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及参考答案)-正式版

2014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及参考答案)-正式版
2014年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模拟题及参考答案)-正式版

2014年度全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模拟试卷

第三部分:测绘案例分析

第一题(15分)

某城市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利用卫星定位技术、水准测量技术、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在已有控制资料、加密重力资料、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站址选择与建设,平面及高程控制网测量与平差计算,对重力、地形数据及GPS水准数据的处理以精化该市似大地水准面,完成该市CORS系统的建设工作。涉及区域面积为5000平方公里。

1、已有资料情况

××市及其辖区共有国家一、二级三角点100个,经过外业实地踏勘与内业分析,其中50个点保存完好,点位稳定、可靠,可直按选择利用其中的部分点位。

××市及其辖区共有国家高等级GPS点20个,经过外业实地踏勘与内业分析,15个点位保存完好,点位稳定、可靠,可直接选择利用其中的部分点位。

××市共有国家第二期一、二等水准复测路线200 km,基本水准点45个,经过外业实地踏勘与内业分析,其中35个点保存完好,点位稳定、可靠,可直接选择利用其中的部分点位。

经过资料分析,该市似大地水准面计算区域内拥有加密重力测量资料约1万多点,在每个2.5′×2.5′格网内至少有一个实测重力点,重力数据的分布密度可满足该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需要。

我国目前已完成1:5万精度的DEM数据库的建设,1:5万DEM数据分辨率为25 m×25 m。

2、目标

××市区域CORS系统建设的目标是综合GPS技术、水准测量技术、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利用已有资料完成CORS站址选择及建设、数据通信网络建设、控制布网与施测计算、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最终完成建立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并运行使用。

3、本项目外业测量工作内容主要包括GPS C级点选埋50点,GPS C级点观测100点(新选埋50点,利用已有点位50个),GPS C级点三等水准联测(含水准路线检测)1000 km,以及外业成果整理、归档。

4、本项目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目标是综合利用重力资料、地形资料、重力场模

型与GPS水准成果,采用物理大地测量理论与方法,应用移去一恢复技术确定该市区域性精密似大地水准面。

5、指标要求

GPS C级网相邻点基线水平分量中误差不超过±10 mm;相邻点基线垂直分量中误差不超过±20 mm。

三等水准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超过±3 mm,每千米的全中误差超过±6 mm。

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2.5′×2.5′,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为±0.05 m。

6、收费标准及工日定额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测绘局2009年2月5日颁布的《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若测区的困难类别按II类计算,控制点选埋标准按GPS普通标石执行。本项目标石选埋、GPS和水准观测、数据处理成本费用定额如下。

GPS普通标石选埋为10063.31元/点;

三等水准观测为1117.89元/km;

GPS C级点观测为5274.53元/点;

三等水准数据处理为23.60元/km;

GPS C级点数据处理为911.89元/点;

似大地水准面计算为60.81元/km2;

假设GPS C级点观测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情况下,每观测一个点需投入技术人员2名,1个工作日,观测设备1套(含交通工具)。

问题:

1、计算

(1)标石选埋和外业观测所需要的外业经费。

(2)外业数据处理和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所需要的数据处理经费。

(3)若20个工作日内完成所有GPS C级点观测工作,需最少投入的技木人员和观测设备数量。

2、简答题

(1)简述CORS 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基准站选址的基本要求(只考虑观测环境)。

(3)简述GPS C级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

(4)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流程。

第一题参考答案:

1、计算题

(1)外业总经费包括标石选埋、GPS C级点观测和三等水准观测三部分。

标石选埋费用为10063.31元/点×50点=503165.50元

GPS C级点观测费用为5274.53元/点×l00点=527453.00元

三等水准观测费用为1117.89元/km×1000 km=1117890.00元

综合上述三项任务经费,所需外业总费用为2148508.50元。

(2)数据处理总经费包括三等水准数据处理、GPS C级点数据处理和似大地水准面计算三部分。

三等水准数据处理费用为23.60元/km×1000 km=23600元

GPS C级点数据处理费用为911.89元/点×l00点=91189.00元

似大地水准面计算费用为60.81元/ km2 ×5000 km2 =304050.00元。

综合上述三项任务经费,所有数据处理总费用为418839.00元。

(3)根据题中假设,每观测一个GPS C级点需投入技术人员2名,l个工作日,观测设备1套(含交通工具)。若20个工作日内完成100个GPS C级点观测工作,则每个工作日至少需要完成5个GPS C级点观测任务,因此需要至少投入技术人员10名,观测设备5套。

2、简答题

(1)简述CORS 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CORS系统的组成包括基准站、数据中心;数据通信网络三个部分。

1)基准站作用:连续接收记录卫星信号,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实时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

2)数据中心作用: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基准站数据,形成实时的区域内定位误差模型改正参数及数据,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实时发布,提供服务。

3)数据通信网络作用:实现基准站与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与用户间的数据交换,完成数据传输、数据产品分发等任务。

(2)简述CORS 基准站选址的基本要求(只考虑观测环境)。

1)距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如高大建筑、树木、水体、海滩和易积水地带等)的距离应大于200m;

2)应有10°以上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

3)距微波站、无线电发射台、高压线穿越地带等电磁干扰区距离应大于200米;

4)避开采矿区、铁路、公路等易产生振动的地带;

5)应顾及未来的规划和建设,选择周围环境变化较小的区域进行建设;

6)应进行24小时以上的实地环境测试,对于国家基准站和区域基准站,数据可用率应大于85%,多路径影响应小于0 5m;对于专业应用网基准站,可按实际情况执行。

(3)简述GPS C级网观测的基本技术规定。

1)卫星截止高度角为l5°;

2)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颗;

3)有效观测卫星总数≥6颗;

4)观测时段数≥2;

5)时段长度≥4 小时;

6)采样间隔为10~30秒。

(4)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的计算流程。

1)高程异常控制点GPS测量数据处理;

2)高程异常控制点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3)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

4)收集相关资料数据,按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进行数据整理;

5)重力点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

6)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7)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

第二题(15分)

××市新老城区之间有宽阔的海湾(海湾长约30 km)天然隔断,为满足本市经济发展,该市计划建设跨海大桥。在建桥方案设计论证阶段,需要组织实施相关的测量工作,包括备选区域的陆地及水下地形测量,为跨海大桥工程的选线、设计等工作提供基础测绘资料。

1、任务内容

候选区域的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水文观测、岸线和水下全覆盖水深测量及制图。

2、基本技术要求

(1)平面坐标系统:平面控制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斯一克吕格投影,3°分带;

(2)高程系统:高程控制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深度控制为理论最低潮面;

(3)测图比例尺:1:2000

(4)精度要求:岸线测量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水准联测按三等水准网指标要求: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3.0mm、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超过6.0mm,海洋测量定位精度优于士3 m;测深精度(置信度95%)为±0.3 m;主检测深比对要求超限深度点数不超过比对总数的15%。

3、基础条件

(1)测区条件

测区位于北温带季风区域,夏季多南风及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及西北风。潮汐类型为正规半日潮型,平均高潮位3. 85 m,平均低潮位1.08 m。潮流属半日潮流,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涨潮历时小于落潮历时,潮流基本属于往复流,最大流速方向同海岸平行。

(2)资料

1)测区内已有1:1万的地形图,可作为控制网设计、选点用图。

2)测区内及附近已有1954北京坐标系下的二、三等GPS控制点。

3)测区内及附近已有1985黄海高程系下的二等高程控制点。

(3)人员

1)测量船3艘,每船配备技术人员3人。

2)潮位观测3人,分别负责相关潮位站潮位观测。

3)后勤保障人员1人。

4)项目负责2人。

(4)设备

1)定位设备(GPS):根据测量比例尺、精度和测量环境采用RBN/DGPS接收机。 2)测深设备:应根据要求采用单波束和多波束测深设备。

3)声速测量:应该根据水深以及区域温度、盐度变化采用声速剖面仪。

4)验潮仪:对于需要架设临时验潮站的情况,可采用水尺验潮、波潮仪、压力式验潮计。

5)水准测量:水准仪。

6)其他辅助设备:为实现精确测深,可考虑在测深中配备姿态传感器和光线罗经等辅助设备;辅助设备还包括计算机、发电机等其他设备。

4、在确定深度基准面时进行了水准联测工作,水准测量路线如图所示,A点是国家二等水准点B、C是临时验潮站的水准点,水准观测数据为:H

A

=142.156 m,

h 1=7.412 m,S

1

=2.5 km,h

2

=4.356 m,S

2

=3.0 km,h

3

=-11. 762 m,S

3

=2.0 km,测

段往返高差不符值Δ

1=5mm,Δ

2

=6mm,Δ

3

=2mm。

问题

1、计算B、C两点的高程最或是值。

2、判断水准联测是否满足三等水准精度要求。

3、简述大地高、正高、正常高的含义及其关系。

4、简述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测深误差来源。

5、简述本项目水深图的数学基础。

第二题参考答案

1、计算B、C两点的高程最或是值

已知:H A=142.156 m,h1=7.412 m,S1=2.5 km,h2=4.356 m,S2=3.0 km,h3=-11.762 m,S3=2.0 km;Δ1=5mm,Δ2=6mm,Δ3=2mm

求B、C两点的高程最或是值。

闭合差:W=∑h

i =0.006(m);环线长:∑S

i

=7.5(km);

∑v

i =-0.006(m);∑v

i

/∑S

i

=-0.0008(m/km);

测段高程改正数:v

1=-0.002(m);v

2

=-0.0024(m);v

3

=-0.0016(m);

B点高程:H

B =H

A

+h

1

+v

1

=149.566(m);

C点高程:H

C =H

B

+h

2

+v

2

=153.9196(m)。

2、判断水准联测是否满足三等水准精度要求。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

mm R

M

414 .

1

3)

4

/

]0

.

2

/

2

2

.

3

/

6

6

5

.

2

/

5 5[

n)

4

/

]

/

[

±=

?

?

+

?

+

?

±=

?

??

±

=

?

每千米全中误差:

mm F

WW M

W

191 .

2

1

/

)]

.

2

.

3

5

.

2

/(

6 6[

N

/

]

/

[

±=

+

+

?

±=

±=

根据精度要求水准联测满足三等水准精度要求。

3、简述大地高、正高、正常高的含义及其关系。

1)大地高的定义是由地面点沿通过该点的椭球面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

2)正高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高系指该点沿垂线方向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3)正常高以似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地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常高系指该点沿垂线方向至似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4)大地高=正高+大地水准面差距=正常高+高程异常

4、简述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测深误差来源。

1)安装误差:安装多波束换能器、GPS流动站天线和运动传感器时的位置、角度不正确而产生测量误差。

2)系统误差:系统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本身的误差。

3)运动误差:船舶航行、转向、变速和颠簸引起的测量误差。

4)声速误差:水体物理性质的变化,主要是水温、盐度、浑浊度的变化造成水体密度变化而引起声波传播速度变化的误差。

5)近场误差:由于声波反射点距离发射源很近而产生混响,造成信号和噪音难于辨认的误差。

6)偶然误差:定位数据突然尖跳,或测深数据偶然漂移等产生的误差。

5、简述本项目水深图的数学基础。

1)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比例尺:1:2000

3)投影:高斯一克吕格投影,3°分带;

4)深度基准:深度控制为理论最低潮面;

5)高程基准:1985国家高程基准。

第三题(18分)

某测绘单位承担了某工厂1:500 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厂区面积1.5 km2,测区中心经纬度约为北纬31°04′04″、东经112°12′15″。

1、任务内容

主要包括基本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与地形图编绘、地下管线测量、管线图编绘等工作。

2、项目要求

平面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或可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进行转换的地方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

基本等高距1.0m。

地形图分幅采用50cm×50cm正规分幅。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主要包括《1:500、1:1000、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范》( GB/T 14912-2005),《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 CJJ61-2003) ,《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 部分: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3、根据厂区的情况,布设了一附和导线进行图根控制测量。

问题:

1、附和导线有哪几个检核条件?

2、简述图根点的常用测量方法及作业流程。

3、计算测图区域在高斯投影3°带中的带号。

4、简述本项目检查验收的组织流程。

5、简述地下管线探测的流程。

第三题参考答案:

1、附和导线有哪几个检核条件?

一个坐标方位角条件,两个坐标增量条件。

2、简述图根点的常用测量方法及作业流程。

1)常用图根导线或GPS RTK确定图根点坐标。

2)图根导线的作业流程如下:

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野外踏勘、布点→导线测量→平差计算

3)GPS RTK确定图根点坐标作业流程如下:

收集测区的控制点资料→求定测区转换参数→野外踏勘、布点→架设基准站→流动站测量图根点坐标

3、计算测图区域在高斯投影3°带中的带号。

测区中心经纬度约为北纬31°04′04″、东经112°12′15″;

3°带第n带的中央子午线的经度L

n0与带号n的关系为:L

n0

=3°×n;

经度L点所在的3°带的带号为:n=[(L-1.5°)/3°](进位取整)

测图区域在高斯投影3°带中的带号:n=(112.2°-1.5°)/3°=37

4、简述本项目检查验收的组织流程。

检查验收的主要依据是技术设计书和国家规范。遵循“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原则。

1)作业组100%的过程检查;

2)项目部检查和单位质检人员检查;

3)由用户或其委托单位组织验收,包括概查和详查(5%~10%)。

5、简述地下管线探测的流程。

地下管线探测的流程如下:

踏勘→方法技术的选择→管线定位→点位测量→资料整理及编制成果图件

第四题(12分)

某测绘单位承接花园小区10 栋约3 万平方米的房产测绘任务,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房产分户以及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本房产测绘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产权登记测绘。

问题:

1、房产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试述房产面积测算的内容。

3、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有哪些?

4、简述房产测绘技术设计书应包括的内容。

第四题参考答案:

1、房产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房产测量的基本内容包括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房产要素测量、房产图绘制、房产面积测算、变更测量、成果资料的检查与验收。

2、试述房产面积测算的内容。

面积测算分为房屋面积和用地面积测算。其中,房屋面积测算包括房屋建筑面积、共有共用建筑面积、产权面积、使用面积等的测算。

3、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有哪些?

计算一半建筑面积的范围如下:

1)与房屋相连有上盖无柱的走廊、檐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2)独立柱、单排柱的门廊、车棚、货棚等属永久性建筑,按其上盖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3)未封闭的阳台、挑廊,按其围护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4)无顶盖的室外楼梯按各层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5)有顶盖不封闭的永久性的架空通廊,按外围水平投影面积的一半计算。

4、简述房产测绘技术设计书应包括的内容。

房产测绘技术设计书应包括:

1)概述: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成图比例尺、任务量以及完成期限等基本情况。

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和已有资料情况:需要说明与设计方案或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主要说明与任务相关的已有资料情况,说明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和评价;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3)引用文件:说明专业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4)成果(或产品)规格和主要技术指标

说明作业或成果的比例尺、平面和高程基准、投影方式、分幅编号及测绘方法、数据精度、格式、基本内容以及其他主要技术指标等。

5)设计方案:包括精度指标、仪器设备、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方法、房产调查方法、房屋要素测量方法、房产图绘制与房产面积测算方法等。

第五题(15分)

某测绘项目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生产某测区1:2000比例尺的DEM(数字高程模型)、DOM(数字正射影像图)及DLG(数字线划图)。

测区面积3000km2,东西长60km,南北长50km。

采用数码航摄仪、POS、机载激光雷达(LiDAR)集成方式航空摄影获取数据,航空摄影前,进行了GPS地面参考站的选点及测量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在完成整个测区外业控制点布设、测量及验收工作后,进行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内业加密,平面坐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及LiDAR数据处理软件进行DEM、DOM、DLG的生产,DEM生产以LiDAR数据为基础,结合航摄影像进行;DOM生产使用DEM数据对航摄影像进行数字微分纠正的方法进行;DLG采用先内业后外业的成图方法生产。DLG 生产结束后对DLG数据成果进行了质量检查,提交了DLG数据文件;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

问题:

1、简述数码航摄仪、POS、机载激光雷达(LiDAR)集成方式航空摄影中,各部分作用及所获取的数据的主要用途。

2、给出本项目进行DEM、DOM生产的流程。

3、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有哪些?

4、该项目DLG生产需要提交的成果是否全面?若不全面,予以补全。

第五题参考答案:

1、数码航摄仪、POS、机载激光雷达(LiDAR)集成方式航空摄影中,各部分作用及所获取的数据的主要用途:

1)集成航空摄影系统中,数码航摄仪获取满足航摄规范要求的影像数据,用于DOM、DEM、DLG的生产。

2)POS获取摄影中心的坐标和航摄像片的姿态,用于确定航摄像片的外方位元素,解析空三中进行联合平差处理,提高精度和减少野外控制点。

3)LiDAR获取地面点云数据(高程点),用于DEM生产。

2、本项目进行DEM、DOM生产的流程:

1)本项目DEM生产流程为:资料收集、整理分析;LiDAR点云数据预处理;立体影像定向建模;LiDAR点云数据纠正与配准;特征点、线采集及编辑;接边及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提交。

2)本项目DOM生产流程为:资料收集、整理分析;色彩调整;影像纠正;影像镶嵌;图幅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提交。

3、采用“先内业测图,后外业调绘”的技术路线,外业调绘与补测的内容有哪些?

1)对不能在内业确认的地物要素,进行外业调绘工作,包括核实、补调、补测。

2)主要调绘内容有独立地物调绘,居民地调绘,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调绘,管线、垣栅和境界的调绘,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的调绘,地理名称的调查和注记等。

3)补测主要是对新增地物,若地貌发生变化,一般好测量变化处的比高。

4、该项目DLG生产需要提交的成果是否全面?若不全面,予以补全。

数字线划图数据生产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包括:数字线划图数据文件、元数据文件、数字线划图数据文件接合表、质量检查记录、质量检查(验收)报告、技术总结报告等。

第六题(15分)

×××县作为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需进行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县的土地利用、道路建设、水系分布等情况,获得基础地理数据,建立1:1万比例尺本底数据库。确定使用卫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遥感方法进行数据采集工作,数据的现势性要求在2012年6月。

1、项目概况

测区总面积约5000km2。全测区的地形类别分为平地和丘陵地两种,其中绝大多数是平地,主要位于测区南部,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80%;丘陵主要集中在测区的北部,其面积约占整个测区面积的20%;测区内海拔高度平地低点为10m,丘陵地最高海拔110 m。

测区内建成区面积约为280 km2,主要分布在平坦地区,建成区内以多层建筑楼房为主,房屋密集;其农村居民地以一二层建筑为主。

2、主要工作内容

测区遥感调查工作底图制作;遥感影像计算机分类和野外调绘;内业地理要素采集,本底数据库入库前的数据检查。

3、主要技术依据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GB 15968-2008)等。

4、数学基础

(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5、现有资料

(1)全县2010年12月IKONOS全色(1m)和多光谱影像(4m)。

(2)全县2012年9月SPOT5全色和多光谱影像。

(3)全县2012年9月快鸟全色(0.61m)和多光谱影像(2.44m)。

(4)全县2012年4月WorldView全色(0.5m)和多光谱影像(1.8m)。

(5)覆盖该地区的国家等级控制资料。

(6)全县村级以上行政界线资料。

(7)2005年测绘的覆盖全县1:1万比例尺地形图。

(8)其他资料等.

问题:

1、按项目要求,选择本项目使用的遥感卫星影像,是否需要影像融合处理,并说明理由。

2、简述本项目需要进行的遥感影像处理的内容。

3、以框图形式表示本项目中遥感解译的流程。

4、简述遥感工作底图的制作流程。

5、本项目中,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地理国情基本信息采集,简述其采集流程。

第六题参考答案:

1、按项目要求,选择本项目使用的遥感卫星影像,是否需要影像融合处理,并说明理由。

1)根据现势性要求,成图比例尺要求,确定影像源为2012年9月快鸟全色(0.61m)和多光谱影像(2.44m)。

2)根据调绘需要,应使用彩色影像。考虑到多光谱影像的分辨率2.44m不能满足1:1万比例尺精度要求,所以需要进行影像融合。

2、简述本项目需要进行的遥感影像处理的内容。

1)格式转换

2)轨道参数提取

3)影像增强(去噪、对比度、算数运算等)

4)去薄云处理

5)降位处理

6)多光谱波段选择

7)匀色处理

3、以框图形式表示本项目中遥感解译的流程。

4、简述遥感工作底图的制作流程。

遥感工作底图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资料准备、技术路线设定、影像正射纠正、色彩调整、影像融合、影像镶嵌、裁切、质量检查、成果提交。其流程如图所示。

5、本项目中,要求充分利用已有资料进行地理国情基本信息采集,简述其采集流程。

1)资料准备与分析

2)以2005年测绘的覆盖全县1:1万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结合遥感影像,对没有变化的区域,直接提取地理要素。

3)对变化区域,利用遥感解译和调绘成果,内业扫描后,提取土地、道路、水系等要素,更新2005年1:1万比例尺地形图。

4)对土地、道路、水系等要素进行分层编辑、检查,按规定的格式存储。

5)数据入库前检查、验收、成果提交。

第七题(18分)

湖北某地图出版社拟编制出版一部湖北省交通地图集,图集设计开本为标准16开(单页制图尺寸195mm×265mm,展开页制图尺寸390mm×265mm),其中包含一幅“湖北省人口密度及高速公路分布图”专题图。

1.为编绘该专题图收集的资料包括:

(1)中国1:100万数字地图数据,现势性为2008年,包含县级(含)以上地界线、水系、居民地、公路、铁路、地貌(等高距200m)、地名等要素。

(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地图集》(8开本)电子版数据,已更新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划、地名、水系、交通等要素至2012年。

(3)2012年湖北省高速公路分布电子版数据。

(4)2012年湖北省分县人口统计资料。

2.专题图设计要求如下:

(1)按展开页设计,版式可以选择横式或竖式,但要求制图比例尺尽可能大一些。(湖北省东西方向最大距离约740km,南北方向最大距离约470km)(2)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合适的地图编绘专题图地理底图,要素内容包括境界线、水系、县级(含)以上城市等。

(3)图上人口密度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全省分级表示,同时表示县级市以上(含)城市人口规模,其它专题信息以附图或附表形式表示。

问题:

1.计算该专题图的最大比例尺(比例尺分母精确到“万”),列出计算过程。

2. 该专题图宜选用哪种投影?简述理由。

3. 说明制作湖北省交通地图集采用的数据。

4. 说明用何种专题图方法表示湖北省人均高速公路里程数(以万人为单位)和高速公路分布两个要素。

第七题参考答案:

1、计算该专题图的最大比例尺(比例尺分母精确到“万”),列出计算过程。

1)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湖北省区域形状,应选择横版。

2)东西方向比例尺:390mm/740km=1/1897436=1/190万

3)南北方向比例尺: 265mm/470km=1/1773585=1/178万

4)综合考虑该专题图最大比例尺为:1/190万

2、该专题图宜选用哪种投影?简述理由。

1)任意等距离圆锥投影

2)交通图易选用等距离投影

3)为控制投影变形选用任意投影

4)根据湖北省的区域特点选择圆锥投影

3、说明制作湖北省交通地图集采用的数据。

1)以中国1:100万数字地图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地图集》进行更新相关要素。

2)专题数据使用2012年湖北省高速公路分布电子版数据、2012年湖北省分县人口统计资料。

4、说明用何种专题图方法表示湖北省人均高速公路里程数(以万人为单位)和高速公路分布两个要素。

1)湖北省人均高速公路里程数采用质底法表示。

2)湖北省高速公路分布要素采用线状符号法表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