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共享_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_吴燕丹

融合与共享_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_吴燕丹
融合与共享_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_吴燕丹

文章编号:1000-677X (2008)10-0009-07体育科学

2008年(第28卷)第10期CHINA SPORT SCIENCE

Vol .28,No .10,09-15,2008.

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Discu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sabled Sports in the Harmonious Perspective

吴燕丹,黄汉升

WU Yan -dan ,H UANG H an -sheng

摘 要:残健融合是残疾人体育追求的最终目标,目前,我国残疾人体育在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各领域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边缘生存”状态。通过国际比较与国内的现状分析表明,残疾人的体育生活“断裂”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保障、利益表达、社会的接受与支持等环节存在缺失,残疾人与健全人共享体育运动的观念尚未形成。提出并解读残健融合的三个层次内涵,指出和谐视域下的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应在立法、管理、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式改革,并要建立完善的支持服务体系和开发特定产品。关键词: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融合;共享;和谐Abstract :I nteg ration o f persons betw een disability and hea lthy is the ultimate go al of disabled spo rts pur sued .A t present ,Chinese disabled spo rts in a ll ar eas o f co mpetitive spo r ts ,mass spo rts and physical educatio n have show n some marg inal existence sta tus .T he result show s that ther e are ma ny reasons in the fracture o f phy sical ac tivitie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which lie s in the missing o f security po licy ,the interests o f ex pre ssio n ,so cial acceptance a nd suppor t .T he co nceptio n that the disabled and able -bo died people sha re with spor ts has no t y et fo rmed .T his paper interpre ts the three -level o f integ ratio n between disabled and healthy per -so n ,points o ut a har monious v iew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n disabled spo rts ,w hich sho uld be sha red to achieve the refo rm in legislatio n ,management ,and resource ,a nd establish a pe rfect suppo rted service sy stem and developed the specific pro ducts .Key words :disabled person ;spor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sharing ;harmony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8-20; 修订日期:2008-09-20

基金项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体育科研项目(2008040);福建省社

会科学基金项目(2008B090)。

作者简介:吴燕丹(1966-),女,福建福州人,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

导师,研究方向为大学体育、特殊体育,Tel :(0591)

83418087,E -m ail :adan5822@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 ;黄汉升(1958-),男,福建龙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College of Phy s ical Education and S port Science ,Fu 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 zhou 350007,C hina .

1 引言

2008年北京残奥会提出“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以及“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残疾人的人文关怀,也确立了新时期残疾人体育的核心内涵和发展目标。当14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名残疾人运动员进入国家体育场,共享和欢庆盛会时;当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12岁小姑娘李月在轮椅上跳起优雅的芭蕾舞时;当盲人杨海涛深情歌唱《天域》并独白: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北京、中国、全世界感受到6亿多残疾人发出的同一个声音:超越生理和心理障碍,融入社会大家庭,共享人类文明[23]。残疾虽然发生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却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灾难给了我们一次深刻的生命教育,学会了对人类及人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意义最深层次的关注和热爱。弱者能够获得怎样的保障和尊严,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试金石。仅就中国而言,八千多万残疾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既关乎很多家庭的幸福程度,更关乎社会的文明状况。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曾经说过,残疾人运动是唤醒

人类良知的运动。理解和支持残疾人,人类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良知,这也是人道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尺,需要世人携手努力。关爱残疾人,关键要让他们无障碍地融入社会生活。要支持残疾人克服文化、经济和体力方面的限制,创造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这需要物质支持、法规的完善和社会道德的不断提升[8]。对此,全社会责无旁贷。

残健融合是残疾人体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融合是一种权利,不是少数人的特权。为残疾人提供融合的体育氛围、体育环境,使融合的体育活动既符合残疾人的能力和

需要,又不致使他们体会到有异于常人的隔离感,就需要社会为残疾人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残疾人能在主流环境中取得成功[29]。从近年的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领域和视角不断拓宽,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但目前,我们关注的还仅仅是残疾人的体育权利是否得到保障,残疾人体育参与现状如何,我们的思维仍然局限于把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一个需要施以援手的弱势社会阶层。理论上我们强调残健融合,而实际上仍然把他们隔离于健全人体育场域之外,由于残疾人群体在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等方面无法与社会强势群体抗衡,因此,在体育场域中的各种博弈就往往处于下风[10]。我们追求的是一种“共享”的理念,“共享”是基于人的基本权利出发的一种社会保障理念,诚然,这种“共享”的范围和程度首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这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具体表现,但同时也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已有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原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5]。在“和谐”一词已成为中国社会主旋律的背景下,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弱势人群的生存环境和权益保障。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刚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使各项权益保障更加有力;2008年3月新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也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部署[17]。在这样的良好契机下,我们更应做到以残疾人为本,重视体育活动在残疾人中的普及推广,帮助更多残疾人强身健体,回归残疾人体育事业的真正目的。

正如国际残奥会主席克雷文在残奥会开幕式上致辞所说,“在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十二天当中,你将会发现,那些你本以为存在于世上的差别其实远非那么明显。你们将会看到我们共处同一个世界”[25]。北京残奥会的最大遗产,就是改变公众对残疾人的态度和偏见,使社会无障碍或障碍更小。

2 残健融合的国际视野:西方发达国家的启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纳教育思想认为,如果残疾人在参与活动方面有困难,障碍不是来自残疾人自身,而是政策水平、体制、教育、资源等因素的不完善造成的。美国在残疾人体育方面提倡高度融合和完善的法律保障,其著名的特殊体育法规就是“零拒绝”、“法律保障程序”、“最少限制环境”等,与其主流意识的人本主义一脉相承。在雪瑞尔博士著名的《适应体育》[8]一书中,特别强调专业人员应该指导残障人士主动参与而非被动等待别人接纳他们。加拿大身心障碍者联盟(1994)及加拿大体适能协会倡导提出了“迈向融合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强调四个原则:1)必要时活动得加以修改以适应个别化;2)期待注重实际但也应具有挑战性;3)只有在需要时才提供协助;4)尊重学生冒险精神及提供适当的选择机会。日本和韩国在残疾人体育志愿者培养和支持系统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体育要与世界接轨,就是要在吸收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走中国特色的残健融合道路,实现体育运动共享。

3 边缘生存:我国残疾人体育现状扫描

中国的残疾人体育是随着中国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以及对残疾人的人权保障逐步完善发展起来的,虽然没有西方残疾人体育发展的跌宕起伏,但也一样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和人们对残疾人的认识而起落[30]。当前,我国残疾人生存状况不断改善,开始重视残疾人的各种权益,但由于各种原因,残疾人体育运动参与情况并不十分乐观。

3.1 残疾人竞技体育以业余性质为主

在残疾人竞技体育方面,全国残运会参赛人数从首届的800多人上升到第七届的3000多人,比赛项目从3个发展到20个;中国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参加了7届远南运动会,获得金牌总数“六连冠”;参加了6届夏季残奥会,成绩逐届提高,在雅典残奥会上,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双第一,赢得了国际残疾人体坛的高度赞誉[7]。但这些辉煌战绩的背后,也暴露了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诸如基础项目薄弱、集体项目水平不高、优势项目不多、设备依赖进口等问题。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组织形式、训练模式以及国家队的状况与健全人不同。我国残疾人的体育积淀仅仅有20多年的时间,其组织形式是业余化的。每项国际大赛前,要通过各级层层选拔,选出业余选手中的精英临时组建国家队。由于残疾人竞技体育的业余性,多年来,国家在训练条件、经费支持、优秀运动员后期保障等方面还有许多待发展和改进的地方[18]。应该看到,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运动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发展机制上还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3.2 残疾人群众体育参与程度不高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主要数据报告》和《2007年度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分析报告》显示,仅有14.3%的残疾人接受过社区(村)为残疾人提供的服务,未接受过的占85.7%;仅有4.8%的残疾人经常参加社区(村)组织的社会活动,20.1%的监测残疾人偶尔参加社区(村)组织的公共事务和文化、体育等社会活动,不参加的比例最高,为75.1%。总体上看,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的比例较低。2007年度,残疾人康复需求服务覆盖面仅达19%,离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90%的目标差距很大,同时必须看到,目前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服务总体上是低水平、低层次的。监测表明,2007年度,残疾人社区服务覆盖率为14.3%,说明还有相当多的残疾人没有得到社区服务[4]。

从近年的研究报告中也可略见一斑。据徐成立的调查,目前,大多数残疾人虽有参与全民健身的动机,但体育健身行为与体育消费能力较差。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程度不高,有相当大部分人从未参加过体育活动,制约因

体育科学2008年(第28卷)第10期

素主要为经济因素与生理因素,同时,缺少场地器材和健身指导员等社会因素也是制约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社会因素[26]。同样,各地(市)残疾人体育现状调查也得出类似结论[27,33]。近年,有学者提出我国残疾人处于低层次体育生活方式水平,客观条件是主要影响因素,导致残疾人主观提高体育生活质量的愿望与现实存在反差的新观点[20]。

3.3 残疾人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薄弱

据姚蕾的调查表明,在中国普通中、小学很少有残疾学生参与到正常人的教育中,大多数进入残疾学校,即使在普通学校里有残疾学生,也很少单独给他们开体育课,一般是让他们自己在教室里学习,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为了安全起见,没有合适的教师或器材设施不得当等[28]。笔者在对全国学校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中也发现,目前,大学特殊体育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及内容、课程资源、特殊体育教育支持系统等方面都还存在较多问题。课程目标比较侧重于身体健康目标,对于心理、社会适应等目标的要求偏弱;绝大部分高校没有专设特殊体育教育经费,缺乏经费使很多项目无法开展,教学设施无法保证,教学手段无法实施,最重要的,是特殊体育教育师资无法得到系统全面的培训,这是制约特殊体育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全国范围在特殊体育教育支持系统方面的开发较为薄弱,在课外活动的支持方面,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学阶段的特殊体育教育基本上是处于涣散状态,在身心发展最关键时期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没有承担起给身体练习障碍学生应有的健康关照和生命关怀,究其根源,还是学校体育的法规不够完善[21]。

3.4 体育社会的“断裂”现象:残疾人体育深层问题审视3.

4.1 残疾人体育参与的政策保障不够具体

促进体育机会均等是政府的职责。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出台了不少举措,既有针对社会弱势人群自身体育运动的促进政策,也有针对其后代的体育教育政策倾斜,这些政策的实施就是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考虑到了弱势群体,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健身打下了基础[12]。但我们仍应注意到,宏观的政策具体到各层次的残疾人群体中,导向性不够明显,使得政策的约束力和支持度大大减弱。从长远看,从根本上看,从社会发展的目的方面看,从人的最终解放和自由方面看,这些政策并不能有效解决残疾人的社会融合问题以及达成体育运动共享的目标。

3.4.2 残疾人获得体育权利的利益表达途径不畅

和谐社会要求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残疾人体育参与的利益诉求同样应该得到基本的尊重和保护。长期以来,残疾人由于无力掌握和利用社会资源,缺乏有效的方式来合理表达其利益主张,因而,在社会发展中是处于劣势的、游离于体育运动场域之外的边缘化人群。宪法中所规定的言论、新闻和出版自由等方式,对于残疾人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利益表达方式[13]。由于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手段和充分的社会资源,残疾人在体育运动权益方面的诉求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无法通过现行利益表达渠道来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现行的政策并没有规定如果相关部门没有很好地执行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这些残疾人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一点,在残疾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方面,都表现出相当严重的缺失。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今天,利益表达的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

3.4.3 残疾人体育锻炼的社会接受与自我接受存在反差

体育运动的实施,对于残疾人来说,必须直面自身的身体缺陷,这种体验对其本人来说是痛苦的,因此就会发生对体育运动持消极、回避态度。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局限及在体育活动中的特殊需要,并接受这个事实,对残疾人来说是要有必要的勇气的。个人对障碍的接受程度、克服障碍的意识与态度、自我观念及自我悦纳的状态、对整体生活的意愿、对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社会态度、与运动、休闲相关的价值观及动机等方面的态度不同,参加体育锻炼或持续锻炼的行动也会有所不同[34]。而对健全人来说,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对残疾人的生命关怀。正是因为这个课题没有很好解决,才会成为参加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同情与关怀是两个层面的内容,我们一直在呼吁残健融合,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事实上,我们仅仅做到了不歧视,并没有设身处地去考虑他们的真实需求,没有切实帮助他们与社会融合。

3.4.4 残疾人体育普及的社会支持力度不足

在近年的相关研究报告、媒体新闻报道中,对残疾人的关注度开始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但是,与健全人体育相比,仍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奥运会是残疾人体育比赛里的最高赛事,但是对残奥会的关注力度要远远落后于健全人奥运会。很多人对残奥会不甚明了,包括媒体宣传、企业赞助,多是把目光聚焦在健全人奥运会上。目前,我国专门的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仅有七个,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残疾人运动员。而社会上能够为普通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实际帮助的场所能有多少?在参加体育运动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欣赏体育比赛就成为残疾人享受体育的主要方式[19]。残疾人群众体育场地和指导员方面严重匮乏,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共同的难题。残疾人学校体育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特殊体育教育多处于“游离于学校场域”的状态,即使有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开设保健体育课,也多流于形式。现阶段,我国基本上还没有建立起残疾人体育支持系统,相关专业人员的人力资源极其缺乏,专业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配套设施及服务体系都未跟上,在社会支持上力度的薄弱制约了我国残疾人体育的发展。

3.4.5 残疾人体育融合与共享的观念尚未形成共识

不把残疾人从普通社会隔离开,和健全人共享社会资源,目标是实现共同社会的福祉思想。在体育运动领域,能与健全人一起参与运动,享受运动的快乐,这是融合与吴燕丹,等: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共享的大课题。国际特殊教育领域提倡的“全纳教育”理念,应该进入我们的视野。在《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分析报告》中,专门为残疾人出台了一套残疾人小康进程监测指标体系,这个举措一方面体现了党和政府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残疾人在生存状况、发展状况和环境状况等方面还是存在较大差距,整个社会还是没有形成支持、服务氛围,人们从观念上、行动中仍没有把残疾人当作共同社会的一分子。监测表明,2007年度,残疾人发展状况实现程度为34.7%,在生存状况、发展状况、环境状况三个方面中,其实现程度是最小的,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表明残疾人的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在残疾人社区活动参与方面,2007年度参与率为24.8%,说明还有许多残疾人还没有真正走出家门,融入社会[31]。为了保障所有残疾人都能获得体育权,就必须打破上面所说的阻碍全纳理想的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各种各样的壁垒,营造一种无障碍状态是很必要的。

综上所述,目前的残疾人体育参与是全民健身体系中难度最大、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我们能做到的,似乎仅仅是理论上的公平,道义上的同情,“希翼进场,即被排除场外;虽在场内,却不被场内接纳;表面在场,实际并不在场;物理场的在场,意义场的不在场”[14],这是为数众多的残疾人体育活动的真实写照。残疾人与健全人体育活动如何融合?如何共享?

4 残健融合与体育运动共享的基本思路

4.1 和而不同:残健融合的内涵与边界解读

中国传统和谐观的要义就是“和而不同”。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6]。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通过制订和实行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将不适当的差别和失衡的社会关系调整到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状态。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对“融合”的定义是“若干种不同的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北京残奥会理念“超越、融合、共享”中,对“融合”的理解是“体现奥林匹克`团结'、`和平'、`和谐'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三个方面”。依此定义,本文从三个层次解读“残健融合”的内涵。

合理性融合———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残疾人与健全人在体育运动内容和参与方式上一定会有差异,残健融合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学会承认差异,了解世界是多元共生的,任何人的运动权利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障,融合不是要求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同样条件下从事相同的体育活动,而是能够以宽容、平和的心态理解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和谐共处。

选择性融合———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从理论上讲,残健融合应该选择最优的融合模式,采取最有效的手段来达到全面融合,然而实际上,我们只能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中按照目前的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来推进融合的进程。由于社会发展自身具有的矛盾性质,在确定融合模式和手段时,往往会面临两难选择。因而,只能权衡利弊轻重,有所为有所不为,既要考虑“能不能融合”的问题,更应该考虑“应不应该融合”的问题,充分考虑残疾人的身心特点,适时调整,在统一性的基础上追求多样性发展。

适度性融合———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和,相应也。而“谐”是“配合得当”。“和谐”就是“相应”并且“配合得当”。因此,多样的要素必须统一,应该比例恰当,各得其所,协调平衡,互动共振,才能产生良好的效应[10]。和谐是以事物的多样性、差异性为前提的,没有差异就无所谓和谐。任何人选择体育运动都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这就启发我们,应当充分考虑融合的限度,掌握适度融合的原则。因为,融合的性质、内容和途径,在根本上是由融合的主体自身的性质结构及边际条件所决定的,在主体自身的性质结构和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时,一味盲目追求融合,会适得其反的。

融合所表达的应该是一种对等的互动,而不是一种单向的交流。惟有平等对待的前提,才能达到残健融合,体育运动共享的目的。北京残奥会的举办,对于残疾人和健全人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融合契机,当存在于彼此内心中的界限逐渐模糊后,当越来越多坐在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不仅仅感动于残疾运动员的身残志坚,而被他们在赛场上呈现出的力与美打动时,融合其实已经悄然发生。如同奥林匹克来到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所带来的普及教育意义一样,残奥会在中国的举行,又何尝不是一次绝好的观念上的洗礼。对健全人如此,对残疾人同样[4]。诚然,融合与共享是一种美好社会的图景,在现实社会中,可能每个人多少都会有被排除在外的经验。然而,融合的程度对于残疾人的自我观念、幸福感和动机均有很大影响,如果个人一再被忽视,一再受到不公正待遇,在体育运动融合过程中就会有压力产生。

4.2 行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体育运动共享的深层剖析

“共享”的定义是“共同享用”[9],一般多指资源方面的共享。残奥会理念中对“共享”的理解是“要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权利,在五环旗帜的感召下共享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2]。据此释义,本文对“体育运动共享”的理解,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使残疾人的活动条件、方式和内容尽量达到一般标准,然而,并非要他们与健全人从事相同运动,而是提供他们和一般人一样的环境和机会。“体育运动共享”最关键环节,就是共享机制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是权力共享。强势群体不能赢家通吃,各个组织及个人在体育场域中都各有其职责和权力所辖范围,让各种权力互相牵制约束,避免各方随意侵占他人权力;另外,还必须达到利益分享,建立公平的共享机制,残疾人在体育生活中的秩序才有可能落实。每一个人

体育科学2008年(第28卷)第10期

都是生活在社会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并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为其他成员减轻痛苦。由于个体力量有限,就只能把这种关心委托给共同体的代表即政府来完成。同时,具有理性的人会利用有用的资源来了解其同伴的需要和愿望,他们愿意调整自己的利益以符合他人的需求[16];最后,还应该努力做到资源共享,国家应力求保证每个人都有使用和享用公共设施的权力,以及从国家各项体育运动保障政策中获益的权利。共享机制的建立,使残疾人群体在不利的状况下也能在体育运动领域获得利益,每个人都会觉得自我发展和生存空间并没有被强势群体剥夺,那么,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服从制度和秩序,而不会有对立的心态和矛盾冲突。

体育运动共享是一种态度,无论是资源还是管理,共享都是节约型社会应持有的态度。更大规模的共享就是更有效的节约方式,如教育、社区、交通等,应该以制度来鼓励共享,以宣传促进共享。与此同时,共享应视为一项指标,一个社会中的成员,是否愿意与他人共享体育运动中的资源、经验,反映该社会中的节约意识、信任程度、人际关怀和社会关怀的意识和能力等,是否愿意共享,实在是一项包括节约意识,却远不局限于此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指标。

4.3 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残健融合视域中的体育运动共享

4.3.1 体育立法与宏观政策导向的“共享式改革”

在向融合与共享迈进的进程中,立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阐释公民体育权利与政府的责任;清除现有体制中妨害推行融合的主要障碍;要求实施体育运动共享的基本做法;建立制度程序,推动共享的逐步实施等。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民共享改革成果”,这一理念被一些学者表述为“共享式改革”。要使全民共享改革成果,至少必须有以下几个根本保证:一是,看改革决策的制定者掌握在谁之手;二是,看改革的价值路径偏向谁;三是,看改革的实际执行机构掌握在谁之手;四是,看是否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社会保障机制及法律机制[32]。如果国家的基本政策是倾向于有利于社会强势群体的,那么,即使有专门的机构、专职的人员从事残疾人的援助工作,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体育活动问题。因此,国家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并尊重各层次弱势群体的权利和意愿,为社会政策和教育政策注入伦理关怀的精神理念。只有将关怀与受关怀的层次纳入政策立法的考量中,才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也才能真正关注到实际执行者与受关怀者的真正需求。立法上应提倡在国家体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资源向残疾人群体倾斜,看待残疾人的体育需求,不仅要由公平的角度,也要加入关怀的因素[21]。

4.3.2 推动残健融合观念的形成与社会接受程度提高

态度决定行动。一个社会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将决定社会中的公民在行动中表现的行为;同理,残疾人对待自身残疾的态度以及对待外部社会的态度是开放抑或封闭,也决定了残健融合的进程顺利与否。作为普通人,应该树立对残疾人“零拒绝”的观念,我们与残疾人是身处同一个世界,与他们共享体育运动的阳光,既不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完善,也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或施舍,应该有史怀哲博士那种对所有生命持敬畏和关怀的理念:“尊重生命的信念就是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而从事这些工作时应带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1]对于残疾人来说,在多数场合不愿意承认自己的身体问题,体育运动的实施,等于必须直面自身的身体缺陷,这种体验对其本人来说是痛苦的。最困难的核心问题是对障碍的接受和对自己的价值的再认识,对自身缺陷的接受有三个方面:第一,是生理上的接受;第二,是心理上的接受;第三,是社会上的接受。这些方面的接受有助于促进残疾人对应于缺陷的价值转换,换言之,从拘泥于已经失去的功能上,将注意力转移到尚存的能力的价值以及内在的价值(人格价值)[34]。来自社会的接受和关怀才能真正形成健康的社会心理,能够付出关怀并享受关怀,使人们认识到对残疾人的关怀是社会的义务,并在社会意义上将关怀行动上升到价值层面上去。只有从价值观上来看人和人的关系,才能有持久的爱心和持久的关怀行动。目前,我们在社会接受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体育运动共享是促进对应于缺陷的价值转换的一个契机。

4.3.3 合理共享资源与健全管理机制

寻找足够的资源与经费来支持残疾人体育,这是任何国家都会面对的一个难题。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在社会制度、经济体制、文化传统、教育体系、社会认识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在体育运动共享方面,无现成模本可参照,只能走有中国特色的残健融合道路。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在为残疾人提供体育资源时面临的共同问题:一是,如何找到更多资源支持残疾人体育;二是,在使用资源时如何做到不隔离也不排斥任何一个残疾人。

要达成体育运动共享需要多方面的资源,这其中有人力资源、智力资源、物质资源、财政资源等。在推行残健融合进程的初期,主要在于寻找一系列可用的资源来支持法规改革的实施或推动融合的深入。资金面上,有国家资源配置中新的财政拨款或现有经费中的专项拨款,也可以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从国家获取资源的支持。但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对于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绝非国家或地方财政可以一力承担的,资源拓展、寻求社会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每个合作伙伴贡献的资源可能极其有限,但把这些资源汇集在一起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这种拓展,可以是政府与合作团队的双向合作,也可以是与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还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

在资源管理方面,监督与责任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关键词。目前,国家尚未建立良好的监督系统来监督地方行政部门如何使用用来支持残疾人体育参与的资源,制度公平吴燕丹,等: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没有落实到程序公平,残疾人的体育权利无异于一句空话,应该明确规定如果部门监督不力或责任不到位而造成残疾人体育资源的缺失,这些残疾人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去维护自身的权益。

4.3.4 建立完善的支持与服务体系

体育的权利也是基本人权之一。健康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用体育的方法获得健康当然应该成为人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1]。因此,与残疾人的体育权利意识对称发展起来的应是地方行政部门、学校、社区、体育社团的体育服务意识。一个符合现代理念的残疾人体育支持与服务体系应包括组织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残疾人体育教师、指导员、志愿者培训体系,残疾人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健身活动方法体系,体质监测体系,残疾人体育科研体系等。这些体系应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充分体现保护体育权利的观念。

残疾人体育支持与服务可视为一个体系化的结构,包括文化、政策和实践三个纬度。这三个层次是一个互动的体系,无法截然分离,文化靠政策创造,政策保障实践顺利进行,实践又体现政策,三者的和谐发展是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基础。社会要努力创造一种关怀生命的文化,它以一种互相信任的态度为纽带,大家都会感到有责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和爱护别人,并与他人合作。对于普通市民,培养他们对弱势人群的关怀,学会合作与共处,简言之,就是实现从“他们”到“我们”的观念转变,是社会的责任,这种经历,有助于青少年在成长以后,愿意在社会上付出更大的关怀承诺。

在目前资源“硬件”相对还不充裕的情况下,促进残疾人的体育运动共享,更多要依靠管理、服务等“软件”的配套。为了保障所有残疾人体育权的实现,营造一种无障碍状态是很必要的。有时,这种无障碍状态不单纯指物理上的意义,而且包括观念、行为上的意义。各级部门应该尽力克服残疾人由于机能方面带来的限制,一方面,对其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开发进行支援;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残疾人体育锻炼的机会和场所的扩大和充实。有理由相信,残疾人体育运动逐渐为更多的普通市民所了解,有更完善的运动服务和支持体系使他们能够享受体育的快乐,同时,对于所有公民完善人格,促进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养成,也会有极大的推动。

4.3.5 开发特定产品与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任何人权利的实现和能力的发挥都离不开社会的补偿条件。下肢残疾人需要坡道,听力障碍者需要有字幕的影视节目,视力障碍者需要特殊印刷的文字。没有这些补偿条件,障碍便使他们处于不利地位。国家有责任采取措施消除这些障碍,使残疾人在无障碍环境中享受社会服务,从事体育活动,实现自己的权利[18]。无障碍产品环境除了公共体育设施应考虑的部分以外,残疾人用品用具也是一个重要部分。日前在北京残奥会期间举办的国际福祉展览会,展示了一千多种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各类高科技产品,使我们看到残疾人的产品和环境向舒适化、宜人化方向发展,传递的是真挚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人道主义精神。无障碍设施不仅能给残疾人带来体育活动的便利和乐趣,更重要的是,能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卑、隔离感,当一个残疾人不再因为身体的缺陷使参与体育活动的心理和行为受阻时,当他进入社会角色并不觉得自己与健全人有何不同时,才可以说我们真正实现了无障碍。

以残奥会为契机,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硬件建设和服务水平仍有很大差距,还有许多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去做。目前,全社会都在通力配合,各项规划和法规都在围绕无障碍条件加快推进;政府相关部门也在加紧兴建、改造、完善坡道、盲道、交通、通讯等相关无障碍设施建设。这是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应加大公共传媒的影响作用,使公众了解无障碍产品环境,关心无障碍产品环境,爱护无障碍设施,支持这一项事业,使无障碍环境产品成为全社会公认的21世纪文明的标志之一[3]。

5 结语

残健融合以及体育运动共享的主张最大程度彰显了当今对残疾概念的更宽泛的理解。传统上,对残疾的理解集中在残疾人的障碍,并且从这些障碍的角度解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这种把残疾理解为“个人悲剧”的“医学”模式,限制了残疾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能力[5]。但是,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残疾人社会含义逐渐形成一个新概念。这个概念更富人性关怀,把所有人都纳入社会范畴来关注。

融合与共享意味着面临一项严峻的挑战,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既包括国家政策水平,国家教育与行政体制以及资金、资源管理等宏观的问题,也包含社会保障、支持服务等中观问题,还有残疾人的社会接受与自我接受等微观问题。希望通过残奥会能让我们了解,想办法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共享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懂得关爱残疾人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道理,能让更多的人去帮助残疾人改变目前并不太乐观的现状。在不同的坐标系里,“残疾人”实际上是一个游移的概念。同样,在不同的价值评判体系中,“强”和“弱”也是相对而言的。在同一个世界里,只要给予同一个机会,每个人都能实现同一个梦想。通过与残疾人共同参与,将会使社会各方面更加了解残疾人的体育生活状况与需求,有助于残疾人体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多地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从而“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法]阿尔贝特·史怀哲.陈泽环译.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社

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体育科学2008年(第28卷)第10期

[2]北京2008年残奥会理念:超越融合共享[EB/O L].http://

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2007年09月27日.

[3]蔡娜.面向特定残疾者群的产品设计问题人因问题研究[D].大

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残奥会一次观念的革命[E B/OL].http://ww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

2007special/2008paralym pic/index.htm2008-9-7.

[5]陈云英,杨希洁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纳教育指南全纳教育

共享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4-19.

[6]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1992.

[7]金梅,陈适晖.我国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体

育学院学报,2006,21(5):433-435.

[8][美]克罗蒂·雪瑞尔.适应体育[M].台湾:美商麦格罗·希尔

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01.

[9]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1107,458.

[10]刘宗棠.和谐社会与和谐理论[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报,2005,79(1):6-9.

[11]卢元镇.群众体育权利意识要与服务意识对称[EB/O L].h t-

tp://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2006-1-12.

[12]骆秉全,梁蕾,王子朴,等.北京市弱势人群体育问题研究[J].

体育科学,2006,26(8):10-16.

[13]马慧吉.和谐社会视域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研究[J].黑

河学刊,2007,(3):71-73.

[14]马维娜.局外生存:相逢在学校场域[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

位论文,2004.

[15]孟凡平.伦理学视野中的社会弱者[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4.

[16]任剑涛,龙国智.权力共享与利益分享:和谐社会的两个前提

[J].学术研究,2005,(5):55-60.

[17]社论: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N].人民日报,

2008-04-24(01).

[18]汤小泉.2008年残奥会是北京的机遇中国的幸运[EB/O L].

h ttp://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2007-06-05.

[19]体育,让残疾人共享阳光[E B/OL].http://w w w.tem p.cdpj.

cn/2008cazt/2004-09/17/con tent8K2004-9-18.

[20]王维,王健.我国城市残疾人体育生活方式调查[J].武汉体育

学院学报,2006,40(3):45-48.

[21]吴燕丹.中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体育科

学,2007,27(1):41-50.

[22]向勇,周西宽.体育场域的型塑与弱势群体的体育境遇[J].体

育文化导刊,2006,(1):49-52.

[23]新华时评:感受残奥会上健康心态之美[EB/OL].http://

w w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2007special/2008paralympic/index.

htm2008-9-7.

[24]新华国际时评:把握增进人道关爱的契机[EB/OL].http://

w w w.cd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2007special/2008paraly mpic/index.h tm

2008-9-9.

[25]新华时评:出于尊重的“旁观”是一种认同[EB/OL].http://

w w w.cd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2007special/2008paraly mpic/index.h tm

2008-9-9.

[26]徐成立.我国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7]杨强.残疾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调查研究[J].重庆大学学

报,2005,11(5):87-89.

[28]姚蕾.中国城市学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思考[J].体育科学,2004,

24(12):68-73.

[29]张军献,虞重干.融合———残疾人体育发展的趋势[J].中国残

疾人,2007,(8):59-60.

[30]张军献,虞重干.残疾人观的嬗变与残疾人体育的历史回顾

[J].体育科学,2007,27(3):17-21.

[3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印发《2007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

主要数据报告》和《2007年度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分析报告》

的通知[Z].残联发[2008]1号.

[32]朱中原.“共享式改革”:改革转型与改革新政[J].中国报道,

2006,(5):33-35.

[33]周建,杨健.我国残疾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现状调查[J].山东

体育学院学报,2006,22(3):20-22.

[34][日]竹中晃二.健康スポ—ヅの心理学[M].日本:大修馆书

店,2002:95-103.

 ★ 

吴燕丹,等: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0-01-24 体育论文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学体育教学思想的定位与学生认识体育的错位,教学内容的竞技化和教学形式的军事化,被动体育与强制性教育的冲突,给体育教师和学生戴上了沉重的枷锁,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教材和教学内容,而在于对体育教学观念和意识的定位。中学体育教学应是生活中,围绕人的身体、心理、文化和所处的人文社会及自然环境而展开的一门研究人行为的学科。运动形式是教学的核心,身体活动是教学的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共同构成了育人的内涵,而学生体育意识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才是引导教学的航标。一、转变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意识笔者认为,既然“体育课就是玩”的观念在学生的认识上已根深蒂固,教师何苦要在形式上确认体育就是“课”呢?而事实上,强制式的教学、被动体育的训导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形成了教与学的矛盾,才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累。若教师顺应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以“课”的形式去组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玩耍”中找到支撑“玩”的骨架——体育的知识,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发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等的关系,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习行为向着生活行为“迁移”,这种“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二、明确目的,超前引导,促进发展学生体育考试的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学的情况。体育课因为《合格标准》《锻炼标准》的层层考核,导致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都是为了考核结果,教学的目的发生了偏移,疏忽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阻碍了学

21.残疾人体育讲解

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教程 残疾人体育 主讲 赵素京 中国残联体育部副主任

第一节残疾人体育基础知识 一、国内外主要残疾人体育组织 (一)国内残疾人体育组织 残疾人体育作为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归口管理。目前,根据参加体育活动残疾人群体的残疾类别不同,我国残疾人体育组织主要有中国残奥委员会、中国特奥委员会、中国聋人体育协会。 中国残奥委员会前身即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3年,是代表肢体残疾和视力残疾人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主要负责推广适宜肢残人士、视力残疾人士参加的体育运动。 中国特奥委员会前身为中国弱智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代表智力残疾人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主要负责推广适宜智力残疾人士参加的体育运动。 中国聋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代表听力残疾人的非营利性体育组织。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纷纷成立了各级各类残疾人体育组织。全国建设了27个国家级残疾人体育健身训练基地,保障残疾人体育健身和运动员训练需要。(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 国际残奥委员会(IPC)它是一个综合性非营利性国际组织,目前由174个国家及地区的残奥委会(NPC)和4个特定类别残疾人国际体育联合会组成。国际残奥委员会成立于1989年,总部设在德国,中国残奥委员会是国际残奥委员会的正式成员。现任国际残奥委员会主席是英国人菲利浦·克雷文先生。 国际残奥委委员会会员由国家(地区)残奥委员会、单项残疾人体育组织、洲际残疾人体育组织和4个特定类别残疾人国际体育联合会组成。 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残奥会是由国际残奥委员会(IPC)负责组织的。 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SOI)总部设在美国,创立于1968年。创始人是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妹妹尤妮斯·肯尼迪·施莱佛及其丈夫萨金特·施莱佛。目前,参加国际特奥会组织及活动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60多个。中国特奥委员

1 - 中国残疾人体育

“科技冬奥”冬残奥项目分解(课题)任务申报指南为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申报指南的要求,现将冬残奥专项任务进行了分解,请各单位围绕项目分解(课题)任务,以课题为单位组织申报。 项目: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关键技术 课题一:冬残奥运动专项能力特征及训练技术理论的研究(一)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冬残奥各残疾级别下的优秀运动员多维度竞技能力结构体系和项目特征; (2)研究冬残奥六大项目运动专项能力结构特征,构建相应专项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3)建立冬残奥六大项目的专项训练理论体系; (4)建立冬残奥项目专项训练技术和评价标准; (二)考核指标 (1)针对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开展科研攻关研究6项,形成冬残奥六大项目每个残疾级别的专项能力结构特征和评价体系; (2)形成冬残奥项目相应6套专项训练方法与训练大纲,并形成重点案例库; (3)基于不同的生物学特征、训练学特征,构建冬残

奥六大项目的专项训练理论方法、评价体系和训练大纲,结合冬残奥项目特异性、指导各项目科学训练并投入使用; (4)完成著作不少于3本,科学训练化指南6套; (5)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篇); (6)关键技术应用于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课题成果助力冬残奥国家队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申报要求 (1)符合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国科发资﹝2018)84号)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课题申报所含单位需要组建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等专家学者的研究团队,并保证在课题执行中,全年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具备冬季项目运动专项能力研究经验和数据积累,承担过不少于1个运动项目专项结构模型建立的研究,拥有省部级及以上与研究任务相关的重点实验室。

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1. 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90年代国际上形成的有关人类发展的新概念。人类处于普遍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全球战略中,体育领域发生相应的发展变革,同时存在影响可持续发展因素;今日体育必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体育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2.1 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它有三方面内涵:是全球各国各族的发展,是不损害别国其它领域和未来利益的发展,是长期持久的发展。它的评价标准体系的核心是人和社会的全面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各种人与人类生存发展有关因素。其从理论上阐明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是促进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最重要的投资,也是维系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 2.2 体育可持续发展内涵 一般认为,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3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的现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目标。这3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人在整个发展中则处于实践的主体,在可持续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人的素质则是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也必然要

求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3.实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性 3.1 体育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 体育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内外部各种环境要素的协调与配合,主要体现在体育生态系统内外部环境的优化。体育生态环境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大众体育环境、学校体育环境和竞技体育环境。体育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3个部分。自然环境的优化主要表现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优化社会环境与规范环境主要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的日趋合理和整个社会组织的日益完善。 3.2 全民体育的普及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作为提高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和认同,长期以来“体育大众化”和“体育终身化”是全民体育的最终目标。从根本上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全民体育目的的实现,而这种目标的实现则取决于全民对体育的认识,当然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是实现全民体育普及与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995年6月国务院制定和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全国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是我国群众体育工作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学校体育是体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每周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开设体育课程促进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终身体育则完善和丰富了体育持续发展的思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3.3 竞技体育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业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必须要研究与解

残疾人文体活动日益丰富计划

残疾人文体活动日益丰富计划 为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状况,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制 定本规划。 一、“*”期间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回顾 “*”期间,通过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残疾人组织及广大残疾人的 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残疾人事业“*”计划任务,开创了残疾人事业发展 的良好局面。 (一)残疾人状况明显改善。5年来,全市共有15万各类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训练与服务。其中,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13213例;为454名低视力患者配戴助视器;语训聋儿490名,培训聋儿家长427名;系统训练776名智 残儿童、406名脑瘫儿童、1024名肢体残疾人;为残疾人发放辅助用具 11169件。全市残疾儿童少年总入学率达95%以上,培训残疾人30000余人(次),城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88%。创建16家“我的兄弟姐妹”捐助便利店,救助贫困残疾人2万余人(次)。筹资390万元,救助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6305人(次)。 (二)法制维权进一步加强。制定了《*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若干规定》(济政令189号),县(市)区及乡镇(街道)普遍制定了扶助残疾人优惠政 策规定,通过各级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了优先、便捷的法律援助和服务,保障了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三)残疾人文体活动日益丰富。广泛开展了适合残疾人特点的文化、 体育活动。我市积极参加国际、国内重大残疾人体育赛事,共获得奖牌235枚,成功实现了在残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组建了“*我的兄弟姐妹”艺术团,参加国内、外演出上百场,充分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成功承 办了“全国残疾人田径、柔道、举重锦标赛”、“*省第六届残疾人运动

浅谈学校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 浅谈学校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韬唐映芝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35期 摘要: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培养社会人才方面的贡献,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体育;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科学发展观 1引言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致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其基本含义是保证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不能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教育好未来一代。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所谓“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体现的也正是这样的道理。因此,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深层含义以及学校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对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与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2人的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不下百余种,人的可持续发展涵盖了个体生命的各要素以及整个发展过程,更多是从教育领域对其进行定义及内涵的划分:杨芳等人在《實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中将其定义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指的是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来影响教育,引导学生,使其具有健康的发展观,即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好与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等,是一个不停顿的发展过程。潘涌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转型》中认为所谓人的可持续发展,究其本质是指个体生命开发的长度之持久、广度之均衡、深度之透彻,是使生命内部各要素达成动态的平衡,以真正获得持续性、全面性和协调性为基本特征的。何维民在《人的可持续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提到与可持续发展追求每代人福利产生的最大化不同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发展各阶段的平等与最大化,只求人的最终发展的最大化,并认为人的发展具有协调性、连续性、主动性以及终身性的特征。显然,众多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还是能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加以表述: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连续性、终身性、主动性。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内在素质的提高与最大程度的发挥、与社会良好适应的程度、对社会进步促进作用的大小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判别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当然,这种评价也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 3学校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浅谈体育活动对残疾人生活的论述

浅谈体育对残疾人的论述 琼台师范08中招体育韦雷蕾 摘要:残疾人体育的定义各有不同,但可以概括为:个体在生理、肢体等方面有功能障碍,通过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机能的体育活动。残疾人竞技体育以挖掘残疾人体能潜力,表现其特殊体育才华,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为目的;通过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来实现平等、参与与共享的社会目标。 在对我国残疾人生活状况的现状调查中,有89%的残疾人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他们对自己的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83.1%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变化;90.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因此,体育运动不论作为一种业余的锻炼方式,还是一种专门从事的职业,对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本研究就英国医学杂志《The Lancet》的一篇论文《The Lancet: Suicide rates in China, 1995–99》、凤凰卫视中文台“社会能见度”栏目播出题为《残疾人生活调查》节目和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及实践研究浅谈体育对残疾人影响的综述。 关键词:生理残疾人体育比赛身心健康自信心综述Summary:Definition of sports for the disabled are different, but can be summarized as: individual dysfunction in physiological, physical aspects, by taking part in physical exercise, improve body function of

体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影响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体育产业缺乏必要的优惠政策我国体育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已有一定的规模,但远未成熟,仍需各方面政策扶持才能够从萌芽走向壮大。现实中,一些体育产业经营企业不仅缺乏政策上的扶持,而且经营活动中政府有关部门乱收费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甚至有的体育经营性场所每年都需向多个部门交纳费用,大大加重了经营者的成本,客观上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另外按新税制,体育部门的税收应为3~5%,而实际上,很多体育经营场所的收费按照文化娱乐行业标准15~20%收税,这又是对投资者的一个负面影响。 区域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一变革中,人们的体育文化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体育健身娱乐活动逐步成为社会每一个成员的生活需求。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构成了体育市场的重要环境,对体育消费和体育市场的经营活动形成极大的影响力。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区域不平衡性,必然导致社会发展的区域性的不平衡,在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区域间,产生了对体育市场的认识,体育消费的观念,以及体育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这种体育市场经营活动的两极分化现象,对我国实现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整体发展目标和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十分不利。 政府过多的干预行为多年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市场的经营活动必然要遵循市场规律去运作。这就要求有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转变观念,切实做到管办分离,真正做好管理服务、积极引导,为体育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目前政府行为在推进体育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这表现在,一些大型赛事政府部门仍不愿意放手让社会去办,而是自己出面加以经营,从而影响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同时又给体育执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体育产业人才缺乏人才因素是体育产业发展中最活跃和关键的因素,人才问题关系到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就体育产业发展而言,当前我国缺三类人才:一是负责体育产业、体育市场规划、监管职能的行政干部;而是高素质的体育企业家和体育经纪人:三是体育营销人才和体育产品研发人才;要有效地解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缺乏的问题,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确立人才为本的战略思想,从加强体育产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和完善体育产业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构等方面切实做好体育产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不失时机地加大体育产业的人才培养力度,有利地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5 开发和利用体育无形资产不够,潜能没有充分发挥目前我国发展体育产业较注意有形资产的利用,而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如对各赛事和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价值等重视和开发不够。体育产业的资产很大一部分表现为以上形态的无形资产,如英国以生产体育最终消费品的世界级大公司(曼联集团)利用足球运动的影响力提升自己产品及公司知名度,使足球产业成为英国最大的体育产业之一。

2020年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方案

2020年残疾人文化活动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 ___ ___文艺工作系列讲话,认真落实《“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及文化体育实施方案,加强基层残疾人文化建设,活跃残疾人文化生活,根据中国残联、文化部关于2020年度继续开展全国残疾人文化活动周 ___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落实《“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中“丰富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的要求,进一步繁荣基层残疾人文化需求,依托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和场地,广泛组织残疾人开展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共享芬芳放飞梦想 残疾人文化活动周以基层城乡社区残疾人开展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由区、乡(街道)残联协同文化部门自行组织,在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社区、残疾人服务机构、特教学校、福利企业以及各类文化服务场所因地制宜组织残疾人就近、就便开展各种活动。

(一)组织举办肢残人、聋人、盲人象棋(盲人为盲棋)以及飞镖比赛等活动,结合2020年全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发现新的运动员苗子加以培养。 (二)推进文化助残志愿活动,不断加强“蚌山区助残志愿者组织”队伍建设,组织助残志愿者为残疾人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 (三)组织残疾人观看优秀爱国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以及自强不息等教育影片,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 (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开展残疾人书法、绘画、摄影、剪纸、编织、雕刻等才艺展示活动;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各种公共文化艺术活动。 (五)充分利用社区、乡镇文化站点、农家书屋等组织残疾人举办文化知识讲座、读书演讲比赛、康复知识咨询等活动。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残疾人文化活动周的重要意义。残联和文化部门密切配合,统筹资源,明确职责,把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二)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扩大残疾人参与覆盖面,加强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残疾人体育比赛分级

《残奥会培训试点讲义》——残奥运动员的医学分级 知识目标: 掌握残奥会运动项目的相关知识及医学分级,为以后的专业培训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辨别残疾运动员的残疾级别(轻、中、重),针对不同级别运动员的比赛项目有具体的了解。 学习内容 导语:了解残疾人运动员的医学分级,针对不同级别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服务,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 一、基本理论 二、残疾人奥运会医学分级及运动项目 基本理论 1. 基本理论: 医学观点和社会观点对于残疾人运动的对抗仍在继续。其中部分原因是残疾人运动的运动表现的性质。运动员的医学状况必须被用来区分他们能参加的运动的种类。20世纪40年代,英格兰建立起了为残疾运动员设立的运动医学分类系统的基础。 经过几次完善,现在的划分系统包含了截瘫患者、四肢麻痹患者、残肢者、盲人、脑中风患者,其他病患和智障病人。在每一个分类下还有若干个子分类。现在的分类系统注重于公平,可是还远没达到公平。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残疾运动员来说它在加强融合的同时,也强化了隔离,因为它没能将与主流奥林匹克运动和其他锦标赛的融合考虑进去。所以,仍是争论的主题。 残疾人奥运会医学分级及运动项目 2. 残疾人奥运会医学分级及运动项目 2.1 残疾人奥运会医学分级概况 2.1.1 残奥会运动员为什么要进行分级 为了保证比赛中尽可能公平、公正和安全的竞争,要对参赛选手的残疾情况和运动能力进行评价,根据具体参赛项目的要求将残疾程度戓运动能力差不多的选手尽可能分在一起进行比赛。根据所参赛项目的最低残疾规定,对参赛者的残疾情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最低参赛残疾标准。 2.1.2 参加残奥会比赛的残疾人类别 1)视力残疾. 2)肢体残疾(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脑瘫、脊髓损伤、截肢及其它肢体残疾者.

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相关调查指标讲解

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相关调查指标讲解

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 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相关调查指标讲解 同志们: 大家好!现在进行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残疾人文化生活相关调查指标的解释和学习。 今天的讲解按照为什么设立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领域的调查指标、文化体育生活设立了哪些指标,实际调查中如何把握指标的要点两个部分来讲解。 第一部分主要是让大家对残疾人文化生活体育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理解文化体育生活对于残疾人实现小康生活的重要性。在概括性理解的前提下,我们的调查员才能够心中有数,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调查,才能够更深入、更细致地把最真实的情况摸上来。 第二部分主要是让大家熟悉和理解有关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调查指标的内容和目的,各个指标的侧重点,以及指标所包含的核心点。与大家共同探讨入户调查发问的方法、技巧,怎么样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怎么样引导残疾人真实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了指标到底要调查什么调查才能直接准确。 一、为什么要设立残疾人文化体育生活方面的调查指标(目的意义)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以及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残疾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客观上讲,我们以前的工作主要着眼于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困难问题,大家对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危房改造等工作都比较熟悉,残疾人的精神状态、思想状况关注的并不多,也就是说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未得到重视。 残疾人要想生活得更好,单纯靠“帮助、救济、给予”能行吗?不行。归根到底,残疾人有尊严、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必须要走出家门,融入社会、提高素质、增长能力,广大残疾人通过参与文化体育生活,才能更多滴与外界接触,进而解放思想,获取信息,表达诉求,提高能力。一个有文化的残疾人才有能力回馈社会,一个有健全体魄的残疾人才能更好地回报社会。文化,是残疾人由社会救助者向社会创造者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是残疾人由社会的被救助者向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自己命运的主宰者转变的内在因素。 在广大残疾人与全国人民共同迈向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已经成为衡量残疾人小康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只有物质、精神生活都达到较高水平,才是真正的小康生活。因此,专项调查设置了有关残疾人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调查项目。 二、残疾人文化体育调查指标的内容、理解要点和方法

残疾人体育健身(判断选择题)

残疾人体育健身 判断题 ●体育健身是个体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实现体质 健康和心理健康。(√) ●残疾人体育健身代表一系列特定的适应性体育活动项目,特指通过 残疾人个体参与体育锻炼,以达到改善身体机能,促进残疾康复,实现提高比赛成绩(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文化活动。(X )●1957年,中央教育部、中央体委和中国福利会联合在上海市体育宫 体育场举行了第一次全国青年盲人田径运动会。(√) ●2004年4月1日,“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举行了揭 牌仪式,标志着中国残奥管理中心工作全面启动。(√) ●2007年10月2日到11日,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 在我国北京(上海)举行。(X ) ●公平包容,体现体育文化的人文精神。(√) ●休闲体育是完全根据个体自己的爱好、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 式和内容,确定活动的强度与负荷,是以个人为主体的活动。(√)●比赛竞技类(休闲娱乐类)体育活动是残疾人培养生活乐趣,扩展 个人爱好的重要形式。(X ) ●趣味性是休闲娱乐类体育健身活动的显著特点。(√) ●休闲娱乐类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体育竞赛(体育游戏)。(X )●康复健美类是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的主体。(√) ●走和慢跑是自幼到老都在用的基本活动技能,也是周期性影响全身

的极好的锻炼内容。(√) ●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参与,以自愿和业余为原则,量力而行。(√)●比赛竞技类体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运动员通过展示高超的技艺,以此 获得他人肯定,满足追逐成功的愿望。(√) ●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竞赛性不能过分拔高,也无需强调(仍然需要强 调)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X ) ●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新增比赛项目是田径(赛艇)。(X )●拓展挑战类的体育健身主要以户外体验性的实践活动为主,强调参 与、合作、分享、挑战和高峰体验等。(√) ●远足、野营拉练、攀岩、漂流、蹦极、露宿等是竞技(拓展挑战类) 体育运动的重要内容。(X ) ●特殊奥林匹克运动是智障人士参与的体育运动。(√) ●对于一些高年龄段(低年龄段)的智力残疾群体,在体育锻炼中要 注意基础行为动作方面的训练。(X ) ●特奥篮球活动中,个人技术比赛包括目标传球、10米运球、定点投 篮三个项目。(√) ●B3级的视力残疾人因有残余视力,在体育活动中可不使用任何辅助 设施,与正常人基本相同。(√) ●田径成为所有残奥会项目中残疾类别、级别、小项最多,并且组织 工作最为复杂的一个大项。(√) 单选题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2016年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介绍了《规划》总体情况。 刘鹏首先提出要正确认识“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形势,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体育发展开辟新空间,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体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建设健康中国为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 刘鹏表示,《规划》的起草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体现了深化改革的指导精神,全面贯彻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顺应了‘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时代潮流。” 刘鹏介绍道,《规划》全面部署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的体育工作,力求在体育改革创新、全面健身、竞技体育、冬奥会筹办、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主要内容包括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增强体育发展活力;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推动群众体育发展;落实奥运争光计划,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冬季运动发展;扩大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体育消费。 刘鹏最后表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时期,也是体育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扎实做好各项体育工作,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健康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取得新突破。”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要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3万亿元等目标。 《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共约1万8千字,分为11个部分(章节)、52段(专题),另附9个专栏,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体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为,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建设健康中国的任务要求,深化体育重点领域改革,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进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第一,体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成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足球项目改革试点,加速职业体育发展,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管理和体育场馆运营,逐步完善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现代体育治理体系。 第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群众体育发展达到新水平。《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有效实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到2020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第三,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有效转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项目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2016年里约奥运会努力保持和巩固既有运动项目优势和成绩地位。2018年平昌冬奥会在保持水平的基础上,扩大参赛规模,成绩稳中有升,追求超越。2020年东京奥运会努力争取运动成绩领先地位。 第四,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体育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第五,体育文化在体育发展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培育运动项目文化,力争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体育文化精品工程,办好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体育文化品牌活动,把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理念融入到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

残疾人专项调查无障碍填表说明

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填写说明(无障碍部分) R33.近年来你家是否进行过无障碍改造:指2011年以来残疾人家庭是否进行过出入口坡化、房门加宽、卫生间加装坐便器及扶手、淋浴设施、厨房改造、在灶台、热水器增加煤气泄露发声报警装置、安装闪光门铃、可视门铃、配备上网读屏软件等无障碍改造。 1、是。只要被调查人家中进行过其中一项及以上改造内容,即选“是”。 2、否。被调查人家中未进行过其中任何一项改造内容,即选“否”。 R34. 目前你家有哪些无障碍改造需求:此项统计了解残疾人家庭有哪些无障碍改造需求。残疾人家庭有哪项需求就选哪项,1-8项可多选,如无需求,则选第9项。 1、“家门口坡化、扶手”。是指通过对残疾人家庭室

外入口进行坡化或设置扶手,方便乘坐轮椅残疾人、拄拐杖残疾人、盲人等出入、活动。 2、“房门改造”。是指将残疾人家庭内厨房、卫生间的门加宽,方便乘坐轮椅残疾人进出。 3、“卫生间改造”。是指将残疾人卫生间蹲便器改为坐便器、安装抓杆或扶手、地面防滑处理,安装热水器、浴凳等沐浴设施,方便残疾人上厕所、洗浴。 4、“厨房改造”。是指将残疾人厨房灶台、橱柜、洗手池等降低,方便乘坐轮椅残疾人操作、使用。 5、“闪光门铃、可视门铃”。是指方便聋人独自在家时知道有人敲门、谁来敲门信息的装置。 6、“煤气泄露报警发声装置”。是指方便盲人使用的安装在灶台或热水器上液化气、天燃气泄露后的语音报警装置。 7、“上网读屏软件”是指安装在普通电脑上通过语音导航帮助盲人上网的软件。 8、“其他”。是指为残疾人家庭安装室外升降机,为智力、精神残疾人家庭窗户安装安全护栏、提供密码刀具箱、整改电源及其线路、安装高位遥控开关等,以及能够提高各类残疾人(肢体、视力、听力、言语、智力、精神、多重)生活品质的其他改造项目和设施、设备等。 9、“无需求”。是指残疾人确无对家庭无障碍改造的意愿和需求。

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心得体会

在体育专业化背景下寻找残疾人体育指导工作的切入点 谈谈我对此次培训的理解,在和参培人员的深入交谈中,我发现我对此次培训目的的理解和很多的一线人员理解颇为相似。这是一个出发点很好、且很有意义的培训,但培训目标还不明确,此次培训似乎在培训方向、培训方法和培训主题上还没有找到最好的切入点。 没有找到切入点的原因可能是多样的,从体育科学到特殊教育学科再到残疾人的社会学科,培训者首先要深入的了解我们指导的对象,要真正做到了解各类残疾人士的需求需要,才能更好地解决一线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因为残疾种类多样,分门别类,参陪人员的构成就应该涵盖残联系统、特殊教育学校(各类残疾均需要)、福乐家园、社区、康复中心等,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也需要适当的时候对参陪人员进行分组、分层次、分从事残疾人指导工作的类别以提高培训效率;此次培训内容过多而宽泛,教材的内容也不够细致,不利于参培人员日后回到当地进行具体操作;同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只能浮于表面,培训讲师有时候也照本宣科,理论联系实际并不强,就健身指导员而言需要的是理论知识的补充更是实践操作的提高。 我欣赏杨慧老师的运动损伤一课,学员们一改往日的沉闷,认真的学习着相关的内容并积极投身于实践操作,这是我们一线工作者急切需要提高的专业知识;我认为实践课以及实践考核的形式也很好,教师给大家带来了实际操作的展示,对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但可惜的是,此次培训时间太短,多数时候都是在不够深入的理论教学中度过,学员们都感到收获比预期的要少很多。 此次培训作为一期培训,立意甚好,但不免存在一些考虑不周的地方,旨在就此批学员带动全省残疾人健身活动的推广,并不实际,就培训本身而言,参培训者并不是很明白参陪人员需要补充和提高的知识体系,导致参陪人员得到的专业知识体系并不完整,没有完全解决实践中的困惑;简单说培训授予的方法有,但方法不明晰,理论指导不到位也不容易被掌握;因为对残疾人事业的深入了解不够,这样不仅削弱了培训效果,还误导了一些教学理论。如:特奥运动中的社区活动、大学计划等项目并非是单纯的趣味性游戏,其必须要有至少3项以上国际特奥会规定的比赛项目比较符合特奥精神;听障教学手语教学停滞于《中国手语》书面教材,未考虑听障人士使用手语的特点、地区手语间存在地区区别的特点进行教学。关键未将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培训完更多的

残疾人文体艺术中心建设规划

新密市新城区“残疾人文体艺术中心” 建设规划 一、建设规划项目内容 新密市残疾人文体艺术中心包括: 残疾人文学艺术中心主要有适合残疾人的艺术训练场馆、开放的文化娱乐设施和场馆、艺术作品展览馆、阅览室。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主要有适合残疾人开展体育训练室内训练馆、室外训练馆、游泳馆、动力中心、田径场、篮球场及看台。 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包括行政办公、教练(老师)办公、训练(比赛)住宿、训练(比赛)就餐 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参与文化生活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积极创造条件,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第四三条规定:政府有计划地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 中共中央宣传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残联发〔2012〕7号)文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在规划和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要切实将残疾人文化建设纳入其中,给予特别指导和支持,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国家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项目,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在项目设计、组织落实过程中,针对残疾人的实际困难和特殊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务内容和参与条件。 三、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一直很重视残疾人文化体育工作,2011年投入使用的新密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已建设残疾人篮球场、网球场、书画室。我市先后组织残疾人体育活动2次,残疾人书画比赛(展览)4次,向省、郑州市输送残疾人文体艺术人才55人次,其中新华路肢体三级残疾人赵元赫在全国残疾人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第五名、第五届河南省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为郑州市及我市争得了荣誉。但我市残疾人的文化体育设施远远无法满足全市5万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残疾人均等享有公共文化服务的难度比较大,内容与质量需进一步充实和提升。

推荐-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 精品

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 篇一:关爱残疾人活动方案(2654字)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迎接文明城市复检工作安排,结合《惠城区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实施方案》的部署,区残联决定在全区开展“益起来——关爱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要求,全面落实广东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区示范点对“志愿服务好”的要求,突出社区志愿服务这一重点,针对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广泛开展以社区家政服务、文体活动、

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环境美化等为内容的邻里守望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推行“党工+社工+义工半小时服务圈”,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建立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活动经常、机制健全的社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把志愿服务常态化做进基层、做进社区、做进家庭。 二、活动主题 “邻里守望,关爱残疾人”志愿助残服务。 三、活动时间 活动开展时间:20XX年10月至12月,各街道残联要积极发动社

区(村)周密筹划活动实施,灵活利用时间,统筹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助残服务活动。 四、活动内容 志愿服务活动以社区残疾人为对象,以扶老助残帮困为重点,使家政服务、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援助、环境美化等为内容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日常化,实现睦邻亲善,守望相助,重点开展以下活动。 (一)开展“四个万家”惠民活动。以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的“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四个万家”主题实践活动为有效载体,各级残联结合“党员责任岗”活动,与结对挂钩单位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入家庭送上“五个一”(一个环保袋、一份文明创建倡议书、一份调查问卷和有奖知识问答题、一张民情卡、一份文明创建知识宣传折页),悉心听取服务对象对文

论中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论中学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重的枷锁,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活力。笔者认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不在于教材和教学内容,而在于对体育教学观念和意识的定位。中学体育教学应 一门研究人行为的学科。运动形式是教学的核心,身体活动是教学的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共同构成了育人的内涵,而学生体育意识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才是引导教学的航标。 一、转变观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体育意识 笔者认为,既然“体育课就是玩”的观念在学生的认识上已根深蒂固,教师何苦要在形式上确认体育就是“课”呢?而事实上,强制式的教学、被动体育的训导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形成了教与学的矛盾,才使教师在教学中感到累。若教师顺应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以“课”的形式去组织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玩耍”中找到支撑“玩”的骨架——体育的知识,在活动中发现自己,发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等的关系,调整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学习行为向着生活行为“迁移”,这种“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二、明确目的,超前引导,促进发展 学生体育考试的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体育教学的情况。体育课因为《合格标准》《锻炼标准》的层层考核,导致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行为都是为了考核结果,教学的目的发生了偏移,疏忽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阻碍了学生对体育教学功能的理解,遏制了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发挥。如果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在课前给学生讲明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点评学习现象与教育目的的关系,超前引导,使学生能够明确目的,调整自己的行为并乐于接受教学

过程中的累和苦等,使学习成为一种有趣的活动,学习就不再是艰苦的差事了,學习行为也会在趣味性的变化中渐成习惯。 在体育课堂上,因其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学生的表现真切而自然,便于教师观察,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适时性。因此,教师的言行举止本身就是一种超前的启发、一种示范性的教育。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行为和意识并给予足够的关心,予以客观的评析、超前的引导,使学习的行为在形成习惯之前,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在无意识和有意识之间得到有效调控,促进学生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三、主动参与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培养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是保证体育教学效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课堂教学的运动强度和运动密度来决定教学的组织形式,用这些有形的指标来束缚和指导教学安排,而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并不是一堂负荷合理的体育课就能唤起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投入,而恰恰是在活动中教学情感的激发、教学态度的转化,促使学生对“课”产生兴趣,情感和态度支撑学生主动地学习,不断地完善发展。 课堂上的强制教学方法,训导式的教学是在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把体育课上五十多名学生参与教学的作用压制到了被动接受的地位。个人的教学行为显然小于众多学生参与教学的行为,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保持良好的教学互动,才能使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教学,使体育教学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连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四、协调发展是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在教学活动中,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协调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生理机能和外在形体的变化是教师应提示学生去用心感知的,肢体运动对心理过程、心理素质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运动兴趣和锻炼的手段是相互促进的。如果在教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关于实施《全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关于实施《全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 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运动员 【发文字号】残体字[2006]2号 【发布部门】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 【发布日期】2006.01.16 【实施日期】2006.01.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团体规定 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关于实施《全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的通 知 (2006年1月16日残体字[2006]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疾人体育协会: 为适应新时期我国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需要,促进运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加强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印发的原《残疾人运动员登记注册条例》(中残体字[2002]2号)进行了修改,现将新修订的《全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为保证办法的顺利实施,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施时间

"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二、2006/2007年度执行"办法"的说明 1、凡在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期间,获得过各项目国际比赛前三名的运动员和全国单项锦标赛第一名的运动员(参加全国单项锦标赛乙组比赛的运动员除外),只能在原注册单位注册,在新注册年度按"办法"规定签定代表资格协议书。 2、在2004/2005年度代表所注册单位参加过全国单项锦标赛的其他运动员,在 2006/2007年度原注册单位对该运动员有优先注册权,优先注册权的期限为自"办法"公布起的6个月之内,在此期间运动员只能与原注册单位按"办法"规定签定代表资格协议书。 3、在2004/2005年度注册但未参加全国单项锦标赛的运动员以及未在2004/2005年度注册的运动员,视为新运动员,按"办法"的规定进行注册。 三、协议书的使用 在"办法"公布后,注册单位与运动员所签定的代表资格协议书或交流协议书,必须使用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统一制定印发的协议书,未使用规定协议书的,视为无效协议,中国残疾人体育协会不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四、各单位如需下载有关文件内容,请登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0169067.html, 。 附件:1、《全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 2、全国残疾人运动员代表资格协议书 3、全国残疾人运动员交流协议 附件1: 全国残疾人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试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