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景观学原理复习提纲

2013-2014景观学原理复习提纲
2013-2014景观学原理复习提纲

2013-2014学年景观学原理复习提纲

(考试时间:2014年1月10日下午13:30-15:30 考试地点:教学北楼415)

考试范围:课堂内容及教材

考试题型:1填空30%(30*1=30);2选择20%(10*2=20);3简答30%(5*6=30);4论述20%(10*2=20)

第一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概念

1.1景观规划设计的特征与理论

1、风景园林、景观(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哲学认识

——存在、意义、追求

——自然第一,人工第二。保护开发与规划设计,一切以大自然的良性存在为根据。服务人类生活。多学科综合。空间环境塑造。实践。

——三元论:1,科学层面,自然+人工的物质环境意义和生态意义(背景)

2,行为活动,文化、社会和道德(活动)

3,感受、艺术和美学,基于视觉感受的空间、风景、景色的意义(形态)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方面

——背景、活动、形态

——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元素

3、风景园林规划的特征(概念、特征、对象、范围、尺度、图纸比例、内容的区别)

4、风景园林设计的特征(概念、特征、对象、范围、尺度、图纸比例、内容的区别)——风景园林设计就是运用各种造景手段与造景元素,创造宜人环境的的过程

5、风景园林学当前面临的三大社会需求

——环境资源的保护;

规划设计,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自然生态格局控制绿地、公园、广场、街道等公共空间的景观;

配合游憩与旅游需求,规划建设娱乐场所与旅游度假地。

6、风景园林师应有的五大素养(参考教材)

——感悟力、判断力、想象力、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交流与协调能力。

——(较为靠谱)专业使命感、自然观、科学理性与创新性、空间环境意识、以实践为检验标准

1.2景观规划设计理论方法概述

7、风景园林三元论的含义

——三元论:1,科学层面,自然+人工的物质环境意义和生态意义(背景))

2,行为活动,文化、社会和道德(活动))

3,感受、艺术和美学,基于视觉感受的空间、风景、景色的意义(形态))8、风景园林景观三元论对应的三大基础理论

——景观生态学-背景、游憩行为心理学-活动、景观美学-形态

9、风景园林学的三大特征是什么

——公共社会性、自然生命性、科学综合性

10、风景园林的三大层面是什么

——宏观景观规划设计: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国家公园、流域、自然保护区中观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地域尺度下,城市公园、广场、住区、道路,最终回归场地属性

微观景观规划设计:街头游园、花园、庭园、古典园林

——景观感受层面、环境生态层面、人类行为及相关历史文化层面

11、风景园林学科的三元坐标系是如何构建的(背景、形态、活动)

第二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础理论

2.1景观规划设计基本要素

12、景观规划设计基本要素

——视觉形态要素(景观感受)、心理行为要素、环境生态要素

2.2视觉与空间形态要素

13、景观视觉基本构成要素

——景点、景观轴、景域

14、控制视觉的基本元素

——形态、线(势)、色彩、质感

15、景观视觉心理效应

——垂直水平差视觉错觉、透视错觉、格式塔视错觉、格式塔完型)

16、城市意象五要素理论

——道路、边界、节点、地标、区域

17、视觉特性与景观空间三大门槛

——视觉特性:摄取信息量占比大,直立时可以看到左右大约90度的范围(170度视角),向上和向下看时范围比左右小。

——20~25m,创造景观空间感的尺度。

大于110m,形成景观场所感的尺度。

大于390m,形成景观领域感的尺度。

——0~0.4是亲昵的距离

2.3心理行为与文化要素分析

18、景观环境中3类人类基本行为

——观看、参与、交往

19、人类户外活动内容及分类

——必要性行为、选择性行为、社交性行为

20、心理学家Robert Ardrey 提出的人的三大基本需要

——安全、刺激、认同

21、马斯洛五大人类需求理论

——生理、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

22、瞭望-庇护理论

——英国地理学者Appleton于1975年提出“了望一庇护”(Prospect—refuge)理论,强调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其风景评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人类需要景观提供庇护的场所,并且这个庇护的场所能够拥有较好的视线以便他能够观察。了望庇护理论反映了人的自我保护本能在其风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反映了人是作为一种高智能的动物出现于自然环境中的。他不会只满足于眼前的生活空间的安全和舒适,他还要

利用种种景观信息去预测、探索未来的生活空间。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在近年的实施过程中对这一理论非常重视。其在风景区(国家公园)、城市公园、公共广场等的规划设计中应用广泛。

反应的是人的行为心理和空间环境的互动关系。

要求空间具有安全性,舒适性,可选择性和多选择性(根据行为,季节,人类型等),

2.4景观分析评价与景观感受原理

23、景观分析评价概念

——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视觉质量,核心是:赏心悦目。研究的意义在与还原景观资源的内在价值,是景观区划的基础。

24、景观分析评价的四大学派和两大阵营

——四大学派:专家学派,符合形式美原则的景观具有高质量

心理物理学派,景观与景观审美——“刺激-反应”关系模型,通过测试公众对景观的审美态度,得到一个反映景观质量的量化统计,用以评价景观。

认知学派,把景观作为人的生存、认识空间来评析,强调景观对人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意义,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去解释人对景观的审美过程。瞭望

-庇护理论

经验学派(现象学派),景观的价值建立在人们经验的相互影响上,寻找普遍适用的景观审美原则,分析某种景观价值的背景。

——两大阵营:景观环境科学阵营、风景文化艺术阵营

第三部分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内容

3.1景观环境空间规划设计

25、总体规划的内容及对应图纸比例

——确定性质和发展方向,划定规划范围;规定规模与容量,确定各类用地的布局、功能分区等;确定对外交通系统以及内部交通系统的布局;综合协调并确定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卫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方法的建议;编制近期设施规划,确定近期建设目标、内容和实施部署。

26、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及对应图纸比例

——控制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密度、建筑使用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容积率、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27、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及对应图纸比例

——说明书、区位图、规划地区现状分析图、规划总平面图1:500(大地块需要1:1000、1:2000)、竖向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综合管网规划

——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总平面布置;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竖向规划设计;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3.1.1景观场地规划设计原理:场地规划设计

28、场地规划设计的一般步骤流程

——1)调查与研究:场地选址、工作计划、现场勘察与环境测绘、问卷访谈2)场地分析:法规、规划、场地条件、场地要素(朝向、坡度、水体、植被)

3)规划设计:前期(项目策划与概念方案阶段、项目深化、扩初及施工图)、中期(现场调整)、后期(景观更新与维护、场地再设计)

29、场地规划设计图纸成果

——1、区域位置图2、区位环境图3、用地现状图(黑白线图1:500)4、规划条件图5、规划用地性质图(1:500)6、规划总平面图(彩色1:500)7、规划总平面图(黑白线图1:500)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0、功能结构分析图9、道路交通规划图10、停车布局图11、建筑、景观系统规划图12、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13、基础设施规划图14、竖向规划图15、管线综合规划图16、日照分析报告和交通影响评价分析报告17、建设时序18、重要建筑单位选型方案、主要建筑平、立、剖面图19、效果图(鸟瞰图、重要节点、城市界面的透视效果图和夜景灯饰效果图等)

3.1.2景观轴线、纪念性景观规划设计

30、景观轴线的三大形式

——视觉的、生态的、带状活动空间

31、景观轴线的构成组织

——几何构成:圆、方、三角

——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

32、景观轴线视觉空间作用

——物镜:功能作用,通道,直达性

情境:心理作用,意识,形式感

意境:精神作用,纪念性

33、纪念、纪念性与纪念性景观的含义

——纪念:用事物或行动对人或事表示怀念,一种人类行为,通过物质性的建造或精神的延续,或者二者结合等手段达到回忆与传承历史的目的。

——纪念性景观是一个能够使人记忆或传承历史的区域环境综合。它的精神功能超越了物质功能而成为第一位的因素。是一种事件景观、文化景观。对象包括:宗教、民俗、传说、思想、自然和生活方式。特性:象征性、自明性和标志性。

34、纪念性景观的空间形态与物质要素

——尺度:大尺度具有纪念性;方向:用轴线形成方向感;空间序列:轴线上设置构筑物,形成空间序列,强化纪念性。

——物质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

——空间形态:几何构成有圆形、方形、三角形,越简单越明晰。

3.1.3 面状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原理:公园规划设计

35、公园的概念

——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36、公园绿地的概念及分类(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

——由公园组织形成的城市绿色地域系统,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起极大作用。

——城市绿地分为五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其他绿地

37、公园设计原则及内容

——本质:公共、开放;活动:动静结合;空间:开放与围合并重;格局:密度与容量适合;要素: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结合

3.2景观绿化与生态规划设计(1)森林、湿地基本概念;种植规划设计

38、园林植物的主要环境因子

——分布、气候、土壤

39、水生园林植物分类及其代表植物

——挺水型(荷花)、浮叶型(睡莲))、漂浮型(大漂、凤眼莲)、沉水型(金鱼藻类)40、上海常用园林植物、行道树

——花卉;一串红,百日草,凤仙花,鸡冠花,半支莲,麦杆菊,波斯菊,茑萝,长春花,三色堇,矮牵牛,羽衣甘蓝,金盏菊,紫罗兰,褚葛菜,大丽花,菊花,兰花,芍药,八仙花,蜀葵,水仙,百合,郁金香,荷花等。

树木;雪松,龙柏,水杉,香樟,悬铃木,白玉兰,广玉兰,女贞,桂花,槐树,棕榈,木芙蓉,腊梅,海棠,樱花,紫薇,合欢,苦楝,紫叶李,紫红鸡爪槭,三角枫,海桐,十大功劳等。

地被;八角金盘,铺地柏,凤尾柏,倭竹,菲白竹,箬竹,洒金东瀛珊瑚,石蒜,葱兰,红花酢浆草,书带草,,蔓长春花,本特草,狗牙根,黑麦草,马蹄金等。

攀缘植物;爬山虎,五叶地锦,络石,紫藤,葡萄,金银花,木香,凌霄,常春藤,抚芳藤等。

——行道树:上海地区常见的行道树有:悬铃木、香樟、榉树、银杏、合欢等,观果树木:枇杷、杨梅、火棘、香抛、柑橘、桃、石榴等,绿篱树种有:珊瑚树、石楠、黄杨类、厚皮香、海桐、木槿等。

3.3景观绿化与生态规划设计(2)景观生态原理:斑块、廊道水景生态

41、斑块、廊道、基质的概念

——斑块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在旅游区,它主要指游客的各种消费场所,如景点、宿营地、旅馆等。

——河流是一种最典型的生态廊道,最有利于物种的迁移;

——基质是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形式。一般指旅游地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社会特征。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构成景观空间结构的一个基本模式,也是描述景观空间异质性的一个基本模式。

斑块的定义;一般用斑块性质、斑块数目、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等指标描述,斑块大小、斑块形状的生态学意义。

廊道的定义:廊道的类型,廊道的连接度、环度、曲度、间断等度量。廊道的主要功能。

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斑块-廊道-基质模型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结构的基本模式,普遍适用于各类景观,包括荒漠、森林、农业,草原、郊区和建成区景观(Forman and Godron,1995a),景观中任意一点或是落在某一斑块内,或是落在廊道内,或是在作为背景的基质内。这一模式为比较和判别景观结构,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改变景观提供了一种通俗、简明和可操作的语言。

42、景观生态空间的主要过程是什么

——景观生态空间的主要过程包括景观的破碎化过程和景观的网络化过程)

43、景观生态评价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自然度与原生度、旷奥度与美景度、敏感度与脆弱度、相容度与适宜度、连通度与可达度、健康度与持续度)

3.4 景观环境小气候适应性设计

44、风景园林与小气候

——在小尺度上调节小气候,利用园林的要素进行环境适宜程度的调节,如水体降温,阴影、季风等;造影与挡风模式。下垫面指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理论:小气候的功效要素(调节)、空间要素结构(重构)、适宜性(物理、生理和心理评价)

45、风景园林与景观环境物理基本内容

——大气环境、风、湿、热、光、声

46、风景园林小气候与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面对我国复杂的气候环境及多样的空间类型,风景园林对小气候的调节是通过运用不同

的风景园林要素及其组合模式实现的。)

47、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规划设计理论方法的三大基本方面

——风景园林小气候系统功效形成要素、风景园林小气候空间要素结构、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宜度)

第四部分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技术与应用

4.1景观调查与分析:现状调查与3S技术应用;景观资源调查分析评价应用

48、景观规划设计类项目调查分析三大方面

——环境生态类、行为活动类、空间形态类)

49、景观规划设计类项目调查分析基本内容

——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视觉景观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社会经济概况---基础建设现状)

50、景观规划设计类项目调查分析基本要点

——①空间范围:所在区域背景范围、项目红线之外相邻周边范围、项目红线之内范围

②时间范围:历史、现状、未来

③现状地形图(与项目规划设计层面相对应确定所需比例尺)

④风玫瑰图

⑤水文数据)

51、3S技术的含义、应用及前景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

——遥感技术RS,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和失误的技术。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检测。

——GPS主要获得单点3维或4维数据,RS主要获得区域大面积的图像数据,他们作为GIS的数据源,为GIS提供必要的空间决策分析数据,GIS作为一个处理这些空间数据的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转换,分析,查询,显示等操作,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目前,3s技术应用在军事,交通,公共安全,城市规划,能源调查,灾害监测与预报等一系列领域.

4.2景观规划设计政策与法规条例

52、景观政策与景观法规的区别

——政策一般是指党和国家政府针对社会的具体现实情况而制定和采取的政治策略和有效措施。政策既可以是由国家最高的政府机关制定也可以是由党来制定。

法规一般是指用国家各级立法机关(主要是各级人大)或是各级人民政府制定,法规带有强制性和惩处性,而政策则没有。

53、我国现行法规与技术规范有哪些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规范》、《风景名胜区条例》、《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城市绿化条例》、《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第五部分各类景观规划设计概述

5.1居住区

54、居住区景观基本概念

——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融合和协调,包括道路的布置、水景的组织、铺地、照明、小品设计,公共设施处理。设计视觉和心理感受,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

55、居住区绿地的分类

——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绿地

56、居住区绿地设计原则

——统一布局、系统规划;以人为本、设计为人;绿地为主,小品点缀;利用为主、适当改造(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强调风格;功能使用,经济合理。

5.2城市绿地系统

57、城市绿地的概念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

58、城市绿地的分类(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

——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以及其他绿地。

5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依据和具体内容有哪些

——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依据:规范标准、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理论依据

——内容:总体布局与结构、总体布局原则、城市绿地分类规划、公园绿地规划、生产绿地规划、防护绿地规划、道路交通绿地规划、其他绿地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规划、分期建设规划、)

60、衡量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水平的三大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人均公园面积=城市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

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人口数量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用地面积

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的用地面积

5.3景观遗产与风景名胜区规划

61、景观遗产的认知及其概念

62、文化景观概念及分类

——文化景观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文化景观,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

有机进化的景观

关联性文化景观

63、风景名胜区的概念

——具有观赏、文化、科学价值,自然、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进

行科学、文化活动的法定区域。

64、风景名胜区规划概念及目标

——概念:为了实现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而制定一时期内的系统性的优化行动计划的决策过程。

——目标: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区域细条发展、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保护有限、开发服从保护、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内化内涵和自然特色。

65、风景名胜区规划步骤、方法和内容

——内容:风景资源评价、生态资源保护措施、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范围、游客容量、专项规划

66、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

——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规划基础资料汇编及专题研究附件)

67、我国现有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有4处

——分别是庐山、五台山、杭州西湖、红河哈尼梯田

5.4各类旅游规划

68、旅游规划类型与内容

——空间角度:区域、城乡、县域、度假区、风景区

产品角度:观光、休闲、度假、治疗、会议、户外活动

深度/内容:旅游发展规划(综合性战略规划、产业规划、产品规划)、旅游区建设规划(总规、详规(控详与修详)、景点设计、设施设计)

5.5 各类园区规划

69、园区概念

——(园区是指由政府或企业为实现产业发展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

70、园区的主要类型

——总体分类:综合园区、专类园区

按经济构成主体:单个企业或集团的经济园区、专业化经济园区(大学城、软件园、高科技园区))

产业类型: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科技园区、物流园区、创意产业园区、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博览园区

5.6 湿地规划

71、湿地的概念

——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特征植物。

——广义定义:天然或人工、长期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富含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的水域地带,包括低潮位不超过-6m的滨海区域

——狭义定义:湿地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互相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水体、土壤、生物三特征。

72、湿地的功能

——生态净化作用

——支持功能(生物多样性、土壤构成、养分循环、授粉作用)

供给功能(食物和淡水、产品)

调节功能(气候、水纹、污染控制、水土保持、灾害预防)

文化功能(休闲娱乐、美学、教育)

——景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景观规划景观设计

定义综合部署、安排景观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分期和投资估算等的活动使景观的空间造型满足使用者对其功能使用、审美欣赏要求的相关活动范围较大较小

比例不大于1:500 不小于1:500

对象从景观总体角度出发从景观个体角度出发

侧重点宏观的综合部署和理性分析,具有前瞻性,般时间较长;包括对象的保留、改造及创造微观的感性思维和艺术构思,具有现时性,过程时间即建设当时;狭义的设计只是改造和创造,保留不是设计,设计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

工作阶段规划大纲、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总体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

2、联系

1)、工作程序上:是规划控制设计、设计指导施工,即:总规、详规、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规划是基础,设计是表现。

2)、实际工作中,规划和设计在某些层次上会产生一定的交叉。

12、谈谈你对景观规划设计中“空间”、“场所”、“领域”的理解?

在景观规划中,它们三者都是重要的概念

1)、在专业中空间主要是指和人有关的,限定的,确定的具体的有长宽高的的一个具体空间。景

观中像一些小环境,比如墙体,绿篱围合起来的小环境,如一个亭子,一些廊架,形成一些小环境。

2)、场所就是空间概念的淡化,没有非常明确的长宽高,尤其是在高度方面,在景观的场所往往是有区划线的,有历史,有感受的。比如,像传统村落口的打谷场,它们是景观中的场地,是有历史是有记忆在里边。

3)、领域是由动物的活动范围确定的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没有明显的边界,比如三清山风景区。

空间是我们在景观中直接感受到的,是非常明确的一个环境,通常是我们的一个设计范围,像建筑围合的庭院。场所也是能明显感受到的,是有边界的,如一个广场。领域是我们在景观设计中通过线条把外围的景色引出来,融入到我们的视线中来。

与空间、场所、领域相对应的尺度是景观的三大门槛。空间主要是通过生理感受限定,大约在20—25米见方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辨认人的面部表情和声音,在空间中可以自由的交流。场所是通过心理感受界定的,在超过110米的范围,只能辨认大略的人的行动和动作,看不清表情,在超出110米的范围有广阔感,形成场所景观尺度感。领域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要产生领域感的尺度在390米左右,在这样的空间尺度上,人看不见什么东西,会使人产生浑远和宏伟的景观尺度感,在景观规划的边界限定中是以场所为基准的。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 一、耗散结构理论 1. 耗散结构理论概述 ?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的开放系统(不管是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乃至社会的、经济的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 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变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由于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有序结构,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故称为“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 。 ?耗散结构:位于远离平衡态的复杂系统,在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的维持下,通过自组织形成一种新的有序结构。 2. 耗散结构理论的意义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生态系统属于耗散结构系统,在于: 1). 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 2). 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态; 3).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二、等级理论(hierarchy theory ) 等级理论是关于复杂系统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系统理论。 通常,等级是一个由若干个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而复杂性常具有等级形式。一个复杂系统由相互关联的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又由各自的亚系统组成,往下类推直到最低层次。 所以,等级系统中的每一层次都由不同的亚系统或整体元组成,每一级组成单元相对于低层次表现出整体特性,而对高层次则表现出从属性或制约性。 基于等级理论,复杂系统可视为由具有离散性等级层次组成的等级系统。 解析:高等级层次上的生态过程(如全球植被变化)呈现大尺度、低频率和慢速;而低等级层次的生态过程(如局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为小尺度、高频率和快速。 不同等级层次间相互作用,高层次对低层次的制约作用在模型中可表达为常数,而低层次提供机制和功能,其信息常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等级系统结构:分垂直和水平两种。前者指等级系统层次数目、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后者指同一层次上亚系统的数目、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 层次和整体单元的边界称为界面。界面对能流、物流和信息流具过滤功能。界面是系统组成成分相互作用差异最大的地方。 三、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 异质性——用来描述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空属性的动态变化。其中,系统和系统属性在时间维变化即为动态变化,而生态学的异质性通常是指空间异质性。 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上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1. 景观异质性的意义 定义:景观异质性是景观尺度上景观要素组成和空间结构上的变异性和复杂性。 意义:决定景观的整体生产力、承载力、抗干扰能力、恢复力和景观生物多样性。 2. 景观稳定性 景观是由异质的景观要素以一定方式组合构成的系统,景观要素间通过物流、能流、信息流和交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影响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制约着景观的整体功能。 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可提高景观对干扰的扩散阻力,缓解某些灾害性干扰对景观稳定性的威胁。 3. 景观格局

传播学原理重点内容

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的系统运行,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自然权力。社会是大系统,传播是重要的子系统,使人认知环境,改造环境。多种定义:1、共享说:共享信息的过程或传播符号。#是一个两个或更多人共有的过程#以理解和产生为共同条件#以规范性批判未定义#传播者和接受者的主观愿望2、劝服说:#强调传播是传播者对受传者通过劝服施加影响的行为或过程#缺点:把劝服者看成一切目的和本质的传播,出现了大量功利性目的性的传播3、联系说:把生命世界不相连的部分联系起来的过程 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2、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就传播的关系性而言,又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重要前提之一,受传双方必须有共同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五人哈罗德拉斯维尔:划分传播研究领域(5w)who what which whom what effect(忽略信息反馈)。。1控制分析领域2控制分析领域3传播渠道领域4受众分析领域5效果分析领域。贡献:1传播体系的初步建设2从功能角度提出的三大功能:1、雷达功能(环境监测功能),作用:让人们从社会成员变成公民(参政议政被告知)2、协调功能(社会变化快,利益团体,群体结构复杂)3、协调功能(讲台作用:教化—传播大众)作用:文化传播(广告娱乐功能) 5w评价:他把传播看成现行单向的流动过程,没充分认识到受传者主观能动性,没看到人类传播的双向和互动性质。 1、保尔—拉扎斯菲尔法:利用实证派的量化研究和实证研究大众传播,改变了美国社会学面貌。有限效果论: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作用有限,有时是微乎其微。两级传播:信息由传播媒介传向一部分人,再传到大众。量化: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大规模社会问题) 2、库尔特—卢因:开创两领域:1、完整心理学奠基人2、群体动力学:人的心理要与其他人合在一起 3、卡尔—霍夫兰:实验心理学开创人之一,耶鲁学派著名奠基人:1研究人的态度的改变,用说服方法改变态度2创立一方面与两方面理论,正对不同人,说服策略不同,用文化程度区分。启示:传播活动取得传播者想要的效果取决于受传者原有的态度和个人差异 4、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创立者合集大成者贡献:1《传播学概论》开创这一学科,创建高水平研究机构,为传播学培养人才,确立传播学学科地位2编写一批高水平传播著作和教材,建立完善体系3出版传播学教材,整合传播学理论 四大理论议程设置功能(着眼于认知层面):理论:1大众传播媒介在现有社会影响到人们的议程设置2大众传媒通过信息传播活动和新闻报道,认为重要的时间为人们提供了议事事件的重要性,显著性依据特点:1在认知层面客观上测量到了大众传媒强大影响力2研究着眼于大众传媒信息报道3暗示了拟态环境的强大意义1开放性2开创了政治传播学的研究3揭示了大众传媒政治经济力量的存在 1、沉默的螺旋:理论假设:1每个人有两种社会人性,趋利避害和怕被孤立2人在社会发表意见之前,都有一种准统计器的感觉系统,优势意见是什么,则就会支持优势意见,如果与优势意见不一致,则保持沉默。优势意见就是大家都同意的意见。3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成为优势意见最主要提供者舆论效果(传播媒介对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产生的影响因素):1共鸣效果,多数传媒内容具有高度类似性2累积效果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3遍生效果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广泛性大众传媒对其影响:1大众传媒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2对何种印象正在增强形成印象3队和中一件可以公开发表而不受孤立形成印象理论特点:1舆论观a政治哲学把舆论看做公意,是共同体最高意志,是民主政治基础,政治合法化途径b是社会学有机体概念,认为不是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是社会互动的有机整体,是一个系统,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c行为科学的观点诺依曼舆论观点: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在维持社会正和方面起重要作用,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引起的社会解体2效果观a在认知态度行为各个方面都起作用b大众传播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2、涵化理论/培养理论,涵化就是文化化:1(1)提出者乔治.格伯纳美国传播学家(2)研究起点:控制世界的是讲故事的人—西方谚语“如果控制讲故事的人就能控制世界”(3)a 电视机是美国家庭中心成员,成为大多数时间解说最多故事的人b看电视多的人观念意识,外界信息来自于电视某一特定节目,他们有共同世界观价值观c此类人涵化效果,如果是暴力节目则有恐惧感,消除的方法就是回到电视中继续看暴力节目d实验法,对比实验(4)

景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景观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1.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 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3.斑块化:是指斑块空间格局及其变异,通常表现在斑块大小,内容,密度, 多样性,排列状况,结构,和边界特征等方面。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线状或带状的斑块。 5.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如广阔的草原、沙漠 等 6.景观异质性:景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上的变异性,或者说景观异质性是景 观要素及其属性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性。 7.景观空间格局:一般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 8.景观多样性: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和 功能方面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反映的是景观的复杂程度。 9.内缘比; 斑块内部与外侧边缘带的面积之比 10..网络:网络通常由结点和连接廊道构成分布在基质上 11.干扰:系统中一个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事件,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发生的 现象(不用背) 12.景观破碎化: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 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的过程 13.景观连接度: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一种测定 指标。 14.生态流:景观中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 15.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 16.景观生态分类:根据生态系统内部水热状况的分异物质能与能量交换形式的 差异以及反映到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按照一定的原则、依据、指标,把一系列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个体划分和类型归并,揭示景观的内部格局、分布规律、演替方向。(未知) 17.景观生态规划: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一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 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18.最佳的景观结构:含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最有利于获得大型斑块带来的生 态效应,也有利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生境物种生存,并能提供比较全面的环境资源和条件,具备了粗粒和细粒的有点 二.填空 19.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斑块、廊道、基质 20.斑块的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进斑块 21.廊道的类型:A)按起源可分为:环境资源廊道、干扰廊道、残存廊道、 引进廊道 B)按宽度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 C)按构成分:绿道、蓝道、灰道、暗道、明道、(必

几个有名的传播学理论

1.子弹理论: 早期大众传播学有“子弹论”,认为传播如同打枪,传播者一说话,接受者就会被语言的枪弹击中,传播效果就达到了。后来,这个理论受到了否定,传播效果的产生被认为由传播者与受众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下形成。 2.传播流: “传播流”研究强调人际产播在大众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的众多制约因素环节,对否定早期“魔弹论”的传播观起了重要作用,其代表学者是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 3.有限效果论 其主要观点是:大众传播没有力量直接改变受传者对事物的态度,在人们作出某种决定之际,许多其他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的既有倾向受传者对信息的需求和选择性接触机制,群体归属关系和群体规范,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人际影响等等。 4.议程设置功能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5.沉默的螺旋 如果一个人感觉到他的意见是少数的,他比较不会表达出来,因为害怕被多数的一方报复或孤立。这一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在判断什么是公众的观点,而且他们经常通过媒体来判断。理论同时假设我们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被孤立的恐惧,而且我们知道什么观点可以导致我们被主流群体孤立。 6.培养理论 大众传播媒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受众的世界观。 7.知沟理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二者这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8.第三人效果 它包括两个基本的假说:①知觉假说:人们感到传媒内容对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己的影响。②行为假说:作为第三人认知的后果,人们可能采取某些相应的行动,以免他人受传媒内容影响后的行为影响到本人的权益和福利;人们可能支持对传媒内容有所限制,以防止传媒对他人的不良影响。①从传播学角度分析该事件,“第三人效果”理论对这种因信息传播而引起“恐慌”的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据“第三人效果”理论,受众倾向于认为传媒信息对其他人(第三人)的影响更大。在此次碘盐危机中,受众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家里缺不缺盐,而是预计其他人会因为碘盐恐慌而抢购。因此,为了避免“后下手遭殃”的结局,就必须“先下手为强”。当群体不约而同形成这种共识时,“恐慌购买”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9.媒介霸权了论 媒介霸权理论是葛兰西在其著名的《狱中札记》中提出的一个理论,对大众文化和媒介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葛兰西认为,一个社会制度的真正力量并不是统治阶级的暴力或其国家机器的强制性权力,而是被统治者对于统治者世界观的接受。霸权的产生、再生产以及转换是市民社会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用的结果,这与国家暴力机器的强制性不同。对于葛兰西来说,国家实施压制,而市民社会则行使霸权。霸权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运作时必须通过市民社会的各种机构,如教育、家庭、教会以及大众文化和大众传媒等社会机制来实施。

北大景观06-11景观设计学原理真题

2006 一、概念和问答(十选八,8*10=80分) 1 什么是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 infrastructure)?举例说明。 2 “反规划”包含哪几层基本含义? 3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哪国?由谁最先提出(英文名或中文译名)?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4简述Carl Steinitz的景观设计理论框架。 (表述,过程,评价,改变,影响,决策) 5 简要说明为什么景观设计师要明确反对河流渠化。 6 城市美化运动的起源及内涵。 7 什么是场所精神?举例说明之。 8 说明景观作为系统的含义。 9 说明城市中构建非机动车绿色廊道的意义。 10 Ian Mcharg出版的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什么?其学术理论对景观设计学科发展有哪些影响? 二、论述题(2*35=70,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 1 论述现代景观设计学与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联系和区别。如何使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继续发扬光大? 2 中国现今快速城市化造成了紧张人地关系表现在那些方面?景观设计师如何通过自己的工作帮助协调和改善这些关系。 考试时间为2007年1月21日下午2:00-5:00. 启封前为机密. 一.选择题.(2*20=40分) [在下列人名和学术观点/论著或景观作品之间建立联系.] 1.Rachel Carson A."田园城市"理想 2.Frederic Law Olmsted B.有机疏散理论 3.In McHarg C.“光明城市”理想 4.Patrick Geddes D.植物学家 5.Ebenezer HoWard E.《寂静的春天》 6.Le Cobusier F.美国当代景观设计师 7.Patric Abercrombie G.纽约中央公园 8.Walter Burly Griffin H.英国风景园林 9.Kevin Lynch I.《景观生态学》 10.Le Norte(雷偌) J.澳大利亚首都规划 11.伊利亚.沙里宁K.《城市印象》 12.Daniel Burhnam L.美国首都规划 13.Charles Eliot M."城市美化"运动 14.朗方(Pierre charies L'Enfant) N.波士顿大公园系统 15.Capability Brown万能的布朗O.凡尔塞宫设计 16.Peter Walker P.《景观设计学》 17.Lewis Mumford(芒福德) Q.《设计遵从自然》 18.John simonds(西蒙兹) R.城市发展史学家 19.Carl steinitz(施坦尼兹)S.GIS在景观规划中应用的先驱 20.Richard Forman T."大伦敦"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理论与原则 案例分析: 背景、问题、规划、反馈、评价 研究途径: 普通生态、场地生态、景观生态及时空尺度 参考书目: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王云才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 讲座1——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 纲要 1. 景观的生态学内容 2. 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 3. 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 4. 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的深度应用 1.1 景观的生态学内涵 景观( Landscape ):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从内容上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及人文过程。 从空间上分:垂直过程与水平过程 景观的演绎: 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人对土地、城市与乡村的态度 景观作为生物的栖息地——体验的空间 景观作为系统——客观的解读的对象 景观作为符号——反映历史与未来、及各种关系的的烙印。 景观: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景观系统研究中,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态关系 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 2)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 3)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不同尺度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5)人类与社会之间的人文关系 1.2 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生态学途径 景观规划的生态性——规划设计的科学性

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直觉与本能 景观规划设计——脱胎于早期的风景园林设计,主要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 题,其焦点在于景观空间组织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 景观规划的过程途径—— 麦克哈格(McHarg, 1969)提出的“千层饼模式”,即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及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 塞东(Sedon, 1986),提出了“景观规划必须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知识的规划”。 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 生态规划:揭示生物与社会相互作用规划,寻求资源和空间利用的最适宜的途径与方式,降低规划对生态规律的干扰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生态设计:通过视觉想象力的扩展与创新技术的应用,对最适宜的材料、区位、生态过程、地方性以及景观设计形态的表达。 生态规划设计:是以自然与人文生态系统为对象, 整体人文生态系统(The total human ecosystem)——生态圈景观, 可划分为建设景观与开放景观,其景观特征、过程及生 态系统运行规律具有明显差异。 建设景观:乡村与半城市化生态系统景观、城市与工业技术生态系 统景观。 开放景观:自然与半自然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农业与半农业的 生物生态系统景观。 不同尺度的整体系统对应相应尺度的景观环境,而整体系统特征及发展过程是景观环境系统的重要特征。 规划行为体系的关键问题,是解决系统格局、过程、节律、恢复、容量等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阈限特征。 在景观综合体中,人的行为既是形成人工景观的源泉和动力,又是景观的重要组分,同时又强烈冲击并改变景观的扰动因素。 人与环境作用的机理与过程为着眼点,其核心是对自然-人文社会-经济产业复合生态系统的设计,重点是对物种与生态系统、 生态与自然过程、文化与行为健康三个核心进行规划设计。

传播学原理笔记详细版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就是物质或能量,就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她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与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就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主体与客体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与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就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就是社会科学与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 (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就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就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就是否合理、传播渠道就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就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与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与有意的曲解之分。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与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但其存在就是必然的。 8、精神交往与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 ①(马恩,精神交往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一定的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与一定的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相适应(唯物史观的重要前提):精神起源于物质,并反映着物质的关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精神。 ②精神生产与精神交往的独立性与能动性:精神的发展反过来推动物质发展,在物质生产达到一定发达程度时,精神生产状态将会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精神有自身的特殊规律。 9、精神交往论与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 ①前者:把交往放在人类社会交往的大系统中加以考察,既研究人的精神活动本身,也研究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与物质生产与物质交往的关系,视野更开阔;后者:仅就信息研究信息、就传播研究传播。 ②前者:精神交往与精神生产相联系;后者:回避这些重大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人与人之间传播关系的本质。 ③前者:精神生产既然就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产品;后者:不否认信息中包含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倾向,却不想从信息的生产过程与生产结构中寻找成因。 第二章 1、人类传播经历的发展阶段

北京大学考研原题---《景观设计学原理》

这是我自己做的,仅供朋友们参考,不妥的地方也请朋友们指出来。 问答题中的第4题:“论述景观设计学在相关学科群中的定位(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环境艺术等的关系)”感觉不好做,故没有做。希望有其他的朋友来给这个题一个满意的答案。 考研原题---《景观设计学原理》 考试时间为2007年1月21日下午2:00-5:00. 启封前为机密. 一.选择题.(2*20=40分) [在下列人名和学术观点/论著或景观作品之间建立联系.] 1.Rachel Carson A."田园城市"理想 2.Frederic Law Olmsted B.有机疏散理论 3.In McHarg C.“光明城市”理想 4.Patrick Geddes D.植物学家 5.Ebenezer HoWard E.《寂静的春天》 6.Le Cobusier F.美国当代景观设计师 7.Patric Abercrombie G.纽约中央公园 8.Walter Burly Griffin H.英国风景园林 9.Kevin Lynch I.《景观生态学》 10.Le Norte(雷偌) J.澳大利亚首都规划 11.伊利亚.沙里宁 K.《城市印象》 12.Daniel Burhnam L.美国首都规划 13.Charles Eliot M."城市美化"运动 14.朗方(Pierre charies L'Enfant) N.波士顿大公园系统 15.Capability Brown万能的布朗 O.凡尔塞宫设计 16.Peter Walker P.《景观设计学》 17.Lewis Mumford(芒福德) Q.《设计遵从自然》 18.John simonds(西蒙兹) R.城市发展史学家 19.Carl steinitz(施坦尼兹) S.GIS在景观规划中应用的先驱 20.Richard Forman T."大伦敦"规划 答案:A(5) B(11) C(6) D(4) E(1) F(16) G(2) H(15) I(20) J(8) K(9) L(14) M(12) N(13) O(10) P (18) Q(3) R(17) S(19) T(7) 二.名词解释.(5*10=5分) 1.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2.场所精神(Genius loci) 3.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 service) 4.乡土景观(Vernacular landscape) 5.绿道(Greenway) 7.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8.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9.景观安全格局(Landscape security pattern)

景观生态学知识分享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55景观生态学 适用专业: 070501自然地理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简答题(简述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分析论述题(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景观生态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景观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相关技术及其应用,以及目前该领域的最新成果。并在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到相关专业领域,运用景观生态学提供的一系列理论、方法、工具和资料,如土地利用与土地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课题,分析生态规划、景观管理、生态工程等保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1.景观 理解:景观、景观要素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2.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 理解:景观异质性的含义。 3.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了解:景观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

第二章景观要素及其生态属性 1.斑块 理解:斑块、生态交错区、边缘、边缘效应的含义。 了解:斑块的起源及类型、结构特征、岛屿生物地理学与种-面积关系;森林破碎化; 掌握: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理。 2.走廊 了解:走廊的起源、作用和结构特征。 理解:林带的宽度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本底 了解:本底的结构特征及与斑块的区分方法。 理解:本底孔性的生态意义。 了解:网络的结构。 第三章景观总体结构 1.景观多样性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类型; 理解:景观多样性的含义、描述指标和异质性。 2.森林景观的异质性 理解: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年龄结构、组成结构和粒级结构等3个方面。 3.景观的结构类型 了解:FORMAN划分的景观结构类型。 4.景观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 理解:几种不同的景观格局。 了解:空间关联 第四章景观动态 1.关于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理解:景观稳定性及相关概念。 了解: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原则、按稳定性划分的景观要素类型 了解:物种共存的2种假说、斑块动态学说。 2.景观变化的作用力 理解:干扰按作用力强度的分类。 理解:景观稳定性的若干特性。 第五章景观功能 1.概念 理解:景观功能的概念。 2.基本观点和基本机制 了解:关于景观要素间流的两个基本观点。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5种媒介物。 理解:景观要素间流的3种基本动力。 3.气流 理解:防护林3种顶部形态的防风效果,林带的3种基本类型及防风特性。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原理 (一)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的规划管理。 景观结构: 指的是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各种生态系统的性状、大小、数目、种类和构图与能量、物质和物种分配的关系) 景观功能: 指的是多种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能流、物质流和物种流。 景观变化: 指的是景观在结构和功能上随时间的变化。 景观管理: 是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主要内容是通过综合分析景观特征,提出景观利用管理最优化方案。包括下述内容: ①景观生态分类;②景观生态评价;③景观生态规划设计;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实施。 (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holism)和系统理论(system theory)。 整体论是1926年由Smuts提出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说明,客观现实是由一系列的处于不同等级系列的整体所组成,每一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稳定态的维持机制称之为内稳定性,它是靠一系列正反馈和负反馈因素使系统处于两种动态平衡之中。

所以从根本上说,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就是内稳态的机制,也就是研究地表所有作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它们又是如何造成水平和垂直的异质性的。 关于垂直异质性问题,由于欧洲学者对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解,与R.Forman和M.Godron的定义有所区别,比如荷兰学者I.S.Zonneveld指出,应将景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而又认为生态系统的概念不包括范围大小。景观是在地球表面由所有作用因素形成的开放系统。这些因素组成三维现象。水平方面表现在互相联系的要素的水平格局上,垂直方面表现在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很多“层”上。景观的每一层成为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如地质学、土壤学、植被学等),而独有景观生态学则将全部土地属性形成的垂直异质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是景观生态学最基本的特点。可见,整体范围内的垂直和水平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Forman & Godron (1986)提出下列七个景观生态学原理: (一)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structureand functionprinciple): 在景观尺度上,每一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生态元素)可看作是一宽广的斑块,狭窄的廊道或基质。生态学对象在景观生态元素间是异质分布的。景观生态元素的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结构是反覆变化的,其空间分布由景观结构所决定。 (二)生物多样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 景观异质性程度高,造成斑块及其内部环境的物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边缘物种的丰度。 (三)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flowprinciple): 景观结构和物种流动是反馈环中的链环。在自然或人类干扰形成的景观生态元素中,当干扰区有利于外来种传播时,会造成敏感物种分布的的减少。 (四)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redistributionprinciple):

考研原题---《景观设计学原理》答案

问答题中的第4题:论述景观设计学在相关学科群中的定位(包括 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 环境艺术等的关系)”感觉不好做,故没有做。希望有其他的朋友来给这个题一个满意的答 案。 考研原题---《景观设计学原理》 考试时间为2007年1月21日下午2: 00-5: 00.启封前为机密? 一.选择题.(2*20=40分) [在下列人名和学术观点/论著或景观作品之间建立联系?] M(12) N(13) O(10) P(18) Q(3) R(17) S(19) T ⑺ 二.名词解释.(5*10=5分) 1.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 2. 场所精神(Genius loci) 3.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s service ) 4. 乡土景观(Vernacular Iandscape ) 5. 绿道(Green way ) 7. 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 8.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9. 景观安全格局(Lan dscape security patter n ) 10. 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 答案: 1. 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指居住在其土地上人的集团为了满足某种实际需 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有意识地在自然景观上叠加了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景观。 文化景 观的空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任何文化景观都占据一定的空间,不同的文化景观占 据的空间大小不同,即使同类文化景观占据的空间大小也不同; (2)每个文化景观所处的空 间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文化景观的时代性: 每个文化景观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必然带 有创造性或生产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 文化景观就如同社会文化史的 化石”文化景观功能 的变化,反映了所在地区文化的变迁。 1. Rachel Carson 2. F rederic Law Olmsted 3.ln McHarg 4. P atrick Geddes 5. Ebe nezer HoWard 6. L e Cobusier 7. Patric Abercrombie 8. Walter Burly Grifin 9. Kevi n Lynch 10丄e Norte(雷偌) 11. 伊利亚.沙里宁 12. D aniel Burhnam 13. C harles Eliot A. "田园城市"理想 B. 有机疏散理论 C. 光明城市”理想 D. 植物学家 E. 《寂静的春天》 F. 美国当代景观设计师 G. 纽约中央公园 H. 英国风景园林 I. 《景观生态学》 J. 澳大利亚首都规划 K. 《城市印象》 L. 美国首都规划 M."城市美化”运动 14. 朗方(Pierre charies L'Enfant) 15. C apability Brown 万能的布朗 N.波士顿大公园系统 O.凡尔塞宫设计 16. P eter Walker 17. L ewis Mumford(芒福德) 18. J ohn simonds(西蒙兹) 19. C arl steinitz (施坦尼兹) 20. Richard Forma n 答案:A(5) B(11) C(6) D(4) P.《景观设计学》 Q.《设计遵从自然》 R.城市发展史学家 S. G IS 在景观规划中应用的先驱 T. "大伦敦”规划 E(1) F(16) G(2) H(15) I(20) J(8) K(9) L(14)

新闻学原理考试题目

新闻传媒业发展的基本规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新闻体制新闻体制指的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新闻制度和新闻政策,包括政府对传媒业的规制、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传媒业的运作机制。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业制度国家,一般是国家所有不允许出现私人垄断,和敌对分子办新闻媒介。新闻媒介以有利于国家、人民利益为最高宗旨,同时也讲究经济效益。党管媒体是新闻媒体运行的基本原则。美国。新闻自由制度、传媒业只对法律负责。2生产力水平决定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分工日益精细,人们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需要日益增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整个社会受教育面扩大,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受众群越来越大。广告越来越多。3传播工具的物理性能决定传播工具的特点4受众的需要促使媒体多样化5反映现实生活的需要决定新闻体裁的多样化6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业而产生、发展新闻教育还不能适应新闻媒体发展的需要,有待改进和加强 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变革:口头传播,书写,印刷,电子,网络 广播电视传播特点:广播1传播迅速,时效性强。2渗透性好,不受空间和交通条件的限制,传播的范围大3对象广泛,群众性广泛。收听广播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从大学教授到文盲,都可以听广播。4感染力强,语言和音响生动活泼,不足,一瞬即过,使受众难以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推敲,难以一边收听一边思考,听众的注意力只能被迫跟随广播,听众必须按照电台安排的节目顺序收听,不能自由选择。电视:1强烈的现场感,2亲切感3简洁明了不足:电视的视觉性同时带来了局限性,长于报道看得见的动态新闻,对复杂的题材作深度报道比较困难;受发射距离和设备的限制。 什么是舆论:舆论就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主持人含义:负责或参与节目的策划、制作、掌握节目播出进程,一个体身份出现,代表群体观念,串联节目各部分,与受众直接平等交流的新闻从业者。 新闻与宣传的联系与区别: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把宣传和新闻视为一体,人们常用新闻来进行宣传,这在中国的新闻媒介中运用的尤为普遍。但是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传播信息,而宣传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具体道1、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接受,从而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处于受众的需要,获取信息。2、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他,接受他支持他。而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了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管意图。3、传播的方式不同:宣传常常需要重复,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商品广告,为了加深人们的印象,往往以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向人们重复地宣传而不是像新闻一样,一次性的传播。4、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的传播要求是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准确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要求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不在乎新近的还是历史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宣传与舆论功能对比: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服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一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1对国家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2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3对于决策和执人物务行为的监督二、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1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2 鼓舞公众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3公众自由表达一件的可能性和充分性。宣传是运用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新闻媒体的正负效应:1新闻媒体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2新闻媒体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5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的空气 娱乐的功能:1、提供休闲消遣2、帮助排遣宣泄3、引发审美活动 播音员工作职责:1.、播报和解说信息2、推广普通话3、对文字稿件再创造 新闻工作者修养与职业道德:应当有各方面的知识,应当有踏实、严谨、勇于深入实际的好作风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有熟练的新闻业务专业知识。职业道德:1职业观念: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业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根本宗旨。2、职业态度:新闻工作必须严肃、严谨、认真、踏实。对公众忠实,是有两新闻事业的基础。3、执业纪律:只用公平的方法活的新闻照片和资料。4、职业责任:竭尽一切努力,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 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1、产权不清晰2、收入来源单一3、忽视产业价值链的打造4、多元化经营存在风险5、缺少经营人才6、数字电视的推广面临巨大困难

最新同济大学景观学原理复习提纲

同济大学景观学原理 复习提纲

09-10景观学原理一复习提纲&答案参考 景观学基本概念 1.LA与LS两个专业名词的含义及关联 LA:Landscape Architecture 1858年由美国景观规划师olmsted提出,是一门适应近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工程应用性学科专业,涉及学科领域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建筑学、林学、农学、地学、管理学、旅游、环境、资源、社会文化、心理等。其核心是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重点是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范围从园林设计到国土区域的自然资源管理。 LS:Landscape Studies 景观学是研究景观的形成、演变和特性,并以此为依据保护、创造与管理生存环境的学科。 21世纪的景观规划设计(LA)正在迅速扩展,多学科、多专业的介入,多方面、新领域的应用,致使传统意义上的LA已不再限于景观的规划与景观的设计。以现代LA为基础,一个更为扩展而贴近现代这一学科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学科观念和名称正在酝酿形成,这就是酝酿提出的“景观学”(LS)概念。2.景观的三层次含义 1)第一层次(landscape):是广义的环境,指遍及全球的大环境,如地球表面、外太空等; 2)第二层次(scenery):是指第一层面的大环境中形象优美、环境质量良好,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 3)第三层次(garden):是第二层次景观环境的递进,此时的景观不仅仅在视觉形象和环境质量方面令人赏心悦目,而且还反映寄托了人类精神的追

求,表达人类梦想中的情境,这一层次的景观通常都是经过人为再加工或者完全是人造的。 3.园林、风景园林的区别和联系 4.当前中国社会对于景观学的需求有哪几大方面? 当前和未来景观学面临的三大社会需求(Social Needs)是:1.环保与生态化Environment & Ecology,如防护林建设、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2.城市化Urbanization,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的城市绿地系统及各级绿化的建设,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等;3.游憩与旅游化(Recreation & Turism) 5.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与传统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异同 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及发展 1.景观学专业的实践领域景观学专业的学习方法途径(见教材)

新闻学原理复习参考题(2010-2011春季学期)_442508051

<新闻学原理>复习参考题(2010-2011春季学期) 第1讲 ●名词解释 《论出版自由》 《中国报学史》 星法庭(star chamber)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解放日报》延安整风 ●问答 简述政党报刊与大众报刊的特点。 简述无产阶级报刊理论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思想。 ●论述 新闻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与政治学的密切关系。 第2讲 ●名词解释 “意媒”与“质媒” “新闻欲”说 马克思恩格斯的交往理论 地球村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 ●问答 简述人类新闻传播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各阶段信息传播的特点。 简述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论述 新传播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哪些问题?可能的解决之道有哪些? 第3讲 ●名词解释 陆定一的新闻定义 新闻的起源与本源 新闻要素 “硬新闻”与“软新闻” “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 ●问答 依据不同标准,新闻可以被分为哪些类型? 简述新闻的社会属性。 ●论述

如何理解李普曼的“拟态环境”理论? 第4讲 ●名词解释 新闻价值 怀特的“把关模式” 新闻选择操作的三个前提 公共新闻价值 市民新闻 ●问答 简述受众及其他外部压力对新闻选择的制约。 简述新闻价值的五项一般要素及对应的新闻价值规律。 ●论述 媒介内在因素对新闻选择的制约。 第5讲 ●名词解释 新闻真实 整体真实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 新新闻主义 平衡报道 ●问答 新闻失实的表现有哪些,如何防止新闻失实? 新闻报道的公正性要求有什么具体含义? ●论述 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都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第6讲 ●名词解释 新闻媒介的双重含义 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功能”理论 赖特的“四功能”理论 新闻媒介的属性 新闻媒介的社会公器属性 ●问答 简述新闻媒介的三种主要属性及其对传媒活动的制约。 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来看,新闻媒介都有哪些属性? ●论述 论述施拉姆的媒介功能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