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AM的中国省域产业关联路径研究_卢启程

基于SAM的中国省域产业关联路径研究_卢启程
基于SAM的中国省域产业关联路径研究_卢启程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关联分析

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关联效应分析1 摘要:有色金属产业是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产业链长,与众多产业相互影响,但不能确定有色金属产业对其它产业部门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效果如何。因此,本文以《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中的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关联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与其它各产业部门的前后向关联程度,并结合相关产业的产值贡献率,分析有色金属产业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效果。 关键词:有色金属产业;投入产出;前向关联;后向关联;产值贡献率 一、研究背景 有色金属是指除铁、锰、铬以外所有金属的总称,属于不可再生的稀有资源,是经济、国防和科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通讯、家电、航空、电子等重要领域。有色金属产业作为中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可将有色金属产业分为有色金属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两个部门。 有色金属产业链长,与众多产业部门相互作用,但目前对有色金属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则很少,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有色金属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作用进行的研究则基本上是空白。因此本文以《2010年中国投入产出延长表》中的数据为基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产业关联,并结合相关产业的产值贡献率,分析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推动作用和拉动作用效果,以期为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关政策建议,并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二、有色金属产业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 产业关联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广泛、复杂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简单来说就是各产业之间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供给与需求关系的角度可将产业关联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某产业购入有色金属产业的产品进行生产,称有色金属产业与其有前向关联,关联程度用分配系数表示;有色金属产业直接购入某产业产品进行生产,称有色金属产业与该产业有直接后向关联,关联程度用直接消耗系数表示。

河南省第三产业灰色关联分析与持续发展

河南省第三产业灰色关联分析与持续发展 摘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2004-2011年间河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其各行业增加值和投资额的关联度,分析河南省第三产业结构特征,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居民服务、水利、环境等公共服务业投资额、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关联度均比较高,是拉动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金融、信息、科技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关联度不高,但其投资额关联度较高,是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的高效率行业;住宿、餐饮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投资额、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关联度均比较低。河南省第三产业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是重点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生活性服务业,适度调控房地产业。 关键词:第三产业;灰色关联分析;河南省 一、引言 随着经济、技术迅猛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了从“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体趋势,第三产业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标志。相比全国而言,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迟缓,总体竞争力不强[3-5]。2004-2011年,河南省GDP第一、二、三产业的构成比例由19.28:48.89:31.83变为了13.04:57.28:29.76,第三产业比重不升反降。从内部结构来看,河南省第三产业内行业分布与全国相比也有较大差异,突出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例低,增长比较缓慢;生活性服务业比重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逐步下降趋势;公共服务业比重增长迅速,2007年后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目前,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趋势是变“二、三、一”结构为“三、二、一”结构,进一步发挥第三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服务业,一是要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二是要支持发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三是要突出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在改造、提升第三产业方面任重道远。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测算2004-2011年间河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及其各行业增加值和投资额的关联度,分析河南省第三产业结构特征,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寻解决办法,以期为河南省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 (一)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GreyRelationAnalysis,GRA)主要通过分析系统特征序列和样本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性,判断系统各因素间的关联程度。所研究的对象可以是时间序列也可以是空间序列,序列间发展变化的态势越一致则关联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假设系统中的特征序列为,n为特征序列中的样本个数,本文中n=8;关联序列为,i为关联序列个数,本文中i=14。则特征序列x0与样本序列xi在第k个样本的关系系数为:

应用文-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分析 '\r\n 内容摘要:本文从实证出发,通过计算得出直接消耗系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一系列产业关联指标,分析出 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低、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低、现代服务业 缓慢的特征,揭示了保持机械制造业这一传统优势产业核心地位的重要性,并通过生产性服务高度化,重点培育现代服务业来推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机械制造业投入产出产业关联 服务业从性质和组成来看,主要包括金融、 、房地产、咨询、信息服务、科技开发、商务服务、 培训等行业。也有人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八类行业:批发零售业、餐饮旅馆业、交通仓储业、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业、公共及个人服务业、其他服务业。 服务业从作用来看,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那些为满足中间需求、向外部企业和其他 的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性投入服务,用于商业运作和更进一步的生产而非用于满足最终消费和个人需要的行业。消费性服务业指用于满足最终消费和个人需要的服务业。若从服务业出现的时间顺序来看,服务业可分为传统的服务业和新兴的服务业。 一般来说,传统服务业包括运输、邮电、仓储、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等服务行业;现代服务业通常提供的服务属于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服务,包括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广告、市场调查、会展、 事务,律师事务和 咨询等服务行业。论及服务业与机械制造业的关系,绝大多数学者认为二者是紧密 的,总体表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 产业关联分析 (一)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公式 感应度是指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度,它主要由感应度系数来反映。感应度系数是指当国民 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要该部门为其它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用公式表示:。式中,b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第j列之值。感应度系数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对某一个产业部门产品的需求与依赖程度,也反映了该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所居的地位。 影响力是指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度,它主要由影响力系数来反映。影响力系数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需求波及程度。影响力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式中,b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行、j列之值。影响力系数反映的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某一个产业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需求的波及程度,也反映了该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产业链中所居的地位。显然,影响力系数Fj越大,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因此,影响力系数的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可能产生的带动作用太小。 本文选取六个部门,他们分别是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邮电业,商业饮食业,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其他服务业。根据这些行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表计算得到这六个部门在1997、2000、2002年三个年份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见表1。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十九大报告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 2018“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体育改革、增加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体育健康服务水平,最终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特征:发展空间大、发展速度快、产业结构快速调整、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等产业呈现融合发展趋势。 ?体育文化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赛事、体育场馆等发展迅速,不断完善面向大众的体育健身服务体系。 ?体育旅游发展: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 旅游业将向高品质和全域化发展,逐渐涌现多个体育小镇、综合体育公园、休闲旅游场所等体育旅游目的地及高端体育赛事游等体育旅游产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态势

关于广东

广州概貌 广州是一线城市,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 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国际商贸中心、国 际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是粤港澳大湾 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 纽城市。 广州具有优秀的体育基础及深厚的旅游文化基础。广 州自2010年举办第16届亚洲运动会以来,体育产业发展 形势良好,体育服务业和体育制造业加快发展,竞赛表 演业、健身服务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为主的体育 产业结构初步形成,产业发展规模扩大。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 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的模式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整个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到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五百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到了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其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

中国制造业创新突围三大路径

中国制造业创新突围三大路径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不仅要植根于技术的逻辑,更要遵循人文的逻辑和商业的逻辑,积极打造“技术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全创新链,惟其如此,中国制造的创新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快,也走得更远。 当前,全球制造业已基本形成四级梯队发展格局:第一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第二梯队是高端制造领域,包括欧盟、日本;第三梯队是中低端制造领域,主要是一些新兴国家;第四梯队主要是资源输出国,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成为制造强国尚需时日。 众所周知,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占据着制造业的制高点,“创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而身处第三梯队的中国制造业,想要实现突围和升级,也要依靠“创新”。 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创新问题也有着高度的关注,并明确指出我国制造业“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

善”。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推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任务中,“创新”都占据着头等重要的地位――“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突破一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创新”是中国制造之难,也是中国制造之痛,更是中国制造的希望之光、突破之道。 三种制造业“创新路径” 提起创新,人们很容易想起技术创新,最早、最深刻、最频繁地映入我们眼帘的也是技术创新,比如最近很火的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的确,技术创新在制造业的创新体系中可以说起着根本作用,没有技术创新,其他的创新方式都失去了物质基础。《中国制造2025》也主要聚焦于解决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问题。但真正要推动制造业实现创新突破,仅靠技术创新还不够,还需要多种创新方式共同起作用,形成一个“技术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制造业创新链,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业的突破。 实际上,创新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约瑟夫?熊彼特就指出,创新有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

中国产业关联分析 2

中国三次产业关联分析 一、2002年中国三次产业关联分析 通过对投入产出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可以系统反映产业间的关联。 在投入产出表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中间投入部分是分析产业联系的重要依据,基本方法 是通过中间投入流量计算各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里昂惕夫逆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某产业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消耗的各个产业部门提供的原材料等中间产 品的投入。系数矩阵用A表示。 ·完全消耗系数:某一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需要直接和间接消耗(即完全 消耗)各部门的产品或服务数量。统计上用完全消耗系数指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各部门之间 的相互联系。系数矩阵用B表示。 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42部门)的基本数据,先将其合并简化为三次产业分类的中间使 用矩阵,得到表1如下。 (注:部门的产业分类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GB4754—2002)) 表1 2002年中国三次产业的中间使用单位:万元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46368196 101679789 15339368 第二产业50425244 1006127544 234933953 第三产业22689323 241323052 191381781 总产出285787423 1905590585 942927009 由表1分别计算出中国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和里昂惕夫逆系数(请保留小数点后两 位小数) 表2 2002年中国直接消耗系数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0.16 0.05 0.02 第二产业0.18 0.53 0.25 第三产业0.08 0.13 0.20 表3 2002年里昂惕夫逆系数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1.23 0.15 0.08 第二产业0.59 2.40 0.77 第三产业0.22 0.41 1.38 表4 2002年中国完全消耗系数

中国三次产业的关联分析

Statistics and Application 统计学与应用, 2019, 8(4), 646-653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a6973331.html,/journal/sa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a6973331.html,/10.12677/sa.2019.8407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China’s Three Industries Yu Liu School of Science, Norther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Received: Jul. 25th, 2019; accepted: Aug. 7th, 2019; published: Aug. 14th, 2019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s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re also changing.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re the key to reflec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 country. The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degree among the three industries is also the study of how the three industries also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of mutual dependence and mutual restrictio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e- veloping countries have the same trend of chang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refore, this pape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relevant indicators through the input and output tables of 2002 and 2005 to study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among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RAS method is used to adjust the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2002. Keywords Direct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Total Consumption Coefficient, Coefficient of Influence,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The RAS Algorithm 中国三次产业的关联分析 刘昱 北方工业大学理学院,北京 收稿日期:2019年7月25日;录用日期:2019年8月7日;发布日期:2019年8月14日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三大产业也在随其变化。三大产业是体现国家的产业结构层次的关键,研究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也是研究三个产业之间也存在着怎样相互依赖且相互制约的紧密关系。由于发达国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 一、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显著 2004年河南第一产业比重为19.8%,比2000年下降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为48.9%,上升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为31.3%,上升0.9个百分点。这说明经过5年的调整,第一产业占比重下降,第二、三次产业占比重上升,这基本上与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相吻合。 从增加值构成看,第二、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大体相同;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在朝着逐步优化方向发展。从1997年和2002年河南省投入产出测算结果看,2002年河南省各产业平均带动力为2.0344点,比1997年提高0.5316个点,各产业平均推动力为1.2043点,提高0.3146点。三次产业配置效率的稳步改善,有效地促进了总生产率的提高。 (二)各产业内部仍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 虽然三次产业的结构变化显著,但各个产业内部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在第一产业内部,无论是从增加值还是从固定资产来看,种植业所占比重都嫌较高,林、牧业所占比重偏低情况依然明显。农业各行业间关联度不强,农村工业发展依然缓慢,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进而又影响工业品在农村市场的开拓发展。 2、第二产业创新能力不强,高技术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河南省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处于资源初加工阶段,以资源开发型产业为主,煤炭、电力、冶金、建材等能源、原材料基础产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业占比重依然过大。对经济增

长具有较大拉动作用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加工链条短且综合利用程度低的原料加工、燃料动力工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如有色金属、煤采选、食品加工、电力、造纸业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环保的产业还未成为主导产业,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处于起步阶段。 3、第三产业数量增加较快,但基本以传统产业为主。2004年河南省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17.71万个,占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的66.1%,比2000年上升7.3个百分点。长期以来,三次产业中河南省第三产业无论是劳动力比重或增加值比重都较低,虽然近年来情况有好转,但与全国平均水平或周边省份相比,发展仍处于滞后状态。可以说,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是河南省的一个短项、弱项。 整体来看,河南经济目前除面临上述问题外,还存在创新乏力和竞争过度的现象。河南99%的工业企业至今还是零专利,多数企业甚至没有主动进行技术创新的意识,也不懂得或不善于运用专利策略开拓市场。这就导致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部分传统行业的“创新乏力、过度竞争”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全省产业层次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还造成近期煤电铝及钢铁、水泥等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和价格波动,更影响到河南经济的运行安全、制约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因此,结构调整,正当其时。 三、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工业化阶段特征显著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表明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工业化阶段特征显著这一特点。在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所占比重较高,但增速渐缓;第三产业比重总体上升,但有反复。这一变化过程,基本符合产业结构趋向高度化的演进规律,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三产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的中间服务投入率: 演变趋势及需求机理 张卿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摘要]根据对我国1981—2002年第三产业中间服务投入率的演变趋势及其需求机理进行的分析表 明,演变趋势呈现各年间第三产业的中间服务投入率均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且上升更稳定,增长波动 更弱小,投入结构中金融、公用、商务、技术等现代中间服务投入占比不断提高,运输邮电、商业饮食等传统 中间服务投入占比趋于下降。从需求机理来看,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壮大和城市化水平提升是第三产业中间 服务投入率上升的名义需求基础,而市场化水平增进和外置化水平提高是促进名义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 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第三产业;中间服务投入率;演变趋势;需求机理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62(2009)02-0023-04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三次产业的中间服务投入研究主要“集聚”在制造业上,这与生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的互动关系更为“显性”有关。[1] 关于第三产业的中间服务投入问题,研究成果相对较少。Gruble 和Walker 从概念视角解析了中间服务(又称生产性服务)既可被投入实物产品生产过程,也可被投入其他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他们认为生产性服务“不是直接用来消费,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它是一种经济中的中间投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2]215,①Lee 在研究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区域分工与服务业增长关系时发现,不同地区各服务部门发展水平指数与工业发展水平指数的相关性并不显著,部分地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等服务业的集中与发展是服务业对中间服务需求增加的结果。Se-Hark Park 采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1975年和1985年的投入产出表,对产业间的依赖度进行了时序计量分析。结论显示,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依赖度呈不对称关系,前者对后者的依赖小于后者对前者的依赖,而服务业与生产服务业的依赖度则超过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依赖度。Juleff-Tranter ,L.E 对部分发达国家的大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他发现美国哥伦比亚地区商业67%的价值源于服务部门,16%源于制造业和资源部门;芝加哥地区政府部门购买会计、工程咨询等服务产品非常显著;新西兰的奥克兰只有18.3%的生产服务业公司没有服务部门的客户。 [3]由此可见,与制造业相比,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第三产业生产对中间服务投入的需求要更高。 在我国,第三产业研究先行者李江帆在生产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基础上,提出了国民经济生产软化系数逐趋增大的规律,并在2005年度有关课题中明确提出了广义生产服务概念(第一产业生产服务、第二产业生产服务、第三产业生产服务)。程大中采用了投入—产出方法,对我国三次产业的中间服务投入比重进行了时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81—2000年间第三产业生产占用中间服务一、相关文献回顾及有关问题提出 经济与经济管理 23··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a6973331.html,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作者:唐劲松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观, 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之下,公众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文化享受,国家也投入了许多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我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国的体育产业迎来了自身发展的繁荣期。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对推动国家的稳定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文章站在宏观的角度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该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11-0235-02 新时代,体育产业在我国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与其他的产业相比,体育产业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更为复杂,我国除了需要采取市场经济运作的模式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与建设之外,还需要综合考虑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区别,结合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和手段为体育产业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空间。 1 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同时产业形式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产业领域规模实现了较大的拓宽。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不难发现,体育产业中的产品质量实现了较大的改观,同时该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实际的产业效益有了较快的提升。 1995年6月,我国结合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的实施情况提出了体育产业的发展纲要,结合 该纲要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将会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质要求,积极地构建符合经济发展的体制,保证体育产业的结构合理,以结构的完善与不同产业之间的合理配合为依据,积极地构建规范的体育产业体系。另外,该纲要规定了体育产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以主体产业为基础,实现各大产业之间的共同发展,体育产业之中的企业和相关的组织必须采取市场化手段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1.1 以本地市场为主体的规模,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渐渐清晰 市场经济理论明确强调市场能够实现流通、生产、消费、分配之间的紧密互动,同时作为这四大环节的中心组成部分,体育产业以服务产品和精神产品为切入点和核心,因此在生产实践运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

我与中国梦的关系

我与中国梦的关系 班级:勘查二班学号:1010143233 姓名:杨沁润 内容提要: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的生命开始燃烧,我的青春开始沸腾,我找到了那个梦! 关键词:梦,自强 什么是“梦”?什么是“中国梦”?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告诉所有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这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为了中国这个梦想,多少代人付出青春,付出生命,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中国梦之雏形。 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无一不对古老的中华民族感到骄傲。那一串串的科技之光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熠熠发光。中国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开启了人类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世界,加快了人类的文明化步伐。在古代,我们拥有着世界最多人口,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更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华夏民族远扬四方,成为了各国仿效的优秀民族,世界各国纷纷与中国建立经济、政治、军事及外交联系。那是的我们很自信,因为我们走在了世界的最前沿。唐宋时期的辉煌历程在国人心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记,那个时代用开明,自信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国度,中华民族享誉海外,多少人慕名朝拜。“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安逸的日子吞噬警觉,当人们懈怠之时,灾祸也悄然而至。清朝时期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利用闭关锁国政策,盲目排外,夜郎自大,不知清醒,使国家远远落后于西方。到了清末,情况愈加严重,在近代,中华民族早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侵扰,中华民族矛盾愈演愈烈。先是英法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近代化大门;然后八国联军侵华洗劫了全世界瞩目的圆明园;再者,中日法西斯战争使中国面临着家破国亡的境地,我国也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人被西方国家一次次地冠以“东亚病夫”之称。。但是华夏子孙并没有仍人宰割。举国上下,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终于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现在的中国又找回了以前的雄姿,经过了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作为炎黄子孙,提起中国,我们的心里总能油然而生一种骄傲和自豪。中国地位的快速提升,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百姓逐渐踏上了小康社会,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一切的一切,作为90后,我们都有幸看到。虽然我有幸见证这些伟大的时刻,但是,我依旧有些迷茫然。曾经的我不明白什么是梦想,什么是青春,得过且过是我的人生信条,我一度肆意地挥霍着我的青春,我不懂青春有多么珍贵。在之后的日子里我虽成长,但却发现与青春却渐行渐远……看着周边的朋友用青春为梦想而奋斗,在一次次的摔倒中爬起,在一次次的挫折中长大,为了心中的目标燃烧青春的那一刻我惊醒了,我一遍遍地问自己这些年到底错失了什么!我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中国梦,但却不知我的梦在哪里。

中国制造2025——技术路线图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2015版)》全文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

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中国网 | 时间: 2007-01-19 | 文章来源:中国网 发展体育产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推进体育改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拓展体育事业发展的经费渠道;满足随着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社会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对于增强体育事业发展活力、保证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和实现,有着重要意义。 一、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发展体育产业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要改变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体育发展模式,深化体育改革,转换机制,依靠改革促进发展; ——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必须坚持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 ——要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充分调动和发挥各行业和各社会团体发展体育产业的积极性; ——要坚持“以体为本”的原则,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 (二)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 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它各类产业活动。 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加快体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的来说,体育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支柱性产业主体尚未形成,体育产业的本体化发展还有待加强,体育产业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发展体育产业要充分发挥体育自身固有的潜力和优势,重点发展体现体育自身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主体产业,努力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使之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根本;积极开展体育相关产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其它各类产业经营活动。 (三)发展体育产业的目标 争取用15年左右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 ——到本世纪末,基本形成以体育主体产业为基础、多业并举、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重点培育和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人才、技术信息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等,促使体育的有关固定市场与流动市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等各级各类市场充分发育,初步形成符合我国国情、比较健全而完善的体育市场体系; ——力争一批体育事业单位通过自身经营优势和潜力的发挥,立足体育产业的发展,

中国至2050年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

中国至2050年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路线图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尤其重大。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内涵更广泛,不仅仅局限于制造工艺,同时覆盖了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回收再生的全过程。我国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对比如重大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与深入的部署。人们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着不断的讨论,基本认为先进制造技术将向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并与多学科融合的方向发展。“纵观先进制造技术的演进趋势,‘绿色’和‘智能’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本报告仅在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和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这两个超越行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方向上进行了研究。

随着工业无线网络、传感器网络、无线射频识别、微电子机械系统等技术的成熟,人们由现在对制造设备与制造过程的“了解不足”,向三维空间加时间的多维度、透明化泛在感知发展;促成了以泛在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的新一代基于泛在感知的信息化制造和自动化技术——“泛在信息制造”时代的到来,这也成为新一代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可以预见,新一代的泛在信息制造系统将大幅度提高传统制造模式下的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重构企业组织与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运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为用户提供更加透明化和个性化的服务,并将最终成为人机和谐的基于泛在信息的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 未来五年,随着工业无线网、传感器网、新传感器、RIFID等的应用,将形成泛在信息制造的雏形和典型应用。未来十年,将构成包括感知与利用手段、海量信息处理、控制管理手段和相应标准在内的泛在感知的工业控制体系。这对制造业各个领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并将最终实现制造系统由人机和谐向以机器为主体的自主运行的智能制造时代的过渡。 绿色制造是通过革新传统制造技术、设计理念和生产方式,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环境影响的最小化,覆盖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回收再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绿色过程是以资源环境为导向,运用物质转化的原子经济性概念和自然生态的物种共生、物质再生循环与生态整合原理,结合系统工程和最优化方法设计的物质高效分层多级利用,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实现源头减废的大工艺系统。它包含了从微观尺度上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的原子经济性反应与分离过程的绿色设计与过程强化,综观尺度的过程耦合与调控,物质流程—能量流程—信息流程的优化集成与环境导向的多目标优化,到生态产业群大系统水平上的系统集成,以实现总体最优化,为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体育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体育是金色的,耀眼的不仅仅挂在健儿胸前的金牌,还有一座远未被充分开掘的“金矿”——体育产业。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推动大众健身。此次常务会议,从国家层面力挺体育运动产业,这无疑为这一产业的深化改革吹响了号角。 体育产业成为下一个“金矿”已经若隐若现。在业界看来,简政放权,给体育产业不断松绑,将释放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其前景值得期待。 2013年,体育产业领域并不平静,如期而至的改革大潮和社会各界要求改变体育发展现状的倒逼与追问,当然还来自于体育界自身在改革破冰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困惑与纠结;2014年,体育产业领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求新求变所积聚的内在动力,改革大势所释放的利好与激励,当然也还来自于改革所必然触动的自身利益以及由此带来的挑战。 (一)政策红利释放 2014年9月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和大众健身,并制定了取消审批、优化环境等具体措施。国务院支持体育产业发展,使得体育产业摆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高度,其灿烂前景值得期待,体育产业黄金时代正式开启。 似乎在一夜之间,体育产业成为产业政策红利的一个释放窗口。 继财政部发布9月初调整体育彩票竞猜规则后,备受关注的体育产业改革政策也相继落地。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从三方面具体提出了改革体育产业的措施。 1、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姚明就曾吐槽,要想办一个简单的街头3人球赛都得经过审批。下放赛事审批权限,将激发民间资本参与举办体育比赛的热情;转播权的出售,也可以带来充分的市场竞争,这些都会带来很大的商业效应。 2、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更好地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近期,“大妈广场舞”成了舆论关注的热点。抛开其中的种种议论不谈,老年人对健身场地的“争夺”,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滞后,也表明体育消费尚有巨大潜力有待开掘。城市里的体育场馆,很多都建立在市中心,供给重要比赛使用,不仅利用率低,也不能满足广大普通民众的健身需要。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当前,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决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都体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和关键领域。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而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模式的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

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500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地对消费者满足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弘利遴选)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产业链关系的重组和服务增强来实现整体制造业的提升。而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所具有的跨时空、低交易成本和大规模的资源调度能力,为更新的制造业模式打下了基础。共享经济所衍生出的共享制造,就是网络经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要发展“分享经济”,所谓分享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