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

1 世界近现代史概述 2008-02-23 20:15 世界近代史始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终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和走向衰落的历史。它以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在前一时期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蓬勃兴起和发展,资本主义在先进国家取得胜利,资产阶级专政确立。在后一时期中,“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西方资产阶级随之由进步的阶级变为反动的阶级,而无产阶级日益壮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高涨。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是由于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而封建制度阻碍它的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激化而要求通过革命来解决。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障碍。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从封逮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西欧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策源地。十七世纪初,英国社会经济中资本主义关系不断增长,资产阶级以及同资本主义经济有密切联系的新贵族要求取消封建制度的束缚,农民和城市平民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压迫,而斯图亚特王朝竭力维护封建制度。这种社会矛盾的激化,终于在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革命是在资产阶级与大土地所有者新贵族结成联盟领导下进行的,因而有较大的保守性,在革命过程中出现了封建王朝复辟,到1688年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新时代。 十八世纪晚期,法国资本主义工业比较发达,而波旁王朗的封建统治束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法国保存着封建等级制度,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处于对立的地位,要求推翻封建制度,矛盾的激化,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革命不仅推翻了波旁王朝,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欧洲其它国家封建制度的基础,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开始的时候爆发,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对革命起了领导作用,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一次革命。 在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时期,民族独立运动也崛起。十八世纪后半期,北美爆发了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1791年,海地爆发了独立革命。1810一1826年,独立战争遍及整个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既是民族革命,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它摧毁了殖民统治,使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 十九世纪四十至六十

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斗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重新高涨。1848年,民族民主革命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1861年,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美国经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在十九世纪后半期赶上和超过了英、法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的强国。 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同时在争夺殖民霸权战争中取得胜利,成为量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这时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需要在工业生产领域里进行革命。英国资产阶级政权通过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扩大了资本积累,增加了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这些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法、美等国也在十九世纪上半期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不仅迅速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形成了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随着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和阶级觉悟的提高,工人运动已经从破坏机器的自发斗争发展为有意识、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都是无产阶级早期的独立运动。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为创立科学革命理论提供了条件。 随着无产阶级的壮大和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空想社会主义就日益阻碍工人运动的发展,这就要求创立一个科学的革命理沦,以指导工人运动走上正确的轨道,取得斗争的最后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参加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革命实践,总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从此,世界无产阶级进入用科学共产主义来发动革命的新时代。 十九世纪中期,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激烈,工人运动不断高涨,无产阶级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46 论是善是恶,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确是不可避免的。 民主的信念是近代世界的产物,如我们前面所说,民主实际上是一种趋势,随着现代化发展,

民主是一定要出现的。作为多元社会的典型表达,民主是解决错综复杂社会矛盾的唯一途径,也是使多种相互冲突的社会利益维持其整合的最合理的方法,民主的理念由此而形成。民主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思潮,它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可以说是现代化的伴生物。一般来说,在现代国家中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是最重要的两股政治思潮,这两 种思潮在一定历史时期中的强弱对比会决定这个国家的内外政治走向。 20世纪,社会主义成为一大思想潮流,而且在很多国家成为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最初是一种理想,是作为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而出现的一种更高的社会理想形式。但在现实中,它是落后国家追求高速发展、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现代化目标的一种方式。它在执行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却也出现不少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 以上这些主流的意识形态相互间有吻合,也有分叉,甚至会互相冲突(比如民族主义和理性主义可以冲突,科学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并不吻合等)。但所有这些思想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服务于现代化,带着现代社会的深刻烙印。这些思想意识或者因其产生而引导了现代化的出现,或者因其存在而推动着现代化的进展。 所以,我们在近代以后的思想史上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脉络,那就是意识形态的现代化。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尽管存在着许多根线,这些线有交叉,有平行,涉及到方方面面,如生产发展、阶级斗争、思想冲突、政治变革等等,我们可以用所有这些线来观察世界;观察世界上发生过的许多重大事件;但所有这些线,所有这些事变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现代化。由于现代化,世界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成为现代世界。现在这个世界是一个漫长过程的结果,这个过程,我们就把它叫做“现代化”。我们考察过去几百年中发生的重大变故(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等,当然还有社会变化),无一不是在“现代化”这个主题下进行的。在政治方面,我们看到战争、革命、突变、改良等,这些都是由现代化的进程引起的,最终发展出一个现代的政治体系,其目的是为了整合一个复杂的现代世界。在经济方面,我们看到生产力的巨大飞跃,看到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些也都是现代化过程的一个侧面,表现出现代社会巨大的生产能力,以及对自然的征服力和破坏力。思想、文化、社会的变化要么为现代化创造条件,要么是现代化的直接后果;条件和结果有可能互为因果,现代化就在这递进的关系中滚滚而动,终究席卷了全球。所以,所有那些历

史的线索都可以归结为一根主线,即现代化的线。几百年的近现代史只能让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近现代世界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钱乘旦,男,1949年生,江苏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江苏省教委文科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史学会理事。江苏省社科联理事、江苏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等职。曾赴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作博士后,在惠特沃思学院任客座教授。著有《走向现代国家之路》、《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二十世纪英国》、《世界现代化进程》等多部著作。译著有《剑桥艺术史》、《帝国斜阳》《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等。撰写论文约90篇。其主要学术观点即改革是现代化转型的一种可能的模式的观点,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其著作多次获奖,包括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等。1991年获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2年获国家特殊津贴,1996年获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获“江苏省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称号,1999年获“江苏省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现正主持国家“211工程”项目“英国与英联邦国家发展研究”及“985工程”项目“英国与发达国家现代化研究”。 曾在《历史教学》发表《奥斯曼帝国自我改造的失败及其原因》等文章。) 2002-11-28
47 世界近现代史 隐性知识 甘肃省高台一中 常学江 邮编734300 邮箱:gtyzcxj@https://www.360docs.net/doc/4610396605.html, 电话;136********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 1、英国、法国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美国通过民族解放运动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俄国、日本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德国、意大利通过民族统一战争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注】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俄德日的资产阶级革命称晚期资产阶级革命 二、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 1、重商主义:16-17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首先在法国产生的一种经济思想,其核心思想是金银充足是国家富裕的象征。这一经济思想在欧洲的盛行,加速了英法等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本国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2、自由主义:17-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推动工业资本主义的

发展而产生的,代表人物英国的亚当斯密,核心思想是反对国家干涉、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欧洲各国都放弃重商主义政策,由此形成“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3、凯恩斯主义: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产生私人垄断组织,但由于私人垄断的局限性,引发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成功运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国家干预”等学说,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这一思想的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二战后这一思想成为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主流,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可持续发展:,随着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人类发展观念的更新,知识经济的兴起,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次将可持续发展思想变为行动。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地中海时代(14--16世纪): 由于处于东西交流的交汇点,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大西洋中心时代(16---18世纪):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和资本积累,欧洲的商业中心有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如:西班牙、葡萄牙的财富,英国的手工工场,美国的早期开发。 3、英国时代(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由于英国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从而开辟了英国时代。 4、美国时代(一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广泛采用新技术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产值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再加之英法等国的削弱,二战后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5、多极化时代: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第三世界的崛起,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世界经济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16世纪——18世纪中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贸易出现跨国现象;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形成并不断扩大。
48 2、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扩展,资本主义列强在各地强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其附庸经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表明世界市场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

势力范围。开拓国外市场、世界基本被划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五、国家关系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时期:20世纪20—30年代。 (2)支配力量:英、法、美(英国地位更突出,强调均势政策)。 (3)核心:对战败国的宰割,对殖民地瓜分。 (4)崩溃:内部矛盾的激化,力量对比的改变,法西斯的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 (5)影响:带来短暂和平,孕育战争危机。 2、雅尔塔体系 (1)时期:20世纪40---90年代。 (2)支配力量:美、苏(美苏对抗和争霸特征突出) (3)核心:美苏两分世界,两大阵营对抗。 (4)崩溃:两大阵营内的分离运动,第三世界崛起,苏东剧变。 (5)影响:既加剧了战后世界紧张局势,又有利于和平民主力量的发展。 3、多极化格局 (1) 开始时间:20世纪末21世纪初。 (2) 支配力量:一超多强(美国霸权主义色彩浓厚)。 (3) 核心:科技、经济实力的竞争。 (4) 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 六、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规律 1、由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天才的构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1864年成立的第一国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表明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变现实:《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专政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政权,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一战后期,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二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并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表明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5、由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探索:社会主义制度诞生后,相当长年时间内主要是苏联模式。但由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与各国国情的不符,社会主义国家力图通过改革突破这一模式,主要出现了南斯拉夫、中国两种模式,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证明苏联模式、南斯拉夫模式是失败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 七、世界主要矛盾的演变 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时期内,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国际关系的主角。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1652---1674年,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18世纪中
49 期英法经过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沙俄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 3、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19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源于普法战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大陆政策”变成了“世界政策”,德国成为了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英德矛盾成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到20世纪初,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和以英国为核心的三国协约形成。 4、从英美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一战后英美围绕国联、制海权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取得下英国相等的制海权,英美矛盾成为战后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在20世纪30年代 大危机的影响下。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开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随着法西斯在亚、非、欧的侵略扩张,各国人民英勇地进行反法西斯的斗争,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5、从美苏矛盾到南北矛盾 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美苏冷战,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世界经济发展面临激烈竞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即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八、欧美国家解决土地的方式及其影响 1、英国:14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一方面使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发展成为新贵族;另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采用拍卖王室土地的方式,形成并巩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把封建所有制改变为资本主义所有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圈地运动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2、法国: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颁布法令,对法国进行初步改造,动摇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吉伦特派进一步改造土地制度的法令。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把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经农民,从而形成了小地产制。1804年,拿破仑的《民法典》从法律上保障了小农土地所有制。这样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国内市场狭小,影响农业机械化。 3、美国: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颁发《宅地法》,促进西部的开发。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农民的土地要求,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为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俄国:1861年改革中,农奴以高于地价的数倍,出钱赎买份地。这样,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 5、日本:明治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同意征收地税,使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得到承认。这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保留封建落后因素。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要点 2008-01-15 10:53 第一单元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1.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产生的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形成。产生时间、地点:14、15世纪,意大利威尼斯、佛罗伦撒、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地。产生途径有两种:一是手工业者的分化,二是商业资本打入生产领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征是雇佣关系,“劳动力当作商品买卖”, 这是资本主义经济。
50
2.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根本原因);(2)社会根源是:欧洲人“寻金热”的推动;(3)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4)精神动力:热衷传播“天主教”。 条件 :客观---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罗盘针的使用,航海造船技术的提高。主观----封建王室的支持。 3.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向西——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等人完成环球航行。向东—— 1497-1498年,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4.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引起了商业革命: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2)引起了价格革命: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西欧殖民者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4)证明了地圆学说。(5) 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 5. 早期殖民扩张特点:以掠夺金银为目的,以暴力抢劫为方式。概况:葡萄牙——主要方向亚洲、非洲;西班牙——主要方向美洲。影响:对殖民地——带来了灾难,贫穷落后;对殖民者——积累了财富,成为欧洲资本原始 积累的手段之一;对世界——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6. 文艺复兴(14-17世纪)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1)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根本原因);(2)政治因素——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打破旧观念;(3)文化因素——意大利较多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4)外来因素——大批学者逃往意大利,带去大量古籍;(4)客观条件——中国 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欧洲。 7. 文艺复兴的性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

建斗争,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 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8. 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内容——尊重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评价——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但其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膨胀 和社会混乱。 9. 人文主义精神:(1)重视现实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缥缈的神话,因而追求物质幸福及肉体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2)主张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3)在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情感,反对虚伪造作。(4)重视科学试验,反对先验论。(5)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基督教的禁锢人性,因而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纵,反对自我克制,提倡所谓“公民道德”,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就是一种道德的行为。(6)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反对悲观主义。(7)有一种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决不满足于一知半解。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人文主义精神,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人生观的指引下开拓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 10. 文艺复兴的表现:早期(意大利)有但丁的《神曲》,乔托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薄伽丘的《十日谈》;全盛时期有“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英国——莎士比亚;法国——拉伯雷《巨人转》;德意志——伊拉斯谟《愚人颂》;西班牙——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11.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伽利略——自制望远镜,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布鲁诺——提出 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宇宙无限论)。思想:意大利---布鲁诺;英国---弗兰西斯.培根 12. 文艺复兴的意义:(1)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2)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3)促进自认科学领域的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单元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火线是苏格兰人民起义(1638年)。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领导 阶级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议会斗争时期(或合法斗争阶段)(1

640-1642年)——内战时期(1642-1648年)——共和国时期(1649-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年)——“光荣革命”(1688年)。历 经近半个世纪的斗争,曲折反复。 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盟,革命进程反复、曲折。
浏览后50页
65 和政策主张,发展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有人认为奥巴马的新政理念就是基于新凯恩斯主义的。 风,从水中掠过,留下粼粼波纹,这波纹便趁着风势向外扩展,扩展到西欧,扩展到北美,并波及全球。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积淀定能为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借鉴。 点评:本文文笔优美内容翔实。作者能够敏锐的把握时代脉搏,多方搜集材料,然后用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将其系统化理论化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史论结合。做到了学以致用。如果能多结合些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来论证,效果会更好些。 三次工业或科技革命 宁静淡泊
次第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 间 18世纪60年代开始 19世纪70年代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 工业 部门 棉纺工业 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迅速发展, 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 汽车、飞机制造等新工业 电子计算机、半导体、 核工业、航天工业、 高分子合成工业 工业区 布局特点 由分散趋向集中,由河流峡谷走近煤炭产地 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工业摆脱能源地域限制,向新区扩散,形成新工业区 实例 英国曼彻斯特、 伯明翰地区 德国鲁尔工业、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原苏联的欧洲部分工业区域 美国西部、南部电子工业,宇航等智力密集型工业,如硅谷。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德国慕尼黑的电子宇航 工业 背景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资本和劳动力-圈地运动、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 3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 4市场-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5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的发展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资金-资本的进一步积累和对殖民地的掠夺; 4市场-A.德、美、日等国的统一开辟了国内市场;B.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 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2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必要手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

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4推动力-社会需要(二战中的军事需求、战后军备竞争和发展经济的要求)
66
主要成就 棉纺织: 动力: 交通运输: 1电力的广泛应用: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3电讯事业的发展: 原子能 航天技术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特点 1首先发生在英国,从发明 和使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 2开始于轻工业(棉纺织)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1科学与与技术结合。推动生产 力的发展; 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规模广泛,发展迅速; 3再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影响 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4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东方从属于西方; 5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 1生产力迅猛发展; 2社会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 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 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手段改变;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 构的变化--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发生变革; 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扩大了发达国家同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中国 的影响 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半封社会,近代工业产生,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经济发展综合 国力增强 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经济思想的认识(表格) 经济思想 核心内容 实践措施 兴衰原因 重商主义 重视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 鼓励建立手工工场,拓展海外贸易。积极强占殖民地,支持海上掠夺 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需要, 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 自由主义 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堡垒,各地正常贸易 代表工

业资产阶级利益, 为各私营企业发展消除了限制,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凯恩思主义 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 方面干预经济 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适应垄断资产阶级需要,产生于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发展于30年代大危机,进一步发展于二战后, 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67 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
时期 原因 特点

科技条件 市场条件 社会环境 生产关系的调 整 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展开殖民争霸战争打败西荷法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870~1913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 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 美德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1923~1929年 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 以“委任统治”制度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凡—华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 盾 资本主义国家注重调整政策 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20世纪 50~70年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雅尔塔体系,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 展 日本、西德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由进一步巩固到出现动摇。 小结: 经济发展需要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内国际环境);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促进经济不断发展;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巨大发展;市场是资本主义的生命线,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征服与掠夺也是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史(知识梳理) 宁静淡泊 发表于 2007-1-10 7:56:00 【知识梳理】
发展阶段 经济特征 原因 影响 政治 思想 简单协作时期 (14—16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封建制度逐步瓦解 向资本主义过渡 生产力的提高 商品经济发展 尼德兰革命 新航路开辟 早期殖民扩张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工场手工业时期 (17—19世纪初期) 手工工场取代私人作坊成为基本工业生产单位 商业资本控制工业资本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政治前提 殖民扩张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扩大海外市场自然科学产生提供科技条件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此起彼伏(英法美三大革命) 欧陆封建君主国的改革 重商主义 启蒙运动 蒸汽时代 (19初-1870年) 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轻工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兴起并扩展成为资本主义改造世界最强有力的动

力 工业资产阶级全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三大工人运动、第一国际) 自由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民族主义 三股进步的社会思潮
68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球范围内殖民扩 张活动 英俄 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1848年东南欧、亚洲革命风暴) 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 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社会生产力为手段,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的资本主义 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重工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美德迅速发 展、英法相对缓慢、日俄有一定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适应生产 力发展 国际与国内市场扩大 资本主义世界“相对和平局面”的出 现 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出现自由主义(英美法)和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德日俄)两种模式 掀起争夺殖民地高潮(瓜分非洲与中国)形成三对矛盾两大军事集团一战爆发 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巴黎公社革命、第二国际成立、列宁主义诞生)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电气化时代后期 (1918-1945) 战后 初期(1918--1923) 美日成为债权国 英法沦为债务国 美国开始取代英国 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大发战争财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建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受到削弱 英美、英日矛盾尖锐 总体发展特点是:战后瓜分潜伏矛盾——相对稳定蕴含矛盾——大危机激化矛盾——法西斯扩张释放矛盾 二十 年代(1923--1929) 经济复苏 相对稳定繁荣局面 经济发展不平衡加 强 (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各国采取发展经济相应措施 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凡尔赛体系调整德国逐步恢复政治大国地位 三十 年 代 (1929--1939) 爆发最为严重的经济大危机 社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 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经济思想发 展起来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之间矛盾 标志是华尔街股市狂跌 出现两种不同的反危机措施(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 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二战 时 期 (1939--1945)
69
信息时代 (1945 -1990初) 1945---1950年 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 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布雷顿森林体 系以及关贸总协定) 一战的影响 原有经济技术基础 美国的扶植 (马歇尔计划实 施) 美国大发战争财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推行以“冷战”为主的霸权主义政策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

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所取代 经济发展经历:战后恢复—快速增长—经济滞胀—缓慢回升四个阶段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推动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从而 影响政治格局多极化 1950— 1973年 经济高速增长 出现“黄金时期” 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 (西德日本经济崛起) 相对稳定的国际 环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 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 美国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日欧外交独立自主) 1973-80年代初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 结束高速增长局面 第四次中东战争 第三世界的斗争 经济危机的打击 1980初-90初 缓慢回升温和增长 调整经济政策 知识经济时代 (1990初至今)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知识经济兴起 冷战结束,国际局势趋向缓和,斗争焦点转移到经济科技领域,各国为加强实力推进经济合作重视知识 有利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多极化格局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