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7卷第8期

2007年12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 f K unm i ng U n i versity of Sc ience and T echno l ogy V o l 7,N o 8D ec 2007

收稿日期:

2007-11-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西部基础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5A S H002.)第一作者简介:王根顺(1951-),男,甘肃秦安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主要研究方

向:教育理论.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王根顺,孟子博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 要:教育经费问题是关系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文章从西部地区整体基础教育经费的现状出发,分析了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基础教育;教育经费

中图分类号:G40-0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07)08-0070-05

Ana l ysis of Prob l e m s and Counter m easures for E le m entary Educati on

Fund inW est Chi na

W ANG Gen shun ,ME NG Z i bo

(Schoo l o f Education ,L anzhou U n i v ers it y ,L anzhou ,G ansu 730000,Chi na)

Abst ract :E ducation fund is an i m portant factor in relati o n to deve l o pm ent o f educa ti o n as w ell as an i m por tant reason infl u encing t h e deve l o p m ent o f ele m en tary education inW est Ch i n a .Starting w ith the overa ll present

situation o f the ele m entary educati o n fund i n W est China i n genera,l t h e prob le m s and reasons ex isti n g in the e l e m entary education fund i n W est Ch i n a are ana l y zed and relevant po licies are proposed .

K ey words :W est Ch i n a ;e le m entary education ;educati o n fund

一、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面临的主要问题(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较之东部及全国而言,还有较大差距。从2004年的数据来看,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总收入为95411720千元,仅占全国基础教育经费总收入的23 07%,而东部地区2004年教育经费总收入占全国基础教育经费总收入的52 41%,比西部地区多出121283904千元。从省均基础教育总收入来看,2004年度全国基础教育经费省均总收入为13338306千元,西部经过较大幅度增长后2004年才达到7950977千元,全国基础教育经费省均收入是其1 67倍;而2004年东部基础教

育经费省均收入为19699602千元,超出西部地区的11748625千元,是西部基础教育经费省均

总收入的2 5倍。由此可见,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在西部、东部等不同的区域内几乎没有差异,增长速度雷同,增长态势过于均衡。在地区间经费投入基数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如果增长速度均衡,西部地区仍以目前的速度增长,那么,对缩小东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显著差距而言将毫无意义。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总投入较之东部及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非常巨大,总体投入严重不足。

(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来源单一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较为单一,较大程度上还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2004年度

财政预算内事业性经费拨款占西部基础教育总收入的71%,而东部及全国分别仅占57%和65%。这说明西部地区用于发展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有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其他来源渠道,如教育附加拨款、事业收入、捐集资收入和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之东部地区及全国而言都较低。基础教育教育附加费收入西部地区占基础教育总收入的比例为3 17%,分别比东部地区及全国低2 31和4 2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事业性收入,西部地区占基础教育总收入的18%,而东部地区及全国分别为22%和26%。西部地区比全国和东部分别低4个和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捐集资收入,西部2004年为1124083千元,仅占西部基础教育总收入的0 05%,说明西部在引进外来援助方面力度不够,比不上全国特别是东部。

基础教育捐集资收入,从比例和绝对数额而言西部地区都低于全国及东部。西部基础教育捐集资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1%,全国及东部约2%。说明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教育时筹措经费渠道单一,除了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外,其他经费来源渠道都不够畅通,没能够多渠道拓展来源途径,增加收入金额。

(三)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中政府财政拨款过低

目前,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即政府财政拨款的收入较低,支撑西部基础教育的发展非常困难。1998年度西部、东部和全国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为25893633千元、52387142和104576140千元。西部地区只占全国的24 76%,而东部占其50 09%。东部地区基础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是西部的2 01倍。2004年西部地区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为68107311千元,占全国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268350406千元的25 38%,东部地区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为122183043千元,比西部高出54075732千元,是西部地区的1 79倍,占全国基础教育预算内拨款的52 41%。省均来看, 1998年西部地区省均基础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为2157803千元,同年东部及全国分别为4762467和3373424,西部地区省均基础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比同期东部及全国省均基础教育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少2604664千元和1215621千元,相当于东部及全国省均水平的45 30%和63 96%。从2004年的数据来看,西部地区基础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5675609千元,比全国2004年省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8656465千元少了2980856千元,比东部地区省均水平少5431940千元,只有东部地区省均的一半。可见,政府财政拨款在区域间差异悬殊,西部地区明显处于劣势。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教育主要依靠的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如果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将直接导致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困难。

(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在区域间发展不平衡

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在西部地区内部的区域间发展很不平衡。各省区、直辖市发展一直差距悬殊。其中,四川、云南和广西三个省区教育经费收入总额最高,发展相对较好,2004年分别达19399503千元、12594053千元和11615988千元;而西藏、青海和宁夏三省区基础教育教育经费总收入较低,2004年分别为1704960千元、1638167千元和1980095千元,三省区2004年度的基础教育经费投入都不到四川省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9%。西藏自治区2000年度甚至比1999年度有所下降,降幅达108277千元。其他地区的教育经费总收入虽然都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各省区、直辖市间发展也很不平衡,西部地区区域内部基础教育教育经费投入差距悬殊。

其次,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直辖市)基础教育经费支出也很不平衡,2004年四川、云南和广西三地基础教育经费支出金额较高,分别为19282635千元、12488641千元和11330461千元;而青海、西藏和宁夏三地基础教育经费支出最低,仅为1615243千元、1701961千元和1963847千元。基础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四川省相当于青海省基础教育经费支出的11 94倍。

再次,从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区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来看,2004年度西部地区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最高的是西藏、内蒙和新疆三省,分别为2814 21元、2202 34元和2071 77元,而最低的是贵州和甘肃分别为819 24元和1019 03元。贵州省只是西藏的29 11%。

普通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西藏最高,2004年度高达5158 43元,贵州为1290 22元,只有西藏的四分之一。职业中学生均经费支出中,

!

71

!

第8期 王根顺,孟子博: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04年度青海和新疆职业中学生均支出为5187 81元和4451 51元,在西部各省区中数值最高。贵州省仅为1947 85元,居西部地区最低位,青海省职业中学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是贵州省的2 66倍。

(五)基础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首先,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机制,中央政府将基础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都下放,主要由县乡级政府负责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这种制度与财权与事权对称的原则严重不符。特别是近年来财政收入重心上移,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弱化。分税制将消费税、增值税的75%划入中央,增大了中央的收入比重,县乡政府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因此,由财力日趋薄弱的的县乡级政府承担本地区的基础教育经费就有了更大的难度。因此,基础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更加突出,很大程度上更凸显了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不足。

另外,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对于教育经费的投入和补充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础教育经费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单纯依靠各级政府各种财政内教育经费拨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制定和实施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很有必要。而现今的教育经费转移支付措施,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在专款专用和有效利用上都存在很多问题,经费的监督和管理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洞,这也是现行的基础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

(六)非财政性筹资制度不健全

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应该尽量多样化,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在现今中国的国情下是不现实,也是不贴切的。因此,加大建设西部基础教育经费非财政性筹资制度,对减小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基础教育经费,补充基础教育经费来源有着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来源绝大部分依靠政府预算内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从2004年的数据来看,财政性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西部基础教育经费总收入的71%,而全国及东部财政性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基础教育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和57%。从其他渠道来看,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其他来源都低于全国及东部的比例,如事业收入,西部地区2004年度基础教育事业收入占基础教育经费总收入的18 41%,而东部地区和全国分别是26 4%和21 8%,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事业收入分别比东部及全国低7 99和3 39个百分点。再如,捐集资收入,西部地区2004年捐集资收入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比例仅为0 05%,均低于东部及全国的这些基础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所占的比例。这说明西部地区多渠道筹取教育经费较之东部及全国而言不够畅通,非财政性筹资制度不够完善。

西部地区内部而言,从2004年的数据为例,四川省该年度财政性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63 31%,事业收入和捐集资收入分别占基础教育经费总收入的24 93%和1 35%。而同属西部地区的青海省,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85 62%,事业收入和捐集资收入仅占8 08%和0 2%,事业收入和捐集资收入占基础教育经费总收入的比例分别比四川省低16 85和1 15个百分点。四川、重庆、广西、陕西等省区(市)教育经费来源渠道较青海、西藏、宁夏等其他西部省区而言更加畅通,非财政性基础教育经费筹资渠道更多,因此,这些省区的基础教育经费收入也更高。

由此可见,非财政性筹资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是影响西部基础教育经费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以政府支持为基础,大幅度提高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

基础教育作为最大的社会公共事业应该主要由国家政府财政负担支撑,政府重点投入基础教育,确保国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是世界各国发展基础教育的普遍趋势。但受制度安排,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中政府财政拨款过低,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极为不利。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本来就严重依赖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因此,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应加速扩大国家财政性经费投入的比重,争取80%以上的基础教育经费来源都由国家政府负责承担。国家应在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的基础上,扩大基础教育财政性经费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值,扩大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在全国整体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中的比值,大幅度

!

72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提高西部地区基础教育投入。

此外,政府因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政策与法律手段促进城市与乡村之间、发达地区与老少边穷地区之间教育的均衡发展,利用国家财政的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免税与退税、提供优惠贷款、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或利用政府机制、社会机制、社会机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融资方式,以及国际合作渠道引进资金,推动边远和欠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

(二)以更加完善合理的多元化筹资体制为支撑,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

多元化的筹资体制可以有效地补充和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缓解基础教育经费不足带来的问题,增加基础教育经费的数量和来源。我国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基本上依靠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这样不仅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也容易导致教育经费的不足。西部地区教育经费的单一和教育资源的缺乏使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缺乏有效的补充和完善机制,影响到了其基础教育的发展。而东部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利用的其他筹资途径,如社会捐集资办学、校办产业、社会服务收入对提高其基础教育经费水平、加快基础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因此,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教育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资金,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多渠道拓展来源渠道。如扩大宣传力度,吸引捐集资办学和基金,特别是港澳地区和海外捐集资;利用社会力量和闲置资源兴办民办教育;利用当地资源或技术兴办校办产业、鼓励学生们勤工俭学,扩大产业收入等。

(三)建立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责任的基础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

为保证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经费需要,需要中央、省级政府建立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西部地区,应完善并加大对地方各级政府实行转移支付的力度。由于省级以下稳定的骨干税种保留在上级政府,因此县、乡政府没有稳定的税源收入,这就要求加强以省级政府为主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

首先,以公共产品理论为依据,具有国家性公共产品属性的基础教育应当成为中央支持的优先领域,以确保各类人群的平等受教育机会。中央应重点支持比较贫困落后、有大量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在教育上需要实施追赶发展战略的西部省区。为这些省区提供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中央的支持需要有极强的针对性。如建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少数民族教育专款等教育专项资金;

其次,省政府依靠本级财力和中央的转移支付,在省内进行以各地区基础教育经费均等化为目的的转移支付,加速建立农村地区平稳化、规范化的公共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基础教育经费单列足额列入预算,县级政府全面需求预算基础教育经费,中央和省级财政建立相应的基础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预算,保障基础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的实施。

(四)改变观念,加强对基础教育的重视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奠基工程,是关系整个国家素质的最大的公益事业。首先国家层面要重视基础教育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改变各级教育投资分配不合理,高等教育国家投入偏高,而基础教育负担程度不够的现象。其次,西部地区幅员广阔,占全国面积国土总面积的71%,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对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落后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由于教育作用的滞后性,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政府只重视眼前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教育对经济的重大促进作用,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因此地方政府也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基础教育对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地方素质,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的重要作用。加大支持基础教育建设的力度。此外,西部地方政府也应转变在教育内部的投资观念。如教育信息化,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经费投入观念,只有从观念上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很好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设施发展规划,使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五)制定、完善和严格执行基础教育财政法规,建立长效的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监督和管理机制

我国现行的教育法规和财政法规,对基础教育财政的一些重大问题没有做出规定或者规定不具体,如政府的教育财政责任、基础教育财政的决策程序、公用经费与人员经费的比例问题等。

!

73

!

第8期 王根顺,孟子博: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为了促进和保障基础教育经费的发展,应当进一步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实现依法治教。全国人大和中央政府应在原有立法基础上完善教育基本法律法规,包括?学习型社会促进法#、?教育投入保障法#、?学校法#等法规。要清理、调整、完善现有教育法律体系,加强法律之间的配套,在完善基本法律的前提下,完善相关的 实施细则和行政法规。应当加强程序立法,提高法律实施的可操作性,完善我国的基础教育财政法规体系,使西部基础教育经费的筹集、负担、分配和使用都有法可依、责任明确,推进教育财政决策的民族化、法制化。

具体而言,首先,各地有权制定地方法规的人民代表大会应加强地方性基础教育经费法规的制定,促进区域性的人力资源开发与教育的发展。加强和鼓励地方立法,一方面使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能够针对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和法律不完善的实际完善必要的法制,实现依法治教同时,为全国性立法积累有意的经验[10]。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地方积极性,增强地方管理公共教育事务的能力。其次,国务院各部委以及省、自治区级政府,应当依照法律和授权,加强部门规章的制定,包括高等学校科技企业、民办教育、各级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通过各部门法的制定和完善,推进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促进教育的发展。

此外,除了制定和完善基础教育经费相关法规,还应保障法规得到实际的执行,设计保障法规执行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机制。我国目前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经费的紧张状况,很大程度上是有法不依的结果,?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而在农村却把责任推卸至农民和学生家长身上教育立法的重要目的是为教育行政提供合法性依据,各级政府和教育与管理部门都应当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利,杜绝权力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目前,司法介入教育法的实施日益深入,为了实现司法对教育的监督,有必要完善司法对教育行政的审查制度,通过司法审查确保行政的依法办事,摆正行政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加强教育法制的宣传教育,使政府和学校在法律框架下实施教育行政和教育活动。

注:本研究把基础教育的内涵定义为普通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因此,我们统计分析的基础教育=普通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技术学校+中等师范学校+技工学校的数据。

参考文献:

[1]毛宝成.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

策[J].甘肃科技,2007,23(2).

[2]彭泽军,别红暄.加快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几点思

考[J].宁夏党校学报,2007,(3).

[3]赵富军.浅议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

开发[J].科技信息,2007,(10).

[4]国家教育督导团.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义务

教育均衡发展: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状况[J].教育发展研究,2006,(5).

[5]冉新义,杨改学.贫困地区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

现状调差与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5,(9). [6]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从人口大国

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

74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7卷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小学)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附设幼儿班)

填报说明 1. 附设教学班:在填报附设班报表时,学校(机构)标识码填写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机构)的标识码,学校(机构)属地管理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等属性代码按附设教学班的类型填写。附设教学班报表只填报附设教学班类型的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为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2.附设幼儿班:是指在幼儿园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依托其他学校举办学前教育(包括学前班)的组织形式。在填报时,按照托班、小班、中班、大班进行填报。对于小学附设的学前一年的教育形式,在填表时,请将幼儿数据填入大班,若存在混龄班的情况,也将数据填入大班,使用数据时,可按照年龄进行分类。 3.学校(机构)所在地经度、学校(机构)所在地纬度:经度指示南北方向,纵向。经度表示形式:经度 .经分.经秒,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纬度指示东西方向,横向。纬度表示形式:纬度.纬分.纬秒,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取值方式:国家公布的1:50000的电子地图(已经颁布),县规划局、国土局、测绘局有电子地图。 4.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附设幼儿班) (201 /201 学年初) 制定机关:教育部 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 批准文号:国统制【2011】 33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一、指标解释 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2.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二、填报说明 1.附属学校(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独立填报,在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表中填写所附属高等学校(机构)的名称和代码。 2.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2省(自治区)填报本项。 3. 网管供水:即通常说的自来水,指市政供水部门通过管网将水输送至学校内。 4. 自备水源:是指利用学校内的水窖、手压井、引泉水、大口井和机井等提供学校日常所需的饮用水。 5.卫生厕所:是指厕所有墙、有顶,贮粪池不渗、不漏、密闭有盖,厕所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粪便必须及时清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包含如下类型:①三格化粪池厕所,②粪尿分集式厕所,③三联沼气式厕所,④水冲式厕所(完整下水道水冲式)等。 6.安全保卫人员:包括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校内职工、临时工、外聘保安公司等人员。 7.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课题名称优化小学语文预习作业地策略研究负责人汪文杰所在单位西师附小 结题报告 关键词 优化预习作业策略研究培养习惯自主减轻负担 结题报告摘要目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作业弊端多,影响到了学生语文学习地质量,优化语文预习作业地设计势在必行.新教育有效教学框架地一个特色,就是强调预习地重要,认为“预习是学生个体建构新知地过程,也是学生独立学习地有效保证”.经过一年地研究,我们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不同层次地预习作业,变换作业形式,让预习作业“生活化”,让预习“活动化”,激发了学生预习兴趣.学生良好地预习习惯已初步养成,学习成绩有一定地提高.学生、家长、同行对设计地预习作业评价较高.已经设计了四年级上下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预习作业,并提供给大学区同年级地老师借鉴或使用.学生人手一本“我最满意地预习作业设计”文集. 结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就是说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地命运.良好地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地学习乃至成长,但好地习惯需要一个引导养成地过程.学生地预习习惯地培养也不例外. 预习,即课前地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学生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做好上课接受新知识地准备过程,预习对中高年级学生尤其重要.然而,从平时地观察和调查来看,不少教师在语文学布置预习时往往笼而统之,没有明确地要求;预习作业太随意,有时有,有时无;预习作业没有层次性,没有针对性;不能对预习情况进行及时地检查、反馈;机械记忆地内容多,拘泥于语文书本知识抄抄写写、读读背背;重复巩固地练习多,学生埋头于成堆地语文练习册、试卷等重复地练习之中.预习作业地设计只注重学生语文知识地记忆与掌握,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价值观地养成.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对待预习,或停留在读一读课文,查一查字词或单纯地理解为对课文地通读和浏览,却不动脑,不分析.这样地预习效果可想而知,它既不利于学生听课,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是作业地主体,在预习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兴趣,应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究地成功享受.但在教师随意地预习作业模式中,学生面对作业感到地是困惑是无所谓,学生敷衍作业照抄作业或者干脆不交作业地现象极其普遍.据调查:大约地学生表示讨厌写作业,因而经常完不成作业,甚至在课堂上连熟读课文也做不到;地学生是在敷衍作业,因而作业出错率极高,本来要几十字加以概括、阐述地内容,学生只几个字就交差了;只有地优秀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他们地理由也很简单: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已.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作业设计地种种弊端,影响到了学生语文学习地质量,优化语文预习作业地设计势在必行. 优化预习作业研究地意义:首先,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先对课文内容有所熟悉就能做到有准备地听课,对课文中地难点、重点、自己地困惑都有所了解,从而能够更自信地听课、讨论、更积极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来.其次,预习能提高学生地自学能力.我们都知道: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学生养成终生学习地习惯,而预习就是一个很好地载体.学生预习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运用旧知识了解新知识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主动地去思考、探索、解决这个新知识,所以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地思考能力、探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整个世界经济己经进入一体化与全球化的时代,这就意味着全世界己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任何处于其中的经营个体——公司、企业面对的都是日益复杂、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也正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的市场越来越趋于规范,我们的财务报表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应具有的价值。基于此,所有的投资者、债权人、经营者要做出正确的决策都离不开企业的财务分析。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产生于20 世纪初,至今已有100 多年的历史,财务分析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其相关理论已比较完善。财务分析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要求,在以知识资本为首要资本的21 世纪,同样对其产生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将向更高层次发展。但是,什么是财务分析呢? 通过大量学者对财务分析这一概念的概括与总结,笔者认为,财务分析是指财务分析主体利用会计资料及与之有关的其他数据资料,通过计算财务指标,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及财务活动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为财务决策、财务诊断、咨询、评估、监督、控制提供所需财务信息,其实质是财务分析主体对会计信息进一步进行加工、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财务分析主体对财务分析的要求就是财务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财务分析主体是与企业主体有关的需要分析信息的部门、单位、法人、自然人等。 一、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一) 重视不足,企业分析人员的地位不高 据相关权威调查,在我国有65 %的企业基本不做财务分析,50 %的企业一年只做一次简单的财务分析,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本企业的所有财务及业务资料都是在自己的全程参与和控制之下形成的,情况清楚,无需再做什么财务分析。同时,由于企业管理层诸多思想上的误区,表现为财务人员在企业管理序列中的地位不高,缺乏话语权。长此以往,分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开拓性不足,工作效率就不高,使财务分析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 资料来源方面的问题 1. 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 分析结果有差异。举例来说,根据现行制度的规定,企业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处理方法、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外币报表折算汇率、所得税会计中的核算方法等,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分批实际法等多种方法。即使是单个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完全相同,不同的方法对期末存货及其销售成本水平有不同的影响。因此,财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会有所不同,使得两个企业的财务分析不准确。

我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2009年6月20日定稿 1、学年: 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每年的九月一日到第二年的八月三十一日。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年初”指第一学期开学时,“学年末”指第二学期结束时。 2、学校 学校:学校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招收适龄人口实施教学活动的教育机构。设立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城市、县镇、农村:按学校所在地分类,各类学校可分为城市、县镇、农村。 城市、县镇、农村的划分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市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县镇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农村是指城市、县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学校办别:按学校办别分类,小学、普通中学、职业初中、特殊教育、工读学校可分为教育部门和集体办、民办、其他部门办三类: (1)教育部门办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学校;集体办是指校舍、师资、经费等主要由乡(镇)、村、街道集体单位负担(辅以财政专项补贴)的学校; (2)民办学校,是指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3)其他部门办是指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 学前教育(幼儿园和学前班):幼儿园是指招收三周岁以上(含三周岁)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动。设立幼儿园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合格,并予备案。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幼儿园)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幼儿园) 1、填报范围:幼儿园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调查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一、指标解释 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幼儿园:是指招收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乡村:是指城区、镇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4、学校举办者:是指学校(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为设置学校(机构)提供必要经费和基本办学条件者。幼儿园举办者包括:教育部门、其他部门、地方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集体、民办。教育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其他部门(幼儿园):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或国有资产举办幼儿园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各级党政机关,国家级金融机构、经济实体等。如:财政、卫生、农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事业单位(幼儿园):是指

10基础教育(中小学)规划、统计用综合指标

【有效性】有效 【法规名称】基础教育(中小学)规划、统计用综合指标(试行) 【颁布部门】国家教委 【颁布日期】1987年07月04日 【实施日期】1987年07月04日 【正文】 基础教育(中小学)规划、统计用综合指标(试行) 1.学校网点布局覆盖率: 学校网点已覆盖范围 W=----------×100% 本地区范围 以全覆盖合理布局为目标,标志学校网点布局进展程度。具体计算时,分别按校点数及覆盖人口计算。 以校点数计: 已布校点数 Wd=--------------×100%

已布校点数+全覆盖尚缺校点数 以覆盖人口计: 总人口-尚缺校点数覆盖人口 Wr=--------------×100% 总人口数 ——要先做规划布局图,确定全覆盖的合理布点方案和每个学校的覆盖范围。若规划中对已布点要做调整,则“已布校点数”可采用调整后的数字。农村小学缺应布下校点者,应计入尚缺校点数中。 ——在确定全覆盖的学校网点布局时,小学一般应以走读、就近入学为原则。在少数特殊地区,也可考虑用寄宿制适当集中办学;中学布局应适当集中、分片入学,以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保证教育质量。 ——每所学校覆盖范围视走读和寄宿有所不同。寄宿生一般不受家庭距离的限制。走读生则应考虑学生上学途中安全和上学距离不能过长。走读生上学途中单程时限(不论步行还是利用自行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建议为: 小学低年级上学途中最多不超过30分钟; 小学高年级上学途中最多不超过45分钟; 中学上学途中最多不超过60分钟;

在确定的学校服务范围内,对部分超过时限的学生(如不少农村单设初中),可采用寄宿,但必须具备合适的寄宿(包括伙食)条件。 ——覆盖只意味着学校服务面所及,在学校办学条件尚不充分之前,并不意味着覆 盖范围内的所有适龄人口都能入学。 ——小学(Wdx,Wrx),初中(Wdc,Wrc)分别计算。农村戴帽初中(少数边远 分散地区经审查批准,初中与小学分部管理的学校除外)不计入已布点内。经审查批准的九 年一贯制学校,分前后段分别按所定的服务范围(如前段限走读,后段考虑寄宿,则后段的 服务面就宽些)计入小学和初中的覆盖率。 2.毛入学率: 学年初在校学生数 R=----------×100% 学年初适龄人口数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2011XKT—YJ192课题名称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研究——良好生活习惯从小班抓起 负责人张莉所在单位西安市碑林区幼儿园结题报告 关键词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培养方法 结题报告摘要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认为:习惯首先是个人后天学习和接受社会熏陶的结果。好的生活习惯是靠有意识的一次次自觉地练习而巩固养成的。幼儿期如果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终生受益。《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针对小班幼儿我们在入园前进行了调查,发现目前3岁幼儿的生活习惯并不容乐观,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成人往往是全程服务,他们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但是由于年龄越小的幼儿可塑性越强,良好的习惯越易于养成。特针对小班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注重分析,加强研究,提出了较为合理科学的培养方法以供探讨。 结题报告一、课题的背景及界定: 心理学家李德认为:“播下你的良好行为,你就能取得良好的习惯;播下你的良好习惯,你就能拥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拥有良好的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生活中,有着良好习惯的人更易于取得成功。经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生活、学习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可见,孩子的习惯养成是多么重要。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个时期行为习惯培养的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孩子就会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因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将对小班幼儿好习惯的培养放在工作的重点地位,使幼儿收益并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认为:习惯首先是个人后天学习和接受社会熏陶的结果。好的生活习惯是靠有意识的一次次自觉地练习而巩固养成的。幼儿期如果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终生受益。《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班幼儿在来到幼儿园之前备受家人的呵护,每个家庭的孩子有着不同的生活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当前基础教育失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内容摘要]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在我国,基础教育的范畴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和即将普及的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并普及提高,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失衡现象,其问题日趋严重。各种失衡的现状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改善。 [关键词]基础教育;失衡现象;对策 绪论 基础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基础教育的失衡将势必引起受教育者成长中的失衡,这种失衡既有区域整体性,又有个人的方面性。目前中国事实上的基础教育,是指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狭义讲来指九年义务教育,广义讲来还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有人也把高中阶段的教育归入基础教育范畴,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普及这种类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实上高中阶段的教育还不是基础教育。随着中国发展水平的提高,预计到2020年,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失衡的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初中、高中)。1949年以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十分薄弱[1],教育发展最高年的1946年,全国只有幼儿园1300所,小学28.9万所,中学4266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基础教育,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普及教育。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 (二)基础教育不均衡现状及突出问题: 1、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均衡。

2、同一地区重点校与薄弱校发展不均衡 3、各门课程发展不均衡 4、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发展不均衡 "招生方式"与"择校生"问题。在高质量教育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小学升初中究竟采取何种招生方式,是一个比较有分歧的问题。当优质初中无法满足学区内小学毕业生就近入学的需求时,如果采取通过考试选拔的做法,等于将"应试教育"的压力下移至小学阶段。近年来,根据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国家要求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实行小学升初中取消考试、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其初衷十分明确,就是要打破学校和学生的身份界限,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以便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在初中学校质量差距大的地区执行就近入学比较困难,并不能使社会满意,于是许多地区实行了"电脑派位"的做法[3]。但是,越是薄弱初中比例较大的地区,这种做法就越不一定公平,实际上有些类似于"电脑抽奖"。由于校际之间的差距,加之各地执行政策的差异,即使在各地实施免试就近入学或"电脑派位"等政策之后,义务教育阶段以缴费为主要手段的"择校生"现象反而大量出现,而且在大中城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问题尤为突出。 "薄弱学校"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中小学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基础教育阶段存在了一大批薄弱学校[4]。近年来,各地政府在改造薄弱学校、缩小学校差距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过分强调学校硬件设施层面,注重学校外部条件和环境的改造,而对学校"软件"建设重视不够,因而成效不十分明显,在很多地方,改造薄弱学校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导致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历史形成的,需要通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加以解决;有的是制度性原因,由于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不公。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政策调整来实现均衡发展,增进教育公平,是更为容易实现的。 (一)在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处理好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的关系、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关系,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按照教育法律,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公益性的,在已经"普九"的地区,必须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行为,确保公办教育的主体地位,这是在基础教育领域努力推进均衡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政府有责任在确定教育现代化目标时,承诺减少(至少是不再人为扩大)公立学校之间不应有的巨大差距,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分析 中国教育现状是怎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育改革取得了些什么成绩?中国教育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思想文化的方向在哪里?从胎教、幼教到早教,似乎孩子们已经就被有条件或无条件地捆绑在教育的马车上,从此以后,孩子们分秒必争地努力学习,从小学升中学,从中考到高考,不仅仅是孩子,连同大人父辈和教师们一起陷入一种最清楚而又难以逃避的困惑——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升官发财,似乎就是隐藏在这种现象后面的源动力——而其它的一切都似乎是冠冕堂皇的说辞。 中国的教育简史说起教育,不能不说说中国的教育史。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足见则教育是根据现实需要而变化的。而且教育应当是普及的,大众化的,教民育人是维持整个部族群体发展的十分重要的关乎族群生死存亡的大事情。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奴隶贵族政治,垄断了文化教育,学在府尹,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也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目的是维持社会统治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出现阶级性和等级分化,而对于奴隶,则是几乎不需要专门的教育的。而奴隶的生活技能几乎是在生活中相互交流学习、口授传播或家传的。这时谈教育,我们是站在那种角度谈呢?对于历史过去,我们无可厚非薄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

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传统贵族秩序完全被打乱,官学教育体制被打破,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人群体的扩散,学术思想和教育活动又是统治者需要和重用的基础,为求生存和扩张,各国统治者极力网罗和重用这些贤士。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终究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出现了各种文化思想交相辉映,百家争鸣的奇特文化盛况,也由此开创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丰富多彩,最为璀璨的一页。而这个时期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孔子,他实行有教无类(最早的教育公平提法),主张有所为有所不为,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论语》、《礼记》,尤其是其中《大学》、《中庸》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这以至于影响到了后来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的发展。这里还有一个重要学派——法家,这是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治国之术,其思想先驱可追溯到春秋时的子产,实际创始者是战国前期的李悝(约前455~前395)、商鞅、慎到、申不害等。战国末期韩非子成为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治理论系统化。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以法为教,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在历史观方面,他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观点,而商鞅则将其应用自如,在秦国实施变法图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 幼儿园(盖章) 2016-2017学年度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编制 二〇一五年六月

幼儿园统计报表填报总体说明 1.填报范围:幼儿园填报本表。 2.报送日期:9月20日前报出。 3.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4.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9月1日。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5.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9月1日至学年末8月31日时间区间。如毕业生数、复学学生数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6.归档:本表由学校(机构)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档管理。

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 一、指标解释 1.学校(机构) 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学校(机构)办学类型 幼儿园:是指招收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 3.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是指学校(机构)驻地的城乡分类属性,分为城区、镇区、乡村,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 镇区: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乡村:是指城区、镇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4.学校举办者:是指学校(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为设置学校(机构)提供必要经费和基本办学条件者。 幼儿园举办者包括:教育部门、其他部门、地方企业、事业单位、部队、集体、民办。 教育部门: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各级各类学校(机构)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其他部门(幼儿园):是指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或国有资产举办幼儿园的教育行政部门以外的各级党政机关,国家级金融机构、经济实体等。如:财政、卫生、农业、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 事业单位(幼儿园):是指利用国有资产或财政专项补贴举办幼儿园的事业单位。如科研机构,大、中、小学(除民办)等。 部队(幼儿园):是指在各地举办幼儿园的军队系统。 集体(幼儿园):是指利用集体或公共资产、经费举办幼儿园的街道、乡镇、居委会或村委会。 地方企业:是指利用企业拨款(企业对学校的拨款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和国有资产举办学校(机构)的地方国有企业,如钢铁、石油等企业。 民办:是指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学校(机构)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二、填报说明 1.学校(机构)标识码按照教育部编制的10位学校(机构)标识码填报。 2.学校(机构)地址名称、代码:名称填写学校(机构)登记注册的详细地址,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旗)/乡(镇)/街(村)/门牌号;代码填写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12位代码。 3.学校(机构)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名称为属地管理的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具体名称;代码为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所在地的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 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的属地管理部门为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名称填写县(区)教育局(委员会)具体名称;代码填写12位《统计用区划代码》的县(区)教育局(委员会)所在地省、地、县6位代码,后6位为0。 4.附设教学班:在填报附设班报表时,学校(机构)标识码填写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机构)的标识码,学校(机构)属地管理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等属性代码按附设教学班的类型填写。附设教学班报表只填报附设教学班类型的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为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5.邮政编码、办公电话、传真电话、校(园)长、填表人不能为空。 6.学校(机构)所在地经度、学校(机构)所在地纬度:经度指示南北方向,纵向。经度表示形式:经度 .经分.经秒,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纬度指示东西方向,横向。纬度表示形式:纬度.纬分.纬秒,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取值方式:国家公布的1:50000的电子地图(已经颁布),县规划局、国土局、测绘局有电子地图。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名称:生活体验在小学生应用题中的运用研究 负责人:曹奕芳 所在单位: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一小学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今年六月初,我们课题组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数学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生活体验在小学生应用题中的运用研究”的课题。同时,在导师毋老师老师的细心指导下,经过讨论交流,一起对开题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修改,使本课题方案更加完善。 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改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出发点,要拓展对基础性的理解,基础性不应仅仅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还应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利用工具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就是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体验研究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1.倾心投入,初见成效 方案确立后,我们课题组迅速投入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做好充足的理论储备。学习途径则是多途径学习,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当前的小学生,很大程度上存在着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导致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枯燥乏味或数学应用能力薄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真实反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课题组组长组织讲座、理论学习,为课题组全体成员注入活力。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公开教学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撰写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提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好策略好方法。 2.有序推进,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在与学校不同的老师互动、交流、对话,吸取宝贵建议,不断调整,不断反思。正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紧紧围绕数学课程新理念,为学生精心创设生活情境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和经历的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让原本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原本被动的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内在的渴望与需求而学习,学习有趣的、有用的数学。整体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唤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我们坚信,只要做课题研究的长跑者,一定会找到更适合数学学习的好途径,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3.下阶段努力方向 1.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教师要把应用题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课堂充实地完成学习任务。由于课堂教学中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学的主动,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意识强,学过以后记的牢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2.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通过形式多样的应用题教学,使学生的视野拓宽。时常会自觉的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经验解释数学知识,积极地从生活中寻找数学学习的素材,收到事半功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培训讲学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 状1

我国基础教育概况及发展现状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概况 1、我国基础教育的构成 在我国,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三个部分。 (1)幼儿教育:我国幼儿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在城市以幼儿园为主,有三年制的,也有一年或两年制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半日制、寄宿制、计时制的。在农村则以学前幼儿班为主要形式,另外还有季节性幼儿园。在老、少、边、穷地区,除正规教育外,还有幼儿活动站、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大篷车”服务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教育形式。中国幼儿教育按照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办,多渠道、多形式发展的方针,极大地促进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中小学教育。中国的中小学分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共12年。小学有5年制和6年制两种,前者约占小学总数的35%,后者约占65%。初中多数为3年制,极少数为4年制(约有98%的初中生在3年制学校)。小学和初中一共9年,属义务教育阶段。普通高中学制3年。 中小学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小学全年教学时间为38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3周;初中全年教学时间为39周,机动时间1周,节假日12周;高中全年教学时间40周,机动时间1-2周,节假日10-11周。中小学实行一周5天授课制。 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和小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这个方案包括课程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这一方案将课

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地方安排课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确定课程内容。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由学科课程和活动两部分组成。学科课程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活动包括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1999年,教育部开始组织、设计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 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均可就近入小学学习,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推迟到7周岁入学;已基本普及初中义务教育的地方,小学毕业生可免试就近升入初 中学习。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学习,要经过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方可升入高中阶段学习。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期、学年和毕业生的终结性考试、考查是对学生的合格水平的考核。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科目,其它为考查科目。初中毕业考核,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毕业年级文化学科范围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考试学科,其它科目则实行结业考试或考查。 2、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 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 国家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及管理,逐步形成以政 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倡导中小学校(幼儿园)同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民委员会建立社区 教育组织,吸引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学校建设。 3、基础教育的教材建设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稳,各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需要有不同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教材。为此,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基础教育统计自查报告

基础教育统计自查报告 基础教育统计自查报告 基础教育统计自查报告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发展教育工作下面是__为大家整理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基础教育统计自查报告篇一: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 虽核查自查报告根据上级《关于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 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教育组此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我园对教育统计数据在生成、填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积极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及时上交相关数据按时 完成数据统计工作。 基本完善学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原始记录。 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我园由专门人员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班主任具体负责各班各种数据的采集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掺水分。 重点核查了学校上报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基层统计报表的有关数据: 1、在园生数。通过核对幼儿学籍数据库人数登记上报人数与实际在园生数一致; 2、教职工、专任教师数和现任的一致;

3、校园土地面积。土地登记面积和学校土地实际使用、 占地面积一致; 4、学校建筑面积。通过核对核实校舍建筑面积与上报数据库的数字一致; 5、固定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通过核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数据与幼儿园现有的基本一致; 6、图书册数。通过核对图书记录和上架图书的实际情况基本相同; 7、基础教育的班额基本符合要求。 建立了档案室建立幼儿花名册和教职工花名册并且适时更新。为了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班主任要经常与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了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以上是我园教育数据统计情况所进行的检查情况我们决心借助这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时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从而使我园的教育统计工作日臻完善。 __幼儿园 20_______年9月3日 篇二: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自查报告根据上级《关于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教育组此次 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学校对教育统计数据在生成、填报 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新中国成立50多年,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也在不断改革。但是,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经过与外国的对比.发现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存在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2)课程目标注重知识技能取向。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养成,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3)部分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结构过于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以致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4)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6)课程评价过分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于强调学生学业考试成绩,评价标准单一.忽视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促进发展等功能。(7)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课程管理缺乏灵活性、开放性.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发展的需求等等。另外,推行素质教育也遇到很大困难.许多地方“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育与时代的要求差距很大。二、我国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目标(一)指导思想基础教 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总体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要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三)具体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填报工作流程(216816审定稿)

基础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级报表数据采集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一)在每学年开学初(9月初),各县(市)区教育局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辖区内各级各类独立法人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负责统计工作的老师参会。县级教育事业统计布置会后,各级各类学校参会人员要及时向校长汇报会议精神。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要及时召开所属中小学、幼儿园统计报表布置工作培训会。 (二)县、乡(镇)、街道教育主管部门召开学年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布置会后,要求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财务、后勤、办学条件的老师为成员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统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把关。 (三)成立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工作方案,然后由校长组织召开学校级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安排布置会,参会人员为教育统计工作领导小组所有人员,学校统计员传达上级教育部门统计工作会议要求、内容等并安排工作。各成员要分工合作,各班主任主要负责本班学生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教务和人事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教职工信息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财务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资产以及设施设备、图书数据的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担任校舍工作的相关教师主要负责学校办学条件以及校舍方面的数据采集统计和数据核实确认工作。 (四)印发“学生信息台账采集表”、“教职工信息台账采集表”、在校生死亡信息台账采集表”、“办学条件信息台账采集表”、“资产信息台账采集表”等台账下发相关教师填报。明确统计工作任务、方法步骤、相关表册的上报时间,并对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相关指标进行解释。要求组内成员会后各司其职,积极行动,认真按会议要求开展本年度统计工作。 二、数据采集 (一)学生信息采集 统计报表中学生相关数据采集主要依据是《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第一手基础数据,做到统计报表数据与学籍信息完全吻合,若两套数据在统计时点出现数据不一致,应计实统计,并书面情况说明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并逐级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