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的克隆、结构分析及功能鉴定

大豆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的克隆、结构分析及功能鉴定

大豆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的克隆、结构分析及功能鉴定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HSF)在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特别是热胁迫)应答和相关基因表达方面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结合RACE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大豆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热激转录因子基因GmHsfA1,其cDNA全长1781bp,编码一段由51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accession number:AY458843)。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显示,GmHSFA1与番茄热激转录因子LpHSFA1之间的同源性最高,二者间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达到52.46%。GmHSFA1包含4个重要功能域,即DNA结合域DBD(DNA binding domain)、寡聚域OD(oligmerization domain)、核定位信号NLS(nuclear location signal)和C端激活域CTAD(C-terminal activation domain)。

通过定量PCR和RT-PCR分析显示,GmHsfA1在大豆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都有稳定表达(组成型表达模式),高温和高盐诱导能加强其表达,而NAA、GA和ABA等外源激素处理可降低其表达。遗传转化和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常温(28℃) 下,转基因大豆植株中GmHsfA1的表达量比非转基因对照植株明显增加,而在高温 (45℃) 诱导下,含有

35S-GmHsfA1的转基因植株的热激蛋白基因(GmHSP70)表达量比非转基因植株高出8倍以上。热诱导实验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耐热温度高达52℃,比非转基因植株(仅耐42℃)提高了10℃。这说明GmHSFA1具有激活或上调GmHSP70基因表达的功能,其过量表达能够明显增强转基因大豆的耐热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上述结果证明GmHSFA1是一个新的、有功能的大豆热激转录因子,对于研究耐逆相关基因的调控机理和培育耐逆性强的基因工程大豆等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豆热激转录因子基因克隆遗传转化过量表达耐热性

荧光定量PCR、基因克隆和基因测序

临床分子生物学 1. 试述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项及其在临床与科研中的应用。 (1)原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将PCR扩增和扩增结果的检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系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能够反映PCR反应进程的荧光报告基团,随着PCR 反应的进行,荧光信号强度也按特定的规律随PCR产物不断累积而增加。同时,每经过一个热循环,定量PCR仪收集一次荧光信号,通过实时监测反应体系荧光强度的变化来实时监测PCR扩增过程,最终得到荧光强度随PCR循环数的变化曲线。理论上,PCR的扩增呈指数增长,在反应体系和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样本DNA含量与扩增产物的对数成正比,其荧光量与扩增产物量亦成正比,因此通过荧光量的检测就可以测定样本核酸量。最后根据该曲线的特征及标准曲线实现起始模板数的精确定量。 荧光定量PCR的扩增曲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荧光背景信号阶段,荧光信号指数增加阶段和荧光信号平台期阶段。在荧光信号背景阶段,由于PCR扩增产生的荧光信号远远小于荧光背景信号,为背景荧光所掩盖,我们难以判断产物量的变化。而在平台期,扩增产物已经不再呈指数增加,PCR的终产物量与起始模板之间没有线性关系,所以用终产物量不能计算出起始模板的量。为了定量和比较的方便,在定量PCR中引入了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荧光基线、荧光阈值和CT值。基线是指PCR循环开始时,虽然荧光信号累积,但仍在仪器可以检测的灵敏度下。基线范围的定义是从三个循环开始起到CT值前的第三个循环止。荧光阈值的确定是3-18个循环的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CT值的定义是: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达到设定的阈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可见CT值取决于阈值,而阈值取决于基线,基线取决于实验的质量,因此CT值是一个完全客观的参数。 (2)方法: 1、引物设计遵守的原则 2、探针设计遵守的原则 3、RNA提取 4、逆转录逆转录成cDNA 5、常规PCR扩增 (1)反应体系 (2)混匀,瞬时离心。 (3)设定扩增条件,进行扩增反应,循环35次。 (5)产物用于琼脂糖电泳或-20℃长期保存。 6、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目的基因 用假定初始拷贝数(X)的cDNA模板按10倍梯度进行稀释,制成标准模板系列,自每个稀释模板中取样5μl,分别加入30μl的反应体系中,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反应体系在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这种仪器较普通的PCR仪增加了一套复杂而紧密的荧光强度检测系统及数据分析系统,可对PCR反应过程中的每一循环的系统荧光强度进行实时(real-time)检测,通过对荧光强度的分析来达到等量检测的目的。 将PCR仪的荧光采集时间统一设定在扩增反应的延伸期。45循环的扩增反应结束后,系统将采集到的每一循环反应时的各反应管的荧光强度增长指数(DRn)进行分析绘制每一反应管的扩增动力学曲线。根据动力学曲线确定每个样品管中荧光强度增加到某一特定阈值(threshold)时的扩增循环数(Ct值),根据Ct值与标准模板初始拷贝的对数值作图,得到该样品的标准曲线。在此反应系统中,荧光强度的增加与模板量的增加成正比,荧光强度的变化可反应模板产物量的变化。 7、基因相对拷贝数的检测与计算 8、统计学分析

2019_2020高中生物专题1基因工程2第2课时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一、选择题 题型一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受体细胞不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也不相同,下列受体细胞与导入方法匹配错误的是( ) 答案 B 解析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十分简便、经济的方法,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此种方法获得的,A正确;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采用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这种方法能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B错误;显微注射技术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如羊受精卵)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C正确;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单子叶植物(如小麦)可用基因枪法导入目的基因,D 正确。 2.农杆菌转化法转移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是( ) A.Ti质粒上 B.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C.T-DNA D.农杆菌的拟核 答案 B 解析在农杆菌转化法中利用农杆菌的T-DNA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 上。 3.目前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 ) A.显微注射法B.农杆菌转化法 C.基因枪法D.花粉管通道法 答案 A 解析显微注射法是迄今为止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中采用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4.在基因工程技术中,需要用氯化钙处理的环节是( ) 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 B.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表达 答案 C 解析如果载体是质粒,受体细胞是细菌,一般是将细菌用氯化钙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更容易进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

肌动蛋白的克隆与鉴定

β—肌动蛋白的克隆与验证 李亚楠邹曾阳孟冠奇李军张建忠沈彤 摘要:Actin即“肌动蛋白”,是细胞的一种重要骨架蛋白。Actin在不同物种之间高度保守,以至于很难获得较好的针对actin的抗血清。Actin大致可分为六种,其中四种是不同肌肉组织特异性的,包括α-skeletal muscle actin,α-cardiac muscle actin,α-smooth muscle actin,和γ-smooth muscle actin;其余两种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中,包括β-acti n(β-non-muscle)和γ-non-muscle actin。[1]β-Actin是横纹肌肌纤维中的一种主要蛋白质成分,也是肌肉细丝及细胞骨架微丝的主要成分。具有收缩功能,分布广泛。β-Actin是PCR常用的内参,β-Actin抗体是Western Blot 很好的内参指数。内参即是内部参照(Internal Control),对于哺乳动物细胞表达来说一般是指由管家基因编码表达的蛋白。它们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相对恒定,在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时常用它来做参照物。[2] 本次实验主要通过PCR的手法来扩增目标蛋白。通过组织细胞提取DNA,用琼脂凝胶电泳来验证是否得到目标DNA;回收后的目标DNA 用PCR仪扩增,并用电泳进行回收;与T载体(PUD-18T)连接;用培养的大肠杆菌DH-5a来制备感受态细胞;将制备完成的感受态细胞均匀的涂布于含有x-gal和IPTG的混合液的LB培养基平板中进行蓝白斑的筛选;最后提取质粒DNA,经验证后保藏菌种。 关键词:β-肌动蛋白横纹肌蛋白质PCR 1材料与方法 1.1 组织细胞DNA提取。[3] 1.1.1 试剂:细胞裂解缓冲液、蛋白酶K、TE缓冲液、酚:氯仿:异戊醇(25:24:1)、7.5mol/l乙酸铵。 器材:胶头滴管、离心机、烧杯、动物组织、研钵、水浴。 1.1.2 方法 取新鲜或冰冻动物组织块0.1g,尽量剪碎,置于石英研钵中,加入1ml的细胞裂解缓冲液匀浆至不见组织块,转入1.5ml离心管中,加入蛋白酶K20微升,混匀。在65℃恒温水浴锅中水浴20min,间歇震荡离心管数次。于台式离心机以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检测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第2课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 与鉴定 一、选择题 题型一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受体细胞不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也不相同,下列受体细胞与导入方法匹配错误的是() 选项受体细胞导入方法 A 棉花细胞花粉管通道法 B 大肠杆菌农杆菌转化法 C 羊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 D 小麦细胞基因枪法 答案 B 解析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十分简便、经济的方法,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此种方法获得的,A正确;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采用感受态细胞法(Ca2+处理法),这种方法能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B错误;显微注射技术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如羊受精卵)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C正确;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常用农杆菌转化法导入目的基因,单子叶植物(如小麦)可用基因枪法导入目的基因,D正确。 2.农杆菌转化法转移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是() A.Ti质粒上 B.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C.T-DNA D.农杆菌的拟核 答案 B 解析在农杆菌转化法中利用农杆菌的T-DNA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3.目前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 A.显微注射法B.农杆菌转化法 C.基因枪法D.花粉管通道法 答案 A

解析显微注射法是迄今为止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中采用最多、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4.在基因工程技术中,需要用氯化钙处理的环节是() A.目的基因的提取和导入 B.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表达 答案 C 解析如果载体是质粒,受体细胞是细菌,一般是将细菌用氯化钙处理,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使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更容易进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就可以随着受体细胞的复制而复制。 5.基因工程中科学家常采用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主要原因是() A.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B.繁殖速度快 C.遗传物质含量少,易操作 D.性状稳定,变异少 答案 B 解析微生物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繁殖快,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细菌几十分钟至几小时可以繁殖一代;③代谢类型多,活性强;④易变异,相对于高等生物而言,较容易发生变异。在基因工程中,主要是利用它快速繁殖的特点,可以提供更多的基因工程的产物。 6.目的基因整合到某作物DNA片段上后() A.改变了原DNA的碱基排列顺序 B.改变了原DNA上各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C.改变了原DNA上各基因的复制过程 D.改变了原DNA上各基因的转录过程 答案 A 解析目的基因整合到某作物的DNA片段上后,不能改变其他基因的碱基序列,也不能改变基因的复制和转录过程,B、C、D错误;只能改变原DNA的碱基排列顺序,A正确。 7.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A.大肠杆菌B.酵母菌

BOP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Bop基因克隆 摘要:以pUC18质粒为载体,bop基因为目的基因,通过PCR扩增出含目的基因,将克隆载体pUC18和bop基因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在T4DNA接酶连接下,形成重组质粒并转化入大肠杆菌DH5a。通过氨苄青霉素平板筛选出抗性转化子,对重组子进行PCR和酶切,电泳鉴定检测完成了bop基因额的克隆。 关键词:基因克隆;PCR;BOP基因 第一章 1.前言 1.1 基因工程 狭义上仅指基因工程。 是指将一种生物体(供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生物体(受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 重组DNA分子需在受体细胞中复制扩增,故还可将基因工程表征为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或基因克隆(Gene Cloning)。 广义上包括传统遗传操作中的杂交技术、现代遗传操作中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是指DNA重组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 上游技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DNA重组技术);

下游技术:基因工程菌(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广义的基因工程概念更倾向于工程学的范畴。 广义的基因工程是一个高度的统一体: 上游重组DNA的设计必须以简化下游操作工艺和装备为指导思想; 下游过程则是上游重组蓝图的体现与保证。---基因工程产业化的基本原则。 基因工程是指重组DNA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或基因工程生物体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基因工程是利用重组技术,在体外通过人工“剪切”和“拼接”等方法,对各种生物的核酸(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微生物或真核细胞内,使重组基因在细胞内表达,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者改造、创造新特性的生物类型。 从实质上讲,基因工程的定义强调了外源DNA分子的新组合被引入到一种新的寄主生物中进行繁殖。这种DNA分子的新组合是按工程学的方法进行设计和操作的,这就赋予基因工程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克服了固有的生物种(species)间限制,扩大和带来了定向改造生物的可能性,这是基因工程的最大特点。 基因工程包括把来自不同生物的基因同有自主复制能力的载体DNA在体外人工连接,构成新的重组的DNA,然后送到受体生物中去表达,从而产生遗传物质的转移和重新组合。[1] 1.2 PCR技术基本原理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该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存在下,依靠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成反应。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借助一小段双链DNA来启动合成,通过一个或两个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与单链DNA模板中的一段互补序列结合,形成部分双链。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DNA聚合酶将

基因分离克隆和功能鉴定.

动物遗传学读书报告 之 新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功能鉴定 学院班级:动物科技学院动物科学10级2班 新基因分离克隆及功能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前言 随着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密码子等的被发现,几种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相继完成,使人们对基因的研究很快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组学时代的主要任务是图谱制作性和序列测定,后基因组学时代则是进行基因组功能注释,这也是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研究目标。而PCR 技术的诞生,推动了许多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1. 基因的分离克隆 基因克隆是指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基因分离,从而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功能。分子克隆是指在体外对不同生物的DNA 分子进行人工剪切,重新组合得到新的遗传物质通过载体转入到宿主菌或细胞中表达,扩增带目的基因的重组DNA 。基因克隆的目的是分离基因,分子克隆是分离基因的最终手段。 1.1基因的分离克隆主要方法 基因分离与克隆是基因工程的第一步,它是利用分子克隆技术获取用于转化、控制目的性状相关的基因。一般方法是先建立文库(基因组文库或cDNA 文库,再利用适当的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从基因文库分离出目的基因,这是应用最早,目前最为成熟的一种方法。而对于未知序列,常采用步移的方法,其原理是如果知道离开该基因一定距离上的DNA 序列,则可用这个DNA 序列作探针,通过染色体步移来逐步接近并最后达到待克隆的基因。先用探针筛查文库,得到阳性克隆后,将

这个重组载体中的插入片段分离出来,然后用这个片段的末端部分(注意不能包含重复序列作为新一轮筛查文库的探针;得到新的重组载体中的插入片段,同上一个插入片段的末端部分(即探针序列是重叠的,共有的。也就是这两个片段是在同一条染色体上相互邻接的。于是,再用新得的插入片段的末端部分作为探针,再去筛查文库。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得到的插入片段逐渐连接延伸,最后可以步移到待克隆的基因。以下对目的基因分离和克隆方法作一总结。 1.1.1功能性克隆 通过基因产物的克隆技术在传统遗传学占主导地位的时代,人们以基因产物为导向来分离克隆基因。由于基因产物的结构、功能已知,可通过分析部分多肽或末端氨基酸序列,反推其核苷酸序列,设计探针或引物从基因组DNA 文库或cDNA 文库中筛选克隆,也可以制备产物抗体,从表达载体构建的cDNA 文库中筛选相应克隆,进而分离目的基因。若可得到足够多的纯化目的蛋白以用于制备特异性抗体时,可以采用经典的免疫筛选表达文库的方法,筛选阳性克隆获取其目的基因。除了免疫筛选方法外,也可根据目的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利用同位素标记的配体来筛选受体表达的阳性克隆。当所分离的目的蛋白较难大量获得,但纯度较高时,可利用其中的一段氨基酸序列,反推出其基因序列,据此合成寡核苷酸用于cDNA 文库的筛选;或根据所获得的基因序列,指导5’端的引物合成,根据mRNA 3’端poly —A 序列指导合成poly —T 的3’端引物,用PCR 技术从制备细胞的mRNA 或直接从胞浆内溶物中合成相应的cDNA ,将该cDNA 克隆到表达载体上进行产物表达。 1.1.2同源性序列克隆技术 随着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基因与其他的基因都有一定的联系:生物的种、属之间编码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于非编码区的序列。基于此原理,在其他种属同源基因被克隆的前提下,构建cDNA 文库或基因组文库,然后用已知分子高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并用简并引物对含有目的基因的DNA 文库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一章基因工程第一节基因工程概述-导入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同步备课教学案

第3课时导入、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 [学习导航] 1.理解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2.掌握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方法。[重难点击] 1.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2.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的方法。 方式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成重组DNA分子以后,下面的重要工作主要是将其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扩增和筛选,获得大量的重组DNA分子,这就是外源基因的无性繁殖,即克隆(cloning)。由于外源基因与载体构成的重组DNA分子性质不同、宿主细胞不同,将重组DNA导入宿主细胞的具体方法也不相同。 方式二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和鉴定才能知道。这是基因工程的第四步工作。以上步骤完成后,在全部的受体细胞中,真正能够摄入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是很少的。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大肠杆菌的某种质粒具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当这种质粒与外源DNA组合在一起形成重组质粒,并被转入受体细胞后,就可以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青霉素抗性来判断受体细胞是否获得了目的基因。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一、导入目的基因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和过程 1.农杆菌转化法的分析

(1)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细胞时,应怎样处理农杆菌细胞? 答案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细胞时,要用Ca2+处理农杆菌细胞,使其处于感受态,利于重组质粒的导入。 (2)在用土壤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过程中,为什么一定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 答案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2.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为什么可以是体细胞,而动物基因工程一般只用受精卵?答案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较高,可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形成完整植物体,因此受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动物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一般只用受精卵。 3.为什么微生物细胞适合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答案微生物细胞具有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的优点。 1.农杆菌是一种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植物,因而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图为农杆菌转化法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般情况下农杆菌不能感染的植物是____________,利用农杆菌自然条件下感染植物的特点,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原理是在农杆菌的Ti质粒上存在T-DNA片段,它具有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________上的特点,因此只要将携带外源基因的DNA片段插入到_______(部位)即可。

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收稿日期:2006-09-28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宫雪超,于丽杰,高金秋 (哈尔滨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摘要:对植物转基因过程中报告基因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转基因植物的检测和鉴定方法、转基因植物检测和鉴定方法的评价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检测;鉴定;评价 [中图分类法]Q9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80(2007)01-0015-03 植物转基因实验因受体系统的限制,外源基因的转化频率较低,为了达到转化目的,必然要获得大量的转化材料,如何在数以千万计的转化植株或细胞中,快速、有效地检测出转基因阳性植株或细胞,外源基因是否整合到植物染色体上,整合的方式如何,整合到染色体上的外源基因是否正确表达等问题,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根据外源基因表达的不同水平,对外源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可以分为三个水平进行:整合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本文从外源基因表达的不同水平,阐述转基因植物的检测与鉴定. 1外源基因整合水平的鉴定 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转化成功,首先是对报告基因进行检测,必要时再进行目的基因的检测,检测目的基因需要采用分子杂交方法. 1.1报告基因 报告基因必须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表达产物和产物的类似功能在未转化的植物细胞内并不存在;二是便于检测.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使用的报告基因一般是编码酶的基因.大致分为两类:抗性基因和编码催化人工底物产生颜色变化的酶基因.现在常用的报告基因主要有:gus基因、cat基因、冠瘿碱合成酶基因、np tò基因、gf p基因、bar 基因[1]、荧光素酶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等.近年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报告基因在植物基因转化及基因表达调控中得到应用,并显示出较其他几个报告基因更大的优越性. gf p基因的检测gf p基因具有以下优点:1适用于各种生物的基因转化;o检测方法简便,无需底物、酶、辅因子等物质,只要有紫外光或蓝光照射,其表达产物就可以发出绿色荧光,这对转化细胞的检测极为有利;?便于活体检测,十分有利于活体内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检测时可获得直观信息,有利于转基因植物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及防范.若此报告基因通过自然杂交扩散到其他栽培植物或杂草中时,很容易通过光照获得直观信息. gus基因的检测g us基因也是广泛用作转基因植物、细菌和真菌的报告基因,尤其是在研究外源基因瞬时表达的转化试验中,gus基因应用的最多.gus基因3-端与其他结构形成的融合基因能正常表达,所产生的融合蛋白仍具有gus活性,这为研究外源基因表达的具体细胞部位及组织部位提供了条件,这是它的一大优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植物在胚胎状态时能产生内源gus活性,Sory u[2]在转基因R0和R1代的子叶、花粉和胚珠中检测到g us活性,随着组织的成熟衰老,g us表达逐渐停止.在实验过程中要设定严格的阴性对照.g us活性的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组织化学法、色谱法、荧光法等,其中植物切片gus 组织化学定位分析是分辨组织中不同细胞个体和不同的细胞类型基因表达差异的一种有效方法. 1.2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 n)是首选的转基因产品检测方法.PCR技术能够有效地扩增低拷贝的靶片段DNA,可以检测到每克样品含有20pg~10ng的转化基因成分,对转基因产品大分子量DNA检测的灵敏度可以达到样品含量的0.0001%[3].因为PCR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所需的模板量仅为10ng以内,所以为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在转化材料少又需及早检测的时候.现在已经利用该技术对欧美杨[4]、番茄[5]、辣椒、葡萄、豆瓣菜、小麦[6]等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是转基因植物鉴定中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7].PCR检测具有DNA用量少,操作简单,成本低,耗时少,不需要同位素等优点,但PCR检测也存在缺点,由于PCR扩增十分灵敏,有时会出现假阳性扩增,因此检测只能作为初步结果. 1.3Southern杂交 证明外源基因在植物染色体上整合情况的最可靠方法是DNA So uther n杂交,只有经过分子杂交鉴定为阳性的植株才可以称为转基因植物. # 15 #

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习题

第二章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一)选择题 A 型题 1.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是 A.线性双链DNA分子 B.环状双链DNA分子 C.线性单链DNA分子 D.线性单链RNA分子 E.环状单链DNA分子 2.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是 A.线性双链DNA分子 B.环状双链DNA分子 C.线性单链DNA分子 D.线性单链RNA分子 E.环状单链DNA分子 3.有关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叙述正确的是 A.产物多为多顺反子RNA B.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 C.不连续转录 d.对称转录 E.逆转录4.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主要存在于 A.质粒 B.线粒体 C.类核 D.核糖体 E.高尔基体 5.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基因组DNA虽然与蛋白结合,但不形成真正的染色体结构 B.结构基因中存在大量的内含子 C.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小 D.原核生物有真正的细胞核 E.基因组中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6.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与调控序列以操纵子的形式存在B.在操纵子中,功能上关联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C.在一个操纵子内,几个结构基因共用一个启动子 D.操纵元件也是结构基因E.基因组中只存在一个复制起点 7.真核生物染色质中的非组蛋白是 A.碱性蛋白质B.序列特异性DNA结合蛋白C.识别特异DNA序列的信息存在于蛋白上 D.不能控制基因转录及表达E.不参与DNA分子的折叠和组装 8.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A.α-螺旋B.核小体 C.质粒 D.?-片层 E.结构域 9.关于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转录,正确的说法是 A.产物多为多顺反子RNAB.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C.不连续转录D.对称转录E.新生链延伸方向为3'→5' 10.外显子的特点通常是 A.不编码蛋白质B.编码蛋白质C.只被转录但不翻译D.不被转录也不被翻译E.调节基因表达11.下列有关卫星DNA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种高度重复序列 B.重复单位一般为2~10 bp C.重复频率可达106 D.能作为遗传标记 E.在人细胞基因组中占5%~6%以上 12.下列有关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构基因大都为断裂基因 B.结构基因的转录是不连续的 C.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D.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小 E.产物多为单顺反子RNA 13.染色体中遗传物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E.mRNA 14.真核生物染色质中的组蛋白是 A.酸性蛋白质 B.碱性蛋白质 C.一种转录因子 D.带负电荷 E.不带电荷 15.指导合成真核生物蛋白质的序列主要是 A.高度重复序列 B.中度重复序列 C.单拷贝序列 D.卫星DNA E.反向重复序列

高中生物《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课时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 与鉴定 [学习目标] 1.熟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2.了解农杆菌转化法。3.画出DNA分子杂交示意图。4.目的基因的检测方法的比较。 知识点一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知识梳理 1.转化的含义: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01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1)□01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02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最常用的方法 ①农杆菌特点:当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03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这时农杆菌中的□04Ti质料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05DNA上。 ②受体细胞:植物□06体细胞或受精卵。 ③操作过程:将目的基因插入到□07Ti质粒的T-DNA上―→转入□08农杆菌―→导入□09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整合到□10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目的基因表达。 (2)基因枪法:适用于□11单子叶植物,成本较高。是利用压缩气体产生的动力,将包裹在金属颗粒表面的□12表达载体DNA打入受体细胞中,使目的基因与其整合并□13表达的方法。 (3)花粉管通道法:我国科学家独创的方法花粉管通道法,就是在植物受粉后,花粉形成的花粉管还未愈合前,剪去□14柱头;然后,滴加□15DNA(含目的基因),

使目的基因借助□16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细胞。该方法十分简单经济。我国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此种方法获得的。 3.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 (1)方法:□01显微注射技术,采用最多、最有效的方法。 (2)受体细胞:动物的□02受精卵。 (3)操作过程:将含有□03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提纯―→取卵(□04受精卵)―→□05显微注射―→受精卵经胚胎早期培养后,□06移植到雌性动物的□07输卵管或子宫内―→获得□08新性状的动物。 4.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1)方法 ①用□01Ca2+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02感受态细胞)。 ②将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溶于□03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2)受体细胞:原核生物(使用最广泛的是大肠杆菌)。 (3)原核生物的特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04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 [问题探究]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为什么是体细胞,而动物基因工程一般只用受精卵? 提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较高,可经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形成完整植物体,因此受体细胞可以是体细胞;动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动物基因工程中的受体细胞一般只用受精卵。 典题分析 题型一农杆菌转化法的辨析 [例1]农杆菌是一种在土壤中生活的微生物,能在自然条件下感染植物,因

目的基因序列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基因序列克隆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序列与载体DNA正确连接的效率、重组导入细胞的效率都不是百分之百的,因而最后生长繁殖出来的细胞并不同都带有目的序列。一般一个载体只携带某一段外源DNA,一个细胞只接受一个重组DNA分子。最后培养出来的细胞群中只有一部分、甚至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含有目的序列的重组体(recombinant)。将目的重组体筛选出来就等于获得了目的序列的克隆,所以筛选(dcreening)是基因克隆的重要步骤。在构建载体,选择宿主细胞、设计分子克隆方案时都必须仔细考虑筛选的问题。以下就常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加以介绍。 一、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作筛选 最常见的载体携带的标志是抗药性标志,如抗氨芐青霉素(anpr)、抗四环素(terr)、抗卡那霉素(kanr)、G418等。当培养基中含有抗生素时,只有携带相应抗药性基因载体的细胞才能生存繁殖,这就把凡未能接受载体DNA的细胞全部筛除掉了。如果外源目的序列是插入在载体的抗药性基因中间使这抗药性基因失活,这个抗药性标志就会消失。例如质粒pBR322含有anpr、和terr两个抗药基因,若将目的序列插入terr基因序列中,转化大肠杆菌,让细菌放在含氨芐青霉素或四环素培养基中,凡未接受质粒DNA的细胞都不能生长;凡在含氨芐青霉素和四环素中都能生长的细菌是含有质粒pBR322的,但其pBR322未插入目的序列,凡在氨芐青霉素中能生长、而在四环素中不能生长的细菌就很可能是含有目的序列的重组质粒。 载体含有lacZ’的蓝白筛选法,近年更被广泛应用。例如将目的序列插入前面述及的质粒pUC19的多克隆位点,转化大肠杆菌,放入含氨芐青霉素、IPTG、X-gal的培养基中培养,凡能生长并呈白色的菌落,其细菌中就很可能含有插入目的序列的重组质粒,这样就很容易获得目的序列的克隆。 根据重组载体的标志来筛选,可以筛选去大量的非目的重组体,但还只是粗筛,例如细菌可能发生变异而引起抗药性的改变,却并不代表目的序列的插入,所以需要做进一步细致的筛选。 二、核酸杂交法 利用标记的核酸做探针与转化细胞的DNA进行分子杂交,可以直接筛选和鉴定目的序列克隆。常用的方法是将转化后生长的菌落复印到硝酸纤维膜上,用碱裂菌,菌落释放的DNA就吸附在膜上,再与标记的核酸探针温育杂交,核酸探针就结合在含有目的序列的菌落DNA上而不被洗脱。核酸探针可以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结合了放射性核酸探针的菌落集团可用放射性自显影(auroradiography)法指示出来,核酸探针也可以用非放射性物质标记,通常是经颜色呈现指示位置,这样就可以将含有目的序列的菌落挑选出来。 三、PCR法

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策略及鉴定方法

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策略及鉴定方法 张松焕1 ,李明泽2 ,张军3 ,李春奇 1* (1.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郑州450002;2.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濮阳457000;3.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 细胞色素P450是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具有混合功能的血红素氧化还原酶,它参与多种生化反应,植物P450参与许多植物体次生代谢物质的合成和外源物质代谢解毒,在防御生物免受病虫害及逆境胁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克隆策略及鉴定方法,并对其未来研究作了展望。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克隆策略;鉴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 S1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1-04911-04 C l oning Strategi es and Identificati on M ethods of P l ant Cytoch ro me P 450Gene ZHAN G Song huan et al (Coll ege of L ife Sciences ,H enan A griculturalU ni versity ,Zhengzhou ,H enan 450002)Abstract Cytochro m e P450s are a di verse array ofmultif unctional heme ox i doreduct ase in anm i als ,plants and m i crobe .They partici pates i n l ots of bi oche m ica l reacti ons .P l ant cy t ochro me P450s i nvolve i n t he synthesi s o fmany secondary m etabo lites and detoxifi cati on m etabo lis m o f exogenous tox i ns .They play an m i portant role i n preventi ng plants from pat hogen and insect att acks and adversi ty stress .The cloni ng strateg ies and i dentifica ti on methods of pl ant cytochro m e P450sw ere s u mm ariz ed .And the fut ure researches were pred i cted .K ey words Cytochro m e P450;C l oni ng stra t egy ;Identifi cation m et hods 作者简介 张松焕(1980-),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植物分子生物学。*通讯作者,E m ai:l licq66@https://www.360docs.net/doc/488113032.html, 。 收稿日期 2009 01 21 细胞色素P450(c ytochr o m e P450,简称P450)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等细胞内[1] ,是与内质网、线粒体、质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膜结合的一类以血红素为辅基的B 族细胞色素超家族蛋白酶。由于还原态P450与一氧化碳结合后在450nm 处有一吸收峰,因此命名为P450。最早于1958年在大鼠肝微粒体中发现。1969年,Frear 等首次发现在植物中也存在P450。已有的研究表明,细胞色素P450是高等植物中最大的酶蛋白家族,不仅参与植物体的基础代谢,还参与了植物的次生代谢,主要表现在次生代谢物质如黄酮类、香豆素、异黄酮类氰甙、生物碱、萜类等的合成以及降解外源化学药物毒性2个方面 [2-3] 。P450催化的代谢途径可 产生一些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使植物抵抗病虫害及逆境胁 迫,而参与物质代谢的P450将杀草剂、杀虫剂及其他毒害化学物质转化为非毒害化合物。目前,关于植物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片段的克隆、全基因的获得等方面,而关于P450功能及其鉴定方法的文献综述相对较少,因此,笔者就植物细胞色素P450的克隆策略和鉴定方法作一综述,以期对相关的研究有所帮助。1 P450基因的克隆策略 自1958年首次发现细胞色素P450基因以来,每年发表的有关P450的文章超过2000篇。迄今为止,利用缺失功能突变体法、差异筛选法、抗体或探针筛选c D NA 文库、同源序列法等方法已成功地分离了上万个P450基因(http ://www.ncb.i n l m .n i h .gov/G e nba nk /),部分P450基因功能已得到鉴定 [4] 。植物细胞色素P450基因c DNA 和片段的克隆策略大 致如下: 1.1 mRNA 差异显示技术 mRNA 差异显示技术(mRNA d iffere n ti al disp l ay PCR ,DD PCR )具有简单、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多用途和可适用于微量起始RNA 等优点。2004年,余小林等利用mRNA 差异显示技术结合c DNA 末端快速扩增 (RACE )技术成功分离并克隆到1个与白菜核雄性不育相关的编码细胞色素P450c D NA 全长CY P86MF [4] 。经过Gen Ba nk BL AST 查询,CY P86MF 与位于拟南芥第1条染色体上的编码细胞色素P450基因CY P86C4的核苷酸序列有85 3%同源性,氨基酸同源率为84.9%。M arten S 等从大丁草(G erbera hybri d s )中通过差异显示获得了一个P450基因全长c DNA CY P93B2,由酵母表达的CY P93B2可以催化黄烷酮产生黄酮,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与黄酮合成酶 FNS 的序列同源性为54% [5] 。 1.2 功能突变体法 郑文光等利用以Col 0为背景的拟南 芥E M S 诱变的M 2群体,培养得到突变体ber 15,从而分离克隆到一个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 Y P85A2,该酶是油菜素内酯(BR )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的酶[6] 。Zhou 等利用图位克隆(m ap base d clo n i ng)从拟南芥突变体pad3中,获得催化合成植保素ca m alexi n 的PA D3基因,该基因与玉米中催化源于吲哚次生代谢物2,4 di hydro xy 1,4 be nzoxazi n 3 one 合成的酶类似,且与P450单加氧酶的同源性很高,D .N elson 将其命名为CY P71B15,它能使拟南芥抗黑斑病菌(Alternaria br assicicola ),但不影响植株对丁香假单胞菌(P seudo m o nas s y ringae )的抗性[7] 。1.3 纯化P450蛋白,制备抗体以筛选c DNA 表达文库 从植物中分离和纯化具有特定目的的P450蛋白,再以此为抗原制备抗体,用于筛选同种植物的c DNA 表达文库,从中分离和调出目的P450基因c DNA 。由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较困难,抗体制备也相当费时,所以利用该方法对植物P450的克隆没有广泛使用,目前,仅C Y P74B1通过该方法获得 [8] 。 1.4 用已知的植物P450基因作为探针筛选c DNA 文库或基因组文库 由于克隆出来的P450基因逐渐增多,所以利用该方法使得P450基因的克隆速度大大加快。探针可以从不同种植物已克隆出来的P450基因中进行选择,然而,探针有时与筛选的基因并不属于同一家族[9] 。Um e m oto 等以茄子CY P75A2基因的部分片段为探针,从其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3个CY P71家族成员,即CY P71A2、CY P71A3和CY P71A4 [10] 。 安徽农业科学,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i 2009,37(11):4911-4914责任编辑 金琼琼 责任校对 张士敏

高中生物选修 基因工程 目的基因的导入、检测与鉴定

第8课时目的基因的导入、检测与鉴定 [学习目标] 1.理解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2.掌握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方法。[核心素养] 1.科学思维:结合生产实际,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2.社会责任:针对生产生活中的某一需求,尝试提出基因工程构想,完成初步设计。 一、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含义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转化的方法 (1)导入植物细胞 ①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时最常用的方法。

a.土壤农杆菌的特点: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侵染,其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 b.方法步骤: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转入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目的基因表达。 ②基因枪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常用的方法。 表达载体DNA包裹在微小的金粉粒子或钨粉粒子表面→用基因枪高速射入受体细胞或组织中→目的基因表达。 ③花粉管通道法:在植物受粉后,花粉形成的花粉管还未愈合前,剪去柱头,滴加DNA(含目的基因),使目的基因借助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细胞。 (2)导入动物细胞 ①方法:显微注射技术。 ②常用受体细胞:受精卵。 ③步骤: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提纯→取卵(受精卵)→显微注射→胚胎早期培养→移植到雌性动物的输卵管或子宫内→获得具有新性状的转基因动物。 (3)导入微生物细胞 ①原核生物的特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等。 ②常用的方法 a.用Ca2+处理细胞,使细胞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 b.感受态细胞和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在缓冲液中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 1.将胰岛素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从大肠杆菌中获得的“胰岛素”未能达到期待的

高中生物选修3精品学案:1.2.2 目的基因的导入、检测与鉴定

1.2.2 目的基因的导入、检测与鉴定 [学习目标] 1.理解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2.掌握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的方法。 方式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获取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在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成重组DNA分子以后,下面的重要工作主要是将其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扩增和筛选,获得大量的重组DNA分子,这就是外源基因的无性繁殖,即克隆(cloning)。方式二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可以稳定维持和表达其遗传特性,只有通过检测与鉴定才能知道。这是基因工程的第四步工作。在完成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这一步骤后,在全部的受体细胞中,真正能够摄入重组DNA分子的受体细胞是很少的。因此,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受体细胞中是否导入了目的基因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大肠杆菌的某种质粒具有青霉素抗性基因,当这种质粒与外源DNA组合在一起形成重组质粒,并被转入受体细胞后,就可以根据受体细胞是否具有青霉素抗性来判断受体细胞是否获得了目的基因。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必须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一、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1.转化的含义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转化的方法 (1)导入植物细胞 ①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时最常用方法。 a.土壤农杆菌的特点:植物体受到损伤时,伤口处的细胞会分泌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吸引农杆菌侵染,其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的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的DNA上。 b.方法步骤:目的基因插入Ti质粒的T-DNA上→转入农杆菌→导入植物细胞→目的基因插入植物细胞中的染色体DNA上→目的基因表达。 ②基因枪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单子叶植物常用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