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上数学导学案设计12.25

四年上数学导学案设计12.25
四年上数学导学案设计12.25

回答:我们画平行线,使用的主要工具是 ,观察平行线我们发现,平行线是永远不会 的,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的。 2.过点A 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回答:我们画垂线,使用的主要工具是 ,观察垂线我们发现,条线只有 并且 才是互相垂直的。 3.在下面任意画出我们学过的几种角。

4.用两块三角板我们能画出几种度数的角?想一想,用三角板画在下面,然后再用量角器度量,看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A

·

·

A A A ·

·

A ·

3.先估计,再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高效总结】(1分钟)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记

北京课改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导学案教学设计(全册)

北京课改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体现新课标思想: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他们能够学数学,爱数学,创造条件,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在解决生活实际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改力度。在理解教材、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上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研究。 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共有十二个单元:(1)乘法;(2)实际问题;(3)实践活动1;(4)年、月、日;(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6)实践活动2;(7)平移、旋转和对称;(8)分数的初步认识;(9)小数的初步认识;(10)方向与路线;(11)统计初步知识;(12)总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10和两个整十数相乘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会用两步计算解答连乘、先除后乘(或再除)与先乘后除等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调查租车价钱的活动,使学生知道租车的价钱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考虑问题时要从多方面去想。 5、运用所学的乘法计算租车要用的钱数和购买饮料要用的钱数。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每月各有多少天,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7、鼓励学生借助网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平年、闰年、大月、小月、季度、世纪等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8、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册免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小数的意义》导学案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2—6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 2.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3.能够正确地读写出小数。 学习重难点: 1.体会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密切关系,能够进行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2.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学情分析: 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1. 小数可以看成是由分母为、、等这样的分数改写成的。 2. 分母是10的分数对应的是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对应的是位小数,分母是1000的分数对应的是位小数。 3.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4.你能回答吗:小数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吗? 二、探究新知。 1.认一认。 (1)通过33.333在计数器上位置,我们可以看出 “.”前面的两个“3”分别表示和,它们读作,这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和以前数的读法一致。 (2)“.”是小数点,读作“点”,它是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线。 (3)小数点后面的三个“3”读作,这是小数的“小数部分”,是把数字顺次读出来的。 2.数位顺序表。 请把数位顺序表中的 计数单位 ....补充完整。

3.根据数位顺序表写一写,再读一读。 读作:读作: 考一考:你能说说小数的写法吗?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再归纳一下。 三、课内巩固训练。 1.把下面各图中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和小表示出来。 2.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 3.把下列小数写成分数。 0.6 = 0.21 = 0.111 = 0.02 = 0.07 = 0.034 =4.在□里填上适当的分数或小数。 5.(1)0.4里面有()个0.1,0.025里面有()个0.001. (2)4.8中的4在()位上,表示()个();8在()位上,表示()个()。 6.(1)读出下面各数。 0.0504 读作: 30.118 读作: 100.100 读作: 0.50 读作: (2)写出下面的小数。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 与使用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二、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时性原则。 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不允许一案多课。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是不符合课时性原则的。 2.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4.问题性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防止把导学案搞成"习题集",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5.层次性原则。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姓名: 班级:四年级班 教师:李一孟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使用

小学数学导学练案使用的体会 志达学校叶岚近一年来,我校推行了以“导学练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统一使用导学练案实施教学,以追求有效的课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在利用导学案导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困惑。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不放心,文本内容一点一滴都要讲,往往学生听进去的反而不多。导学练案采取“预习——自练——查漏补缺——巩固练习”的优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自练掌握学生理解的情况,然后再点拔,构建高效课堂。 用好导学练案要求老师们课堂上做到“三个还给”,即还给学生时间,还给学生自主,还给学生快乐;做好“三个解放”:即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老师在课堂的讲,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老师最好不讲,只是在适当时机点拨、强调。“高效课堂”的一个根本的改变,就是从以前的老师如何教变成现在学生如何能自己学,由原来的编写教案转变为现在的导学案的编写。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只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实现这样的课堂,导学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显的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自主、快乐、高效学习指明了道路,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是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载本,是学生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是课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资料。设计和撰写导学案就成为了学生在课堂上学好知识的前提保障。 一、“导学案”首先是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导学案”的使用,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每位教师充分利用“导学案”的特点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完成导读单,遇到问题,课堂上小组内相互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洽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更多的是授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二、课堂上“用活”了教材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导学案设计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课题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精心设计活动内容,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活动经验。 注重学生以往的学习和活动经验是学生同化数学新知的重要保障。在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我对学生的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活动设计力求做到生动活泼,例如,通过观看《手影艺术》和“画一画”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种民主、和谐、不断体验的氛围中充分掌握从不同

位置观察物体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习的快乐。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实体验。 2.立足于用好用活教材,尊重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 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对教材有所突破,进行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个同样的小正方体多媒体 学生准备:若干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引导学生欣赏手影艺术。 2.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看手影图像发现了什么。 3.引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的手影艺术过渡到对图形观察的学习中,渗透变与不变的规律。 1.欣赏手影艺术。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下面是小红从不同位置给同一个物体拍摄的照片。分别写出是从什么位置拍摄到的。 二、探索新知,操作感悟。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由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引导学生各自拿出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 组织学生在自己的课桌上用这4个小正方体摆成例1中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摆好后,引导学生先观察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课时一:秒的认识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 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 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 8 、()、()、 5 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

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 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课后作业 1、练习一1、 2、 3、 4、5题 2、拓展提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材简析: 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 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 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

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6.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学情分析: 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本班学生学习基础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平均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创设情境,激活经验,促使生成多样化的分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本设计引入具体生活情境,通过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除法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在已有“数的组合”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动手分一分,促使学生生成多样化的分法,为下一步学习平均分奠定基础。 2.加强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加以区别,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设计在学生进行动手分配以后,设计了展示不同的分配结果的环节,让学生观察比较,思考哪种方法更公平,说一说公平的分法有什么特点,通过从“形”到“数”等多方面比较,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糖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7页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从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2.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他们是怎样分这些食品的呢?哪种分法才合理呢? 3.导入新课。 1.观察后汇报:同学们要去参观科技园,买了很多食品,他们正在分这些食品。 2.思考后交流汇报:应该每人分得的一样多才合理。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填空。 6=( )+( ) 6=( )+( )+( ) 6=( )+( )+( )+( )+( )+( )

二、操作实践,体验过程。(20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6的组合。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8页例1,体会平均分。 3.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哪种分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4.总结得出结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引出课题,板书课题:平均分) 5.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平均分。 (1)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页1题,说一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组织学生完成教材8页2题,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对平均分的理解。 6.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材9页例2: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7.引导学生比较各组不同的分法是不是都是平均分。 8.引导学生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完成教材9页“做一做”。 1.说一说6能分成几和几,并完成学情检测卡。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糖果,然后汇报分法。 分法一 1 1 4 分法二 1 2 3 分法三 2 2 2 3.观察、比较,引发思考:第三种分法每份都是2颗,都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 二、自主探究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 少棵? 算式:126+143= (棵) (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 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 议一议: (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 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5

三、课堂达标 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 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 )+276=728 642-( )=367 3. 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327+256= 632-368= 四、知识拓展。 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 【学习评价】 4.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学会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说一些乘、除法的算式,同位之间说出得数。 二、自主探究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 本帖最后由桂馥兰香于 XX-2-14 20:38 编辑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1 小熊购物导学案设计课题 小熊购物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虽然是首次把乘法和加减法混合在一起去解决问题,但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学生都遇到或经历过这种混合运算的原型,只是不清楚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为了使学生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混合运算中有关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掌握运算顺序并正确地进行计算,本节教学做如下设计: 1.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引而不替。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提出问题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加深对题意和算式意义的理解,从而为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打好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小熊购物(一)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6分钟)

1.课件出示复习题: 24+37-18 81-36+25 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 2.指名口答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混合运算。 1.观察两个算式,思考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独立完成计算;评判板演的两位同学做得是否正确。 2.回顾百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进行脱式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 3.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脱式计算。 50-13-17 75-68+9 36+24-30 33+25+11

人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备课 一、指导思想: 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 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 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 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 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 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建构立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11.9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一、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④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⑤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及设计意图。 “导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完整优质教学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一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观察物体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一、复习旧知 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图形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分别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一摆。 (1)从正面看是。 (2)从上面看是。 (3)从正面和左面看都是。 (4)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都是。 质疑 探究 知识点一:根据从某一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及所用小正方体的总数量来推断、摆出所观察的立体图形 用6个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的立体图形。 知识点二: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推断、摆出所观察的立体图形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请说一说。 2.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 ,这是由()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A. 4 B. 6 C.5 3.根据看到的物体的三面形状摆出该立体图形。 4.按要求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用5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2)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图形。 二、拓展练习 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二因数与倍数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判断。 (1)因为60=12=5,所以5和12是因数,60是倍数。() (2)因为12=5=2. 4,所以12是5的倍数。() (3)10是倍数,5是因数。() 2.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和18 52和13 65和5 76和19 二、拓展练习 一个数既是42的因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数有哪几个?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一、复习旧知 判断。 (1)6是因数,24是倍数。() (2)3. 6÷4=0. 9,所以3. 6是4的倍数。() (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二、探究新知 1.将1、2、3、6、8、16、24、32、84、96各数按要求填人圆圈中。 6的倍数8的倍数24的因数32的因数 2.填空。 (1)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的,倍数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第一课时四则运算(含有同一级运算)使用时间: 编写人:审核组长:审核主任: 温馨寄语: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学习目标】: 1、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2、合作交流,说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用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知识链接】: 48+59=36×47=125-46=38+56=69÷3= 116-42=60÷15=63×12=200×3=400÷20= 二、【自主学习】: 1、看课本第2-3页冰天雪地情境图,回答问题: 这幅图中蕴藏着哪些数学知识? 1)滑冰区有___人,滑雪区有____人,冰雕区有_____人。 2)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学例1,怎样列式计算。 方法一:方法2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上面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3、“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方法一:(1)平均1天接待多少人?列式_____________ (2)6天呢?_____________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方法二:(1)6天里边有几个3天,就有几个987. 列成综合算式并计算: 3、比较两种方法的不同点:第一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第二种先算_____________,再算_____________。 4、比较两个式子的运算顺序及结果,我发现的运算规律是: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乘除法,按_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计算。 5、运算规律总结:在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的算式里,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拓展延伸】: 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编一道类似例1或例2的题,并解答。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习的内容是,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 六、【课堂检测】: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事实有故事书多少本? 2.一箱果汁有12瓶,要48元。小明要买3瓶,需要付多少钱?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制作活动日历》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制作活动 日历》导学案设计 课题 制作活动日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在新课开始之前,让学生准备日历,观察日历的组成部分,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把知识蕴涵于学生具体活动经验的基础之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欲望。 2.给学生提供探究与交流的空间。 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空间,在活动中每个步骤都充分展开小组讨论,并通过合作交流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由于这个任务比较复杂,在每个小组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后,再对全体学生做一个整体的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关键问题,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组内合作、组间交流的作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日历 学生准备:4个正方体木块(或纸盒)底座水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1.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说出日历的作用。 2.看来日历的作用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将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制作一个活动日历。 1.组内交流汇报,日历可以提供日期信息,可以记录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可以记录家人的生日等。 2.明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 1.说说家庭成员的生日。 二、实践活动,展示交流。(31分钟) 1.组织学生进一步观察日历,交流日历的特征。 2.组织学生讨论:制作活动日历需要呈现哪些内容。 3.组织学生讨论制作方案。 (1)引导学生思考:制作日历最基本的要素是什么?(2)组织学生讨论,确定制作方案。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导学案

如何设计小学数学导学案 平顶山市叶县龚店乡中心小学刘秋红 设计导学案就是落实教学常规得首要任务。就是教师上好课得前提与基础,也就是提高课堂效率得重要保证。如何设计导学案,我将从“设计导学案得三个前期准备工作与各环节应注意得问题”几个方面谈谈我得想法。 一、课前备课很重要。 1、读熟五本书。 一就是读熟《课标》与《数学课程标准解读》。这两本书就是教学得基本依据。教师要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精神,明确教学目得、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及各年级得教学任务与教学要求,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之间得联系与衔接。 二就是读熟教研室编写得《且行且思》。这本书涵盖了我县对生本理念下得“三学小组”模式得理论引领、基本流程、操作要领、经验总结、问题反思等,都有明确得解读与介绍。在第97页,对“小学数学生本课堂三学小组模式新授课教学流程及要求”有明确、具体得要求。 三就是深钻教材、读熟《教师用书》,教师要通过通读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得脉络,理解课标精神,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得编写思路、从微观审视每册、每单元、每课时得目标要求。 如:《教师用书》要三读:一读整册教材说明;二读单元教学建议,三读课时教学建议。每课时,在教师用书中都有具体得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我们一定要瞧清编写意图,灵活使用教材,领会教学建议,捋清教学思路。 2、全面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得实际情况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得思想状况与兴趣态度,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与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注意学生得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适当开展前置性学习。 前置性学习就是实现“以学定教”得重要手段。它不同于以往得“预习”。它在传统预习得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与趣味性。 低年级得前置性学习应以趣味数学活动为主。 如:有关时间认识得教学内容,可安排学生回家,让父母计时,瞧瞧自己1分钟能写多少个字、跳多少个绳、读课外书读了多少个字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1分钟能够做哪些事、感悟1分钟时间得长短,从而建立时间表象,让时间附着在活动中,使抽象得时间概念具象化。 低年级得前置性学习也在实践活动中开展。 如:7+8得前置性学习。教师可让学生左边画7朵红花、右边画8朵蓝花,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集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全集 备课教案

备课教案

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3、教学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师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板书)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练习:“做一做”。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得数 504÷14= 504÷36=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备课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导学案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 识小数》导学案设计 课题 认识小数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对小数已有接触,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并由此解决了小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重视对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的理解。 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是理解小数意义的关键。本设计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回顾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为下面用分数、小数表示长度单位奠定基础,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把量得的数据变成以“米”为单位的分数,进而变成小数,循序渐进,使学习既具有挑战性,又充满趣味性,极大

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课件出示万以内的数,指名读数。 2.课件演示:在上面几个数中点上一个圆点,变成小数。质疑: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能试着读一读吗? 3.引入小数,导入新课:像上面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这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近小数,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1.看大屏幕,读出上面显示的数。 2.看大屏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尝试读数。 3.认真观察,记住教师提到的有关小数的概念。1.填一填。 1元=( )角 1角=( )分

20角=( )元 3元8角=( )角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130厘米=( )米( )厘米 2米5分米=( )厘米 二、明确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含义。(10分钟) 1.小数的读法。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引导学生尝试读出图中的小数,小组内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自己的读法。 (3)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读法。 2.以0.85元、2.60元为例,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它们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组织讨论、交流,总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