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联动课题总结报告

读写联动课题总结报告
读写联动课题总结报告

读写联动课结题报告

从2012年12月接触到“主题阅读”实验课题以来,我一直担任“读写联动”这一课型的实验,至今已经两整年,其中收获和启示丰富,现将这一课型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做出如下报告。

(一)理念指导

读与写,是语文素养的两大核心能力,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吐;读是积累,写是运用;读是源,写是流;读是通过视觉接触他人的文字信息,通过大脑加工感受其意的过程。写是将自己通过观察体验获得的思想感情,外化为相应的文字符号的过程。读与写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相成的。读写联动,将读与写的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读写同步,相得益彰。

“读写联动”分为两类:一是,整个单元的阅读教学完成之后的整篇习作,即阅读和作文的联系;二是阅读课中的小练笔。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写”的训练植根于阅读的土壤里,既是阅读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习作的预热与铺垫,是阅读与习作中间的桥梁。主要形式是写句子,写句群,写片断。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2、探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训练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学生写作训练次数,降低学生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让学生乐写、善写。

3、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加强对学生的课内阅读指导,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将课文中的语言、章法、写作技巧自觉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的课堂授课技巧,从而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三)方法指导

1、悟透写法是前提

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寻找一个切入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主题阅读”课题组陆恕老师说,读写联动的课型特点,就是“读为基础,写为延伸,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中学写,读写结合”。其中“读为基础”“读中学写”,是强调阅读鉴赏中悟透写法的必要性。要让学生领悟什么写法,领悟得透彻不透彻。

领悟写法,可以由一篇入手,也可以两篇三篇放到一块儿比较阅读。

(1)要教给学生比较方法。先由一篇入手,看看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每个方面写了什么,是怎么写具体、写生动的;再与第一篇比较,先看相同的,再看不同的。

(2)要提供比较的思维支架。可以画思维导图,也可以做成表格,使比较更高效。

①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

②补写空白

补写课文的空白简称补白,是指在阅读教学实践过程中,把与课文内容有关,但课文又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进行合理的补充、解释和说明,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抓住情节空白处或简略处,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进行补写,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可以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从四个“点”进行补白:一、对教学突破点进行补白;二、对主题深化点进行补白;三、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四、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

③仿写段落

在教学中遇到一些描写精彩生动,或与学生写作结合紧密、有代表意义的结构段,尤其是课文的开头、结尾、人物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对话方式、自然环境描写等精彩段落,都可以用来进行仿写。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先分述后总结、按并列段式等段的构成方式,逐步形成段的概念。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积累应用人物肖像、心理、动作、对话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描写的词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写景状物、渲染气氛等作文开头形式。从段落的仿写中让学生掌握篇末点题、提升思想,反照前文、首尾呼应,提出问题、发人深思,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的结题技巧。

④续写故事

续写,就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中心明确、内容健康、可信,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那么怎

样续写呢?首先,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以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第三,要在主要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语言特点和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续写可分为片断续写和全篇续写。阅读课上的续写以全篇续写为主,即学完课文后,根据原文的体裁、中心、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再续写出一篇完整的文章来。如:教学《夜莺的歌声》,引导学生想象写出:第二天,小夜莺又会怎样做,他又会怎样执行侦察任务等。

⑤写读后感

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2、抓准读写联动点

读写联动点,要通过练笔要求准确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搭起阅读鉴赏与习作应用的桥梁,促进写法的应用迁移。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首先是从读入手,以读促写。以读促写首先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即多读,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

(2)其次是勤写勤练,以写引读。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实践中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

(3)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及读写能力。

3、作品评议要扎实高效

有练笔实践,未必就有提高。练笔实效如何,还要看交流评议环节如何进行。

(1)评议中要多用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可以多叫几名学生交流,然后比一比,看看谁写得最好,哪个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哪些地方还不够好,怎么改会更好。只让学生读一读印象不深,最好打开实物投影,把学生写的片段放出来,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来谈。

(2)评议可以多层次开展。第一个层次,全班评议,给大家提供例子,教给评议方法。第二个层次,同桌互相评议,寻找闪光点,提出修改建议。第三个层次,小组交流评议,交流展示同桌评议的成果。多层次展开,可以扩大活动参与面,让更多同学有参与机会,也可以逐步提高自主评议、合作互评的能力。

读写联动课,陆恕老师归纳出三点:一是读中联想写作内容,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读的是写父母之爱的文章,可以联想到友情的文章。二是从读学写,解决言之有法的问题。写父母之爱的文章,侧重于对人物进行描写,可以学习借鉴怎样写人物的手法。

(四)实验结果

1.对教师产生的影响

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知识素质的过程。课题研究使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能树立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2.实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学生能从审题、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把读和写密切联系起来,从阅读中找出规律性的写作知识和技巧,经过归纳、训练,比较自如地运用于书面和口头表达中。克服作文中的离题现象,选材不典型、不突出的现象,“无中心”、“多中心”的现象,语文贫乏、用词不当等现象。在阅读中,对课文不同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行款格式、标点运用具有敏锐的感知,阅读理解能力增强。

经过读写结合策略教学后,实验班学生的作文与对照班差异显著,阅读测试成绩明显提高。

(五)实验中总结的经验

1、课内读写结合的五个联结点。

①阅读中的审题与作文的拟题相联结;

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亮点,作文的拟题功夫是靠长期练习来的,课文中名篇的题目就是范例,例如将朱自清《背影》改为《父爱》,这就不妥。因为文中突显的不只是父亲的爱,还有儿子对父亲的爱,背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阅读中材料的品评与作文中材料的选择相联结;

很多优秀的考试作文,其素材大多来自课本,这就在于作者熟悉课本,认真品读了课文素材并能活学活用。

③阅读中区分文章主次与作文中安排详略相联结;

我们在学习名家文章时,要注意把学生习作中的毛病对比讲解,让学生感性认识到自己文章的缺陷。如魏巍《我的老师》一文,用了7件小事来展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这个中心,但7件事之间又有主次,通过分析,要求学生把握好材料分寸,通过对比,纠正学生一事到底或几则材料平均用力,不分主次的写作毛病。

④阅读中归纳中心与作文中突出中心相联结;

在学习课文时,要适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意,归纳文章中心,明确文章是如何点题的,让学生逐步领会在作文中如何突出中心。

⑤阅读中语言的赏析与作文中用词造句相联结。

2、课外读写结合的三个目的。

课内阅读从阅读起步,以读带写;课外阅读从写作起步,以写带读。

①带着积累词语的目的去阅读;

②②带着搜集间接材料的目的去阅读;

③③带着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目的去阅读。

3、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读中求法,迁移练写。

能够牢牢抓住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抓住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中的语言精华和表达特点,从范文中吸取养分,读中取法,读中学写,以写促读。

(2)多读多练,厚积薄发。

以课文为例子,从读学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只局限于模仿参照教材寥寥几篇文章,读得再深、解得再透,阅读和写作的水平也不可能有较大的提高。因为“厚积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学生丰富语文素养,提高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径。因此,如何进一步将读写结合起来,是我们下一步应该研究的主题。

六、研究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的结论是: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实施读写结合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知识素质的过程。课题研究使实验教师的素质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能树立运用“读写结合策略”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适应新课堂改革的要求。

学生能从审题、选材、立意、谋篇、表达等方面把读和写密切联系起来,从阅读中找出规律性的写作知识和技巧,经过归纳、训练,比较自如地运用于书面和口头表达中。克服作文中的离题现象,选材不典型、不突出的现象,“无中心”、“多中心”的现象,语文贫乏、用词不当等现象。在阅读中,对课文不同的观察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行款格式、标点运用具有敏锐的感知,阅读理解能力增强。

七.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从读中去递进式感悟,还存在薄弱环节,读和写的训练往往还是“两张皮”缺乏“粘性”。

2、一年来重点在寻找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上作了研究,今后的研究中还将在教学中对读写结合训练时写的时机、写的方式、写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究。真正让“读写双轮”并驾齐驱。

八、今后的研究设想

我们的实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并不意味着本项实验研究活动的结束,该课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1、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在同一班级存在着客观的差异,实行“读写结合策略”实验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如何让尖子学生“吃得饱”,程度差的“吃得好”,使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佳的发展,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如何拟出各年级、各册教材读写结合的细目表,进行科学化、序列化的训练,以此全面推进读写结合策略的推广,这是今后的实验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3、我们的课题虽然经过了不少理论学习和研究探讨活动,但是总觉得缺少专家、学者高层次的指导和点拨。今后,我们将加强理论学习,加大向专家、学者请教,向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的兄弟学校讨教的力度。通过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寻求阅读教学中“读”与“写”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方式,努力实现读中悟写、读中导写的“有效”性。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共24页】

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文档下载最佳的地方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 一、语文教改的实验历程从1951 年开始,丁有宽老师先后在26个教学班进行了八轮教改实验,经历了初试,再试,验证,深究四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以“记叙文为主体的读写结合五步系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法“是学用结合的具体体现。近半个世纪,丁老师的语文教改经历了一个艰苦的历程。这个历程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51年春到1963年秋;第二个时期,从1963年秋到现在。 (一)“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实验(1951年—1962年)这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1951年秋到1958年春),试验课题是“生动讲读,有机结合,教书育人”。教学主要把语文课和班级活动结合起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事指导作文教学。 2、第二阶段(从1960年到1963年),进行“文道统一,教书育人”的试验。丁老师写《坚持文道统一,培养读写能力》、《浅谈咬文嚼字教学》、《怎样指导课外阅读》等教学论文阐明自己的教学成果和教学方法。

(二)“以记叙文为主,读写结合,培养读写能力”的实验(1963年秋至今)这个时期分为五个阶段: 1、初试阶段:(从1963年秋至1968年),丁老师在这阶段总结了6条经验: 第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第二,从篇着眼,从句入手; 第三,打好基础,从“有法”到“无法”; 第四,从仿到作,从放到收; 第五,从述到作,从说到写; 第六,因材施教,典型引路。 2、再试阶段(从1974年至1981年秋),丁老师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和“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的实验课题,在教法上,每教一段、一篇或一组课文,就引导学生调查访问,实地观察,撰写赞扬好人好事的宣传稿。这次试验的着力点在指导学生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和有法,使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上,丁老师提出“寻美作文,练文炼人”的主张。 3、验证阶段(从1981年秋至1983年春)。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实验课题。在 三、

读写结合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河源中心校张启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普遍遇到一个问题,学生写作能力差。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因此,我们应该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 二、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我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写分家、写作指导力度不够的问题。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农村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找不到合适的写作材料,无从下笔,写作没有兴趣的问题及阅读面窄的问题。 (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教师作文教学枯燥,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 三、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研究,全国各地已研究了多年,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全国各地的语文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呈现出来的形式多种多样。 四、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和写作结合,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广泛阅读继而提高作文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中心任务。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阅读是最直接丰富学生语言的基本途径。 五、研究范围及对象 河源镇中心校小学 1-6 年级全体学生。 六、研究的目标 阅读教学中,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 1.探索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在阅读教学中,探索读写结合,提高教师的作文指导能力。 七、研究的内容 1.以读促说,培养学生写话兴趣。 2.以读促写,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3.联系生活实际,从“读”悟“写”,提过写作能力。 八、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不断提高认识,指导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观察、调查研究法:深入实际,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考查、问卷等形式,准确了解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的发展状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以便进行研究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立项申请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 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 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读和写的教学基本上仍属于分离式的,而且有偏重阅读而轻写作的倾向,虽然已进入课改阶段,但观念行为仍有大部分停留于应试教学上。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逐年增多,随着本来课业负担就偏重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 年龄逐年老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分离”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改新思路,促进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开拓农村教育新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力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学好语文;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论证 (一)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 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思维能力。而阅读是最直接丰富学生语言的基本途径。 2、现代课程论认为,基础教育是公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育中要获得的 最基本的东西是语言积累运用,它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发展的必要条件。 3、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儿童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 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4、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认为:语言历来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 1

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2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景:老师作文题目一出,学生就叫苦不迭,有的发呆,有的摇头,有的咬笔……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种,即学生的自身原因和教师的客观原因。学生的自身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所处的区域限制,农村的家长缺乏对孩子智力投资的意识,大部分家庭没有太多的课外读物,没有良好的文化信息来源,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知识面窄,生活积累欠缺;二是读的书虽然很多,但会背的很少,语言积累不足;三是缺乏兴趣,练得少。而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等语文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还有些教师重“写”轻“读”,造成学生写作时无米可炊,妨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 为此,我们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具体目标 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校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 1、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以“故事会”、“读书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同年级的要求也不一样。) 2、深入课堂,理论联系实际,探索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1)通过课堂实践,初步形成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2)通过课堂实践,构建有效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教学。 (3)形成成熟的语文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的指导及训练学生。 3、将这种教学模式贯穿于语文教学,持之以恒的做下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通过研究和实践,引领我校教师积极参与,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参与课堂改革,提高自己,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心得体会 篇一:教学中读写结合的心得体会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有关感悟作为一个语文老师, 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 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 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 “胸藏万汇凭吞吐, 笔有千

钧任翕张。”古人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写诗也会 吟。”“万卷山积, 一篇吟成。”“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 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 ,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课 题结题报告 乾县城关高庙中心小学刘粉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课上学生不善表达,不愿表达,表达不清: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表达不清,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同时,习作课上,一部分学生,提笔无话可写,写作文成了他们的“老大难”。此种现状,促成了我此次课题研究“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向。实践证明,在感知、理解、积累、语言过程中,读写结合,相互贯通,培养学生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目前小学作文教学面临的一个最严酷的现实就是小学生普遍害怕写作文,对写作没有兴趣,一提到写作文,许多学生就感到头疼。平时一要写作文,有的学生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不知写什么。而许多教师还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地上作文指导课,结果教师往往也只是靠自己的特殊的身份命令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要求的作文。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写出好的作文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我们老师要学生写,即“要我写”,而不是学生“我要写”。越是对作文没有兴趣,越是让学生写,学生就越是害怕、讨厌写作,也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正因如此,坚定了我对小课题《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决心和信心。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本课题研究力图寻找在理论指导下的“挖掘课文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研究”的实效性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大面积进行的在理论指导下的阅读策略与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方法。 2.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在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材料、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作文教学,既能从语言文字方面训练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能从思想认识方面训练学生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品质,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出一系列课堂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读书,并学会从读书中积累有利于写作的素材。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就是重点,也就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就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就是吸收,写作就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就是作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方式,就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与主要任务就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就是通过阅读与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就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就是作者就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就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就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就是内化的吸收,就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就是外化的表达,就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就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就是阅读的发展与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心得体会 中石油小学:南荣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 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1)于精彩处仿写。 (2)于空白处补写。 (3)于“迁移点”拓写。 (4)于结尾处续写。 (5)变换文体练习写。 三、在课寻找练写时机,让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获得有效延伸。 仅靠教师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在小学六年时间内也仅仅是学了二三百篇课文,而这样的阅读量又岂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需要呢?因此,我们在注重课内阅读教学的同时,也要把视角投放到课外阅读之中,之前所说的“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也就成了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策略研究》课题阶段总结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它意味着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挑战书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对话过程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将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在这个流程中,师生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那么,如何使对话能优质、高效地展开呢?课标中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这个阶段必须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那么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呢?我们在学习领会语文新《标准》的基础上,反思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尝试了几方面的改进。感觉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因为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是倾吐的过程,阅读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和写作是互为逆反应的东西,阅读对学生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最好的范例,学生通过教材找到写作的素材和范本。故阅读教学中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教给写作借鉴,在写作中促进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体会,在阅读教学中注重与写作的联系,在写作教学中又注重联系参考阅读过的课文让课文成为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然而,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上,往往是读写分家,难于有机结合。而要全面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必须把入围的每一篇课文看成是“例子”,作为例子,作为凭借,

去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智力,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授或繁琐的课文分析,是培养不出这种能力,完不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当然,必要的讲解是应当的,但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要领,并必须凭借课文进行严格的训练。否则,费时费力不少,收效可能甚微。要记住,语文课是工具课,所谓工具,是离不开实际操作的。牢牢掌握工具性这个特点,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文课,才能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结合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训练。通过又一个学期的研究,小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及形式 内容:1、精心设计主体参与型教学的课例。2、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的程度,数量、方式以及参与活动是否有效。3、研究课堂合作的行动策略和理念。 形式:围绕“读写结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确定课题后,并将与同事进行深度的研讨并付诸于课堂实践,最后形成反思性说课设计。 二、研究过程 本学期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我们组织了同组共研讨课活动,在有限的时间里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说,反复听评,从研、说、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1、学写自读批注,激活练笔潜能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研究课题实施方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课本上一篇篇精彩的美文,老师和学生都能被深深地打动,学生发言积极,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一到习作课的时候,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来,即使能写出来的,也大多是错别字连篇,前言不搭后语。为什么在阅读课上能言善道的学生,一到了习作课就没内容可写了呢?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一是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的书籍数量有限,内容单一。匮乏的课外阅读量直接导致了学生肚子里没有“墨水”。第二是新课改后的习作课,有些内容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生无法亲身实践,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其实新教材的许多课文都文质兼美,既有着非常优美的文学语言、精巧的作品构思,也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体验,凝聚着编写老师的一片心血。何不让写作训练以课文为依托,从“读”悟“写”,以“写”促“读”,进行“读写结合”呢?这样,学生有感而发,有内容可写,写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的写作有两大源泉,一个是直接生活,一个是间接生活。直接生活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间接生活是学生通过阅读得来的生活。在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下,信息相对闭塞,学生的见闻有限,阅读质和量又都不高,进行读写结合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策略。读写结合是是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作用和紧密联系。我们的任务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吃透教材,认真地利用我们的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兴趣也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让农村学生的作文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有情可抒,而不再是生搬硬造,空洞无物的文章。 二、课题界定 “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和写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心理规律,按照系统、有效教学的原则,建构起来的有利于读写沟通、从读学写、读写互促的具有操作性、引领性的教学基本框架或结构。读和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作用。我们在教学中要读写并重,训练为主。以课文为基础,了解其表达上的特点,学以致用,模仿练习,随堂练笔。在读写结合时,围绕着几篇课内、课外一组文章,进行练笔训练。 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训练,指以单元为单位,根据单元主题的内容、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训练的要求指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

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总结

小学三年级读写结合总结 华巷小学华雪梨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要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作文水平。为此,本人根据学校课题小学实效性写作教学策略研究计划,制定了三年级“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这一研究方案。 阅读与写作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本人认为,如果所有的 讲读课仅让学生读读课文,谈谈对课文的理解,那收获将是片面的、局部的。相反,如果在讲读课文时,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找到某个写作的训练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填补课文的空白,效果就不同了。一方面,从学生写的片段,可以看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反馈方式;另一方面,这种片段练习,让学生从小处着眼,联系上下文来写,学生不会无从着手,畏难情绪较小。长此以往,孩子们就会觉得写作不是件难事。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崔峦同志也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如何结合这两种能力,才能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轻松写作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结合阅读,读中仿写 作文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才能提高作文水平?传统的 做法就是“练、练、练”。但是,学生作文水平似乎也没提高多少。这无疑是我们教师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师生“束手无策”变为“有章可循”,使文 章由无序到有序。我认为要加强阅读教学,通过阅读中的学习,学会写作的方法。因为读是知识的积累,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所以,加强阅读是重要的,从读学写更是重中之重。例如:从课文中学习连句成段的方法。刚刚接触作文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没有顺序或重点。我们应 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 段或写片段作文,减缓作文坡度,让他们逐步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在上完这课后,我要求学生模仿《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写法按照时间顺序写一写家乡的田野。结果只用了一节课,大部分的同学就写出来了。 二、强化阅读,读中学写 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较强,为什么作文还是平平呢?我认为原因只有一个: 练笔少,阅读知识得不到巩固、运用,造成了读写分离。虽然读是写的基础,但有了这个基础不见得写作就没问题了,如同有了丰收的五谷不一定就有美酒一样。读和写属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要实现两者之间的沟通,必须要让写的训练挤入阅读课堂,推行以训练为主,在写中巩固阅读知识,以促进两种能力的转化。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发现典型处,设计写的训练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

读写结合总结.成文总结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水平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展开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老也曾强调:“读与写甚相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升,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说明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能够说读写结合蕴涵了传统语文教学方式的精华,是千百年来一直蕴涵在语文教学中的客观存有。我认为读写结合是多方位和多角度的,既有在课内指导下显性的,即时的读写结合;又有在课外浸润中隐性的,长效的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相互作用,结合得当,才能使学生语文读写水平螺旋上升。 一、课内精心设计,读写即时结合 为了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构段谋篇方法,语文教材中编写了很多典型的构段谋篇方式的课文,例如:《新型玻璃》全篇采取并列式,《美丽的小兴安岭》全篇的总分总结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常见的段式结构,掌握组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规律,再趁热打铁引导观察与文本相联系的事物,学习迁移使用,让初始习作的学生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写出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章。 除了构段谋篇方法之外,课文中的很多描写方法也引导学习模仿,如《鸟的天堂》一文第二部分是动态描写。作者使用了以静衬动,动中寓静的方法,先淡淡描写一句:“起初周围是静寂的”,为群鸟活动的“热闹”

场面铺设了背景。接着,作者按照点、面、点的思路,从鸟形、鸟声、鸟色、鸟类和鸟的动作等方面,使用多组排比短句尽情描绘,十分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一种千鸟荟萃、百鸟争鸣的“热闹”场面,让人想象到群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在充分想象这个由静转闹的过程后,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由静转闹的过程,学生马上就想到下课铃响后的情景,于是我特意提前几分钟下课,让学生从各个角度观察这个过程并思考使用文中的方法描绘这个过程。学生有了课文的方法指导,有了下课观察的生活体验,在下节课上孩子们一个个兴趣盎然,发言争先恐后,真是:“小手直举,小口常开”。 课文中这样能够引导仿、学、做的读写结合之处不胜枚举。模仿是创新的第一步,这种仿写过程能使学生借鉴范文谋篇布局的框架,把自己想要表达的零星感情材料组织成文,同时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融化为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常用的显性结合方式。 二、课外广泛积累,读写隐性结合 读写结合不但包括在课堂上的读写“即时结合”,还应包括古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等长期结合。阅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积累语言,提升理解,丰富阅历,体验情感。所以,这个过程不可能是短期完成的;而习作主要是表达,表达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只有积累丰厚,表达才能顺畅——所谓“厚积薄发”。读写结合只有建立在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基础上,才能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强大的生命力。如何有力的推动阅读,培养学生爱读,乐读的习惯,将读写放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互相浸润,互相影响,水乳交融。课改以来,我实行了如

读写心得

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的有关感悟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的“读”是理解、是吸收、“写”是表达、是运用。而将两者放在一起,正是因为“读”与“写”这两种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的。因此,语文课堂上必须读写结合。 阅读是我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吸收、是输入,是在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部语言。而语言的积累就需要大量的阅读,学好语文的根本乃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正如古人云:“开卷有益。”“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而写作则是语言的应用。是倾吐,是输出,是将自己的某些人生体验、内部思维转化为外部语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和书面表达练习活动。 读写结合,就是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联系起来,在作文教学中要明确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哪些条件、打下哪些基础,写作要借助阅读的哪些知识、利用学得的哪些技巧。读写结合,能形成有效的学习链,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正确认识读、写之间的关系 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万卷山积,

一篇吟成。”“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从这些诗句和名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对读书有很强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阅读积累对学习表达的重要意义。具体地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量阅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积累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广泛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丰富写作素材,解决缺乏写作内容的问题。 3、精细地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开阔写作思路,激起学生表达欲望。 4、深入地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感悟写作规律,学习借鉴优秀作文的写作方法。 当然,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同时读写之间也是厚积薄发的关系。正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意思是说读书有利于写作,这道理十分简单。由此,在阅读教学中,使读写有效结合,才能使阅读与写作两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以“读”促“写”,让读写有效结合。 “读写结合”以课文内容为素材,加上是在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进行,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有利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1、把握契机,变被动为主动,引起学生兴趣。 2、明确要求,让学生“练”有所依。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阶段总结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研究”阶段总结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要想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先要把这个例子——教材吃透,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很精彩,有很多东西值得学生去借鉴。例如:题材的选取,体材的安排,布局谋篇等无不匠心独运,使学生阅读和习作的典范。读与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读写结合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还能强化语言形式,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参加《“”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途径与方法》这个科研课题。我们每个科研人员坚持贯彻以理论学习为先导,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几月多的教学实验,感受颇深。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能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能促进理解能力的提高。读写结合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以读为基础,读中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要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并进一步在教学中发展它,完善它,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更好。 立足在课堂,放眼到课外,得法于课内,用法于作文。从读学写,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一条被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能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也是我们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树立的一个观念,必须牢记的一个要求。否则就不能说是用好文本,教活学生。读写如何有效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重视文本阅读,积累写作方法

语文书上的每一篇课文,几乎都是读写结合的范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点,设计各种形式的练习,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要将习作指导化整为零,从基础的语言文字训练、文章的布局谋篇、到读写结合的具体形式都分解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真正做到内外自然链接,读写紧密结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要抓住关键点,比如要抓住以下几点: (1)、抓字词 教学时对于一些重要的词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还应遵照“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顺水推舟地要求学生进行内化、升华。 (2)、抓句式 文章当中各种句式的灵活运用,会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教学中让学生积累这些句式灵活运用的方法,并加之辅导,自然而然地就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3)、抓修辞手法 只要是写作,就离不开修辞,大到文章章法的推敲,小到一个句子的修饰,都要用到修辞。文章当中的修辞手法就相当于花儿上的露珠,它能给文章增添光彩。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尤其要进行修辞手法的训练。比如《烟台的海》中,在描写冬天的海和春天的海时,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扑”字写出了冬天的海巨浪汹涌、惊涛拍岸的气势,让人感受到烟台的海的壮观景象;第二个“扑”字展现了春天海浪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赋予浪花孩子般的天真与烂漫。此时,引导学生仿照拟人的句式来写话,并且更详细地补充了拟人的写法注意的事项,以及具体的运用过程中的灵活。 (4)、抓写作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