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小学生心理教育案例

一、学生的自然情况

姓名:张某某

性别:男

年龄:十岁

四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有时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

2、性格内向、固执。与人相处办事,太武断,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

3、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较差。有依赖和惰性心理,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5、主要原因是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张某某同学今年十岁了,由于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由于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

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张某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学习成绩不好,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张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于是我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让他们勤与孩子打电话交流沟通。并让他的爷爷奶奶一定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与老师更好的配合,严格管教孩子。

2. 对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

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

3. 针对张某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经过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张某某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张某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着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4: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 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案例5: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 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 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也可适当增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教育管理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名词解释 1. 人际知觉 2. 态度 3 .内化 4 .社会知觉 5. 角色知觉 6 .晕轮效应 7 .激励因素 8 .经济人 9. 退化 10 .首因效应 11 .激励 12 .需要 13. 保健因素 14. 挫折 15. 制约现象 16. 偏见 、填空题 1. 泰勒( F.W.Taylor )于( )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其由( )部分组成。 2. 从1927年至( ) ,人际关系理论创始人梅奥 (E.Mayo ) 主持了著名的( )。 3.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和( )。 4.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组织、 ( )和( )。 5. 态度转变的理论主要有( )、( )和“ A-B-X ”模型。 6. 按照威廉 . 詹姆斯( W.James )的观点, 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有物质自我、 ( ) 7. 进行管理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是 ( )? 、 ( )? 和 ( ) 8. 柏恩 (T.A.Berne ) 认为在人际往中存在有三种心理状态 , 即父母状态 ?、 ( ) 三、判断题 1. 根据双因素理论的观点,把奖金变成“保健因素”才能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 ) 2. X 理论认为 ,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 ,还应注意关心和 ?满足职工的需要。 ( ) 3. 由于韦伯( M.Weber )的突出贡献,所以,他被称之为“管理心理学之父” 。( ) 4. 社会实践证明,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 ) 5. 一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对陌生人的知觉近因效应所起的作用大。 ( ) 6. 由于法约尔 (H.Fayoll ) 的贡献,因而他被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 。 ( ) 7. 现代管理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人的因素作用下降了。 ( ) 8. “社会人”假设的管理原则是提倡集体奖励,而不主张对个人的奖励制度。 ( ) 9. 组织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是从稳定机械系统转向适应有机系统。 ( ) 10. 群体的士气高 , 群体的工作效率就必然高。 11. 态度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海德提出来的。 12. 非正式群体没有积极作用。 13. 态度转变只是指态度的方向性转变。 14. 社会人的管理方法就是人际关系理论的具体体现。 15. 梅奥(E.Mayo )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所提出的管理理论称之为“ Y 理论”。 16. 对人的气质类型不能作好坏评价。 17. 适度忧愁也有使人奋进的作用。 9.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有 ( ) 、 ( ) 10. 按照组织目标来分,组织可以分为 ( ) ? 11. 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的基本功能是 ( ) 12.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层次从低到高分为 ( ) ? 实 现的需要。 13. 现代领导体制的发展经历了 ( ) ? 、( 和资历因素。 、( ) ? 、服务性组织和公益性组织。 和 ( ) 。 、( ) ? 、( )? 、自尊的需要和自我 ) ? 、职业的软专家和专家集团。 )、( )和( )。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璇璇是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怎么哄也不行,总是离不开爸爸妈妈,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 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璇璇性 格形成的原因: 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 璇璇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和哭闹来抗粗暴,发泄不满. 3、当璇璇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哭闹习惯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璇璇任性哭闹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璇璇的任性行为.当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璇璇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把他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2017年10月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455) 本试卷共3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测量被试的有关心理特质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的学者是 A.梅奥 B.西蒙 C.冯特 D.李维特 3.情绪情感通过表情动作传递信息、沟通思想指的是情感功能中的 A.动力作用 B.引导作用 C.信号作用 D.适应作用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兴趣 B.意志 C.气质 D.能力 5.在工作中表现为孤僻、不合群、常常多愁善感的员工,其气质类型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6.在马斯洛需要层级论中,“追求挑战性的工作”属于 A.安全需要 B.爱和归属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一位年长的妇女因为被窃贼偷去3000元钱,坐在地上又哭又闹。这种行为属于受挫后行为反应中的 A.攻击 B.倒退 C.冷漠 D.逃避 8.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向往。称为 A.理想 B.信念 C.世界观 D.人生观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分析 1.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 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如都有交换律 和结合律,但这些规则又有不同之处。假设你是一名小学 数学教师,结合你学过的学习迁移理论,谈一谈如何利用 学生已经掌握的加减法规则来促进其对乘除法规则的学 习。 1.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 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已经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在小学数学中,学生先学习加减法的规则,后学习乘除法的规则,实际上两种规则有某些共同之处。 2.两个学习课题之间保持一定的同一性。比如,小学数学加 减法规则和乘除法中都有交换律,教师可利用加减法规则中的规律作为学习乘法规则的基础。另外,加法交换律就是把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但得数不变,结合律指若是算式中有括号,应该先算括号里的得数。这些都是可以运用到乘除法规则之中的。 2.幼儿园开学了,小(三)班的一名小朋友由于祖父母的娇惯,总是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抢不到就哭;上课时不是坐不住,就是随便说话,乱动别的小朋友;午休时,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就他自己怎么也不去睡,非要去玩玩具,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根据所学的有关学习理论,假如你是这个班的幼儿教师,你该怎样使这个幼儿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利用厌恶刺激来消除其任性行为。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其通过观察学习,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 3、王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发现6、7岁的儿童已经能够很轻易地从1数到10,所以认为教10以内的整数加减法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在教会了学生数字的写法后,她就直接利用板书给学生讲解如何作10以内的加减法题。 请结合教育心理学的有关技能的知识,分析王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对吗?为什么? (1).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对的。 (2).加减法运算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机能。关于智力机能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加里培林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该理论科学地说明,智力技能的形成是一个从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段; ①活动的定向阶段 这是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获得必要的关于活动的目的,客体,定向方式的说明,初步熟悉操作,了解完成操作的条件,以形成关于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表象。这一阶段主要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原型,介绍原型,并说明活动的目的,方法以及操作程序,使学习者明确活动的方向,但并未开始真正的活动。例如,教师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2

2006教育管理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合理配置资源,处理教育活动中的人员、物资、信息、时间、任务等各种关系,以达到预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称为 ( C ) A.任务管理 B.组织管理C.教育管理D.资源管理 2.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 ( D ) A.20世纪2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50年代 3.同一个学生在两次数学考试中,成绩相差悬殊。说明这两次考试 ( B ) A.信度高 B.信度低 C.效度高 D.效度低 4.我国古代提出“礼、刑”两点措施治理天下的学者是( C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告子 5.美国学者麦格雷戈在哪本著作中提出了有关人性假设的x、y 理论 ( C ) A.《行为科学与管理》 B.《管理者的任务》 C.《企业的人性面》 D.《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6.西方的人性假设中,“自我实现的人”来源于 ( D ) A.享乐主义 B.现实主义 C.唯美主义 D.人本主义 7.按权变理论的观点,对一个组织不健全、职责不清楚、长期混乱的单位,采取管理的方式应是 ( C ) A.参与式管理 B.授权式管理 C.铁腕式管理 D.任务式管理 8.资产阶级教育“革新”运动中,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学者是( D ) A.欧文 B.斯宾塞 C.帕克 D.杜威 9.认为人是天生懒惰的,主张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强迫其去完成工作任务。这种主张对人性的假设是( 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的人 10.在群体生活中,自愿接受并再现某一榜样的社会心理现象的行为称为 ( C ) A.认同 B.从众 C.模仿 D.服从 11.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联系称为( C )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

幼儿园家庭教育案例 一、案例背景 随着独生子女的普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明显的是家长对子女的百般溺爱和过多保护,对孩子提出的要求都想方设法给以满足。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种理应被包容、被关爱、被保护的依赖型人格,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比如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乱发脾气,即“任性”的习惯。 二、案例描述 又到吃饭的时间,我们一家人正吃饭。邻居家的小孩叫我家儿子出去玩。儿子听见了就要和他走。我说“你快吃,吃完饭再去玩。”儿子一下就赌气了,说“: 你不让我出去,我就不吃饭了。”我听了就很生气,训了他几句。儿子不但没听我的,反而哭着跑了出去。我妈妈见了就把儿子连哄带诱拉了回来。而且还当着儿子的面说我什么什么不好,儿子才不哭了继续吃饭。我与儿子的“较量”又以儿子的获胜而告终。 三、案例分析 面对现代家庭中这样常见的事例,我不免思索: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的任性是儿童的心理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2 至7岁时思维具

有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主义。所谓不可逆性就是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重新回到起点,从另一面去思考问题。所谓自我中心主义就是这一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时,只会从自己的观点着眼,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正因有这样的特点,儿童一旦有了什么想法,就很难改变。 其次,孩子的任性还是父母长辈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如今的家庭中,除了孩子的父母亲,还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等,都围着孩子转。孩子想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孩子是他们手心里的宝,只许爱护,不许伤害。况且他们还认为现在经济条件好了,给孩子吃好点、穿好点、玩好点是应该的。尽管孩子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也认为孩子还很小不懂事而不去纠错,反而去迁就孩子。正因为父母长辈的百般宠爱,我们的独生子女们才更加会“撒娇”。 四、案例指导 分析了原因后,我认为要改善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任性”这一普遍问题,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统一。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分歧和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但家长在孩子面前应保持一致,否则不仅要求无法实现,降低教育效果,而且会产生不良的作用,让孩子更任性。因为他有“靠山”。 2、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对子女的要求要符合儿童发展水平和特点,尤其要从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出发,不能“别

学校管理心理学

研究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的意义:首先,在科学建设上,有利于抓住学科的核心,构建合乎逻辑的学科体系。其次。在思维方式上,有利于归纳和演绎的统一,不仅对锻造学科体系甚有帮助,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为什么学校管理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1激励与挫伤的关系问题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根本的心理问题。2是学校管理心理学最高层次的范畴。3是稳定存在于学校管理历史长河中的心理现象。 问什么说激励与挫伤是学校管理心理学中的根本心理问题:1它是学校管理活动中个体积极性涨落的根本原因之一2追求激励,避免挫伤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基本群体心态。 学校管理心理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存在决定意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事物普遍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原理2系统科学的系统原理,信息原理,控制原理。 观察法: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和研究他人行为,并把研究结果按时间次序做系统记录,分析和整理,写出报告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通过观察,访问,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心理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 根据研究的目的,运用认为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把干预情况下获得的事实与没有干预情况下同类对象变化的事实进行比较,确认事物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仪器测量被试者有关心理品质的研究方法。个案法:综合运用多种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特定个体,群体,组织进行研究,广泛收集资料,以全面了解其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方法。 当代西方激励理论流派有哪些?强化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归因理论,综合激励理论 导致满意的主要因素: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提升,发展的可能性 导致不满意的因素:企业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工资,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部署的人际关系,与伙伴的人际关系,工作条件 消除不公平感的方式:1力求改变自己的报酬2要求改变他人的报酬3设法改变自己的投入4自我消除不公平感 C型激励理论:是我国行为科学研究者冬青吸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结合我国意识形态,结合我国激励经验提出的一种探索性的激励理论。 全员激励:动员群体师生员工参与激励,形成他励,自励,互励统一的格局,取代以往上励下受,单向而行,管理者一元激励的局面。 全程激励:激励活动按照激励本身的心理过程和管理活动过程进行,形成相对完整的周期,是激励过程真正成为工作过程的伴侣。 全素激励: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激励手段鼓舞师生员工,在继续坚持物质,精神激励的前提下,不断谋求新的激励手段。 学校管理心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中的心理规律及现象的科学。 群体: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的集合。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一些人。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为人与人的心理距离,即交往的双方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是接近还是疏远等等。 教师素质: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必需的心理品质和有关素养。 个性:心理学中的个性也称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即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称。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讲课讲稿

考试必备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 本答案非标准答案,只是配合教学整理简易要点,如果参加考试答题应在此基础上再做概念和理论的详细解释为好,另答题知识也非标准答案,只是本人一家之言,有些参考了张奇老师的教学内容,在此表示感谢!;综合练习题源于历年真题,由于目前考试主要是案例分析,为此部分论述题没有收录,有些只是回顾而非完全原始题的模板,特说明 2-1一位新教师用半节课的时间讲完一节课的内容。你怎样帮助他改进教学? 知识点:教学监控能力的问题 分析:讲的太快,内容设计不好,提高监控能力、自我监控。 2-2一位教师只顾讲课,不与学生接触,对不对?错在哪? 知识点:涉及师生交往 分析:不与学生交往的危害,改善师生关系,主动和学生交流,主动权在老师。 2-3一位教师经常当面讽刺学生,对否?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知识点:教师威信、教师期待 分析:对学生的期待是消极期待,不利于建立教师威信,应以鼓励为主,与学生交往,正确的期待。 2-4一位教师经常背后嘲笑某学生,错在哪? 知识点:教师期待P33 分析:教师说学生不好是负面期待,有两个结果,一是发奋努力,二不学了。首先不要对学生嘲笑,这样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次,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使其变得自信和自强, 并激发出强烈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2-5一位教师上课学生经常起哄,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机智处理,将不良的危害减到最小,与学生心平气和谈判,发现原因,改正,承诺,先分析原因,再解决问题。 2-6学生集体罢课怎么办? 知识点:教育机智 分析:妥善处理人为的突发事件,教师要沉着冷静,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事态激化,最大限度控制消极影响。 3-1某钢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众熟练演奏一曲,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半小时后逐一进行检查,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合适?

CCAA《管理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2020年九月整理).doc

CCAA《管理心理学》本章节合格分数:3分 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分)[多选题] 1. 个体心理 2. 群体心理 3. 领导心理 4. 组织心理 2. 管理是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3. 研究人员用标准化的量表或精密仪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性格、态度以及其他个性特征的方法,指的是()(1分)[单选题] 1. 测验法 2. 谈话法 3. 实验法 4. 案例法 4. 问卷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本章节合格分数:3分 1. 人类大脑包含着一连串永不停歇的“反馈回路”,这些回路共同形成了一台驱动思想和行为的引擎,分为四个阶段是()(1分)[单选题] 1. 联系—结果—行动—事实 2. 事实—联系—结果—行动 3. 行动—事实—联系—结果 4. 事实—联系—行动—结果 2. 记忆的遗忘过程是不均匀的,不是每天忘掉平均数量的内容,而是在记忆完毕且停止复习的时候开始遗忘,其遗忘特点是()(1分)[单选题] 1. 先慢后快 2. 越来越快 3. 先快后慢 4. 越来越慢 3. 影响审核人员沟通效果的要素主要有()(1分)[多选题] 1. 审核认证人员 2. 审核认证内容 3. 沟通渠道 4. 审核对象

4. 反射脑是人类独有的身份标志,它运转的速度很慢,需要持续地投入注意力。()(1分)[判断题] 正确 2. 错误 5. “二八”法则是指20%的活动创造80%的价值。()(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6. 相比于机械记忆,有意义的内容可以更快速被记住。()(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本章节合格分数:2分 1. 领导力是一种影响力,它能使人们超出常规标准、常规质量的去完成任务,并且乐意这么做。()(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2. 管理是一种特殊的领导,其范围要小于领导的范围,同时领导者的人数要多于管理者。()(1分)[判断题] 1. 正确 2. 错误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享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一、个案情况介绍 师海情,是一个聪明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自理能力,学知识很快。他是个中班的插班生,刚开始的时候比较内向,少言寡语,不合群,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家长工作忙,孩子上幼儿园比较早。平时都是老人带孩子,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只是注重孩子的衣食,不懂关注孩子的内心需要。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顾及甚少,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存有明显的问题。 二、观察时间:2015年9月20日—12月。 三、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安全感。 每天早晨上幼儿园都哭闹不休,拉着奶奶衣服不撒手,哭着不进门。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不愿意积极参与;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做不到接纳别人并让别人友好接纳自己。保护意识太强,害怕别人伤害自己。 2、不自信 活动时,老师提问,他从不举手,不抬头。进一步引导他回答问题时,他就直接说,:“我不会,不知道。”拒绝合作。 3、不会和小朋友交往。 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愿跟大家在一起。 四、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上学年龄小,接受能力比较差。受到的挫折使孩子形成自卑

心理,不敢表现自己。妈妈说,孩子上学早,比其他孩子年龄都小,和老师小朋友沟通交流的很少,慢慢地被老师和小朋友忽略了,不能融入班集体。 2、后天的教育环境。 老人对孩子生活照顾太多,心理教育方面关注太少,导致他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玩,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不知道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五、采取的措施。 1、做好家长工作,请家长在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和发展动向。为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家长应该多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让孩子信任并接纳老师和小朋友,从而能和他人融洽相处。 2、老师应为孩子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氛围,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由于他心理比较脆弱,我在班中,应该多帮助他。孩子们都非常有爱心,经老师一提醒,孩子们都和他一起玩,争做好朋友。 3、赏识激励教育。 平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我们经常给他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说升旗仪式上,让他做护旗手。在美工课上,随时抓住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集体活动时,多给他创造机会,鼓励他大胆的表现,让他回答能胜任的问题,让他体会成功的喜悦,看到希望。慢慢地,他开始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了,自信心也逐渐的提高了。 5、用音乐活动进行心理调控,如:进行律动和歌表演来消除不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3)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 ) A.30年代B.40年代 C.50年代D.60年代 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观察法,下列哪一选项描述是正确的( ) A.所得结论真实可靠B.易作数量分析 C.易确定因果关系D.易精确地重复观察 3.下列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王安石B.荀子 C.庄子D.孟子 4.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属于( ) A.第一印象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5.教育工作者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坚持执行,属于意志品质的( ) A.果断性B.坚持性C.自制性D.目的性 6.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的、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性格B.气质 C.能力D.智力 7.有人认为行为乃是个人对于刺激或情境的反应;其过程如下:S←→0→B→A。这一观点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A.托尔曼B.华生 C.勒温D.梅耶 8.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动机所具有的特点( ) A.主观性B.内隐性 C.不变性D.实践性 9.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认为,最高层级的需要是( )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D.爱和归属的需要 10.有的人受挫折后闭门不出、生病、住院、酗酒,甚至吸毒等,这些行为属于受挫后的( )

教育心理学十个案例分析

案例1: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善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臬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2: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步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3: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荼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4: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幼儿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案例 案例背景: 五岁的孩子,正处于幼儿的过渡期,充满期待又有些害怕,他们可能会畏惧老师,畏惧同学,觉得没有安全感,而且会时不时耍任性,与老师发生冲突。因为一切都比较陌生,所以选择躲在家长身后,不愿见老师,不愿上学,不愿意与人交流,沟通.所以,老师与家长应该及时加以导,帮助孩子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否则长期下来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 案例介绍: 我们班的吕志鹏小朋友今年5岁,刚入园,比较好动,该幼儿从小由母亲亲手带大,母亲很溺爱他,总是百依百顺,每天上学总要将他送到教室里,帮他收拾好课桌,摆放好文具,课本后,才母子依依不舍。所以这孩子做事十分依赖母亲,由于对母亲的依赖心理,上学后产生母子分离焦虑.又因其性格倔强,任性,遇到困难易退缩等性格原因,换上了“上学恐惧症”。 案例分析: 个性特征:对于这个孩子,其状况的形成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孩子的父母早已离婚,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因为残疾,靠仅有的一点生活津贴生活,即使这样,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所以他们相依为命.因为丈夫对她造成的伤害,所以她很恨孩子的父亲,从小就对孩子说:“世界上没有好人,父亲抛弃了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相信的,依赖的就是妈妈”,所以,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已经埋下了阴影,不愿敞开心扉,不敢与人交流,眼神中总是游离着忧郁。二是教育理念落后。别人上学他只是拿着棍去打鸟,钓鱼,所以,孩子连基本的行为习惯都不知道,母亲却说:“以后只要能认识几个钱就行”。 辅导措施: 1、进行心理辅导:先建立信任关系,采用讲故事和游戏的治疗方法。让孩子的依恋从母亲身上移情到我身上,再逐步过渡,并针对他的问题进行了几次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在家长和老师共同帮助之下,他基本消除了“上学恐惧症”重回幼儿园,但中间也有过两次反复,又经过一次心理疏导,增加对其进行意志力、独立性训练及耐挫训练后,性格也比原来开朗了许多。与家长沟通,指出孩子任性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对孩子太溺爱了。告诉家长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去搭理他,对他冷处理。等他脾气过后,再告诉他发坏脾气是坏学生的行为,并对他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 2、耐心引导,发现优点:经常去关心他的生活、学习,与孩子说说话,再寻找闪光点,如能自己整理书包了等,我就表扬他做得好,要某些幼儿都来学习他。做事认真负责就当个小小管理员。总之,只要一发现他的优点,就在班上重点表扬,使他自信了,做事也积极主动了。 3、积极与家长联系,得到家长认可配合: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引导努力改正。教育孩子不要把坏脾气带到幼儿园来,用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同时,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 4、抓住孩子的闪光点:老师要善于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他的优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小朋友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持之以恒地心理辅导:孩子的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幼儿期的烦恼。在这一点上,家

2018年4月自考00455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455) 本试卷共3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有目的地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人为地使一定的心理现象发生,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张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学习的独立性和刨造性的教育家 是 A.杜威 B.卢梭 C.洛克D.福禄贝尔 3.“情人眼里出西施’’指的是社会认知偏见中的 A. 刻板印象 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第一印象 4.在认识和变革现实的过程中,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 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是 A.兴趣 B.意志 C.情绪 D.情感 5.在工作中常常表现为极大的热情与冲天的干劲,作风泼辣,大刀阔斧,该员工的气质 类型应该是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6.在马斯洛需要层级论中,“地位、威望、信赖”属于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 D.尊重需要 7.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 A.赫茨伯格 B.弗鲁姆 C.亚当斯 D.斯金纳 8.将己之过强加于人的倾向,指的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A.合理化作用 8.压抑作用 C.代替作用 D.投射作用 9.构成态度的基础是 A.认知成份 B.情感成份 C.行为成份 D.意识成份 10. 个体在群体压力的影响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这种社会心 理行为称为 A.认同 B.模仿 C.暗示 D.从众 11.社会心理学家李雷认为人际行为可以分为八种模式,其中由反抗、疲倦、怀疑、异样等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学习动机

优等生的学习动机也需要关注 案例:刘月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学生。她在学习上很努力,每次老师宣布成绩后他都希望自己的成绩比其他同学好。她常常和其他同学比,总想超过他们。如果哪次别人比她考得好,她心里就会不舒服。当她比别人考得好时,她就会非常兴奋。李刚和刘月不同,他的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他对课程中的内容更感兴趣,希望自己能够真正掌握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课下他会主动找老师问问题,也会自己找一些书籍来阅读。尤其是对于数学,他经常找一些深奥的题目去做,在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班主任李老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竞争,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树立一个竞争对手或学习的榜样,并努力赶超别人。的确,同学之间的竞争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这个班的学生之间你追我赶,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对成绩就看得十分重要,每次考试后都唯恐自己输给了别人。但是,李老师也发现一些好学生为了取得高分开始对分数斤斤计较,有时候买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藏起来不想让别人知道,考试前也总担心自己失败。 分析与对策:1.刘月同学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她采取的目标是表现趋向目标。这种目标的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些学生为了在学业上取得超出别人的优异成绩,会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努力,采用一些积极的认知策略。尤其是在国内的教育情境中,同学之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目标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有的同学过分突出自我,高分称为他们自我炫耀的资本。有时为了获得好分数,尽量避免出错,他们可能会选择容易的任务,在学习中采用一些表面的学习策略等。对此,教师需要加以合理引导,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李刚同学的成就目标主要是学习目标。目前学者一致认为,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表现趋向目标,则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虽然表现趋向目标也有积极的一面,但其负面作用更为明显,因此,不应鼓励学生采用这种目标取向。另一种观点认为,表现趋向目标有积极的意义,不应予以否定,而且,两种目标并非对立的,可以同时并存。看待学生的目标,需要在具体情境中结合具体对象来分析。 3.教师需要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采用学习目标,关注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本身,重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同时不能对采用表现趋向目标的学生进行简单否定。对于单纯表现目标取向的学生,即过于重视能力的展示和获得他人的认同的学生,需引导他们采用学习目标的取向,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幼儿园心理辅导案例 个案主人公: 一位3岁的小男孩——旺旺。出生于2006年3月27日。汉族,有一个比他大十几岁的哥哥,已经在上初中。父亲在公司担任要职,经常出差,母亲是全职妈妈,全力照顾着大小两个孩子,妈妈是个很细心的母亲,每天都把旺旺打扮的很利索。旺旺其实是个比较爱笑的孩子,但一遇到困难就开始哭,想小便哭,吃饭时没有发给他勺子哭,小朋友碰到他了他也哭,自己摔倒了,即使是轻轻的倒了并没有什么伤害也要哭上一会儿。老师问他时,他只是以点头或摇头来回应,从不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每次都是等着老师从他的表情中去猜测他想干什么,心里素质比较差,受不得否定。长期不上幼儿园,再回到幼儿园时必定会哭。 原因分析: 针对旺旺的特点,我多次和他妈妈交流,了解到在家里旺旺也是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前面说到了旺旺妈妈是个很细心的家长,对孩子照顾的很周到,孩子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妈妈都知道他想干什么,所以很多时候根本不用孩子自己去表达,妈妈已经做到了。但在幼儿园,老师是面向一批孩子,任何一个幼儿园都不可能“一对一”,老师的眼睛不可能只停留在一个孩子身上,任何孩子在某个时刻总有被

关注不到的时候,这就使得旺旺刚入园时极大地不适应,遇到点事就哭,甚至出现一天多次尿裤子现象。 另外,在妈妈眼里,与大儿子相比,旺旺是个小不点儿,所以妈妈总觉得旺旺小,很多事都是以哥哥为主,哥哥放暑假了,妈妈就带着两个孩子回老家,其实每个暑期我们幼儿园都有特色活动,像教材考核、说唱比赛等,但妈妈总觉得孩子小,这些活动参加不参加的也无所谓,这就使得旺旺丢掉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也就使得与同龄孩子相比,缺少了一份自信。 辅导过程: 我发现:很多时候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时,旺旺看着孩子们一直都笑呵呵的,看的出他也想参与其中,但他又不敢轻易表达自己,所以常常在一边看着。 两三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语言表达进步非常大。一岁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靠哭引起成人的注意可以理解,但到了两三岁应该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的需要和感受。而且孩子进了幼儿园,有了很多同龄小伙伴,有了更多的交友机会,孩子的交友欲望也是很强烈的,所以教给孩子正确表达自己,学习怎样与小伙伴交往是非常重要的。 爱不爱交往,合群不合群是孩子能否与外界社会融洽相处的重要问题。家庭和同伴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两个主要场所,因而,我开始

成人教育管理心理学C试题及参考答案

xx学院成人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C)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 2 分,合计20 分) 1.心理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普通心理学 B.管理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社会心理学 2.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他著名的行为公式B=f(P?E),其中P是() A.行为 B.函数 C.环境 D.个人 3.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这是() A. “经济人”假设 B. “复杂人”假设 C.“社会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4.在心理过程中,我们把人们对事物的具有好恶倾向的体验称之为() A.理智 B.意志 C.情感 D.认识 5.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内容的是() A.兴趣 B.气质 C.爱好 D.需要 6.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具有安静稳重、反应缓慢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属于() A.多血质 B.抑郁质 C.胆汁质 D.粘液质 7.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的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 8.有人把乌鸦的出现看成是不祥的征兆,把喜鹊的出现看成是好兆头,这是常见的归因偏差中的() A.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 B.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 C.涉及群体利益的归因偏差 D.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9.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A.认知要素 B.评价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向要素 10.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的提出者是() A.勒温 B.费斯汀曼 C.凯尔曼 D.因斯科 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题,每题 3 分,合计 15 分) 1.古典管理理论是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分别由以下几种理论组成() A.人际管理理论 B.人性管理理论 C.早期管理理论 D.传统管理理论 E.科学管理理论 2.自我意识包括() A.物质自我 B.社会自我 C.知觉自我 D.精神自我 E.管理自我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归纳为()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E.自我实现需要 4.人类学家霍尔根据人们接触的距离,把人际关系的范围划分为() A.亲密区 B.熟人区 C.社交区 D.公共区 E.隔离区 5.组织文化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按活力程度,组织文化可以被划分为() A.活力型组织文化 B.挑战型组织文化 C.官僚僵化式组织文化 D.停滞型组织文化 E.发展型组织文化 三、名词解释(共 4 题,每题 5 分,合计 20 分) 第页共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