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大学语文 复习资料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大学语文 复习资料

1.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曾经是人们所爱争论的话题。虽然西方的思想家如康德似乎已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即性善与性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只有承认人的自由意志才存在对人性进行讨论的基础。令大家顿觉茅塞顿开。但我看到大学语文书里讲到的孟子行善论与荀子性恶论后,我仍想对此进行深入讨论

首先,孟子和荀子本身思想不同.孟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性善的,因此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坏的,需要用法治去约束人们的行为. 2.严格地讲,不管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都需要随之附加一定的社会背景条件,或者说论者对一定的社会背景条件的认识。比如,性善论所蕴涵的社会背景条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静止的、和谐的社会,而性恶论所蕴涵的社会背景条件是开放的、竞争性的、充满冲突的社会。

3.人性无论是归结为(主张)善还是本恶,都无法完美的诠释、演绎人的心理和行为.性善论和性恶论的核心观念分别是善和恶,所以何为善、何为恶的问题显然得尤为重要。经思考后发现自然界中根本就不存在善和恶的明确界限.例如弱肉强食——所谓欺负弱小而畏惧强者,并不算是恶,但若是放在人类社会,这就是恶了,所以可以说,人作为自然生物,其本性中是不存在善和恶的,善和恶是人的社会属性。而人类社会中有被普遍认同的心理和行为标准,这就价值观,或称为道德。抢夺,是违背道德的,是恶的;奉献,是符合道德的,是善的。但正是由于道德的规定性来源于人的普遍认同,那么就一定会存在盲区,也就是人的特殊心理和行为而导致的无法进行价值评估和判断,如同ABC三人互不相识,而A为了帮助B而侵犯C,这就介于利他和害他之间的行为,难以进行善和恶的判断。而也同样是因为道德的规定性来源于人的普遍认同,根据时间、空间的不同,价值观又会存在差异,如美国买卖黑人充当奴隶,这在当时根本是不违背道德的,而在今天则根本是违背道德的。还是因为道德的规定性来源于人的普遍认同,但总有特殊的人存在,他们不认同这样的价值观,不认同这样的道德,而有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道德,如一些犯罪分子的价值观和道德和其所处社会就是不同的,甚至说,一个人占别人的行为认为是理所当然,而别人占他的便宜他却认为对方不像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价值观和道德在人心理的无常性。

这就是善和恶,善和恶体现出各种限制性,具有无常性,也就是说,善和恶并不是绝对的.所以孟子所提倡的性善轮还是荀子主张的性恶论都都没办法正确理解它的含义,所以我们要通过自己的价值观来把握好这个度,对的起自己的良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