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比较研究

第26卷第4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Vol.26 No.4 2005年4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r.2005

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比较研究

——我国与美国、芬兰课改比较研究

谢红珍

(湖南邵阳教育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3)

摘要:我国大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刚刚开始启动,作为普教工作者,了解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学习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课改成功经验,比较我们的差距,对于调动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课改积极性,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科研能力;学分制;人生规划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5)04-0215-04

普通高中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制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价值。在新的世纪,为了培养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所需求的新型人才,各国都对高中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以2003年我国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标志,我国大陆的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开始进入实质性阶 ,2004年秋,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已全面启动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实验将 步推广到全国各省市,2007年开始,原则上全国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实验新的高中课程。正由于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实验性,还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经验,因而,了解国际课程改革的动态,尤其是学习课程改革已获得一定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比较我国大陆高中课程改革现状与国际课改处于领先地位国家状况之间的差距,使我国广大的高中基层领导与教师真切地认识到课改的重要性,并真正激发基层人员的课改积极性,对我国课程改革意义重大。

一国际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趋势与我

国普高新课改的整体走向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国际普通高中课改的趋势。尽管各国的国情、文化互异、具体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纷繁复杂,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等方面共同的改革思路和基本趋势。经考察,发现主要国家在高中课程目标的改革方面有如下趋势:强调有机整合高中教育为升学和就业作准备的双重功能,即高中阶段的课程与教学既要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又要为学生的就业和生活作准备;当前国际高中课程结构的改革在课程的知识构成、课程的形态结构、课程的课时比例这三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比如设置大的学习领域,

收稿日期:2005-03-15

作者简介:谢红珍:(1970-),女,湖南省邵阳市人。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关系。主要国家高中课程基本的学习领域大致趋同,必修课程一般都是各国所看重的“核心课程”,也大同小异,选修课程则出现多元化的格局,总的来说,增强高中课程的可选择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减少必修科目及其课时数、增加弹性选修科目及其课时数,乃世界主要国家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的改革,首先体现在强化外语能力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形成国际意识以及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与理解,无疑对于高中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主要国家都非常强调高中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其次,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高中生的学习经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以实践与活动体验为主的综合活动学习领域日益受到重视;在课程管理方面,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总趋势强调实施学年学分制管理,这是一种介于全面学分制和学年制之间的课程管理制度,课程的弹性化程度以及课程的管理难度恰恰居于两者之间。

如果说了解国际课改趋势是一种必要,那么认识我国大陆普高课改整体走向,对于教管人员以及教师是则是一种基本要求。我国大陆普高课改的指导性文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集中体现了我国普高课改的整体走向,从方案所要求的内容来看,我国的普高课改方向基本上与国际趋势一致,它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管理几方面都作了符合国际课改发展趋势的调整:在课程目标上,本次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力图改变我国普通高中长期以来的千人一面,万人一书”局面,让每一个高中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目标不再是单一的升学至上;课程结构上,新的高中课程结构分为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学习领域有8个,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从科目来说,与以前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次变化较大的是每一科目又由若干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必修与选修的划分,正是希望与国际接轨,这终于打破了原先必修课一统天

215

下的局面;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原则,开始强调高中生的学习经验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日渐重视学生的科学探求能力的培养;为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大陆高中将采用学年学分制管理,规定每一门课程的必修学分数和选修学分数,保证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实现多样化发展。从这几个大的方面而言,我国大陆的这次课改走向还基本上跟得上国际形势。但如果与在国际课改中居于领先地位或者取得一定成功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我们的课改方案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国际趋势,并不代表我们的普高课改实践就一定能跟上国际形势,更何况以我们的课程现状而言,要达到课改方案的要求,这中间的改革力度也是相当大的。

改革的力度如此之大,改革成功与否以及改革效率的高低,将最终取决于基层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自我革新动力。因此,放眼看世界,比照自身的短处,学习它国的长处,激发赶超先进的斗志,显得尤其重要。在国际课改视野中,美国的成功经验和芬兰的突出成就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虚心查找差距所在,以引发我们教育工作者课改的内在动力。

二美国高中课改的成功经验

“集中于同一屋檐下”课程目标模式。纵观整个20世纪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程,始终是在课程的三个中心(学科、社会、学生或者说升学、就业、生活)中突出和偏向某一端。近一个世纪的实践证明,单一的课程目标,都注定不能使课程改革持久和成功.正因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美国目前大部分的高中,其课程目标是综合性的。目前在美国,高中阶段分综合中学、普通中学(也称为学术性中学)、选择性中学(常常具有补充性和特殊性)、职业或技术中学(我国大陆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普通中学,更多的是指公办中学,这与美国的普通中学有很大不同,从数量比例上来看,我国大陆的普通中学更与美国的综合中学地位相似),而绝大部分的高中是综合中学,在综合中学内部一般分为3个方向:①学术科,目标是为大学培养合格新生,学术课程占到总课程的92%;②普通科,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文明素养,做社会良好的公民,学术课程占71%,实践课程占25%,技术课程占4%;③职业科,目标是培养学生就业的知识与技能,学术课程占58%,技术课程占34%,实践课程占8%。各科之间常常没有明确的界限,以至于学生经常性地在其间流动。综合中学通过开设内容广泛的必修与选修课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主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模式,从而在学校自然地创设了精英学术流、职业技术流以及普通学历流的教育环境导向。综合中学是当今美国高中教育的主流学校,其课程目标承担着升学、就业和学历教育的3种任务,把学术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或技术教育这3种职能“集中于同一屋檐下”。这与我国大陆的普通高中相比,有着相当大的区别。美国这种“集中于同一屋檐下”的课程目标模式,更有利于课程改革多重教育目标的切实完成。而我国普通中学中则存在着严重的学术倾向性,或者说是升学倾向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只要不将升学教育、就业教育、学历教育置于“同一屋檐下”,三者地位不可能受到同等重视,也不可能改变严重的升学倾向,也就不可能形成教师和学生的综合视野,因而从根本上不能保证学生个性多样化发展。针对这一点,我认为,许多教育专家都没有看到问题所在,更不要说普通教育者。在这一方面进行比照和深入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美国现今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对科研能力的重视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美国高中是一种“必修+选修+计划”的课程设置,课程分为必修的核心课程和自主的选修课程以及独立的研究项目。各州的必修课程不尽相同,但对共同课程内核的认定在渐趋统一;而各州各学区各学校的选修课则是五花八门,据初步统计,美国中学开设的选修课多达200多门;独立的研究计划,它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美国最具特色且落实到位的一个方面。高中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美国决不是走形式主义,这与我国的情况有很大程度的不同,美国的高中从许多角度,确保了学生研究能力的形成:第一,研究计划中的研究课题由学生自定,也可以和指导老师商定,内容往往贴近学生生活,实用、实践性强,而且跨学科,课题具有一定可行性,学生进行科研的兴趣较高。第二,研究项目完成的质量也是今后大学录取参考的要素之一。在美国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全国性的高中生学术能力考试,即SAT,其地位相当于我国的高考,但其在大学的录取中所占的权重并不高。大学录取不仅看学生SAT的成绩,还要参考学生在高中阶段各学期的平均成绩,学生在校期间实践活动和项目质量也是重要的参考对象。因而,美国高中生们普遍地比我们的高中生更重视研究项目的完成,从而使他们的学生更有机会进行科研能力的 炼。第三,特别是具体到课程教学中,美国中学对学生研究探索习惯与技能的培养,是其一贯的指导思想。以其极具特点的语言艺术教学为例:一般占4学分,学生一年要读8—10本书,每学年至少要写一篇研究性质的论文,每学期至少要写一篇文章,这些论文与文章,常常要求必须查阅一定资料量,至少几千字长度,且要经得起当堂宣读与辩论,其撰写难度,跟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作文相比,不可同日而语:首先,从篇幅要求来看,我国高中往往只要求八百到一千字的论文,这样短小的文章不可能有展开来研究探讨,很难说有研究深度;另外,对参考资料的阅读一般也不作特别要求,因而,我们的高中生写论文往往是凭空构思,纸上谈兵,研究的广度和实证性当然无从谈起。可以这么说,美国高中生某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虽不及我国高中生扎实,但其在研究能力方面的质素则远远超前我国。第四,美国高中对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基本的保证作用。教师的科研能力构成中,课程研发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美国的高中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研发,新课程的开发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学生的兴趣与需求以及自身的知识与能力,自行研发的,上报学校后,由学校统一在新学年选课表上公布以供学生选修,课程研发过程中,毎一学科领域的领导也都会积极主动地带领开发,在只求更好没有最好的思维方式领导下,美国高中教

216

师具有强烈的开放探索精神,学校中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因此,美国高中学生研究能力强也就不足为怪了。学分制的课程管理体系特别强调学校对课程的开发和管理,这就挑战着学校的科研能力,作为课程研发主体的教师须从教书匠的角色转换为研究者角色,这恰恰是我们的高中教师的软肋,受高考指挥棒的牵引,大多数的教师早已失去了科研创新的心态和精力,教师们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很难得到保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也就往往失去了源头活水,成了空口号。

三芬兰“不分年级制”课程改革的突出成就

20世纪80年代以来,芬兰在科技、经济发展及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特别是其高中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不分年级制”课程体系,翻阅了许多有关芬兰課改的资料,有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首先,芬兰高中不仅提供充分的课程选择,更重要得是强调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以芬兰的苏罗高中为例,苏罗高中课程分为学习领域、学科、学程(相当于我国的模块),在学习领域的设置上,与我国有所不同,其有十大领域,心理学、职业教育与指导两大学习领域是我国高中课程改革较少涉及的,这两大领域的设置,正是要求学生学习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强调学生对自己未来人生负责的责任,也就是说学生必须 渐承担选择学习、生活、工作三种模式的责任。并且在实际的学校生活当中,芬兰学生一进入高中,便开始设计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目的性非常强,毎个学生都有独立于他人的课程设计,也从实践上要求学生必须培养出相当强的选择能力、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我负责能力、自我就业能力。因此,我们说,芬兰课改非常重视高中生的人格的丰满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这些是我国新课改所远远不及的。

芬兰课改重视高中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在设置专门的学习领域(也心理学、职业教育与指导)、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有个性课程计划,并且,它通过完备的咨询指导体系最终确保了课程管理的质量以及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养成。芬兰的“不分年级制”课程体系,是一种全面学分制的课程管理体系,管理难度虽比学年制大大增加,但它通过完备的咨询指导体系在确保了课程管理质量的同时,也为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制度环境。芬兰高中专设咨询顾问、指导员、学生辅导员:(1)咨询顾问必须对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学生可以就任何学习问题、学校日常事务约见咨询顾问。学校对咨询工作高度重视,许多校长、副校长兼任这项工作,这与我国中学内所设置的咨询顾问类职务的实际功能有实质性的不同,咨询顾问们要么地位不受重视,影响力甚小,要么由高职位者空挂其名,极少具体接触学生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在高中咨询顾问们根本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2)芬兰高中生虽然没有固定的班级,但他们一入学即按25人左右划分不同小组,有指定的指导员(近似班主任角色),指导员行政上接受咨询顾问的领导。小组毎周由指导员组织举行一次例会,传达学校重要信息,进行集体活动,解决学生学习或生活方面的问题,这种小组近似班级。小组和指导员的设置,已能完成一般的班级和班主任的基本职能。(3)建立学生辅导员制度,这又与我国有所不同,芬兰高中的学生辅导员,往往由经历了一年的高中生活,各方面都非常优秀的学生来担任,它们对高中新生的学习生活刚有过成功的切身体验,在指导新生选课,制定学习计划方面帮助具体细致,针对性强,效果很好,同时也 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并且学校对学生辅导员的工作也给予了重视,颁发辅导员证书,并在学生档案中作记录,给予辅导员工作以充分的肯定。由上至下,咨询指导体系的完善,执行得力,使得全面学分制在芬兰的实施,不仅没有意味着弱化管理,反而使管理更能落到实处,并且确保了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最终养成。芬兰高中多样化课程选择自由以及重视学生规划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实践,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就调查,芬兰学生的成绩在欧洲名列前茅,这说明了两点,一者,学生人生规划能力的培养落实到位,才能避免课程选择泛化及盲目两大误区;二者,只有在学生有潜能、感兴趣的领域发展,才能真正地保证教学质量。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深思。

其次,芬兰灵活的考核评价制度值得一提。以是芬兰的高考为例,它有全国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毎年春秋季各一次,有四门科目必考,可另加一门或多门自选考试科目,这些科目可一次性考完,也可分二、三次考完,从考试时间选择来看,芬兰的考生比我们的考生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科目成绩也不是“一纸定终身”,比如毌语考试,要求作两篇文章,一篇为既定主题,另一篇为多题选一,以分数较高文章为最后成绩。另外,不仅不及格可以重考1-2次,通过了不满意也可重考1-2次,以最好成绩记录在案。高校在录取新生时也主要依据考生的平时成绩以及高考成绩。非“一纸定终身”有利于更准确地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在考试评价制度上所体现的灵活性,使得教师教与学生学双方面都降低了为考试而考试,过分重视训练考试技能的倾向,也大大减轻了高考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压力,相信我国高中教师在了解芬兰的高考制度后,都会感慨良多,高中课程改革如何真正摆脱高考指挥棒的高压约束,获得实质性的进展,芬兰的措施有值得我们认真琢磨和学习。

最后,芬兰拥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一方面是通过相对非形式主义的教师素质把关:芬兰与瑞典都不设专门的师范院校,初一看,教师没有专门院校训练,素质难以保证,实则不然。芬兰教师来源于各种综合大学的学生,在毕业前一年,那些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学生,可提出申请,开始接受专门的教育培训,并通过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以获得从教资格。因此,芬兰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高,有不少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从教者与其内在的职业倾向性也有较高的一致性;且教师的综合素质也较高,大多数教师能胜任两门以上的学科教学。与我国相比,学生进入师范院校,仅仅是凭自愿,并没有专门具有针对性的筛选程序;师范院校毕业后由

217

于未受过综合大学文化氛围的熏陶,师范生们大多也难以摆脱其视野狭獈的气息(关于综合视野从外语学习对比中可见一斑:芬兰对外语学习很重视,芬兰普通高中语言类学习课程开设了母语以外的第二官方语言、外语(包括英语、德语、法语等多种外语),一般高中生都能掌握2种—3种外语,非常有利于芬兰人对全球资源的充分应用,形成国际化视野;而我国的高中生一般只要求掌握英语,并且师范大学相对综合大学而言,对外语的重视程度偏低,教师们的外语水平如何可以想象);我国学校招聘教师往往只针对有师范背景者,而那些综合质素较高的非师范背景者往往难以进入学校;对教师资格的认证,往往是在从教过程当中,资格把关为虚,走过场为实。因而,从综合质素来看,我国的教师要稍逊一筹。另一方面芬兰也非常重视教师培训,教师专业化水平往往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为教师提供多种多样的培训,以适应“不分年级制”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芬兰教育投资的重要部分,这对芬兰教师素质的持续提高是一个有力的保障。我国虽也有多种形势的教师培训,但实效相差甚远,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是各方面转变对教师培训的真实态度,政府对教师培训的重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号中,而应该加大投资力度,资金更要向经济与教育不发达的地区倾斜;教师培训机构则应在培训教材实用度研发上下真功夫;教师本人则更应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反观自身的差距所在,转变对培训的应付态度,形成对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内在需求,这样培训才可能具有实质性的效果。

与在国际课程改革浪潮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相比,我国普高课程改革确实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但只要各方面都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差距所在,充满激情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当中,积极探索出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课程改革模式,课改的成功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The Woodrow Wilson National Fellowship Foundation,

National Commission on High School Senior,Oct.2001 [2]Martin Lutber King Se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philosophy and goals,Dec.2001.

[3]胡庆芳.美国高中课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2,(3).

[4]丛立新.课程论问题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The Comparasion Research about Curriculum Reform of Common Senior Middle Schools

――between China and USA, Finland

XIE Hong-zhen

(Shaoyang education institute, Shaoyang Hunan 422003,China)

Abstract : Whe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the average secondary school in the mainland of China just started, we educational workers get to know the trend of 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and lear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some countries or areas, finding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us and them. It is very significant to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of the educational workers.

Key words: common senior middle school; curriculum reform;the Scientific Researches Ability; credit system; the progressive capability of one’s life

2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