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秦汉文学是指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始,到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元年(196)止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

秦代时间短(15年),加之实行文化高压政策,故秦代文学成就不显,有“秦世不文”之说。

秦汉文学主要是汉代文学。有汉赋(时代代表)、散文(政论和史传)及诗歌(汉乐府民歌的文人诗—古诗十九首)。

第一章秦汉散文

第一节秦代散文

一《吕氏春秋》

吕不韦主持编写。

体式新颖严整、规模宏大。八览、六论、十二纪,160篇,20余万字。

开拓性的贡献,影响深远。

保存了大量的寓言和历史故事。

二李斯的散文

《谏逐客书》

文章辞采华美,排比铺张,音节流暢,理气充足,挟战国纵横说辞之风,兼具汉代辞赋之丽。

刻石之文

气魄雄伟,文字典雅,

体现大一统的气度。

第二节汉代散文

一贾谊的政论文

《过秦论》三篇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

其他:《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

二汉代其他散文概说

(一)晁错:《论贵粟疏》

主张重农桑、实国力、备边防、轻赋敛。文章要言不烦,颇切实用。 (二)司马迁:《报任安书》

汉代书信体论说文的代表作(在讲司马迁的史传作品时讲)。

(三)王充:《论衡》

第二章汉赋

第一节汉赋的起源、发展和流变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讲究押韵、对仗和形式的整饬;又像散文,句型自由,可骈可散。

汉赋的文体来源是多方面的。《诗经》中使用的“敷(铺)陈其事”的表现手法,《楚辞》特别是《离骚》的较长的篇幅、华美的词藻、局部设为问答以及宋玉赋中的铺排等都是赋的主要来源;另外,《战国策》的铺排手法也是其来源之一。

赋作为一种文体是由宋玉和荀子首创的。

汉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阶段。

根据时代和赋的体式,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抒情小赋三类。

第二节汉赋的代表作家作品

一、贾谊骚体赋

汉初,上层社会崇尚楚文化,影响到文人,便产生了祖述屈原作品的骚体赋。

贾谊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

此后写作骚体赋的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班婕妤的《自悼赋》、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思》等。

二、枚乘:《七发》

《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成熟。

三、司马相如:汉赋的杰出代表

《子虚赋》和《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大赋的代表作。

四、抒情小赋

1、张衡的《归田赋》标志着由大赋向抒情小赋的过渡。

2、赵壹的《刺世嫉邪赋》,揭露批判时政,笔锋犀利,为抒情小赋之

代表。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与创作

一司马迁的生平

司马迁(前145—前87?),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又因离有名的龙门不远,故又自称生于龙门。今有其墓地和纪念他的“太史祠”。

1、司马迁的家教与师传

世代相传的史官家庭。

先祖曾“世典周史”。

父亲司马谈做过三十多年的太史令,曾立志著史。他是个有很高文化学术修养的人物,通晓天文、易法,深通道家。有《论六家要旨》。 对司马迁的思想、人格、治学态度、生活道路及创作《史记》都有直接的影响。

少年时代曾“耕牧河山之阳”,参加和体验过农村劳动生活。

“年十岁则诵古文”(《自序》)。

曾师从国学大师孔安国和当世大儒董仲舒学习《尚书》和公羊《春秋》。

受过相当高的文化教育和学术熏陶。

2、司马迁的壮游与入仕

二十岁开始大规模的漫游。游江淮、沅湘、梁楚。

后仕为郎中(近侍官)常随驾巡行或奉命出使。西北到甘宁,西南到巴蜀、昆明,东至泰山、海上、北至碣石、辽西。

开阔了视野,增进了学识,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为其创作做了重要的准备。

3、李陵之祸与发愤著书

38岁任太史令,42岁开始《史记》写作。

天汉三年,李陵兵败投降匈奴。

为李陵辩护,武帝以其“诬上”而定死罪。

死罪一是以钱财赎免,二是受宫刑抵免。为了理想而“隐忍苟活”。(《报任安书》)

47岁入狱,50岁出狱,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了《史记》的创作,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万世所景仰!

第二节《史记》概说

一《史记》的创作思想

遭人生剧变,其创作思想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从进用当世到退抒其愤;从继续《春秋》到通变古今;从尊儒崇道到自成一家。即: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究天人之际:探究天象、天道和人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探究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通古今之变:搞清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历史;

成一家之言:表现自身的理想观点。

二《史记》的体例

“史家之绝唱”

对于《史记》的史学成就,赵翼称为“史家之极则”,鲁迅视为“史家之绝唱”,都意指其达到了一种无法企及、无法超越的至高境界。开创了纪传体史学,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史记五体:指的是《史记》的五种体例,分别是本纪十二篇,世家三十篇,书八篇,表十篇,列传七十篇。其中,本纪是以朝代先后为序记载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各朝代或皇帝的历史,世家是世代相传的诸侯王的历史,书是专门的分类史,表是以表格形式记载的以年月为纲以事件为纬的历史重大事件,列传是除本纪和世家以外的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传记,五种体例互相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史记》是纪传体通史,以记人的活动为中心。130篇中,本纪、世家、列传共112篇均记人的活动。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纪传体以写人的活动为中心,这就反中国古代的历史写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但是纪传尚不足以反映历史的全貌《史记》又有10表、8书,补充了年代、地理、职官、天文、历法、宗教、经济、法律、制度等内容,将纪、传和书、表合在一起,这样就很全面了。所以纪传体是一种最科学的记史体裁。后世之《通鉴》、《通志》、《通典》、《通考》等,皆源于此。

三《史记》的流传和注本

《史记》的命运和作者一样相当坎坷。

《史记》完成后,“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不为人所知。汉宣帝时,才由其外孙杨恽加以宣布。

初名《太史公书》,后称《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

正式定现名是在《隋书·经籍志》。

在两汉当世至魏晋很长一段时间,不为人重视,远不及《汉书》。其因:

一是对汉帝多所饥刺;

二是学术思想与两汉风尚不合(黄老思想、游侠、重商等);

三是文风与汉赋、魏晋骈文之风不合。

唐宋古文运动兴起,《史记》成为被追慕和学习的楷模,家藏人读,成了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名著之一。

《史记》注本:

最著名的有所谓“三家注”:刘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三家原为单行本,北宋将三家合编。

《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2005年出简体横排版)

《史记》研究书目

韩兆琦:《史记评议赏析》,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聂石樵:《司马迁论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

韩兆琦:《史记通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陈雪良:《司马迁人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可永雪:《史记文学成就论说》,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

杨树增:《史记艺术成就研究》,学苑出版社2004;

施丁,陈可:《司马迁研究新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三联书店1984;

作品分析:《项羽本纪》

第三节《史记》的艺术成就

一、高超的叙事艺术

1、故事的传奇色彩和戏剧性

为了再现历史上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史记》的很多传记,是用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故事构成的。故事的传奇色彩和戏剧性是《史记》叙事艺术的一大特色。

2、互见法。

所谓“互见法”,是《史记叙事写人》的一种方法。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人物和事迹互见,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司马迁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行文重复。二是文史互见,即既有史学的可信性,又有文学的可读性。

3、大手笔,大场面,大气度。《史记》创造了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

结构框架和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善于叙写复杂事件和描写各种宏大场面。司马迁善于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重大的场面中来表现,这样使《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二、出色的人物描写

1、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鲜明

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等,各行各业都有,比先秦史书更加广泛。

特别是“闾巷之人的入传”更是前所未有。《史记》写及人物四千有余,个性突出与完整者不下百人,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等等。

2、准确把握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取典型材料加以表现。

常常抓住一个人物的几个特征,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划人物性格特征,同时也不排斥小事。

如《项羽本纪》、《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三件大事;《李将军列传》李广射石等。

3、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4、通过传神的细节描摹人物。

如《魏公子列传》公子迎侯生。

5、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活现人物。

如“彼可取而代也!”(《项羽本纪》)

“呜呼!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表现不同人物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三、强烈的抒情性

鲁迅称之“无韵之离骚”。

(一)具有和《离骚》一样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史与诗,是判然有别的两个学科门类。史为学术,尚写实,诗为艺术,重抒情。然二者并无不可逾越的鸿沟,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非不能相融。 (二)和《离骚》一样都是发愤抒情之作。

司马迁对屈原无比敬仰和同情,并受“屈原放逐,著《离骚》”的启迪和激励,从而发愤著成宏伟的《史记》。因为这种遭遇和心态,作者追踪先贤,著书立说,便不能不借古人行事,泄自己胸中不平。《史记》的抒情方式

(一)《史记》寓论断于叙事。

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于序事之中即见共指者,唯太史公能之。(顾炎武《日知录》)

叙事中作者不作表态,事实上作者的立场和感情早已融会在客观叙述之中。

如《魏公子列传》,一口一个“公子”,共150多个,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二)通过论赞流露出强烈的爱憎。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於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李将军列传》)

(三)夹叙夹议,直抒胸臆。

如《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等。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

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後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伯夷列传》)

(四)音乐的渲染烘托

《史记》中引用了不少楚歌,如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鸿鹄歌》、荆轲的《易水歌》等,有些楚歌还加上演唱情景的描绘,声情并茂,情景交融,更增抒情色彩。

乃一腔怒愤,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清·吴见思《史记论文》)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刺客列传》)

第四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1、《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高峰。 班固创作《汉书》,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纪传体”之称。

2、《史记》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奋斗、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对后世

的影响。

3、《史记》塑造人物的手法、叙事的技巧为后世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

富的经验;《史记》中人物、故事成为后世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一、何为“乐府”

本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机构,秦代已有之。六朝时,人们把合乐的歌辞、袭用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成的诗歌统称为“乐府”,于是乐府演变成为一种诗体名称。沿用到后世,涵义进一步扩大,如宋人把词,元、明人把散曲也称作乐府。

二、乐府诗辑录与分类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把汉至唐的乐府诗搜集在一起,共分为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

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歌谣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第二节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书·艺文志》)

一、反映贫富悬殊、苦乐不均的社会现实。

1、表现平民百姓的疾苦。

如《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等。

2、反映富贵之家奢华和享乐。如《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

行》等。

二、对爱与恨直接的坦露和表白

如《上邪》《有所思》

《孔雀东南飞》

《陌上桑》等。

三、表达了强烈的乐生恶死愿望。

1、恶死:如《薤露行》、《蒿里行》、《战城南》等,写出了死亡的恐

怖的凄凉传达了人们对死亡的厌恶之情。

2、乐生:如《日出入》、《艳歌行》、《长歌行》、又以虚幻的形式把乐

生愿望寄托在与神灵的沟通上。

四、反映战争的苦难

如《十五从军征》、《战城南》等。

第三节汉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标志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

一、善于选取独特的生活镜头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独特的视角,生动的场景,鲜活的画面,如临其境,如在眼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完整曲折故事情节

两汉乐府叙事诗多数具有比较完整的情节,而不限于撷取一二个生活片断,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都是讲述一个有头有尾、有连续情节的故事。而且情节的跌宕起伏,曲折多姿。

三、各具特色人物形象

两汉乐府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的形象,他们各具特点,绝无雷同。

诗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个性化的对话,注意细节描写,善于利用环境或景物作衬托,虚实相间。

如《陌上桑》中罗敷形象的描写,运用正面实写与侧面虚定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罗敷美的形象。

美的塑造:烘云托月法

貌:外美,实则虚之。

环境:日出

用具:青丝、桂枝

穿戴:发型、明珠、绮

观者:行者、少年、耕锄者、使君

联系: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德才,内美,虚则实之。

严辞拒使君

夸夫辱使君

第四节乐府诗的演变与影响

实现了由四言诗向杂言诗和五言诗的过渡。

魏晋文人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乐府诗与音乐分离;唐代有新乐府;后世词、曲亦称乐府。

第五章东汉文人诗

第一节东汉文人诗概况

现存东汉文人最早的完整五言诗是班固的《咏史》。

张衡的《四愁诗》是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七言歌行的先声。

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

第二节《古诗十九首》

一、何为《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梁代萧统编的《文选》。为东汉末年无名氏所作。由于这些作品风格相近,而作者姓名失传,时代不能确定,所以《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二、《古诗十九首》的内容

游子之歌,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

1、善用比兴发端和比兴寄托

2、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艺术境界

3、炉火纯青的语言表达

叠字和双关

“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秦汉文学试题库

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篇。此书原称《》,多用、、、来说理,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10、刘向的《》、《》、《》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26、汉代新体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他的代表作是《》和《》。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

小升初必备文学常识及复习资料

小升初语文必备文学常识积累——中国历史篇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春秋战国时期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 “五经”指《》《》《》《》《》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春秋战国时期 1.答案:《诗经》、《论语》 2.答案:“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答案:屈原《离骚》 4.答案: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地,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反映社会斗争的有:黄帝战蚩尤。 5、答案:儒家丘仲尼 秦汉时期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着名史学家()撰写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2、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3、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4、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1、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2、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3、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4、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秦汉时期 1.答案:司马迁《史记》鲁迅《资治通鉴》 2.答案:司马相如、班固 3.答案:《汉书》班固 4.答案:.司马迁、司马相如 魏晋南北朝时期 1.答案:.蔡琰(文姬) 2.答案:《孔雀东南飞》、《木兰辞》或(《木兰诗》)、《秦妇吟》 3.答案:1.曹操、曹丕、曹植、曹植《七步诗》曹冲 4.答案: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等… 唐宋时期 由于隋代十分短暂,文学的发展也不够典型,所以我们直接进入唐宋时期 1、初唐四杰指()、()、()、() 2、“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他们分别被尊称为()和()。 3、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以及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 4、中国文学史上的“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你知道“小李杜”指哪两位么? 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三瘦词人”的是宋代的()。 6、唐代诗人雅号:例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王维——()刘禹锡——()李贺——()白居易——()

(秦汉)古代文学 简答题

秦汉——————古代文学——简答题 1、《过秦论》的写作特点: (1)用反复的对比映衬突出其最后的中心论点,造成强大的感情落差,使作品呈现大起大落的气势。A秦朝兴盛期的天下无敌和灭亡时的不堪一击相对比。 B秦始皇子孙万代为天子的愿望和秦朝三主而亡的历史事实相对比。 C陈胜的起义军和六国诸侯进行对比。 (2)文章不仅以道路、以逻辑力量服人,而且以感情、以气势的作用动人。 A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对偶。 B使用了大量的铺比,大量的夸张渲染。 C一系列关联词与语气词的运用,从而使文章给人一种蝉联不绝。周回反复,一唱三叹的无穷韵味。 2、汉大赋的体制特点: 散体大赋(又称新体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 大赋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铺陈文采,以歌颂为主。 在内容上以写物为主,以“润色鸿业”为目的,兼有讽喻劝谏功能。 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京都、宫苑、山川等壮丽事物,以及诸侯、帝王的政治、军事、射猎等生活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的风格特征。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则是成熟之作。 主要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3、枚乘的《七发》值得注意的方面(书158-160): (1)对先秦文学的借鉴 (2)逐步盘升手法的运用 (3)移步换形和铺夸手法的运用。 (4)《七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标志着汉大赋体制的形成。 ○2标志着以地方诸王为中心的汉赋创作时代的终结和以京都为中心的创作时代的到来。 4、扬雄之赋(书164-165): 其辞赋创作可以44岁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有《蜀都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等作品。《蜀都赋》为后世京都大赋之先声。 后期有《解嘲》、《太玄赋》、《逐贫赋》和《酒赋》等。杨雄在晚年对赋的评判性的观点,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等。 5、《史记》的叙事艺术(书175-176): (1)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精心选材。如李斯自私、李广善射、扁鹊擅医、信陵君好客、王温舒残酷等。在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不排斥小事。互见法: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2)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和虚实相生手法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等的描写,即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鸿门宴》作者只实写了项羽、刘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 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说 一、秦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秦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大统一的封建帝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但严酷的专制政治统治使之很快走向了灭亡。秦在文化上推行的也是极端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文化,使秦代学术文化一派凋零,文学自然难以有所成就。鲁迅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汉文学史纲要》)。 二、汉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 汉代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昌盛时期。政治的统一、经济的强盛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汉代思想文化的主流是“独尊儒术”,经学的昌盛影响了文学观念与文学形态。但的汉代思想文化仍存在着一定的兼容性,它吸纳了道、法、阴阳等诸子思想,以及楚文化的因素,对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影响。 汉代的文学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西汉初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初创期,包括汉初至景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基本上沿袭着战国文学的余绪。主要成就在于政论散文和辞赋。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陆贾的《新语》、贾谊的《新书》,以及晁错的《论贵粟疏》等。文章思想内容的现实针对性很强,其中总结亡秦的历史经验教训的文章占有相当的数量。文章大多恢宏开阔,疏直激切,气势夺人,颇有战国文章的遗风。辞赋的代

表作家和作品,主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和枚乘的《七发》等。这一时期的辞赋创作体现着由楚辞向汉赋的过渡特征。 2.西汉中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全盛期,包括武帝至宣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是两汉的全盛时期。新体赋的创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和作品。散文主要有史传散文和政论散文。史传散文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尚有先秦文章之遗风。政论散文有经学大师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及对策文,开始向儒家典雅醇厚的文风转变。淮南王刘安主持宾客编著的《淮南子》仍承继着先秦诸子之余绪。还有桓宽的《盐铁论》等。 3.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中兴期,包括西汉元帝至东汉和帝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仍以辞赋和散文为主体。辞赋的著名作家有扬雄、班固、张衡,模拟前人和更加琢磨技巧是创作的基本倾向。散文的形式多样,作品众多,有刘向的《新序》、《说苑》、扬雄的《法言》、《太玄》、桓谭的《新论》、班固的《汉书》、王充的《论衡》等。文章的思想和风格大都受经学的影响。 4.东汉后期文学,是汉代文学的衰落和转变期,包括安帝至灵帝时期的文学。辞赋的创作出现了大赋衰微小赋兴盛的局面。张衡、赵壹、蔡邕、祢衡等人的抒情小赋的创作体现了这种转变。文人诗歌的创作也扭转了一直不振的局面,出现了《古诗十九首》那样的成熟之作。东汉后期的散文主要是政论散文,有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

D_湖南省湘东七校2019年下期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湖南省湘东七校2019年下期高三语文联考试题 (2019 年 12 月 7 日)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答案

中国文学常识问答100题(答案) 1. 《诗经》 2. 《诗经》收录的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3. 《离骚》,作者屈原 4. 《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5. 楚辞 6. 主要有三部:《左传》、《国语》、《战国策》 7. 《左传》8. 《论语》 9. 国别体10. 《谏逐客书》11. 门客12. 共叔段 13. 司马相如,班固,杨雄,张衡1 4. 《史记》,作者司马迁15. 《汉书·艺文志》,作者班固 16. 《乐府诗集》,编者是宋代的郭茂倩17 汉末文人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18. 多写五言诗,抒发了忧国治世的愿望,作品具有“慷慨悲凉”之气,被誉为“建安风骨”。 19. 陶渊明20. 王维21 七言诗22. “永明体” 讲究声律和对仗,是沈约、谢朓等人创造的。 23. 笔记体小说,作者是刘义庆24. 《世说新语》 25. 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 26.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7. 边塞诗28. 七言律诗29. 李贺 30. 白居易,有2888首诗杜甫,有1465首诗李白,有1045首诗 31. 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32.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3. 孟浩然、王维34. 高适、岑参、王昌龄 35. 李白是“诗仙”,诗风飘逸;杜甫是“诗圣”,诗风沉郁。 36. 元稹,白居易37. 李商隐、杜牧 38. 针对唐初创作中的形式主义,中唐时的韩愈、柳宗元积极倡导“尊崇儒学”、“文以载道”,提倡恢复秦汉文章传统,强调语言“文从字顺”和作家的修养,力求改变文体、文风,这就是“古文运动”。 39. 词兴起于唐五代,极盛于宋代,是由民间的“曲子词”发展而来的。 40. 《花间集》 41.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柳宗元 42. 43. 柳永44. 晏殊,晏几道45. 苏轼46. 李清照47. 辛弃疾48. 稼轩体49. 元杂剧 ;套数是由同一宫调若干支曲调连缀而成,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南吕” 是宫调名,“一枝花”是第一支曲牌名,“不伏老”是标题。 52.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53. 愿天下有情终成眷属。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试题库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文学题库一.选择题: 1.“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西周和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代 2.风、雅、颂的得名本质上是由于()。 A.诗歌的内容 B.产生的地区 C.音乐 D.产生的时代 3.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诗经》是()。 A.《鲁诗》 B.《齐诗》 C.《韩诗》 D.《毛诗》 4.赋、比、兴是《诗经》的()。 A.音乐的分类 B.内容的分类 C.艺术表现手法 D.讽刺手法 5.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是()。 A.《春秋》 B.《左传》 C.《国语》 D.《尚书》 6.我们见到的《春秋》是一部鲁国的()。 A.编年体史书 B.分国记事的史书 C.纪传体史书 D.汇集历史资料的史书 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这篇文章出自()。 A.《老子》 B.《论语》 C.《孟子》 D.《庄子》 8.屈原的《九歌》和《九章》分别有()。 A.11篇和1篇 B.9篇和9篇 C.1篇和9篇 D.11篇和9篇 9.《鵩鸟府》和《吊屈原赋》的作者是()。 A.枚乘 B.司马相如 C.司马迁 D.贾谊 10.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 A.《孔雀东南飞》 B.《离骚》 C.《木兰诗》 D.《天问》 11.汉代传习的"四家诗"中,属于"古文诗"的( )。 A.《鲁诗》 B.《毛诗》 C.《齐诗》 D.《韩诗》 12.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两部书是()。 A.《左传》和《战国策》 B.《左传》和《国语》 C.《春秋》和《左传》 D.《尚书》和《国语》 13.《子虚赋》和《上林赋》的作者是()。 A.扬雄 B.司马迁 C.司马相如 D.贾谊 14.《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2011-2012 影视文学考试试卷(答案)

2011-2012 影视文学考试试卷 填空 1. _______年底,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 答案:2000年底通用语言文字法 2. 2010年,台湾领导人_______在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开幕式上致辞,强调文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用_______《典论.论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答案:马英九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3. 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就是传说中黄帝的陵墓,是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源头的象征。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1据史料记载,中国最早的古代共同语可追溯到这一时期,即“______”,与后世古代共同语统称为“_______”。 答案:夏言雅言 4. 秦统治的时间并不长久,直到汉王朝的建立,终于形成了强大而稳定的大一统局面。“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汉文化,取代了“____________”。 答案:汉族汉字汉语华夏文化 5. 戏曲道白,过去有“_________________”之说,戏曲中的“____ ____ ____ ____”四个功法中,____功被认为最难掌握。 答案:千斤白,四两唱唱、念、做、打念 6.对普通话的规范包括:一、__________: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二、__________: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三、_________: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蓝本。 答案:语音规范词汇规范语法规范 7. ___________批准《汉语拼音方案》,并确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 答案:全国人大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语规范化

古代文学先秦--秦汉部分试题库

选择题: .“百家争鸣”地局面出现在(). .西周时期.西周和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秦代 .风、雅、颂地得名本质上是由于(). .诗歌地内容.产生地地区 .音乐.产生地时代 .我们今天所见到地《诗经》是(). .《鲁诗》.《齐诗》 .《韩诗》.《毛诗》 .赋、比、兴是《诗经》地(). .音乐地分类.内容地分类 .艺术表现手法.讽刺手法 .我国最早地历史散文集是(). .《春秋》.《左传》 .《国语》.《尚书》 .我们见到地《春秋》是一部鲁国地(). .编年体史书.分国记事地史书 .纪传体史书.汇集历史资料地史书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这篇文章出自(). .《老子》.《论语》 .《孟子》.《庄子》 .屈原地《九歌》和《九章》分别有(). 篇和篇篇和篇 篇和篇篇和篇 .《鵩鸟府》和《吊屈原赋》地作者是(). .枚乘.司马相如 .司马迁.贾谊 .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地一首叙事诗是(). .《孔雀东南飞》.《离骚》 .《木兰诗》.《天问》 .汉代传习地"四家诗"中,属于"古文诗"地( ). .《鲁诗》.《毛诗》 .《齐诗》.《韩诗》 .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性最强地两部书是(). .《左传》和《战国策》.《左传》和《国语》 .《春秋》和《左传》.《尚书》和《国语》 .《子虚赋》和《上林赋》地作者是(). .扬雄.司马迁 .司马相如.贾谊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 .《乐府诗集》.《玉台新咏》 .《文选》.《古诗源》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四句诗出自《古诗十九首》地().文档来自于

网络搜索 .《涉江采芙蓉》.《青青陵上柏》 .《迢迢牵牛星》.《青青河畔草》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诗题为(). .《垓下歌》.《大风歌》 .《秋风辞》.《瓠子歌》 .《报任安书》地作者是(). .司马迁.司马相如 .司马谈.东方朔 .《汉书·苏武传》地作者是(). .司马迁.司马相如 .司马谈.班固 .汉代传习地"四家诗"中,不属于"今文诗"地( ) .《鲁诗》.《毛诗》 .《齐诗》.《韩诗》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一志兮."这几句诗出自屈原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招魂》.《离骚》 .《九歌·国殇》.《九章·橘颂》 .《两都赋》地作者是汉代著名辞赋家(). .张衡.扬雄 .枚乘.班固 .《五噫诗》地作者是(). .梁鸿.班固 .秦嘉.张衡 .《古诗十九首》地创作时代是(). .建安时期.东汉末年 .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 .被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地是(). .《后汉书》.《汉书》 .《史记》.《战国策》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这句评论秦代文学地话出自().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中国小说地历史变迁》.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 .先秦历史著作中被认为是战国时期地史料汇编地是(). .《春秋》.《左传》 .《国语》.《战国策》 .战国诸子中最有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精神地文学家是(). .荀卿.韩非 .庄周.孟轲 .先秦时代,儒家学派两位代表人物地大师是(). .孔丘和荀卿.孔丘和左丘明 .孔丘和庄子.孔丘和孟轲 .下列诸子书中属于语录体地是().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文化 1.练高考 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秦汉时期文学常识

Day3秦汉时期 1.《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 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全书共130篇,分为本纪(12)、世家(30)、列传(70)、书(8)、表(10)五部分。是“二十五史” 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 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史记》,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3.“汉赋四大家”是:扬雄《甘泉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 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归田赋》。 4.《孔雀东南飞》是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民间 叙事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5.“三纲五常”: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所谓 “三纲五常”,就是”纲常“,它是我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 ?三纲:“父为子纲”(父母是子女的纲领,领路人)、“君为臣纲” (君为主,臣为从;臣不能违背君主);夫为妻纲(夫为主,妻为从) ?五常:仁、义、礼、智、信

Day3秦汉文常练习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府双壁”和“乐府三绝”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纲五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模拟试题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练习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____________》;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是《____________》;至今为止世界上页数最多的丛书是《____________》。 2、中国最著名的石窟有____________、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____________等。 3、孔子提出的“仁”的内涵是____________。 4、秦始皇统一天下,为建立统一文化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度同制、行同伦和地同域。 5、《诗经》中的“__________”和以__________为代表的楚辞,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个典范。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商代对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集中反映在( )。 A.铜器 B.迁都 C. 使用文字 D.建筑 2、《诗经·小雅·北山》中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的是( ) 。 A.家国同构 B. 封国制度 C. 家族制度 D.宗法制度 3、最能体现辩证整体性的是()。 A.数学 B. 中国古代医学 C.农学 D.地理学 4、中国古代的数学家()曾求出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3.之间。A.刘伟 B.祖冲之 C. 刘徽 D. 秦九韶 5、()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易传》 B. 《诗经》 C. 《论语》 D. 《史记》 6、下列哪项不属于制度文化层的?( ) A. 家族制度 B. 婚姻制度 C. 官吏制度 D.服饰文化 7、“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 ( )的提法。 A.黄帝 B. 董仲舒 C.鲁班 D.伏羲 8、()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磁铁极性的国家。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阿拉伯 9、早在公元前1000年的()时期,中华先民便有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观念。 A.西周 B.先秦 C.两汉 D.魏晋 10、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可见,一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脱离()的指导。 A.“诗” B.“学” C.“礼” D. “经”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10分)

(完整word版)秦汉文学试题库.docx

第二编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又称为《》。此书内容驳杂,所以《汉书》把它列为“”。因出于众人之手,文章风格不完全一致,但其中有些文章精练短小,文风,用事说理颇为生动,仍然可以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的主张,后面连用了“”、“”、“”三个寓言。 3、李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 )的《》,又名《》,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李斯虽为羁旅之臣,然其抗言陈词,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气势,此文成为后世的楷模。 4、秦时民间尚有歌谣流传。见于(晋)杨泉《物理论》,而(汉末)陈琳《饮马长城窟行》已经引用的秦代长城歌谣是:,。, 。 5、汉初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最杰出的文人是。 6、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7、贾谊的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此文分上、中、下三篇,中心是指 斥、 、在政治上的过失,分析、总结秦王朝的原因与教训。他的《论积 贮疏》的主旨是建议汉文帝重视。他的《陈政事疏》,又名《》,是贾谊系统地阐述自己主张的一篇长文,被称为“万言书之祖”。 8、晁错的名作《》上承贾谊的《论积贮疏》而发, 进一步提出务农贵粟的主张。 9、《淮南子》是汉代皇室贵族淮南王招集门客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共21 篇。此书原称《 用、、、 》,多来说理,具有 很强的文学色彩。 10 、刘向的《》、《》、

《》是汉代记事散文的代表。这三本书都是历史故事 集。他编写这些历史故事,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要,。他的政论散文《谏营昌陵疏》是为劝汉成帝营 造昌陵而作,主旨是提倡与,反对与。 11、扬雄仿《周易》作《》,仿《论语》作《》。 12 、《盐铁论》的作者是。此书在形式上,以“”、“”为一方,以“丞相”、“御史”为另一方,进行辩论,形成了体,这是散文的新发展。 13 、西汉有一些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书信体散文,如邹阳的《》、枚乘的《谏吴王书》、司马迁的《》、杨恽的《报孙会宗书》等,而以的《》为代表。 14、都以吴越争霸为主要线索,又都是出自吴越文士之手的两部历史散文是 《》与《》。 15、《论衡》一书的写作宗旨是。 16、堪称汉代文学标志的新文体是。 17、汉赋可分为、和三类。最典型的汉赋是。 18、汉初的赋是从脱胎而来的,所以叫。 19 、汉初骚体赋的代表作品是的《》和《》。 20、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一类汉赋是。 21、以主客问答作为定型结构形式的一类汉赋是。 22、汉代新体赋的主要特征是,。 23、标志着汉代新体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的《》。它的创作意图是。 24 、枚乘《七发》依次所写的七件事是音乐、饮食、宫苑、、、、和。 25、写赋的目的不在主观抒情,而在讽谏,始于的

秦汉文学思考题22

秦汉文学思考题 1、如何理解“秦世不文?” “秦世不文”指的是:文章没有文采,学术一片荒芜。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原因:一、是秦王朝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历史功绩是伟大的,然而它在文化思想上采取禁灭《诗》,《书》,取缔百家之说,坑杀儒生扼杀自由等严酷的专制政策,这对学术与文学是一次严重的摧残,造成了秦文学的萧条和荒芜; 二、是秦在位时间短暂; 三、文化底子薄 2、两汉文学的概况如何? 一、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1)王者一统天下理想的实现,汉人形成了苞括宇宙、总揽天人、雄视古今的心胸与气魄,激荡着浪漫主义豪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汉代文学的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都呈现出兴旺的景象,二者相互促进,有力地推动了汉代文学的发展。 2)封建君主专制使汉代士人独立人格心理严重失落。汉代文学在表现士人的进取精神时,把圣主贤臣的结合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当这一理想无法实现时,就产生了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二、汉代的文学样式及分期 1)汉代的文学样式包括赋、散文(政论文、史书)、诗歌(乐府、文人诗)。 ①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东汉班固的《汉书》与之齐名。 ②两汉诗歌以乐府诗和五言诗成就最为显著。两汉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又一种新诗体。 ③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2)分期 汉文学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 3、两汉经学对两汉文学有何影响? 一、汉代多数作家都受过经学教育,他们成为沟通文学和经学的重要媒介,汉代文学和经学的互渗互动,主要是通过他们实现的。 二、汉初儒生通过注经来发表自己的政治文化学术观点。 三、经学兴盛,文学沦为经学附庸 四、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文学思潮很大程度上是经学的延伸和具体化。 4、汉赋产生的原因有那些? 一、赋的渊源 《诗经》是赋的远源,《楚辞》是赋的近源,另有先秦纵横家铺张恣肆、左右驰骋之文。 二、汉赋的渊源 1)汉赋在结构上常用假设人物对话应答组成文章,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已用此形式。 2)汉赋的用韵与铺陈的表现手法受《诗经》影响; 3)汉赋继承了《诗经》到楚辞的颂美讽谏精神(散体大赋); 4)汉赋抒写文人士子的个人哀怨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骚体赋),这同样是从《诗经小雅》到楚辞中的重要内容; 5)汉赋的铺张扬厉承之于先秦纵横家恣肆驰骋之文。 三、汉赋兴起的社会文化原因:汉诸侯王的奢靡

昌盛的秦汉文化1 习题(含答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1 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34.0分) 1. 2014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也有一项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麻沸散。它问世于() A. 春秋战国 B. 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2. 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 扁鹊 B. 张仲景 C. 华佗 D. 蔡伦 3. 造纸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传入欧洲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人物中对造纸术的完善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A. 蔡伦 B. 祖冲之 C. 张仲景 D. 郦道元 4.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A. 发明了造纸术 B. 改进了造纸术 C. 研制成“麻佛散” D. 计算出圆周率 5. 下列属于华佗的成就的有() ①编著《伤寒杂病论》 ②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 ③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④编制强身健体的五禽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6. 被称之为医圣的是() A. 蔡伦 B. 张仲景 C. 华佗 D. 孙思邈 7. 资源回收与再生利用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理念,在客观上践行这一理念的汉代人物是() A. 司马迁 B. 张仲景 C. 华佗 D. 蔡伦 8. 下列组合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蔡伦--“蔡侯纸” B. 贾思勰--《齐民要术》 C. 张仲景--“五禽戏” D. 王羲之--《兰亭序》 9. 下列属于汉代名医华佗的成就是() ①创制被称为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的“麻沸散” ②著有《伤寒杂病论》 ③创建“四诊法”,是中医至今沿用的方法 ④编了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0. 东汉时期,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技术的是() A. 张衡 B. 蔡伦 C. 祖冲之 D. 贾思勰 11. 一个东汉的地主会计算自家的田亩面积,他的知识可能会来自下列哪本书() A. 《齐民要术》 B. 《九章算术》 C. 《天工开物》 D. 《水经注》 12. 纸的出现是人类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下列人物中与纸的改进直接相关的是() A. 屈原 B. 张衡 C. 蔡伦 D. 毕昇 13. 2015年10月,因青蒿素的发现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有人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其实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过一位中医名家,并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主要功绩是()

六年级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小学生必备文学常识试题大全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国的朝代,帮助大家以后的学习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是《》 2."四书五经","四书"|指《》《》《》《》,"五经"指《》《》《》《》《》 3.我国的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他的代表作《》为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4.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鲧禹治水这些神话故事中解释自然现象的有()、()、();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有()、()、();反映社会斗争的有()。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孔子是()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字(),他不仅是一位思想家,还是一位()家。 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司马光的《》并称"史学双壁" 7. 汉赋四大家:()、扬雄、()、张衡 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是《》,作者是东汉的() 9、西汉文章两司马指的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 10.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是()。 11.乐府双壁指的是《》、《》加上《》为乐府三绝。 12.建安"三曹"指的是( )、( )、( ),"七步之才"这个成语就是由()的《》诗得来的。其实建安曹家人才辈出,你还记得那个称象的男孩吗他叫什么名字 13. 魏晋南北朝诗人,被钟嵘《诗品》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是(),你能写出一个他的作品的名字么 14.初唐四杰指()、()、()、() 15."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这里的"李杜"指的是()和()。

秦汉文学试题库

第二编秦汉文学 一、填空 1、秦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理论著作是《》 2、《察今》一文选自《》,此文为了说明“先王之法不可法”的主张。 3、秦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是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此文的主旨是“逐客对秦不利”。 4、代表汉初政论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家是____________,他和__________被鲁迅称为“西汉鸿文”,他的政论文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并做有骚体赋《______________》 5.汉代大赋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___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子虚赋》和《上林赋》。这两篇作品不写于同时,但内容连贯,构思一贯,结体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6、司马迁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 7、《法言·吾子》《甘泉赋》《长杨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8、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东汉辞赋创作中,张衡、班固是代表性的。张衡的辞赋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班固的辞赋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 10、无名氏的《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称为“五言诗冠冕”. 11、汉乐府继承了《诗经》开创的文学传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在叙事诗方面,创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王充作有《____________》。 二、解释 1、汉赋四大家

最新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 文化产品 B. 文化内涵 C.文化现象 D. 文化事象 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 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 ) A. 羌 B. 吐蕃 C.鲜卑 D. 回纥 3.“书楚语,作楚声”一语说的是() A. 中原文化 B. 齐鲁文化 C.巴蜀文化 D. 屈原文学 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首先面临的特点是() A. 大地域上自然环境优越 B. 大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 C.大地域上人口构成多族群 D. 大地域上人口构成较松散 5.红山文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大地区人群的( ) A. 社会生活 B. 精神生活 C.物质生活 D. 家庭生活 6.夏作为我国第一代王朝,历时近() A. 七百年 B. 六百五十年 C.六百年 D. 五百年 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 A. 政治观念 B. 经济观念 C.国家观念 D. 文化观念 8.我国市商贸易有一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用货币是在() A. 夏朝时期 B. 商周时期 1

C.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9. 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 A. 一次同余式组解法 B. 二次同余式组解法 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 D. 高次同余式组解法 10.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 《神农本草经》 B. 《伤寒杂病论》 C.《素问》 D. 《本草纲目》 11. 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 公元 2 世纪 B. 公元 6 世纪 C.公元 8 世纪 D. 公元 12 世纪 12. 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 A. 宗族 B. 家庭 C.什伍里甲 D. 个人 13. 科举制建立与全面推行的时代是() A. 明代 B. 宋代 C.汉代 D. 隋唐 14.《诗·小雅·北山》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主要 表现的一项制度是 ( ) A. 分封制 B. 什伍里甲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 九品中正制 15. 在下列先秦典籍中,对辩证思维作了大量简明而深刻论述的是() A. 《周易》 B. 《管子》 C.《商君书》 D. 《韩非子》 16. 在中国传统哲学“知行观”中,提出“知先行后”主张的思想家是() A. 荀子 B. 程颐 C.王阳明 D. 王夫之 17.董仲舒说:“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这说明,他认为教育 应 ( ) A. 止于至善 B. 学思结合 C.教学相长 D. 德育和智育并重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