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学习目标:

1、重温经典片段,归纳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2、能借助“景物描写发展性层级表评价”、修改习作,提升习作的质量。

3、在平时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

1、掌握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方法,能借助“景物描写发展性层级表评价”、修改习作,提升习作的质量。

学习难点

1、在平时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堂学习:

一、导入新课:

赏视频,说特点。

二、温课文,找方法。

1、在比较中找方法。

(1)比较《三峡》夏水与春冬之水的特点。

(2)比较《济南的冬天》山坡、山尖、山腰的景物的特点

我的答案:

2、在赏读中领悟方法。

(一)、思考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哪些感官,探究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1)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2)花里带着甜味儿。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

(4)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5)“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我的答案:

(二)、思考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顶”和“镶”这两个动词在句中的作用,探究描写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1)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我的答案:

(三)、思考下列五则语段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探究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桃树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5)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6)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我的答案:

三、用方法,写风景。

(一)了解景物描写发展性层级表

(二)对照景物描写发展性层级表,评论下列文段的等级,并请指出文段的优点与缺点。学生写作片段:

1、秋等级:

仿佛是谁失手打破了染缸,世界一不小心就全被染成了黄色。站在二楼眺望,远处的稻子一片金黄,像一望无际的金色大海,秋风吹送,稻浪起伏,宛如海面涌起了阵阵的波涛;一枚枚小扇子似的银杏叶也被染上了深浅不一的黄,纷纷扬扬地从枝头往地上飘落,仿佛无数的蝴蝶盘旋,飞舞,最后静美的栖息在地,成为一条金色的大道,让人都不忍心踩上去,更不忍心将它扫掉;橘子则被染成了明亮的橘黄色,在依旧苍绿的枝叶间咧着嘴笑嘻嘻地和阳光讲着季节的变迁,而人们,则在一阵阵清脆的笑声中忙着将它们摘下,一箩筐,一箩筐地运上车。

2 、秋雨等级:

下秋雨时,看着雨丝一滴滴的落下,我的手就不由自主地伸了出来,感受着它的柔和,好像有一双大手在你的小手上写了几个字,我无法读懂那些字,因为那是大自然的语言。动物们在秋雨的提醒下准备过冬,植物们接受到秋雨的提醒下也只好不甘心地准备沉睡。

3、菊花等级:

来了,来了,秋天来了,她来到了我们的校园里,一向冷清的校园顿时热闹起来了,原来是菊花开了。看,有粉的,有黄的,有绿的,还有白的,五彩缤纷,看的人眼花缭乱,蝴蝶、

蜜蜂也被吸引了过来,它们在空中飞舞着。菊花的花瓣成弯弯的月牙儿形状,大概有一根手指那样长,摸上去软软的,仿佛一用力,她就会被捏碎,花蕊小小的,橘黄色的,只有米粒般大小,整个花像一朵微小的雪莲花,洁白无瑕,没有任何一点污垢。方圆几里,都能闻到菊花所发散出来的清香。等级:

(三)、运用描写策略修改片段。

(四)、小组交流,然后班级交流展示。

五、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如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次精选作文评价规范,指导学生对照评价规范评价学生习作,让学生明白一篇优秀的习作应该有中心,有内容,有层次,有想象。 2.通过展示学生的美文佳句,让孩子们体验习作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习作的信心。 3.通过师生共同修改一个片段,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展开想象,把要写的内容写详细。 二、教学重点: 师生共同修改学生习作中的一个典型片段,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展开想象,把要写的内容写详细。 三、教学过程: (一)再读例文,深刻领悟写作方法 1.学生再次阅读《习作1》。 2.师小结:文章通过描写云形状、颜色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了云真的很“巧”。 3.教师评述学生的习作: 许多同学也仿照例文写了自然界中的云,我们现在就先来看一个写云的片段,看看这位同学有没有写出云的特点。 出示:在蓝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云。它们在天空

中无忧无虑地飘动,时浓时淡,还不时地变换形态,仿佛在向你显示它的一切“化身”似的。有时白云像一只小白兔,在向前奔跑,仿佛有人在追它,不一会儿,便融入云群中了;有时,像从远处翩翩飞来一只白蝴蝶,它一点一点的扩大、模糊了,变成一片大云朵。 (1)读读这段文字,找出其中写得好的地方。 (2)指名答复。 (3)教师小结:这段话得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的独特变化写了出来,语言很美,很动人,值得大家学习。 (二)对照习作,归纳习作要点 1.教师归纳板书:有中心、有内容、有层次、有想象 2.大屏幕实物投影,先后出示两篇优秀习作,请大家读一读,对照评价规范评一评,再出示教师的评语,请这两篇习作的小作者读一读,谈谈读后感受。 3.再通过大屏幕出示一篇有中心、有想象、有内容,语言也很美,可惜层次不够清楚的习作,大家再评一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4.根据修改意见,出示修改后的精选作文,请学生读一读,并比一比,看看哪一篇好。 (三)鉴别赏析,丰富积累 1.出示孩子们这次习作中非常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逐句朗读欣赏,领会这些句子的美好,并交流感受。 2.总结归纳这些句子写得好的原因。(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找到最能表

《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文导学案 (1)

《抓住特点描写景物》作文导学案 日期: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 组别:______ 评价:_________ 【训练目标】 学会观察生活,初步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 【训练重点】 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作前准备】 选择一处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收集写作素材 【作文要求】 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篇文章 【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147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解决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课中交流】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

《多角度描写景物》

课题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主备单彩云主核常志 使用者单彩云课型新授使用日期2016、10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第一次集体备课(通案)第二次备课(个案)【导入新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风景,因角度不同而给 人不同感受。 如何写好美景?今天我们就学习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板书课题】 多角度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自学指导】 一、我思我答 (一)观察篇 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 1.定点观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描写篇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就应该结合各种手法,对景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描写。 4.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结合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我品我析 播放“春、夏、秋冬”的风景资料导入 说出左面红色诗句观察景物的角度。

1.定点观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师小结: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呈大特写,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这样文章才有动感。 比如:《答谢中书书》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生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先是仰视,再是俯视,接着再平视,写景秩序井然,文章多了一丝灵动,少了呆板之感。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者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 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 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充分调动我们心灵的扫描器——眼、耳、口、鼻、肤等感官来体会眼前的景物,并赋予景物于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先生的《社戏》中这样一段描写: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时间变换观察: 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学生结合课文第210页,理解定点观察,然后再举出学过的课文里用定点观察的例句,如学生说不出,教师可提示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后教师小结。 方法同上。 提示学生从朱自清的《春》里找出并分析。

怎样描写景物

七年级上册《怎样描写景物》作文指导 训练点:景物描写 训练目标:通过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白景物描写的作用,掌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 训练过程: 一导入激趣 夏日的夜晚,坐在院子里纳凉,伴着习习凉风,望着满天星斗,听奶奶讲故事,冬天的清晨,戴上鲜艳的围巾、帽子,冒着严寒,和小伙伴们滚在白雪皑皑的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自然环境和自然现象与我们每个人随时都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景色描写,包括对自然环境〈高山大川、江河湖海、春夏秋冬〉和自然现象〈风云雷电、雨雾雪霜)的描写,是我们作文练习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怎样才能描写好景物呢? 首先,要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的特点。 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千姿百态、千娇百媚、千变万化的景物,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景宝库,要写好自然景物,首先要学会细致地观察大自然。天下的景物,各有自已的特点,比如水,有的流水潺潺,有的波涛滚滚,同样是树?有着树种、高矮、粗细的区别,同是观日出,海上、山上就各具特点,所以说,观察大自然,要抓住其特点,认真细致地观察那些最能反映当时当地景物特征的地方,而不能满足一般的了解。 要想抓住景色的特点,观察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比如上看、下看、近看、远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儿把镜头摇远,一会儿拉近呈大特写,一会儿又俯拍、仰拍,这样文章才有动感。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作者如同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 2、有顺序地进行观察,比如从前到后、从里到外,或由主到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要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观察。还注意不要忘记观察景物变化的全过程,从开始到最后,凡有变化的都要细致入微地观察,这就容易抓住景物的特征。到行文时,也要按照观察的顺序写,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动静结合地进行观察。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儿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动”说,“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动静结合,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大山、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的,而聚散的云彩、飞驰的汽车、风

如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如何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次作文评价标准,指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评价学生习作,让学生明白一篇优秀的习作应该有中心,有内容,有条理,有想象。 2.通过展示学生的美文佳句,让孩子们体验习作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习作的信心。 3.通过师生共同修改一个片段,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把要写的内容写具体。 二、教学重点: 师生共同修改学生习作中的一个典型片段,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想象,把要写的内容写具体。 三、教学过程: (一)再读例文,深刻领悟写作方法 1.学生再次阅读《习作1》。 2.师小结:文章通过描写云形状、颜色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到了云真的很巧。 3.教师评述学生的习作: 许多同学也仿照例文写了自然界中的云,我们现在就先来看一个写云的片段,看看这位同学有没有写出云的特点。 出示:在蓝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云。它们在天空中无忧无虑地飘动,时浓时淡,还不时地变换形态,好像在向你显示它

的一切化身似的。有时白云像一只小白兔,在向前奔跑,好像有人 在追它,不一会儿,便融入云群中了;有时,像从远处翩翩飞来一只 白蝴蝶,它一点一点的扩大、模糊了,变成一片大云朵。 (1)读读这段文字,找出其中写得好的地方。 (2)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这段话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的独特变化 写了出来,语言很美,很动人,值得大家学习。 (二)对照习作,归纳习作要点 1.教师归纳板书:有中心、有内容、有条理、有想象 2.大屏幕实物投影,先后出示两篇优秀习作,请大家读一读,对照 评价标准评一评,再出示老师的评语,请这两篇习作的小作者读一读,谈谈读后感受。 3.再通过大屏幕出示一篇有中心、有想象、有内容,语言也很美, 可惜条理不够清楚的习作,大家再评一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4.根据修改意见,出示修改后的作文,请学生读一读,并比一比, 看看哪一篇好。 (三)鉴别赏析,丰富积累 1.出示孩子们这次习作中非常好的句子,大家一起逐句朗读欣赏, 体会这些句子的美妙,并交流感受。 2.总结这些句子写得好的原因。 (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 得见、摸得着、听得到,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找到最能表现景 物特征的动词和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知识导航] 观察篇 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有几种途径供你参考。 一、定点观察——三大步骤、两大注意 定点观察的意思就是说锁定某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角度观察一个具体的景物或者某一个角落的景色。定点观察要分为三大步骤: 1.选择最佳视角。选择你要描写的一角或一部分的景物,找一个最好的观察角度,确保将一切收入眼底,并且这一切可以呈现出最美的状态。 2.锁定中心景物。我们要描写一幅画,不可以把这幅画中的每种事物都写得淋漓尽致,不但是篇幅所限,没有主次和详略地描写景物也会让人觉得繁琐而无趣。因此每幅图景都有最惹眼的中心景物,定点观察时先应抓住主体景物来进行描写,记住周围的景物只是陪衬。 3.抓住中心景物的中心特点。每一个景物必然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我们要抓住这个最显著的特点用大量笔墨来渲染描绘,其余的特点可以略写或者不写。 三大步骤是让我们的观察点从大到小,从一个角度——中心景物——中心特点,比如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虽然描写了苏州园林的几大特点,在写道每一个特点的时候,都是采用这样的步骤: 1.先选择一个角度,比如说写苏州园林。 2.描写的中心景物——假山池沼; 3.中心特点:因地制宜,浑然天成。谈过三大步骤,我们要说说两大注意,在观察景物的时候应该怎样观察,注意什么? 1.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景物是多彩多姿的,在观察的时候,我们既要注意形貌,也要注意颜色等等。 2.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观察。要写出色香味俱全的文章通常都需要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从各个感觉去感知景物的美好,比如《荷塘夜色》,朱自清写了荷花的外形、颜色、气味,用各种感觉器官把荷花写得风姿卓绝。 二、移步换景观察——两种方式、空间顺序 古语有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定点观察往往不能窥知事物全貌,要想全面、整体地写景,还须用“移步换景”法观察。“移步换景”观察有下面两种方式: 1、对同一景物作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观察。例如观察长城,可以远眺,可以近瞻,可以仰望,可以俯视,还可以身处长城上观察。由于观察点或角度变化了,同一景物在人的眼中会呈现不同的情状。 2、对不同景物作移动观察.这种观察法通常是闲庭信步式的观察,即边走边看,人的脚步在移动,观察的景物也在变换。比如观察香山秋景,从山脚走向山上,选择其中自己所到的地方的一些特殊的美景(注意要攫取最好的或者最具有风格的景色,万不可一揽子像记流水帐般把登山全过程写下),存入脑海中的记忆库,然后将这些画面连接组合,不就是一幅美丽的香山秋景画卷吗? 移步换景类的文章,我们通常在描写的时候采用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有由中心到四周,或由左至右、由上到下、由前至后等形式。 三、时间变换观察——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

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

景物描写要抓住特点 在写作文时,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注意地域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同。如南方与北方,平原与高山,城市与农村,其景色是各不相同的。如: 中国的古老文化是令人惊叹的,而这座城市则是悠久文化的集中体现。这里不但有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更有凝聚人们智慧的现代化建筑物: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新建的中央电视台发射塔…… 这段话的作者抓住最能代表北京这个城市的景物来写,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北京。 2.注意动静搭配。我们还可以抓住景物的变化来写,我们所观察到的景物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活动变化的,因此在写景时既要对景物的静态进行描写,也要对景物的动态进行描写,做到动静结合,这样才能把景物的特点描写得更具体,更形象。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8课《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是静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第二自然段是动态描写,写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3.注意景物的形状和颜色。除动静的变化之外,还有景物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如:湖水清澈见底,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显得更加青翠。这是,一阵微风吹来,刚才水平如镜的湖面,立刻泛起了鱼鳞般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银光,湖上像撒满了珍珠一样,微风一过,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再如《桂林山水》中对山水的描写:我攀登过峰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载倒下来。 4.注意景物形状、颜色的变化。除动静的变化之外,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往往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的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写出动静变化,还要注意景物的形状,颜色等发生的变化.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5.注意运用修辞手法。要想抓住景物的特点,并把这些特点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除了注意观察,学会积累之外,还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比如说《桂林山水》中有这样一句,“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这就是一个比喻句。虽然我从没见过漓江的水,但我在商场里见过碧绿的翡翠,就能想象出漓江水的颜色。还有《观潮》中写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梆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每当我读到这儿,就好像真的看到潮水向我猛冲过来似的。 写景时,我们可以从景物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等方面抓住特征来描写,这几方面的描写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穿插,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这样写出来的景物才能形象生动,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景物描写要有顺序 在作文中,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怎样才能有顺序地写景呢?

观察描写景物

《观察和描写景物》教学设计 城北中学孙凤琴 教学目标: 1 观察景物,抓住特征、层次清晰进行描写。 2 展开联想与想象,准确运用词语和修辞,细腻生动描写景物,景 中有情。 3 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篇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沿着朱自清的足迹领略了旖旎的春光,踏着老舍的脚步走进过济南的冬天。不错,春天在白居易的眼里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欣喜,夏天在辛弃疾的耳中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收获,秋天在刘禹锡的笔下则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豪放,冬天在柳宗元的心里又变成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萧索。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也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毫写下了一篇篇传诵不衰的佳作。无论是他们的创意,还是他们的笔法,都值得我们认真揣摩。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也请你用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细细观察,用那颗敏感的心灵去慢慢品悟,用我们手中多彩的画笔去尽情地描绘。(接着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

教师提问: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那么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此题较简单,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归纳。(显示在幻灯片上) 三、合作交流: 教师提问:如何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 此题较难,教师可通过课件上的片段带领学生进行赏析并从中得出以下结论: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下面三种: (a)定点观景。即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即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如黄蒙田的散文《竹林深处人家》。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多种感官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朱自清在《春》中,用视觉写红、粉、白等花色,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用触觉写“吹面不寒杨柳风”,用听觉写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多角度描写景物

多角度描写景物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景物,调动五官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 课前学习: 一、欣赏优美的写景片段: 1、皎洁的月光装饰了春天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夜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广阔、而又神秘。繁密的星,如同海水里漾起的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里,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云,又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2、秋末的黄昏来得总是很快,还没等山野上被日光蒸发起的水气消散.太阳就落进了西山。于是,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阴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为一体,但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3、老渔民的脸上挂着几道深深的岁月的沟壑。深邃的眼神总是喜欢坚定的望着前方,偶尔被海水侵蚀了的双手搓个不停,那干涸的嘴唇还是喜欢说那两句:向前走吧,始终会看到大陆的…… ★请写出你所积累的一个精彩的写景片段: 二、请归纳下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初试锋芒

怎样描写景物景物

什么是景物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景物描写又叫环境描写。景物描写通常是指对季节时令的变化或大地山川、日月星空、风云雨雪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记叙文中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代背景。 例如: 天气那么晴朗,那么暖和。画眉在树林里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最后一课》 ※交代了故事的时代背景——普法战争时期. 在小说的里,一般会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比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环境描写赋予人物活动以特定的空间,就像一幅清末江南小镇的世俗画。顾客贫富悬殊,阶级明显对立。这咸亨酒店正是当时黑暗社会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样的描写为主人公孔乙己的出场作了铺垫。孔乙己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遭逼迫、受侮辱、得不到温饱、没有人同情与怜悯,最后悲惨的死去。 2、渲染气氛 例如1: 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爸爸的花儿落了》 ※渲染了一种不祥的气氛。预示着父亲病重将要不久于人世。 例如2 四下一片寂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变色龙》 ※渲染出萧条败落的社会环境。 3、烘托人物心情 例如1: 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羚羊木雕》 ※凄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哀伤,悲凉的心情。 例如2: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走一步,再走一步》 ※烘托出我的恐惧心理。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景物描写的方法与技巧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因此,要求在观察中,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间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 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所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还有一种空间顺序,不取固定的观察点,而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这叫做游览顺序。 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丰富多姿,使人产生美的感受。时段有长短之分,长时段如春、夏、秋、冬,短时段如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时间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而定, 四、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观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只有将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初步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 2、培养观察景物的能力,做到细致观察 3、学会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进行描写 4、学会准确应用词语和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5、学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一个单元描写景物的课文。朱自清的江南之春,梁衡的的金色之夏,老舍的济南冬天,郦道元的三峡四季,都写得脍炙人口,美不胜收。那旖旎的春光,成熟的田野,多姿的冬景,奇异的山水,如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呈现在大家面前。为什么名家能把看似平常的景物写得如此优美,让人赞不绝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阅读课本148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讨论下列问题: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4]描写景物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词准确,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3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3 导读:七年级作文导学(七)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训练点: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训练目标:学会观察生活,初步掌握写景的一般方法。 训练重点: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训练题目: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篇文章。 参考题:(1)学校百草园(2)建湖外滩(3)希望广场 课前准备:打印教案、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训练时数:二课时 教学策略:课前布置学生选择一处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收集写作素材。 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示例分析和引导合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绘景物的一般方法。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质疑和探究,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互动,使学生形成清晰的作文思路。 导写过程: 一、导入激趣 只要提到百草园,同学们都会想到鲁迅笔下的“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何首乌”,“碧绿的菜畦”。为什么名家能把看似平常的景物写得如此优美,让人赞不绝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147页知识短文“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解决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四种: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

景物描写作业

景物描写作业 一、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 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提示: 1.“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2.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3.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有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二、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 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注意描写范围的选择。可以将窗户当作一个“画框”,只描写“画框”内的风景,也 可以将视野扩大至窗外能看到的所有景物;可以选取窗外景物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描绘,也可以整体勾勒,把握全局。 2.可以根据窗口所处的高度,选取一个主要的观察视角,再辅以其他角度灵活描写。还 要注意调动多种感官,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3.可以围绕窗外景色最主要的特点,给景物描写定一个基调,如美丽、欢乐、忙碌等, 描写时注意融入自己的情感。 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 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 1.要抓住所选季节的特点,尤其是鲜明的景色特点进行描写。比如春天百花盛开,夏 天暴雨倾盆,秋天枫叶似火,冬天雪花纷飞等。 2.除了写某一季节独有的景致,还可以写某个景物在某一季节的特点。 3.要把“我”对所选季节的喜爱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教案 镇江新区大港中学孙艳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 2、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指导语指导学生从多方面观察景物,多侧面感知景物特点。 3、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并选取特定的景点(或学生自选 喜爱的景物)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鼓励学生培养观察和思考习惯,多写观察日记,以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积累,了解本单元几篇写景美文在写法上的成功之 处,作为自己习作的借鉴 2.难点:注意把握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景物的特点,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只要提到百草园,同学们都会想到鲁迅笔下的“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肥胖的“何首乌”,“碧绿的菜畦”。为什么名家能把看似平常的景物写得如此优美,让人赞不绝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自学课本“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解决下列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后,师生互动,结合本单元所学名篇佳作,及自己的写作经验,总结归纳出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1、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2、如何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1]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四种: (a)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b)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a)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b)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 (c)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2]观察和描写景物要多方面去发现和感知景物的特点。 我们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并无多少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 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写了红、粉、白各色花之后,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接着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多富有诗意的春意啊!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 [3]观察和描写景物,要特别注意把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特点。 季节不同,景物就会有不同的特点,季节相同的不同地域,景物的特点也大有差别,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 宋代诗人杨万里就有这样的体会,他写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呢,荷叶纵然还在,绝不会是“无穷碧”了。 我们刚刚读过的第四单元一组课文,分别写了一年四季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春天,桃花、杏花、梨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夏天,“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秋天,“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冬天,“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多角度写景

多角度描写景物 一、教学目标: 1、由课文中的景物描写片段,感受不同角度的观察和描写。 2、提升观察能力,掌握描写方法。 3、写作训练 二、教学重点: 提升能力,学会观察和描写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图片游戏导入 1、请你在三秒内判断图片中的四块积木相同吗 2、请你观察下图中这是同一个人吗 3、请你比较下图中的气球大小 4、这四朵玫瑰相同的吗 5、请你观察下图的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游戏总结:你的发现 【明确】 角度不同,效果有别 由此可见,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写作时可以采用多种角度,比如可俯视、仰视,也可近观、远望;可写静态,也可写动态;可从宏观着眼,也可从微观入笔;可写视觉形象,也可写听觉、嗅觉、触觉等形象;可以写现实景,也可以写想象虚景。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可以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更真切的感受到景物的魅力。 以下从几个方面提示如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第一,定点观察。就是选一个合适的固定位置,变换各种视角,对景物进行观察,

然后作细致描写。例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观潮》,远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近看“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这样,观景的点各有变化,景物形态、色彩、情状各不相同,写出了景物的不同特点。 第二,移步换景。就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以及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例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激发的读者的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社戏》写“我”得到家长的同意之后,跟小伙伴们乘船“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沿途所见夜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展现。写返程时所见景物,有清晰之景,有虚幻之景,有远景,有近景作者笔下的这些景物各不相同,各呈异彩,细读之后会生出无穷的美感。 第三,观察和描写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例如鲁迅先生的《社戏》中这样一段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 第四、正面和侧面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如《记承天诗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突出月光明亮,环境静谧,写的是静态美;“水中藻、荇交横”突出月色清丽淡雅,写的是动态美。动静结合,写出了月色的不同的特点。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

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特征

运用“五觉法”描写景物特征 美国新闻学家D。C。雷特狄克在谈到描写技巧时说:“在人们的心里,蕴藏着各种各样的记忆,如果你能唤起他们心中的这些形象,你的描述就具有了激动人心的力量。”用什么唤起读者的记忆呢?答案只有一个,用生动的语言。生动的语言,能够在读者的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象,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从而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人们心中那些深刻的各种各样的记忆并不是只从视觉 得来,也来自嗅觉、味觉、听觉、触觉。同学们在写作时很重视视觉形象,只写自己看到的一切,而实际上,要反映出一种景物的特征,仅仅调动一种感官是不够的。只有突破视觉印象的单一描写,综合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多种印象,才能立体地反映景物特征,丰富客观画面,加强景物形象的高度真实感,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因此,在绘景时,要把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受结合起来,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描绘。这样可以多角度地展示景物特点,使读者获得准确、全面、深刻的印象,唤起读者心中的记忆形象,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再创造出更为动人的艺术境界。 运用“五觉法”绘景,就是通过视觉、味觉、嗅觉、听

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描写景物。课本中很多名家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运用此法的范例。如朱自清的《春》(苏教版七上)在描写春风时,就是从触觉、嗅觉、听觉三个角度突出春风和煦与清新的特征。文章先从触觉角度写春风的和煦。作者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写出了春风的柔和;接着用一个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更巧妙地写出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再从嗅觉角度写春风特有的芳香。春风本身是无味的,但“新翻的泥土的气息”,再“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这就使得春风中带着一种特有的芳香了。最后从听觉角度写春风吹送的悦耳的声响。春风“轻悄悄的”,本身也没有什么声响,但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宛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演奏了一支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曲。作者从不同感觉写来,把难以捉摸的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作者在文中描写春花的那段文字,我们阅读时也不难发现,同样是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个角度描绘春花竞放景象的。多种感官的感受勾连映衬,烘托渲染,将竞相开放的花态写动写活,写出了百花争春的“形”和“神”,画面立体感很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