、平面弯曲杆件正应力: Z My I σ= ,截面上下对称时, Z M W σ= 矩形的惯性矩表达式:312Z bh I =圆形的惯性矩表达式:4 4(1) 64Z d I πα=- 矩形的抗扭截面系数:26Z bh W = ,圆形的抗扭截面系数:3 4(1)32Z d W πα=- 13、平面弯曲杆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 max max *S z S Z F S F K bI A τ= = 14、平面弯曲杆件的强度校核:(1)弯曲正应力max []t t σσ≤,max []c c σσ≤ (2)弯曲切应力max []ττ≤(3)第三类危险点: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15、平面弯曲杆件刚度校核:叠加法max [] w w l l ≤,max []θθ≤ 16、(1)轴向载荷与横向载荷联合作用强度: max max min ()N Z F M A W σσ= ± (2)偏心拉伸(偏心压缩):max min ()N Z F F A W δ σσ= ± (3)弯扭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3[]r Z σσ= = ≤4[] r Z σσ= = ≤

小学低段如何巧妙运用数学教具和学具

小学低段如何巧妙运用数学教具和学具 教具与学具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被广泛使用,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注重巧妙运用。其具体要巧在教具学具准备有序,巧在教具学具创新使用,巧在抓住时机灵活操作,巧在课内与课外教具学具相结合。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巧妙运用教具与学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利于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现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巧妙运用教具与学具的做法。 一、要巧在教具学具准备有序上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教具学具的数学操作,前后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了教学进程又将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此,笔者在学具准备中要求学生做到学具摆设有序,将学具摆设在课桌前缘,操作时听清要领后再动手实践。这样学生操作就有条不紊,可使原来的“乱、哄、慢”转化为“静、快、齐”。 在训练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通过直观演示、形象讲解、恰当指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学会操作。如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1+3=4时,学生拿着豆子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粒,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笔者就拿着豆子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豆子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在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6+9=15时,不少学生用最原始的方法先摆出6粒,再数出9粒,笔者这样启发学生,不用数的方法,能不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想办法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5粒呢?学生有的用9凑成10,有的用6凑成10,很快发现了进位加法的方法,由于在课堂中注重了学具操作训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少走了弯路,节省了时间,课堂教学效率高。 二、要巧在教具学具的创新使用上 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具学具创新使用。如:学习比较大小时,通过“看谁摆得对”、“我说你摆”等方式,笔者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实物卡片或数字符号等摆出“44”,学生能在“”的左右两边先摆出相应数目的卡片,中间摆上“”符号,再通过“我说你猜”,让一个学生说出两个数字,另一个学生举起“”符号,既让学生学会了新知,又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再比如教学习加减法时,笔者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用喜欢的学具摆出相对应数量,然后再把两堆东西合起来(加),从一堆中拿走一部分(减)体验加减法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养成爱动手,勤探索的好习惯。 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教师要非常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笔者曾经这样引入一副信息窗:“小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 篇一:工程力学实验(全) 工程力学实验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目录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二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实验三复合材料拉伸实验实验四金属扭转破坏实验、剪切弹性模量测定实验五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技术及测试桥路变换实验实验六弯曲正应力电测实验实验七叠(组)合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实验八弯扭组合变形的主应力测定实验九偏心拉伸实验实验十偏心压缩实验实验十二金属轴件的高低周拉、扭疲劳演示实验实验十三冲击实验实验十四压杆稳定实验实验十五组合压杆的稳定性分析实验实验十六光弹性实验实验十七单转子动力学实验实验十八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和阻尼比实验 1 2 6 9 12 16 19 23 32 37 41 45 47 49 53 59 62 65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数据及处理引伸仪标距l =mm 实验前 2低碳钢弹性模量测定 E? 实验后 ?F?l = (?l)?A 屈服载荷和强度极限载荷 3载荷―变形曲线(F―Δl曲线)及结果四、问题讨论(1)比较低碳钢与铸铁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2)试从不同的断口特征说明金属的两种基本破坏形式。 4篇二:工程力学实验报告工程力学实验报告自动化12级实验班 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强度性能指标:上屈服强度ReH,下屈服强度ReL和抗拉强度Rm 。 2.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m。 4.观察、比较低碳钢(Q235 钢)和铸铁的拉伸过程及破坏现象,并比较其机械性能。 5.学习试验机的使用方法。二、设备和仪器 1.试验机(见附录)。 2.电子引伸计。 3.游标卡尺。三、试样 (a) (b) 图1-1 试样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为使实验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必须对试样、试验机及实验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国标GB/T228-2002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对金属拉伸试样通常采用圆形和板状两种试样,如图(1-1)所示。它们均由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夹持部分应适合于试验机夹头的夹持。过渡部分的圆孤应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联接,以保证试样

工程力学公式大全

工程力学公式: 1、轴向拉压杆件截面正应力N F A σ= ,强度校核max []σσ≤ 2、轴向拉压杆件变形Ni i i F l l EA ?=∑ 3、伸长率:1100%l l l δ-=?断面收缩率:1100%A A A ψ-=? 4、胡克定律:E σε=,泊松比:'ευε=-,剪切胡克定律:G τγ= 5、扭转切应力表达式:T I ρρ τρ=,最大切应力:max P P T T R I W τ==,44(1)32P d I πα=-,3 4(1)16P d W πα=-,强度校核:max max []P T W ττ=≤ 6、单位扭转角:P d T dx GI ?θ==,刚度校核:max max []P T GI θθ=≤,长度为l 的一段轴两截面之间的相对扭转角P Tl GI ?=,扭转外力偶的计算公式:()(/min) 9549KW r p Me n = 7、薄壁圆管的扭转切应力:202T R τπδ= 8、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cos 2sin 222x y x y x ασσσσσατα+-=+-,sin 2cos 22x y x ασστατα-=+ 9、平面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 : '2x y σσσ+= ,''2 x y σσσ+='''0σ= 最大切应力max ''' 2σστ-=±=最大正应力方位02tan 2x x y τασσ=-- 10、 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3r σ= 4r σ=11、平面弯曲杆件正应力:Z My I σ=,截面上下对称时,Z M W σ=

矩形的惯性矩表达式: 3 12 Z bh I=圆形的惯性矩表达式: 4 4 (1) 64 Z d I π α =- 矩形的抗扭截面系数: 2 6 Z bh W=,圆形的抗扭截面系数: 3 4 (1) 32 Z d W π α =- 13、平面弯曲杆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max max * S z S Z F S F K bI A τ== 14、平面弯曲杆件的强度校核:(1)弯曲正应力 max [] t t σσ ≤, max [] c c σσ ≤ (2)弯曲切应力 max [] ττ ≤(3)第三类危险点: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15、平面弯曲杆件刚度校核:叠加法max[] w w l l ≤, max [] θθ ≤ 16、(1)轴向载荷与横向载荷联合作用强度:max max min ()N Z F M A W σσ=± (2)偏心拉伸(偏心压缩): max min ()N Z F F A W δ σσ=± (3)弯扭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22222 3 11 [] r y z Z M T M M T W W σσ =+=++≤ 22222 4 11 0.750.75[] r y z Z M T M M T W W σσ =+=++≤

培养师范生使用并制作小学数学教具和学具的能力

培养师范生使用并制作小学数学教具和学具的能力

————————————————————————————————作者:————————————————————————————————日期:

培养师范生使用并制作小学数学教具和学具的能力-中学数 学论文 培养师范生使用并制作小学数学教具和学具的能力 童琳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四川成都610106) 摘要:师范生制作小学数学教具和学具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其毕业后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综合能力,这也是增强师范生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目前教学手段日益现代化的形势下,一些传统的教学手段正渐渐被淡出,但作为培养小学生能力的教具和学具是不应该被忽视的。本文主要就师范生在小学数学技能训练中制作教具的重要性和如何训练学生制作教具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师范生;小学数学;教具制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10-03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的广泛使用,小学数学的课堂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在师范生的教学试讲中经常会发现这种现象,部分同学在整节课试讲中,完全使用PPT。原本用实物教具可以取得更好效果的地方,也都被多媒体课件所代替。诚然,多媒体课件给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带来了很大的美感,同时也使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与现代的教学设备相比,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具和学具也有其不可被忽视的优势,它们在许多地方还不可替代。作为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教学能力的训练中应有意识地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这也是增强师范生实践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 教具简单地可以理解为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自动化12级实验班 §1-1 金属材料的拉伸实验 一、试验目的 1.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强度性能指标:上屈服强度R eH,下屈服强度R eL和抗拉强度R m 。 2.测定低碳钢(Q235 钢)的塑性性能指标:断后伸长率A和断面收缩率Z。 3.测定铸铁的抗拉强度R m。 4.观察、比较低碳钢(Q235 钢)和铸铁的拉伸过程及破坏现象,并比较其机械性能。 5.学习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二、设备和仪器 1.试验机(见附录)。 2.电子引伸计。 3.游标卡尺。 三、试样 (a) (b) 图1-1 试样 拉伸实验是材料力学性能实验中最基本的实验。为使实验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必须对试

样、试验机及实验方法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我国国标GB/T228-2002 “金属材料 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规定对金属拉伸试样通常采用圆形和板状两种试样,如图(1-1)所示。它们均由夹持、过渡和平行三部分组成。夹持部分应适合于试验机夹头的夹持。过渡部分的圆孤应与平行部分光滑地联接,以保证试样破坏时断口在平行部分。平行部分中测量伸长用的长度称为标距。受力前的标距称为原始标距,记作l 0,通常在其两端划细线标志。 国标GB/T228-2002中,对试样形状、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均有明确规定。 四、实验原理 低碳钢(Q235 钢)拉伸实验(图解方法) 将试样安装在试验机的上下夹头中,引伸计装卡在试样上,启动试验机对试样加载,试验机将自动绘制出载荷位移曲线(F-ΔL 曲线),如图(1-2)。观察试样的受力、变形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可以看到低碳钢拉伸过程中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局部变形阶段)。 屈服阶段反映在F-ΔL 曲线图上为一水平波动线。上屈服力eH F 是试样发生屈服而载荷首次下降前的最大载荷。下屈服力eL F 是试样在屈服期间去除初始瞬时效应(载荷第一次急剧下降)后波动最低点所对应的载荷。最大力R m 是试样在屈服阶段之后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相应的强度指标由以下公式计算: 上屈服强度R eH :0 S F R eH eH = (1-1) 下屈服强度R eL :0 S F R eL eL = (1-2 ) 抗拉强度R m : 0 S F R m m = (1-3) 在强化阶段任一时刻卸载、再加载,可以观察加载、御载规律和冷作硬化现象。 在F m 以前,变形是均匀的。从F m 开始,产生局部伸长和颈缩,由于颈缩,使颈缩处截面减小,致使载荷随之下降,最后断裂。断口呈杯锥形。

工程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静力学基本概念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下列习题中,未画出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面均为光滑接触。 1.1 试画出下列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的受力图。 解:如图 (g) (j) P (a) (e) (f) W W F F A B F D F B F A F A T F B A 1.2画出下列各物体系统中各物体(不包括销钉与支座)以及物体系统整体受力图。 解:如图 F B B (b)

(c) C (d) C F D (e) A F D (f) F D (g) (h) EO B O E F O (i)

(j) B Y F B X B F X E (k) 1.3铰链支架由两根杆AB、CD和滑轮、绳索等组成,如题1.3图所示。在定滑轮上吊有重为W的物体H。试分别画出定滑轮、杆CD、杆AB和整个支架的受力图。 解:如图 ' D 1.4题1.4图示齿轮传动系统,O1为主动轮,旋转 方向如图所示。试分别画出两齿轮的受力图。 解: 1 o x F 2o x F 2o y F o y F F F' 1.5结构如题1.5图所示,试画出各个部分的受力图。

解: 第二章 汇交力系 2.1 在刚体的A 点作用有四个平面汇交力。其中F 1=2kN ,F 2=3kN ,F 3=lkN , F 4=2.5kN ,方向如题2.1图所示。用解析法求该力系的合成结果。 解 0 00 1 42 3c o s 30c o s 45c o s 60 c o s 45 1.29 Rx F X F F F F KN = =+- -=∑ 00001423sin30cos45sin60cos45 2.54Ry F Y F F F F KN ==-+-=∑ 2.85R F KN == 0(,)tan 63.07Ry R Rx F F X arc F ∠== 2.2 题2.2图所示固定环受三条绳的作用,已知F 1=1kN ,F 2=2kN ,F 3=l.5kN 。求该力系的合成结果。 解:2.2图示可简化为如右图所示 23cos60 2.75Rx F X F F KN ==+=∑ 013sin600.3Ry F Y F F KN ==-=-∑ 2.77R F KN == 0(,)tan 6.2Ry R Rx F F X arc F ∠==- 2.3 力系如题2.3图所示。已知:F 1=100N ,F 2=50N ,F 3=50N ,求力系的合力。 解:2.3图示可简化为如右图所示 080 arctan 5360 BAC θ∠=== 32cos 80Rx F X F F KN θ==-=∑ 12sin 140Ry F Y F F KN θ==+=∑ 161.25R F KN == ( ,)tan 60.25Ry R Rx F F X arc F ∠= = 2.4 球重为W =100N ,悬挂于绳上,并与光滑墙相接触,如题2.4 图所示。已知30α=,

教具的使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教具的使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方法 常德市武陵区滨湖小学熊华 内容摘要: 加强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的改革趋势。直观性作为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它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和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具,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益,增大知识密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记忆理解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具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并能起到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一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使用的优点和方法,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 教具使用、小学数学教学、形象直观、抽象化、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团队协作、教师自身素质、理解算理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的应用能力、操作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这既有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外界事物接触比较少,对抽象事物的思维想象能力较差。而一些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特性,凭借小学生思维想象而不借助工具难以理解。在数学课堂中使用教具和学具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生增强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他们更易掌握数学知识。 很多课程的教学质量好坏,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

能用教具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的理解。空洞的说教,学生难以得到感性认识,更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鉴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小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比较吃力。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教师利用教具教学,学生利用学具模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数学知识培养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具、学具能够比较形象的模拟一些抽象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小学生学习数学只是水平和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正文 在教育界,教学的三大基本条件是指教师、教材和教具,对现有教具的使用目前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它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具,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增大知识密度,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减轻学生记忆理解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教具教学效果直观而明显。它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上《正方体》这个内容时,我用精心制作的课件从各个面给学生了正方体的12条棱、6个面,学生总是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总是觉得有些地方难于理解和想象。于是我让他们拿手边的文具盒做学具对比讲解,效果明显就好了很多,可是那毕竟是长方体而非正方体,导致后来仍有同学在练习中出现认识性的错误。后来,我自己制作了一个由12根塑料棒组成的中间是空心的正方体,就清清楚楚的为学生展示出正方体的各个特点,同时还能用细绳表示正方体的对角线,面的对角线等等,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具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探究性教学的开展。从教具中体现知识的过程,就是钻研教材、研究教学、研制仪器的过程。这样无形中提高了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工程力学公式

轴向拉伸与压缩 正应力ζ=F N/A 正应变ε=Δl/l (无量纲) l/EA EA为抗拉(压)刚度 胡克定律Δl=F N ζ=Eε E为弹性模量 泊松比ν=【ε’/ε】横向比纵向 刚度条件:Δl=F l/EA <=[Δl] 或δ<=[δ] N 先计算每段的轴力,每段的Δl加起来即为总的Δl 注意节点是位移 P151 拉压超静定: 1按照约束的性质画出杆件或节点的受力图 2根据静力平衡列出所有独立的方程 3画出杆件或杆系节点的变形-位移图 4根据变形几何关系图建立变形几何关系方程,建立补充方程 5将胡可定律带入变形几何方程,/得到解题需要的补充方程 6独立方程与补充方程联立,求的所有的约束力 剪切 1剪切胡克定律η=GγG~MPa为剪切弹性模量,γ为切应变(无量纲)2 G=E/2(1+ν)ν泊松比 3剪切与挤压实例 校核铆钉的剪切强度 单剪(两层板)η=Fs/As =F/A F为一个方向的拉力 双剪(三层板)η=Fs/As =F/nA n整块板上所有的铆钉 校核铆钉的挤压强度 挤压ζc=Fc/Ac ζc=Fc/nAc=F/ntd n为对称轴一侧的铆钉数 校核板(主板、盖板)的抗拉强度 ζ=F/A=F/t(b-nd)<<[ζ] n 为危险截面上的铆钉数

1外力偶矩:T=9550 N k / n ( N k~kw,n~r/min) 2扭矩Mn = T (Mn~N*m) 判断方向,右手螺旋定则,向外为正,内为负3扭矩图 4切应变、剪切角γ= θ*ρ(θ为单位扭转角) 5切应力:η ρ=G*γρ=Gρθ 扭转角公式:dψ=Mdx/GIp 6θ=Mn/G*Ip 刚度校核公式 Ip~mm4 极惯性矩, 与截面形状有关,GIp 抗扭刚度,θ~rad/m 7ηmax=Mn/Wp=Mnρ/Ip 强度校核公式 Wp~mm3抗扭截面模量,与截面形状有关 8 Ip 和Wp 的计算: 实心圆截面: Wp = ПD3/16 Ip = ПD4/32 空心圆截面:Wp = ПD3(1-α4)/16 Ip = ПD4(1-α4)/32 薄壁圆截面:Wp = 2Пr 02t r =D /2=D/2 Ip = 2Пr 3t 9 扭转角θ= Mn*l/G*Ip (l为杆长)θ~rad/m 10 自由扭转 截面周边的切应力方向与周边平行,角点出切应力为0 ηmax=Mn/αhb2 长边中点处 θ=Mn/βGhb3 b为短边,h为长边,αβ为相关系数 无论是扭转强度,还是扭转刚度,圆形截面比正方形截面要好。 狭长矩形:ηmax=3Mn/hb2 θ=3Mn/hGb3 θ=3Mnl/hGb3 闭口薄壁杆ηmax=3Mn/2ΩδΩ为-截面中心线所围截面积δ为壁厚Φ=Mnls/4GΩ2δ s为截面中线的长度 θ=MnS/4GΩ2δ 等厚度开口薄壁杆η=3Mn/hδ 2 θ=3Mnl/Ghδ 3 (计算时展开成矩形)在抗扭性能方面,闭口薄壁杆远比开口薄壁杆好

浅析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教具学具能够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思维以具体而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本文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征,具体分析了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进一步阐述了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具学具;作用;策略 教具可以理解为教学时用来讲解说明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图表、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学具主要侧重于学生学习时用来帮助理解某事物的模型、实物、卡片、图表、幻灯片、多媒体等“。。教具学具可分为传统教具学具与电子教具学具两类。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逻辑性。教具学具具有直观形象、使用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合理使用教具和学具能够加深对数学内容、方法及意义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具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1.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教具学具,往往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和兴趣。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可以突破传统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做的~个时钟。事先教师可以叫学生准备好画笔、卡纸、剪刀等材料。上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时钟是怎样的?教师再总结,点出时钟有12个数字,然后和学生一起制作钟面。然后再引出时

针分针等,指导学生做时针分针。这样一个简易的时钟就完成了。最后再去引导学生认识时钟,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事半功倍。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制作时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氛围也活跃,学生参与性强,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 2.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对处在思维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理解数学概念难度较大。此时,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地使用教具学具,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实物,课堂效率将大大提高。例如在教学“面积”时,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问题: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一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卡纸,盖在课本上,剪一个跟课本封面大小一样的卡纸。而后将卡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小卡纸若干,不留空隙地贴在练习本的封面上。这样一来,练习本和课本封面的大小这个抽象的比较就变成直观地小卡纸的比较,学生自然都会理解并且能很好地掌握。乏味和困难的数学概念教学因此充满生气,还能让学生感知面积是可以被测量的,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3.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小学生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教具学具的合理使用,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对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创新的产生需要学生去发现问题,发现比解决更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利

工程力学实验指南

工程力学实验指导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2008.1

前言 材料力学是研究工程材料力学性能和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理论的科学,主要任务是按照安全、适用与经济的原则,为设计各种构件(主要是杆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以及实验研究方法。 要合理地使用材料,就必须了解材料的力学性能,各种工程材料固有的力学性质要通过相应的试验测得,这是材料力学实验的一个主要任务。 另外,材料力学的理论是以一定的简化和假设为基础。这些假设多来自实验研究,而所建立理论的正确性也必须通过实验的检验,这是材料力学实验的第二个任务。 材料力学实验的第三个任务是通过工程结构模型或直接在现场测定实际结构中的应力和变形,进行实验应力分析,为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从以上所述各项任务中,不难看到材料力学实验的重要性,它与材料力学的理论部分共同构成了这门学科的两个缺一不可的环节。 学生在学习并进行材料力学实验时,应注意学习实验原理、试验方法和测试技术,逐步培养科学的工作习惯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这样才能牢固地掌握材料力学课程的基本内容,为将来参加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指导书中将实验内容分为“基本实验”和“选做实验”两个层次,这样既可保证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又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以期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本实验指导书中难免存在缺点和错误之处,请师生们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基本实验 1 低碳钢和灰口铸铁的拉伸、压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试样在拉伸或压缩实验过程中,观察试样受力和变形两者间的相互关系,并注意观察材料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理现象。 2.测定该试样所代表材料的P S、P b和ΔL等值。 3.对典型的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进行受力变形现象比较,对其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进行比较。 4.学习、掌握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二、仪器设备和量具 电子万能试验机,引伸计、钢板尺,游标卡尺。 三、低碳钢的拉伸和压缩实验 1.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在拉伸实验前,测定低碳钢试件的直径d和标距L。试件受拉伸过程中,观察屈服(流动)、强化,卸载规律、颈缩、断裂等现象;绘制p——ΔL曲线如图2—1(a)所示;记录试件的屈服抗力P s和最大抗力P b。试件断裂后,测量断口处的最小直径d1和标距间的距离L1。依据测得的实验数据,计算低碳钢材料的强度指标和塑性指标。 7 图1—1 低碳钢拉伸图及压缩图 强度指标:

工程力学含答案

1. 一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是等值、反向、共线。 ( √ ) 2. 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个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 ) 3. 理论力学中主要研究力对物体的外效应。 ( √ ) 4. 凡是受到二个力作用的刚体都是二力构件。 ( × ) 5. 力是滑移矢量,力沿其作用线滑移不会改变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 √ ) 6. 在任何情况下,体内任意两点距离保持不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 √ ) 7.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不但适用于刚体,而且也适用于变形体。 ( × ) 8. 力的可传性只适用于刚体,不适用于变形体。 ( √ ) 9. 只要作用于刚体上的三个力汇交于一点,该刚体一定平衡。 ( × ) 10.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只适用于刚体。 ( √ ) 1.作用在刚体上两个不在一直线上的汇交力F 1和F 2 ,可求得其合力R = F 1 + F 2 ,则其合力的大小 ( B;D ) (A) 必有R = F 1 + F 2 ; (B) 不可能有R = F 1 + F 2 ; (C) 必有R > F 1、R > F 2 ; (D) 可能有R < F 1、R < F 2。 2. 以下四个图所示的力三角形,哪一个图表示力矢R 是F 1和F 2两力矢的合力矢量 ( B ) 3. 以下四个图所示的是一由F 1 、F 2 、F 3 三个力所组成的平面汇交力系的力三角形,哪一个图表示此汇交力系是平衡的 ( A ) 4.以下四种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 ) (A )力在平面内的投影是个矢量; (B )力对轴之矩等于力对任一点之矩的矢量在该轴上的投影; (C )力在平面内的投影是个代数量; (D )力偶对任一点O 之矩与该点在空间的位置有关。 5. 以下四种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B ) (A) 力对点之矩的值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B) 力偶对某点之矩的值与该点的位置无关。 (C) 力偶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一个力的作用来与它等效替换。 (D) 一个力偶不能与一个力相互平衡。 四、作图题(每图15分,共60分) 画出下图中每个标注字符的物体的受力图和整体受力图。题中未画重力的各物体的自重不计。所有接触处均为光滑接触。 F 1 F 2 R (A) F 1 F 2 R (B) F 1 F 2 R (C) F 1 R F 2 (D) F 1 F 2 F 3 (A) F 1 F 2 F 3 (B) F 1 F 2 F 3 (C) F 1 F 2 F 3 (D)

2020年整理工程力学公式大全.doc

工程力学公式: 1、轴向拉压杆件截面正应力N F A σ=,强度校核max []σσ≤ 2、轴向拉压杆件变形Ni i i F l l EA ?= ∑ 3、伸长率:1100%l l l δ-= ?断面收缩率:1 100%A A A ψ-=? 4、胡克定律:E σε=,泊松比:'ευε=-,剪切胡克定律:G τγ= 5、扭转切应力表达式:T I ρρτρ=,最大切应力:max P P T T R I W τ==,44(1)32 P d I πα=-,3 4(1)16 P d W πα= -,强度校核:max max []P T W ττ= ≤ 6、单位扭转角:P d T dx GI ?θ= =,刚度校核:max max []P T GI θθ=≤,长度为l 的一段轴两截面之间的相对扭转角P Tl GI ?= ,扭转外力偶的计算公式:()(/min) 9549KW r p Me n = 7、薄壁圆管的扭转切应力:202T R τπδ = 8、平面应力状态下斜截面应力的一般公式: cos 2sin 22 2 x y x y x ασσσσσατα+-= + -,sin 2cos 22 x y x ασστατα-= + 9、平面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 '2 x y σσσ+= ,''2x y σσσ+='''0σ= 最大切应力max ''' 2 σστ-=± =最大正应力方位02tan 2x x y τασσ=- - 10、 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3r σ= 4r σ= 11、平面弯曲杆件正应力:Z My I σ= ,截面上下对称时,Z M W σ=

矩形的惯性矩表达式: 3 12 Z bh I=圆形的惯性矩表达式: 4 4 (1) 64 Z d I π α =- 矩形的抗扭截面系数: 2 6 Z bh W=,圆形的抗扭截面系数: 3 4 (1) 32 Z d W π α =- 13、平面弯曲杆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max max * S z S Z F S F K bI A τ== 14、平面弯曲杆件的强度校核:(1)弯曲正应力 max [] t t σσ ≤, max [] c c σσ ≤ (2)弯曲切应力 max [] ττ ≤(3)第三类危险点:第三和第四强度理论 15、平面弯曲杆件刚度校核:叠加法max[] w w l l ≤, max [] θθ ≤ 16、(1)轴向载荷与横向载荷联合作用强度:max max min ()N Z F M A W σσ=± (2)偏心拉伸(偏心压缩): max min ()N Z F F A W δ σσ=± (3)弯扭变形杆件的强度计算: 22222 3 11 [] r y z Z M T M M T W W σσ =+=++≤ 22222 4 11 0.750.75[] r y z Z M T M M T W W σσ =+=++≤

教具、学具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科技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喜欢上了使用多媒体教学,所以传统的一些教具好像渐渐地谈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我们身边拥有大量的教具,但是许多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更习惯用ppt、flash等的演示来代替传统课件,这应该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不是所有的传统教具就该全部抛弃呢?是不是在高科技的今天传统的“土教具”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呢?笔者认为无论科技如何发展,传统实物教具都应该继续在教育教学中占据一席之地,继续发挥它的光和热。下面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对教具和学具使用的几点认识: 一、使用的意义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都必须借助于感觉,先把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化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再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为抽象、概括的理性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学具教具教学、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学具的使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向主动探索、主体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并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加强主体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使用的误区 教具、学具的作用是什么?是为我们的教育教学、为孩子的学习提供帮助的。如果教具、学具最大限度地帮助了老师的教与孩子的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那么,使用是恰当的成功的。如果在活动中,教具、学具的使用,没起到多大效果,功效很低,我认为还是不用得好。我们在选择和准备教具、学具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征,考虑课程内容,考虑孩子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可是,目前来讲,有的老师选择和使用教具、学具时还存在两个主要误区: 误区一:教具、学具多多益善。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公开课中,老师们像魔术师一样,一会变出这种教具,一会儿又变出那种教具;学生一会儿操作这种学具,一会儿操作那种学具。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一个游戏连着一个游戏,老师忙得够呛,孩子慌得晕头转向。孩子目不暇接,顾此失彼。一节课下来,孩子充其量是只过足了一次观众瘾,并没有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做教师的,不但没有帮助孩子得到发展,反而浪费了时间,造成课堂效率低下。从孩子和课程内容两方面来考虑,有的需要教具、学具,有的不要;有的需要多,有的需要少;有的需要大,有的需要小;有的需要具体的实物,有的需要抽象的物品。教师不应摆花架子、做秀。 误区二:教具、学具本身越吸引人越好。我们使用教具、学具是为了把孩子引向课程内容,只有教具本身的吸引力和课程目标一致时,作用是正向的,反之,会起反作用,降低孩子对活动内容的兴趣。 三、如何使用

工程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金属材料的拉伸及弹性模量测定试验 实验时间:设备编号:温度:湿度: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低碳钢和铸铁在拉伸过程中的力与变形的关系。 2、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 3、测定低碳钢拉伸时的屈服极限;强度极限,伸长率和截面收缩率 4、测定铸铁的强度极限。 5、比较低碳钢(塑性材料)与铸铁(脆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6、了解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 1.CMT微机控制电子万能实验机 2.电子式引伸计仪 3.游标卡尺 4.钢尺 三.实验原理 试件夹持在夹具上,点击试件保护键,消除夹持力,调节拉力作用线,使之能通过试件轴线,实现试件两端的轴向拉伸。 试件在开始拉伸之前,设置好保护限位圈,微机控制系统首先进入POWERTEST3.0界面。试件在拉伸过程中,POWERTEST3.0软件自动描绘出一条力与变形的关系曲线如,低碳钢在拉伸到屈服强度时,取下引伸计,试件继续拉伸,直至试件被拉断。2—1图 低碳钢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2a)分为四个阶段―弹性、屈服、强化、

颈缩四个阶段。 铸铁试件的拉伸曲线(图1—2b)比较简单,既没有明显的直线段,也没有屈服阶段,变形很小时试件就突然断裂,断口与横截面重合,断口形貌粗糙。抗拉强度σb较低,无明显塑性变形。与电子万能实验机联机的微型电子计算机自动给出低碳钢试件的屈服载荷Fs、最大载荷Fb和铸铁试件的最大载荷Fb。 取下试件测量试件断后最小直径d1和断后标距 l1,由下述公式Fl?lA?AFs????10b01?100%??100%???bs AAlA 0000可计算低碳钢的拉伸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铸铁的抗拉强度σb。 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由以下公式计算: ?Fl0?E A?l0式中ΔF为相等的加载等级,Δl为与ΔF相对应的变形增量。 四、实验步骤 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1). 按照式样、设备的准备及测试工作,大致可以将低碳钢拉伸试验步骤归纳如下: lodo。在式样标距段的及标距首先,将式样标记标距点,测量式样直径两端和中间3处测量式样直径,每处直径取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平均值,do。用扎规和钢板尺处直径的最小值取作试验的初始直径做好记录。3lo。测量低碳钢式样的初始标距长度接着,安装试件。按照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的操作方法,运行电子万能试验机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