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技术及仪表课设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设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设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1.1 实验装置简介

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是东北电力大学节能与测控研究中心杨善让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基于测量新技术—软测量技术开发的多功能实验装置。

基于本实验装置,先后完成国家、东北电力公司、省、市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奖,鉴定结论为国际领先。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部分实验工作。

图 1-1 多功能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外形图

本实验装置的模拟换热器是由恒温水浴作为热源加热实验管段(约2m),水浴温度由温控器、电加热管以及保温箱体构成。水浴中平行放置两实验管,独自拥有补水箱和集水箱,构成两套独立的实验系统。可以做平行样实验和对比实验。为获取水处理药剂的效果、强化换热管的污垢特性、污垢状态下强化管的换热效

果等等,管内流体一般为人工配制的易结垢的高硬度水或是含有固体微粒等致垢物质。

图1-2 实验装置流程图

1-恒温槽体;2-试验管段;3-试验管入口压力;4-管段出口温度测点;5-管壁温度测点;6-管段出口温度测点;7-试验管出口压力;8-流量测量;9-集水箱;10-循环水泵;11-补水箱;12-电加热管

1.1.2研究污垢传热的理论知识

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性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简单介绍污垢监测的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

f

,污

垢层平均厚度δ

f 和污垢热阻R

f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

f

f

f

f

f

f

m

λ

λ

ρ

1

=

= 1-1

9

10

4

1

6

5

3

2

12

11

7

8

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

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 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3(a )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c w c c R R R U 21/1++= 1-2

图3(b )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f f w f f f R R R R R U 2211/1++++= 1-3

如果假定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不大,则可认为f c f c R R R R 2211,==。于是从式(4-4)减去式(3)得:

c

f f f U U R R 1

121-

=

+ 1-4 式(5)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

q T T R R R U b c s c w c c /)(/1,121-=++= 1-5 q T T R R R R U b f s f f w c f /)(/1,121-=+++= 1-6

若在结垢过程中,q 、Tb 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f c R R 22=,则两式相减有:

q T T R c s f s f /)(,1,1-= 1-7

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1.1.3 设计目的

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1.4 题目介绍

本课设题目以一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检测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该实验装置上,需要检测和控制的参数主要有:

1、温度:包括实验管流体进口(20~40℃)、出口温度(20~80 ℃),

2、实验管壁温(20~80 ℃)以及水浴温度(20~80 ℃)

3、水位:补水箱上位安装,距地面2m,其水位要求测量并控制,以适应不同流速的需要,水位变动范围200mm~500mm

4、流量:实验管内流体流量需要测量,管径Φ25mm,流量范围0.5~4m3/h

5、差压:由于结垢导致管内流动阻力增大,需要测量流动压降,范围为0~50mm 水柱

第2章参数检测与控制

2.1进出口温度水浴温度测量

2.1.1 仪表种类选用及依据

选型:采用安徽天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WZPK-231型铠装热电阻。

依据: 铠装铂电阻作为一种温度传感器,它比装配式铂电阻直径小,易弯曲,适宜安装在管道狭窄和要求快速反应、微型化等特殊场合。其可对-200~600℃温度范围内的气体、液体介质和固体表面进行自动检测,并且可直接用铜导线和二次仪表相连接使用,由于它具有良好的电输出特性,可为显示仪、记录仪、调节器、扫描器、数据记录仪以及电脑提供精确的输入值。铠装电阻外保护管采用不锈钢,内充满高密度氧化物质绝缘体,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抗污染和优良的机械强度,适合安装在环境恶劣的场合。

图2-1 WZPK-231铠装热电阻

2.1.2 注意事项

首先由于热惰性使热电阻变化滞后温度变化,为消除它的引起的误差,应尽可能地减小铠装热电阻保护管外径,适当增加热电阻的插入深度使热电阻受热部位增加。

热电阻应按规定接线,一般采用三线制。连接导线应采用绝缘(最好是屏敞)

铜线,其截面积应≥1.0平方毫米,导线的阻值应按显示仪表的规定配准。

要经常检查保护管状况,发现氧化或变形应立即采取措施,要定期进行校验。

另外还有就是关于铠装热电阻的安装场所的说法:铠装热电阻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保持垂直,但在有流速时则必须倾斜安装。接线盒出孔应向下方。

热电阻应避免安装在炉旁或距加热体太近之处,应尽量安装在没有震动或震动很小的地方,同时要便于施工和维护。

2.1.3 可能误差

①分度误差。取决于材料纯度和加工工艺

②通电发热误差。由于电阻导电后产生自升温现象,从而带来测量误差。该误差无法消除,但可以规定最大工作电流值。

③线路电阻误差。通过三线、四线制接法可减小误差。

④附加热电动势。电阻丝与引线接点处构成热偶,可通过节点靠近,同温等方法减小或消除误差

2.2 实验管壁温测量

2.2.1 仪表种类选用及依据

选型:采用上海双旭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WZP-1312U元件。

依据:薄膜铂热电阻元件用陶瓷和铂特制而成,在高温下能够保持优良的稳定性,适合在 -50 ℃∽ 4OO ℃的温度下使用.铂薄膜通过激光喷溅在陶瓷表层,因而薄膜铂热电阻元件具有良好的防振动和防冲击性能。薄膜表面覆盖以陶瓷,因此元件能够承受高电压并有良好的绝缘性。可避免水浴对管壁温度测量的干扰。

2.2.2 可能误差

①分度误差。取决于材料纯度和加工工艺

②通电发热误差。由于电阻导电后产生自升温现象,从而带来测量误差。该误差无法消除,但可以规定最大工作电流值。

③线路电阻误差。通过三线、四线制接法可减小误差。

④附加热电动势。电阻丝与引线接点处构成热偶,可通过节点靠近,同温等方法减小或消除误差

2.3 水位的测量

2.3.1 仪表种类选用及依据

选型:江苏省苏科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SK1151/3351LT型法兰式液位变送器。测量范围:差压为0~6.2~690Kpa。静压为2.5Mpa。

图2-2 法兰式液位变送器

依据:管内流体一般为人工配制的易结垢的高硬度水或是含有固体微粒等致垢物质,双法兰式差压变送器可以解决高黏稠、有沉淀、有腐蚀或易冻结的液体测量问题。关键原材料,元器件和零部件均源自进口,整机经过严格组装和测试,该产品具有设计原理先进、品种规格齐全、安装使用简便等特点。同时与传统的系列产品在安装上可直接替换,有很强的通用性和替代能力。该系列产品除设计小巧精致外,更推出具有HART现场总线协议的智能化功能。

2.3.2 注意事项

安装、连线正确,使用前须调试。最后结果需要进行温度补偿。安装变送器时注意保护变送器引出电缆。在工业现场使用时,建议使用金属管保护或者架空。

2.3.3 可能误差

由于随时有水的流入和排出,液面不能长时间保持静止,造成测量压力不稳定,读数发生偏差;温度补偿和线性修正中存在误差。

2.4 实验管内流体流量的测量

2.4.1 仪表种类选用与依据

采用大连杰特仪表有限公司生产的JT-1000F 固定式超声波流量计。用超声波在流体中的传播速度或超声波多普勒原理测量流体的流速从而计算流量。

依据:超声波流量计安装方便,不用在管道上打孔或切断流量。管径可达10m ,并且价格并不受管径大小的影响。

测量的可靠性高,有效防止噪声电路等的影响。不受流体参数的影响(如粗糙度,导电率等),也不对流体参数产生影响。

图2-3固定式超声波流量计

2.4.2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

这是超声波流量计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如果选型不当,或会造成流量无法测量,或者用户使用不便等后果。具体选型原则,前面已做了详细的介绍。

2、合理安装

换能器安装不合理是超声波流量计不能正常工作的主要原因。安装换能器需要考虑位置的确定和方式的选择两个问题。确定位置时除保证足够的上、下游直管段外,

尤其要注意换能器尽量避开有变频调速嚣、电焊机等污染电源的场合。

3、及时核校

对于现场安装固定式超声波流量计数量大、范围广的用户,可以配备一台同类型的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用于核校现场仪表的情况。一是坚持一装一校,即对每一台新

装超声波流量计在安装调试时进行核校,确保选位好、安装好、测量准;二是对在线运行的超声波流量计发生流量突变时,要利用便携式超声波流量计进行及时核校,查清流

量突变的原因,弄清楚是仪表发生故障还是流量确实发生了变化。

4、定期维护

与其他流量仪表相比,超声波流量计的维护量是比较小的。对于外贴换能器超声波流量计,安装以后无水压损失,无潜在漏水,只需定期检查换能器是否松动,与管道之间的粘合剂是否良好即可;插入式超声波流量计,要定期清理探头上沉积的杂质、水垢等有无漏水现象;如果是一体式超声波流量计,要检查流量计与管道之间的法兰链接是否良好。

2.4.3 可能误差

速度分布不均引起的超声波射线轨迹的变化;紊流的速度分布较层流均匀,所以紊流引起的误差小于层流。

超声波流量计的安装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两个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有严格的,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尺寸安装。

流量计的上下游要有足够的直管段。一般要求上游5~10倍直管段,下游3~5倍直管段。

管道内径误差:1%的内径误差会导致2%的流量测量误差。

管道的壁厚误差:壁厚误差只对夹装探头有影响。

2.5 差压测量

2.5.1仪表种类选用与依据

选用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基于以下几点:

依据:

①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灵敏系数比金属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系数要大50-100倍。有的时候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不需要放大器就可直接进行测量。

②由于它采用集成电路工艺加工,因而结构尺寸小,重量轻。

③压力分辨率高,它可以检测出十几帕斯卡的差压。

④频率响应好,它可以测量几十千赫的脉动压力。

⑤由于传感器的力敏元件及检测元件制在同一块硅片上,所以它工作可靠,综合精度高,且使用寿命长。

检测过程:被测介质——传感器——电子线路——输出信号。我们可以利用具有压阻效应的介质将压力信号转化成电信号,再经过变换后送给计算机处理。

43.4.2仪表种类选用以及依据

选型:选用佛山市顺德昊胜传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扩散硅压力变送器。

规格:量程: 0~5KPA~60~150(MPa) PTH702型压力传感器最大压力可做到800MPA

综合精度: 0.1%FS、0.2%FS、0.5%FS、1.0%FS

输出信号: 4~20mA(二线制)、0~5V、1~5V、0~10V(三线制)

供电电压: 24DCV(9~36DCV)

介质温度: -20~85~150~300~500℃ PTH701最高测量介质温度可达1200℃。环境温度: 常温(-20~85℃)

产品零点温漂移:≤±0.05%FS℃

量程温度漂移:≤±0.05%FS℃

安全过载: 150%FS

极限过载: 200%FS

响应时间: 5 mS(上升到90%FS)

负载电阻: 电流输出型:最大800Ω;电压输出型:大于50KΩ

绝缘电阻: 大于2000MΩ (100VDC)

密封等级: IP65

长期稳定性能: 0.1%FS/年

振动影响: 在机械振动频率20Hz~1000Hz内,输出变化小于0.1%FS

电气接口(信号接口): 四芯屏蔽线、四芯航空接插件、紧线螺母

机械连接(螺纹接口): 1/2-20UNF、M14×1.5、M20×1.5、M22×1.5等,其它螺纹可依据客户要求设计

依据:不锈钢隔离膜片一体化结构,可适应恶劣环境

■小体积,高精度,高性价比,高稳定性,产品寿命长,经久耐用

■防雷击,抗电磁/射频干扰,传输距离长

■供电电源范围宽(10~40V),并且不需稳压

■无灌充液体,温补范围广,受温度影响极小

■我公司生的各型号压力传感器,压力变送器,除PTH802系列的差压传感器,风压传感器,差压变送器,微压差传感器只兼容气体外,任一款产品都能兼容各种流体

■特别强调,我公司传感器产品全部可按客户要求的参数设计定做生产采用进口精品高稳定性压阻式芯体,精度高,寿命长,一般正常使用可达到10年,耐用性特别强,分辩率高,响应时间快,电路以ASIS高性能放大电路,经过数千次疲劳冲击,高,低温循环老化及精密的数字温度补偿工艺,再经过不锈钢全封焊(激光焊接)。外壳挑选上乘304,316钢材材质,经久耐用.兼容性广

昊胜压力传感器外壳结构人性化设计,机械连接口和电气连接口全部可按客户要求定制.在封装方面全是采用激光焊接,密封性好,防潮防水能力强,达到IP68标准。

图2-4 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示意图

2.5.2 注意事项

垂直安装,挑选适合的量程,使得测量值在量程的1/3以上。垂直安装,螺纹连接的产品在安装和拆卸时,必须用扳手紧六方*作,安装时不能拧的过紧,严禁夹持其它部位安装、拆卸,避免损坏相关联结部件。引压孔端不得有尖硬物伸入,以免损毁敏感膜或隔离膜,严禁敲打、撞击、摔跌。

应注意如下几种使用情况:

1、被压力系统瞬时出现较大过载压力。

2、压力检测时,加压设备如水泵扬程过大,压力强,造成液位高速运动冲击敏感膜膜片,大动量冲击附加压造成过载。

3、用活塞压力计标定时,活塞故障卡死未发现,导致压力冲开时高过载冲击敏感膜。

4、由于恒流电源对扩散硅传感器的自补偿功能,原则上推荐采用恒流源供电。

5、扩散硅传感器零位输出不能直接采用单臂联电阻法进行消除,可采用软件归零法、差动输入修整法、T型电阻网络修正等。

6、严禁用尖硬物、螺丝刀、手指直接按压腊片试压,这样最容易造成不可修复性损坏。

2.5.3 可能误差

由于采用半导体材料硅制作,传感器对温度比较敏感,如不采用温度补偿,其温度误差较大。为了补偿温度效应的影响,一般还可在膜片上沿对压力不敏感的晶向生成一个电阻,这个电阻只感受温度变化,可接入桥路作为温度补偿电阻,以提高测量精度。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缺点是工艺较复杂和造价高。

两个压力检测点应选在能准确及时地反映被测压力的真实情况。因此, 取压点不能处于流束紊乱的地方, 即要选在管道的直线部份, 即离局部阻力较远

的地方。

心得体会

历时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领过两周的查阅资料,上网找各种仪表的型号参数及注意事项和误差分析,使我对各种测量仪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孙灵芳等,一种新型在线冷却水动态模拟试验装置,仪器仪表学报,2002,NO. 3增刊

2. 孙灵芳等,一种新型电子水处理器阻垢率的在线监测评价方法及装置,工业水处理, 2000,NO.3

3.杨善让等,冷却水处理技术阻垢效果的评价方法研究与实施,《工业水处理》2000.11增刊

4.杨善让等,换热设备污垢与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

5.王建国等,检测技术及仪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检测技术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综合应用已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被测信号的提取、转换、处理的一次综合性设计实践。它的作用如下: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查阅科技文献资料能力。 (2)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3)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拓展所学知识面。 (4)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二、课程设计时间 检测技术课程设计为1周。 三、课程设计的任务 以任务书的形式给出。 任务书的主要内容有: (1)给予的对象; (2)设计题目; (3)设计要求; (4)撰写的设计报告要求; (5)时间安排。 设计报告内容包括:目录,设计题目,前言,设计方案与设计工艺流程,各部分设计原理,设计计算及说明,器件、仪器设备的选择,设计图纸,参考文献,附录。设计图用专用计算机软件绘制,打印。 四、课程设计报告的一般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封面、目录、绪论、主体部分、结尾部分。 1、绪论 主要说明设计的目的、设计的任务和要求等。 2、主体部分 (1)总体设计方案的设计

(2)软硬件电路的设计 (3)设计结果(实验数据等) (4)参考文献 2、结束语 阐述本次设计的收获与体会,课题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与意见。致谢等。如有附录可放在结尾处。

设计题目一电机自动监控系统设计 一、电机控制系统描述 电机作为一种拖动动力设备,在机床加工、运输、电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保证电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通过检测控制装置对它进行监控。重点监控的参数是电机 A、B、C三相线圈的温度、电机轴的径向振动振幅、电机轴的转速。 二、控制要求 上图为电机供电主电路。三相电经过空气开关KQ、交流接触器Z、热继电器PT,加到电机上,当接触器常开触点接通时,电机得电,运转。可以通过控制接触器线圈的方式控制接触器主常开触点的通断。正常接触器线圈得电,接触器主常开触点接通,异常接触器线圈断电,接触器主常开触点断开。 常规电机控制电路如图。 START STOP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第一章绪论 1.1 课程设计目的 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 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 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 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 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 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和化学法。 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 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 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 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 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 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 (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 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 (1-6) f f f f f f m Rδ λ λ ρ 1 = = c w c c R R R U 2 1 /1+ + = f f w f f f R R R R R U 2 2 1 1 /1+ + + + = f c f c R R R R 2 2 1 1 ,= = c f f f U U R R 1 1 2 1 - = + q T T R R R R U b f s f f w c f /) ( /1 ,1 2 1 - = + + + =

【VIP专享】《检测技术及仪表》习题集

<检测技术及仪表>题库 一、填空与选择 1、差压式流量计,流量Q与成正比,转子流量计,流量Q与成 正比。 2、转子流量计在出厂时必须用介质标定,测量液体用标定,测量气体用标定。 3、铂铑一铂材料所组成的热电偶,其分度号为;镍铬一镍硅材料组成的热电偶,其分度号为。 4、铂电阻温度计,其分度号为P t100,是指在温度为时,其电阻值为。 5、差压式液位计因安装位置及介质情况不同,在液位H=0时会出现差压△P 、△P 和△P 三种情况,我们分别称差压式液位计、、。 6、电子自动电位差计的工作原理是采用工作的,是根据已知来读 取。 7、动圈显示仪表与温度传感器配接使用时应相互,XCZ-101型是与配接 使用,XCZ-102型是与配接使用。 8、差压式流量计是一种截面、压降流量计。 转子式流量计是一种截面、压降流量计。 9、热电偶温度计是以为基础的测温仪表,分度号为K是指电极材料 为、热电阻温度计是利用金属导体的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测温、分度号为Pt100是指温度为时,电阻值为。 10、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测温需考虑冷端温度补偿问题,常用的四种补偿方法为、、和。 11、电位差计是根据原理工作的,是将被测电势与相比较,当平衡后由读取。 12、自动电子电位差计与热电偶配套测温冷端温度补偿是利用桥路电阻实现的,它是一个随温度变化的。 13、绝对误差在理论上是指仪表和被测量的之间的差值。工业 上经常将绝对误差折合到仪表测量范围的表示,称为。 14、测量物位仪表的种类按其工作原理主要有下列几类、、 、、、、和。 15、热电偶测量元件是由两种不同的材料焊接而成,感受到被测温度一端 称。 16、检测仪表的组成基本上是由、、三部分组成。 17、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力的单位为,记作,称为符 号以表示,简称为。 18、在压力测量中,常有、、之分。 19、工业上所用的压力仪表指示值多数为,即和

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总结(优选材料)

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 小馒头总结 一、绪论 测量过程有三要素:一是测量单位;二是测量方法;三是测量工具。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利用某种工具并以实验或计算的方法获取被测参数数值的过程。绝对误差:仪表的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代数差。 相对误差: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与其真实值的比值的百分数 引用误差: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与测量仪表的量程之比的百分数 示值误差:示值误差是指仪表的某一个测量值(示值)的误差,它反映在该点仪表示值的准确性。 基本误差:在规定的正常工作条件下,仪表整个量程范围内各点示值误差中绝对值最大的误差称为仪表的基本误差。 允许误差:按国家计量部门的规定,仪表厂家保证某一类仪表的基本误差不超过某个规定的数值,此数值就被称为仪表的允许误差(容许误差)[允许误差去掉百分数为精度等级] 注意: 允许误差是一种极限误差,在仪表刻度范围内各点的示值误差均应保证小于至多等于允许误差值。 真值:被测参数的真实数值。一般无法准确已知。 约定真值:一般将某一物理量的理论值、定义值作为真值使用,称为约定真值,用

表示。 粗大误差:明显歪曲结果,由粗心大意造成,使测量值无效的误差 原因:测量者主观过失,操作错误,测量系统突发故障 处理方法:剔除坏值 随机误差: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误差的大小和符号的变化没有一定规律、且不可预知。 特点:单次测量值误差的大小和正负不确定;但对一系列重复测量,误差的分布有规律:服从统计规律。 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之间即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无绝对界限,一定条件可相互转化。 系统误差:同一被测量多次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某种确定规律变化。 特点: 增加测量次数不能减小该误差 原因:仪表本身原因,使用不当,测量环境发生大的改变 处理方法:校正——求得与误差数值相等、符号相反的校正值,加上测量值随机误差 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测量仪器的精度,观测者技术水平,外界条件的影响。该三个方面条件相同的观测称为等精度测量。 精确度等级:以引用误差(γa)的形式表示的允许误差去掉百分号剩下的数值就称为仪表的精确度等级(或准确度等级),俗称精度级。 误差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由m个彼此独立的环节构成,各环节的精度等级分别为 , ,…,

(2014春版)《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李学聪冯燕编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二0一四年二月

实验一 热电偶测温及校验 一、 实验目的 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 2.掌握热电偶校验的基本方法; 3.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及格。 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 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通过对K 型热电偶的测温和校验,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校验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合格。 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1. CSY2001B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下称主机) 1台 2.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1块 3. 热电偶 镍铬 ― 镍硅热电偶(K,作被校热电偶) 1支 镍铬 ― 锰白铜热电偶(E,作控温及标准热电偶) 1支 4. 2 1 3位数字万用表 1只 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 1.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①拿起热电偶并握紧黑柄,然后旋开热电偶的金属保护套,缓慢抽出,观察热电偶的外形。观察完后,将其旋紧并注意不可以让热电偶和金属保护套接触。 ②温控器: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 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2.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 ① 首先将综合实验台的电源开关置“关”, 然后将电源插头(实验桌前面)和加热炉电源插座插入综合实验台面板上的“220V 加热电源出”处; ② 将热电偶工作端插进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的加热炉炉膛内, E 和K 分度热电偶的冷端按极性(注意区分“+”和“—”)分别接在“温控”和“测试”端。 3.开启电源 将综合实验台和加热炉的电源开关打“开”。 4.设定温度和测量数据将功能开关置“设定”,调节旋钮设定温度为50℃, 然后将开关拨至“测量”位置;当炉温达到设定值时, 等待3―5分钟炉温恒定后,分别测量“温控”和“测试”的电压(开关保持在“温控”状态),交互测量四次,把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中。 5. 继续将炉温提高到70℃、90℃、110℃、130℃和150℃,将热电偶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东北电力大学)

目录 第1章绪论........................................................................................................................ - 1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 - 1.2 总实验装置以及监测原理........................................................................................... - 1 - 1.3 检测和控制参数........................................................................................................... - 4 - 第2章温度的测量............................................................................................................ - 5 - 2.1 实验管流体进出口温度测量和控制.......................................................................... - 5 - 2.1.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5 - 2.1.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5 - 2.1.3 测量注意事项................................................................................................ - 7 - 2.1.4 误差分析........................................................................................................ - 7 - 2.2 水浴温度的测量........................................................................................................ - 7 - 2.2.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7 - 2.2.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8 - 2.2.3 测量注意事项................................................................................................ - 9 - 2.2.4 误差分析........................................................................................................ - 9 - 2.3 管壁温度测量............................................................................................................ - 9 - 2.3.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9 - 2.3.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9 - 2.3.3 测量注意事项.............................................................................................. - 10 - 2.3.4 误差分析...................................................................................................... - 11 -第2章水位的测量.................................................................................................................. - 12 - 3.1 补水箱水位测量...................................................................................................... - 12 - 3.1.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2 - 3.1.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12 - 3.1.3 测量注意事项.............................................................................................. - 13 - 3.1.4 误差分析...................................................................................................... - 14 -第4章流量的测量.................................................................................................................. - 15 - 4.1 试验管内流体的流量测量...................................................................................... - 15 - 4.1.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5 - 4.1.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15 - 4.1.3 测量注意事项.............................................................................................. - 17 - 4.1.4 误差分析...................................................................................................... - 18 -第5章差压的测量................................................................................................................ - 19 - 5.1 实验管出入口差压.................................................................................................. - 19 - 5.1.1 检测方法设计以及依据.............................................................................. - 19 - 5.1.2 仪表种类选用以及设计依据...................................................................... - 19 - 5.1.3 测量注意事项.............................................................................................. - 21 - 5.1.4 误差分析...................................................................................................... - 21 -设计心得体会............................................................................................................................ - 22 -参考文献.............................................................................................................................. - 23 -

《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 2015 -- 2016 年度第一学期 ) 名称:《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课程设计题目:标准节流装置的计算 院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 成绩: 日期:年月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为自动化专业《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专业课的综合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过程参数检测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仪表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二、设计正文 第一类命题 1. 已知:流体为水,工作压力(表压力)0.58MPa p =,工作温度30t =℃;管道 100mm D 20=,材料为20号钢旧无缝管;节流装置采用角接取压标准孔板,材料为 1Cr18Ni9Ti ,50.38mm d 20=;差压Pa 105p 4?=Δ,求给定差压值下的水流量m q 。 解题过程: (1)辅助计算。 工作压力(绝对压力):0.68MPa 0.10.58p p p b a =+=+= 查表可得:水密度31/m 995.5502kg =ρ,其动力粘度s Pa 10828.0053-6??=η, 管道线膨胀系数/1011.16-6D ?=λ℃,节流件线膨胀系数/1016.60-6d ?=λ℃, 将水视为不可压缩流体则其可膨胀性系数1=ε。 m 100.01116m 20)](t [1D D D 20t =-+=λ 50.38836mm 20)](t [1d d d 20t =-+=λ 0.50383D d t t == β 5 316681.148-1D p d 0.004 0.354A 4 t 12t =?=β ηρεΔ (2)题目未对管道直管段长度做出要求,故无需考虑此项检查;由于没有查出20号钢旧无缝管的管壁等效绝对粗糙度K ,无法检查管道粗糙度K/D 是否满足要求。 (3)迭代计算。 对角接取压标准孔板:0.75 D 62.5 8 2.1 )Re 10(0.00290.1840.03120.5959C βββ+-+= 令∞=D Re ,得初值0.60253C 0=。 在MATLAB 中编写迭代程序: A=316681.1485;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习题

绪言 练习与思考 1.简述过程检测技术发展的起源? 2.过程检测技术当前的主流技术和主要应用场合? 3.请谈谈过程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4.谈谈你所知道的检测仪表? 5.你认为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与传感技术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第一章 练习与思考 1.什么叫过程检测,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检测仪表的技术指标有哪些?如何确定检测仪表的基本技术指标? 3.过程检测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的区别何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 4.开环结构仪表和闭环结构仪表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 5.开环结构设表的灵敏度1 n i i S S ==∏,相对误差1 n i i δ δ==∑。请考虑图1—4所示闭环 结构仪表的灵敏度1 f S S (f S 为反馈通道的灵敏度),而相对误差f δδ- (f δ为反馈通道的相对误差),对吗?请证明之。 提示:闭环结构仪表的灵敏度S y x =;闭环结构仪表的相对误差dS S δ=。 6.由孔板节流件、差压变送器、开方器和显示仪表组成的流量检测系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1)各环节精度相差不多; (2)其中某一环节精度较低,而其他环节精度都较高。 问该检测系统总误差如何计算? 7.理论上如何确定仪表精度等级?但是实际应用中如何检验仪表精度等级? 8.用300kPa 标准压力表来校验200kPa 1.5级压力表,问标准压力表应选何级精度? 9.对某参数进行了精度测量,其数据列表如下:

试求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 10.求用下列手动平衡电桥测量热电阻x R 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设电源E 和检流计D 引起的误差可忽略不计。已知:10x R =Ω,2100R =Ω,100N R =Ω, 31000R =Ω,各桥臂电阻可能误差为20.1R ?=Ω,0.01N R ?=Ω,31R ?=Ω(如图 1— 23所示)。 11.某测量仪表中的分压器有五挡。总电阻R 要求能精确地保持11111Ω,且其相对误差小于0.01%,问各电阻的误差如何分配?图中各电阻值如下: 110000R =Ω,21000R =Ω,3100R =Ω,410R =Ω,51R =Ω(如图 1—24所示)。 12.贮罐内液体质量的检测,常采用测量贮罐内液面高度h ,然后乘以贮罐截面积A ,再乘以液体密度ρ,就可求得贮罐内液体质量储量,即M hA ρ=。但采用该法测量M 时,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液体密度ρ也将随着变化,这就需要不断校正,否则将产生系统误差。试设计一种检测方法,可自动消除(补偿)该系统误差。

现代检测技术作业

现代检测技术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30日

一现代检测技术的技术特点和系统的构成 1、现代检测技术特点 (1)测量过程软件控制 智能检测系统可以是新建自稳零放大,自动极性判断,自动量程切换,自动报警,过载保护,非线性补偿,多功能测试和自动巡回检测。由于有了计算机,上述过程可采用软件控制。测量过程的软件控制可以简化系统的硬件结构,缩小体积,降低功耗,提高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 (2)智能化数据处理 智能化数据处理是智能检测系统最突出的特点。计算机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各种算法。因此,智能检测系统可用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及时、在线处理,提高测量精度。另一方面,智能检测系统可以对测量结果再加工,获得并提高更多更可靠的高质量信息。 智能检测系统中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用软件实现线性化处理、算术平均值处理、数据融合计算、快速的傅里叶变换(FFT)、相关分析等各种信息处理功能。(3)高度的灵活性 智能检测系统已以软件工作为核心,生产、修改、复制都比较容易,功能和性能指标更加方便。而传统的硬件检测系统,生产工艺复杂,参数分散性较大,每次更改都涉及到元器件和仪器结构的改变。 (4)实现多参数检测与信息融合 智能检测系统设备多个测量通道,可以有计算对多路测量通进行检测。在进行多参数检测的基础上,依据各路信息的相关特性,可以实现智能检测系统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从而提高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容错性。 (5)测量速度快 高速测量时智能检测系统追求的目标之一。所谓高速检测,是指从检测开始,经过信号放大、整流滤波、非线性补偿、A/D转换、数据处理和结果输出的全过程所需要的时间。目前,高速A/D转换的采样速度在2000MHz以上,32位PC机的时钟频率也在500MHz以上。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速显示、高速打印、高速绘图设备也日臻完善。这些都为智能检测系统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条件。(6)智能化功能强 以计算机为信息处理核心的智能检测系统具有较强的智能功能,可以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典型的智能功能有: 1)测量选择功能 智能检测系统能够实现量程转换、信号通道和采样方式的自动选择,使系统具有对被测量对象的最优化跟踪检测能力。 2)故障诊断功能 智能检测系统结构复杂,功能较多,系统本身的故障诊断尤为重要,系统可以根据检测通道的特性和计算机本身的自诊断能力,检查个单元故障,显示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和应采取的故障排除方法。 3)其他智能功能 智能检测系统还可以具备人机对话、自校准、打印、绘图、通信、专家知识查询和控制输出等智能功能。 2、系统的构成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课设(污垢)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程设计说明书 1、设计背景及任务 1.1背景知识 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 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性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 1.2实验装置简介 图1-1 实验装置流程图 1-恒温槽体;2-试验管段;3-试验管入口压力;4-管段出口温度测点;5-管壁温度测点;6-管段出口温度测点;7-试验管出口压力;8-流量测量;9-集水箱;10-循环水泵;11-补水箱;12-电加热管 上图是东北电力大学节能与测控研究中心杨善让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基于测量新技术—软测量技术开发的多功能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的模拟换热器是由恒温水浴作为热源加热实验管段(约2m ),水浴温度由温控器、电加热管以及保温箱体构成。水浴中平行放置两实验管,独自拥有补水箱和集水箱,构成两套独立的实验系统。可以做平行样实验和对比实验。为获取水处理药剂的效果、强化换1 2 5 8 3 4 6 7 9 10 11 12 220V 冷却水入口 出口

热管的污垢特性、污垢状态下强化管的换热效果等等,管内流体一般为人工配制的易结垢的高硬度水或是含有固体微粒等致垢物质。 1.3题目简介 本课设题目以上述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检测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4需要检测和控制的参数主要有: 1、温度:包括实验管流体进口(20℃-40℃)、出口温度(20℃-80℃) 2、实验管壁温(20℃—80℃)以及水浴温度(20℃—80℃) 3、水位:补水箱上位安装,距地面2m,其水位要求测量并控制,以适应不同流速的需要,水位变动范围200mm—500mm 4、流量:实验管内流体流量需要测量,管径Φ25mm,流量范围0.5—4m3/h 5、差压:由于结垢导致管内流动阻力增大,需要测量流动压降,范围为0—50mm水柱 1.5目的 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2、入口、出口及水浴温度均选用铂电阻进行检测 2.1选择依据 由于入口、出口及水浴温度均在20℃-80℃范围内,属于中低温,所以选用铂电阻进行检测。热电阻是电阻性的元件,由金属制成如铂,镍,铜等,所选金属必须具有可以预测的电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其物理性能要易于加工制造,电阻温度系数必须足够大,使其电阻随温度的改变易于准确测量。其他的温度检测器件,如热电偶,并不能让设计人员有一种相当线性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特性,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

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1-6)(1-7)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1-8)则两式相减有: (1-9)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程设计

河南理工大学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课程设计说明书汽车倒车防撞警报系统设计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时间:

汽车倒车防撞警报系统设计 电科级班指导老师: 摘要:本文在查阅、分析了现有的几种不同的测距原理分析确定了超声波测距,并对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倒车雷达预警系统的研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该系统分为测距模块、系统控制模块和显示报警模块,并分别对其进行方案分析,最终确定汽车倒车防撞警报系统的系统构架和设计方案;在硬件电路中,详细阐述了运用单片机技术实现的倒车雷达预警系统的测距实现原理,分析了以AT89S52单片机为主控单元的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并对该系统进行误差分析,使我们对于系统的各种性能有了进一步认识。 试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对有限距离的距离测量具有较高的精度,实现倒车提示和距离报警功能,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系统设计要求。 关键词:倒车雷达;超声波;测距

目录 1 绪论 (1) 2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 3 软件编程 (10) 3.1控制电路 (12) 3.3接收收电路 (12) 3.4语音报警电路 (13) 3.5显示电路 (14) 4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1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在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对生活的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在国家要想富先修路的号召下,公路的建设发展迅速,这也带动汽车的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汽车安装汽车倒车防撞报警系统。 汽车防撞的关键技术是车辆测距技术和实时监控技术。驾驶员凭借测距装置实时测量前后左右障碍物距离,通过警报系统或数码屏幕显示来了解汽车与障碍物之间的状态,从而避免因疏忽误判引起的碰撞事故。 本系统采用以以8051系列的AT89S52单片机系统为核心开发超声波测距系统。系统硬件原理图如图1-1: 系统硬件原理图1-1由超声波发射,回波信号接收,计时测量、数据处理和智能算法、显示和报警等构成。整个系统由微处理器控制,根据“回波测距”的原理设计的。由超声波的发射电路发射超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至障碍物后发生反射,反射的回波经空气传播给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再经滤波、放大、整形后,输入到微处理器的外部中断口INTO处产生中断,计数器停止计数,测出从超声波发射脉冲串时刻到接收回波信号时刻差,超声波在同温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测温系统得知,将时刻差与声速相乘得出距离,并在显示系统上显示。它的各部分电路的说明如下。 (1) AT89S52 单片机系统是超声波测距仪的核心部分,主要任务有:控制一个40KHz的脉冲驱动振荡电路,启动振荡电路工作,振荡电路振荡出与超声波发射器的固有频率相同频率,使换能器能最大效率工作;实现串Ca通讯;TO计时,完成

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

《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课程设计 任务书 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为检测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专业《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专业课的综合实践 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过程参数检测基本概念的理解, 掌握仪表的基本设计方 法和设计步骤。 主要内容 通过本门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流量测量的基本原理,流量仪表的基本结构,掌握节流 式流量计的设计方法和一般设计步骤。 四、设计(实验)成果要求 提交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 五、考核方式 答辩 学生姓名:蔡攀指导教师:田沛 2015 年6月19日

、课程设计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为检测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专业《过程参数检测及仪表》专业课的综合实践 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过程参数检测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仪表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 二、课程设计正文 1.第一类命题 (第一题)已知条件:流体为水,工作压力P = 0.58MPa,工作温度t =30 C;管道 D2O =100mm,材料为20号钢旧无缝钢管;节流件为角接取压标准孔板,材料为 1Cr18Ni9Ti ;d?。=50.38mm ;差压i p =5"04Pa,求给定差压值下的水流量q m ? 解: 1.1设计任务书 序号项目符号单位数值 被测介质名称水1 2 流量状态参数:工作压力P MPa 0.58(绝对压力) 3 工作温度t C 30 4 管道直径(20 C下实测值)D20 mm 100 5 管道材料20号钢旧无缝钢管 6 节流件的形式角接取压标准孔板 7 节流件的材料1Cr18Ni9Ti mm 50.38 8 节流件孔径(20 C下实测值)d 20 9 差压值3Pa 50000 1.2辅助计算 (1)查表可得水的密度耳=995.511kg/m3,水的动力粘度=828.005咒10-6Pa-s , 管道线膨胀系数兀=11.16咒10°/C,节流件线膨胀系数S =16.60咒10°化。 由已知的管道直径D20和节流件开孔直径d20计算工作状态下的管道内径D t及节流件开孔 直径d t,即: D t=D20[1 +k D(t -20)] =1OO[1+11.16咒10"x10]=100.01116mm ) d t=d20[1r d(t - 20)] =50.38[1+16.60X10" "0]= 50.38836 mm ) (2)计算直径比 竺鰹6 =0.50383 D t100.01116

现代检测技术教案

绪论 ?教学要求 1.掌握检测等基本概念。 2.了解工业检测技术涉及的内容。 3.掌握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4.明确本课程的任务。 5.了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 ?教学课时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检测(Detection)的定义(联系具体、日常生活的例子,如举“操冲秤象”的例子过程来说明检测的定义) 检测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效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与装置,将生产、科研、生活等各方面的有关信息通过检查与测量的方法赋予定性或定量结果的过程。能够自动地完成整个检测处理过程的技术称为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二.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举例说明:检测技术是现代化领域中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它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 三.工业检测技术的内容(了解) 四.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掌握) 1. 系统框图(0-1) 2. 传感器(Transducer)及定义 3. 显示器 4. 数据处理装置 5. 执行机构 6. 自动检测系统举例(0-2) 五.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举例介绍)

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断提高检测系统的测量精度、量程范围、延长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 2.应用新技术和新的物理效应,扩大检测领域 3.发展集成化、功能化的传感器 4.采用计算机技术,使检测技术智能化 5.发展网络化传感器及检测系统 六.本课程的任务和学习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阐明测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逐一分析各种传感器是如何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并介绍相应的测量转换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及各种传感器在工业中的应用。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要举一反三(演示光电开关,提问和讨论可以哪有几种用途,启发!),富于联想,善于借鉴,关心和观察周围的各种机械、电气等设备,重视实验和实训,这样才能学得活、学得好,才有利于提高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一个问题给学生回去思考:举出课堂上演示过的光电开关共有哪几种用途,第二次上课时,回答得越多越好。

检测技术与仪表课程设计论文(DOC)

第1章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1.1目的 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成此换热设备污垢的实验装置所需检测参数的检测。 1.2污垢的研究 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十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2.1污垢的形成和现状 近10年来,基于污垢形成机理认识的逐步深入,污垢的预测和模拟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然而换热设备污垢形成的影响因素众多,是在动量、能量、质量传递以及生物活动同时存在的多相、多组分流动过程中进行的,其理论基础除传热传质学外,还涉及到化学动力学、流体力学、胶体化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微生物学、非线性科学以及表面科学等相关学科,是一个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的高度复杂问题,因而对其机理的清晰理解和准确把握仍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在20世纪80年代中Epstein曾以矩阵形式对污垢形成过程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作了形象的概括,指出了发展趋势;Pinhero则比较了当时已有的各预测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