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哲学

条件哲学
条件哲学

关于历史的特殊规律

摘要: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只是进行了一半,只是发现了人类进化的一般规律,没有发现人类进化的特殊规律。他的新唯物主义只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没有“社会文化生活条件”,因此只能算是半成品。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以下简称“体系”),创立于一个半世纪前,它屡遭世人诟病越来越不受欢迎。笔者认为,这是由于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没有完成造成的,他的新唯物主义只能算是半成品。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希望方家教正。

1、关于历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恩格斯说马克思发现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果真如此吗?实际上马克思只是发现了人类进化的一般规律,却没有发现人类进化的特殊规律。没有看到人的进化也取决于意识形态条件,没有搞清楚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真实关系,而这个特殊规律才是人类进化所独有的。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仅仅走对了第一步,而更为关键的第二步却陷入误区。

人乃高级动物,和一般物种不同,人的行动受意志支配。人的进化不是自然属性的,而是社会属性的,是体外进化。意识形态渗透到人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全部社会关系包括生产关系,渗透到物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对于意识形态的重大作用马恩也是知道的,但是却没有搞清意识形态和经济形态的真实关系,错误地将意识形态当作一个否定的概念,认为意识形态是虚假的意识,没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史,不过是经济形态的派生物,是因果决定关系。(1)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是怎样产生的?当一种新的生产方式产生以后,旧的意识形态失去了效力,造成社会失序。为了建立新的社会秩序,需要新的意识形态理论。这就有了意识形态专家的用武之地,新的意识形态理论应运而生。例如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地主阶级诞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产生了诸子百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催生了灿若繁星的思想家,产生了人

道主义等。就是说,经济形态对于意识形态具有先在性。但是意识形态创新还需要意识形态专家的灵感、顿悟、联想、猜测和机遇,这不是经济、文化条件可以代替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因此一切意识形态创新都具有个人性、偶然性、独特性,——任何一种已经产生的意识形态只能移植,不能异地发生。

其次是意识形态的选择。人的意识形态创新并非都有价值,还要经过意识形态之间的竞争,以及社会评价机制——社会选择;社会选择的意识形态并不是只有一个,不可能都用来指导社会运行,因此还要进一步的选择——利益选择。社会选择和利益选择都是“人择”。自然条件对于物种的选择是“天择”,它使物种进化和自然条件保持了一致性,而“人择”则使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也具有一致性。我们可以看到,在继承(遗传), 创新(变异)、竞争、评价(选择)、适应诸环节,意识形态进化和物种进化具有相似性。在阶级社会里经济形态产生阶级,只有统治阶级才可以选择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

人们在选择新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就淘汰了旧意识形态。利益选择对于意识形态进化的作用,犹如自然选择之于物种进化。物种进化的规律是自然选择,适者生存,而意识形态进化的规律则是利益选择,不适者淘汰。意识形态是利益选择的,利益关系是经济形态产生的,所以意识形态一般会适应经济形态,——这就是表面看来它们之间具有一致性的原因。虽然经济形态较之意识形态在时间上具有先在性,虽然二者有一定的关联度,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决定被决定的关系、不是原生派生的关系。

意识形态是以强大的说服力征服人心的,说服力是意识形态的生命线。一种意识形态如果失去了说服力,靠强制手段是无法长期维持的。如果统治者执意靠强制手段推行过时的意识形态,那么结果只能有一个:统治者和旧意识形态将一起被淘汰。

利益选择,不适者淘汰律才是最基本的(第二)历史规律,才是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关于“社会文化生活条件”以及两个重要命题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是什么?旧唯物主义将世界看作是物质的,将物质作为最重要的范畴。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不但看到了世界的物质性,而且看到了世界的层次结构性、系统性,即条件性,将条件作为最重要的范畴。条件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人自己创造的条件,既有物质(经济)条件,也有(精神)意识形态条件。人既是“经济动物”,也是“文化动物”、“意识形态动物”。意识形态内化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物化)为“物质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意识形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一样是人进化的不可或缺的两个本原条件,都属于存在范畴。但是马克思却将人的进化条件仅仅看作物质条件,仅仅提出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概念,忽视了意识形态条件。人固然必须首先需要衣食住行“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但是意识形态条件也是既定的、世代积累的产物,是前人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因此人除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还需要“社会文化生活条件”。物质条件对于人进化的作用,和自然条件对于物种进化的作用,并没有原则上的区别,——是物种进化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延伸,属于一般规律。文化条件才决定人的“属人”性,缺少了“属人”性,人就只有动物性。文化条件对于人类进化的决定作用为人类所独有,——乃是人类进化的特殊规律。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命题:其一、“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志”。这个命题应该这样表达:人的社会存在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文化生活条件”共同)决定人的社会意识。

其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必须指出,这一命题是错误的,它们不是决定被决定的关系。经济中有文化文化中有经济,经济、文化是纵贯历史的两条主线,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就连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个比喻本身也是不恰当的。那么这个命题应该这样表达: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

3、关于历史的两个基本规律

纵观人类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生产力发生重大变革时期,即生产力质变时期,经济以铁的必然性根本改变人类历史。例如,“蒸汽大王”“翻转了整个世界”,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整个人类社会(包括未来)经济起决定作用总共有三次:a、在人类社会史前期和初期(地理环境起着决定作用),在自然资源贫乏区和富足区,史前人分别形成“争夺”和“不争夺”的两种生存方式,分别产生了私有制和公有制两种社会制度(2)。B、“蒸汽大王”“翻转了整个世界”。C、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纳米科技将消灭一切阶级,彻底结束物对于人的统治,人类将获得彻底解放,人们世代追求的理想社会才会真正实现。而在生产力缓慢发展时期,即生产力的量变时期,却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因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社会。对此赵凯荣先生有一个很好的概括,他说经济形态决定“历史的共性、普遍性、简单性、一般性”;意识形态决定历史的“个性、特殊性、复杂性、混沌性”,因此各民族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而走着不同的道路(3)。

不管是经济形态起决定作用、还是意识形态起决定作用,不过是二者作用力的强弱不同而已,其实均为相互作用。

经济形态和意识形态分别在生产力质变、量变时期,对于历史起决定作用的规律是第一历史规律;利益选择,不适者淘汰则是第二历史规律。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2页

2、详见拙作马恩的社会主义是前科学

3、重新理解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学术研究,广州2007、7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哲学基本派别和观点汇总 1、唯物主义发展的阶段: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古希腊德模克利特的原子论哲学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成就,它认为世界万物由不同形状、大小的原子和虚空组成的 (2)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这三个根本缺陷。当时自然科学理论只有力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建立在这一科学成果基础上的唯物主义理论,不能不用机械的观点去解释自然界中各种不同质的现象和过程,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过程。18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主要是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静态的研究,形成了一种孤立的、静止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被哲学家提升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使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具有了形而上学的性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只是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的,即唯心史观。 庸俗唯物主义:把十九世纪的近代唯物主义庸俗化,把意识等同于物质,看做大脑的分泌物,哲学上一般不把它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历史形态。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 (1)唯物主义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 (2)唯心主义是断言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3、物质和运动关系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4、运动和静止 (1)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2)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量变与质变 (1)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属于激变论 (2)只承认量变、否认质变属于庸俗进化论 6、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是事物发 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观实 质是扬弃 (2)形而上学否定观:否定是外在的否定、主观任意的否定;否定是绝对的否 定,是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7、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1)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它表面上抬高必然性,实际上 是把必然性 降低为偶然性,往往会导致宿命论。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授课班级:15级中职高考班 制定人:牛晓东 制定时间:2018.2,26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时间 授课内容 节 数起止 1 2.25——3.3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2 2 3.4——3.10 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2 3 3.11——3.17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矛盾推动人发展 2 4 3.18——3.24 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现象本质与明辨是非 2 5 3.25——3.31 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2 6 4.1——4. 7 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理想信念与意志责任 2 7 4.8——4.14 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人的价值与劳动奉献 2 8 4.15——4.21 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2 9 4.22——4.28 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 2 10 4.29——5.5 复习 2 11 5.6——5.12 复习 2 12 5.13——5.19 做套题 2 13 5.20——5.26 14 5.27——6.2 15 6.3——6.9 16 6.10——6.16 17 6.17——6.23 18 6.24——6.30 19 7.1——7.7 20 7.8——7.14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和法律》两门课程,但面对人生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以及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本课程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4)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

哲学与人生前言

《哲学与人生》前言 汽车工程系赵燕茹 【教学计划】2课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人生的关系;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4.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及哲学的基本学派。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为主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这学期开始,我们要来学习一门新课——哲学与人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有梦想的人;通过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我们学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而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究竟要教会我们什么呢?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成为一个有头脑、勤思考的人。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板书) (一)哲学是什么?(板书) 教师活动:那么哲学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想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来引导大家。①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同学们举出了许多人与动物区别的例子。但是人与动物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人具有

思想,能够思考。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 ②人都在思考什么问题?你可以举一下你现在所想的问题作为例子。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 教师点评:不管同学刚才说的思考中午吃什么穿什么怎么赚钱的问题,或者是等下会不会下雨,天气会不会降温,地震会不会到来,实际上归结起来都是思考如何生活得更好更加有意义。为了要活得更好更有意义,我们不仅要思考我们自身,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身边的世界。而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我们懂得具体的学科知识,同时还需要一些哲学知识。 事实上,哲学是一门古老又充满生机的学问。它的发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多次重大变化。“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疑人偷斧) 举例:疑邻偷斧 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便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了,他看那邻居孩子走路的样子、说话的神态等一举一动都像是偷斧子的。后来,他的斧子找到后,再看那邻居家的孩子,怎么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了。 提问:丢斧子的人在思想方法上犯了什么错误?属于什么样的世界观? 他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我们学习哲学,能够: 1.培养智慧:通过学习哲学,可以增长知识、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2.发现真理: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在了牛顿的头上,经过认真的探索,他发现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我们的同学也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用所学哲学基础理论和科学的分析方法,思考人生、得到领悟、发现真理。 3.印证价值:哲学往往能够通过思考得出一定的规律甚至是真理,利用这些规律,往往能够获得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所以学习哲学是可以印证最后的结果的。比如老人说头一天的傍晚有彩霞,第二天有天气会比较好,这个是一种规律,是生活常识,也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中的哲学。大家可以印证一下,绝大多数的时候真的是这样的。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 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 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 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 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个事例说明了什

么?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 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 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 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 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 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 (1) 人们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创造了许多自然界原来

哲学名词解释

1.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3.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4.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 5.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特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 6.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它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其变革的方向;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同时这种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规律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表现出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8.人民群众:在量上指大多数,在质上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大多数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9.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必然王国是指人被物化的社会关系支配即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自由王国指人支配自己的社会关系即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10.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1.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外在的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哲学范畴。 1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双方依存、相互贯通的联系和趋势,包括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职教中心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电子技术应用班都春招生占大多数,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性,学习成绩差、心理素质不稳定、组织纪律意识薄弱、自尊心强,但我相信任何学生都有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调动他们的学习情绪,他们会有意想不到的进步,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主这一机会。 他们在学习方面: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且在学习中表现出良好的求知欲,学习效果较好;三分之二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课堂上不能够主动配合任课教师,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较差,个性心里品质欠缺,主动配合老师的意识低,可能个别学生思想意识较坏,给老师的上课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我准备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学生,使他们在思想和学习方面不断的进步。 二、教材分析: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

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四、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教学难点: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中心,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具体规范。在注意运用本行业先进人物的事迹教育学生,使学生学有榜样。 五、教学措施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考点突破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3.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 1.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2.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核心突破】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由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区分的,而不能从两个词语的表面意义来理解。如: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文中的学者就是按照字面意思,把唯物主义理解为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因而是错误的。 要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重要提示】 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受力学规律支配的机械运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性:即把自然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方法推广为哲学的分析方法,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 不彻底性:即自然观是唯物的,但历史观却是唯心的,否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重要提示】 唯心主义从根本方向上来说是错误的,但并不能说其一无是处。如唯心主义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正是唯心主义的不断攻击,才使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断进步。近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就是构成世界的最小微粒,而当科学证明原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时,唯心主义就嘲笑和攻击唯物主义说,原子不见了,物质消失了,唯物主义的大厦垮塌了。唯物主义正是在应对这种攻击的过程中,修改自己关于物质的定义,最终获得了关于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的科学认识。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实施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和法律》两门课程,但面对人生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准备充分,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头脑简单,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 三、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以及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本课程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4)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四、教学提高 严格执行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准备校内检查和业务考核,积极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积极配合、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力争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五、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六、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哲学与人生》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二年级学生。学生基础差,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浓。学生在上学期已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和法律》两门课程, 但面对人生选择,一些学生并没有准备充分,对就业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方法技巧认识不够,头脑简单,甚至对就业形势和某些职业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因此,应该结合我校的特点和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人生选择指导。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 教学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宜涉及过多过深的理论,应紧密联系我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要结合职业教育以及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 (2)坚持知行并重、知行统一的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从知识到能力的转换,结合理论教学,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人才市场、社会实践活动、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提咼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3)坚持针对性的原则。本课程应根据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与企业特点,针对多数学生对就业与创业有关知识了解不够、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素质不强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4)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强化哲学基本观点在人生成长问题中的运用,讲究实际效果,防止空洞说教。 2. 教学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层次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哲学与人生的教学。 五、教学提咼 严格执行教务处制定的教学常规,做好课堂管理。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准备校内检查和业务考核,积极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和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认真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行课堂

哲学基本派别 专项训练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练习题 1.恩格斯指出:“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据此回答1~2题。1.恩格斯的上述论述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3.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的看待事物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4、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6.富贵在天,生死由命这是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7.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①我思故我在②气者,理之依也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⑤存在即被感知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④⑤⑥D.①③⑤⑥8.李某宣称,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对此,现代科学和政府都无能为力,只有李某才能拯救人类。从哲学上看,这些言论() ①是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唯心主义②是与无神论根本对立的有神论 ③否认了事物运动的规律性④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 9.“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回答10—11题: 10、“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 ①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②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③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④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按图索骥③画饼充饥④削足适履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神创造的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可知的 13.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指()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14.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B.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C.我思故我在D.物是观念的集合 15.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五行”,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这种观点() 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没有科学依据 B.是历史唯物主义 C.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D.是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独立的哲学派别 16.“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是我国“大跃进”时期常见的标语。这从哲学角度分析属于()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与人生 教案中专 中职 第七课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问题: 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 〈引思明理〉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 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产生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画“白卷”

2017成人高考政治辅导讲义:哲学的主要派别

2017成人高考政治辅导讲义::哲学的主要 派别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第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科学标准,使我们能够科学地把握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区别哲学基本派别的惟一科学的标准。依据哲学家怎样回答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所谓唯物主义,就是主张物质(存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所谓唯心主义,就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的哲学派别。一切哲学,归根到底不是属于唯物主义,就是属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所以它们都是一元论哲学。哲学史上的二元论,否认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个各自独立、互不依赖的本原,是哲学上的折中主义。但它否认了物质决定意识而必然陷入唯心主义泥潭,所以它并未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实质,主要是用什么观点、沿着什么路线去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第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即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区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绝大多

数哲学家,包括所有的唯物主义者和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都是可知论者,可见,在可知论中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不可知论是违背事实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武器。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作为哲学的非基本派别,并未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不可知论只是表现了哲学路线上的某种不彻底性,本质上也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 第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历史形态。首先,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以及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或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其基本特征是:肯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否定神创世界的观点,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土、风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物质性的正确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朴素性质。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论的优良传统,高举无神论的旗帜,在反对封建主义、经院哲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存在着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是:机械性(它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不彻底性(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

(完整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幼教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和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和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组织管理和教学能力,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从事幼儿园教育、保育等工作的新型幼儿教师和高素质的劳动者,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学生。 (二)适应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托幼机构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教学、保育和组织管理等岗位的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 1.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有关幼儿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 3.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关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需的音乐、美术、舞蹈、键盘、口语等幼儿老师基本功的专业基础知识。 (二)能力结构 1.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制订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的能力。 如:了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制能力,调控应变能力,适应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键盘、口语、美术等幼儿教师基本技能,掌握保教技能、演示技能、操作技能、音乐技能、绘画技能、制作技能等。 3.有创新意识和立业创业能力。 4.逐步培养知识适用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要求 (一)德育课程(108学时) 1.职业生涯规划 (30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

哲学基本派别及主要观点

1

2

3

4

(一)客观唯心主义的几种流派 1.目的论——客观唯心主义 用目的解释世界的哲学学说。认为某种观念的目的是规定事物存在、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因和根据。其根本点是把自然过程拟人化,把目的这个只为人的活动所固有的因素强加给自然界。目的论有两种主要的表现形式,即外在的目的论和内在的目的论。前者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发生并秩序井然,都是神的目的所安排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外在的目的论的早期代表,到中世纪则为宗教神学所利用和发挥,成为宗教神学的核心思想。内在目的论认为事物的必然性存在于目的性之中,进而把目的理解为事物的内在规定,是比必然性更高的原则。 2. 宿命论——客观唯心主义 5

认为历史的发展、个人的际遇是由命运决定的理论。主张“命运”主宰一切,人们必须服从它的支配,听任它的摆布,否认人的一切能动创造作用。鼓吹“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反对作任何改变现实的积极努力,认为努力是徒劳无益的。宿命论突出地表现在某些宗教思想中。 3. 万物有灵论(物活论)——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万事万物充满“精灵”,具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的哲学学说。又称万物有灵论。它认为任何物质形态都有生命、感觉和思维能力,混淆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本质界限。这种理论指出,原始人通过对梦境、幻觉、睡眠、疾病、影子、映象、回声、呼吸等现象的认识而产生了存有非物质性独立灵魂的观念,觉得灵魂在物体中的去留乃决定着这些物体生命的有无。又名物活论。 4. 唯意志论——客观唯心主义 一种主张意志是宇宙的本体、意志高于理性的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的德国,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叔本华和尼采。叔本华认为意志是整个世界的基础,是终极的实在,一切事物都是意志的表现,思想也是意志的派生物。作为宇宙本体的意志是一种完全敌视客观物质世界的神秘的生活力,亦即一种盲目的、无理性的、永不衰竭的创造力。这个意志无所不在,永不死灭,意志是产生万物的根源。 5.自然神论——客观唯心主义 一种推崇理性原则,把上帝解释为非人格的始因的宗教哲学理论。又称理神论。认为上帝不过是“世界理性”或“有智慧的意志”;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它在创世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事务,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主张用“理性宗教”或“自然宗教”代替“天启宗教”。 (二)主观唯心主义的几个流派 1. 唯我论——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及他人均为“我”的表象或“我”的创造物的哲学观点。它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的逻辑结论。典型代表者有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19世纪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等人。他们把世界看作是个人感知的结果或个人精神创造的产物,认为只有自我及其意识才是唯一真实的、本原性的存在。 2. 马赫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马赫主义是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流派。马赫主义又叫“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极端宣扬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把 6

《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三课能动自觉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三课能动自觉与自强不息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如何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基本哲学观点;理解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3.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重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多媒体展示图片:青藏铁路的建设 设问: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教师:(小

结)青藏铁路最后一排铁轨稳稳安放在拉萨河畔。自此,占中国土地的西藏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高原1300年来的沧桑苦旅成为永恒的记忆。这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亘古未有的穿越:跨越“世界屋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西方舆论称它“堪与长城媲美”。这是世界工程史上从未经历过的艰难: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冻土区,国外专家认为在这里修铁路“几乎不可能”。数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挑战生命极限,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将无数奇迹定格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的成功建设正是人们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自觉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 1.自觉能动性的含义 幻灯片:自觉能动性的定义(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自觉能动性又叫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具有的特点,是其他物质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即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例如:“黑猩猩的事例”,说明无论多么聪明的动物,也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2.自觉能动性的特点 首先,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例如:李四光与中国石油。 价值规律、万有引力、元素周期律、新陈代谢、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 其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例如:克隆羊、人造心脏、人造蛋白质。 (2)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限制其破坏作用,甚至变害为利。例如:展示建设三峡时的图片,指出三峡的建设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变害为利的最好的例证。

农村医学教学计划与大纲

农村医学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一、培养目标农村医学专业中等学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保健和防疫工作的高素质初级卫生技术人员。毕业后能在乡村医疗机构从事对常见病的防治、卫生保健、防疫及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工作。二、培养标准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卫生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能掌握本专业人才必需的文化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防治多发病、常见病的实践技能和一定的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业务要求1.具有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2.具有农村医学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具有应用农村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展乡村预防、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3.具有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妇幼保健、老

年保健、营养指导、健康检查、急救、慢性病的农村社区管理和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的能力。4.具有流行病学调查的一般知识和能力。5.具有制定乡村社区卫生服务计划并组织实施的能力。6.具有对乡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初步诊治能力。三、修学年限修学年限:三年学科门类:医药卫生类总学时: 2864 四、课程设置学分计算 1.课程设置由5个模块构成: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毕业实习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包括拓展模块1(基础课程)、拓展模块2(社科人文课程)、拓展模块3(专业相关课程)。2.学分计算(1)必修课程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毕业实习。必修课程(毕业实习另计)17学时计1学分。(2)毕业实习1周计1学分,共计48学分。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1.德育(136学时,其中理 论教学12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主要内容是职 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政治经济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