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邵爱枝 186********

【内容摘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可以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角度加以分析,特别是从生物要素(植被)的角度加以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分析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全球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关键词: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非地带性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地域的分异规律

课程标准阐释:

地理知识理解与应用的目标:

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运用地图说出不同地区分布的不同自然带的名称,并能分析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合作探究能分析非地带性的表现及影响因素;能自主归纳山地垂直地带性的判读方法.雪线的判读方法

地理技能、方法形成与运用的目标:

通过全球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地图以及比较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珠峰和天山南北坡垂直地带性和雪线判读,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运用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目标: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具有各自不同的区域特征,而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则是绝对的。但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分析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全球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山地垂直地带性和雪线的判读方法,非地带性的成因

【教材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在学生完成对地球表面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岩石圈等自然环境的学习后,分析认识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分异。充分运用地图和课本插图,分析各种地带性规律的形成基础及产生原因,为因地制宜开展人类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在地带性规律的基础上分析非地带性现象及影响的因素。

【学情分析】从前面第二单元气候的学习中,对全球不同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形成不同的气候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结合生活实际对地域分异规律也有一定的感知,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充分运用地图和课本插图,分析各种地带性规律的形成基础及产生原因,用科学、准确的地理语言来描述和分析,并认识到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实际意义,为因地

制宜开展人类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学生对学习中的有关方向的词语掌握有待梳理,如纬线方向、纬度方向、经线方向、经度方向,教学中可以用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过渡或代替,避免学生混淆。对于非地带性的分析,需要一定的世界地理知识为基础,对基础不牢的有一定困难,涉及到相关知识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

【设计思路】以设计旅游线路为思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设计一条国内的“森林之旅”的旅游线路的活动贯穿在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学习当中。教学中力求通过设计旅游线路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

【研修形式】活动式、探究式

【教学设计】

评组,要求与规

则:

音响亮,条理清

晰,

楚的说明;

课后小结:教学中尽量调动学生,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构建地理知识,基本达到课标要求。教学中也发现本节课看似简单,但需要学生储备一定的相关知识,如我国的森林景观类型,经纬度的知识、世界特殊气候的成因等。

参考文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地理教学研究与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