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骂教孩子的48条心里定律

不打不骂教孩子的48条心里定律
不打不骂教孩子的48条心里定律

不打不骂教孩子的48条心里定律

前言

没有哪一位父母在孩子一出生时就打算让他生活在自己(13:54)唠叨、压力或打骂的环境中。但是无休止的小麻烦、阶段性的冲突以及各种突如其来的危机却总是不断的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

有这样一个寓言: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杆飞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她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的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给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第一章怎样和孩子交流---亲子沟通的心理定律

美国著名教育家似冰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尊重孩子,不仅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施教效果,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当然,父母尊重孩子,并不是对孩子百依百顺,而是学会蹲下来同孩子说话、交流,借以寻求相互心理上的沟通和默契。

1.尊重定律:你会和孩子说话吗

2.每日功课:是孩子的需要还是你的需要

3.霍桑效应:父母要倾听孩子的抱怨

4.异性效应:理性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

5.幽默效应:巧妙的幽默胜于严肃的说教

6.社会角色:要管好孩子首先做好自己

7.阿伦森效应:把握好褒奖和批评的分寸

8.踢猫效应:学会给他人留一片天

第二章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孩子成长的心理定律

积极期望对于个体的人格形成能起到很大作用,随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调整到一个最活跃、最积极的状态,并朝着被期望的目标努力,最后就真的能如所期望的那样达到一个个目标。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的犯错、认错、改错中成长的。父母切不可因为孩子的一次错误而给孩子贴上永久的负面标签。

9.罗森塔尔效应:期望能产生奇迹

10.贴标签效应:“你是好孩子!”

11.巴奴姆效应:正确的认识你的孩子

12.首因效应:重视孩子一生中的很多“第一次”

13.超限效应:给孩子留点“空白”

14.手表定律:父母的教育思想要统一

15.破窗理论:“孟母三迁”的启示

16.热炉效应:惩罚是教育的一部分

17.榜样效应:好榜样胜过千言万语

18.狐狸法则:爱就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第三章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天才---发挥潜能的心理定律

儿童的潜能培养遵循着一种奇特的规律——天府递减规律,即儿童的天赋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钱能就发挥得越少。一个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即使是一个天生弱智的孩子,只要父母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此父母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孩子。

19.天府递减法则:教育孩子越早越好

20.心里张力效应:学会思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21.瓦拉赫效应:发现孩子的天赋

22.斯万高利效应:乐观心态价值百万

23.霍布森效应: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24.飞镖实验:给孩子真正自由的空间

25.马太效应:不断强化孩子的自信

26.刻板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第四章好成绩一定有好方法---学习方式的心理定律

对于学习来说,孩子的兴趣才是孩子最大最持久的动力,奖励只是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杨立过大会让孩子难以承受,压力锅小泽有可能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因此,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父母应该给孩子施以适当的压力,才会更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目标的重要之处不在于它有多大多高,而在于指定目标的人最终是否能够实现它,即使再小的目标,只要能够实现。就比那些虽然远大但是无法实现的目标有价值。竞争是开发孩子潜能的最好方法,给孩子一个竞争的舞台,鼓励他们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27.德西定律:千万别迷信物质奖励

28.倒U形假说: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29.感觉剥夺:让孩子自由的体验生活

30.近期目标效应:让还看到成功的希望

31.木桶定律:均衡发展最重要

32.鲶鱼效应:有竞争才有动力

第五章品行塑造贵在潜移默化---德语培养的心理定律

自我控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童年的教育是培养孩子自我克制的开始,“延迟满足”练习是培养孩子节制品格、提高孩子能力的重要方法。谁对命运不诚,命运将对他不信。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培养孩子诚信的良好品格,这种品格会让孩子在将来的成长中不断收益。与人合作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懂得合作会给成长中的孩子带来很多益处。

33.延迟满足:善于可只是成功的要素之一

34.皮尔斯定理:让孩子警惕骄傲情绪

35.诚信原则:别让孩子背离诚信

36.吉格勒定理:上市孩子的努力和勤奋

37.史提尔定律: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38.互惠原理:让孩子学会分享

39.甘地夫人法则: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40.史塔勒公理: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六章好习惯收获好命运---习惯养成的性心理定律著名教育家曼恩说过:“习惯就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

他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习惯的力量大到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父母不可忽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当孩子表现出不听话、固执己见时,父母可以试着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只有结果告诉他,他的行为真的是错的,孩子才会吸取教训并印象深刻,这远比父母苦口婆心的说教更有效果。

41.路径依赖:好习惯受益一生

42.棘轮效应: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

43.权力欲膨胀:惯子如杀子

44.责任心法则: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45.南风效应:宽容比惩罚更有力

46.帕金森时间定律: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47.注意稳定性:培养孩子做事专注的习惯

48.蝴蝶效应:细节决定家庭教育的成败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1、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征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儿童的自我评价从依从性评价向独立性评价发展,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与儿童的自我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同时,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5、6岁儿童的情感虽然仍会因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他们情感的稳定性开始增强,大多数儿童在班上有了相对稳定的好朋友。儿童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例如,摔痛了能忍着不哭。此时,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例如当自己的表现或作品被忽视时会感到不安。而当让他们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时会表现得很尽职。 3、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

这一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方面较前更独立了,他们能选择喜欢的、适合自己的衣服,能用筷子吃饭、夹菜,也能不影响别人安静地入睡。 学前后期的儿童已能将劳动与游戏分开,对劳动持认真态度,关心劳动结果,也能初步理解一些劳动的社会意义:他们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家里会扫地、擦桌子、整理自己的用品。在幼儿园里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种植、喂养、值日生劳动等:在劳动中表现出一定的责任感。 4、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5、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大班儿童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

三大心理定律

第一条规律:边际消费倾向规律 这条规律是说,居民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相应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样在收入和消费之间就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缺口,有效需求量降低,造成生产过剩和失业增加。 在收入减少的时候,消费也随之减少,但也不如收入减少的那么厉害。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通常低于穷人的边际消费倾向。这是因为穷人的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在穷人的收入中基本生活资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富人之所以富,在于富人早已超越了基本需求层次,基本生活资料在其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收入的性质。消费者很大程度上都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他们的消费水平。长期前景被称为永久性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它指的是个人在好的或坏的年景下平均得到的收入水平。如果收入的变动是暂时的,那么,收入增加的相当部分就会被储藏起来。收入不稳定的个人通常具有较低的边际消费倾向。 影响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高低收入户的比例、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凯恩斯指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本源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 第二条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这条规律是说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资本家害怕投资越多利润就越低,因此对投资的兴趣降低,导致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和对原料、消费品的需求下降。比如吃饺子,吃30个为最大食量。吃到的最后一个、

第30个饺子便是边际量。一个饥饿的人出钱买饺子吃,每多买多吃一个饺子,便给他带来更为愉悦的欲望上的满足。但超过了第30个饺子,带来的便不是愉悦的感觉了。如果第35个饺子是他吃掉的最后一个,作为边际量的第35个饺子给他带来的感觉,则是自第30个饺子以后愉悦程度递减的感觉。这便是“边际效用递减”。这是就消费领域而言的。 在生产领域,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换言之,在财力与物力资源固定不变的前提下,连续增加的人力资源的投入所带来的新的效益,在初始阶段不断上升,但是当达到一定值之后,效益不但不会上升,反而呈现递减的规律。如盖房子,10个人盖一座房子用20天,20个人盖一座相同的房子用10天,30个人可能用7天。但若说100个人盖一座相同的房子用1天,1万个人盖一座相同的房子用1分钟,便是谬说了。 每个经济实体的厂房和生产设备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这样追求最大利润就只能靠增加劳动力的投入来获得,而当劳动力超过生产设备的需要时,一些人的工作就是处于无效率的状态,这时的边际效益就不会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而是在达到一个均衡点后开始回落递减。由此得出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一个企业为获得最大利润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劳动力来实现,还需要引进先进设备和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条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最新的关于教育孩子的名言大全

最新的关于教育孩子的名言大全 1、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让孩子自己主动成长;坏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让孩子被动成长。 2、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3、教育必须从心理上探索儿童的兴趣和习惯开始。 4、成功的教育是“虎父无犬子”,失败的教育是“母强子弱”。有修养的父母总是把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当作教育孩子的头等大事。 5、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 6、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7、如果你做到了以上二十条家庭教育名言,定能成就优秀孩子哦。 8、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经常记录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反省自己的过程。 9、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10、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的。 11、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12、鼓励孩子编故事,去幻想。 13、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让孩子干自己喜爱的事情。

14、对孩子来说,家庭环境类似母亲的子宫。母亲的子宫是孩子的第一宫殿,家庭环境是孩子的第二宫殿。 15、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的影响最大。 16、如果家长教训智慧发达而教育智慧不发达,如果家长只有教训而没有教育,孩子会成为唯唯诺诺的“家奴”,失去堂堂正正地做人的自信、尊严和激情。 17、让孩子独立思考问题。 18、人类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如何“统治”他人;另一个是如何“教育”他人。 19、允许孩子参加计划家务和外出旅行的事情。 20、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主要供孩子玩耍。 2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2、孩子在幼儿其间,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需要父母加以挖掘和引导。 23、诚实地评价自己对孩子的感情。 24、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经验,而这些有限的教育经验又因为祖父母的溺爱和放纵而派不上用场。 25、好母亲把儿子当朋友,坏母亲把儿子当情人。 26、如果事业型父母双方都无法陪伴孩子,就必须为孩子寻找合适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家庭教师,而不是简单地把孩子移交给祖父母或保姆。 27、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28、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有哪些

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幼儿生理各方面处在继续生长发育中 1、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尚不成熟生理是指生物机体的机能,即整个生物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幼儿时期(3~6、7岁)身体发育速度较3岁前有所减慢,但与后期发展相比还是非常迅速的。身高每年约增4~7公分,体重每年约增加4公斤。新陈代谢旺盛,但幼儿机体各部分的机能发育还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都较差。 家长应注意不要让幼儿长时间的连续地跳跃、跑步、以免心脏负担过重,影响发育;幼儿肺的弹性较差,气体的交换量较小,所以呼吸频率较快。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用鼻子呼吸的习惯,以预防感冒及肺炎的发生;幼儿的血液含量相对比成人多,但血液中水分较多,凝血物质少,出血时血液凝固较慢;幼儿新陈代谢快,血色素为13~14克。低于13克即为贫血,应及时治疗。幼儿嗜中性白细胞较少,淋巴细胞较多,所以容易感染各种传染病,家长应注意增强孩子体质,提高其抵抗力;幼儿的听觉和嗅觉敏锐,但外耳道比较狭窄,3岁时外耳道壁还未完全骨化和愈合,幼儿的咽鼓管即鼻咽腔与鼓室之间的通道较成人粗短,呈水平位,易患中耳炎,故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耳鼻卫生,严防水进入耳内;幼儿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较差,贮尿机能相对差,加之幼儿神经系统对排尿过程的调节作用差,所以,幼儿排尿次数较多,自控能力较弱。家长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排尿习惯,以防在精神极度兴奋或疲劳时发生遗尿现象。女孩的尿道口经尿道入膀胱的距离短且直,容易感染。家长要注意其外阴部清洁;幼儿皮肤柔嫩,容易损伤或感染,调节功能不如成人,不能适应外界温度的骤然变化,容易著凉或受热,家长要注意提醒和帮助孩子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幼儿期是大脑皮层细胞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人体是由许多器官、系统组成的,每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它们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体现自己的功能的,神经系统对机体的一切活动,起着主导作用。人的神经系统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大脑是中枢神经的最高部位。人类的大脑,无论在结构和机能上,都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脑不仅是人的机体活动的主导者,而且是思维活动的器官。人发育是从出生到少年期先快后慢地进行的。反映脑发育进程之一的脑垂,新生儿有390克,1周岁时900克左右,3周岁时约1000克,7岁时1280克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脑的重量(成人脑组

心理学的几个著名定律

◎韦奇定律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您的意志 即使您已经有了自己的瞧法,但如果有十位朋友的瞧法与您相反,您就很难不动摇。这种现象被称为“韦奇定律”。它就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学家伊渥、韦奇提出的。 韦奇定律有以下观点: 一、一个人能够拥有自己的主见就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二、确认您的主见就是正确的并且不就是固执的; 三、未听之时不应有成见,既听之后不可无主见; 四、不怕众说纷谈,只怕莫衷一就是。 不要让闲话动摇了您的信念。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要一直走下去,如果自己觉得那就就是自己想要的,就不要在乎别人的瞧法,努力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巴纳姆效应 认识自己,心理学上叫自我知觉,就是个人了解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更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即所谓的“从众”。 要避免巴纳姆效应,客观真实地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种途径: 第一,勇敢地面对自己。 学会正确瞧待自己的优缺点,不掩耳盗铃,也不自欺欺人,切莫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或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认识了解自己,从容面对自己的一切。不要觉得自己有“缺陷”就要把“缺陷”用某种方式掩盖起来,这样的人

后果只就是自己骗了自己。 第二,培养一种收集信息的能力与敏锐的判断力。 判断力就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决策的能力,信息对于判断的支持作用不容忽视,没有收集相当数量的信息,很难做出明智的决断。没有人天生就拥有明智与审慎的判断力,所以需要我们主动去培养自己这种能力。 第三,以人为镜,通过与自己身边的人在各方面的比较来认识自己。 在比较的时候,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条件相当的人来进行比较,找出自己在群体中的合适位置,这样认识自己,才会相对客观。 第四,要善于总结。 通过对重大事件,特别就是重大的成功与失败认识自己。重大事件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可以提供了解自己的个性、能力的信息,从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越就是在成功的巅峰与失败的低谷,最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性格。 ◎杜根定律 ——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D、杜根就是美国橄榄球联合会前主席,她曾经提出这样一个说法:强者未必就是胜利者,而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换句话说,您若仅仅接受最好的,您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就是最好的,只要您有自信。这就就是心理学上的“杜根定律”。 在体育竞技中,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l英里

(完整word版)卢勤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卢勤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1、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做孩子人生成长的好榜样。 3、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对待孩子。 4、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 5、永远用温和的态度对待孩子。 6、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 7、凡事都要与孩子商量。 8、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乐。 9、注意孩子说话的语气。 10、鼓励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 11、善听孩子的弦外之音。 12、不用命令的口气和孩子说话。 13、尊重孩子的秘密和个人隐私。 14、尊重孩子的个人兴趣。 15、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16、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 17、尊重孩子的各种权利。 18、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 19、尊重孩子的朋友。 20、发现和放大孩子的优点。 21、永远别说伤孩子的话。 22、不在孩子面前唠叨个不停。 2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24、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25、用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26、与孩子交流时多听少说。 27、用温和的建议走进孩子的心灵。 28、不用权威的口吻指责孩子。 29、从生活细节上体贴孩子。 30、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爱。 31、包容孩子的过失。 32、宽容孩子的缺点。 33、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34、多抽些时间陪陪孩子。 35、不将过高期望强加给孩子。 36、不扮演孩子的监工。 37、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38、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39、不把家变成死板的教室。 40、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 41、允许孩子发发小脾气。 42、不急于纠正孩子的出格。 43、不要和逆反的孩子较劲。 44、永远不要对孩子进行体罚。 45、不要粗暴专制的对待孩子。 46、赏识孩子的努力和勤奋。 47、及时夸奖孩子。 48、对孩子进行合理奖惩。 49、在他人面前赞扬孩子。 50、用赞美点击孩子的缺点。 51、肯定孩子的“叛逆”。 52、不对孩子进行威胁。 53、适时灵活的激励孩子。 54、肯定和欣赏孩子的闪光点。 55、不对孩子一味指责。 56、不对孩子下否定的预言。 57、不拿孩子和他人随便比较。 58、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控制。 59、用小纸条和孩子进行交流。 60、不向孩子提苛刻条件。

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幼儿最初的情绪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幼儿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⒈情绪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 幼儿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幼儿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幼儿在看电影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幼儿看电影时主要同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 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 ⒉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⒊表情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幼儿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黄煜锋的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孩子已能辨认到别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幼儿园中班开始。前苏联的雅可布松认为,婴儿的特点是毫不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以后则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真实情绪的表现方式。幼儿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情绪的深化,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例如,被成人抱起来,较小的孩子感到亲切,较大的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小幼儿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年长的幼儿则已经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 (三)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⒈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年小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幼儿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由于服从成人的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直到幼儿晚期(5-6、7岁),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成人经常不断的教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

1 前言 1.1 心理发展的动荡期 1.1.1 第一个逆反期发生在3-5岁 1.1.2 第二个逆反期发生在13-15岁 1.1.3 第三个逆反期发生在21-23岁 1.1.4 第四个逆反期发生在成人的更年期 1.2 幼儿期间的基本特点 1.2.1 幼儿自出生后脑容量就已确定,可以改变的只是仓库的结构、内容 1.2.2 在该期间的教育基本原则是“先固本、不是先装内容”,学龄后才开始装内容 1.2.3 孩子在0-3岁期间接受的内容,从3岁开始搭架子,大脑开始整合,部分内容被放在货架上,达成基本结构,部分内容则被弃之一角。 1.2.4 孩子在搭架子、仓库整理期间,部分内容将被忽略。 2 步入人生的第一次逆反期(3-4岁) 2.1 产生鲜明的自我意识(有主意、不听话、爱占有、试图摆脱依赖、要求独立) n 三岁的孩子开始不听话了,开始建立自主意识。 2.2 家长对策: 2.2.1 让出部分主动权给孩子; n 例如:先给爷爷奶奶发筷子;让孩子决定所吃饭菜的顺序 2.2.2 引导孩子自己做事,提高自理能力(穿衣穿袜、搬椅子);

n 例如:扶助孩子穿衣服,一边帮忙,一边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总体原则是要一边抚育,一边教育。 2.2.3 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执拗、任性、急躁) n 例如:不要急于纠正孩子洒在桌上的饭菜,5岁之前是正常的 n 在幼儿期,家长可能不经意的过程中确认孩子不吃某种食品,大人的错误引导导致孩子不吃某种菜。这完全不同于13-15岁的逆反期孩子宣布不吃某种菜,此时的孩子可能经常给自己弄个个性,例如不吃某种菜。 n 逛商场时,不要让孩子有选择商品的权利,买什么商品家长做主,商场只是孩子的博物馆。 n 自主意识要良性发展,不能给孩子大事情的选择权,只给小事情的选择权。小事孩子做主,大事不能做主。例如到幼儿园只带小玩具,这是他的精神伴侣,可以降低分离焦虑。 n 不能严厉批评孩子说的错话 3 3至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 n 不是神经病,是健康的表现,是正常的。 注意力随兴趣转移 n 不必过度培养注意力 n 孩子该阶段是放散性注意、思维。例如,孩子与父母一起去买菜,孩子路上看蚂蚁,买菜不重要,看蚂蚁最重要(介绍与蚂蚁相关的知识,家长此时应是蚂蚁知识的天使) n 原则:根据孩子随时兴趣而及时给孩子送相应知识大餐 记忆力形象具体 n 孩子不会记住社会规则。例如吃饭不能看电视 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

销售的七项心理法则

中销售的七项心理法则 你是有思想的人。你的生活就是由你的思想所形成的,你生活中的每个层面都受到思想控制。 事实上,你的头脑是由躯体所包围,你主要是运用头脑来决定如何因应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如果你改变了思考品质,你就会改变生活品质。 你有思想,你的成功大部分都是因为你能够了解自己的思考程序,并且运用它们来工作;让你能够尽量发挥潜能。 早在西元数百年以前,有一群最有智慧的人就已经研究出思想对人类经验所造成的影响。他们导出了一些心理法则,或称之为心理活动,来解释大部分发生在你身上的现象。 当你了解并把这些法则应用于生活中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进步的速度超乎别人想像。 有七项心理法则可以应用在销售活动上。当你能够用这些法则很有条理地安排生活及活动时,你的事业就开始起飞了。你会对自己非常地满意。你几乎可以轻易而圆满地把产品卖给每一位和你谈过话的未来客户。 你晚上睡得香甜,早上起来心情愉快清新,而且整天都跟大家相处融洽。你的生活上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你的符合下列心理原则之故。 一、因果法则 我们稍早曾提到过,第一项心理法则就是苏格拉底的因果定律,或者称之为因果法则。这个法则非常深奥且具影响力,所以往往又称之为人类命运的“铁律”。它几乎可以用来解释所有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 企划部培训心

中简单地说,因果法则是指每项发生在你生活中的结果,必定有一个或多个发生的原因。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想要了解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或者想对它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只要你能将其定义清楚,你就可以追究出原因,并进而运用这些原因在其他的事情上。 成功的销售是一个结果,它会有一个特殊的发生原因。假如你发现某人在销售上非常成功,而你也模仿他做同样的事情,你就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假如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种下同样的因,你终穷会得到和别人同样的果。这并不是奇迹,不是要靠好运,也不是“天时地利”所决定的。 因果法则对你职业生涯的涵义是,假如你要成为行业中最成功、收入最高的销售人员,你就要去发现其他高收入、高成就的销售人员所做的事情,并且学着去做。假如你能够不断去做得和他们一样好,你最后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这是一个法则,并不是一个原理或意见。它和地心引力一样,是不会改变也无法避免的。因果法则的相反就是,假如你一心向往别人的成就,却不去执行他们成功的原因,你就无法得到同样的结果。假如你不去做其他成功者所做的事情,你就不能够得到和那些成功者一样的结果。 从事销售业的人很多,但我想大多数的人都不太了解这项简单的法则。他们都认为自己可以晚点上班,很懒散,慢慢喝咖啡以及享用午餐,花大部分时间去交际应酬,看报消磨时间,然后早早下班——却也能够赚很多钱享受生活。 一般销售人员并不了解因果法则分分秒秒都在引导人走向成功或失败。成败完全取决于如何把这些法则运用到他们的活动上去。 你了解积极心态对销售成果的重要性,而你的态度也会受到因果法则的影响。如果你的做法像其他快乐积极的人一样,你就会建立并维持积极的态度。 企划部培训心

对技术人员的忠告:配方教给老板后,你必死无疑!!

曾经有一位60多岁的老工程师对我说:技术人员就是靠配方吃饭、生存的,配方是他们的命根子,人一辈子能研究出几个产品呢?千万不要轻易把命根子教给老板,等你把配方教给他之后,你也就没有用途了,既然没有用途了,以后他就不可能再给你钱,就开始想办法挤你走。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我听说到的、见到的事例,的确证明了一条真理:配方教给老板后,你必死无疑! 1998年,在本地上班,我的第一个老板,曾经先后聘请了两个年薪七万的工程师,等他们的配方教给公司后,老板就不再给他们发工资,并且故意挑剔他们的毛病,两个工程师被迫主动辞职。 2001年,我到一个医药中间体厂上班,产品是几个大学教授研究出来的,据说老板奖励他们了100万元,但是,这些钱都用来入股了。后来,等老板招聘的我们这一批人掌握住配方后,就开始贬低教授的地位,那几个教授被迫主动辞职。 2003年,为了生产一个染料,老板亲自请来国内著名染料厂的技术员,月薪5000元,并诱骗他签订了五年的劳动合同,并答应年底给他百分之一的销售提成,那个技术员把老婆孩子都带来了,准备长期干下去。干了三个月后,生产技术被公司完全掌握了,老板就整天给他脸色看,对他进行精神上的折磨,最后他不得不主动辞职。

曾认识一个工程师,把自己研发的产品配方教给老板后,老板不兑现薪水。他被迫主动辞职后,另立门户,和老板进行竞争。一年后的一个晚上,工程师被十几个人按在地上,大腿被刀捅透,双脚脚筋被挑断,差点丢掉性命。据说:老板给派出所了80万元,警察才没有再追究下去。直到现在那个工程师还不能走路。 钓鱼人不会用鱼饵去喂钓到手的鱼,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可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技术人员,轻易地把配方教给老板呢? 第一:被老板的小恩小惠和热情所感动。 有许多老板为了得到配方,弟兄长兄弟短地叫你,经常拍拍你的肩膀,搂抱你一下,对你极其亲切:经常请你吃饭,不断请你喝酒,时时对你嘘寒问暖。你被老板的热情深深感动了,就主动地把配方教给了老板。 第二:为了老板的空头承诺。 老板经常信誓旦旦地对技术人员说:好好干,等多少年之后,给你盖房子;好好干,到年底给你百分之几提成;好好干,我给你技术入股,你的股份占百分之五十,年底分红。有时为了博得你的信任,他还主动提出和你签订合同,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以后给你多少分红或

电大儿童发展心理分类好的答案全

儿童发展心理学 选择题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 C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A.0—8.9岁 B.0—3岁 C.0—6岁 D.0—13.14岁 2.以时间为标准,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 A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3.对一组或一个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特点的方法称为B A横向研究B纵向研究C平行研究D实证研究 判断题 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对) 6.个体心理的发展不能脱离社会环境反映的是心理发展的社会性特征。(对) 7.发展的连续性重点描述量的增减(对) 8.发展的阶段性揭示质的变化(对) 1.遗传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对) 2.对于胎儿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错) 3.六七的儿童的脑重已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对) 4.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心理发生的标志。(对) 5.母亲产生的长时间不良情绪对胎儿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影响。(对) 6.在怀孕后的头五个月,母亲生病对胎儿影响最大。(错) 7.母亲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指年龄太大或太小。(对) 一、名词解释 9.个体心理发展指一个人作为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10.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11.发展的差异性,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 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2.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3.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班主任发给家长的教导短信(精编60条)

班主任发给家长的教育短信 (精编60条) 1。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成才。以一种包容的、真心欣赏的、充满爱、充满理解、充满尊重、充满信任的心态引导孩子成长。 2。“教之道,贵以专”,教育孩子注重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认识到时时教育孩子。有恒心,坚持不懈,千万不能将教育孩子当成是一到考试时才做的事情。 3。对孩子要有耐心,孩子犯错误了,你要苦口婆心地进行教育,说一次不行,就说十次,十次不行,就说三十次!切忌一巴掌打过去,愤愤地说:你再这样子,小心点! 4。不要太过溺爱自己的孩子,溺爱孩子其实是在遏制孩子的成长,是对孩子的犯罪。正像人们说的“捧在手里怕烫着,含在嘴里怕化了”,造成孩子极大的依赖性,没有主见,不能够经受挫折和困难。 5。身教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你想让孩子喜欢读书,如果孩子在家里从没有看见过您读书,孩子是不可能会喜欢读书的。您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一个好榜样”。 6。永远不要拿没有时间做借口,有的家长总是说忙着工作、忙着赚钱没有时间教育孩子,这是家庭教育很大的失误,说明家长还没有真正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当回事。 7。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孩子,保护和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是很重要的,自尊才能自爱,自尊才能自信。 8。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再好也是别人的,你孩子的优点也许别人孩子也没有。 9。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说:你真笨,简直无可救药之类的话。这是把孩子送向失败的最佳途径,因为你直接否定了他成功的可能。 10。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 11。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责老师的缺点,保护老师的尊严,对老师产生好感,这样才能让孩子尊敬和喜欢老师,对老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 12。和孩子一起成长,孩子身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而且他现在成长的速度一定比你现在要快。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同享受成长的快乐。 13。定期拿出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没有什么比和孩子沟通更重要的了,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前提。

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2、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 (1)综合的分化:各部分相对独立的特殊动作是从未分化的浑然一体的动作中分化出来的,分化了的特殊动作既可以彼此独立的进行,同时又可按照个体的目的在种种行为中得到整合和系统化;(2)平衡化:各个活动和认识彼此联系整合成为一个整体而系统化以后,个体的动作就逐渐取得了相对稳定的平衡;(3)概念化:随着不断的发展,儿童的动作逐渐不受个别的具体状况支配,能够概括、抽象的运算课题情境所包含的种种因素间的功能关系;(4)社会化:逐渐能将个体从其他事物中区分开来;(5)个性化:新生儿接触的东西不同,逐渐显现出个性差异。 3、简述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环境;(2)成熟与学习;(3)社会环境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主观能动因素。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P96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从每个年龄阶段中许多具体的、个别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概括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1)儿童心理年龄的稳定性:(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可变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是相对的。 5、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 皮亚杰认为,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若干不同而相继的阶段,各阶段各具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儿童成长中对环境里各种经验进行组织和改编的方式中表现出来的。(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特征:从被动的反应到积极而有意的反应;从不见即无知,进而到随运动中的物体,以至了解物体长存;藉操纵物体的本身以了解物体的属性;从注意自己的身体到认识外界环境;能发现达到目的之新手段;缺乏以语言或抽象符号为物体命名或分类的能力;(2)思维准备阶段(二至七岁):逐渐能从记忆过去的经验到想象未来;每一儿童所使用的文字有其个人的私自意义;儿童分不出自己与外部世界的不同,以其直觉与感觉解释其所见所同;不易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万物皆有生命,常与玩具交谈;专心于他所一时注意的事物而忽略其余;由于集中,儿童对质量的保存异常困难;思考有不可逆性,思维只能前行,不能倒退;(3)思维阶段(七至十一岁):思维具有相当的弹性;思考可以逆转、矫正,甚至重新开始;儿童已能对一个以上的因素同时注意;对同一问题,接受不同的观点;虽能了解原则与规则,但对于应用原则时经常“咬文嚼字”;(4)抽象思维阶段(11至15岁):思考为假设的与演绎的,将可能性转化为假设并予以求证;思考为命题的思维,以句子代表命题,并发现命题间的关系;思考为组合性分析,将因素个别分析后予以综合以解决问题。 6、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分期理论的教育意义。 (1)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2)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3)教师可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7、简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期理论。 (1)信任对不信任,从出生到1岁:新生儿要学习的基本态度在于他们能够信任他周围的世界;(2)自主对羞怯、怀疑,从2岁到3岁;(3)主动对内疚,从4到5岁;(4)勤奋对自卑,从6到11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从12到18岁;(6)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7)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8)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 8、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习俗阶段:惩罚与服从的定向;操作与关系倾向;(2)习俗阶段: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3)后习俗阶段:社会契约方法定向;普通的道德原则倾向。他认为,每一阶段各有其特质;其程序不能先后倒置;不能重拾已度过的某一阶段。 9、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辅导中注意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个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尝试,已经取得出初步成果,现从以下方面作一介绍: 一、幼儿心理的一般特点 概括的讲,幼儿心理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点: 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具体形象的表象,左右着幼儿的整个认识过程,甚至思维活动也常常难以摆脱知觉印象的束缚。如:两排相等数目的小棒,如果等距离摆开,幼儿都知道是“一样多”,但如果将其中的一排聚拢,不少幼儿就会认为密集的这一排小棒的数目少些。因为“这一排比那一排队短”。可见,幼儿辩别数目的多少受小棒排列形式的影响。 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 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能力还很差,很容易受其它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动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在正确的教育条件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逐渐改变。 3、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 3岁前,幼儿已有个性特征的某些表现,但是,这些特征是非常不稳定的。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个性表现的范围也有局限性,很不深刻,一般只在活动的积极性、情绪的稳定性、好奇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反映出来。幼儿个性表现的范围比较广阔,无论是在兴趣爱好、行为习惯、才能方面,以及对人对事的态度方面,都会开始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倾向,这些个性倾向与以后相比虽然还容易改变,但是已成为一个人一生个性的基础。 二、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3岁这一年龄,对于多数幼儿来讲,是生活中的一个转折年龄。因为从这个年龄起,幼儿要离开父母开始入幼儿园,过集体的生活。幼儿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关键在于幼儿与教师、幼儿园、小朋友之间建立感情,其中最重要的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建立感情就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呢?这是小班幼儿的突出特点——情绪性强。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情绪情强,是整个幼儿期的特点,但年龄越小就越突出。小班幼儿的行为常常受情绪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表现有:高兴时听话,不高兴时说什么也听不进去;喜欢哪位老师,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2、爱模仿 小班幼儿的独立性差,爱模仿别人。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别人有什么,自己就要什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依据幼儿的特点,为幼儿树立模仿的样板。 三、幼儿园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与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比较突出的特点是: 1、爱玩、会玩

心理学中各种常用的效应、定律

各种效应、定律 【月曜(yào)效应】(也称为月曜病) 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双休日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月曜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双休日(包括其他假日),家长要精心安排孩子的生活,既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奔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完全不管,孩子过分放松,便很难适应星期一的紧学习生活。另外,家长最好在星期一上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从而更好地投入紧的学习生活。 【酝酿效应】: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但我们茅塞顿开的时候突然会有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放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里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它是在对程序编码时与定势有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时,如若干脆把该问题搁置于一边而改做其它事,时隔几小时.几天,甚至长时间之后再来解决它,问题答案常可能较快地找到。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是,原初的定势不合适,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消除,个体便能够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问题。 【瓶颈效应】与【东风效应】: 所谓“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有的时候,“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TOT状态很快从“几几乎有了”转向“有了”,从“就在舌尖上”转为“完全说出来了”,问题获得解决,创造趋于成功。有的时候,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TOT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社会是一个系统,人也是一个系统。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个体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某一活动、某一行为看成是一个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总是由三大类的子系统构成的:要素子系统、一般子系统、多余子系统。其中,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怎么办 来源: 关键字:游戏规则 孩子不遵守游戏规则,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游戏内容对孩子来说较难,孩子难以成功; 2.游戏时孩子的失败过多,孩子丧失了玩游戏的积极性; 3.孩子的好胜心过强,总想比别人快,这主要表现在竞赛性游戏中; 4.孩子年龄过小,不知道遵守规则; 5.缺乏生活经验,主要表现在“角色游戏”中。 针对以上原因“对症下药”: 1、对因游戏内容造成的,家长就应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游戏,游戏的内容不 能过于复杂和简单。 2、对因失败过多造成的,家长可以故意让孩子获得成功,从而提高他对游戏的积 极性,并对他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3、对因好胜心过强引起的,家长应让孩子认识到要想得第一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 否则再快也没用,千万不应迁就孩子。 4、对因年龄过小造成的,家长应对孩子遵守游戏规则的正确行为给予肯定,并告 诉孩子应该怎做才对。 5、对因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的,家长应该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鼓励和肯定孩子的 正确行为;家长也可参与孩子的游戏,并以角色的身份和游戏的口吻指导游戏, 帮助孩子遵守游戏规则。 1.多讲规则的作用。要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例如,人们要镇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 2.养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在家中为孩子规定一些规则并让孩子执行,如物品用后要归回原处;离家出门要和家人打招呼;按一定的时间作息(定时进餐、睡眠、起床)等。

3.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素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等。这时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4.培养自律精神。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内省成分,易于自律。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等。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憧得规则的严肃性。 对付任性有高招 独生子女的任性带有普遍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要想让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 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与孩子平等对话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