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HFR 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遗传易感性

MTHFR 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遗传易感性
MTHFR 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遗传易感性

◇论 著◇

M TH FR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的遗传易感性赵如冰1,刀京晶1,朱文丽1,闫丽盈1,李书琴2,苏 力2,李 勇1

【摘要】 目的 探讨M TH FR基因热敏感性多态性在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 SCL P)发病以及遗传

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2R FL P)方法检测M TH2

FR热敏感性基因型;对29个N SCL P核心家庭进行以父母为对照的病例对照研究,计算TD T和

HHRR;另外对该29例N SCL P患儿及其父母和58例正常儿童及其父母进行了成组病例对照研

究,分别计算M TH FR热敏感性纯合突变对N SCL P的比值比。结果 核心家庭分析显示TD T

(?2)=3.56,P>0.05,HHRR(成组?2)=1.69,P>0.05;患儿及其母亲、父亲M TH FR热敏感性

纯合突变对N SCL P的相对危险度OR值分别为0.72、1.11和0.75,P>0.05。结论 M TH FR

基因热敏感性多态性可能不是N SCL P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关键词】 唇裂 遗传学;疾病易感性

【中图分类号】R782.21;R5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13(2003)0120011203

A study on the a ssoc i a tion between M THFR gene poly m orph is m and NSCL P susceptibility 

ZHAO R u2b ing1,DAO J ing2jing1,ZHU W en2li1,YAN L i2ying1,L I Shu2qin2,SU L i2,L I Yong1.

 1.D ep a rt m en t of N u trition&F ood H y g iene,S chool of P ublic H ea lth,B eij ing U n iversity,B ei2

j ing 100083,Ch ina;2.S econd C lin ica l M ed ica l Colleg e,Ch inese M ed ica l U n iversity,S heny ang

 110003,Ch 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 TH FR thermo lab ile po lymo rph is m on ge2

netic su scep tib ility of N SCL P in no rth Ch ina popu lati on.M ethods M TH FR geno types w ere de2

term ined by PCR2R FL P,29N SCL P nuclear fam ilies w ere analyzed th rough case2paren tal con tro l

study,from w h ich tran s m itted disequ ilib rium test(TD T)and hap lo type2based hap lo type relative

risk(HHRR)w ere calcu lated;29N SCL P cases and58con tro ls w ith their paren ts w ere analyzed

OR of homozygou sM TH FR.Results ①N uclear fam ily analysis show ed:TD T(?2)=3.56,P>

0.05,H H R R(paired?2)=1.69,P>0.05;②Homozygo tic m u tan t of M TH FR in cases vs con2

tro ls:OR=0.72(95%C I0.28~1.89),P>0.05and that in case mo thers vs con tro l mo thers:

OR=1.11(95%C I0.37~3.29),P>0.05;③T here w as no sign ifican t difference abou t the fre2

quency of m u tati onal allele betw een case paren ts and con tro l paren ts.Conclusion s T hese resu lts

did no t indicate linkage disequ ilib rium in N SCL P nuclear fam ilies,no r did they indicate increased

risk fo r N SCL P among ch ildren and their paren ts homozygou s fo r the C677T geno type.

【Key words】 cleft li p genetics;disease su scep tib ility

(C h in J D is C on trol P rev2003,7(1):11213)

非综合征性唇裂伴或不伴腭裂(non2syndrom ic cleft li p and o r p alate,N SCL P)是指不伴发其他系统、器官畸形的、不在综合征之内的唇裂、唇裂合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编号: G1999055904)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北京 100083

2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辽宁沈阳 

110003

【作者简介】赵如冰(1968-),女,辽宁抚顺人,讲师,在读博并腭裂的总称,在我国它的发病率仅次于神经管畸形,居第二位。N SCL P的病因尚不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其发生与环境、遗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具有多基因遗传的特点,属于“遗传易感性”疾病1,2。孕妇叶酸缺乏 代谢障碍可能是其病因之一,因为有研究显示受孕早期增补叶酸可以部分预防N SCL P的发生3。5,102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 TH FR)是叶酸代谢循环中的关键酶之一,其作用是催化5,102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成体内最主要的甲基供体:52甲基四氢叶酸。M TH FR基因C667T

?

1

1

?

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2月第7卷第1期

677CT T T时,都会导致酶活性不同程度的降低,最终诱发胚胎各种畸形发生(如N TD)。M TH FR基因C677T多态性是否为N SCL P的遗传易感性因素,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各项相关研究还不能明确M TH FR基因与N SCL P的病因学关联。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探讨M TH FR基因热敏感性多态性在N SCL P 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和标本来源 N SCL P核心家庭标本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采集,为来自辽宁省沈阳、清原、朝阳、阜新等市县的手术患者,共29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3例;含腭裂12例。唇裂8例,唇裂合并腭裂9例,并排除了其他系统畸形或综合征性内的唇腭裂病例,如N TD伴发的唇裂。对照核心家庭标本由辽宁省妇幼保健院采集,分别来自相同地区的正常儿童及其父母。共收集有效核心家庭标本67个,随机抽取58个。所有标本均为外周静脉血,保存于-20℃。

1.2 基因型检测 PCR2R FL P方法,引物设计及反应条件参照文献4(正链5’2T GA A GG A GA A GG T GT CT G CGG GA23’,负链5’2A GG A CG GT G CGG T GA GA G T G23’);DNA提取方法为快速盐吸法;PCR反应体系为10Λl,退火温度为56℃。基因型检测所用内切酶为H inf ,于37℃水浴3h,12%PA GE凝胶电泳后紫外灯下观察结果。

1.3 研究设计 利用核心家庭资料进行以父母为对照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case2p aren tal con2 tro l study);以N SCL P患儿及其父母为病例、正常儿童及其父母为对照,进行成组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

1.3 统计分析方法 ①配对资料的M c N em er检验,计算传递失衡指数(tran s m itted disequ illib rium test,TD T);②按成组资料整理数据,计算单模单染色体相对危险度(hap lo typ e2based hap lo typ e rel2 ative risk,H H R R);③计算N SCL P患儿及其父母纯合突变的O R值,并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

2.1 M THFR基因扩增结果和基因型分析 M TH FR基因扩增目的片段为198bp,H inf 酶切后显示三种带型,仅出现198bp条带者为正常纯合子,出现198bp、175bp和23bp三条带者为杂合子,出现175bp和23bp两条带者为突变纯合子(图1)

图1 M THFR C677T基因型酶切分析结果

F igure1 Restr iction analysis for the M THFR677C→T. Geno types:+ +homozygous m utant,+ -heterozygous,- -homozygous w ild type

2.2 核心家庭分析 以患儿染色体等位基因为病例,以父母未遗传给患儿的一对等位基因为对照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表1),按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整理资料(表2)。

表1 M THFR基因与NSCL P的配对病例-父母对照研究(a) Table1 Pa ired case-paren tal con trol study(a)

A llele that parents couldn’t

trans m it to the offsp ring

A llele of N SCL P

+-

+205

-1320 

TD T(?2)=3.56,P>0.05

表2 M THFR基因与NSCL P的成组病例-父母对照研究(b) Table2 Case-paren tal con trol study between groups(b)

A llele

M utati onal N o rm al

To tal

A llele parents trans m itted

to the offsp ring

322658

A llele parents couldn’t

trans m it to the offsp ring

253358

To tal5759116 OR=1.63,95?C I=0.78~3.38;H H R R(?2)=1.69,P>0.05

2.3 NSCL P患儿与正常儿童基因型的比较 29例患儿中纯合突变10例,占总例数的34.5%;杂合突变12例,占41.4%;野生基因型7例,占24.1%。纯合突变频率与正常对照组的27.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3)。

表3 NSCL P患儿与对照M THFR基因型构成的比较

Table3 D istr ibution of M THFR genotypes

i n NSCL P cases and con trols

Geno type

W ild type

(%)

H eterozygous

type(%)

Homozygous

type(%)

To tal

(%)

N SCL P cases7(24.1)12(41.4)10(34.5)29(100.0) Contro ls12(20.7)30(51.7)16(27.6)58(100.0) OR=0.72,95?C I=0.28~1.89;P>0.05

2.4 NSCL P患儿父母与正常儿童父母基因型的比较 分别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母亲和父亲基因型构成比,均未见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父亲和母亲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不显著(表4)。

?

2

1

?Ch in J D is Con trol P rev 2003 Feb;7(1)

表4 NSCL P患儿父母与对照父母M THFR基因型构成的比较Table4 D istr ibution of M THFR genotypes i n paren ts of

NSCL P cases and con trols

Geno type

W ild type

(%)H eterozygous

type(%)

Homozygous

type(%)

To tal

(%)

N SCL P mo ther8(27.6)15(51.7)6(20.7)29(100.0) Contro ls mo ther11(19.0)34(58.6)13(22.4)58(100.0) N SCL P father7(24.1)14(48.3)8(27.6)29(100.0) Contro ls father13(22.4)32(55.2)13(22.4)58(100.0) N o te:mo ther:OR=1.11(95%C I0.37~3.29),P>0.05;father:OR=0.75 (95%C I0.27-2.11),P>0.05

2.5 病例组和对照组父母总突变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从表5可见,N SCL P父母突变等位基因频率为49.1%,对照组为50.9%,二者差别经检验无显著性(P>0.05)。

表5 病例组与对照组父母突变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

Table5 Frequency of mutan t allele i n paren ts of cases and con trols

M utational allele Father M other Total N umber of chro2

mosome(2N)

Frequency of muta2

tional allele(%)

Parents of N SCL P30275711649.1 Parents of controls5860118 23250.9

Z test,P>0.05

3 讨论

我国N SCL P发生率较高(约1.7%),但目前国内对于N SCL P易感基因及其与环境暴露因素、其他基因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非常少。人群干预实验研究证实妇女孕前后期增补叶酸可以降低新生儿唇腭裂的危险性,M TH FR是叶酸代谢的关键酶,因此有理由怀疑M TH FR基因多态性与N SCL P也存在病因学关联。本次研究对29个N SCL P核心家庭计算了“传递失衡系数”(TD T)和“单模单染色体相对危险度”(H H R R),其统计量双侧检验P 值均大于0.05。这一结果表明,M TH FR第677位核苷酸突变等位基因(T)在N SCL P核心家庭中不存在遗传失衡现象。本研究进一步对该29例N SCL P患儿的外周血标本进行M TH FR C677T 基因型的检测,同时选择与病例来自于同一地区的58个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相对危险度为0.72(P> 0.05);单独分析患儿及对照儿童父亲和母亲的基因型,结果显示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将父母双方合在一起分析,结果患儿父母与对照儿童父母的总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显著性(49.1%vs 50.9%,P>0.05)。上述研究结果说明,M TH 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N SCL P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国外在该方面的研究也很有限,且结果并不一致;总的来说,阳性结果少而阴性结果较多5~7,而且M artinelli等7的研究结果虽然提示母亲M TH2 FR纯合突变与生育N SCL P儿有关,但对N SCL P核心家庭的分析未发现突变等位基因的遗传失衡现象。M unger等1曾在夏威夷这个民族聚居的地方,对不同民族的N SCL P进行分析,发现其发生存在种族差异,来自不同国家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点。提示N SCL P的发生存在遗传背景的差异。最近普遍的观点认为,N SCL P的遗传方式复杂,可能存在不同基因、不同位点以及其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即其发病受多遗传基因的调控。M TH FR是否参与N SCL P的发病,它参与作用的机制和途径如何,它是否与其他叶酸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位点存在交互作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与N SCL P的病因学关系。

本次研究所采集的病例均来自中国东北地区,不能代表全部中国人的情况。因为包括M TH FR在内的大部分基因多态性在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同一地区不同种族人群都存在差异,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尽量排除种族、地区及环境等的影响因素,以进一步阐明该多态性位点与N SCL P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M unger R G,L idralA C,Basart AM,et al.T heM sx21hom e2 obox gene and risk of iso lated o rofacial clefts:an effect modi2

fied by m aternal vitam in use[J.A m J Ep id e m iol,1995,141

(S):74.

2 Chenevix2trench G,Jones K,Green A C,et al.C left w ith o r w ithout cleft palate:associati ons w ith transfo rm ing grow th

facto r alpha and retino ic acid recep to r loci[J.A m J H um

Genet,1992,51(5):1377.

3 Itikala PR,W atk ins M L,M ulinare J,et al.M aternal m ulti2 vitam in use and o rofacial clefts in offsp ring[J.T eratology,

2001,63:79286.

4 F ro sst P,B lom HJ,M ilo s R,et al.A candidate risk facto r fo r vascular disease:a common m utati on in m ethylene2

trahydrofo late reductase[J.N atu re Genet,1995,10:1112

113.

5 P resco tt N J,W inter RM,M alco l m S.M aternal M TH FR geno type contributes to the risk of non2syndrom ic cleft li p and

palate[J.J M ed Genet,2002,39(5):3682377.

6 B lanto SH,Ko lle BS,H ech t JT,et a l.N o evidence suppo rt2 ing M TH FR as a risk facto r in the developm ent of fam ilial

N SCL P[J.A m J M ed Genet,2000,92(5):3702371.

7 M artinelli M,Scapo li L,Pezzetti F,et al.C667T variant fo rm at the M TH FR gene and CL P:a risk facto r fo r mo thers

[J.A m J M ed Genet,2001,98(4):3572360.

(收稿日期 2002207229)

?

3

1

?

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2月第7卷第1期

第十五章 可遗传的基因组变异与人类疾病易感性

第十五章可遗传的基因组变异与人类疾病易感性 一.单项选择题 1.微卫星DNA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核苷酸重复 A.二 B.三 C.四 D.六 2.重复单元的碱基数n=14~500的SSR称() A.微卫星DNA B.小卫星DNA. C.端粒DNA D.简单重复序列 3.()是指出现在基因组DNA分子的特定位置的单个核苷酸的置换,其变异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大于1%。 A.SSR B.SNP C.STR D.mutation 4.以下点突变中不属于致病突变的是() A. 同义突变 B.错义突变 C.无义突变 D.移码突变 5.( )主要影响基因的表达水平 A. 调节序列变异 B.基因内变异 C. 动态突变 D. 重复序列拷贝数异常 6. 连锁分析基于()而相关分析基于() A.人群、家系 B. 家系、人群 C. 人群、人群 D. 家系、家系 7.相关分析属于()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前瞻性研究 D.实验性研究 8.下列哪型载脂蛋白()是多种胆固醇升高引发疾病的原因。 A.ApoE2 B.A poE3 C.ApoE4 D.wild-type 9.动态突变是()而形成的变异 A. 基因内变异 B. 重复序列拷贝数扩增 C. 调节序列变异 D.SNP 10. 以下不属于人类基因组重复序列的是() A. 转作子来源的重复序列; B.细胞基因的反转录拷贝,如假基因; C.简单重复序列 D.SNP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的说法正确的有() A. 199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负责人Lande ES作为 第三代遗传标记提出。

基因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多种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genotype)或等位基因(allele),亦称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或基因多态性。从本质上来讲,多态性的产生在于基因水平上的变异,一般发生在基因序列中不编码蛋白的区域和没有重要调节功能的区域。对于一个体而言,基因多态性碱基顺序终生不变,并按孟德尔规律世代相传。 基因多态性分类生物群体基因多态性现象十分普遍,其中,人类基因的结构、表达和功能,研究比较深入。人类基因多态性既来源于基因组中重复序列拷贝数的不同,也来源于单拷贝序列的变异,以及双等位基因的转换或替换。按引起关注和研究的先后,通常分为3大类: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重复序列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 DNA片段长度多态性DNA片段长度多态性(FLP),即由于单个碱基的缺失、重复和插入所引起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变化,而导致DNA片段长度的变化。又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这是一类比较普遍的多态性。 DNA重复序列多态性DNA重复序列的多态性(RSP),特别是短串联重复序列,如小卫星DNA和微卫星DNA,主要表现于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变异。小卫星(minisatellite)DNA由15~65bp的基本单位串联而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kb,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这种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决定了小卫星DNA长度的多态性。微卫星(microsatellite)DNA 的基本序列只有1~8bp,而且通常只重复10~60次。 单核苷酸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即散在的单个碱基的不同,包括单个碱基的缺失和插入,但更多的是单个碱基的置换,在CG序列上频繁出现。这是目前倍受关注的一类多态性。 SNP通常是一种双等位基因的(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SNP大多数为转换,作为一种碱基的替换,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而且其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因而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遗传背景知识遗传和变异各种生物都能通过生殖产生子代,子代和亲代之间,不论在形态构造或生理功能的特点上都很相似,这种现象称为遗传(heredity)。但是,亲代和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体之间不会完全相同,总会有所差异,这种现象叫变异(variation)。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特征。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是多样而复杂的,正因为如此,才导致生物界的多种多样性。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_徐晨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年 2 月第 22 卷第 1 期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Vol.22 No.1 February,2012 唇腭裂(cleft lip and palate,CLP)是常见的先天 性发育畸形,全世界发病率为 1/500~1/1 000。我国 为唇腭裂高发国家,发病率高达 1.82‰,总发生率占 我国出生缺陷的 14.01%。先天性唇腭裂常分为综合 征型唇腭裂(syndromic cleft lip and/or cleft lip, SCL/ P)和非综合征型唇腭裂 (nonsyndromic cleft lip and/ or palate,NSCL/P)。由于遗传学与胚胎学上的不同 机制,NSCL/P 又分为唇裂伴或不伴腭裂(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 CL±P)和单纯腭裂(cleft palate isolated,CPI)两类。与主要为单基因影响的 SCL/P 不 同,NSCL/P 是受多对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复 杂疾病,约占整个唇腭裂的 70%。本文对国内外非 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基因的研究做一综述。 1 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相关基因 1.1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5,10-methylenetetrahy- 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1q36 MTHFR 是叶酸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编码 该酶的基因至少有 2 个已知的功能性多态位点: C677T 和 A1298C。 van Rooij 等 [1] 对荷兰人群进行的研究没有发现 这两个多态位点与唇腭裂发病的相关性,但孕期摄 入叶酸不足,后代患病风险增加,尤其是基因型为纯 合的母亲,其后代发病风险分别为 10 倍(677TT)和 7 倍(1298CC),他们认为 MTHFR 的这两处多态性 并非独立的风险因素。 Pezzetti 等 [2] 在意大利人群中 的研究肯定了 MTHFR 基因多态位点不管是在散发 的还是有家族史的唇腭裂患者中的作用,C677T 位 点 T 等位基因在患者母亲中出现频率较对照组有统 计学意义。该小组后续研究表明,叶酸代谢途径中的 TCN2 (钴胺素转运蛋白 2)基因 c.776C>G 位点与 CL/P 具有相关性。国内研究中,万伟东等 [3] 的研究结 果显示 MTHFR 两个多态位点与 CL/P 相关;Zhu 等 [4] 对 C677T 的研究则反映了中国南北方的遗传异质 性,他们发现该位点在北方人群中有相关性,而南方

ALDH2基因多态性检测

ALDH2基因多态性检测 项目简介:ALDH ( aldehyde dehydrogenase gene ) 人类乙醛脱氢酶,是一种四 联体蛋白,催化乙醛和其他脂肪族醛氧化。目前已发现ALDH 有19 种同工酶,主要有ALDH1~4 四种,其中ALDH2最为重要。在肝和胃中具有很高的表达量,是乙醇代谢途径中最重要的酶之一。ALDH2基因位于人类第12号染色体,由于ALDH2 基因存在G1510A 多态性,导致氨基酸序列第487位上的谷氨酸被赖氨酸所替换( Glu487 Lys),其中具有催化活性的野生型称为G等位基因(ALDH2*1),催化能力失活的变异型称为 A 等位基因(ALDH2*2)。在亚洲的黄种人群中, ALDH2*2是频率最高且最重要的突变型。 临床用药医生应考虑的因素: ALDH2基因突变致乙醛脱氢酶活性下降引起的临床表现: 1、ALDH2与硝酸甘油治疗: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经典药物,研究发现硝酸甘油的舒血管作用是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所介导。但临床上部分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迅速有效地缓解心绞痛,使心肌严重缺血加重。近来发现, ALDH2与硝酸甘油转化为NO密

切相关。有研究表明,ALDH2*1基因型的患者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的疗效明显优于ALDH2*2患者,且前者迅速起效率也明显高于后者。 2、ALDH2与酒精性疾病:乙醛脱氢酶( aldehyde dehydrogenase, ALDH)和乙醇脱氢酶( 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 在人体内共同组成了人乙醇脱氢酶系, 负责催化人体的乙醇分解代谢。ALDH2在肝和胃中具有很高的表达量,是乙醇代谢途径中最重要的酶之一。研究发现,突变型基因ALDH2*2的存在能导致ALDH2活力的严重缺失,并与过度饮酒导致的酒精依赖、酒精性中毒、酒精性肝病、消化道癌症等疾病之间存在深刻的联系。过度的饮酒行为,不仅使ALDH2*2 携带者对酒精产生依赖,还可能引起肝癌等的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ALD是长期、大量饮酒所引起的肝脏病变,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健康隐忧之一。研究显示,携带ALDH2 变异基因型者大量饮酒将显著增加患肝癌的危险性。虽然摄入人体的乙醇有90 %以上是在肝脏内完成代谢过程的,但其在摄入过程中与消化道上皮细胞的直接接触也不容忽视。在饮酒人群中,尤其是重度饮酒者,由于其上消化道长期地与大量酒精直接接触,该区域出现癌变(食道癌、口咽癌等)的几率较高。研究发现,ALDH2*2突变与饮酒人群患消化道癌的风险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此外,ALDH2*2显性突变与胃癌的易感性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由此可见,ALDH2*2突变是增加区域性癌化几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ALDH2基因多态性检测标本采集及出报告时间:病人抽静脉血2ml(用 EDTA-K2抗凝)送检验科分子生物诊断室,4个工作日出报告。 电话:8801063 手机:余宗涛65327 高波 64444 ALDH2基因多态性检测临床意义: 1、指导临床硝酸甘油的个体化差异用药剂量:虽然硝酸甘油是心绞痛急性发作的常规首选药物,但该药的临床疗效常因人而异。中国汉族人群中,硝酸甘油含服无效的比例高达25%以上。复旦大学、瑞金医院、华山医院等的一项研究显示:部分国人服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无效的原因为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发生突变。ALDH2*2携带者服用硝酸甘油无效风险大幅增加;ALDH2*2携带者在中国约占30-50%,比重大;建议患者在使用硝酸甘油前进行ALDH2基因检测,ALDH2*2携带者建议慎用或不用硝酸甘油,改用其它药物。 2、ALDH2与酒精代谢:①ALDH2异常的饮酒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其发生肝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以上;②乙肝病毒携带者,如果又正好是ALDH2异常,其饮酒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将升高52.17倍;③持续的过量饮酒导致肾的代谢压力过大,残留的酒精附着在肾细胞上,致使大量肾细胞处于休眠状态,会导致肾功能下降。 3、ALDH2与消化系统疾病:ALDH2异常的饮酒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其发生食道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12.95倍,出现口腔癌的风险则为11.72倍。 4、ALDH2与心血管系统疾病:ALDH2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风险也为ALDH2正常的3.42倍。 5、ALDH2与内分泌系统疾病:ALDH2异常的人发生II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6.08倍。

如何用PCR法检测基因的多态性

如何用PCR法检测基因的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的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 位点多态性(site polymorphism)和长度多态性(longth polymorphism)。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检测方法简述如下: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由DNA 的多态性,致使DNA 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 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 钠 问 亢兔扛銎 蔚某ざ染筒煌 此 降南拗菩云 纬ざ榷嗵 裕 贾孪拗破 纬ざ确⑸ 谋涞拿盖形坏悖 殖莆 嗵 晕坏恪W钤缡怯肧outhern Blot/RFLP方法检测,后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酶酶切相结合的方法。现在多采用PCR-RFLP法进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是一种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构象。在电泳时泳动的速度不同。将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发生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就会出现泳动变位(mobility shift),多用于鉴定是否存在突变及诊断未知突变。 3.PCR-ASO探针法(PCR-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SO):即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法。在PCR扩增DNA片段后,直接与相应的寡核苷酸探杂交,即可明确诊断是否有突变及突变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其原理是:用PCR扩增后,产物进行斑点杂交或狭缝杂交,针对每种突变分别合成一对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其中一个具有正常序列,另一个则具有突变碱基。突变碱基及对应的正常碱基匀位于寡核苷酸片段的中央,严格控制杂交及洗脱条件,使只有与探针序列完全互补的等位基因片段才显示杂交信号,而与探针中央碱基不同的等位基因片段不显示杂交信号,如果正常和突变探针都可杂交,说明突变基因是杂合子,如只有突变探针可以杂交,说明突变基因为纯合子,若不能与含有突变序列的寡核苷探针杂交,但能与相应的正常的寡核苷探针杂交,则表示受检者不存在这种突变基因。若与已知的突变基因的寡核苷探针匀不能杂交,提示可能为一种新的突变类型。 4. PCR-SSO法:SSO技术即是顺序特异寡核苷酸法(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SSO)。原理是PCR基因片段扩增后利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通过杂交的方法进行扩增片段的分析鉴定。探针与PCR产物在一定条件下杂交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严格遵循碱基互补的原则。探针可用放射性同位素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 项目简介:CYP2C19是CYP450酶第二亚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人体重要的药物代谢 酶,在肝脏中有很多表达。CYP2C19基因座位于染色体区10q24.2上,由9个外显子构成。CYP2C19具有很多SNP位点,最常见的是CYP2C19*2和CYP2C19*3。CYP2C19*2会导致转录蛋白的剪切突变失活,而CYP2C19*3能构成一个终止子,破坏转录蛋白的活性。据统计,CYP2C19*2和CYP2C19*3两个突变位点能解释几乎100%的东亚人和85%的高加索人种的相关弱代谢遗传缺陷,而其他两种等位基因CYP2C19*4和CYP2C19*5主要在高加索人种中分布。大量证据证实,不同人种在CYP2C19的底物的代谢能力有很大差异;2–5%高加索人是弱代谢者,而13–23%的亚洲人是弱代谢者。这是由于在亚洲人口中CYP2C19*2和CYP2C19*3等位基因的高频率造成的。通过CYP2C19基因检测,判断患者对相关药物的代谢能力,可以指导临床用方案的制定,实现个体化用药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经由CYP2C19酶代谢的药物: 1、治疗胃酸相关性疾病: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omeprazole)、兰索拉唑(lansoprazole)、泮托拉唑(pantoprazole)、 雷贝拉唑(rabeprazole)、埃索美拉唑 (Esomeprazole)。 2、治疗心血管疾病:Clopidogrel、氯吡格雷、抗凝血药物。 3、抗真菌药物:Voriconazole、伏立康唑、广谱抗真菌药物。 4、神经类药物:①S-美芬妥英mephenytoin为乙内酰脲类抗癫痫药,在体内的羟化代谢主要由单基因CYP2C19编码表达的CYP2C19酶蛋白介导,由羟化酶CYP2C19氧化生成4’-羟基美芬妥英;②地西泮diazepam,一种长效的镇静、安眠药;③丙米嗪imipramine ,抗抑郁药,N-去甲基化和2-羟化;④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传统的抗癫痫药;⑤抗心律失常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β受体阻断剂,抗高血压药和止痛剂。 5、抗肿瘤药:环磷酰胺。 6、抗结核药:利福平。 7、孕激素:黄体酮。 8、抗疟疾药:氯胍。 9、HIV蛋白酶抑制剂。 10、抗移植排斥药物:他克莫司、兰索拉唑。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标本采集及出报告时间:病人抽静脉血2ml(用 EDTA-K2抗凝)送检验科分子生物诊断室,4个工作日出报告。 电话:8801063 手机:余宗涛65327 高波 64444 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临床意义: 1、基因剂量效应。 2、CYP2C19基因多态性,导致了个体间酶活性的多样性。等位基因的突变使酶活性降低,对药物代谢的能力随着等位基因的不同组合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表现出正常基因纯合子>正常基因与突变基因杂合子> 突变基因纯合子或杂合子的变化趋势。 3、对于不同代谢能力的个体,运用不同的药物剂量等策略是非常必要的,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4、根据CYP2C19基因型给予个性化的药物和剂量可以降低副作用发生率-安全性;提高治

遗传易感性_环境交互作用研究方法进展_张军

综 述 遗传易感性 环境交互作用研究方法进展 * 张军1,于石成2,杨功焕2 (1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01;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R3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9153(2010)01-0058-05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淮河流域水污染与肿瘤的相关性评估 第一作者简介:张军(1973~),男,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肿瘤与环 境关系。 摘要: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已被很多研究所证实,其方法学研究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对在交互作用研究中常用的病例对照研究、病例 病例研究、病例父母对照研究、病例同胞对照研究等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基因 环境交互作用;遗传易感性;病例对照研究 肿瘤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慢性疾病,其危险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环境和遗传两类。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已为很多研究所证实,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肿瘤病因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公共卫生方面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4]。学者们从方法学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传统病例对照研究基础上发展了单纯病例对照设计、病例父母对照设计、病例同胞设计等非传统病例对照等研究方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的原理、应用条件、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1 遗传 环境交互作用 交互作用又称为效应修饰,它分为统计学意义上的交互作用和生物学意义的交互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暴露因素同时存在时所致的效应不等于它们单个作用相联合的效应时,则称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5] ,当前者大于后者时称为正交互作用,说明两种或多种因素同时存在时效应增强,其生物学意义为协同作用;但前者小于后者时称负交互作用,说明两种或多种因素同时存在时效应降低,其生物学意义为拮抗作用。它是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有关的一种客观存在的作用,在混杂被控制的情况下依然存在。肿瘤遗传 环境交互作用具有两层含义:不同基因型的人群中,环境暴露具有不同的患病风险;不同环境暴露的人群中,不同的基因型具有不同的患病风险[5],即为在携带不同的遗传易感基因型人群中,环境因素对肿瘤的效应有差别;或是在不同的环境暴露下,某易感基因型的效应有差别。 在交互作用的判定中模型的选择非常重要,而应选择哪种模型还存在争论[6]。统计学中交互作用常用的数学模型有两种:即相加模型与相乘模型。 相乘模型:OR interaction =OR exposure genotype /(OR exposur e ?OR genotype ) 相加模型:OR interaction =OR exposure genotype /(OR exposur e +OR genotype -1) 若效应大于1,则为协同作用,小于1为拮抗作用。 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发病风险,其作用机理和模式还不清楚。Ottm an [7]提出了五种交互作用模式(如图1所示)基本概括了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情况。模式A 中,易感基因导致或促进了环境因素的作用,环境因素的效应在没有易感基因的作用下也可以显现,暴露效应不会因为基因型而改变,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交互作用。模式B 中,易感基因对个体没有直接产生效应,只是加大了环境因素的效应。模式C 中,环境暴露放大了易感基因的效应,但它对个体没有直接的作用。模式D 中遗传和环境因素都是疾病危险增加所必需的。模式E 中,遗传和环境因素对疾病都有各自的效应,如果它们同时存在,其效应将大于或小于单独存在时的效应。2 病例对照研究(Case control study) 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是研究遗传 环境交互作用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 。分析时以未携带易感基因的非 暴露组为参照,OR 为1,计算其它各种组合的OR 值。这一方法首先用于两个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研究 [8,9] ,后来逐渐应用于遗传 环境交互作用。传统的 病例对照研究可以计算每一个危险因素的主效应及其

基因多态性分析

人基因多态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因多态性在阐明人体对疾病、毒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中的重要作用。 2. 了解分析基因多态性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的变异型或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也称为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人类基因多态性对于阐明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毒物的耐受性、药物代谢差异及遗传性疾病的分子机制有重大意义;与致病基因连锁的多态性位点可作为遗传病的诊断标记,并为分离克隆致病基因提供依据;病因未知的疾病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分析,可用于辅助筛选致病易感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是一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原理是通过PCR扩增获得目的基因。若目的基因存在等位变异(多态性),且变异正好发生在某种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上,使酶切位点增加或者消失,则酶切结果就会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即片段长度多态性,再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可呈现出多态性电泳图谱。若将患者与正常的多态性图谱比较,可确定是否变异。应用PCR-RFLP,可检测某一致病基因已知的点突变,进行直接基因诊断,也可以此为遗传标记进行连锁分析进行间接基因诊断。 三、器材与试剂 1. 器材 ⑴离心机。 ⑵DNA扩增仪。 ⑶电泳仪。 ⑷水平电泳槽。 ⑸紫外检测仪。 ⑹移液器。 2. 试剂

遗传病及遗传多态性

遗传病及遗传多态性 遗传病(hereditary disease)由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引起的疾病。已知的遗传病约有5000种,可分为3大类: 单基因遗传病由某一基因突变而引起,又分为:(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中的某一对上,且呈显性。如并指、多指、视网膜母细胞瘤、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失调、先天性肌强直、多发性肠胃息肉、遗传性卟啉病等。(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中的某一对上,且呈隐性。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症、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先天性鳞皮病等。(3)伴性遗传病,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引起。包括X连锁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呈隐性),如红绿色盲、血友病、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X连锁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且呈显性),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性肾炎等。 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微效基因控制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遗传病。如唇裂、腭裂、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幽门狭窄、早发性糖尿病、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等。 染色体异常病由先天性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而引起。又分为:(1)常染色体病,由1~22号常染色体发生畸变而引起。包括单体综合征,某一号染色体为单体,如21单体和22单体,这类病人极少见,大都于胎儿期死亡;三体综合征,某一号同源染色体不是两个而是三个,如21三体(又称先天愚型或唐氏综合征,核型为47XX或XY;+21)、18三体(Edward氏综合征)和13三体(Patan氏综合征)等;部分三体综合征(由某一片段有三份而引起)如9p部分三体综合征(9号染色体的短臂有三份);部分单体综合征(由某一常染色体的部分缺失而引起),如猫叫综合征(婴儿期哭声类似猫叫)就是5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引起的。(2)性染色体病,由X和Y性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变异而引起。如女性的特纳氏综合征(45,XO),男性的克氏综合征(47,XXY)等。遗传病目前尚难根治,故应积极预防。预防的措施有检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与禁止近亲结婚,推行计划生育,开展遗传咨询,进行产前检查与中止有病胎儿的妊娠等。 遗传多态性(genetic polymorphism)在一个群体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非连续变异类型,而其中最罕见类型的频率不小于0.01(或0.05)的现象。常见的不同水平上的遗传多态性有:(1)基因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经调查人类大多数群体的ABO血型系统的三种复等位基因I A、I B和i的频率,最高的不超过0.55,最低的不小于0.2,所以,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座为多态基因座。据研究,大多数生物的多态基因座约占总数基因座的15%~50%,即约有1/4~1/2的基因座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2)染色体多态性(chromosome polymorphism)。在一群体中的同一染色体上可以发生不同的倒位或易位。例如拟暗果蝇(Drosophila pseudoobscura)的第三染色体上存在多种倒位,其自然群体中的倒位类型竟多达20余种。植物群体中的倒位多态性比动物的更普遍。在一些动植物群体中(如蟑螂、直果曼陀罗)还观察到易位多态性。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分子水平上还发现核酸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例如,在群体中用同一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可得到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现在一般用自然选择理论来解释遗传多态性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杂合优势说和依赖 选择说。杂合优势说认为,杂合体(如Aa)在适应能力上要优于纯合体(如AA和aa),因此群体中的等位基因A和a的频率就会维持在一个既不过高也不过低的水平上。依赖选

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方法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的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位点多态性(site polymorphism)和长度多态性(longth polymorphism)。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检测方法简述如下: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由DNA 的多态性,致使DNA 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用限制酶切割基因组时,所产生的片段数目和每个片段的长度就不同,即所谓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导致限制片段长度发生改变的酶切位点,又称为多态性位点。最早是用Southern Blot/RFLP方法检测,后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与限制酶酶切相结合的方法。现在多采用PCR-RFLP法进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是一种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的点突变检测方法。相同长度的单链DNA如果顺序不同,甚至单个碱基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构象。在电泳时泳动的速度不同。将PCR产物经变性后,进行单链DNA凝胶电泳时,靶DNA中若发生单个碱基替换等改变时,就会出现泳动变位(mobility shift),多用于鉴定是否存在突变及诊断未知突变。 3.PCR-ASO探针法(PCR-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SO):即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法。在PCR扩增DNA片段后,直接与相应的寡核苷酸探杂交,即可明确诊断是否有突变及突变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其原理是:用PCR扩增后,产物进行斑点杂交或狭缝杂交,针对每种突变分别合成一对寡核苷酸片段作为探针,其中一个具有正常序列,另一个则具有突变碱基。突变碱基及对应的正常碱基匀位于寡核苷酸片段的中央,严格控制杂交及洗脱条件,使只有与探针序列完全互补的等位基因片段才显示杂交信号,而与探针中央碱基不同的等位基因片段不显示杂交信号,如果正常和突变探针都可杂交,说明突变基因是杂合子,如只有突变探针可以杂交,说明突变基因为纯合子,若不能与含有突变序列的寡核苷探针杂交,但能与相应的正常的寡核苷探针杂交,则表示受检者不存在这种突变基因。若与已知的突变基因的寡核苷探针匀不能杂交,提示可能为一种新的突变类型。 4. PCR-SSO法:SSO技术即是顺序特异寡核苷酸法(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SSO)。原理是PCR基因片段扩增后利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通过杂交的方法进行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doc资料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基因多态性及其生物学作用和医学意义 一、基因多态性: 多态性(polymorphism)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 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DNA)的多态性(gene polymorphism)。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位点多态性(site polymorphism)和长度多态性 (longth polymorphism)。 1.位点多态性:是由于等位基因之间在特定的位点上DNA序列存在差异,也就是基因组中散在的碱基的不同,包括点突变(转换和颠换),单个碱基的置换、缺失和插入。突变是基因多态性的一种特殊形式,单个碱基的置换又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NP通常是一种二等位基因(biallelic)或二态的变异。据估计,单碱基变异的频率在1/1000-2/1000。SNP在基因组中数量巨大,分布频密,检测易于自动化和批量化,被认为是新一代的遗传标记。 2. 长度多态性:一类为可变数目***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 VNTRS),它是由于相同的重复顺序重复次数不同所致,它决定了小卫星 DNA(minisatellite)长度的多态性。小卫星是由15-65 bp的基本单位***而 成,总长通常不超过20bp,重复次数在人群中是高度变异的。另一类长度多态性是由于基因的某一片段的缺失或插入所致,如微卫星DNA (microsatellite),它们是由重复序列***构成,基本序列只有1-8bp,如(TA)n及

检测基因多态性的方法

检测基因多态性的方法 一种用于快速检测基因多态性的方法,具有如下特征:(a)根据所测样本靶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其中一对为锚定引物;(b)将上述两对引物及一个与锚定引物的锚定部分序列相同的引物加入到含有底物及其它PCR扩增反应试剂的溶液中,进行PCR扩增反应;(c)以适当的方法检测扩增产物中链长不同的DNA片断;(d)根据反应产物中DNA片断的多少及其长短判断基因多态性的类型。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可用于单碱基多态性、基因突变、单碱基插入或缺失、微卫星分析等。本方法是首先设计两对引物,其中一对为通常PCR引物,用于扩增含有基因多态性位点的DNA片段;另一对为锚定引物,用于判断基因多态性的类型。再将上述两对引物及一个与锚定引物的锚定部分序列相同的引物加入到含有底物及其它PCR扩增反应试剂的溶液中,在单管中进行PCR扩增反应,并使扩增反应产生与基因多态性相对应的DNA扩增产物,然后以凝胶电泳法、或毛细管电泳法、或微流控芯片法,或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技术检测,根据扩增产物中DNA片段的多少及链长判断基因多态性的类型。为提高延伸反应的特异性,在锚定引物的3’端区域人为地引入一个与模板不互补的碱基。 用于检测遗传多态性的方法,包括:生成寡核苷酸探针和/或寡核苷酸引物,使得该寡核苷酸探针和/或引物包含在编码受体的基因或与其互补的序列中存在的多态位点,或者,当编码受体的所述基因和与其互补的所述序列至少其中之一得到扩增时,使得多态位点包含在扩增片段中;并使用由此生成的寡核苷酸探针和/或寡核苷酸引物检测编码靶受体的基因中的至少一种遗传多态性。 多态性是指处于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位点可存在2种以上的基因型。在人群中,个体间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存在着差异性称为基因的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可以分为两类,即DNA 位点多态性和长度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的主要检测方法: 1,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由DNA的多态性,致使DNA分子的限制酶切位点及数目发生改变,现在多采用PCR-RFLP法进行研究基因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单链构象多态性:是一种基于单链DNA构象差别的点突变检测方法。 3,PCR-ASO探针法:即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法。 4,PCR-SSO法:原理是PCR基因片段扩增后利用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通过杂交的方法进行扩增片段的分析鉴定。 5,PCR-SSP法:SSP(序列特异性引物)只能与某一等位基因特异性片段的碱基序列互补性结合,通过PCR特异性地扩增该基因片段,从而达到分析基因多态性的目的。 6,PCR-荧光法: 7,PCR-DNA测序:是诊断未知突变基因最直接的方法。 8,PCR指纹图法:实用于快速的同种异性DR/DW配型。 9,基因芯片法:又称为DNA微探针阵列。它是集成了大量的密集排列的大量已知的序列探针,通过与被标记的若干靶核苷酸序列互不匹配,与芯片特定位点上的探针杂交,利用基因芯片杂交图像,确定杂交探针的位置,便可根据碱基互补匹配的,与芯片特定位点上的探针杂交,利用基因芯片杂交图像,确定杂交探针的位置,便可根据碱基互补匹

遗传学名词解释

遗传学名词解释 1.遗传(heredity):亲代与子代之间同一性状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 2.变异(variation):亲代与子代或子代之间出现形状差异的现象称为变异。 3.真实遗传(breeding true)/ 纯育(true-breeding):子代性状与亲代的遗传一致性极高的品系称为纯育,这种生物的性状能够代代稳定遗传的现象称为真实遗传。 4.并显性/共显性(codominance):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称为并显性遗传,或共显性遗传。 5.复等位基因(multiple aleles):在群体中,占据某一同源染色体的同一座位上的两个以上的、决定同一性状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 6.叠加基因/重叠基因:对同一性状的表型具有相同效应的非等位基因称为叠加基因。 7.性连锁遗传/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由性染色体所携带的基因在遗传时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称为性连锁遗传,亦称伴性遗传。 8.限性性状(sex-limited traits)和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只在某一种性别表现的性状称为限性性状,限性性状的遗传行为称为限性遗传。控制限性性状的基因多数位于常染色体上,也有少部分位于性染色体上。 9.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在XY性别决定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称为剂量补偿效应。 10.并发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 C):实际观察到的双交换率与预期的双交换率的比值称为并发系数。并发系数越大表示干涉作用越小。 11.C值(C value)和C值悖理(C value paradox):一个物种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的C值。物种的C值与其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现象称为C值悖理或C值佯谬。 N值悖理(N value paradox):生物的基因数目与生物在进化树上的位置不存在正相关的事实称为N值悖理或N值佯谬。 12.基因转变(gene conversion):在子囊菌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交换使得异源双链DNA的核苷酸对发生错配,错配的核苷酸对经过修复校正后导致一个基因转变为它的等位基因,从而使减数分裂后的四分体发生异常分离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基因转变。(自己总结,仅供参考)13.同线分析(synteny analysis):将连锁分析原理用于体细胞杂种染色体分析得方法称为同线分析。14.可变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同一前体mRNA分子,可以在不同的剪接位点发生剪接反应,生成不同的mRNA分子,最终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的一种RNA剪切方式称为可变剪接。15.中断杂交实验(interrupted mating experiment):在不同品系的大肠杆菌Hfr细胞和F-细胞的杂交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并在搅拌器内搅拌以打断配对的接合管,使接合细胞分开而中断杂交,再检测形成了何种重组子,从而确定各种基因进入F-细胞的时间和次序并进行作图的实验即为中断杂交实验。 16.共转导/并发转导(co-transduction):在噬菌体对细菌的基因进行转导时,两个基因共同转导的现象称为共转导或并发转导。两个基因之间共转导频率越高说明它们连锁越紧密,且共转导的两个基因之间的距离一般不会大于噬菌体的染色体长度。 17.高频重组菌株(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 Hfr):细菌的F因子能够整合到细菌的染色体中,带有一个整合的F因子的细菌品系在与F-细菌接合时可以将染色体的一部分或全部传递给F-细胞,当二者的等位基因带有不同的标记时就可以发生重组,且重组频率可达到10-2以上,因此称为高频重组菌株。 18.互补测验(complementation test)/顺反测验(cis-trans test):将两种不同rⅡ突变型的T4噬菌体对大肠杆菌K(λ)进行双重感染,若能够产生亲代基因型的子代噬菌体,则说明两种突变可以互补,位于不同的顺反子上,这个实验就称为互补测验或顺反测验。利用该测验可以确定基因之间的功能关系。 19.核外遗传(extranuclear inheritance)/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在真核生物中,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遗传现象称为核外遗传或细胞质遗传。核外遗传因子通过细胞质又一代传到下一代,且子代分离比不符合孟德尔定律、正反交的结果不同,核外因子亦不能进行遗传作图。

医学遗传学

第一章人类基因与基因组 第一节、人类基因组的组成 1、基因是遗传信息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基因组是是细胞内一套完整遗传信息的总和,人类基因组包含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 单拷贝序列串联重复序列 按DNA序列的拷贝数不同,人类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 反向重复序列 重复序列短分散核元件 中度重复序列 长分散核元件 3、多基因家族是指由某一祖先经过重复和所变异产生的一组基因。 4、假基因是基因组中存在的一段与正常基因相似但不能表达的DNA序列。 第二节、人类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1、基因的结构包括:(1)蛋白质或功能RNA的基因编码序列。(2)是表达这些结构基因所需要的启动子、增强子等调控区序列。 2、割裂基因:大多数真核细胞的蛋白质编码基因是不连续的编码序列,由非编码序列将编码序列隔开,形成割裂基因。 3、基因主要由外显子、内含子、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终止子、隔离子组成。 4、外显子大多为结构内的编码序列,内含子则是非编码序列。 5、每个内含子5端的两个核苷酸都是GT,3端的两个核苷酸都是AG,这种连接方式称为GT--AG法则。 6、外显子的数目等于内含子数目加1。 7、启动子分为1类启动子(富含GC碱基对,调控rRNA基因的编码)、2类启动子(具有TATA 盒特征结构)、3类启动子(包括A、B、C盒)。 第三节、人类基因组的多态性 1、人类基因组DNA多态性有多种类型,包括单核苷酸多态性、插入\缺失多态性、拷贝数多态性。

第二章、基因突变 突变是指生物体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遗传物质发生某些变化。基因突变即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也可发生在体细胞。 第一节、基因突变的类型 一、碱基置换:是指DNA分子多核苷酸链中的某一碱基或碱基对被另碱基或碱基对置换、替代的突变方式,通常又称点突变。包括: 1、同义突变:替换发生后,虽然碱基组成发生变化,但新旧密码子具有完全相同的编码意义。同义突变并不产生相应的遗传学表观效应。 2、错义突变:替换发生后,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改变了多肽链中氨基酸种类的结构序列组成。 3、无义突变:替换后,编码某一氨基酸的密码子变成了不编码任何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引起多肽链提前终止。 4、终止密码子突变:DNA分子中某一终止密码子发生单个碱基替换后,变成了具有氨基酸编码功能的遗传密码子,导致多肽链的合成非正常继续进行。 二、移码突变:是指DNA多核苷酸链中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多个碱基对,导致DNA读码序列发生移动,改变密码子的编码意义。 三、整码突变:基因组DNA多核苷酸链的密码子之间插入或缺失三或三的倍数个碱基,导致多肽链中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多个氨基酸。 四、片段突变:包括缺失、重复、重组、重排。 五、动态突变:是指在DNA分子中,短串联重复序列,尤其是三核甘酸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可随着世代传递而逐代增加,这种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突变效应,从而引起某些疾病。如脆性X染色体,Huntington病。 第二节、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及作用机制 基因突变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自发突变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诱发突变则是指

第三讲 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参考答案)

第三讲基因突变与单基因病-13级临床1-10班、麻 醉班 考试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 1 基因突变致病的可能机制是() 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增强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导致其功能减弱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虽不变,但其表达量过多所编码蛋白质的结构虽不变,但其表达量过少以上都包括 2 点突变可引起( ) mRNA降解 DNA复制停顿阅读框架移动氨基酸置换氨基酸缺失 3 属于颠换的碱基替换为() G和T A和G T和C C和U T和U 4 属于转换的碱基替换为() A和C A和T T和C G和T G和C 5 不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基因突变为()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 6 导致脆性X综合征的是哪一种突变类型( ) 移码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错义突变动态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无义突变碱基替换后发生终止密码突变 7 某基因表达后,合成了一条比正常基因产物短的多肽链,该基因突变为( )

移码突变动态突变错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无义突变 8 下列哪种突变可导致肽链氨基酸序列由“Ala-Gly-Val-Leu-Pro-Cys”为 “Ala-Val-Val-Leu-Pro- Cys”() 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 9 终止密码突变会引起() 肽链缩短肽链延长编码的氨基酸不变编码的氨基酸性质改变都不对 10 关于基因突变说法正确的是() 由点突变引起的错义突变能够使蛋白质序列变短产生同义突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插入或者缺失碱基必定改变开放阅读框嘌呤和嘧啶互相替代的点突变称为转换结构基因的突变导致蛋白质表达量改变 11 由脱氧三核苷酸串联重复扩增而引起疾病的突变为() 移码突变动态突变片段突变转换颠换 12 下列哪种突变可导致肽链氨基酸序列由“Ala-Gly-Val-Leu-Pro-Cys”为 “Ala-Val-Gly-Val-Leu-Pro- Cys”() 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子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 13 下列哪种突变可引起移码突变( ) 转换和颠换颠换点突变缺失1-2个碱基插入3个核苷酸 14 错配联会和不等交换常引起() 错义突变中性突变移码突变整码突变大段核酸缺失或重复 15 下列哪一种数量的碱基插入会导致基因的移码突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