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摘要】当前教师应根据现代化的变化和要求,在实践与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知识和经验,以适应现代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点。同时,也要对课程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明确教学中的各个层次,并采取相应策略来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能够更好地使课堂教学真正科学化、高效率化。

关键词:历史教学、课堂、趣味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历史课上垂头丧气,听课不认真,还总是搞小动作;对历史学习并不重视,老师留的历史作业也不认真对待;每次考试的时候,只要求及格。这样的历史教育是失败的、悲哀的。总结失败的经验,分析历史教学现状,有利于我们改革自己的教学,拯救初中生的历史学习。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真正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能让学生动脑、动手、动情,在主动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学会本领,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现在的高中课本中理论层次有所降低,可读性增

强,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学、讨论、探究、实践、研究性学习等形式,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问题,结合教材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2、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多媒体教学中,老师用POWER POINT、超级解霸等软件对存储历史资料的音像、图片等进行编辑,剪辑而制成的历史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映射出来,使本已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史事实,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易吸引学生注意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

而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知识或难以归纳、比较的知识点,利用投影提供给学生,有助于加深印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因此,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多媒体技术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注重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宫,视听并用,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说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若两者同时使用,就能够接受约65%。科学研究也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

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而且省略板书,使教师能增大知识容量,有充足时间进行讲解、分析和培养学生能力。

课件界面美观、色彩丰富、纲要信号齐备;版面保留完整,通过超级连接,前后切换方便,达到过去手工板书无法企及的地步。因此,无论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还是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教学必须重视教学的直观性。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它通过多种媒介的交替演示,可以多渠道地向学生传递多种多样的教学信息,使学生的各种人体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在思维磨擦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在进行创新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探索之误。无错无以自悟和更新,这些思维的“黑匣子”,正是撞开创造大门的金钥匙。教师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的知识性、结论性、判断陛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拨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认清错源,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自己,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他们的创新潜能。如果学生的创新思维超过了教师,教师更应虚怀若谷、积极鼓励,协助学生的思维成果口趋成熟。课内与课外结合,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动作的内化,动作是思维的外现。教师要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参与探索性的实践活动。

历史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一个互动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在新课改推行的今天,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地重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更新知识水平,才不会在课改的大潮中被社会所淘汰,真正成为新课改下的教学前线的实践者和探索者。

参考文献

[1] 文素芳. 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10)

[2]《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1987年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发表时间:2012-09-07T10:03:40.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杜继红[导读] 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杜继红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镇张戈庄中学266738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愈发提高。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历史教学,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改进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初中历史枯燥兴趣创新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科目在初中教学中重视程度不高 初中历史属于常识课,是“副课”,在中考考试范围中并未列入,致使很多学生以及家长,甚至是教师本身,都不重视。现行的教育制度,部分省市学校会在初二阶段对此类“副课”进行会考,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在考试前进行突击性的死记硬背。近几年,历史课成为了会考开卷科目,更是没什么难度,学生意识中的历史课就单纯成为了划书,历史课真正的价值和作用都未认识到。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2.历史教学枯燥无味,故事性不强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涵盖面广,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对课程内容不事先备课,更谈不上思索如何更加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重点吃不准,难点讲不清,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无形之中就扼杀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很多学生历史课就是休息时间,上课时似听非听,要么就压着主课的课本,偷偷做起作业,更有甚者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者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方我们在讲述《鸦片战争》这篇课文前,可以先问学生:“什么是鸦片?鸦片有什么坏处?”学生会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理解的鸦片以及鸦片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影响。等学生解答完,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在备课时所找的鸦片和罂粟花图案,告诉大家鸦片的由来,并找出一些因为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的案例,告诉学生鸦片的危害。讲完这些,我会引出课文内容:“既然我们大家已经了解了鸦片的故事,而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场战争叫鸦片战争,为什么这个战争会有此名字呢?它和鸦片有关系吗?”学生带着该疑问,开始阅读课文,从中寻求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而学生也因为迫切地希望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2.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学习习惯最好的时机,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其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方说课前要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预习的过程中,对认为的重难点应勾画出来,关于疑问,最好旁批,在上课的过程中如若未能得到解答,也可直接向教师提问。在阅读课的课文中,不能走马光花,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子要重点标明,并鼓励学生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而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讲的很多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我们必须做好课堂笔记,以便于课后的复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普及,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为社会服务。比方在讲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里面有关于各个朝代和亲的历史,有些和亲的公主嫁入边疆地区后,并未自怨自艾,而是将自己皇朝的先进技术延传下去,帮助其发展。我会让学生假设自己也是一位和亲的公主,你会如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学生就会众说纷坛,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不断地创新。 4.联系当今时事讲述历史 如在讲述《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中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时,我们可以先以最近发射成功的神舟九号导入,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的飞行乘组。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有女航天员执行该任务。那么我国历史上到底成功发射了几颗卫星呢?什么时候发射的?除了这些科学技术外,我国还有哪些技术成就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产生了兴趣,从而更好地阅读课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参考文献 [1]马晓宁宋小菊素质教育观念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J]. 西北职教,2007。 [2]石磊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应对措施[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陈荣胜浅议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初中版),2007。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初中历史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填鸭式枯燥的教学模式,树立新课改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效率。从教学理念、 教学氛围以及多媒体手段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 现如今,全民信息化的时代,一些信息技术也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 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到了便捷性的甜头,导致每次进入课堂就开始利用PPT 或影视资料进行播放授课,导致整个课堂成为了教师演示备课成果的舞台,学生 走马观花地赏析历史影视作品和教师制作的PPT,没有引导性的直接教授和足够 的时间思考消化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升反降。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教 学内容增大了不少,并且不同的内容只有有着承上启下的因果关系,如果学生只 是被动接收知识,寻求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官刺激,那么实际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或 水平少之又少。不少学生均反映一堂教学课完成后只记住了电影片段中的某些细节,却无法将整个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串联起来,这就导致了教学本末 倒置,喧宾夺主。 2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做好的伙伴,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去自主学习,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形成自己的 思维习惯,使之变得更加独立。在要知道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环境的,良好的教育 环境是造就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而学习氛围的选择也是一门艺术,它的真谛在于,在科学的教育原则指导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环境条件, 机智灵活、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让学生身心 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影响的重 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在他们成长、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学校教 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氛围对学生 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一个无声的教师,时时刻刻在发挥着其特殊的影响作用。无论是校园氛围创设,还是班级氛围创设,都要体现人文性,具有深厚的历 史底蕴,这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那就是,历史能够让人变得聪明,有内涵。 2.2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学生可以利用实证史料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为此,教师应发 挥史料实证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运用恰当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事件的习惯。教 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建立全面的认识,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把握史实,从而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以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笔者利用实证史料辅助教学,让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个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发表时间:2013-06-26T11:35:37.6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3年6月总第86期供稿作者:◆李维祥 [导读]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李维祥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上关镇上关中学561300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生活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愈来愈浓。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时,让学生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老师。经常阅读中外教育专著和优秀的教学案例,从中吸取营养并经常与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对比,不断反思,使自己不断提高。 在十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从未间断过写教学反思,我的课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成为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感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线教师面对着新课程改革到底应该怎样去搞好历史教学呢?这是每一位科任教师思考的问题。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才能在45分钟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下面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第一:语言关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要讲好一堂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二:心理关 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结构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那么新课标要求下我们应构建读--讲---剖---感---练五环的课堂结构,下面分析一下该课堂结构。 (1)读: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 (2)讲:在的读书的基础上,选1—3名学生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在讲述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请其他学生改正;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真正让学生变成学习知识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使学生感到我学习我受益,我参与我快乐。 (3)剖:剖析中考的考点,做到教学有针对性,同时要设置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到历史知识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老古董,而是有生活乐趣的学科,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中轻松度过,对于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同学给予鼓励(赏识教育),此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知识,如何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应试做准备。 (4)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 (5)练: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以上的教学符合感性—理解—巩固—运用的教学过程,同时上面五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能真正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浅谈对历史高效课堂的认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样式、多种方法,竞争与开放并存。真正的历史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那么,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明显或协调的发展。对教师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对学生来说,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得到显著提高和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历史高效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实现?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的几点认识: 一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我们历史教学的领路者,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领会课程设计的新理念与新思路,明确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历史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历史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历史教师更应有渊博的专业历史知识,具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这离不开我们历史老师的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史学理论,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课堂的高效。 二、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就会探究其中的奥秘,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决定学生学习有一定困难,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显得更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适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录像、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走近历史,感悟历史,既有对学生的感官强烈刺激,又有对学生的强烈震撼,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创设游戏氛围,提高学习兴趣 游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如《繁盛一时的隋朝》中“大运河的开通”一目,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把学生分为五队,分别代表大运河沟通的五大水系,用三张桌子代表大运河的起止点和中心,然后让学生说出桌子和学生分别代表的城市河水系及五队学生之间的四段运河的名称,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精神为之一振,积极思考,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历史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短小的历史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如学习“三国鼎立”时,引用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先后三次去请诸葛亮下山,他的诚挚让人感动;学习科举制时,引用小说中“范进中举”的故事。小小故事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策略 摘要: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初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新课标实施以来,许多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旨在通过对旧观念的研究与理解,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做出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观念;创新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素质教育推动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和态度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时运用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放弃权威思想,转变自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成为学生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教师积极探索和创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历史学科是绚丽多彩的,就像学生的天资条件各异一样,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材为本。一方面,教师要有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我们在教授课本知识的时候,既不能一味地实行填鸭式教学,也不能笼统地对学生实行教学“大锅饭”的形式,要在教学之前形成分层异步的教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学生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最后学会做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不是用书山题海来把知识强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历史素养得以提高,促进学生既能独立自主又能富于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培养学生勇于提出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分析这一结论是根据哪个学术观点或历史资料得出的,这个理论是否严谨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多进行鼓励和正面的历史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发挥长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面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推动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留给学生进行探索交流的时间,进而培养学生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通用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1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艺呢?首先,应该善于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博采众法,广泛吸收,注意储存各种教学方法的信息,仔细研究其中的异同,这样才能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做到信手拈来,亦即教学有法。其次,教无定法,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要因人、因课、因境而异。所谓因人而异,即要因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异。如有的历史教师,演讲能力强,讲课时声情并茂,情境教学法能使其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而有一些教师则善于使用图表、幻灯、录相、彩图等多种立体教学手段,结合启发、提问、归纳讲解等教学方法。总之,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扬已之长,避己之短。另外,在选择和运用具体教法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差异。对学生可多用一些直观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以激起其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对学生却要多启发思考,增加思维深度,教会他们学习历史的方法。所谓因课而异即因历史教学内容而异。根据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主要采用讲述、讲解、讲读、讲演法等;在导入新课和巩固新课、课后练习中则可用谈话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为您编辑]对课文中理解和运用部分等重点内容进行精心讲解、分析,而对非重要内容和一般性史实介绍则用讲述法。同样,歌颂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或鞭鞑奸贼等则应慷慨激昂,进行生动的描述和演讲。如遇较为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理论,我们还可辅以图表法、纲要法、联系对比法、演示法等。所谓因境而异,即因教学情境而异。随着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师也应施以不同的教法。如教师课前准备了电教手段(录音、录像、投影等),但恰巧遭遇停电或机器故障,教师就应随之进行相应调整,或采用激将法,启发读朗好的学生将历史材料继续读下去或结合历史课本中丰富的插图进行讲解,或在小黑板上进行图表法演示。有时,学生也可能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问题,教师

初中历史教学经验浅谈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经验总结 白驹过隙,转瞬间从事历史教学已有十余年。回顾近几年初中历史教学,感受颇多。我认为要想把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 备课是将课本内容、教参内容和课外材料实行有机重组。备课时,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但仅是写教案,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重要的是怎样写好教案。 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阅读课本,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再加之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 二、积极构建有效课堂 1.讲解课题和小标题是重点 “向45分钟要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一环。除仔细备课、课后复习总结外,我更认真抓好课堂效果。不但要求有整洁的板书,还根据历年考试命题做到考什么,就讲什么、练什么。以考促教,以考促练。历史课的关键就是课题和小标题,课题和小标题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讲清楚课题和小标题至关重要。比如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时,要紧紧围绕本课大小标题,讲清楚该政策产生的背景和过程。练习更要围绕大小标题实行。 2.上课注重课堂笔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知识在于积累,历史学习更是如此。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好脑袋抵不上烂笔头。”“最浅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课堂笔记是最好的备忘录,为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所以,从任教初三历史以来,本人一直要求学生做课堂笔记,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任何人都终生有益,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能在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上下功夫,既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也可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双赢的效果。所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教师也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积极引导,培养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央视百家讲坛中纪连海、易中天、于丹这些历史学者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观众感兴趣的同时也填补了历史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引用历史题材的电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摘要】初中阶段历史脉络较为清晰,内容也较为明确,往往会导致教师讲课的随意化,学生学习不够重视的情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出现死记硬背情况,虽然对知识点进行掌握,但对历史的了解收效不大,没有产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思路。因此,本文针对素质教育下,初中历史教学常见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教学问题 现今教学角度的转变使得课堂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方式,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历史教学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实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分析、评判的观点没有进行培养,学生没有通过历史学习中掌握历史的眼光,因此只能采用较为吃力的方法进行学习,也就丧失了主动性。本文通过历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对历史教学理念和历史教学方法都提出了应对方法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理念上的误区,其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实现了对教学理念的补充和完善。

一、历史教学理念 1.1培养历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尤显学习的吃力和繁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以“背”为主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和乏味,适当引入情境教学和活动教学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同时,初中历史相对较为博杂,且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并不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历史的故事性,在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述中,使学生建立历史坐标。从而对于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发生的大概时间都有所了解,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 增加学生对于历史读物的阅读,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相关事件的了解。在阅读的同时,学生也能够摆脱较为枯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事件的记忆,转向对于历史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养成对历史的兴趣。以兴趣为支点,逐渐向其他历史事件和历史内容进行扩散性了解,实现历史的全面阅读,为高年级学习历史做好准备。 1.2建立历史分析视角 历史分析视角的建立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也极为重要,其一方面是学生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的目的所在,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技能,学以致用,更加轻松和准确的掌握历史学习规律。历史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下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研修心得 《历史》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文科课程。 本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社会 责任感的公民。本课程不仅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 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还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新课程、新内容、新理念和新要求,这对教师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新的挑战。本文立 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如何进行教 学反思问题的探讨以及一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学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历史与社会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其中案例研究比较重要。“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我在设计《生活在社区里》课堂教学时,首先自问:如何引出“社区”的话题呢?于是设计以“我的家在哪里”引出“社区”的话题。又问:在学习“社区”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和哪些意识和 观念呢?又设计了对“多种多样社区”的介绍,其中包含的知识、技 能和观念,如学会阅读和绘制平面图、初步了解社区类型的形成和发

展、关注身边小区的建设等。再问:怎样使学生的视野由自己熟悉的 家庭导向身边的现实社会,启发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在社会中的生存环境呢?在此过程中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和能力呢?于是设计了要求学生“画一幅你家所在社区的平面草图”,并“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描述所在社区的环境和生活”,让学生在没有学习如何制图的情况下,每人画一张家庭所在地的平面示意图,并在课上进行展示, 由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在讨论谁的地图看得明白、谁的看不明白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图应必备的三要素。这时,我再系统地对地图的绘 制和阅读技能进行讲解和指导。 经过分析,我得出如下结论:在讲授地理事物时,其一在课堂 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其二,应将地理图表转换包括图文的转换、图表的转换、分布图的转换设计等,以适当进行引伸拓展,启 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能力、绘图技 能和应变能力。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案例之外,研究他人的案例,特 别是一些中学优秀历史与社会教师的典型案例也很重要,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是教学理论,教学实践取之不竭的源泉。 在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很重要。那如何开展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我在教学过程中试 着将研究性学习带进课堂中,反思探究。《气象万千》是我工作后上的第一堂公开课,我在试讲这一节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教 材中帮助学生理解的示意图很多,但学生掌握此类知识有一定困难。 初一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是有限的,这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一大障碍。在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景德镇市第三中学黄颖慧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然而,中学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冷落,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几年历史教学中,我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没有开设历史教学。即使有,也仅仅是走过场的形式。现在我市历史科目要进行中考,这就使一些初三没有开设历史教学的学校措手不及。临时抱佛脚,短短两个月,世界历史二册教科书,;囫囵吞枣地给学生灌输下去,。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千差万别,并不理想。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再普通不过。而更让历史教师无限尴尬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嘴也变得笨拙,态度也不再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无可奈何,感到无限失落。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评价一个学生的

品德的好坏,能力的高低,都与分数挂勾。这使得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中考成为学校教学的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成为各学校重视的指标。分数使得各学科有了主科和副科之分,在学生心目中有了三六九等之分。不容置疑,作为社会学科的历史科就被搁置冷落于一旁。学校在课程活动中鲜有历史兴趣小组的设置和有关历史科目活动的举行。历史教师也就成为清水衙门,肩无多大重任,迷失了奋斗方向。业绩荣誉也无从谈起。使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产生了困惑与失落。 2、历史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我们要承认传统上我们习惯于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历史内容,不允许有“问”和“疑”,记忆就是最终的目的。这种教学,除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历史学对人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政治道德说教了。这样的历史教学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每一时代的人类在反思自己往昔经历的过程中,对历史之本质和意义的一种理性追问和情感体验”?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水源头”?加上课堂上讲究“师道尊严”和“上下尊卑”,学生的个性被压抑,泯灭,潜能得不到开发,历史的魅力荡然无存,成了苍白和死的。历史教学就成了枯燥,无用之学了。 3、历史教学手段简单枯燥。在旧的历史教学观念下教师往往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操作上。忽视了作为学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_1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近几年的新目标教学改革,我觉得新的课程改革,为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供了注入了一股新的动力。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催化出出色的教学行为,而新的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方式。历史教师的观念、角色、教学行为、教学策略等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历史教学也不再是过去那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它开始向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发展的新型格局迈进。只有形成这种师生关系,学生才能消除畏惧、释放个性、发展潜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同时营造出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整堂课的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对于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有效的协调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化,创新思维在历史教学中也开始崭露头角。 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要激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提问;二是学生的发问。教师的提问,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理清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环环相扣,从而引导学生去思

考、联想、探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发现历史的本质,明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提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堂上师生共同探讨、不断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甚至得出不同结论。这样,学生从中得到的是思维的启迪,视野的开阔。其次,鼓励、引导、启发学生发问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手段。回答问题是一种能力的表现,那么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因为发问是一个人探索未知领域的外在表现,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教学中,应非常注重激励学生突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如果一般人对某问题没有任何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反之,兴趣越大,问题越多,创新能力就越能发挥出来。因而,历史教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归结到最后还是在于一个“兴趣”问题。 其实,历史的本色是多姿多彩的,既富有民族兴亡的戏剧性,又饱含各种人生哲理。暂且不说古老的用具、服装、艺术、风俗会给我们一种好奇,不同个性、不同利益的人群,共存于同一个时空下,由无数复杂的情感、利益衍生出来的历史事件,不正是一幕幕活的戏剧吗?它跌宕起伏,富有情节又耐人寻味,也包含许多发人深省的悬念。如此生动具体的历史,为何在教学过程中却找寻不到学习的乐趣呢?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所在:教材的“繁、难、多、旧”,而新教材对准上述四种病症,改变了这种格局,化“繁、难、多、旧”为“简、易、少、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优秀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关键词:初中历史快乐、有效学习结题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农村初中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素质教育已很多年,可我们还是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厌学,师生关系紧张,课余生活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学随处可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鼓励提问、辩论;加强课外活动,倡导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优势等。这些举措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它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依然无法推广。 2、研究意义与价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先进的教学模式做载体。这种教学模式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材处理上要求教师化繁为简,变深奥为通俗,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既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又要求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探索与指导,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而快乐有效教育正是这样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为当今患有“厌学症”的中小学生找到了有效的良方。中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玩游戏,如果把历史教学融进电视和游戏中,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影视录像资料为这种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概念的界定 1、研究内容:我们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改变课堂历史教学现状中普遍

存在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2、“快乐历史教学”概念的界定:“快乐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及实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快乐历史教学”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可视、可玩、可唱的学生乐园——学生上课就是看历史短片,作业就是玩游戏,记忆就是唱歌曲,当然也需要看书、查资料,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三、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教学原则。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多地依赖于教师语言的表述,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我校《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大连市西岗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与意义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它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为贯彻《决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培养等各方面规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诸方面的一次大力调整和彻底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其中,教学改革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贯彻《纲要(试行)》精神,达成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理念,体现课程功能(课程体现课改理念)的必然途径。 2002年9月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铺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题旨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呆读死记、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的做法依然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搀一步,挪一步,教师是辛辛苦苦工作,不敢放松一步。学生是“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占据讲台滔滔不绝,充分扮演“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