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答案-2

微生物遗传答案-2
微生物遗传答案-2

微生物遗传学习题答案

第2章遗传物质

8.各种生物的DNA分子的A+G/T+C=1说明什么?而G+C/A+T并不恒量说明什么?答案:说明在DNA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在双链中,只有一个嘌呤严格与一个嘧啶配对,才能保证此关系;而G+C/A+T 并不恒等于1,只知道要使DNA稳定,只有A=T、G=C,所以显然G≠A、C≠T,DNA链中碱基的排列就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9. 根据下表数据请说明:

微生物

DNA RNA

A+ T / G +C A+U/G+C A+G/U+C

枯草杆菌 1.36 1.30 1.02

E.coli 1.00 0.96 0.82

1)RNA和DNA的结构关系,RNA是从一条链转录呢,还是从两条链转录?

2)RNA是否全部形成双链?

答案:

1)如果从两条链转录,则嘌呤必定等于嘧啶,而A+G/U+C=1,而所给数字显然不符,所以只能从单链转录。

2)RNA不可全部形成双链,若全部形成双链,则A+G/U+C必为1。

第3章突变

2. 问题

1. 说明突变型met A 1,met B 1,met A 2,met B 2,met-3,met-4的异同

met A 1、met B 1、met A 2、met B 2、met-3、met - 4等都为met营养缺陷型。A、B表示同一表型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A 1、A 2表示得到的时间不同,或编号不同(B 1、 B 2同),met-3、met-4表示未知突变。

2. 突变型菌株基因突变如下:

F因子带有半乳糖基因,染色体缺失半乳糖基因

染色体为his,leu,lys,arg缺陷型

染色体为阿拉伯糖、乳糖不发酵,叠N化钠、链霉素抗性

染色体为重组基因突变,整合有λphage。

写出它的基因型。

答案:

F’gal/his -,leu -,lys -,arg -,ara -, δgal-,agi r, str r, rec -(λ)

F’gal / his, leu, lys, arg, ara ,gal ,agi r, str r, rec -(λ)

3. ***突变体筛选

(1)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筛选lac-突变型的方法。

A、诱变剂处理

B、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液体)

C、转至不含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中

D、转至含Lac和青霉素的培养基

E、配成相同浓度青霉素、而菌数成梯度的菌液

F、不同样品各涂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比较,从差数最大的样品中进一步

筛选

或:将选好的样品涂至含Lac的培养基上(EMB);比较,Lac+能利用乳糖,菌落紫色;Lac-不能利用乳糖,菌落白色。

(2)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筛选含硫氨基酸以外的氨基酸营养缺陷型的方法方法1

A、诱变剂处理

B、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液体)

C、转至无氮基本培养基中(液体)

D、添加含硫氨基酸及青霉素(液体)

E、制成梯度浓度菌悬液、涂平板

F、比较,挑取菌落进一步鉴定

方法2

A、诱变剂处理

B、涂CM

C、分别影印至(MM+含硫氨基酸)和MM基本培养基中

D、比较(MM+含硫氨基酸)和MM基本培养基,可挑出营养缺陷型

(3)设计一种利用青霉素从抗药细菌筛选敏感回复子的方法

A、诱变剂处理

B、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液体)

C、基本培养基(无N)(液体)

D、转至含药物的CM (液体)

E、加入青霉素

F、制成菌液梯度

G, 不同样品分别涂成含药物和不含药物的平板,从菌落差数最大的样品中进一步筛选。

4. (1)5-Bu诱发lac+—> lac-,是否能诱发his+—> his-

(2)吖啶橙能使lac+—> lac-,通过自发突变能否回复lac-—> lac+

(3)羟胺诱发lac+—> lac-,能否为羟胺回复

(4)亚硝酸诱发缺失,通过自发突变能否回复

答案:

①可以;②不可以;③不可以;④不可以

5. DNA链异构出现:①GC对C—>C*,GC—>()

②GC对G—>Gei,GC—>()

答案:①(AT);②(CG或TA);

第4章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

2. 问题

1.G+和G-细菌转化有什么区别?

G+细菌转化:有天然感受态

G-细菌转化:很少有天然感受态,需采用人工转化方式转化

2.转化的过程。

3.在转化中渗入到受体中的单链DNA的整合过程。

4.人工转化系统。

5. E.coli的"性别"和链孢霉、酵母的性别有什么区别?

答案:E.coli的"性别:是由F因子决定,细胞分为F+和F-;

链孢霉性别:存在不同接合型的菌丝;

酵母的性别:由a型和α型细胞结合进行有性生殖。

6.

7.F因子由几个基本组成部分?

答案:

8.用什么方法可以F-菌株得Hfr菌株?

答案:

9.Hfr细菌和F+细菌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案:

10.怎样证明F因子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结构?其在接合中执行什麽功能?

答案:

11.简单说明细菌接合过程。为什麽必须通过双交换才能产生有活性的单倍重组体?答案:

12.为什麽从F+可得不同的Hfr菌株?起点ori为什麽不同?

答案:

13.***已知E.coli Hfr染色体转移以e为起点, 并且已知str的位置在a----e等全部基

因后端(a----d位置未知),在Hfr ( a+b+c+d+e+str s ) ×F- (a-b-c-d-e- str r) 杂交中,在含有Str和A, B, C, D的培养基上选取e+ str+ 重组子165个,影印测得a+: 70, b+: 0, c+: 85, d+: 10 写出基因的排列顺序。

答案:

e+, c+,a+,d+,b+,str

14.在Hfr2 × F- (thr- leu- azi r tor r lac- gal- str r mtl- mal-)的杂交中,如果以lac+ str r为

选择标记,则中断杂交将得怎样结果?(已知顺序为← ori← leu ← thr ← azi s ←tor s ← lac ← gal ← str s ← mtl ← mal)

答案:

s s s

在重组子中得不到str以后的基因。

15.***用雄性专一噬菌体测定E.coli为具有F因子的细菌,并具有Lac+ 表型,你用

什麽方法证明lac+是在染色体上还是在F因子上?

答案:方法有两种

1)以嘧啶橙处理,如lac+消失,证明在F因子上;

2)用F+ x F-/lac-,如F-在变成F+同时,也表现lac+, 则证明也在F因子上。

16.“λdg”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

17.说明下表不同类型接合的结果,并且给予详细的解释。

接合类型受体菌变化染色体基因重组F因子(SCPl)转移

F+×F-F-→F+- (极低) +/F

Hfr×F-F-→F-+ (高频)-

F’×F-F’→F’+ (少数基因、高频)+/F’

F-×F-F-→F-- -

IF×UF UF→IF 低+ /SCPl

NF×UF UF→NF 高+ /SCPl

UF×UF +/SCP2

18.填空

①下列基因型的F+和F-杂交在下列指定的培养基上,得什麽基因型菌落?

②菌株A、B在几种不同平板上的生长情况如下,请写出它们的基因型。

第6章

1. 名词解释

异核体:自然发生的或人工诱导的同种内不同品系或不同种的营养细胞融合,产生两个以上不同的细胞核同处于同一细胞中。

有丝分裂分离(准性重组)——在有丝分裂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偶然发生交换,造成基因间的重新组合,出现非亲本杂合二倍体、部分基因纯合的二倍体以及多倍体的细胞类型;或者由于有丝分裂中,由于着丝粒偶然不分裂,导致产生非整倍体,逐渐丢失染色体,最后导致单倍体,产生一系列不同的重组体。

2. 问题

1. 概述微生物的遗传体制

1. 必通过细胞间连接或融合

1):有性,减数分裂有规则,重组涉及整个染色体;(真菌)

2):准性循环,减数分裂后染色体行为无规则,涉及整个染色体;(真菌)

3):经细胞连接,类似细菌,涉及部分染色体,形成半合子;(放线菌)

2. 细胞间暂时沟通:

1)涉及部分染色体,形成部分二倍体;

2)F因子转导,涉及少数个别基因;

3. 不需细胞沟通

1)phage为媒介,涉及个别少数基因;

2)通过具一定感受态的受体菌接受供体菌的DNA片段,涉及部分少数个别基因

2. 真菌的有性生殖与高等植物有性生殖有何区别,有何特点?

1. 真菌不分化为雌雄两性,不形成精子和卵子,只是存在有不同接合型,发生接合的两型都可

以形成合子核.

2. 由于形成的孢子是单倍体,发育而成的体细胞也是单倍体,因而可以在子一代中观察到基因

分离情况,而高等动植物中必要到子二代才可;

3. 一次减数分裂的产物包含在一个子囊中,可以很容易观察到四分体中一对基因的分离;而高

等动植物却不行;

4. 在顺序排列的子囊中,减数分裂结果有规则地排列,对遗传学分析有特殊意义

3. 真菌的有性生殖与准性生殖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

1.相同之处:都要过细胞间的结合,都涉及整个染色体组,涉及染色体的交换.

2.不同之处:

1)有性发生在特殊的囊器中,产生有性孢子,在生理形态上营养细胞都不同;准性发生在一般细胞中,重组结果产生一般的无接合型的细胞;

2)有性中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很有规则的;准性中体细胞交换和单原化都是偶然的,无规律的;

3)在有性中,是看重组频率的多少,在准性中,是看纯合频率的多少;

4. 什么叫体细胞交换?其特点是什么?

1. 在有丝分裂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的染色体交换,导致部分基因纯合化;

2. 特点:离着丝粒愈近的基因纯合化的机会愈少,愈远愈大.而且着丝粒一端的纯合化不影响另

一端基因的纯合化

3. 可根据纯合率分析基因与着丝粒位置,间接分析图距,可用选择培养基检出纯合基因,确定

纯合率.有可能在没有有性生殖的M中进行基因定位.

5. 什么叫单倍体过程?和减数分裂区别?

1. 杂合二倍体中,在有丝分裂中,由于染色体发生不离开行为,产生染色体不规则减少或增

多,形成非整倍体(2n+1),(2n-1)可导致部分基因纯合化的二倍体或单倍重组子出现.

2. 区别:

1)在减数分裂中,几乎每一染色体都发生一次交换;在单元化中,体细胞交换是偶然的;

2)减数中,每一对染色体同时减为半数;在单元化中,只是个别染色体变为一个.

3. 单元化可使隐性性状得以表现,产生分离,又因为体细胞交换与单元化很少同时发生,当

某一染色体单元化后,某一隐性基因表现.在其之上的其他隐性基因也同时表现,分离,因此可断定一基因所属的连锁群.

6. 有丝分裂定位的原理是什么?与经典的定位方法(重组图距)有何区别?

1. 杂合二倍体发生有丝分裂交换,使隐性基因得以纯合,表现出来,离着丝粒越远的基因,

纯合率越高,反之越低,可根据纯合力高低来分析基因与着丝粒的位置,间接作出图距.

2. 重组定位是观察重组率,有丝分裂定位是观察纯合率.

7. 把构巢曲霉的两个不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nic+;+ade)的分生孢子混合接种在基本

培养基表面培养,常常可以产生少量原养型菌落。怎样才能判断这些原养型菌落的产生是由于异核现象导致的结果?

8. *为什么酵母菌接合子a/α不再具备接合能力,而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子囊孢子?

提示:用α1-α2假说模型来解释

9.从下列酵母杂交a-b+ x a+b- 结果,(1)计算两个连锁基因a和b的距离;(2)用

什么方法检出下列孢子类型?

1. A-B间距离= 45 /(415+45)=45/460=9.8%

2. 用CM、MM、MM+A、MM+B

10. 链孢霉a+b+×a-b-,杂交子代见下表(表中Ⅰ、Ⅱ、Ⅲ、Ⅳ组代表a、b是不同的基因)

①.说明每一类子囊类型(1-7)(PD,NPD,T型);

②.分别计算着丝粒距离;

③.推断两基因是否连锁;

④.如果连锁,计算图距,指出是否在同一臂?

注:Ⅰ、Ⅱ、Ⅲ、Ⅳ表示不同的试验,需要分别计算。

实验组Ⅰ

PD/NPD=34/34=1

所以,a与b不连锁

b着丝粒距离:0.5*32/100*100=16

实验组Ⅱ

PD/NPD=84/1>1

NPD/T=1/15<0.25

所以,a与b连锁

b着丝粒距离:0.5*15/100*100=7.5

a-b重组值:(0.5*15+1)/100*100=8.5

实验组Ⅲ

PD/NPD=(6+12)/(7+11)=1

NPD/T=(7+11)/(20+22+22)=18/64=0.28

所以,a与b不连锁

a着丝粒距离:0.5*(22+12+11+22)/(6+7+20+22+12+11+22)*100=33.5

b着丝粒距离:0.5*(20+12+11+22)/(6+7+20+22+12+11+22)*100=32.5

实验组Ⅳ

PD/NPD=(80+9)/1>1

所以,a与b连锁

a着丝粒距离:0.5(1+9+1+5)/(80+9+1+9+1+5)*100=7.6

b着丝粒距离:0.5(9+9+1+5)/(80+9+1+9+1+5)*100=11.4

a-b重组值:[0.5(9+1+5)+1]/ (80+9+1+9+1+5)*100=8.1

第7章细胞质遗传

1. 名词解释

母体遗传:在细胞质遗传中,子代性状都相同于雌性亲本,这就是所谓的母性遗传。

不分离现象:两亲本提供不等量或等量的细胞质,但一细胞质成分对另一细胞质成分有抑制作用。由于遗传性状由细胞质因子控制,造成子代不服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现象叫不分离现象。如母体遗传。

质粒:核基因外的能自我复制的环状DNA分子。

嵌合质粒:不同质粒重组形成。

严紧型复制:复制与细胞蛋白质合成有关,蛋白质合成停止它的复制也停止。每细胞只1~2个,如Ecoli中的F因子。

松弛型复制:复制受多种因素控制,蛋白质合成停止后还可继续复制,可达103/cell并复制到杆菌中的F因子,R1因子,ColE1。

相容性(亲和性):两种质粒稳定共存于同一细胞,复制互不干扰,细胞分裂可稳定传给后代,如PSC101和ColE1。

不相容性(不亲和性):两种质粒不能稳定共存于同一细胞,复制互相干扰,两种质粒并存子代越来越少,直到消失。

不亲合群:不能并存于同一细胞中的质粒,如F,colv。

同一不亲合群不能并存,不相容性。

不同不亲合群可并存同一细胞中的不同质粒有可相溶性,如PSC101,ColE1。

致育抑制:一种质粒与另一种质粒并存于同一细胞中,可使后者失去它的控制的致育功能。如R因子可使F因子失去功能,包括接合、雄性专一噬菌体感染、F专一抗体凝集素等功能。

溶源转化:溶源化的结果造成细菌表型改变这一现象称为溶源转化,如白喉棒杆菌毒素的产生。

2. 问题

3. **质粒的不亲和群的机理。

两不相容性质粒可产生同种(类似)复制阻遏物,对两者都有作用,互相干扰,使得细胞内2种质粒的总拷贝数不变,实质上2种质粒复制都受到限制;随细胞分裂,质粒随机分配、丢失,数目减少,好像发生分离;最终两者并存的少,单独存在的多,最终表现为不相容性。例如F因子和R因子。

4. **有那些机制保持质粒的稳定性?

①质粒复制是需借助于寄主的核糖体,而且可以肯定还受借助于寄主的某些酶

类,因为有些质粒复制是与寄主Pr.合成有关,如果这些受寄主抑制的Pr.发生

变化,必然要影响到质粒的复制。

②质粒复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能自我复制。

严紧型与松弛型:前者拷贝数与染色体相等;不同质粒在不同宿主中表现不同,同一质粒在不同宿主中也表现不同,F因复制温度敏感突变型有二种:一是由

于染色体基因突变引起F因子复制突变;二是F因子本身突变。

5. **一个小质粒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被转移?

小质粒上如果带有与F质粒ori T类似的bom(或mob)基因,可以被大质粒的转移区段可带动转移。

9. 有4个菌株如下,写出菌株Xy102的全部符号。

K12

W1177: K12 F- leu,thi,azi r lac,gal,str r,(λ)-

Xy101: W1177 (pSC101) (pXY123)

Xy102: Xy101 (pSC101⊿amp)

Xy102: k12 F-leu- thr- ozi r lac- gal- str r (λ)-(pSC101⊿amp)(pXY123)

第8章基因的结构和作用

1. 名词解释

互补测验:在不发生重组条件下,观察二突变型的染色体能否互相提供缺乏的酶类,产生互补作用,出现原养型,从而判断基因的功能等位性。

顺反位置效应:顺式结构不同于反式结构的现象称顺反位置效应,具有此效应的突变型同属一顺反子。

顺反子:一个顺反子就是一个基因,具有顺反效应的突变型同属一顺反子,通过顺反测定才能确定它的限量。它是一功能单位,但不是重组、突变单位。

顺反测验:比较顺式和反式结构的表型效应的互补测验称顺反测验。

基因座位:一基因或顺反子在染色体上占有的位置称为座位。

突变位点:同一基因各个突变型发生变化的位置叫突变位点。

拟等位基因:经典遗传学中由于难以发现不同位点发生突变的二等位基因之间的交换,可以认为基因是交换的单位,偶尔发现二个等位基因突变型之间能发生重组,称为拟等位基因。

从现代遗传学看来,是一系列基因突变型的重组。

基因内互补:二个拟等位突变型互补产生野生型叫基因内的互补。特点:○1发生在基因内;○2不可能百分之百恢复酶活;○3只限于一系列拟等位突变型中的一部分。

互补群:由于同一种蛋白质的缺陷而表现相同的一系列拟等位突变型,如果彼此表现一定的互补主要,称为同一互补群。互补群即一个基因(如按一个基因一个功能来看,互补群应是一系列基因)。

抑制基因:一突变型在另一突变型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恢复它的正常表型效应时,后一基因称为前一基因的抑制基因。

基因内抑制:基因内另一位点上发生异义突变抑制了一位点上的异义突变,或由于插入移码突变抑制了缺失移码突变(或反应)而表现野生型。

基因间抑制:由于代谢抵偿,tRNA基因突变是无义突变、异义突变、以及移码突变,回复为野生型。

正控制诱导体系:诱导物使激活物处于活动状态,结合于染色体,在此作用下酶合成。激活物不存在或失活,酶不合成,降解物阻遏。如,E.coli的阿拉伯糖发酵,麦芽糖操纵子。

正控制阻遏体系:效应物存在时,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不具有激活性质,阻止了DNA转录。

色氨酸合成中,若效应物(色氨酸)不存在,使转录能超越弱化子。

负控制诱导体系:某一细胞成分的存在结合于染色体阻遏酶合成,使某种细胞功能不能实现,

它的消失或失活使功能可能实现。如,乳糖操纵子体系,阻遏蛋白质的存在使转录不能进行。

负控制阻遏体系:效应物与变构蛋白质结合,结合于染色体阻止转录;变构蛋白质不结合于染色体转录进行。如色氨酸、组氨酸合成的调节。

2. 问题①②③④

5. **互补测验基本要求有哪些?为什么?根据这些要求有哪些方法可以作为互补测验?为什么?

答:1.基本条件

①二倍体状态

②重组缺陷型;因为要测验二个同样表型的突变型是否属于同一基因。虽然表现互养的可

以断定为不同基因,但不表现互养的却不能断定是等位的。因为种种原因可使互养不表现。采用二倍体可排除干扰,简化实验条件。但二突变体染色体共处一细胞可能重组,无法断定是基因间还是基因内重组,所以要重组缺陷型。

2.可以进行互补测验的类型

①异核体、②杂基因子、③流产转导、④F因子、⑤感染2个不同噬菌体的细胞

8. 由下表填入+(表示合成相应的酶)—(表示不成相应的酶)

基因型z y

加糖不加糖加糖不加糖

F’i s z+y+/i+z+y+————

F’i+o+z-y+/ i+o c z+y-+ + + —

F’i s o+z+y+/ i+o c z+y++ + + +

F’i s o+z+y+/ i-o+z+y+————

F’i-o+z+y+/ i-o+z+y++ + + +

F’i+o+z-y-/ i-o+z+y-+ ———

9. ***请说明z、y是组成型还是诱导型?并说明道理。

组成型/ 诱导型组成型/ 诱导型i+z+y+o+z+y+

i-z+y+o c z+y+

F’ i+z+y+/ i-z+y+F’ o+z+y+/ o c z+y+

F’ i-z+y+/ i+z-y+F’ o c z+y+/ o+z-y

F’ i+z+y-/ i-z-y+F’ o+z+y-/ o c z-y+

F’i-z+y+/ i-z-y+F’ o c z+y+/ o c z-y-

10 ***细菌有那些转译水平上的调控作用?

转录水平调控:

正调控和负调控、诱导和阻遏

上游活化序列、弱化子、终止子

翻译水平调控:

SD序列、稀有密码子、重叠基因,

po1y(A)、魔斑核苷酸、反向RNA, 酶的活性调控:

反馈抑制

微生物遗传育种试汇总题库

微生物遗传育种试题库 三.填空题: 47.DNA 分子中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转换_________。 48.DNA 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_颠换______。 49.一个核苷酸被另一核苷酸替代引起的突变称为_____碱基置换_______。 50.通过两细菌细胞接触直接转移遗传信息的过程称为_____接合______。 51.受体细胞从外界吸收供体菌的DNA 片段( 或质粒),引起基因型改变的过程称为_____转化____。 52.细菌细胞间靠噬菌体进行DNA 的转移过程称为__转导_。 53.对微生物进行诱变时,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_______紫外线________。 54.采用紫外线杀菌时,以波长为______260 nm 左右_______ 的紫外线照射最好。 55.F+和F-杂交中,结果是供体菌成为______ F+______,受体菌成为___ F+_____。 56.在性转导中,受体细胞F- 成为______ F'_________ 细胞。 59.转化、转导、接合是细菌三种_______基因重组________ 的方式。 60.四种引起细菌基因重组的方式是____转化________、______转导________、________接合_________ 和_______原生质体融合_________。 61.在紫外线诱变作用下,常引起DNA 链上形成_________胸腺嘧啶二聚体_________。 62.E.coli的性因子是通过_______性菌毛__________ 传递的。 63.可以结合并吸收自由DNA 分子的细菌细胞所处的状态称为_______感受态__________。 65.对微生物进行化学诱变时,可采用__________亚硝酸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碱基类似物_______________ 等诱变剂。 66.在__________专性__________ 转导中,噬菌体仅可转移整合位点相邻的寄主DNA 片段。 67.可以转移供体细胞任何部分基因到受体细胞的噬菌体,称作______普遍性转导_________ 噬菌体。 68.1944 年_____艾弗里_______ 等人证明了转化因子为DNA。 69.在微生物基因工程中,目前应用最多的载体是_____质粒______ 和_____噬菌体________。 70.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和噬菌体的作用常是作___基因载体________。 71.在进行诱变育种工作时,经紫外线照射后的菌体都须在避光下进行操作或处理,其理由是______避免光复活作用_______。 72.5- 溴尿嘧啶为__________胸腺嘧啶____________ 的结构类似物。 73.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________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造成DNA 损伤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试题 一.选择题:1、A;2、B;3、D;4、A;5、B;6、C;7、A;8、B;9、A;10、D;11、A;12、D;13、B;14、D;15、A;16、C 1、已知 DNA 的碱基序列为 CATCA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使其突变为:CTCATCAT 答:( ) A.缺失 B.插入 C.颠换 D.转换 2、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答:( ) A. 接合和转化 B. 转导和转化 C. 接合和转导 D. 接合 3、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答:( ) A. 生长速度快 B. 易得菌体 C. 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 D. 所有以上特点 4、在 Hfr 菌株中:答:( ) A. F 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 B. 在接合过程中,F 因子首先转移 C. 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 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 5、以下碱基序列中哪个最易受紫外线破坏?答:( ) A. AGGCAA B. CTTTGA C. GUAAAU D. CGGAGA 6、在大肠杆菌 (E.coli) 的乳糖操纵子中,基因调节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 水平上。答:( ) A. 转化 B. 转导 C. 转录 D. 翻译 7、转座子 ___________。答:( ) A. 能从 DNA 分子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B.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粒 C. 是一种碱基类似物 D. 可引起嘌呤和嘧啶的化学修饰 8、当F+ F-杂交时答:( ) A. F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细胞中 B. F-菌株几乎总是成为 F+ C. 基因重组的发生频率较高 D. F因子经常插入到F-细胞染色体上 9、在 U 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菌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左臂发现有原养型菌出现,这一现象不是由于:答:( ) A . 接合 B. 转化 C. 普遍转导 D. 专性转导 10、细菌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答:( ) A. 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

第七章_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第七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与育种 微生物的亲代 子代 下一代,并且相对稳 定地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就是微生物的遗传性。微生物的遗传性与其他生物一样是相对稳定的。 微生物群 体中少数个体 遗传性发生改变, 这就是微生物的变异性。变异由于是在遗传物质水平发生改变,因此是可遗传的,并且是普遍的,其变异现象很多。 遗传是相对的,变异是绝对的;遗传中有变异,变异中 有遗传,从而使微生物不断进化。 变异了的微生物与原来的微生物有所不同,称为变种。 由于微生物有一系列非常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因而在现 代遗传学研究中往往把它作为研究对象。这些生物学特性包括: 1. 个体结构简单; 2. 营养体一般都是(n ); 适宜的环境条件下 代谢和发育 生长繁殖 遗传特性 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下 在遗传物质水平上发生了改变

3.生长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易于在成分简单的合成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 4.易于累积不同的中间代谢产物和终端代谢产物; 5.环境条件对微生物各个群体作用直接均一,且重复性好; 6.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等突变类型; 7.各种微生物都有其相应的病毒; 8.特殊的生殖方式:无性及原始的有性; 9.菌落形态的多样性和可见性。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在遗传学的研究和学习中,已经证明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核酸。这个结论的得出就是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而得来的。 一、三个著名经典实验 1.经典转化实验:以有荚膜和无荚膜的Streptococcus

pneumoniae(肺炎链球菌)为试验对象;

2. 噬菌体感染实验:E.coli及其噬菌体; 3. 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TMV及与其近缘的HRV。

最新版精编2021年微生物遗传完整复习题库(含答案)

2021年微生物遗传考试题库(含答案) 一、单选题 1.与细菌抗药性有关的因子是 ( )。 A.R因子 B.F因子 C.Col质粒 D.巨大质粒 参考答案:A 2.异核体的形成可以通过自发突变和性细胞融合而形成。 参考答案:正确 3.红色灵杆菌在不同温度培养时出现的菌落颜色的变化属于 ( )。 A.变异 B.修饰 C.饰变 D.退化 参考答案:C 4.催化转录作用的酶是 ( )。 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反转录酶 D.转录酶 参考答案:B 5.基因重组是 ( )。 A.遗传物质交换 B.基因重新组合 C.基因共同表达 D.遗传物质交换和基因重组 参考答案:D 6.供体是 ( )。 A.提供交换DNA的生物 B.接收DNA的生物

C.提供交换蛋白质的生物 D.接收蛋白质的生物 参考答案:A 7.受体是 ( )。 A.接受交换RNA的生物 B.接受交换DNA的生物 C.提供交换蛋白质的生物 D.接收交换蛋白质的生物 参考答案:B 8.转座因子是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 ( )。 A.DNA序列 B.RNA序列 C.氨基酸序列 D.多肽序列 参考答案:A 9.重组体的筛选可以根据载体体系、宿主细胞特性及外源基因的表达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方法。 参考答案:正确 10.插入序列(IS)的长度一般是 ( )。 A.0.7—2.5 kB B.1.0—3.0 kB C.2.0—3.0 kB D.0.5—2.0 kB 参考答案:A 11.DNA克隆之所以又称为重组DNA技术,是因为需要将外源DNA插入载体DNA形成嵌合DNA。 参考答案:正确 12.真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基因重组方式是 ( )。 A.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 C.准性生殖 D.原生质体融合 参考答案:A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答案

第7章微生物遗传变异和育种 填空题 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和。而证明基因突变自发性和不对应性的三个经典实验 是、、和 细菌转化噬菌体感染植物病毒重建变量试验涂布试验影印平板培养法 2.______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_______。Griffith转化因子 3.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无毒的R型细胞(活R菌) 32 4.AlfredD.Hershey和MarthaChase用P 35 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 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______。 全部遗传信息 5.H.Fraenkel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 ______也是遗传物质。RNA 6.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______;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 称______。 单倍体二倍体 7.DNA分子中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嘌呤取代称为______。 颠换 8.______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Col 9.原核生物中的基因重组形式有4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 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 10.当DNA的某一位置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突变,因为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_______,能清除或纠正不正常的DNA分子结构和损 伤,从而阻止突变的发生。 修复系统 11.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_______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 基本培养基 12.两株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混合培养后才能在基本培养墓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而未混合的两亲菌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长出的原养型菌 落是两菌株之间发生了遗传_______和_______所致。 交换重组 13.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供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 而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普遍性局限性 14.基因突变具有7个共同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微生物学试题库与答案

微生物学练习题 绪论 一, 填空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 , 细胞结构与化学组成分为 ____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 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 ______三大类型 . 2.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__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__. 3.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___真菌 ___. 4.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___病毒 ___. 二 , 判断改错题 3.非细胞型微生物含有两种类型核酸 , 既含 DNA,又含 RNA. 3. 错, 只含一种核酸 . 三, 选择题 1.下列病原体中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2.下列病原体中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立克次体 B. 衣原体 C.噬菌体 D.螺旋体 E.支原体 3.下列病原体中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 A. 新型隐球菌 B. 白色念珠菌 C. 真菌 D. 放线菌 E. 立克次体四, 名词解释 2.菌株 (strains of bacteria) 是指从不同来源或从不同时间或地区所分离的同一种 细菌 . 五, 问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 , 结构 , 化学组成分为哪三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 包括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答 : 根据微生物的大小 , 结构 , 化学组成可将其分为以下三大类 :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 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 , 无核膜 , 核仁 , 缺乏完整的细胞器 , 只有核糖体 ,DNA和 RNA同时存在 . 它包括细菌 , 放线菌 , 支原体 , 衣原体 , 立克次体 , 螺旋体 .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 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 , 有核膜和核仁 , 胞质内细胞器完整 . 如真菌属于此类 . (3)非细胞型微生物 : 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 结构简单 , 只有一种核酸 (DNA或者是RNA)存在 . 缺乏完整的酶系统 , 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 . 如病毒属于此类 .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最本质的属性之一。 遗传性:指世代间子代和亲代相似的现象; 变异性:是子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遗传性保证了种的存在和延续;而变异性则推动了种的进化和发展。 遗传型(基因型):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潜力,只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自身的发代谢和发育,才能将它具体化,即产生表型。 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 饰变:指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如粘质沙雷氏菌,在25℃培养时,可产生深红色的灵杆菌素,这是一种饰变,但当在37℃培养时,则不产生色素,再在25℃下培养时,又恢复产生色素的能力。 微生物在遗传学中的地位: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易培养; ?繁殖快; ?易于累积不同的中间代谢物; ?菌落形态可见性与多样性;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每个个体的直接性与一致性; ?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过程。 对微生物遗传规律的深入研究,不仅促进了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发展,而且还为育种工作提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促使育种工作向着不自觉到自觉,从低效到高效,从随机到定向,从近缘杂交到远缘杂交等方向发展。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遗传变异有无物质基础以及何种物质可承担遗传变异功能的问题,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对此有着不同的猜测。直到1944年后,利用微生物这一实验对象进行了三个著名的实验,才以确凿的事实证实了核酸尤其是DNA才是遗传变异的真正物质基础。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转化实验 ?发现者:英国人Griffith于1928年首次发现这一现象。 ?研究对象:肺炎链球菌S型和R型 ?过程:

微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考试试卷 (B卷) (本试卷共 3 页) 要求:开卷考试; 答案写在答题 纸上,标清楚题 号;答案与试题全交。 一、解释名词(每个2分,本题满分20分) 1、菌落 2、病毒 3、生长因子 4、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 5、灭菌 6、质粒 7、营养缺陷型 8、水体自净作用 9、微生物得种 10、培养基 二、填空(每个空0、5分,40个满分20分) 1、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得相互关系分为五种: (1) 、 (2) 、 (3) 、 (4) 、 (5) . 2、单细胞微生物典型生长曲线由 (1) 、 (2) 、(3) 、(4)四个时期组成. 3、防止霉腐微生物引发食品腐败得常用措施有: (1) 、 (2) 、 (3) 、 (4) 、 (5) 。 4、微生物得五大共性包括: (1) 、 (2) 、 (3) 、 (4) 、 (5) 。 5、微生物根据对氧得需求可分为5种类型: (1) 、(2) 、(3) 、 (4) 、 (5) . 6、葡萄糖经EMP 代谢途径10步反应产生得3种产物就是: (1) 、 (2) 、 (3) . 7、真菌(霉菌类)无性孢子有多种类型。比如(1) 、 (2) 、 (3) 、 (4) 。 8、列举对微生物学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得科学家名字: (1) 、 (2) 、 (3) . 第1页

9、三域学说将整个生物划分为3个域,即 (1) 、 (2) 、 (3) 。 10、常用得消毒剂有: (1) 、 (2) 、 (3)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1、冷冻干燥保藏与液氮保藏就是长期有效保藏各种微生物得 基本方法。 2、青霉素可以杀死正在旺盛生长繁殖得细菌细胞,但无法杀死正处于休止状态得营养缺陷型细胞。 3、黑曲霉、红曲霉、黄曲霉、根霉、毛霉,其中有些就是单细胞微生物。 4、食品得水活度值越低,越不利于腐败(病原)微生物得生长,因此降低含水量有利于食品得保藏. 5、因为细菌就是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它没有有性繁殖,只有无性繁殖形式。 6、大肠杆菌F +细胞通过接合作用向受体细胞转移F 质粒,结果导致原供体细胞失去了F 质粒。 7、国家规定:引用水中得微生物数应低于100个细胞/mL , 大肠菌群数不能超过3个细胞/L 。 8、黄曲霉毒素就是由黄曲霉菌产生得剧毒、致癌物质,它要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代谢活化后才引起致癌作用。 9、地衣实际上就是蓝细菌与真菌或藻类与真菌形成得共生体。 10、青霉菌发酵时,产青霉素得最佳温度与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完全一致。 四、简答题(4道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 1、简述常用化学消毒剂得种类及其杀菌机制. 2、简述艾姆氏试验得原理与实践意义。 3、比较同型乳酸发酵与异型乳酸发酵在产物、产能与菌种上得差异。 4、常用得高温灭菌方法及其适用对象。 第2页

微生物遗传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

遗传的物质基础 1、解词 多组分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在一些RNA病毒中,RNA分子的容量有限,如果要增加遗传信息量,则需将病毒的基因组分段保存在2个或多个RNA片段中,以在病毒粒子中形成2个或多个RNA分子,此类病毒中的这些遗传物质称为多组分基因组。 多分体:在不同病毒粒子中含有不同的RNA片段,只有几种含有基因组中不同RNA 片段的病毒粒子同时存在时才能表现有效的侵染,在某些植物RNA病毒中存在这种多分体现象。 类病毒:一种小分子单链环状RNA分子,无蛋白质外壳保护,结构和化学组成比普通病毒简单,不需要辅助病毒便可侵入敏感的宿主细胞内进行自我复制,并使宿主致病或死亡。 朊病毒(Protein infection,Prion):一类侵染动物并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的小分子无免疫性的疏水蛋白质,这类蛋白质能与寄主脑组织中的核酸相互作用,使脑组织海绵状损伤,引起动物的亚急性海绵样脑病。 重叠基因:具有部分公用核苷酸序列的基因,即同一段DNA携带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蛋白质的编码信息。重叠的部分可在调控区或结构基因区,常见于病毒和噬菌体基因组中。 串珠结构:60bp的间隔线状DNA双链作为连接丝,将许多核小体串联起来并盘绕形成的染色质纤维细丝,呈念珠状,即为染色质的串珠结构。 核小体(nucleosome):由H2A、H2B、H3、H4四种组蛋白各以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和一分子组蛋白H1以及大约200bp的DNA缠绕而组成,直径一般为10nm。2、问题 Ⅰ、简述病毒、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特点。 病毒:核酸类型有DNA和RNA之分;核酸分子有单链和双链之分;空间结构有开放型和闭合型之分;基因组有多组份型和单组份型;有多分体现象;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能够产生可遗传变异。 原核生物:原核微生物遗传物质分子量较病毒大而比真核微生物小,DNA与微量的组蛋白相结合,形成超螺旋脚手架结构;某些细菌只有一条环状双链DNA,某些拥有两个环状DNA,有些则一条环状、一条线状DNA;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能够产生可遗传变异;一般情况下,一个细菌细胞只有一套基因组,其DNA含量在细胞间期十分稳定;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基因组在DNA上一般是连续排列。 真核生物:真核微生物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细胞核有核膜包裹,核内存在多条线状dsDNA;DNA和组蛋白组成核小体,线状DNA双链缠绕在核小体上形成串珠状染色质;每一染色体只含有一条线状双链DNA;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能够产生可遗传变异;基因组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 Ⅱ、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染色体外遗传物质。 答:染色体外遗传物质是细胞的非固定成分,也能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但它们不是细胞生存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附加体和共生体。含有DNA的细胞质颗粒,即附加体,既能以完全自主的状态存在,也能组入到染色体上,成为染色体的一部分。进入细胞,与细胞建立起特殊的共生关系的一类物质即共生体。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外遗传物质:附加体如R质粒(抗性因子,使E. coli.抗一定浓度的抗菌素)、F因子(决定性别,有F因子的E. coli.为雄性------供体)等;共生体如

微生物遗传

第8章微生物遗传 查看答案 习题 填空题 1.______是第一个发现转化现象的。并将引起转化的遗传物质称为_______。 2.Avery和他的合作者分别用降解DNA、RNA和蛋白质的酶作用于有毒的S型细胞抽提物,然后分别与______混合,结果发现,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活性,说明DNA是转化所必须的转化因子。 3.Alfred D.Hershey和Martha Chase用P32标记T2噬菌体的DNA,用S35标记的蛋白质外壳所进行的感染实验证实:DNA携带有T2的______。 4.H. Fraenkel Conrat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的拆分与重建,实验证明______也是遗传物质。 5.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______;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______。6.近年来对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表明,能进行独立生活的最小基因组是一种______,只含473个基因。 7.大肠杆菌基因组为______的DNA分子,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体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______。 8.大肠杆菌基因组的主要特点是:遗传信息的______,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______,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9.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______,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并称之为______。 10.詹氏甲烷球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完全证实了1977年由______等人提出的______。 因此有人称之为“里程碑”的研究成果。 11.詹氏甲烷球菌只有40%左右的基因与其他二界生物有同源性,其中有的类似于______,有的则类似于______,有的就是两者融合。 12.质粒通常以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______型、______型和______型。 13.______质粒首先发现于大肠杆菌中而得名,该质粒含有编码大肠菌素的基因,大肠菌素是一种细菌蛋白,只杀死近缘且不含______质粒的菌株,而宿主不受其产生的细菌素的影响。 14.用一定浓度的吖啶橙染料或其他能干扰质粒复制而对染色体复制影响较小的理化因子处理细胞,可_______ 。 15.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有3种类型: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6.当DNA的某一位置的结构发生改变时,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突变,因为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_______,能清除或纠正不正常的DNA分子结构和损伤,从而阻止突变的发生。 17.营养缺陷型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中重要的选择标记和育种的重要手段,由于这类突变型在_______上不生长,所以是一种负选择标记,需采用_______的方法进行分离。18.两株多重营养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混合培养后才能在基本培养墓上长出原养型菌落,而未混合的两亲菌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说明长出的原养型菌落是两菌株之间发生了遗传_______和_______所致。 19.在_______转导中,噬菌体可以转导给体染色体的任何部分到受体细胞中;而在_______ 转导中,噬菌体总是携带同样的片段到受体细胞中。 20.根据感受态建立方式,可以分为_______转化和_______转化,前者感受态的出现是细胞一定生长阶段的生理特性;后者则是通过人为诱导的方法,使细胞具有摄取DNA的能力,或人为地将DNA导人细胞内。 21.大多数酵母菌株含有一种称之为_______的质粒,它们是封闭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周长约6Kb,以高拷贝数存在于酵母细胞中,每个单倍体基因组含60-100个拷贝,约占酵母细胞总DNA的30%。 22.线粒体的核糖体在大小上类似于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线粒体与细菌之间的近缘关系,支

微生物遗传题库

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的研究优点是 ( )。 选项A)生长快速 选项B)易得菌体 选项C)代谢类型多 选项D)所有以上特点 答案:D 2.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遗传型是指生物的 ( )。 选项A)蛋白质序列 选项B)氨基酸序列 选项C)核苷酸序列 选项D)多肽序列 答案:C 3.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变异是一种发生在什么层次的改变 ( )。 选项A)表型层次 选项B)遗传层次 选项C)代谢层次 选项D)翻译层次 答案:B 4.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应用

红色灵杆菌在不同温度培养时出现的菌落颜色的变化属于 ( )。选项A)变异 选项B)修饰 选项C)饰变 选项D)退化 答案:C 5.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识记转录是 ( )。 选项A)DNA转变成RNA 选项B)DNA转变蛋白质 选项C)RNA转变成DNA 选项D)RNA转变蛋白质 答案:A 6.知识点:1(遗传的物质基础)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识记催化转录作用的酶是 ( )。 选项A)DNA聚合酶 选项B)RNA聚合酶 选项C)反转录酶 选项D)转录酶 答案:B 7.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难认知度:识记基因重组是 ( )。 选项A)遗传物质交换 选项B)基因重新组合 选项C)基因共同表达 选项D)遗传物质交换和基因重组

答案:D 8.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供体是 ( )。 选项A)提供交换DNA的生物 选项B)接收DNA的生物 选项C)提供交换蛋白质的生物 选项D)接收蛋白质的生物 答案:A 9.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理解受体是 ( )。 选项A)接受交换RNA的生物 选项B)接受交换DNA的生物 选项C)提供交换蛋白质的生物 选项D)接收交换蛋白质的生物 答案:B 10.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识记下列属于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是 ( )。 选项A)接合作用 选项B)转化作用 选项C)准性生殖 选项D)转导作用 答案:D 11.知识点:2(原核生物基因重组) 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认知下列不属于原核微生物基因重组的方式是 ( )。 选项A)孢子杂交 选项B)转化作用 选项C)接合生殖

第七章_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本科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分章节试题库 第7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一、选择题 1、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 A.生长速度快 B.易得菌体 C.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 D.所有以上特点 2、细菌直接摄取外界游离的DNA片段发生变异称为。 A 转导 B 转化 C 接合 D 转换 3、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的随机,通过一定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株。 A 重组频率 B 融合频率 C 突变频率 D 调控频率 4、抗药性质粒(R因子)在医学上很重要是因为它们。 A.可引起某些细菌性疾病 B.携带对某些抗生素的特定抗性基因 C.将非致病细菌转变为致病菌 D.可以将真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5、F+ F-杂交时,以下哪个表述是错误的? A.F-细胞转变为F+细胞 B.F+细胞转变为F-细胞 C.染色体基因不转移 D.细胞与细胞间的接触是必须的 6、以下突变中哪个很少有可能产生回复突复? A.点突变 B.颠换 C.转换 D.染色体上三个碱基的缺失 7、准性生殖。 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 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 C.可导致高频率的基因重组 D.常见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 8、游离于各种微生物细胞质中的小DNA分子称作下列哪种结构? A、质体 B、质粒 C、类菌质体 D、间体 9、携带不同基因的F因子称为。 A、F-菌株 B、F′菌株 C、F+菌株 D、Hfr菌株 10、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细胞的DNA片段带到受体细胞中,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叫。 A、转化 B、转导 C、转换 D、接合 11、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是。 A.转化、变量和涂布实验 B.转导、变量和影印培养实验 C.彷徨、涂布和影印培养实验 D.噬菌体感染实验、病毒拆开重建实验以及转化实验 12、在选育抗青霉素的菌株时,在培养基中必须加入青霉素,其作用是。 A.作为诱变剂 B.识别遗传标记 C.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 D.作为营养物 13、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而得到DNA片段的过程,称为。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原生质体融合 14、营养缺陷型菌株是指的菌株。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答案

第七章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转座因子: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 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 4.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5.局限转导: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并与后者的基因整合,重合,形成转导子的现象. 6.移码突变:诱变剂使DNA序列中的一个或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 7.感受态: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8. 高频重组菌株:该细胞的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为整合态,当与F- 菌株相接合时,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非常高. 9.基因工程:通过人工方法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一种育种措施称基因工程。 10.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序列,并能在识别位点内部或附近进行切割的内切酶。

11.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中引入具有正常功能的基因,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的缺陷,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2.克隆:作为名词,也称为克隆子,它是指带有相同DNA序列的一个群体可以是质粒,也可以是基因组相同的细菌细胞群体。作为动词,克隆是指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一个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插入一个载体DNA分子上,进行扩增。 二. 填空 1.微生物修复因UV而受损DNA的作用有光复活作用和切除修复. 2.基因组是指一种生物的全套基因。 3.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_____3_____条。 4.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两种类型。 5.基因中碱基的置换(substitution)是典型的点突变。置换可分两类: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被称为转换;而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被称为颠换。 6.诱变剂导致DNA序列中增添(插入)或缺失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发生改变,并进一步引起转录和翻译错误的一类突变称为移码突变。 序列通过非同源重组的方式,从染色体某一部位转移到同一染色体上另一部位或其他染色体上某一部位的现象,被称为转座.凡具有转座作用的一段DNA序列,称转座因子,包括原核生物中的插入顺序转座子和的Mu噬菌体. 8.把经UV照射后的微生物立即暴露于可见光下,死亡率可明显降低,此现象称为光复活.最早是1949年有在灰色链霉菌中发现.

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五章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本章要点: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机制。 3.菌种如何选育及如何诱变育种? 4.基因重组。 5.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6.如何保藏菌种? 5.1 基因对遗传性状的控制 5.1.1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DNA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曾是生物学中激烈争论的重大问题。1944年Avery等人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的三个经典实验有力地证实了核酸是遗传物质,基因是其信息单位,染色体是其存在形式。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1.转化实验 转化指A品系的生物吸收了来自B品系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获得B品系的遗传性状的现象。转化现象是格里菲斯(Griffith)于1928年研究肺炎链球菌感染小白鼠的实验中发现,后经艾弗里(Avery)等于1944年证实的。 2.噬菌体感染实验 1952年,侯喜(A.D.Hershey)和蔡斯(M.Chase)为了证实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大肠杆菌T2噬菌体进行实验(图5-1)。 图5-1 噬菌体感染实验

3.植物病毒重建实验 1956年Fraenkel-Conrat等用含RNA的烟草花叶病毒进行了病毒(TMV)重建实验(图5-2),证实了RNA是遗传物质。 图5-2 TMV重建实验 5.1.2 DNA的结构与复制 一.DNA的化学组成 DNA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由4种核苷酸组成。每一种核苷酸又由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3部分构成。4种核苷酸的差异仅在于碱基不同。在DNA中,4种碱基是;腺嘌呤 (adenine,A)、鸟嘌呤(guanine,G)、胞嘧啶(cytosine,C)和胸腺嘧啶(thymine,T)。脱氧核糖1位上的碳原子与嘌呤9位上的氮原子相连,5位上的碳原子与磷酸相连,就构成了4种不同的核苷酸。 二.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James Deway Watson)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根据英国晶体衍射专家维尔金斯(Maurice Hugh Frederick Wilkins)对脱氧核糖核酸的X射线衍射资料,以及碱基含量分析、键长键角资料、酸碱滴定数据等,提出了像麻花、油条一样扭在一起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图5-3、5-4)。

微生物遗传习题

第七章微生物遗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F'菌株:当Hfr菌株细胞内的F质粒因不正常切离而脱离核染色体组时,可重新形成游离的、但携带整合位点邻近一小段核染色体基因的特殊F质粒,称F’质粒或F’因子。凡携带F’质粒的菌株,称为F’菌株。 2、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和)内因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即遗传型的改变。 3、表型:指某一生物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适合环境条件下通过代谢和发育得到的具体体现。遗传型+环境条件→表型 4、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补充培养基。 5、超诱变剂:可以做到即使未经淘汰野生型菌株,也可直接获得12%-80%的营养缺陷型菌株。 6、低频转导:指通过一般溶源菌释放的噬菌体所进行的转导,因其只能形成极少数转导子,故称“低频转导”。 7、颠换:嘌呤和嘧啶之间的置换 8、点突变:仅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9、复壮:狭义复壮:是一种消极措施是指菌种在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不经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产生性能等指标,从已衰退的的种群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相应措施。广义复壮:一种积极措施,即有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性状尚未衰退之前,就经常有意识地采取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测定工作,以期从中选择到自发的突变体。 10、甘油悬液保藏法:用15%~30%的甘油缓冲液制成细胞密度为10^7~10^8细胞/ml的悬浮液,混匀,密封,置-70℃冰箱。保藏期可达10年。 11、感受态:是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DNA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 12、高频转导:在局限转导中,若对双重溶源菌进行诱导,就会产生含50%左右的局限转导噬菌体的高频转导裂解物,用这种裂解物去转导受菌体,就可获得高达50%左右的转导子,故称这种转导为高频转导。

微生物遗传答案-2

微生物遗传学习题答案 第2章遗传物质 8.各种生物的DNA分子的A+G/T+C=1说明什么?而G+C/A+T并不恒量说明什么?答案:说明在DNA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在双链中,只有一个嘌呤严格与一个嘧啶配对,才能保证此关系;而G+C/A+T 并不恒等于1,只知道要使DNA稳定,只有A=T、G=C,所以显然G≠A、C≠T,DNA链中碱基的排列就不是一种简单的重复。 9. 根据下表数据请说明: 微生物 DNA RNA A+ T / G +C A+U/G+C A+G/U+C 枯草杆菌 1.36 1.30 1.02 E.coli 1.00 0.96 0.82 1)RNA和DNA的结构关系,RNA是从一条链转录呢,还是从两条链转录? 2)RNA是否全部形成双链? 答案: 1)如果从两条链转录,则嘌呤必定等于嘧啶,而A+G/U+C=1,而所给数字显然不符,所以只能从单链转录。 2)RNA不可全部形成双链,若全部形成双链,则A+G/U+C必为1。 第3章突变 2. 问题 1. 说明突变型met A 1,met B 1,met A 2,met B 2,met-3,met-4的异同 met A 1、met B 1、met A 2、met B 2、met-3、met - 4等都为met营养缺陷型。A、B表示同一表型的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基因,A 1、A 2表示得到的时间不同,或编号不同(B 1、 B 2同),met-3、met-4表示未知突变。 2. 突变型菌株基因突变如下: F因子带有半乳糖基因,染色体缺失半乳糖基因 染色体为his,leu,lys,arg缺陷型 染色体为阿拉伯糖、乳糖不发酵,叠N化钠、链霉素抗性 染色体为重组基因突变,整合有λphage。

给学生《微生物遗传育种学》复习思考题1

《微生物遗传育种》复习思考题 01 绪论 1、工业微生物菌种应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非致病性;适合大规模培养工艺要求;利于规模化产品加工工艺;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性能和生产性状;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或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2、简述工业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分类。 天然菌种(native strain):通过自然筛选和分离获得的工业菌种;诱变菌种(mutagenized strain):通过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在实验室人工诱变自然筛选与分离的菌株所获得产量或/和性状改善的工业菌种;重组菌种(recombinant strain)是通过遗传重组技术对菌种进行定向遗传改良获得的工业菌种;遗传修饰生物体(genetic modification organisms, GMOs):经外源基因导入并因此发生遗传整合和性状改变的生物体。 3、试从微生物遗传学的不同角度阐述你对微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一、微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二、微生物遗传的多样性;三、微生物代谢的多样性 ;四、微生物的生态多样性;五、微生物利用的广泛性 02 第四章工业微生物育种诱变剂 1、什么是诱变剂?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诱变剂:凡能诱发生物基因突变,并且突变频率远远超过自发突变率的物理因子或化学物质.可以分为三类: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一类能对DNA起作用,改变DNA结构,并引起遗传变异的化学物质;生物诱变剂:采用某些噬菌体来筛选抗噬菌体突变菌株时,常常发现伴随着出现抗生素产量明显提高的抗性突变株。因此,可以认为这些溶源性噬菌体是一种生物诱变剂。 2、什么是突变?突变的表现型有哪些?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 突变,从广义上讲,除了转化、转导、接合等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重组引起生物变异以外,任何表型上可遗传的突变都属突变范围,如染色体整倍性和非整倍性的变化及染色体结构上的畸变等都包括在内。 1、形态突变型,是一种可见突变,它包括微生物菌落形态变化,如菌落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结构等; 2、生化突变型,; 3、条件致死突变型; 4、致死突变型; 5、抗性突变型; 6、营养缺陷型; 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3、突变后其基因型是否会很快表现?为什么? 变基因的出现并不意味着突变表型的出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因型的改变,即表型延迟,微生物通过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性不能在当代出现,其表型的出现必须经过2代以上的繁殖复制。表现延迟的原因有:1、与诱变剂性质和细胞壁结构组成有关;2、当突变发生在多核细胞中的某一个核,该细胞就成为杂核细胞了;3、原有基因产物的影响。(产生原因:①分离性迟延现象②生理性迟延现象) 4、物理诱变剂主要有哪几类?请举例? 物理诱变剂包括: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快中子,α射线,β射线,微波,超声波,电磁波,激光射线和宇宙射线等 5、化学诱变剂主要有几大类? 碱基类似物;烷化剂;脱氨剂;移码诱变剂;羟化剂;金属盐类;其他化学诱变剂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重点: 四个概念:遗传型、表型、变异和饰变。 经典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和植物病毒重建实验。基因突变、诱变育种:相关概念营养缺陷型的筛选环节。 基因重组方式基因工程:概念及步骤。 第一节微生物的遗传变异的概述 遗传:指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一整套遗传因子稳定地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它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 变异: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不相似性。应掌握的几个概念:(一)遗传型(又称基因型)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组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二)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其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通过代谢和发育而得到的具体体现。 (三)变异指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生物体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变异的特点是在群体中以极低的概率(一般为10-5?10-10)出现,性状变化的幅度大,且变化后的新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四)饰变 指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翻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 特点是整个群体中的几乎每一个体都发生同样变化;性状变化的幅度小;因其遗传物质不变,故饰变是不遗传的。

为什么微生物是研究现代遗传学和其他许多重要的生物学 基本理论问题的最佳材料和研究对象? 答案:从遗传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微生物有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特性: 1.微生物结构简单,个体易于变异; 2?营养体一般都是单倍体; 3.易于在成分简单的合成培养基上大量生长繁殖; 4.繁殖速度快; 5.易于累积不同的最终代谢产物及中间代谢物; 6.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与多样性; 7.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群体中各个体作用的直接性和均一性;易于形成营养缺陷型; 8.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的病毒; 9.存在多种处于进化过程中的原始有性生殖方式。 ★第二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 (一)经典转化实验 英国医生F.Griffith (1928年)以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双球菌)作为研究对象。有荚膜肺炎链球菌是致病性的,它的菌落表面光滑,所以称S型;无荚膜肺炎链球菌无致病性,菌落外观粗糙,故称R 型。 F.Griffith做了以下3组实验: 2.细菌培养试验活的S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