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起直追现代化的先行者,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步伐——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第31期中青班华东学习调研报告2006

奋起直追现代化的先行者,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步伐——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第31期中青班华东学习调研报告

2006年11月13日至22日,在班主任伍晓华老师、跟班老师吴厚庆教授的率领下,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第31期中青班全体学员赴沪、苏、浙三省市进行了异地教学、社会调研活动,先后到上海浦东新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江阴华西村、浙江宁波市、奉化滕头村等地进行了实地学习考察,听取了有关领导、专家的情况介绍与专题讲座。所到之处经济快速高效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健康富庶,呈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浓烈气氛。大家深深感到,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振奋了精神,而且也看到了彼此的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地方经济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将考察学习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华东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所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发展速度惊人。这些地方人均gdp和居民生活质量都远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上海浦东新区经过短短14年的开发建设,经济高速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全区面积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0万,每平方公里对gdp的年贡献超过2亿元人民币,常住人口gdp超过1万美元。今日的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宝钢集团从1978年起,经过三期投资建设工程,形成年产铁1300万吨,钢1450万吨,人均产钢1000吨。已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赢利水平居世界同行业领先地位。在2005年公布的世界企业500强中列第309位。江苏昆山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典范,居全国百强县(市)之首。2005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5.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28%,第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12%、84.41%、15.4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4.17亿元。宁波市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港口城市,2005年生产总值2446.4亿元,年均增长13.8%,常住人口人均gdp4778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66.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7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宁波港累计货物吞量2.7亿吨,位居大陆第一,世界第五。华西集团公司2005年销售收入达307.8亿元,今年可超过350亿元。全村有600多辆轿车,最少的人家1辆,最多的3辆。村民家产少至几十万、上百万,多至千万以上。华西村在大力发展生产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基本上达到了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五条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发展成效喜人。多年来,这些地方坚持效率与效益相统一,确保经济发展质量;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浦东新区坚持“浦东开发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原则,着力提高社会事业综合发展水平,让普通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浦东开放开发带来的实惠。积极推动教育、卫生、体育、文化及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区顺利实施了医保改革,城镇低保全员覆盖,农村低保逐步推进,社会救助实现“应保尽保”。14年来共解决就业岗位110万个。宝钢是著名的绿色企业。它以“建造清洁健康的工作场所,提高员工职业生活质量”为目标,强调职业危害源头预防和过程控制,全过程开展职业健康管理;特别注重环境保护,6年内投资15亿元用于吴淞地区企业的环保设施改造;热心回报社会,先后设立了“宝钢高雅艺术奖”、“宝钢教育基金”,企业为“希望工程”捐资900万元,职工捐款超过1000万元。它以在行业领先、诚信守法、人本精神、绿色环保、回馈社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被中国新闻周刊杂志社评为2005年度“最具责任感企业”。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注重发展教育卫生事业、加强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的同时,特别关注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着力推进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富民工程”,农民人均年收入9420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努力打造低保、养老、医保、征地补偿、动迁补偿等五道保障线,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9%以上,低保实现全覆盖,基本做到了“业有所就、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滕头村几十年如一日,抓物质文明不忘精神文明,抓工业不忘农业,抓经济发展不忘保护生态环境,抓先富不忘共富,抓改革开放不忘党的建设,引导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之路,相继获得了“全球生态500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环境教育基地”、“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国家aaaa级旅游区”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发展走势逼人。华东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高效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也非昙花一现的景象。它们真正让人看到了美好的发展前景,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它们不仅达到了效率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的统一,而且还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条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一是先入为主的优势。我们10来天的亲身经历深深感触到,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立

体交通、城市功能、公共服务体系,已接近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这方面浦东新区和宁波市尤为突出。湖南乃至东南沿海地区皆不可同日而语。与此相联系,这些发达地占领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处于先入为主的优势地位。更有甚者,它们拥有着中部地区无法比拟的资本优势:一方面外来项目和资金源源不断地供它们好中选好、优中选优,这与我们内地找不到项目和引不来资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浦东、昆山、宁波的有关领导说:它们招商引资根本不需要象我们内地那样去求人,而只需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产业政策去挑选。另一方面,这些地方经过多年的锤炼和宣传,已经形成了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其品牌价值是内陆省份望尘莫及的。这对于它们进一步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扩大市场份额,无疑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资本和实力。二是制度机制的优势。这些地方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孕育了良好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制度和运行机制。比如,浦东新区的党政体制就充分体现出了“精干高效”的特点,给我们介绍情况的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就身兼六职。昆山把政府改革看作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多年来着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诚心、热心、专心、用心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服务。与此同时,这些地方所构筑的经济运行机制也非常科学和灵活。比如浦东新区坚持高起点科学规划,设置了六大功能区,对金融贸易、加工出口、高新科技、现代物流、休闲旅游及保税区域等进行分类管理,以致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对此赞叹道:“决策高明,规划周密,做法聪明,这是中国的一大奇迹。”

二、几点启示

我们的华东之行,耳闻目睹了几个现代化的典型代表:浦东是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宝钢是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华西、滕头村是现代化的新农村。它们的发展速度惊人,发展成效喜人,发展道路及发展的后劲与趋势,更是逼人奋发,给人启示。大家深深感到,要认真学习借鉴吸取先进地区和单位的发展经验与奋斗精神,

积极推动湖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小康湖南、和谐湖南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要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坚定不移地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前已述及,我们所考察学习的几个典型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就是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时刻刻不忘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事事处处体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过去,我们不少地方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有意或无意地走过一些弯路。

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克服“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克服“重总量扩张,轻结构优化”的意识,正确处理加快速度与提高效益的关系;切实克服“重短期政绩,轻长远利益”的意识,正确处理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切实克服“重部门利益,轻整体利益”的意识,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切实克服“重经济增长,轻社会进步”的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切实克服“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的意识,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握全局、统筹兼顾,着力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

第二,要进一步抓住发展重点,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湖南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新型工业化为龙头,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真正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当前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整合优势,完善机制,走工业园区化道路。要加强规划,突出园区专业特色,以国家开发区、重点省级开发区和重要工业园区为依托,突出发展布局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空间集群。同时,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完善服务、优化环境,形成园区自我完善的长效机制。二是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省总体工业结构体系还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原材料和基础性产业比重偏大,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发展循环经济有很大的空间。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对有色、冶金、化工、轻工、建材等行业制定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建立产业耦合共生、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三是要创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模式,走多元化发展道路。要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支持它们走产学研结合、科技型发展的路子;要鼓励企业收购、兼并、联合,加大对中小企业龙头的扶持力度,促进企业走规模型发展的路子。四是要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走集约化发展道路。浦东、昆山、华西的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强化行业内部的竞争机制、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我省目前在装备制造、钢铁有色、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一些地方形成

了优势产业群。但规模不大、发展水平不高,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规划,搞好分类指导;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加强自主创新,营造集群优势。

第三,要进一步突出发展特色,坚定不移地走结合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之路。发展地方经济,特色是灵魂。浦东开发、昆山腾飞、华西和滕头的辉煌,可以说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它们都非常注重从当地实际出发,体现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比如浦东利用外资流入量大、人才密集度高、立体交通便捷的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出口加工和现代物流体系。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毗邻大上海的区位优势,精选优质项目,完善服务功能,实现与上海经济的对接、互补。华西村从上世纪60年代起改天换地打造农业基础、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素质。改革开放以来,大力发展工业,并以工业反哺农业、造福农民,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滕头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实行工农业并举,注重发展生态农业,建造花园式乡村。这些做法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深思、借鉴。尽管我们没有上述地方的明显优势或独特条件,但湖南有湖南的特色和优势。比如长株潭是我省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区,人、财、物有比较优势,并且已有一定的基础,就应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洞庭湖地区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行绿色农产品深加工,无疑是一大优势。并且还应该唱响袁隆平的品牌,建立世界杂交水稻中心,集育种、育人、加工、贸易于一体。湘西地区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推出张家界、凤凰古城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大旅游经济。由此看来,比较优势是有的,关键是我们能否真正认清和把握自身优势,能否善于发挥和利用好自身优势,能否探寻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发挥自我优势、体现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就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去调查、研究、论证、选择、实践。

第四、要进一步强化发展动力,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之路。浦东六大功能区中有一个专门的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其他大功能区的生产生活中也无不渗透高新科学技术。200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率高达40.9%,世界十大芯片制造企业全部进驻浦东,中国最大的微电子产业高地在浦东崛起。与此相联系,浦东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尤其注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引导和事业引导,开放门户,广纳贤能,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为此,采取了一系列面对海内外招才引智的政策措施。浦东新区人才总量达到25万,在

张江工作和创业的两院院士就有20多个。华西的发展也倚重于人才。吴仁宝说:“华西在外面读书的,男的出去带回了对象,女的出去也带回了对象。实际上,往往是大专生带回本科生,本科生又能带回研究生。”加之,华西村还把外来打工人员中工作认真踏实并卓有成效者,吸纳为“华西新村民”。可以说,华东地区的先行发展,开创了无比优越的人文环境,形成强大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优势,占据了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先机。它们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化的先行者,所依托的是一批又一批现代化的优秀人才。很显然,湖南要奋起直追华东发达地区,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赖资源消耗外延扩张转到依靠科技和人才进行内涵式发展。这就必须以人才为资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推广运用都是人才所为。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是推动科技、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牢固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当前要注意打造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大量培养高技能实用人才。要从根本上克服“重引进,轻稳定”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力戒人才工作中的作势作秀之风,真心实意,真抓实干,不断完善选人用人的制度机制,全面优化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全方位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建设创新型湖南,推动我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