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6.5 NTP

Centos 6.5 NTP
Centos 6.5 NTP

Centos安装配置NTP

NTP是用来使系统和一个精确的时间源保持时间同步的协议。建议大家在自己管理的网络中建立至少一台时间服务器来同步本地时间,这样可以使得在不同的系统上处理和收集日志和管理更加容易,而且不会出错。

官方网站是: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

从上面我们可以获得Linux下的源代码,以及互联网上的公开的NTP服务器,其地址列表如下: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bin/view/Servers/NTPPoolServers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bin/view/Servers/WebHome

一、NTP服务原理

NTP协议是通过Server和Client的方式进行的,通讯的过程是:

1、主机需要启动这个NTP服务

2、Client会向NTP Server发送出调校时间的message

3、然后NTP Server会送出目前的标准时间给Client

4、Client接收了来自Server的时间后,会据以调整自己的时间,以实现网络校时。

虽然网络上有很多公开的NTP服务器,但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由于网络传输是有延时的,当Client对一个延时比较厉害的服务器发送请求后,直到最后Client获得时间,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个由于网络延时导致的的时间差。所以,建议大家选择离自己最近的NTP服务器作为校验的标准。

二、安装

NTP可以使用yum直接安装

# yum install -y ntp

还可以下载源码编译安装

# tar zxvf ntp-4.2.6.tar.gz

# cd ntp-4.2.6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ntp --enable-all-clocks --enable-parse-clocks

# make && make install

三、NTP配置

NTP的配置文件/etc/ntp.conf默认配置内容为:

# be tightened as well, but to do so would effect some of

# the administrative functions.

restrict 127.0.0.1

restrict -6 ::1

# Hosts on local network are less restricted.

#restrict 192.168.1.0 mask 255.255.255.0 nomodify notrap

# Use public servers from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 project.

# Please consider joining the pool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join.html). server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

server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

server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

#broadcast 192.168.1.255 key 42 # broadcast server

#broadcastclient # broadcast client

#broadcast 224.0.1.1 key 42 # multicast server

#multicastclient 224.0.1.1 # multicast client

#manycastserver 239.255.254.254 # manycast server

#manycastclient 239.255.254.254 key 42 # manycast client

# Undisciplined Local Clock. This is a fake driver intended for backup # and when no outside source of synchronized time is available. server 127.127.1.0 # local clock

fudge 127.127.1.0 stratum 10

# Drift file. Put this in a directory which the daemon can write to.

# No symbolic links allowed, either, since the daemon updates the file # by creating a temporary in the same directory and then rename()'ing # it to the file.

driftfile /var/lib/ntp/drift

# Key file containing the keys and key identifiers used when operating # with symmetric key cryptography.

keys /etc/ntp/keys

# Specify the key identifiers which are trusted.

#trustedkey 4 8 42

# Specify the key identifier to use with the ntpdc utility.

#requestkey 8

# Specify the key identifier to use with the ntpq utility.

#controlkey 8

四、NTP的配置文件/etc/ntp.conf说明

1)restrict

在ntp.conf档案内可以使用restrict控制权限,设定方式为:

restrict [IP] mask [Netmask IP] [Parameter]

restrict <子网掩码> | <网段><子网掩码>

[ignore|noquery|notrap|nomodiy|notrust|nokod]

其中parameter的参数主要有底下这些:

ignore

拒绝所有类型的NTP连线;

nomodiy

客户端不能更改NTP伺服器的时间参数,这即表示客户端不能使用ntpc与ntpq这两支程式来修改伺服器。但用户端仍可透过这部主机来进行网路矫正;

noquery

用户端不能够使用ntpq、ntpc等指令来查询时间伺服器,等于不提供NTP的网路矫正服务;

notrap

不提供trap这个远端事件登录(remote event logging) 的功能;

notrust

拒绝没有认证的用户端。

那如果你没有在parameter的地方加上任何参数的话,这表示“该IP或网段不受任何限制”。我们可以先关闭NTP 的使用权限,然后在一个一个的启用允许登入的网段。

restrict配置示例:

# 允许本地所有操作

restrict 127.0.0.1

restrict -6 ::1

# 允许的局域网络段

restrict 10.0.0.0 mask 255.0.0.0 nomodify notrap

restrict 192.168.0.0 mask 255.255.0.0 nomodify notrap

# 开放这个网段(192.168.1.1 ~ 192.168.1.255)但不能修改

restrict 192.168.1.0 mask 255.255.255.0 nomodify notrap

# 开放这个(192.168.1.1)IP但不能修改

restrict 192.168.1.1 mask 255.255.255.0 nomodify notrap

2)server

server设定上层NTP伺服器,设定方式为:

server [IP or Hostname] [prefer]

在server后端可以接IP或主机名,perfer表示优先使用。

server示例:

# 使用上层的internet ntp服务器

server 220.130.158.71 prefer

server 220.130.158.51

# 如果无法与上层ntp server通信以本地时间为标准时间

server 127.127.1.0 # local clock

fudge 127.127.1.0 stratum 10

3)driftfile

driftfile记录时间误差,设定的方式如下∶

driftfile [可以被ntpd 写入的目录与档案]

因为预设的NTP Server本身的时间计算是依据BIOS 的晶片震荡周期频率来计算的,但是这个数值与上层Time Server不见得会一致啊。所以NTP这个daemon (ntpd) 会自动的去计算我们自己主机的频率与上层Time server的频率,并且将两个频率的误差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档案就是在driftfile后面接的完整档名当中。

注意:

driftfile后面接的档案需要使用完整路径档名;

该档案不能是连结档;

该档案需要设定成ntpd这个daemon可以写入的权限;

该档案所记录的数值单位为∶百万分之一秒(ppm)。

五、启动服务

# /etc/rc.d/init.d/ntpd start

或者

# service ntpd start

为了使NTP服务可以在系统引导的时候自动启动,执行:

# chkconfig ntpd on

六、验证服务端同步

在ntp server上启动ntp服务后,ntp server自身或者与其server的同步的需要一个时间段,这个过程可能是5分钟,在这个时间之内在客户端运行ntpdate命令进行同步时会产生no server suitable for synchronization found的错误。

那么如何知道何时ntp server完成了和自身同步的过程呢?

在ntp server上使用命令:

# watch ntpq -p

Every 2.0s: ntpq -p Tue Jun 5 19:58:11 2012

remote refid st t when poll reach delay offset jitter

=================================================================== ===========

+61.153.197.226 204.152.184.72 2 u 126 128 377 82.990 -14.722 5.011

*114.80.81.13 216.218.192.202 2 u 71 128 377 54.234 -9.614 8.453

七、客户端同步

在客户端使用ntpdate进行更新时间

# ntpdate 192.168.0.120

也可以设置自动调整时间

# crontab -e

编辑文件添加下面一行

13 5,9,14,19 * * * /usr/sbin/ntpdate 172.20.225.90

该语句是在5、9、14、19点13分对时。

八、NTP相关档案和指令

/etc/ntp.conf

这是NTP唯一配置文件。

/usr/share/zoneinfo/

这个目录不是NTP提供的而是Linux本身提供的,在这个目录下的档案规定了各主要时区的时间设定档案。例如台湾地区的时区设定档案在/usr/share/zoneinfo/Asia/Taipei,这个目录里面的档案与下面要谈的两个档案clock与localtime是有关系的。

/etc/sysconfig/clock

这个目录不是NTP提供的而是Linux的主要时区设定档案啊,每次开机后Linux 会自动的读取这个档案来设定自己系统所预设要显示的时间说。在我们台湾地区的本地时间设定中,这个档案内应该会出现一行“ZONE="Asia/Taipei"”的字样,这表示我们的时间设定档案要使用/usr/share/zoneinfoe/Asia/Taipei设置档案。

/etc/localtime

这个档案是本地端的时间设定档,clock档案里面规定了使用的时间设定档(ZONE) 为

/usr/share/zoneinfo/Asia/Taipei,此时Linux系统就会将Taipei那个档案复制一份成为

/etc/localtime,系统时间显示就会以Taipei那个时间设定档案为准。

如果现在我这部主机搬到日本东京去了,那么我应该如何调整时间呢?因为localtime主要是分析与UTC 时间的时差来显示的格式,只要将/etc/sysconfig/clock里面的ZONE设定成

为Asia/Tokyo并且将/usr/share/zoneinfo/Asia/Tokyo复制到/etc/localtime,这样就能显示时间为日本东京的时间了。

/bin/date

这个是Linux系统上面常见的日期与时间相关指令。

/sbin/hwclock

这是一个root才能执行的指令,因为Linux系统上面BIOS时间与Linux系统时间是分开的,所以使用date这个指令调整了时间之后,还需要使用hwclock才能将修改过后的时间写入BIOS 当中。

/usr/sbin/ntpd

这就是NTP的主要daemon档案,要启动他才能提供NTP服务。这个指令预设会参考

/etc/ntp.conf里面的设定喔。

/usr/sbin/ntpdate

这个就是Client端用来连接NTP Server的主要执行档案,如果您没有要启用NTP而仅想要使用NTP Client功能的话,那么只会用到这个指令而已啦。

/usr/sbin/ntptrace

这个指令可以用来追踪某部时间伺服器的时间对应关系,底下我们会介绍如何使用。

Linux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Linux 内核修改与编译图文教程 1

1、实验目的 针对Ubuntu10.04中,通过下载新的内核版本,并且修改新版本内核中的系统调用看,然后,在其系统中编译,加载新内核。 2、任务概述 2.1 下载新内核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 2.2 修改新内核系统调用 添加新的系统调用函数,用来判断输入数据的奇偶性。 2.3 进行新内核编译 通过修改新版内核后,进行加载编译。最后通过编写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3、实验步骤 3.1 准备工作 查看系统先前内核版本: (终端下)使用命令:uname -r 2

3.2 下载最新内核 我这里使用的内核版本是 3.3 解压新版内核 将新版内核复制到“/usr/src”目录下 在终端下用命令:cd /usr/src进入到该文件目录 解压内核:linux-2.6.36.tar.bz2,在终端进入cd /usr/src目录输入一下命令: bzip2 -d linux-2.6.36.tar.bz2 tar -xvf linux-2.6.36.tar 文件将解压到/usr/src/linux目录中 3

使用命令: ln -s linux-2.6.36 linux 在终端下输入一下命令: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kernel-package libncurses5-dev fakeroot sudo aptitude install libqt3-headers libqt3-mt-dev libqt3-compat-headers libqt3-mt 4

linux内核升级图文攻略

linux内核升级图文攻略 一、Linux内核概览Linux是一个一体化内核(monolithic kernel)系统。设备驱动程序可以完全访问硬件。Linux内的设备驱动程序可以方便地以模块化(modularize)的形式设置,并在系统运行期间可直接装载或卸载。1. linux内核linux 操作系统是一个用来和硬件打交道并为用户程序提供一个 有限服务集的低级支撑软件。一个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的共生体,它们互相依赖,不可分割。计算机的硬件,含有外围设备、处理器、内存、硬盘和其他的电子设备组成计算机的发动机。但是没有软件来操作和控制它,自身是不能工作的。完成这个控制工作的软件就称为操作系统,在Linux的术语中被称为“内核”,也可以称为“核心”。Linux内核的主要模块(或组件)分以下几个部分:. 进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 . 定时器(timer). 中断管理(interrupt management). 内存管理(memory management). 模块管理(module management). 虚拟文件系统接口(VFS layer). 文件系统(file system). 设备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 进程间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 网络管理(network management. 系统启动(system init)等操作系统功能的实现。2. linux内核版本号Linux内核使用三种不同的版本编号方式。. 第一种方

式用于1.0版本之前(包括1.0)。第一个版本是0.01,紧接着是0.02、0.03、0.10、0.11、0.12、0.95、0.96、0.97、0.98、0.99和之后的1.0。. 第二种方式用于1.0之后到2.6,数字由三部分“A.B.C”,A代表主版本号,B代表次主版本号,C代表较小的末版本号。只有在内核发生很大变化时(历史上只发生过两次,1994年的1.0,1996年的2.0),A才变化。可以通过数字B来判断Linux是否稳定,偶数的B代表稳定版,奇数的B代表开发版。C代表一些bug修复,安全更新,新特性和驱动的次数。以版本2.4.0为例,2代表主版本号,4代表次版本号,0代表改动较小的末版本号。在版本号中,序号的第二位为偶数的版本表明这是一个可以使用的稳定版本,如2.2.5; 而序号的第二位为奇数的版本一般有一些新的东西加入,是个不一定很稳定的测试版本,如2.3.1。这样稳定版本来源于上一个测试版升级版本号,而一个稳定版本发展到完全成熟后就不再发展。. 第三种方式从2004年2.6.0版本开始,使用一种“time-based”的方式。 3.0版本之前,是一种“A.B.C.D”的格式。七年里,前两个数字A.B即“2.6”保持不变,C随着新版本的发布而增加,D代表一些bug修复,安全更新,添加新特性和驱动的次数。3.0版本之后是“A.B.C”格式,B随着新版本的发布而增加,C代表一些bug修复,安全更新,新特性和驱动的次数。第三种方式中不使用偶数代表稳定版,奇数代表开发版这样的命名

如何自行编译一个Linux内核的详细资料概述

如何自行编译一个Linux内核的详细资料概述 曾经有一段时间,升级Linux 内核让很多用户打心里有所畏惧。在那个时候,升级内核包含了很多步骤,也需要很多时间。现在,内核的安装可以轻易地通过像 apt 这样的包管理器来处理。通过添加特定的仓库,你能很轻易地安装实验版本的或者指定版本的内核(比如针对音频产品的实时内核)。 考虑一下,既然升级内核如此容易,为什么你不愿意自行编译一个呢?这里列举一些可能的原因: 你想要简单了解编译内核的过程 你需要启用或者禁用内核中特定的选项,因为它们没有出现在标准选项里 你想要启用标准内核中可能没有添加的硬件支持 你使用的发行版需要你编译内核 你是一个学生,而编译内核是你的任务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懂得如何编译内核是非常有用的,而且可以被视作一个通行权。当我第一次编译一个新的Linux 内核(那是很久以前了),然后尝试从它启动,我从中(系统马上就崩溃了,然后不断地尝试和失败)感受到一种特定的兴奋。 既然这样,让我们来实验一下编译内核的过程。我将使用Ubuntu 16.04 Server 来进行演示。在运行了一次常规的 sudo apt upgrade 之后,当前安装的内核版本是 4.4.0-121。我想要升级内核版本到 4.17,让我们小心地开始吧。 有一个警告:强烈建议你在虚拟机里实验这个过程。基于虚拟机,你总能创建一个快照,然后轻松地从任何问题中回退出来。不要在产品机器上使用这种方式升级内核,除非你知道你在做什么。 下载内核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下载内核源码。在 Kernel 找到你要下载的所需内核的URL。找到URL 之后,使用如下命令(我以 4.17 RC2 内核为例)来下载源码文件: wget https://git.kernel/torvalds/t/linux-4.17-rc2.tar.gz

编译在arm板上运行的内核模块

编译在arm板上运行的内核模块 前两天被这个事情搞晕了,看视频的时候感觉编译一个内核模块很简单的, 就是修改makefile 的两个地方,但是自己一做就出现问题了,因为我是自己自 学的,身边没有可以指导的人,所以很多都要靠自己摸索了,我自己编译的时 候出现很多警告信息和错误,提示找不到头文件,还有一些看不懂的信息,到 处找资料,但是都没有说清楚,看了很久也没看出什么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看 的头晕,准备放弃了,今天在学习的时候又去看结果看到一篇博文,才焕然大 悟,makefile 里面要改的源代码路径是移植到arm 板上的linux 源代码,才突然 想起来,我自己改错了,就是要把路径指上你开发板上运行的linux 内核源代 码的顶层路径,我是用的通过nfs 启动系统的,是按照国嵌的视频一步步做的, 所以我的路径在我的nfs 所在的路径。这些问题对于一些学了很久的人来说可 能很低级,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碰到后半天搞不好,所以写下来供参考。 。。下面是我自己找的一个小实验: #include #include MODULE_LICENSE(“GPL”);MODULE_AUTHOR(“David Xie”);MODULE_DESCRIPTION(“Hello World Module”);MODULE_ALIAS(“a simplest module”);static int __init hello_init(){ printk(KERN_EMERG”Hello World!\n”);return 0;}static void __exit hello_exit(){ printk(KERN_EMERG “Goodbye Cruel World!\n”);}module_init(hello_init);module_exit(hello_exit);第一步是编译,首先要做的是设置交叉编译器,修改makefile,打开makefile 文件, 如下:ifneq ($(KERNELRELEASE),)obj-m := hello.oelseKDIR := /forlinux/kernel/linux-2.6.28all: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clean:rm -f *.ko *.o *.mod.o *.mod.c *.symversendif 首先需要指定kernel 的源代码路径:我的是KDIR

Linux 2.6.19.x内核编译配置选项简介(2)

Linux 2.6.19.x内核编译配置选项简介(2) Security Marking 对网络包进行安全标记,类似于nfmark,但主要是为安全目的而设计,如果你不明白的话就别选 Network packet filtering (replaces ipchains) Netfilter可以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修改,可以作为防火墙("packet filter"或"proxy-based")或网关(NAT)或代理(proxy)或网桥使用.选中此选项后必须将"Fast switching"关闭,否则将前功尽弃 Network packet filtering debugging 仅供开发者调试Netfilter使用 Bridged IP/ARP packets filtering 如果你希望使用一个针对桥接的防火墙就打开它 Core Netfilter Configuration 核心Netfilter配置(当包流过Chain时如果match某个规则那么将由该规则的target来处理,否则将由同一个Chain中的下一个规则进行匹配,若不match所有规则那么最终将由该Chain的policy进行处理) Netfilter netlink interface 允许Netfilter在与用户空间通信时使用新的netlink接口.netlink Socket是Linux用户态与内核态交流的主要方法之一,且越来越被重视 Netfilter NFQUEUE over NFNETLINK interface 通过NFNETLINK接口对包进行排队 Netfilter LOG over NFNETLINK interface 通过NFNETLINK接口对包记录.该选项废弃了ipt_ULOG和ebg_ulog机制,并打算在将来废弃基于syslog 的ipt_LOG和ip6t_LOG模块 Layer 3 Independent Connection tracking 独立于第三层的链接跟踪,通过广义化的ip_conntrack支持其它非IP协议的第三层协议 Netfilter Xtables support 如果你打算使用ip_tables,ip6_tables,arp_tables之一就必须选上 "CLASSIFY" target support 允许为包设置优先级,一些排队规则(atm,cbq,dsmark,pfifo_fast,htb,prio)需要使用它 "CONNMARK" target support 类似于"MARK",但影响的是连接标记的值 "DSCP" target support 允许对ip包头部的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point)字段进行修改,该字段常用于Qos "MARK" target support 允许对包进行标记(通常配合ip命令使用),这样就可以改变路由策略或者被其它子系统用来改变其行为"NFQUEUE" target Support 用于替代老旧的QUEUE(iptables内建的target之一),因为NFQUEUE能支持最多65535个队列,而QUEUE 只能支持一个 "NOTRACK" target support 允许规则指定哪些包不进入链接跟踪/NA T子系统 "SECMARK" target support

Linux kernel内核升级全过程,教你一次成功

序言 由于开发环境需要在linux-2.6内核上进行,于是准备对我的虚拟机上的Linux系统升级。没想到这一弄就花了两天时间( 反复装系统,辛苦啊~~),总算把Linux系统从2.4.20-8内核成功升级到了2.6.18内核。 网上虽然有很多介绍Linux内核升级的文章,不过要么过时,下载链接失效;要么表达不清,不知所云;更可气的是很多 文章在转载过程中命令行都有错误。刚开始我就是在这些“攻略”的指点下来升级的,以致于浪费了很多时间。 现在,费尽周折,升级成功,心情很爽,趁性也来写个“升级攻略”吧!于是特意又在虚拟机上重新安装一个Linux系统 ,再来一次完美的升级,边升级边记录这些步骤,写成一篇Linux内核升级记实录(可不是回忆录啊!),和大家一起分享 ~~! 一、准备工作 首先说明,下面带#号的行都是要输入的命令行,且本文提到的所有命令行都在终端里输入。 启动Linux系统,并用根用户登录,进入终端模式下。 1、查看Linux内核版本 # uname -a 如果屏幕显示的是2.6.x,说明你的已经是2.6的内核,也用不着看下文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如果显示的是 2.4.x,那恭喜你,闯关通过,赶快进行下一步。 2、下载2.6内核源码 下载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pub/linux/kernel/v2.6/linux-2.6.18.tar.bz2 3、下载内核升级工具 (1)下载module-init-tools-3.2.tar.bz2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pub/linux/utils/kernel/module-init-tools/module-init-tools-3.2.tar.bz2 (2)下载mkinitrd-4.1.18-2.i386.rpm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fedora/linux/3/i386/RPMS.core/mkinitrd-4.1.18-2.i386.rpm (3)下载lvm2-2.00.25-1.01.i386.rpm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fedora/linux/3/i386/RPMS.core/lvm2-2.00.25-1.01.i386.rpm (4)下载device-mapper-1.00.19-2.i386.rpm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fedora/linux/3/i386/RPMS.core/device-mapper-1.00.19-2.i386.rpm (2.6.18内核和这4个升级工具我都有备份,如果以上下载地址失效,请到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guestbook留下你的邮箱,我给你发过去)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编译和烧写

实验二 嵌入式Linux系统内核的配置、编译和烧写 1.实验目的 1)掌握交叉编译的基本概念; 2)掌握配置和编译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内核的方法; 3)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2.实验环境 1)装有Windows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上装有Linux虚拟机软件; 3)嵌入式系统实验箱及相关软硬件(各种线缆、交叉编译工具链等等)。 3.预备知识 1)嵌入式Linux内核的配置和裁剪方法; 2)交叉编译的基本概念及编译嵌入式Linux内核的方法; 3)嵌入式系统的基本架构。 4.实验内容和步骤 4.1 内核的配置和编译——配置内核的MMC支持 1)由于建立交叉编译器的过程很复杂,且涉及汇编等复杂的指令,在这里 我们提供一个制作好的编译器。建立好交叉编译器之后,我们需要完成 内核的编译,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完整的Linux内核源文件包,目前流行 的源代码版本有Linux 2.4和Linux 2.6内核,我们使用的是Linux 2.6内核; 2)实验步骤: [1]以root用户登录Linux虚拟机,建立一个自己的工作路径(如用命令 “mkdir ‐p /home/user/build”建立工作路径,以下均采用工作路径 /home/user/build),然后将“cross‐3.3.2.tar.bz2、dma‐linux‐2.6.9.tar.gz、 dma‐rootfs.tar.gz”拷贝到工作路径中(利用Windows与虚拟机Linux 之间的共享目录作为中转),并进入工作目录; [2]解压cross‐3.3.2.tar.bz2到当前路径:“tar ‐jxvf cross‐3.3.2.tar.bz2”; [3]解压完成后,把刚刚解压后在当前路径下生成的“3.3.2”文件夹移 动到“/usr/local/arm/”路径下,如果在“/usr/local/”目录下没有“arm” 文件夹,用户创建即可; [4]解压“dma‐linux‐2.6.9.tar.gz”到当前路径下:

ubuntu12.04 升级内核实战

ubuntu12.04 升级内核实战 ubuntu 12.04内核是linux 3.2.0-24,其实升级到最新版本3.3.4也没什么很大意义,主要是集成了一些新的驱动和一些普通用户用不到的功能,所以基本上本文纯属折腾,但不要随便升级当班设备啊!好了,不废话了,我们开始........... 首先是准备条件: ①、有一台装有ubuntu 12.04的机器 ②、先移步到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下载linux稳定版内核 ③、拥有root权限 ④、并将下载好的内核解压到/usr/src下,使用命令如下: #tar jxvf linux-3.3.4.tar.bz2 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一个名叫linux-3.3.4 好,现在一切都准备好了,接下来就开始配置,编译,安装新内核吧!1,进入刚才的文件夹/usr/src/linux-3.3.4,输入命令:$ make mrproper 该命令的功能在于清除当前目录下残留的.config和.o文件,这些文件一般是以前编译时未清理而残留的。而对于第一次编译的代码来说,不存在这些残留文件,所以可以略过此步,但是如果该源代码以前被编译过,那么强烈建议执行此命令,否则后面可能会出现未知的问题。2,配置编译选项 作为操作系统的内核,其内容和功能必然非常繁杂,包括处理器调

度,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管理,进程通讯以及设备管理等等,而对于不同的硬件,其配置选项也不相同,所以在编译源代码之前必须设置编译选项。其实我觉得这一步是升级内核整个过程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因为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正确选择yes or no需要对计算机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但是这里的选项实在是太多了,大概有几百项之多,我以前曾尝试着一项一项的选,但是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有很多选项不是很明白。 既然这样,难道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么?当然有!那就是make menuconfig 或者make xconfig。我使用的是make menuconfig,但是前提条件是要装ncurses。 ncurses 到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pub/gnu/ncurses/下载,可以放到任何目录进行安装: tar zxvf ncurses.tar.gz #解压缩并且释放文件包 cd ncurses #进入解压缩的目录(注意版本) ./configure #按照你的系统环境制作安装配置文件 make #编译源代码并且编译NCURSES库 su root #切换到root用户环境 make install #安装编译好的NCURSES库 另外,在make menuconfig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选项需要你来设置

升级Centos6.5安装光盘中的内核

升级CentOS6.5安装镜像中的Linux内核版本 前言 因为之前笔者所在公司的一款虚拟化平台产品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部署时出现不兼容现象,怀疑是安装介质中我们所定制的Linux内核与新服务器硬件不兼容导致,于是就牵涉到升级安装介质中Linux内核的工作。由于这款虚拟化平台产品是在CentOS6.5的基础上定制得到,所以本质上相当于直接更新CentOS6安装介质中Linux内核。关于如何定制一张Linux发行版光盘,以及如何在一个完整现有的Linux系统上升级内核,网上各种文章铺天盖地几乎已成大路货。然而直接升级发行版介质中的内核却少有提及,为此我将整个工作过程记录下来,所用方式方法不一定最优,但意在抛砖引玉。 在我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发现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上的内核最新版本已悄然变为4.8.6,这是一个stable版本,于是乎决定就用它了。 安装光盘目录结构分析 CentOS6.5安装介质目录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CentOS发行版ISO目录树 (1)EFI目录主要用于64位的基于EFI的系统引导。其中的BOOT目录下的BOOTX64.conf为grub的配置文件,用于显示引导菜单。

(2) images目录:包含有各种引导镜像。最重要的是引导第二阶段安装程序需要用到的镜像文件install.img(CentOS7安装盘中该文件名称是squashfs.img),该镜像文件内部文件系统类型是squashfs,未经压缩,可以直接挂载(只读),anaconda程序就在这个镜像文件中。该目录中还包含一个pxeboot目录,主要用于制作PXE安装方式引导介质。 (3) isolinux目录:有开机引导系统安装的内核(vmlinuz)及临时文件系统(initrd.img),在引导系统时会载入内存。 (4) Packages目录:包含安装所需的所有二进制RPM包。 (5) repodata目录:一个位于光盘介质上的yum源,内部包含了软件仓库所有的配置文件。 (6) TRANS.TBL文件:记录当前目录的列表,用mkisofs的-T参数重新生成,主要是为了支持长文件名称。 (7) .discinfo文件是安装介质的识别信息。.treeinfo文件记录不同安装方式安装程序所在的目录结构,如PXE方式时,内核kernel=images/pxeboot/vmlinuz,根文件系统initrd=images/pxeboot/initrd.img。 CentOS安装光盘是一张引导盘,启动时,引导程序会分别将vmlinuz和initrd.img载入内存,待内核初始化完成后,会执行initrd中的/sbin/init,/sbin/init 加载/sbin/loader,最终加载运行install.img中的anaconda安装程序。anaconda会根据配置和用户操作分别安装Packages文件夹下的rpm包,操作系统内核也以rpm包的形式存在其中。因此,需要更新的文件主要是光盘中isolinux、image/pxeboot下的vmlinuz和initrd.img文件,Packages目录下的内核RPM包。 编译内核及模块 第一步,从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上下载新版本的内核源码,linux内核版本号中的第二位(即次版本号)为偶数的版本为稳定版,为奇数的版本是处于开发中的非稳定版,本文考虑到更新后的安装程序需要用于生产环境,因此,选择的版本号为4.8.6,即稳定版。下载后直接用tar将源码解压到/usr/src/kernels路径下。 第二步,配置和编译内核。在配置和编译内核前,需先准备好相关工具环境,先执行yum –y install gccncurses-developensslcreaterepo,在源码目录下分别执行下述命令即可生成内核二进制文件: # make menuconfig //启动一个图形化内核配置界面,该配置工具会将当前系统内核配置作为默认配置,配置好后选择按钮,会再内核源码目录中生成

linux内核编译和生成makefile文件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姓名:学号: 一、实验题目 1.编译linux内核 2.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为project工程自动生成Makefile,并测试 3.在内核中添加一个模块 二、实验目的 1.了解一些命令提示符,也里了解一些linux系统的操作。 2.练习使用autoconf和automake工具自动生成Makefile,使同学们了解Makefile的生成原理,熟悉linux编程开发环境 三、实验要求 1使用静态库编译链接swap.c,同时使用动态库编译链接myadd.c。可运行程序生成在src/main目录下。 2要求独立完成,按时提交 四、设计思路和流程图(如:包括主要数据结构及其说明、测试数据的设计及测试结果分析) 1.Makefile的流程图: 2.内核的编译基本操作 1.在ubuntu环境下获取内核源码 2.解压内核源码用命令符:tar xvf linux- 3.18.12.tar.xz 3.配置内核特性:make allnoconfig 4.编译内核:make 5.安装内核:make install

6.测试:cat/boot/grub/grub.conf 7.重启系统:sudo reboot,看是否成功的安装上了内核 8.详情及结构见附录 3.生成makefile文件: 1.用老师给的projec里的main.c函数。 2.需要使用automake和autoconf两个工具,所以用命令符:sudo apt-get install autoconf 进行安装。 3.进入主函数所在目录执行命令:autoscan,这时会在目录下生成两个文件 autoscan.log和configure.scan,将configure.Scan改名为configure.ac,同时用gedit打开,打开后文件修改后的如下: # -*- Autoconf -*- # Process this file with autoconf to produce a configure script. AC_PREREQ([2.69]) AC_INIT([FULL-PACKAGE-NAME], [VERSION], [BUG-REPORT-ADDRESS]) AC_CONFIG_SRCDIR([main.c]) AC_CONFIG_HEADERS([config.h]) AM_INIT_AUTOMAKE(main,1.0) # Checks for programs. AC_PROG_CC # Checks for libraries. # Checks for header files. # Checks for typedefs, structures, and compiler characteristics. # Checks for library functions. AC_OUTPUT(Makefile) 4.新建Makefile文件,如下: AUTOMAKE_OPTIONS=foreign bin_PROGRAMS=main first_SOURCES=main.c 5.运行命令aclocal 命令成功之后,在目录下会产生aclocal.m4和autom4te.cache两个文件。 6.运行命令autoheader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h.in这个新文件。 7.运行命令autoconf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configure这个新文件。 8.运行命令automake --add-missing输出结果为: Configure.ac:11:installing./compile’ Configure.ac:8:installing ‘.install-sh’ Configure.ac:8:installing ‘./missing’ Makefile.am:installing ‘./decomp’ 9. 命令成功之后,会在目录下产生depcomp,install-sh和missing这三个新文件和执行下一步的Makefile.in文件。 10.运行命令./configure就可以自动生成Makefile。 4.添加内核模块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

linux、内核源码、内核编译与配置、内核模块开发、内核启动流程(转) linux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是由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组成的 为什么要划分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答:有关CPU体系结构,各处理器可以有多种模式,而LInux这样的划分是考虑到系统的 安全性,比如X86可以有4种模式RING0~RING3 RING0特权模式给LINUX内核空间RING3给用户空间 linux内核是如何组成的? 答:linux内核由SCI(System Call Interface)系统调用接口、PM(Process Management)进程管理、MM(Memory Management)内存管理、Arch、 VFS(Virtual File Systerm)虚拟文件系统、NS(Network Stack)网络协议栈、DD(Device Drivers)设备驱动 linux 内核源代码 linux内核源代码是如何组成或目录结构? 答:arc目录存放一些与CPU体系结构相关的代码其中第个CPU子目录以分解boot,mm,kerner等子目录 block目录部分块设备驱动代码 crypto目录加密、压缩、CRC校验算法 documentation 内核文档 drivers 设备驱动 fs 存放各种文件系统的实现代码 include 内核所需要的头文件。与平台无关的头文件入在include/linux子目录下,与平台相关的头文件则放在相应的子目录中 init 内核初始化代码 ipc 进程间通信的实现代码 kernel Linux大多数关键的核心功能者是在这个目录实现(程序调度,进程控制,模块化) lib 库文件代码 mm 与平台无关的内存管理,与平台相关的放在相应的arch/CPU目录net 各种网络协议的实现代码,注意而不是驱动 samples 内核编程的范例 scripts 配置内核的脚本 security SElinux的模块 sound 音频设备的驱动程序 usr cpip命令实现程序 virt 内核虚拟机 内核配置与编译 一、清除 make clean 删除编译文件但保留配置文件

redhat5.8升级内核版本培训资料

r e d h a t5.8升级内核 版本

一、升级背景 前段时间公司有个项目用到了短信收发的业务,采购了两台16口的Wavecom USB短信猫设备,服务器操作系统是ReadHat5.4,内核2.6.18,插上设备后,操作系统无法自动识别该设备,原因是没有预装该设备USB转串口的驱动程序,可能是只有这个产品不能识别,因为曾经我用过单口的GSM MODEM短信猫测试,可以自动识别出来。后来从供应商处得到信息,说是他们这个产品比较新,版本低的内核没有预装新的USB转串口驱动程序,但现在2.6.32以上内核都自带了USB转串口的驱动,所以最后通过升级系统内核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 二、升级测试环境 宿主机:Window xp 虚拟机:VM8.0.2 OS:CentOS 5.8 Final 内核(升级前):2.6.18 所有操作步聚使用root权限 三、升级步聚 1、下载内核 到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下载一个新版本内核源码,当前最新稳定版为3.3.4。这里下载的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pub/linux/kernel/v2.6/longterm/v2.6.35/linux-2.6.35.13.tar.bz2

2、解压内核文件 将linux-2.6.35.13.tar.bz2上传到/usr/local/src目录下,使用tar -jxvf linux-2.6.35.13.tar.bz2命令解压,得到linux-2.6.35.13目录 3、清除文件 cd linux-2.6.35.13(下面所有操作都是在此目录,除非切换了新的目录) make distclean 清除以前编译内核生成的所有文件(除了清除可执行文件和目标文件外,configure所产生的Makefile也会清除掉) 如果是第一次编译,这步聚可以省略 4、复制配置文件 将系统默认的内核配置文件复制到linux-2.6.35.13目录下,并命名.config cp /boot/config-2.6.18-308.el5 .config 5、内核配置(make menuconfig) 内核配置,有三种方式: a)、make config:基于文本的最为传统的配置界面,不推荐使用 b)、make menuconfig:基于文本选单的配置界面,字符终端下推荐使用。 注意:使用make menuconfig 需要安装ncurses(yum -y install ncurses-devel),如果未安装会报如下错误:

linux内核配置模块编译安装

Linux内核配置编译和加载 Linux内核模块 Linux内核结构非常庞大,包含的组件也非常多,想要把我们需要的部分添加到内核中,有两个方法:直接编译进内核和模块机制 由于直接编译进内核有两个缺点,一是生成的内核过大,二是每次修改内核中功能,就必须重新编译内核,浪费时间。因此我们一般采用模块机制,模块本身不被编译进内核映像,只有在加载之后才会成为内核的一部分,方便了修改调试,节省了编译时间。 配置内核 (1)在drivers目录下创建hello目录存放hello.c源文件 (2)在hello目录下新建Makefile文件和Kconfig文件 Makefile文件内容: obj-y += hello.o //要将hello.c编译得到的hello.o连接进内核 Kconfig文件内容: 允许编译成模块,因此使用了tristate (3)在hello目录的上级目录的Kconfig文件中增加关于新源代码对应项目的编译配置选项 修改即driver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添加

source "drivers/hello/Kconfig" //使hello目录下的Kconfig起作用 (4)在hello目录的上级目录的Makefile文件中增加对新源代码的编译条目 修改driver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添加 obj-$(CONFIG_HELLO_FOR_TEST) += hello/ //使能够被编译命令作用到 (5)命令行输入“make menuconfig”,找到driver device,选择select,发现test menu 已经在配置菜单界面显示出来 (6)选择test menu进入具体的配置,可以选择Y/N/M,这里我选择编译为M,即模块化 (7)保存退出后出现 (8)进入kernels目录中使用“ls -a”查看隐藏文件,发现多出.config隐藏文件,查看.config 文件

RedHat5 内核升级指南

RedHat5.3 升级内核到2.6.33 版本

错误:insmod: error inserting '/lib/dm-region-hash.ko' : -1 File exists 编译2.6.31内核后重启出现 insmod: error inserting '/lib/dm-region-hash.ko' : -1 File exists 解决方法: 1,解压initrd文件 [root@bogon ~]# cp /boot/initrd-2.6.30.4.img /tmp [root@bogon ~]# cd /tmp/ [root@bogon tmp]# ls initrd-2.6.30.4.img [root@bogon tmp]# mkdir newinitrd [root@bogon tmp]# cd newinitrd/ [root@bogon newinitrd]# zcat ../initrd-2.6.30.4.img |cpio -i 11537 blocks 释放之后看到如下内容 [root@bogon newinitrd]# ls bin dev etc init lib proc sbin sys sysroot 2,ok,下边就是编辑init,删掉其中重复的四行中的两行 echo "Loading dm-region-hash.ko module" insmod /lib/dm-region-hash.ko echo "Loading dm-region-hash.ko module" insmod /lib/dm-region-hash.ko 3,重新打包initrd [root@bogon newinitrd]# find .|cpio -c -o > ../initrd 11538 blocks [root@bogon newinitrd]# cd .. [root@bogon tmp]# gzip -9 < initrd > initrd.img [root@bogon tmp]# ls initrd-2.6.30.4.img initrd initrd.img newinitrd 好了,initrd.img就是重新打包的initrd了,然后把initrd.img拷贝到/boot,更改grub.conf里边的initrd-2.6.30.4.img为initrd.img就可以了, 这样“insmod: error inserting '/lib/dm-region-hash.ko' : -1 File exists”就不会有了 其实将init文件的第二行“setquiet”去掉,你就知道initrd文件到底在做什么了

实验2.3_内核模块_实验报告

<内核模块>实验报告 题目: 内核模块实验 1、实验目的 模块是Linux系统的一种特有机制,可用以动态扩展操作系统内核功能。编写实现某些特定功能的模块,将其作为内核的一部分在管态下运行。本实验通过内核模块编程在/porc文件系统中实现系统时钟的读操作接口。 2、实验内容 设计并构建一个在/proc文件系统中的内核模块clock,支持read()操作,read()返回值为一字符串,其中包块一个空格分开的两个子串,分别代表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_sec和https://www.360docs.net/doc/4c7145582.html,_usec。 3、实验原理 Linux模块是一些可以作为独立程序来编译的函数和数据类型的集合。在装载这些模块时,将它的代码链接到内核中。Linux模块可以在内核启动时装载,也可以在内核运行的过程中装载。如果在模块装载之前就调用了动态模块的一个函数,那么这次调用将会失败。如果这个模块已被加载,那么内核就可以使用系统调用,并将其传递到模块中的相应函数。 4、实验步骤 编写内核模块 文件中主要包含init_module(),cleanup_module(),proc_read_clock()三个函数。其中init_module(),cleanup_module()负责将模块从系统中加载或卸载,以及增加或删除模块在/proc中的入口。read_func()负责产生/proc/clock被读时的动作。 内核编译部分过程:

过程持续较长时间. ●编译内核模块Makefile文件 Makefile CC=gcc MODCFLAGS := -Wall -D__KERNEL__ -DMODULE –DLINUX clock.o :clock.c /usr/include/linux//version.h $(CC) $(MODCFLAGS) –c clock.c echo insmod clock.o to turn it on echo rmmod clock to turn ig off echo 编译完成之后生成clock.o模块文件。 注:此参考makefile文件包含错误, 于是从网上寻找相关教程自行修改得到合适的Makefile文件 ●内核模块源代码clock.c #define MODULE #define MODULE_VERSION “1.0” #define MODULE_NAME “clock”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proc_read_clock(char* page, char** start, off_t off,int count,int* eof,void* data) { int len; struct timeval xtime;

Linux如何禁止系统内核Kernel自动升级

Linux如何禁止系统内核Kernel自动升级 Kernel是系统内核,Linux系统在进行升级的时候内核也会跟着更新,有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少用户会选择不升级Linux内核,那么要如何禁止Kernel升级呢? 不过在更新其他软件包时,如果依赖最新的内核,那么该软件包是没法更新成功的。 方法如下: 方法1: # vim /etc/yum.conf exclude=kernel* 在 [main]配置段下,追加或修改以上内容。 可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是否生效: # yum update | grep -i kernel 方法2: 在yum命令行中加上-x参数,来跳过指定的更新。如: # yum -x ‘kernel*’ update Linux禁止系统内核Kernel升级的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方法2是通过在yum命令行中加入参数来实现的,相较于方法1简单了很多。 【拓展阅读】Linux 新手容易犯的 7 个错误 7. 选择错误的 Linux 发行版 Linux 有几百个不同的版本,或者按他们的称呼叫做发行版(distribution)。其中许多是专门针对不同的版本或用户的。选择了错误的版本,你与 Linux 的第一次亲密体验将很快变成一个噩梦。 如果你是在朋友的帮助下切换的话,确认他们的建议是适合你,而不是他们。有大量的文章可以帮助到你,你只需要关注前 20 名左右的或者列在 Distrowatch 的即可,就不太可能会搞错。

更好的做法是,在你安装某个发行版之前先试试它的 Live DVD。Live DVD 是在外设 上运行发行版的,这样可以允许你在不对硬盘做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试。事实上,除非你知道怎么让硬盘在 Linux 下可访问,否则你是不会看到你的硬盘的。 6. 期待什么都是一样的 由于经验有限,许多 Windows 用户不知道新的意味着新的程序和新的处理方式。事 实上你的 Windows 程序是无法在 Linux 上运行的,除非你用 WINE 或者 Windows 虚拟机。而且你还不能用 MS Office 或者 PhotoShop ——你必须要学会使用 LibreOffice 和 Krita。 经过这些年,这些应用可能会有和 Windows 上的应用类似的功能,但它们的功能可能具 有不同的名称,并且会从不同的菜单或工具栏获得。 就连很多想当然的都不一样了。Windows 用户会特别容易因为他们有多个桌面环境 可以选择而大吃一惊——至少有一个主要的和很多次要的桌面环境。 5. 安装软件的时候不知所措 在 Windows 上,新软件是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程序来安装的。通常它囊括了其它所 需的依赖库。 有两种叫做 Flatpak 和 Snap 的软件包服务目前正在 Linux 上引进类似的安装系统, 但是它们对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设备来说太大了。更多情况下,Linux 依赖于包管理系统,它会根据已安装的包来判断软件的依赖包是否是必需的,从而提供其它所需的依赖包。 笔记本和工作站上的包管理本质上相当于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 Google Play:它速度 很快,并且不需要用于安装的物理介质。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节省 20%-35% 的硬盘空间,因为依赖包不会重复安装。 4. 假想软件会自动更新好 Linux 用户认为控制权很重要。Linux 提供更新服务,不过默认需要用户手动运行。 例如,大多数发行版会让你知道有可用的软件更新,但是你需要选择安装这些更新。 如果你选择更新的话,你甚至可以单独决定每一个更新。例如,你可能不想更新到新的内核,因为你安装了一些东西需要使用当前的内核。又或者你想要安装所有的安全性更新,但不想把发行版更新到一个新的版本。一切都由你来选择。 3. 忘记密码 许多 Windows 用户因为登录不方便而忘记密码。又或者为了方便起见,经常运行一 个管理账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