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建设

一、海绵城市建设背景

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为此,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求,“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二、海绵城市的理念与内容

1.1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图1海绵城市转变传统排洪防涝思路

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排、就近排、速排干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是生态恢复和修复。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已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复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

三是低影响开发。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1.2主要内容

海绵城市建设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可以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来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

海绵城市建设可以与国家正在开展的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相结合,实现海绵城市的智慧化,重点放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领域,以及灾害应对领域。智慧化的海绵城市建设,能够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智慧排水和雨水收集,对管网堵塞采用在线监测并实时反应;对城市地表水污染总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暴雨预警与水系统智慧反应,及时了解分路段积水情况,实现对地表径流量的实时监测,并快速做出反应;通过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智慧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实现雨水及再生水的循环利用等等。

三、技术路线

根据区域的规划定位,在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环境生态状况、水文地质状况等综合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现状综合径流系数、雨水收集利用空间以及排水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计算现状年径流总量及可调蓄空间;根据试点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目标,确定海绵城市建设重点任务,进而制订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径流总量控制方案,分析确定径流总量控制的重点工程、实施计划及匡算投资,并制定项目实施的各项保障措施;最后综合分析效益及目标可达性,构建完整体系,确保目标实现。具体技术路线见图。

技术路线图

四、项目简介

项目一、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项目。

围绕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总体布局。

项目二、海绵城市建设方案项目。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各项工程措施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明确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执行进度安排、近期建设规划、项目进展情况等。

项目三、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建设方案详见附件一)

项目四、“渗”工程

“渗”工程主要包括建设或改造建筑小区绿色屋顶、可渗透路面及自然地面等工程,主要目的是从源头减少径流,净化初雨污染。“渗”工程意向图:

a 透水自行车道

b 绿色屋顶

c 雨水花园(源自网络)

d 透水广场

项目五、“滞”工程

“滞”工程主要包括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主要目的是延缓径流峰现时间。“滞”工程意向图:

a 生物滞留带

b 下凹式绿带

c 植草沟

项目六、“蓄”工程

“蓄”工程主要包括保护、恢复和改造城市建成区内河湖水域、湿地并加以利用,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等,主要目的是降低径流峰值流量,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共5个项目。“蓄”工程意向图:

a 城市水体与景观相结合

b 保留自然水体

c 恢复城市被暗涵化水体

d 地下雨水调蓄模块

项目七、“净”工程

“净”工程主要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综合整治河道、建设沿岸生态缓坡及开展海湾清淤,主要目的是减少面源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净”工程意向图;

a 地埋式污水再生处理站

b 人工湿地净化设施

c 人工强化水体自净

项目八、“用”工程

“用”工程为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及部分片区调蓄水池雨水利用,主要目的是缓解水资源短缺、节水减排。

项目九、“排”工程

“排”工程主要包括村庄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提标改造等,主要目的是使城市竖向与人工机械设施相结合、排水防涝设施与天然水系河道相结合以及地面排水与地下雨水管渠相结合,“排”工程意向图。

a 城市河道

b 雨污分流改造

c 生态型河道建设

附件: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方案。

一.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雨水、污水)、燃气(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信、电力、热力、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们担负着传送信息或输送介质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城市地下管线也越来越庞大、密集,其种类也越来越复杂,城市管理部门需要管理的管线已由单一、

简单的形式发展到多类别、多权属,布局复杂的综合管线。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完整准确的地下管线信息,高效办公就无从谈起。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城市地下管线及其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已成为阻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日益繁杂的管线种类和日渐增多的管线量,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机制和手段来进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因此,加强城市重要设施地下管线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城市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城市功能和服务于民的需要,也是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实现地下管线(道)安全防范和保障维护的需要。

在当今社会,城市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数字化又是信息化的基础,伴随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字城市的建设工程也越来越现实地走进城市发展建设的日程中。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正是实现数字城市的关键点之一,也是"智慧城市"基础信息系统的重点之一。

二.项目内容

综合国内外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和建立管理系统的经验,本项目采用地下管线探测、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动态管理和综合应用一体化的方法,全面查明城市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建立具有充分性、现势性的城市地下管线综合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构建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将地下管线信息以数字的形式进行获取、存储、处理、分析、管理、查询、输出、更新,并建立切实可行的数据更新机制,保证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为社会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减灾防灾提供决策支持。

(一)技术标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依据的各类标准如下:

● 《城市测量规范》CJJ18-99;

● 《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 其它有关的技术规程

(二)工作内容

⑴ 地下管线探测

⑵ 地形数据加工和管线数据处理

⑶ 管理系统开发

⑷ 系统综合集成

三.项目实施流程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其工作涉及到物探、测量、制图、数据处理、计算机及网络、数据库、软件开发、管线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项目实施流程如下:点击下图进入

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建立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地下管线数量急剧增加,城市规划、建筑与管理已由过去只注重地面上空间发

展到今天的将整个城市地上、地下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建设和维护。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能够实

时地、直观地、全面地反映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基本特征、各种属性及相互关系,所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

网络、GIS 等技术实现地下管线的全方位、实时、动态管理是势在必行的工作。

(一)、系统目标

由于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地下管线为适应城市建设的需求自然会不断扩充,要改变“拉链路面”

式的挖路不止的敷管现象,必须认识到地下管线的管理严重滞后已不单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机制的问题。因此,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分数据”。

为此,系统建立的目的是:在通过探测查清地下管线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空间决策支持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建全地下管线管理的相应机制。

系统的目标如下:

1) 以探测规程和普查流程为依据,建立探测成果的计算机监理机制与实施规定。

2) 遵循“外业勘测内业成图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体化建库模式,利用高自动化的技术手段建设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地下管线数据库。

3) 为实现动态更新与业务管理,在工程完工之后覆土之前进行竣工测量将新获取的数据输入数据库,对地下管线数据库进行更新。

4)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实现任意断面生成、网络分析、管线综合分析、管线工程辅助设计等复杂的具有空间决策支持和专家系统雏形的分析与设计功能。

5) 实现系统功能实用性,达到满足不同需求层次应用的目的。考虑系统设计的开放性,提供系统的广泛应用潜力。注重系统的技术前瞻性,保证系统长期运作的升级能力。

6) 实现开放式的数据共享,为用户其它系统调用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数据库提供保证。

(二)系统设计原则

⑴ 先进性:系统采用先进的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Windows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以确保系统运行的高效率。系统的软件设计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组件化技术,方便今后系统的升级和维护。

基于这些基础建立的系统,不仅保证在现阶段技术的领先地位,而且为今后留下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⑵ 实用性:系统要以满足管线及相关设施管理需求为原则,注重系统的实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应采用成熟和高效的GIS技术,采用人性化的操作方式,一切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贴身定制,确保系统能够尽

快地投入实际应用。系统界面设计友好、便捷,系统的各项操作简便、灵活,使用方便。

⑶ 标准性:系统应严格按照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系统开发和数据生产。系统提供符合国标和行业标准的图例图示编码库,可直接调用,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制定自己的行业标准图例补充到符号库中。

⑷ 开放性: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开放性,提供多种数据格式间的转换接口,从而实现数据来源的多样化选择。

⑸ 安全性:系统管理的数据极为重要,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其查询、修改等操作必须经过相应的授权才能进行。系统的网络配置和用户权限管理要充分考虑各种数据与资料的保密与安全。在网络版系统中专门定制用户管理模块,实现用户权限控制和数据访问控制。由系统管理员按照用户的管理需求,分配多种级别的权限,相应权限的用户,只能在其允许的范围内,实现数据的检索或维护操作。

⑹ 可靠性:城市管线信息系统承担着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任务,所以要求系统必须安全可靠地运行。在系统实现多用户多任务实时操作时,将确保在意外故障或重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

⑺ 扩展性:系统的软硬件应具有扩充升级的余地,保护以往的投资,能够适应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使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具有长期维护使用能力,使系统的升级和维护更加方便。

(三)系统平台的选择

1. 操作系统选择

通过对性能、稳定性、市场占有率、用户接受程度等方面的考察,选择Windows作为操作系统平台。其中: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 NT Server 4.0或Windows2000 Server,工作站操作系统选择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或Windows 2000。

2. 数据库平台选择

系统的核心是数据,所以对海量的管线数据进行安全、有效地存储是整个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比较成熟的商业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SQL Server等。这些数据库都可以方便地进行用户的安全授权、数据的定期备份、防止数据的非法拷贝等,其广泛的客户群体已成功运用它研制各种系统,其领域涉及金融、电子、通讯、城建、规划、办公自动化及各种信息系统。而且在数据安全性、可靠性、及扩展性等关键业务应用上令人满意。经过实践证明,选用这些商用数据库作为数据库平台,以实现系统的先进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对客户端的GIS平台软件要求也将大为降低。

3. GIS软件平台选择的考虑因素

由于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仅是企业的行为,也是整个城市GIS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数字城市建设实施的重要部分,为了更好衔接其他系统,充分发挥在数字城市的重要作用。在GIS平台的选型上主要基于以下因素:

(1)海量数据的存储

利用大型商用数据库存取、管理空间数据,保证海量数据的存储。同时满足了多用户并发访问空间数据的要求;利用数据库的安全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高效运行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高效的运行速度是必须的保证。

(3)多元化应用

方便城市其他信息系统的连接应用,采用统一的数据存储方式和方便的数据集成方式,达到多元化应用。

(4)将来的拓展与发展

为了将来的大环境计算的应用和数字城市建设的需要,需要选择性能优越的平台软件支持。

(四)系统结构

根据系统目标,并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在构建系统时可采用单机版、C/S、B/S或C/S+B/S结构体系。

① 单机版模式

在一台普通微机上运行系统,执行各种管理和操作,其特点是成本较低。

② C/S模式

在局域网内运行系统,将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被授权的用户通过网络访问后台GIS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客户端要安装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直接查询浏览、修改更新GIS数据库中的数据。C/S 具有强大的数据操纵和事务处理能力,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约束,方便用户开展管理工作。这种模式是GIS系统中被普遍采用的模式。

③ B/S模式

基于B/S的Intranet技术,是有计算技术以来最稳定的技术平台。各种命令执行、数据计算都在服务器上完成,而且应用程序也安装在服务器,客户端几乎是零安装零维护,大大减轻了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而且这种方式对客户端的用户数没有限制。同时,由于所有日常办公操作可通过浏览器完成,也可大大降低对基层办公人员的计算机技术要求。

④ BS+CS 模式

B/S与C/S相结合的模式,将充分利用B/S、C/S的各自优势,相互补充。根据系统数据采集、管理和使用的需要,重要的管网数据查询、分析、更新部门,宜采用C/S结构,实现对管网数据的更新、分析。其它的一般数据浏览部门,对于已经公开发布信息的访问,通常采用B/S模式。

(五)系统主要功能

1.基础GIS功能

基础GIS信息管理模块提供了对GIS数据管理的一些基本功能,包括文件和网络管理、基本绘图和图形编辑、数据查询和统计、数据输出、数据转换、符号管理和系统管理等。

2.管线查询统计

管线查询统计功能可使管理人员快速方便地得到想要的资料和信息,统计所需要的数据,从而能够帮助管理人员高效率、正确地进行管理和抉择。功能包括管线及附属设施的快速查询、复合条件查询,管线及附属设施信息的统计分析,最近设施搜索等。

3.管线数据维护

管线维护模块提供方便的数据更新手段,建立与管线元素相关的属性数据库和提供管线的图形属性编辑工具。主要功能包括:管线数据的修改,管线数据批量导入,多样化的管线数据增加,设计及竣工数据回贴,管线数据删除与废弃等。

4.管线综合分析

城市地下管线敷设在地下,在通常情况下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系统的管线分析功能可以帮助人们较直观的了解到地下管线的现状、分布和走向、管线间的相互关系,并且可以在发生管线事故时为制定处理方案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功能包括:管线的横、纵断面图分析,管线的三维浏览和查询,管线碰撞分析,管线爆管分析和关阀搜索,抢险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管线上下游追踪、管线预警分析等。

五.效益分析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信息。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并用其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科学管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应。

(一)、社会效益

1、提高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现代化管理水平

城市综合地下管网是集各种管线为一体的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地下管网在一定范围内和程度上具有公益和公共的技术特性,其数据表现出较强的共享性。在解决各种问题时,既需要本部门的数据,同时也需要其它部门的相关数据。因此,很有必要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以实现管线集中统一管理,并通过网络可达到各部门间管线资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为政府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提高管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水平。使城市地下管线规划与建设管理进入规范化、数据化、网络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新阶段。

2.为城市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地下管线现状的资料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资料和依据,是城市安全运转的基本保证。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地下管线设施也迅速发展,管线建设也将不断地进行新建、扩建或改造。管线信息可为管线建设提供良好的设计环境,对管线线路、站点合理布局、施工、维护、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线建成之后,在使用中对管线不断维护更新,以保证正常运营;在发生管线事故时,也需要根据管线信息系统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以便准确确定产生故障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排除故障。

3.为城市的优化设计和科学决策服务

城市进行工程开发建设前,首先都要充分查询地下管线的分布现状,设计人员可依据提供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各种预估方案选择出最佳方案,确定优化的管线接入路线,以及施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管

线的安全。进行城市规划、扩建和管线建设时,依据管线信息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合理决策和优化设计;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二)、经济效益

1.减轻、减少管线灾害事故发生的经济损失

城市经过数十年的城市建设,大量的地下管线已形成十分复杂的管线网络。由于管线建设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如果地下管线资料缺漏和偏差,或者对地下管线分布情况不清,进行盲目施工,可能会导致地下管线损坏,造成城市停水、停电、通讯中断,甚至引到灾害性事故,这将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经济重大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可为工程管理、设计方案提供信息,为施工提供有用的基础资料和数据,避免各类管线灾害事故发生。同时,也为城市的遭受自然灾害对地下管线破坏的减轻和修复提供宝贵的信息。通过地下管线探测与信息系统的建立,减少挖断管线的事故,减少直接与间接的经济损失,节省在规划审批过程中开挖道路断面确定管线走向的费用。

2.为规划设计、管理部门提供辅助决策

利用准确的空间定位数据为建设规划与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信息,以提高规划与管理的水平、缩短规划周期、提高办事效率、减少因规划决策失误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员投入的费用;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实现地下管线集中统一的现代化管理,直接为社会提供各种管线专题图、综合图以及各种统计报表。

3.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

查明地下管线分布状况,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管线信息化管理,是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同时,它又是“数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加强管线信息工作将为“数字城市”提供了充分高效的信息,使地下管线的空间信息与城市面向建设信息,构成一个真实而完整的三维的数字空间体系,为解决城市规划、管理服务,为城市改造、防灾、减灾乃致战争破坏恢复重建提供依据。

因此,地下管线的信息系统建设具有十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下管线探测仪型号:XH9-GXY-3000 货号:

GXY-3000多频率、大功率、低功耗地下管线探测仪(地下管道探测仪)是公司在功能型地下管线探测仪和距离型地下管线探测仪的基础上研制开发成功的新一代功能强大的地下管线探测仪。GXY-3000地下管线探测仪(地下管道探测仪)设计集中考虑提高地下管道定位仪的准确性和效率。GXY-3000地下管线探测仪(地下管道探测仪)提供宽泛的频率范围,通过配置功能很强的发射机及操作简单的接收机,采用多频探测技术十分便于现场操作,通过选择最佳频率,准确的进行地下管线定位。帮助您快速找到埋藏于地下的电话线、光缆、CATV、电力线、煤气管道、燃气管道、给排水管道。GXY-3000地下管道探测仪自动化程度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以获得专业的探测效果。

GXY系列地下管线探测仪(地下管道探测仪)以其优越的性能,灵活方便的检测方法,在电力、电信、供水、热力、燃气、石油、化工、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赢得了广大的用户,成为施工、验收、管网普查的必备工具和首选品牌,为我国的相关行业的管线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地下管线探测仪主要功能

专业的窄带滤波,抗干扰能力最强

连续自动阻抗匹配,不需人工干预

多天线、多通道,直接显示电缆埋深

电流测量用于目标管线的识别

管线密集区域识别目标管线最有效的方法

自带充电电池,不需市电,便于野外使用

寻测50Hz运行电缆路径

内置欧姆表可测环路电阻

可选择干电池和充电电池

万用表功能:在电缆故障查找前后测试电缆的通断性和绝缘质量

充分保证供电时间,节约探测成本

适用于探测大埋深和长距离管线

探测更深、更远、更准确

优质的售后保障,买的放心、用的安心

地下管线定位仪接收机技术指标:

●主动频率:低频、中频、高频、射频;深度及带左/右方向指示;

●被动式频率:50~60Hz;不带深度及左/右方向显示;

●深度范围:0~6M;

●声音指示:随信号强度变化的调频音调;

●信号强度指示:液晶显示,声音提示;

●信号强度表示: 条形图、数字量程0-999

●增益动态范围:100db

●精度*:低频、中频:±(1-5)%

高频、射频:±(5-12)%

*与现场环境、非同心线的形状、邻近管线的分布等情况有关

●液晶显示:背光照明,数字信号和电量显示,运行频率、深度、音量、左/右方向显示;●电池型号及工作时间:6节5号充电电池,连续工作8个小时;

●电池状态:连续显示;

●体积:70×20×11 CM3

●重量:2kg

地下管线寻测仪发射机技术指标:

●输出频率:低频、中频、高频、射频;

●输出模式:直连、感应、耦合;

●输出功率:随匹配负荷0.6~6瓦自动调节,电阻为5-3000 欧姆;

●液晶显示:自动背光照明,显示输出能量、运行模式、自检状态、负荷电阻、电压等;

●电池型号及寿命:8节1号充电电池,连续工作4-8小时;(视所选频率及功率档位);

●过热过流:自动保护

●电池状态:图形显示;

●充电器:220伏,50-60HZ;可配车载12伏单独充电装置;

●体积:16×16×39 CM3

●重量:3.6kg;

标准配置:

接收机、发射机、地钎、仪器包装箱、充电电池及充电器

选配件:

耦合感应夹钳、A字架、车载充电器

质量保证:客户购机之日起18个月内质量保修(不含充电电池),终身维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