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大学生心理健康手册

[DOC]+大学生心理健康手册
[DOC]+大学生心理健康手册

大学生心理健康手册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然而,许多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或重大的刺激时,他们在用以往应付问题的方法失败后,出现了心理失衡,产生悲观、烦恼、焦虑、抑郁、孤独等消极情绪及行为紊乱等,严重的甚至产生了自杀或他杀的念头。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我们编印了这本《心理健康知识手册》,希望通过它能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目录

一. 关于心理咨询

1.什么是心理咨询?

2. 心理咨询的五个不等式?

3. 哪些人应早看心理医生?

4、心理咨询,该做些什么准备?

二. 关于新生心理调适

1.大学新生如何建立新的成长坐标

2. 大一新生的心理调节

3.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三. 关于心理健康

1.大学生心理健康新标准

2.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3、精神防御机制

4 、十条非理性信念

5、你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吗?

6.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

7. 做梦与心理健康

8.关注“亚健康”

四. 日常心理异常

1.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认知

3. 学习疲劳症

4. 人是这样自寻烦恼的

5. 活得太累的部分主观原因

6. 失眠

7. IAD-网海中的暗礁

8. 自杀者的内心世界

五. 心理调适

1.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

2.减轻自己,放松自己

3.悦纳自我

4.改变悲观、培养乐观

5.柳暗花明——逆境带来新生

6.不满,会使你有力量

7.磨练坚强的意志

8.怎样成为自信的人

9.失恋后如何调整心理

10.心理平衡靠自己

11.心理健康的钥匙:ABC理论

一. 关于心理咨询

1.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到底有什么用?当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真得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来获得心灵安慰、心理平衡吗?这些是从事心理咨询和想了解心理咨询、想尝试心理咨询的所有人的疑惑,让我们先听一个很古老的神话,再谈这个问题吧。

古希腊有个传说,传说在一个王国城堡的附近有个女魔,叫“斯芬克斯”。她整天守着那条过往行人必经的路,让人猜一个谜:“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中午是两条腿,傍晚是三条腿”。如果行人不能答对谜底,她就会把他吃掉;如果猜出来了,她自己就会死去。无数的人都不能猜出谜底,于是王国中死去了许多的人,外面的人也不敢来这里了,王国内外充满了恐惧。终于有一天,一个叫“俄底浦斯”的年轻人来到了斯芬克斯的面前,说出了这个神奇“东西”的谜底——“人”!斯芬克斯于是死了,而这个谜语始终流传了下来。

所谓“当局者迷”,当是神话中遭遇厄运者的最好哀悼了吧?!“斯芬克斯之迷”于今天的我们,可能已不是一个难题,而它所暗含的误区,却是不分时代、不分民族、不分老幼、不分性别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自己很多时候是认不出自己的,是很难看清自己的。而这层“糊里糊涂”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渴望了解自我是人天生的需要,因为只有了解自我,了解了真正的需求与愿望,才可以在现实中找到方向,明白生命的意义,才可以当你走得很累很辛苦的时候,并不觉得委屈与懊悔;也只有了解了自我,才可以撕去太多的因所谓“生活”而带上的种种“面具”,享受清新与安宁!一个人不能真正了解自身,纵使忙碌不停,终是茫然痛苦;纵使优裕富足,终是难奈空虚……

其实“斯芬克斯之迷”永远地留了下来,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地破解它、诠释它,希望找到合理的个人答案,而不落为“厄运者”!

心理咨询就是采用一些相对便捷或称为专业的方式,与当事人一起去揭示“斯芬克斯之迷”,一起去探索心灵,感受真我,发现谜底,获得成长、成功的力量。因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心灵的对话,在这一时空中,你可以逐层褪下繁重的装束,可以放心地没有干扰地去看自己,去思考自己,不会遭遇嘲笑,不必忍受评价,有的只是倾听、关注、同感与挑战,你可

以全神贯注直抵心灵深处!

不同的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对于每个人都是必需的,只是寻求的方式不同罢了:对父母、对朋友、对神灵、对先知、对“客观的我”、对专业咨询员,而不同的方式也就有了不同的结果,一吐为快、同情安慰、引导指教……发展到今天,心理咨询的工作则较规范化了,主要归属了专业的咨询人员,使得咨询能够更切实地对人有所帮助,使人走出咨询情境后仍满载被关怀的感受,能够学会在现实中应对际遇:学习、工作、生活!

心理咨询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

想象一片沙漠,你是那里唯一的跋涉者,你走得很累、很孤独、很焦渴,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片绿洲,感受一下此刻的心情;你捧起一汪清水,珍惜地开始滋润自己的嘴唇、喉咙、肠胃,及至全身;回头看看走过的路,看看这片绿洲,再看看前方的路,洗把脸,然后放步前行,体验一份值得!这个过程就是心理咨询的感觉!

想象一辆空的公车将近,你是排队人中的一个,现在的位置并不理想,很可能上车就没有座位了,而你的路途遥远,感受此时此刻!你可能有三种选择:其一,不管怎样上车再说;其二,挤到前面去,抢先上车;其三,随队列前行,排到前面,但等下一辆空车再上。至于最后到底怎样了,由你决定!——与你一起分析具体情形,设想多种选择就是心理咨询,而决定仍然是你的权利,只是决断时多了一些明知。

2. 心理咨询的五个不等式

心理问题≠精神病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人们对它有一种神秘感。来访者通常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医生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因为在许多人眼里,来咨询的人很可能有什么不正常或有精神病,要不就是有见不得人的隐私或道德品质方面有问题。此外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表露出情感上的痛苦是软弱无能的表现,对男性来说尤其如此。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很多人宁愿饱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也不愿或不敢前来就诊。其实,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及生活工作的不同方面,都有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对这些问题如能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个体就能顺利健康地发展;若不能及时加以正确处理,则会产生持续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这样看来,心理问题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就这些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并不意味着有什么不正常或有见不得人的隐私,相反,这表明了个体具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更好地自我完善,而不是回避和否认问题,混混沌沌虚度一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精神病就是疯子,其实他们所说的精神病严格地来讲是重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它与一般的心理问题和轻度心理障碍有很大区别。绝大部分精神病人对自己的疾病没有自知力,更不会主动求医。

心理学≠窥见内心

两个久未谋面的老同学在路上不期而遇,其中一个知道对方是心理治疗师,就让他猜一猜自己现在心中想些什么。许多来访者也有类似的心态,他们不愿或羞于吐露自己的心理活动,认为只要简单说几句,咨询者就应该能猜出他心中的想法,要不就表明咨询者水平不高。其实心理治疗师也是人,他们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能窥见他人的内心世界,他们只是应用心理

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来访者提供的一定信息进行讨论和分析,并进行咨询与治疗。因此,来访者需详尽地提供有关情况,才能帮助医患双方共同找到问题的症结,有利于治疗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恰当的治疗。

心理咨询≠无所不能

许多来访者将心理咨询神化,似乎咨询者无所不会、无所不能,就像一个“开锁匠”,什么样的心结都能一下打开,所以常常来诊一两次,没有达到所希求的“豁然开明”的心境,就大失所望,再也不来了。实际上,心理咨询是一个连续的、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常与来访者的个性及生活经历有关,就像一座冰山,积封已久,没有强烈的求助、改变的动机,没有恒久的决心与之抗衡,是难以冰消雪融的,所以来访者需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心理医生≠救世主

一些来访者把心理医生当作“救世主”,将自己的所有心理包袱丢给医生,以为医生应该有能耐把它们一一解开,而自己无须思考、无须努力、无须承担责任。多年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就是,病人看病,医生诊断、开药、治疗一切由医生说了算,要求病人绝对服从、配合,因此来访者自然而然地把这种旧的医学模式带进心理咨询。然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物,心理医生只能起到分析、引导、启发、支持、促进来访者改变和人格成长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者,更不能替来访者去改变或作决定。来访者需认识到,“救世主”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战胜自己,最终才能超越自我,达到理想目标。倘若把自己完全交给医生,消极被动,推卸责任,只会一事无成。

心理咨询≠思想工作

来访者中还有另一种极端的认识,就是认为心理咨询没多大用处,无非是讲些道理,因而忽视或未意识到心理问题是需要治疗的。一女孩因强迫观念痛苦异常前来就诊,家人反对并干涉:“你就是死钻牛角尖,想开点就会好的。”亦不让患者服药。患者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支持,内心很绝望,从而影响到治疗的连续性和效果。心理咨询作为医学中的一门学科,有着严谨的理论基础和诊疗程序,它与思想工作是有本质区别的。思想工作的目的是说服对方服从、遵循社会规范、道德标准及集体意志,而心理咨询则是运用专门的理论和技巧寻找心理障碍的症结,予以诊断治疗,咨询者持客观、中立的态度,而不是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教育。另外,某些心理障碍同时具有神经生化改变的基础,需要结合药物治疗,这更是思想工作所不能取代的。

希望来访者能通过上述几个“不等式”了解心理咨询的性质和工作方式,打消顾虑,敞开心扉,积极主动地与心理医生进行配合,帮助自己解除痛苦,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

3. 哪些人应早看心理医生

精神分裂症有很多可以发现的症状,只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人均可以有良好的恢复。那么,哪些人应该及早看心理医生呢?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表现:

1.早期:

1)神经衰弱表现:失眠、头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工作缺乏热情,学习和工作能力下降。可持续数周到一年多。

2)强迫症状群:怕脏,怕得病,怕说错话,怕别人看自己,或毫无原因的恐惧,或刻板仪式动作。可持续数月到数年。

3)人格的改变:对人冷淡,躲避亲人,并怀敌意;或寡言少语,好独自呆坐,或无目的漫游,生活懒散,不守纪律;性格反常,无故发脾气,敏感多疑,自语自笑。

4)老是感觉自己的形体变样了,过度地照镜子,好打扮;怀疑自己不健康,反复看医生。

2.临床期(病症表现典型期):

1)幻觉症状:如在没有人时或夜深人静时听见奇怪的声音或说话声;看见一些不存在的东西等等。

2)妄想症状:无端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甚至欲加害自己。

3)思维混乱。

4)行为怪诞。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草木、脏物、肥皂,喝脏水或伤害自己等等。

4、心理咨询,该做些什么准备?

心理有问题去看心理医生,如同躯体有病到医院看大夫。但由于人们对心理咨询的一般知识了解不多,以至把看躯体疾病的习惯用于看心理医生,影响了咨询效果。所以去咨询,略知些咨询常识最好。

一、咨询者本人要有心理咨询的愿望。心理咨询是以语言沟通为基础,这种沟通是建立在咨询者对医生的信任和自愿的基础上。若来访者没有沟通的愿望或是被亲朋好友带领至此,是不会情愿地谈及真实的自我,咨询效果会受到影响。

二、咨询者不必担心谈话的内容外露。心理医生工作的原则之一是为咨询者保密,有些咨询者因有这种担心,咨询时往往隐去某些问题,不利于医生做出诊断和提供帮助。

三、咨询者最好有自助意识。心理咨询除有心理医生的启发引导帮助,还需要咨询者积极主动配合。有的咨询者没这种意识,在咨询后对医生布置的作业不实施。如对恐怖症患者的治疗是先练习放松法,再进行系统脱敏疗法,这是一个连贯程序,有的咨询者回家不练习,总想在医生那里讨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或药物,导致咨询半途而废。

四、咨询者勿急于追求效果,欲速则不达。心理问题、心理疾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人际交往障碍,有的咨询者出现障碍的原因是因为性格偏内向、口吃、怕别人讥笑、拒绝与人交往引起的,咨询时首先要打破这一循环链,使咨询者改变自身对口吃的认识,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学习与人交往的方法技巧。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短期就能达到的。还有些心理问题或疾患需要有关人员同步参与咨询,如孩子的问题父母参与,婚姻问题夫妻参与。

五、理解咨询的时间限定。咨询一次约50分钟,若时间长、内容多,不便于咨询者清晰地理解接受主要问题的核心部分。

二. 关于新生心理调适

1.大学新生如何建立新的成长坐标

“上了大学,我不再优秀”是许多大学新生的真实体会。升入新学校,换了新环境,迎接新的学习任务,建立新的成长坐标。每一个大学生都会遇到这个适应与发展的课题。

在适应中成长

实际上,适应与发展这两大重要课题贯穿着生命始终。社会适应能力良好也是人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健全的重要标志之一。适应的目的是通过我们自己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达成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为个人的充分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社会的每一次变革,人的每一次发展与成长,都需要我们去适应变化,而每一次适应过程也就是一次成长。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对社会的适应。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我国从以应试教育为主导发展到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从统包分配到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从大学的免费教育到适当收费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的进程之中,学会适应是一门必修课程。也可以说,人生的升学、就业、升迁、婚恋等每一次社会角色的转换都是一个适应过程。

对他人的适应。主要指人际关系的适应。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面临人际交往中要解决的问题较多,例如:如何与陌生人交往,如何与异性交往,如何与成长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大、个性不同的人交往,如何处理合作关系与竞争关系等。

对自身的适应。这方面的适应问题主要包括个体如何认识自己,即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何悦纳自己、发展自我,使现实与理想中的我达到同一?

为什么不和自己比?

大学生是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社会角色变化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心理矛盾和困惑特别多;另一方面,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忽视与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高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焦虑和挫折。

面对成长中的烦恼,惟一的办法是接受现实,接纳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为什么非要跟别人比,而不多和自己相比呢?你可以尝试回答下列问题:

我比中学时在社会见识方面——我比中学时在能力发展方面---我比中学时在与人交往方面——我比中学时在认识自身方面。

我期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离自己的期望还有多大的差距?

当你找到自己的新位置时,就会重新找到自我。

做第二又何妨

生活的海洋总会有波峰与波谷,“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成长有时也会痛,就像蚕的蜕皮一样,是自我的挣扎,自我的再次觉醒。

大学里总有一些相对逊色的同学失去中学时期的优越地位。不知有多少人,他们在刚上初中或高中时就已经体验过从优秀的位置上掉下来的失落感。暂时失去优越地位并不可怕,糟糕的是由失落而造成严重的挫折感,产生强烈的自卑,这对大学生活十分不利。

的确,一个心理正常的人,都有争强好胜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都渴望自己在集体中有一

席之地,受人尊重,被人爱慕。一个学生想考试成绩第一,超过别人,这是好事。但是,在一个群体的每项活动中,能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人,毕竟只有一个。坐上了,自然很荣耀,但也容易迷失自我。

据说,在国外有一家著名的电器公司提出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口号:永争亚军。不是“勇敢”争取,而是“永远”争取。他们的理念是,第一的人不会永远在冠军的宝座上,他会因失去竞争对手而失去努力参照系统,产生盲目性。而第二名总能同第一名找到差距,改进不足,鼓舞自己不断进取。

这个事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新角度:要想在学习上超过别人,并不一定要争名次上的第一,关键是将你的视点放在哪里。是放在争取第一的名次上,还是放在自己竞争的实力上。

当学习成绩暂时落后时是否一定要责备自己?你可以考虑一下自己的学习目标是否订

得过高?学习上是否有漏洞?这时,可以对自己的学习做一个全面的分析总结。当你认真、冷静地面对自己时,相信优秀仍然属于你。

2. 大一新生的心理调节

每一名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美妙的联想:幽静的林荫道,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阶梯教室,笑声琅琅的宿舍楼,还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然而,随着那份新鲜感渐渐逝去,孤独、思乡、迷茫、困惑等情感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该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克服“回归心理”。“回归心理”的具体表现是迷恋过去,有一种希望回到过去的心态。如果长期处于一种怀旧的留恋过去的心理状态中,会造成学习上的不安心,从而形成阻碍学习的心理压力。

克服“目标间歇”。新生入学后丧失了目标和动力,这叫“目标间歇”或“目标暂时性缺失”,是新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大学起跑的号令已然鸣响,就看谁最先冲破迷惘,找到新的目标和动力,谁就能冲到队伍的最前面,成为大学的胜利者。大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不断改善学习方法,大学阶段的学习最关键的是自学。

建立和谐人际关系。进入大学后,每个大学生都有进一步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每个人也都有这方面的潜能,重要的是必须超越封闭的自我,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把自己真正融于集体之中。人际关系是互动的。当大家还在被动等待的时候,主动伸出你热情的手,拥抱每一位同学的心。

要学会自我管理,培养独立能力。需要学会管理的东西挺多。看得见的,如个人生活物品怎样保管、利用,钱怎样花,都需要自己操心;看不见的,如时间怎样利用,情绪怎样调整,这些更是需要独立自主应付。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3.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人生最宝贵的两项资产,一项是头脑,一项是时间。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即使不用脑子,也要花费时间。因此,管理时间的水平高低,会决定你事业和生活的成败。每个星期有168小时,其中56小时在睡眠中度过,21小时在吃饭和休息中度过,剩下的91小时则由你来决定做什么。任何根据你的价值观和目标管理时间,是一项重要的技巧。它使你能控制生活,

善用时间,朝自己的方向前进,而不致在忙乱中迷失方向。有效管理时间的基本原则有如下几条:

◎制定详实可行的计划,提高学习的效率;

◎利用好空闲时间,杜绝时间的浪费;

◎事事抓住今天,不要把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去办;

◎进行时间统计,检验自己的时间花得是否合理。

具体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随”、“三定”、“两挤”。

“三随”就是:

一随课表安排时间。根据课程表合理安排自己预习、上课、复习、图书馆学习等活动,使学习有序进行。

二随作息安排时间。将自己一天的学习、工作、娱乐、休息、睡眠时间科学安排下来,严格执行,养成科学运用时间、科学运筹时间的科学态度。

三随制度安排时间。安排时间要考虑到学校制度的规定、要求,不能有与学校制度想违背的时间安排。

“三定”就是:要对重点课程、课程的重点、难点确立固定的时间进行攻读学习;固定时间锻炼身体;对特定时间固定安排。

“两挤”实际是指:充分利用、科学安排零散时间,从而达到节约时间。零散时间可以用来学习做些小事、杂事、如记外语单词。

三. 心理健康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新标准

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性好。

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构成的气质、能力、性格与理想、信念、人生观等平衡发展。

6、能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地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2心理问题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一、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不少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多种心理健康标准。笔者在临床心理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前人的理论与经验,提出了一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

状况三方面分析:

1.本人不觉得痛苦——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

2.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

3.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二、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

1.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能得到缓解。

2.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

3.能自已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这小部分人应该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以尽快得到调整。

三、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是:

1.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2.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念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得很正常。

3.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不能完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4.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四、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1.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或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动作,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2.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失调:如影响消化系统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3.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4.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和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并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 精神防御机制

精神防御机制,一般来说是在人们遇到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种能够回避面临的困难,解除烦恼,保护心理安宁的方法。换句话说,由于运用了精神防御机制,才免除或减轻了心理痛苦。但运用过份,就是病态了。

精神防御机制本身越原始,其效果越差;离意识的逻辑方法越远,则越近似于变态心理。

尽管每一个人都在有意无意地运用精神防御机制,但这种运用是继发的,是个人在其生活经因中学会的。因此人们所掌握的精神防御机制的方式又往往做为该人人格的一部分而表现出来。精神防御机制的种类很多,下面就较有定论的部分做一介绍。

1.压抑作用:就是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念头、情感和行动在不知不觉中抑制到潜意识里去的作用。是精神防御机制最根本的方式。例如,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份。当时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了。这些潜意识中的情绪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药物治疗也无效。

2.否定作用:把引起精神痛苦的事实予以否定,以减少心灵上的痛苦。例如,小孩打破东西闯了祸,往往用手把眼睛蒙起来;癌症病人否认自己患了癌症;妻子不相信丈夫突然意外死亡……

3.退化作用:当人们感到严重挫折时,放弃的成人方式不用,而退到困难较少、阻力弱弱、较安全的境地-儿童时期,无意中恢复儿童期对别人的依赖,而不积极求治自己的疾病,害怕再负成人的责任。

4.幻想作用:指一个人遇到现实困难时,因为无力实际处理这些问题,就利用幻想的方法,任意想象应如何处理心理上的困难,以达到内心的满足。例如,“灰姑娘”型幻想,即一位在现实社会里倍受欺凌的少女,坚信她有一天可以遇到诸如英俊王子式的人物,帮助她脱离困境。

5.转移作用:指对某一对象之情感,因某种原因(发生危险或不合社会习惯)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时,而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例如,一个售货员或一个服务员因家中一大堆烦恼问题既无法解决又不能向孩子或老人发泄,只好迁怒于顾客,服务态度极差。

6.合理化作用:个人遭受挫折、或无法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以及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给自己找一些有利的理由来解释。虽然这理由常常是不正确的,在第三者看来是不客观或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强调这些理由去说服自己,即用一种能为自己所接受的理由来替代真实的理由,以避免精神上的苦恼。例如,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

7.投射作用:一般是指将自己所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投射”到别人身上或外部世界去,而断言别人是这样的现象。例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属于这种作用。

8.摄入作用:或称内向投射,与投射作用相反。指广泛地、毫无选择地吸收外界的事物,而将它们变为自己内在的东西。如常言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于摄入作用,有时候人们爱和恨的对象被象征地变成了自我的组成部分。如当人们失去他们所喜爱的人时,常会模仿他们所失去人的特点,使这些人的举动或喜好在自己身上出现,以慰藉内心因丧失所爱而产生的痛苦。相反,对外界社会和他人的不满,在极端情况下变成恨自己因而自杀。

9.反向作用:又称“矫枉过正”现象,为处理一些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及冲动所采用的方法。这是由于人的许多原始的行动欲望,是自己和社会规范所不能容忍的,所以常被压抑而潜伏到潜意识中去,不为自己所察。但它们仍有极大的动力,随时在伺机蠢动。人们为了害怕它们可能会突然冒出来,不得不加以特别防范。例如,有很强烈的吃手动机的小孩,见到妈妈马上把双手背在身后,声明“妈妈我没有吃手”。有的人对伺机报复的对象内心憎恨,而表面却非常温和,过分热情。可见如果人的某些行为过份的话,表明他潜意识中可能有刚好相反的欲望。

10.补偿作用:即一个人因生理上或心理上有缺陷,而感到不适时,企图用种种方法来弥补这些缺陷,以减轻不适感。例如,盲人的触觉、听觉敏锐。又如,一个一向淘气的十岁男孩,由于突然同时失去了母亲和妹妹,他的父亲就把全部爱和希望给予了他,使他感到自己应该懂事了,不能再淘气了,于是一下变为好学生。但是过份的补偿则可导致心理变态。

11.仿同作用:把一个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当作是自己的特点,用以掩护自己的短处。仿同有两种,一种近似模仿。例如,在不知不觉中,男孩模仿父亲,女孩模仿母亲。另一种是利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欲望。例如,一个不漂亮的女孩子喜欢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作朋友,她可以因为别人夸奖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

12.隔离作用:把部分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的不愉快。最常被隔离的,乃是整个事情中与事实相关的感觉部分。如老人常不说死而说“归天”“长眠”等。在心理治疗中,医生注意发现病人使用隔离作用的现象,可帮助找到病人的重大心理问题。因为病人在潜意识中所要掩饰的,正是心理治疗可能针对的问题。

13.抵消作用:是指以象征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事情,以补救心理上的不适与不安。例如,按我国习惯,过阴历年时不要打破东西。万一小孩打破了碗,老人则赶快说“岁岁平安”。

14.升华作用:人原有的行动或欲望,如果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受到处罚或产生不良后果,从而不能直接表现出来。如果能将这些行动或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方向,使其具有建设性,有利于社会和本人,这便是升华作用。例如,一位具有强烈嫉妒心的人,理智又不允许他表现出嫉妒别人的成就,于是他发奋学习,成绩超过别人。这对于社会和他本人均有积

极意义。

15.幽默作用:也是一种积极的精神防御机制的形式,是较高级的适应方法之一。当一个人遇到挫折时,常可以幽默来化解困境,维持自己的心理平稳。例如,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不幸有位脾气暴躁的夫人。有一次,当他在跟一群学生谈论学术问题时,听到叫骂声,随着他夫人担一桶水来,往他身上一泼,弄得人全身都湿透了,在场的人都很尴尬。可是苏格拉底只是一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下雨。”本来很难为情的场合,经此幽默,事情也就化解了。

在了解了这些精神防御机制以后,每一个人都可以试着侦察一下自己时时无意中运用的精神防御机制是哪几种,如果它们本身比较原始,或过份地被适用了,就有意地改变一下,以求身心健康。

4. 十条非理性信念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每个人都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一些非理性的信念在日常生活中是很普遍的,然而它们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情绪困扰和行为上的不适应。以下是十条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1、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2、有价值的人应该是全能的,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任何问题都能找到一个正确或完美的答案,如果不能找到,那是难以容忍的事。

4、不愉快的情绪是由外界引起的,自己无法控制。

5、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应该非常小心,而且应该随时顾虑到它可能发生。

6、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面对它们容易的多。

7、人应该依赖他人,并且依赖比自己强的人。

8、过去的历史是现在的主宰,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9、对于别人的行为和处境,我们应当予以非常的关切。

10、对于有错误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5.你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吗?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能否顺利和成功与心理素质的好坏有很大关系。我们常常发现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容易激动,做事雷厉风行;有的人机智灵活;有的人天生慢性子;还有的人非常脆弱,经不起风浪。这种性格的差异就是“气质”。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内在气质与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心理素质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的气质带有先天遗传的性质,它能影响人的行为方式、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各种气质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才能发挥优点、克服缺点,实现自己心理素质基础的一定程度上的转化。这里所谈及的内在气质是指心理学界普遍公认的体内四液说。

体内四液说(认为此学说的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人的体内有四种液体,即粘液、黄胆汁、墨胆汁和血液。人的气质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胆汁质

强而不平衡。这样的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爆发力很好。同时,情感和情绪消失得也快,情绪趋于外向。智力活动灵敏有力,但理解问题容易粗枝大叶。意志力坚强,不怕挫折

勇敢果断,但容易冲动,难以抑制。工作热情高,表现得雷厉风行,顽强有力。

多血质

强而平衡,灵活性高。这种人情感和情绪发生迅速,表露于外,极易变化,灵活而敏捷,动作活泼好动,但往往不求甚解。工作适应力强,讨人喜欢,交际广泛。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见异思迁而显得轻浮。

粘液质

强而平衡,灵活性低。这种人情绪比较稳定,兴奋性低,变化缓慢,内向、喜欢沉思。思维和言行稳定而迟缓,冷静而踏实。对工作考虑细致周到,不折不扣,坚定地执行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往往对已经习惯了的工作表现出高度热情,而不容易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

抑郁质

弱性,易抑制。这种人情绪体验深刻,不易外露。对事物有较高的敏感性,能体察到一般人所觉察不到的东西,观察事物细致。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也易于消沉,工作时常常显得信心不足,缺乏果断性。交往面较窄,常常有孤独感。6. 十种正常的异常心理现象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

4.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5.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6.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7.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

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8.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9.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人士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10.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7. 做梦与心理健康

人人必梦,夜夜有梦。这是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研究的科学结论。人的睡眠过程,分为“无梦睡眠”和“有梦睡眠”两个不同的阶段。一夜中两个不同的阶段要交替4—6次。科学家认为,人体通过大脑要求有一个连睡带梦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全身彻底休息放松,并且调整我们善良温和的性格。

梦属于想象范畴,是在睡眠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无意想象,其内容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归纳起来,引起做梦的原因大致有二: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千奇百怪的梦大都与本人日常生活中的愿望、想象、回忆、忧虑、思念等精神活动有关。

②内外部刺激的影响。就象古书上说的“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白天劳累过度,临睡前深思熟虑次日的工作或纠缠于白天不愉快的事情,身体有病,如头痛发烧、心脏不好以及睡眠的姿势不适,床铺被褥不舒服等,都会对做梦有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梦既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又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一般地说,梦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没什么消极的影响。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恶梦不断,或者做梦后又总是忧心忡忡,长此以往,梦特别是恶梦则难免有害于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恶梦的纠缠呢?

①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生活愉快、情绪乐观、性格开朗的人,一般是不大会做恶梦的;即使偶尔做了恶梦,也不会在梦后念念不忘,情绪紧张,庸人自扰。可见,保持乐观情绪,乃是防止与消除恶梦影响的基础或前提。

②讲究用脑卫生。梦是在睡眠过程中人脑某些部分继续活动的产物。因此,要防止与消除恶梦的产生,就需要我们学会科学地使用大脑,注意有张有弛,合理作息。

③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④学会自我解梦。所谓学会自我解梦,一是要破除对梦的种种迷信。梦并不妨碍睡眠并不有损身体健康反而是有益于提高睡眠质量与身心健康。这样,即使做了某种所谓不祥之梦,也会泰然处之。二是把梦的内容作积极的解释。通过自我暗示,对心身产生积极的影响。三是梦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迹象,梦者应及时去就医诊治。梦的征兆并不神秘。实际上,该微弱病痛早已存在,只是由于白天刺激众多,工作繁忙,没有察觉到;但人入睡后,由于万籁俱寂,刺激减少,该微弱病痛便在梦中被察觉到了。

8.关注“亚健康”

常有患者向医生诉说,他们感到无缘无故的头痛、两眼发黑、疲乏无力、失眠、心绪不宁、心慌甚至视力模糊、呼吸困难、自我感觉不佳,工作能力大不如前。医生给他们检查却查不出疾患。其实,这是一系列疾病的前兆,医学家把这种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称为人的第三种状态或“亚健康”。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大,在发达国家和城市中,除了确诊的病人外,常人眼中的健康者有一半左右处于“亚健康”状态。据统计资料表明,国内目前也有近半数左右的人处于这种状态,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追究引起人的第三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合理所致。当机体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贫乏时,都可导致机体失调。过量吸烟、酗酒、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情绪低落、心理障碍以及大气污染、长期接触有毒物品,也可出现这种状态。“亚健康”对于人体健康的重大危害早被历代医学研究所证实。美国著名医学专家经过十多年研究认为,第三种状态的人,既有坠入疾病深渊的可能,又有成为健康人的希望。因此,国际卫生组织前不久就此提出现代人的“健康”新概念:

一、利用合理多样的饮食摄取营养。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全面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西方营养学家提倡每人每天要吃50种食品以上。而我们日常多数人的食物都存在单调化,长期一贯制,根本不是以自身身体需要来进行膳食安排,我们讲吃多种食物,是改革习以为常的不良饮食习惯,多吃不常吃的,山珍海味要有,牛奶要喝,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要多吃,这样才符合科学合理均衡营养观念。自己调理好饮食,便是作自己最好的医生。饮食合理,疾病就不易侵入,自己建立科学合理饮食机制还有一个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地方,就是饮食的食疗作用。中国传统食疗是最优秀的营养健身成果。药膳是中国饮食文化和医疗文化的结晶,提倡以食为主,药食结合,起到良好食疗效果。因此在日常饮食生活中,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适当安排食疗食品能起到防病治病作用。建立自我饮食机制还要注意饮食方法,凡是暴饮暴食,大饥大饱,瞎吃乱吃都是不科学的。一定做到定时定量,有针对性,均衡消化,保证营养。

二、千万别透支睡眠。现代人的睡眠透支已成为目前最流行的都市病。在对工作和娱乐的热情日趋高涨的同时,人们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不足也已成为我国当今最普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自古以来,睡眠一直占据人类生活1/3左右的时间,它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人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感到情绪不佳或者身体不适时,美美地睡上一觉后,会觉得精神倍增,身体的不适也会有所减轻,甚至恢复如常。由此可见,质量好的睡眠确是一味有益身心健康的滋补品。这其中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三、建立动养机制。人的健康躯体也是一种神形的表现,之所谓要神形兼备。人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来自于自身的思想意志,一方面人总是要有精神的,另一方面精神也要靠肢体,人体的各种力量的养护,使人的思维,内脏各器官功能都保持兴旺状态,人才能显得精神无比。人的形养还在于自身体育锻炼。人之所以生病,很多原因是不加强锻炼造成的,更有甚者,现代人热衷于都市生活忙于事业,忙于工作,而身体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加强自我运动锻炼可以防病治病,延缓衰老。

四、培养多种兴趣,保持精神旺盛。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它可以增加你

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使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因此,人们在娱乐活动中,应该发展多种兴趣。比如说,可以培养自己听音乐、钓鱼、养花、绘画、集邮、跑步、打太极拳等多种兴趣。这些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无数事例证明,广泛的兴趣对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五、善待压力,心胸开阔。善待压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好抗压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理顺思绪,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办法。其次,要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期望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倘若目标经过积极努力有可能实现,无论出现何种艰难和困厄,都不要退缩和逃避,要借助压力的刺激,不断强化自己的意志,充分发挥全身的能量,达到目标。再者,要学会适度卸减压力,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使体内的正气旺盛,去除致病因素,早日回到第一状态,成为健康人。

四. 日常心理异常

1.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学习问题: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或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一系问题,如自卑、焦虑、抑郁、强迫、恐怖。

人际交往问题:有的学生想着要和别人交往,在不知怎样去交往或交往失败,导致人际关系敏感、少言寡语、敌意、偏执、自闭、多疑。

自我意识问题:对自己期望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导致自己压力过大,自卑、抑郁,心理失去平衡,严重的导致轻生。

不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学生家庭环境不好或者以前曾经受过挫折,导致生活缺乏乐趣,与人交往时表现出敌间、偏执、无情。

恋爱问题:不能把学习和恋爱问题很好地处理。

情绪困扰:

(1)、焦虑

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安情绪,并伴有忧虑、烦恼、害怕、紧张等情绪体验。

焦虑会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认知、行为和身体状况。被焦虑所困扰的大学生常表现出烦躁不安、思维受阻、行为不灵活、动作不敏捷、身体不舒服、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的焦虑能使人失去一切情趣和希望。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在心理上摧垮一个人。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焦虑都是坏事。在这个紧张刺激不断增多、竞争不断加强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可能处于一定的焦虑状态中,学习紧张繁忙、前途尚不明朗的大学生就更是如此。适度的焦虑可以唤起警觉、激发斗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比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认为,中等焦虑最有利于考生自我能力的发挥,而无焦虑或高焦虑则不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不适当的高度焦虑对心身健康是很不利的。为此,应增强自信,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总会有办法的,这样可减轻焦虑;应磨炼意志,不怕困难,无谓地或过分地担忧正是焦虑的实质;应开阔胸襟,不计较得失,也不杞人忧天:应当机立断,积极行动,因为犹豫徘徊会增加焦虑。

(2)、抑郁

抑郁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困扰,是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常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绪体验。

抑郁就像其他情绪反应一样,人人都曾体验过。对大多数人来说,抑郁只是偶尔出现,为时短暂,时过境迁,很快会消失。但也有少数人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导致抑郁症。性格内向孤僻、多疑多虑、不爱交际、生活中遭遇意外的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人更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情绪抑郁的大学生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缺乏活力,反应迟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不愿参加社交,故意回避熟人,对生活缺乏信心,体验不到生活的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他们看上去倦怠疲乏,表情冷漠,面色灰暗,仿佛陷人了痛苦的深渊而无力自拔。长期的抑郁会使人的心身受到严重损害,使人无法有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要避免抑郁或从抑郁中解脱出来,就需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清自己的长处,建立自尊,增强自信;调整认知方式,不把事物看成非黑即白,多注意事物的光明面;扩大人际交往,多与人沟通,多交朋友。如果抑郁情绪较严重,应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3)、冷漠

冷漠是一种对人对事冷淡、漠不关心的消极情绪体验。正处在青年中期的大学生,情绪丰富而强烈是其基本心理特征之一。但有的大学生却表现出对一切都不关心:对学习漠然置之,听课昏昏欲睡,对成绩好坏满不在乎,对集体漠不关心,对同学冷漠无情,对环境无动于衷。日本心理学家把具有这种冷漠状态的大学生称之为“三无”学生,即无情感、无关心、无气力。

对大学生来说,为了消除冷漠,应充分意识到冷漠的危害性,分析自己冷漠的原因,从而做针对性的调整:

首先,积极转变观念并采取行动是很关键的。人际关系是相互的,要获得别人的友情,就不能对人冷漠,若不伸出自己的手,又怎能握住对方的手?洁身自好、顾影自怜是在为自己设置陷阱。

其次,人与人之间需要感情的交流,尤其是性格内向、情感含蓄的大学生更应主动走出自己的情感世界,实现相互沟通;克服观望、等待或被动态度,意识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积极地投身于各项活动,从中去获得热情、乐趣和自身价值。

再次,明白生活中虽然有假恶丑,但毕竟人间处处有真情,不应遭遇几次挫折和不幸就一叶障目、失去信心,如俄国诗人普希金说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忍耐;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4)、易怒

大学生正处在热情高涨、激情澎湃的青年时期,有时候激情似乎难以控制。容易发怒,便是大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就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或拔拳相向,铸成大错。盛怒过后,却莫不后悔不迭。正如古希腊学者毕达哥拉斯所言“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为了有效地控制发怒,以下方法会对大学生有所帮助:

明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凡事多想想别人,多想想后果。

宽容。只有宽以待人才能真正帮助教育他人,才能赢得友谊。

自制。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就曾经劝告那些易怒的人,在发怒之前,先将舌头在口内转10圈,用以加强自制。

转移。当感到自己难以控制愤怒时,采用转移注意力或转移环境的办法是明智的。

(5)、嫉妒

嫉妒是大学生中有一定普遍性的不良情绪。容易引起大学生嫉妒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外表、成绩、能力、物质条件、恋人、运气等等。虽说嫉妒是人类一种通性,但那些自尊心过强、虚荣心过盛、自信心不足、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有偏差、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更易产生嫉妒,而且程度也较一般人更重。

嫉妒心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造成同学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同时使自己处于烦躁、痛苦的情绪中,因而需要很好调节。

首先,要学会进行正确的比较,每个人都既有长处,亦有短处,关键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其次,要化消极的嫉妒为积极的进取,“你行我也行”,奋发努力,缩小差距。

再次,要充实自己的生活,培根就曾经说过:“嫉妒是一个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它的只能是闲人,每一个埋头于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功夫去嫉妒别人的。”

(6)、压抑

大学时期是情感最丰富强烈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压力和冲突的时期。情绪的压抑也是大学生中常见的情绪问题。相当多的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情感不能得到尽情倾诉。近年来大学中流行的“郁闷”情绪即是压抑的表现。

这种感觉有些是由自己意识到的原因引起的,而有些则是自己也不知道的,只觉得自己有一种不满、烦恼、空虚、寂寞、孤独、苦闷、疑惑的感觉。

大学生情绪压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在解决“自我认同”的危机中会出现精神上的迷茫、情绪上的苦闷和心理上的不安;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大学生会遇到许多问题,他们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如人际关系的紧张、“三点一线”的枯燥、成绩下降的烦恼、失恋带来的痛苦、性冲突的苦闷、情感丰富而无所寄托造成的孤独寂寞、对社会现实难以理解产生的疑惑、才能难以施展导致的空虚、激烈竞争形成的心理压力,等等。这些都会使敏感的大学生有挫折感,从而产生情绪困扰。当这种困扰无法宣泄时,就会日积月累积淀下来形成压抑。此时的压抑往往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具体内容而主要表现为一种形式,大学生称之为“郁闷”。长期的、严重的压抑会诱发胃溃疡、高血压等疾病,还往往会导致心理异常,甚至厌弃人生而自杀。专家们认为,适当的宣泄是防治压抑的有效途径。

2.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认知

人际交往的不良认知是引起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惑、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我必须与周围的每个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2. 应随时防备他人,言多必失;

3. 接受别人的帮助,必须立即予以回报;

4. 人都是自私的,不可信任的;

5. 别人都应该待我好;

6. 只有顺从他人,才能保持友谊;

7. 别人对我好,是想利用我或占我的便宜;

8. 自私自利、斤斤计较的人应受到指责和惩罚,我不能与他们来往;

9. 朋友之间应该坦诚,所以不应有保密的事;

10. 如果有一个人对我不好,说明我的人际关系有问题;

11. 应随时思考别人是否有兴趣与我交往。

仔细想想,你有这些不良认知吗?

3. 学习疲劳症

学习疲劳症是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倦怠、厌烦、懒散、拖沓的精神状态。大学生学习疲劳症的产生有许多原因,主要的是:

1.学习目的不明确。这类学生没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没有学习的动力,无学习积极性可言。

2.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这部分学生有的只看到社会上腐败、失业、不正当竞争等黑暗面,认为那些“强”者并不是靠科学知识,而是靠投机、权力、阴谋手段获胜的,“知识经济”只不过是权力、阴谋的附庸。

3.学习基础差。这类学生“脚下处处是地雷”,寸步难行,便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有的曾拼搏过,也有过进步,但进步与付出的努力相比,众寡悬殊,得不偿失,于是得出结论,读书成才与自己无缘,恢复懒散状态。

4.方法不对路。这些学生认为读书没什么方法可言,可凭脑子灵或多读多背就行了。所以他们有的叹息自己没聪明的脑袋而不肯下工夫,有的则死读书、读死书,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掌握知识的窃门,久而久之,成绩上不去,学习劲头便松懈下来,劲头一松,成绩更差,陷入恶性循环。

5.过度勤奋。这类学生原来都是比较自觉,象老牛那样,“不待扬鞭自奋蹄”,但不注意休息,更不注意参加体育锻炼,身体每况愈下,一段时间后,顿觉身心疲惫,难以坚持,无法正常听课学习。

6.客观原因。如教材枯燥乏味,教师照本宣科,应试教育的遗毒,等等,使学生失去兴趣,失去主动权,失去自由发展空间,产生厌学心理。

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鞋内的沙子。”以上原因,一般来说,主观方面是主要的,客观方面是次要的。

4.人是这样自寻烦恼的

1. 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

2. 反其道而行之: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自寻烦恼。

3. 盯着消极面: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事情上,你就会用消极的方法来制造烦恼。

4. “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如果你预料到坏事会出现,它多半是会兑现的。

5. 做不可实现的梦: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定的高不可攀吧!

6. 蠢人的黄金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对他们不屑一顾,自己就变得众叛亲离。

7. 制造隔阂:绝对不赞扬别人、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词。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做。

8. 以殉难者自居:把自己放在受苦受难者的位置上便会制造出恶劣情绪,且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因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同学,你愿意这样自寻烦恼吗?

5.活得太累的部分主观原因

1. 想讨得每个人的好感;

2. 事事都想争第一;

3. 太在意自己的言行;

4. 爱做老好人,承诺太多;

5. 疑心病太重;

6. 对别人事事不放心;

7. 太会求全责备;

8. 爱扩大事态,给自己加压;

9. 缺乏主见,优柔寡断;

10. 缺少计划,没有统盘考虑。

6.失眠

大学生中有不少人为失眠症所困扰,十分苦恼。如,有一名患者这样叙述:“我是大学二年级学生,失眠已经半年多了。每天晚上到了就寝时间、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恐惧,害怕自己陲不着。提心吊胆地上了床,合上眼,思绪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天南海北,胡思乱想,不能控制,越想使自己睡着,却越是睡不着。看到同寝室的同学一个个睡得又香又甜,我真是好羡慕。就这样直到凌晨2点或3点,我才渐渐睡去。早晨起床时,人家都精神抖擞!我却疲乏无力,昏昏沉沉,头痛,一点儿也没有清新舒坦的感觉。”

医院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因失眠而痛苦不安的大学生为数不少。它既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1、失眠、失眠症及其原因

失眠是睡眠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不足。失眠类型可分为以下三种:

入睡困难:就寝后经半小时,甚至1~2小时还难以入睡。

睡眠表浅、易醒:每晚要醒3~4次以上,醒后不易再度入睡。

早醒:离清晨起床时间还有2小时或更多时间就觉醒,且不能再次入睡。对失眠者来说,这三种类型可能同时存在,亦可能只存在某一种或两种。一股来说,这种情况需持续一段时间以上。

大学生失眠的常见原因有:

①心理因素:这是最主要的原因。由各种生活事件引起的焦虑、抑郁、恐惧、痛苦或兴奋、激动、期待等都可引起失眠。有些失眠或许最初并没有心理因素,如由躯体疾病直接导致的失眠,但之后便加入了复杂的心理因素,以至于躯体疾病已好,但失眠久久难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分析报告

自我成长分析 摘要:成长,我们共同经历;经历,我们不同感想。人间走过二十年,每一个人都在自我成长中,每一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领悟,不一样的想法。以下是我的自我成长分析,望通过此文能对自己有新的认识,更全面的对自己做出定位。 关键词:自我成长分析经历目标人生观 成长是人都必须经历的,回顾自己的成长足迹,发现原来我一直在改变着。二十年来,我品尝酸甜苦辣,感受悲伤欢喜,享受比赛胜利的喜悦,握拳对失败的不气馁·接下来,生活仍要继续,我将继续成长,继续通往仅属于我成功的殿堂!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来自一个较为繁华的小城市,在那里,几乎见证了我所有的成长过程,在那里,看到了我欢呼、奔跑,在那里,也见到了我伤心、流泪。 小的时候,我在这一方土地之上放肆的玩耍,毫不担心未来的路会坎坷,会遭遇许多的挫折。春天,放风筝、折杨柳枝做杨柳帽;夏天,拽上个游泳圈就敢跳进小水池里扑腾、没事就跑爷

爷种的葡萄园中摘葡萄吃;秋天,爬上桂花树使劲倒腾、穿着单衣四处闲逛;冬天,武装齐全跑雪地里堆雪人,爬上院墙摘腊梅·天真无邪的样子,让此时的我,无比想回到那个年纪! 在长大些,我便已入学堂,学习着加减乘除,记背着ABCD,诵读着之乎者也,念叨着天文地理。业余,还和同学开开玩笑,打打闹闹,找几个伙伴一起踢毽子,跳牛皮筋,也没有任何的忧虑。 之后,面临中考、高考,我的生活便被许多的补习课程,各门课的考试试题所侵占。一天二十四小时,睡觉休息的时间渐渐压缩,上课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多,上课的频率也愈加频繁起来。水笔的笔芯一支接一支,空白的试卷渐渐被做题步骤和解题分析占满,肩头的负担也愈加明显! 尤其是在高三这年,最令人记忆犹新!两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紧张的气氛让人无法喘息,每个人都不能停下来,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甩在身后。正在此时,我变得敢于担当,觉得自己需要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已经成长了!胜不骄,败不馁,考的不错不会飘飘然的,考的不好也不会失落灰心,而是吸取教训,补习欠缺部分继续努力。 经历高考,因发挥欠佳,我考取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不过,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倒霉、前途无光的事,因为,在任何地方还需靠自己,即使在名牌大学,不努力,过堕落人生也不会有好的出路,不能抵达成功彼岸。相反,在我考取的大学之中,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精选.)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分析 —— 09信管1班顾雅玮0910831119 经过小组成员的资料整理和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十条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对这十条因素一一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它们分别是: (一)自身性格和情绪; 人格是一个人在其自然基础上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 理特征。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人格是个体身上最具色彩的闪光点,人与人的不同正是因为人格的不同。 人格的生理差异主要体现在气质上。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 性情,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等),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有人倾向于外部事务)等方面的特点。 有的人像夏天里的一团火:精力旺盛,直率,热情,行动敏捷,情绪易于激动,心境 变换剧烈。有独特见解,反应迅速,行为果断,表里如一;不愿受人指挥,而喜欢指挥别人,喜欢新的活动,活动效率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快,说话喜欢与同学争辩,喜欢表现自己。 有的人是春天里的一阵风:喜形于色,这类人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性情活泼、热情、兴趣广,但容易转移;积极参加学校一切活动,但表现散漫,有始无终,遇到稍不如意的事就情绪低落,稍得安慰或又遇到使他高兴的事,马上就会兴高采烈;善于交际,待人亲切,在群体中精神愉悦,相处自然。 有的人是冬天里的一场雪: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善于忍耐。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基本保持想心理平衡;凡事深思熟虑,力求稳妥,在各种情况都表现出较强的自我克制能力;外柔内刚,不卑不亢。但过于拘谨,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 不足。 还有的人似秋风中的一片落叶:孤僻,行动退缓,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感情细腻而脆弱,常为区区小事引起情绪波动;自己心里有话,宁愿自己品味,不愿向别人倾诉;喜欢独处,与人交往时显得腼腆,不爱表现自己;敏感多疑,患得患失。在困难面前常怯懦、自卑和优柔寡断。 不同性格和情绪的人面对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都不相同,如果不能认知到自 己在性格上的缺陷,很有可能无法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所以,大学生需要优化自己的 性格: 首先,要校正认知偏差。可多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去充分体验感受生活,多看些 进步的书籍和伟人、哲人传记,看看他们成功和为人处世之道,这些对自己性格的改变都会 有帮助。 其次,有意识地进行自我锻炼。随着一个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和相对成熟,随着一个 人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其性格的发展也从被动的外部控制逐渐向自我控制转化。如果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一变化,促进这一变化,自觉地确立性格锻炼目标,从而进行自我锻炼,就能对现实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等性格特征不断完善。 接着,培养健康情绪,保持乐观的心境。要乐观的生活,要胸怀开阔。当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要从好的方面去想。想得开,烦恼自然就会消失。 然后,乐于交际,与人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善意的评 价人,热情地帮助人,努力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此以往,性格就能得到和谐发展。 最后,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个人性格特征中都有好的因素,也有不良的特征,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 我维护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物质世界的日益充裕,人们关心的焦点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求逐步转向对人的心理世界的关注这个更深的层面上来。尤其是对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于转型和塑造期的大学生来说,个人角色的转换、所处环境的变迁、心智成熟度的增加等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也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自我认知自我维护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所以,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的评定,一般参照四个标准: 1、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已的健康,研究者凭自已的经验对当事人心理健康进行判定; 2、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

3、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 4、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 二、大学生的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有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过程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点。大学生作为特定年龄段、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社会群体,心理过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据这些特性来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高等院校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富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 三、大学生中常见的不良认知 大学生对自我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几种: 1、我这么矮,别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长得不漂亮,肯定没有人喜欢我; 3、别人有几项比我强,我就只有认输了; 4、我什么爱好也没有,也没长处,真是没用; 5、我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 6、我表达能力不好,别人都不和我说话,我人际交往不行; 自卑有两种表现:一是与他人比较,觉得在知识、能力、体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别人;二是面对要做的事或试图达到的止标,怀疑自己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感想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 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企业安全生产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心得 题目安全生产教育与企业文化学习(2)学习内容企业学习心理健康教育院部专 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学习企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撰写要求 一、文本格式 按论文格式撰写。 字体:题目,小二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1行;1级标题3号黑体,2级标题(如)小3号、黑体;3级标题(如)四号、黑体,4级标题小四号、黑体,1~4级标题左顶格, 上下各空行(6磅);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距22磅。正文段首(包括4级以下的标题)空两个汉字。 三、资料装订 统一用a4纸打印,并单独装订成册。 四、学分安排和成绩评定 1、本环节计学分。 2、学校任课教师应结合学生平时成绩和撰写的学习心得,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并及时完成成绩上报。 3、学生的学习心得撰写应在第六学期第20周内完成。 4、本环节的成绩按百分制评定,其中,平时成绩占60%、学习心得报告的撰写成绩占40%。 五、字数要求 1000字及以上。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得体会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 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 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 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 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 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 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 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 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 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 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教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意识》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了解自我意识的相关理论; 2、能对个人的自我意识进行简单分析。 教学内容:1、自我意识的含义; 2、自我意识的结构; 3、怎样简单分析个人的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1、自我意识的结构; 2、个人自我意识的简单分析。 教学难点:从结构上分析自我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启发、心理测验 教学时数: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VS“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二、自我意识的含义 (1)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的认识和体验; (2)个体对自己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三、“20个我是谁”心理测试 (1)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写20个关于“我···”的句子。尽量选择一些能反映个人风格、特征的语句。

(2)评估陈述 ①评估自我接纳程度 在你列出的每句话的后面加上正号(+)或负号(-)。正号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肯定满意的态度”,负号的意义则相反,表示“这句话表达了你对自己不满意、否定的态度”。 ②评估自我意识的时间特征 看看这些陈述中哪一些是指向过去的,哪些是指向现在的,哪些是指向将来的。 ③评估自我意识的结构 四、举例讲解从内容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生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生理属性的认识。 包括:性别、身高、年龄、仪表、体重、健康状况等方面。 2、社会自我 个体对自己社会属性的认识。 包括:所在群体、角色、名望、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 3、心理自我: 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包括:①情绪状况;②才智状况;③人格特征。 五、举例讲解从形式上划分自我意识的结构 1、自我认知(知):认知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的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发展 考试题型:七题简答题,每小题五分(有标准答案) 论述题,前几小题10分,后面的题有15分,20分(无标准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送分题为必考题!!! 第一章 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精神)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背诵) 2、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过程和个性。(背诵) 3、具体内容(理解,详见书第2-6页):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Array意志过程---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价值观 个性心理个性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自我意识 4、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背诵,送分题) 1)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独立的生活能力 3)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4)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6)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7)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送分题) 我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电话:84399187 时间:8:00-21:00 地点:大活303 仙林大学城心理咨询电话:85891916 第二章 1、心里咨询定义(理解,书第16页) 1)不只是信息提供 2)不是社交谈话 3)不只是说教 4)不是逻辑分析 5)不只是忠告和建议 6)不只是安慰

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辅导员,致力与当事人建立一个具有治疗功能的关系,来协助对方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以至可以克服成长的障碍,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使人生有统合并丰富的发展,迈向自我实现。 2、心里咨询基本原则(理解,书第18页) 保密原则自愿原则发展性原则 3、大学生什么时候需要心里咨询(背诵) 1)生活中遇有重大选择,犹豫不定时 2)学习压力大,无力承担但又不能自行调节时 3)初涉世事,对新环境适应困难时 4)经受挫折后,精神一蹶不振时 5)在社交方面自感有障碍时(如怯懦,自我封闭等) 6)恋爱遇到挫折时 7)患有某种身体疾病,因此产生心理压力时 8)睡眠状态发生改变,初期失眠时 第五章 1、性格与人格(理解) 人格的形成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书第73页) 性格的特点:后天形成,适应环境,相对稳定,可变 第七章 1、学习动机/风格(理解) 1)定义: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2)特点 1))独特性 学习风格是在学习者个体神经组织结构及其机能基础上,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2))稳定性 学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经形成,即具有持久稳定性,很少随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学习风格的稳定性并不表明它是不可以改变的,它仍然具有可塑性。 2、三个记忆系统(理解)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 解 军 (中国人民大学 书报资料中心,北京100086) 摘 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新时代社会发展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 时代色彩。大学新生与毕业生的心理需求不同,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也不同,但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们保持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1)01-0049-05 长久以来,社会上对大学生有一种普遍的称呼,叫做天之骄子。他们是现代教育的优胜者,历尽艰辛,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走过了高考独木桥。他们中确实不乏真正的天之骄子、天之骄女:聪明、智慧、有爱心、有专长、有的韧性十足、有的果敢创新。他们有理由为他们的成功感到自豪、骄傲。但这些优秀的莘莘学子在进入大学后,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心理上的问题,有研究认为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比例达30%之多。这不能不引起广泛关注。那么大学生这个个人发展阶段中有什么样的特点,又经常出现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呢?1 新经济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进入大学开始人生新起点的学生,由于环境和角色与过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心态上就有很大不同: 1.1 个人奋斗目标上的变化 初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就是要上大学,或者是一流大学,考上大学后这一人生目标实现了,下一步该如何走,学生之间的差异就比较大。如将来出国深造、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寻找机会走仕途、自己创业打天下做老板、或只希望过自己喜欢的清新淡雅的生活……。目标的不同,大学生们在学习期间的表现就会有很大不同,或者拼命苦读或轻松逍遥过生活。 1.2 自我认识的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大学阶段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评价能力都发展到较高水平,能够知道自己在新环境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在初高中阶段,学生和家长以及教师的首选评价指标就是成绩如何,其它指标均可忽略不计,此阶段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就很容易确定。上大学之后,周围的同学们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学习上的优势变得不明显,需要重新从全方位评价自己,包括大学学习成绩、新环境的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组织能力等等。在这许多的变数中,学生判断、调整得如何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1.3 情感需求上的变化 情感的需求和体验在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高峰期。早恋是中学老师和家长绝不允许的,即使是男女同学之间的友谊关系也是家长和老师们提防的。出于共同的目的,家长和老师在初高中阶段严格控制、监督着学生情感上的变化。而到大学阶第21卷 总第77期心理学探新EXP LORATI ON OF PSY CH O LOGY 2001年第1期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习资料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 的因素

精品资料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 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指集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和技能特性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般来说,人的心理活动不是可以遗传的,但是一个作为身心兼备的整体,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又是十分密切的,一个人的躯体、气质、智力、神经等过程的活动特征都是受遗传因素的制约的。遗传因素也是产生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二、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主要是指人的身体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特点。研究发现生理方面的问题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首先,母亲孕期的身体有病、营养不良、情绪不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和生理发育,并进而影响到其心里功能的正常发展。 其次,脑神经递质的变化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疾病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三,维持人的心理健康,有赖于脑和整个神经系统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 三、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他们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 康。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如社会制度、劳动条件、社会关系、人际交往等也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因此,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因素除身边发生的事情外,还有互联网上的信息。 四、教育因素 教育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 家庭教育包括了家庭的气氛、家庭结构、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理念与期望、父母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父母的榜样作用等,对子女的心理健康都会产生影响。社会实践和有关研究表明,家庭成人对子女的关爱和温暖是保障子女心理健康发展,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条件。另外家庭结构不完整,如父母离异或者缺失会使子女形成许多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教育包括了各个方面的教育因素:如学校办学的人文精神、学术思想、学校的管理制度与措施、学校处理学生事件的态度与方法、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精神风貌与教育方法等都构成了学校的文化氛围与风气,也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心理健康。 社会教育的渠道和内容极为广泛,像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术报告、文艺演出、网络等都起着社会教育的作用。还有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也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潜在因素。 五、个体的主观因素 个体心理是否健康,除了同客观环境的各种因素有关外,更同个人的主观因素有关。个人的自我意识、人格特点、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事物认知的态度等,都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

心理复习题 1、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是指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3、自我意识的概念 自我意识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客体,它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纬度的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可以把自我意识的结构划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 4、理想自我的概念 理想自我是指希望自己成为怎样的人,具有怎样的特征和品质,对将来或者想象中的自我的认知。 5、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比较法:指通过与他人比较而认识自我。 (2)自我反省法:通过自我反省,我们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不断形成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3)内省法:是通过我与自己的关系来认识自我,通过反省、分析来了解自己的方法。

(4)实践检验法:社会实践是人的自我意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活动的效果来了解自己。 6、大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表现 学习方法刻板;自学能力欠缺;科学计划不周;时间分配不当。 7、如何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制定计划,科学安排;(1)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2)明确计划实施的具体措施。 二、管理时间,提高效率;(1)利用最佳的学习时间(2)利用零碎时间(3)学习与娱乐相结合。 8、人际交往的定义 人际交往是指在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理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9、共情的概念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10、首因效应 首因,即最初的印象,或称第一印象。这种由先前的信息而形成的最初印象及其对后来信息的影响,就是首因效应,及我们所说的“先入为主”。 11、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常从对方所具有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征上,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的信息对别人做出全面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研究 张海燕 (华东政法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中心,上海201620)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时代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推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体上影响积极,调查所呈现的结果很大程度上显现了当前大学生的折射出鲜明时代特征的心理特点。在此基础上,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2X(2008)09—0070-05 自1990年代以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各种调查数据发布也很多,有权威、专业机构的专门研究,也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的各项有关调查,其中不乏一些令人不安的描述。处在青年中晚期、成人初期的大学生确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他们的心理发展状况就一定低于一般成人吗?人们通常使用的评价、比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卷的常模,一般并非取自于同时期的同龄人或成人样本,这样的比较就不一定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况且,大学生毕竟仍是“准社会成员”,尽管同样遭遇来自于各方面的诸多压力,但他们应对压力的能力相对于应激源而言,所产生的心理应激很难说一定严重于直面激烈社会竞争的成人。这些都提示我们,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确实需要唤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但更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需要客观、真实、全面的评价。为此,我们对上海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内容为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状况,涉及他们的作为心理发展重要生态背景的家庭的基本情况、个人生活现状、认知发展、社会性和人格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主要测量指标为:(1)调研对象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政治面貌、婚姻状况、工作经历等,以及父母的职业和学历水平、家庭经济、家庭或个人的宗教信仰、家庭类型和家庭教养模式等情况。(2)学习、休闲、校园活动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生活现况,包括专业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和希望接受的教育程度、课外其他学习培训的情况、休闲娱乐活动情况、参与学校活动和社团活动的情况、参与社会服务或勤工助学的情况等。(3)认知发展状况,包括创造能力的发展,对于自我个性、自我发展、价值取向、社会等的认知。(4)自我发展水平,包括一般自我概念、自尊、自我价值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抱负水平等维度。(5)情绪发展,包括正负情绪平衡、情绪的特点、.情绪的控制、影响情绪的主要因素等。(6)人际交往,包括交往现状与人际困扰、社会支持系统状况、人际问题归因分析以及求助模式等。(7)性心理健康与发展,包括性知识的需求与来源状况、异性交往状况、恋爱与择偶、性观念、性别角色的发展等。(8)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价和资源需求状况等。 研究对象为上海高校的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调查按照分段、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抽取上海17所高校、接近上海高校全体学生人数1%比例的样本。在实际回收的4874份问卷中,有效问卷4848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99.47%。其中, 兀  万方数据

最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田宝)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环境变迁 从中学进入大学,对大学生来讲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一旦跨入校门,所面临的是一个非常新奇、但又非常陌生的环境。这种环境酌变迁,使许多大学生面临一个适应与调整的问题。 新入学的大学生对环境的不适应是非常明显的。新的学习生活要求大学生学习上的自主,生活上的自立,思想上的自律。而这些与中学完全不同。他们缺乏新的学习生活的经验,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环境的变化给他们适应新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就变化的内容而言,新的人际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更是巨大。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一直生活在自己所熟悉的同学和亲人身边,人际关系相对稳定。而一旦进入大学,就面临一个重新认识别人,确立人际关系的过程。同时,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对大学中自己地位发生变化的适应过程。在中学他们往往是学习的尖子,是佼佼者,有很强的优越感,并已习惯了这种地位。但是大学里人才济济,许多学生失去了拔尖的地位,变成了很普通的学生,使不少学生产生。平庸感”。这种情况需要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过程。 环境的巨大变化,再加之许多学生缺乏心理准备,使许多大学生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心理困扰。如果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到他们以后的适应与心理健康。 二、青春期的不适应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中、后期,处在心理逐步定向成熟、完善的过程当中,而他们首先更要面对的是青春期初期遗留下来,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解决的许多心理问题。 首先,在青春期开始时,也就是在中学时,生理上的变化,给他们带来许多心理困扰。许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比如女孩子的第一次月经,男孩子的夜遗精,都使他们极为敏感,然而那时却往往不知如何处理,心理上产生了从未有过的一些令人担忧的体验。他们不敢同自己的父母讲,也不敢同别人交流,许多人会觉得很害羞、丢人,变得压抑,并一直把这种情绪带到大学。那时,他们还非常关注自我形象,比如自己的长相、身材、高矮、口才等,若他们感到自己不符合理想标准,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否定,变得自卑。而这些消极的自我认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进入大学以后仍会影响到他们的自我认同。特别是已很脆弱的自信心在其他强手如林、风度朗翩翩的大学生面前,更是自惭形愧,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严重的心理压力。 其次,随着青春期开始,人的性意识随之产生。在中学时他们开始关注异性,并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也渴望与异性交往,给异性留下较好的印象。但他们往往不知如何与异性保持正常的接触,发展正常的异性间的友谊,反而自我封闭,使正常的心理需求本能得到满足。加之家庭、学校、社会舆论对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极为敏感,高考的学习压力使他们不敢有半点分心,从而造成他们面临的问题被压抑下来。而进入大学以后,他们自感压力减轻,被压抑的渴望又滋生出来,而且表现得更为强烈,导致着各种心理困惑及问题的产生。

自我评价-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评价五百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评价五百字 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报告 大学生心理健康 --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姓 学号:班级:联系电话:引言 转眼之间大学生活也只剩下一半了,我也即将走到生命中的第二十一个年 头,看当今世界,数码、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增长源源不断,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年轻的一代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在社会大潮中奋力打拼,我不由考虑起自己的前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一个学土木的大学生,我将如何面对,我究竟能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想起自己走过岁月中的点点滴滴,我不禁有些惭愧。我对自己以往在学业、文体、社团活动中的表现不是很满意。我发现我自己惰性较大,平日里总有些倦怠、懒散,学习、做事精力不够集中,效率不高,态度也不够专注。倘若不改正,这很可能会导致我最终庸碌无为。这些不由得让我不大吃一惊。不过还好,我还有改进的机会。否则,岂不遗憾终生?俗话说,欲行千里,先立其志。否则,漫无目的的乱走一遭,岂不殆误时机,浪费年华?因此,我首先要把自己今后学习生活目标大致计划一下,以便更能多一份力量鞭策我、激励我在未知多变的人生旅途中稳健前行。

一、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大二的学生,性格算是中向型的,自觉自己是一个很稳重的人。业余爱好比较广泛吧,喜欢听歌,下象棋,打羽毛球,看电影,看小说,上网,打游戏,好奇心也比较强,总喜欢接触一些新奇的东西或事物,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亲人、朋友、教师关爱,喜欢创新,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 1、自身优势 我能够经常反思自己,哪些对哪些做错,以及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关注心理健康。懂得开导自己,并以己推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乐勿加于人。我的家庭收入状况还算可以,可以担负得起我的求学费用,我能更加专心于学业。感情方面没有牵绊,可以将精力放在充实自己身上。 2、自身缺陷 兴趣虽广,但没有专长的一面;有点内向,有时有点粗心,自控能力有点弱,不大喜欢喧哗的场面,人多的场合不擅口头交际,这让我有时在人际交往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大活跃,不主动参加积极性高的活动,比如晚会等。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喜欢随遇而安,缺乏进取心。 3、人生观人生观属于思想意识的范畴,它以观点、信念、理想、需要、动机、兴趣等具体形式,表现在人的个性的意识倾向中,而这种作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