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

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
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

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

灸法本身应该是既能补虚又能泻实,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说灸法仅属温补的观点既不附合基本理论,更不符合中医实践。这里我们说说艾灸的补法和泻法有什么不同。1、操作方法早在《针灸大成?艾灸补泻》篇则对古人的补泻方法作了更详细的说明和补充,指出:“以火补者,毋吹其火,须待自灭,即按其穴;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补益就是将艾点燃以后使其所产生的热缓慢地传人体内,施灸后又立即、快速地按住施灸的穴位,其目的是使正气聚而不散,从而达到补其不足的目的,这就是艾灸的补法。以火泻者,速吹其火,开其穴也。意思是说艾灸的泻法是在艾点燃之后,不断地进行吹火,以使艾火迅即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很快传人体内。在艾灸以后不去按压施灸的部位,其目的是使机体内所藏之热邪能随艾火之热发散到体外,达到驱邪外出,起到泻热泻实的作用。

2、操作手法

如何做才能掌握施灸最佳刺激量既可达到预期补泻效果提高疗效,又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那?在中医思想体系与治疗原则指导下艾灸补泻大致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施术。首先从艾灸施术本身来讲。补法主要选用艾条雀啄灸、温和灸、回旋灸,其主要作用是促进人体生理功能,解除过度抑制,引起正常兴奋作用。泻法则采用直接灸、灯火灸这些刺激性较强的方法,使患者产生强烈的温热刺激是邪气得泻。

3、腧穴的选择

其次从辨证选灸穴来说,腧穴比喻人体的门户,腧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反应病证、协助诊断和接受刺激、预防疾病两方面,其治疗作用有区域性、整体性、双向调节性、相对特异性、协同性等,也就是说每个穴位,一般都有其主治的特异性。选用不同的腧穴灸治,也常能收到不同的补泻治疗效果。根据腧穴的特性合理选穴施灸可提高灸治疗效。如气海为补气要穴,对于气虚患者选取气海穴施灸就属补法;又如温和灸百会可治胃下垂、子宫脱垂及脱肛等病,能起到补气升提之功效;阳气暴脱者用大艾盒大灸神阙,虽火力峻猛,其功效为峻补回阳救脱,同样是神阙穴而阴寒凝结的腹痛,用缓灸法达到的是逐寒外出泻法之能;肺俞穴为解表散寒穴,对于风寒表证者在肺俞穴处化脓灸或一般灸则可达疏风解表,宣肺散寒就属泻法了;而用蒜泥敷灸或雀啄灸涌泉穴治疗咯血、鼻衄等症,则能泻火止血。

4、药物的不同

根据不同疾病的性质,在治疗时选择相应性味、功能、主治功效的药物加入艾条中(药艾);或是隔于艾柱下(隔物灸);或施灸材料(如桃枝、桑枝、硫磺、黄蜡等)施术,也会产生不同的补泻效应。选择偏重于补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补的作用。如附子饼隔物灸则多用于补虚助阳,治厥逆、阳痿、遗精;隔姜灸温经散寒;丁香敷灸温中降逆、温肾助阳而治虚寒腹泻、阳痿、阴冷;五倍子敷灸固精敛汗而治遗精、遗尿、自汗、盗汗;隔胡椒温中散寒而治心腹冷痛等。选用偏重于泻的药物进行隔物灸或敷灸就能起到泻的作用。如甘遂敷灸则多用于逐水泻水;还有隔蒜灸解毒消肿杀虫而治痈疽疖肿癣疮;斑蝥敷灸攻毒蚀疮、破血散结而治痈疽、咽喉肿痛、瘰疬;毛茛敷灸利湿消肿止痛而治鹤膝风、恶疮痈疽、胃痛;石龙芮敷灸解毒消肿而治痈肿疮毒、蛇虫咬伤;威灵仙敷灸祛风除湿、通经止痛而治风湿痹痛;板兰根敷灸清热解毒而治腮腺炎;簿荷敷灸疏散风热而治流感等。如隔蒜灸解毒杀虫,隔附子灸可回阳固脱,隔姜灸可祛寒温中,此三种隔物灸就寓有补泻之意。另如桃枝灸可温经散寒,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而桑枝灸对疮伤已溃者可“补接阳气,去腐生肌”,其补泻作用显然与前者有别。总的来讲灸疗的补泻作用与穴位功能、临床证候、灸疗刺激量的大小(包括:灸治方法、艾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灸疗时间的长短)、病变的部位及患者的体质等密切相关。临床上无论运用何种补泻,都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灵活运用,方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艾灸分补泻,且灸法补泻效应是通过调控施灸刺激量而实现的,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副作用的重要途径。

艾灸保健袪病13穴

艾灸强身袪病不争的事实,艾条灸操作方便没有痛苦,长期坚持也有很好的效果,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常灸的一些穴位。

1、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

(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

(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艾条灸5~7分钟。

2、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3)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艾条灸3~7分钟。

3、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

(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

(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艾条灸5~7分钟。

4、迎香穴:抛掉鼻炎和鼻塞属手大肠经脉的穴道。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作用:(1)按压迎香穴,能够治疗各种鼻症,如鼻腔闭塞、嗅觉减退、鼻疮、鼻内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压此穴,对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等也有一定疗效;

(3)在中医临床中,还利用此穴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或痉挛、面部痒肿、面部组织炎、喘息、唇肿痛等;配阳陵泉治胆道蛔虫病。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艾条灸3~5分钟。

5、合谷穴:牙痛是病也不怕位置:属于手大肠经经脉上的穴道,当拇指和食指伸张时,在第一、二掌骨的中点,稍微偏向食指处。

作用:(1)合谷穴为全身最大剌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而通经清瘀;

(2)能治头面的各种症状,不但对牙齿、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还能止喘、疗疮等;

(3)长期按压此位,对反射性头痛、耳鸣、耳聋、扁桃体炎、视力模糊、呼吸困难、肩胛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

(4)能治疗一些妇科系统的疾病,如痛经、闭经、催产等。自我按摩:每次按压左右手各1-3分钟。艾条灸3~7分钟。

6、内关元穴:按抚你的胃,体贴你的心属手心包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的横皱纹的中央,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中央部位。取穴技巧: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主治:(1)这个穴位对怀孕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泻、痛经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2)长期按压此穴位,对心绞痛、精神异常、风湿疼痛、胃痛、中风、哮喘、偏瘫、偏头痛、产后血晕、忧郁症,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理作用;

(3)长期按压此穴,还能够治疗失眠、心悸等;配外关穴,治疗落枕。艾条灸10~15分钟。

7、天宗穴:美体健胸按天宗属于手小肠经经脉之穴道,在肩胛冈中点下窝的中央,或者肩胛冈中点下缘,下一寸处。

主治:(1)按压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经络、活血理气的作用;

(2)此处穴位,是治疗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对于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显的疗效;

(3)按压此穴,能够治疗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上肢不能举等局部疾病;

(4)长期按揉,还对气喘等症具有改善作用;自我按摩:穴位处有酸胀感,先左后右,如有人帮助,也可双侧同时按揉1-3分钟。艾条灸20~30分钟。

8、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位置:关元穴又称丹田穴。属任脉的穴道,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就是这个位置。取穴技巧:正坐,双手置于小腹,掌心朝下,左手中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

(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自我按摩: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基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胀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揉,先左后右,每次大约1-3分钟。艾条灸10~20分钟。

9、涌泉穴:缓解腰酸背痛找涌泉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处,第二、第三趾的趾缝纹头端和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1)长期按摩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开郁;

(2)按摩此穴,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风、高血压、不孕、月经不调、阴痒、糖尿病、更年期障碍、肾脏疾病。自我按摩:左右脚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钟。艾条灸20~30分钟。

10、长强穴:便秘腹泻好帮手属督脉的第一穴道,在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

主治:(1)按摩此穴,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畅通,还能治疗便秘,并且能迅速止腹泻;

(2)长期按压此穴,具有通任督、调肠腑的作用,对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等疾患,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长期按压此穴,还对阴囊湿疹、引产、阳痿、精神分裂、癲痫、腰神经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和改善功能;自我按摩:每天分别用左右两手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艾条灸10~15分钟。

11、足三里:常按足三里,胃病远离你这是一个保健大穴。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为“三里”,此穴位于人体下肢,为了和手三里区别,故称为“足三里”

主治:(1)此穴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具有预防治疗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够祛病延年,所以也称长寿穴。

(2)经常按摩,能够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防治肠胃疾病,对胃肠虚弱、胃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疗效;

(3)长期按摩此穴对于胸中瘀血、乳瘫、心腹胀满、脚气、眼疾等病症,也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4)按摩此穴,还能增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等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都有疗效。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钟。艾条灸20~30分钟。

12、三阴交穴:妇科疾病的克星三阴交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此穴交会。此穴物质有脾以提供的湿热之气,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属足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1)此穴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

(2)按压此穴能治疗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遗精、遗尿、阳痿等;

(3)按压此穴,能够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泻、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下肢麻痹、神经痛、脚气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得到缓解;

(4)三阴交穴能排除瘀血,产生新血,经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减头皮屑。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钟。孕妇禁按。

13、委中穴:腰痛背痛求委中属足膀胱经经脉上的穴道。在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1)按摩此位,具有通络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2)长期按此穴位,对腰背、腿部的各种疾病,如腰腿无力、腰痛、腰连背痛、腰痛不能围侧等,都有良好的疗效;

(3)长期按此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四肢发热、热病汗不出、小便难,以及中暑,急性胃肠炎、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颈部疼痛、下肢瘫痪,臀部疼痛、膝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等病症;配大肠腧穴,治疗腰痛;自我按摩:食指放在膝盖里侧,就是腿弯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压,有酸胀感。每次左右两侧各按揉1-3分钟,也可双侧同时按揉。艾条灸15~25分钟。

头痛、眩晕可常灸百会

百会是按摩和艾灸针刺的常用穴位,位于大脑顶部,所以对于治疗头部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百会又是诸阳之会,所以艾灸百会对阳虚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具体位置: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取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保健功效: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可以激发和增加体内的阳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节大脑功能的要穴。百脉之会,贯达全身。头部是诸阳之会,百脉之宗,而百会穴则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所以能够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头痛患者脑组织含氧及血流量明显降低,艾灸和按摩百会穴能改善脑组织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及血流量,从而起到通络止痛的效果,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低血压、失眠、神经衰弱、中风失语等症。

适合人群:中风、头痛、眩晕、低血压、脱发、耳鸣、失眠、鼻炎患者等。

保健方法:

头痛、眩晕——(1)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每次100下;(2)叩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叩击百会穴,每次10下;(3)按压法: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变良好。

低血压——可用艾条悬雀啄灸。点燃的艾条一端与百会穴之间并不固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上述二法每次约灸15~20分钟。或用手掌按摩头顶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注意,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脱发——可以采用点揉法。点住百会以后,用力向下按,按住坚持5秒钟,然后揉5下,揉就是局部揉,不要移动。揉5下之后沿着头部正中线再往上,直按揉到后脑勺的枕外隆突。

失眠——每天临睡前按摩百会穴。每次用保健木梳梳头5分钟,从而保持心情舒畅,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

过敏性鼻炎——拍打法。拍打时,以能忍受的范围为限。早上起床出门前,可先拍打一阵子;到了工作场所或学校,只要有空,也可再多拍打几下,让鼻子舒服些。更有助于缓解过敏性鼻炎的不适症状。

艾灸—扶补人体阳气第一方

中医养生中我们讲阴阳平衡,那么什么是阳气呢?

阳气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首先,阳气是生命的根本。阳气是我们身体的能量,我们每天的活动都在损耗着我们的阳气,每一个人都需要补充阳气。

既然阳气那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补充人体阳气呢?武国中著《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中说道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艾灸养生特别讲究选择天时、地利、人和 (1)

艾灸养生特别讲究选择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立春用巳时,春分用未时,立夏用酉时,立秋用戌时,秋分用午时,立冬用亥时,冬至用寅时。此乃合四时之正气,全天地之造化,灸无不验。 时辰说明:立春用巳时,指的是在立春之后的第一个巳时。如在立春交接时之前,就不属于立春了。 一般来说:春灸气海,冬灸关元。月初用补法(艾条温灸为补),月满用泻法。 此外,也可以根据人体气血运行规律选择日子和时辰以及穴位。如:补法,足三里用上午9-11点,三阴交用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泻法:命门和肾腧用下午3-5点,涌泉用下午5-7点。日子根据五行对五脏,五脏对五经以及五行生克关系来选。 地利:选择环境好的安静地方,最起码要干净透气,且不能有风。 人和:清心寡欲,暂时远离人事! 艾的选择: 有条件的话,以农历三月初三或五月初五采的在湖北蕲州向阳产的采后存放多年的陈艾为最好! 艾灸的补泻: 针所不宜,灸之所宜。如:肚脐,经说不针,灸则大宜。阴阳皆虚,则艾灸最宜。经陷下者,艾火补之,灸完后,急按其穴;经络实者,猛艾火泻之,开其穴。 阴阳者,最难之处在于弄明阴也有阴阳,阳还分阴阳。脏腑阴阳,互为表里,辨症首辨此,方可选穴位,方可开药方。然脏、腑又各分阴阳:阴者,血也;阳者,气也。 一般大病、久病之人,阴阳皆虚,指的是脏腑同虚,气血也同虚。此时,须懂扶阳。艾火温和,大扶阳气,价格便宜,穷者最喜。 点艾火:

青油灯火或者蜡烛火为佳。 需灸时间: 越久越好,以平为度。就是感觉畅通了就行了。 取穴法: 坐点穴则坐着灸;卧点穴则卧着灸;站点穴则站着灸;四肢须直,否则若穴位不正,徒破好肉耳。 灸火先后: 先灸阳经,后灸阴经;先左渐下,再右渐下;先少后多;皆宜审之,权衡用之。 灸后调摄: 不可马上喝茶,空解火气;不可马上吃饭,空气滞;饮食清淡为主;远离人事;清心寡欲;生冷宜忌。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艾条灸考核评分标准.doc

艾条灸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 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计分 _____ 项目考核内容分值评分要求扣分评估1、核对医嘱:治疗卡、床号、姓名。 3 一项未核对或不准确扣 2 分,扣完为止。 10 分2、评估患者:体质及艾灸处皮肤情况、既往病史、有无禁忌症、 5 一项未评估扣 1 分,扣完为止。 目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心理状态、对疾病耐受程 度和对治疗疾病的信心。 3、评估环境:环境整洁、舒适、安静。有条件的病房应调节室 2 一项不合要求扣 1 分,扣完为止。 温 22~240 c, 必要时屏风遮挡。 计划1、预期目标 : 各种虚寒性病证,如胃脘痛、泄泻、风寒痹痛、 2 回答漏 1 项扣 1 分,回答不完整酌情扣分。 15 分疮疡久溃不敛,月经不调等临床症状解除或缓解;预防疾病, 保健强身。 2、准备:前 4 项不到位每项扣 1 分,按七步洗手法洗 ( 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鞋穿戴整齐,修剪指甲、洗 6 手,未洗手或方法不正确扣 2 分,扣完为止。 手,戴口罩。每缺一项扣 1 分,扣完为止。 ( 2)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卫生纸、小7 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 实施1、用物携至床旁,再次核对床头卡、治疗卡、床号、姓名,与 5 一项不合要求扣 1 分,未与患者解释交流全 60 分患者交流 , 做好解释。扣,解释交流不到位酌情扣1—4 分。 2、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防寒和保护患者隐私。 5 一项不合要求扣 2 分,扣完为止。 3、取穴,做好标记。8 取穴不正确全扣,未做标记扣 3 分。 4、撕开艾条的外包装,将艾条点燃,①温和灸:对准施灸部位24 一种方法实施不正确扣 8 分。 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约2-3cm 熏烤,以患者局部皮肤有 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出现红晕为度。一般每穴或患处施灸 10-15 分钟。②雀啄灸:对准施灸部位的皮肤,像鸟雀啄食 一样,一上一下的施灸,给施灸的局部一个变量刺激。每处 5 分钟左右。③施灸时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并 向左右或上下方向反复旋转或移动施灸。可施灸 20-30 分钟。 5、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并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 5 不合要求全扣。烧伤患者皮肤或烧损衣被此 盘中,防止烧伤。项操作不合格。未及时弹灰或方法不正确扣 2 分,扣完为止。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 4 一项不合要求扣 2 分,扣完为止。 7、助病人整理衣着,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酌情开窗通风。 4 一项不合要求扣 2 分,扣完为止。 8、清理用物,洗手,作记录。 5 一项不合要求扣 2 分,未记录或记录有误全 扣。 评价1、患者:体位合理、感觉舒适、皮肤无烫伤,衣物无烧损,症 5 一项不合要求扣 1 分,扣完为止。 10 分状改善。 2、护士: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方法准确,部位准 5 一项不合要求扣 2 分,扣完为止。 提问注意事项等 5 分 酌情扣分 5 分 监考人 __________________监考时间 ______年___月__日

艾灸之精髓

30一艾灸的历史 用艾做灸,起源于何时,虽无从考究,但《孟子.离娄》早就说过:“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以看出,在当时不仅用艾做灸已经成为常规,而且艾是越陈越好的这一性能也被众人所知。 最早的灸法专著出自汉代的曹翕,著《曹氏灸方》七卷。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倡针和灸并用,在唐代灸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专业的灸师。宋代的西方子对灸学研究更是炉火纯青,著有《明堂灸经》和《备急灸法》。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次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艾灸用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清代的艾灸专著《神灸经论》与《灸法秘传》,对灸法的认识和应用又上一层楼。18世纪日本的艾灸专著《仲介》中有“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对灸法倍加推崇。至今,日本人视灸足三里为养生长寿之道。日本的针灸家泽田健也为灸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世纪,我国一代灸疗实践大师周楣声更是继承和发扬了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一智慧疗法。 “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这一历史情况是由于多种原因才导致的。原始的灸法,痛苦较大,加上艾灸时多要宽衣解带等因素,艾灸的地位逐步江河日下。近年来,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价格日益升高,针药等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又随着灸法和灸具的改良发展,有识之士和专业学者不断地呼吁提倡艾灸这一自然疗法,加上艾灸的卓著疗效,对不少病症超出针药之上。这一调动人体自身潜能防治疾病的方法又渐渐恢复了本具的生命活力。当然,实际地说,灸针药的作用各有所长,是互补的。 二灸疗的古今观点 “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离娄》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内经》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所宜”《医学入门》 “所谓无病而自灸也”《庄子》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内经》 “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医宗金鉴》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扁鹊心书》 “灸火,大有奇功,凡病皆因气血壅滞,不得宣通”唐。孙思邈 “气流通即是补,非必以参芪为补也,气流通即是泻,非必以硝黄为泻也”明。龚居中 “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所不宜。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也。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迫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实病得火而解者,犹火能消物,有实则泻之之义也。痰病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也。若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攻拔之。”明。龚居中 “人于无病时,常灸神阙、关元、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扁鹊心书》“腰足不仁,行步力少,乃房室伤肾,以致骨萎,急灸关元五百壮”。“关元主诸虚百损”《扁鹊心书》“若要安,三里不能干”《医说》 “虚者灸之使火气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医学入门》 “妇人产后,热不退,恐渐成劳瘵,急灸脐下三百壮。”《扁鹊心书》 “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入脏腑,通十二经。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不知艾故也。”宋。窦材 “形与神俱,心平寿自长”无名氏 三艾叶 艾叶,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也。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暖子宫,通十二经,回垂绝之元阳。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以湖北蕲州产者为道地药材。艾叶是越陈越好,不会失效或过期。随身携带一套用具,则百病的治疗均在其中,何乐而不为呢? 艾叶用手揉之不碎,而成绒,就如人身上密密麻麻纵横交通的经络。其余叶子揉之皆碎,选择艾叶作为灸材是我们祖先的智慧。 古人用艾绒作为灸材,自最初试用筛选以至成为常规常法而载典籍,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沿用至

中医常说的“病于内必形于外”

中医常说的“病于内必形于外” 我们常说“相由心生”,而事实上,容貌其实是由人体的内脏健康程度决定的,因为五脏六腑是人体的根本,内脏越健康,则皮肤越好,气色越佳,而脏器病变,则会在面部有所显现!要知道,虽然皮肤位于人的体表,但却是人体的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与整个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关系密切,就象人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内脏出了毛病,就会在皮肤的表面表现出来,中医常说的“病于内必形于外”就是这个道理。 1、肺病在面部的表现①两眉间发暗,为肺部久病。②右侧脸颊特别是颧骨处发红,为肺有热病,但是在未发将发之时。③肺初病者,特别是初受风邪,在面部再现为两眉上发白。4、喘息鼻张者为肺病已久。 2、心病在面部的表现①印堂暗红,为心部久病。②上下两唇出现赤色为心病初期。③舌卷短、两颧出现界限分明的赤色为心病已久。 3、肝病在面部的表现①鼻梁中部发暗、发锈为肝部久病。②两目下发青,面色污浊,象总也洗不干净,为肝病初起。③左面颊特别是靠近鼻翼处出现暗红色,为肝未病将病之时。 4、脾病在面部的表现①鼻头色暗黄,兼有丘疹,为脾胃病已外。②整个鼻梁色黄为脾病初期。③唇部色泽暗淡,脸部及四肢肌肉松懈下垂,为脾病渐进。 5、肾病在面部的表现整个面色黎黑垢浊,下眼睑肿,色黑,

为肾久病。 下面,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五脏决定美丽! 人的五脏,即心、肝、脾、肺、肾,它们虽然深居胸腹之中,却能把所制造的各种物质源源不断的供给头面。所以说人的面部皮肤靠脏腑之气温养,另一方面通过面部皮肤的改变也可以测知脏腑的功能状态。1、心脏与皮肤心脏在人体内主宰血液的运行,濡养头面及皮肤,使面部皮肤红润光泽有弹性。《内经》中说“心主血脉,其华在面”。现代医学同样认为,血液能在体内循环,主要靠心脏“泵”的功能,人面部皮肤的特点是毛细血管极其丰富,所以心脏功能的盛衰,容易在面部皮肤上反应出来。 若心脏功能正常,面部血液循环旺盛则皮肤色泽红润,有光彩;反之则面部皮肤暗淡,枯槁,无光泽,这同时也说明是心气不足,心血亏损的表现。如血瘀所致的面颊及口唇紫钳,就是因为心气虚,血液在脉管里循环无力,流动缓慢造成的。而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的“红赤面”,中医认为是心经火盛的原因,因为心脏在五行之中属火,心气太盛则赤色见于面部。面部毛细血管显露也是求美者的一大烦恼,目前美容界还没有找到一种根除的方法,只能实施物理治疗,取得一时的治疗效果。 2、肝脏与皮肤

艾灸时可能发生哪些好转反应

艾灸时可能发生哪些好转反应 艾灸时的好转反应是指病症开始改善,病根逐渐消去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反应。 其各种症状如下: 恶寒怕冷:出现在艾灸补充阳气后,体内寒毒排出时。 发热:在白血球的食菌、病毒、老废物除去时。 痉挛:在人体特定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时。 打嗝:胃弱者的胃肠内浊气和毒素排出时。 便秘和头痛:五脏的机能虚弱,水分和纤维质摄取不足时。 频频放屁:肠内浊气和毒素排出,肠内诸机能回复过程时。 皮肤发疹瘙痒症:体内的老废物和毒素来不及从大小便迅速排出,通过皮肤排出时。 嗜睡、疲困和筋肉酸痛:酸性体质转换为碱性体质的过程,体内浊血中的毒素净化排出过程时。 艾灸部位的湿气和汗水:体内的湿气和寒毒排出时。 浮肿等症状:促进各种新陈代谢和身体脂肪燃烧过程时。 其他好转反应:气血虚弱者,艾灸促进气血运行和元气补充,新陈代谢旺盛,平时太弱的免疫力,突然加强,体内滞留的各种淤血和老废物或停滞的毒素,在未及时排出时,发生一时的痛症和自觉现象。或过去曾有病痛的部位,初行艾灸数天或艾灸过程中发生一时的好转反应:有旧患重现的现象,变得更加痛苦,这是病变的细胞转换健康细胞变化的过程,就象病根崩坏一样,此现象是由于过去疾病滞留有

病灶残滓,所以是各种毒素全部排出消去前,重现病根的记忆反应之痛症。病根消去的现象,其伴随发生的痛症是可以充分忍耐的,若忍耐坚持,痛症会渐次消灭,人体有神秘的重新调整自然治愈疾病的能力。 艾灸以后,人体的免疫力增大,有时会产生更加强烈的劳累或痛症、大小便量增大、汗、痰、咳嗽、恶寒、发热、发疹、皮肤瘙痒症、体重减少、泄泻、便秘等多样的好转反应。 气虚者如果初行艾灸太强烈或长时间时,可能会有放松后无力感、眩晕、痛症加重、贪睡,或精神兴奋不能睡眠,或频繁打呵欠等症状。 此外放屁、血色大小便或呕吐或食欲不振等现象也是体内排毒反应。 若继续艾灸,不久则再回复正常。 有初行艾灸后,手足发生麻刺痛境遇,此是艾灸后原先闭塞的经穴气血开始去行,促进体内的寒毒邪气和淤血等病根消去,即一经络通渐次百经络通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艾灸后可能会有眼疾或头痛,或预测不到的牙痛等病症发生。数天间轻身开心后,有时有全身无力感,或咳嗽、流鼻涕、咳脓痰、宿便或排出脓一样的脂肪便等反应。这是神妙的艾灸帮助人体免疫力提升,重生自愈力后,发挥最大的自净排毒能力的生理反应。艾灸的治疗效果,能波及全身,促使的五脏六腑蔓延的疾病和毒素排出体外,这也是东洋医学主张的自然治疗过程。对此反应不用害怕,

艾灸的方法艾灸养生方法

艾灸的方法艾灸养生方法 艾灸是中医特色诊疗的手段之一,下面来给大家介绍艾灸的方法,欢迎阅读参考! 艾灸的方法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统艾灸养生方:风门、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统艾灸养生方:

神奇的艾灸,看似病情加重,却是身体好转

神奇的艾灸,看似病情加重,却是身体好转 艾灸5555 4天前 女性体质偏寒,而阳不足;这样身体就容易出现虚寒之证,比如:手脚冰凉、宫寒、胃寒....经络不通,身体处处淤堵.... 古话说得好:女人要热养。 也就是,女人热一点不要紧。饮食以温热为好,不要食寒凉之物;衣服要保暖,本来女人阳气弱,不足以固表,因此不要露颈肩、腰腹、小腿这些容易受风寒侵袭的部位。 艾灸与女人天生一对。 用艾灸的纯阳之热,温润女性的阴柔之体刚刚好! 因此,艾灸在短时间被大江南北的女性所接受和推崇。 很多艾友在艾灸后反馈:月经不准了、外阴瘙痒、腹部肚脐周围出红疹......还要继续艾灸吗?! 这些其实都是好转反应,遇到这些排病反应,千万要沉住气: 1、月经提前或推后:艾的作用最先走向的就是女性和男性的生殖系统,所以女性做艾灸的话,3个月之内为调整期,月经可能出现提前或推后。 2、出水泡、出红疹是体内的湿毒,血毒过多,越是这种现象越要灸。 3、脐下出水泡,是有妇科问题,水泡下还有红点是有炎症。脐周出水泡是肠道湿寒,严重的人会在脐周起一圈硬皮。 4、做完艾灸后下部瘙痒、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块:妇科不好、月经不调,调整经期中,会出现短暂乱经。 5,艾灸后子宫肌瘤或者卵巢囊肿变大了,这种情况会出现在艾灸初期,艾灸后身体血液循环加快了,而你这里又是瘀阻的,所以短时间会造成肌瘤“水肿”,继续艾灸就会消失。6、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卵巢功能效果显著。 7、艾灸后身体出现麻酥酥的感觉,是经络窜感又叫得气,这是好的现象。 8、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9、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要加灸:合谷穴、复溜穴。 10、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有的人艾灸时手心脚心出冷汗,也是寒感的一种,需要继续艾灸。 11、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12、沉感,身体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3、同样的火力,艾灸某个部位时很烫,可能因为这个部位皮薄,或者经络瘀阻,热无法向

附二十四节气灸法各个节气取穴

附二十四节气灸法各个节气取穴立春(为春季的开始2月3-5日) 督脉:大椎、命门、肺俞、肝俞、任脉:神阙关元、中脘、太冲 雨水(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2月18-20日) 督脉:大椎、肾俞、肝俞任脉:神阙关元、期门、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3月5-7日督脉:大椎、肝俞、肾俞任脉:神阙关元、中脘、合谷、太冲、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3月20-22日) 督脉:大椎、肝俞、命门、脾俞任脉:神阙关元、中脘、膻中、太冲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4月4-6日) 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神阙关元、鬼哭穴、足三里、合谷、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4月19-21日) 督脉:大椎、百会、命门、心俞任脉:神阙关元神门 立夏(为夏季的开始5月5-7日) 督脉:大椎、心俞、肾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5月20-27日)督脉:大椎、肾俞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6月5-7日 督脉:大椎、脾俞、心俞、命门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劳宫 夏至(夏天到了“至”到的意思)6月21-22日 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神阙关元、膻中、巨阙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未最热)7月6-8日 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大暑(大暑是最热时节)7月22-24日 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立秋(为秋季的开始)8月7-9日 督脉:大椎、肾俞、脾俞任脉:神阙关元、中脘、章门、太白 处暑(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8月22-24日) 督脉:大椎、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合谷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9月7-9日) 督脉:大椎、肺腧、肾俞、脾俞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中府 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9月22-24日) 督脉:大椎、肺腧、大肠俞、肾俞任脉:神阙关元、天枢、足三里、合谷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10月8-9日) 督脉:大椎、肺腧、肾俞、八髎任脉:神阙关元、太渊、足三里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10月23-24日) 督脉:大椎、脾俞、肾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 立冬(为冬季的开始11月7-8日) 督脉:大椎、肾俞、京门任脉:神阙关元、涌泉、 小雪(开始降雪,小表降雪的程度11月22-23日) 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 大雪(开始降雪,大表示降雪的程度12月6-8日) 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任脉:神阙关元、膻中、涌泉

艾灸常见的排毒反应

艾灸常见的排毒反应 1.与排风寒有关的反应 据临床观察,大多数患者都有风寒外排的反应,多以打喷嚏,流鼻涕,感冒,咽喉痛,关节痛, 放屁等形式出现,或从头顶,四肢末梢往外冒凉气,更有甚者全身或半身发冷,盖两床厚被都无济于事,量体温还正常,反应持续时间多为一两天或三五个月不等。 2.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看谁都不顺眼,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 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反应持续 时间一般数小时至1-3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3.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排痰湿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 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 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 4.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奇痒,面部或身体出现丘疹或好久以前长过脓包,现在又开始了,或大小便火烫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彻底的排出就好了。 5.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瘀阻 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瘀阻于胞宫的多随经血外排,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有痔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的现象,颜色很暗深。 6.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有的艾灸后先是浑身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昏沉,不思饮食的感觉。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 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乏无力,或嗜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这时如果睡眠很少, 但不会出现疲乏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此时,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凑够睡眠的时间,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灸中脘还会很快改善脾 的功能。 7.发热反应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 周左右,少数低烧患者,体温在37.5度至38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至两个月。 8.其他反应 可以说,曾经患过的疾病都可能会复发多次,虽说是复发,但感受一般不会比以前犯病时强烈。 曾患有痔疮的也会发作,而且会有内痔变为外痔,大约十天半个月即可自愈。 9、艾灸后常常会有疾病加重的反应,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我们人体是个整体,这里有阴阳之分,不可能只允许正气存在而把邪气都驱逐。那么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他也不会轻而易举的乖乖 就范。所以这时候就免不了有反应,你用艾灸的方式激发正气想把我赶出,那么我就先顽强抵抗。这 时的正气不足,而邪气旺盛的时候,当然你会有各种不适反应出来。当你逐渐艾灸,体内慢慢累计了 很多正气的时候,这时的病邪就会逐渐地赶出体外了。

中医艾灸补益的常用穴位

中医艾灸补益的常用穴位 ◆灸身柱穴 身柱穴属督脉,在项后第三胸椎与第四胸椎之间。身柱有理肺气,补虚损,解疗毒,宁神志的功效。 灸身柱能温补元阳,调和气血,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现代研究认为,灸身柱可以调节人的神经系统,可以防止神经衰弱,失眠症,头痛的发作,可以防止疲劳,促进肌体体力的恢复。灸身柱对小儿的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吐乳,泄泻,食欲不振等有防治作用。此外,对精神萎靡、夜哭,呼吸系统的哮喘、气管炎、百日咳、感冒、肺炎等都有防治作用。《养生一言草》载: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

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痛、呕吐、呢逆、吞酸、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艾灸后的各种好转反应修订稿

艾灸后的各种好转反应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艾灸后的各种好转反应艾灸操作时顾客反应和灸后反应在艾灸操作过程中顾客会有很多反应也叫灸感。如酸、麻、胀、痒、热、痛、冷气外冒、出汗等顾客回家后还会有很多反应。在销售沟通过程中应该打好预防针。顾客灸时的各种反应(除以上正常灸感外)1、肚子咕咕响并有动的感觉——说明肠胃蠕动起来代谢加速是好转反应“灸贵通腑”。2、肚子胀感觉有气——说明肚子里有浊气一直排不出去在身体得到阳气后血液循环快代谢也快了肚子里的浊气在瞬间被聚集在体内但随着代谢的加快浊气会逐渐被排出去是好转反应。3、肚子痛或小腹痛——说明有炎症艾灸的药理成分刺激炎症炎症部位会暂时痛这是正邪相搏的反应灸完后很快就好。是好转反应。4、迷迷糊糊想睡觉——艾灸有安神的作用所以在做火龙灸时很多人有想睡觉的感觉。5、浑身很懒散很累不想动——说明身体得到阳气后阳气在体内循环起来体内的寒湿邪气在往外排因为也是一种看不见的运动所以会有浑身懒散很累不想动感觉。一般休息一晚上就会好而且会感觉浑身很轻松心情很愉悦。6、顾客在做的过程中没有感觉——这说明顾客体内的湿寒气很重阳气进入体内很困难随着体内的阳气不断增加顾客就有感觉这是正常反应。7、顾客在做的过程中一会儿有感觉一会儿没有感觉而且感觉不一样。—当体内的湿寒邪气很多时感觉就不会明显当体内的阳气循环起来时就会有温热感当阳气跟体内湿寒气正邪相搏时就会有风、凉、寒、痒等感觉。8、顾客手心脚心或灸的局部有水液渗出——说明体内的湿气被排出。9、顾客在做灸时浑身寒冷如同覆冰一样——说明体内的寒气很重在向外排寒气排完后就好了是好转反应。顾客灸后的各种反应1、顾客灸后回家多次便溏——说明顾客体内有宿便或者是便秘做艾灸后肠胃蠕动加速代谢加快体内的宿便逐渐往外排。2、顾客灸后腰酸背痛——说明顾客长时间经络不通气血不畅寒湿邪气很重做完火龙灸后经络被打通气血循环加快寒湿邪气往外排这时全身的经络和气血在艰难的运行过程中身体就会出现腰酸背痛反应当全身的经络和气血畅通后寒湿气

二十四节气灸穴位疗方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与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小...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与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 大雪(公历12 月7~8 日)要温补避寒冬属阴,大雪时节是一年中阴气较盛的季节。这时如果借助天气的优势养阴,则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尤其是阴虚的人。中医认为,水是阴中的至阴,因此隆冬之际,多喝水可养阴。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艾灸涌泉、肾俞、肺俞可温补不受寒。 冬至(公历12 月21~23 日)护阳气《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谓闭藏。”也就是要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要收藏住。冬至一阳生,从这一天开始阳气慢慢回升了。艾灸肾俞、至阳可以保护阳气,藏住肾精。 小寒(公历 1 月5~7 日)宜养肾;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阴”。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对养肾,保护脾胃有显著效果。 大寒(公历1 月20~21 日)润肺除恶燥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艾灸肺俞、大肠俞、中府并清痰饮食、可润肺、保暖润燥。 立春(公历2 月3~5 日)助阳生发“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艾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 雨水(公历2 月18~20 日)《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湿邪易困扰脾胃。艾灸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风市、涌泉可以健脾利湿。 惊蛰(公历 3 月5~7 日)顺时养阳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背痛脚凉者。艾灸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 春分(公历 3 月20~21 )要防旧疾发;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艾灸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可以补充肝的精气。 清明(公历 4 月4~6 日)当防高血压清明之时,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艾灸神阙、关元、气海、涌泉、可以预防高血压。 谷雨(公历 4 月19~21 日)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人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艾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 立夏(公历5 月5~7 日)养心正当时《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心火旺。 推荐:李时珍极品无烟艾条、艾柱、艾灸盒 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天枢、脾俞可以养心败火最安全。 小滿(公历 5 月20~22 日)除湿正当时人凭借天地里灵气而生,顺应四季更新变化的规律而成长。小满湿热重,当心风疹找上门。艾灸脾胃区域可以除湿、除内热、除湿邪。

艾条温和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艾条温和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目的 正确进行艾条治疗,以达到调整经络脏腑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物品准备 治疗车(洗手液)、治疗盘、治疗卡、艾条、打火机(灭火筒)、剪刀、弯盘、纱布、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三、操作流程 报告(我是××科护士××,我操作项目是中医艾条温和灸技术,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取治疗本核对治疗单,确定需灸疗的部位(穴位)、方法及时间。,→检查艾条的质量、核对医嘱,检查物品的有效期→推车入病房(您今天感觉好些了吗?)→取治疗单查对床头卡→走到患者床前(您是*床**吗?现在我要遵医嘱为您进行中医艾条灸了,它的作用是调整经络脏腑功能,防治疾病。治疗时间大约需要15分钟,您需要去厕所吗?请您配合一下)→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必要时屏风遮挡→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口述:现在为您进行施灸,请您不要紧张。)→记录时间(报告时间)→将艾条燃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高进行熏灸(口述:您感觉怎么样?,如感觉灼痛或温度过高请及时告诉我。)如病人诉有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每一处灸5-7分钟为宜,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施灸过程中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将艾条燃烧部位用剪刀剪下置于弯盘内废弃,熄灭艾火(口述:*床**,灸疗已完成,您现在感觉好些了么?)→为患者清洁局部皮肤,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酌情开窗痛风→拿治疗单再次查对床头卡并行签字(扫码)→向患者行操作后交待(口述:*床**,您还有什么需要么?)→报告操作完毕→整理用物,洗手。 四、应知应会 1、艾灸的定义、作用、常用材料? 答:灸,烧灼的意思,灸法又称“艾灸”,是指采用某些燃烧材料(艾绒或其他药物)制成的灸柱或灸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定部位,以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

艾灸注意事项(禁忌 方法 图解等)

艾条灸注意事项: 1、灸治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升陷,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病保健 2、温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4、饭后一小时内不宜温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5、经期,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6、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3年陈艾条适用于身体保健 7、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8、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9、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10、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阴部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11、婴幼儿的卥门不宜直接灸 中医在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下边说说艾灸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以下情况最好不要施灸: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二、艾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6.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7.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8.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艾灸的好处

艾灸的好处 艾灸好处一【减肥】 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艾灸好处二【保健】 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椎间盘膨出,咳喘,面瘫,痛经,等症。 艾灸好处三【养生】 艾灸养生保健疗法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法简便有效,尤其有温阳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 艾灸好处四【美容】 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师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 优点:温灸温热再配合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配合美容师按摩,让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产品的吸收,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 艾灸好处五【祛斑】 一般情况下,脸上有黄褐斑的女性,都是肝肾亏虚,体质也偏向于酸性,而五种问题都是直接反应在我们的脸上,通过艾灸治疗,能够提升五脏之气,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艾灸好处六【祛痘】 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不懂的人都会认为是上火导致的,吃了很多清热排毒的药物,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艾灸好处七【祛病】 1、感冒:灸法对风寒感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日1次。在本病流行季节,每日灸风门,有预防作用。 2、咳嗽:艾灸法可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取背俞穴及任脉、督脉、太阳经腧穴,如肺俞、天突、云门、膻中、丰隆等。用温和灸、艾炷灸或隔姜灸均可,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

9种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

9种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 应用灸法时的配方,可根据疾病情况,人体素质和脏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补偏救弊的原则,各有重点的择优使用。现举例配方如下: ①补中益气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渊。 【方穴功用】益气行血、通经活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健脾和胃、温中散寒、脾肾双补、化水利湿、调和营卫。 【方穴主治】可作为一切亚健康艾灸养生保健的基础施灸方穴,还可治疗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腹泻、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②五脏俱补艾灸养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 【方穴功用】补五脏、调气血、安神定志、通经活络。 【方穴主治】为背部膀胱经穴位,可用于强身健体、防治亚健康、体质衰弱。还可治疗心悸气短、腰酸乏力、中风后遗症及一切虚劳损伤。 ③独灸关元养生方 【施灸方穴】关元。 【方穴功用】补元益气、温肾健脾、补肾固脱、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理气止痛、补肾纳气、温阳利水、补血调经、温暖下元、补虚泻实、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于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中风及一切虚劳损伤。关元还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阴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关元作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样重要。古有春灸气海,秋灸关元,口生津液。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风邪所乘之症,灸关元三百壮。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就关元二百壮。《类经图翼》云:“关元主诸虚百损,……但是积冷虚乏,皆宜灸,多者千余壮,少亦不下二三百壮。活人多亦。然虚频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窦材说:“……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五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常灸关元五百壮……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见,关元不但能够治疗诸虚百损,真阳欲脱等证,而且还可以保健延年。

艾灸排病反应

艾灸排病反应大全 1、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2、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3、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4、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5、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6、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7、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对泌尿系统效果显著,打通任脉。 8、做艾炙过程中,下腹中感觉有一股热气在形成,并能随着人的意识而形成气流,在人的经络内来回的流动,上到头顶,下到足底,经过的地方有酸、麻、胀、痛的不同感觉,就像是练气功一样。这是非常好的现象。 9、做完艾炙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10、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11、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12、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13、热感,腹腔发热到后腰往上走到百会,往下走到涌泉。经络通,效果好。 14、沉感,是正常的,比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15、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6、如果腹部或后腰出油,是血液粘稠,血脂高,血液毒素垃圾过多,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17、做艾灸的前几次没有什么感觉,只有点热,说明经络不通,身体比较寒。 18、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19、灸的过程中有出现手心或足心出冷汗,是排寒气的现象,然后才出的热汗,说明体内寒气重。

艾灸养生

艾灸养生 艾灸疗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一针二灸三用药”,在传统医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针灸疗法已在世界各地普及,而艾灸疗法已成为世界医学煌组成部分……我们深圳骐骥商贸公司在大力发扬国医养生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现在熏灸疗法上也有独到的见解。我们有资深的养生顾问对艾灸养生方面造诣非凡针对不同体质的人在养生的基础上根据十二时辰子午流注制订了一整套的自然艾灸疗法。。。。。但是首先呢我们还是从艾灸的源头慢慢分享,让我们慢慢的去挖掘这份国医宝藏….. 绪论篇 什么是艾?什么是艾灸?他有什么渊源流长的故事?他可以治病保健嘛?怎么保健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吗?……带着这些问题赶快进去今天的全新系统的课程吧…… 它是由由来篇,原理篇,作用篇,技术篇,疗程篇,升级篇组成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艾灸养生或者爱上艾灸养生…… 由来篇 什么是艾灸? 定义: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 艾灸的起源?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代。《素问·汤液醪醴论》说:“馋石针艾治其外”。是说馋石、针刺、艾灸等方法,通过刺激身体外部的体表腧穴经络,治疗疾病,属于外治法的范畴。远古时,人类尚不能铸铁,使用馋石这些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特点。艾灸和砭石并论作为外治法,说明在新石器时代灸法已成为重要的医疗方法。《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在《内经》中艾灸的作用还挺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痈毒生于肩臂部的可立即实行灸法。 2.五脏背腧穴都位于脊椎两旁,这些腧穴,临床宜用灸法,不可妄用针刺。 3.在足部发生阴寒之气厥逆时,则宗气不能循经下行,脉中的血液也随之滞涩而留止在内,不能畅行,倘不是先用温熨艾灸调治,就不能再进行针刺。 4.经脉陷下,唯有采用艾灸治疗;若有络脉结而坚紧的,也当用艾灸治。 5.内脏受寒,容易发生胀满的疾病,适宜用艾火烧灼。 6.颈项强痛的疾患,应取巨骨穴施以灸法。 7.风寒侵袭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可用艾灸法来治疗。 8.被犬咬伤的,可在咬伤处灸三壮,防止狂犬病。 9.艾灸治疗寒热病证的方法是:先灸大椎再灸长强,背部有陷凹之处灸之。 10.脉虚陷不起的,只可采用灸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