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创新: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采用者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为农业创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过程。

S扩散理论:S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所包含的农业创新扩散的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性规律。前期少有人采用,中期多数人采用,后期由于心的创新成果出现,采用的人减少,呈现前期慢,中期块,后期又慢的特点,呈S形扩散。

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它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产物,指农业科技人员劳动创造的并且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用的知识和技术产品的总称。

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指认识自然现象本质特征,研究农业领域内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机理、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

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指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把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具有应用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农业开发性研究成果: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开发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指借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成果。

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指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特别是协调生物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与技巧,通常以图纸、音像、配方、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流程等形式表现出来。

农业方式:是指农业推广者开展推广服务的组织形式和途径,体现了农业推广的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综合服务型推广方式: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信息和物资相配套的综合服务。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开发性试验:是指对某些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进行探讨性的改进以寻求技术成果在当地的最佳技术参数的试验。成果示范:在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场

所,把技术适应性试验取得成功的新

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

使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作为示范

样板,供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者观

摩学习,以引起接受和采纳兴趣、激

发采纳欲望,促使其效仿的一种推广

方法。

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认识→兴趣

→评价→试用→采用(或放弃)1.认识

阶段(感知阶段):获得信息、感知信

息,与本身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相

联系,初步了解某项创新。适宜的推

广方法:大众传播法。2.感兴趣阶段:

农民在认识的基础上,可能对新技术、

成果发生兴趣,产生学习的念头;并

初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的程度及

承受风险的能力,初步做出是否试用

的打算。适宜的推广方法:成果示范

和个别访问。3.评价阶段:农民在邻居、

朋友或推广人员的协助下,根据以往

资料对该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行较为

全面的评价(效益比较、投入情况、

风险程度、市场前景等),得出肯定或

否定的结论。为农民提供先期试验结

果和组织参观,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

评价,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适宜

的推广方法:小组讨论。4.试用阶段

(尝试阶段):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防止

盲目应用,估计效益高低等。在正式

采用之前要先进行小规模的采用即试

用,为今后大规模采用做准备。适宜

的推广方法:方法示范和个别指导。5

采用阶段(接受阶段):通过试用、评

价决定采用的。做各种准备:筹集资

金、贮备物资、学习技术、联系销路

等。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提供配套

物资和培训技术。适宜推广方法:方

法示范和个别指导。

创新采用者分类:创新先驱者,早期

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

后者。差异:从认识到试行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

期多数<落后者;从试行到采用所用

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

数>后期多数>落后者;从认识到采

用所用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

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表现

差异:先驱、早期采用者认识时间最

短,获得创新信息后就有跃跃欲试的

打算;后期采用者先是观望,确信有

利可图时才开始试用;落后者既不亲

自尝试也不相信别人,只是随大流被

动采纳。开始试用的时间越早,则试

用时间越长,且开始试用面积比例越

小,以后才逐渐增加。试用时间越晚

则相反。可能原因:先驱者和早期采

用者接受新事物很快,获得创新信息

后,很快就开始试用,但他们需花费

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一系列试验、评价

工作。客观条件的限制成为大面积采

纳的阻力。随着试种的农民都取得了

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给后来者一种

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采纳创新

(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落后者对新

事物接受太慢,在大多数人采用后才

随大流采用,这时,生产上的一些客

观条件相应得到解决,技术已经成熟,

所以一旦试用,很快就全部采用。在

农业推广过程中注意培养科技示范户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他们可以影

响和带动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一般

不考虑落后者,因为他们开始采用时,

这项创新可能面临淘汰。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认识

阶段:人们感知新技术、新成果的存

在,需要信息广为人知。广方法:大

众传播法。感兴趣阶段:通过耳濡目

染、诱导效应会使一些农民发生兴趣

或好奇,激发采纳的欲望。推广方法:

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评价阶段:对

创新有了初步了解,是否采用尚在犹

豫,需进行分析、评价才能做出决策,

应尽可能为农民提供先期试验结果和

组织参观,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评价,

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推广方法:

小组讨论效果较好。试用阶段:为

减少风险农民要先进行小规模试验。

此时需要推广人员深入现场提供帮

助。避免发生人为的试验偏差,降低

试验误差。推广方法:试验的指导,

方法示范。采用阶段:农民决定采用,

就要做各种准备:筹集资金、准备物

资、学习相关技术、联系产品销路、

考察市场规模等-生产者需要什么?

农业推广应采用什么方法?推广方法:

技术、信息咨询与配套服务相结合。

创新的扩散过程:1.突破阶段创新先

驱者对创新技术的渴求,克服来自社

会中的各种阻力,首先使用、试验创

新技术,取得突破。是创新扩散必不

可少的第一步。2.紧要阶段创新成果

由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

程。是创新成果能否进一步扩散的关

键。特点:人们都在等待创新的试用

结果,如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就能获

得更多的认可。3.跟随阶段(自我推动

阶段)主要是早期多数采用者认为有

利可图,因此主动积极的采用。4.从众

阶段(浪锋减退阶段) 后期多数和落后

者在前面广大人群的影响下,随波逐

流的采用。

创新扩散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①投

入阶段→试验示范期(创新引进→示

范成功)创新成果推广的基础,重点

是做好试验、示范,为创新成果推广

大好基础。②发展阶段→发展期(示

范成功→推广规模最大值)推广速度

在此期,重点抓速度。③成熟阶段→

推广期(推广规模稳定在高值→出现

衰退迹象) 效益获得期,重点抓效

益。④衰退阶段→交替期(创新老化,

基本停止使用→新的创新产生)技

术更新在此期,重点抓更新。

时效性规律:S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

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因为创新进入衰

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人

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

设法延缓其衰退的速度。造成农业创

新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

种“磨损”所致.①无形磨损。创新不

及时推广使用就会被新的创新项目取

而代之从而过期失效。②有形磨损。

创新成果本身的优良特性由于使用年

限的增加而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推

广价值,如优良品种的混杂退化,种

性退化或抗病性的丧失等均为有形磨

损。③政策性磨损。指国家农业政策、法规法令及农业经济计划的变化与调整所造成的农业创新的早衰。④价格磨损。指由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农产品比较效益下降而造成的创新的磨损。⑤人为磨损。指由于推广方法不当所造成的磨损。应用:一项创新的应用时间不是无限的,具有过期失效和过时作废的特点。因此,创新出台后,必须尽早组织试验,果断决策,进入示范期;加快发展期速度,使其尽快从早期试验阶段进入成熟期,让其在”青壮年”时期充分发挥效益;要尽可能延长成熟期,延缓衰退,特别要防止过早衰退。

交替规律及其应用:内容:一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寿命有限,不可能长盛不衰,而新的研究成果又在不断涌现,这就形成了新旧创新的不断交替现象。应用:一方面,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创新尚未出现衰退的迹象时,就要积极地引进、开发和储备新的项目,保证创新交替的连续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选择适当的交替点,既要使前一项创新充分发挥其效益(不早衰),又要使后一项创新及时进入大面积应用阶段(无断)。

行为改变理论:1.需要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应用: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和挖掘农民的需要,分析满足农民学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尽可能的满足农民的合理需要。分析农民需要的不同层次。对不同地区(一般、落后等)和不同的生产个体制定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农民的不同需要。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发挥主导性需要的带动作用。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和挖掘农民的需要,分析满足农民学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尽可能的满足农民的合理需要。分析农民需要的不同层次。对不同地区(一般、落后等)和不同的生产个体制定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农民的不同需要。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发挥主导性需要的带动作用。2.动机理论:3.参与改变理论:认为个人在参与群体或团体活动中可以改变态度。我们在推广创新时,仅仅是口头宣传是不够的。要提高推广效果,要让农民参与到创新的实施活动当中。让他们在参与中改变态度,从而改变其行为。

4.激励理论:(1)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只要创造和改变环境条件,人的行为就可随之改变。该理论的核心是行为强化。所谓强化就是增强某种刺激与某种行为反应的关系,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采取措施来加强所希望发生的个体行为。其方式主要有两种:(1)积极强化。在行为发生后,用鼓励来肯定这种行为。可增强这类行为的发生频率。(2)消极强化。当行为者不产生所希望的行为时给予批评、否定,使其增强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负强化:就是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不希望发生的行为,主要方式有批评、撤消奖励、处

罚等。(2)归因理论:人对过去的行

为结果和成因的认识对日后的行为具

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改变

人们对过去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认

识来改变人们日后的行为.因为不同

的归因会直接影响人们日后的态度和

积极性,进而影响未来的行为。应用:

一般来说,把成功的原因归于稳定的

因素(如农民能力强、创新本身好等),

而把失败的原因归于不稳定因素(如

灾害、管理未及时等),将会激发日后

的积极性;反之,将会降低日后这类

行为的积极性。(3)期望理论:激励

力量:指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内

部潜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效价:指某

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或所要达到的

目标的效用价值的评价。期望值:指

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

的估计。写为:激励力量=目标价值

×期望概率。表明:第一,一个人追

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决定

于他对可能达到目标的信心和对目标

效价的重视程度。第二,同一目标对

不同的人所起的激励作用,也会有差

别。

激励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1正

确确定推广目标,科学设置推广项目,

在确定目标时,要尽可能地在组织目

标中能够包含更多农民的共同要求,

使更多的农民在组织目标中看到自己

的切身利益,把组织目标和个人利益

高度联系起来。同时,要尽量使目标

切合实际。2认真分析农民心理,积极

诱发农民兴趣,同一目标,在不同人

的心目中会有不同的效价;甚至同一

目标,由于内容、形式的变化,也会

产生不同的效价。所以要根据不同农

民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讲深讲

透所要推广的项目的价值,提高对其

重要意义的认识。3提高推广人员自身

素质,积极创造良好推广环境,增大

推广期望值,对期望值估计过高,实

现不了,心理会受挫折;估计低了,

过分悲观,影响信心。所以对期望值

应有一个恰当的估计。当一个合理的

目标确定以后,期望值的高低往往与

个人的知识、能力、意志、气质、经

验等有关。要求推广人员训练有素,

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也要有

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努力创造

良好的环境,创造实现目标所需的条

件。

农民行为改变的规律:1知识的改变

可通过宣传、培训、教育、咨询、信

息交流等手段使人们改变知识,增加

认识和了解;2态度的改变对事物评

价倾向的改变,是人们对事物认知后

在情感和意向上的变化。态度中的情

感成份强烈,还会受到人际关系的影

响。因此它比知识的改变难度大,所

需时间较长。态度的改变又是人们行

为改变关键的一步;3个人行为的改变

个人行为的改变是个人在行动上发生

的变化,这种变化受态度和动机的影

响,也受个人习惯的影响,同时还受

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某一特定的农村环

境中,农民个人行为的改变是动力和

阻力相互作用的结果;4群体行为的改

变:是某一区域内人们行为的改变,

是以大多数人的行为改变为基础的。

在农村,农民是一个异质群体,各人

之间在经济、文化、生理、心理等方

面的差异大。因而改变农民群体行为

的难度最大,所需时间最长。

个人行为的改变动力:农民需求原动

力市场需求是拉动力政策导向是推

动力环境改变诱导力。阻力:农民自

身素质和传统的文化障碍保守,不愿

冒险,只顾眼前,听天由命等传统的

价值观;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技术

水平落后等阻碍他们的行为改变。农

业环境的障碍,主要是缺乏经济上的吸

引力和投入水平低。某项技术虽然可

能带来一定的效益,但缺少必要的投

入,农民也难以采用。增加动力的途

径:根据农民的迫切需要选择推广项

目,加强创新的宣传刺激、增加农民

的认识。通过创新的目标来吸引他们

的采用行为;筛选和推广市场需求强

烈,成本低、价格高、效益好的项目,

促使农民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采用创

新。通过低息贷款、经费补助、降低

税收等政策,来发展农业、发展农村,

推动着农民行为的改变。减少阻力的

途径:提高农民素质和改善环境两个

方面来减少阻力一是通过宣传、引

导、示范、技术培训、信息传播,帮

助不同类型的农民改变观念、态度和

获得应用某项技术的知识与技能。二

是创造农民行为改变的环境条件,建

立健全各种社会服务体系,向农民提

供与采用创新配套的人力、财力、物

质、运输、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的

服务。同时,要在舆论导向等方面,

形成采用创新的社会氛围。

群体行为的改变方式:参与性改变:

让群体中每个成员都能了解群体进行

某项活动的意图,并使他们亲自参与

制定活动目标、讨论活动计划,从中

获得有关知识和信息,在参与中改变

知识和态度。成员积极性较高,适合

于成熟水平较高的群体,但费时较长。

强迫性改变:一开始便把改变行为的

要求强加于群体,群体成员在压力的

情况下,带有强迫性。在改变过程中,

对新行为产生了新的感情、新的认识、

新的态度。适合于成熟水平较低的群

体。一般地说,上级的政策、法令、

制度等,在执行过程中首先使群体规

范和行为改变,也使个人行为改变。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

成果的质量,成果转化系统的完善性,

用户对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可与需求,

农业科技推广的政策与投入保证。

农业推广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

农业方式是指农业推广者开展推广服

务的组织形式和途径,体现了农业推

广的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一、世界

农业推广方式:1政府推广方式:以

政府为主设置农业推广机构,是目前

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推广方式。如澳

大利亚、新西兰等。组织管理形式:

从中央到地方层层设立农业推广机

构,实行直接的垂直管理。推广内容:

来源于高层,主要内容是农业技术。

项目制定:一般由中央制定,地方自

主权较小,自上而下地制定推广计划。

2.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方式。2以大学为基础的农业推广方式:典型代表是美国,其特点是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大学建立农业推广站(中心),大学的推广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基层推广工作。一些曾接受过美国援助的国家,如菲律宾、印度等也部分地采用了这种推广体系。3商品专业化推广方式:指一些商品生产组织或一些开发机构所进行的农业推广。如马来西亚的橡胶生产和咖啡生产组织等都建有自己独立的推广体系。4社会组织的农业推广方式:指一些协会和宗教组织所属的推广机构,如英国、法国等国农民协会和一些宗教组织经常从事社会经济和家政等方面的推广工作。5私人农业推广方式:指一些私人企业为推销产品所组建的产品推销部门。如英国、法国等的一些农药、化肥、种子生产企业为推销产品而成立的推销部。6其他形式的农业推广方式:这类推广体系是指在欧洲一些国家的青年组织和妇女组织。他们以农村青年和妇女为推广对象向他们推广一些实用的农业技术、健康、保健等知识。二、我国农业推广方式:1.项目推广方式: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2.技术承包方式:农业技术承包:农业推广单位或人员与生产单位或农户以合同形式有偿推广农业技术的方式,它是联系经济效益计算报酬的有偿服务方式。

3.综合服务方式:综合服务型推广方式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信息和物资相配套的综合服务。推广机构兴办经济实体是综合服务推广方式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一,技术推广与经营必要的农用物资相结合可以使一大批新技术能及时地应用于生产,促进了流通,方便了群众。第二,推广机构兴办经济实体,可增强推广机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第三,推广机构或人员可以把产前的预测、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的产品经销集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配套服务。

4.企业推广方式:是指涉农企业直接与广大农户建立联系,为其提供公司所生产的有关新产品、新化肥、新农药、新农机具,并派技术人员指导使用。通常以利益机制为纽带,通过合同契约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5.民间组织加农户:农民自己根据需要联合起来,成立各种合作社、专业协会(研究会)及其他各种专业性服务组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自我服务。

6.科技下乡方式:

7.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1.大众传播法:概念:农业推广人员将搜集的有关农业信息经过选择、加工和整理,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给农业推广对象的方法。要点::信息是经过选择、加工、整理的,接受者是“许多人”,主要的传播渠道:大众传播媒介。主要类型:印刷品媒介,视听媒介,静态物像传播媒介。

特点:信息传递权威性高,人们对媒

体信任,对越权威的媒体越信任;传

播速度快,效率高,信息来得快,传播

速度快;成本低,传播范围广,尽管

把信息制作成媒体信息成本不低,信

息复制和广泛传播成本被分摊;信息

传播的单向性,信息源→→信息通道

→→信息接收者。2.集体指导法:推

广人员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内,对具

有相同或类似需要与问题的多个目标

群体成员,进行指导和传播信息的方

法。集体指导法的关键:研究和组织

适当的群体。特点:指导范围较大,

推广效率高;双向交流信息,信息反

馈及时;利于开展讨论,达到一致意

见;注重整体效应,个人难以满足。

具体应用:集体指导有小组讨论、培

训班、示范、现场指导集会、等多种

形式。3个别指导法:推广人员和个

别农民接触和沟通,讨论共同关心或

感兴趣的话题,并向农民提供信息和

建议的推广方法。类型:直接的个别

指导:入户访谈,办公室访谈;间接

的个别指导:通信,电话。

农业推广方法选择与综合应用的技

巧:1.考虑推广技术本身的特点:对

于简单易学的技术,通过课堂讲授和

技能方法示范,可能使推广对象能够

完全理解和掌握;而对于复杂难懂的

技术,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手段,如

课堂讲授、模型演示、实物和现场参

观、放映录像、技能培训等;对于在

当地未推广过的技术,通过大众传播

方法使更多的农民充分了解和认识新

技术。采用巡回访问、个别指导等方

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人的问题。通

过组织参观成果示范等,使农民产生

直观的认识和兴趣,并帮助他们结合

自家生产的实际进行评价和试用等;

对某个技术在当地推广过,已有部分

农民在使用,仍有其他农民未采用。

了解和分析这些未采用人的原因,采

用适当的推广方法有的放矢地解决问

题。2.考虑推广对象的特点:先进农

户,对于素质较高的农户以及富裕地

区的农户,以散发资料、网络等方法

为主,同时作为试验和示范农户重点

进行个别指导,使他们成为带动左邻

右舍应用新技术的革新者。低文化或

老年农户,首先要采用宣传、培训、

参观和现代多媒体手段,让他们通过

亲眼见、亲耳听和亲自对比评价,提

高认识和积极性;其次开展成果和方

法示范,增强和提高其生产技能。落

后地区农户,要以改善其生产经营条

件为主,帮助他们全方位搞好资金、

生产资料和产后产品处理的服务,同

时加大培训和生产过程中的跟踪指

导,实现新技术的最佳效益。3.考虑

新技术不同采用阶段的特点:认识阶

段,应用大众传播等各种传播手段。兴

趣阶段,成果示范、农户访问、报告

会等。评价阶段,方法示范、小组讨

论等较有效的方式。试验阶段,农民

很需要对试用新技术的个别指导。采

用阶段,指导农民总结经验,提高技

术水平;帮助农民获得生产物资及资

金等经营条件,扩大采用新技术的面

积。4.考虑推广机构自身的条件:经

济发达地区推广机构一般有较充足的

推广经费和较先进的推广设备,应用

大众传播推广手段较多;经济欠发达

地区,推广机构则限于财力和物力等

条件,主要应用个别指导的方法,结

合开展培训等集体指导。推广人员数

量不足,采用电讯和网络等现代化的

推广手段,可提高推广效率。

农业推广试验的类型:1.技术适应性

试验:技术成果或引进的技术较小规

模上进行的适应性试验。目的: 观测

检验新技术成果在本地区的适应性和

推广价值。2.开发性试验:是指对某些

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进

行探讨性的改进以寻求技术成果在当

地的最佳技术参数的试验。目的:寻

求技术成果在当地最佳技术参数,使

其更加符合当地的生产实际。3.综合

性试验:综合性试验也是一种多因素

试验,但试验所涉及因素的各水平不

构成平衡的处理组合,而是将若干因

素中的某一水平(常常是已知的最佳

水平)组合在一起作为试验处理。一个

处理组合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经过实践

初步证明的最佳水平的配套和组合。

实质是将多个相关内容的技术成果的

组装集成。目的: 探讨一系列相关因

素某些处理组合的综合作用。

成果示范的实施步骤:1. 确定示范内

容,制定示范计划:示范的项目内容、

时间、地点、规模,技术辐射范围,

预期的技术效益指标,项目所需生产

资料,观摩学习人员的范围,观摩时

期及组织形式,重点示范宣传的内容,

职责和权利,观察项目及方法等。2.示

范地点选择和示范户的确定:首先到

拟设立示范点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确

定示范点的大致框架。其次,明确示

范项目的内容、意义、需要做的工作

和物质投入,能够得到哪些方面的帮

助,最后确定1-2户自愿合作者。3. 加

强指导创建高质量的示范样板:示范

点落实后,推广人员应与示范户团结

协作。严格按照计划要求,认真落实

各项农艺措施。将示范技术要点及相

关知识耐心的传授给示范户,示范技

术的关键环节必须亲自参加。帮助示

范户解决生产资料的供给等方面遇到

的问题和困难,以保证示范样板的建

设按计划顺利进行。设立示范牌。4.

做好观察记载,收集保留有价值的资

料:为了准确的给参观学习者提供有

说服力和教育意义的资料,示范应按

计划要求及时、准确、客观地进行观

测和记载,供参观学习者咨询和将来

总结时使用。内容:品种名称、施肥

量、灌水量、用公情况、株行距、生

育期的调控指标、产量效益等。在条

件具备的情况下,可将示范关键阶段

的长势、长相和管理操作过程拍摄下

来。5. 把握最好时机,组织观摩和交

流: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第一,由

政府组织,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

共同参加的综合性观摩。第二,推广

单位和推广人员自行组织,邀请相关

人员参加专项技术观摩。

推广论文的写作(科技论文):是指用书面形式表述在农业推广领域里进行研究、开发及其推广方面项目的技术性文体。

论文的格式(内容及写作要求):标题,确切、鲜明、醒目、简洁等特点。作者署名,表示作者对论文负有责任,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确定学术成果的归属,署名的前后位次,应按对论文贡献大小依次排序。摘要,对论文内容准确而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及非公式的符号和术语。一般要求200字左右。关键词,为适应信息检索、情报查新需要,论文要提炼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反应论文核心内容的名词和术语。正文,前言说明写作目的,介绍主要内容及与本论文相关的前人研究状况等;材料与方法介绍论文涉及到的相关材料与研究方法;结果与分析运用简洁的语言,对研究结果进行充分合理的分析;讨论或结论是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和归纳出来的观点,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方向等,应精炼结果,措词严谨。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表示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

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1.经营条件经营规模越大,采用新技术越多,说明经营规模与农民采用创新的积极性呈正相关。2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1)技术的复杂性。技术越简单越易推广,越复杂,越难推广。(2)技术的可分解性。新品种、化肥、农药易推广,农业机械则不易推广。(3)技术的适用性。与当地生产条件越适应,越易推广。 a.立杆见影和长远见效的技术 b.一看就懂和需要学习理解的技术 c.机械单纯技术和需要训练的技术 e.安全技术和带有危险性的技术f.单项技术和综合性技术g.个别改进技术和合作改进技术h.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3农民自身因素:(1)年龄层次(2)户主文化程度(科技家长),文化程度越高,采用数量越多。(3)家庭关系,家庭组成户主年龄与性别农业经营与家庭经济计划亲属关系和宗族关系 4.不同信息源,信息源不同,对农民采用过程的影响也不同,从而影响最后采用。经营规模越大,采用新技术越多,说明经营规模与农民采用创新的积极性呈正相关。

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一般是将通过观测、实验等手段所获得新发现的特征、运动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并通过实践验证后而形成。主要表现形式:学术论文,其学术水平的高低、先进性程度等一般通过在学术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引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评论和引用来获得认可。意义和价值:基础性研究成果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是提高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对科学技术的创新,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经济文化的进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生态区域性,效果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序性,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张掖市奶牛胚胎移植技术推广历程:试验示范期,因地制宜、求助专家,严把质量,共破难关。试验、示范是建立信任和使推广对象直接接受信息的最佳方法,是创新应用的基础。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创新者”的先驱作用,在试验示范期,技术上求助专家,严把质量关,提高受胎率,争取做到万无一失;组织上争取项目支撑,免费移植,使其最大限度地受惠,降低风险。实施了《张掖市奶牛品种改良及规范化饲养综合配套技术示范》项目,邀请家畜繁育中心的专家采用其提供的胚胎进行移植。由于路途遥远,需要组织牛群进行同期发情处理,专家分次赶到进行移植。为了保证质量,不浪费专家精力和胚胎,这一时期的同期发情处理采用二次注射PG 法,严格筛选受体母牛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从建立规范化养殖户,加强饲养管理,推广高产奶牛冻精开始,广泛选择受体牛,完成移植母牛56 头,受胎33 头,受胎率达到58.3% ,产活30 头,移植范围从临泽倪家营开始,辐射到甘州、高台和山丹四县( 区) 奶牛养殖户试行采用期:智力开发、服务配套,培养自己的专家,增强服务能力。组织实施了《张掖市动物胚胎移植站建设》和国家外专局立项《张掖市奶牛胚胎移植技术推广》两个项目,邀请胚胎移植资深专家,在进行移植的同时,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并成立了胚胎移植站和建成 3 个移植实施点,由于自己培养的专家逐步成熟,同期发情处理由肌注二次PG 陆续过渡到1次或自然发情,这样可以起到降低成本、避免应激、提高受胎率的目的。推广扩散期:突破瓶颈、改进提高,缩短推广周期,延长创新生命。切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将其加以推广普及,以缩短试验示范和发展期的时间,减少创新的磨损,使之在“青壮年时期”发挥作用,保持其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的技术优势。积极引进和开发推广新项目,引进性控胚胎和冻精,将胚胎移植技术与性控技术(XY 精子分离技术) 相结合,充分利用目前改良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使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术效率得到双倍的提高,将胚胎移植技术带入随大流阶段,进入推广扩散期。衰退期:展望产业发展前景,普及应用,各取所需。随着科技的进步,牛的品种改良工作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冻精配种,第二阶段是胚胎移植,第三阶段是性控技术的应用,其三步依次递进,互为基础,互相结合。目前,冻精配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引进推广20 多年,带动了肉牛产业的崛起,如今普及率达90% 以上,并且形成了完备的改良技术推广体系;利用胚胎移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速度将更快,效果将更显著。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华南农业大学农业推广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 养殖领域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0年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具体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畜牧或水产科学与生产领域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人文、社科、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技能、先进技术方法、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阅读本学科领域的外文文献。 二、研究领域 1.养殖领域 三、学习年限 1.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集中在校全脱产的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为2年。 2.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能提前毕业。 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不延长学习年限。如确实需要延长学习年限的硕士研究生

在每年4月、10月由研究生本人申请,填写《华南农业大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延期申请论文答辩审批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主管研究生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处审批。 4.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不能超过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采取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实行双导师负责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鼓励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五、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应修学分为26学分(含参加学术交流所得的2学分、实践教学所得的3学分和撰写文献综述所得的1学分)。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 1.学位课(10学分) 1)公共学位课(7学分) ①自然辩证法2学分,36学时 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18学时 ③专业硕士英语4学分,72学时 2)专业领域公共课(3学分) ①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1学分,18学时 ②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1学分,18学时 ③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1学分,18学时 2.必修环节(6学分),由各导师结合毕业论文安排。 ①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必修环节(实践教学)3学分,54学时 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必修环节(学术交流)2学分,36学时 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必修环节(撰写文献综述)1学分,18学时

2016复习农业推广理论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思考题 1、简述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及主要社会功能。 (1)含义: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2)主要社会功能: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两类。 1.直接功能(1)增进农村居民的基本知识与信息。(2)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技术水平。(3)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4)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5)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2.间接功能(1)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3)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4)优化农业生态条件。(5)促进农村组织发展。(6)执行国家的农业计划、方针与政策。 2、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1)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其重要性和发生的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认为,以上五个层次的需要是循序渐进的。当低一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便为人们奋斗的动力。(2)需要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①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要,启发诱导、挖掘农民需要;要尊重农民的客观需要;辨别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不合法的需要;分析满足需要的可能性、可行性,尽可能满足农民合理可行的需要。②分析农民需要的层次性。根据需要层次理论,推广人员应用对不同地区(发达、一般、落后等)和不同个体(生产水平高低等)制订不同的推广目标,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农民的不同需要。③分析农民需要的主导性。所谓需要的主导性就是在众多的需要中,某种需要在一定时期内起主导作用,它是关键的需要,只要一经满足,就会起较大的效果。 3、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技术方法类成果与物化成果的推广方法有什么不同? (1)衡量科技成果质量通常有5项标准:创新性(指其创新点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技术等方面,比已有成果更具有科学先进的实用价值)、成熟性(指成果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可靠程度。成熟的成果应经多年、多点观察、试验、验证,具有重演性,定性-成熟)、效益性(指成果采用后,应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决定成果转化快慢的关键。有些难以协调三效矛盾,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的成果转化问题,就需要一定的政府行为来组织转化)、适用性(指成果在生产上的适应范围。适应性广的成果易转化,否则转化成本高,规模效益差,难以转化)、实用性(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有些技术,创新性、成熟性、效益性都没毛病,但操作复杂,要求实施条件苛刻,甚至现有条件无法实现,这样的成果只能作为储备技术)。(2)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中,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在推广应用时的难易程度,在技术市场中交换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①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商品性,特异性,时效性。②技术方法类无形成果的特点:生态区域性,效果的不稳定性,综合性和相关性,不可逆转的时序性,持续性和应用的分散性。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狭义农业推广是_________ 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2、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 3、现代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传递人们(传播过程),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知识、技能和正确观念,以便有效地禾U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过程。 4、农业推广_________ 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民增进知识,改变态度,提高技能,不但使农民采用和传播农业新技 术,而且使其自愿改变行为,以改变其生产条件,提高产品产量,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智力与自我决策能力,从而实现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________ 5、农业技术推广是_________ 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 6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二、填空: 1我国农业推广理论界把农业推广分为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三个方面。 2、教育推广产生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然后普及到全世界 _____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设有推广部门,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 1、农业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规模小,不能雇佣推广员; 2、国家研究部门主要搞研究,经费来自农产品税。 3、农民有用的知识量的迅速增加也需要建立农业推广体系 2、给农业推广下个准确的定义很难。 第一,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所造成的误差。_ 第二,不同国家的政治及其传统所造成的误差。如西方发达国家推广沟通强调双向性”,而中国的推广则习惯于官方机构自上而下”。 第三,农业推广常作为政府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时期,所设定的 推广目标不同。 3、农业推广应从那些方面进行界定? 第一、农业推广是由机构部署的一种有组织的职业活动。第二、农业推广对象一一农民的职 能及其需要的变化。第三、农业推广目标第四、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第五、农业推广的理论指导4、农业推广分为几种类型?各适应的条件和采取的手段有什么不同? 即狭义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和现代农业推广。 从以上农业推广三种不同的涵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狭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处于传统农业 阶段,农业商品生产不发达,以技术指导”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一个国 家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农业商品生产比较发达,以教育”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推广是一个国家已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展,以信息和咨 询服务”为主要手段的农业推广。 5、为什么我们对农业推广的教育性认识不足?如何正确认识农业推广的教育性? 一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受传统封建社会的劝农” 督导”的影响,加上长期推行政府指令和 计划为主的政策,把农业推广工作看成主要是行政工作。二是由于我国农业推广工作长期以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考试真题与答案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一、分析题 1、改图反应的是农业创新扩散过程: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与农民的采用过程是平行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包括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和从众阶段。1.突破阶段 在突破阶段单位时间内的采用者人数最少,在跟随阶段结束从众阶段开始时人数最多。在突破阶段扩散的对象被称为创新先驱者(或称进步农民),这些一般是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或农村的领袖人物。突破阶段农业创新的采用者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他们最需要与外界多发生联系,农业推广单位与农业推广人员必须了解这一特点,并予以适当的扶持。2.紧要阶段。紧要阶段也称为自我推进阶段,该阶段经历的时间和人数主要决定于突破阶段先驱者的试用结果,如试用结果确实产生良好效益,早期采用者会在短时间内增加人数。紧要阶段的扩散对象被称为早期采用者,他们也是农村中接受新事物的积极者,只是客观条件和心理因素致使其不愿做冒险的先驱者。3.跟随阶段。跟随阶段的扩散对象被称为早期多数,他们最讲实际,一旦发现创新成功,便会积极热情设法采用,扩散的范围、人数和效益额取决于早期多数,因为早期多数对后期多数起重要作用。4.从众阶段。后期多数所处的阶段中扩散速率不断减小,又称为浪峰减退阶段。 2、该公式反应的是改变农民行为的基本策略,有:①以改变农民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本身人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提高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状况的改善,提高生产技能,为行为改变创造更多的积极因素;改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态度,提高农民对农业创新的认识;增强农民行为改变的内在动力。②以改变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从农民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入手,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如改善生产、生活、文化环境及经营环境。③农民与环境同时改变策略。提高素质与改变工作环境同时进行。 3、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是单项技术措施,也可以是多项技术组装的综合技术,综合技术效果的总和一般低于各单项技术效果的简单累加,但任何一项单项技术都不能像综合技术那样使农业生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总是与整个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科学的运用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科学的耕作制度、灌溉技术、新农药和化肥等新成果的应用,良种内在潜力才能得到充分表达。如:良种配良法,采用推广时,还要配以与之相应的先进栽培技术、耕作、种植、灌溉制度等。 二、论述题(以下内容挑重点写即可) 1、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就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沟通的过程,推广效果取决于信息与沟通,信息为内容,沟通为手段;在某种意义上说,沟通比信息更重要。沟通是影响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没有沟通,推广的内容就不可能被农民所接受。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与农民进行巧妙有效的沟通,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尽快推广。 (1)与农民做知心朋友与农民沟通的第一步就是与农民做知心朋友,这是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世界观问题。如果推广人员只看到农民文化成度低、素质低,农村条件差,从心底瞧不起农民,不想和农民交朋友,那就很难和农民沟通,,推广工作也很难取得成功。因此,我们一开始与农民接触,就要表现出朴实、诚恳、谦虚、热情。要人乡随俗,放下架子,给农民讲解用词一定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关心了解农民生产的生活需要,和农民朋友共同探讨所关心的问题,给农民提供信息、传授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能和素质,取得农民的信任,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2)找准切入点推广沟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农民接受新技术,采用新成果,为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农民究竟要什么?生产中有什么问题?这是与农民沟通的第二步——找准切入点。在市场经

农业技术推广学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 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相对优越性 2、创新的采用 3、创新的扩散 4、发明 5、创新 二、填空: 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 2、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实践的(),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而某项具体的()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3、在农业推广学中,S形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 4、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 5、代代连续不断的往下传的方式叫()。

三、简答题: 1、简答创新的特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3、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4、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 四、论述题: 1. 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

1. 试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第二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 一、名词解释: 1、科学 2、技术 3、科技成果 4、科技成果转化 5、应用性研究成果 二、填空: 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是()、()、()。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有()、()、()。 3、科技成果依据表现形式分为()和()。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和()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 5、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的运行机制是()、()、()

6、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 三、简答题 1、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 2、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3、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什么?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法是什么? 四、论述题

农业推广学(第5版)_在线作业

农业推广学(第5版)_在线作业_1 交卷时间:2018-03-16 11:32:21 一、单选题 1. (5分) ? A. 目标价值 ? B. 动机 ? C. 激励力量 ? D. 期望概率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D 解析 2. (5分) ? A. 沟通学 ? B. 行为学 一个人对某个目标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概率)的估计,称为( )。 ( )是从人类的社会交往出发,研究人类沟通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 C. 公共关系学 ? D. 人际心理学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 5版) 答案A 解析 3. (5分) ? A. 德国 ? B. 法国 ? C. 英国 ? D. 美国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D 解析 4. (5分) (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交需要是人的社会性的反映。人都有一种归属感,都希望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群体之中,受到群体的关心照顾。

? A. 社区发展 ? B. 社区实践 ? C. 社区规划 ? D. 社区整合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 5版) 答案C 解析 5. (5分) ? A. 推广服务 ? B. 技术 ? C. 教育 ? D. 咨询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A 解析 ( )是关于一定时期内社区发展的目标、社区发展的框架、社区发展的主要项目等的总体性计划及其决策过程。 农业推广的框架模型中包含( )和目标团体两个子系统。

6. (5分) ? A. 服务性 ? B. 利益性 ? C. 公益性 ? D. 应用性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答案C 解析 7. (5分) ? A. 集体指导 ? B. 大众传播 ? C. 个别指导 ? D. 单向沟通 得分: 5 知识点: 农业推广学(第5版)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将服务与经营相结合,体现了农业推广的( )和经营性双重职能。 电话咨询属于一种( )方法。

需要理论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

需要理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也越来越重要。为了农业技术推广更好地进行,我们引入了需要理论。本文介绍了需要理论的内涵,说明了需要理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应用的状况,并提出了以后需要理论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需要理论;农业推广;应用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创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80年以来,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们开始客观地认识农业技术推广的地位和作用,使农业技术推广进入了一个在改革中探索前进的新阶段。 一、需要理论内涵 需要理论即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需要层次,可以具体说明如下: 1.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它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等方面的生理要求,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基本需要,这类需要如果不能满足,人类就不能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推动人们行为活动的最强大的动力。 2.安全需要。当一个人的生理需要获得满足以后,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例如,人们要求摆脱失业的威胁,解除对年老、生病、职业危害、意外事故等的担心,以及希望摆脱严酷的监督和避免不公正的待遇等等。 3.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主要包括社交的需要、归属的需要以及对友谊、情感和爱的需要。社会需要也叫联系动机,是说一个人在前面两种需要基本满足之后,社会需要便开始成为强烈的动机。人们一般都有社会交往的欲望,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同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保持友谊与忠诚,希望得到信任和爱情等。另外,人们在归属感的支配下,希望自己隶属于某个集团或群体,希望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并得到关心和照顾,从而使自己不至于感到孤独。“社会需要”是一种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细致、更难以捉摸的需要,它与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受教育程度,所隶属的国家和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4.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例如,人们总是对个人的名誉、地位、人格、成就和利益抱有一定的欲望,并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这类需要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1)内部需要。就是个体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总是希望自己有实力、能独立自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成就充满自豪和自信;(2)外部需要。就是一个人希望自己有权力、地位和威望,希望别人和社会看得起,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会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叫自我成就需要。它是指一个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复习题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程考试复习题 一、简答题 1.具体分析比较哪些农业创新技术易被采用和扩散。。 2.现代农业推广的含义与特征 3.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有什么? 4.在选择和运用农业推广方法时,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5. 农业推广沟通具有的特点 6. 为什么农业科技成果在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进行试验和示范?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7.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基本原则 8.与其他论文相比,农业推广论文在内容、特点、选题原则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9. 简述农业推广计划(项目)制定的原则 10.简述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1. 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特征是什么? 12. 简述按农民需要进行推广,推广机构和人员应注意的问题。 13. 简述农业推广人员的职业道德。 14. 简述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 15. 简述成果示范的基本要求。 16. 简述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主要原则。 二、论述题 1.联系某项农业科技成果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论述促进该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思路与做法。 2.试述行为科学原理在农业推广中的重要作用。 3.试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农业推广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4.试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及转化的途径和方法 5.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是什么? 6.农业推广有哪些具体方法,在农业推广实践中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推广方法。 7.晏阳初的“定县实验”对我们现代农业推广有何指导意义。 8.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和综合频道[焦点访谈]当麦子遇到苹果(20111127)涉及的农业推广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9.论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10.联系某项技术在某地区推广的实际,试论如何正确选择和运用农业推广方法。

农业推广学复习要点(课后复习试题)

第一章导论 1、农业推广p6 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人力资源的涉农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推广人员通过沟通及其他相关方式与方法,组织与教育推广对象,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与农村,增进社会福利的目标。 2、推广服务系统目标团体系统P10 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前者是指推广人员、组织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后者是指推广对象、社会结构及其所处的生存空间和环境。 3、美国的合作农业推广法《史密斯—利弗法》最早是于1914年通过的。 4、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推广法规《农业推广规程》是于1929年公布的。 5、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P3-4 4个方面: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夫妇。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目前影响较大的主要有行政型、教育型、项目型、企业型和自助型5种)。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6、当代世界农业推广模式主要有哪些类型?P4-5 五大类型:传递服务模式、合同约束模式、意识启蒙模式、参与服务模式、综合咨询模式(详细内容较多,看书!) 7、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有哪些?P6 推广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了推广对象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 推广的目标由单纯的增产增收发展到促进推广对象生产的发展与生活的改善; 推广的指导理论更强调以沟通为基础的行为改变和问题解决原理; 推广的策略方式更重视由下而上的项目参与方式; 推广方法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推广组织形式多元化; 推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推广研究方法更加重视定量方法和实证方法。 8、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有哪些?P6-7 直接功能: 增进推广对象的基本知识与信息; 提高务农人员的生产技术水平; 提高推广对象的生活技能; 改变推广对象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 增强推广对象的自我组织和决策能力。 间接功能: 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效率; 改善农村社区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应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农业推广是随着农业生产活动而发生、发展起来并为之服务的一项社会事业,是一种服务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事业性工作。农业推广在我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把农业推广理论应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业推广的理论和实践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字:农业推广理论实践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推广理论和一些概念 农业推广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后就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在世界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的涵义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远古时代,农业在原始农业阶段常以教稼、劝农的形式对农业生产技术加以推广应用,传统农业阶段仍以对农业生产指导作为农业推广的主体,而当一个国家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阶段时,不仅要推广农业技术,教育农民、组织农民、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也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容。随着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农业商品生产得到高度发展,农民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生产过剩情况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经营效益,信息和咨询服务就成为农业推广的主要手段。[1]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仍以技术推广作为农业推广的核心,而目前我国已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我国现既有原始农业的因素,又有传统农业的领域,还有现代农业的部分,因此,农业推广的理论容及应用方法均有所变化,应是从技术推广到教育农民和提供信息服务在的全方位的农业推广服务。狭义的农业推广主要是指农业推广人员把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机构的农业科技成果及国外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等用适当的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农业上的新知识、新技能,并促进其使用,从而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社会活动。狭义农业推广也称为农业技术推广。广义农业推广是指除农业技术推广以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义务领袖及改善农民实际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一切农业、农村社会活动。农业推广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扩散、沟通、教育干预等方法,使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根本目标是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民生活。[2][3] 农业推广学的理论,在早期的研究,主要是从农业推广的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方法,后来,逐渐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行为科学的一些原理和方法引入,对农业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 课程编号:G002601 开课学期: 第1/2学期 学时数、学分数:32学时、2 学分适用专业:农业推广硕士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农业科技推广是指推广人员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再生产过程中,通过试验、示范干预、交流等手段,把新的科学、新的技术、新的技能、新的信息,传播、传授、传递给农业产品生产、经营、管理、消费者,促使其改变态度和行为,以改善农产品生产条件、经营水平、消费情况,是一种不断发展的社会性教育和不断沟通的过程或活动。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技能并能应用于生产实践,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利于学生构建完善的农业推广知识结构体系。 农业推广理论与方法是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公共课,在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是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完善知识结构起良好作用。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4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科技推广的基本概念,如何做好科技推广工作。 重点:农业科技推广的概念,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师生互动交流农业科技推广的体会。 第二章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8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创新传播理论 (一)创新基本概念 (二)创新的采用 (三)创新传播的基本规律 (四)影响农业创新传播的因素 第二节农业推广的行为学理论 (一)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二)行为的产生 (三)农产品的社会需求 第三节农业推广工作系统的环境 (一)政治因素:土地政策、市场政策、科技教育政策、推广政策 (二)经济因素:经济效益与投入 (三)社会文化因素 (四)农业区域因素(产业集群) 案例:市场调查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 难点:多数教材中从农业生产者的需求提出从业推广的行为,课程组认为应该从全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来决定农业推广行为,在此提出不同观点:农产品的社会需求决定了农业科技的需求,农业科技的推广应该根据市场来决定。 农业科技推广应该满足全社会人们的需求而不是农业生产者的需要。 农业推广的对象不只是一产,应该包括二产、三产,甚至政府官员。 不应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分析农业生产者的需求,而应该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开展社会调查、市场调查,指导农业科技推广或农业生产。 第三章农业推广的程序与基本原则4学时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明确农业推广行动指南与程序 第一节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1.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答: 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1)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农业推广已日益超出严格意义上的农民与农业生产的范围,进入了农村居民以及一般消费者生活的领域,工作范围由单纯的生产技术性逐步向经济性和社会性拓展。 2)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农业推广工作对象不只限于农民、农村妇女、农村青少年、农村老年等农村民众,还包括农业经营者、农民基层组织和一般消费者。这说明农业推广工作是全社会的需求,而不仅是为农村民众所提供的服务。 3)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从事推广工作的人员远远不只是政府各级推广机构和人员,各类学校、科研机构、企业、民间组织在农业推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4)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人们对沟通过程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特别着重于研究如何根据推广对象的需要及其面临的问题以项目的方式向其提供有效的知识、技术与信息,以诱导其行为的自觉自愿改变和问题的有效解决。 2. 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答:从框架模型理论得知,农业推广工作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目标群体)系统,沟通与互动是这两个系统的联系方式。框架模型理论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有以下方面: 1、农业推广工作要以目标团体系统需要为原则; 2、农业推广工作通过沟通和互动将推广服务系统和目标团体系统联系在一起,为目标团体系统提供信息、传授知识、指导技术; 3、通过提升推广服务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扩散效率; 4、通过提升目标团体系统成员素质,提高其接受效率。 3. 在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如何做好推广工作? 答:1)认识阶段。加强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的宣传,把新品种、新技术及生产中技术意见及时进行发布、宣传。 2)兴趣阶段。通过让农民实地参观,使他们更快地接受新事物,从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3)评价阶段。通过农业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筛选出适宜当地农业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实用技术,并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4)试验阶段。定期深入田间,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生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中遇到不可预知的情况时,及时深入到田间地头,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5)采用(或放弃)阶段。 4. 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采用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潜在采用者对创新特性的认识,除此之外还有创新决策的类型、沟通渠道的选择、社会系统的性质以及行为变革者的努力程度等。 6. 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和主要障碍?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象的行为。 答:农业推广沟通的特点有: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

《农业推广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农业推广学》是一门新型的、交叉性学科,与农村社会学、教育心理学、行为学以及农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关系密切。该课程主要包括农业推广的涵义、性质和作用,农业推广的发展史,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农业推广的基本原则和程序,农业推广教育与培训,农业推广组织与人员管理,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等.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1、学习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认识、掌握农业推广的本质和规律,主要是农民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改变规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规律。 2、掌握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了解农业推广体系的变革趋势。 3、提高农业院校学生的推广素质与技能。 4、了解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方法与研究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绪论 (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和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 2.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以及目前国内农业推广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 1、中国古代的农业推广活动 2、清末至明初时期中国的农业推广活动 3、新中国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 4、欧、美的农业推广活动 第二节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 1、农业推广的涵义 2、与农业推广有关的几个概念 第三节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农业推广学的性质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3、农业推广学的内容 4、农业推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与研究农业推广的目的、意义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方法 习题要点:(1)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 (2)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重点、难点: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农业推广活动的产生与演化,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掌握农业推广学科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4学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推广框架模型与沟通 2.掌握行为改变的理论、行为改变的一般规律 3.掌握创新扩散的基本理论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农业创新的采用 1、创新的概念和特性 2、农民对农业创新的采用过程 3、创新采用者分类 4、信息来源对创新采用者的影响 5、采用过程中推广方法的选择 第二节农业创新扩散 1、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2、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3、S扩散理论及其应用 4、影响农业创新采用与扩散的因素 习题要点:(1)创新和农业创新的基本概念。 (2)农业创新的扩散。 (3)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创新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掌握创新采用者的分类及其分布规律、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和影响因素。

一个农业推广的典型案例及对它的分析

沼气池利用技术成功推广实例及分析 一、实例内容概述 温州市苍南县位于浙江省最南端,濒临东海,与宝岛台湾遥遥相望,因地处玉苍山之南,故取名为苍南。苍南县畜禽养殖业近些年来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12年,全县已有136家规模畜禽养殖场。长期以来,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和液体废弃物的处理令当地民众感到头疼。如何处理这些废弃物,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节流增收,这些问题也一直是县政府思考的重点。沼气池利用技术的日益成熟,令县政府找到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极佳办法—引进沼气池利用技术,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推广,实施养殖场沼气工程。截止2012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养殖场沼气工程100多处,总池容量9000多立方米,年可产沼气50多万立方米,年处理21.9万吨畜禽养殖废水。苍南县规模化养猪场沼气工程建设形成了以“一池三建”为基本建设单元,“一池”即建设沼气发酵装置;“三建”即建设预处理设施(包括沉淀、调节、计量、出料、搅拌等装置),建设沼气利用设施(包括沼气净化、储存、输配和利用装置),建设沼气利用设施(包括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和进一步处理装置)。“一池三建”不仅注重沼气工程的前处理设施,而且注重“三沼”综合利用,拓展了沼气工程建设内容。经过专家测算,苍南县每天仅猪粪尿发酵产生沼气产量就高达9861 m3,可见苍南沼气存在很大的潜在产量。猪粪本身含有大量的生物质能,对猪粪的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同时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照明或炊事,也可发电,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如果再加上其他畜禽产生的废弃物,再加上对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那么,足以可见,沼气池利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给苍南县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苍南县将废弃物变废为宝,不仅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大大增加了民众的收入。据统计,2012年苍南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599元,农民的经济纯收入已达到8938元。 二、效益分析 (一)生态效益 沼气池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农户用沼气作家庭用能源,可以避免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图文稿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 习思考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1. 怎样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2. 框架模型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的指导意义。 3. 农业创新采用过程各阶段的特点以及在农业推广工作中的运用。 4. 影响创新采用率的因素有哪些? 5. 农业创新扩散曲线是如何形成的? 6. 如何根据农业创新扩散的周期性规律做好农业推广工作? 6. 需要层次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7. 期望激励理论及其对农业推广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8. 群体意识形成的条件及群体成员的行为规律。 9. 如何利用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做好农业推广工作? 10. 农业推广人员应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 11. 试述农业推广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12. 分析我国当前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策略。 13. 农业推广沟通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有效沟通改变推广对 象的行为。 14. 农业推广应遵守哪些原则?简述农业推广的程序和方法。 15. 如何做好成果示范和方法示范? 16. 农业推广试验与科研试验有何异同? 17.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试分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 前景。 18. 根据成果研究的性质,农业科技成果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 19. 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质量的标准有哪些,为什么说成果质量是影响成 果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20. 物化类科技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 21. 技术方法类成果有什么特点推广时应采取什么策略和方法

22. 农业推广计划制定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什么? 23. 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24. 为什么要对农业推广工作进行评价农业推广工作评价有哪些经济评 价指标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农业创新:应用于农业领域内各方面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采用者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为农业创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是指在一个农业社会系统内(或叫社区,如一个村、一个乡)人与人之间创新采用行为的扩散,即由个别少数人的采用,发展到多数人的广泛采用过程。 S扩散理论:S型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S扩散理论,所包含的农业创新扩散的阶段性规律、时效性规律及交替性规律。前期少有人采用,中期多数人采用,后期由于心的创新成果出现,采用的人减少,呈现前期慢,中期块,后期又慢的特点,呈S形扩散。 行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 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个体对生活实践中所需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指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 动机:是由需要及外来刺激引发的,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或想法。它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 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业科学技术活动的产物,指农业科技人员劳动创造的并且得到有关部门或社会认可的有用的知识和技术产品的总称。 农业基础性研究成果:指认识自然现象本质特征,研究农业领域内生物体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机理、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 农业应用性研究成果:指以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原理和知识为依据,把基础性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和物质产品过程中取得的具有应用价值且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新工艺等。 农业开发性研究成果:是对应用性研究成果寻求明确、具体的技术开发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物化类有形科技成果:指借助或直接采用相关学科的技术工艺或途径,把基础性成果的科学知识赋予在一些有直接应用价值的载体中,形成新的物质形态的成果。 技术方法类无形科技成果:指人们认识与改造自然,特别是协调生物与自然关系的途径、方法与技巧,通常以图纸、音像、配方、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流程等形式表现出来。 农业方式:是指农业推广者开展推广服务的组织形式和途径,体现了农业推广的指导思想和策略原则。 综合服务型推广方式: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技术、信息和物资相配套的综合服务。农业推广方法:是农业推广部门和推广人员为达到推广目标,对推广对象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组织措施、教育和服务手段。 开发性试验:是指对某些引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进行探讨性的改进以寻求技术成果在当地的最佳技术参数的试验。成果示范:在特定的农业生产经营场 所,把技术适应性试验取得成功的新 技术,严格按照其技术规程要求实施, 使其优越性充分展现出来,作为示范 样板,供其周围相关的生产经营者观 摩学习,以引起接受和采纳兴趣、激 发采纳欲望,促使其效仿的一种推广 方法。 农民对创新的采用过程:认识→兴趣 →评价→试用→采用(或放弃)1.认识 阶段(感知阶段):获得信息、感知信 息,与本身的生产发展和生活需要相 联系,初步了解某项创新。适宜的推 广方法:大众传播法。2.感兴趣阶段: 农民在认识的基础上,可能对新技术、 成果发生兴趣,产生学习的念头;并 初步考虑采用的规模、投资的程度及 承受风险的能力,初步做出是否试用 的打算。适宜的推广方法:成果示范 和个别访问。3.评价阶段:农民在邻居、 朋友或推广人员的协助下,根据以往 资料对该项创新的各种效果进行较为 全面的评价(效益比较、投入情况、 风险程度、市场前景等),得出肯定或 否定的结论。为农民提供先期试验结 果和组织参观,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 评价,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适宜 的推广方法:小组讨论。4.试用阶段 (尝试阶段):为了减少投资风险,防止 盲目应用,估计效益高低等。在正式 采用之前要先进行小规模的采用即试 用,为今后大规模采用做准备。适宜 的推广方法:方法示范和个别指导。5 采用阶段(接受阶段):通过试用、评 价决定采用的。做各种准备:筹集资 金、贮备物资、学习技术、联系销路 等。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提供配套 物资和培训技术。适宜推广方法:方 法示范和个别指导。 创新采用者分类:创新先驱者,早期 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 后者。差异:从认识到试行所用时间: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 期多数<落后者;从试行到采用所用 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早期多 数>后期多数>落后者;从认识到采 用所用时间: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 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表现 差异:先驱、早期采用者认识时间最 短,获得创新信息后就有跃跃欲试的 打算;后期采用者先是观望,确信有 利可图时才开始试用;落后者既不亲 自尝试也不相信别人,只是随大流被 动采纳。开始试用的时间越早,则试 用时间越长,且开始试用面积比例越 小,以后才逐渐增加。试用时间越晚 则相反。可能原因:先驱者和早期采 用者接受新事物很快,获得创新信息 后,很快就开始试用,但他们需花费 相当长的时间进行一系列试验、评价 工作。客观条件的限制成为大面积采 纳的阻力。随着试种的农民都取得了 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给后来者一种 吸引力,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采纳创新 (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落后者对新 事物接受太慢,在大多数人采用后才 随大流采用,这时,生产上的一些客 观条件相应得到解决,技术已经成熟, 所以一旦试用,很快就全部采用。在 农业推广过程中注意培养科技示范户 (先驱者和早期采用者),他们可以影 响和带动早期多数和后期多数;一般 不考虑落后者,因为他们开始采用时, 这项创新可能面临淘汰。 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推广方法:认识 阶段:人们感知新技术、新成果的存 在,需要信息广为人知。广方法:大 众传播法。感兴趣阶段:通过耳濡目 染、诱导效应会使一些农民发生兴趣 或好奇,激发采纳的欲望。推广方法: 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评价阶段:对 创新有了初步了解,是否采用尚在犹 豫,需进行分析、评价才能做出决策, 应尽可能为农民提供先期试验结果和 组织参观,协助他们正确地进行评价, 促使他们尽快做出决策。推广方法: 小组讨论效果较好。试用阶段:为 减少风险农民要先进行小规模试验。 此时需要推广人员深入现场提供帮 助。避免发生人为的试验偏差,降低 试验误差。推广方法:试验的指导, 方法示范。采用阶段:农民决定采用, 就要做各种准备:筹集资金、准备物 资、学习相关技术、联系产品销路、 考察市场规模等-生产者需要什么? 农业推广应采用什么方法?推广方法: 技术、信息咨询与配套服务相结合。 创新的扩散过程:1.突破阶段创新先 驱者对创新技术的渴求,克服来自社 会中的各种阻力,首先使用、试验创 新技术,取得突破。是创新扩散必不 可少的第一步。2.紧要阶段创新成果 由先驱者向早期采用者进行扩散的过 程。是创新成果能否进一步扩散的关 键。特点:人们都在等待创新的试用 结果,如能取得良好的效益,就能获 得更多的认可。3.跟随阶段(自我推动 阶段)主要是早期多数采用者认为有 利可图,因此主动积极的采用。4.从众 阶段(浪锋减退阶段) 后期多数和落后 者在前面广大人群的影响下,随波逐 流的采用。 创新扩散阶段性规律及其应用:①投 入阶段→试验示范期(创新引进→示 范成功)创新成果推广的基础,重点 是做好试验、示范,为创新成果推广 大好基础。②发展阶段→发展期(示 范成功→推广规模最大值)推广速度 在此期,重点抓速度。③成熟阶段→ 推广期(推广规模稳定在高值→出现 衰退迹象) 效益获得期,重点抓效 益。④衰退阶段→交替期(创新老化, 基本停止使用→新的创新产生)技 术更新在此期,重点抓更新。 时效性规律:S理论表明一项创新的 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因为创新进入衰 退期是必然的,只不过早晚而已,人 们无法阻止它的最终衰退,但是可以 设法延缓其衰退的速度。造成农业创 新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各 种“磨损”所致.①无形磨损。创新不 及时推广使用就会被新的创新项目取 而代之从而过期失效。②有形磨损。 创新成果本身的优良特性由于使用年 限的增加而逐渐丧失,从而失去了推 广价值,如优良品种的混杂退化,种 性退化或抗病性的丧失等均为有形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