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公子重耳之亡教案

晋公子重耳之亡教案
晋公子重耳之亡教案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晋公子重耳之亡》教案

一、关于《左传》

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亦有《春秋古文》、《左氏》、《春秋内传》等名称,乃是阐发《春秋经》大意之作。

所载史事虽均始于鲁隐公元年(B.C.722年),但《左传》断限不同《春秋》、《公羊》、《谷梁》,后三者止于获麟(鲁哀公十四年,B.C.481年),然《左传》古经终于鲁哀公十六年夏“孔子卒”,而今所见之传文则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

就经学看来,《左传》为阐发《春秋》微言大义而作,所以依经立传、引经释义,并推崇经文,阐绎《春秋》书法,其中多以史事直陈而见《春秋》大义,亦也不能忽略其史书性质。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左传》有着叙事能力有着惊人的发展,将纷杂多变的歷史事件,有条不紊的记述。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为后人称道;其外交辞令亦相当精彩,精炼严密而有力。且记叙歷史事件与人物时,不完全从史学价值考虑,常有细緻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像,为其显着的文学因素。

二、关于《左传》的作者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云:“自孔子论史记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从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叶梦得认为《左传》的作者“殆战国周秦之之间人无疑也”。

清代今文经学家,以为《左传》乃刘歆伪作。

目前资料,无法充分说明《左传》作者身份,所以仍归于传统说法,视为鲁君子左丘明所作。

以其言鲁为“我”、文字质朴非类战国时文故,推论其人可能与孔子同期之贤者,书中或偶有后人窜入之文字,但不可就此断为战国之人。

三、关于重耳流亡的背景

晋国骊姬之乱(前657年—前651年)

晋献公娶了六个妻子,生了五个儿子,齐姜生了太子申生,戎国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她妹妹小戎子生了夷吾,骊戎族人许配了骊姬给晋献公,她生了奚齐,她陪嫁妹妹生了卓子。

当初,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他算了两次命,第一次结果不吉利,第二次吉利。献公决定按照第二次的结果办事。(参考《左传》鲁僖公四年)

骊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她希望立奚齐为太子,让他继承君位。她贿赂晋献公宠信的大夫梁五和东关嬖五,使他们说服献公让申生、重耳和夷吾离开京城。那两个大夫对献公说戎族人和狄族人经常侵犯晋国,需要派长子捍卫领土,使戎狄再也不敢侵犯国家。献公让太子住在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重耳住在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住在二屈(今山西吉县)。两个大夫借用保卫国家安全的名义来阻止献公的长子当国君。请参考《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前666年)。

前656年,骊姬施展阴谋,陷害太子,让他到曲沃去祭祀已故母亲,而且把用来拜神的肉和酒拿回来献给他父亲。骊姬在酒肉偷偷的下了毒。晋献公把肉给狗吃,狗毒死了,发现肉里有毒,以为是太子想谋杀他。太子逃回曲沃,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有个人建议太子为自己申辩,向献公揭露骊姬的阴谋,太子回答:“我父君如果没有骊姬,寝食不安,如果为自己辩护,骊姬会受到惩罚,父君年纪那么大,我不想让他伤心。”那个人就劝告太子快点逃走,太子不肯。二月十七日,在曲沃太子被绞死。骊姬野心勃勃,陷害太子的弟子重耳和夷吾,献公攻打蒲城讨伐重耳,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等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走。(参考《左传》鲁僖公四年)

四、本篇故事梗概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成人愿意和晋献公作战,公子重耳不许可,并说:“靠着君父之命,享优越俸禄,然得到人的拥戴;得人拥戴就

跟君父对抗,没有比这样做有更大的罪恶。我还是逃走算了。”于是逃到狄人那裡去避难,途中有狐偃、赵衰、颠颉、魏犫、司空季子等忠臣相伴。

逃难途中,正碰上狄人攻伐廧咎如,掳获了他们名叫叔隗、季隗二位女子,他们把季隗嫁给公子重耳,后来,她生伯鯈、叔刘;把叔隗嫁给赵衰,后来她生下赵盾。接着,公子重耳欲至齐国,于是重耳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若未回,你就另嫁别人吧!”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之后由于局势使然,重耳等人在狄人那住了十二年。

之后逃难的日子,晋公子重耳过得并不顺遂,甚至碰上了前所未有的羞辱。至卫国,卫文公不礼遇他们。走到五鹿,他们向当地的农人讨饭吃,农人却以轻蔑的口吻,只肯施捨给他们一块泥土;公子重耳非常生气,觉得农人一点都不厚道,欺人太甚,拿起鞭子欲抽打农人,狐偃赶紧劝止他说:“这是老天爷赐给我们的宝贝,象徵得着土块是能建国的预兆。”于是,公子重耳叩头巷农人回礼,接受那土块并一起载走。

至齐国,齐桓公将女嫁予他,送二十乘马车。公子重耳安于舒适的生活,狐偃等人认为不可以这样销磨志气,欲离齐国;在桑树下计划,碰巧有一个採桑的女奴在树上听到了他们的计划,她把所听到的告诉重耳夫人姜氏。姜氏怕她洩露秘密把她杀了;而后对重耳说:“你有行走天下四方的志愿,那个偷听到你们计划的人,我已经杀掉了。”重耳却说:“我没行走天下四方的大志向。”姜氏说:“你得离开齐国。眷恋享受,安于现状,实易败坏一个人的名节。”重耳不答应。于是,姜氏和狐偃共同计划把重耳灌醉,抬到车上带他离开齐国。等重耳酒醒,发现已在离开齐的路上,就要拿戈追杀狐偃,殊不知其臣下之用心良苦,直到忠臣们委委道出当下经过,以及姜氏之晓以大义,早已自尽身亡,方才放声痛哭,接受了这个事实,而愈发振作。

至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腋下的肋骨连在一起,想在他光身子时,欲看究竟是否为真,所以当重耳洗澡时,曹共公竟私闯偷看。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说:“据我观察,晋公子的那些随从,均都足以为一国的辅佐大臣;如晋公子用那些人辅佐的话,那晋公子定能回;他回国主政之后,一定能够在诸国之间得到支持;成为诸侯霸主后,会诛杀对他无礼之国,曹国是第一个。你何不早些和晋国拉拢,攀点交情。”于是送了晚餐且在盘裡头藏玉,没想到为人正直的重耳受了那晚饭,

却退还回玉,对于才权贵一点都不贪恋。

接着逃难到了宋国,宋襄公送二十乘马车。至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招待,郑大夫叔詹谏郑文公说:“臣听说,上天所帮助的都是人力办不到的。晋公子有三样事是上天帮助的,上天或许要树立他为晋的国君吧!你应该礼遇他。男女同姓结婚,他们的子女不旺盛。晋公子的父母都为姬姓,他是姬姓所生,而他一直活跃到现在,这是第一件。他遭遇出亡在外的灾患,而上天却一直不让晋国安宁,大概是在为他开创有利的条件,这是第二件。有三个贤士的才能足以超过其他贤士的,却追随他到处流浪,这是第三件。晋和郑属同等地位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郑国应当礼待他们:更何况公子重耳是上天所帮助的人呢?”郑文公不理会叔詹的谏言。

至达楚国之后,楚成王以酒宴款待。楚成王说:“公子如回晋,欲如何报答于我?”重耳回答道:“美女、钱财,您已有;至于鸟羽、兽毛、象牙、犀皮,也是你们楚国的土地所产。至于能够到晋国的,也全是你们楚国剩下的东西;那些东西怎么能够报答您了?”楚成王说:“话虽如此,你到底如何报答我呢?”重耳正襟危坐答说:“若託您的福,我能回晋,晋、楚两国整军经武,两军在中原相遇,我为报您恩德,我晋国军队就会退避三舍。若避三舍之后,如楚仍未退兵,那么,我们就会左提弓,右摸箭袋,準备和你们楚国周旋一下。”楚国执政子玉请求楚成王杀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很大而律己很严,善于说辞而礼数周到。那些追随他的人态度严肃而待人宽大,忠心耿耿而才能超人。现晋之国君没人拥戴,国内外的人都很讨厌他。我听说姬姓诸国之中,唐叔的后人是较后衰落的。这大概是因为晋公子重耳的关係吧!上天要兴旺的,谁能够去废掉呢?违背天意必定有大的灾祸。”于是,把他们送到秦国去。

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女子作妾,其中一个是穆公的女儿曾经嫁给晋怀公的怀嬴。一天,怀赢捧着匜倒水给重耳洗手,然后重耳用湿手挥怀嬴。怀嬴很生气的说:“秦与晋是对等的国家,你凭什么看轻我!”重耳害怕就将衣退去,自囚以谢罪。一天,秦穆公设宴款待重耳,狐偃说:“我不如赵衰之文彩,请赵衰跟你同去赴宴。”重耳朗颂了“河水”,取河水朝宗大海的意思,表示对秦国的尊敬;秦穆公朗颂了“六月”,预祝重耳事业成功,并勉励他辅佐周天子;赵衰赶紧说道:“重耳!拜谢秦国美言!」于是,重耳拱手一拜,并行稽首大礼;秦穆公起身,

走下一级臺阶,表示不敢接受稽首大礼。赵衰说:「您把辅佐天子的诗篇来嘱咐重耳,重耳怎敢不拜谢呢?”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正月,秦穆公护驾重耳回国。至黄河边,狐偃将璧交给重耳说:“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这过臣均知,而何况您呢?请您允许我从此离开您吧!”重耳发誓说:“回国后,我保证和舅舅一条心;若你不信,白水为证!”说完,将璧投入黄河。他们过了黄河,包围令狐,进入桑泉,取下臼衰。二月十七日,登基就位成为晋国的新君。

五、本篇的人物形象塑造

(一)男性人物形象

⒈晋文公之个性,由公子哥儿的娇生惯养,经过十九年的磨难,逐渐成熟的。虽然脾气不好,但是善听谏。

①礼贤下士,善于用人。跟从重耳流亡他国的有孤偃、赵衰、颠颉等人,都是才华出众之辈。正因为他们才华出众,重耳要想在丧失政权、逃亡他乡的情况下留住这样优秀的人才可谓困难重重了。更何况流亡在外不是一两年的问题,而是十九年。长期漂泊在外,经历风风雨雨,命运好的话,吃得好住得好;但倒霉起来也够他们受的,比如他们路过卫国时,卫文公对他们不以礼相待,他们只好向乡下人讨吃的,乡下人既然递给他们土块。由于各诸侯国国君的猜忌,他们甚至还冒着生命危险。以孤偃等人的才能,谋个职位混口饭吃岂不容易,又何必跟着重耳长期在外受苦受难呢?如此说来,重耳非有很大的魅力不可。纵观全文,重耳不仅礼贤下士,而且善于用人。重耳出奔狄国时,狄人把两个姑娘叔隗和季隗送给他,重耳把年纪大的叔隗给赵衰做妻子了,自己反而娶年纪小的季隗作妻子。由此可见,重耳不但不在部下面前摆架子,而且把他们当亲人看待,有好处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部下。重耳如此重视赵衰,是因为赵衰的确有过人之处,在与秦穆公的宴会上便可知晓。宴会上,秦穆公朗诵了一首《六月》,暗示秦国有意辅佐重耳。赵衰立即领会并提醒了重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赵衰忠心耿耿,跟重耳的爱才如子是分不开的。

②情深义重,知恩图报。重耳是个情义中人。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讲究道义。流亡前,蒲城人准备反击晋国人的攻打,重耳反而拒绝了,选择了逃

亡。他说“依靠父王的命令而享受着养生的俸禄,这样才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有人拥护了反过来又去与父王对抗,没有什么比这罪更大的了!”在他看来,得民者得天下,因此他不能做不义不道之事。第二,感情真切。当重耳打算要离开狄国到齐国时,为了不让妻子季隗受苦,他把妻子留在了狄国,并且吩咐,如果自己二十五年后不回来,她就出嫁给别人。不料妻子信誓旦旦表明心中只有他一个,重耳深受感动,在狄国与深爱的妻子住了十二年才离开。第三,有福同享。前面说过,重耳出奔狄国时把年纪大的叔隗给赵衰做妻子。重耳打下江山,取得政权后并没有忘记曾经与他共患难的人,而是赏赐跟他一起流亡的人。

③知错能改,敢于认错。人非草木,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重耳到齐国时,齐桓公给他娶了妻子,送他马车,重耳从此安于现状,贪图享乐。姜氏与子犯把重耳灌醉后送走了,醒来后,重耳拿戈追打子犯。虽然这样,但是重耳最终还是把贪图眼前利益的嗜好改正了,与子犯共图国家大事。重耳拒收了曹共公送的玉璧,把子犯给的玉璧扔进了黄河。从成王对重耳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直接判断重耳生活节俭,已不再贪图享乐。还有一次,重耳鄙视了秦穆公的女儿,重耳知错后连忙解衣自比囚徒以示谢罪。文章最后还提到,重耳因为没有赏赐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介之推而自责,承认自己的过失。

④能说会道,善于辞令。重耳虽然没有苏秦、张仪等纵横家那种旁征博引的口才,但也非等闲之辈。流亡楚国时,楚王要求重耳以后报答他。重耳以美女玉帛和鸟羽、兽毛等楚国的特产为例,指出楚国什么都不缺了,从而委婉机智地拒绝了楚王的无理要求。不然,楚王很可能就跟他要土地或者大量的金钱,君无戏言,话说出了就很难收回,重耳及时阻止了楚王贪婪的要求。

⑤知己知彼,甘于冒险。当成王向重耳索取财物时,重耳没有答应他,只许诺今后晋楚交战时退避九十里。重耳寄人篱下还敢得罪成王,难道就不怕死?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重耳深知自己在诸侯国的影响力,他也大概熟悉成王的为人胆小怕事吧,因此才敢斗胆冒犯成王。

⒉子犯“肃而宽、忠而能力”在重耳流亡的过程,相当重要。

(二)女性人物形象

⒈季隗:温柔、善良和忠贞。

公元前656年(鲁僖公4年),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而自杀,重耳亦被诬陷,逃到蒲城。1年后,晋献公派寺人披伐蒲,重耳是个孝子,不愿与年老的父亲作对,逃到了据说是他的母国——狄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跟着他的有他舅父狐偃,以及亲信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等人。后来,狄人攻打咎如(狄族的别种),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献给重耳,重耳取季隗,把叔隗配给了赵衰。婚后季隗生了两个儿子,叔隗生了一个儿子,他就是晋灵公时代著名的上卿赵盾。重耳与随从在狄生活了12年,闻管仲死,去狄之齐,这夫妻离别的场面颇为感人,《传》中写道:“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这对话很短。重耳要走了,他舍不得妻子。但这一走,不知能否再来。他的内心是很矛盾的,季隗是狄人之女,在婚姻上没有像中原人那样有严格的约束,非得从一而终,丈夫走了,她完全可以改嫁的。因此他跟她约定,等他25年, 25年不来再改嫁。这好象是夫妻恩爱,不忍分离,实质上重耳是相当自私的。据史料,重耳奔狄已43岁,在狄12年,则时年55岁,再等上25年,年已八旬了,而季隗这时只有25岁,要作长期守活寡的准备,这对她来说,是颇为严酷的。再者,重耳奔齐,还可再娶,季隗在狄,要忍受长期分离之苦,这实在是个严重的考验。《传》写季隗的反应,听起来有点象开玩笑似的:“我已经25岁了,再等25年才改嫁,也快进棺材了,请让我等着你吧。”从这话中,我们听到的是面对突发事变的无奈,对丈夫的顺从和对不可预见的未来的抉择,这艰难的抉择反映了她的爱情观,看出她的温柔、善良和忠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记录下来的与汉人结婚而忠贞守节的少数民族妇女形象。夷狄之女,尚能守节,话外之意,不言自明。

⒉齐姜:刚毅果断,勇于割爱,是具有卓越政治家的眼光。帮助只知享乐、不思进取的重耳成就大业;她不恋儿女私情,主动牺牲个人幸福。用杀蚕妾、劝重耳、醉而遣之的一系列言行,将重耳扶持建立霸业、成就名君的正道上。

重耳能成就大业,齐国的姜氏功不可没。《左传》为此抹上了浓重的一笔: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重耳是因“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惜诸侯”,且当时管仲, 朋已死,“欲得贤佑”而逃往齐国的,所以受到了礼遇。首先是桓公以“宗女妻之”,又给了20乘马车。娇妻美食,乘肥,对于一个落难公子来说,恩同再造,且有了一个安乐窝,因而他也就安居现状,不思进取了。到齐国的第二年,桓公死,竖刁为乱,齐孝公立,并未激起他回归的愿望。重耳留齐五年,并无归心,急坏了狐偃等人,于是在桑下密谋归晋之事,不料树上有人,蚕妾将此事告诉姜氏,姜氏的第一个反应是先把蚕妾杀了,以免走露风声,因为它关系到重耳一干人的性命。其果敢利落的行为,有其远祖姜子牙的遗风,虽然未免残忍,但事关大局。接着下来是明确告诉丈夫,表明她支持他的事业。但重耳否认有这件事,因为他确实没参与密谋,眼前的生活使他感到满足,并无归心。倘若是平庸的女子,丈夫愿意留在身边,求之不得,而姜氏却表现出女中丈夫的英雄气质,敦促他起程,指出“怀与安,实败名”,激励他去成就一番事业,留下千古美名。当时的重耳,已胸无大志,所以也就不赞成离开齐国,因为他毕竟年过六旬,不愿再奔波了。姜氏为了促成丈夫的事业,不得不与子犯密谋,将重耳灌醉,送出了齐国。谁知重耳醒来,见离了娇妻,一怒之下,拿起戈,追杀狐偃。《史记·晋世家》对这一段作了加工,写道:齐女“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愿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乃止,遂行。”《史记》的加工叙述,进一步揭示了姜氏此举的动机,除成就重耳的事业外,还考虑到从者的前途和利益,并通过矛盾的激化来反映重耳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从而反衬姜氏过人的胸襟。《左传》在这一段文字中,通过去与留的矛盾冲突,刻划了一个果敢有谋,以国家和事业为重的妇女形象。作为她的对照,是一个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晋国公子重耳。一个继齐桓公之后拥戴周室,成为春秋霸主的重耳,他的目光,他的见识,他的心态,远不如一个年轻的女子。人们不难得出结论:没有姜氏,就没有后来的晋文公的霸业。如果说季隗是常女的忠贞,那么,姜氏则是烈女的忠贞,是更高意义上的忠贞,显得更加光彩照人。

⒊僖负羁之妻:远见与洞察。

重耳返国途中路过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骈胁(胁骨肉长成一片),就在重耳洗澡时逼近观察,这是一种无礼的举动。这件事传出后,曹国京城大都当成笑谈,独大臣僖负羁的妻子却意识到此事的严重后果,《传》中写道: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 ,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这是一段绝妙文字。它绝就绝在曹国文武百官,对曹侯的无礼举动,视若无睹,而僖负羁之妻,却敏锐地觉察到了此举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当失礼事件传出后,她首先观察了重耳的随从,因为重耳反国,必然受到晋国执政势力的抵抗,因而他是否成功,就看他的随从是否得力。通过观察,她认为重耳的随从“皆足以相国”,这一结论,与后来郑国的叔詹和楚子(楚成王)观察结论相同。说明她有深刻的洞察力,有知人之明。这一点,就足以使她超越了曹国的君臣。她往下的推论,逻辑严密,顺理成章,预言重耳必将反国,并“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国必首当其冲,作为曹国的大臣,必须受到牵连,为了预防,就得巴结重耳,暗通款曲。她的预见, 4年后便得到了证实。僖公28年3月,晋文公伐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之罪,令无入僖负羁之宫,免其族,以报答当年对自己的布施。执曹伯,把曹国的土地分给了宋人。在这一段文字里,作者通过僖负羁之妻的分析,将一位目光敏锐,善于观察,富有远见的妇女形象置于读者面前,使许多男人相形之下,黯然失色。

⒋怀嬴:自尊自爱,不甘心成为政治牺牲品。

当楚成王将重耳送到秦国后,秦穆公给了重耳五个女子,其中就有穆公之女怀嬴,她原先配给夷吾之子太子圉,太子圉在做人质,夷吾死了,圉跑回晋国,怀嬴没有跟他去,留在秦国。当重耳到秦国时,穆公就把这个守寡的女儿许给了重耳。按照礼俗,新娘要给新郎官端水洗脚,洗完手之后,重耳就挥挥手让怀嬴离去,这漫不经心的习惯性动作,使怀嬴受到了伤害,她生气地说:“秦、晋,匹也,何以卑我?”这短短的几句话,有着一种咄咄逼人的威势,是一个因人格受伤害的心灵发出的严厉的叱责。在这语气中,隐含着一个大国公主倚仗强大的国力提升自己地位的呼喊。当时,秦、晋都是大国,晋因多年内乱,其政权多赖秦国的力量得以确

立,穆公将怀嬴送与重耳,无非是想通过婚姻这条纽带结成政治上的大国联盟,怀嬴当深知父亲的用意。然而她先已配给圉,现在又配给圉的伯父重耳,从重耳的这一挥手中仿佛意识到重耳对她的轻视,故以“秦晋匹”来威慑重耳,让重耳重视她的存在。果然,这几句话对重耳具有很大的威慑力,“公子惧,降服而囚”,自动向怀嬴请罪。后来,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返国,这便是晋文公。晋文公死那年,秦、晋发生了崤之战,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将领被晋军俘获,怀嬴几句话便哄骗年幼的晋侯放跑了三名秦将,不难看出她爱她的的祖国,并极具自尊的个性。

⒌赵姬谦卑知礼

如果说怀嬴是一个个性刚强的妇女,有点恃势凌人,带有秦地特有的强悍,那么,传中的另一位公主赵姬,便是一个谦恭知礼的淑女,带着中原礼教的特色了。《传》中写重耳复国后,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三子。赵姬请赵衰将叔隗母子接回来,《传》中写道: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馀(赵衰)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嫡妻),而己下之。这一段文字颇值得玩味。赵姬是晋文公之女,生了3个儿子。当狄人把季隗送还晋文公,使夫妻团圆时,赵姬请求丈夫赵衰把赵盾和叔隗也接回来,赵衰拒绝了这一请求。看来,赵衰是完全将那位狄族的妻子不放在心上了。赵姬先指出这是“得宠忘旧”,做了国君的驸马爷,就忘了结发老妻,身为大臣,喜新厌旧,难于垂范,故又指出“难以使人”,古时提倡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赵姬的批评尖锐而深刻。为了使夫妻、父子团圆,赵姬坚持要赵衰将母子接回来。接回来后,见赵盾有才干,又坚持向文公请求,立为嫡子,使自己所生的3个儿子位居赵盾之下,又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不以贵压贱,展示了身为公主,贵为上卿之妻的赵姬的淑女风范。《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赵姬无疑是谦恭知礼的淑女,在充满明争暗斗的贵族社会和家庭里,是难得的一束春光。她与怀嬴,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出来的贵族妇女。《左传》所要展示的,是源于中原文明的礼教传统的巨大魅力。

⒍介之推之母:甘于淡泊

重耳复国后,“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介之推是重耳的随从,传言逃亡齐国路上,为了解救重耳的饥饿,介之推曾割股啖主,可谓忠心耿耿。但重耳在封赏时,却把这位忠诚的仆从忘了,原因是他没有像狐偃那些人一样,为自己摆功劳。他耻与狐偃等人同列,决计归隐。《左传纪事本末》参考《史记》作“补逸”说:“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至河,咎犯请亡。重耳投璧以与子犯盟。是时,介子推从在船中,乃笑曰:‘天实开公子,而子犯以为己功,而要市于君,因足羞也。我不忍与同位。’乃自隐。”在归隐之时,他与母亲谈论过归隐的原因,《传》中写道: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内外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这段话道出了介之推归隐的原因,是耻与“贪天之功以为己力”的狐偃等人同列,也反映了因晋文公忽略了自己而产生的怨愤情绪。他的母亲则希望儿子向文公说明此事,剖明心迹,然后归隐,以免郁郁终身,介之推则表示要表里如一,不能将隐而求显,反映了他的耿介之风。在这里,左氏既对介之推的人品人格作了赞扬,也对他的遭遇不公表示了不满,而对狐偃等人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而最值得尊敬的则是介母,她先是启发儿子,也学学那一班人,求它个一官半职,免得临死还怨天尤人,当儿子表示不愿效尤,使自己陷于更大的罪时,她说:“亦使知之,若何?”她只希望让文公了解此事。表明她对儿子是否做官一事看得很淡当儿子明确表示彻底归隐的态度时,她说:“能如是乎?与女偕隐。”这其中的第一句话是很耐人寻味的,作为母亲,她自然很了解儿子长期跟随重耳流亡的艰辛和一个忠臣被晋君遗忘的悲愤,因而对儿子的话带有很大的疑问。但她还是表明了与儿子一起归隐的态度。最后与儿子一起死在绵山中。“能如是乎?”如作进一步的分析,则介母在对仕与隐的问题上,比儿子想得更开,反映了她甘于淡泊,不慕富贵荣华的品质。中国妇女自古有相夫教子的传统,介子推的高风亮节,不正源于他的母亲吗?

小结:观左氏用心,主要是有意塑造一批妇女典型,借史传人,以表达他的妇女观。如前所述,这批妇女典型,各各不同。有忠贞型,如季隗;有烈女型,如姜氏;有卓识型,如僖负羁之妻;有自尊型,如怀嬴;有淑女型,如赵姬;有甘淡型,如介母。她们都是中国妇女优良个性的体现。为了刻划这些妇女形象,左氏将她们放在尖锐的矛盾斗争中加以考验,以极俭省的笔墨展示人物的个性,季隗是生死离别,患难见真情;姜氏是事关丈夫事业名声,故舍小我而保大我;僖负羁之妻则是弥补诸侯外交礼仪上的过失,保护她的家庭;怀嬴与赵姬,均是面对尊卑名份的考验;而介母则是面对富贵与贫穷的抉择。这都是常人难以处理好的重大问题,而传中的妇女,都能在突如其来的事变中,以其独有的方式,作恰当的处理,使矛盾一一得以化解,表现了各人的修养和胆识,展示了她们的个性魅力,展现了妇女美德与才干,由此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刻的历史内涵,并且文中的妇女们多是与男子们相对照而显现出她们的优秀品质的,男人的自私、见识短浅正好反衬出妇女们的牺牲精神与远见卓识,由此透出了左氏不同凡响的史识。

六、本篇的文学特色

(一)人物形象刻画富于典型性(以重耳形象为例,通过言语和动作两个方面分析)。

(二)对事件材料的取舍详略得当。(出狄十二年略写,在卫、齐、曹、宋、楚、秦的经历详写)

(三)细节描写富于文学性,摇曳生姿。(以曹共公偷看重耳洗澡、秦穆公与重耳赋诗言志为例)

(四)预言的恰当运用,产生悬念的效果。(僖负羁之妻的看法、郑国叔詹的劝谏、楚成王评论重耳)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出亡事件简述】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各据一方,逐鹿中原。晋国是北方强国,晋献公时就极力向四周扩散自己的势力,并吞了许多小国。当时各诸侯国内部往往存在着尖锐的政治斗争。晋献公一家就出现了三个政治集团,即(1)骊姬、奚齐母子,(2)重耳、狐偃、赵衰和(3)夷吾、吕饴甥、卻芮,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当时的太子原为齐姜所生的申生。后来骊姬设计害死了申生,又进一步对重耳和夷吾进行迫害。重耳、夷吾因此被迫逃离晋国。 重耳出亡发生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当时重耳四十三岁。他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经过八个国家,历尽颠沛。重耳出亡期间,国内政治很不稳定。晋献公死后,奚齐还没即位就被杀害,由公子悼即位为王,不久又被杀害。后来夷吾回国接位,是晋惠公。晋惠公死后,他的太子即位为怀公。 怀公元年,重耳六十二岁,在秦国的协助下攻回晋国,杀怀公,自立为晋文公,在位九年,七十一岁去世。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原文讲读】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5。从者狐偃、赵衰ī、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 1及于难,指晋太子申生之难。《左传》记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听从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其馀二子重耳、夷吾也同时出奔。 2蒲城,今山西省隰xí县,重耳的据点。当时公子重耳驻守蒲城,对晋献公形成威胁,因此献公决定对他进兵。 3保,倚仗。生禄,养生的禄邑,古代贵族从封地中得以养生。 4校,同较,比较、对抗。 5狄,古代中国北方的部族,散处在北方诸侯国之间。 6《史记·晋世家》:“其馀不名者数十人”,意谓随从者甚多。独举此五人,贤而有大功也。狐偃,重耳的舅父,字子犯。 7廧咎如,赤狄之别种,隗姓。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晉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譯 《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

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也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

“晋文公重耳”阅读答案附译文

“晋文公重耳”阅读答案附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 )(3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 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⑤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晋公子重耳之亡教案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

《晋公子重耳之亡》教案 一、关于《左传》 全称为《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亦有《春秋古文》、《左氏》、《春秋内传》等名称,乃是阐发《春秋经》大意之作。 所载史事虽均始于鲁隐公元年(B.C.722年),但《左传》断限不同《春秋》、《公羊》、《谷梁》,后三者止于获麟(鲁哀公十四年,B.C.481年),然《左传》古经终于鲁哀公十六年夏“孔子卒”,而今所见之传文则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公欲以越伐鲁而去三桓”。 就经学看来,《左传》为阐发《春秋》微言大义而作,所以依经立传、引经释义,并推崇经文,阐绎《春秋》书法,其中多以史事直陈而见《春秋》大义,亦也不能忽略其史书性质。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左传》有着叙事能力有着惊人的发展,将纷杂多变的歷史事件,有条不紊的记述。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为后人称道;其外交辞令亦相当精彩,精炼严密而有力。且记叙歷史事件与人物时,不完全从史学价值考虑,常有细緻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像,为其显着的文学因素。 二、关于《左传》的作者 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云:“自孔子论史记次《春秋》,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从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叶梦得认为《左传》的作者“殆战国周秦之之间人无疑也”。 清代今文经学家,以为《左传》乃刘歆伪作。 目前资料,无法充分说明《左传》作者身份,所以仍归于传统说法,视为鲁君子左丘明所作。 以其言鲁为“我”、文字质朴非类战国时文故,推论其人可能与孔子同期之贤者,书中或偶有后人窜入之文字,但不可就此断为战国之人。

三、关于重耳流亡的背景 晋国骊姬之乱(前657年—前651年) 晋献公娶了六个妻子,生了五个儿子,齐姜生了太子申生,戎国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她妹妹小戎子生了夷吾,骊戎族人许配了骊姬给晋献公,她生了奚齐,她陪嫁妹妹生了卓子。 当初,晋献公想立骊姬为夫人,他算了两次命,第一次结果不吉利,第二次吉利。献公决定按照第二次的结果办事。(参考《左传》鲁僖公四年) 骊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她希望立奚齐为太子,让他继承君位。她贿赂晋献公宠信的大夫梁五和东关嬖五,使他们说服献公让申生、重耳和夷吾离开京城。那两个大夫对献公说戎族人和狄族人经常侵犯晋国,需要派长子捍卫领土,使戎狄再也不敢侵犯国家。献公让太子住在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重耳住在蒲城(今山西隰县西北),夷吾住在二屈(今山西吉县)。两个大夫借用保卫国家安全的名义来阻止献公的长子当国君。请参考《左传》鲁庄公二十八年(前666年)。 前656年,骊姬施展阴谋,陷害太子,让他到曲沃去祭祀已故母亲,而且把用来拜神的肉和酒拿回来献给他父亲。骊姬在酒肉偷偷的下了毒。晋献公把肉给狗吃,狗毒死了,发现肉里有毒,以为是太子想谋杀他。太子逃回曲沃,晋献公杀了太子的师傅杜原款。有个人建议太子为自己申辩,向献公揭露骊姬的阴谋,太子回答:“我父君如果没有骊姬,寝食不安,如果为自己辩护,骊姬会受到惩罚,父君年纪那么大,我不想让他伤心。”那个人就劝告太子快点逃走,太子不肯。二月十七日,在曲沃太子被绞死。骊姬野心勃勃,陷害太子的弟子重耳和夷吾,献公攻打蒲城讨伐重耳,带着贤士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等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走。(参考《左传》鲁僖公四年) 四、本篇故事梗概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成人愿意和晋献公作战,公子重耳不许可,并说:“靠着君父之命,享优越俸禄,然得到人的拥戴;得人拥戴就

晋公子重耳之亡译文

《晋公子重耳之亡》译文 晋国的公子重耳遭受危难的时候,晋国军队在蒲城讨伐他。蒲城人打算抵抗,重耳不允许,说:“我倚仗君父的天命而享受养生的俸禄,得到所属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拥护就同君父较量起来, (罪莫大焉)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我还是(其)逃走吧!”于是重耳逃到了狄国。同他一块儿出逃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和司空季子。 狄国人攻打一个叫廧咎如的部落,俘获了君长的两个女儿叔隗和季隗,把她们送给了公子重耳。重耳娶了季魄,生下伯鯈和叔刘。他把叔隗给了赵衰做妻子,生下赵盾。重耳想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回来,你再改嫁。”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改嫁,就该进棺材了。请允许我(请)等您吧。”重耳在狄国住了十二年才离开。 重耳经过卫国,卫文公子不以礼待他(礼焉)。重耳走到五鹿,向乡下人讨饭吃,乡下人给了他一块土块。重耳大怒,想用鞭子抽(鞭)他。狐偃说:“这是上天的恩赐。”重耳叩头致谢,收下土块,装在车上。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给他娶了个妻子,还给了他八十匹马。重耳对这种生活很满足,但随行的人认为不应这样呆下去,想去别的地方,便在桑树下商量这件事。有个养蚕的女奴正在桑树上,回去把听到的话报告了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把女奴杀了,对重耳说:“你有远大的志向,那个听到这件事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重耳说:“没有这回事。”姜氏说:“你走吧,贪恋享乐和安于现状,确实会摧毁一个人的名声的。”重耳不肯走。姜氏与狐偃商量,把重耳灌醉,打发他上路。重耳酒醒之后,拿起戈就去追击狐偃。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连在一起,想看看他的裸体。重耳洗澡时,曹共公走近了去看他的肋骨。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她丈夫说:“我看晋国公子的随从人员,都足以辅佐国家。如果以他们为辅佐,那人一定能返回晋国。回到晋国后,一定能在诸侯中称霸。在诸侯中称霸而讨伐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恐怕(其)就是头一个。您为什么不早些表示您与曹国人有所不同呢?”于是僖负羁就给重耳送去一盘熟食,把璧藏在晚餐里。重耳接受了食物,退回了璧玉。 到了宋国,宋襄公送给了重耳八十匹马。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不以礼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劝郑文公说:“我听说上天所赞助的人,其他人是比不上的。晋国公子有三件不同寻常的事,上天或许要树立他吧?您还是以礼款待他吧!同姓男女结婚,按说子孙后代不能繁盛。晋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这是第一件不同寻常的事。遭遇出亡在国外的患难,上天却不让晋国安定(靖)下来,大概是要赞助他吧,这是第二件不同寻常的事。有三位才智过人的贤士跟随他,这是第三件不同寻常的事。晋国和郑国是同等的国家,晋国子弟路过郑国,本来应该以礼相待,何况上天所赞助的人呢?”郑文公没有听从叔詹的劝告。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飨)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用什么(何以:宾语前置,以何,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奴隶、宝玉和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流散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尽管如此,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当撤军九十里。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佩带着箭袋和弓套,来同您较量。”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心胸广阔而谦逊,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能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现在晋惠公众叛亲离,不得人心)。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大概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让他废掉呢(兴、废:使动用法)?违背天意,必定会遭大灾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

国语·公子重耳夷吾出奔原文-翻译

国语·公子重耳夷吾出奔原文|翻译 齐语,公子重耳夷吾出奔原文及 原文 二十二年,公子重耳出亡,及柏谷,卜适齐、楚。狐偃曰:无卜焉。夫齐、楚道远而望大,不可以困往。道远难通,望大难走,困往多悔。困且多悔,不可以走望。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达。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与共忧。今若休忧于狄,以观晋国,且以监诸侯之为,其无不成。乃遂之狄。 处一年,公子夷吾亦出奔,曰:盍从吾兄窜于狄乎?冀芮曰:不可。后出同走,不免于罪。且夫偕出偕入难,聚居异情恶,不若走梁。梁近于秦,秦亲吾君。吾君老矣,子往,骊姬惧,必援于秦。以吾存也,且必告悔,是吾免也。乃遂之梁。居二年,骊姬使奄楚以环释言。四年,复为君。 译文 晋献公在位的第二十二年,公子重耳被迫出逃。到了柏谷这个地方,占卜求问去齐国或楚国的吉凶。狐偃说:不用占卜了。那齐、楚两个国家离晋国很遥远,而且奢望很大,不能在困厄的情势下投奔它们。道路遥远难以抵达,奢望很大又难以投奔,我们在困厄中去投奔它们肯定会后悔。令我们困厄而且后悔的国家,不能指望投奔后得到帮助。若按我考虑,还是去狄国吧!狄国靠近晋国,但与晋国没有

交往。这个国家愚昧落后,和邻国结怨甚多,投奔它很容易到达。狄国与晋国不交往我们正好可以隐蔽下来,与邻国结怨多我们可以与它共担忧患。如今我们如果能在狄国获得休整并为它分忧,从这里静观晋国政局的变化,而且密切注视诸侯国的行动,那么成就大事没有不成功的。于是重耳就逃亡到了狄国。 重耳到狄国一年以后,公子夷吾也被迫出逃,说:何不跟随我哥哥隐蔽在狄国呢?他的师傅冀芮说:不行。你出逃在后却跟他住在同一个国家,难免有合谋之罪。再说一起进出也不方便,生活在一处你和重耳性格也合不来,不如投奔梁国。梁国亲近秦国,秦国又和我们国君很亲善。我们国君已年迈,你去梁国,骊姬害怕,必定以为我们会向秦国求援。由于我们在梁国可以依靠秦的庇护,她必定很后悔,这样我们也就有免罪的可能了。于是夷吾逃亡到了梁国。在梁国寄住的第二年,骊姬派奄楚送来玉环,表达愿意让夷吾还国的意思。夷吾在梁国呆了四年后,回国当了国君。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译文:晋公子重耳因太子申事件遭了难。晋献公进兵蒲城,蒲城人想抵抗,重耳不允许,说:“依仗父亲的恩赐才享有养身的封地,才得到人民的拥戴。有了人民的拥戴就对抗自己的父亲,没有比这罪过更大的了。我还是逃跑吧。”于是逃到狄国。跟随他一块出逃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译文:狄人讨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献给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叔隗做了赵衰的妻子,生赵盾。将要离开狄国到齐国去,公子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我不来就后嫁吧。”季隗回答说:“我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我该进棺材了,还是等你吧。”在狄国居住了十二年后离开走了。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译文:路过卫国,卫文公不礼遇。走到五鹿,向野人乞讨饭吃,野人给了一块土,公子大怒,要举鞭子打他,子犯说:“土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土地。”于是接受后叩头致谢。装上车子走了。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译文: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姜氏嫁给重耳,并陪嫁八十匹马,公子沉湎在这安逸的生活中,随从的大臣们认为不能这样。准备出走,在桑树下谋划。蚕妇在树上听到后告诉了姜氏。姜氏恐怕走漏风声杀了蚕妇,对公子说:“你有远大的志气,听到的人我已经把她杀了。”公子说:“没有的事。”姜氏说:“走吧,留恋安逸贪图享受是会败坏名声的。”公子不愿意走。姜氏和子犯合谋,以酒罐醉使公子离开齐国。酒醒后,公子生气,拿着戈追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译文: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公子腋下的肋骨是连在一起的,很想看公子的裸体。在公子洗浴时,近前观看。僖负羁的妻子对丈夫说:“我看晋公子的随从,都是栋梁之才,在他们的辅佐下,那公子一定会返回晋国,返晋国后一定会得志於诸侯。得志了必然要杀对他无礼的人。曹国是首当其冲要被杀的。你何不早点表明你和他们不一样呢?”于是,僖负羁送去一盘晚餐,为了表示他对晋公子的敬意,暗中在盘中放了块璧玉。公子吃了饭送还璧玉。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译文:到了宋国,宋襄公赠送公子八十匹马。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

晋公子重耳之亡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节选 重耳复国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某,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晋公子重耳报恩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番。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以君以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璧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璧于河。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阅读答案(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居狄五岁而晋献公卒,里克已杀奚齐、悼子,乃使人迎,欲立重耳。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已而晋更迎其弟夷吾立之,是为惠公。惠公七年,畏重耳,乃使宦者履鞮与壮士欲杀重耳。重耳闻之,乃谋赵衰等曰:“始吾奔狄,非以为可用与,以近易通,故且休足。休足久矣,固愿徙之大国。夫齐桓公好善,志在霸王,收恤诸侯。今闻管仲、隰朋死,此亦欲得贤佐,盍往乎?”於是遂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 有马十二乘,重耳安之。重耳至齐二岁而桓公卒,会竖刀等为内 乱,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留齐凡五岁。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於桑下谋行。齐女侍者在桑上闻之,以告其主。其主乃杀侍者,劝重耳趣行。重耳曰:“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齐女曰:“子一国公子,穷而来此,数士者以子为命。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且不求,何时得功?”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

过曹,曹共公不礼。过郑,郑文公弗礼。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馀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遂以客礼见之。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成王曰:“子即反国,何以报寡人?”重耳曰:“羽毛齿角玉帛,君王所馀,未知所以报。”王曰:“虽然,何以报不穀?”重耳曰:“即不得已,与君王以兵车会平原广泽,请辟王三舍。”楚将子玉怒曰:“王遇晋公子至厚,今重耳言不孙,请杀之。”成王曰:“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故晋公子圉妻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是时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以九月卒。十二月,晋国大夫栾、郤等闻重耳在秦,皆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为内应甚众。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耳归晋。重耳出亡凡十九岁而得入,时年六十二矣,晋人多附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B、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C、穷而来此穷:贫穷 D、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的一项是(3分)

晋公子重耳之亡知识点

练习题晋公子重耳之亡 一、词类活用: 以叔隗妻赵衰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 醉而遣之使动使…醉 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名词作动词辅佐 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使动使平定、安定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名词作动词在人之上 其从者肃而宽,总而能力名词作动词尽力 秦晋匹也,何以卑我.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卑看不起 秦伯纳之使动使接纳 晋师军于庐柳名词作动词驻军 二、通假字: 子盍蚤自贰焉通早 离外之患. 通罹,遭受 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通避 三、古今义: 虽然,何以报我?尽管这样 四、实词虚词: 重耳不可允许,许可 保君父之命倚仗 将适齐到 欲薄而观之靠近 子盍早自贰焉何不有不同、有贰心 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繁盛 晋郑同侪辈、类 及楚,楚子飨之招待 则何以报不谷诸侯自称 晋公子广而俭谦逊 秦晋匹也相当、相等 他日,公享之设宴款待 请由此亡告辞 济河渡过 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去 五、成语: 退避三舍 练习题晋公子重耳之亡 ,判断正确地一项是( ) , , , , ,两个“以”不同 解析项前“之”助词不译,后“之”语气词?前“以”介词“把”,后“以”介词“拿”“用”?答案 ,相同地一组是( )

,卫文公不礼焉 将行, 稽首,受而载之 其闻之者,吾杀之矣 解析项一为兼词,一为代词项一为“向”,一为“在”项一表转折,一表顺承? 答案 ( ) 解析项代蚕妾??代重耳? 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地词地解释,不正确地一项是(3分) .重耳畏杀,因固谢,不敢入固:坚持 .重耳安之安:安于享受 .穷而来此穷:贫穷 .重耳谢不敢当谢:辞谢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重耳经历坎坷困苦地一项是(分) ①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②饥而从野人乞食③齐孝公之立,诸侯兵数至④醉重耳,载以行⑤过曹,曹共公不礼⑥成王厚遇重耳,重耳甚卑 .①②⑤.②④⑥.①③⑤.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地概括和分析,不正确地一项是(分) .因为骊姬进谗言,重耳未向献公告别就逃到蒲城,被追杀时又逃到狄;惠公即位后,又被追杀,只得逃往齐国. .重耳逃到齐国后,齐桓公给予他很好地待遇,把自己地女儿嫁给了他并送给他十二匹马.桓公死后,因齐国内乱,重耳被迫离开齐国. .重耳逃到楚国后,楚成王以对待诸侯地礼节对待他.当楚成王问他回晋国后怎样回报时,重耳以"退避三舍"回答,激怒了楚国将领子玉. .晋惠公死去后,晋国地几位大夫劝说重耳回晋国.在逃亡十九年后,重耳在秦穆公地帮助下重回晋国. .把文中画横线线地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子不疾反国,报劳臣,而怀女德,窃为子羞之. (分) ()晋公子贤而困于外久,从者皆国器,此天所置,庸可杀乎?且言何以易之!(分) 答案:... .选择题)《左传》属于 体史书. .国别体.纪传体. 编年体.其他 )“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下面人物中,不属于“三士”地是. 、狐偃、司空季子、赵衰、贾佗 )对下面加横线地字解释错误地一项是 、将适齐.适,适合. 、有人而校,罪莫大焉.校,抵抗. 、浴,薄而观之.薄,逼近. 、则何以报不谷?不谷,君王自谦之称.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用法地一句是. 、秦伯纳之. 、离外之患. 、奉匜沃盥、子盍蚤自贰焉? .简答) 我国散文最早地源头是哪部书? ) 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八、研习与思考. 唐人刘知几《史通》认为《左传》“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文章第二段描写重耳和妻子季隗地两句对话,寥寥几笔就使形象活灵活现.试分析文中地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地作用. 答:本题用意在于体会先秦散文语言简略地特点.对话可见重耳内心地迟疑、愧疚,季隗对重耳地忠贞.重耳对妻子地信任不够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新起点培训学校高考语文总复习 晋公子重耳之亡巩固练习(1)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新起点培训学校2014届高考语文总复习晋公 子重耳之亡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红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红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著作,相传为______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_所作,又称_________。《左传》与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为配合解说《春秋》而作,史称“春秋三传”。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子产①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女性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女性形象 《晋公子重耳之亡》-女性形象 1.深明大义,知书达理的女性形象春秋时代出现了一批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贤妇。《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赵姬正是此类贤妇的代表。赵姬,晋文公之女,赵衰之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电视剧《晋文公传奇》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日:“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当年赵衰随晋文公流亡于狄,与文公同时娶隗氏姐妹。现在狄人将文公夫人送了回来,赵姬想到了叔隗,请求赵衰迎叔隗及其子赵盾,并善解人意地消除了赵衰的顾虑,不仅让赵衰接回叔隗模子,还认为赵盾有才,请立之为嫡,自己的三个儿子反居其下,并让出正妻之位,甘居叔隗之下。在宗法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春秋时代,面对激烈的争嗣斗争,赵姬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态度。她,本有子息可以承嗣,却不待宠专位,反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仅请回赵盾,并主动让出嫡嗣之位。这份容人之量,为须眉难及,与那些为争嫡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恶妇相比更有天壤之别。正是她的宽容大度、唯才是举,为晋国觅得了一位难得的贤相,为晋国霸主地位的巩固做了间接的重要贡献,昭示了她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光辉形象。 2.忠心耿耿,具有理性的女性形象《晋公子重耳之亡》中,除了具有政治家素养、强烈爱国思想的女性和深名大义、知书识礼的女性形象,也不乏柔情似水,对丈夫忠心耿耿又能以理性看待问题的女性形象。重耳在狄的妻子季隗和在齐国的妻子姜氏均为此类女性形象的代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公子娶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以上文段中的季隗、姜氏都是能保持理性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愿意牺牲儿女私情,成全重耳的国家大事。季隗支持重耳的计划,不仅对重耳“将适齐”没有丝毫的阻扰,而且还忠心耿耿地表示等待重耳而不另嫁他人。姜氏则在重耳似乎安于安逸生活的时候,明白重耳的大事。于是与子犯商量,把重耳灌醉后将其送走,充分体现了一个妇道人家难得的理性精神。 3.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妇女人物怀嬴敢于追求人格独立、争取自身地位的妇女人物在春秋封建时代是颇为鲜见的。然而,《晋公子重耳之亡》中的怀嬴正为鲜见中的一位。《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公子重耳之亡》分析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出亡事件简述】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各据一方,逐鹿中原。晋国就是北方强国,晋献公时就极力向四周扩散自己得势力,并吞了许多小国。当时各诸侯国内部往往存在着尖锐得政治斗争。晋献公一家就出现了三个政治集团,即(1)骊姬、奚齐母子,(2)重耳、狐偃、赵衰与(3)夷吾、吕饴甥、卻芮,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当时得太子原为齐姜所生得申生。后来骊姬设计害死了申生,又进一步对重耳与夷吾进行迫害。重耳、夷吾因此被迫逃离晋国。 重耳出亡发生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当时重耳四十三岁。她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经过八个国家,历尽颠沛。重耳出亡期间,国内政治很不稳定。晋献公死后,奚齐还没即位就被杀害,由公子悼即位为王,不久又被杀害。后来夷吾回国接位,就是晋惠公。晋惠公死后,她得太子即位为怀公。 怀公元年,重耳六十二岁,在秦国得协助下攻回晋国,杀怀公,自立为晋文公,在位九年,七十一岁去世。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原文讲读】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2。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3,于就是乎得人。有人而校4,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5。从者狐偃、赵衰 ī、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6。狄人伐廧咎如7,获其二女:叔隗 、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倏(儵 )、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就是而嫁,则就木焉8。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9。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10,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 首,受而载之。 1及于难,指晋太子申生之难。《左传》记僖公四年十二月,晋献公听从骊姬的谗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缢而死,其馀二子重耳、夷吾也同时出奔。 2蒲城,今山西省隰xí县,重耳的据点。当时公子重耳驻守蒲城,对晋献公形成威胁,因此献公决定对他进兵。 3保,倚仗。生禄,养生的禄邑,古代贵族从封地中得以养生。 4校,同较,比较、对抗。 5狄,古代中国北方的部族,散处在北方诸侯国之间。 6《史记·晋世家》:“其馀不名者数十人”,意谓随从者甚多。独举此五人,贤而有大功也。狐偃,重耳的舅父,字子犯。 7廧咎如 ,赤狄之别种,隗姓。 8就木,进入棺材,言将死入木,不复成嫁。 9以五年奔狄,至十六年而去。 10野人,田野中的人,即农民。块,俗凷字,盛土之器具。

读《晋公子重耳之亡》有感

读《晋公子重耳之亡》有感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晋公子重耳,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历经磨难,在外流浪数十年,终得以重返祖国,再振雄风。 他最初也只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贤士。申生之难,父亲竟要杀死自己。蒲城人欲战,而重耳却不愿与父亲兵戎相见,他叹一口气:“吾其奔也。”用自己的浪迹天涯换取心中的无愧,这是重耳的孝道。 重耳亦有情有义,处狄12年,他与叔隗情深意切,临行时对她说:“你等我25年,如果没来接你,你就嫁人吧!”不过此时的重耳重耳还是年轻气盛,面对农夫递过来的土块,他拿出了公子脾气,若不是子犯的及时劝诫,重耳很难冷静,齐国的美酒娇妻也险些使他沉迷其中,多亏了深明大义的贤妻,当然还有以死效忠他的臣子们。这些人该是重耳的福星,他有力的左膀右臂。 从开始的略带公子脾气,但后来做事做人都更加成熟,聪明。可见经受过磨难的人,不仅懂得生活的真谛以及应当珍惜什么,而且也懂得为了获取成功,应该怎么去做,懂得如何地主动适应和应付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境,不使自己被情境所左右。重耳就在不断的困苦与安逸中历练而成长为一个有着雄图大略的政治家。他默默忍受了曹共公偷窥他洗澡的无礼举动;他毅然退回曹臣送来的玉璧以示清廉;他妙语连珠,以退避三舍的盟约取得楚成王的支持;他能屈能伸,降服而囚向秦穆公女儿谢罪……忍辱负重的重耳终于回到自己的土地,铲除了异己。想起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历经磨难,才具有担当大任的资历。 重耳的成功,得益于他身上最根本的美德与品行。他充满人情味,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贤士为他卖命,跟他闯荡世界;他拥有男子魅力,所以才叫那么些美女为他痴情;他志存高远,所以能忍受众诸侯国的无礼、猜忌和利诱,义无反顾的回归,他胸怀广阔,才能不计前嫌,收服敌人旧部为己所用。得人心者得天下,重耳深谙这一点,也用行动印证了这一点。 此外,在重耳随身的死士中,有一位尽了犬马之劳后来却没有得到封赏的人,他便是相传曾割肉供给重耳的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然而重耳回国后,他没有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他丝毫没有对晋文公有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有羡慕。有的却是对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固然,作为春秋贵族,介子推的言行不免渗透着迂腐愚昧的成分,但是他“舍生赴义”的行径,对功名利禄的鄙夷,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或许在当今社会,对于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和贪污腐败的不正之风,也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索和体味。 在奋斗的过程之中经不起折磨,受不了坎坷,吃不了苦头,忍不住痛苦,耐不住寂寞,沉溺于安乐,迷恋于幻想,都不可能达到目标,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忍耐是事业成功的奠基石。能够吃苦耐劳、忍饥挨饿,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求生存,才能战胜敌人,壮大自己。这样,即便重耳没有成为春秋霸主,但是他的人生经历也绝对丰富,够他受用一生。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原文及翻译 《晋公子重耳之亡》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左传》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壁焉。公子受飨反壁。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济,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橐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赢与焉。奉也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二十四年春,王正月,秦伯纳之,不书,不告入也。及河,子犯以壁授公子,曰:“臣负羁绁从君巡于天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由此亡。”公子曰:“所不与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投其壁于河。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二月甲午,晋师军于庐柳。秦伯使公子絷如晋师,师退,军于郇。辛丑,狐偃及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