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十七届五中全会如何顺应更好生活新期待

人民时评:十七届五中全会如何顺应更好生活新期待
人民时评:十七届五中全会如何顺应更好生活新期待

人民时评:十七届五中全会如何顺应"更好生活"新

期待

2010年10月20日00:1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准”。对中国的发展来说,五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2010年“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迈向“十二五”规划,一个又一个五年,见证了中国现代化的风雨历程;一个又一个五年,诠释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关键词。

回顾“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度重视和改善民生。“十一五”规划发布时,多项“民生指标”举世瞩目;“十一五”开局之年,千年农业税被正式废止;五年间,社会保障支出增加逾千亿元、医疗卫生支出增加10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民生”坚定不移,出台近7000亿元的民生投资计划;新农合实现全覆盖、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农村低保制度全面建立……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成为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坚定理念、现实行动。

“十一五”的五年,于国家是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的五年,于百姓是生活水平逐渐改善的五年。钱袋子鼓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3%;买车的多了,私人汽车拥有量增加到2009年的4575万辆;出去玩的多了,国内黄金周假日景点人山人海,中国游客遍布世界各旅游胜地……

中国的发展,是与普通百姓利益福祉密切相关的发展,也是不断承载民生新

期待、实现民生新愿景的发展。正如发展没有止境,民生改善也没有止境。“十一五”是民生状况极大改善的时期,同时,各类发展中的民生问题也日益凸显。就业难,看病贵,上学难,房价高企,保障水平不高,收入差距拉大……正因为有这些民生难题存在,展望“十二五”,人们有了更多新的“民生期盼”——找工作更容易些,收入分配更公平些,房价更合理些,生活环境更好些,物价更实惠些,社保更完善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如果把新闻镜头稍稍拉远,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无论是政治局会议还是政治局集体学习,“包容性增长”、维护群众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一系列论述和思想相继推出,发出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等明确信号。

如果把新闻镜头聚焦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就会发现,民生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也是重点部署之一。在全会提出的“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直接关涉民生的有三项: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在全会提出的“五个坚持”要求中,其中一个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具体工作部署中,全会从完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建设、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健全社保体系、加快医改、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地谋划了“十二五”时期民生工作的关键着力点。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民生内容与部署,再一次向世界表明,党和政府在今后的五年,将以更大的决心继续改善民生,将以更大的改革勇气、更高的执政智慧破解民生难题,将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民生领域,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

好的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十二五”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贯彻落实,化为现实。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把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发展成果惠民生、得民心、聚民力,才能汇聚每一个人的幸福与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人民时评:五中全会为何再提“改革”

金苍

2010年10月24日00:1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一句话引来广泛注目:“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公报中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到发展现代农业;从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到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也无不透露出极强的改革意识。作为一次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发展确定方向、谋划蓝图的会议,这些无疑表明:改革开放将在这个人口占世界1/4的大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是在32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作为我国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被提出的。30多年过去,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变,已经证明了这一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然而,3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面临的发展环境,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已经全然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五中全会要再次提出深化改革开

放,并且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加以强调?细读全会公报,就能找到答案。

公报中的一个重要判断,是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明朝中期“地理大发现”后工业革命的开始,或19世纪末东方与西方的文明碰撞期,还是以科技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时代,这几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中国都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而今天,在信息化浪潮、全球化环境之下,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很可能再次被时代抛弃。

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再次重申了十五大所规划的战略目标:在新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

年翻一番”。2000年,我国GDP为近8.94万亿元;2009年,这个数字已经达到33.5万亿元。期间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翻一番”的程度。

可以说,我国提前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30多年后的今天,与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着相同的情况:要继续发展,需要破除长期积累下来的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触动一些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这个时候,强调以“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正当其时。

另一方面,公报对“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科学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是发展的一个指针;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心词“转变”,本身即含有改革、改变的意思。改革,可说是蕴藏于这个主题与这条主线背后的另一个中心词。

现在我国的发展也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一些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比如投

资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再比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还有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矛盾增多等。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变革体制机制,更新发展理念。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改革”。

当然,在不断的改革之中也要看到不变的东西。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整个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题也没有变。实际上,正是这些“不变”和“变”的共同作用,才决定了我们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改革,去发展,去实现更加美好的未来。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经历着一个个“破—立—破”的螺旋上升过程。正如列宁所说:“发展是按所谓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线式进行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不变则难免会倦怠,难免有暮气,难免裹足不前。有破有立,才能不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激发向上的活力。而这,也正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