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核电站1994_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大亚湾核电站1994_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大亚湾核电站1994_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第24卷 第3-4期辐射防护V ol.24 N o.3-4 2004年 5月Radiation Protection may 2004 

大亚湾核电站1994~2003年

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吉长余Ξ 张东果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深圳,518124)

摘 要 本文总结了大亚湾核电站自商业运行以来十年(1994~2003)间对其周围的环境辐射监测。介绍了监测系统、方案和方法、主要结果及其初步评价。评价表明,周围地区的辐射环境状况,除在牡蛎等少数海洋生物中测到与电站排放相关的痕量放射性核素110m Ag及厂区监测井中有时测到高于本底的氚外,基本上保持在运行前的本底水平。

关键词 核电站 环境监测 环境评价

1 引言

大亚湾核电站(G NPS)位于广东省大亚湾的西岸,厂址西距深圳市中心约45km,西南距香港中心区约50km。G NPS东北方向1km处的岭澳核电站(LNPS),两台993MW压水堆发电机组于2002、2003年相继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是广东省沿岸最大的海湾之一,位于深圳市东部,面积约600km2,该水域生物种类较多,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多达160余种,主要经济鱼类40多种,1983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划为水产资源保护区。为了全面掌握核电站运行对周边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产生的影响,G NPS依照国家相关的环保法规制定并实施了环境监测计划,本文全面总结了G NPS自1994年商业运行十年(1994~2003)以来,环境辐射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价。

2 环境辐射监测系统

G NPS环境辐射监测系统由自动监视性监测系统、实验室监测系统和流动监测系统三部分组成。2.1 自动监视性监测系统

G NPS自动监视性监测系统由下列系统组成: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气象站系统和排放水渠废液自动采样系统。

γ辐射连续监测系统由7个子站及一个总站组成。3个厂区边界站(AS1~AS3)分布在厂区周界距核岛厂房约1km范围内的不同方位, 4个外站(BS1~BS4)分布在距核电站5~10km 范围内的不同方位。7个子站围绕大亚湾核电站形成一个监测网,详见图1。原设计γ辐射连续监测统的测量探头均直接安置在水泥墙壁上,1996年根据国内专家的建议将探头移置到空旷的空间。一个总站即中央处理机系统位于厂区环境实验室内。中央处理机与各子站之间以无线方式传输,正常情况下中央处理机每5分钟对7个子站自动扫描一次,接收的信号贮存在中央处理机中,当任何一个子站的剂量率大于所选定的阈值时,扫描速率自动转换为每1分钟一次,与此同时超阈值报警信号传送到电站主控室,以便运行人员尽快采取相应措施。厂区边界子站均设有大气飘尘、空气中碘和雨水的采样设施。岭澳核电站运行后,大亚湾核电站地区的子站数目由7个扩展到10个,厂区

Ξ第一作者简介:吉长余,男,1944年3月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高级工程师。

边界和厂区外各5个。

气象站系统可自动采集电站厂址气象数据,该站拥有一座80m 高的铁塔,可测量和输出10个气象参数,即80m 风向、风速、温度,10m 的风向、风速、温度及地面温度、气压、湿度、雨量。

排放水渠废水自动采样系统可连续、自动、

定量地采集电站运行期间任一时间段,排入排放

水渠内的放射性废水样品,供实验室测定分析。2.2 实验室监测系统

G NPS 环境实验室配置的主要仪器及其性能列于表1

图1 大亚湾核电站环境辐射监测站及样品采集地点分布图

Fig.1 Radiation m onitoring stations and sampling points around G NPS

?

471? 辐射防护 第24卷 第3-4期

表1 G NPS环境实验室主要测量仪器

T ab.1 Main m onitoring equipments in environmental lab at G NPS

序号仪器名称型号厂家效率本底(cpm)备注

1P型HPG eγ谱仪GE M2702152S ORTEC相对效率75.3%112(50~2000keV)分辩率1.84keV 2N型HPG eγ谱仪G MX2402102S ORTEC相对效率41.7%75(50~2000keV)分辩率2.06keV

3液体闪烁谱仪T ri2carb3170

TR/S L

PACK ARD20%(H3)<1

岭澳核电站运行

后增设的仪器

4液体闪烁谱仪Quantulus1220W A LLAC20%(H3)<1 58路α/β测量仪(流气式)NU220E URISY S≥40%(90Sr+90Y)<2(β) 610路α/β测量仪(流气式)LB770BERTH O LD≥45%(90Sr+90Y)<1(β)

716路α/β测量仪(流气式)IN200E URISY S≥43%(90Sr+90Y)<1(β)岭澳核电站运行后增设的仪器

8原子吸收光谱仪Lambda35Perkin E lmer波长:190~1100nm;准确度±0.1nm;重复性±0.1nm; 9热释光剂量仪RG D23防化院探测限2×10-7G y

2.3 流动监测系统

G NPS流动监测系统由一辆环境监测车和一辆吉普车组成。监测车上安装或配备有γ剂量率仪、碘化钠γ谱仪、空气采样泵、风向风速仪及自备电源和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等,既可用于核电站周围地区的常规辐射巡测和样品采集,也可用于事故情况下的快速应急监测。为了进一步增加流动监测系统的机动灵活性,实验室还配置了便携式γ谱仪、γ剂量率仪、空气采样泵、表面污染监测仪和便携式气象仪表等,在事故情况下可紧急装备于吉普车上。

3 正常运行期间的常规环境监测

依照有关的国家法规和标准[1],参考运行前本底调查方案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等资料, G NPS制定了《大亚湾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的常规环境监测方案》。方案明确规定了环境监测的范围、布点原则、站位以及环境样品采集的种类、周期及分析项目等。

3.1 监测范围和布点原则

G NPS常规环境γ辐射的监测范围取50 km,其余项目的监测范围为20~30km,重点监测核电站10km范围内的陆地与海域。

在确定监测范围及监测布点时,按照“鉴别监测”的要求和针对“三关键”的原则,重点监测核电站排放的主要放射性核素,并将处于厂区主导风向下风向3.8km附近的居民点鹏城作为关键监测点,将距厂区48km主导风向上方的惠东作为对照点。

在布置点位时,着重考虑的因素是:

1)关键人群组居住地区(鹏城);

2)从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出发,尽量与本底调查时的点位相一致;

3)海洋监测点主要分布在半封闭的西大亚湾(大鹏澳)水域,对湾内的东山海产品养殖场给予了特别关注,海洋生物采样范围自1999年起进一步扩大到澳头,为进一步了解110m Ag在大亚湾海域的分布,2003年采集坝岗附近海域的牡蛎样品;

4)海洋生物生长周期及核电站排放的重要核素110m Ag在不同地区海洋生物中的浓集;

5)大亚湾水域潮汐特点。

此外,在排放废液比较集中的时段,有针对性地增加了海洋生物样品和海水的取样点位,如1998年度大亚湾海域马尾藻样品中110m Ag活度浓度的普查和2000年度排放后海水中氚活度浓度分布的普查等。

另外,在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新排放渠投入使用后,根据排放水流的变化适时调整了海洋环境样品的采样点。

3.2 监测项目

1)G NPS环境放射性常规监测方案由陆地和海洋放射性监测两部分组成,监测项目包括环境辐射、大气飘尘、地表水、地下水、雨水、海水、土壤、沉积物、陆生及海洋生物。在选择陆上生物样品时重点考虑了当地居民饮食习惯中的主要食品和主要农作物,在选择海洋生物时则分别选择了当地有代表性的藻类、鱼类、软体类及甲壳类等物种。

?

5

7

1

?

吉长余等:大亚湾核电站1994~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2)根据运行前本底调查的经验反馈,确定

陆上指示生物为松针。110m Ag 是G NPS 向环境排放的重要核素之一,根据核电站经验反馈及有关文献的报道[2],牡蛎对110m Ag 的浓集因子比珍珠贝大数倍,2000年G NPS 环境监测结果也显示出同一地点牡蛎样品中110m Ag 活度浓度大约是珍珠贝样品的8倍,故从2000年起将海洋指示生物由珍珠贝改为牡蛎。

3)根据环境监测的经验反馈,监测方案不断改进和完善;1998年以后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方案基本定型,基本框架如附表1所示。2002年开始执行大亚湾核电站地区环境监测大纲,此大纲适于G NPS 、LNPS 和北龙中、低放固体废物处置场正常运行期间的环境监督和监测。

3.3 样品的采集、处理及分析测量

G NPS 环境样品的采集以及样品处理程序

依据行业标准并参考“广东集团本底调查采样和测量技术规范”制定,这些程序具体规定了雨水、饮用水、海水、土壤、海洋沉积物以及各种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采集的环境样品送达环境实验室后,根据样品的种类,经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进行前处理,然后有针对性地分别采取相应测量技术测

定样品的放射性水平。

3.4 探测下限

95%置信水平时,最小可探测样品净计数LLD N 按4.65(n b /t b )1/2计算,n b 和t b 分别为本底计数率和本底测量时间,对于低于LLD 的数据,为保持与以往数据的可比性,并考虑到常规监测最大安全原则,仍取LLD 值参与统计。所采用的测量方法、仪器的探测下限见附表2。

4 监测结果和初步分析

4.1 核电站周围陆地环境的γ辐射水平

G NPS 周围地区环境γ辐射水平的监测主

要采取三种方式:7个γ辐射连续监测站,热释光剂量计(T LD )的环境γ累积剂量监测和便携式γ剂量率仪的定期定点巡测。巡测数据,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中末予给出。7个连续监测站多年来工作状况良好,自1997年后日数据平均获取率大于95%,连续监测与定点γ剂量率巡测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环境中γ辐射水平与本底调查相比,除AS3连续监测站外,仍在正常范围内涨落,未发现明显变化。AS3站由于紧邻核电站放射性固体废物暂存库,随着固体废物暂存量的增加,该区域环境剂量有一定升高。1994~2003年各年度间γ辐射连续监测结果列于表2。

表2 1994~2003年各年间连续γ监测结果(μG y/h )T ab.2 

γradiation m onitoring results from 1994to 2003(μG y/h )年代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1)1994~2003均值范围

AS1

0.1460.1510.1270.1270.1270.1280.1280.1310.1310.1300.127~0.151AS20.1710.1780.1480.1470.1460.1440.1480.1480.1480.1490.144~0.178AS30.1390.1370.1280.1460.1660.1640.1530.1520.1490.1530.128~0.166BS10.1570.1570.1170.1130.1140.1150.1160.1180.1240.1220.113~0.157BS20.1100.1100.1170.119 1.1170.1170.1170.1200.1240.1190.110~0.124BS30.1390.1280.1050.0950.0920.0940.1000.1100.1160.1140.092~0.139BS4

0.1870.1690.1260.1240.1130.1070.1130.1200.1220.1160.107~0.187平均值0.1500.1470.1240.1240.1250.1240.1250.1280.1310.1290.124~0.150

标准差

0.025

0.024

0.013

0.018

0.024

0.024

0.019

0.016

0.013

0.016

1)旧γ辐射自动监测站2003年8月停止运行,2003年数据统计到7月份。

经成对t 检验结果表明,除1994、1995年显著高于1996和1997年外,其余各年间均未见显著差异。产生以上差异是由于原各监测站的测量探头均直接安置在水泥墙壁上,1996年后为改善测量条件,将所有探头移置到空旷的空间上所致。

自核电站运行以来,核电站周围地区土地开发迅速,环境状态变化显著,部分T LD 测点被迫频繁更换位置,如长塘、径心水库、南澳等调查的点位,其站位的监测数据无法进行电站运行前后的比较。此外,为与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采用一致的方法,环境累积γ辐

?

671? 辐射防护 第24卷 第3-4期

射测量自1998年度后全部更换为国产T LD 元件,因此图2仅示出了1998~2003年10km 范围内、且安放地点基本末变的14个点的数据,

历年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累积γ辐射测

量结果见表3,从表3的置信区间可见,1998~2003年内的各年间末见显著差异。

表3 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地区环境累积γ辐射测量结果(μG y/月)T ab.3 Ambient accumulated γradiation dose around G NPS area (

μG y/m onth )本底调查21)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

)测点数

3633313137383737384746平均值85.889.690.9892.8100.2108.3107.4108.2103.399.3102.4标准差

25.420.921.317.217.5

18.9

17.4

18.7

15.4

14.214.595%置信区间

77.2~94.4

82.2~97.0

83.2~98.8

86.5~99.1

94.4~106.0102.1~114.5101.6~113.2102.0~114.498.2~108.4

95.1~103.5

98.1~106.7

1)本底调查2指1990年12月至1992年3月进行G NPS 第二期放射性本底水平调查,下同;2)2003年统计到3季度,图2

同。

图2 1998~2003年部分地点(T LD )γ辐射累积剂量比较图

Fig.2 T LD γresults during 1998~2003

4.2 大气飘尘放射性水平

自核电站运行以来,对厂区边界3个监测

站位逐日采集的大气飘尘样品的总β测量均未发现异常,但大气飘尘总β放射性水平随着季节变化趋势明显,即冬春两季高于夏秋,且总β水平与大气飘尘样品中7Be 活度浓度变化趋势相似。对月累积样品γ谱仪分析,多年来也未探测出核电站释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以活性炭滤盒采集,γ谱仪测量的放射性碘的活度浓度均小于方法探测限(131I LLD =5.5×10-5Bq/m 3)。图3以AS2站为例,给出气溶胶总β放射性水平历年变化趋势,图4给出了2001年AS2站气溶胶总β活度浓度与大气飘尘样品中7Be 活度浓度的变化趋势。气溶胶总β活度浓度(衰变6天样)与γ谱分析大气飘尘月累积样品中氡子体210Pb 活度浓度相关,经相关分析,得出回归方程为A =0.875B +0.0543,相关指数R 2

=0.9782,式中B 为210Pb 活度浓度(m Bq/m 3),

A 为气溶胶总β活度浓度(m Bq/m 3

)。4.3 淡水放射性水平

淡水包括雨水,地表水和监测井水,测量结果分列如下:1)雨水中总β放射性10年间121个样品平均值为55.3Bq/m 3[3],与本底调查2时68Bq/m 3[4]的结果基本一致。雨水中氚的水平很低,10年间121个样品仅33个样品大于方法探测限,其最大值为5.5Bq/L ,本底调查2时最大值为6.8Bq/L 。

2)地表水(大坑、鹏城、岭澳3个水库水和01楼饮用水)总β放射性10年间236个样品平均值为68.6Bq/m 3,与本底调查2时59Bq/m 3的水平基本一致;地表水中氚浓度10年间236个样品中仅9个样品测量结果大于方法探测限,其最大值为2.9Bq/L 。

?

771?吉长余等:大亚湾核电站1994~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图3 AS2站气溶胶总β放射水平历年变化趋势

Fig.3 Variation of gross βactivity of aeros ol at AS2

station

图4 2001年AS 2站气溶胶中总β活度浓度与大气飘尘样品中7Be 活度浓度变化趋势

Fig.4 Variation gross βactivity of aeros ol vs.7Be concentration at AS2station in 2001

3)1994~2003年G NPS 厂界内的PR1、P5监测井水233个样品的总β活度浓度平均值为201Bq/m 3,略高于本底调查2时的169Bq/m 3。

监测井水氚的活度浓度测量列于表4。从表4

可见,10年来全部样品的范围在<1.3~18.6Bq/L 之间;10年间233个样品的平均值为2.

9Bq/L ,比本底调查2时平均值1.24Bq /L 略有

升高。但主要是PR1,其1998~2003年的年均值范围在3.2~7.8Bq/L ;经专题研究[5]分析表明,其主要来自核电站液态流出物由TER 向海

水排放渠排放时,十几米落差形成的海水雾,它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吹落到监测井周围地面以及气态流出物(ETY 、TEG 以及连续)排放时的氚化水蒸汽沉降进入土壤,并贮留在土壤中,

通过雨水的渗透把累积在土壤中氚带到地下水潜水层。

4)用γ谱仪分析监测井水110m Ag 、58

C o 、60C o 、137Cs 等人工放射性核素,浓度均低于γ谱仪方法探测限。

?

871? 辐射防护 第24卷 第3-4期

表4 历年G NPS厂界内PR1、P5监测井水氚活度浓度的测量结果(Bq/L)

T ab.4 S pecific activity of tritium in underground water from PR1,P5wells(Bq/L)

时间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P5样品数m/n1)0/94/118/124/125/126/128/1212/126/127/12平均值<1.3 1.9 2.8 2.2 1.8 2.0 1.9 3.5 1.6 1.7范围<1.3<1.3~4.5<1.3~6.7<1.3~8.2<1.3~4.3<1.3~6.2<1.3~3.5 2.2~7.9<1.3~2.7<1.3~2.6

PR1样品数m/n2/93/124/128/1210/129/1210/1212/1211/129/12平均值 1.3 1.6 2.5 3.0 4.3 3.8 5.47.8 3.2 4.2范围<1.3~5.35<1.3~3.3<1.3~6.6<1.3~7.8<1.3~12.2<1.3~8.7<1.3~17.4<1.3~18.6<1.3~7.2<1.3~11.1

1)n为分析样品总数,m为分析结果大于方法探测限的样品数,下同。

4.4 陆上生物样品的放射性水平

自核电站运行以来,各种陆上生物样品γ谱分析,除137Cs外的人工核素含量均低于方法探测限;1994~2003年来陆地生物样品中137Cs 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列于表5

表5 历年来陆地生物样品中137Cs活度浓度测量结果[Bq/kg(鲜)] T ab.5 S pecific activity of137Cs in terrestrial foodstu ff[Bq/kg(fresh)]

分析项目样品

名称

本底调查2(1990.12~1992.3)运行后(1994~2003)成组t检验

m/n均值范围m/n均值范围t值t0.05/2临界值结果

137Cs

菜心0/20—<0.0535/480.029±0.016<0.02~0.071———

萝卜3/50.016±0.010<0.011~0.02825/270.021±0.015<0.01~0.0680.71 2.04末见差异柑5/60.018±0.011<0.009~0.03217/180.016±0.006<0.01~0.0280.57 2.07末见差异荔枝5/50.016±0.0060.011~0.02517/190.017±0.008<0.01~0.0320.26 2.07末见差异大米19/200.13±0.15<0.012~0.6110/120.084±0.075<0.01~0.110.99 2.04末见差异松针———31/360.079±0.067<0.02~0.23———

现场草1)———7/80.079±0.054<0.02~0.20———

淡水鱼4/40.123±0.0640.055~0.20012/140.052±0.048<0.01~0.20 2.44 2.12显著差异鸡6/60.095±0.0850.030~0.23220/200.045±0.0340.015~0.17 2.18 2.06显著差异

1)现场草从1999年开始分析;2)±后为单次测量标准差,余表同。

从表5可见陆地生物样品中137Cs活度浓度水平除淡水鱼、鸡显著低于本底调查水平外,其余与本底调查水平无显著差异;与本底调查水平的差异,可能是采样地点不同造成的。

4.5 土壤样品的放射性水平

近年来在20km范围内采集10个点位表层土壤样品,1994~2003年10年间104个样品总β活度浓度范围在349~1490Bq/kg(干)之间,137Cs活度浓度的范围在(<0.3~7.55)Bq/ kg(干)之间、人工放射性核素110m Ag、58C o、60C o、137Cs、54Mn等均低于γ谱仪方法探测限。历年来表层土中137Cs活度浓度列于表6。

从表6置信区间看,1995年和本底调查2的结果显著高于1997~2003年间各年结果; 1997~2003年间末见显著差异;造成以上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土地使用变更,自1997年表层土采样点与1996年前有所改变。

4.6 海水放射性水平

4.6.1 110m Ag

1994年~2003年期间在大亚湾海域共采集64个海水样品进行γ谱核素分析,110m Ag的活度浓度均小于γ谱探测限0.5Bq/m3,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曾在废液排放期间采集的海水样品检测出110m Ag。据牡蛎110m Ag的浓集因子(CF=1.6×104)[2]和2003年上半年东山附近海域检测到4个牡蛎中110m Ag平均含量(0.12Bq/kg)推算海水中110m Ag活度浓度约为: 0.008Bq/m3,比γ谱探测限(0.5Bq/m3)低约1~2个数量级。2003年4月在东山渔排放养牡蛎,20天、80天后进行取样分析,其中牡蛎样品中110m Ag活度浓度仍低于γ谱仪方法探测限,

?

9

7

1

?

吉长余等:大亚湾核电站1994~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也说明目前海水中110m Ag 的活度浓度处于较低的水平。

4.6.2 137

Cs 和90Sr

10年来对西大亚湾海域距核电站排放口1km 以外的5个采样点的海水样品分析结果表

明,海水样品中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 平均活度

浓度为2.14Bq/m 3、90

Sr 平均活度浓度为1.81Bq/m 3,与本底调查1时的2.1和2.7Bq/m 3相

比,变化不大。历年海水中的137Cs 、90

Sr 核素活度浓度水平列于表7。

表6 历年来表层土样品中137Cs 的活度浓度[Bq/kg (干重)]

T ab.6 S pecific activity of

137

Cs in surface s oil [Bq/kg (Dry )]

年份样品数

平均值

标准差

范围95%置信区间本底调查11)

5 1.82 1.22<1.0~3.360.30~3.34本底调查27 5.12 2.70 2.46~10.4 2.62~7.621994年

6 3.6

7 2.05<0.7~6.01 1.51~5.821995年6 5.0

8 2.18 1.98~7.55 2.79~7.371996年7 3.00 1.30<0.5~4.8 1.80~4.201997年8 1.64 1.12<0.5~3.620.71~2.571998年13 1.65 1.08<0.5~3.32 1.00~2.301999年12 1.740.79<0.6~2.98 1.24~2.242000年13 1.80 1.20<0.5~4.6 1.07~2.532001年11 1.70 1.10<0.3~2.890.96~2.442002年11 1.130.66<0.4~2.310.69~1.572003年17 1.470.96<0.3~3.020.98~1.961994~2003年

10

2.28

1.24

1.13~5.12

1.40~3.17

1)本底调查1指1988年7月至1989年11月进行G NPS 第一期放射性本底水平调查,下同。

表7 历年海水中的137Cs 、90Sr 、3

H 活度浓度水平

T ab.7 S pecific activities of

137

Cs 、90Sr 、3

H in sea water

核素

项目本底调查1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1994~2003

137Cs (Bq/m 3)样品数m/n 22/43

6/66/69/96/67/76/66/66/66/66/610平均值 2.10

2.00 2.46 2.38 2.07 2.11 2.28 2.08 2.04 1.82 2.18 2.14标准差

1.230.500.270.400.550.280.190.160.120.200.240.19范围<1.3~4.6 1.4~

2.4 2.1~2.9 1.5~

3.3 1.6~2.7 1.6~2.5

2.1~2.5 1.7~2.2 2.0~2.2 1.7~2.2 1.8~2.4 1.82~2.4690Sr (Bq/m 3)样品数m/n 43366666644410平均值 2.7

2.32 2.01 2.23 2.27 1.39 1.50 1.72 1.10 1.50 2.02 1.81标准差

0.30.31 1.140.85 1.020.450.550.640.500.300.120.42范围 2.1~3.4 2.1~2.7 1.1~4.6<2.1~3.5<1.1~3.30.96~2.1<0.7~2.3 1.1~2.70.7~1.8<0.7~1.6 1.8~2.1

1.10~

2.323H (Bq/L )

样品数m/n 42/430/60/60/60/612/5415/3428/5436/6536/6739/62166/360平均值 2.9

<1.3

<1.3

<1.3

<1.3

2.81

3.40 3.40 2.68 3.06

4.38 3.151)

标准差 1.2—

——— 4.81

5.20

1.90

3.59

4.73

4.68

—范围<0.6~5.8————

<1.3~27<1.3~30<1.3~19<1.3~26<1.3~37.4<1.3~17.5

<1.3~37.4

1)360个样品的平均值。4.6.3 3

H

1994~2003年360个海水样品中3H 的放射性水平在小于方法探测限(1.3Bq/L )至37.4Bq/L 之间波动,10年间360个样品的平均值为3.15Bq/L ,历年大亚湾海域海水样品中氚活度

浓度水平均值列于表7。目前大亚湾海域海水中的氚活度浓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且核电站每

次排放3~5天后大部分站位的海水样品氚活度浓度均低于探测限。自1998年以来,海水中3H 的含量与运行初期相比略有升高,主要是由于产氚量随发电量增加而增加所致。

另外,大亚湾海域为半封闭海湾,交换能力差。1995~1999年岭澳核电站海上工程施工,改变了原排水渠水流方向,降低了排放废液的

?

081? 辐射防护 第24卷 第3-4期

扩散能力。2000年7月新排放渠投入使用后,对排放废液的扩散和稀释能力明显加强(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冷却水研究所,岭澳核电站低放射性废水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1996年10月)。因此尽管核电站2001年度排氚总量为2000年度的1.4倍,但海水中3H 的活度浓度水平与2000年相比并无增加,反而降低。4.7 海洋沉积物放射性水平

10年来在大亚湾水域15个采样点共采集211

个海洋沉积物样品,对以上样品均进行总β

和γ谱测量分析,除在1997~1999年期间76个样品中有18个测到痕量的110m Ag[范围为0.5~5.04Bq/kg (干)]外,其余年份均末检测到110m

Ag 。1997年仅1个样品检出了痕量的58C o [活度浓度为0.80Bq/kg (干)]。随着核电站放射性废液排放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核电站及广东省辐射研究监测中心在沉积物样品中已检测不出上述两种核素。10年来海洋沉积物中137

Cs 活度浓度的测量结果列于表8。

表8 历年来海洋沉积物中137Cs 活度浓度1)[Bq/kg (干重)]

T ab.8 S pecific activity of

137

Cs in sea sediment [Bq/kg (dry )]

年份

样品数

平均值

标准差

范围95%置信区间本底调查179 1.86 1.54<0.61~9.32 1.52~2.20本底调查25 1.75 1.71<0.31~4.630.38~3.881995年3 1.250.01 1.24~1.26 1.23~1.271996年12 1.700.30 1.2~2.1 1.51~1.891997年12 1.490.490.81~2.5 1.18~1.801998年30 1.350.590.45~2.85 1.13~1.571999年34 1.260.77<0.2~2.720.99~1.532000年27 1.320.630.4~2.23 1.07~1.572001年27 1.280.57<0.3~2.11 1.05~1.512002年33 1.300.60<0.3~2.29 1.09~1.512003年29 1.240.60<0.3~2.22 1.01~1.471995~2003年

9

1.35

0.15

1.24~1.70

1.23~1.47

1)1994年仅采集、分析4个潮间带。

由表8见,1995年以来海洋沉积物中137Cs 活度浓度水平与本底调查值基本一致,显示核电站运行后排放的液态流出物中放射性核素

137

Cs 在海洋底泥中无明显沉淀、富集现象。

4.8 海洋生物中放射性水平

鉴于海洋生物对排放核素的明显富集作用,核电站环境监测始终将对海洋生物的监测作为重点。10年来在大亚湾水域共采集342个海洋生物样品,进行了总β和γ谱测量分析,监测的重点核素是110m Ag 。342个海洋生物样品中145个探测出110m Ag ,占样品总数的4214%,活度浓度范围在0.05~9.56Bq/kg (鲜)之间。另外,1995~1997年间,一度曾在部分海藻样品探测出了58C o ,活度浓度范围在0.03~0.42Bq/kg (鲜)之间。

4.8.1 海洋藻类生物中110m Ag 放射性水平

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根据海藻的生活

习性,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两大类,马尾藻、海带等均属于底栖类。西大亚湾海域马尾藻作为初级生产者在大亚湾海洋生态中发挥主要作用,它是多种生物的主要食物,它的生长期只有4~6个月。海洋藻类对放射性核素110m Ag 有较

强吸附作用,海藻在生长期容易采集且地点固定,通过对不同地点海藻中110m Ag 含量的测量结果可大致了解海水中110m Ag 的分布情况。故海藻是滨海核电站周围的环境放射性监测重要的样品之一。

1994~2003年间在大亚湾水域共采集146

个马尾藻样品,10年间146个样品的110m Ag 平

均值为0.33Bq/kg (鲜),标准差为0.76Bq/kg (鲜);其中61个样品检测到痕量的110m Ag ,活度浓度范围在0.05~6.09Bq/kg (鲜)之间。2000

年以前在整个西大亚湾水域马尾藻样品均可测出痕量的110m Ag ,2001年后该区域大部分马尾藻

?

181?吉长余等:大亚湾核电站1994~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样品110m Ag 活度浓度水平已低于γ谱仪方法探测限。鉴于专家村附近海域马尾藻生长良好,采集方便,且110m Ag 活度浓度较高,故对专家村站位附近海域生长的马尾藻进行了长期重点跟踪监测,1995~2003年共采集38个马尾藻样品。

2002年110m Ag 的排放量比2001年的排放量上升了1.5倍,但马尾藻中放射性核素110m Ag 年均值活度浓度仅上升了50%,其原因是2001年海水排放渠向东延伸了1.2km 。

为便于比较马尾藻样品110m Ag 浓度在大亚湾海域的分布,1994年至2003年马尾藻样品按4个区域进行统计处理:Ⅰ区为出水口向西北岸的专家村、直升机场一带,Ⅱ区为南岸沙缸吓、螺汗角、杨梅坑一带、Ⅲ区为新出水口附近

的岭澳、长湾一带,Ⅵ区为大辣甲、小辣甲等外

围岛屿。

Ⅰ、Ⅱ、Ⅲ和Ⅵ处1994~2003年检测马尾藻110m Ag 的样品数分别为49、44、26和27;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0.49、0.35、0.23和0.098Bq/kg (鲜);检出到高于探测限的样品比例分别为48.9%、5010%、46.1%和11.1%;而且2000年

以前活度浓度较高的点出现在Ⅰ区,其次在Ⅱ和Ⅲ区;2000年7月以后,由于新排放渠投入使用后,马尾藻样品110m Ag 活度浓度较高的点出现在排放渠出口附近的岭澳一带。

马尾藻中放射性核素110m Ag 的活度浓度与核电站放射性废液中110m Ag 排放相关,图5为专家村附近海域马尾藻样品110m Ag 活度浓度与排放量归一变化曲线

图5 专家村附近海域马尾藻样品110m Ag 活度浓度与排放量归一变化曲线

Fig.5 S pecific activity of

110m

Ag in seaweed taken from sea area near Expatriate Village vs.discharge am ount

110m

Ag 的排放量和尾藻样品活度浓度,均以1997年值归一。

4.8.2 海洋软体类生物中110m Ag 放射性水平

海洋软体类生物对放射性核素110m Ag 有较

高的浓集作用,1994~2003年间在大亚湾水域共采集109个软体类生物样品,其中63个样品检测出痕量的110m Ag ,活度浓度范围在0.05~9156Bq/kg (鲜)之间。采集的品种有牡蛎、珍珠贝、青口、海螺、墨鱼和鱿鱼,其中前三种样品采集的地点固定(东山、澳头、坝岗、专家村),后三种样品购买渔民在大亚湾海域捕捞的(海螺样品中110m Ag 基本均小于探测限)。2000年以

前东山珍珠养殖场的珍珠贝可探测出痕量的110m

Ag ,2001年后该站位大部分珍珠贝样中110m Ag 活度浓度水平已低于探测限。

监测表明牡蛎样品对放射性核素有较高浓集因子,且采集地点固定,四季生长,居民食用,因此牡蛎样品目前是大亚湾最佳的海洋放射性核素指示生物。为便于比较各种海洋软体类生物110m Ag 活度浓度,按品种、采样地点统计的历年各种海洋软体类生物110m Ag 活度浓度水平列于表9。

?

281? 辐射防护 第24卷 第3-4期

表9 历年珍珠贝等样品中放射性核素110m Ag的测量结果1)[Bq/kg(鲜)]

T ab.9 S pecific activity of110m Ag in pearl oyster[Bq/kg(fresh)]

项目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1999~2003

东山珍珠贝样品数m/n0/12/22/23/34/44/43/30/11/20/28/12平均<0.06 5.34 1.12 1.320.620.380.078<0.030.036<0.030.163)标准差— 5.960.540.560.560.170.022—0.022—0.18

范围—

1.13

~9.56

0.74

~1.50

0.74

~1.87

0.25

~1.44

0.19

~0.52

0.098

~0.054

<0.03

<0.02

~0.052

<0.03

<0.03

~0.52

东山牡蛎样品数m/n无样无样无样无样无样1/13/34/45/56/719/20平均————— 2.610.840.190.320.0970.41标准差——————0.840.070.190.0400.64

范围— 2.61

0.25

~1.80

0.13

~0.28

0.14

~0.60

<0.05

~0.17

<0.05

~2.61

东山青口样品数m/n无样无样无样无样无样1/11/11/31/30/44/12平均值—————0.540.070.0340.047<0.030.083标准差———————0.0120.011—0.144

范围—————0.540.07

<0.02

~0.041

<0.04

~0.06

<0.03

<0.02

~0.54

大亚湾墨鱼鱿鱼样品数m/n无样无样2/2无样无样1/41/31/31/40/24/16平均值——0.23——0.110.060.060.09<0.030.076标准差——0.23——0.180.060.0360.11—0.101

范围——

0.062

~0.39

——

<0.02

~0.38

<0.02

~0.13

<0.03

~0.10

<0.02

~0.25

<0.03

<0.02

~0.39

澳头珍珠贝等样品数m/n无样无样无样无样无样3/41/20/10/20/34/12平均值—————0.050.46<0.05<0.03<0.050.11标准差—————0.030.61———0.25

范围—————

<0.02

~0.08

<0.03

~0.89

<0.05<0.03<0.05

<0.02

~0.89

1)大辣甲珍珠贝(2001年)、坝岗(1999年、2003年)、专家村牡蛎(2003年)共4个样品及1994~2003年19个样螺未列入上表;

2)澳头样品包括珍珠贝、牡蛎、青口等;3)为全部12个样品的平均值,下同。

由表9可见,东山牡蛎、东山珍珠贝、东山青口、大亚湾(墨鱼)鱿鱼和澳头珍珠贝等样品中110m Ag水平,以各种海洋生物均有样品的1999~2003年间来比较,高于探测限的比例分别95%、67%、36%、25%和33%;其平均值分别为0.81、0.11、0.14、0.07和0.13Bq/kg(鲜)。海洋软体类生物中110m Ag活度浓度水平由高至低依此为:牡蛎、珍珠贝、海螺、青口、墨鱼。监测结果显示:同年、同月、同一站位牡蛎样品中110m Ag活度浓度约是珍珠贝样中110m Ag的8倍左右。

1999年澳头珍珠贝样品中110m Ag活度浓度范围为(0.04~0.080)Bq/kg(鲜),均值为0105±0103,约为同期东山珍珠贝110m Ag含量的1/7。

2000年澳头青口中检出1个活度浓度为0189 Bq/kg的样品,使其平均值远高于东山,2000年以后澳头珍珠贝等样品中110m Ag活度浓度小于γ谱仪探测限。

4.8.3 海洋甲壳类生物中110m Ag放射性水平

1994~2003年在大亚湾水域共采集45个甲壳类样品,其中21个样品监测出痕量的110m Ag,活度浓度范围在<0.05~0.68Bq/kg (鲜)之间,10年间45个样品110m Ag平均值为01091Bq/kg(鲜),采集的品种有虾、赖尿虾、梭子蟹,测量结果列于表10。由表10可见,甲壳类样品对放射性核素110m Ag浓集作用较低,从优化监测方案的角度出发,今后可适当减少对海洋甲壳类生物样品的监测。

?

3

8

1

?

吉长余等:大亚湾核电站1994~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表10 历年甲壳类海洋生物110m Ag 活度浓度水平[Bq/kg (鲜)]

T ab.10 S pecific activity of

110m

Ag in shell fish [Bq/kg (fresh )]

介质

项目

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1994~2003甲壳类

样品数m/n 0/11/21/20/26/73/64/61/64/71/621/45平均值<0.040.100.04<0.040.170.160.090.050.070.0440.0911)标准差/0.080.03/0.210.220.050.020.040.0310.13最大值

<0.04

0.16

0.06

<0.04

0.68

0.59

0.18

0.05

0.12

0.091

0.68

1)为全部45个样品的平均值

4.8.4 海洋鱼类生物中110m Ag 放射性水平

采用三种途径采集该海域的鱼类样品,即采集渔民网养的鱼,雇用渔民到进出水口附近海域捕鱼,购买渔民在大亚湾海域捕捞的鱼。对采集的样品进行γ谱分析,1994~2003年间在大亚湾水域共采集42个鱼类样品,110m Ag 活度浓度水平均低于γ谱仪方法探测限。初步判断,这是由于鱼类具有的较强的游动性和对排放核素较低的富集能力所致。4.8.5 海洋生物中137Cs 的放射性水平

1994~2003年间γ谱分析海藻类、软体类、甲壳类、鱼类中的137Cs 样品数分别为146、109、45和42;活度浓度的范围分别为<0.03~

01098、<0.03~01089、<0103~01085和<0103

~0.26Bq/kg (鲜);其活度浓度10年间平均值(n =10)分别为0.053±0.013(反映年度间离散

程度的标准差)、0.042±0.013、0.054±0.016和0.098±0.035Bq/kg (鲜),与“本底调查2”时的平均值0.086±0.030(反映样品间离散程度的标准差)、0.0432±0.0263、0.0645±0.0373和01101±0.039Bq/kg (鲜)相比基本一致,表明核电站释放的较长寿命裂变产物137Cs 的总量很少,并未使该类放射性核素的本底水平产生可察觉的影响。图6为历年海洋生物中137Cs 活度浓度的变化曲线

图6 历年海洋生物中137Cs 活度浓度的变化曲线

Fig.6 S pecific activity of

137

Cs in halobios

5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为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依据相关的

法规与标准,G NPS 建立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控制系统,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简述如下。5.1 工作人员的培训

根据安全运行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工作人员资格和培训管理体系,只有经过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授权,才有资格上岗操作。为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大亚湾核电站先后邀请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单位的15名专家来现场进行专业培训和举办研讨会,并先后13人次参加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单位组织的短期培训班。

?

481? 辐射防护 第24卷 第3-4期

5.2 建立和完善程序体系

程序体系包括政策性的管理程序、可操作的执行程序和相关的技术程序。根据国家相关法规、标准[6]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及随科学进步获得的新资料,在环境监测方面制订了30多份实验室技术规程。从采样和样品前处理、测量分析、数据统计、仪器使用,到监测结果分析评价,所有操作均有程序可依。

5.3 仪器的刻度和检验

所有放射性测量仪器,均每年刻度一次,刻度所用标准源和标准物质、可追溯到国家或国际计量标准。

为了确保仪器在测量时仍然处于刻度时的良好状态,我们主要采取如下的检验措施:

1)放射性测量仪器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本底、效率检验,并制作仪器本底、效率的质控图。图8和图9分别给出了2001年P型HPG eγ谱仪和2000年液闪仪的效率质控图。

2)对放射性测量仪器均每年进行一次以说明仪器计数是否满足泊松分布的X2检验。

3)对HPG eγ谱仪还每月进行二次能量分辩率和能量刻度检验;利用I AE A提供的5种标准参考物质对实验室γ

谱仪定期进行内部考

图7 2001年P型HPG eγ谱仪效率控制图

Fig.7 E fficiency of T ype P HPG eγ

spectrometer system in

2001

图8 2000年液闪效率控制图

Fig.8 E fficiency of liquid scintillation

system in2000

5.4 样品复检和平行样品的测量分析

分析测量结果按要求进行随机抽样复检,

还规定要采集一定的平行样品进行平行样品的

测量分析,如2001~2002年5个牡蛎平行样品

110m Ag活度浓度两次测量偏差范围[|A-B|/B

×100%]为:3.8%~14.3%,2001~2002年样

品复检结果列于11。

表11 2001~2002年样品复检结果

T ab.11 Re2checking results of the samples

项目

2001年复检偏差1)在以下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

复测率(%)<2020~3030~40>40

2002年复检偏差1)在以下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

复测率(%)2020~3030~40>40总β测量分析 14.194.4 5.6--19.397.2 2.8--

γ谱分析

110m Ag

137Cs

232Th

238U

226Ra

40K

31.7

97.0 3.0--

78.812.1 6.1 3.0

91.0 3.0 3.0 3.0

78.89.19.1 3.0

75.89.112.1 3.0

100---

27.8

94.4 5.6--

75.019.4 5.6-

91.7 2.8 5.5-

72.213.9 5.68.3

94.4 5.6--

100---

1)复检偏差表示两次测量值A和B偏离程度,用|A-B|/B×100%来表示;表中单位为%。

?

5

8

1

?

吉长余等:大亚湾核电站1994~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表12 历年来G NPS 环境科参加比对情况一览表

T ab.12 Results of intercomparis on participated in by G NPS Environmental Lab

年份

比对名称

组织单位

比对项目

上报数据个数

偏差1)(%)在以下范围内的上报数据占总数的百分比

<55~1010~1515~2020~25>25

1993G NPS 环境科组织第一轮比对G NPS γ核素能谱测量、

总α/β、90

Sr 测量4645.72)28.315.2 2.2 4.3

4.3

1995G NPS 环境科组织第二轮比对G NPS γ核素能谱、总α/β测量

2254.527.313.6 4.61997G NPS 环境科组织第三轮比对

G NPS

γ核素能谱测量

1233.38.38.333.316.81996全国总α/β测量分析比对

[7]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总α/β测量

5204020

20

1995全国第二次氚测量比对[8]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3

H 测量4502525

1998γ谱测量分析考核[9]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γ核素能谱测量87525

1999热释光测量考核[10]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T LD 测量

21001999全国第三次氚测量比对[1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3

H 测量

31001999全国放射性核素分析比对[12]国家环保总局

γ核素能谱测量812.5

75

12.5

1999全国γ谱测量分析比对[13]工业卫生研究所

γ核素能谱测量966.722.211.1

2000γ谱、放化测量分析比对[14]

(第四轮比对)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γ核素能谱、

90

Sr 测量

165031.312.5 6.2

2000全国γ谱测量分析比对[15]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γ核素能谱测量41002000全国总α/β测量分析比对[1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总α/β测量250

50

199990

Sr 国际比对[17]

IAE A 90

Sr 测量

825

62.5

12.5

2002IAE A γ谱测量分析国际比对[18]

IAE A

γ核素能谱测量3467.620.611.82002γ谱、3

H 测量分析考核[19]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γ核素能谱、

3

H 测量5100

2002粤港比对[20,21]

广东应急办γ核素能谱测量、

T LD

1136.436.49.19.19.02003γ谱、3

H 测量分析比对[22]

广东环境辐射研究

监测中心γ核素能谱、

3

H 测量

4562.215.6 4.4

6.7

2.2

8.9

2003

粤港比对[23]

广东应急办

(水、奶粉)90S r 测量

2100

小计

246

53.324.310.2 4.5

3.7

4.0

1)偏差是指报出值A 与参考值B 的偏差[|A -B |/B ×100%];2)第一行比对上报46个数据中,偏差小于5%的数据占上报

总数46个的比例为45.7%,余类同。

5.5 加强与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的技术交流

大亚湾核电站与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的技术交流主要包括:不定期进行技术研讨,使测量方法、标准源尽可能统一或具可比性;核电站环境实验室与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

监测中心每年不定期进行环境样品γ谱、氚、环境γ剂量率的实验室间的比对,每季进行环境样品测量结果互相交流等。5.6 重视比对

为了验证G NPS 实验室环境监测设备的可靠性,确保监测数据的精确性、可比性,核电站环境实验室非常重视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表12为历年来核电站环境科参加比对情况一览

表。

5.7 质保检查与监督

核电站质保部定期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检查。环境科根据核电站质保要求,加强QC 的工作,坚持环境监测中对测量数据的三级审核,自2002年开始,设立专职QC 工程师岗位,负责检查数据和仪器定期检验的执行情况,并每月总结和向全科汇报。

5.8 重视经验反馈与持续改进

G NPS 投入运行以来环境监测工作根据经

验反馈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主要包括:

1)为了改善核电站环境γ辐射连续监测(K RS )系统的实时监控、分析及数据自动处理

的功能,1998年6月完成了对K RS 系统中央计算机软、硬件的改造,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络和系统环境辐射监测数据库,1999年10月进一步

?

681? 辐射防护 第24卷 第3-4期

在K RS系统7个子站安装了就地微数据存贮器,避免数据丢失,提高了K RS系统的数据获取率。

2)为提高110m Ag的回收率,改进了110m Agγ谱分析海水样品预处理工艺,现在所采用AgCl 沉淀法化学回收率约达90%。

3)开展了HPG eγ谱仪110m Ag657.8keV符合相加修正因子与137Cs效率的相关性的研究,对测量结果作符合相加修正,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24,25]。

4)开展了HPG eγ谱仪体源的效率与源高度的相关性分析的研究[26],以及HPG eγ谱仪自吸收修正因子与样品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27],提高了对样品的分析能力和精确度。

5)2003年进行了G NPS界内PR1监测井水氚来源的调查分析[5],定性证实G NPS厂界内监测井水氚的来源和进入途径。

6 结束语

通过对1994~2003年大亚湾核电站周围50km的环境介质辐射监测结果表明,电站周围环境γ辐射水平及陆地环境介质广告射性水平与电站运行前无显著差异,除厂区内两口监测井水有时能测到略高于本底的氚外,末发现核电站产生的其它人工核素,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的陆地环境辐射水平仍在该地区正常本底范围内。

大亚湾海域环境介质辐射监测结果表明,湾内海水样品氚活度浓度仍处于较低水平;海洋生物中110m Ag的活度浓度水平自1998年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近年来大部分样品已低于γ谱仪探测限;其余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40K、226Ra、232Th和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和90Sr仍在运行前本底调查范围值之内。总体上,大亚湾核电周围地区的辐射环境基本保持在运行前的本底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 B6249286.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

2 唐文乔,等.银在水生态系中的行为评述.未发表, 1998

3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年报(1994~2002).未发表,1994~2002

4 南方集团.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地区域放射性本底调查总结报告(1988.7~1992.3).未发表,1992 5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大亚湾核电站地下水监测水井中的氚来源研究报告.未发表,2003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 J/T6122001.北京:国家环境保护局, 2001

7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离辐射处.环境样品总α/β测量比对和有关问题.未发表,1997

8 吴学周,等.第二次全国水中氚活度测量比对总结报告.未发表,1996

9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试证书(考核样品),FG (字)第98017号.内部资料,1998

10 戴军.1999年大亚湾核电站γ辐射源辐射场剂量校对.内部资料,1999

11 吴学周.第三次全国液闪计数器测量3H、14C活度比对总结报告.未发表,2000

12 姜让荣.全国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γ谱分析比对.辐射防护,2000.20(5):385

13 苏琼.全国环境水平放射性γ谱方法测量比对结果综合与分析评价.见:全国环境水平放射性γ谱测试方法研讨会暨全国环境水平放射性γ谱方法测量比对总结交流会报告汇编.2000

14 沙连茂.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若干环境监测项目测量结果比对.辐射防护,2003.23(1):60

15 谭金波.152Eu、58C o、88Y、166m H o核素活度测量比对.

未发表,2003

1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电离辐射处.见:2000年全国总α/β测量比对数据汇编.2000

17 I AE A AQCS.Summary Report for Evaluation of Methods for90Sr Measurement in Mineral Matrix.Unpublished, 2000

18 I AE A AQCS.Summary Report of the Proficiency T es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nthropogenicγ2emitting Radio2nu2 clides in a Mineral Matrix(Name of Analyst:Ji Chang-

yu).Unpublished,2002

19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测试证书,FS pg200221093.

内部资料,2002

20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广东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场外应急辐射样品中核素测量比对报告.内部资料, 2001

21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广东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场外应急辐射环境剂量计比对报告.内部资料,2002

?

7

8

1

?

吉长余等:大亚湾核电站1994~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22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比对结果总结.内

部资料,2003

23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广东核电站/岭澳核电站场

外应急辐射样品中90Sr 的比对.内部资料,2003

24 吉长余.锗γ谱仪110m Ag 在符合相加修正因子测

量.辐射防护,1999.19(6):420

25 吉长余.锗γ谱仪

110m

Ag 657.8keV γ射线符合相加

修正因子与137Cs 效率的相关性.辐射防护,2004.24

(3-4):272

26 吉长余.HPG e γ谱仪体源的效率与源高度的相关

性分析.辐射防护,2003.23(4):247

27 吉长余.环境样品γ射线自吸收修正因子与样品

质量的相关性.辐射防护,2003.23(2):111

(编辑部收稿日期2003年9月12日)

RESU L TS AN D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MONITORING AT GNPS (1994~2003)

Ji Changyu Zhang Dongguo

(Daya Bay Nuclear P ower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C o.,Ltd.,Shenzhen ,518124)

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m onitoring results of radiation environment around G NPS area from its commercial operation (1994)to 2003.The m onitoring system ,program and methods ,main results and pre 2liminary assessment are introduced.The m 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level remains at background level basically except a traceable 110m

Ag observed from a few marine animal and plant sam ples

and tritium from m onitoring wells in the plant.

(K ey W ords :Nuclear P ower Plant ,Environmental M onitoring ,Radiation M onitor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

?

881? 辐射防护 第24卷 第3-4期

附表1 G NPS 正常运行期间环境放射性监测方案

Attached tab.1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m onitoring program in G NPS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of NPP 监测介质频 度采样点数年采样数年分析样品数

采样点

监测分析项目

陆地生态空

γ辐射剂量率连续3AS1、AS2、AS3、4BS1、BS2、BS3、BS4

正常运行工况下γ辐射连续监测以及

事故工况下γ辐射连续监测和报警

环境累积γ季38152152电厂周围50km

T LD

环境瞬时γ季38152152电厂周围50km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

环境瞬时γ季249696核电站区域内定点测量

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气溶胶日310952190AS1、AS2、AS3总β(总β偏高时测γ谱)

气溶胶月33636AS1、AS2、AS3

30片测γ谱空气中碘周14848AS2γ谱

水雨水降水期22472AS1、岭下

总β、3

H 、pH

地表水半年3612大坑、鹏城、岭澳水库

总β、3

H

饮用水季141201楼总β、总α、3

H 、监测井水

月22474P5、PR1总β、3H 、40

K 、γ谱(3月)半年248岭下、风雨剧场总β、3

H

土壤

年101011大坑水库、鹏城果园、鹏城菜地、长湾、北龙、岭澳水库、岭下、惠东、P5井周围、荔枝园γ谱、90

Sr (鹏城果园)

沉积物

年111大坑水库

γ谱水

果柑桔收获期111鹏城γ谱荔枝

收获期111鹏城

γ谱植

叶菜

年444鹏城、大鹏、水头、惠东γ谱萝卜

年333鹏城、大鹏、水头γ谱现场草年111G NPS 大草地γ谱动

物鸡年222鹏城、惠东γ谱淡水鱼年222鹏城、惠东γ谱

指示生物(松针)

半年2410大坑水库、风雨剧场总β、γ谱、3

H (有机氚,年)海 洋 生

 态

海水

半年4622H2(年)、H5(年)、H6、H9

总β、40K 、γ谱、90

Sr (年)

季1040240H1~H10

3

H 、pH 、D O 、浊度、盐度、水温(水深0.5m )

季12424材料码头(每季采样6次)

3

H

排放渠海水日1365365EC 2B 总β

周14896EC 2B

3

H (7天混合样)、pH (每周)

海洋沉

积物潮间带半年489H21、H22、H23、H24

γ谱、90Sr (东山,年)

潮下带半年102022H1~H10γ谱、90

Sr (H2、H6,年)

甲壳虾半年235西大亚湾、南澳(年)

γ谱、3

H (有机氚,年)

虾蛄半年122西大亚湾γ谱软体墨鱼年224西大亚湾、澳头γ谱、3

H (有机氚)

珍珠贝半年235东山养殖场、澳头(年)

γ谱、3

H (有机氚,年)

青口年222西大亚湾、澳头γ谱尤鱼年112西大亚湾γ谱、3

H (有机氚)

螺半年122西大亚湾γ谱鱼

杂鱼半年123设备码头γ谱、3

H (有机氚,年)

海鱼年111西大亚湾γ谱海鱼年111东山养殖场γ谱

藻类

马尾藻

年779专家村、岭澳、长湾、杨梅坑、沙缸吓、岭沃、大棘甲

γ谱、3

H (有机氚、专家村、岭澳)指示生物(牡蛎)

半年

2

3

8

东山、澳头(年)

总β、γ谱、3

H (有机氚、年)

?

981?吉长余等:大亚湾核电站1994~2003年环境辐射监测结果与分析

附表2 G NPS 环境辐射与样品放射性测量方法装置及探测下限

Attached tab.2 M onitoring methods ,equipments and detection limits ,used by G NPS for environmental radiation detection 项目

分析测量方法测定装置化学回收率(%)效率(%)

测量时间

(min )

仪器本底

(cpm )

样品量探测下限γ吸收剂量率

连续测量

硅晶体探测器

瞬时测量

BH3103手提式γ

剂量率仪

连续瞬时

量程1.0×10-8~1G y/h

累积γ剂量

T LD 元件

LiF (M g ,Cu ,P )

RG D 23氚蒸馏法制样、液体液闪计数法Quantulus 1220T ri 2Carb 3100

液闪谱仪

20142018m L 1.3Bq/L 总β

气溶胶

总β计数法

排放渠水蒸发制样、

总β计数法NU 220/8路

α/β测量仪

45300 3.5144m 3 1.3×10-4Bq/m 322200 1.2100m L 2.7×102Bq/m 3生物

灰化制样、总β计数法

土壤烘干、研磨、总β计数法淡水蒸发制样、总β计数法海水铁明矾2氯化钡沉淀法制样,总β计数法

LB77010路

α/β测量仪

28

4000.8 2.5g (灰) 5.0Bq/kg (灰)224000.83g 5.3Bq/kg (干)454000.81L 7.7Bq/m 345

400

0.8

3L 2.6Bq/m 390

Sr 生物土壤淡水海水发烟硝酸法

LB77010路α/β测量仪

70

35703570

353514400.8

10g (灰)

7.5×10-1Bq/kg (灰)200g 3.7×10-2Bq/kg (干)10L 5L

7.5×10-1Bq/m 31.5Bq/m 3γ

气溶胶滤膜采样、γ谱分析碘活性炭盒采样、γ谱分析生物灰化制样、γ谱分析土壤烘干,研磨制样、γ谱分析

淡水蒸发制样、γ谱分析海水

亚铁氰化钴钾沉淀法

制样、A gC l 沉淀法制

样、γ谱分析EG&G ORTEC

P 型HPG e 探头[GE M 2702152s]

N 型HPG e 探头[G MX 2402102s]

γ谱仪

4.7

4.13.62.12.23.7

80000s

0.254300m 3 6.2×10-6Bq/m 3

137Cs 1)0.39720m 3 5.5×10-5Bq/m 3

131I

2)0.6

30g (灰) 1.80Bq/kg (灰)

137

Cs

0.63200g 4.7×10-1Bq/kg (干)

137C s 0.220L 2.5Bq/m 3137C s 0.42

100L

4.4×10-1Bq/m 3

137

Cs

1)137Cs 661.6keV γ射线发射几率取0.852;2)131I 364.5keV γ射线发射几率取0.813。?

091? 辐射防护 第24卷 第3-4期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编号:SY-AQ-0406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Radi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rogram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订本计划。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三、检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进行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作者郑开想 核电丁第一次进行装料运行前期一定要展开2年以上时间的辐身环境本底调查,获得核电厂咐近的本底检测的放射性枋含量的一些信息,这主要有海洋介质即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水等)、γ辐射水平、陆地介质即陆上动植物、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空气,它成为核电厂装料工作前期辐射背景下的依据资料。这份原始资料能够给核电厂后面进行的工作起到积极的影响与作用:核电厂进行工作的时候,以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为基础,针对核电厂咐近地区环境的具体情况展开发析;核电厂发生事故的情况下,以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为依据,对事故的发生的大小程度去进行分析;核电厂没有使用之后,以辐射环境本底调查数据作为借鉴对象,去分析核电厂退役治理的具体效果并且云进行评估核电厂退役后对环境所产生的作用。 并且,第一次装料前期环境影响报告书即是它的运行阶段与国家主管部分委托营运单位反应堆第一次进行装料许可证的重要因素即为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监测数据。 1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研究的具体情况 1. 1 本底调查依据的具体研安 核电厂辐射环境本底监测数据的进行主要以“核动力厂辐射防护规定”(GB6249—2011)中9.1.1的规定:在第一次给核动力厂内的第一组设备装料使用之前,厂方必须将厂所在地的辐射水平进行基本调查,获取本地本年度、去年甚至前年的辐射相关数据。在已有核电厂中增加机组之前,应该对近期(一年内)当地的辐射情况进行调查。当然本规定中关于新厂首次装料的说明通常并无异议和疑问,毕竟在建厂之前当然有必要对周边环境的辐射情况进行周密的调查,但是对于在原厂址上增设机组的环境调查要求,部分人颇有不解。依据《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修订编制说明》中相关解释,可以发现《核电厂环境辐射监测规定》(NB/T20246—2013)中不仅要求对厂址所在地区内环境进行调查,而且还设定了具体的调查项目、范围和频次,并且提供了指导,帮助调研者选择合适的指示生物,同时给出了每月至少采样一次气溶胶和大气沉降的评测原则。《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中则给出较EJ / T 1131—2001版本规定更加细致的要求,不能设定了具体的检测的项目、范畴和平率,并补充了布设介质的原则,且对调查样本的收集、保存、监测手段、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优化提升等进行了进一步说明,目前已被国内核电厂广为应用于环境本底监测。《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从原则上就本底检测的方法、样品和数据采集和处理、质量欧化提升做出了规定,要求本底监测地理范畴不应小于80 km,不同于其他标准大多要求的50 km,这一点不太被专家们认可,与实际状况也有一定差异,在现实中,多保证50km范畴,只有极少部分监测范围达到80km。 综合前文内各种标准,不难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黄金本地监测要求,以便更好地指导核电厂对其周边环境的辐射本本底开展监测研究。不过其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分析。 1. 2调查特征和当前执行情况 1. 2. 1 特征分析 (1)监测周期至少为两年,周期较长。 (2)监测对象颇为复杂,不仅要检测空气(包括其中的气溶胶、3H及14C、沉降物、γ吸收剂量率)、各种水(包括地表/下水、饮用水、雨水)、泥土(包括河/海底泥等)、还要检测动物(家养禽畜和鱼类、海洋贝壳等软体生物)、植物(松针、海洋植物、藻类)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新编版)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32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新编版) 为了确保放射源周围环境的安全,了解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的辐射现状,特制订本计划。 一、委托山西省辐射环境监督站承担放射源拟用位置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的监测。 二、对于放射源周围辐射环境背景值监测,按GB/T14583《环境地表γ剂量率测定规范》进行,对于放射源安装后周围辐射环境的监测,按HJ/T61-200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监测数据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并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三、检测内容:放射源运行期间,监测的内容主要是周围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监测。 四、监测频次:

1、放射源正常运行时,每年进行两次监测,数据存档备案; 2、放射源进行维修前后,应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3、事故发生后,在事故处理前后对其周围环境分别进行一次监测; 4、放射源退役时,应进行一次退役监测。 五、监测点的位置: 1、放射源正常运行和维修前后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 2、发生事故时监测点的位置为: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区域。 3、放射源退役时的监测点位置为:铅罐表面、距源罐表面1米处、过去安装或存放场所。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环境核辐射监规定(GB1237990)

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12379-90)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核辐射监测的一般性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的一切环境核辐射监测。 2 引用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 3 术语 3.1 源项单位 从事伴有核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中释放并且其辐射源的活度或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大于从事伴有核辐射或放射性物质向环境中释放并且其辐射源的活度或放射性物质的操作量大于GB 8703规定的豁免限值的一切单位。 3.2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 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国家有关部门负责环境保护的行政监督管理部门。 3.3 核设施 从铀钍矿开采冶炼、核燃料元件制造、核能利用到核燃料后处理和放射性废物处置等所有必须考虑核安全和(或)辐射安全的核工程设施及高能加速器。 3.4 同位素应用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源进行科研。生产、医学检查、治疗以及辐照、示踪等实践。 3.5 环境本底调查 源项单位运行前对其周围环境中已存在的辐射水平、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以及为评价公众剂量所须的环境参数、社会状况等所进行的调查。 3.6 常规环境监测

源项单位在正常运行期间对其周围环境中的辐射水平以及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所进行的定期测量。 3.7 监督性环境监测 环境保护监督管理部门为管理目的对各核设施及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单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测量。 3.8 质量保证 为使监测结果足够可信,在整个监测过程中所进行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 3.9 质量控制 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3.10 代表性样品 采集到的样品与在取样期间的样品源具有相同的性质。 3.11 准确度 表示一组监测结果的平均值或一次监测结果与对应的正确值之间差别程度的量。 3.12 精密度 在数据处理中,用来表达一组数据相对于它们平均值偏高程度的量。 4 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和职责 4.1 一切源项单位都必须设立或聘用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来执行环境核辐射监测。核设施必须设立独立的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其他伴有核辐射的单位可以聘用有资格的单位代行环境核辐射监测。 4.1.1 源项单位的核辐射监测机构的规模依据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核素的性质、活度、总量、排放方式以及潜在危险而定。 4.1.2 源项单位的环境核辐射监测机构负责本单位的环境核辐射监测,包括运行前环境

浙江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浙江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8 地(市、县)测点数范围均值标准差标准误丽水地区132 4.8-14.7 9.3 1.9 0.2 丽水12 4.8-9.7 7.6 1.8 0.5 缙云10 5.3-10.3 7.2 1.6 0.5 青田16 7.1-11.9 9.3 1.5 0.4 云和7 7.0-12.4 9.1 2.2 0.8 遂昌21 5.3-13.5 10.2 2.2 0.5 龙泉25 6.7-12.7 9.3 1.8 0.4 庆元15 6.8-11.1 9.5 1.4 0.4 松阳10 6.1-11.2 9.1 1.9 0.6 景宁16 8.0-14.7 10.0 1.7 0.4 温州市85 4.1-14.8 8.1 2.3 0.2 温州 1 9.5 乐清12 5.1-10.4 6.9 1.8 0.5 永嘉18 5.4-14.8 8.6 2.4 0.6 洞头 1 6.0 瑞安7 6.5-12.5 8.8 2.1 0.8 文成13 5.6-13.3 8.5 2.3 0.6 泰顺12 4.9-14.3 9.4 3.2 0.9 平阳7 5.1-9.8 7.1 1.7 0.6 瓯海 6 4.1-7.6 6.2 1.4 0.6 苍南8 6.1-9.4 7.1 1.2 0.4 金华地区172 2.7-15.1 8.0 2.7 0.2 金华19 5.2-13.8 9.2 2.6 0.6 东阳14 4.6-7.7 6.4 1.0 0.3 义乌8 2.8-12.1 7.3 3.0 1.1 浦江11 4.9-9.5 6.6 1.4 0.4 兰溪9 4.6-10.3 7.2 2.2 0.7 永康10 4.6-7.6 6.0 1.1 0.3 武义13 3.8-12.8 8.7 2.6 0.7 衢州21 3.8-14.0 7.3 2.7 0.6 开化21 4.5-11.4 7.2 1.9 0.4 盘安9 4.9-8.5 6.5 1.3 0.4 龙游11 4.7-12.2 9.2 2.7 0.8

案例4大亚湾核电站选址

案例 4 大亚湾核电站选址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电力工业发展很快,但由于一次能源的利用及经济增长迅猛等方面的原因,电力仍然出现供不应求,为了逐步满足实现四个现代化对电力的紧迫需要,在发展烧煤、油页岩和水力发电的同时,在广东省兴建核电站是十分必要的。 当时香港九龙地区的电力发展速度一直较快,但由于世界能源危机,某些石油输出国政治上动荡,油价暴涨对港九的电力工业发展也产生了影响,从长远来看,港九在新建烧煤电厂的同时,发展核电在经济上是很有利的。 广东、香港在地理上毗邻,在经济上关系密切,广东省电力公司和中华电力公司于1979年签订了买电协议,实现了广东电网与九龙电网的联网和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为适应今后双方用电的需要和能源的多样化,同时发展核电是双方共同的愿望,利用广东可兴建核电站的地理条件和利用港九和广东电力销售的市场,合资在广东兴建核电站的前提条件是优越的。 从安全和技术上来分析,核能发电在世界上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从经济上分析,虽然建设时投资较大,但其发电成本低于烧煤电厂,一般比烧油电厂更低得多,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大力发展核电,第三世界的一些燃料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也相继建设各种类型的核能发电站,因此,在广东合资兴建核电站项目是可行的。 但出于核电站具有核泄漏造成放射性危害的风险,因此,建造核电站的厂址选择至关重要,需考虑地理条件、水源情况、负荷中心、供电香港等特点。 当时,根据核电站的厂址要求,选址小组成员在深圳市、惠阳地区和惠东地区先后踏勘了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一带的赤湾、小梅沙、溪冲、土洋、迭福、西冲、长咀角和湖头角等十几个点,经过初步分析、选择了深圳市的土洋、西冲和惠东县的湖头角三个厂址作进一步的选址工作。后由于西冲厂址的地质构造条件较差,故又在深圳市补选了东山厂址,放弃了西冲厂址。 随后,选址小组成员对上述三个厂址开展了地震地质勘探和气象、水文、环境调查等工作,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技术条件和经济效果的分析比较。 1.厂址技术条件比较 2.经济比较 (1)三个厂址中湖头角厂址的经济效果比较差,主要是山于 400KV和 500KV输电线路长,比土洋厂址长253公里,比东山厂址长194公里。不仅投资大,而且运行线路损失也大。冷却水采用表层取水,其效果也不及土洋、东山厂址的深层取水方案运行经济性好。 (2)土洋厂址与东山厂址相比,东山厂址的投资较高于土洋厂址,主要表现在:由于东山厂址较土洋厂址远离深圳市和广州市,所以: 400KV和 500KV输电线路增加 59公里; 公路改修长度增加 25公里。 基于厂址总平面布置方案,东山厂址又比土洋厂址增加土石方量约100万立方。 3.对三个厂址的综合评价意见 (1)湖头角厂址由于大埔一海丰断裂在厂址附近通过,厂区内某些小断裂又与主干断裂很近,所以区域地质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土洋厂址和东山厂址的区域地质相对比较稳定,工程地质也满足要求,电站正常和事故情况下放射性排放对广东和香港居民的影响均为安全,其它方面也能满足核电站的要求,作为核电站厂址都是可行的。 (3)从技术条件和经济效果分析,土洋厂址较好于东山厂址。但是土洋厂址也有其不利的

7.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和环境辐射水平监测方案 辐射工作场所监测 一、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设施,都应根据具体情况,按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制定出相应的辐射监测计划,开展辐射监测。监测结果应定期向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报告,发现异常情况时应随时报告。辐射防护和环境保护部门也应对这些辐射工作单位进行抽样性的监测。 二、个人监测 1、辐射工作单位必须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监测。工作人员可能受到、x、高能射线或中子照射时,应佩带相应的个人剂量计。当内照射可能较大时,应定期进行内照射监测。个人监测结果要逐个记录、存档,其保存时间不少于停止辐射工作后30年。 2、在事故或应急情况下,根据情况可对有关人员以及少数有代表性的公众成员进行个人监测。 3、工作人员离开开放型放射源工作场所时,应该进行体表放射性污染检查。 三、工作场所监测 1、为检验工作环境在连续操作时是否符合辐射安全要求,鉴别是否有异常或紧急情况发生,工作场所应进行常规监测。依据辐射源的特点和操作方式,常规监测应对工作场所中的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以及表面污染水平等进行监测。在可能出现高水平照射或事故照射的场合,

必须配置可以自动报警的连续监测装置。测量结果,连同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等一同记录并妥状况保存。 2、在实践或设施的运行过程中,会使工作人员所在环境的剂量当量率发生较大改变的岗位,应进行操作监测。 3、当工作环境安全控制的资料不够充分,或操作过程可能出现异常时,应进行特殊监测。 四、辐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 1、对辐射工作人员的医学监督根据一般职业医学原则进行。其目的是:评价职工健康情况;提供原始健康状况的资料;以及确保职工的健康情况在开始从业时和从业期间都能适应他们的工作。 2、对第一类工作条件下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常规医学监督。 3、从事辐射工作前的健康检查内容包括医学史的询问,特别是先前的辐射照射史和各种毒物接触史的调查:一般医学检查;末梢血化验检查;以及根据工作和健康情况,由负责医师提出的其他有关检查。 4、辐射工作从业期间的定期医学检查,内容根据其受照类型的程度,以及工作人员健康状况确定,除一般健康检查项目外,尚可追加对辐射照射敏感的检查指标。 5、定期医学检查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如辐射照射情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XXX有限公司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1、目的 为加强公司辐射源的安全管理,保护工作环境,防止辐射污染事故的发生,为职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2、辐射环境监测工作要求 2.1概述:我公司拟上放射性同位素料位仪12台,各含四类放射源Cs-137一枚。放射源Cs-137发出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可能使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增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2使用期间辐射环境监测 2.2.1监测对象:含密封源液位仪辐射; 2.2.2监测项目:γ射线剂量当量率; 2.2.3监测范围:以放射源为中心,周围50m范围内; 2.2.4监测点位:含密封源液位仪检测仪安装周围; 2.2.5监测内容: ①人员监测:对职业人员进行职业照射的监测;在事故情况下对相关人员进行个人监测。 ②设备监测:对液位检测仪外表、四周的辐射强度进行监测,进行源的泄漏检验,判断其使用情况是否良好。 ③工作场所监测:对液位检测仪安装位置四周,车间内、外周围50m范围内进行监测,掌握该仪器的辐射水平。 2.2.6监测单位:公司聘请具备放射性监测资质的单位负责组织实施。 2.2.7监测频率:每年1-2次。

2.3污染事故监测 当密封源破坏造成环境污染时,为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监测: 2.3.1污染区及周围γ射线剂量当量率,表面放射性污染水平。 2.3.2污染区及周围环境相关环境介质中使用源放射性核素含量。 2.3.3仪器设备放射性污染水平。 2.3.4事故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和固体污染物的放射性污染水平. 2.4.监测结果评价 结合监测结果,根据国家标准判断周围环境是否符合工作需要。辐射水平超过相应标准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实行分区管理。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大亚湾核电站选址问题的分析

大亚湾核电站选址问题的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之初,广东省电力工业发展很快,但由于一次能源的利用及经济增长迅猛等方面的原因,电力仍然出现供不应求,为了逐步满足实现四个现代化对电力的紧迫需要,在发展烧煤、油页岩和水力发电的同时,在广东省兴建核电站是十分必要的。当时,根据核电站的厂址要求,选址小组成员在深圳市、惠阳地区和惠东地区先后踏勘了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一带的赤湾、小梅沙、溪冲、土洋、迭福、西冲、长咀角和湖头角等十几个点。那么选址小组应该如何确定大亚湾核电站的最终地址呢? 关键词:大亚湾核电站选址 正文: 引言:1.大亚湾核电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半岛,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那么当初选址小组在选址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呢? 2.选址的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因为:首先,选址是一项长期性投资,相对于其他因素来说,它具有长期性和固定性.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其他经营因素都可以随之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选址一经确定就难以变动,选择得好,企业可以长期受益.若厂址选择发生错误,必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其次,选址事关企业成败,企业位置的的选择将显著影响实际运营的效益、成本以及日后企业规模的扩充与发展。相对于制造型企业而言,服务性企业的选址更为重要,其位置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企业的营业收入,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存亡。最后,选址是制定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的重要依据。商业企业在制定经营目标和经营战略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包括对所进行研究,从而为企业制定经营目标提供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按照顾客构成及需求特点,确定促销战略。因此,任何企业在选址时,决策者都会进行周密的调研,详尽考虑各种情况。 3.当初在考虑选址的时候,根据核电站的厂址要求,选址小组成员在深圳市、惠阳地区和惠东地区先后踏勘了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一带的赤湾、小梅沙、溪冲、土洋、迭福、西冲、长咀角和湖头角等十几个点,经过初步分析、选择了深圳市的土洋、西冲和惠东县的湖头角三个厂址作进一步的选址工作。后由于西冲厂址的地质构造条件较差,故又在深圳市补选了东山厂址,放弃了西冲厂址。 4.在当初大亚湾选址的时候,选址小组成员对上述三个厂址开展了地震地质勘探和气象、水文、环境调查等工作,并对各项指标进行了技术条件和经济效果的分析比较。 ①厂址技术条件:厂址的自然条件必须满足核电厂选址的技术要求,应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及灾难性气象条件)造成的后果,并应有利于排出的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中稀释。技术条件包括:地震地质勘探和气象、水文、环境等。厂区地震条件是确保核电厂安全的重要条件,是选厂的决定因素之一。核电厂的抗震设计应保证在它整个寿命期限内即使遇到最大地震,仍能使核电厂安全地停堆和不影响周围的环境。考虑到安全和经济的要求,厂址尽可能选在地震烈度低的地区,厂址的地震基本烈度一般不大于7度(一般应避免在设计烈度高于9度的地区建厂)。气象条件是影响选址的一个因素,对气象条件的基本要求是:气流畅通,有利于放射性废气的稀释扩散。厂址周围的气象条件虽有不同,但通过大气扩散实验可以测出各处的大气扩散因子的差别,从而确定厂址是否合适。水源和水文,保证足够且可靠的冷却水是电厂运行最基本的技术条件,一般要求百年一遇最小流量也能满足电厂正常运行的要求。冷却水量取决于冷却方式。由于压水堆核电厂的热效率比火

大亚湾核电站维修介绍讲解

大亚湾核电站维修介绍

大亚湾核电站的维修介绍 一、维修类别 1.维修类别 核电站的维修基本上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 预防性维修——它是为减少设备故障或功能下降的概率,按预定的计划实行的维修。 (2) 纠正性维修——它是在设备发生故障后实行的纠正性维修。 (3) 设备改进——它是根据经验反馈而对核电站进行的设备更新或技术改造。 在电站传统概念中的大修也属于预防性维修的范畴,因为它是预先安排的有计划的,而不是由于出了故障再进行修理。大修不仅仅将设备拆开检查和修理已经发现的缺陷,而且要通过更换磨损老化的部件使设备恢复到原设计状态。 1.1 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又可分为两大类: (1) 以时间为依据的定期维修——它是按预先制定的时间表(根据制造厂提供的维修手册与有关维修程序)去实施,而不考虑设备的状态如何,例如设备的定期更换润滑油、密封材料、滚珠轴承等等。 (2) 以衡量设备性能是否恶化的一套程序进行的按状态的维修——按状态的预防性维修有三种监督任务,即监控、试验和检查。这些监督工作是掌握现代化维修的关键,也是降低重要部件的故障概率的最有效途径。 1.2 纠正性维修 纠正性维修包括故障诊断、临时修理和修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1) 故障诊断 根据通过检查、核实和试验所提供的资料作逻辑推论,借以查明故障的可能原因。诊断又可分为下面两个级别: a. 一级诊断——利用现成的各种考察方法收集起来的资料,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与假设,从而决定应该采取的纠正性维修措施。 b. 二级诊断——以经过一级诊断后的结果资料和对故障的部件的分析结果为基础对所进行的维修活动进行评价,并继续核查经过维修的部件是否已恢复良好状态或需要再考虑其它补充措施。通过以上的活动增加对故障方式的深入了解,从中获得经验,以供日后参考,这也是一种最有效的经验反馈,是最好的运行与检修经验积累。

医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1]

百色市妇幼保健院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本院辐射工作场所的安全和防护管理,规范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行为,根据国家《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院范围内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 环境自行监测。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辐射环境自行监测,是指辐射工作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其辐射工作场所及其周边环境、流出物等进行的监测活动。 第四条辐射工作单位应根据辐射工作场所的辐射活动类型和水平,按照《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规范,制定本单位辐射环境监测制度、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对本单位辐射工作场所辐射环境定期开展自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五条本单位不具备专业的辐射环境监测能力,且自行监测应有与所从事辐射活动相适应的辐射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监测仪器和质量管理制度。监测人员要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监测仪器要按规定定期检定。 第六条本单位不具备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委托具有国家、百色市《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CMA)或《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资质的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监测,所需经费由本院承担。 第七条开放型辐射工作场所的监测,还应包括场所内地面、操作台、设备和物品的表面污染监测。有流出物的场所还应对流出物及其周边环境影响进行监测。 第八条监测记录或报告应记载监测数据、测量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员等信息。 第九条如发现监测结果异常,应立即停止辐射活动,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第十条辐射安全防护建立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档案,并妥善保存,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辐射环境自行监测记录或报告,应随本单位辐射安全和防护年度评估报告一并提交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定

本标准规定了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原则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适用于进行核辐射质量评价的企、事业单位,包括:核然料循环境系统的各个单位;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和核热电厂;拥有生产或操作量相应于甲、乙级实验室(或操作场所)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应用单位。 (1989年3月16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 1990年1月1日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的一般原则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目的是提高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工作的科学性改善环境质量,保证公众的辐射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应进行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企、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包括: A.核燃料循环系统的各个单位; B.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和核热电厂; C.拥有生产或操作量相应于甲、乙级实验室(或操作场所)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应用单位。 2 术语 2.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环境要素(大气、水质、土壤、生态等)对人群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的优劣标识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2.2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估评和预测。按时间因素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评价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 2.3环境影响评价 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退役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 2.4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剂量标准和最优化原则对释放到环境一定区域内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定和预测。 2.5源项 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物的数量、成分以及物化形态。 2.6环境监测 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7生物监测 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8指示生物 不同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反应特点。生物的适应范围越小,反应越典型,对环境因素的指示越有意义。 2.9放射性污染指示生物 对放射性污染比较敏感的指示生物。该种生物对某种或某几种放射性核素具有很高的浓集因子,而且伴随有某些特征生物学指标的变异。 2.10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错误的监测数据造成环境保护的失误。 2.11剂量当量

辐射安全评估报告

2017年度辐射安全工作和防护状况 评估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的安全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成县中医医院针对2017年医用射线的安全和防护状况进行了年度评估,具体评估如下: 我院现有x光诊断机1台,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1台,柯达CR 2台,放射科工作人员8人,使用本单位X射线设备。现对2017年度具体辐射安全工作和防护状况评估和报告如下: 一、辐射安全和防护设施的运行和维护 CT室及放射科所有机房配置有辐射防护门、辐射警告标志等辐射防护设施。机房及其附属防护设施,经检测符合国家放射防护标准,同意在医院内使用。 2017年,辐射安全和防护情况指定专人负责检查和记录。检查每月一次。辐射防护情况自查后,在《辐射防护工作定期检查记录》上记录。每月自查的内容包括:X射线装置的使用、运行、故障、停用、检修和完好情况;机房防护门、防护窗完好情况;工作指示灯和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完好情况;防护用品的使用和完好情况;辐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制度执行情况等。2017年,每月辐射防护工作自查结果良好,射线装置未发生故障,使用正常;辐射防护用品完好,正常使用。2017年度内,未发现射线装置故障现象。 二、辐射安全防护制度

医院的辐射管理制度包括:《CT机操作规程》《放射科x线机操作规则》、《透视机操作规程及维护措施》、《放射科质量控制制度》、《辐射防护制度》、《辐射设备维护维修制度》、《放射科事件报告制度》、《放射科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放射科岗位责任制》、《放射科定期自查和监测制度》、《放射科应急控制和保障措施》等。 2017年在医院放射防护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县环保局及卫生监 督所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医院相关辐射管理制度健全。对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科室兼职辐射防护人员进行自查,每月一次,同时接受卫生监督所等相关部门以及医院职能部门的日常检查。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方面,日常工作时,要求检查病人时隔室操作,禁止直接暴露在照射野内,辐射工作人员均规范佩戴个人剂量计,对个人年接受外照射的剂量进行准确监控。在辐射对健康潜在影响的告知方面,在放射科机房门前张贴关于X线辐射相关方面的警示及安装红色警示灯。 (三)辐射工作人员变动及接受辐射安全和防护知识教育培训情况;我院暂无工作人员变动,对工作人员均采取持证上岗,加强了从事射线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四)场所辐射环境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情况及监测数据; 我院所使用X光设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个人防护,配有个人防护 辐射监测仪,定时向甘肃凯信铭宇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有检测记录。同时对我院机房进行了环境辐射剂量监测,并发放了检测报告书。

[环保]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 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 年3 月16 日批准,1990 年1 月1 日实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的一般原则和应遵循的技术规定。目的是提高核辐射环境质量平价工作的科学性改善环境质量,保证公众的辐射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应进行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企、事业单位,这类单位包括: A. 核燃料循环系统的各个单位; B. 陆上固定式核动力厂和核热电厂; C. 拥有生产或操作量相应于甲、乙级实验室(或操作场所)并向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应用单位。 2 术语 2.1 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某些环境要素(大气、水质、土壤、生态等)对人群的生存、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的优劣标识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 2.2 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进行估评和预测。按时间因素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评价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预测评价)。 2.3 环境影响评价 在一项工程动工兴建以前对它的选址、设计以及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和建成投产、退役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 2.4 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 按照剂量标准和最优化原则对释放到环境一定区域内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评定和预测。 2.5 源项 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污染物的数量、成分以及物化形态。 2.6 环境监测 间断或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

2.7 生物监测 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 2.8 指示生物 不同生物对环境因素的变化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反应特点。生物的适应范围越小,反应越典型,对环境因素的指示越有意义。 2.9 放射性污染指示生物 对放射性污染比较敏感的指示生物。该种生物对某种或某几种放射性核素具有很高的浓集因子,而且伴随有某些特征生物学指标的变异。 2.10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 保证环境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错误的监测数据造成环境保护的失误。 2.11 剂量当量 组织中某点处的剂量当量H 是D、Q 和N 的乘积,见式(1)所示: H.DQN (1) 式中:D ──吸收剂量; Q ──品质因数;

大亚湾核电站安全运营经验分享

简报标题,中黑40pt
大亚湾核电站安全运营经验分享
? 简报副标题,中黑20pt ?00 Month 2014年5月 Year, Arial 16pt
BY:蒋兴华

01.大亚湾的历史与发展 01 02.高端稳定的电站业绩 03 追求卓越的管理体系 03. 04.敬畏核安全,守护核安全
2

01
大亚湾的历史与发展
3

1.1 大亚湾的天时——发展成就梦想
80年代初,中国决定加快对原子能的和平利用进程。1985年1月18日,在中英政 府高层的见证下,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与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广东核电 合营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及其附件 大亚湾核电站由此孕育而生 合营有限公司合营合同及其附件,大亚湾核电站由此孕育而生。
4

1.2 大亚湾的地利——技术与市场的高度契合
3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水文、地质和设计 专家,历时5年,踏遍广东的东江、西江、北江 和珠江口以东大亚湾、大鹏湾的山山水水,积 累了上万个数据,为建设核电站提供了10多个 可选厂址。最终,大亚湾畔的大坑村成为最优 的厂址。
5

1.3 大亚湾的人和——文化薪火,代代相传
来自五湖四海的核电开创者,有的长期从事核工业研究,对反应堆设计、建 设和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有的是火力发电厂的厂长、总工程师、值长;有的刚 刚脱下戎装,从大西北的“两弹”试验场、从核潜艇基地风尘仆仆地赶来。虽然 有着不同的从业、文化背景,但他们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安全第一、质量第 一”成为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如今,这条准则代代相传,已经成为大亚湾人共 同的行为烙印。 的行为烙印
6

辐射环境试卷_201305150603

一、单选题(每题2分,总共50分) 1. 一般环境测量布点:对整个城市电磁辐射测量时,根据城市测绘地图,将全区划分为1×1km2 或2×2km2 小方格,取( )为测量位置。 A 方格中心;B方格交叉点;C 方格边线; 2. 对输变电项目附近敏感点工频电磁环境进行监测时,对于楼顶应在,()位置测量。 A、楼顶中央 B、角落 C、边缘中间位置 D、任意位置 3. 电磁辐射污染源测量一般要求中,一个点位的测量次数不得少于()次。 A、10 B、15 C、5 D、20 4. 下列哪项不是高压电力设施的主要环境影响()。 A、工频电场 B、工频磁场 C、微波综合电场 D、无线电干扰 5. 我国的高压电力线和变电站输送的是()工频电流。 A、5Hz B、50Hz C、100Hz D、0.5Hz 6.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中推荐应用国际辐射保护协会关于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作为磁感应强度的评价标准。 A. 0.1 mA/m B. 0.2 mA/m C. 0.1 mT D. 0.2 mT 7.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除适用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的评价外,也可参照该规范应用于( )电压等级送变电工程。 ①110kV ②220kV ③330kV ④750V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 下列哪项不属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规定的“好天气”() A、无雨 B、无雪 C、无雾 D、无霜 9. 根据电磁环境测量的一般要求,测量典型辐射体(如电视发射塔),采用的什么布点方式()。 A、网格布点 B、测量线布点 C、高层建筑楼顶布点 D、室内布点 10.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适用的频率范围下限是多少?() A、100kHz B、1MHz C、30MHz D、50Hz 11. 我们现在常用的x-γ剂量率仪一般是采用的( ) A.气体电离探测器 B.闪烁探测器 C.半导体探测器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辐射环境监测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全体员工的健康和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及《放射环境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方案适用于本单位及下属单位加速器装置及其周边环境监测。 第二章监测制度 第三条辐射环境监测应根据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进行优化设计。第四条辐射环境监测的基本内容:对工作场所、周围环境的监测,对射线装置工作状态漏射情况的监测等。对屏蔽墙外照射剂量率的监测,原则上在运行前为1次/年,运行期间为1-2次/年;对机房周围环境辐射剂量率监测运行前为1次/年,运行期间为1-2次/年;对漏射情况的监测运行期间采用不定期监测的方式,原则上不少于4次/年。 第五条单位须配备专业的计量器具进行监测,且对计量器具定期检验,实行标识管理。计量仪在使用之前须经专业部门校准,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第六条辐射监测人员应掌握辐射防护的基本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辐射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应执行环境监测合格证制度,参加相关部门的培训考核,取得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第七条对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监测须与有资质专业监测单位联合开展,监测结果须报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备案。 第八条单位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辐射环境监测档案,对每次监测数据

和结果详细记录,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第九条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须联系相关部门,协商提出及时有效的整改方案,确保环境与他人的人身安全。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设施,必须与主题工程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辐射防护设施设计方案及相关文件,必须报上级环境保护等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竣工后须经环保、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验收同意,获得许可登记后方可启用。 第三章组织管理 第十一条辐射环境监测的“监测原则”和“监测方法”,按照《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相关条款执行。 第十二条单位应设置专(兼)职人员,做好辐射水平的监测工作,建立辐射环境监测档案,并接受上级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 ******有限公司 20**年*月*日

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半岛,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 简要介绍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坐落在深圳市的东部,离香港直线距离45公里,中国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大亚湾核电站位于:北纬22°36′02.70″,东经114°32′57.75″。 座落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的大亚湾核电基地,是中国目前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两座核电站共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能力近300亿千瓦时。其中,大亚湾核电站所生产的电力70%输往香港,约占香港社会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30%输往南方电网;岭澳核电站一期所生产的电力全部输往南方电网。 据2006年统计数据,两座核电站输往南方电网的电力约占广东省社会用电总量的9%。大亚湾核电站按照“高起点起步,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借贷建设、售电还钱、合资经营”的方针开工兴建,1994年5月6日全面建成投入商业运行。并获得了在美国出版的国际电力杂志评选的“1994年电厂大奖”,成为全世界5个获奖电站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核电站。1995年5月,大亚湾核电站被中共深圳市委确定为“深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深圳市一日游的景点之一。 大亚湾核电站投产以来,各项经济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99年开始,与64台法国同类型机组在四个领域累计26项次的安全业绩挑战赛中,共获得14项次第一名。2006年5月13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较原计划提前12.94天完成第一次十年大修,成为中国在运行核电站中首个走过设计寿期内除退役外所有关键路径的核电站。2007年10月18日,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实现整个燃料循环不停机连续安全运行487天的国内新记录;2008年1月12日,该机组实现无非计划停堆安全运行2000天,这是国内核电机组的最高记录,目前该纪录还在延伸。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行,成功实现了中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

与辐射技术有关的国家标准

材料一:与辐射技术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名称目录·与辐射技术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名称目录 【1】《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第449号令,2005年12月1日起执行) 【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 【3】《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装置防护检测规范》(GBZ 141-2002) 【4】《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88) 【5】《放射性废物的分类》(GB 9133-1995代替GB 9133-88) 【6】《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 11806-89) 【7】《辐射防护规定》(GB 8703-88) 【8】《辐射防护最优化纲要》(GB/T 14325-93) 【9】《辐射源和实践的豁免管理原则》(GB 13367—92) 【10】《钴-60辐照装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标准》(GB 10252-1996) 【11】《核辐射环境质量评价一般规定》(GB 11215-89) 【12】《核应急管理导则——放射源和辐射技术应用应急准备与响应》(国防科工委、卫生部,2003年) 【13】《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 14583-931993-12-06实施)【14】《环境核辐射监测规定》(GB 12379—90) 【15】《医学放射工作人员的卫生防护培训规范》(GBZ/T149-2002) 【16】《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卫生防护标准》(GBZ 133-2002) 【17】《住房内氡浓度控制标准》(GB/T 16146-1995) 【18】《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 【19】《地下建筑氡及其子体控制标准》(GBZ 116-2002) 【20】《地热水应用中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 124-2002) 【21】《水池贮源型γ辐照装置设计安全准则》(GB 17279-1998) 【22】《γ辐照装置设计建造和使用规范》(GB 17568-1998) 【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 5750-1985) 【24】《密封放射源一般要求和分级》(GB 4075-2003) 【25】《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 4792-1984) 【26】《粒子加速器辐射防护规定》(GB 5172-85) 【27】《核仪器及系统安全要求-放射性防护要求》(GB/T 19661.2-2005)【28】《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GBZ 113-2002) 【29】《放射事故个人外照射剂量估算原则》(GBZ/T 151-2002) 『注』相关全文可在网上查找或去省、市技术监督局及有关法规书店购买。 哈尔滨市辐射技术应用协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