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11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11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11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太平天国进入南京后,曾一度取消了原来的商业活动,没收了南京城中各店铺的物资归国库。不久,准许天京城外设立商铺,后期,天京城内也恢复了市场,准许商人自由贸易。导致太平天国商业政策变化的社会因素是①商品经济有比较深厚的社会根基②太平天国的阶级属性发生了质变③《资政新篇》的经济方案得到全面实施④消灭商品经济的空想方案行不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

2.1861年,奕 曾把清政府面临的形势比做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他在一份奏折中说“综汁天下大局,是今日之御夷,譬如蜀之待吴。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伐魏……”。“魏”在这里指的是

A.对中国领土蚕食鲸吞的沙俄 B.急于占领中国市场掠夺财富的英国

C.正在迅速崛起企图灭亡中国的日本 D.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

3.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的军事代表团和日本的考察团都曾到达德国,学习德国富国强兵的经验,受到了首相俾斯麦的接见。了解了中日两国考察的不同侧重点之后,俾斯麦预言:10年后中日若发生战争中国必败。俾斯麦预言“中国必败”主要是基于清王朝A.政治腐败官员贿赂公行 B. 只学西方技术、拒绝变革制度

C.从德国购买的战舰性能落后于日本 D.中国工业化起步晚于日本

4.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在这里

A.纯粹考证儒学经典的真伪 B.不敢从正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C.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D.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5.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先是主张武力镇压革命,很快又宣布“严守中立”。袁世凯1911年11月复出组阁,11月下旬,北洋军攻占汉阳、汉口,12月初,南北议和在上海开始。时局演变表明

A.帝国主义对中国政局变化束手无策 B.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得到了暂时稳定

C.形势变化对南方革命党人十分有利 D.袁世凯的政治阴谋处处得手

6.中共“二大”召开期间.陈独秀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胜利后,“革命的参加者无产阶级仅能得自由与民主权利,尚不能完全解放。”这表明当时的中共

A.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发展前途缺乏正确认识

C.尚未认清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和动力

D.已受到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严重危害

7.1928年l2月,中共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平均分配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耕种,分配后的土地禁止买卖。以下对该法评价正确的是

A.满足了农民拥有士地的愿望 B.中共已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C.中共开始提出了土地革命的任务 D.土地所有制的规定超越了民主革命的范畴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不同的战场。最早形成两个不同战场战略格局的地区是

A.华北 B.华东 C.华中 D.华南

9.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相比,1949年召开的新政协会议显著的不同点是

A.民主党派坚持中间道路 B.社会基础更加广泛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确定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10.新中国成立后,向社会主义过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l953年,中共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制定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从总路线的提出到三大改造及其完成表明

A.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自始至终稳步推进 B.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同时并举C.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国有制 D.总路线规定的总任务提前完成11.1966、1967年我国国民经济(部分)发展情况如下

对以上图表反映的现象评述正确的是

A.彻底纠正大跃进“左”倾错误,为1966年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

B.1966年国民经济的增长标志着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

C.全面夺权严重冲击了l967年的国民经济

D.中共“九大”的错误路线导致1967年国民经济大滑坡

12.史学界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开始形成的,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果断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初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3.一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了把它送迸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一点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主要是指

A.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没有经受文芝复兴的洗礼

C.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D.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14.克伦威尔独揽英国大权时,对内用武力维护统治,厉行清教法规,多次解散议会;对外出兵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对以上评述正确的是

A.极端的宗教迫害,严重违反民意

B.对外频繁用兵,引起资产阶级强烈不满C.建立强大政权是巩固革命成果的需要D.实行独裁统治迎合了封建势力的要求

15.18~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

A.受欧洲政治形势的重大影响 B.各地领导人均为土生白人地主

C.西班牙殖民统治是各地的共同敌人D.独立后又很快沦为英美的殖民地

16.1600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从印度到中国的贸易,并从19世纪初的鸦片走

私中获取了暴利。1833年英国政府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的独占权,英国采取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是

A.东印度公司获利过多引起资产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B.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自由主义思想兴起

C.减少对华鸦片走私,缓和中国人民的反英情绪

D.调整统治策略,加强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17.孟德斯鸠继承发展了洛克的思想主张,为资产阶级建立“理想王国”提供了政治蓝图。“发展”主要表现在

A.司法权独立 B.立法权属于议会

C.实行共和政体D.内阁和君主权力相互制约

18.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意大利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收回了外国人占领的最后一个地区,这块地区是图中的

1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

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

的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反映材料所述

的“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特征的科技发明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

C.发电机 D.人造卫星

20.有人形象地描绘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经济:“是

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埋在地里的塔尖是德国士兵头盔伤的尖铁,国家的一切都是有它托着的”。以上材料反映当时的德国经济

A.军事工业发达 B. 垄断组织控制德国经济生活

C.钢铁工业居绝对支配地位 D.跃居欧洲第一

21. 华盛顿会议通过的决议表明,美国获利最大。这一点主要表现在

A.确立了对华“商业实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B. 取得了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优先权

C. 扩大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地

D.取得了压倒英国的海上优势

22.20世纪20年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使集体农庄很快在全国广泛建立。对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评述正确的是

A.苏共把农业放到了优先地位 B.建立了农业国有经济

C.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必要资金 D. 促进了苏联农业持续快速发展

23.西班牙内战被人们称之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因为

A.世界主要政治力量都直接间接地介入了这场战争

B.内战远远超出了西班牙的领土范围

C.内战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内战中法西斯同盟与反法西斯同盟展开了激烈斗争

24.史学界认为:“二战后西方世界普遍推行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继续和发展”。“发展”在这里主要表现为

A.政府加大公共工程投资,刺激经济发展

B.把社会生产完全纳入到国家计划的轨道

C.实行一定程度的企业国有化

D.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二、非选择题:第25、26题各l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

25,(18分)阅读有关五四运动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前,中国国外留学生以去日本的最多,其主要原因是赴日留学生路途近,费用较之欧美节省三分之二。辛亥革命后,教育界的国民党进步人士蔡元培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急需各类建设人才,学日本不如学近代文明更为发达的欧洲诸国。而当时欧洲诸固中,法国生活费用较为低廉,对中国留学生有很大吸引力。于是,蔡元培等人1912年初成立了推动留学法国的勤工俭学会。该会成立宣言提出留学生应“勤于工作,俭于求学”,“以节俭费用,推广西学,而尚劳动朴素,养成勤俭之习性”,其原因是“惟西国学费宿称浩大,其事(指留学)难至普及,经同志筹思.拟兴苦学之风,广阔留法学界。”法国友人欧莱等人与之呼应,在巴黎成立华法教育会,专门负责留学生到法国后从事勤工俭学的具体组织工作。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从此兴起。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已兴趣,但规模较小,且学习主要限于科技实业学科。五四运动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规模扩大,学习发展到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各学科,形成全国性高潮。运动倡导者除原有的国民党进步人士外,又加入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后者逐渐取代前者起主导作用。毛泽东等人倡导这一运动,不是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科学知识,而是借助运动学习欧洲新的先进思想,培养新型革命人才。周恩采等人还亲自参加留法勤工俭学,创建巴黎共产党小组,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材料三:“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身在国外,心系祖国。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为镇压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力量,派人到巴黎与法国政府密商借款购买军火一事。留法勤工俭学学生闻讯后立即召开抗议大会,声讨北洋军阀的反动行为,迫使这次借款购买军火活动流产。”

材料四:“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刻苦求学,锐意进取,与法国人民和睦相处,引起法国社会舆论的极大反响。还有一些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回国后利用自己专长,积极参与中法文化教育交流,受到两国有关人士的好评。”

(1)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的多种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五四运动前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目的有何不同?(4分)

出现上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三、四,指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产生的多方面影响。(6分)

26.(18分)阅读有关美国“孤立主义”的材料回答问题。

从独立到20世纪初,美国一直推行“孤立主义”的对外战略。“孤立主义”最初主要针对欧洲国家而言,是指在处理与欧洲国家关系时,不与任何欧洲国家结成永久同盟,以避免卷入欧洲内部的战乱、纷争,避免承担对欧洲的义务。拉美独立运动期间的美国总统门罗解释“孤立主义”时指出:美国不干预欧洲列强事务,也反对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一战爆发后,美国继续推行“孤立主义”,打着“中立”国的

旗帜向欧洲各交战国出售军火与商品。直到1917年大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对德宣战,结束了“孤立主义”对外战略。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美国与欧洲列强展开激烈争夺。但巴黎和会结束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孤立主义”又死灰复燃,尤其是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过程中,“孤立主义”更是发展到了极致。

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逐渐抛弃了“孤立主义”,卷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1年5月,美国宣布为英国军舰护航,实际上参加了对德作战。但在亚洲战场上,虽然美国宣布对日实行战略物资“禁运”,并对中国提供经济援助,但并未直接对日作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仍然是孤军奋战。面对美国的“禁运”,日本展开和平攻势,大肆宣传要谈判解决美日矛盾。美国国会中的孤立主义者竭力鼓吹对日议和。罗斯福政府制订了“先欧后亚”——先集中力量打败德意法西斯、然后再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但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顷刻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销声匿迹,“先欧后亚”战略也宣告失败。

(1)从美国独立到l917年,美国推行“孤立主义”对外战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孤立主义”对外战略使这一时期的美国获得了哪些利益?(3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巴黎和会后美国“孤立主义”死灰复燃、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发展到极致的原因。(4分)简述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对国际形势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3)依据材料,指出二战爆发后影响美国迟迟不参加对日作战的多种因素。(3分)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太平洋战争爆发对美国国内和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的重大影响。(4分)

27.(16分)阅读有关苏联对华援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苏联不仅给予中国经济援助,抗美援朝期间还向赴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了坦克、大炮等先进武器装备。但是苏联拒绝了中国提出的向志愿军提供空中支援的要求。斯大林说,苏联空军不能进入朝鲜境内协同志愿军作战,那样将在国际上产生不好影响。

材料二:美国入侵朝鲜后,毛泽东在一封电报中指出,我志愿军赴朝作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指社会主义阵营),对世界都有利”。

材料三:赫鲁晓夫执政期问,苏联继续向中国提供经济军事援助。1959年,赫鲁晓夫

以援助中国发展海军的名义,向中国提出建立由苏联指挥的中苏联合海军舰队的要求,遭到毛泽东的断然拒绝。毛泽东回答说:“事关到中国主权问题,一个字都不能谈”。不久,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所有援助。

材料四:毛泽东得悉苏联撤走了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的专家和技术资料后,豪迈地说:“赫鲁晓夫停止向我们提供尖端技术,好极了!我们可以自己搞,接受了人家的棱助,这笔帐是很难还清的”。遵照毛泽东的指示,我国科技人员奋发图强,艰苦奋斗,l964年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的国防力量大大增强。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援助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背景。(4分)材料一反映当时苏联对美国奉行了怎样的战略方针?(2分)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苏联对华援助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概括苏联停止对华援助的后果。(6分)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C 2.D 3.B 4.C 5.D 6.B 7.D 8.A 9.C 10.B

11.C 12.D 13.D 14.C 15.A 16.B 17.A 18.B 19.C 20.A

21.A 22.C 23.A 24.C

二、非选择题:第25、26题各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

25.(1)原因:国民党进步人士的推动,法国友好人士的支持,法国近代文明发达,生活费用低廉,勤工俭学能进一步降低生活费用,培养学生吃苦节俭的良好品德。(6分)

(2)不同:五四运动前主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培养科技实用人才,五四运动后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培养新型革命人才。(4分)

原因:前者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主导,后者由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主导。(2分)(3)影响:为我国培养了各类优秀建设人才,为中共培养了优秀人才.推动了共产主义运动,打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支援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增进了中法友好与文化交流。(6分) 26.(1)主要原因:美国综合国力无法与欧洲列强抗衡。(2分)

获得的利益:①免受欧洲战争之害,有利于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②美国加紧向拉美扩张,获得了更多的市场和原料;③一战爆发后,大发战争财,战后成为世界经济霸主(或战后经济实力大增)。(3分)

(2)死灰复燃的原因:巴黎和会夺取世界霸权的计划遭到欧洲列强的抵制而失败。(2分)

发展极致的原因:使自己免受法西斯侵略之害,把法西斯侵略祸水引向苏联。(2分) 产生的影响: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3)因素:①日本利用和平攻势欺骗美国;②美国国会中的“孤立主义”者反对对日作战;③罗斯福“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3分)

影响:①国内的“孤立主义”销声匿迹,加强了美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心;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达到最大规模;③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④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4分)

27.(1)国际背景:①二战后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②美国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实行“遏制”、敌视政策(或美国发动侵朝战争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构成威胁)。(4分) 战略方针:抗击美国侵略霸权活动,但避免与美国直接军事对抗。(2分)(2)变化。从援助中国反侵略转变为侵犯中国主权。(2分)

主要原因:赫鲁晓夫改变了斯大林对外战略,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战略。在社会主义阵营内部推行大国沙文主义,把中国的主权纳入到苏联的战略轨道。(2分)

(3)后果:①恶化了中苏关系;②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③激发了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从而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6分)

2020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四)

2020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四)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 题,每题3 分,共45 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右图为春秋早期的一件青铜鼎。鼎内铭文为:“伯克父甘娄迺(乃) 执干戈,用伐我仇敌,受吉金,用自作宝鼎,用享于其皇考,用赐 眉寿黄耇(长寿),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此文物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①宗法分封 ③青铜铸造A.①②③ C.①③④②天文历法④文字书写B.①②④ D.②③④ 2.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公元前211 年,由于“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又 疏散了部分咸阳居民,“徙三万家丽邑(今陕西骊ft附近),五万家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这两次移民得以实施的有利条件包括 ①建立中央集权②吞并六国③北击匈奴④焚书坑儒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本是扬州小家女,嫁得西江大商客……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 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指盐铁使,掌管盐铁专卖)远不知。”白居易的这首《盐商妇》反映的现象包括 ①盐铁收益主要归州县②盐铁使对地方盐务管控不力 ③有部分盐商非法获利④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历史第 1 页(共8 页)

瑞典“中国宫(1753 年建成)圆明园海晏堂(1786 年雕版图) 4.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 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 5.以下两幅图片用于研究性学习,与之最契合的主题是 A.清代建筑风格的全盘西化 C.西欧历史上的“中国热” B.八国联军的侵华罪行 D.清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6.“中国有中国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是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肃将天威, 创建义旗……特诏四方英俊,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悬之苦。”以上材料意在 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民主共和CC借用西 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 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DD满足农 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 7. 阅读上表中两部宪法的内容节编,可以看出,两国 ①都确立了共和政体②宪法的上述条文都旨在防止总统专权 ③总统须对议会负责④各部部长均由总统任命并对总统负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75 年法国宪法 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总统 有权任命内阁;总统签署法案须经政府部长会签;部长对立法部 门负责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任命国务员(内阁总理和部长) 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同意;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 布命令须国务员副署 历史第 2 页(共8 页)

2020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带答案:2020郑州高三二模试卷

2020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带答案|2020郑州高三 二模试卷 2019届高三历史二模试卷带答案本试卷共14页,47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这一变化反映了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25.秦朝规定了官方文书的表述标准,如“公室”“王室”称“县官”,“边塞”称“故塞”,“郡邦尉”称“郡尉”,“邦司马”称“郡司马”。这有利于A.隶书的全面推广B.儒家思想的传播C.边忠危机的解决D.大一统思想的宣传26.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

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 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 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27.明代初期实行 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 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这一变化反映了A.科举取士 范围的扩大B.社会经济的发展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等级制 度的解体28.出版于19世纪末的《西学大成》是当时中国全面介 绍西学的代表作之一,其介绍的“西学门径”包括算学、天学、地学、史学、兵学、化学、矿学、重学、汽学、电学、光学、声学等 12门。“史学”门所收录的书有《大英国志》《列国岁计政要》 《列国海战记》《万国公法》等。编者把史学纳入“西学门径”是 基于A.“富国强兵”的需要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需要C.“史 学革命”的需要D.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29.20世纪20年代,在武昌附近的一个村庄,吴佩孚的军队败走后,村里人就像自己打 了胜仗一样,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南军怕有几百万人马啦”“南军 胜利,我们老百姓就有出路了”。这反映了当时A.农村革命根据 地不断扩大B.农民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C.军阀混战的局面基本 结束D.国民革命运动得到民众支持30.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 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 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31.表11950—1952年江西省国家 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单位:万公斤)年度粮食产量 (原粮)采购量折合原粮数量占产量(%)占上市量(%)1950449057.520398.54.524.61951428382.528413.06.65519 52575071.570146.512.285表1中数据的变化说明,这一时期A.“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推进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政府 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D.合作化运动蓬勃开展32.公元前462 年厄菲阿尔忒进行改革,剥夺了雅典战神山贵族会议(长老议事会)否定公民大会决议和控制公职人员行动的权力。此次改革A.打击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高三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回答第1~3题: 1.儒家思想体系所包含的优秀思想不包括 A、以德治国 B、依法治国 C、轻徭薄赋 D、和谐社会 【解析】B。结合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代表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B属于法家思想。 2.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B、封建政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C、从思想上巩固了西汉王朝的统一 D、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和各个方面 【解析】A。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早在秦朝“焚书坑儒”时期开始得到改变。3.下列历史人物,将自己的思想活动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有 ①葛洪②李贽 ③洪秀全④康有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权威;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4.下列对秦汉时期匈奴族社会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呼韩邪单于统一了北方草原

B 、在西汉时期内部出现过混战与分裂 C 、经过西汉的三次重大打击之后,再也不对汉朝构成威胁 D 、西汉时期威胁西域,东汉时期不构成对西域的威胁 【解析】B 。A 错误:统一北方草原的是冒顿单于;C 错误:此后,双方争夺的重点转移到西部,东汉时期仍然威胁东汉的中原、河西以及西域;D 错误:东汉初年汉朝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 5.2006年6月10日我国迎来了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我国现存的石窟艺术就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并留下的文化瑰宝,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 、秦汉时期开始修造 B 、云冈石窟佛像具有中原文化的特征 C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D 、最精美的作品大多是佛教特别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作品 【解析】C 。A 错误:魏晋以后,随着佛教广泛传播开始建造;B 错误:是典型的胡人形象,洛阳的龙门石窟佛像才具有中原文化特征;D 错误:大多是隋唐时期作品。 6.王安石变法规定,进士科专考 A 、明经诸科 B 、诗赋 C 、经义和时务策 D 、律令和断案 【解析】C 。基础知识再认再现的考查。王安石变法废除 了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设明法科,专考律令 和断案等 7.下图反映了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 、引进的高产农作物逐渐取代传统的农作物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朝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 、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 、农业的进步促进了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 【解析】C 。A 不符合实际情况;B 项不对,该图反映的 是贸易场景,而不是生产场景;该图与D 项中城市的发展无关,所以答案应该体现出农业生产与贸易的关系。 8.明清时期,促进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加强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 ②政局相对比较稳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③抗击的都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④粉碎了各种分裂势力的活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解析】C 。根据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条件及其作用进行分析。③错误:其间抗击的日本倭寇、沙皇俄国等不是资本主义列强。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下列属于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有 A.美国公使进驻北京 B.江苏的南京、苏州和镇江开辟为通商口岸 C.允许美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D.美国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国通商口岸“巡查贸易” 【解析】A 。从树上“摇撼下来的果子”指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美国从中渔利或通过片面棉花图·收贩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2018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历史试题1 24.“方镇相望于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 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 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 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5.田庄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考古发现的风车、水井、短辕一牛挽犁画像石、曲柄锄石刻、水利灌溉模型等都出土于东汉豪强地主的墓中。这主要说明()A. 豪强威胁到个体经济的发展 B. 汉代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C. 当时厚葬风气逐渐盛行 D. 田庄经济有一定的进步性 26 有学者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27 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朝初期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友谅兵败投降 B. 朱元璋讨伐友谅 C. 基智取城 D. 朱元璋兵败城 28.从鸦片战争后到十九世纪末,“民教”冲突不断,大小教案达四百余起。但在1901年后数量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出当时()

A. 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 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C. 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 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29.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说:“1820年中国GDP为199.212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8.7%。1870年中国为187.175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6.6%。……估计这两个年头中国人均GDP都是523美元。”这说明,当时中国() A. 民族经济开始衰落 B. 传统经济受到冲击 C. 经济受到战争影响 D. 海外移民现象严重 30.《军民庆祝抗战胜利纪实》一文中记载:“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联红军胜利万岁”的口号声震动山谷。游行队伍簇拥着斯大林元帅、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巨幅画像齐步向前。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正义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 B. 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国际支持是抗战胜利的原因之一 D. 中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31.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32.据史料记载:古希腊的司法审判程序通常包括原告和被告在规定的时限进行申诉和辩论,最后由陪审团秘密投票决定有罪无罪。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反映了一定的和平等观念 B. 原告和被告进行申诉和辩论是审判程序的必需条件 C. 说明古希腊法律程序的完善、规 D. 体现了辩论是当时判案唯一的法律证据 33.下表是《1832—1935年英国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020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历史二模试题(学生版)

金山区2019 学年第二学期质量监控高三历史试卷 2020.05 考试时间6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 一. 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早在商朝就可能出现了牛耕,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孔子有位学生姓名司马耕字子牛 C. 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D. 《诗经》中有关于农耕生活的描写 2.观察下列“穿越时空对话”图,关于图中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图 1内容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图 2 内容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 B.从图 1到图 2 反映了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 C.从图 1到图 2 的变化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 D.从图 2 内容已看到民主制度的迹象 3.下表是某学生整理的数据,不能用此来研究的主题是 A.“无为”到“有为” B. 与民休息 C. 轻徭薄赋 D. 文景之治 4.“魏之先(祖),出自黄帝轩辕氏。黄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材料中的“魏”当指 A.西周时的魏国

B. 战国时的魏国 C. 三国时的曹魏 D. 北朝时的北魏 5. 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 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这个朝代最有可能 是 A. 西周 B 秦朝 C. 唐朝 D. 北宋 6.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言:“中国人害怕并且不信任一切外国人。”最能反映此论断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一次世界大战 11.南京国民政府为制造“对外自主”的形象,发起了 A. 开罗会议 B. 东北易帜 整整这个朝代, 谥号为“文”者达一 史实依据是 A. 朝贡贸易 B. 榷场贸易 C. 早期西学东渐 D. 闭关锁国 7. 按干支纪年法,今年是“庚子年”,以下中国面临的外部侵略同样发生在“庚子年”的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8.与“千年帝厦一朝倾”相关的事件是 B. 辛亥革命 A. 清廷学部考试 结果 C. 甲午中日战争 C. 新文化运动 B. 张裕葡萄酒广告 D. 雅克萨之战 D. 北伐战争 C. 五四运动 D. 改订新约运动 A. 清末新 9.下列报 在《申报》上的

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高三期末考试 历史 说明: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将第1卷各题所选答案字母涂抹在答题卡上。第工卷可不上交。 第工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自秦创立后,在我国延续了二千多年,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回答1-4题。 1.我国最早设立乡级行政机构是在 A.西周B.秦C.西汉D.东汉 2.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 ①秦设御史大夫②唐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参知政事④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以下法津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是 A.《法律》B.《秦津》C.《唐律》D.《大明律》 4.为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一些朝代统冶者采取兵将分离的办法。下列哪些措施采取了这一方法? ①府兵制②募兵制③更戍法④将兵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社会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回答5—8题。 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下列变法措施,发生在山东境内的是 ①尽地力之教②相地而衰征③初税亩④为田开阡陌封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6.最后使用五铢钱的皇帝是 A.汉武帝B.隋炀帝C.唐高祖D.唐太宗 7.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了秘色瓷。唐代秘色瓷主要产自 A.邢州B.越州C.宣州D.益州 8.下列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中,哪些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①租庸调制②两税法③一条鞭法④摊丁人亩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从鸦片争战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侵略中国,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答9-12题。 9.我们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当时主要是指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开放上海等五处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进行贸易活动 10.清朝同治年间,一位美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 ①他可以到安徽黄山观光旅游②他在中国触犯了中国法律可以不受中国官员的审判③可在汉口租赁土地④可在重庆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马关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略意图的一项是

高考历史试题分类大全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史学常识 名题分解 整理人:龚哲山(福建莆田五中历史组)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文综·1)下列各组古今地名对应正确的是() ①大都--北京②汴梁--开封③临安--苏州④益州--成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古今地名对照,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排除法,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故排除③即可。 2.(2011·福建文综·13)1925 年初,土耳其改革者发动对旧式礼拜帽的批判,引起了社会上的强烈不满,但欧式帽还是在土耳其流行起来。在百姓中最流行的是鸭舌帽,因为在做礼拜时可以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这种现象反映了() A.现代与传统之间的一种妥协 B.现代是假,传统是真 C.传统是假,现代是真 D.百姓被迫戴鸭舌帽并改变信仰 【解析】A 本题的时代背景是土尔其凯末尔革命中的政教分离。从题干信息分析可知,代表现代的欧式帽虽遭遇强烈不满,但最终还是被接受了,但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可见人们在接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摒弃旧的礼仪,同时“前额依旧可以贴在地上”反映了人们依旧可以进行作礼拜祷告,是传统的体现,故选A项。欧式帽最终还是被人们接受了,所以现代也是真,排除B项。做礼拜时还是把帽舌反过来朝后戴,传统也没被完全摒弃,仍然存在,也是真,排除C项。D项中所谓的信仰与材料的信息不符,排除D项。3.(2011·浙江文综·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高考历史备考,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希望可以对大家的高考历史备考有所帮助。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嘉兴高三基础测试)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解析:选D 关键信息:1776、做一枚别针的工序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题干反映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下流水线生产现象,是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提高劳动效率,D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题干未涉及;流水线生产可以降低工人个体技术要求,提高工作效率,B项说法正确;C项"手工工场"、"复杂化和低效率"说法都是错误的。 2.(2014攀枝花统考)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解析:选C 由材料"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说明工厂的布局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说明工厂的布局摆脱自然条件限制,由分散走向集中,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改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3.(2014广安模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 ①机器的采用②轮船的行驶③内燃机的创制④有线电话的发明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成就有",即《共产党宣言》发表时的生产力成果,科技的进步、机器和工具的改进等都属于生产力。《共产党宣言》发表于1848年,当时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趋于完成。1807年,美国人罗伯特富尔顿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动力的轮船。故①②符合题意。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排除③④两项。 4.(2014黑龙江教研联合体模拟)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20年7月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 1.早商时期,商朝统治中心位于今河南郑州和偃师一带,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商朝的实力达到顶峰:西至陕西周原、商洛……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这体现了商代 A.势力东扩的显著特征 B.受到外敌入侵被迫东迁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加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 【备注】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本题考查商代政治特征,意在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关键时空信息“早商时期”“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可知,随着商代的发展,其势力东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敌入侵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排除B、D项;中央集权与材料限定时间不符合,故C 项错误。 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商朝向东扩张是为了掠夺人口、土地以及反击东夷部族的入侵。最新的考古研究表明,商朝势力东扩与开发利用渤海南岸地区的盐业资源有密切联系。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调整封建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 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 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 2.“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 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3.“有一湖南籍书生,在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气概和抱负,潜心著述。这位士人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魏源 D.曾国藩 4.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5.“如果没有海湾战争,中国军队就不会这么快清醒,可以说海湾战争是我国军事变革的分

水岭,其意义不亚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海湾战争对我国军事变革最大的启示在于 A.全新的战争观念 B.先进的军事装备 C.落后就要挨打 D.多国部队的阵容 6.美国一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他们不觉得奇怪吗——有必要一次又一次地宣布我的思想死了吗?不断宣布一种思想已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台词中提到的“思想”是 A.马克思在继承和批判前人相关思想基础上创立起来的 B.标志着马克思已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主要体现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 D.科学指导了国际工人运动,使国际共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7.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标志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确立 C.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宣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8. 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的依据是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很本改变,人民当家做主 C.中国开始进入社会土义初级阶段 D.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9.“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最初)还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统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把它视为自己的信条,并团结起来给统治者施压。”这段话()A.揭示宗教改革本质 B.诠释宗教改革原因 C.鼓舞宗教改革热情 D.冲击世俗权力阻碍 10.《梦梁录江海船舰》记载:“舶商之船,自入海门,便是海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据所学判断该书最早可能成书于()

201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上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新石器时代,人类引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文学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其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大藏经》、《荷马史诗》B.《旧约全书》、《古兰经》 C.《荷马史诗》、《旧约全书》D.《古兰经》、《荷马史诗》 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5.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特点是 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 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别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 6.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 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3)

高三质量调研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在答题卡上和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学校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1.从文明形态和政权形式来考量,古代东西方类似于中国的有 A.古代印度B.古埃及C.古希腊D.古代两河流域的城邦2.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B.尊重自然规律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D.渴望征服自然3.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A.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4.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齐、鲁、燕在下图中的正确位置分别是 A.③④⑤B.①②③C.②③⑥D.②③① 5.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B.贡赋C.秩序D.礼仪 6.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060242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为I卷(选择题)和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48分) 本部分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西周分封诸侯,在武王时期即已开始,大规模分封在成王和其子康王时期。康王之后,分封机会减少,太子以外的各子多留在朝中为卿、大夫。这反映康王之后的西周 A.宗法血缘纽带更加牢固 B.分封制度日益走向瓦解 C.王室成员受到严密防范 D.嫡庶长幼地位依然有别 2.《考工记》是记述先秦时期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据该书记载,春秋时期“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由此可知,当时的手工业A. 工艺分工日益精细 B. 产品种类非常丰富 C. 地域特色较为明显 D . 生产管理特别严格 3.东汉中后期,皇帝早卒者较多,嗣君年幼,外戚得以擅权;至嗣君成年,则依靠亲信宦官翦除外戚实力,宦官专权局面随之而起。由此,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局面出现。这主要是由于A.君主专制体制得到加强 B.外朝官僚机构作用弱化 C.君主软弱权臣有机可乘 D.豪强大族左右政治局势 4.武则天在其身后的千余年间,主要是受批判和责难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她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建国后,史家对其评价有褒有贬,但是一分为二的分析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由此可知,历史人物的研究 A.视角不同导致结论有别B.时间愈久真相愈加清晰 C.观点越多越易达成共识D.需要迎合特定政治要求 5.宋代官员的选任,有科举取士、恩荫补官、学校考选、吏员出职、杂色补官以及摄官转正等途径。当时多数官员是以科举和恩荫补官入仕,其中又以后者居多,相对于进士出身者,这些人被认为“无出身”,在任官升迁等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少有能跻身高层者。这表明,宋代选官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年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新课标全国Ⅱ卷)黑龙江考题2018.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24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A.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B.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C.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D.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25.自耕小农衰退.土地兼并缓和D.中央集权弱化B.流民问题严重CA.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26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A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27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28术中人物的脸谱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C D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187729.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D.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C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30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这表明当时国民党中央B.阻止地方政府进行土地政策的调整A.放弃了对农村原有土地制度的保护D.无意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C.无力控制地方政府的行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31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C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公元前32340“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B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D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年333.华盛顿在1787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B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1 / 8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D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1934.的原因在于.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C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10100年,我们应当在.1931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35一思想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40.(25材料一 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19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年到19171923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5种左右。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