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德与干部修养

古代官德与干部修养

王巍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博士

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古代官德与干部修养。德是中国古代思想史和哲学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概念,而干部修养在今天强调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所以,不管是从中国古代的思想,还是从今天的干部修养来说,德都是占据了一个最重要、最核心的位置。那今天我们来一块儿来看中国古代的思想中有哪样一些对官德的描述和要求,对官德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定,分析他们对今天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理论修养的一个现实意义。

首先,宋代著名的大儒朱熹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做人而已。”圣贤,包括孔子、孟子等,说了很多话,千言万语,但最核心、最基本的一条是教我们怎么样来做人,因为孟子说得很好,他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和禽兽的区别是非常小的,就那么一点点,那正是由于这一点点,人才和禽兽有本质的区别,人才成为一个人的世界。那这样一个教人做人,孟子的话说是要有“四心”,仁、义、礼、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如果你有了这“四心”,那你就是人,如果你没有这“四心”了,那你就不是人,你和禽兽就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人本来也是从动物,从禽兽界,从猴子演变而来的。

那我们结合着圣贤的千言万语来看看教人做人大概要具备哪几种心。总的来看,至少有包括自知之心,人贵有自知之明,要有仁爱之心,还要有功德心,要有宽容之心,要有敬畏之心,敬畏天,敬畏祖宗,敬畏自然和历史的规律,还要有诚信之心、平常之心、羞耻之心、功利之心,这个功利之心是我们所要抵制和排斥的,因为中国古代对于“利”是看得比较低的,所谓不一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通过不利取得的不义之财对我而言就像浮云一样。那功利心、贪婪心和侥幸之心就构成了前述的几个心所对立的人性中恶的这一面。人性中有向善的一面,人性中也有作恶的一面,所以中国古代在这个问题上很复杂,它有性善论,强调人性本善,孟子有强调性恶论,说人性本恶,人生来就是恶的,如荀子,还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是有善有恶,既有善也有恶。还有人认为人性是无善无恶,它无所谓善与恶,一切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管什么观点,它都存在着两个概念的对立,一个是善,一个是恶,那归结到人心和品德,那就有善的德和恶的德,有善的心和恶的心,功利心、贪婪心、侥幸心,那它就是恶的心。人性的修养,人性的做人,那是要弘扬人性中善的一面,

把恶的一面压制住,使它不流露出来,不损害我们的思想和品德。

那今天为什么在干部修养这样一个时代的大课题的研究中要提出、吸收、借鉴古代的官德?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古国、大国,我们的文化基因、精神血脉是一以贯之的,是从远古到现代这一条血脉,它是连贯的,贯通的。中国古代有非常好的向历史学习,借鉴历史的这样一个传统。正所谓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历史为镜子,可以知道兴亡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用其他的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身上的缺点,知道自己的得失。以铜为镜,可正衣冠。用铜做镜子,照一照镜子,可以使自己正衣冠。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是为了更好传承历史,把历史上宝贵的资源古为今用,使它发挥其现代价值。

那中国古代的官德有很多条,各个流派的思想家都提出了很多,那概括起来说,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强调官员做官做人要立德为首,立德为本,官有百行,以修身为先,立德为首,这是第一类;第二大类,要求这些古代的领导干部和官员,要求他们一个是廉,一个是俭,一个是廉洁一个是勤俭,所谓的廉俭是万民所仰,贪奢,贪婪和奢侈是败亡之道,这是第二类;第三类,要求这些官员要慎独慎微慎用权,在权力的使用上要谨慎,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要谨慎,在一些细节的事情上、小的方面要谨慎,所以叫做慎独慎微慎用权,戒贪戒色保平安。

一、官有百行,以修身为先、立德为首

(一)德乃立身之本

首先,第一大类,官有百行,以修身为先,立德为首。那对于这一大类,我们又可以分成几个小类。第一点,中国古代对官员的要求是德乃立身之本。有没有品德,有没有道德,是立身的根本。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人可一生不仕”,一个人可以一辈子都不做官,不出仕,“但不可一日无德”,但不能有一天不讲德。这句话把仕和德的关系描绘得很清楚,要做官可以,做官的前提是要有道德和品德,这个官即使做不了了,不做的,没有机会做,那同样的需要这样一个道德,道德是做人的一个标准,那它更是做官的一个首要的基本前提。中国古代又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我不害怕没有这样一个位置,我害怕的是我怎么样立(顶天立地),怎么样成人,怎么样成为一个站得住的,成为一个立得住的人,这一点是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的。那中国古代还说,“德不孤,必有邻”,一个有品德的人,有道德的人,你身边一定会有很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一定不会是一个孤独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很多的共同的志向,共同的情趣的这样一个群体。

那对于修身这一块,德乃修身之本,最著名的一句话,中国古代讲究知识分子要诚意正

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四书,《大学》里最核心的思想,强调修身的重要性,我们经常讲修齐治平,修齐治平的基础各前提是修,是修身。

所以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从皇帝到平民老百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全都是以修身为最根本的,因为有了修身才有齐家,自己把自己打理好了,立得住了,你才能够去立一个家庭,齐家了以后态度治国,治国才能平天下。这是一个逻辑递进的过程,它是一个逻辑环节环环相扣的过程,没有前一步就必然做不好下一步。所以《大学》里说的好,不管什么人,不管什么身份,都要以修身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那我们现在看,德,修身在立人、为人、成人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再辨析一下德与其他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首先我们看一看德与才的关系,这个“才”是“人才”的“才”。司马光曾经有一句非常精炼的话来概括德与才的关系,他说:“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统帅,是统领才的,有才无德就失去了这样一个统帅,失去了这样一个方向,失去了这样一个引领,我们经常有句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引领方向的,没有了车头那火车怎么办?就不知道跑向哪里,就成为了脱缰的野马,所以这句话就概括了德和才的这样一个关系,德是才的统帅,没有了德,即使有再多的才也丧失了方向,丧失了这样一个根本性的价值标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说过,他说:“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他说,选拔领导和官员,要以德行为根本,而文艺,这个文艺不是我们今天说的文艺会演、文艺表演的文艺,这个“文”是指文学、文字,“艺”是指六艺。你的业务能力、知识水平是排在第二位的,德行是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个根本的。

清朝非常著名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康熙说:“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一个官员心术不正,整天想着歪门邪道,那即使有才学又有什么用?没有才学还好,有了才学反而对国家、对社会、对老百姓的危害大。所以,从这几句话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在看待德与才的这样一个关系中始终是把德放在比才更重要的位置,把德看作是才的根本,是才的方向,所以我们今天讲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同样是把德放在前面,强调“德”字在领导干部修养,在选拔领导干部过程中的一个最根本的标准意义。

前述了德与才的关系,现在再看,这也叫德与财,这个财是“财富”的“财”、“财产”的“财”,那这个德与财的关系,同样是在四书的《大学》中这样说到,“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中国古代本和末是一对非常重要的范畴,本就是根本,是最核心、最主要的。末是细枝末节,是次要的,无关紧要的,所以《大学》里说这个德是根本,财,财产、财富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所以《大学》的这句话就非常清晰地阐明了我们所说的德与财的关系。

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德之上的,我们称之为大德,德之大也,称之为大德,那样一种在各种德行之中最为根本的那样一些品德,我们称之为大德。一个人只要有了大德,那就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具备了这样一种大德,天地之间的这样一种大德,那肯定有你的位置,你做官员有你的位置,必得其禄,必得其名,有名有利还延年益寿,必得其寿。所以,古代把大德,一个人是不是具有大德和他的人生能否取得成功,它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大德是人生成功,是名利等所有东西的一个前提。

如果无德,中国古代也有很多警示的语言来提醒不要做一个无德之人。无德是,“德不称位,不祥莫大焉”,你的品德和官员所处的位置不相符,官员的级别坐得很高,但品德跟不上,是一个品德败坏的人,甚至比一般老百姓的品德还不如,那就不祥莫大焉,不吉祥、凶险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就非常大,很容易滑向罪恶的边缘,会引来杀身之祸或不祥之兆。

无德,“不仁而居高位”,一个人不仁不义还爬到很高的位置,做了很大的官,“是播恶于众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一种恶的力量,这样一种现象在今天中央惩治了一些很高级别的腐败分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深刻理解这句话的现代意义。还有是“无德而禄,殃祸速至”,没有品德却有功名利禄,那殃祸速至,很快就要来了,已经很危险了,所以中国古代将德看得非常重要,所以立德为首,修身为先,它的第一个大的方面是德乃立身之本。(二)德乃为政之要

第二个方面,德乃为政之要。首先要立足立身,首先要做一个有品德有道德的人,然后才能谈为政,才能谈做官。那做官要有哪些品德?孔子在《论语》之中就说了很多,他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整天要忙忙碌碌的,不要感到疲倦,行之以忠,要忠心耿耿的,这是一个官员最基本的品德。

孔子在《论语》中还说到,一个官员最大的品德或最为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不要总是要求别人做什么,要求别人做不到的,自己首先不能做,你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所以孔子说“政者,正也。”从政、为政就是一个“正”字,公正正义。“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作为一个领导干部,首先遵守纪律,做一个公正公派公道的人,那还有谁敢不正?通常有一句俗语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很多事情并不是下级愿意去做,是因为他模仿着、效仿着上级,上级做了一些错误的分析,错误的事情,就被下级的人所效仿,所以孔子强调每一级的官员都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开始做起。

所以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如果一个官员是一个正直正派的人,他不用下命令,自然会向他学习,效仿他。“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自己制定的一些规律、纪律、要求,自

己都做不到,反而要求别人做到,那孔子认为这样是不行的,“虽令不行”,即使下命令了,但是也没有人会遵守的,因为首先自己没有做到。所以,孔子在《论语》中这几句话的思想是非常精辟的。这是德乃为政之要。

(三)德乃立国之基

第三个方面,德乃立国之基。这个德不仅是做人、做官的基础,而且是整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文化精神,道德的支柱,所以《左传》里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皇天后土,他可以辅佐的,可以让这个国家长久、长安、延续的惟德,只有德是最好的助手能够辅佐自己,“德者,国家之基也”,德是国家的基础。

那管子说道:“授有德,则国安。”有德的这样一个国家,它一定是平安、安定的国家,“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人没有道德,他立不起来,因为不是人,他没有道德,他就会禽兽无异,那国家没有德,它肯定兴旺不了,它要么被别国消灭了,要么是苟延残喘。

我们今天进入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为实现“两个百年”,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我们也把干部的品德称之为官德,将它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是小平同志说的,那毛主席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了以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能否做成这件事,那就要靠人,靠干部,我们党在使用干部的过程中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那这样一种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关于官德思想的重要论述,以及古代国家治理的一些优秀的、先进的经验,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我们又结合了新的历史实际,依然将德放在干部任用、选拔的首要位置。这是第一个大的方面,官有百行,以修身为先,立德为首。

二、廉俭——万民所仰,贪奢——败亡之道

(一)廉:治政廉为首,廉为政之本

下面看古代官德的第二个大的方面,强调廉和俭,一个是清廉,一个是节俭,廉俭万名所仰,贪奢败亡之道。

关于廉洁,古代有很多的思想,我们强调治政廉为首,廉为政之本。治理,这样一个政治,强调清廉、廉洁是为最根本的,那廉又是政治的根本。

汉代的大史学家班固曾说过:“吏不廉平,则治道衰。”如果官员不能够做到廉洁,那治理、治道一定会衰败下去,不可能长久。

大文学家,大文豪范仲淹曾说过:“天下官吏不廉则曲法,曲法则害民。”如果官吏们不廉洁,必然会使法律法条的效力发生歪曲,一旦这样,最终受害的是老百姓。

所以,清廉者能够平安一世,而贪婪者一定是自毁一生。古代讲“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货利”,其意为,领导干部不能够从事经商活动,包括领导干部的家人不能够利用领导的职权从事商业活动和经营行为,古代也有类似的表达,治官事不营私家。做的是公家的事,官府的事,那就不要想着私家自己的事,这是官和私,在公家则不言货利,在衙门当差的公家人,就不要谈货利,通过贩卖、售卖货物获得利益,不要参与商业行为,参与做生意。所以,要做到清廉就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内不愧于心。头上三尺有神明。

古代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四知”有一个官员的下属给他行贿,这个官员说:“我不能收,我拒绝。”他的下属说:“大人,没关系,反正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官员就非常生气说:“怎么会没有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就是“四知”,所以这个官员在讲“四知”的时候是坚持头上三尺有神灵,不要你做的没人看得见,上有老天,下有大地,中间有你我。

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就将党的建设放在一个非常中心的工作,在党的建设过程中我们也强调一定要坚持清廉,反对贪污,反对腐化。最近播出的一部电视剧反映了在陕北时期的一个红军的将令黄克功,他杀死一个女大学生的历史事件,因为这个红军将令是长征过来的,对党做出了很多贡献,要求保他一命,放他一条活路,后来经过上甘岭边区法院的审判,毛主席含泪签署了判予死刑的这样一个决定,就强调我们党把人的品德,只要触犯了道德标准,触犯了法律,一定会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惩处。

在国共两党进行解放战争的这样一个时刻,共产党为什么最终能够打败国民党?这里边有很多因素,但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国民党自身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为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如果自己不溃烂,自己不腐败,自己不腐化,那外在敌人的强大也难以撼动。那对于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后期,美国的白皮书这样记载,它说,蒋介石军队其实早已败了,不败于战场,而败于官场,败于官场无所不在的腐化。在国民党统治的后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党的贪污腐败现象从上边的高级将领到下边最底层的官僚,他们都以贪污,多捞一些钱,肥自己的口袋,做这样一些极尽自己之所能来汲取当时国民政府的财产,所以蒋经国也反腐,但已形成了利益集团,形成了利益固化的藩篱,他没有办法撼动,最终国民党是在自身的腐化和中国共产党强大的进攻之下,最终土崩瓦解,逃亡台湾。

那蒋介石自己也这样说道:内外人心陷溺,人欲横流,道德沦亡,是非倒置,一至于此。人心都塌陷了,人的欲望贪欲横流,道德沦丧,没有是非,以至于到这样的地步。所以看一

个政党的垮台覆灭,它和你是否保持清廉,和官员的素质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那中国共产党在这样一个历史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要治党,党要管党,把反腐倡廉工作,把反腐败斗争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管是什么人,不管是谁,不管他职位多高,功劳多大,只要他违反了党的纪律,触犯了国家法律,我们就一定要惩处他。我们要用制度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这样一些举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体现了我们党把政治清明、政府清廉放在一个非常突出和紧要的位置。这是廉。

(二)俭:成由勤俭败由奢

再看俭。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决反对“四风”,这“四风”中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俭的对立面,勤俭的对立面就是奢侈、奢靡、享乐,总书记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历史上对勤俭的重要地位的判断,他说:“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国家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它的勤俭,衰败和衰亡是由于奢侈和奢靡。所以,“居官所恃者在廉,其所以能廉者在俭”,坐在一个官员的位置上,所凭借所依赖的是廉洁,而之所以能够廉洁,是因为俭,只要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生活需要就可以了,如果有很多的欲望,很多的贪欲,每天都需要酒色犬马,需要美酒美女,那必然做不到廉,因为需要大量的钱财去满足自身的欲望。所以,廉和俭是结合在一起的,没有了俭也很难做到廉,所以是俭以养德,廉以立身。廉是立身的根本,特别是官员领导干部,那俭是养德,通过节俭把很多的欲望排除出去,作为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他能够养德,能够涵养我们的品德。

在这一点上,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俭节约而著称于世的伟大民族,“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这是《朱子家训》里说到的,教育孩子吃到一口粥,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讲“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我们经常有一个成语连起来是克勤克俭,对于邦(国家),我们要勤劳地去治理它,勤奋地去理政,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最大的是要做到俭朴和节约。俭是德之共也,是各种品德中,是具有共同、普遍性的东西。侈恶之大也,它是恶之极端,最大的恶就是奢侈。如果奢靡、奢望、糜烂,那危害就非常大。

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奢靡的开始就是这个国家危险和亡国的开始,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骄纵,外在的姿态是因为奢侈,源自于奢侈的生活方式,危亡是从细微开始的。

总书记引用了一句话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要去使家庭慢慢地兴盛起来,好像拿一根针去挑那个土一样,需要慢慢地积

累,一点一点,一点一滴,像燕子衔泥垒窝一样,而败家好似浪淘沙,大浪一冲,沙子就冲没了,就强调奢侈的一个巨大的危害。

在这样一个中国漫长的历史中,这样的事件数不胜数,秦朝、隋朝几十年就灭亡了,很大的原因是奢侈,这是中国。古代的西方,罗马帝国曾是盛极一时,但它很快衰亡了,其原因在于罗马贵族们那样一种奢靡奢侈的生活方式。据说他们为了多吃一些东西,因为人的食量饭量有限,每一顿饭吃了一些就饱了,但为了想多吃各种山珍海味就又把原来的东西吐出来,把胃清空,再接着吃别的山珍海味,到了这样一种糜烂的地步。所以,罗马帝国也很快地衰亡衰败了。中国共产党在强调廉的同时也强调俭,毛主席很早就告诫全党说: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浪费。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强调,要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要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落。

我们党还强调,中央多次强调,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所以我们党从毛泽东主席开始一直到习近平总书记,我们历届的中央领导都把艰苦奋斗看作是立党之本,看作是执政的一个精神源泉,要让我们牢记,虽然我国的GDP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我们依然是第三世界国家,依然是发展中国家,我们依然要把艰苦奋斗看作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官德的第二大方面,一廉一俭。

三、慎独慎微慎用权,戒贪戒色保平安

(一)慎独慎微慎用权

第三个方面,强调慎独慎微。慎是谨慎小心的意思,古人说居官须谨慎,事事须清醒。做官一定要谨慎,每一件事情,每一件细微的小事我们都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能触碰一些道德的红线。

中国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是慎独的概念,慎独是有些人在公众场合,在社会与他人的交往中,他要愿意去遵守一些道德规范,因为这涉及到自己的形象,涉及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如果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在四边没有人看你的时候,人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做出一些违反道德、违反纪律的事,所以“慎独”这两个字体现了先哲的智慧,强调独处的时候也要自己和自己去追问,自己做自己的监督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要问自己三个问题,自我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给别人做事情有没有忠心耿耿,“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和朋友的交往、来往,是否有没有信用的时候,不讲诚信的时候。“传不习乎?”对于有没有读书,有没有阅读经典,每天要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每天

问?不断地使自己处在一个道德的戒备,处在一个道德的规范之中,就如孔子所说:“君子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君子的状态一定是小心翼翼,小心谨慎的,他一定是不断地追问自己的。

陆九渊曾说过三个字是“不自欺”,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在别人面前是一副脸孔,自己跟自己在一起又是另外一副脸孔,跟别人在一起是性者善,独处的时候是性者恶,陆九渊认为这是自欺,所以他说“不自欺”,不要自己去蒙蔽自己,不管有没有人,都做到表里如一,不要做双面人、两面人。

康熙皇帝曾经说过四个字是“暗室不欺”,这与慎独的概念一脉相承,暗室是指一个人处在不见阳光的暗室里,都不能够做出那样一些有违道德的事情,不能够做出自我欺骗这样的事情,所以是说头上三尺有神明,有一种敬畏之心,敬畏上天,敬畏道德。这是慎独的概念。

明朝有一个人叫李汰写了一首诗,非常形象地把慎独的概念做了一个比较大众化的解读,他说:“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贫。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不要说天黑了就没有人知道你了,就没有人看你做坏事了,乾坤,天地之间有鬼神,这个鬼神不是指有鬼,是指有神灵,有那样一种令人产生敬畏的东西。

在慎独的同时要慎微,对于一些大的方向,大的事,他不糊涂,把握得准,但对于一些微小的事情,他常常把握不够。所以古代在提出慎独的同时还提出慎微,这个慎微是祸患常积于忽微。祸患大难往往是从微小的事情一步一步演变的,千里堤坝溃于蚁穴,大江大河的堤坝竟然是从堤坝上小小的蚂蚁洞开始一步一步瓦解的。

“骄纵生于奢侈,危亡起于细微”,危亡是从细微之处开始的,所以我们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作恶都是从从小的时候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开始的,在没有约束,没有管教的情况下,它一步一步地酝酿,最终一些人滑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所以强调慎微。那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我们讲公生明,廉生威,领导干部公正了,公平了,做事公道公派了,那自然就明,大家都认为权力是透明的。廉生威,自己做的清廉了,自然就树立的威风。所以,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它如果为公所用,则能够两相其益,如果他为私所用,则两败俱伤。所以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把权力一定要规范在制度的笼子里,让制度去把权力管得更加地踏实和稳定。

中国共产党在这个问题上有很多新的思想,小平同志就说过,他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即使有了权也要谨慎小心行事,我们现在说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这是慎独和慎微。

(二)戒贪戒色保平安

下面看中国古代官德中还有对官员的要求是要戒贪戒色。戒贪戒色,贪是万恶之源,一切罪恶的开始是人的贪欲和贪婪之心,所以古人说:贪字近乎贫。大家看,“贪污”的“贪”和“贫困”的“贫”,两个字的写法很接近,一贪污了,最后被没收财产,最后变成一个穷光蛋一无所有。再看“贪婪”的“婪”,跟“焚烧”的“焚”也很接近,很像,“贪婪”的“婪”下面是一个女,上面是双木林,“焚烧”的“焚”,上面是双木林,下面是一个火,一旦贪婪就等于自焚,自我毁灭。所以是叫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滔流于天,一个念头的贪欲没有克制住,那自身的祸就会变得很大。

所以古代人强调知足,叫知足常乐,不知足者,富贵也忧。人们的贪欲越来越多,你有了5万的时候想要50万,有了50万就好好过日子了,等你有了50万又想要500万、5000万,所以不知足的人永远不能够快乐。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一个学生,颜回很清贫,但他很快乐,他来自于内心的知足而快乐,颜回住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一箪食,是一个盆装了一点吃的,一瓢饮,是一个水葫芦勺子舀一瓢水,就吃一顿饭,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人们都难以忍受,但回也不改其乐,但颜回他始终是一个非常快乐的状态,因为他有内心的一种精神的追求,对于精神世界的一种向往,有一种知足常乐的状况。

所以我们强调,贪财敛财,恋色好色,最终使领导干部走向有一念之差变成一步之遥,有一念之差就从平常人到监狱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所以,我们强调,中国古代的官德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我们今天是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概括,那今天我们学习古代的官德一定要强调官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一个不断地改造自我,不断地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一个自律、自省、自觉的过程,是我们的人格不断地升华,我们的境界不断地提升的过程,所以,做人要讲人品,做官要讲官德,做好人才能做好官,同样做好官了才是一个好人。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古代的官德,结合中国共产党对党员领导干部品德修养的这样一个要求,要做一个像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为人民服务中所说的,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