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治风险探讨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治风险探讨

—以华为并购3Leaf、中海油并购尤尼科为例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下,中国企业近几年加快了跨国并购的步伐,然而政治风险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巨大障碍。本文以华为并购3Leaf、中海油并购尤尼科两个失败的跨国并购案例为基础,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治风险,同时给出了规避政治风险的建议。

关键字: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政治风险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诺贝尔经济学奖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对于最近十来年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业就更是如此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IT高科技企业(如联想收购IBM个人PC业务)、能源、矿产等资源型企业(如中石化82.7亿加元收购瑞士Addax)、制造业的领先企业(如TCL收购法国汤姆逊)这三大类型。

近几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参与国际竞争的数量和金额有了显著的提升。据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国内企业的海外并购值较去年同期增长74%,达到了490 亿美元。

但我们也看到,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警觉,因而政治风险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市场因素,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阻碍作用越发明显。

二、案例梳理

1、华为并购3Leaf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力的综合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为客户创

造最大价值。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终端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

于2004年6月在美国圣克拉拉市创立的3leaf公司是一个规模很小,主要市场也只局限在美国国内的科技公司,它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也比较单一。主要是:V-8000 Virtual I/O服务器,一种可以将单个存储器和联网端口从商品x86 Windows/Linux服务器转变成一个存储池的应用软件,在10G网络上运行。这款应用软件可以让虚拟资源看起来就象本地连接的服务器一样,而且完全支持网络多路连接、端口连接和中断。

2010年5月,华为斥资200万美元收购了3Leaf的部分资产,华为方面透露,2010年9月华为向美商务部递交申请,并获得批准。2010年11月,华为自愿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递交了正式申请,然而却遭到5位美国众议员联名致信奥巴马政府,宣称华为收购3Leaf案会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2011年2月11号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曾要求其自愿放弃这一收购,但2月14日华为表示拒绝,称将等待美国政府作出决定。虽然结果不被看好,但是华为方面表示:华为将坚持走完所有程序,直到产生明确的结论,无论这个结果最终是否有利于华为,我们想借这次机会请求美国政府全面地调查华为。

2011年2月19日晚间,屈于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的压力,华为在美国发布声明表示服从美国外商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3Leaf某些特定资产的收购申请。华为在申明中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是我们已经决定接受CFIUS 的建议,撤销对3Leaf某些特定资产的收购申请。”声明中仍然强调“华为仍致力于在美长期的投资战略。我们最初并未预料到此番收购会引起这么大的影响和注意。我们的目的是走完全部的程序,并向美国展示出一个真实的华为。”

2、中海油并购尤尼科

2005年的6月23日,中国第三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中海油以高出对手15亿美元全现金的方式向排名美国第九位的石油公司尤尼科(Unocal)发出了收购要约。然而,正当中海油满怀信心地准备迎接成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料到:这桩单纯的公司并购,却因涉及敏感的石油资源和国家利益而变得复杂起来。

2005年6月17日,两位美国联邦众议员致函总统布什,要求以国家安全为由,

全面审议这一收购计划。一个多月之后(8月13日),在重重阻力之下(见下表),中海油宣布退出收购尤尼科竞争。

表2005年中海油竞购尤尼科遭遇的政治干扰一览表

三、核心研究问题

通过对上述两个案例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华为和中海油的这两次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市场因素(如资金、技术、支付等)的阻碍作用,而是由于上文中所提到的被并购方母国政府的干预而最终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并购计划。联想到2004年中国五矿并购加拿大诺兰达(Noranda)失败以及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被迫退出印度尼赫鲁信托港口集装箱码头开发项目的竞标等案例,我们发现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现阶段的跨国并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政治风险进行探讨。

1、什么是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的一种,它是指由于双方政府行为而可能对跨国并购各环节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构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治风险。政治风险一般来说是利益集团(或政府)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手段而采取的行动,因此它区别于一般市场风险,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2、政治风险的表现形式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遭遇的政治风险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立法限制:当今,世界各国对跨国并购进行干预的共同特征是并购干预法制化,即通过立法确定并购审查的宗旨、原则、执法机构和执法程序,使政府对跨国并购的干预和审查合法化、透明化。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制订了一整套对跨国并购进行审查的法律制度、程序和标准。这些国家通过具体的、灵活的、可操作的方法来保证有效竞争的出现,尽可能避免对并购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从而提高跨国并购的效率。

二是行业禁止:以美国为例,为了防止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某些特殊行业被外国公司或者外国政府所掌控,美国政府在一些特殊行业中实施禁止或者限制跨国并购的政策。这些行业囊括航空、通讯、海运、原子能、金融等领域。例如,在航空领域,美国法律规定,外国公司对美国航空公司的收购必须要得到美国交通部的审批,外国公司收购美国航空公司股份的比例不得超过25%,且航空公司董事会成员中美国籍的董事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二。

三是国家安全审查:这也是维护国家安全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仍以美国为例,相关法律规定一般并购案的审查期限定为30 天,若有异议且并购交易方未与外国投资委员会达成协议或涉及外国政府控制的并购案,则必须再进行45 天的深度调查,深度调查完成后,总统还有权在15 日内进行进一步审查。审查程序的延长和复杂化,无疑会延误跨国并购的良好时机,加大外资并购的交易成本,增加跨国并购的政治风险,延缓外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步伐。就国家安全审查范围来说,进一步扩大了审查范围,与美国国家安全相关的核心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及能源等领域的并购成为审查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对国有外资企业在美国的并购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3、政治风险的应对

一是熟悉和遵守东道国相关法律:面对东道国政府设置的第一道法律关卡,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要做到有的放矢,主动整理、分析和跟踪东道国及相关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企业并购的限制性规定以及反托拉斯法的最新动态。

二是重视并购过程中的公关活动:对于东道国政府,可以通过两国的民间友好机构或目标公司所在国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牵线搭桥等,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并尽可能在社会就业等方面满足东道国政府的要求。一些国家工会势力非常强大,处理好与工会的关系,争取工会支持将对并购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新闻媒介的关系也不容忽视,有了可靠的媒介关系,就在舆论上把握了主动而舆论在一个国家的社会情绪上起着导向作用。

三是政府通过经济外交加大对跨国并购的支持力度:政府通过开展经济外交,加强同各国在经济领域内的协调与合作,向世界传达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强调中国的发展会给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经济利益,逐步消除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创造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建江等,决定中国海外收购成败的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10(3):97

[2]李玉楠、李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政治风险及其原因探讨[J],国际贸易,2010(9):11

[3]汤文仙,2009年中国企业并购时机与风险[J],电子商务,2009(3):18

[4]艾景飞,政治因素对中国跨国并购的影响[D],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5]郑士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风险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龚昱,华为的国际化之殇[J],软件工程师,2010(11):23

[7]许博、孙锲,透析中海油并购尤尼科[J],山东大学学报,2006(5):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