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第一课时

编号:编写人;马艳涛编写时间:2011-11-0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文章相关背景,掌握第一段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分析文中写景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文中所描绘的风景美。

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写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倘若这个世界有原先,倘若能够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们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伤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

二、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

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一、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二、解题: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

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五、诵读(听读自由读范读)。

六、疏通、分析、鉴赏

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板书内容】主要内容:

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④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2、结合注释,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3、合作探究第一自然段重要词句。

突兀:高耸的样子嵌岩:裂缝的岩石窦:孔、洞

杰然特起:高峻地拔地而起罗络:分布网络,引申为缠绕覆盖。潦:积水幸:幸而所历:所游历的,欣赏的

4、本段质疑、释疑。

A、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烽火矶;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B、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高峻、怪奇等特点。

C、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D、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七、课堂检测:该段重要词句。

第二课时

编号编写人:马艳涛编写时间:2011-11-0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二、三段重要文言知识

能力目标:分析文中写景的角度、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文中景物峻拔秀丽之美和开阔浩渺之美。

教学重点: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感受景象之美

一、导入: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点。

二、合作探究第二段重点词句。

重点词巉然:高峻险要的样子干:直插入拟:比

信:的确尤物:特异之物,风景最优美的地方饰:装饰

发挥:辉映营葺:修缮别:另一个盖:大概

实:其实以:乘徙倚:徘徊不忍去抟:抓

特殊句式

信造化之尤物也——判断句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状语后置句

三、质疑、释疑。

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

——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

2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

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由远及近。

四、合作探究第三段重点词句。

重点词词:

俄:不久,一会儿霁:雨停,天放晴乃、始:才类:像引绳:牵拉的绳子(划分开一样)相乱:相混杂节度:管辖壁立:像墙一样立在那里首尾:前后(一共)实:实际上特殊句式

判断句亦一奇也

盖江西路也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被动句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三、质疑、释疑。

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4、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

第三课时

编号:编写人:马艳涛编写时间:2011-11-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文中文言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分析文中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当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寄寓在景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在梦游天姥山时抒发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情怀,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悟道了有“志”“力”“外物相之”才能至远的道理。而陆游在游历小孤山、大孤山之中又有怎样的感怀呢?我们共同来探讨。

二、合作探究赏析品读

1、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给人一种凌乱之感。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①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

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②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

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

③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2、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作者怎样的心境?

A、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B、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C、写“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D、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要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3、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

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4、对比阅读: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诗】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参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释义】

山色苍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对比】

[清]吴乔:“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第四课时《过小孤山大孤山》练习

编号编写人:马艳涛编写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练习题目

《步步高》同步检测75页2、3、4、5、6、7、9、10、11、12题

《过大孤山小孤山》优秀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课时设计: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述“赏析指导”,明确本单元标题“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引用课文中的比喻,让学生明确本单元学习应当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应通过对具体语句的解读再现文中对自然、人物、事件、事理形象的表现。 二、新课教授: 1、释题: 结合注释,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写作背景。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小孤山,又名髻山,在今安徽宿松东长江中。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东南。(写作背景) 2、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著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3、朗读正音: 教师范读,学生划记。其后自我朗读。 4、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及大孤。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船的行程。 三、具体研读: 1、阅读第一自然段,感悟烽火矶的形象。 2、问题1 :烽火矶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语句回答。 明确: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3、诗人如遇此情如见此景该当如何评价? 明确:“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可初步感知诗文在创造形象上的区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宝鸡市东风路高级中学导学单 年级:高二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XX12 题过小孤山大孤山学习目标1、 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2、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学习重点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合作交流交流与教师讲读相结合 流程笔记栏一、自主学习陆游(112-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 、给易读错的字注音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3、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4、找出活用词并解释、找出特殊文言句式并解释二、自我检测1、

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B、沙洲葭苇(iā)、潦缩(li á)D、岸如赪(hēng)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信造化之尤物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三、合作探究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3)实不然也(4)碧峰巉然孤起 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

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之二虫又何知 D、而(1)突兀而已(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而母立于兹 、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2)岸土赤而壁立 (3)掠江东南去(4)上干云霄四、堂达标 6、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五、拓展提升(作业)翻译全文六、收获和疑惑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难点】 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1、陆游(公元1125—1209年)字少游,号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据说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却久而不孕,为陆母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凤》,随后唐婉也回了一首《钗头凤》。 2、坎坷之始: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 3、遗恨而终: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4、散文成就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 主要作品集:《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5、陆游一手持剑,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帝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 一手执笔,作诗。 二、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由故乡山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三、解题 《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入蜀记》,是作者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八月一日和八月二日的两则日记。是时,陆游被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因作《入蜀记》以记其胜。

《过大孤山小孤山》导学案教师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编制人:审核:领导签字: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将课下注释搬到课文中,标记勾画重点实、虚词以及疑难句子,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A层牢固掌握实虚词,总结规律方法,并自主进行拓展;B层完成规定任务,总结规律方法,做好基础落实;C层完成规定任务,落实好基础知识)。 3. 需重点掌握的知识有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运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诵读、摘抄积累等。 【学习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预习案 第一步: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正音,将课下注释整理到课文中,疏通文意。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指导】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一、走进作者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二、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自主学习指导】 1.知人论世,有利于解 读课文 一、给下列字注音 烽火矶.(jī)烽燧.(suì)窦.(d?u)潦.缩(lǎo)巉.然(chán) 上干.(gān)云霄楼观亭榭.(xiè)抟.(tuán)赪.(chēng) 汲.(jí)葭.苇(jiā)栖鹘 ..(qīhú)以杏仁澄.之(dèng) 二、解释下列实词 1、突兀 ..而已:高耸 2、及抛江 ..过其下:抛锚停船于江中 3、嵌岩窦穴 ....: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4、杰然特起 ....:高俊雄伟的拔地而起 5、秋深潦缩 ..:水位下降 6、碧峰巉然孤起 ....:高高耸立着 7、已非它山可拟.:相比 8、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 9、鸥鹭灭没 ..:时隐时现 10、徙倚 ..久之而归:徘徊不忍离去 11、晚泊.沙夹:停泊 12、大孤则四际渺弥 ..皆大江: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三、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凡.江中独山:所有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3、实不然.也:这样 4、杰然.特起:……的样子 5、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6、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 7、盖.以此得名:大概 8、俄复 ..开霁:不一会 9、始.见庐山及大孤:才 10、盖.江西路也:大概 11、皆以.杏仁澄之:用 12、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用 1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 14、信造化之.尤物:的 15、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 16、徙倚久之.而归:音节助词 17、突兀而.已:与“已”连用,“罢了” 2.认真阅读课文,参考 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 典》完成基础知识落实 3.扎实落实课文中的文 言知识,特别注意课下 注释中的重点字词解 释。结合课下注释及自 己文言知识储备,细读 课文,梳理各段中的重 点、难点。 装订线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答案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高二()班第()组姓名: 《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 主备人:高继刚审核:高二语文组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本,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鉴赏小结本文描写山川景物形象的手法。 3、3、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结合其经历,学习其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重点掌握“然”、“以”这两个虚词 2、2、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手法。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在文中加注重点实、虚词以及疑难句子的理解,标记勾画,做好文本批注,再研读本学案。(牢记:先理解课文,再做本学案。) 2.深入文本,合作探究,学习鉴赏写作手法。 3.在理解的基础上大声诵读,体悟作者情感,提高文言文的感知能力。 4.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一、走进作者(知人论世,有利于解读课文。)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 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二、课文背景 (见教材P68注释①) 【自主学习·疏理基础】 认真阅读课文,参考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完成基础知识落实。 一、给下列字注音 烽火矶.(jī)烽燧.(suì)窦.()潦.缩(lǎo)巉.然(chán)以杏仁澄.之(dèng)赪.(chēng) 楼观亭榭.(xiè)抟.(tuán)汲.(jí)葭.苇(jiā)栖鹘 ..(qīhú)上干.(gān)云霄 二、解释下列实词 自舟中望山:从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特异之物上干云霄:直冲 凡江中独山:所有方立庙门:正盖以此得名也:大概俄复开霁:一会儿雨过天晴始见庐山及大孤:才大孤状类西梁:像每汲用:取水过夕乃可饮:一晚 三、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 ......的样子)(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3)实不然也(这样)(4)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过小孤山大孤山(赛课一等奖)

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课题:过小孤山大孤山 作者:陆游 【教学目标】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重点】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Powerpoint课件 【课前预习】 1、结合注释,清除字音、字义障碍,明白文意。 2、标出船行途中的遍地景点及其特性形容的句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备注一、导语设计: 本单元选修课的类属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那么同学们知道古代诗歌与散文再形象塑 造上的区别吗? 下面我们看看两张中国画,找找两者的区别。 前一幅是写意画,以形写神、以神写意;骨法用笔、以书入画;追求意境、缘物寄情。 后一幅是工笔画,线条工整、细腻严谨;色彩艳丽、明快高雅;布局和谐、气韵生动。 古代诗歌和散文在形象上的区别就可用写意画和工笔画来区别,一个抽象出意,一个具体 生悟,今天,让我们走进陆游的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诗歌《观小孤山图二首》《咏小孤》, 看看其所创造的大小孤山形象有什么不同。 二、知人论世:见教辅资料 关键词:南宋 9300 爱国: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砥柱河流悟掌日,死前恨不见中原。《太息四首其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爱梅:160多首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评价:梁启超在《读陆放翁诗》中写道:“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诗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三、初步感知: 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 3、分组朗读课文,感知文意。 字音: 矶 jī抟 tuán 蠡 lǐ葭 jiā赪 chēng 湓 pén 汲 jí鹘 hú燧 suì窦 d?u 潦 lǎo 巉 chán 上干云霄 gān 榭 xiè 四、探究赏析: 1、本文属日记体游记,并且是由两则日记组成。第一部分记叙了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峭石)、彭浪矶,小孤山的所见所闻,由1-2段组成;第二部分记叙了八月二日过大孤山的所见所闻。 2、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3、写山川景物贵在形象鲜明,本文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些形象的?请选取一个景点,结合原文,试从手法、写景角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四个组,每组一个)(1)烽火矶:突兀(远望)怪奇(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近观)(历史角度)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比喻) 写景方法:运用色彩词、点面结合,比喻修辞、精笔描摹。 (2)彭浪矶:浪大(无风亦浪涌) 小孤山:峭拔(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秀丽(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 峭拔秀丽:(不可与小孤比,非它山可拟)“祠宇”虽“极于荒残”但若“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对比) 写景方法:由远及近、对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分析: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3)大孤山:望之如浮水面(虽不可拟小孤之秀丽,然……如浮水面)(对比、想象描摹)江水清浊分明(对比) 分析: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突出各自的特色。特点:高特点:秀 特点:奇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第一节 一、导入: 由《书愤》导入。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陆游的诗歌为什么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这与他的家世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首先看陆游的家世: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至痛哭流涕,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再看看其经历: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

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三、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1、教师讲解第一自然段重要词句: 2、学生翻译本段词句: 3、质疑、释疑: A、本段写何处之景?作者给我们介绍烽火矶戍守情况有何作用? 烽火矶。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B、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高峻、怪奇等特点。 C、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D、这种远近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 不仅使人的认识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效果。 4、教师讲解第二段重要词句。 第二节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教学方法:品读法与赏析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用具:播放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倘若这个世界有原先,倘若能够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们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伤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 二、作者简介: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

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诗风清丽平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而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三、写作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四、解题: 1、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约一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刻“中流砥柱”于石上。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小孤山山体独特,无处不景,无景不奇,“东看一支笔,西望太师椅,南观似悬钟,北看啸天龙”。千百年来,以其秀、奇、险、独而著称。主要胜景有:“龙耳洞”“先月楼”“弥陀阁”“天妃殿”“半边塔”“界潮祠”“梳妆亭”“御诗碑”等。 关于小姑山和彭浪矶名称的由来,还有另一种比较浪漫的说法: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澎浪矶”,亦名“彭郎矶”。 2、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最新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过小孤山大孤山文言知识整理 重点实词(参看课后注解)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 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 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 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 庙在山之西麓(山脚) 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 有俊鹘抟水禽(持,抓) 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重点虚词(参看绿色通道)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 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 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 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 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 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 翻译(通篇译文见绿色通道) (1)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2)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抓住一只水鸟,掠过江面向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 (3)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设计 (其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3、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2、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四、教学时授: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倘若这个世界有原先,倘若能够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们穿越清、明、元,一路走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爱恋。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 二、作者简介: 陆游简介:(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十二能诗文”,他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匪浅,从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名。直到秦桧死后几年,他才赐进士出身。因为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所以他屡遭朝廷投降派仕途不是很顺利。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9300余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一百三 十首词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淡。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练习电子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 一、给加点字注音 烽火矶.()烽燧.()窦.()潦.缩()巉.然()上干.()云霄 楼观亭榭.()抟.()翠蔓.()汲.()葭.苇()栖鹘 ..()以杏仁澄.之() 二、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解释其含义。) 1.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 皆名.天下 ( ) 2. (1)如宝.装屏风 ( ) (2)掠江东南 ..去 ( ) (3)岸土赤而壁.立() (4)上.干云霄() (5)晚.泊沙夹() 三、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 1.此山当是其一也。() 2.信造化之尤物也。() 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4.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5.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6.及抛江过其下。() 7.复以小艇游庙中。() 8.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四、古今异义 ②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①相发挥 .. ①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江河和山岭,多指国家或国家的政权 ②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2.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古义:____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不中用;不好;接近死亡;表示程度极深 3.信造化 ..也。 ..之尤物 古义: 今义:造化,福气,运气;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 4.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古义: 今义:多指节制,约束。

五、一词多义 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 ) 1.起坐须臾,沛公起如厕(《鸿门宴》) (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 ( ) 信造化之尤物 ( ) 3.信言必信,行必果() 低眉信手续续弹 ( ) 复以小艇游庙中 ( ) 4.复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今年欢笑复明年 ( ) 红罗复斗帐 ( )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5.临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未尝不临文皆悼() 皆以杏仁澄之()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以吾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作《师说》以贻之() 木欣欣以向荣() 此山当是其一()7.是是日风静,舟行颇迟()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 六、语句翻译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小孤山大孤山》公开课教案

内容备注课题:过小孤山大孤山 教学目标: 1、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 2、培养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 3、通过对古代散文的诵读培养良好的语感; 4、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重点: 1、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 2、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陆游出生: 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 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宗都成了金人俘虏。这是 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为己任? 陆游一手持剑(抗金),一手执笔(作诗) 二、陆游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三、写作背景: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通判, 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 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 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四、小孤山: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 立大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称。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 其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五、大孤山: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 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六、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矶jī燧suì窦dòu 潦lǎo 巉chán 上干云霄gān 榭xiè 鹘hú抟tuán 蠡lǐ葭jiā赪chēng 湓pén 汲jí 七、整体感知:1、本文属日记体游记,并且是由两则日记组成。那么,这两则日 记分别记了些什么? 明确:本文属日记体山水游记类散文,根据时间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了八月一日过烽火矶、澎浪矶,小孤山的所见所闻,由1-2段组成; 第二部分记叙了八月二日过大孤山的所见所闻。 2、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过烽火矶→过彭浪矶、小孤山→遂行泛彭蠡口→始见庐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 泊湓浦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船的行程。 4.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写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明确: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大孤山。 第二课时 八、课文研读:第一段: 1、本段写何处之景? 明确:烽火矶 2、勾画出本段写景的句子,突出了烽火矶怎样的特点? 明确:高峻、怪奇(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又有一石,不附 山,杰然特起)等特点。 3、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明确:先写远视所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 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第二段: 1、交代小孤山上有戍兵把守,说明了什么?有何作用? 明确:小孤山也是江防要地。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过小孤山大孤山》 导学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文中所描写的山川景物形象。 2、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水平,培养语感。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自主学习】 1、下列读音有错的一项( C ) A、有俊鹘抟水禽(tuán ) B、沙洲葭苇(jiā) C、潦缩(liáo ) D、岸如赪(chēng ) 2、下列各项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信造化之尤物造化:指天地、大自然;尤物:美好的事物,这里指漂亮的女子。 B、杰然特起: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C、舟中估客莫漫狂。估客:贩货的行商。 D、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3、与其他三句不同句式的一项( B ) A、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C、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D、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A、然(1)杰然特起……的样子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3)实不然也这样 (4)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B、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用 (2)复以小艇游庙中用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且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C、之(1)信造化之尤物的 (2)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它 (3)徙倚久之而归语音助词,无义 (4)何功之有哉?无义 (5)之二虫又何知这 D、而(1)突兀而已罢了 (2)徙倚久之而归表顺接的连词 (3)岸土赤而壁立表并列的连词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的连词 (5)而母立于兹你、你的 5、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晚泊沙夹晚:名作状,这天晚上 (2)岸土赤而壁立壁:象墙壁一样,名作状 (3)掠江东南去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 (4)上干云霄上:向上,名作状 6、重点语句翻译。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过小孤山大孤山》精编教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教学参考 0918 1530 《过小孤山大孤山》教案 一、激情导入 倘若这个世界有原先,倘若能够推开岁月尘封的门,就让我们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伤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 二、知人论世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典型的代表。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近的时代,他怀抱“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生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无法施展抱负,公元1210年,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吟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离开人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他的诗风格宏丽,豪迈奔放,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慷慨激昂,悲壮雄奇,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课文背景 (见教材P68注释①) 四、自由诵读 诵读要求: 1、结合注释,扫除字音、字义障碍,初步理解文意。 2、请标出船行途中的各处景点及其特征描绘的句子。 五、探究赏析 (一)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旨是什么? 主要内容: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同远及近。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的爱国忠君之情。 (二)本文写了很多景点,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

过小孤山大孤山答案

《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答案 【预习案】 一、注音:烽火矶.(jī)烽燧.(suì)窦.(d?u)潦.缩(lǎo)巉.然(ch án)上干.(gān)云霄楼观亭榭.(xiè)抟.(tuán)赪.(chē ng)汲.(jí)葭.苇(jiā)栖鹘 ..(qīhú)以杏仁澄.之(dèng) 二、解释下列实词 1、突兀 ..而已:高耸 2、及抛江 ..过其下:抛锚停船于江中 3、嵌岩窦穴 ....: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4、杰然特起 ....:高俊雄伟的拔地而起 5、秋深潦缩 ..:水位下降 6、碧峰巉然孤起 ....:高高耸立着 7、已非它山可拟.:相比 8、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 9、鸥鹭灭没 ..:时隐时现 10、徙倚 ..久之而归:徘徊不忍离去 11、晚泊.沙夹:停泊 12、大孤则四际渺弥 ..皆大江: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三、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凡.江中独山:所有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但是 3、实不然.也:这样 4、杰然.特起:……的样子 5、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6、信.造化之尤物也:诚然 7、盖.以此得名:大概 8、俄复 ..开霁:不一会 9、始.见庐山及大孤:才 10、盖.江西路也:大概 11、皆以.杏仁澄之:用 12、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用 1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用 14、信造化之.尤物:的 15、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 16、徙倚久之.而归:音节助词

17、突兀而.已:与“已”连用,“罢了” 18、徙倚久之而.归:连词 四、指出词类活用用法及意义 1、宝.装屏风: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 2、皆名.天下:扬名,名词作动词 3、上.干云霄:向上,名词作状语 4、南.望彭泽、都昌诸山:向南,名词作状语 5、掠江东南 ..去: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6、岸土赤而壁.立: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7、晚.泊沙夹:在晚上,壁,向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五、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今义 1、自舟中望山,突兀 ..而已:古:高耸 2、与江山相发挥 ..:古:互相辉映 3、合处如引绳,不相乱.:古:混淆 六、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介宾结构后置 2、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判断句 3、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判断句 4、其间一日阻风不行被动句 【导学案】 1、第二自然段质疑、释疑。 1)、勾画本段景色描写的语句,说说本段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烽火矶至沙夹一段所见。 小孤山和澎浪矶。 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3)、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由远及近。 2、第三自然段质疑、释疑。 1)、引用李白的诗句是为了说明什么?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 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